不锈钢雕塑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3:50

不锈钢雕塑技术篇1

关键词:金属焊接雕塑发展历史关键技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724;J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288-05

引言

2012年9月,在新疆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白沙滩金属焊接雕塑公园――第一回废旧金属焊接雕塑实验展》{1}。国内外10余名雕塑家创作的41件大型雕塑在白沙滩国家3a景区对外开放,吸引了大量游客的目光。早在2002年,内蒙古黄河三盛公水利风景区就开始开发利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废弃的工程材料和机电设备,其后若干年陆续创作了大型环保雕塑“同心锁”、“天下第一筝”和“机器人”等人文和艺术气息浓厚的作品,并成为国内第一个废旧金属雕塑公园{2}。这些金属雕塑主体公园的落成无疑将大众的目光聚焦到了“金属雕塑”这一科学与艺术交叉融合、激动人心的领域。

金属雕塑通常是利用焊接、切割等技术,通过金属在焊接、切割等过程中发生变化而最终形成独特的艺术作品,故常被称为“金属焊接雕塑”{3},也有人归之为“直接金属雕塑”{4}或者“动态雕塑”{5},在本文中统一称为金属焊接雕塑。与传统的铸铜、石刻、木雕等仰仗雕塑家“手艺”的门类不同,金属焊接雕塑考验的是雕塑家的眼力和心塑能力,完全无需事先打底稿,而是利用机器直接加工金属材料和废弃的机器零件等,通过金属材料的变形和组合完成最终的架构和造型。

金属焊接雕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现代焊接雕塑在西方也已有百年历史。在中国,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才有美术学院陆续开设金属焊接雕塑课程。目前国内不少艺术高校雕塑系基本都有这门课程,然而其学术价值和市场价值仍然有待发掘。本文试图在时间尺度上厘清金属焊接雕塑的历史发展脉络,在空间尺度上详细剖析其涉及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从而归纳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冀望未来有识之士能借助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大好形势,把金属焊接雕塑更好地应用到城市空间和乡村土地上。

一、发展历史

金属材料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对社会生产的发展一直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已经成为工业生产中最为基本的组成部分。现代金属焊接雕塑可追溯到电弧焊的出现。1881年,法国Cabot实验室的augusteDemeritens利用电弧热焊接了蓄电池用铅板。随后其俄国学生nikolain.Benardos先后申请了英国、美国专利,但这些发明仅限于碳弧焊。1890年,底特律的C.L.Coffin获得了关于金属极电弧焊的美国专利。随后100余年,焊接技术不断发展,例如,1903发明了铝热剂焊;1930年发明埋弧自动焊;1953年发明了Co2气体保护焊;1951年和1957年先后发明了激光焊和等离子弧焊{6}。正是焊接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为金属焊接雕塑艺术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

金属焊接雕塑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孕育期、成长期和成熟期。金属焊接雕塑这一领域起始于欧洲,孕育于20世纪初。1900年,西班牙的冈萨雷兹(JulioGonzalez)率先利用焊接技术,使金属直接焊接成型,制作了以《仙人掌1号》为代表作的金属雕塑作品{7}。《堂・吉诃德》(1929)和《梳发女子》(1931―1933)也是其典型代表作;1929年他与立体主义运动的创始人毕加索(pablopicasso)合作,一起创作雕塑和铁线结构,例如《金属线结构》和《花园中的妇女》(1929―1930){8}。1912~1914年间,毕加索与另一位立体主义运动的创始人勃拉克(GeorgesBraque)合作创作了第一件贴有金属片的集合艺术品《吉它》,现存放于纽约现代美术馆{9}。1930年毕加索利用自行车车把和车座巧妙组合也制作了金属焊接雕塑作品《公牛头》(图1){10}。冈萨雷兹的作品也受过罗马尼亚的布朗库西(ConstantinBrancusi)的影响,后者从19世纪20年代就开始创作自己的金属雕塑,他将形体的单纯、简约看成雕塑语言的核心并赋予传统的材料和工艺手段以新的理性内涵{11}。通过以上叙述不难看出,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是金属焊接雕塑的孕育期,而且这一领域由于在萌芽时期就受到现代绘画和雕塑艺术的熏陶,因此一出现就站在了很高的起点上。

金属焊接雕塑的成长期是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典型的代表人物是戴维・史密斯(DavidSmith){12}。戴维・史密斯1906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从小对机械十分感兴趣。在美国完成金属加工制造和绘画技术的学习后,于20世纪30年代接触到冈萨雷兹的焊接金属作品。钢铁厚重、有力、冷酷的材质之美与当时结构、力量、强悍的时代气息的一致性使他决心终其一生献身于钢铁的雕塑创作。在此期间他游历了欧洲诸国,并于1938年在纽约成功举办了第一次个人金属雕塑的展览。1940年,他创办“终点站铁工厂”工作室,潜心艺术创造。1942―1944年,他通过焊接工人雇员的经历,受机车巨大尺寸的启发,慢慢将直接金属雕塑向纪念性方向发展。1950年代,戴维・史密斯进入艺术创作的多产期。其50年代典型的代表作有《字母》(1950)、《埃及风光》(1951)、《哈德逊河风景》(1951)等。戴维・史密斯的作品从未脱离立体主义和构成主义的基本原则――明晰的结构,但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例如在立体主义设法把两度空间扩大到四维时,他却把一些雕塑的三度空间消减到两维,因此其作品风格多变,对后人影响很大。1961年起史密斯开始创作《立方》系列(图2),这些作品大量运用各种尺寸的立方体组建如建筑般的宏伟结构。这种艺术成为美国抽象雕塑的先导,并直接影响了上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的极少主义艺术。同样是在60年代,他还为意大利政府创作了另一种艺术风格迥异的系列雕塑《沃特里》。《沃特里》所用材料并非新制造的,而是利用了一家工厂的现成品。这种新的雕塑技术常被称之为“集合主义”――一种将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结合在一起的手法。总而言之,戴维・史密斯的雕塑作品是美国机器时代典型产物,他在吸收欧洲现代雕塑的创作理念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史密斯的作品对英国的安东尼・卡罗(anthonyCarro)和飞利浦・金(philipKing)产生了很大影响。卡罗在1959接触史密斯后,开始通过焊接或螺栓组装金属构件来创作抽象雕塑,形成拼装钢板和网格形式后再涂上大胆的平面色彩{13}。在史密斯作品的基础上,卡罗又前进了一步,他把雕塑从底座上拿下来,直接放置到地面上,使雕塑不再是高高在上仅仅供人欣赏的物品,而是与周围环境相呼应,拉近了雕塑和观众的距离。他早期的作品《正午》(1960)和《夏天之后》(1968)是这方面典型的代表作{14}。另一位受史密斯的金属雕塑大师是菲利浦・金,金也是卡罗在英国圣马丁艺术学校(St.martinSchoolofart)的同事。金在雕塑上的创新,是由对不同材料的探索驱动的,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钢开始取代玻璃纤维和塑料成为他的主要材料。他特意在伦敦之外成立大型工作室以加工大尺寸的钢板。1969年的作品《卷盘3》是软钢用锌喷射加热而成。他早期雕塑作品的表面总是涂满颜色,厚重的颜色是金当时作品的一个核心元素{15}。

金属焊接雕塑的成熟期是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标志就是在此期间卡罗和金等人一道,在英国的圣马丁艺术学校建立了现代雕塑教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在英国乃至世界的著名雕塑家,如白瑞・弗兰那根(BarryFlanagan)、托尼・柯瑞格(tonyCragg)、理查德・迪肯(RrchardDeacon)和比尔・伍卓(Billwoodrow)等。目前全世界所采用的金属雕塑教程和教学方法基本上是延续了从冈萨雷斯到史密斯再到卡罗的雕塑传统,把雕塑家看作工匠和手工艺者,将材料和工艺过程看作艺术创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把雕塑语言的探索融入对钢铁的切割、锻造、焊接的工艺过程之中。

通过金属焊接雕塑的发展历程可知,作为20世纪发展起来的新的艺术形式,科技的发展使金属材料广泛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时代思想的推动使金属焊接雕塑成为可能。如今,金属现成品作为现代工业文明重要观念载体,已经成为雕塑艺术中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

尽管金属焊接雕塑在国外的发展如火如荼,但在国内却发展缓慢。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为适应广泛的社会需要,中央美术学院成立了雕塑工作队,之后组建了中国雕塑工厂,并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成为中国雕塑发展的中坚力量。早在1958年,中国美院的李秀勤就开始做金属焊接雕塑{16},但直接金属雕塑作为国内艺术院校的课程却是始于20世纪90年代了{17}。1997年,我国香港著名金属雕塑家文楼先生向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捐建了“文楼金属工作室”的基本设备,大大促进了金属雕塑的教学。此后,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增大,各类美术院校纷纷建立雕塑专业,招生数量年年创新高,雕塑设计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金属雕塑教学作为美术院校一个重要的雕塑学科基础,中国美院、鲁迅美术学院、清华美院和广州美院等院校都建立了各具特色的金属教学体系。中国雕塑学会也于2008年9月在北京798创意广场举办了“金属之声”雕塑展,力图推动创作和学术研究。但不得不指出,就中国当代雕塑的整体状况来看,有关金属雕塑与抽象雕塑的创作与研究,还不够深入与全面。如何从学术基础的层面提升中国金属雕塑的艺术水准,除了需要艺术家组织更多的学术展览外,也需要精通金属加工技术的专业人士介入来共同推动中国金属雕塑的现代转型。

中国的金属焊接雕塑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壮大。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艺术创作的前卫性及焊接雕塑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理性思考日趋增强,必将推进中国的焊接雕塑的市场化进程。

二、关键技术

金属焊接雕塑需要那些金属加工方面的关键技术呢?显然焊接技术是最为关键的;其次,切割技术在不少金属雕塑作品中往往也是必不可少的;最后,为了使最终作品更加美观,往往辅助一些热处理、酸处理、着色、抛光和涂刷等工艺措施。本文这一部分将重点介绍焊接和切割方面的专业知识。

