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践行绿色生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8:21

如何践行绿色生活篇1

[关键词]培养未来绿色nGo优秀成员实践分析

绿色nGo是丰富公众参与内容,提高公众参与有效性,创建和谐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我校从战略高度认识培养未来绿色nGo优秀成员的重要性,将培养未来绿色nGo优秀成员的工作列为播撒绿色种子工程的主要项目任务之一,积极开展,不懈坚持,不断规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紧紧把握绿色nGo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的特点来设计培养规划

nGo不是政府,不能主靠权力驱动;也不是经济体,基本不靠经济利益驱动。nGo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绿色nGo的原动力也不例外,是绿色志愿精神。这种志愿精神力的实质,是人们基于一定的绿色公共意识,绿色关注意识、绿色责任意识、绿色参与意识和为绿色奉献精神的基础之上的自觉努力。

培养未来绿色nGo优秀成员的工作的设计,考虑如何及时引导受教育者对自我的内在精神和基本特性进行评估,判定自我的基本权利、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是否符合和促进绿色nGo所承载的使命,从而产生自觉担当自己在社会、社团、政府三维一体中的责任。要及时将绿色nGo的为绿色事业奋斗和奉献的精神宣传到受教育者中去,特别要让每个受教育者接受和履行这种奉献精神。

二、从使命教育入手吸引和激发受教育者接受和追求教育培养

开展绿色nGo承载的使命教育,有助于提高每个受教育者接受和追求未来绿色nGo优秀成员的培养的动力,有助于培养受教育者在现在和将来参与绿色nGo活动时如何得到政府的理解和支持的能力,如何得到民众的信任,如何阻止各种短视的逐利行为,使绿色nGo健康有秩序地开展工作和不断地发展的能力。

通过对绿色和平组织、自然之友和地球之友等绿色nGo的了解,通过参与当地绿色志愿者协会的活动和工作,通过与梁从诫、徐大鹏、刘德天等知名的绿色志愿者的面对面的接触与交流,通过各级领导的视察和指导,通过扎实的切身体会,明白参与未来绿色nGo优秀成员的培养的重要性和意义。明白绿色nGo不仅可以做为政府的绿色帮手、绿色公益事业的补充,它还是社会自治的一种独立主体,体现了新型的治理理念。它符合当代从传统的通过政府体系统一实现公共事物管理的“一统”模式向在大主体下并行多元主体、社会自治的“新治理”型模式转型的治理理念。明白绿色nGo是现代文化、现代体制的最佳体现者,是改变传统公共事物管理负面缺陷的实质性推进的重要因素。

三、培养自立意识和能力来适应绿色nGo的自立地位

绿色nGo在全球绿色治理和绿色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绿色nGo所主要依靠的不是政府、不是商业,而是规范、道义、知识、信任、价值观和可靠信息等在志愿精神作用和专业操作下产生的推动力,是一种“软动力”。这决定了绿色nGo的自立具有艰巨性、长期性、志愿性、专业性和创新性。所以,培养未来绿色nGo优秀成员必须要培养他们的自立意识和能力。

通过讲座、上课等讲述自立的重要性,使受教育者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应尽力达到理应达到的自立水平,形成自身生存支援系统的基石,拥有与之相适应的自立精神和能力;通过实践等活动让受教育者合理地步入社会,从事工作,参与竞争,体验生活,遭遇到比学习生活要复杂得多的生存环境,遭遇到随时都可能出现或面对无法预料的难题与处境,从而体会人生必须靠顽强的自立精神和自立能力克服困难,形成如何建立和运用自身生存基石和外在的生存支援系统互动的自立性的生存能力系统。同时通过系列的绿色活动和绿色nGo的工作,让受教育者真实地触及和体会开展绿色活动和绿色nGo工作更需志愿者具有高水平的自立意识和能力。

四、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来应对绿色nGo的从属地位

绿色nGo与所有的非政府组织一样面临着生存,变革,创新和发展的巨大挑战。从法律地位、可控资源和政治倾向等角度来看,绿色nGo往往要依赖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资助、帮助,要积极寻求通过政府、利益集团、企业、其它非政府组织、国际组织等来发挥作用和实现经济保障。这种现象导致的从属地位会在较长的时期中存在。因此,培养未来绿色nGo优秀成员必须要培养他们的适应环境能力。

