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十篇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十篇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4:30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篇1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新课改全人教育探究学习交流与合作

英语教学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们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英语教学中需要改革教学观念、改革教法、改革教学手段、改革考试评价、改革师资现状。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应本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有利于思想情感教育;有利于智力智能的发展。

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下面简单地回顾一下我的英语教学工作。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做到:

1、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关。学生要学好英语,不能缺少合作交流,合作与竞争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在英语课堂中有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才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有了竞争,学生之间才会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显露能力才华,能展示他们的自尊、自主、自强的精神风貌,在活动中互相切磋,互相帮助,取长补短。通过合作交流,学生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在这一过程中,我注意安排好优差生搭配,充分发挥优生对他人的带动作用,从而达到理想的合作效果。在课堂中强调合作交流,更不能忘记引进竞争机制。竞争可以促使英语学习者刻苦学习,奋力拼搏,增强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英语教学实践证明,在课堂中引用合作交流与竞争,更能建立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2、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在座位安排上优差搭配,让他们在学习中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其次,对于有优越感的学生加强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氛围,不断提高英语水平。如在课前5分钟的班级情况或新闻报导多由这类学生去做,采用激励措施使他们十分乐意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最后,对于有自卑感的同学,自己多操心,时刻关心、鼓励、启发他们,为他们设计比较容易的课堂活动。例如类似advancewithenglish中Reading部分a.C部分的问题由这类同学来问,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亦由他们来回答,中段过后就培养他们在前一类同学的帮助下尝试难度较大的练习,循序渐进,让他们时刻能获得成就感与自信心,最终使其乐于参加教学活动。

3、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4、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适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做到: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和协调的方法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评价或采用测验及非测验形式,平时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回答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改进的诚绩,及反映的情感、态度、策略某方面进行及时的评价,如有口头评价、等级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方法,充分发觉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测验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侧重于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能力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通过评价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新课改不是纸上谈兵,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即:将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在课改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愿与新课改共同成长。成为课改的先锋。

学习语言离不开创造性思维,教学语言离不开反思研究。我们只有不断反思,才能有所创新。在反思中继承和吸纳传统教学中的宝贵经验,摒弃传统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不符合时展要求的东西,如"填鸭灌输、题海训练"等。通过英语教学反思,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认识自己、发展并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培养出更多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的新型教师。

参考文献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篇2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努力贯彻《基础教育纲要》和县教体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构建课程新体系,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加强教师培训,转变教学行为,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师生互动。

3、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为学生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多种学习经历,拓宽学习渠道,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重视教育评价功能的探索,建立一套新的评价教师教学水准、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地评价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5、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新的课程实施中的普通应用。

6、加强教育管理,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7、改革教与学传统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三、实施措施:

1、成立新课改领导小组。

2、有计划开展校本培训。组织新课程方案和学科标准学习培训,为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创造条件。帮助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形成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育观,以确保课改顺利开展。

3、培养承担新课程实施任务的老师。安排参加各类新教材培训班,做到先培训、再上岗,以保证课改扎实有效持续的推进。

4、重视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组长制定计划,安排日程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学科《课程标准》、研究课改教材内容,探索与课改相匹配的课堂教育模式。强化集体备课,改革备课方式,采取“集体备课、互相协作、资源共享”的方式。

5、加强教师自身学习与实践。积极组织学校教师参加说课、听课、评课、教学反思、公开课等校本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重视教学科研,以科研促教研,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及时改进提高促进自身成长。

6、对课程改革工作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价。制订计划,分阶段进行课改总结,形成初步经验。

7、重视建立新的教学方式

围绕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创造新的教学方式,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

8、建立新的课程评价体系

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理念,倡导新的评价方式,改革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改革考试升学制度,逐步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继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四、实施计划:

二月份

1、成立课改小组,制订课改工作计划。

2、宣传动员,编发资料,自主学习。

3、集中学习,讨论交流。

三月份

1、按照新课程要求设置课程及课时计划。

2、学科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新教材试教,有计划、有针对性组织新教材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四月份

1、学校课程改革工作小组深入班级听课、调研、分析、诊断问题,组织交流、及时指导。

2、收集和积累课程改革实验的各种资料和案例。

3、开展关于实验课题研究。

五月份

1、对学校课程改革实验进行反思研究。

2、寻找存在问题提出建设性改进意见,调整要求,深入实践。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篇3