根据国际焊接协会的定义,焊接是指通过加热或者加压或两者并用,使被焊材料达到原子间的结合,从而形成永久性连接的工艺{18}。焊接需要外加能量,如火焰、电弧、电阻、超声波、摩擦、等离子弧、电子束、激光和微波等都可以为其所用{19}。常规的焊接方法主要是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埋弧焊。目前来看在金属焊接雕塑创作中得到应用的主要是手工电弧焊、氩弧焊和Co2气体保护焊。但随着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不排除一些先进的高能束焊接方法如电子束焊、等离子弧焊和激光焊等得到开发和应用。切割往往是金属焊接中必不可少的步骤。金属切割的方法也很多,比如火焰切割、等离子切割、激光切割等,主要根据所要求的切割质量和经济性方面来选择。考虑到一些大型的金属焊接雕塑往往是露天摆放,因此不可避免会面临风化、生锈等问题,所在选材时要考虑金属材质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问题,必要时在作品完成后进行一些辅助的工艺措施处理。此外,金属材质不同,其焊接性往往差别很大,对从事雕塑创作的人员也有必要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1.手工电弧焊。手工电弧焊是一种最常见的焊接方法。虽然焊接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新的焊接方法层出不穷。但手工电弧焊一直在工业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其操作简单、入门容易、设备便于携带、对外部条件也没有特殊的要求,所以手工电弧焊在金属雕塑创作中也可以大显身手。手工电弧焊焊接的质量固然与操作者的技术有关,但焊接参数的有效把握才是关键。主要的焊接技术参数有焊条的种类和直径、焊接电流和电压、焊接速度和焊接层数等。选择焊条时一般考虑“等强原则”,即要求焊缝金属与母材等强度。对形状复杂或厚大的构件应选用抗拉性好的低氢焊条;对坡口不便于清理的构件应选用对水锈不敏感的酸性焊条。焊条的直径是根据焊件厚度、焊接位置、接头形式和焊接层数等进行选择的。根据工件厚度选择时可参照表1{20}。焊接电流是手工电弧焊的主要焊接参数,也是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调节的参数,而焊接速度和电弧电压都是由焊工控制的。焊接电流的选择要充分考虑焊条直径、焊接位置和焊道层次等因素,表2是常用的各种直径焊条适合的焊接电流参考值{20}。

2.氩弧焊。氩弧焊是用氩气作为气体保护的一种电弧焊,即用氩气把空气与焊接区域分隔,防止焊区的氧化{21}。氩弧焊可分为钨极氩弧焊(tiG)和熔化极氩弧焊两种。tiG焊的优点是由于熔池受氩气保护,可以得到高质量的焊接接头,几乎所有金属和合金都可使用这种焊接方法;电弧稳定,可以焊接从半个毫米到100毫米不同厚度的板材;焊接位置不受限制;焊接去几乎无烟尘和飞溅,便于观察焊接施工情况。正是由于这些优点,在金属焊接雕塑创作中tiG焊是除手工电弧焊外另一种被广泛采用的焊接方法。图3是笔者带领的大学生创新团队利用手工氩弧焊将4mm×50mm厚1mm的不锈钢长竿与15mm厚0.8mm的不锈钢球焊接起来的实例。需要指出的是tiG焊要求操作者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并具有灵巧的操作技艺。另外,根据使用的电源种类,tiG焊分为交流、直流及脉冲tiG焊三种。直流tiG焊又可分为直流正接和直流反接两种,前者指工件接电源正极,钨极接电源负极,后者则相反。大多数金属(除铝、镁),一般选择直流正接为好;铝、镁及其合金则以选用交流铝、镁为好,若是薄件,也可选用直流反接法。熔化极氩弧焊是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miG)的一种,可适应大型构件和所有金属,也可进行全位置焊接。与tiG焊不同,miG焊采用焊丝作为电极,电流可以很大。但缺点是miG焊所用氩气比tiG焊多,氩气的价格也相对较贵。在金属焊接雕塑创作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在对焊缝成形控制不是很严格的情况下,用Co2气体取代氩气的Co2气体保护弧焊不失为一种选择。后者也是miG焊的一种,具有焊接速度快、焊接变形小、抗锈能力强、焊接成本低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低碳钢、低合金钢等黑色金属的焊接。

3.高能束焊接方法。高能束流(HignenergyDensityBeam)加工技术包含了以激光束、电子束和等离子弧为热源对材料或构件进行特种加工的各类工艺方法{19}。高能束焊接的功率密度可达105w/cm2以上,具有可精密控制的微焦点和高速扫描技术的特性,可实现位材料的深穿透、高速加热和高速冷却的全方位加工。其中电子束焊(electronBeamwelding)是利用加速和聚焦的电子束轰击置于真空或者非真空中的焊接所产生的热能进行焊接的方法,既可以焊接结构庞大的构件,也可以焊接微小精密的构件。变截面电子束焊技术的出现,可以实现复杂构件的一次焊接成形。激光焊(LaserBeamwelding)是以聚焦的激光束作为能源轰击焊接所产生的热量进行焊接的方法。激光焊可以与miG焊复合,焊缝成形美观。等离子弧焊(plasmaarcwelding)是借助水冷喷嘴对电弧的拘束作用,获得较高能量密度的等离子体弧进行焊接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先进的高能束焊接方法在金属焊接雕塑创作中应用的例子还很鲜见,但由于高能束焊独特的优势和一些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和普及,进入金属雕塑领域是迟早的事。

4.切割技术。金属焊接雕塑固然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金属材质,但有时为了更能体现雕塑家的思想可能需要对金属材质进行机械加工。其中进行切割就是一种最重要的手段。金属切割的方法有火焰切割、等离子切割和激光切割三种,主要是根据金属的类型、厚度和数量来选择。火焰切割是应用最早的,20世纪初已经出现{22}。其原理是通过燃料气体(如乙炔)和氧气和钢铁产生化学反应来加热金属。优点是设备成本低廉、缺点是仅适合切割碳钢等,对不锈钢和铝则不适用。另外,割炬需要预热并且队操作者的使用技巧要求很高。等离子切割是20世纪50年明的一种通过精确控制电弧来切割金属的方法{23}。其优点是可以适用于很多不同种类的金属,例如:低碳钢、不锈钢、铝和铜等有色金属。缺点是设备复杂,成本较高。激光束切割和激光焊接一样,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24}。主要有气体和固态两类。其优缺点和等离子切割比较类似,但与后者相比,激光可用于精密切割,可以切割非常薄的钢材。图4(a)和(b)是北京工业大学激光工程研究院利用激光二维和三维精细切割的自行车艺术品和航空发动机叶形孔,其中不锈钢板材的厚度都是1mm。

不锈钢雕塑技术篇2

13DmaX三维建模技术在现代雕塑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光学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城市雕塑的数字化设计也进入应用阶段。国内发展相对比较成熟的建筑效果图和建筑动画制作中,3DmaX的使用率更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重庆市大型城市雕塑“未来之光”及“重庆直辖”的模型(图1)构造就采用了3DmaX三维建模技术。

2三维光纤摄像测量技术在现代雕塑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雕塑设计为了达到艺术上的表现效果,其形状往往不是那么规则,而传统的三维建模手段不能对复杂曲面物体进行几何建模。三维光纤摄像测量技术(即三维扫描技术)采用光栅投影测量的非接触测量方法,可以直接得到真实物体表面的采样点,即点云数据[1]。通过三维扫描技术制作出的3D模型数据精度高,可直接用于载荷受力分析。通过三维扫描采集到的点云数据来拟合出任意曲面,这类方法不受曲面复杂度的影响,在对物体的采样数据足够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很高的精度[2]。通过三维扫描技术进行物体扫描时,为了获得足够精度,需要采集点的数据相应较多,但这会使得模型重构过程时间花费过长,数据量过大,不利于存储和传输。故对不同的被测对象,应该选取适当精度。在“园缘园”雕塑工程中,对雕塑CaD模型的重构就是通过三维扫描技术来实现的。该雕塑的小样实物照片及扫描模型如图2所示,该雕塑的整个造型有大量不规则的镂空花纹,要进行模型重构选择三维扫描是比较合适的。因此,首先采用tripleSiDioproadvance三维扫描仪对雕塑小样进行扫描,再将扫描得到的数据格式导入UG软件进行数据融合,并人工对模型修整后得到可应用于分析的模型。

有限元分析软件在城市雕塑设计中的综合应用

1三维扫描技术与有限元分析软件在雕塑设计与建模中的融合

三维扫描技术不但用于雕塑的造型设计,同有限元软件结合,还可以实现大型雕塑结构的受力分析。对于一些造型特殊、形态复杂的雕塑而言,一般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很难实现建模,经三维扫描得到的数据文件能通过软件设置的接口导入到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实现结构模型的建立,大大方便和简化了建模过程,为准确进行结构分析及数值模拟提供了可靠的数据。“重庆直辖”大型雕塑的整体造型是一个空间异形结构,其中,构成其主要空间造型的3个大型翼板通过一个扭曲的空间节点相连。此节点设计为箱型截面,由于整个节点受力复杂,一般的杆系结构模型难以对其作精确计算,需要进行专门的受力分析。由于扭曲节点的空间定位无规律可循,无论是采用CaD还是其他图形软件,实现扭曲节点的建模都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因此,通过三维扫描技术形成数据文件后再读入anSYS软件,经修改后最终形成结构分析可以采用的有限元节点模型。

