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的收益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8:55

社保基金的收益率篇1

[关键词]社保基金;绩效分析;投资收益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15.064

[中图分类号]D6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15-0097-02

社会保障事业是政府的经济职能之一,财政承担着社会保障事业的最终责任。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改革范围包括社保基金的筹集模式和运用方面。但对于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方面的评价却有所欠缺,不能为后续社保基金管理发挥指导作用。因此加强对社保基金的绩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1社保基金的相关概念

1.1含义

社会保障基金,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而建立起来、专款专用的资金。

1.2特点

社会保障基金特点主要有:

(1)覆盖面广: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多渠道,既有来源于用人单位的缴费,也有来源于劳动者个人的缴费,也有来源于政府的一般税收,还有基金投资所得和来源于第三次分配的慈善捐赠等。

(2)统筹互济性:在社会保障资金筹集过程中,收入较多的人比收入较少的人缴纳的费用一般要多一些,而在资金使用的过程中,是根据制度的规定统一分配,个人享受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并不严格对应,具有较强的统筹互济性。

(3)保值增值性:通过不同的渠道筹集到的社保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所以社保基金必须要实现保值。同时社会保障基金也应当具有增值性,筹集的社保基金交由相关机构进行投资运营,从而实现基金的增值,以保证社保对象的福利不会随时间而下降。社保基金只有实现保值增值才是真正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2社保基金投资相关理论

2.1社会保障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批判尤多,资本主义在其对于社会收入的分配中,由于不变资本和劳动力在再生产时会遭到意外的损失,但是资本主义社会对于为劳动者建立劳动社会保障制度却十分关心。“利润的一部分,即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从而已体现所追加劳动的剩余产品的一部分,必须充当保险基金”,对劳动者进行社会保障是“一切社会生产方式所共有的基础”。

2.2资产配置理论

资产配置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现资组合理论上的,对于资产而言风险和收益是相随的,通过投资到获益形式有差别的资产中,构建有效的资产组合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并获得最大收益。资产配置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对资产的选择和有效组合,实现符合资金偏好的长期投资目标。

2.3委托理论

委托理论是制度经济学契约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主要观点认为:委托关系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规模化生产的出现而产生。其原因一方面是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分工进一步细化,权利所有者由于知识、能力和精力等原因不能行使所有的权利;另一方面专业化分工产生了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的人,他们有精力、能力行使好被委托的权利。

3社保基金运营现状

3.1社保基金的资金筹集

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包括: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的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投资收益及股权资产。其中从财政拨入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资金情况见表1。

3.2社保基金的投资方式

基金投资范围分为境内投资和境外投资。基金境内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债券、信托投资、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等。基金境外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银行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货币市场产品、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以及用于风险管理的掉期、远期等衍生金融工具。

为了确保投资的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等要求,我国同世界各国一样对投资比例进行纪律性约束,其中银行存款和国债比例不得低于50%,企业债券、金融债券比例不得高于1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40%。

3.3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

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共实现投资收益2845.93亿元,年均资产收益率达8.40%,超出同期年均通货膨胀率5.97个百分点,见表2。

4社保基金绩效分析

4.1资金筹集方面的绩效分析

社保基金征收工作并不乐观,过去在社保制度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社会保险费征缴困难的问题。如果在社保费缴纳上不采取强制手段,社会保障实施的制度就难以发展下去,劳动者的权益就难以得到保障。

4.2投资方式方面的绩效分析

从审计署公布的情况来看,结余的社会保险基金,95%以上用于活期存款或定期存款。在这个通货膨胀的时代,这无异于让社保基金资产迅速缩水,扩大了社保基金的缺口。

2011年,全国社保基金权益投资收益为73.37亿元,投资收益率0.84%。截至2011年,全国社保基金累计投资收益额2845.93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8.40%。虽然相比之前快速、稳定增长的投资收益率,2011年的投资收益看上去不那么尽如人意,但在上证指数2011年全年下跌超过20%、众多投资机构大幅亏损的大背景下,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能够取得正收益显得十分耀眼。

4.3投资收益方面的绩效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货币形式存在的社保基金,在利息下调及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下,不仅不能实现保值增值,反而有贬值的危险。从绝对值上看,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共实现投资收益2845.93亿元,年均资产收益率达8.40%。而对社保基金进行绩效评价需要以相对值为标准,将通货膨胀率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作为比较的基准率。那么,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作为衡量基准。

从表2分析得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年均收益率为8.43%,明显高于年均通货膨胀率2.43%,因此,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在2001-2011年期间实现了保值目标,战胜了通货膨胀的侵蚀。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年均投资收益率8.40%低于GDp的年均增长率9.87%,也就意味着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总体上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现了保值目标,但离最高收益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在考察期内其投资收益率不稳定,出现巨大波动。

5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保险改革已取得很大的进步,但由于经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改革目标模式本身的原因,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缺乏完善的基金管绩效评价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在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运用得相对较少,绩效评价所具有的反映、评价、矫正、监督功能得不到发挥,从而严重阻碍了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6.

社保基金的收益率篇2

对于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组合,一方面,不同国家和政府出于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的考虑而采取了一些强制性规定,来限定社保基金的资金投向;另一方面,社保基金的管理者也从市场和其自身情况出发,进行自主决策,选取合适的投资组合,从而获取最大的投资收益。

1、在国家政府对社保基金的投资组合管制方面,各国政府都采取一种动态的管理办法。根据一国社会保障制度成熟程度和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的限制条件。一般来说,当社会保障处于积累期,它就可以更多地投资于长期性的流动性较差但收益较高的资产,而当步入成熟期后,由于巨额支付流量的需要,它就只能投资于流动性较强的资产;若资本市场较为发达,它就可以更多地投资于股票等风险较高的资产,而资本市场不发达,则应更多地投资于政府债券等收益较稳定的资产。

2、从社保基金自身的投资管理组合来看,社会基金的投资必须同时兼顾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发达国家的社保基金在资金的运用上采用多种渠道,投资于多种领域,借助多种投资工具。发达国家社保基金的投资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一是投资渠道多元化。社保资金不仅投资于股票、政府债券、企业债券,还投资于存款、抵押贷款、不动产、外国资产等。二是股票投资所占比重都比较高,尤其是美、英两国,社保资金投资于股票的比重分别占到46%和53%。从上面几个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社保基金利用多种金融工具进行投资已是大势所趋。

二、我国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

在2001年底,我国制定了新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规定:社保基金的投资方向包括四个方面:银行存款、国债买卖、投资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进入证券市场。其中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低于50%,企业债、金融债不高于1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高于40%。风险小的投资由社保基金理事会直接运作,风险较高的投资则委托专业性投资管理机构进行投资运作。至此,我国已基本确立了安全至上、以实现保值增值为目的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运作模式,特别注意投资安全性、流动性和长期性。但是,当前我国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的实际情况却与预期有很大出入,我国的社保基金运行并没有实现安全性与盈利性的有效统一。(见表)

可以看出,我国社保基金近年来收益率稳步增长,但效率依然较低。2001年基金实现年收益率2.25%,2002年上涨为2.75%,同比增长22.22%。但是实现年收益率仅仅与三年期银行存款利率差不多,既比不上商业保险资金运营的年收益率4%以上,与国外社保基金的运作收益率相比则更加低,国际上各国社保资金在证券市场的运作相当成功,平均回报率最高的瑞典达13.5%,最低的日本也有4.9%。

造成我国当前社保基金投资收益低、效率差的主要原因:

一是银行存款表面上具有十足的安全性。但是,银行存款收益率低,特别在通货膨胀时期,银行存款利率不可能随着物价的上涨而同比例攀升,因而其利率经常处于一种负利率的状态。所以,银行存款的安全性不过是就其名义价值而言,在通货膨胀时期,就其购买力而言,即货币的实际价值,不仅难以保值,更不可能增值。正因为如此,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将大部分养老保险基金存入银行坐收利息的。

二是政府债券是世界各国社保基金投资的主要对象,具有信誉高、流动性强、安全性好、收益稳定的特点,被称为金边债券。现行我国国债利率是被动地跟着银行利率浮动,这种做法虽使国债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但由于不具有指数调节机制。所以,购买国债同样也未能保证基金的保值和增值。

可见,我国当前的社保基金投资途径表面上控制了风险,实际上并非如此,仍然面临着通货膨胀的风险,处于贬值的危险中。况且,这种单一的投向,本身也具有相当的风险性。因为投资的安全性有赖于投资的分散化,多样化的资产组合将风险进行分散,也是保护基金安全的手段之一。所以,我国社保基金的投资不应以银行存款和政府债券为唯一的投向,而必须在保证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寻求更有效的投资途径和投资对象,通过组合投资,以求基金本身增值及较高的投资收益。

三、对我国社保基金投资发展的启示

我国社保基金目前存在着在确保社保基金安全性的同时导致了投资收益率低下,这是困扰我国社保基金发展的主要问题。由于我国资本市场针对社会保障基金这种对安全性要求很高的机构的投资渠道相对较少,而一些优质企业债券等收益率较高的投资品种因为规模小、利益集团较多等原因远远不能满足社保基金的投资需求,导致社保基金只能寻求银行存款和国债作为保值增值的工具,从而未能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落后的市场现状又使社保基金管理者投资理念落后,未形成现代先进的投资管理思想。因而,对社保基金来说,当务之急应是拓展资金运用渠道的新思路,借鉴国际经验,在逐步完善资本市场的前提下,积极拓展投资渠道,满足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要求:

1、积极介入债券市场,特别是公司债一级市场。我国债券市场不管在规模和品种上都处于发展阶段,规模不大、品种不多,社保基金等追求资金安全的投资者无法进行有效选择。而国际经验表明,债券市场发展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样化的投资组合机会。国外保险业发达国家的社保基金的证券化趋势主要是大量持有各种债券,股票因其风险较高在资产中所占的份额并不高,这种普遍规律背后的机理是债券的收益性、流动性和风险性的组合比较适合社保基金的要求。

