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3:32

会计电算化的特点篇1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数据信息

由于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普及,使得各行业工作效率在稳步的提升,会计工作从传统的计算模式发展到了电算化的形式,最终发展为网络化,而本文将会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特点进行分析与解读。

一、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特点

(一)内部控制措施以及方式产生了变化。

第一,计算机原有的手工会计系统之下内部控制措施实施了电算化后便没有了存在的必要,譬如凭证的汇总表、科目的汇总表、明细账的核对、试算平衡操作等等工作,若是计算机的安全系统没有遭到计算机病毒以及非法的操作,计算机所输出的会计信息则没有错误,因此,存在于账簿之间的核对信息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了。

第二,有新的工作内容出现在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中。如、计算机的程序设计、软件的分析、计算机在病毒方面的防治、计算机操作人员内部的控制规章制度、计算机硬件分析、计算机系统内以及其磁盘内部的会计信息安全防护措施、计算机的操作管理员、系统的管理人员、数据备份的控制系统、结账日期的控制及设备的接触控制、系统维护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等相关权限控制制度等。

第三,会计工作内部控制之重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往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信息系统内部的控制重点是将会计凭证的整理、归档、保管的控制,及对于会计工作之中记账程序的控制,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的控制,账表、账证以及账实核对等等的控制。而会计电算化之后的信息系统,其内部控制的工作重点则是对会计的信息输出之后的控制、人机相交互的处理控制、对计算机的系统之间连接进行的控制、系统安全方面的控制、将原始的数据输入计算机之后的控制等。

二、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

(一)当今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工作之中存在着一身兼多职,越俎代庖的现象。在传统手工会计处理的系统之中,系统的内部控制主要是建立在不兼容的职位分离以及相应的职责分工基础之上的,会计的数据储存以及处理工作都是分散在各个不同部门及工作人员身上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之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即是对会计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与集中化。在会计工作采用的电算化之后,功能与知识将会有相当大程度的集中,这样也就使得其职责集中,而传统的手工操作之下的许多岗位都会得以合并起来,而最后也就会使在工作之中的某些最为重要的原则下降;此外,再加上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对于会计工作实行了电算化之后新的组织机构与岗位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控制都没有予以足够多的重视,最终就使得会计的工作出现了某些工作人员一身多职、工作人员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等的严重现象。

(二)由于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容易出现反复差错的现象。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系统是由人工控制与程序控制相互结合的,基于电算化的这种特点,使得会计电算化出现了系统数据处理的集中化、自动化,同时计算机程序运行具有一定的重复性特点,这样的结果就会造成一旦出现错误,则会出现反复性差错的现象。与此同时在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会完全的取决于其应用程序,如果在程序发生了差错时亦或是整个程序再不起作用了,而此时再加上计算机程序运行的重复性特质,这也就使得失效控制长时期不被发现。

(三)计算机数据的保密性以及安全性较差。在当今的市场之上大部分的财务软件都会存在财务数据安全保密方面的问题,而在如今所存在的手段主要就是以对软件其自身的加密及在初始进入系统时候的用户指令、声音的监测手段、还有用户的权限设置手段等,这样不能够真正的起到对财务数据进行安全保密的作用。而只要是稍微的具备了一些数据库方面知识的人就可以完全的通过自己对数据库的了解,绕开会计所用的软件保密措施,直接的去对数据库文件进行读写,更甚至可以对数据库之内的文件进行删除篡改等操作,如果出现了这样的结果,就会使得会计工作所得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准确度失去了保证。而除此之外,因为会计工作的财务数据一般都是被保存在磁性的材料之中,万一发生水灾、火灾以及盗窃类的事件或是环境因素,就会造成了数据丢失与损毁。

(四)会计电算化监督与管理的有效性略差。在利用计算机去代替传统的手工记账的时候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电算化制度,但是如今仍旧有一些单位企业并没有将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切实的落实到实处。譬如,在按照职权分离的原则执行时会计内部控制时,绝对不能够直接的去接触亦或是操作电算化的会计系统,凭证输入以及复核等工作都应该由不同的工作人员去执行,但是目前的单位之中却有许多的系统开发人员是可以随意的接触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甚至是替班执行操作。同时更有一些单位会有一个人使用多种不同姓名口令等直接进行系统进行两项不兼容的工作。

三、总结

会计电算化的计算模式比传统的手工模式要好许多,其特点使得工作效率大幅度的提升,而同时因为其内部控制的特点,所以必须要将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实处,同时还要保证会计电算化的数据库安全与保密性。确保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准确与真实性,还要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所得文件的安全保密性。

会计电算化的特点篇2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档案;特点;注意问题

电算化会计档案指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数据(以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数据是指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包括报表格式和计算公式)等数据,以及会计软件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程序和其他会计资料。电算化会计档案治理的主要任务是:监督和保证按要求生成各种档案,保证各种会计档案的安全与保密,保证各种会计档案得到合理和有效的利用,并安全保存。

一、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

与传统的会计档案相比,电算化会计档案一般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电算化会计档案比传统会计档案具有更广泛的内涵。它除了包括打印输出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外,主要是指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的所有系统软件、会计软件程序及其全套文档资料。

二是电算化会计档案较传统会计档案有更多的存储形式且对存放条件要求更高。它一方面以打印输出的纸质账簿、报表、凭证的形式存在;另一方面主要以磁性介质或光盘的形式存在,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上系统正在使用的档案资料和存储在软盘、光盘等存储介质上作为备份使用的档案资料。后者受存储介质质量、存放环境和存储有效期等因素的影响很大,如果保存不当容易遭到破坏。

三是电算化会计档案较传统会计档案易于修改,且不留痕迹。

四是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使用和会计软件的版本密切相关。

五是电算化会计档案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环境才能再现在使用者的面前,且使用时方便、快捷、直观,容易产生一些分析结果,可以对管理和决策提供较好的支持。

二、电算化会计档案包含的内容

(一)机制会计档案

包括从会计电算化系统打印输出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纸介质档案,也包括应当依法保存的会计档案移交、保管、销毁清册等其他类档案。

(二)机读会计档案

包括以计算机硬盘、软盘等磁性介质或光盘等其他介质存储的只能以电子数据状态保存的会计数据和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包括报表格式与计算公式)等数据和会计数据库。

(三)计算机系统档案

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型号、存储空间和外部设备类型及其增减变化;计算机操作系统及网络操作系统型号;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名称、版本号,与之配套的安装光盘、磁盘、用户服务卡以及用户手册等全套文档资料。