通过实践,不断提高受教育者自己对环境的判断能力,学会在繁杂的外界环境中整理、分辨、选择以及规避伤害,精确把握有利于自己生存发展的信息,善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抓住事物的关键,拥有强的适应能力和把握生存发展的空间。通过接触或置身于陌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培养如何在陌生环境中保持微笑,正确分析,积极学习,主动调整行为,顾全大局,因势而行。让受教育者主动地体验各种绿色工作,各种绿色生活。

五、让社会性的社团活动来培养受教育者正确认识绿色nGo社会地位获取的本质

nGo的自立的艰难性、地位的从属性和活动内容的尖锐性也决定了,绿色nGo若没有强的领导组织能力、强的资源动员能力和绿色机缘等多方面因素做保障是不能取得持续发展的成果,更谈不上社会地位的高品位。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受教育者的卓越的领导能力,良好的交流合作能力,借助外力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巧妙办事的能力,自我推销能力,市场机制的运用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等,使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绿色nGo的工作。

六、加强专业技术的培养,提高参与绿色nGo专业建设的能力

绿色nGo具有所有nGo所具有的共性,独立性和自治性,也就是具有独立运作的特点。绿色nGo必须靠专业,才能赢得独立运作。唯有专业,才能独立。拥有专业的人才才能有专业的机构,有专业的机构才能有提供专业的服务,有专业的服务才能体现专业的伦理,赢得地位,完成工作,收获成功。加强受教育者的专业技术能力建设,提高专业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这是培养未来绿色nGo优秀成员运作的基础,是培养未来绿色nGo优秀成员实力的体现。

通过绿色志愿者协会的建设,通过生态监护站的建设,通生物标本馆的建设,通过黑嘴鸥鸟类观测队的建设,通过校园环境管理项目的实施,通过课堂授课,通过研究性学习,通过这些诸多系列的活动,扎实地让受教育者在专业能力上成为未来绿色nGo优秀成员。

七、立足现实,务实地开展工作

如何践行绿色生活篇2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绿色化学教育理念

新课改进一步提升了“绿色化学”教育理念的地位。面对绿色化学新理念、新要求,如何结合当前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把绿色化学理念贯穿于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1.剖析教材内容(知识点),寻找结合点,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载体。在我们目前所用教材中,涉及了许多有关环境保护、绿色化学的知识点,比如环境污染、三废、大气污染物、酸雨、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固体废弃物、重金属污染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强调走绿色化学之路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2.结合绿色化工原理,正反对比,凸显绿色化学理念。化学教师的绿色意识是绿色化学走进课堂,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的前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目标物质在化工生产中的某一作用为切入点,通过寻找替代物质,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比,用事实凸显绿色工艺的优势。例如在介绍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时,可以对比双氧水,在造纸工业中对于纸浆的漂白,双氧水等绿色氧化剂将逐渐取代氯气。因为使用双氧水做漂白剂,不会产生一些含氯的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比较有益。

二、在化学实验中践行绿色化学理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化学实验往往存在“三废”的问题,面对绿色化学的新理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化学实验微型化。化学实验微型化是在满足获取化学信息目标的前提下,对化学实验进行重新设计与探索,使其尽可能减少化学试剂的用量。仪器装置小、化学试剂用量少是微型化学实验的两个基本特点。微型化学实验的试剂用量一般只为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乃至几千分之一,能改善实验室环境,大幅度减少实验室空气和水体的排放污染,具有操作方便、节约药品、减少污染的优点,代表了绿色实验发展的方向。对氯气的性质实验进行改进后,可以将氯气的制备通过漂白液与稀硫酸在培养皿中反应制得,此反应生成的氯气迅速扩散到培养皿中的其他液滴里进行反应,具有生成的氯气量少、环境污染小、实验效果明显,且可同时验证多个性质的优点。

2.化学实验操作规范化。化学实验操作有非常严格的标准,比如药品的称量、试剂的取用、三废的处理等等,各个操作步骤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来进行,否则,不但会造成药品、能源的浪费,污染环境,有时候还可能会发生比较严重的实验事故,给师生的人身安全及生活环境造成比较大的伤害。比如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实验“三废”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无害化处理后排放。通过规范化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绿色化学意识。