一、“探究与合作”教学要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误区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新课程改革十多年,到底取得了成效,教师真的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了吗?根据笔者在教学一线的观察发现,答案是否定的。新课程改革进行得轰轰烈烈,很多老师却断章取义地理解为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就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结果,探究式学习变成了学生发呆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变成了学生借机相互聊天。几天下来,老师发现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对,自然而然地又走回到原来的填鸭式教学。还有的老师总是不敢、不放心放手给学生探究与合作,思想总是转不过弯,从心底拒绝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模式,导致了老师根本不进行新课程改革,只是学校和上级需要听课时,老师才勉强用新课程改革模式的花架子应付听课。这几乎成为了绝大多数老师的通病,即应付听课,就使用新课程模式,听课结束后,回归原点。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新课程改革流于形式呢?首先,教师走入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误区。新课程改革的确提出要以学生为中心,但是这是表面的,实际上不管什么教学模式都还得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放任学生自学,而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中心。鼓励学生自主研究、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即逻辑思维能力。以教师为中心,不是说要走老路,要搞师传生受的填鸭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是指整个教学活动要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为中心。科学合理的教师组织引导是学生顺利有序、高效率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前提。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师组织引导,那么就谈不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只会使教学变得一团糟。这也是很多老师开展新课程改革坚持不下去的原因,即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引导。因此,老师的组织引导才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事实上,生态的探究合作学习是以教师为中心的。

二、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学习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数学学科和其他理科学科一样,突出技能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解题方法和技巧的学习来解决实际的计算或是证明问题。因此,数学更多的是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如何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首先源于教师对所要教授的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形成有组织性、有可操作性的导学案来指导学生自主探究。

三、合作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一些难以自主探究、独立完成的问题时,通过小组讨论来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模式。合作学习在一些老师的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两个极端。一是老师因为害怕学生在课堂上讲话,而禁止学生合作学习;二是一些老师滥用合作学习。没有合作学习,打不开学生的思路,容易造成闭门造车的学习僵硬模式。而滥用合作学习则会浪费时间,使学生形成依赖性不善于独立思考等弊端,而且学生还会借机乱话扰乱课堂。

提倡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经过思考的前提下进行分组合作。在数学课堂中倡导合作学习,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合理搭配,以促进合作探究的实效性。结合初中学生和数学学科的特点,通常可以采用按前后座次就近组合与任务为中心的任务组合两种形式。在教学中究竟使用哪一种,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而定。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一起合作交流、练习,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培养交流的能力,在合作交流中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作为自主探究学习的补充,应根据实际需要展开,切忌滥用,也切忌不用。一般情况下,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多样性、开放性的内容效果会更好些。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篇4

关键词:高中数学 实事求是 创新 实践能力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这种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课堂教学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发展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数学的创新能力并非理解为数学家的创造性设想和发现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新颖性,而主要是表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地思考、分析、提出设想或猜想,具有探索和创新精神,数学的创新能力总是善于发现问题内在的新关系,能够敏锐地提出非同寻常的设想与解法。可见培养数学创新能力是新课改的追求目标,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谈点看法:

一、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是要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要创设创新情境,让学生主动创新。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而人的动机欲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诱发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创新动机,激发、强化学生的创新行为。

二、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新课程改革是时展所要求的.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高度信息化的挑战,面临着教育国际化的挑战,面临着教育现代化的挑战,在这样的挑战时代,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观念,就是要摒弃应试教育下的“满堂灌”和“题海战术”。当然,转变观念绝不是说过去的一切都不对,过去也有好的东西,比如多数学生的基础知识、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比较扎实。转变观念,就是要教师能够充分认识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课程的研究者、建设和资源开放的重要力量;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三、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有一条: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重要方式。

1.努力提高自学能力。阅读自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有教师辅导的,很多知识还是靠自己钻研、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不断积累得来的。所以我们老师应鼓励学生自学,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表明,自学能力强的同学,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强,学习的深度、广度就强,学习悟性就强,学习技能就强。转贴于

2.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它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有效地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师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实践的内容可以是教科书上的,也可以是教科书外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在学习正多面体的时候学生对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的感性认识比较差,鼓励学生根据它们的表面展开图制作模型。大家都积极主动地去做,有的同学做得精致些,有的同学做得简单些,在班上拿来展览的时候,同学们都表现得比较兴奋,特别对做得精制的模型赞不绝口,同时他们亲身感受了正面体的构造,对正多面体的空间想象能力也大大增加了。