2雕塑结构的静力分析

“园缘园”雕塑的整体造型为跨度30m,失高12.8m的半球形镂空非标准空间网格结构。结构构件采用箱型截面,箱型截面的宽度根据雕塑的图案确定,截面高度为400mm,结构中高度在1.5m以下的截面翼缘及腹板采用10mm;1.5m以上翼缘厚度采用6mm,腹板厚度采用4mm。主体结构钢骨架材料采用Q345B,为了防腐,整个雕塑外包一层3mm的不锈钢钢板。有限元模型选用SHeLL181壳单元,由于恒载是由软件自动计算,对雕塑外包3mm厚的不锈钢造型复杂,计算不锈钢的外包层恒载分布情况困难,为了保证结构的计算准确同时满足不锈钢面层荷载的分布,通过改变钢材密度的方法,即将不锈钢面层的荷载也同时折算到钢骨架的密度中去来计算不锈钢面层荷载。对雕塑结构的约束处理为仅对四脚落地的钢柱四个脚采用刚性约束,即3个方向的位移约束和3个方向的转动约束。对雕塑模型进行结构受力分析时,分别考虑了恒载、活荷载及风荷载。风荷载及活荷载均考虑了最不利分布情况,即半跨布置荷载。图3为园缘圆整体结构应力云图及下翼缘局部应力云图,最大应力为172.334mpa,最大应力所在位置均在靠近柱脚截面,宽度较小且主要为径向传力的构件处,由于该处位置接近底部,受力又比较大,因而属于薄弱环节处,应考虑适当加宽。结构的变形最大位置位于迎风面、整体结构截面削弱较大处,即镂空花纹最大的地方,位移最大,但根据几种工况分析发现,最大位移也仅为19.7mm,说明结构的整体刚度很好。

3复杂节点的局部受力分析

一般结构工程设计软件的单元划分以杆系结构为主,当运用在雕塑工程这种复杂造型的结构中时,对某些局部受力节点的内力判断往往会失真,因而需要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局部节点进行受力分析[3]。位于重庆市龙头寺火车站北广场的雕塑,由5个独立的单元组成,均为长悬臂异形体结构,其中最大的一个雕塑高12m,悬挑长度22.8m,采用箱形截面。有限元模型选用anSYS提供的SHeLL181单元,图4为模型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局部应力云图和整移云图。4可以看出:最大应力出现在圆弧形外肋与柱子连接的下尖角处,分析表明,此处弯矩及轴力都较大,局部应力最大值甚至达到了366.5mpa,超过了Q235的设计强度,与杆系结构分析的结果差别很大,需要对结构的局部区域进行加强。整体最大位移出现在悬挑端,为314.8mm,约为悬挑长度的1/73,需加强构造措施对挠度予以控制。通过对原结构圆弧段与斜柱相交处的箱型截面内部再另外设置两道横向隔板及两道横向加劲肋,同时加入两道纵向加劲肋,并在圆弧形外肋上垂直放置一块宽度为200mm的横向加劲板,图5为调整后的局部模型。对调整后的模型进行分析,得到整体最大位移出现在悬挑端,为177mm,约为悬挑长度的1/130,变形虽然还是较大,但作为雕塑,属于可以接受的变形值。节点附近最大应力如图5所示,其位置发生了改变,出现在外肋板与横向加劲板的下部交接处,为143mpa,远小于Q235钢材的设计强度,符合结构变形及强度的要求。大型雕塑“重庆直辖”(图1),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程序对该雕塑扭曲节点部分进行受力分析,由于该节点实际支承在两个落地的Г型框架上,且空间造型比较复杂,要精确考虑其对节点的约束刚度比较困难,因此,在建立节点的有限元模型时,将与节点有连接部分的Г型框架一并建立出来以模拟节点的弹性约束刚度。但作了一些简化,原结构为钢管桁架,根据截面刚度相同的原则简化为箱形。模型的具体造型、尺寸根据雕塑小样,按三维扫描图放大55倍后取用。节点分析考虑了3种不同的构造情况:①连接处不布置加劲肋;②连接处仅布置横向加劲肋;③连接处同时布置斜向加劲肋与横向加劲肋。图6分别给出了在3种不同构造情况下得到的节点变形及应力分布图,第1种构造情况下最大应力为432mpa,远大于Q345钢材的设计强度;第2种构造情况下得到的最大应力为245mpa,第3种构造情况下得到的最大应力为237mpa。此时的最大应力较不设置加劲肋时减小了约80%,说明加劲肋(特别是横向加劲肋)对减小局部应力集中作用很大。最大应力所在的位置,是在节点与柱子连接处一个尖角上,其余部位应力水平很小。根据节点有限元分析结果,在“重庆直辖”雕塑制作时,最终选择了方案3。

4雕塑结构的非线性分析

复杂空间结构需要进行非线性分析,根据《空间结构技术规程》JGJ7-2010的规定,对于单层网壳型结构体系,需要进行结构的稳定性验算[4]。稳定性验算采用荷载-位移全过程分析,并考虑材料为完全弹性[5]。“圆缘园”有限元模型屈曲加载方案为在满跨均布荷载作用下逐级加载,初始几何缺陷的分布采用结构的低阶屈曲模态,缺陷的最大值取跨度的1/300,即30000/300=100mm。考虑在距柱底1.5m处,柱子部分的翼缘、腹板以及中部横隔板板厚均采用10mm,计算得到的结构前5阶模态其频率及极限承载力见表1,可以看出,结构的前5阶屈曲模态非常接近,都是柱脚上部,这是由于箱型截面的板件厚度在此变薄,因而发生局部失稳。根据《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JGJ7-2010的规定,网壳的稳定容许承载力应等于网壳的极限承载力除以安全系数K,当按弹性全过程分析时,取K=4.2。由表1的计算结果得,最低稳定容许承载力n=3817/4.2=909kn,大于该工程最不利荷载组合871kn,说明该雕塑不会丧失稳定性。

三维扫描技术与有限元软件在工程量统计与概算中的应用

雕塑行业过去常采用贴纸的方法来测量雕塑的表面积,但是由于如下缺点,使得这一传统技术逐渐成为历史:(1)当遇比较复杂雕塑,剪切贴纸比较困难。(2)最后得出的表面积结果数据精度很低,测算结果依据性不高,说服力不强。(3)得到的结果无法作为后续分析资料,使得雕塑工程的工程量统计和概算缺少科学依据。随着3D三维扫描技术在雕塑行业得以广泛应用,有限元软件对大型雕塑的工程量统计分析以及概算控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保障,三维扫描技术的发展以及有限元分析软件的配合使用,使得雕塑的测量精度及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高,轻松实现了雕塑的高效、高精度3D全尺寸检测,可直接测算出雕塑的表面积、体积等参数,进而实现了在雕塑成本的合理控制方面有了可靠的数据依据。本文上面提到几个大型雕塑项目的工程量统计及造价控制,就是通过三维扫描技术结合有限元分析软件一起得到的。

结论及建议

(1)现代数字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推动了城市雕塑设计中的数字化进程。三维扫描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复杂对象的快速建模奠定了技术基础,本文结合大型雕塑工程“园缘园”、“重庆龙头寺火车站广场雕塑”、“重庆直辖”,采用tripleSiDioproadvance三维扫描仪对雕塑小样扫描,再通过输出StL、aSC、iGS、piF、DwG等通用格式,与3DmaX、aUtoCaD、anSYS等主流软件相接,得到了可用于结构建模及分析的基本模型。

不锈钢雕塑技术篇3

关键词:当代雕塑;材质;肌理;语言

中图分类号:J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052-01

生活中我们通过语言来沟通、了解并传递自己的思想,艺术家所做的作品的艺术语言自然也不例外。艺术语言和其他语言一样,只有具有相应的普适性才能被观众理解和接受,只有这样,艺术家的思想也才能传递,艺术品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的体现。尽管普适性是语言的最大功能性需求,也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还是不能满足人类多层面的精神要求,因此语言的类型也种类繁多。

当代雕塑创作中,雕塑的本体语言是艺术家传递思想的具体构成元素,例如形体、结构、肌理、空间以及材质等。艺术家对材质的选择,不仅仅是为了塑造型体,往往还通过材料自身的属性来传递艺术家的思想,因此,雕塑的材质属性的发掘与拓展就雕塑本身来说,有时起着举足轻重的隐喻作用。当代雕塑通过对材质隐喻的提示、转换、联想、记忆等手段,体现艺术家的自由表达精神,当代雕塑创作与传播也不再像传统雕塑艺术一样以叙事为目的,而是以体验为主,这也是当代雕塑语言呈现多样格局的主要原因。材质的选择也不再受艺术概念的限制,世间万物均可作为雕塑的材质,甚至是一个艺术家的观念。但艺术家在选择材质时,不能唯材质而材质,关键点是要通过材质的及其他艺术语言来传达作品的观念和艺术家的思想。

在材质类型的选择中,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金属材料、石料与现成品的选择是最具普适性的语言之一。以金属材质为例,艺术家因其特有的肌理与其他传统材料的大相径庭,而具有特殊有意味的语言特征和观念倾向。更重要的是,金属材质的切割、焊接等工艺技法自身也具有很强的语言性。如中国当代雕塑家史金淞的创作在材质的选择上就特别注重对材质所隐寓的语言进行发掘与拓展。在史金淞的作品中,他喜欢大量地并连贯性地使用一些外表光滑、锋利、闪烁着寒光又有一丝高贵感的不锈钢材料,他用华丽、花哨、怪异的造型,看似繁复、精细又无功能性的细节装饰,改变材料原初的物理属性,将艺术家个人的体验设置于作品之中,在看似运用古老传统手艺修补拼凑出的极具现代性的机械物件中,给人一种叛逆、价值观的冲撞以及道德感的矛盾和人格分裂性。更难能可贵的是,艺术家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纯语言形式的创新和探讨上,史金淞认为:语言本身是可疑的,特别是有特征的语言,就像是市场上醒目的商标。“胡说八道”却只指性灵的方式比直白要有意思。史金淞的作品尽管使用的是机械的表象形式,内在却是一种现实经验的隐喻。

材质语言在雕塑形式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当代雕塑中的材质属性具有显性与隐形两种类型。显性是指材料的质感、量感、色泽、易损程度、可操作性等物理和化学性能;隐性是指人类感官对材质认识的感性认知,比如自然材质的历史感、人工材质的体验感、工业材质的疏离感、加工过程形成的肌理感等等。在当代雕塑创作中,艺术家偶然或故意通过材质的天然或人工肌理痕迹,来传达艺术家的创作观念。无论是材质的物理属性还是化学性能,所呈现出的多种形态的肌理效果――光滑、凸凹等,在当代雕塑作品中,起着述说艺术家的个人情感,与物及社会对话乃至哲学观的作用。如当代著名雕塑家展望以不锈钢为主要材质的《假山石》系列作品,就是通过特殊的材质以及肌理来表达艺术家对现代社会、都市及人之间矛盾关系的思考。展望主要利用不锈钢材质作为雕塑语言,模仿真实的太湖石形状,又借用不锈钢的光滑表面消解太湖石的自然肌理,两者之间的矛盾在作品中得到中和,同时也将雕塑家展望对工业社会与传统社会以及人的矛盾性思考比较完整地呈现了出来。而雕塑家李秀勤的作品《被开启的记忆》呈现给我们的视觉感却与展望的不锈钢作品恰恰相反。李秀勤的作品通过体量巨大而又肌理粗砺的松木与光滑的金属铸造的盲文结合,以此来隐喻生存与死亡、聚合与离别的矛盾存在,也传达了艺术家自身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当代雕塑创作中,艺术家对雕塑材质的主动选择,不仅丰富了雕塑语言的内容,同时也拓展了雕塑本体语言的自述能力。当代雕塑家的思想如何与雕塑的材质选择以及造型完美结合,如何通过发掘、拓展材质的物理属性,使其承担在作品中的文化价值、艺术观念等问题,已经成为当代雕塑家的共识。艺术家对材质语言的拓展与发掘,材质所隐喻的文化元素的再阐释,以此来探索更深的文化内涵和对当代人类社会生存的思考都对丰富和拓展当代雕塑艺术语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元.材料与表现.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6年出版.