2、积极投资信托投资产品。2002年7月,信托业按新办法推出的一系列新产品。初步研究发现,现有的信托产品普遍具有收益率高、资金运作目的清晰、收益有保障的特点,蕴涵着较高的投资价值。从收益性来看,目前信托产品的收益性远远高于同期限的其他投资产品。例如,一年期的国债和银行存款收益率都在2%以下,而信托产品高达4%;五年期国债和银行存款收益率分别为2.33%和2.79%,企业债券为4%,信托产品则高达4.8%。

社保基金的收益率篇3

【关键词】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效益;比较分析;启示

一、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模式

世界各国及地区都不同程度地运用社会保障基金进行投资以获得收益,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权利交给国家相关机构

通常的投资方式是购买国家发行的债券或者直接参与国家财政投资。无论是采取从一级市场购买国债、定向认购社会保险特种国债,还是直接列入财政预算等方式,这种国际通行的做法具有无风险、收益保证、操作容易等优点。其缺点是虽然这种投资方式在风险上有保证,但收益性较差。如果物价指数较高,即使国家对国债实行利率补贴,仍不能使基金增值。

(二)委托专业的金融机构进行投资

通过规定最低收益率的形式委托银行、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等机构进行信托投资,这样可以保证稳定的收益率。为使基金得到尽可能大的投资回报,一般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将基金分割成几块,委托多家机构进行投资。这种模式强调投资的收益性,但其缺点是在物价指数增幅较大时,仍难以保证投资的收益率高于通货膨胀率。

(三)建立社会保障基金自有的投资机构

如果成立一种专门从事基金投资的机构作为社会保障投资部,那么由投资部进行基金投资的优势就在于其拥有投资自。这意味着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方向可以同社会保障事业本身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可以将社会保障基金用于福利目的的投资比如住房、居住环境、福利设施及教育等。

二、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效益分析

(一)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模式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中大部分是委托投资,也有通过由国务院直接领导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的直接投资,例如债券投资、股权资产的投资等,所以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是直接投资与委托投资相结合,即采取的是第二种模式和政府监管下的第三种模式。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全国社保基金境内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债券、信托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股票、证券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等。境外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银行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货币市场产品,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以及用于风险管理的掉期、远期等衍生金融工具。截至2009年,全国社保基金指定了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10家境内投资管理人以及施罗德投资管理公司等12家全球投资管理人。

社会保障基金在各类资产的具体投资比例限制为: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得低于50%,其中,银行存款的比例不得低于10%。在一家银行的存款不得高于社保基金银行存款总额的50%;企业债、金融债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1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40%。

(二)对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效益的评价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各年的投资收益额并不稳定,波动剧烈。各年投资收益率受投资环境、经济政策等多种外部因素影响,呈大起大落之势。

表1显示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在2006、2007年很高,这与2006、2007年我国证券市场的牛市相关,当我国证券市场在2008年进入熊市时,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收益率锐减至-6.79%,这说明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证券市场所面临的高风险、高收益。另一方面,除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投资收益率为负数以外,社会保障基金每年的投资收益率都高于当年的通货膨胀率。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只是部分数据得出的结果。根据现行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制度,社会保险基金仅有少量个人账户资金委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到2011年6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的基金总资产约为9000亿元。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计算,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可能不足2%,这远远低于2011年7月份6.4%的通货膨胀率。

表2显示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利息收入和股票投资收益,特别是证券差价收入。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10年年末,全国各项社会保险基金资产总额已达到24309亿元。但同样存在的问题是,以购买债券和委托运营的方式进行投资的社保基金占基金总额的比例不足一成,其余九成以上只能采取存银行和买国债等管理方式。

三、国外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效益分析

(一)美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效益分析

1.美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模式

美国社会保障基金分为三大块,分别是美国联邦社会保障基金、美国州和地方社会保障基金以及私有社会保障基金。

在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管理上,美国联邦政府采取的是第三种模式,即通过由政府部门牵头组成的社会保障信托基金委员会负责基金的投资运营。但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联邦政府明确规定美国联邦社会保障基金中的遗属保险信托基金只能购买联邦政府的特别债券,而不得购买其他任何证券。这充分体现了政府的主导地位,也即第一种模式。

另一方面,出于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增值需要,美国联邦政府对另外两大基金没有太多的限制。其中,美国州和地方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组合变化很大,对公司股票的投资从无到有,并且在近年来一直维持在30%左右。

2.对美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效益的评价

从投资效益来看,美国联邦社会保障基金各年的收益率均在4%以上。与此同时,美国州和地方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收益率在各年中则变化很大,1998年投资收益率高达13%,而到了2002年却跌至-3.2%。由此可见,美国联邦政府在保证基金的安全性的基础上,寻求基金的增值,目的是在安全性与收益性之间寻找到平衡点。

(二)日本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效益分析

1.日本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模式

日本养老储备基金制度就是政府将每年的国民年金和厚生年金的缴费收入支付养老费用后的剩余部分积累起来,形成养老储备基金进行投资,以此来应对未来老龄化社会较高的养老费用。其分为日本公共养老储备基金和日本企业年金两部分。日本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管理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模式。

日本公共养老储备基金由政府养老基金投资基金(GpiF)进行投资,即采用第三种模式。对投资资产的方向和比例进行了较为严格的管理。在资产组合、风险管理、投资决策等方面采取市场化运行的措施。

日本企业年金主要委托信托银行和人寿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管理,即采用第二种模式。日本企业年金的投资主要以股票和债券为主,而且每年的总体比例变化不大,大约保持在60%。相对于公共养老储备基金投资来说,日本企业年金的投资组合中债券的比例明显减少,而其他类投资例如房地产等的投资比重较大。

2.对日本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效益的评价

由于日本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主要以股票为主,因此其投资收益率极不稳定,随着日本股票市场的震荡而剧烈波动。GpiF的投资收益率在2005年高达14.37%,而到了2007年则下降为-6.41%。由此可以看出,单一的依靠投资股票作为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增值方式,结果并不理想。

(三)爱尔兰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效益分析

1.爱尔兰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模式

爱尔兰政府是采取社会保障基金的第三种投资模式,即成立国民养老储备基金委员会作为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机构。该委员会将超过50%的资产投资于股票市场,并在全球范围内加以分散。

2.对爱尔兰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效益的评价

国民养老储备基金以长期收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制定了从2000年建立到2070年退出的分阶段差异性投资策略,在2001、2002年投资回报很不理想的情况下,根据评估效果和市场发展方向拓宽了投资渠道,实施新的投资策略,2003年开始便获得了显著的成效。投资收益率从2002年的-16.1%上升至2006年的24.4%。这种对于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进行有效监控的做法,有利于平滑资本回报率,提高投资效率,非常值得借鉴。

四、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发展启示

国外社会保障基金的不同投资模式对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启示作用。与国外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效益比较可以看出,在保证社会保障基金安全性的同时,多方拓展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与完善社保基金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将成为我国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两大法宝。

(一)多方拓展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

单一的依靠股票投资特别是证券差价收入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收益来源其风险极大,收益也极不稳定。以贝因美股份(002570)为例,贝因美2011年中报显示二季度末前十大流通股东中,社保基金包揽前两席,分别是社保一零八和社保六零二。截至2011年8月12日,社保基金在该股上的总体浮亏已经超过1.02亿元。

在中央扩大内需的政策方针指引下,社保基金参与收益率较高、回报预期稳定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长期看将非常有助于其实现保值增值。2010年9月底,社保基金累计投资信托项目20个,主要借款人包括铁道部、国家电网、国电集团等。2011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加大了对社会保障房建设的支持,已先后向南京、天津、重庆等地保障房项目累计贷款超过100亿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通过交银信托,并由国家开发银行担保,向重庆市城租房建设有限公司发放3年期45亿元信托贷款。

此外,选择安全性最高的领域进行股权投资,对相关企业实行战略性注资,预期未来将能够充分分享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所带来的丰硕成果。2009年,社保基金已投资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各100亿元,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55.2亿元。截至2010年8月31日,社保基金直接投资项目9个,按新企业会计准则计算的账面价值合计1287.59亿元,占社保基金总资产的20.29%,累计已实现收益208.74亿元。其中四家银行按新企业会计准则计算的账面价值1137.47亿元,浮盈776.28亿元,投资以来增值1030.11亿元,占社保基金累计投资增值的30.8%。2011年,社保基金会出资100亿元战略入股国家开发银行,持股比例为2.19%。全国社保基金战略投资中国人保集团100亿元,持股比例11%左右。

(二)完善社保基金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

对养老基金的管制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谨慎人原则”模式,该模式要求养老基金资产的托管人对所管理的资产必须像对待自己的资产一样,谨慎地选择最能分散风险的投资组合,同时,对托管人实行无限责任制。第二种为“指导性原则”模式。执行该原则的国家,政府对养老基金的投资工具选择及其在投资组合中所占的比重均进行明确的限制和约定,并对基金的运作实行强硬的管制。历史经验表明采用“谨慎人原则”的国家养老基金投资组合的平均收益率高于采用“指导性原则”的国家。

国家以法规形式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投向、范围、项目投资比例给出原则的规定,这是社会保险基金规范运作和良性发展的基石。在我国,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不完善,投资主体的自我约束能力弱,不具备实行“谨慎人原则”的先天条件。目前我国养老基金由国家掌管,接近于“指导性原则”,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但随着相应制度的完善,我们可以吸收“谨慎人原则”中的有效做法。例如,目前社保基金仅有约6%的资产投向海外,主要在香港。但根据相关法规规定,该基金的海外投资上限为20%。考虑到社保基金有2010年前实现资产规模扩大至近1500亿美元的雄心,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于海外投资的限额,也需在不远的将来增长近一倍。

【参考文献】

[1]尹兰梅.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分析[J].消费导刊,2009(1):101.

[2]杨屏,薛飞.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经济,2008(4):18.

[3]赵丽华.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浙江金融,2009(4):47.

