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0:22

会计电算化心得体会篇1

1.设定启用日期,录入账套信息,设置分类编码,建立账套,按实训要求增加三名操作员并设置权限,账套数据的引入和输出。设置基础档案,设置结算方式,并在老师的教导下学习了增加修改会计科目,设置项目大类,并录入期初余额进行试算平衡。设置凭证类别,进行数据备份。

2.总账系统的主要业务操作和流程:首先了解公司的性质及主要业务。其次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凭证、掌握出纳签字、主管审核,修改凭证、凭证作废、红字冲销、删除、记账等业务处理。应用总账系统对凭证进行记账、查询各科目的总账、明细账、余额表等。在期末业务中,学会自定义结转的方法、期间损益的结转、定义生成转账分录等对机制凭证进行审核、记账,最后对账、结账。

3.进入ufo报表,对表行高、列宽、表格线等进行设定,利用套用格式自动生成模板,并结合新会计准则对模板中的旧会计科目进行修改,掌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关键字的设置、录入、消除,填写公式及了解报表下的格式窗口和数据窗口的区别,并通过设定公式进行计算。

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1.应注意:

(1)账套设立由admin在系统管理下进行,账套参数可由账套的账套主管在系统管理下进行修改;

(2)录入个人档案时一定先输入部门档案;

(3)先设置科目再设置凭证类别。

2.涉及到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账户时要经出纳人员签字,才能确保工作的责任制。可以指定科目,将现金总账科目中的待选科目中的现金转到已选科目中,再将银行总账科目中的银行存款选到已选科目中。同时也可以解决刚填制的凭证,到了账套主管审核那里就会出现"没有符合的凭证",不能记账的凭证问题。

3.凭证类别设置。利用收付转凭证在填制凭证中会出现"不符合凭证"等现象,处理此现象的方法在于凭证类别的选定。

4.在设账套时,设好会计科目的明细账是很重要的,设好了到期末时可以通过自定义结转进行工资、福利费、工会经会等应付职工薪酬的计提以及其他科目的自定义结转,便可简便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5.在电算化会计实训中,采用一次加权平均计算单价的实际成本法时,平时材料的发出是不做账,也不记录发出的数量,只能等到期末算出单价才能一次性做账;而手工做账时可以记录发出的数量。

6.往来科目设置明细账时,可以利用手工直接录入或利用辅助核算(客户往来或供应商往来),但不能同时设置,否则平时做账时系统会默认其中一项导致期未计坏账时系统出现错误数据。

三、通过此次实习,不仅培养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了实际的操作经验,缩短了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对实际的财务工作的有了一个新的开始;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传统手工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的有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共同点为:(1)无论是传统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其最终目标仍是为了加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济决策,提高经济效益。(2)传统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都是遵守会计法规,会计法规是会计工作的重要依据。

(3)传统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都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及会计准则。

(4)传统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基本功能相同,基本功能为:信息的采集与记录、信息的存储、信息的加工处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输出。

(5)保存会计档案。(6)编制会计报表。

2、不同点为:

(1)运算工具不同。传统手工会计运算工具是算盘或电子计算器等,计算过程每运算一次要重复一次,由于不能存储运算结果,人要边算边记录,工作量大,速度慢。电算化会计的运算工具是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由计算机完成,能自动及时的存储运算结果,人只要输入原始数据便能得到所希望的信息。

(2)信息载体不同。传统手工会计所有信息都以纸张为载体,占用空间大,不易保管,查找困难。电算化会计除了必要的会计凭证之外,均可用磁盘、磁带做信息载体,它占用空间小,保管容易,查找方便。

(3)账薄规则不同。传统手工会计规定日记帐、总帐要用订本式账册,明细账要用活页式账册;账薄记录的错误要用划线法和红字法更正法;账页中的空行、空页要用红线划消。电算化会计不采用传统手工会计中的一套改错方案,凡是登记过帐的数据,不得更改(当然还是要辅以技术控制),即使有错,只能采用输入"更改凭证"加以改正,以留下改动痕迹。对需要打印的账页的空行、空页可以用手工处理。

(4)账务的处理程序(会计核算形式)不同。传统手工会计处理账务的程序都避免不了重复转抄与计算的根本弱点,伴之而来的是人员与环节的增多和差错的增多。成熟的电算化会计的账务处理程序用同一模式来处理不同企业的会计业务,从会计凭证到会计报表的过程都由计算机处理完成后,而任何要求的输出都能得到满足。

(5)人员结果不同。传统手工会计中的人员均是会计专业人员,其中的权威应是会计师;电算化会计中的人员由会计专业人员、电子计算机软件、硬件及操作人员组成,其中权威应为掌握电算化会计中级的会计师。

(6)内部控制不同。传统手工会计对会计凭证的正确性,一般从摘要内容、数量、单价、金额、会计科目等项目来审核;对账户的正确性一般从三套账的相互核对来验证;还通过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等内部控制方式来保证数据的正确,堵塞漏洞。电算化会计由于账务处理程序和会计工作组体制的变化,除原始数据的收集、审核、编码由原会计人员进行外,其余的处理都由计算机部门负责。内部控制方式部分被计算机技术替代,由手工控制转为人机控制。

以上种种区别,集于一点,就是由于电算化会计数据处理方式的改变,引起了传统手工会计各个方面的变化,这一变化将使得系统功能更为加强,系统结构更为合理,系统管理更为完善。四、实习心得:做实训是为了让我们对平时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理论和实训教学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已学基本理论及应用知识并加以综合提高,学会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我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半年的手工实训和半年的电算化实训是在我们充实、奋斗的过程中完成的,记得实训开始时是那样的茫然、忙碌和疲惫,甚至是不知所措,因为我们的自学能力和结合能力没有很快的结合与适应,只能依靠老师的引导和帮助,现在的我们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基本会计人员了。学校实训的目的就是要加强我们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意识的提高,实训就是我们适应社会工作的垫脚石!

在实训的过程中,我深深感觉到自身所学知识的有限。有些题目书本上没有提及,所以我就没有去研究过,做的时候突然间觉得自己真的有点无知,虽所现在去看依然可以解决问题,但还是浪费了许多时间,这一点是我必须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的地方,同时也要督促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我。

会计电算化心得体会篇2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特

1.以电子计算机为计算工具,数据处理代码化,速度快,精度高。电算化会计是以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会计下用人工来记录和处理数据。

2.数据处理人机结合,系统内部控制程序化,复杂化。由于数据处理的人机结合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其控制点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转到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控制的内容涉及人员分工、职能分离和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以及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保存和保管。

3.数据处理自动化,账务处理一体化。整个账务处理过程呈现一体化趋势。

4.信息处理规范化,会计存储磁性化。在电算化系统中,各种会计数据以文件的形式组织,并以电信号和磁信号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的内外存储器中,磁性介质成为保存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主要载体。

5.具有选择判断及做出合理决定的逻辑功能。系统设计与开发中的各种数学、运筹学、决策论等方法的运用,增强了系统的预测和决策功能。

二、会计集中核算的特点

1.从管理、控制的手段看,突破了过去管理模式中仅仅着眼于会计人员进行评价的局限性,实现了由人治到法治、由管人到管人与管账相统一的转变。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领导会计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经常事先主动向核算中心咨询会计处理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及授权范围。对支出审批更谨慎、态度更认真。

2.从管理的层次看,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减少了中间层次,有利于信息的及时沟通,有利于管理、控制目标的实现。核算中心可及时掌握各单位财务数据,有条件进行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会计信息的获取,交换及利用方便及时,为管理、控制目标的实现及科学决策提供了条件。