[2]王炳社,赵惠霞.简论艺术材料的隐喻价值及其理解.文艺生活,2010年第12期.

不锈钢雕塑技术篇4

论文关键词:材料美感 焊接肌理 概括和抽象 现代意识 民族化

论文摘要:哈尔滨是中国的焊接名城,在几年的研究探索过程中摸索了一些有关金属焊接艺术的独到特点,在这里着重探讨金属焊接雕塑艺术的创作方法。

1这里所谈到的金属焊接雕塑与我们习惯认识上的金属雕塑不尽相同,传统意义上的金属雕塑泛指以金属材料来实现完成的雕塑作品,而这里所说的金属焊接雕塑指的是通过焊接的技术手段(而非传统意义上的铸造和锻造手段)来实现的雕塑作品,这类作品重点体现的是金属材料本身的美感和焊接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焊接肌理之美,当然这并不是说这样的作品缺乏形式和内容,而是通过将其特有的美感与其独到的形式巧妙结合来实现创作目的。

其实金属焊接雕塑已经成为当代最具现代意义的艺术表现形式,其艺术语言在于注重作品的直接创作过程,并赋予其更加丰富的人文精神与审美内涵,它有力地拓展了雕塑创作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发挥金属材料自身的质感特性自由地构思和制作,已成为现代雕塑进行创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艺术表现方式。

金属焊接雕塑的创作注重于艺术与材质的直接对话过程,其中材料的质感和焊接过程中形成的焊接机理是构成作品形态的关键要素,对实现其艺术价值和意义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也同时造就了金属焊接艺术雕塑的表现形式,即使表现具象形态,也侧重于能够发挥焊接艺术特有肌理的具象形态表现,如用拉丝焊接肌理来表现动物的毛发。

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都体现了不同艺术家的文化渊源,有着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不同的表现形式又是不同的创作思想得以充分展示的保证和前提。鉴于目前金属焊接艺术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在探索西方现代艺术语言过程中,研究西方现代艺术的理论是十分重要的课题。他们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文化思想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思想,高扬生命冲动的创造力,推崇能够让人直接体验生命冲动的开放社会,以直觉为认识真实和真理的唯一途径,以及现代艺术对生命的瞬间体验和制作过程的珍借,对破坏重组物质时空以获取精神真实的兴趣。同时萨特表达现代人孤独、异化、悖理的情绪感觉,充分体现了现代艺术家对艺术主体独创性的强烈追求。

2现代雕塑的表现形式在西方现代艺术理论的直接影响下,它与以前传统写实主义的以体量和实体感作为表现形式的基本要素背道而驰,许多现代雕塑的表现方法完全超出了“雕”和“塑”的意义,尤其是现代金属焊接雕塑,作为三度空间抽象的构成艺术品,不属于关于实体感的艺术,不追求真实的形态再现,通过简化、概括甚至是抽象的手法进行创作,并结合各种工业化的手段,直接地打造作品,如以透空框架的形态去构画和界定空间,彻底地阐明了现代雕塑作为三度空间艺术的新理念,在于表现金属在空间中的自由组合,而非多种程序塑造的实体造型。他们艺术语言的特征类似单纯、厚重的原始文化,最后发展到将机械、动力和光的因素组合引入雕塑的运动形态,创造了最具现代意义的雕塑作品。它反映了20世纪工业、科技观念向艺术的介入,导引出一种崭新的艺术价值观。

当代西方雕塑家在新的艺术观念的引导下,追求各自的文化和艺术个性,并充分利用材料学、结构力学、金工技术和焊接技术的原理,发挥金属焊接雕塑的特有创造力。在他们的作品中,将雕塑的造型要素简化到最低限度。用立方体、几何形、圆柱体的型材和不锈钢材以及现成金属物品构成现代形态的、抽象的雕塑作品,使传统的艺术语言在他们的作品中失去了原有意义,运用工业化制造方法实现了现代雕塑新的艺术理念。

现代雕塑家史密斯是美国第一位创作金属焊接雕塑的艺术家,他的作品纯朴、粗犷和简练,利用金属材质的特性形成变化多端的雕塑造型,使金属材料、金工技术成为诠释个人艺术观念的语言符号。他创作的《皇家之鸟》、《森林》等作品,采用电焊枪在空间中描画,用多种钢条焊接展开三度空间的构成,同时利用点、线、面的相互交错的穿插,编织成一种活拨的、富有生机的抽象形态,他的许多作品放弃实体,将锻造成形后的钢条构出空间的韵律,显示出强力的运动感。

英国当代杰出雕塑家卡罗的金属焊接作品轻松活泼,简洁明快,是位最富独创性的现代金属焊接雕塑家。作品《正午》是他具有个性化艺术语言的代表作。该作品直接采用数块工字钢梁构成,作横置状态并涂上橘黄色的颜色,整件造型似如一张在室外阳光下的躺椅,简练而意味深长。在他的作品中力求把雕塑语言概括到最基本的抽象形态,直接利用工业钢材装配成巨大而强力的结构,并与周围的环境空间融为一体。费罗是法国现代派艺术家,他的金属焊接系列作品更具个性化。其作品摒弃了传统雕塑的创作模式,采用一种更加直接,更抽象化的表现手法,使作品取得纯粹形式的自由化。费罗的作品都取名《无题》。但在这个毫无意义的标题下,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在创作中通过挤、敲、扭、切和焊,给作品注人生机,将冷冰冰的不锈钢板转化成孕含生命形态的艺术作品。

从现代金属焊接雕塑的艺术语言来看,它与传统雕塑相比其主要特点是:在艺术观念上,一方面强调艺术与自我表现的主观性以及艺术家以我为主的能动性,力求作品造型简化到最基本的抽象形态,以现代工业化的理念构造单纯、简洁的几何造型,反映出一种工业化的非人格化的力量。另一方面重点表现不同金属材料的特有美感(如钛合金通过焊接在焊口的部分会形成耀眼的彩虹效果)和不同焊接技法所形成的肌理美感。在艺术形式上,利用电焊枪在空间中作画,以钢材制作空间构成。使传统艺术形式的体积,体量概念消失,转化为丰富、透空的空间和变化多端的深度三维结构。并以手动和机动改变了原有雕塑的“静止状态”,以色彩变化增强金属焊接雕塑的视觉感悟力。在艺术表现方式上,采用直接加工过程实现三度空间的构成关系或以废品集合的方式重新组合新的造型,使金属雕塑的艺术表现方法变得直接了当、纯粹和自由。在制作中利用各种金属材料经过直接的敲打、挤压、扭曲、打磨、切割和焊接,随意地、自由地构建和组合,彻底改变了传统制作多步骤的有序性,使作品更具自然性。

3在现代雕塑发展史上,当代雕塑家所创造的金属焊接作品成功地完成了20世纪具有雕塑艺术革命意义的艺术创造,而走向现代化、抽象化、形式化、自由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虽然我们国内的金属焊接雕塑艺术尚未得到社会的认同,但我相信在当代有创新意识的艺术家、雕塑家甚至焊接技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金属焊接艺术应该能够找到一条立足于民族文化传统,能够满足我国公众审美诉求的蓬勃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田卫平等.金属焊接艺术初探[J].焊接,2005,3.

不锈钢雕塑技术篇5

道路为不对称设计,绿化带和人行道比车行道宽,使人、交通、建筑三者的关系更加合理。北侧人行道旁,建有8个主题突出、各具特色的植物园,使道路具有园林景致效果。

世纪大道功能定位为城市景观大道,法国夏氏-德方斯提供的方案设计,将世纪大道中心线向南偏移10米,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不对称道路,气势宏大,具有强烈的园林景观效果。

世纪大道也是第一条绿化和人行道比车行道宽的城市景观大道。在设计上较好的解决了人、交通、建筑三位一体的综合关系。为凸现园林景观效果,绿化景观人行道占69米,北侧44米宽的人行道布置了4排行道树,常绿的香樟在外侧,沿街的内侧则是冬季落叶乔木银杏,起到了夏遮冬透的树种效果。

南侧24米宽,布置了2排行道树。同时北侧人行道还建有8个180米长、20米宽的“植物园”,分别取名为柳园、水杉园、樱桃园、紫薇园、玉兰园、茶花园、紫荆园和栾树园,主题突出、各具特色。

道路沿途还设置了以时间为主题的雕塑和艺术作品,景致独特,文化韵味深厚。

世纪大道的建筑雕塑主要有:世纪辰光,位于世纪大道与崂山西路的交汇处。以中国古计时器“沙漏”为原形,9根高低不一的不锈钢镶玻璃立柱“沙漏”,呈抛物线分布,构成行星轨迹。每隔2至5天,电泵就会把漏掉的沙再打上去。这座世界罕见的古代科技与浦东的现代建筑相得益彰,别具情趣。