三、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生成的管理控制

(一)机制会计档案生成的管理控制

1.机制会计凭证类生成的管理控制。会计电算化操作员向会计电算化系统输入记账凭证前,首先应认真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正确性;编制记账凭证时做到科目使用正确,数字准确无误。审核记账员(由复核人员兼任)应在计算机屏幕上直接对系统内的记账凭证一张一张进行审核,不能等到期末使用“成批审核”功能集中审核;同时,复核机制记账凭证并签章。二者同步完成后,系统内审核后的记账凭证方可用来登记账簿。而机制记账凭证除由制单人员、复核人员签章外,还应由记账人员及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兼任会计电算化主管)签章,收付款记账凭证还应由出纳人员及领款人签章,方可作为有效的会计档案保管。

机制记账凭证的编号应由计算机自动顺序产生,必须连续。编号间断时,应在断号后第一张凭证上说明断号原因,并由有关人员签章。现金、银行存款、转账凭证的分册科目汇总表每本凭证打印一张,连同该本记账凭证及其所附原始凭证一起装订保管。

2.机制会计账簿类生成的管理控制。现金日记账每天在计算机内登账并打印输出后,由出纳人员核对现金库存,核对无误后由出纳人员、记账人员、复核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在账簿上签章,按月连续编页码并装订成册,以防账页的散失或被抽换。年终再将各月现金日记账按顺序装订成册,加盖封印,妥善保管。同样,银行存款日记账也应每天登账并打印输出,绝不能等到期末集中登账和打印,其审核签章、装订、保管与现金日记账相同。此外,出纳人员每月月末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由出纳人员及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签章后,与银行对账单一起保管。

总账、其他明细账定期打印输出,连续编号,经审核后装订成册,同样应由记账人员、打印人员、装订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在账册封面上签章并加盖封印。一般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按月或按季、按年打印,但最迟至次年1月末应全部完成此项工作。当然,也要根据税务、审计等管理部门要求,及时打印输出有关账簿。

3.机制财务会计报告类生成的管理控制。企业的会计报表和部分财务分析结果由会计电算化系统产生,但要求向有关各方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应符合《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定。企业在有必要向有关各方同时提供书面形式以及电子数据的财务会计报告时,两者数据应当完全一致。此外,由会计电算化系统打印输出的会计资料发生缺损时,应补充打印,并同样需要有关会计人员签章。

(二)机读会计档案生成的管理控制

机读会计档案只能以电子数据状态保存,通过会计数据备份的方式生成。根据有关规定,会计档案的载体以纸介质为主,以磁、光电等其他介质为辅,但发展方向是以方便、可靠而经济的磁性或光电等介质取代纸介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已经允许在征得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企业采用磁性介质等存储会计数据,不再定期打印输出会计账簿(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除外)。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12条也规定,“具备采用磁带、磁盘、光盘、微缩胶片等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条件的,由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统一规定,并报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备案”。

目前,大多数会计电算化软件主要支持计算机硬盘及软盘备份。备份次数应视企业会计业务量大小而定,但每月不应少于两次。每次除在本机硬盘备份外,同时还应制作两份软盘,并使用两套软盘循环。比如,月中做一次(两份)备份,月末在记账后结账前做第二次备份时要启用一套空白软盘以防备份失败。

对使用中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修改、版本升级或计算机硬件设备更换时,为保证会计数据的连续和安全,也应事前制作软盘备份,因为会计电算化系统不仅存有当期的会计数据,而且存有以前年度的历史会计数据,硬盘数据备份也保存在计算机内。系统管理员应在现场全程监督,事后还应核查确认会计数据的连续和完整。升级前的旧版本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不应删除,而应存储在计算机内。

尽管软盘在会计数据备份中广为使用,但是并非最佳选择。《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中建议,“大中型企业应采用磁带、光盘、微缩胶片等介质存储会计数据,尽量少采用软盘存储会计档案”。现在很多企业使用存储量大、价格逐步下调的光盘备份会计数据,而一些大型企业则有必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基于网络的数据备份与传输系统,实现异地实时备份,以确保会计数据不会丢失。会计数据备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按规定,会计资料经有关人员签章后才可存档,但在备份软盘或光盘标签上手工签章根本不能保证会计电子数据不被人为删改,也就不能保证会计档案的真实、完善以及使用该备份进行数据恢复后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因此,采取加密码的“数字签名”才是有效的解决方法。

四、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鉴于电算化会计档案具有上述区别于传统会计档案的特点,在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中,除了传统会计档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特别注意对电算化会计档案中软件文档的管理

这些软件文档是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维护必不可少的资料,它可以帮助理解别人的设计思路和编制的源程序代码,同时一个软件系统由于主客观的原因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问题,如果没有保存完整的软件文档,系统的维护将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

(二)电算化会计档案受质量、温度湿度、磁场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易受破坏

在管理时应注意如下问题:一是在选用保存会计档案的存储介质时,应特别注意选用质量较好、可靠性较高的介质,存储介质的质量关系到会计档案能否被使用,而纸张的质量只会影响到使用效果;二是对存放在存储介质上的会计档案应写好“保护”字样,存放在防潮、防热、防尘、防磁的场所;三是对存放往年会计档案的介质应定期复制,如每半年复制一次且最好复制双份存放在不同的地点,各种备份软盘均要标明类型、备份期间、备份时间和备份人员等有关标识,以便查找;四是对使用时间较长的存储介质应定期进行替换;五是对硬盘上的会计档案应定期备份到软盘或光盘上。系统管理员以及会计电算化操作员应及时制作数据备份;六是需要对备份磁盘进行操作而又可能危及该磁盘的完整性时,应制作复制件,使用复制件进行操作。

总之,财务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基础性的管理系统,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点,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企业特别是各级领导关注的焦点。电算化是以会计档案管理、经营控制、经营决策为目的,与计算机技术良好的融合,掌握企业控制和管理活动所需信息数据应用流程,充分利用计算机快速提供信息能力和会计信息加工效率,为企业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提供满意的服务。

会计电算化的特点篇3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会计业务执行主体

   一、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指的是由于会计工作组织或业务实施等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不合理、不合法等一系列方面的控制问题。各级管理部门为了保护国家和企业的财产完整与安全,确保会计及其他数据的可靠,保证国家及企业所制订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与执行,以及查错防弊加强管理等为提高经济效益所采取的一切制度、方针措施和管理程序,均属于会计内部控制的范畴。