3.化学实验药品无害化。进行化学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更直观地将一些实验现象或实验原理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索科学、获取知识的兴趣。能展示同一实验原理或实验现象的化学试剂可能并不唯一,通过对实验步骤或反应途径进行设计,尽可能选择一些对环境友好的原料、催化剂等。比如我们常用白磷来展示“自燃”这个实验现象,但有很多缺点,白磷毒性较大,且产物对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此时我们可以用mg2Si水解产生的SiH4在水面上自燃代替白磷,实验过程无毒无污染,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

4.“三废”处理标准化。“三废”处理是化学实验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三废”种类的不同,处理方法多种多样,但“无害化”是共同的标准。在实验过程中,作为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各种废液、废渣按照处理方法不同,分门别类倒入各自的回收容器内,然后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比如中和、分解、吸收、燃烧、回收循环利用等对其进行处理。

5.计算机辅助模拟高危实验。个别化学实验在操作过程中涉及到的有毒有害物质比较多,或危险系数比较大(易燃、易爆等),既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比较大,又给师生身体安全及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这些与绿色化学的目标和原则相违背,在这种情况下,采用计算机模拟就显得尤为重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实验原理、实验设备、工艺流程进行模拟,使学生在仿真操作过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又减少了“三废”污染。

三、在课外实践中延伸绿色化学理念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科学,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化学知识融入到生活当中,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发现、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利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来延伸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

1.设计实践性调研课题,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利用假期时间,带领学生调查本地区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及循环利用的问题。比如废旧电池是如何处理的,如果处理不当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危害;家用洗衣粉的常用品牌、主要化学成分、对环境有何影响;“白色污染”的来源及可行的解决方法等,通过这些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生活现象,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解决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树立正确的、绿色的化学理念。

2.开展绿色化学专题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意识。邀请相关专家进入校园举办有关绿色化学的知识讲座、科普宣传等,并结合化学竞赛、化学板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意识,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对身边的一些污染现象进行调查,比如生活垃圾、造纸废水等,明确这些污染物的产生、危害及处理方法,使学生在课堂所学的化学知识进一步得到深化,培养其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增强实践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

四、结束语

总之,绿色化学是未来化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人类生存、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保证,而高中教育是围绕全民族素质提高进行的教育,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引入绿色化学的理念,使学生树立牢固的绿色化学观,引导他们成为有责任感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接班人,对于中华民族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思思.基于绿色化学理念的实验改进[J].成功(教育).2011(10)

[2]冷平.浅谈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教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4)

如何践行绿色生活篇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实施科学发展的道路,我们要走的应该是一条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当前,绿色教育将成为高职学院办学的主流观念与思维,使高职学院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校园绿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绿色校园文化的构建,绿色校园文化强调校园生态环境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和谐发展的关系,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本文探讨绿色校园文化评价体系及建设方法对高职院校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绿色校园、绿色校园文化的内涵

关于绿色校园,从狭义上讲是指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环保部门,对学校校园绿化覆盖率达到评价标准时授予学校的称号。绿色校园就是采取先进绿色的技术和科学严格的管理,对校园内的空气、噪声、废水排放和垃圾处理等进行综合监测和治理,形成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并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的校园环境。从广义上讲,是指以校园环境为核心的一种和谐、民主的校园氛围,它比搞好校园卫生和校园绿化有更丰富的内容,更加侧重校园“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和谐、民主”的人文内涵。

绿色校园文化则是一种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是指以“绿色”理念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体现亲近自然、和谐民主的特点。内涵主要表现在:一是要重视环保教育,建设“绿色学校”;二是要重视校园自然、人文环境建设,建成“绿色校园”;三是要通过一系列措施,将“绿色”的理念贯穿于学校办学、管理、教学、育人、建设等各项工作之中,大大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高职学院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既重视客观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又重视主体人的主观意识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对引领社会和实践绿色低碳具有导向作用

现阶段,节能减排是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2010年6月12日到18日的第20届全国节能宣传周,国家发改委和上百所高校发起“节能攻坚高校先行”的活动。作为高职学院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地方,具有加强科技攻关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社会服务的优势,理应通过建设绿色校园文化,引领社会和实践绿色低碳,从而起到示范和带动全社会实践生态文明;理应以绿色文化内化校园自身的不良文化,绿化校园文化生态,实现绿色发展,这是高职学院担当文化建设使命、履行社会责任和社会服务职能的体现,