五行,其创意源自中国古代相生相克的哲学思想,以金、木、水、火、土5个甲骨文字造型为基本设计元素,5部分雕塑形象各异,“金”取三角形,呈塔形立于中央,“木”由立方体作大胆切割而成,“火”取火苗形,以上三者皆以铸铜为材。

“水”用不锈钢做出流畅的象形文字水形曲线,“土”则取材于自然山石切凿而成。东方之光,位于世纪大道杨高路交汇处开阔的环岛上,背靠大型广场的世纪公园,以原始日晷为原形,采用不锈钢管网架结构,令人联想到遥远的历史。

日晷上小下大,椭圆的晷盘象征地球,晷针穿过的中点代表中国。据天文学家测定,晷针指向正北方,具有计时功能。

根据世纪大道的命名特点,世纪大道上的城市系列环境小品规律性地体现了其整体性和现代高技术的风格。以时间为主题的雕塑,使整个世纪大道成为世界上唯一以时间为主题的城市雕塑展示街。您正浏览的文章由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目前已建有东方之光、世纪晨光、五行等雕塑。同时简洁的造型配以精致的金属张拉结构小品,无论是立柱、还是长椅、护栏、灯杆及遮蔽棚都采用了统一的色调,成为标志性、特征性的色彩。

不锈钢雕塑技术篇6

论文关键词:淬火介质;双液淬火;飞雕淬火

0前言

金属进行淬火处理时,需要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火介质中快速冷却。钢的淬火(配合一定温度的回火)是热处理工艺中最重要、也是用途最广泛的工序。根据加热温度的不同、加热速度的快慢、加热介质及热源条件、淬火部位的不同及冷却方式不同,淬火方法有多种分类方法。

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淬火分类是以冷却方式的不同划分的。主要有:单液淬火、双液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贝氏体等温淬火、复合淬火、特殊工件也采用压缩空气淬火(风淬)、喷雾淬火、喷流淬火、预冷淬火法(在空气、水、油预冷以及擦水、擦油预冷)。

常用的淬火介质有:水、水玻璃水溶液、过饱和硝盐水溶液介质、氯化锌.碱光亮淬火介质、聚乙烯醇水溶液、矿物油、碱水、熔盐、熔碱等。

1“飞雕淬火术”一“擦油水冷”双液淬火法

淬火介质是实施淬火工艺过程的重要保证,对金属材料热处理后工件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武汉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有一种节能环保淬火技术一“擦油水冷”双液淬火法,又称“飞雕淬火术”(飞雕技术创新之一),非常值得推广。这种淬火方法适合结构简单的低碳钢、中碳钢、低合金结构钢及不锈钢的淬火和表面防锈处理。如:学生实训的产品小榔头、手柄、异形非标螺母及丝杆。特别是小榔头,全国理工科大学生、中专生、技校生及职业学校学生的钳工和金工实习,或实训大多数要制作小榔头。小榔头用这种方法淬火,非常方便。这样制作小榔头不仅可以提高硬度,而且可以防锈,学生还可以了解热处理知识。

这种方法非常简单,就是把擦洗机床、维修机床后不要的油棉纱放入水(最好是热水)中,做成淬火介质。那么,薄薄一层油就会浮出水面,形成上油下水淬火介质一“飞雕淬火液”,此法可取代“水淬油冷”介质。在传统双液淬火中用得最多的是先水后油法,而且水油分开,因为这样可以保证淬火硬度。虽然现在厨房所用菜刀已普及为不锈钢,但以前厨房所用铁匠打的菜刀为夹钢,即刃口为钢,刀体为铁,其淬火方法就是先油后水,也有用马尿淬火的。

我们在生产实践中,当水中发出“咝”声,到“咝”声微弱时立即取出。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手感考察在水中的震动,震动开始减弱时立即取出。取出后在空气中冷却。这样做的目的是不用再加热回火,更节能环保,让其自回火。

对于某些局部淬火件,如錾子、扁铲等利用冷却的余热进行回火,叫自回火。自回火是利用工件的内外温差造成的温差使得淬火部分达到自回火。一般用在表面淬火的产品,控制冷却时间,使表面冷到一定的温度后停止冷却,这样靠余热回火。主要用在尺寸质量效应较大的工件上,例如:表面层淬完火后,其中部仍然有600—700℃的余温,那么余温传递到淬完火的表面层,就是一个自回火过程。在生产实践中进行自回火,主要靠零件表面色彩来控制温度,如黄色为220—255℃、蓝色为300~315℃。也可以用测温笔或表面测温接触温度计进行测温。低碳钢淬火时,由于ms点温度较高(>350℃),淬火时得到的低碳马氏体,在淬火冷中途便得到回火,获得回火马氏体组织,使钢的强度及韧性均得到提高。所以,低碳钢会发生自回火(或称“淬回火”)。我们配制的“飞雕淬火液”双液淬火介质节能环保,一般工厂油棉纱都是随垃圾一起倒掉,很不环保。如果把油棉纱反复泡热水或冷水(冷水在淬火中也可变热),也可以把维修机器的废机油及皂化液等收集起来,不随意乱倒,再和水混合在一起,油及皂化液的比例不要超过10%。这样,既环保又节能。其淬火介质不易老化,使用寿命长,并具有优良防锈、防腐性能。也不用担心淬火介质不纯及淬火介质有杂质等问题。

2其他常见淬火介质特性如下: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的《热处理实用淬火介质精选》一书介绍了各类淬火介质近400个品种和规格。但主要有下列3类淬火介质其特性如下:

(1)纯水是应用最早、最广泛、最经济的淬火介质,它价廉易得、无毒、不燃烧、物理化学性能稳定、冷却能力强。通过控制水的温度、提高压力、增大流速、采用循环水、利用磁场作用等,均可以改善水的冷却特性,减少变形和开裂,获得比较理想的淬火效果。但由于这些方法需增加专门设备,且工件淬火后性能不是很稳定,所以没有能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所以,纯水只适合于少数含碳量不高、淬透性低且形状简单的钢件淬火之用。多数工件用纯水淬火易开裂,淬裂的原因是众所周知的:纯水的低温冷却速度太快。这是纯水的一大缺点。纯水因为水温升高,冷却的蒸汽膜阶段会迅速延长,使这种因素引起的内应力长期存在,为产生变形提供了塑性好、应力大和作用时间长的条件,因此不仅引起严重的硬度不均,更会加大工件的淬火畸变。纯水的冷却特性对水温特别敏感。

(2)淬火油通常以精制程度较高的中性石蜡基油为基础油,它具有闪点高、粘度低、油烟少,抗氧化性与热稳定性较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淬火油只使用于淬透性好、工件壁厚不大、形状复杂、要求淬火变形小的工件。淬火油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大,淬火时容易引起火灾。

(3)熔盐易老化,对工件有氧化及腐蚀的作用。熔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它具有较大的冷却能力,工件加热时若未氧化,淬火后可获得银灰色的洁净表面,也有一定的应用。但熔碱蒸气具有腐蚀性,对皮肤有刺激作用,使用时要注意通风和采取防护措施。

3结语

不锈钢雕塑技术篇7

米丘的生活如此丰富。现代油画、抽象水墨、表演艺术、行焉艺术、文化策划、艺术管理他都一一介入。他软化、甚至取消了其间的种种界限,艺术在他这成了一种能够完整地表达自己心愿的通达渠道,也成了他生活的大部分。

东大名路仓库:

该仓库位于东大名路713号,毗邻黄浦江,处于上海市北外滩开发的中心地带。东大名仓库建于1929年,原为上海一百集团的仓储用房,是6层高的框架砖式仓库,面积750m2。此次设计是建立在保护旧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将原属上海市一百集团的仓储用房改建为极具现代艺术感的办公用房。在东大名路仓库的设计中,在保留了原有水泥框架及红砖干墙面的基础上,按功能及在空间中的比例分割成数个空间,所有的分隔立面均采用拉丝不锈钢包面。令人惊诧的是每个空间都和墙面坯布留有距离,象是漂浮在一个大空间中的数个小空间。穿行其中,空间的不断变化及不锈钢玻璃的重叠反射,都给人造成了虚幻与真实历史与今天并存的奇异感受。

北京雨新仓:

“南新仓”位于北京东城区东四十条22号院内,东四十条桥西南侧,北临平安大街,西侧是奥运会组委会入住的青兰大厦,东侧是30m宽的二环辅路。总用地面积约2.47公顷。于1984年5月被北京市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也成为今日历史文化名城的组成部分。在此次设计规划中,将以古仓的修复利用为依托,强调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创造特色十足的文化“场”,并与周边开发相互协调呼应。在恢复历史,注重文化内涵理念的指导下,南新仓项目将建成为一个有高环境品质,文化品位,历史感,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人文空间。我们眼中的南新仓,是老北京古都文化的守望者。

张江米丘雕塑公园: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由国家科技部立项,在上淘实施国家安全应用示范工程,并于2002年在上海宣布正式启动。以高7m宽6m的8座大型雕塑为中心,建造一个规模22000m2的雕塑公园,来确立整个园区的环境品质,随后根据此概念所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当代艺术发展至今,观念存在与完成度是构成艺术当代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全球化运动的背景下,文化和社会的各个方面的互动得到了空前的强调。可以说,在这样的背景下,艺术和思想一样都遇到了表述的挑战.艺术家希望有机会在更大或新的时空里来完成自己的表述。在艺术观念和形式上,综合艺术会更有表达的容量。事实上,人们对自然环境与空间的新态度和观点正在鼓励艺术家创作大规模的空间艺术。上海张江信息安全产业基地是第一个以文化艺术为开发定位。以高科技与艺术相结合为目标而进行科技园区建设的范例。米丘在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环境设计不但在艺术理念上,同时也为上海向园林化城市努力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例证。