社保基金的收益率篇4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比重上来看,目前养老保险基金占社会保险基金的90%以上,如1996年社会保险基金结余达610亿元,其中养老保险基金结余为578亿元。据统计,1995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950.06亿元,支出836.47亿元,当年结余113.59亿元,历年滚动结余429.8亿元。从基金的运用来看,银行存款251.6亿元,占58.54%;购买国家债券90。5亿元,占16.58%,动用59.4亿元,占13.83%。1996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171.76多亿元,支出1031.87多亿元,历年滚动结余578.56亿元。1997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收入1337.9亿元,支出1251.3亿元,当年结余86.6亿元,历年滚动结余675.25亿元。从对社会保障实行部分积累的基金模式改革以来,资金积累逐年增多,养老保险基金如今已成为一笔巨大的资金,它的投资运用状况不仅决定社会养老保险能否进行下去,而且可以影响我国的基本建设及资本市场。

1997年7月16日《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要保证专款专用,全部用于职工养者保险,严禁挤占挪用和铺张浪费。基金结余额,除预留相当于2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应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专户,严格禁止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

由以上可以看出,根据规定养老保险基金只能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以保值增值。然而,这两种方式都无力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首先从银行存款来看,在1985—1995年的11年间,银行存款一年期定期整存整取加权利率低于当年通货膨胀率的就有7年(1985,1987,1988,1989,1993,1994,1995,详见表1),保值都谈不上,更无法增值。然后再看国债,由于国家债券品种较少,收益率虽一般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约一个百分点,但因缺乏完善的二级市场反而不如银行存款有吸引力。养老保险基金的运用现状也说明了这一点。如1994年养老与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额为376.99亿元,其中购买国债仅81.98亿元,占结余额的21.74%;1995年我国国债年末余额3300.3亿元,而当年购买国债仅90.5亿元,仅占当年基金结余额的16.58%。国债品种偏少,收益偏低是其主要原因。而且相对通货膨胀,国债的保值能力令人怀疑。以国库券为例,在1985—1995年的11年间,国库券收益率超过当年零售商品价格指数的只有5年,其他6年(1985,1988,1989,1993,1994,1995)国库券的收益率均低于物价上涨率(详见表1),可见养老保险基金用于购买国债也难以保值增值。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有关数据整理得出;银行存款利率数据来自(1)周忠明,戴文桂.实用利率知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2)中国人民银行计划资金司.利率实用手册。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p41—42。

注:①为消除复利与单利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本文取一年期数据,而不是看上去更高的较长期限的以单利计的数据(一年期利率复利计算后实际收益率不低于相同期限的较大数据的单利的实际收益率)。

②1990年1月1日至4月15日,年利率为11.34%,4月16日至8月21日,年利率为10.08%,8月22日至12月31日,年利率为8.64%,9.99%为其加权(以天数为其权效)平均年利率,本表括号内数据均为加权平均年利率。

②一年期利率按复利计算得出,其中1979年取3.96%,1981年为5.04%,1982年为5.58%,1983,1984年均为5.76%。

总体分析,目前由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用的途径所限,基金的收益率偏低,这一方面使基金呈逐渐贬值的趋势,另一方面使得目标替代率(我国目标替代率的确定以养老基金收益率等于工资增长率为假设前提)无法实现,从而动摇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表1可以看出,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远低于工资增长率,个人账户实际积累额达不到目标积累额,如不及时调整养者保险基金的投资组合,提高收益率,我国的养老保险在不久后将陷入“被迫提高缴费率——企业不堪重负,个人无力投保——养老保险制度崩溃”的危机之中。

二、调整机构:提高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的前提

1.调整机构的总体构想

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用现状可知,其运用途径仅限于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收益率低而且由基金所有者直接运用养老保险基金,在生产关系高度发达、生产分工日益精细的今天已经力不从心。故基金所有者委托基金运营者基金投资运营业务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为此我们有必要引入委托一关系来分忻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的切实途径。

以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运用仅限于购买国债和存入银行,根本不需要专门的投资机构。而将委托一关系引入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首先应从调整机构入手。

鉴于我国尚不具备专门的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机构,而且资本市场合适的投资工具的数量有限,养老保险基金营运增值的渠道亦受到限制。调整机构不应是局部的修补,而应是全局性的变革(参见图1)”

首先我们对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作一简要历史回顾。我国是从1984年国有企业推行退休费社会统筹开始的。近年来这千变革取得了三次重大进展。一是1991年6月国务院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实行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费用由国家、企业、职工个人三方负担,基金实行部分积累。二是1995年3月国务院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通知》,明确基年养老保险费用由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并逐步形成包括基本保险、企业补充保险、个人储蓄性保险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三是1997年7月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有效地解决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统一和管理的分散化等问题,适应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保险走向法制化相加强宏观调控的需要。

1997年的这次统一改变了养老保险群龙治水的混乱局面,有效地解决了政了多门、管理费用高等问题。新成立的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劳社部)作为全国性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行使着养老保险基金所有人的职能,亦即担负着基金法人主体的角色。劳社部作为社会保障的最高权力机关,肩负着养老保险的行政管理和事业管理的双重责任。前已述及,劳社部缺少投资专家和系统的投资学知识,直接投资必然要成立自己的投资机构,加大基金的管理成本。而直接利用资本市场中的专门投资机构,既能有效地转移风险,也有别于节省成本。委托专门机构投资可以增加服务的竞争性,增加管理的透明度。

这样,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之一是如何选择适当的投资人。可供养老保险基金法人选择的投资机构主要是资本市场的金融中介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经纪公司等。而在我国,由于金融市场尚不发达,为有效降低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风险,宜运用大的银行,保险公司等合资入股的方式组建股份制非银行金融机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局(administrationBureauofSocialSecurityFunds/aBSSF)(以下简称为社基局)作为养老保险基金的专门投资者,该局可作为国务院直属的与光大、中信集团并列的单位,属于有限责任公司,完全实行企业化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社基局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并可以根据各地的养老保险基金的规模,在全国经济活跃、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较多的省设立分支机构,直接协调该省养老保险基金的运作。经济欠活跃、养老保险基金规模较小的西部地区,可以考虑在西安、成都等经济中心城市设立分文机构,负责几个省的基金运作,以节省不必要的设立新机构的开支。同时,在社基局内设立监事会。作为社基局的监督机构,监督资金使用状况和资金经营状况,但不干涉社基局的具体业务。当然因社基局的股东系大的银行及保险公司等,经济实力雄厚,投资经验丰富,一般不会有因营运不善而破产之虞。

此外,为确保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及养老保险各项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可以考虑成立社会保障行政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行监会)和社会保障社会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社监会)。行监会由政府审计、监察部门牵头,有财政、银行、劳社部等机构的人员参加,挂靠于审计部门。社监会由人大、工会牵头,吸收企业代表、职工代表、民主人士和专家参加,挂靠于各级人大常委会。两大监督机构的职责都是负责监督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政策制定、执行和基金的运营。两个监督委员会与社基局的监事会从内外监督社基局,确保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和社会保障事业顺利进行。

养老保险基金事关全国企业职工衣食住行,国家政策理当扶植,可以考虑效仿农业发展银行的操作,成为社会保险银行(BankofSocialSecurity/BoSS)(以下简称社保行),作为支撑全国社会保障事业的专门性政策银行,并按照人民银行的机构设置在上海、广州、西安、南京、天津、成都、武汉、济南、沈阳等地设立分行。养老保险基金用于存款的部分可存入该银行,并给予养老保险基金较优惠的利率,并按复利计息,对养老保险基金存款给予保值贴补,社保行在无力支付贴补额时可由财政弥补亏损。养者保险基金收益率较高时,可从其超过当年通货膨胀率的部分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养老保险投资风险准备金,该准备金存入社保行并享有优惠利率。中国人民银行对社保行运用养老保险基金存款发放贷款的利息收入,应该减免营业税,为社保行给予养老保险基金优惠利率提供实际支持。用养老保险基金购买国债,虽然其回报率一般高于银行存款,但在通货膨胀盛行的今天,至少应对这一部分国债给予保值贴补。可以考虑由社保行发行特种国债,专门由社基局用养老保险基金认购,并给予较高收益率。出现意料之外的高通货膨胀时,给予保值贴补,确保养老保险基金保值。社保行的利润可用于支持与养老保险密切相关的事业,如社基局的办公设备的添置等。

2.委托一的博弈分析

基金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保证这些投资机构能够按照基金所有人的投资意愿或策略行事,这里牵涉到委托一关系中的几个基本问题。一般认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委托人和人之间要达成对双方有约束力且有效的合同,需满足以下三个基本条件:(1)人以行动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具体的操作行动,即所谓激励相容条件;(2)在具有“自然”干涉的情况下,人履行合同责任后所获收益不能低于某个预定收益额,是为参与条件;(3)在人执行这个合同后,委托人所获收益最大化,采用其他合同都不能使委托人的收益超过或等于执行该合同所取得的效用,是为收益最大化条件。

但是,在委托一合同不完善时,有四个难以克服的困难,使劳社部与社基局的委托一存在潜在的风险。一是利益不相同。社基局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有时会采取短期行为或过于冒险的行为。二是责任不对等。人掌握着养老保险基金的经营权,但只承担有限盈亏责任,作为委托人的劳社部失去了基金的经营权,却最终承担盈亏责任。这种责任的不对等,使得人可能不负责任地决策。第三是信息不对称。由于人的信息优势,以及获取信息的边际成本是递增的,掌握基金经营权的社基局既有动机又有可能欺骗委托人(劳社部),而且委托人还很难监督和约束人。第四是契约不完全。在不完全的合同下,人总有空子可钻。强化委托人对人的激励机制,将使人经过收益成本比较后,自觉地按照委托人的意愿行事。假设委托人的目标函数为Y=Y(x);人的目标函数为:X=X(a,w),a为人的决策变量,可代表他的努力程度。w为不受委托人、人控制的外生随机变量。这意味着人的经营好坏由其努力程度和外界不确定因素共同决定。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里斯(mirrless)指出:如果w具有一定的边界,即w对x的影响是在一个可观测的区间里,即便信息不对称,委托人可以通过事前的警告或鼓励,使人不会选择较低的努力水平,并且使委托人、人均获得满意的收益水平。