3.从运行成本看,实行财务集中核算,不仅可以大大减少财务人员,降低政府行政成本。而且核算中心实行统一账户,便于统一调度资金,盘活了财政资金的库外沉淀。如过去对预算外资金,先要存入专户,使用时再申报计划,然后由预算外转入单位支出户开支。不仅过程烦琐,而且也降低了资金的利用效率。现在变成系统内划拨,工资直达个人账户,政府采购款直达商品、劳务供应商,高效快捷。

4.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得以加强。现在会计核算中心一般在财政主管部门领导下工作,实施了电算化核算。不论管理的软硬件条件均与原单个核算单位不能同日而语。使现代化办公信息模式得以实施。

三、电算化会计对会计集中核算的影响

1.提高了会计集中核算的效率,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电算化会计以计算机为信息处理工具,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数据处理的自动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提高了会计集中核算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相关性。同时,计算机的使用,使广大会计人员从繁重的会计核算和数据转抄中解放出来,其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2.促进会计集中核算职能的转变,引发了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提高了会计人员素质。电算化会计下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降低,使会计人员有更多时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会计工作职能发生转变。电算化会计下人员除会计专业人员外,还有计算机专业人员。会计专业人员不但要精通本专业,还要熟悉计算机,具有上机处理基本业务核算工作能力,掌握一般性故障排除方法和纠错方法;计算机专业人员除应有本专业知识外,还应有财会专业知识,了解会计核算工作,通晓会计数据流程。他们都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以不断满足电算化会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形成复合型人才。

3.引起会计工作组织方式和会计人员分工与职能的变化。电算化会计采取对数据编码的方式进行信息处理,是以数据的不同形态为主要依据来组织会计工作,改变了手工会计以会计事项性质为依据组织会计工作的做法。相应地,手工会计下会计工作按职能组进行分工的做法,也被电算化会计划分为数据(信息)收集、凭证编码、数据录入和处理、系统维护等专业组的做法所代替。

4.改变了会计信息处理和使用的方式和方法。电算化会计数据处理的代码化、程序化和自动化,是对手工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和方法的本质变革,这一变革改变了手工会计下成本计算、编制报表等只能在月末进行的做法和限制。

四、电算化会计与会计集中核算未来发展趋势展

1.电算化会计将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网络得以建立。电算化信息处理从形式上看是信息处理手段的变化,实质上却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化、智能化。如何完善会计集中核算这种新兴的制度,与会计电算化更好的结合,使其向更合理,更科学的方面转变。建立科学的会计集中核算体制尤为重要。

(1)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会计核算中心是集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机构,必须按照“管理不越位、监督不缺位、服务要到位”的指导思想,加强各项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运作有序、监督有力。需要健全的制度主要包括:机构设置;资金管理范围;会计核算形式;备用金管理制度;人员素质控制制度;会计档案保管制度。

会计电算化心得体会篇3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特点

1.以电子计算机为计算工具,数据处理代码化,速度快,精度高。电算化会计是以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会计下用人工来记录和处理数据。

2.数据处理人机结合,系统内部控制程序化,复杂化。由于数据处理的人机结合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其控制点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转到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控制的内容涉及人员分工、职能分离和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以及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保存和保管。

3.数据处理自动化,帐务处理一体化。整个帐务处理过程呈现一体化趋势。

4.信息处理规范化,会计存储磁性化。在电算化系统中,各种会计数据以文件的形式组织,并以电信号和磁信号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的内外存储器中,磁性介质成为保存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主要载体。

5.具有选择判断及做出合理决定的逻辑功能。系统设计与开发中的各种数学、运筹学、决策论等方法的运用,增强了系统的预测和决策功能。

二、会计集中核算的特点

1.从管理、控制的手段看,突破了过去管理模式中仅仅着眼于会计人员进行评价的局限性,实现了由人治到法治、由管人到管人与管账相统一的转变。过去,各单位财务由领导说了算,会计人员作为所在单位的一员,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及领导压力,往往不能保证在会计监督中不偏不倚,严格按财经法规办理经济业务。有时为防备审计,还会实施“技术性粉饰”,造成假账的产生。

2.从管理的层次看,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减少了中间层次,有利于信息的及时沟通,有利于管理、控制目标的实现。过去上级对一二级报销核算单位的财务控制主要是年终审计,决算审计,属于事后监督,时效性不足。出现了问题再来纠正,成本和效果均不理想。现在核算中心可及时掌握各单位财务数据,有条件进行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会计信息的获取,交换及利用方便及时,为管理、控制目标的实现及科学决策提供了条件。

3.从运行成本看,实行财务集中核算,不仅可以大大减少财务人员,降低政府行政成本。而且核算中心实行统一账户,便于统一调度资金,盘活了财政资金的库外沉淀。如过去对预算外资金,先要存入专户,使用时再申报计划,然后由预算外转入单位支出户开支。不仅过程烦琐,而且也降低了资金的利用效率。现在变成系统内划拨,工资直达个人账户,政府采购款直达商品、劳务供应商,高效快捷。

4.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得以加强。现在会计核算中心一般在财政主管部门领导下工作,实施了电算化核算。不论管理的软硬件条件均与原单个核算单位不能同日而语。使现代化办公信息模式得以实施。

三、电算化会计对会计集中核算的影响

1.提高了会计集中核算效率,降低了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电算化会计以计算机为信息处理工具,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速度和精度;数据处理的自动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提高了会计集中核算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相关性。同时,计算机的使用,使广大会计人员从繁重的会计核算和数据转抄中解放出来,其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2.促进会计集中核算职能的转变,引发了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提高了会计人员素质。电算化会计下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降低,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会计工作职能发生转变。电算化会计下的人员除会计专业人员外,还有计算机专业人员。会计专业人员不但要精通本专业,还要熟悉计算机,具有上机处理基本业务核算工作的能力,掌握一般性故障排除方法和纠错方法;计算机专业人员除应有本专业知识外,还应有财会专业知识,了解会计核算工作,通晓会计数据流程。都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以不断满足电算化会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形成复合型人才。

3.引起会计工作组织方式和会计人员分工与职能的变化。电算化会计采取对数据编码的方式进行信息处理,是以数据的不同形态为主要依据来组织会计工作,改变了手工会计以会计事项性质为依据组织会计工作的做法。相应地,手工会计下会计工作按职能组进行分工的做法,也被电算化会计划分为数据(信息)收集、凭证编码、数据录入和处理、系统维护等专业组的做法所代替。

4.改变了会计信息处理和使用的方式和方法。电算化会计数据处理的代码化、程序化和自动化,是对手工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和方法的本质变革,这一变革改变了手工会计下成本计算、编制报表等只能在月末进行的做法和限制。

四、电算化会计与会计集中核算未来发展趋势展

1.电算化会计将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网络得以建立。电算化信息处理从形式上看是信息处理手段的变化,实质上却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化、智能化。由于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性较强,需要专门的人才,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且具有较高的成本,因此为小企业及个体经济提供信息服务的专业部门(类似于目前的记账)将会逐渐出现。此外,随着智能电子技术的发展,信息处理也会朝着智能化发展。

(1)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会计核算中心是集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机构,必须按照“管理不越位、监督不缺位、服务要到位”的指导思想,加强各项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运作有序、监督有力。需要健全的制度主要包括:机构设置;资金管理范围;会计核算形式;备用金管理制度;人员素质控制制度;会计档案保管制度。

会计电算化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运用状况发展方向风险与对策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种会计核算手段,在会计工作实践中逐步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标志着会计核算与管理水平的显著提高和革命性进步。因此,可以说电子计算机对会计工作的跨越式发展,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并使其产生了质的飞跃。目前,会计电算化在各行各业都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从而促使我国会计行业的整体水平大幅提升。然而迄今为止,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还处于发展与亟待升华提高的阶段,并且还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待广大会计工作者,特别是财会软件的专业研发人员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大力提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水平,助推经济社会科学地快速发展。