幸福・生存系列1

在上海宁寿大厦的环境设计中,米丘将大厦门前一个在规划中可以拆除的清代牌坊四明公所整体平移了26m加以保护作为整体建筑环境艺术的一部分。在牌坊与大厦的中间设立了块长18m,高2.省略收集来自世界各地对于新千年的愿望,从中选出200条愿望,铭刻在伸入大海中的长达99m宽5m的玻璃愿望桥。然后在大梅沙海滩上建立由七件雕塑组成的“愿望”的雕塑群,同时在海边建造了高81m的由玻璃和不锈钢架构成的愿望塔,塔上的多媒体装置可供游览者愿望。这件作品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综合艺术作品,是一次难度极大的跨平台操作,展示了米丘综合的个人素质,同时也为中国未来的当代艺术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从实验性的艺术展推进到社会实际运用之中,并积极地调动社会性的综合力量来展示艺术在公共环境中的作用与意义,米丘以真诚的艺术空间完成为观众提供了参与的可能,他以自己对社会的广泛参与换来观众对艺术的广泛参与,而一切参与都是最深刻的对话。

上海浦东万科兰山:

兰山小城市是万科在浦东新区发展的第一个住宅项目,位于浦东金桥地区。该项目占地46公顷,包括独立别墅、双拼别墅、townhouse和度假式酒店公寓。社区中保留了9000m2的自然河道.并设计开挖了8000m2人工水系,丰富了兰山的自然视界,是一座符合现代居住观的生态型花园式共有别墅区。作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万科一直希望为客户提供品质优良的住宅,更希望为

他们创造出高尚的文化社区,倡导一种健康、舒适、人文的生活方式。这与米丘探索幸福生活无限可能的艺术不谋而合,并可以为这艺术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和坚实的基础。

北京王府井大街――飘:

矗立在北京长安街王府井大街十字路口东北角,东方广场西侧,尺寸:5m×4.8m,材质:钢、不锈钢、烤漆。《飘》的出现,经过《新周刊》等主流媒体的推广,使“飘”成为新一代生活观念和状态的代名词。而米丘本人也被《新周刊》称为“飘一代”的艺术总监。

长80m的水上玻璃桥观众可以往其上行走,玻璃上用电脑数码的方式铭刻着艺术家关于人类生存和未来的文字描述。同时在周围的空地上树立了6mX9rn的雕塑6件。生存之道既是一条具象的“道路”也是种东方式的形而上的“道”。这件环境艺术作品更多带有观念艺术的特征。

米丘的上海

米丘的工作室位于北外滩的东大名路,从落地窗眺望,是暮色中生机勃勃的上海。浦东陆家嘴的摩天大楼鳞次栉比,东方明珠近在咫尺。黄浦江这边,北外滩曾经的拆迁废墟旧址,如今已经是一个可以停泊巨型豪华客轮的国际码头的地基。

“我觉得这一切挺奇怪的。”米丘望着江对面说,“建浦东的时候,我们一面在强求考虑周边环境,一面又在用所谓的大都会天际线来做榜样。一面互相争夺这个空间,一面互相分裂。材料、形式和比例都不统一,完全是力量的对比,公司财力的较量。”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外滩的老建筑,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尽管每个主人都有想法,他们在创业上不无冒险精神,但在建筑上,无论从材质到风格,都愿意服从一个统一的概念。“我又想到罗马,它曾经经历的那个伟大时代,最好的工匠,艺术家和整体的水准,一个思想可以延续几百年,一路做到极致。”对于全球化的个人风格主义的流行,米丘说,个人主义造成的相互对抗的力量消耗了太多的东西,表现出来的形式却很局促。”

“原来的法租界是我理想中的上海建筑生态,硬性的建筑形态和软性的居住环境相得益彰,然而建造成本飞涨使得复制成为一个奢侈的理想。现在上海市区的新民居建筑动辄三四十层高,楼下的绿地少得可怜。用香港、新加坡的指标硬套到我们头上,这真的是值得借鉴的方式么?所谓奢侈,指标都是政府制定的,那么在制定这些指标的时候,是否可以多为人的生活环境考虑?”这些因素在大的城市很难控制,上海并不是米丘这样的理想主义者施展身手之地,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的《建构宣言》在现实中的实施对象是中小型城市。“在中小型城市还有可能,如果有实施的可能,我们下一步就是核算成本,应该不难做到,就是设计手法的问题。”

米丘的建筑

米丘认为建筑比艺术、电影、雕塑、绘画等有着更加广的范畴。在有了充分的艺术实践和积淀之后。他的创作也涉及建筑领域。他的工作室位于东大名仓库的顶层,这栋建筑建于1929年,现为上海一百集团的仓储用房,是米丘曾经参与改造的老建筑之一。6层高的框架砖式仓库,米丘的设计在保护旧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保留了原有的水泥框架和红砖墙面,以不锈钢包面或者玻璃按照功能分隔成数个空间,有的楼层房顶没有吊天花板,管道分布在水泥屋顶间,典型的LoFt结构。在改造完成后,吸引来许多艺术家将他们的艺术空间安置于此。

米丘在上海参与过的另一个让人感到饶有兴趣的项目是人寿大厦的环境设计,那是1999年,他将一个清代的牌坊整体平移了26m。人寿大厦位于新老城区交界,毗邻城隍庙,人稠地狭。在原来的规划中,牌坊正对着大厦的正门口,因有碍观瞻,被列为可拆除的项目。他把这个牌坊移到了大厦的一角加以保护,并在牌坊与大厦之间设立了一块长18m,高2.4m的玻璃幕墙,在上面绘制了抽象图案,运用的正是他的艺术和环境相结合的空间设计概念。

米丘的威尼斯

9月6日,2006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将本年度的“艺术及建筑杰出贡献奖”颁发给米丘,不仅是对他的“建构宣言”的肯定,也是表彰他多年来在建筑和环境领域所做的贡献。米丘作品位于双年展的主展区“军械库”,室内外布展面积为730m2。通过两个集装箱的建筑模型和实物,以及声、光、影像的表现,米丘籍此完成他的《建构宣言》。

米丘把一座730m2的江南小镇一这一次把江苏水乡同里“复制”到水域威尼斯的,观众可以乘船从河上直接抵达展厅的门口。为了把同里古镇“运”到千山万水之外的威尼斯,米丘此次动用了两只集装箱,而主题为“建构宣言”参展作品,由“碑”,“古镇印象”,“百宝箱”,“耕乐堂”,“生命之轮”,“冥思者”,“古镇记忆”及“理想建构”这八件作品构成,灵感和素材全部取自于五六千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的同里古镇。其中的“同里镇耕乐堂木建构模型”,更是按照始建于明代,占地6亩4分,现存三进四十一间的“耕乐堂”实物以纯樟木1比1复制而成。更为震撼的是,“古镇记忆”这个部份,将会以展览现场一个三米乘四米,深度为一米,并且波光荡漾的水池为“银幕”,把事先拍摄的同里古建筑影像直接投映到这个“水幕”之上。

以同里为素材的整组作品,将通过影像,听觉,嗅觉等艺术手段组合形态,给人以完整的思考感受。米丘表示,作品表达的是“过去,当下与未来的延续性,重新树立‘建构’概念,对中国和西方城市建设和建筑进行反思,强调历史文脉的延续性与建构的重要性,通过对历史,文化,生态,经济,社会资源的全方位的整合,展示文化理想,建构合理秩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的。”

米丘的翅膀

小时候,飞的意象就经常出现在米丘的梦中。现在,他有了“翅膀”。从1999年至今,他创作了13件有“翅膀”的作品――幸福的,哀伤的,希冀的,休闲的,飞翔的,静止的……米丘说,翅膀也是有生命的、特有人性的东西,他能令它变幻出上百种表情,就像手势的表达一样。翅膀跟米丘个人的现实状态特别吻合,而被社会和公众契台与认同只是一种偶然。

不锈钢雕塑技术篇8

关键词:千年广场;芝加哥;景观

1芝加哥千年广场历史

芝加哥千年广场,原为美国密歇根湖畔的一片沼泽地,由1871年“芝加哥大火”后清理出来的断墙残垣这类建筑垃圾填埋而成,后来又曾经是一个火车编组站和汽车停车场。在芝加哥曾经举办过的一次世博会期间,这里还开通过世界上第一条城市轻轨。芝加哥千年广场现在不但供当地社区使用,还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旅游胜地和芝加哥的标志性建筑。

2芝加哥千年广场总体布局介绍

芝加哥千年广场位于市中心密歇根大街和沿着密歇根湖的哥伦布大街之间的格兰特广场内,在芝加哥艺术馆的南面。千年广场建成于2004年7月,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弗兰克・盖里设计完成,全长1.6km,面积为9.7hm2,共耗资5亿美元,是“后现代建筑风格”的集中地。

千年广场的占地面积大,草坪养护、修剪的很好,四周没有任何护栏,游人可从各个方向进入,广场上还有各种古希腊风格的建筑和喷水池。这个将建筑与环境完美结合起来的“千年广场”主要景点包括:露天音乐厅,云扉雕塑,皇冠喷泉,卢里花园和一座步行桥,其他设施还包括wrigley方场,古典式的柱廊,一座舞池和一座溜冰场等,这些景点共同形成了一种互动式的广场景观。在布局上完全满足了将芝加哥市中心废弃地带变成一处景观还给市民的愿望,变成一个位于芝加哥闹市区的湖滨文化休闲广场。

3芝加哥千年广场重要节点设计思想

3.1云扉雕塑

云扉位于千年广场中央,由英国雕塑家阿尼什・卡普尔设计,造型是一个超大型的不锈钢“气泡”。它的落成是芝加哥公共艺术建设的一大亮点。雕塑长19.8m、宽12.6m,高9.9m,重约110t,大家形象地将其称之为“豆”。雕塑的主体造型类似于一个椭圆,远远看去就像是一滴水银一样,它采用168块形状各异的高反光不锈钢板抛光外表制成。由于其独特的拱形设计、高精度的抛光,可以把整个千年广场连同密歇根大街的高层建筑都清晰地映照出来,使游客们完全地融入其中,在高楼林立的市中心显得别具一格,空间层次表现非常丰富。游客也可以进入云门内部观摩,不同时间不同角度所看到的“豆子”都是不同的。这种独特的设计就使得一个原本“单调”的外表拥有了非常丰富的内容,云扉雕塑也成为千年广场上游客争相留影的背景。