   任何一家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不论其规模大小和业务性质,也不论其采取何种会计工作组织程序和信息处理方式,在其会计业务处理系统中,总是不同程度、不同方面地存在着一定的系统内部控制问题。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问题是企业整个管理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传统的手工会计到会计电算化系统,系统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目标没有变,会计核算的复式记账和借贷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没有变,但由于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和方法的计算机自动化,使得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和工作组织发生了质的变化,由此引发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体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变化。探讨和研究这些特点的演变,有助于我们建立科学严密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体系。

   二、手工环境下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特点

   任何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其系统的问题风险主要产生于会计业务的执行主体上,因而系统内部控制措施的制订与实施,也应该围绕这一主体。手工条件下,人是所有会计业务组织和执行的主要因素。所以以人为控制实施主体,是分析理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特点的关键。

   1、从会计工作的组织机制上来认识

   在手工条件下,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是以经济业务性质来划分不同的核算职能组。内部控制建立的基本原则是职权、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在这一原则的基础上,企业建立各种会计岗位与机构,制订各级财务制度与职责。不同的人员严格限制在各自特定的业务领域内,各级主管依制度实施严密监督。通过核对记录可以追溯任何一个环节所出现的问题。未经授权,任何人员都将难以浏览全部的会计资料。由此形成了手工条件下会计系统组织制度上的内部牵制网。

   2、从会计业务处理程序上来认识

   手工业务处理系统,账、证、表的处理工作分属于不同的会计人员完成。为了正确处理每笔会计业务,人们在手工业务处理程序的各个关键环节,设立了相应的稽核制度和审查制度,如账账核对、账证核对、账表核对、账实核对,以及各级主管审查、签字、盖章等制度和措施。这些制度和措施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一致性,也保证了各项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体现了在手工条件下业务处理程序内部控制的特点。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主体都是围绕着人的因素展开的。

   三、电算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主要特点演变

   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将手工条件下的大部分会计核算工作,如记账、算账、过账、对账、计算产品成本、编制报表等,均集中在电子计算机中由会计软件来完成。原来手工条件下的会计部门工作基本上演变为只负责对原始数据的收集、生成、审批、编码和信息处理结果的分析和保管方面。

   依上图可以看出,电算化条件下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变化:

   1、会计业务执行主体的变化导致了内部控制实施主体的变化

   在电算化条件下,尽管计算机不能取代全部人工条件下的所有会计工作,但是,关键的会计信息处理和业务核算工作已由会计电算化软件集中代替。于是,会计工作的执行主体演变为人与电算化软件两个因素,且电算化软件是主要的执行因素。这种变化使得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内部控制实施主体也演变为人与软件两个因素,且电算化软件导致的系统问题风险将成为会计系统中内部控制的主要风险。

   2、数据输入操作不当问题是电算化条件下会计业务处理程序中最关键的内部控制问题

   在电算化系统中,所有数据都源于凭证库,当凭证输入后,系统将自动进行多项业务处理。一旦输入操作不当,将会引发日记账、明细账、总账、乃至会计报表等一系列的错误。因而,数据输入操作不当的问题控制将是整个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程序中最关键的控制环节。

   3、电算化条件下数据与责任的高度集中衍生出一系列重要的内部控制问题

   手工条件下,会计的多项业务资料,如凭证、日记账、明细账、总账等均由不同的责任人分别记录并保管。未经授权,任何人都难以浏览到全部的会计资料。而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所有的会计信息均全部集中于计算机中,且由同一套电算化软件执行多项业务处理。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所导致的计算机数据资料高度共享的条件下,如果没有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这种系统问题所导致的可怕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另外,不同于手工条件下由多个业务岗位和多个责任人独立操作所形成的明确责任分工情况,在电算化条件下,全部责任高度集中于同一电脑系统(或网络系统),高度集中于同一电算化软件系统。这种特点使系统数据和信息处理资料面临被不留痕迹非法浏览、修改、拷贝乃至毁损的巨大系统问题风险。因而数据与责任高度集中的内部控制是电算化后会计系统面临的一系列重要的内部控制问题。

   4、电算化后会计资料存储介质的变化导致了会计资料管理方面的一系列重要内部控制问题

   会计信息处理方式的电算化,引发了会计信息存储介质的一次革命。原来手工条件下的纸介质将由磁性存储介质所代替。磁性存储介质的主要特点是阅读分析直观性差、数据涂改不留痕迹、忌受潮、忌磁化、忌受热和忌弯曲等,这些特点和要求使会计信息系统的资料保存也面临了一系列新的风险问题。

会计电算化的特点篇4

广义的电算化会计档案,是指存贮会计数据(各种凭证账簿、报表)和程序的软盘及其他存贮介质,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以及其他会计资料,同时辅之以打印输出的各种纸质账簿、报表、凭证。狭义的电算化会计档案只包括前者,即保存在磁盘、可读写光盘、磁带等存贮介质上的会计档案。如不作特殊说明,下文提到的电算化会计档案均指其狭义概念。与传统的会计档案相比,电算化会汁档案一般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电算化会计档案比传统会计档案具有更广泛的内涵。它除了包括打印输出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外、主要是指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的所有系统软件、会计软件程序及其全套文档资料。

2.电算化会计档案较传统会计档案有更多的存贮形式且对存放条件要求更高。它一方面以打印输出的纸质账簿、报表、凭证的形式存在,另一方面主要以磁性介质或光盘的形式存在,包括存贮在计算机硬盘上系统正在使用的档案资料和存贮在软盘、光盘等存贮介质上作为备份使用的档案资料。后者受存贮介质质量、存放环境和存贮有效朗等因素的影响很大,保存不当容易遭到破坏。

3.电算化会计档案较传统会计档案易于修改,且不留痕迹。

4.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使用和会计软件的版本密切相关。

5.电算化会计档案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环境才能再现在使用者的面前,且使用时具有方便、快捷、直观,容易产生一些分析结果,可以对管理和决策提供较好的支持。

二、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鉴于电算化会计档案具有上述区别于传统会计档案的特点,在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中,除了传统会计档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特别注意对电算化会计档案中软件文档的管理。这些软件文档是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维护必不可少的资料,它可以帮助理解别人的设计思路和编制的源程序代码,同时一个软件系统由于主客观的原因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问题,如果没有保存完整的软件文档,系统的维护将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

2.针对电算化会计档案受质量、温度湿度、磁场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易受破坏的特点。在管理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①在选用保存会计档案的存贮介质时,应特别注意选用质量较好、可靠性较高的介质,存贮介质的质量关系到会计档案能否被使用,而纸张的质量只会影响到使用效果;

②对存放在存贮介质上的会计档案应写好保护字样,存放在防潮、防热、防尘、防磁的场所:

③对存放往年会计档案的介质应定期复制,如每半年复制一次且最好复制双份存放在不同的地点;

④对使用时间较长的存贮介质应定期进行替换;

⑤对硬盘上的会计档案应定期备份到软盘或光盘上。

3.针对电算化会计档案易修改且不留痕迹这一特点,在进行管理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1)对硬盘上的会计档案,应具有相应的安全保密措施,防止对会计档案进行修改。常用的安全保密措施有:

①用户识别控制,防止非法用户接触会计档案。

②操作日志管理,应由系统自动进行操作登记,建立加密的机内操作日志,监督系统操作,留下审计线索。

③数据存取权限限制,对安全保密程度不等的数据,应给不同的使用人员赋予不同的操作权限,防止越权使用。

(2)对存放在软盘或光盘上的会计档案应至少一式两份分别在会计和计算机操作部门的档案柜存放,以防止某一方面存贮介质损坏造成数据丢失或单方面修改会计数据。

4.针对电算化会计档案和软件版本密切相关的特点,在对电算化会计档案进行管理时应注意保存各种版本软件系统的软件档案和相应的磁性介质或光盘会计档案。在具体进行操作时可在存贮介质的标签上注明软件的版本号,保存会计档案的介质上标明与哪个版本的会计软件相对应。

会计电算化的特点篇5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

一、会计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的概念和特点

1.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概念

电算化会计档案是指: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及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形式的会计数据;而会计数据是指记账凭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数据。

2.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新特点

(1)载体的变化

与传统的手工会计相比较,电算化会计是运用计算机或者其他磁性介质为载体将原来手工纸制的会计凭证、会计账薄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档案来实现保存,再连接打印机规范打印保存。这样会计档案管理在载体性、信息性和安全性上有着巨大的变化,使得会计档案管理迈进了信息时代。在新的档案保存方式下,会计档案有着占用空间小,保管易,查寻方便等优势,其特有的存储形式,也使得这些档案必须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中才能查看得到。

(2)档案有一定的统一性

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在经过计算机定的编制好的程序软件环境下进行处理产生会计数据资料,这样就是得会计档案从会计分录,到科目汇总表,账簿都有特定的格式,就使得会计档案有一定的统一性。

(3)资源的有效配置

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主要是基于信息网络技术条件,利于会计信息的传送,检索,有利于其信息资源共享。这样方便会计档案的查阅同事有利提高会计档案的使用率。

二、高校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综合上述电算化会计的众多特点可以看出,电算化下的会计档案又它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1.对会计档案的重视不够。由于电算会计发展时间不长,许多单位对电算化下的会计档案不够重视,没有对会计华下的财务档案设置专员管理,大多数是由会计人员主兼管,其他财务人员协作的模式,这样使得会计档案的装订,归档都由不同人员完成,如此工作的分散就使得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达不到基本的操作规范,档案在移交给管理机构时往往只移交纸质档案纸质档案,磁质档案不移交不能是纸质文档何磁质同步归档,影响了档案的整体性,未能达到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一种综合技术性强的工作对从事人员要求较高。既需要具掌握一定财会专业知识也需要具备较好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人员。如果计算机业务技能不熟,就会在管理当中因操作错误破坏数据,后果不堪设想。反之如果没有较强的财会专业技能就不能正确处理会计资料,进行档案管理。目前,会计档案管理主要有会计人员兼任,他们掌握熟练的财会专业知识,但是欠缺计算机的日常维护技能,未能对会计电算化后的电子文件、程序文件、财务数据等定期备份,未及时形成磁介质的电子档案。会计档案的不完整使得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一旦计算机及服务器出现故障,就会造成财务数据丢失,给单位带来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3.安全性方面,电子档案虽具有储存容量大,查阅方便快捷,能满足档案利用者又快又好地利用所需的资料和数据,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档案服务的功能。但是电子档存放的磁性介质或光盘易被遗失、损坏,因此在安全管理方面,防盗、防火、防潮等是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电子档案又存在易改动、易删除和可复制,加上工作人员对电子数据的非法修改可以做到不留痕迹等不稳定的因素网络化的管理为网络社会的黑客、网络犯罪分子造成可乘之机,工作人员缺乏会计电算化安全基本知识,不遵守单位的数据安全规则,将计算机病毒带人会计系统中,是会计数据备份不及时,造成电子数据永久丢失,相对传统会计档案管理,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安全管理难度较大,较为复杂,一旦出现安全管理事故,损失则更大。这样从而增加了财务数据的脆弱性。

4.电算化会计档案查阅需要在特定的环境进行。传统的纸质会计档案直观可视性强,而电算化会计档案必须借助于计算机及其特定的软件软件系统才可显示识读所需的数据与资料。在无特定的平台电算化会计档案则无法打开,这样电算化会计档案就而失去利用价值。

三、高校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高度重视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树立好财务档案管理的意识,明确档案管理人,专人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查阅等日常档案工作。各会计单位建立会计档案的管理办法或制度,并严格执行使会计档案管理规范化,以确保会计档案的真实可靠性。

2.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人员要求掌握计算机应用维护和会计专业技能,在相关的队伍建设方面应该增加专业的技术人才,以加强对电算化会计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在没有引进符合此岗位的复合型才次前应该对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多途径、多形式的培训学习,让档案管理人员了解会计档案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责任心。以便加强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为电算化会计档案的规范化、科学化、安全化管理提供保障。使电算化会计档案在各项工作中发挥作用。

3.加快会计档案工作现代化步伐,加强管理,利用大量的会计档案资料为各类财务检查提供最真实的依据。充分发挥财务档案的潜在作用,更好地为财务工作服务。在现代化信息安全问题大部分都是因内部管理不善引起的,各单位要成立专门的组织负责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在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建立专用的会计档案室,用以保管存储会计信息的磁性材料,同时通安装网络安全软件,加强信息网络的安全建设,确保会计信息的网络安全。话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各单位要加强电算会计化档案的管理制度,明确何细化安全保护具体要求如各责任者之间的权限设置,数据加密和认证,实时网络监测,防范越权或个人对数据库的不适当操作破坏会计档案数据。

4.科学保存,定期检测,确保电算化会计档案安全有效利用。电算化会计档案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产物,必须用现代化设施设备加以保管,以防止电子档案受潮、磁化、或破坏;定期检测已归档的电算化会计档案,及时做好数据备份防止磁性介质的损坏导致电子档案的丢失或不完整。对归档的电算化会计档案要根据规定编制检索工,方便以后查询检测。利用各种财务基础数据资料分析高校经济发展,财务运行中的特点、存在的不足,研究预防对策,为领导决策服务。

参考文献:

[1]董锦锦,谈如何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学理论.