众所周知,计算机是一种借助于应用软件,能够自动、高效、精确地进行信息处理和存储的高速运算的电子设备;其在各个行业的重要作用已不言而喻。在会计核算领域,电算化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手工记账模式,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会计电算化是利用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实现会计业务处理的电子化操作。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强大的信息记录功能和数据处理与分析功能日益突出,并且得到各行各业的广泛认可;会计电算化系统已成为整个管理信息系统中一个重要而又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也不断得到发展与拓宽。

会计核算工作的鲜明特点在于涉及数据量大、对数据准确性要求极高、提供会计信息的时间性要求很强。而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就是运算速度快、自动生成准确性很高的数据报表和高容量存贮与定量分析能力特强等,尤其在数据记录、汇总排列、查询核对等方面,都是手工操作无法相及的;从计算机中获取有关数据非常便捷,从而大幅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大大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这就使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并有了非常可靠的保证。

传统手工会计工作因人的习惯不同、各单位管理水平的差异而形式多样,存在很大的人为因素,无法做到同行业、同系统的规范统一。而会计电算化为整个会计行业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实现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有利于进行统一规范的经济管理与经营管理,为经营活动和领导层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这对于有效化解财务风险、推动财会业务和经营管理的科学发展,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会计工作电算化,不仅能把会计人员从传统的手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与分析填表的繁重劳动中解脱出来,从而引起会计工作手段发生重大变革,使会计工作更加便捷高效;而且把计算机应用于会计工作领域,也是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新形势、新任务对会计工作的客观要求,对于促进会计理论、理念的更新和会计工作的科学发展,都具有强大的助推作用。

计算机不仅具备强大的信息记录储存功能,而且能够便捷、快速地提供详细而又全面的财务会计信息,使会计人员的各种职能得以充分展现。财会部门除了会计核算之外,主要的职能是监督管理职能;会计监督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对有价值的经济活动进行指导、控制和监测、监督。由于通过会计电算化系统可以获得更为准确、及时、详尽的会计核算数据,并把会计信息快速有效地提供给有关部门和决策层,所以会计电算化可以更好地对经济活动进行及时有效地监督和调控。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不仅大大促进了会计核算手段的变革,使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得以大幅提升,而且还促进会计核算工作规范化,系统化,使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同时还促进会计核算工作实现科学发展,推动会计职能的充分发挥,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和对经济运行的监管水平。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历史概况和现状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起步与发展

在我国,计算机最早应用于会计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这与世界上早先应用的国家相比落后了20多年,但我国计算机的应用与发展速度较快。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1982年之前)。根据国际财会行业发展状况,1979年我国财政部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1981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计算机问题研讨会,会上把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成为我国会计电算化开始起步的标志。

第二阶段:推广应用阶段。1983年至1988年,全国掀起了计算机应用热潮,许多规模型行业和领域也相继展开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由于技术上远远落后于计算机的发展和会计变革的形势,从而导致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推进速度非常缓慢。

第三阶段:普及提高阶段。1989年至1996年,出现了会计软件产业。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计算机价格的大幅降低,计算机大批进入社会各个领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这期间各行业基本具备了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经济和技术力量,但会计电算化仍处于自发发展阶段。

第四阶段:制度化与创新发展阶段。1996年之后,根据经济迅速发展的客观需要,国家对发展会计电算化工作高度重视,先后颁布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和《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范》等一系列政策规定,并要求各地全力抓好会计电算化的推行和普及工作,有效促进了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应用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利必有弊,会计电算化也一样。通常会计电算化所引起的损失主要有三种:突发性灾害、事故或电源中断故障等意外情况,引起会计信息处理中断和数据丢失;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本身存在缺陷和疏漏,从而所引起的各种损失;(3)会计电算化舞弊行为,导致的各种损失。前两种损失,可以通过控制技术较好地加以解决,而对因会计电算化舞弊所引起的损失却很难解决。

会计电算化舞弊:篡改输入。在数据录入前或加入期间对数据进行修改,从而达到某种个人目的;篡改文件。通过维护程序或直接通过终端来修改文件中的数据;篡改程序。通过对程序作非法改动,以便达到某种不法目的。比如,将小量资金(如计算中的四舍五入部分)逐笔积累起来,通过暗设程序记到自己的工资帐户中,表面上却看不出任何违规之处;非法操作。操作人员或其他人员不按操作规程或未经允许擅自上机操作,改变计算机的执行路径、命令;篡改输出。通过销毁输出报表、非法修改、把输出的报表送给公司竞争对手、利用终端窃取输出的机密信息等手段来达到作案的目的;其它方法。通过物理接触、电子窃听、译码、拍照、拷贝、复印等方法窃取信息。由此看来,系统人员一般采用篡改系统程序软件和应用程序、非法操作等手段;内部用户一般采用篡改输入的方式具多,也有采用输出篡改方法的;外来者一般采用终端篡改输入或其它如盗窃、破坏等。

(三)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信息安全风险

会计电算化后,由于存贮载体的变化、处理方式的变更,使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其安全隐患具体表现在:

1、电脑黑客

电脑黑客是指非法侵入计算机的用户或程序(尤以网络环境为主)。在会计工作中的电脑黑客指竞争对手和专门进行窃取商业秘密的机构或组织,通过捕获、查卡、消息轰炸、电子邮件轰炸、违反业务条款等方式非法侵入,窃取数据或破坏数据。

2、会计软件

会计电算化的载体是会计软件。当操作人员将原始资料输入计算机后,就在软件的控制下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形成各种结果。因此,会计软件本身的优劣程度,将直接关系到数据的真实、安全、完整与可靠;如果软件的可靠性存在问题,就极易导致出错误的核算结果。

3、人为的舞弊行为

电算化系统的内部工作人员为了达到窃取或泄露商业秘密、非法转移资金、掩盖各种舞弊行为等非法目的。有意协助竞争对手获取和破坏会计数据,从而对会计软件、数据等进行非法篡改、删除,给单位造成严重损失。

4、工作人员失职

由于电算化系统内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或责任心不强等原因造成的数据录入错误、操作步骤失误、监控力度不够等,使会计数据录入或处理出现错误,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不真实、不可靠、不完整。

5、计算机病毒

电脑病毒除了可以通过移动存贮设备进行传播外,还可以通过网络环境进行传播,在网络环境下隐蔽性更强、破坏力更大、传播速度更快。计算机病毒不仅能对会计数据进行毁灭性的破坏,还可以对正确的会计信息资料进行删除、修改、甚至破坏计算机硬件。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一)会计电算化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

要使企业面向市场,搞好经营决策,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就必须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使之成为各个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从企业管理的方面来说,财务管理主要是对会计核算结果提供的信息作出进一步深入的分析与加工的过程。财务管理信息可以直接提供和支持企业经营管理层搞好经营决策,实现效益最优化。因此,管理型的会计电算化应用是对核算型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的更高层次的分析运用。对那些会计核算软件应用规范、各项会计核算业务覆盖较全的企业,完全可以进一步开发应用管理型会计软件,建立电算化财务管理系统。

(二)会计电算化向以财会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发展

会计是用价值形式综合反映企业经营效益。供、产、销、人、财、物每个环节都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制定企业的财务计划、分析企业的经济活动、挖掘企业的内部潜力、进一步降低成本、有效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都要从企业的供、产、销等各个经营环节生产消耗的要素抓起,需要管理信息系统各个子系统,包括劳资、物资、生产、设备、销售等,提供必要的数据。因此,建立以财会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才能把会计电算化系统与营销、生产、决策等系统组合成集业务管理、生产管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为一体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使企业各部门形成有机整体,每个部门、每个环节都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优化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应用型会计电算化不断得到创新发展