3.2皇冠喷泉

皇冠喷泉位于广场的西南处,由西班牙艺术家乔米・普伦萨设计,是一个靠水,灯光和图像技术产生和谐效果的现代艺术。喷泉由南北两座高约20m,4~5m宽,2m多厚的玻璃块立方体雕塑构成。墙上是利用电脑控制的LeD画面,两个巨大的显示屏相对而立。皇冠喷泉匠心独具地存有1000个芝加哥人的头像,利用现代技术投影到立方体的表面上。墙的顶端有水流沿着四周贴墙均匀地流下,散向整个场地,同时在视频墙上一个特别设计的喷嘴处,喷嘴中有水喷流而出,造成从嘴中吐水的幻象。场地四周有缝下水,场地上始终保持1~2cm的水,这样的环境状态最适宜于儿童玩。这件作品突破了喷泉既有的概念,借用瀑布的意象,再经由电脑控制产生巧妙的水流变化,变化莫测,令人叹为观止。

3.3杰伊・普利兹克音乐厅

著名的杰伊・普利兹克音乐厅是广场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整个广场的核心部分。这是一个由是西班牙建筑师法兰克设计的占地9.9hm2、36m高的室外音乐厅。在周围街道上即可直接望见音乐厅,它被设计为千年广场的景物的焦点。

这个可旋转的音乐厅拥有4000个固定座位,还有一个可容纳6000人的草坪广场。整个建筑外面覆盖着晶莹剔透的不锈钢板,音乐厅的整个结构好像一片片的浪花,从不同的角度欣赏,会觉得每个位置的造型都在变化。草坪的上方搭建有180m×90m间隔的圆形的不锈钢管棚架,构成了一个半圆形的顶。草坪上装有音响系统,坐在草坪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享受到优美的乐曲效果。音乐厅巨大的玻璃门可以使其在冬日里提供宴会,招待会和演讲会的场所等公共服务功能。

3.4卢里花园

卢里花园占地3hm2,位于芝加哥市千年广场的东南方角落。作为一个大胆现代的地表建筑,卢里花园表现了芝加哥明朗与城市化的风貌。花园布局粗略的分为尺寸方面相等的两个区。一部分是在湖前和内陆大草原上生长的多年生植物于当地的树种中;另一个地区以多年生植物在颜色级数方面相当丰富和花期不同为主要特征。两个地区由一条木地板的散步道分开,小道弯弯曲曲延伸到临近的模拟小河中。在花园的北边,音乐厅巨大草坪的正对面,是一个4.3m长的常绿植物的场地,它为芝加哥创建了一个城市绿洲,并且具有不同层次的功能。为市民和城市野生动物提供了一个相对安静的港湾,通过植物设计和其他自然资源创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风景。

3.5金属曲线桥

盖里设计的金属曲线桥在千年广场的东南角,它跨过广场东侧的高速路,连接千年广场和密西根湖滨,并通往芝加哥湖滨广场系统的剩余部分。步行桥蜿蜒的小路打破了芝加哥的方格路网,成为音乐厅和嘈杂街道之间的缓冲,同时也为行人提供了观景平台。升高的侧墙、没有栏杆的扶手限定出步行桥的空间。它既是人行天桥,也是观看城市的良好视点,并屏蔽高速路的噪音,这无疑是对于未来城市广场设计的一次大胆尝试。

整个千年广场上的景观节点在材料上具有统一性和衔接性,广场上最吸引人的3件大型建筑(云扉雕塑、音乐厅、金属曲线桥)都采用不锈钢的金属制作,非常具有现代化的特征。另外,广场处处可见创意的雕塑,非常吸引游客的眼球,这些雕塑和周边环境协调一致。

4芝加哥千年广场对中国现代城市广场的启示

4.1人性化设计

千年广场的成功之处在于充分考虑了使用者的需求,市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其中,各个不同质多功能的空间都是为人的活动而设计。比如音乐厅前端座位区只占相对较小的一块面积,而后部大部分是用网状的钢管覆盖椭圆形的大草坪,并在网罩上空布置音响设备,这样可以充分照顾到整个观众席。网罩还提供覆膜的可能性,平时没有聚会,就照样当草坪使用,维护也很简单。

比较我国的城市广场,广场比较注重景观观赏性,设计中有很多花坛,喷泉,景墙等,而对使用者的各种活动考虑欠缺,忽视人性关怀,各空间被花坛绿地分割。草坪一般围合起来不得让人进入,舞台音响不能覆盖全面,水池不能戏水。整个广场提供给市民的活动空间甚少,功能单一,这就违背了广场本身的定义和功能。

4.2前瞻性规划与政府支持创作

早在1909年“芝加哥规划”的蓝图上就为市中心密歇根大街上预留了一座市民广场,而千年广场的计划是从1998年开始的,政府希望建成一座洋溢着后现代城市气质的大型公共广场。另外,在芝加哥这么一个国际大都市,又是市中心靠近密歇根湖的繁华地段,建造这么一个特大型的开放式广场,供市民和游客游览观光休闲,市政当局无疑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因为归根到底,这是一项非赢利性的公共福利事业。

千年广场的建设在几年间经受着施工缓慢和造价超预算的困扰。它最初的预算是1.5亿美元,最终造价4.75亿美元的芝加哥千年广场于2004年7月开放,比预计时间晚了4年。建设经费中约2亿美元来自私人捐赠,剩下的经费大部分来自政府发行的债券,广场内地下停车场的收入将用来偿还债券。建设期间,政府将每一部份工程费用都公之于众,实行透明化管理。而当前国内广场的设计则必须考虑投入与收益等多方面因素。

4.3技术性创新与重视设计的观念

千年广场的设计主题是捕捉芝加哥的创新设计精神,表现出时代特征和“超前性”。在千年广场具体的设计中更多地通过形象说话,采用动感的手法和新材料、新技术,达到更具视觉冲击力的效果,展示新千年广场的特色和个性,展示了21世纪正在展飞的数码时代。

千年广场还充分体现了对设计师的尊重,市长重视设计但是不干预,这才使设计师匠心独具的构思得以实现。工程施工过程中结构设计难度非常大,如云扉的设计需要计算机来计算上千块材料的弧度等。尽管如此,设计中都没有更改方案,而是采取多种方法筹资和设计,将互动式的数位科技融入大都会型广场当中。

而我国现代城市广场的设计方案如出一辙,缺少创新思想。广场的基本模式都是轴线对称,水池、喷泉雕塑,花坛;绿地位于中线中间和两侧,景观元素形式雷同,并且国内广场设计难以发现其中心和灵魂,可谓平淡乏味,搬任何城市都是可行的。

4.4重视环境生态的观念

千年广场规划和施工过程中处处考虑对环境的影响与尊重,广场是按新标准设计的,广场上的建筑显示了一些“绿色技术”――特别是它有世界上最大的“绿色屋顶”。广场与屋顶花园结合做垂直绿化,使得当地环境得到美化和保护。而我国的环境保护问题正面临巨大挑战,设计者应当从多方面考虑环境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政府也应该进行更多环保宣传,使保护环境成为每一个市民的天责。

5结语

芝加哥千年广场塑造了芝加哥特有的公共景观环境,创建了一个城市、自然与艺术交融的场所,美化了芝加哥的都市面貌。反思中国现代城市广场建设,在设计上一些单一,不注重环境生态的做法使广场的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因此,我们也需要这种在城市、自然和艺术上融为一体的公共环境来满足现代城市景观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2i・L・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不锈钢雕塑技术篇9

你或许对庄征这个名字还感到很陌生,对这位艺术家还不熟悉,但你一定熟悉他的作品。近年来,庄征创造了数十座大型的城市雕塑。在城市的街头,广场,你每天经过的地方所看到的景观雕塑,或许就是出自这位大师的手笔。邓颖超纪念馆的《高山仰止》,广东汕头广场的《大潮》,以及昆明世博园的《万象更新》等等都是庄征的作品。庄征说:“好的城市雕刻作品可以成为一个国家和城市的标准和象征,与欧美国家相比,我们的城雕还处在初级阶段,尚存很大的发展空间。”

基础扎实 赢得雕画双树花

庄征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天津市艺术学会理事、天津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大名鼎鼎的雕塑家潘鹤便是他的恩师。

庄征在恩师的教导下,刻苦学习,狠抓基础。回忆求学历程,庄征深情地说:“潘鹤老师不仅教授了我雕塑的技巧,更教会了我怎样做人以及应当坚持的创作方向,使我走上一条正确的艺术之路。”庄征在上世纪90年代初创作了我国第一座古汉字城市雕塑――《古共生辉》。其大型城雕《大潮》,以恢弘的气势和独特的造型深刻地表现出改革开放的宏伟气魄,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由国际奥委会主办的“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中,有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的艺术家的近万件作品参赛,庄征创作的《中华魂》获得铜奖。同时,他的另一件作品《生命礼赞》在“水墨华夏名家书画展”上荣获特等奖。其水墨画作品承接传统文脉,彰显时代精神,画风雄浑奔放,淋漓酣畅。作为雕塑家,还能在绘画上取得如此造诣,可以看出庄征深厚的艺术功底。

不断进取 努力踏实每―步

生活中的庄征性格内向,为人处事很是低调。可能因为他是广东人的缘故,普通话一直说得不够好,所以给人的印象总是活干得多,话说得少。外表平和的他内心其实蕴藏着极大的热情和能量,尤其是在艺术研究和创作方面。他曾这样自我激励:“为了雕铸永恒,雕塑应有崇高的思想与人格,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工匠般吃苦耐劳的精神!”