四、改进教学方法,适应新课程改革

1.求新创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些数学问题,若运用常规方法,则解题过程繁杂、冗长,甚至难以下笔;但若能抓住题目特征,引导学生寻求简捷、巧妙的解题方法,让学生置身于求新、求异的思维情境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好处。

2.加强情感教育,进行“开放式”教学。开放式的课堂能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开放题的训练教学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求异、求是、求佳、质疑,鼓励直觉、猜想、挑战和不怕失败,打破思维定势,以问题解决的方式组织教学进程,以各种知识为载体,要前进到教师事先预料不到的地方。

综上所述,作为数学教师,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理念与时俱进,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我们的教育目标,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实到课堂中,让我们的学生不光会继承,更能发展创新。数学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体操,数学问题互相联系,一题多解、多题一解,转变观察问题的角度,必然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养成创新意识的主要渠道。

参考文献

[1]顾桂斌严东来观念刷新: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支点[J].中学数学(武汉),2002,(11)。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篇5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教学策略转变

一、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之解读

数学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高中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首先要转变观念,充分地认识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才能更加深入地走进新课程。综观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有十大课程理念需要我们认真体悟:在构建共同基础与提供发展平台方面,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提高数学素养;在课程设置方面,以学生数学个性化发展为主,强调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在学习方式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数学学习方式;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方面,促进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对待“双基”知识的传授上,要与时俱进;在数学教学中,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提倡高中数学课程文化价值的体现,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加强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鼓励师生的教与学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二、透析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常见误区

1.课堂上过于追求生动,只求热闹不要纪律

新课程十分倡导主动地观察、思考、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由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随之发生了改变。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让课堂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地“动”起来。然而,在许多时候,学生忙得不亦乐乎,老师却袖手旁观。特别是在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原理的推导、基本方法的运用上,淡化了学生思维逻辑的培养,在一个吵吵嚷嚷、秩序混乱的课堂上,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活跃、热闹的结果是学生内心的烦躁和思维的混乱。

2.过度提倡合作学习,偏重形式忽视实效

从知识结构的特点来看,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宜于合作学习。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效果期望度很高,动辄分组讨论,合作学习交流;再则就是布置课题,实行小组探究。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很多所谓的小组合作的方式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一,没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其二,缺乏对合作学习适宜性的论证;其三,合作学习常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局面;其四,教师对其进行指导的力度不够;其五,合作学习的时间有限,使目标任务完成较为困难。这样的一种状况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求实效。

3.媒体辅助价值错位,多媒体运用泛滥成灾

新课标在“教学理念”中提倡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用以提高教学效果。因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学的必需手段,它以动静皆宜、声像俱佳、图文并茂的展现形式,形象地表达了数学的本质与内涵,能有力地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和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但同时,倘若过度频繁地运用多媒体,而不讲求恰当性,则容易良成媒体辅助价值错位,反而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三、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策略的转变?

1.树立高中新课改的理念,转换教学中教师角色

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在教师。高中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应首先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树立课改新理念。因此,高中数学教师需尽快地适应新课程,由传统的教学型教师转变为教学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由传统的讲授法过渡到引导法、辅助法。在教学过程程中,教师应充分将数学学科特点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营造师生“教”与“学”互动的和谐课堂环境

在课堂中,让学生动起来有利于活跃教学气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环境。一方面,数学教师可采取科学有效的学习指导策略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数学教师要注意运用教育智慧,抓住最佳教育时机,适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3.注重知识与实际联系,发展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要取得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必须注重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一方面,教师可通过数学教学实验的形式,组织学生搜集、制造测量仪器进行实验,展现一些结论产生的过程,使学生生动直观地学习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还可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教学知识,发展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田涛.高中新课改.四川吹响集结号[n].教育导报,2009-09-26.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篇6

”杜郎口教学模式”改革,经过研究和探索,我认为”杜郎口教学模式”之所以在全国推广,有其特殊性和先进性,另外,我也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和先进经验都不能照搬,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此,为了将杜朗口先进经验和本校实际想结合,我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所以,下面简单地回顾一下开学以来在这些方面所做的一些英语教学工作。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关注学生情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到英语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方面的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辅。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使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做到: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给他们介绍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和协调的方法进行学习。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篇7

关键词:语文学习方式转变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形成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转变学习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三者水融,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

一、角色转变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主体,新课程所倡导的一切都要通过教师的努力来实现。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的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不再是灌输与接受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把学生引入语文天地的向导。