[2]汪永军,新会计准则下财务分析的研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3]俞峰,浅谈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措施,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会计电算化的特点篇6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审计;信息系统

(1)存货盘点观察小组应由熟悉客户营运情况的有经验干部领导。风险愈大,要求的经验愈高。对于较欠经验的助理人员,应给予适当的督导,并鼓励他们将疑点问题告知现场合伙人员或其他领导。(2)如合伙人或领导无法亲临盘点现场,应预留电话,以便助理人员遇到重大问题时联络。审核前预先召开会议,提示重点,可以帮助较欠经验的助理人员注意到写作论文潜在的问题。(3)执行盘点审核时:①抽查的重点应为高价值的项目。②如果不是每一个地点均列入审核范围,不要事先或太早告知客户前往的地点;如果采用循环盘点的方式,不要轻易让客户熟悉选样的模式。③对于重大或不寻常的盘点差异、客户人员记录核查人员抽查项目、客户人员对查核程序过度关心等现象,审计人员均应提高专业警觉性。④对于好像很久未用的存货项目,或存放的地点或方式不寻常的项目,应保持警惕,弄清是否有受损、过时及过量的存货。⑤盘点时公司及工厂间的存货调拨收发活动,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如不可避免,应做好适当控制。

加大执法力度,杜绝企业短期行为为彻底杜绝企业的短期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除了对企业加大审计力度外,还应以法律对企业进行约束。1.重新修订《会计法》、《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通过立法程序明确规定如下内容:首先,企业经营者应承担的短期行为方面的法律责任。凡是由企业经营者个人行为因素造成的,无论其对短期行为的界限是否清楚,也无论是否经过会计人员之手,均应追究企业经营者的责任;凡是直接由会计人员个人行为因素造成的,应追究会计行为主体和企业经营者的相应责任;其次,因企业对外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而给投资者、债权人等广大会计信息使用者导致决策失误等而造成损失的,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最后,民事赔偿的主体应是会计信息失真的责任者即企业经营者,而不是企业法人实体,更不是会计行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会计电算化已成为现实并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是审计变革的催化剂,它将大大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审计环境要求进行审计变革的进程。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定义及特点(一)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定义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CaiS---ComputerizedaccountinginformationSystem)指的是以计算机为主要信息处理手段的会计信息系统,该系统是由人员、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相关的信息资料文件和会计规范等基本要素组成,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二)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特点1.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基本特点(1)数据存储的磁性化、无纸化。(2)内部控制的程序化。在手工会计方式下,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职能分割、人员的分工形成内部控制体系。(3)数据处理的集中化、自动化。(4)会计人员业务知识的多面化。2.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的区别(1)数据准确性明显提高。计算机具有高精度、高准确性和逻辑判断的特点,使得数据的准确性有了明显的提高。(2)数据处理速度明显提高。计算机具有高速处理数据的能力,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自动处理会计数据,极大的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增强了系统的及时性。(3)提供信息的系统性、全面性、共享性大大增强,能够为管理者、投资人、债权人、财政税务部门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对审计的影响(一)对审计线索的影响在电算化会计中,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会计记录的存储与处理,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会计凭证的存储与处理。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一经输入机内,便以文件的形式存入机内的数据文件。(2)帐薄的存储与处理。总分类帐为文件所代替,明细分类帐采用满页打印式,因而导致两类数据之间的日常核对只能在机内进行。帐薄登录时,通过计算机登帐程序自动执行,使用的是哪一种程序难以判断。(3)报表的编制采用按事先的公式到帐薄文件、其他报表文件中取数计算,数据来源、公式定义、编制结果、打印格式等均采用机内文件的形式。由于磁性介质修改不留痕迹的特点,使审计人员很难相信打印输出的会计报表,正是根据企业单位提供的公式定义文件加以编制的。(二)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改变由于会计系统实现了电算化,手工会计系统原有的内部控制已不能适应电子数据处理的新特点,不能有效的降低电算化会计系统特有的风险。为了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系统处理与存储的会计信息准确完整,必须考虑电算化系统的特点,针对其固有的风险,建立新的内部控制。这些内部控制除了有关电子数据处理的制度、规定和人工执行的程序控制外,内部控制的程序化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对程序控制,审计员要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进行审计。对于电算化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弱点,审计人员要能评估其影响,并向被审单位提出改进的建议。(三)对审计内容的影响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并没有改变。但由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固有的风险决定了审计的内容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包括对计算机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查。这是在传统的手工审计中所没有的。因此,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内容就应当包括系统的开发与设计、会计软件的程序、数据文件以及内部控制的审计等。(四)审计技术的改变在手工会计处理的条件下,审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审查一般采用审阅、核对、分析、比较、调查和证实等方法。所有审查工作都是由人工完成的。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的特点决定了审计的内容和技术的改变。虽然人工的各种审查技术仍是很重要的,但计算机辅助审计是必不可少的审计技术。(五)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更高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由于审计线索内部控制、内容和审计技术的改变,决定了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更高了,即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会计、审计理论和实务知识,而且要掌握计算机和电算化会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六)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变化人们在过去的审计工作中已建立起一整套审计标准,如审计人员标准、审计报告标准等。但由于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审计技术等的变化,过去的审计标准的某些部分已不再适用,而与电算化系统有关的准则和标准尚未建立,所以,在这种形势下,要完成审计工作,必须修改和完善相应的审计准则和标准。由上述可见,会计电算化给审计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新要求。传统的手工审计已不能适应电算化的要求。学习、研究和开展计算机审计是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新课题和新任务。