目前,会计电算化大多采取购买通用软件,已建立信息处理部门或计算机中心的企业,也只是对电算化系统起到一个应用指导和维护作用,并没有形成真正的研发力量,制约了会计电算化向更高水平发展。会计电算化,应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不断得到创新发展和升级研发。同时,在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上,要尽可能采用最新技术和先进设备,为建立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会计电算化中各种风险和问题的解决策略

针对上述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在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中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一)不断完善会计电算化的法规政策

随着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以及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会计电算化的法规政策要与时俱进,要及时不断的对现有的有关滞后性的法规政策进行修订和补充,通过科学合理的准则、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进一步规范和约束,大力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创新发展。同时,对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内部也应根据财政部的有关规章,结合单位实际,建立适合单位特点的内部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以确保会计电算化的运作效率。

(二)大力培养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既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应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技能,以及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保养和维护、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要积极推进会计电算化进程,就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加大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力争使其成为行家里手。在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新生的同时,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等相关专业。不断提高和改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的层次与知识结构,努力实现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创新发展。

(三)会计软件信息系统的研发

会计电算化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会计软件信息系统的研发和不断升级完善,会计软件的开发应立足于会计人员素质的现状,尽力开发“智能型傻瓜”软件,尽可能简化操作,统筹优化功能,不断提高防毒和防攻击的防御能力。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会计软件服务体系,对用户使用中出现的不足和缺陷及时妥善解决,并针对用户反馈的意见和要求对软件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力求会计软件信息系统稳定、安全、智能、简易。

(四)改进电算化人才的培养模式

人才是企业制胜之本,知识经济对于企业财务信息的加工与输出要求很高,这对操纵硬件与软件的人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软件设计者要具有很高的学科交叉知识。与现在的会计软件相比,未来的会计软件要实现更加网络化处理与输出信息以及在信息的处理与输出上采用新的更为专业的处理方法,而且必须适应更为复杂的软件和硬件,没有在计算机和会计两个领域的专业专长是很难胜任的。因此,为了保证软件的质量要求,需要有大批的会计软件工程师,要达到这一点,就要形成会计电算化、计算机方面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全方位加大培养力度,形成新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不断脱颖而出的格局。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以及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都要求必须全方位加强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当今会计工作的主要工具,它是提高工作效率,运用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记帐的基本方式。只要不断改进和完善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需要的法规政策和电算化信息系统,多途径、多渠道培养高精尖复合型电算化专业技术人才,就能有效克服会计电算化中存在和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与问题,使会计电算化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会计信息系》,王振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会计电算化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会计 电算化 问题 前景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业务中的简称。我国会计电算化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由简单的单位自制软件,到有计划的商品化软件,逐步向网络化发展。目前,我国同国外相比,处于实施处理阶段向管理信息系统阶段发展,并进一步朝管理型网络化发展。并且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改善与发展。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进行大量复杂的工作。虽然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形势看好,但是会计电算化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1.对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认识的局限性。许多单位的领导和相关个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还存在一些片面的认识。一方面,一些人认为会计电算化为时过早,实现会计电算化就是编程序的过程,是单纯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是会计部门的责任等等。另一方面,传统的会计理论也禁锢着部分人的头脑,一些人肤浅地认为“算盘”和“账本”就是财务会计的工具。这些片面的认识给会计电算化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健康顺利地发展。

会计电算化的政策与法规中存在着不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规定。颁布电算化政策与法规是为促进会计电算化服务的,而目前,我国颁布的有关法规中存在着阻碍其发展的规定。例如,有些涉及软件技术开发上的具体细节规定,不能起到推动的作用,反而因规定的太死抑制了软件的自我发展,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

2.会计电算化普及率总体上偏低,企业管理信息技术的采用明显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当前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不到总数的20%,而且分布极不平衡。主要是大中型企业采用,小型企业很少采用;主要是国有企业采用,集体企业和乡镇较少使用;较发达地区的企业较多使用,广大内地企业较少采用;有先进管理水平的企业较多采用,管理水平落后的企业较少采用。

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在一些启用了“管理型”或“决策型”会计信息系统的企业中,由于管理环境跟不上,或软件使用人员的知识技能跟不上,企业应用会计软件的水平远远落后于会计软件本身的发展。许多会计软件功能齐全,但在企业实际使用时只能完成少部分功能;致使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不充分。软件中的会计核算功能部分能被使用,但财务管理和决策分析功能部分的使用率很低。有些企业会计人员在运行会计软件过程中面对出现的意外问题不知所措,干脆弃而不用;仍然采用手工会计核算,会计信息系统只作辅助作用,或者搁置不用。

3.会计电算技术的使用在总体上还处于低层次水平。在采用了会计电算化手段的企业中,有半数以上的企业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核算型”财务软件,主要是用电脑代替人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其软件主要是一些软件公司早期开发的部门级会计信息系统,也有一些是自行开发的核算软件,采用“管理型”和“决策型”财务软件的企业较少,采用erp的企业就更少。这样,会计信息系统的启用并不能对企业管理带来实质性改善。

会计电算化人才严重匮乏。一方面,财会队伍中的部分人员知识老化,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积极性不高,短期培训很难取得明显效果。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复合型人才更是供不应求,直接影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

4.财务软件的使用较混乱。由于财务软件的开发未能实行统一的标准,再加之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是各自向软件开发商购买的,甚至有的软件开发商还别出心裁地搞出各自的特色,结果使会计电算化所用财务软件比较混乱,就是同一行业的不同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也不尽相同。不同的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使用方法的不一样,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从国外情况看,在某些会计电算化搞得好的国家,基本上是通过行业会计协会制定统一的财务软件标准,甚至某些国家就直接通过政府行政手段规定哪些行业必须使用哪种财务软件。这样国家有关经济管理、监督部门就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进行财务检查、专用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分析,单位也可以利用网络及时地进行财务报告的传送等。

二、会计电算化的前景瞻望

经过近20年的实践、探索,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说明我国的改革开放将进一步深化,我国和世界的联系将更加紧密,我国是真正地融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所有的这些主要体现在外国市场进一步的汇入和中国市场进一步的走出,就在这外入内出的时候,中国民族经济受到的影响将是巨大的,其间有机遇也有挑战,中国的民族会计市场也是如此。会计电算化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和发展。可以预见,电算化会计将出现或可能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1.会计电算化与管理会计系统相结合,促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还处于会计核算电算化的水平,或者说,现在仅仅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财务会计电算化还不是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因为,企业会计包括财务会计和成本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所以,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全面电算化。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代码化、数据共享和自动化,为两个子系统的结合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况且,如果电算化一直停留在财务会计子系统,而不涉及管理会计子系统的预测、决策、规划和分析,企业经济活动与效益的评估,内部责任会计和业绩评价等,那么也就限制和失去了发展电算化的意义。我们不能因为目前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还不普及或者有困难而停止不前。笔者认为,管理会计在企业推广困难的原因尽管很多,但重要原因之一是其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不如财务会计。因此,管理会计软件商品化通用化比较困难,只能有针对性地开发研究。但是,管理会计电算化是以财务会计电算化为基础的,因为它们的数据同源,财务会计电算化能为管理会计电算化提供所需的财会信息。因此,企业应在实现财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推进管理会计电算化,解决管理会计手工操作难的问题,这里应特别强调会计电算化不是简单的财务会计电算化加管理会计电算化,而应该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后的电算化,即企业应同时建立两个子系统并予以有机结合,以便运用财务会计资料,建立适应管理需要的会计模型,使电算化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这样才能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真正实现会计的核算职能、管理职能和控制职能。