二、方式不能流于形式

我们所倡导的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其基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转变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尽管在新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也暴露出一些教师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中存在形式主义的倾向。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所运用或是鼓励学生采纳新的学习方式,但在实质上却与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学质量相差较大,有的甚至没有效果。于是,课堂教学看似热热闹闹,形式多样,但一节课结束后,我们在评估学生到底学了什么,完成了哪些目标时,确实很含糊,学习效果究竟如何,往往教师也不知道。因此,在课堂上不能只有形式多样,更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创新能力是否得到了培养。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不顾教育的现实情况、学习内容的需要而盲目地追求时尚,要注重学习方式的有效运用,要从单纯的模仿走向创造性的应用。

三、当好引导者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确实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但是,这种新理念在转化成教学行为的过程中不能出现异化,为了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弱化甚至漠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把自主演变成了一种放任。

四、“预设”与“生成”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篇8

关键词:导学练案预习互动练考

一、引言

曾经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能绽放出真正的活力。”专家的话给我们以启迪,我们应该运用等各种方法激活课堂、有效教学,并运用预习、互动、练考等各种形式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造性地构建适合我校的“先学后教,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让“课堂活起来,师生动起来,教学实起来,质量高起来,能力强起来”的五大目标。课改新模式“预习、互动、练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导学练案》教学模式的背景及编写理念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的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三)英语课程标准: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三、导学练案的概念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的方案,是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一句话,学案就是导学练方案。

导学练案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主动学习而设计的自学方案,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易于发挥个人创造力、发扬集体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成绩;学生可以一改往日被动的局面,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学习活动,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学案中逐步展露自己的优势,因材施学,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体验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彻底改变了教师中心论,教师不再是自导自演,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服务者。以学案为依托,学生能明确他们的学习目标、学习要求以及重点、难点、学习过程。并且能够产生学习思路,提高自学能力。以学案为依托,学生就能够学有其法,老师以导代教。同时能够使学生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学习过程更加明确,能够指导学生预习、感知、经历、创造、体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创造参与的机会。

四、导学练案的设计

导学练案的设计要以学生“学”为主、教师“导”为辅,导学结合、练评促能。在设计时,我们应该抓好预习——互动——练考的每一个环节。

预习导学能使课堂学习过程前移,有利于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提早进入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带着思考的头脑,有准备地进入课堂学习过程,有利于减轻教师课堂教学负担,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通过有序预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自主思维的空间和学习方式的选择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注重引导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查阅词典,扫清影响学生阅读的生词障碍;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一些语言形式。而且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互动探究。

五、结论

新课改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本。通过多种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是提高每个45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途径。导学练教学的理论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的实践运用,也充分证明了学案教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导学练式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突出的是学生的学和练,体现的是教师的导和帮。导学练案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进一步促进了师生的互动,预设和生成的和谐统一,大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我们的导学练教学还不够完善,有待我们继续深入地研究改进,使导学练教学焕发出更大的活力。让我们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导学练模式激活课堂,让课改新模式“预习、互动、练考”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让教学变得越来越有效!

参考文献:

1、崔金波、赵加琛.“学案教学”初探[J].《教学与管理》,1999(8).

2、郝赟.“学案教学”的应用浅析[J].《内蒙古教育》,2011(11).

3、黄宗杰.导学案教学模式初探[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12).

4、刘金菊.导学练“二三三”教学模式简介[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0(22).

5、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m].2011

6、郭跃进.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篇9

关键词:新课改角色转换参与者培育者

英国著名课程研究专家斯腾豪斯认为,“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这就是说,教师是课程的最终实施者,教师的思想、行为、观念等对课程改革过程以及课堂授课方式等,都有强有力的影响。我们知道,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互教互学的教学方式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因此,要想把握核心,抓住关键,让新课程顺利实施,我们就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及时转换角色,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条件。

一、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还应该是自主性学习的培育者。

自主学习,就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和进取精神。新的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本”,真正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把时间和课堂还给学生,强调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系统性,注重教材的人文和情感因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重点加强学法指导,从以“教”为主转移到以“学”为主。教育应该以最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益,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学习潜能与创新活力。