资本市场不发达时,市场上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少,而且风险不易分散和转移,此时政府多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运用规定途径及比例。如果资本市场是发达的,人主要将养老保险基金采取三种投资方式:一是通过某些形式的延期年金政策向保险合同支付保险费,即将养老保险基金用于购买寿险保单。二是把基金会成员的缴费转移进某种资产的组合,这叫做“分离基金”。三是与其他的基金结合投资于一个单独的资产组合,这叫作“共同基金”。事实上,成功的人会寻求以上三种投资形式的一定比例的组合。

假定社基局通过权衡比较,能够选择其中最为有利的一种投资方式,又假设养老保险基金仅存入银行和购买国馈会贬值,净收益为-10,设自然的状态有好与不好两种,由于我国宏观经济定势良好,好的状态出现的概率为0.8;设社基局在经营养老保险基金以外,无论如何努力工作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为40、而努力工作需要支付20的成本,其净收益为20。在委托一关系中,基金所有人与运营人有比例分成(为分析方便,本文暂以五五分成为例)和固定收益两种利益分配方式。其支付矩阵如图2:

比例(五五)分成

注:①运营人的收益分布是努力程度与自然的函数。为分析方便,本文忽赂了努力程度一般的情形,假设运营人只有努力和不努力两种策略,努力指运营人殚思竭虑,并总能实现最优投资组合策赂;不努力指运营人仍将基金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两种情况下,运营人付出的劳动分别为20和5。为简化问题,设基金收益在“好,努力”的搭配下为100,“不好,不努力”时为-50,其他两种情形(好,不努力;不好,努力)时均为0。并假设所有人将养老保险基金委托给人后,不从事盈利性的活动,基金收益来自于运营人投资所得。运营人不努力时因合同约束,无暇从事其他盈利活动。

②30=50-20,20为运营人努力工作的成本。

③-15=(-10)+(-5),其中-10表示养老保险基金仅用于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时的实际收益,因本文主要研究委托的情形,故在基金不委托专门机构投资而仅用于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时,省略了“自然”好与不好的差异。5表示运用养老保险基金于以上两种方式时所进行管理等付出的劳动。

④40=60-20,经济环境好时努力工作收益为100,运营人支付给所有人40以外的60扣除努力工作的成本20即得到40。

⑤-60=0-40-20,40为运营人支付给所有人的固定额,20为运营人努力工作的成本。

可以看出,在图2中的比例分成或固定收益的利益分配方式下,无论自然出现好或不好的情形,只要运营人接受了委托一合同,运营人努力总是好于不努力,即不努力战略相对于努力而言是可剔除的严格劣战略。在固定收益方式下,所有人的收益40大于-15,故“委托,努力”是精练贝叶斯纳什均衡点。在比例分成方式下,由于运营人会选择努力工作,所有人的预期收益=0.8*50+o.2*0=40。而且50,0也都大于-15,我们可以做以下结论:无论采取何冲利益分配方式,“委托,努力”是所有人和运营人的必然选择。我们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在以上两钟情形下,运营人的预期收益(指净收益)均为20。然而运营人从事养老保险基金运营以外的工作最多也能获得20的净收益,理性的运营人不一定会接受委托一合同。而且越是风险厌恶的运营人更可能拒绝这一合同。

明智的所有人可以将五五比例分成改为四六比例分成,以提高运营人的预期收益,而所有人仍将获得远远高于自己经营(不委托)时的收益。可以考虑将所有人的固定收益下调为35,使运营人预期收益增加为25。理论上可以进行—九比例分成或将所有人固定收益下调为5或更低,也可以五五比例分成或将所有人固定收益定为40。

到底选择何种利益分配方式,比例或固定收益的确定为多少取决于二者的博弈过程、供求状况以及人的类型。在我国现阶段,养老保险基金所有人是惟一确定的,如果引入竞争机制,产生较多的养老保险基金运营人,则最终的委托一合同的制定会有利于所有人,会形成接近五五比例分成或固定收益为40的合同。在人财务公开且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情况下,比例分成是委托人与人分享剩余的最有效的制度安排。但是如果社基局(人)是风险中性的,无论劳社部(委托人)对风险的态度如何,固定收益是有效的办法。在商业银行与企业间的博弈过程中,企业也是接受了固定收益的办法,商业银行的固定收益表现为事先约定的贷款利息。通过固定收益的委托一后,基金所有人成功地转嫁了风险,人获得了剩余索取权,此时人极其努力地工作是最优的。对于委托人,尽管由于剩余索取权的分割和部分转让从静态上看使其利益受损,但这较之委托人自理基金的经营业务,仍是帕累托改进。因为,从动态上看,由于人获得了部分剩余索取权,其积极性提高了,运用其专业投资技术,可以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使委托人获得高于自理时的收益。

当然,由于社基局在运用养者保险基金进行投资时,也需要对巨大风险进行控制和转嫁,保险市场,尤其是长期寿险市场可以满足这一要求。社基局可以通过购买再保险或购买长期寿险保单的办法向商业保险市场转嫁风险。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基本管理结构如图3。

社保基金的收益率篇5

社会保障基金进入资本市场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由政府设立专门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公司,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进行直接的管理和监督;另一种是将社会保障基金委托给专业化的中介机构进行投资,例如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银行、保险公司等。我国社会保障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后面临着较高的投资风险,按其是否可分散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一)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又分为不可分散性风险,这种风险是外部的、客观的,不是基金管理本身可以控制的,是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经济形势的变动等因素导致对整个资本市场的影响,其波及的范围比较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风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大环境不断变化,国家随即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或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例如,货币政策、财税政策等国家政策的变化都会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产生一定的影响,使投资收益产生风险。

2.法律风险。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不健全,没有明确的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法律法规,当风险发生时没有相应的法律可以依据,从而遭受损失。

3.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从国家宏观调控、货币供需平衡、市场物价水平等方面来影响市场利率的变动,引起的投资收益变动的不确定性。当利率变动使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益没有最低投资收益率高时,就存在利率风险。

4.通货膨胀风险。社保基金的投资尤其是养老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在此期间使通货膨胀的影响降到最低,减少成本支出或者获得收益增加,是存在一定风险的。

5.经济周期风险。经济周期的变动过程主要包括衰退期、萧条期、复苏期和繁荣期四个阶段,这个过程是没有规律可循并且难以预测的,各阶段经济周期的变动都会使资本市场出现不同幅度的波动,从而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收益产生影响。

6.其他风险。由于一些不可抗力的、非人为的因素引起的投资风险,例如洪水、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影响社保基金投资。

(二)非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又可以称为可分散性风险,主要是由于内部原因所产生的投资风险。包括:

1.经营风险。投资管理者由于业务水平或心理素质、投资经验等对经济形势判断错误、获取信息不完全、操作程序错误等原因导致的收益减少。

2.信用风险。资本市场是社保基金的重要投资场所,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能为社保基金投资提供信用保证。我国的资本市场的信用环境风险主要体现在政府、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三个主体方面,任何一方出现信用风险都会使投资收益受到影响。

3.流动性风险。对社保基金而言,无论是数量上的或时间上的不匹配造成资金收支不匹配,都会使社保基金出现流动的现象。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为了弥补当期的支出,就必须低价变卖资产或者举债以支付现金不足,使基金在一定程度上遭受损失。

二、不同投资渠道的风险分析

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我国社保基金境内投资主要包括以下形式:银行存款、政府债券、抵押贷款、信托基金、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等。其主要投资渠道按风险程度不同可分为安全型投资和风险型投资,安全型投资主要包括投资国债、银行存款,风险型投资主要包括购买股票、企业债券、实业投资等方式。选取了几种常见的投资渠道进行风险对比,从中可以得出结论: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产品中,其风险性与收益率呈正相关的关系。风险越大,收益率越高。在物价稳定的前提下,投资于银行是实现基金保值增值的最安全途径,而股票是收益率最高,风险性最大的投资途径。

三、社会保障基金投资风险防范

社会保障基金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和保障,其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要想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关键还在于控制投资的风险。

(一)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法律法规对社保基金管理投资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健全的法律法规使社保基金的投资更加合理和规范,有利于保障社会的公共利益的实现。而现阶段我国在社保基金投资方面的法律建设还相对落后,具体的投资管理、运营、监督制度都没有严格规范,当出现风险时就会出现明显的问题,所以将社保基金运作的各个环节纳入到法律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做到有法可依,防范社保基金投资风险。

(二)加快委托机构的发展。由于我国社保基金部门的局限性,委托日益成为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这些委托机构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动提供信息服务,加强监管机构和社会公众对有关基金营运信息的监督。我国的市场委托机构不够发达,应加快机构的市场化改革步伐,鼓励机构的发展,促使它们通过市场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对社保基金投资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三)建立完善的投资监督机制。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社保基金被挪用的新闻,这是由于对地方社保基金的管理监督不当造成的,因为没有建立严格的收支程序,信息披露不及时,使很多地方官员肆意挪用社保基金,造成一定的损失。建立严格的信息公示制度,明确标明社保金的收支情况,按程序运营,增加社保运营投资的透明度,从而有效增强内部和外部的监督机制,完善社保基金的监督机制,保障社保基金的安全。

(四)实现多元化的投资方式。分散化的投资是保证社保基金投资安全和实现合理收益的有效方式,通过“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篮子里”的投资组合来减弱非系统风险的影响,以应对即时支付,保障社保基金的收益。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总和的比例不得低于50%,其中银行存款的比例不得少于10%,同一家银行的存款不得高于社保基金银行存款总额的10%;企业债券、金融债投资的比例不得超过1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40%。同时,海外投资拓宽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渠道,更有助于分散投资风险。

(五)明确社保基金各部门的责任。社保基金各部门的协调一致,是实现基金安全有效率运行的重要条件。然而我国的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密切,责任互相推诿,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存在许多的监管漏洞,应该明确部门分工,提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运作效率,优化运作的内部结构。使中央和地方各司其责,根据各地区的发展状况来决定实现怎样的投资,防范投资风险,增加投资收益。