2.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网络得以建立。以机代账的单位将逐渐增加。自实施《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以来,随着软件评审工作和以机代账评审工作的深入开展,将会有更多的单位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开展工作。电算化信息处理从形式上看是信息处理手段的变化,实质上却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对电子技术认识的加深,它必将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范围的会计信息处理网络也必将建立。

随着企业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谁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作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有发言权,信息流成为了企业的生命线。这就要求企业注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改善其经营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我国软件开发公司推出了“网络财务”战略,为企业能适应时代要求的“数字神经系统”提供了初步解决方案。无疑,“网络财务”将成为会计电算化发展新趋势。所谓的“网络财务”是基于intranet技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支持电子商务,能够实现各种远程控制(如远程记账、远程报表、远程查账、远程审计、远程监控等)和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能够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3.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国外相比之下,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要加大发展的力度,培养高科技的计算机人才,来开发计算机软件,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电算化水平,培养一批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人员,要加大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力度,废除会计法规中的一些不符合会计电算化的制度,会计电算化制度中的一些法规和条例应该不断改进和完善,来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在我国电算化事业中要吸取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会计电算化人员要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促进会计自身的发展和变革,推动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一定意义上讲,会计电算化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是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以及研究和确立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如会计电算化在系统设计、工作组织、信息处理及账务处理程序等方式和方法上的改变,本身就是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突破和完善。虽然从短期看,这些影响只是渐进性的,但从长期看,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新的问题和新的课题将不断出现,如:信息处理网络建立后,企业将如何做到既及时合法提供会计信息,又能有效保护商业秘密;两个会计子系统实现结合后,如何改进现有财务报告;信息经济将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产生什么影响等。对新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必将形成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而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确立,又将使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总之,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会计改革已迈出了稳健、有序的步伐,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由于会计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其在观念、理论、方法等方面均应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在网络时代,要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够健康的发展,我们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认真的探讨。21世纪的会计应该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崭新会计,而不是一个修修补补的会计。

参考文献:

会计电算化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会计电算化也得到很大的发展。它能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财务信息,从而让决策更具有用性,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一个大型现代化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过程,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业务流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方面提炼和改造的过程,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会计电算化对财务工作的意义

1.1可以大幅度减轻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计算机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会计工作中,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只要财务人员设置好程序并输入数据,计算机凭借其强大的计算功能,可以自动的完成数据的校验、加工、传递和输出工作,高速且准确,改变了过去传统会计的全手工的业务处理方式,把财务人员从繁重的程序化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也可以通过计算机及时、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

1.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在电算化财务系统中,计算机因为有强大的计算功能,会计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都由其负责,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财会人员减轻了许多的负担,因此,财务人员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知识,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此外,也应参与单位的经营决策,改变知识结构,不能局限在会计领域,应不断的充实单位管理、决策等方面的知识,及时的了解各相关政策和市场的情况,让每一个财务人员的素质都得到提高,让会计电算化工作更加的规范化。

1.3推动单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现代的单位管理中,让单位充满竞争力的不仅是单位财务核算的现代化,更是单位管理的现代化,只有不断的提高其生产技术水平和单位经营管理水平,才能形成较高的单位整体效率和效益水平。从一定程度上讲,会计电算化能推进单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是因为会计工作是单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电算化为单位内部核算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2会计电算化目前存在的问题

2.1忽略手工模式,完全依赖会计信息系统并且对会计信息系统认识不够。管理效率低下、信息不能及时处理和反馈、处理流程重复等问题都是手工模式的突出弱点,实施会计电算化并不等于就要忽略手工模式,一旦如此就不能减少中间环节和合并、调整简单重复的业务流程,无法按照计算机管理的特点重新规划业务流程。同时,有些公司在运用会计信息系统时没有根据公司的管理要求和运行的模式来设置会计系统,只是“借用”,导致出现各种与公司不协调以及阻止公司发展的问题出现。

2.2重视计算机专业人员,忽视财会专业人员。在过去的会计核算形式下,财会人员的作用很大,会贯穿整个财务会计工作的始末,从对原始凭证的分析处理开始,一直到财务报表的生成和财务数据的分析,都离不开财务会计人员。在电算化会计方式下,已同过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会计人员只要负责原始凭证的分析和输入就好了,其他的都有计算机自动生成了。这种情况下,反而维护计算机运转的计算机人员的工作显得很重要,财会人员的工作显得简单和机械。所以,会造成一些单位较多的依赖计算机专业人才,忽视会计专业人员,重视计算机专业人员。

2.3会计专业人员对计算机知识的运用有所欠缺。过去手工会计核算要求会计人员掌握的知识和理论,现在已经不能满足会计电算化的需求。在会计电算化的形式下,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有专业的会计知识和理论,也要学习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因为即便是在过去传统会计核算形式下优秀的会计人员,如果没有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那也是无法胜任电算化会计形势下的会计工作的。

2.4重视账务功能,忽视管理功能。一直以来,事前的分析预测、事中的控制和事后的预算是我国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因为计算复杂而进展缓慢。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发展改变了这个现状,因为计算机拥有强大的计算功能,会计人员不必将精力过多的放在算账和报账当中了,在财务管理方面有了更多的精力。但是,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在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却很常见。它们采用的软件都是功能不全,内容功能较强,管理型功能模块基本没有或者过于简单的,而且查询功能也不完善,对管理功能产生了制约,会计电算化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的优势不能得以发挥。

2.5重视电算化会计系统建设,忽视电算化会计制约机制。有些单位把计算机系统的维护、数据和软件的输入及修改都交给同一个人,很容易产生差错和舞弊的现象。也有一些单位加强控制的方法不对,只是保留了过去的大部分会计资料,并不是从根本上制定一些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样降低了电算化会计的优势,甩账率也不能得到提高。而且如果长时间这样会给财会人员增加许多的工作量,不利于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培养。

2.6重视会计电算化自身因素,忽视会计电算化环境因素。会计电算化自身因素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及其配套设施、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会计电算化软件和赖以输入信息的原始凭证,是指直接维持计算机运行的各因素之和。会计电算化环境因素包括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管理环境和意识环境等,是指对会计电算化产生促进和制约作用的社会环境总和。电算化会计受到这些环境因素极大的制约作用,必须具备相应的环境条件,比如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和单位领导对电算化会计优越性的充分认识和重视。只有这样会计电算化才能正常运转并在财务管理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3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的对策

3.1更新认识,转变观念。会计电算化是信息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会计工作发展的方向。所以,各级领导和财会人员应该充分意识到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单位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将会计电算化工作作为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这是会计电算化快速普及提高的前提。意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意义,并且树立以财会人员为核心的“人本主义思想”。具体而言,就是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让每一个人都意识到人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决定性因素,突出人的作用,尤其是财会人员的作用。

它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计算机不是会计工作的全部,它只是会计工作的一部分,只是一种被引进的先进工具;二是会计电算化运行环境的营造和构建离不开各相关人员的努力,而会计电算化系统也离不开运行环境的支持;三是会计专业人员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财会人员不仅要负责各种预测和规划工作,还要设计会计制度、分析和解释财务数据等。