三、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审计的对策(一)努力抓好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审计工作电算化会计系统开发审计是审计人员对电算化会计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可行性研究、设计、试行等所进行的审查和鉴证。系统开发前,审计人员通过参与开发过程实施事前审计,根据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控制点,随时审查系统的开况。审计人员在电算化会计系统开发完成后,对系统开发质量进行的审计为事后审计。事后审计的重点是会计电算化各项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其目的是弄清系统是否在可控制下运行,能否保证数据处理和输出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审计人员一般可采用符合性测试方法审查已开发的电算化会计系统。(二)积极培养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审计人员(1)加强广大审计人员计算机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培训,逐步扩展和更新现有的计算机知识,提高操作水平,以达到能够对数据库等电算化会计处理系统进行操作来获取审计证据的目的;(2)合理配置审计小组人员,充分考虑审计专家和计算机专家的紧密配合,合理分工,相互沟通;(3)在高校财经类专业的教学中重视计算机正规知识的教育,除开设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之外,还要开设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相关课程,使高校成为培养计算机审计后备人才的摇篮。(三)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核与评价应从程序控制和制度控制两方面的测试与评价进行。程序控制的责任者是软件开发部门。对本单位自行设计开发的电算化系统,应结合开发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档资料,审计系统的开发计划是否经过严密的审证,仔细研究调查后方可实施。制度控制的责任者是会计软件的使用单位。审查系统工作环境的控制是否完善,是否建立和健全机器设备使用控制制度,是否制定和执行科学的操作规程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四)大力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有两种,即审计软件和测试数据。审计软件由审计人员使用的计算程序所组成,处理来源于被审计单位会计制度的重要审计数据。测试数据技术是用于执行审计程序时将数据输入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并将获得的结果同预定的结果相比较。计算机辅助审计不但要对输入的原始数据和打印输出的会计数据进行审查,还必须对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的程序、相关的内部控制系统、数据文件以及对计算机硬件本身的可靠程序进行审计。这样才能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处理系统数据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准确性。四、对未来审计方式的展望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出现的计算机审计整合法,它将传统审计(财务审计)和计算机(电子数据处理)审计结合为一体。在这个阶段,所有的高级审计人员都受到计算机审计和财务审计的训练,无须交叉咨询。一般审计人员也接受过计算机审计和财务审计的基本训练。计算机审计技术小组主要是开发设计审计软件。整个系统的审计报告不再分计算机系统和会计系统两种形式,而是一份综合审计报告。应用这一方式,审计的效率将大大提高。这一计算机审计的方法,体现了审计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谭浩强主编、inteRnet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212-216

2、李国良、互联网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3、金光华、李刚等著、网络审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138-139

4、易佩富、如何对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进行审计﹝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1(3):16-18

会计电算化的特点篇7

根据稽征系统近几年来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总结出稽征系统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分析原因,找寻对策。

一、稽征系统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1、结合稽征系统的行政管理模式,稽征系统会计电算化分为三级管理职能部门,三级职能部门分工明确、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稽征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岗位分为四个岗位,各个岗位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权限。

2、稽征系统的电算化人员基本情况。

3、稽征系统会计电算化硬件设备情况。

4、稽征系统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情况。

二、会计电算化问题及对策:

(一)、由于稽征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刚刚启步,尚处于探索阶段,加之缺乏统一规划和组织协调,仍存在许多问题。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用于电算化的资金不足,无法保证电算化的正常发展。

2、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

3、重视会计电算化自身因素,忽视会计电算化环境因素。

4、过分依赖计算机专业人员,忽视财会专业人员业务素质提高。

5、重视会计电算化系统建设,忽视会计电算化制约机制。

(二)、根据目前稽征系统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拟订以下解决措施:

1、根据本系统的会计电算化现状,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资金问题。

2、单位领导要更新认识,转变观念。

3、加强基础工作的建设,改善会计电算化运行环境。

4、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以适应本行业会计电算化的要求。

会计电算化的特点篇8

论文关键词:会计档案管理企业单位会计工作规范化电算化会计核算工作计算机化会计领域现代化

一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

会计电算化就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枝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其特点如下:

1、载体的变化。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不仅要保存电子会计数据,而且应当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这就使得电算化会计档案拥有了双重的载体,即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档案与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等形式在内的电子会计档案。

2、电子会计档案载体性质的特点。电子会计档案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环境中才可视;电子档案易被修改;电子档案的保存受到载体本身的质量、存放环境、存储信息有效期等因素影响。

3、电算化会计档案在工作中的特点。在传统的手工操作条件下,在工作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仅指那些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有关的附属资料。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财务人员首先需要设计能被计算机识读的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以及各种代码,然后,才能借助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处理。这些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以及各种代码既是电算化会计运行的前提条件,又是保证电算化会计正常运转的查询资料,所以,必须作为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殊部分予以保存。

4、电算化会计工作对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求从事人员不仅要熟悉计算机操作和维护知识,同时,对个人安全操作使用提出了新的需要。

二、当前企业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档案载体的双重性。企业领导和财会人对会计电算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一些企业只将打印出的纸质档案存档,而没有将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信息备份在磁性介质上归档保存,从而影响了会计档案的完整性。

2、电算化会计档案性质延伸的问题。有的企业没有将会计软件的版式及软件系统很好地保存,导致在电算化软件升级后,不同版本下的会计数据不能被调用;没有按照国家档案局规定的库房管理标准,建立专门的电算化会计档案保护制度;未选择质量优良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未实行备用盘与存储盘分离存放,导致电子数据因此损坏或丢失。

3、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人员的职责,会计档案的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现象可能会发生。

4、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维护、网络安全人才。一般单位只注意到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忽视对计算机和网络的维护。

三、改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方法

1、完善硬件设施。提供环境清洁与温湿度稳定适宜的专用会计档案存放仓库;配备具有高清晰度打印能力的激光或喷墨打印机,作为纸质会计档案的输出工具;选用功能符合本单位实际业务的电算会计软件,强化系统安全防护功能,如对联网电脑进行定期的补丁维护,避免会计档案泄密或被人为修改。

2、完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一是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归档制度。会计电算化工作开发和使用的全套文档资料及软件程序,都应作为会计档案保管。会计数据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输出之前,应妥善保管并备份。二是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选择优质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备用盘与储存盘分离存放。做好防压、防尘、防光、防腐蚀工作。按分类和一定顺序对数据磁盘、光盘的著录等电子会计档案进行编号,标明时间和文件内容,制作档案管理文件卡片。三是建立严格的借阅制度。查阅会计档案,要严格办理借阅手续。四是建立定期备份制度。

电算化会计档案应定期将会计数据备份到磁性介质,并定期检查、复制,以防止会计信息损坏。五是建立电算化软件内的会计档案管理多用户、分权限调用制度。对电算化会计档案要规定不同的使用权限,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

会计电算化的特点篇9

关键词:会计档案管理企业单位会计工作规范化电算化会计核算工作计算机化会计领域现代化 

一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

会计电算化就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枝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其特点如下:

1、载体的变化。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不仅要保存电子会计数据,而且应当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这就使得电算化会计档案拥有了双重的载体,即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档案与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等形式在内的电子会计档案。

2、电子会计档案载体性质的特点。电子会计档案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环境中才可视;电子档案易被修改;电子档案的保存受到载体本身的质量、存放环境、存储信息有效期等因素影响。