(六)完善社保基金的风险补偿机制。当社保基金运营

社保基金的收益率篇6

   一、社会保障基金运用的理论渊源及文献述评

   干预主义奠定了社会保障基金运用的理论基石。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一书中论证了通过国民收入总量增加来增大全社会的福利,主张举办社会保障事业,发放失业津贴、社会救济、养老金等;瑞典学派和凯恩斯则主张依靠收入再分配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累进所得税以及转移性支付,举办社会福利设施,使社会各阶级、集团之间的收入和消费水平通过再分配趋于均等化,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实现收入平等。这些成为福利国家的理论基础,西欧和北欧很多国家实施了普遍福利政策,走上了福利国家的道路。路德维希。艾哈德在《大众的福利》中指出实现大众福利的根本办法不是如何分配现有收入,而是如何将现有收入增大的问题。只有增大现有收入,才能使每个人的所得有所增加,才会增加社会福利。这孕育了社会保障基金通过投资运用来实现保值增值的思想。伯尔丁研究了养老基金的投资,认为在金融市场多样化投资有利于分散风险;而彼得。戴蒙德和吉拉科普诺斯建议将其投资于股票市场,扩大基金的规模以应付未来的支付问题。阿扎伊。沙赫与科沙马。费尔南德斯深入研究了指数基金投资在养老基金股票投资中的作用,讨论了发展中国家对指数基金的运用,并建议发展中国家构建股票市场的市场机制和市场指数,提高指数基金的生存能力。

   从社保基金的投资运用来看,其主要是围绕公平与效率、市场与政府两大主题展开。

   1.公平与效率。美国学者阿瑟。奥肯曾在其代表作《平等与效率》中说过:“源于机会不均等的经济不均等,比机会均等时的经济不均等,更加令人不能忍受”。社会保障基金的安排要做到机会均等,最大限度地使个人努力和个人收益具有正相关性。如果机会不均等,就会导致“寻租性非效率”和“内耗性非效率”。因此,要求社会保障基金在筹集、发放、管理体制、投资运营等方面都应尽量做到机会平等,即基金筹集按个人能力和收入水平征收,发放过程中兼顾能力差异和互济原则,基金管理增加透明度,基金投资要尽量做到保值和增值。同时还要兼顾效率,真正的公平必须是有效率的公平。

   2.市场与政府。社会保障基金的改革,促使人们重新认识社会保障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重新界定政府的职能以及政府的作用形式。由于信息不对称,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无法触及的地方,需要政府介入才能有效运作。从各国实践来看,政府的间接作用日益渗透到私人养老金计划中,如通过法律法规制度以及监管,实施强制性的私人养老金计划,对私人养老金资产比例限制等。此外,政府还要对基金管理公司进行严格的监控并提供信息以弥补市场失灵。在社会保障基金运用中,政府和市场都不是万能的,要想发挥二者的作用,还须寻找一个有机结合的均衡点。

   二、国外社会保障基金运用成功经验:以美国为例

   国外对社会保障基金的运用,主要是指将其资金一部分投入资本市场,实行市场化运作,一般侧重于安全性较高的投资品种,一方面在充分分散风险的基础上提高投资收益率,另一方面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但由于社会保障基金的特殊性,各国又把其投资安全放在首位,对投资品种、投资比例都有严格的限制,目的是在控制好投资风险的前提下提高投资收益。

   在美国,作为社会保障基金主体的社会保险信托基金投资渠道主要是购买美国政府特种国债。根据社会保障法案,信托基金只能投资于政府发行的债券或由美国政府对其本金和利息担保的债券。其投资范围具有强制性、投资决策强调科学性和投资品种的流动性。为安全起见,政府还规定,信托基金至少要保存受益支出总额的20%-30%作为盈余储备。

   美国比较推崇基金指数化投资。指数基金的巨大成功使得指数化投资的概念在投资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并以其低管理成本低系统性风险、较高的资产流动性和较少的“寻租”机会使其成为社会保障基金的重要投资工具。早在1997年,美国加州、德州、纽约州最大的公共养老基金50%以上的股票己经指数化,tiaa-CReR(美国tiaa-CReRRetirement)持有的国内公司股票指数化比率高达80%.到2004年底,美国共约有12.9万亿元退休金,投入指数基金的总额为3.1万亿美元。它们在投资中获得了相当可观的回报,许多养老基金因此而壮大了自己的实力。

   美国政府还针对个人账户管理推出了一种“节俭储蓄计划”,由政府挑选出几个市场指数,这些指数跟踪国内外的股票市场。然后,政府与一些合格的基金管理者签约,由他们来负责建立和管理相应的指数基金,作为社保基金尤其是养老金投资工具。职工可以将自己个人账户中的资金在这些指数基金中进行分配。这里,职工所选择的是不同风险水平的投资策略。

   另外,养老基金还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公司治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养老基金开始对公司治理产生重大影响,在指数化投资战略下,养老基金拥有的不仅仅是权力,他们还有责任确保美国最大的和最重要的公司表现出色并取得成绩。

   三、中国社会保障基金运用的现状及其问题

   2005年期初全国社保基金余额1659.86亿元,期末总额为1954.27亿元,净增加294.41亿元,其中:财政拨入资金净增加228.70亿元,投资收益转入增加52.90亿元,社保基金投资入股交通银行产生的股权资产准备12.80亿元。而其直接投资资产1387.58亿元,占比65.52%;委托投资资产730.29亿元,占比34.48%.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实际投资组合貌似安全但实际上收益率较低,投资效果较差。虽然近几年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维持在2.61%以上,但如果加进通货膨胀及工资水平上涨等因素对货币价值的影响,社保基金实际投资收益率比较低,2004年甚至为负值。

   1.社保基金规模不够大,资金不充裕。由于基金的筹集主要是依靠征收相关的费用和国家财政拨款,资金来源不足,规模不够大,而进入资本市场的社保基金又受到严格的比例控制,使得最后进入资本市场的社保基金少之又少,这样,社保基金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力就变弱了。

   2.投资工具有限,投资收益率偏低。目前,社保基金的投资工具主要有银行存款、购买国债、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股票和证券投资。虽然银行利率有所提高,银行存款的收益比以往有所增加,但投资回报率仍然偏低,无法抵御通货膨胀的侵蚀;购买国债也难以规避通货膨胀的风险,以2004年的一年期存款和三年期国债为例,二者的利率分别为2.25%和2.68%,远远低于当年的通货膨胀率;而购买企业债券和股票是提高投资收益率的重要途径,但由于股票市场的风险较大,无法保证收益的安全性。另外,银行存款和国债的比例过高,影响了基金的盈利。以2004年为例,我国社保基金中银行存款和债券投资的比例分别为39%和43%,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暂行办法》规定,企业债和金融债投资比例不得高于10%,那么社保基金中国债投资至少为33%.银行存款与国债在社保基金中占到72%,而其投资回报率无法抵御当年3.90%的通货膨胀率,这是造成2004年社保基金真实投资收益率为负值的主要原因。

   3.与社保基金投资相关的法制不健全,市场不完善。一方面未建立统一的社保基金投资运营机构,也就不可能对社保基金投资的效益性作出科学的预测;也缺乏更加全面、科学的投资法律、法规的约束来避免社保基金投资领域中的低效率和道德风险。另一方面我国的债券市场规模小,股票市场的市场也有待规范,要想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还需进一步改善社保基金投资的市场环境。

   4.社保基金管理不规范,监管混乱。目前我国的社保基金的监管弱化,缺乏统一的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管机构,对拨放的财政性资金缺乏全程的跟踪监督。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也不健全,使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和使用监控非常缺乏,资金使用过程中也缺乏安全意识和保值增值责任,挤占、挪用浪费的情况比较严重。[9]

   四、基于安全视角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渠道相关制度安排

   在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用方面,要在保证基金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基金的较高收益。通过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切实结合我国社会保障基金运用的现状,有效促进我国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一)鼓励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多元化

   社会保障基金多元化投资是实现社会保障基金有效投资和保值增值的重要选择。多元化投资能最大限度兼顾社会和经济目标,降低基金积累制度的成本,保证基金的实际安全性,减轻社会保障制度的负担以及产生良性的外部效益。

   按照《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其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投资范围有所扩大。除在传统领域中进行投资以外,还要涉及金融创新工具。金融创新工具为社保基金投资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主要包括:

   1.指数化投资。首先,其管理费用低,投资管理人只需按照指数的成分复制组合,避免了市场分析、公司调研、证券组合管理等方面的支出。其次,指数化投资的交易成本很低。指数化策略不做个股和时机选择,股票的换手率很低,从而节省了交易成本。最后是风险较低,指数化组合经过广泛的分散化,非系统风险(个股价格波动对组合的影响)已基本被剔除,主动式投资中通常会出现的基金经理操作失误和道德风险,在指数化投资中也得到了有效降低。正是由于上述优点,而国外的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也都对其青睐有加。

   2.购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对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来说,住房抵押贷款(按揭)是所有资产类别中最优质的资产,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20%以上的贷款坏账率而言,住房抵押贷款平均坏账率仅0.52%.加之一些信用增级措施,投资者承担的风险极小,从收益上看,它的利率通常高于国债利率,因此,它完全可以成为社保基金新的投资工具。2005年12月15日,建设银行发行了金额为30.16亿元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据估计,其年收益率在4%以上。这正是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的大好时机。[10]

社保基金的收益率篇7

十年年均收益率为负数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大关,“老有所养”成为重要议题。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显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逐步扩大,但遵缴率却逐年下降,养老金财务支付能力空前提高,支出增长率快于增长率,地区间严重失衡的趋势在逐渐扩大,财政补贴规模越来越大。全国有14个省份基本养老保险在2010年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缺口共计达679亿元,比前一年同期增加250亿元。

除了收支缺口增大外,中国养老金制度还存在着收益率低的痼疾。根据国务院相关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结余只有存银行和买国债两种投资渠道。戴相龙说:“由地方管理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于只能存入财政专户,存在银行,扣除通货膨胀率,十年年均收益率为负数。”

在社会保障国际论坛上,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希腊目前是欧洲债务最为严重的国家,而希腊养老金过度支付,给财政带来巨大负担,是导致债务危机的重要诱因。面对中国养老金的种种危险信号,要想办法让这笔钱转起来,不能眼睁睁看着让Cpi把我们养老金给吃掉了。养老金制度急需改革。”