虽然计算机专业人员的作用很大,但会计人员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现在管理型会计主要是以非程序化工作为主(如财务会计信息的分析、财务监督的实施等),改变了过去报账型会计以程序化工作为主的模式。会计电算化改变了过去因为计算复杂而进展缓慢的窘境,因为计算机有强大的计算功能,可以及时的提供有用的信息,用于领导的分析决策。现在的市场环境竞争越来越激烈,计算机只是财会人员的工具,它不能完全的取代财会人员的非程序化的工作。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财会人员不必将精力放在繁重的算账和结账工作中去了,可以主要投向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有利于成本和风险的降低,有利于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3.2加强基础工作的建设,改善会计电算化运行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会计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的特点,在财务管理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加强预算收支和凭证审核制度。因为电算化会计不能预知将要发生的费用及支出情况,也不能审核支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只能迅速、准确地处理数据,及时提供有关信息。

保证输入的数据真实合法,只有这样电算化会计的输出数据才能真实可靠。所以,为了避免假账真算现象的发生,必须健全预算收支和原始凭证审核等制度。

3.3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做好系统实施工作。首先要确定系统目标和规模,然后再制定实施策略和方案,制定具体规划、实施的步骤与进度安排、实施机构的设置、实施各阶段的任务、实施经费预算等。优化和调整手工模式下的业务流程,制定解决方案,对各个处理环节的功能、数据处理特点、权限和职责做出规划。从而提高实施的成功率,充分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

3.4改善和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向财务管理方面过渡。现行的单位软件的管理功能还不够完善,不能真正的发挥出会计电算化的优势。一定要把会计电算化纳入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增加管理功能,才能真正的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为单位管理服务。

3.5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会计电算化要得到长足的发展,人才是关键,不能只是走走形式,进行速成人才培训,要对其加强培训的力度,让其能真正的胜任自己的工作。不仅要吸引更多的会计专业人才,也要选拔在职的会计业务人员到高校学习计算机,把会计电算化的人才队伍变成一支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过硬的团队,从而提高会计电算化的工作质量。

3.6要想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需要建立健全一套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并且内控制度应该遵守以下的原则:

①不兼容权限分离原则。对会计电算化权限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必须经过授权才能上机操作,机房要禁止非相关人员随意进入,并且系统应该安装拒绝错误操作的功能,另外,禁止原系统开发人员接触或操作计算机。

②相互制约原则。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控制要加强,各相关人员的职责范围一定要明确。

③保密、安全原则。保密主要是建立设备设施安全措施、档案保管安全控制、联机接触控制等;安全主要是对软硬件、文档的安全检查保障控制。

④内部防范原则。要想制定出完善的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必须考虑如何解决个人垄断现象和对系统管理人员的监管控制问题。

综上所述,目前会计电算化在实际运用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只有不断的发现、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为企业提供更加及时、准确和完整的财务信息,进而增强企业决策的有用性,不断的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任晓红.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财务会计的影响[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

[2]钱冰玉.会计电算化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

[3]陈静.目前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05(2).

[4]董金艳.浅析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发展[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2).

[5]丛彪,宋秀芬.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税务与经济,2005(2).

[6]黎大均.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2).

会计电算化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会计 电算化 问题 前景

会计电算化是以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到会计业务中的简称。我国会计电算化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由简单的单位自制软件,到有计划的商品化软件,逐步向网络化发展。目前,我国同国外相比,处于实施处理阶段向管理信息系统阶段发展,并进一步朝管理型网络化发展。并且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改善与发展。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进行大量复杂的工作。虽然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形势看好,但是会计电算化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1.对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认识的局限性。许多单位的领导和相关个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还存在一些片面的认识。一方面,一些人认为会计电算化为时过早,实现会计电算化就是编程序的过程,是单纯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是会计部门的责任等等。另一方面,传统的会计也禁锢着部分人的头脑,一些人肤浅地认为“算盘”和“账本”就是财务会计的工具。这些片面的认识给会计电算化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严重了会计电算化健康顺利地发展。

会计电算化的政策与法规中存在着不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规定。颁布电算化政策与法规是为促进会计电算化服务的,而目前,我国颁布的有关法规中存在着阻碍其发展的规定。例如,有些涉及软件技术开发上的具体细节规定,不能起到推动的作用,反而因规定的太死抑制了软件的自我发展,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

2.会计电算化普及率总体上偏低,管理信息技术的采用明显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当前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不到总数的20%,而且分布极不平衡。主要是大中型企业采用,小型企业很少采用;主要是国有企业采用,集体企业和乡镇较少使用;较发达地区的企业较多使用,广大内地企业较少采用;有先进管理水平的企业较多采用,管理水平落后的企业较少采用。

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在一些启用了“管理型”或“决策型”会计信息系统的企业中,由于管理环境跟不上,或软件使用人员的知识技能跟不上,企业应用会计软件的水平远远落后于会计软件本身的发展。许多会计软件功能齐全,但在企业实际使用时只能完成少部分功能;致使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不充分。软件中的会计核算功能部分能被使用,但财务管理和决策分析功能部分的使用率很低。有些企业会计人员在运行会计软件过程中面对出现的意外问题不知所措,干脆弃而不用;仍然采用手工会计核算,会计信息系统只作辅助作用,或者搁置不用。

3.会计电算技术的使用在总体上还处于低层次水平。在采用了会计电算化手段的企业中,有半数以上的企业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核算型”财务软件,主要是用电脑代替人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其软件主要是一些软件公司早期开发的部门级会计信息系统,也有一些是自行开发的核算软件,采用“管理型”和“决策型”财务软件的企业较少,采用eRp的企业就更少。这样,会计信息系统的启用并不能对企业管理带来实质性改善。

会计电算化人才严重匮乏。一方面,财会队伍中的部分人员知识老化,会计电算化知识积极性不高,短期培训很难取得明显效果。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复合型人才更是供不应求,直接影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

4.财务软件的使用较混乱。由于财务软件的开发未能实行统一的标准,再加之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是各自向软件开发商购买的,甚至有的软件开发商还别出心裁地搞出各自的特色,结果使会计电算化所用财务软件比较混乱,就是同一行业的不同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也不尽相同。不同的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使用的不一样,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从国外情况看,在某些会计电算化搞得好的国家,基本上是通过行业会计协会制定统一的财务软件标准,甚至某些国家就直接通过政府行政手段规定哪些行业必须使用哪种财务软件。这样国家有关经济管理、监督部门就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进行财务检查、专用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分析,单位也可以利用网络及时地进行财务报告的传送等。

二、会计电算化的前景瞻望

经过近20年的实践、探索,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说明我国的改革开放将进一步深化,我国和世界的联系将更加紧密,我国是真正地融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所有的这些主要体现在外国市场进一步的汇入和中国市场进一步的走出,就在这外入内出的时候,中国民族经济受到的影响将是巨大的,其间有机遇也有挑战,中国的民族会计市场也是如此。会计电算化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和发展。可以预见,电算化会计将出现或可能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1.会计电算化与管理会计系统相结合,促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还处于会计核算电算化的水平,或者说,现在仅仅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财务会计电算化还不是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因为,企业会计包括财务会计和成本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所以,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全面电算化。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代码化、数据共享和自动化,为两个子系统的结合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况且,如果电算化一直停留在财务会计子系统,而不涉及管理会计子系统的预测、决策、规划和分析,企业经济活动与效益的评估,内部责任会计和业绩评价等,那么也就限制和失去了发展电算化的意义。我们不能因为目前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还不普及或者有困难而停止不前。笔者认为,管理会计在企业推广困难的原因尽管很多,但重要原因之一是其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不如财务会计。因此,管理会计软件商品化通用化比较困难,只能有针对性地开发。但是,管理会计电算化是以财务会计电算化为基础的,因为它们的数据同源,财务会计电算化能为管理会计电算化提供所需的财会信息。因此,企业应在实现财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推进管理会计电算化,解决管理会计手工操作难的问题,这里应特别强调会计电算化不是简单的财务会计电算化加管理会计电算化,而应该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后的电算化,即企业应同时建立两个子系统并予以有机结合,以便运用财务会计资料,建立适应管理需要的会计模型,使电算化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这样才能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真正实现会计的核算职能、管理职能和控制职能。