(二)对推进绿色教育和创建绿色校园具有保证作用

当前,“绿色”被引进教育领域,实施绿色教育、创建绿色学校已经成为教育改革新风尚,因此,实施可持续发展既是人们行为方式的变革,也是世界观、生态观和道德观的变革。为了实现这种变革,高职学院理应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确立生态文明观的教育理念,实施以“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主要内容的绿色教育,构建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使受教育者形成文明交往、和谐合作、相互关爱的生活与学习境界。通过建设绿色校园文化,这是适应时展趋势的必要要求,是创建绿色学校的基础和前提,是实施绿色教育,创建绿色校园的重要保证。

(三)对高职学院塑造特色校园文化具有历练作用

绿色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包含绿色理念、绿色精神的独具特色的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亮点。高职学院只有通过打造特色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和求得自身的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学校有了特色文化,有了文化底蕴,让这样的文化去影响、塑造学生;通过建设绿色校园文化,结合学院自身实际,融入绿色精神,践行绿色理念,不断发展创新,形成一种绿色文化认同和绿色文化自觉,用绿色文化历练办学特色,铸造学校品牌,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绿色重要途径。实践证明,以绿色校园为载体,构建绿色文的先行高职学校,其文化特色以及办学特色已经凸显,建成了以绿色为核心的特色校园文化。

三、高职院校绿色校园文化评价体系

要建设绿色校园文化就必须有相应的评价体系作支撑,按照校园文化体系的要求,校园文化的内容应包括物质、精神和实践三个部分。由此,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实践文化构成了绿色校园文化的三个基本评价体系。

(一)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的物质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发展程度的外在标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绿色环境的营造以及绿色教育基础设施的建造,不仅能够为校园绿色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还能够创造优美的环境,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绿色校园文化文化评价体系,一是要求校园建设中每一处景点有人文的内涵,让每棵树,每面墙,每个景点都成为能够对学生产生熏染的老师,使校园具有良好的育人环境,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二是以低碳的指标要素来衡量与指导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在校园建筑、绿化、布局、设施等方面进行重新规划与建设,要求符合低碳和绿色的标准。

如何践行绿色生活篇4

关键词:绿色化学;引入意义;引入途径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的共识,也是中职化学教育者与理论界的共识,即实行绿色化学理念。中职阶段是学生思想素质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绿色教育理念的实施对于学生的环保理念的建立意义十分重大。绿色化学理念的引入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培养环境保护意识,也是中职教育面临的重要的时代任务,绿色化学理念的引入也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绿色化学的内涵

绿色化学亦称无害化学清洁化学环境友好化学,绿色化学简单的来说就是用化学的方法与技术减少或消灭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试剂溶液的使用,同时也要避免产生对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的产生。其理想是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在产生废物,不再进行废物的处理。这是当代人们面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必然选择,这也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是绿色化学的核心。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是在始端就采用预防污染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世界上很多国家已把“化学的绿色化”作为新世纪化学进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化学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社会创造者巨大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的麻烦。传统的化学工业每年排放3亿至4亿的废弃物,给环境带来巨大的污染,同时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残酷的现实迫使各国必须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尽快改变。1991年,美国化学会(acs)提出这个概念,并立即得到全世界的积极响应。

如今,这个理念已被人们广泛接受,全社会都在为这个理念的实施而努力,当然教育界也在为这个理念的贯彻执行而努力。

二、绿色化学理念引入的意义

1它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人类社会目前面临这许多的环境问题,例如土地荒漠化全球气候变暖工业企业的污水等一系列的问题,人类社会所生存的环境越来越差,目前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一个共识,我们作为这个社会的公民有义务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同时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前的那种发展方式已经被否定,现代社会需要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现在经济的发展倡导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工业企业给环境带来的巨大污染已经让每个国家都意识到必须改变传统的社会发展的方式,绿色化学是当代社会唯一的选择。绿色化学能让人类对于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这也是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环境保护是一个现实性很强的话题,每个学生都在经历着环境的变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受,这个话题能引起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课堂的效果,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在绿色理念的引导下,学生可以亲自参与亲自实践,这样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科学的观察实物的方法,又体现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和实践性的原则。这样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很有益的。这样走出来的学生也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环境。拥有较高的素质的学生也能在社会上有很好的发展,为社会做出贡献。

3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中职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绿色化学的理念,例如教员在讲二氧化硫煤等内容时,会讲如何不让有害物质进入空气等一些问题,若有条件教员师带学生到工厂参观,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建立,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会在生活中注意到相关的问题,学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从而减少对于环境的破坏。例如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会逐渐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使用可以分解的化学材料等许多对于环境有利的行为来,这也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绿色化学理念引入的途径与方法