创造投资环境

在社保论坛上,戴相龙说:“世界各国养老保险金几乎都投资股票。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也要进行投资运营,以一定比例投资股票,使其保值增值。”同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基金监督司司长陈良也表示,关于养老金投资运营政策,经过几年摸索,各方面意见和认识不断趋于一致。

“十二五”规划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种种声音传达出,养老金进入资本市场是大势所向。同时,人们又担心养老金进入资本市场,将会受损。这样的担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现行养老金保险制度不够完善;另一方面中国资本市场并不健全。

养老金市场运营的精髓在于“保险”二字。养老金是老百姓的“保命钱”,安全性应是第一位,高收益率是第二位,保障安全远比提高收益率更重要。所以创造投资环境是完成安全性养老金入市的前提条件。

首先,养老金入市的顶层设计。戴相龙建议,养老金进入资本市场必须建立一定保障的保险制度,首先要解决谁来牵头问题。专家认为,由部门牵头改为国家牵头,从而化解部门利益。

其次,应完善政策法规,拓展和细化养老基金的投资品种、市场运行、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确保养老金安全高效地保值增值。

在社保论坛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表示,建立省级养老金托管委员会和国家养老金监管委员会,建立四六开模式的养老金市场,社保理事会占40%,分别管理储备基金和养老基金的法人机构占60%,用业绩和风格进行竞争。

最后,养老金一旦入市,需要养老金受托人。专业的养老金管理公司,拥有具有养老文化修养和热衷养老事业的股东和董事会,将养老投资视为长期收益和稳定事业。

路径选择

在欧美发达国家,即使是投资股票,养老基金也多持有那些经营良好、业绩稳定的“优先股”。

而在中国,近两年a股市场连续暴跌。专家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尤其是股市投机炒作盛行,股价动荡巨大,养老金投资应采取多元化。

光大银行养老金管理中心市场总监宋纲认为,目前来看,很多养老基金的委托人尚未理性地确定收益目标,很多委托人没弄清收益率的概念。他建议,养老金投资应当多元化,包括保证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有担保的政府基础设施债券计划、有抵押担保的低风险直投等。市场也应当为养老金提供良好的投资产品。监管部门应尽快推出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的“准生证”,允许投资管理人将多个受托人集合计划组合并投资,以利于企业年金投资形成规模。

在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盛斌看来,养老金入市已被严重误读“进入股市”,其正确解读应是“进入资本市场,实现市场化投资运营”,这意味着股市仅仅是一个选项。“即使是进入股市,比例也不会高”,会更多配置低风险资产。

他分析,养老金入市的初衷旨在保值增值、战胜通胀,获取安全稳健的收益,但前提是不能缩水。养老金市场化投资后,是否进入股市、进入多少、如何配置等,完全要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状况,由投资管理人审慎决策。盛斌表示,养老金投资运营,绝非是社会上炒作的“救市”,最多是“助市”。

从长期来看,在中国股市上,社保基金收益不菲。过去10年,社保基金的年均投资收益率达到9.17%,近5年间,社保基金的年均投资收益率达到15.83%。如果让养老金入市,是否可以借鉴社保基金入市,获得如社保基金那样的收益水平。

盛斌认为:“未来养老金可能会部分借鉴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模式。”

社保基金的收益率篇8

从制度的形成看,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分割化、碎片化的制度,该制度具有对不同身份、职业等的排斥性,如机关事业单位仍沿用传统的退休金制度,退休金的发放为财政全额支付;企业人员必须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事农业的农村居民只能参加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进入城镇的农民工可以在自愿参加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同时,根据务工常住地的有关要求,参加当地的职工或个体从业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不同群体间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同差异,使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享受到不同的再分配方式和再分配结果。Samuelson(1958)认为当人们对其未来的效用赋予一定的权重,而非十分短视,那么一定水平的社会保障是必要的,而且这种代际转移的最优规模随着工资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的增加而提高,每一代人都能从中得到比前一代人更大的收益,这是社会保障可以维持的基础。Diamond(1965)更是建立了世代交叠模型,分析收入的代际再分配。此后,Feldstein(1974)指出,养老保险具有收入再分配性质才能实现其作为国家正式制度安排的核心价值诉求,即: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养老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对财富在不同的收入阶层和代际之间再分配(Hurd&Shoven,1985;nelissen,1987)。其中,Steuerleetal.(1994)、Feldstein&Liebman(2002)实证研究了美国不同社会阶层在养老金收益方面的状况,发现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很明显的代际收入再分配功能。Borelia(2004)估计了意大利公共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收入分配效益。Bankset.al(2005)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英国养老金财产的作用,认为公共养老金财产比私人养老金财产更加具有均等效应。对于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公平性的研究,一些学者着眼于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公平。王晓军(2006)认为,由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目前仍处于地区统筹,缴费负担与制度结构的不同,地区间存在严重的不公平。胡巧红等(2009)认为,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制度内与制度外两方面的不公平问题:制度内的不公平主要表现在养老金缴费率、替代率等方面;制度外的不公平主要表现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之间的不公平问题。肖艳(2008)指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功能的缺失导致了养老保险收入的不公平,在职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延伸到老龄人口中,造成再分配的累退效应。一些学者对养老保险制度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测算。何立新(2007)利用国家统计局2002年的城市住户调查数据,分别估计城镇参保职工在新旧养老保险制度下的终生养老金纯受益,发现旧制度下逆向收入转移效果明显,而新制度下的代际不平衡得到改善。王亚柯(2011)利用200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基于精算估计方法测算了居民的各种养老金财产及其对家庭财产分布的影响,发现在养老保险制度范围内存在较大的正向再分配效应,大幅度降低了居民财产分布的不平等程度,但由于我国较低的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社会养老保险财产并没有明显改变居民财产的分布差异。这些研究为文章评价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由于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中不同的制度有不同的养老金缴费和待遇办法设计,不同的目标人群界定,以及参与不同社会养老保险人群的工资收入水平和增长率都有所不同,因此,社会养老保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也存在很大的区别。文章着重比较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中不同制度类型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从而对该制度公平性进行评价。

二、不同类型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

我国目前设立有不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主要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而这些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缴费率、替代率设计也是不同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工资都由国家财政负担,个人不用缴费,退休金水平以退休前工资为基础,以工龄长短为计发依据。由于和企业职工养老金的计算方法不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待遇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997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确定了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框架。2005年国务院调整了养老金计发办法,对该制度进行了完善。制度将所有参保人员分为三类:“老人”,即在此决定实施前已经退休的人员;“中人”,即在此决定实施前参加养老金计划、实施后退休的人员;“新人”,即在此决定实施后参加养老金计划的职工。对于“新人”而言,个人缴费满15年的人员,养老金由两部分构成: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中人”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被设计成“统账结合”、“缴费与工资挂钩”的模式,此项社会养老保险中基础养老金部分可以实现代际和代内的收入再分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我国从2009年起针对农村居民开展此项保险制度的试点,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险模式。此项养老保险制度虽然也是“统账结合”,但是缴费档次可由参保者自行选择,因此,其制度设计更侧重于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的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我国从2011年起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缴费及养老金待遇类似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该保险面对城镇户籍的非从业人员,因此参加该保险的主要是个体户及其他一些自由职业者。不过这类人群也可选择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表1从养老保险缴费办法和待遇计发办法两个方面比较了这几种社会养老保险保障制度,由于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相类似,并且刚刚开展,因此文章没有列入比较范围内。

三、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再分配效应比较

1.再分配效应测量公式

养老保险制度的再分配是通过终生的再分配机制产生出终生的再分配效应,因此,对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效应的研究应以终生的再分配为主。由于养老保险再分配效应的长期性,一个人一生养老金的费用和待遇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预期寿命、市场利息率、通货膨胀水平、工资增长率等,因此,为了控制种种不确定因素对养老保险的影响,就需要建立精算模型来测量养老金的缴费和给付。如果养老金缴费累计精算现值小于领取的精算现值,那么就存在养老金收入的转入;如果大于领取的精算现值,那么就存在养老金收入的转出。终生缴费额和终生领取额的差就是养老金受益额。

2.不同人群的工资收入比较

由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按照从业人员的工资比例来进行缴纳,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可自主选择缴费标准,农民会参照其纯收入水平进行选择。比较城镇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人均工资发现,机关事业单位人均工资水平最高,工资增长速度也最快,人均工资11年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了0.1519;企业职工的人均工资水平最低,工资的增长速度也是最慢的,人均工资的平均增长率为0.1433。而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则不到城镇居民人均工资的1/3,增长速度相比较也很慢,人均纯收入的平均增长率仅为0.0883(见表2)。

3.测算结果

(1)基于2009年工资收入水平,1999-2009年平均工资增长率进行模拟

基于2009年工资收入水平,以及1999-2009年期间的平均工资收入增长率作为工资变动数据,然后分别根据不同的假设条件,对投资回报率、贴现率、缴费年限三个主要经济变量对不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下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模拟分析。根据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高收入者的缴费工资为当年在职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低收入者的缴费工资为当年在职职工平均工资的60%。因此,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测算按照高收入者、低收入者和平均工资的企业职工来测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选择缴费为最低档次100和最高档次500进行测算。如表3所示,假设贴现率为2.5%,缴费年限15年的条件下,由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养老金由财政给付,给付标准由职工退休前一个年度的工资水平决定,因此,养老金收益额与投资回报率无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低收入者是受益的,且受益程度随着投资回报率的提高而增加;高收入者终生受益则为负,即为养老保险利益受损的人群,不过随着投资回报率的提高受损的程度有所缓解。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选择100元缴费档次的受益要大于选择500元的受益,不过无论选择什么缴费档次,受益都会随着投资回报率的提高而缓慢减少。如表4所示,假设投资报酬率为2.5%,缴费年限为15年不变的情况,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收益额会随着贴现率的提高逐渐减少;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低收入者的终生受益额是正的,并且会随着贴现率的提高而增加;平均工资水平的人群在贴现率水平为1%时,终生受益额是负的,在贴现率水平为2%时,终生受益额才转变为正的,并且也会随着贴现率的提高而增加;高收入者则成为终生亏损者,随着贴现率的提高,其亏损程度会减少。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越高,获得的终生净收益则较少,随着贴现率的提高,净收益会相应减少;当贴现率水平为5%时,选择缴费档次为500元的农村居民将会出现终生缴费多于终生给付,即出现了养老保险的终生亏损。