2.获得普遍推广和,大范围的信息处理得以建立。以机代账的单位将逐渐增加。自实施《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以来,随着软件评审工作和以机代账评审工作的深入开展,将会有更多的单位用机代替手工开展工作。电算化信息处理从形式上看是信息处理手段的变化,实质上却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前景。随着的发展及人们对技术认识的加深,它必将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范围的会计信息处理网络也必将建立。

随着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谁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作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有发言权,信息流成为了企业的生命线。这就要求企业注重运用的和改善其经营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我国软件开发公司推出了“网络财务”战略,为企业能适应要求的“数字神经系统”提供了初步解决方案。无疑,“网络财务”将成为会计电算化发展新趋势。所谓的“网络财务”是基于intranet技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支持电子商务,能够实现各种远程控制(如远程记账、远程报表、远程查账、远程审计、远程监控等)和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能够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3.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国外相比之下,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要加大发展的力度,培养高的计算机人才,来开发计算机软件,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电算化水平,培养一批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人员,要加大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力度,废除会计法规中的一些不符合会计电算化的制度,会计电算化制度中的一些法规和条例应该不断改进和完善,来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在我国电算化事业中要吸取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不断、不断进步,会计电算化人员要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促进会计自身的发展和变革,推动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一定意义上讲,会计电算化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是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新课题,以及和确立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如会计电算化在系统设计、工作组织、信息处理及账务处理程序等方式和方法上的改变,本身就是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突破和完善。虽然从短期看,这些只是渐进性的,但从长期看,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新的问题和新的课题将不断出现,如:信息处理网络建立后,企业将如何做到既及时合法提供会计信息,又能有效保护商业秘密;两个会计子系统实现结合后,如何改进现有财务报告;信息经济将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产生什么影响等。对新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必将形成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而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确立,又将使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总之,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会计改革已迈出了稳健、有序的步伐,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由于会计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其在观念、理论、方法等方面均应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在网络时代,要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够健康的发展,我们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认真的探讨。21世纪的会计应该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崭新会计,而不是一个修修补补的会计。

会计电算化心得体会篇8

一、会计电算化概念解析

会计电算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传统人工记账、算账、报账甚至审计工作都交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是会计实务通过电子计算机操作化的简称。该技术的应用不仅实现了计算机代替人工运算,还将数据保存与信息共享等功能发挥到极致,是企业提高财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应该说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二、我国自来水安装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我国部分偏远地区由于给水难度大,在房屋建造后依然还需要后期定制安装自来水,但是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普及,自来水安装企业的技术和管理都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其中自来水安装企业的会计工作已经逐渐从70-80年代的人工作业逐渐向电算化开始过渡,虽然在技术应急处理以及系统安全性等方面还有欠缺,但是会计电算化的主流趋势已悄然形成。

三、会计电算化的主要优势

(一)有效降低会计工作强度

众所周知,计算机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重复性工作的繁琐问题,降低了员工反复计算和多次核对的工作强度,正是基于这样的特点,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企业会计人员的电算化程度不断提高,并逐渐摒弃传统的手工作业。企业财务管理电算化的发展不仅有效降低了会计人员,由于计算失误所导致的工作错误,还大大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实效性和准确性,极大地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二)增进财务管理水平

在很大程度上,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发展与大量普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一般来讲企业重大决策往往受制于财务管理水平的限制,其会计人员整体水平决定了企业资金流的合理走向,资金流的走向是否合理是企业决策的关键环节,通过会计电算化可以非常清晰的察觉到企业发展的健康程度,而且还能将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大大降低了企业的风险。

(三)提高审计透明度

在传统会计工作模式下,财务审计工作一直以来都受制于虚假财务票据和数据信息的制约,如今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信息化数据代替了手写数据,这对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而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也逐渐向更严密的程序设计、更便捷审计方向发展。

四、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一)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由于计算机功能的不断强大,会计电算化也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传统意义上讲,替代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是第一代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功劳;当第二代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信息化的时代后,会计电算化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计算机代替人工作业的层面上,其强大的运算功能和信息交互技术在大幅降低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基础上,还有效地提高了数据的整合能力,保证了会计核算工作的高质量,应该说会计电算化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企业领导更快速地作出决策的必然要求,为企业日常管理提供更多便利。

(二)企业规范化、流程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世界500强企业纷纷采用规范化、流程化的办公模式,其中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规范化和流程化,可以较好地为企业节约时间成本,提高部门间的信息沟通,以及资源共享,促进了企业各部门之间彼此合作。

(三)统筹兼顾提高效率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打破垄断、改变观念已经成为我国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常态,企业逐渐意识到强化自身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及时了解企业各部门存在的问题,并有的放矢得到改善,是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实行会计电算化,不仅可以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还能进一步合理调配资源,发挥会计电算化的核心的作用。

五、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历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一)对会计电算化还存在认识偏差

一直以来,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饱受争议,在电算化的问题上也存在一定偏差,其中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对会计电算化了解程度较低

目前,企业发展会计电算化还需要加强对电算化本质的认识,不能简单地将会计电算化错误地理解为会计核算工作的工具而已,或者是简单地将会计电算化理解运用计算机运算来代替人工操作的过程,磁盘存储记忆代替了账本记录等。这些片面的认识都是对会计电算化基本职能以及企业管理方法的蔑视。

2、企业领导低估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

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部门之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一直都受到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电算化的出现,一些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还没有全面了解电算化的特点,一些企业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准备不足,严重低估了它的应有价值。

3、企业财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存在抵制情绪

企业部分财务人员由于年龄过大,或是对计算机接触较少,进而对会计电算化存在一定抵制,在情感的角度上不愿意接受新事物,而且错误的认为实行会计电算化只是一种工作方式的转换,并没有产生实际的变化,依然还是倾向于传统的手工作业,忽视了会计电算化的潜在价值,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完全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进而导致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不顺利。

(二)会计电算化存在安全性与保密性问题

企业财务数据的安全性不仅关乎到企业隐私问题,更关乎到企业的未来发展问题,目前市面上的财务管理软件普遍将会计数据的录入与核算功能放在首位,严重忽略了财务系统内部安全和信息保护问题,对财务的数据保密明显缺失,除此之外系统一旦瘫痪,后果不堪想象。

(三)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缺失

财务工作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不仅对企业提出更高要求,同样对会计人员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鉴于我国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应该将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培训作为常态化工作来抓,一些地方为了应付检查,会计电算化培训经常以突击的方式完成,没有对电算化更深层的功能进行挖掘,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应该说专业人才的缺失严重制约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

六、实行会计电算化未来发展建议

(一)提高认识和更新观念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在我国已经进入发展成熟阶段,企业高层领导应该从提高认识、加强重视的角度对员工进行宣传教育,使广大基层单位的领导更新观念,对会计电算化给予扶持,因为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信息数据的处理程序、数据储存形式,还有效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会计内部控制等,因此企业的发展需要这样反应敏捷的系统,它使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了全面提高。

(二)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

企业应按照会计电算化的要求,防止有财务数据丢,应按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一整套财务管理信息保护制度,在系统的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的所有数据都进行两层加密,以确保会计信息的传输安全。积极采用防火墙技术和反病毒技术,在业务系统严禁使用游戏软件,及时做好备份工作。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