二、教师不仅是课堂知识的传授者,还应该是合作性学习的参与者。

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合作互助的学习模式。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转换长期以来形成的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的“统治者”的角色,转变多年来根据自己的思维定势和要求学生“格式化”的上课模式,把自己当成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支持者,帮助学生探讨研究,支持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与教师的共同合作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这样才能使师生双边活动得以充分体现。在新课改下,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更多地体现在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式的学习,教师也应积极合作,平等参与,提供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开阔思路进行创新思维,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师不仅是课堂情境的创设者,还应该是探究性学习的引导者。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取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发展”。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感受,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状况。在教学实践中,按照学生自学课文、提出问题、开展讨论、教师拓展的顺序进行,能够较好地形成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现代教育观念不再只强调教,更关注学生如何学;要求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习环境的开发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启发引导者;对学生的培养,不只是认知能力的提高,而是学生人格和能力的全面培养。教师的作用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自己去吸取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建立一种“教与学结合、以学为主,教与导结合、以导为主”的探究性教学方法。改变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传授学习方法的倾向,倡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

四、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调控者,还应该是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者。

综合性学习的本质就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它重在学科内外学习的过程,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自身发展和学科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对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情况科学客观地予以评价,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对学生的评价,要鼓励个性化表达,允许有差距,允许犯错误,允许形成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尤其对于个性化的存在,不可用单一的标准衡定,不可用唯一的教条抹杀。无疑,通过对综合性学习的科学评价将有效地促进新课标的实施。

五、教师不仅是教学目标的实施者,还应该是课程体系的开发者。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最基本特点。把握了这一点,才能把握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向。教师不仅是语文学习的促进者,而且是新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并有意识地进行拓展和开发。在教学中,要坚持“从教材中来,再到教材中去”的原则,应用教材要做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再到“不用教材教”。在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不断地拓展教材的外延,挖掘教材的内涵,不断地超越教材,超越自我。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决定因素。在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化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只有正确定位和科学认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关系,才能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也才能以课程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课程的解放是人的解放。我国新课程改革尤其突出了“人”的本体地位,可以说是极具人性化的课程改革。只要广大的教师能够真正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自主、合作、探究性的课程改革必将形成平等、自由、民主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有力地推动社会和人本身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篇10

一、学校方面的问题

有的学校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提高升学率,搞题海战术,学生作业偏多,学生活动时间不能保证,校园生活出现乏味的现象,同时,学校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的设置排课、上课。甚至一些学校对课程设置上语文、数学、外语等强势学科概念仍然“涛声依旧”,在学校排位上仍处于主导地位;要开齐开全音乐、美术、体育、科学和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还存在很多困难。有的学校由于受到师资力量、经费的影响,没有编写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只重视国家课程,忽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同时,由于历史形成的办学体制、经济、地域等方面的影响,其教育均衡问题仍然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配备、生源等问题上还有很大的困难。

二、教师方面

1.穿新鞋,走老路

实施新课改以来,大多数教师观念有了一定的转变,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着悄然变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也有部分教师仍然摆脱不了传统观念的束缚,过于依赖课本,观念难以更新,教法单调,缺乏创新;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没有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实质,老教法不灵了,新的教法又找不到,出现了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由于对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缺乏正确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程理念,不少教师感到茫然。

2.课堂活动过泛、过滥

与传统课堂相比较,新课改更加强调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倡导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因此,一部分教师就以为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越多越好,形式越灵活、越轻松越好,于是,便导致了学生活动的过泛、过滥。其实,新课改认为学生活动是教学的辅助,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学到知识,思考问题,掌握技能,体会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把新课改所提倡的自主课堂变成自由的、散漫的、无效的课堂。因此,教师不应该将其片面地理解,应该在教学中正确地应用。

3.运用新科技,出现新问题

多媒体的运用给课堂注入了新颖、直观、形象的新元素,拓宽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增添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并用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有效。然而,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步入了一个误区,认为只要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就是成功的课例,而刻意追求多媒体运用带来的课件泛滥,如在课堂上将幻灯片一张张播放到底,把过去的“人灌”变成了现在的“电灌”。

三、学生方面的问题

农村的学生,尤其是高中的学生经过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传统教育模式后,习惯了“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主动学习的“探究”能力被抹杀了不少。而新课改所倡导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教学模式,现在学生们还不适应。课改后,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更高,已经习惯了旧式学习方式的师生们,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很难适应突然的转变。教师们也试图在想办法让学生问问题,鼓励他们多问多想,但发现“问问题”的学生很少,偶尔有好问的学生,问出来的问题也明显缺乏思考。

四、评价体系及管理机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