(2)基于2009年工资收入水平,假设不同工资增长率进行模拟

经过统计部门测算,一般我国各年的工资增长率在8%~15%的范围内,因此上文选用的14%的工资增长率相对是比较高的。而且未来的工资增长率也很难说会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上,接下来在投资报酬率为2.5%,贴现率为3%,缴费年限为15年的假设水平下,模拟不同的工资增长率对各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下不同人群的终生受益(如表6所示)。工资增长率越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终生受益额也越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低收入者和处于平均工资水平的职工的终生受益额也会随着增加,如果工资增长率比较低时,平均工资水平的职工终生给付额会不抵终生缴费额,而出现养老保险的终生亏损,工资增长率只有比较高时,即达到12%时,才可能出现终生受益;高收入人群的终生亏损会随着工资增长率的提高而加剧。由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并不是按收入进行缴纳,所以工资收入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终生受益。

四、结论与启示

社保基金的收益率篇9

关键词:社会养老保险;保险基金;隐形缩水;保值增值

基金项目:2013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课题编号:JRS-2013-2016)

中图分类号:F842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1月29日

一、河北省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情况

社保基金是社会保险事业的物质基础,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带有根本意义的工作。2012年河北省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639.3亿元,增长13.9%,其中征缴收入502.74亿元,各级财政补助112.89亿元,分别增长11.5%和18.6%;全年基金支出584.56亿元,增长30.5%;年末基金累计结存665.46亿元。2012年全省企业离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为1,767元,其中退休人员1,739元。

2012年河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实施,统称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并实现制度全覆盖,年末全省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为3,334.57万人,其中符合领取养老金条件60周岁以上居民为789.71万人。全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91.94亿元,支出49.46亿元,年末累计结存93.92亿元。

二、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隐形缩水”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隐形缩水”问题。近年来,养老基金规模越来越大,但由于缺乏投资运营渠道,绝大多数按规定存银行或买少量国债,在扣除通货膨胀后,基金实际贬值缩水。十几年来,基本养老保险金年均收益不到2%,低于Cpi,缩水惊人。2011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中,活期存款占到31.37%,定期存款占到63.65%。全国新农保、城居保、城乡居保三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中,活期存款占到55.23%、定期存款占到42.00%。2001年至2011年全国Cpi平均是2.47%,如果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同期的平均收益率8.47%作为基准的话,1997年至2012年底,基本养老保险金缩水将超过7,000亿元,如果五险基金合计的话,缩水将超过万亿元。

(二)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隐形缩水”问题原因分析。目前,社保基金运营现状总的趋势是偏向保守,注重安全胜于收益。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隐形缩水”主要原因有:

1、基金管理体制存在缺陷。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过于分散,呈现出“条状分割、块状管理”的现状。一是社保基金由3个部门分别负责管理,形成了社保基金管理的“条状分割”;二是社保基金区域分级管理,由省、市、县7,000多个地方社保(农合)基金经办管理机构分别管理,每一个部门管理本级的社保基金,形成了基金的“块状管理”。这种管理体制的分散化导致了管理主体的分散化,增加了基金管理难度。同时,由于基金平均规模小,各方责权利不清,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担和制约机制,加大了投资风险成本;三是全国约一半省市实行税务征收、财政专户、社保发放的收支存管理体制,部门分割缺乏沟通,不能真正做到社会保险费应收尽收,造成基金隐形流失。

2、基金投资运营范围狭窄,收益率非常低。目前,我国社保基金的投资是在以牺牲市场效率为代价的安全性原则指导下进行的,投资运营范围相对狭小。这种投资运营体制虽然在保证基金的安全性、规避市场风险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忽略了经济回报,其负面影响不言而喻。社保基金投资工具和投资方向单一,投资收益率低,基金的保值增值难度大,特别是占主要比重的养老保险基金,规模大、周期长、增值要求高,它作为一项长期的货币收支计划,投资收益率只有超过通货膨胀率和工资增长率,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增值,保证未来的支付能力。但目前的投资方式造成了投资效率低下,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客观要求,在规避了投资市场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未来的贬值风险和支付危机。

3、基金安全和投资运营缺少监管。目前,全国各地成立了由人社部门牵头,财政、审计、人民银行、地税、监察、纠风、卫生等部门参加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委员会,实施对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但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管力度薄弱,作用发挥非常有限。在实际监管中,社保基金往往被视作一般性财政资金,监管职能由各部门分散承担,形成了监管的真空地带。这样就造成两种结果:一是不作为和不敢作为,由于职责不明确,一些部门无法真正行使监管权力;二是乱作为,由于缺乏外部约束,一些部门和个人滥用权力,腐败滋生。历年来不断出现涉及社保基金的大案要案,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三、河北省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政策建议

(一)树立较强的责任意识。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树立较强的责任意识,主动与开户银行进行协商,要求其落实优惠利率政策,真正担负起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责任。不仅要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和完整,而且要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科学的配置,做到收益最大化。

(二)尽快制定和下发保险基金周转金测算办法。科学合理地对保险基金周转金进行测算,可以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更多的社保基金沉淀部分纳入增值计划。因而,社会保障、财政等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和下发切合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保险基金周转金测算办法,从而使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保留两个月的支付费用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建立一套科学的保值、增值计划。具体来说,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一是要与财政部门建立灵活、多样的信息交流机制,定期通报情况,及时、多批次地将专户存储的保险基金转存定期;二是对保险基金的增值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安排,在目前购买国债难以实现的情况下,可将增值方式主要放在定期存款上。如对定期存款的档次进行长、短搭配,科学配置;对储存在财政专户的保险基金,在保留两个月周转金的前提下,凡超过200万元就转存一个定期,期限以1年期、2年期为首选,每年最少存一个3年期或5年期,每月最少转存一次。这样以此类推,一年下来,将形成一个周期,每个月都有新的定期存入,每个月又都有到期的存单,如此利滚利,将能实现保险基金增值的最大化。

(四)建立完善的检查监督机制。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财政部门,要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审计部门要定期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基金收支情况、会计核算和账务管理情况等进行审计。同时,应成立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财政、审计、人民银行、地税、监察、纠风、卫生等部门组成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组织,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社会监督;要将监督的重点放在支付费用的测算及预留、基金管理机构与财政专户储存部门的配合、保值增值计划的制定及实施、银行优惠利率政策的落实、人员及业务费的开支、增值收益部分的核算等方面,对于转存不到位、优惠利率政策没有落实、少计利息等现象,要落实原因,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五)完善社会保险基金运营方式。相比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运营还比较混乱,完善基金管理运营方式成为一项迫切任务。首先,要设立独立的社会保险基金营运机构。借鉴国外经验,经办机构具体负责基金的征缴、支付和日常财务管理,基金营运机构具体负责基金的投资营运和保值增值。其次,要丰富投资品种。在现有的投资品种之外,社保基金可以逐步探索投资抵押贷款、不动产、外国资产。投资渠道多样化不仅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增加基金的流动性,同时能够提高基金的中长期收益。在投资过程中,还应处理好投资组合中各资产的占有比例,做出量化规定,降低系统性风险。只有完善社会保险基金运营方式,确保基金投资取得预期收益,基金才能真正实现保值增值。养老金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包括:国家发行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特定国债;国家在安排能源、交通等大型项目时优先安排一定的养老基金参与其中;继续坚持一定比例的养老保险基金存银行和买国债的基础上,允许其投资于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在国有重点企业改制上市中,允许养老金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股。

(六)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测。在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范围和方式的前提下,各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部门要做到投资收益最大化,就要根据人口增长率、工资变化、物价变动、利息变动等因素开展社会保险精算,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周转金管理办法。一是除留足发放资金外,使沉淀资金全部纳入增值计划和范围,保值增值的重点放在支付费用的测算及预留、基金管理机构与财政专户管理部门的配合、银行优惠利率政策的落实,对转存不到位、优惠利率不落实、少计利息等现象,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二是对社保基金的增值进行科学设计和合理安排,在目前购买国债难以实现增值的情况下,可将增值方式主要放在定期存款上。如对定期存款的档次长短搭配、数额大小搭配,科学设置。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每月有新的定期存入,每月又有到期的存单,如此将能实现基金增值的最大化。

四、河北省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路径选择

(一)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方向选择。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不仅要保证基金本身的保值和增值,而且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所以投资方向的选择必不可少。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基金通常投资于金融资产(股票债券)和实物资产(不动产和实业),实现产业化经营。目前,在确保养老保险基金安全性与流动性的前提下,可以探索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多元化投资渠道:一是发行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特定国债;二是在安排能源、交通等大型项目时优先安排一定的养老基金参与其中;三是继续坚持一定比例的养老保险基金存银行和买国债的基础上,允许其投资于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四是在国有重点企业改制上市中,允许养老金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股。

(二)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组合选择。根据投资组合原则要求,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组合选择应该将一定数量的资金在不同的资产,如到期日、流动性、收益率和风险性不同的资产之间进行合理配置。由于养老保险基金在时间和数量上具有刚性,所以必须有一部分资产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以用于短、中期养老金的支付。但是,这部分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较差,防范通货膨胀风险的能力也较差。因此,又必须有另一部分资产进行收益性最大、风险性合理的储备性投资。这部分资产在养老保险基金中所占的比例最大,期限最长,收益率最高。为此,可考虑:一方面根据资金的可用程度和可用期限,合理安排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另一方面进行组合投资,合理安排国债、贷款、现金、投资基金及不动产等项目的比例。因为各类投资项目的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各异,进行合理的投资组合有利于规避风险,提高投资收益。与此同时,可考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渠道,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于证券市场,以期获得高收益,但必须在保证有充分支付能力的情况下方能进行。

主要参考文献:

[1]钱秋华.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营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2.