众所周知,雕塑与绘画不同。绘画是一份一个人关起门来即可完成的工作,而雕塑却要将平面的东西变成立体的,既是复杂的脑力劳动,又需付出繁重的体力劳动。以他为天津邓颖超纪念馆创作的大型雕塑《高山仰止》为例,从接受任务到创作安装完毕,只有百余天时间。在当时,这是一项被很多人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连文化局局长都为他捏着一把汗,担心他不能按期保质保量地完工。但他以极大的热情,拿出“拼命三郎”的干劲,精心构思创作,放大泥稿,制作模具,翻成玻璃钢;然后又到河北省曲阳,上山选择石料,在凛冽的寒风中,指挥几十名工匠精雕细琢,连春节都是在山野中伴着铿锵的碎石声度过的。

1998年2月28日,在诞辰百年之际,《高山仰止》终于落户邓颖超纪念馆。这座长八米,高五米,由300吨石料制成的巨型雕塑,犹如一座巍峨的山峰屹立馆内,烘托出“历史巨人,时代高峰”的主题。雕塑中,青年时代的目光炯炯,正视前方,眉头微蹙,嘴唇紧闭,生动表现了他对黑暗势力的疾恶如仇和摧毁旧世界的坚定革命信念。身旁的邓颖超则充满自信、热情和内敛之美。

创新题材 汉字元素辟新径

改革开放后,西方现代艺术理念和各种创作风格流派纷纷被国人引进,庄征一度陷入迷茫和苦恼中。“老艺术家功成名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年轻人感觉敏锐,接受力强,热哀于拿来主义、抽象变形;最难受的是我们这些三四十岁,不上不下的中年艺术家,一路磕磕碰碰,力图寻找一个艺术的突破口……”确实,当时的庄征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庄征在多次探索中意识到文化的多元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他清楚地看到如果没有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底蕴,艺术终究是肤浅的,很难为中国百姓所接受。只有像罗丹说的那样,以艺术家独特的眼光、独特的视角观察和体验生活,才能有独特的发现。

他坚信,路,是人走出来的。终于,在他的刻苦研究下,发现了一种新的能够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创作元素――汉字。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庄征陆续创造了雕塑界的三个“第一”神话:《希望》――新中国成立以来,天津市第一座汉白玉城市雕塑;《古共生辉》――第一个以古汉字形态为元素创作的城市雕塑,这件以古汉字“共”的形态为原型创作的雕塑作品,造型简练,气势恢宏;《大潮》――第一个将光源引入雕塑造型中的城市雕塑。

庄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真诚地说道:“我庆幸遇上了一个好时代,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都给了雕塑家施展才华的最大舞台。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完成每一件雕塑创作,无愧于伟大的时代和人民。”

庄征以中国古汉字作为创作元素,结合西方现代抽象艺术多元化发展,创作了一批具有独特风格的古汉字雕塑作品。它将自然界中的万象经高度浓缩、概括、夸张,以最简约的笔画表情达意,创造出无数优美的造型,里面充满奇思妙趣和浪漫想象,成为中华文化中最通俗又最神秘、最普及又最辉煌的抽象艺术。这里面有着结构的万千形式、线条的无穷变化,为东方式的抽象构成提供了种种启示与可能。为天津南开中学建校百年而创作的不锈钢喷漆雕塑《栋梁》,由多个“开”字构成方正刚直的构件,横平竖直,长短相济,多面立体交错,气势宏大壮观,象征着南开培养出诸多国之栋梁。为纪念香港回归创作的《心连心》这座不锈钢雕塑以汉字小篆“心”为原型,左右笔画相互借用,组成三面连接的立体造型,寓意内地与香港人民心连心。这些都是庄征古汉字大型雕塑的代表作。庄征创作的古汉字系列雕塑作品不仅吸收了西方现代雕塑的营养,单纯新颖,还具有古汉字的隐喻性、象征性,又有强烈的现代感,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复制、挪用、放大,以及不同形态、不同对象之间非对称性转换的后现代手法,从而使这批作品在各种文化共生的边缘位置上获得了文化诗学的美喻,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的现代抽象艺术发展的前进。

不锈钢雕塑技术篇10

【关键词】雕塑设计;校园景观;应用

一、雕塑与校园景观建设的关系

1.雕塑丰富校园景观

校园景观内的雕塑创作来源于现实生活,通过其立体的、多彩的、直观的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塑造美、展示美,并通过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共同烘托出一种和谐的情感氛围。优秀的校园雕塑不仅能从感官出发,使广大师生感受到美丽的景观,还可以通过作品传达出的深刻内涵对师生的思想、情操起到一定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校园雕塑一般具有纪念性、象征性、激励性、装饰性等特点,我国的校园雕塑善于突出思想审美,着重表现人类的智慧和对真善美永恒的追求。校园雕塑的形式多姿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内涵博大精深,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的景观环境。

2.校园环境制约雕塑创作

校园环境包括校园总体布局、单体及群体建筑的搭配,以及由其它各种元素组构而成的室外空间,它是感官与意识的综合体现,是物质与精神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设计创作中就要求设计者们充分注意整体布局和完美组合,雕塑的设计和创作必须与校园的环境相一致,否则就会出现与校园环境互相不和谐的局面。由此,也引出了校园景观雕塑的一些设计原则,也是我们在校园雕塑的设计创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二、校园景观雕塑的设计原则

1.雕塑的立意与题材

所谓立意就是指雕塑设计者们的总体设计意图,它是根据校园特定的环境条件和功能要求,经过综合考虑所产生的。它既关系到创作的目的,又是设计制作的依据。实践证明,立意和表现具佳的作品才属于上乘,技巧再好也很难弥补立意的先天不足。因此,立意的高下对作品的成败至关重要。如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门前,立着一座名为“旋律”的雕塑,该雕塑以Dna双螺旋结构为蓝本,为纪念Dna被发现50周年而建,艺术家通过艺术构图,巧妙地组合形体,突出其含义。

校园雕塑的题材,则应考虑校园的性质以及环境的特殊性,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条件性选材。首先,校园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场所,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思想阵地,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这就决定了校园雕塑题材的选择上应是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而不应是消极颓废的。其次,在考虑校园环境要求方面,要根据具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题材进行选择。如在较为安静的环境中置放雕塑,应选择有利于表现宁静气氛的题材,而在比较喧闹的地方则尽量选择一些表现手法比较灵动的雕塑。

2.雕塑的规划与布局

校园雕塑从本质上讲和其它雕塑并无区别,但由于其放置环境和欣赏对象的特殊性,使其有了异于其它雕塑的特质,因此校园雕塑的选址与布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切不可马虎大意。从现实情况来看,将校园的规划布局与雕塑的规划布局进行同步考虑和设计的并不多,大多数雕塑是在已完成的校园规划中加进去的,所以校园雕塑的选址、规划应当从属于既定的校园布局风格。如校园的主要雕塑应放在校园规划的主轴线上,次要雕塑放在副轴线上。在主要道路上放置雕塑的重点部位应是校园门口或位于主轴线上的广场上,此地的雕塑往往由于其“份量重”、视野开阔而成为学校的标志和象征。

校园雕塑的布局,要尽量做到雕塑与周围环境的完美融合,突出雕塑本身,也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如有些校园内将雕塑置于水景旁,利用水的倒影将水景与雕塑进行有机结合,既呈现出水天相映的视觉效果,又突出了雕塑的雄伟壮观。有时若将雕塑与校园内的建筑结合进行设计也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衬托雕塑的同时丰富了建筑的表面,使其增加活力,不至于显得生硬和呆板。总之,校园雕塑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会使得雕塑与校园环境相得益彰,在充分发挥雕塑的重要作用的同时,创造美丽和谐的景观。

3.雕塑的体量与形态

雕塑的体量即雕塑所占空间的大小,雕塑的体量应根据校园整体风格和环境特点来决定,可以是大型主题性雕塑,也可以为中小型装饰性雕塑。当然,体量的大小不具有绝对的意义,关键是要根据雕塑的不同性质和性格选择合适的大小,大体量的雕塑可以给人带来震撼的视觉冲击,小体量的雕塑则会给人轻松亲切的感觉。一般来说,如果校园面积较大,校园内可以以一个主体大型雕塑为中心主景,围绕它建造一些尺度适中的中小型雕塑,突出反映校园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如果校园面积不大,则只以一两个大型雕塑作为校园景观的重点,起到醒目和点明主题的作用,比起众多零散的中小型雕塑更具意义。

在形态方面,雕塑分为具象和抽象形态。具象雕塑包括人物雕塑和物体雕塑,人物雕塑主要以人物雕像为主,通常以具体的人物为主题,有历史人物、革命烈士、领袖人物、科学家等,大中院校设置名人或伟人雕像最为普遍。物体雕塑则是以具体的物件为主题进行创作,多为动物或我们日常生活中见过的物品或物体,在设计和创作时可以用原型进行表现,也可以将其适当美化和变形,使形象更加突出。现阶段,将人物和物体相结合的雕塑也逐渐出现在校园中,这类雕塑想象力丰富,创作手法新颖,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与具象雕塑相比,近年来抽象雕塑的创作和发展较为显著。抽象雕塑主要是以形体符号或几何符号与意念相结合而创作的雕塑,如抽象人物雕像,它并不涉及哪位具体人物,而是以概念化的人物为主题烘托校园里的学习气氛,并装饰空间环境。这类雕塑想象力丰富,创作手法新颖,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4.雕塑的材质与选材

校园雕塑在使用材料上可分传统材料和现代材料两大类。传统材料主要有石、水泥、木、铜、铁等,现代材料主要有塑料、玻璃、不锈钢、合金等。雕塑运用不同的材料能获得不同的表面效果和艺术感受,如石材具备天生的质朴与沉厚,能够打凿出雄浑的肌理,表现出粗犷和厚重的气势。而青铜具有细腻的质感、古朴深沉的色泽以及表面氧化后的历史沧桑感。在形态方面既可以铸造出厚实的团块形体,又可浇注出支离通透的结构,保存原作的细小裂痕和流畅手感。钢铁材料也同样具有青铜材质的这些特征,且较青铜更加容易成型,并可随意变化色彩,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校园雕塑中。

不论是传统材料还是现代材料,校园雕塑的选材应该根据雕塑作品本身的性质、校园的整体风格和雕塑的周边环境来决定,不能一味的照搬照抄、模仿,要充分突出材料的特点,这样设计出来的雕塑作品才会成为优秀的艺术品。如浙江大学的校园雕塑“无穷大”就是以不锈钢为材料制作的抽象形态,作品充分利用不锈钢材质表面光泽亮丽辉煌的特点,使其在阳光下灿烂夺目,视觉效果强烈。

三、结论

校园雕塑是校园景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表现出的特征是校园文化、历史、价值取向的沉淀。在校园雕塑设计中,要与校园原有的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建筑特点、绿化配置等各种元素,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实现其美化环境和育人的双重功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