为了加快企业的发展,企业领导还需不断地培养优秀人才,以满足企业的人力资源储备,培养优秀会计电算化人才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招聘专业的电算化会计人员前需认真筛选,尽量选择专业对口,且熟悉电算化流程的会计人才,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第一时间得到有力的支持。

企业还需不断培养现有会计员工,以适应最新的电算化技术和配套软件,建立起一支强而有力的后援队伍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会计电算化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6)11-0093-01

一、会计电算化风险

1.会计软件配置风险

在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电算化信息系统来配置会计软件,而且软件配置的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会计电算化的质量。在会计软件配置风险中,主要隐患来自于购买和开发环节。部分单位在选购会计软件时,一味的人心浮动好产品,而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欠考虑,这就导致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配置的软件实用性较差,部分软件对运行环境具有较高要求,这也导致对会计人员对软件的使用要求也会提高,从而对财务核算的安全性带来较大的影响。如果为了实现成本的节约,单纯的追求软件的低价格,这样软件的质量及后续服务也很难得到保障,从而导致会计软件配置的安全系数降低。

2.会计电算化高级人才缺乏风险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需要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知识的复合性人才,而且对这类高级会计人才具有较大的需求量。但当前很大一部分单位会计电算化人员多来自于手工记账模式下的会计人员,往往只经过短时间的培训,在具体工作中,不仅无法熟练的操作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而且对利用计算机来处理财务信息也不熟悉,更难以做到对会计软件的维护工作。同时,计算机维护人员也只懂计算机维护知识,对财务知识不熟悉,无法有效地将计算机和会计知识有效的联系起来,会计电算化高级人才严重缺乏。

3.会计电算化操作风险

在电算化环境,报表和记账凭证都是电子数据自动生成,通过审核和确认来有效的保证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记录一旦被人篡改,则会对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带来较大威胁。另外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往往采用口令授权方式来进行内部控制,由于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极易出现权利滥用问题。一旦部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来对一些重要数据修改、复制和删除,则会导致严重的会计电算化操作风险发生,从而给单位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部分会计人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疏忽大意及缺乏责任心,则会导致输入错误数据,这种不规范的操作行为会对会计信息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同时,电算化会计系统会由于计算机硬件缺陷及网络环境对软件的威胁而存在较大的风险。

二、强化会计电算化风险的防范措施

1.做好会计电算化软件配置工作

在配置会计电算化软件过程中,需要根据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购适宜的软件,在具体配置工作中需要综合考虑到各方面的问题,如会计软件得到了专业机构的评审;能够满足相应的软件技术指标需求;符合行业的会计核算特殊要求;能够适应后续发展需求;会计数据不会泄密、不容易破坏;售后服务方便、维护及时、能够进行版本升级和再开发等。

2.加强对专业化电算化人才的培养

会计人员电算化水平直接关系到会计电算化的质量,而且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也能够有效地实现对会计电算化风险的控制。因此各单位需要做好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定期组织会计电算化培训,有效地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做好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确保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通过自身人才培养及吸纳更多高水平的专业会计电算化人才来有效的充足单位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做好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储备工作,更好地提高单位会计电算化的水平。

3.加强内部管控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内部管控机制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应该根据电算化环境构建全面的内部管控机制。具体来说,以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来管理会计电算化系统业务,在每台电脑上设立系统管理软件、操作系统、会计档案管理等操作岗位。对岗位职责、操作权限进行明确规定,操作员只能根据权限来开展工作,这样才能使会计电算化系统正常运行,也准确、可靠地保护了会计数据的安全。另外,实施上机记录登记制,对操作员的姓名、操作内容、上机时间、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登记。对会计数据进行备份保存,以双备份来确保数据安全。用专机专用来保障系统安全,防止计算机病毒的破坏。

4.建立健全电算化管理机制

会计电算化风险控制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电算化管理机制,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会计电算化风险控制的水平,需要建一套完善的电算化管理机制,有效地对会计电算化进行管理,确保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对电算化风险的发生进行控制,即使电算化风险发生,也能够将风险导致的损失控制在最低水平。

三、结语

会计电算化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分析

1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现状及内部审计的现状

1.1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现状会计电算化目前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商品化、通用化的财务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更多会计软件的开发已经走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轨道。但由于财务工作本身的特点,以及网络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等,一些先进的、现代化事物的不断出现,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的新型财务系统变得刻不容缓。随着新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会计电算化正从简单的会计核算系统向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转变,形成以会计软件为核心,融管理、计划、分析为一体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人员素质逐渐提高,操作水平日益熟练,系统的安全性与保密性加强,显示会计电算化已向优良、稳定、科学的方向发展。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工作要做,有许多问题要及时解决,否则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1.2内部审计的现状我国的内部审计建立于1983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说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并且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审计的重点仍侧重于财务会计、审计手段落后和人员素质、知识结构不全面等。致使我国其他诸如业务审计、管理审计开展较少;很多审计人员面对网络化的会计信息系统时显得力不从心,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与经验比较缺乏。

2会计电算化对内部审计的要求及影响

2.1对内部审计线索的影响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审计线索发生了变化。会计数据的存储介质和形式、会计数据的生成和传递形式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查账方法已不完全适用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为了更有效地审计会计电算化系统,应将审计需求纳入到财务软件的系统设计和开发中,系统的各种数据文件都应留下审计线索,除应保证会计据文件的打印输出外,还应将会计数据文件以可审计的形式进行储存和备份,例如应保留应收、应付款等经济业务的详细记录,而不能只留下更新后的余额。

2.2对内部审计技术方法的影响审查一般采用审阅、核对、分析、比较和调查等方法,也是由人工完成的。虽然电算化下人工审查技术仍有必要,但计算机辅助审计,效率更高。审计人员在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技术的前提下,应先对电算化系统的可靠性进行核查,必要时采用专业软件来测试系统的稳定性、准确性,把计算机当作一种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工具来使用,并要不断的积累经验。

企业应采用既规范又具有充分保留和提供审计线索功能的审计软件,如:eRp软件,因为其在初始录入凭证时有一条记录记载,在改动、删除时,并不是在原记录上变动,而是另有记录反映。这样,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同一笔业务有哪些改动,什么时间改动的,由谁操作的,具体在哪项功能中变动的,均可一一查出,每一笔处理都留有痕迹,这就为审计工作提供了线索和方便。

由此可见,新的内部审计已经涉及到信息技术和财务手段等多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技术方法,所以,企业应根据财务制度和内部审计的需要,建立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规范审计方法和手段。

2.3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影响众所周知,在手工系统中,审计人员凭借自己的经验、专业知识,结合运用各种审核检查的方法,就可以达到目的。然而在使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以后,审计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审计线索、内容和技术手段都发生了改变,使得审计人员无法很难实施跟踪审计,并且一些审计人员不熟悉电算化系统,无法识别、审查内部控制,也就无法参与审计工作。因此,审计人员除需具备丰富的会计、财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且熟悉有关政策,法令法规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一定的了解,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有可能出现的错误及舞弊要有清楚的认识。

3如何推动内部审计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对策

3.1完善立法工作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货币流通、电子数据审核、电子合同审核、电子签名辨别等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伴随而来的信息系统合理性、安全性保障措施、网络信息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认证、认证中心和数字证书的法律地位等,都需要制订法律法规加以规范。鉴于此,完善计算机审计立法工作,时机已经日趋成熟。

3.2采用适应电算化会计的方法和手段随着对会计电算化审计范围的扩大,不仅要对输入的原始数据和打印输出的会计数据进行审查还必须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程序可靠性、真实性和安全保密程度检查。根据系统程序的设计流程图,重点检查程序设计是否符合会计法规、会计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考核它的合法性、合规性;利用被审单位的实际数据。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处理检验,并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文件进行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