社保基金的收益率篇10

论文关键词:现收现付  基金积累  养老保障

近年来,关于养老保障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两种筹资模式优劣的争论日渐平息,但由于现收现付制度和基金积累制度的比较研究对科学构建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下一步养老保障体系改革中,仍将面临两种筹资模式的混合使用,因此,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至关重要。

一、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筹资模式

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筹资模式经历了从完全现收现付向现收现付与基金积累相结合模式的转变。在养老保障制度建立之初,基本上采用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1995年3月,国务院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统账结合”模式是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1997年7月,国务院颁发<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要求,按照个人缴费工资的l1%为职工建立个人账户。个人缴纳其中的8%,同时按不超过缴费工资的20%建立社会统筹账户。国务院2005年12月的<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138号)决定,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ll%调整为.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

(一)决定我国养老保障筹资模式的关键因素

养老保障不同筹资模式在收益率、分散风险等方面各有优劣,我国养老保障应建立一个多支柱的体系,也就是说将现收现付制度与基金积累制度进行有效地结合。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应该怎样在这个多支柱体系中,确立现收现付和基金积累的相对重要性。即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是应该向智利那样完全基金积累制呢,还是应该像德国,基金积累仅仅是养老金中一个比较小的支柱。要科学地决定不同筹资模式在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现收现付和基金积累制度的收益率高低。萨缪尔森的生物收益率包括工资增长率和劳动力增长率两个部分。世界各国普遍预测,我国将在很长一段时间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就是说在一个较长的视野内,我国的工资增长率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从我国的人口金字塔结构来看,如果保持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不变,未来5~10年。我国的劳动力总量还将继续增加,随后劳动力总量趋于稳定并逐步减少。初步估计,未来十年,我国生物收益率应该保持在7%~10%这样一个较高的水平。

从我国的市场收益率来看,至少在可以预见的几年内。很难做出过高的估计。人民币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升值的压力,与20世纪日元快速升值类似,大量投机资本的涌入将迫使人民币利率水平停留在较低的水平,长期债券的收益率也将长期低迷。虽然资本市场2006年出现了大幅上升。但是股票市场反复无常的特性和养老基金的本质,决定了养老金的收益率不应该过度依靠股票市场。因此,在可预见的5~10年内.我国的现收现付制度收益率将会明显高于基金积累制度收益率。

2.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快速推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现收现付制度的竞争力。未来20年是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据预测城市人口将年均增长1%~1.5%。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将导致社会养老保障覆盖面的快速扩大。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部分新进入社会保障体系范围的是年青劳动力,他们的加入给缓解现收现付制度支付压力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按照<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全国农民工中16~30岁的占61%,31~41岁的占23%,41岁以上的占16%,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8.6岁。i2l女口果这些农民工平均到60岁退休,么平均剩余工作年限为31岁。以平均工资700元计算,每个农民工年收入为840o元。在现行制度下,单位交纳职工收入的20%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进入社会统筹账户,那么,企业为每个农民工向社会统筹账户交纳1680元,按照目前有1-2亿在城镇务工农民计算,如果将这部分人口全部纳入城镇养老保障体系,每年可向社会统筹账户交纳2000亿元左右。这个数额不仅能够弥补现有的现收现付制度的窟窿,甚至可能产生一定的结余。

3.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当前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之一。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9个目标.其中一个目标就是,到2020年。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因此,在设计养老保障体系的筹资模式组合时,应该充分考虑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一个基本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基本保障功能,另一个是再分配功能。基本保障功能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保障养老保障体系范围内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再分配支柱的主要作用是体现社会公平的要求。特别是在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和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现收现付支柱可以在再分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我国现行体制下,通过社会统筹账户为制度覆盖人口提供相当于上一年度地区人均收入水平20%的养老金,可以在同一代人中的不同收入阶层进行再分配。同时在现收现付制度下,退休人口也可以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促进代际和谐相处。

因此,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来看,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中,应该更加重视现收现付支柱的作用。

4.资本市场发育程度和养老保障基金管理水平。

根据现收现付制度和基金积累制度的特性,资本市场发育水平越高,基金积累制度的优势更加容易发挥,养老保障基金管理水平越低,现收现付制度就更有优势。从现状看,我国资本市场整体发育水平还比较低,还无法适应社会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的需要,但正处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从养老保障基金管理水平来看,我国部级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一直在3%左右徘徊.在2006年股市全面上升的情况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从地方各级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水平来看,很多地区基本的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因此,我国资本市场发育水平和养老保障基金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过于庞大的基金积累制度。但可以预见,在5—10年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水平将大幅提高。公共管理水平也将不断提升,为强化基金积累制度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现行筹资模式的替代率

现收现付支柱支付的养老金应该能够满足退休职工的基本生活需要,从生活角度来衡量,其占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比例应该不低于城镇生活的恩格尔系数。按照国家统计公报.20o5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7%,说明在现阶段现收现付支柱支付的养老金占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比重不应该低于35%。考虑到社会生产力进步的因素.该比重应该保持在30%以上。国发[2005]38号文件对养老金替代率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即缴费年限每增加1年,基础养老金提高l%。按照这个规定,缴费35年的职工.其现收现付支柱的养老金占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比重应该是35%。也就是说现收现付的基础养老金能够保障人的基本生活。

对于强制性储蓄支柱的替代率,则需要一系列假设。主要是未来强制性储蓄投资收益率的假设、未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假设以及退休后投资收益率的假设。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内,强制性储蓄支柱能够提供的养老金替代率与这三个因素关系十分密切。假设一个工人收入始终保持社会平均水平。缴费35年。起始缴费年限工资为w,缴费比率为x,为简化起见,缴费期间和养老金领取期间投资收益率保持在r.35年间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为a,退休时积累的养老金被转化为等额年金。其养老金替代率衡量标准以退休时社会平均工资为准,如果该工人在退休后能够继续存活y年,那么,养老金替代率sr计算公式为:

可以看到,当x=8%,r=4%,y=15,a=4%时,sr=0.141,即由强制性储蓄支柱提供的养老金替代率为14.1%。表l是在y=15,r和a分别取不同数值时强制储蓄支柱的替代率。

由表1可知。强制储蓄支柱替代率对投资收益率和工资增长率相当敏感。投资收益率越高,替代率越高,工资增长率越低,替代率越高。在我国长期保持较高储蓄率的情况下。投资收益率很难大幅提高。特别是我国还面临着人民币长期升值的压力,我国利率水平很难出现大幅上升。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按照“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时期人均国民收入增幅将保持在7.4%左右,从2010年到2020年经济也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因此,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也将保持较高水平。在投资收益率较低和工资增长率较高的情况下,强制储蓄支柱所能产生的替代率并不理想。在表1中.比较理想的情况下替代率可以达到22.2%,比较不利的情况下替代率仅能达到10%左右。

笔者认为,在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投资收益率很难提高的情况下.应该将强制储蓄养老支柱的规模限制在比较小的范围。因此,国发[2005]38号文件将计入个人账户规模的缴费比例从1l%降低到8%,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缓解个人账户空账规模不断扩大的应对手段,在本质上也符合我国国情,因此是科学的。

二、构建面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3+2”支柱养老保障体系

根据对现收现付和基金积累制度的对比研究,结合我国国情认为。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应该从现行的“三支柱”向“3+2”支柱转变。

(一)基本框架

“3+2”支柱是三个基本支柱加上两个补充支柱。其中三个基本支柱对每一个城市职工都是平等的,他们都有权利加入或使用这三个基本支柱,使用两个补充支柱则需要满足一定的资格条件。

三个基本支柱的第一支柱是社会统筹养老保险支柱,用现收现付的方法,提供一定水平待遇确定的养老金,并保证养老金水平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变化而调整。该支柱能够保证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第二支柱是政府强制储蓄计划,该计划采取缴费确定的方式,积累资金采取市场化方式运作。该支柱强调在国家统一监控下个人承担对自己的养老责任,将缴费与养老金领取紧密联系起来,并通过投资实现养老基金的增值。第三支柱是个人储蓄、商业保险以及家庭赡养。该支柱主要强调政府和社会以外的力量。

两个补充支柱的第一支柱是社会救济支柱,与失业保险等措施一起,共同保障城镇居民的生存需要。补充支柱的第二支柱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通过一定的优惠措施,鼓励企业为其员工建立的养老保障计划。该支柱的建立,能够为部分企业员工提供比较丰厚的养老金,并在一定程度上协调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利益关系。

值得指出的是,两个补充支柱针对的对象是有所区别的,补充支柱的第一支柱针对的是城镇居民的低收入阶层,体现社会对弱势群体进行救济的需要,补充支柱的第二支柱针对的是在有一定条件的企业中工作的职工,目的是为了改善这部分职工的退休生活。对大多数人而言,三个基本支柱将发挥主要作用。图二是“3+2”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基本图示。

(二)“3+2”支柱与我国传统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构想的异同之处

“3+2”支柱与我国传统的三支柱相比.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都强调国家、企业和个人合理分担责任,二是都包括社会统筹、政府强制储蓄、企业补充养老及个人储蓄等几个要素。三是都强调建立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

与此同时。“3+2”支柱与我国传统的三支柱提法存在较大的差异:

第一,“3+2”支柱中,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和国家强制性储蓄计划是两个不同的支柱。社会统筹和国家强制性储蓄从本质上存在截然的区别。从表面上看,在现阶段,无论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都是由国家出面主办,都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但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无论在性质上还是所发挥的作用上.都存在显著的区别。同时。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两种不同性质的养老支柱加以混淆。一是理论上可能为社会统筹透支个人账户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二是将两个养老支柱视为同一个支柱不利于改善对个人账户的管理。从长远看,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要走向市场化管理。但是社会统筹账户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政府来管理,把两个养老支柱视为一个支柱,在理论上增加了对其进行差异化管理的难度。

第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在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应该是辅助性支柱而不是主要支柱。主要原因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本身是一个自愿型支柱(或利益诱导性支柱.即通过税收减免、税收递烟等方式鼓励企业为其职工建立养老保险计划),只有那些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才会为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计划,因而不具有普遍性。特别是在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且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情况下,必然会有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不愿意为职工建立养老保险计划。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一个不具有普遍性的养老支柱只能看作是补充性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