3、电算化会计档案在工作中的特点。在传统的手工操作条件下,在工作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仅指那些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有关的附属资料。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财务人员首先需要设计能被计算机识读的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以及各种代码,然后,才能借助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处理。这些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以及各种代码既是电算化会计运行的前提条件,又是保证电算化会计正常运转的查询资料,所以,必须作为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殊部分予以保存。

4、电算化会计工作对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求从事人员不仅要熟悉计算机操作和维护知识,同时,对个人安全操作使用提出了新的需要。

二、当前企业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档案载体的双重性。企业领导和财会人对会计电算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一些企业只将打印出的纸质档案存档,而没有将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信息备份在磁性介质上归档保存,从而影响了会计档案的完整性。

2、电算化会计档案性质延伸的问题。有的企业没有将会计软件的版式及软件系统很好地保存,导致在电算化软件升级后,不同版本下的会计数据不能被调用;没有按照国家档案局规定的库房管理标准,建立专门的电算化会计档案保护制度;未选择质量优良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未实行备用盘与存储盘分离存放,导致电子数据因此损坏或丢失。

3、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人员的职责,会计档案的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现象可能会发生。

4、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维护、网络安全人才。一般单位只注意到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忽视对计算机和网络的维护。

三、改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方法

1、完善硬件设施。提供环境清洁与温湿度稳定适宜的专用会计档案存放仓库;配备具有高清晰度打印能力的激光或喷墨打印机,作为纸质会计档案的输出工具;选用功能符合本单位实际业务的电算会计软件,强化系统安全防护功能,如对联网电脑进行定期的补丁维护,避免会计档案泄密或被人为修改。

2、完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一是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归档制度。会计电算化工作开发和使用的全套文档资料及软件程序,都应作为会计档案保管。会计数据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输出之前,应妥善保管并备份。二是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选择优质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备用盘与储存盘分离存放。做好防压、防尘、防光、防腐蚀工作。按分类和一定顺序对数据磁盘、光盘的著录等电子会计档案进行编号,标明时间和文件内容,制作档案管理文件卡片。三是建立严格的借阅制度。查阅会计档案,要严格办理借阅手续。四是建立定期备份制度。

电算化会计档案应定期将会计数据备份到磁性介质,并定期检查、复制,以防止会计信息损坏。五是建立电算化软件内的会计档案管理多用户、分权限调用制度。对电算化会计档案要规定不同的使用权限,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

会计电算化的特点篇10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系统工程;实施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computeraccountinginforma tionsystem,)是利用信息技术,现代化会计技术,以先进的计算机为工具,对各种会计信息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传送的人机系统,又称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简称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了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开发、使用、培训、服务、制订和执行法规制度以及实施微观与宏观管理会计业务和会计管理现代化的全部。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会计信息处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管理、决策的需要。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企业的信息意识差,信息管理技术落后,信息利用率低,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因此,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如何在企业中更为有效的实施会计电算化,加速会计信息处理,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及时、完整的会计信息,更好为企业服务,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状况 

    (一)会计电算化广泛普及,但发展不平衡 

    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使其在会计方面的应用也逐步显示出其优越性,从而得到了众多会计工作者的青睐,并广泛应用于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总的来说,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已基本普及,但由于各地区、各企业的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导致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不平衡,通常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效益越好的企业,会计电算化程度越高,对会计工作的帮助也越大。 

    (二)会计电算化网络系统发展迅速,但其安全机制有待加强 

    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推广、发展迅速,从单项业务处理到建立较为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从“各自为战”的单机操作到会计软件网络化的实施,取得了较为显着的成效。但随网络系统更进一步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信息安全方面有较大隐患:在外部有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的攻击等;在内部有软件本身的缺陷,计算机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将导致会计数据的不完整性、会计工作内部控制失效,这些是会计电算化继续发展要解决的问题。 

    (三)会计软件已商品化,但与企业的其它信息系统孤立 

    会计信息系统是属于企业信息系统的其中一个子系统。从管理的角度点来认识,会计信息系统本身就是“管理型”的。但是现在财务软件还是只注重“核算”职能,而忽视了会计的“管理”职能。因此,软件光有先进的技术而未与管理目标及管理思想相融合是不能给企业带来大的价值增值的。由此可见,软件行业需要从客观需要出发,与企业管理目标和管理思想融合,才能得到更快的发展。 

    (四)软件功能单一,数据共享程度不高 

    我国基层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有自己开发和商业购买两类,其中又以商业购买的财务软件为主,但是目前财务软件之间的不统一,不兼容性。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存在,特别在同一行业内部,由于未从行业的整体角度出发,各下属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品种多,各种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使用方法不一致,就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转输的不方便。还有在同一部门内部中,由于财务软件的购买时,往往只考虑财务部门工作的需要,没有从整个单位信息管理的高度出发,结果导致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信息的中断,其他部门也不能通过网络有效地共享财务部门的信息,这样不能真正满足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对信息传输和处理的要求。 

    (五)硬件的布局不合理 

    我国大部分的基层单位都在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但有些单位为盲目的追求会计电算化的实施程度,而“重硬轻软”盲目的从追求硬件的超前性着手,导致该单位的硬件购置,布局严重的不符合企业规模,不从成本效益原则出发,不从业务性质及管理目标出发,形成了资金的严重浪费。这种现象在中小型企业中尤为普遍。 

    二、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方法 

    (一)建立领导小组和系统组 

    开展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单位内部的各个方面,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需要单位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多项资源配合。因此,应当建立领导小组和系统组,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统筹规划。 

    (二)制定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 

    1、制定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与进程。会计电算化是单位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应首先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和发展进程,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确定在某些业务范围、一定阶段实现会计电算化,逐步积累经验,培养骨干人员后再逐渐扩大范围,全面实现电算化。考虑整个发展进程划分分几个阶段,明确各阶段的工作目标、要求和进度等。 

    2、资源的配备计划。应根据本单位计算机会计与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和要求,考虑各阶段需要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数量,安排资金使用计划和人力的配置,作出各阶段的预算及人力、物力的总体安排。 

    3、会计电算化的组织建立、工作分工及考核办法。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组织要发生较大变化,应对会计岗位划分、相应组织的建立作出具体安排。如电算主管、审核记账、软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维护、档案管理等,分工明确,建立组织,制定相应的责任目标和绩效考核办法。 

    (三)组织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步骤 

    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人一机管理系统,因此,会计电算化的组织与实施必须紧紧围绕计算机硬件、会计软件、人员组织及管理等几个方面展开。 

    1、计算机硬件配备与布局 

    计算机硬件与布局是指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的联结方式,计算机设备的多种不同的联结组合方式,构成了不同的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也决定了计算机的工作方式和总体功能。由于会计主体的差异,决定了会计电算化系统硬件结构的不同,如何有效地配置适用本单位的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呢?这应根据单位的发展规划及具体情况决定。目前,常见的硬件结构有以下几种:(1)单机结构。整个系统只配备一台微型计算机和相应的外部设备,数据集中输入输出,同一时刻只能供一个用户使用,适用于在会计业务少,规模小的事企业单位。(2)多机松散结构。整个系统由多台微机,其各自配备相应的输入输出设备,各微机之间不发生数据结构。这种布局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数据共享性差。(3)多用户结构。整个系统配备一台计算机主机和多个终端构成,财务信息可由终端分散输入,主机对数据集中处理。适用会计业务量大的大、中型企业。(4)客户机/服务器网络结构。该结构体系性能/价格较高,可扩充性强,开发周期短。每个用户都可提出自己部门的网络结构方案,适用于企业集团和大型企事业单位。(5)internet/intranet(企业内联网结构)。它基于web技术和互联网通讯标准,提供连接数据库服务和信息服务,可自成独立体系。可接入国际互联网上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也可以与关联企业连接形成更大的信息系统,适用于特大型企事业单位和跨国集团。 

    2、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的配备 

    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可包括数据管理系统和会计核算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提供对数据的处理功能,包括:数据的存储、筛选、查询等功能,(如oracle、vfp等);会计核算软件是本系统的应用软件(如用友财务与企管软件、金蝶财务软件);目前会计软件可分为专门开发的专用软件(如管家婆财务软件)和商品化的通过软件(如金碟财务软件)。前者有利于满足本行业、本单位的特殊要求,但往往开发费用大,开发周期长,软件质量参差不齐。而后者的优势在于上马快,投资省,售后服务容易得到保证。因此购买商品化通用会计核算软件不失为普通中小企事业单位的首选方案。 

   会计核算软件一般是由若干个专用模块组成,通常包括:账务处理、工资核算、报表编制、固定资产、存货、购销、往来、成本核算等。其中财务、报表是核心模块。通常每个模块都由安装文件、帮助文件、数据库文件和运行文件几部分组成。这些模块通常称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财务处理子系统通常作为中心子系统,完成与其他各子系统的信息交换与联结。会计报表子系统最主要的数据输出口,其主要功能是从财务子系统中提取数据生成对外报表(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和对内会计报表(如成本表、部门核算表、产品核算表等)。

   在上述各子系统中,财务、报表、工资等子系统的通用程度最高。因此,最适于选购商品化软件,而成本核算等子系统和其他一些与本单位业务特殊性联系紧密的管理核算软件,则需考虑进行专项开发或在商品软件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以满足本单位的需要。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提供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经销单位越来越多。在购买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会计软件的特点是否与单位业务相符,例如工业企业有关生产成本核算的要求,商品流通企业中批发企业的按进价核算,零售企业按售价核算等。

   (2)会计软件信息处理流程是否符合本单位的会计核算要求。在选择会计核算软件时,仅仅考虑软件的行业特点是远远不够的。在同一行业的各个企业中,会计核算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企业的规模有大中小的不同。大型企业往往需要设置较多的部门,进行较详细的核算,有的需要分级核算;而小型企业则机构相对简单,核算也比较集中。除此之外,每一个具体单位,都有自己长期形成的工作传统,都有其自己特定的人员构成以及相应的素质。这些本身无好坏之分,有时还是本单位业务特点造成的。所以不能企望割断历史,应本着尊重传统的原则认真选择软件。

   (3)会计软件能否保证企业发展的需要。随着改革的深入,会计工作也必须适应和满足这些不断提高的要求。一个软件是否能够适应发展的需要,应该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软件是否有可扩充的余地,二是软件开发公司是否具有继续升级软件的实力和愿望。

   (4)会计软件性能方面的要求。软件性能方面的要求包括会计核算软件与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以及汉字系统的适应能力;软件本身操作的简便性、系统运行的速度。

   (5)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必须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财务部颁布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上对申请评审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要求。

   3、搞好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培训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财会部门和财会人员,还涉及到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和相关人员,需要具体有新知识结构的人才来完成会计电算化的组织、实施、开发和应用等工作。因此,必须首先搞好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员、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财会人员作为会计电算化的主力,担任着操作使用、内部管理、分析决策等职责。财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成败。加强财会人员的培训,提高会计电算化人员的素质,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4、制定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保证单位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会计电算化工作成功的基础。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核算工具与程序、会计数据与信息的表现形式、会计档案的保管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制定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时,除了要遵守手工会计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外,还要考虑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特点。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是:(1)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要根据本单位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结构计算机系统操作、维护、开发的特点,划分电算化会计岗位,明确系统内各类人员的职责与权限。(2)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通过对系统操作的管理,保证系统正常进行,完成会计核算工作。(3)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该项管理制度内容是做好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的维护,以保证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4)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是以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会计数据与信息的,具有磁性化和不可见的特点。应根据这些特点和手工会计条件下《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本单位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调阅和销毁管理制度,做到科学管理、安全保密、查找方便、严防损失。

   (四)会计电算化系统运行

   1、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试运行阶段。

   经过上述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设,在开始使用或改变使用新的会计核算软件时,应认真学习《会计核算软件操作说明》,充分理解并掌握软件提供的每一个功能的含义及操作使用方法。

   特别是当直接去市场上购买标准软件时,为确保系统运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预先准备好一个会计期间的数据,在系统内模拟运行,并将其运行结果与人工系统处理结果对比,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同时通过系统的试运行可以达到两个目的:

   (1)使操作熟悉软件的使用细节,我们将之称为人和软件之间的磨合;

   (2)检验会计核算软件是否适应本企业的核算特点,能否完成本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具体要求,即完成软件与本企业业务的适配。

   2、会计电算化甩账过程

   这是会计电算化工作开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核算单位可以考虑甩账工作。现行规定中:“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与手工核算同时运行三个月以上,取得相一致的结果。”才能通过验收甩掉手工账。至于系统何时彻底甩掉手工账,要根据财政部《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

   (五)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

   系统投入使用后,系统维护人员要对系统不断进行个性和日常保养,保证系统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程序维护。2、数据文件维护。3、代码维护。4、硬件维护。

   参考文献:

   1、梁鹏、沈安厦、会计电算化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探讨,中国会计电算化,2002.2

   2、华成主编,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李克广,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人员岗位流动,会计研究,2001.1

   4、潘锡品,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开展,西南财经出版社,2001.3

   5、张爱丽,新经济时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中国会计电算化,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