1结合中职化学教材内容引入其理念。

绿色化学是新兴的学科,要提高教材的数量与质量,现行的教材虽然渗透了绿色化学理念,但是远远不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中与其相关的知识,把这些知识认真的教会学生,这样学生就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的能力。例如在二氧化硫硫化氢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介绍它们对于人体的危害,还要说明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结合有机物中聚合物内容介绍白色污染的危害与解决办法等,言而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中职化学教材,渗透绿色化学的理念,逐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结合化学教学实验,引入绿色教学理念。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运用实验的手段,让学生从感性的层面理解,这样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如在制取氯气时,多余的尾气如何收集,教师在实验时要注意给学生做好示范;再如一些反应后的废液废渣该如何处理教师要做好讲解,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理念,让学生们不仅知道还要能很好的做到绿色利用化学。这样真实而具体的示范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次深刻的体会,学生能有很多的感性认识,而不仅是一个空泛的概念。通过老师的示范,学生也能很好的体会利用好化学带来的好处。

3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化绿色行动。

现在的中等教育的模式,学生仅仅留在学校是不够的,校外的实践活动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样的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是课堂教学最好的补充。例如,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到被污染的地方与河流参观,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不科学利用打来的恶果,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同时也要和正在遭受污染的人进行沟通,深切体会他们的生活,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体验,也可以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参与环保活动,让学生有切实的行动。

四、结束语

我国绿色化学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广大的一线教员和理论工作者任重而道远,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个理念的引入是对社会发展十分有益的事情,这是对于教育的一种革新,同时也是社会对于教育的要求,学生建立起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我们社会的未来才有希望变得更好。

参考文献:

如何践行绿色生活篇5

关键词:化学教学;绿色化学;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206-01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是利用化学的技术与方法来降低或消除化学产品设计、制造与应用中有害物质的使用与产生,使所设计的化学过程和产品更加环保友好,从源头上阻止污染。中学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基础阶段,在中学阶段中进行绿色化学教育,把绿色化学知识融入到平常的教育中,充实我们的教学内容,使其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对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作为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把绿色化学教育贯穿于中学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在课堂教学中传播绿色化学思想

课堂教学是教学任务的主要载体,是我国中学教育的基本构成部分,课堂讲授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是最基本的途径。例如在如讲二氧化硫时,向学生说明它是一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它和氮氧化合物都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空气中二氧化硫70%来源于工业燃料,12%来源于工业燃油,其余则来源于生活燃料等。它既直接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又可以导致水质酸化,水生动物减少或绝迹,树木、庄稼枯死,还能腐蚀建筑物和文物。最后让学生讨论:如何防止和减少二氧化硫的污染。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调动了学生学习和积极性。

此外,教师在全面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大量通过文献和网络查找资料,做好备课,将当前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绿色化学”案例引入到课堂来,利用当前发生的各种实例新闻热点等引导学生理解“绿色化学”,如在介绍三废、温室效应等概念时,引导学生从减量减废的角度介绍循环操作、交换剂再生、pm2.5等概念,引导学生建立绿色化学思想。通过诸如此类的结合现实热点案例的长期熏陶渗透,慢慢学生便会有了自己的“绿色化学”认知概念,并会以此约束自己的行动。

当然,除了讲授法,教师还可以用宣传图片演示、师生互动讨论、多媒体教学、视频展示等方法。课堂作为教学的第一阵地,是日常实施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思想的最好媒介。

二、在化学实验中传播绿色化学思想

化学中的演示或学生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增强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验必定会涉及到有害、有毒的物质,实验教学与绿色思想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在实验教学中贯彻绿色化学思想是非常有必要的。

1、实验规范化。首先是药品贮存的规范化。如易挥发的液溴、浓硝酸、浓盐酸等密封贮存;对大多数有机物如苯、甲苯、四氯化碳、甲醛等用专柜避光保存;对剧如汞、白磷等用专柜上锁保存,定期检查贮存情况。其次是实验操作规范化。化学实验中,师生都要接触到有毒性的物质,必须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种实验。正确地闻气体,取药品,甚至如何盖瓶盖,放置试剂,取药品的各种工具选用,取用药品量的多少都要规范化并向学生交代清楚;尽量采用封闭措施,减少师生被动接受有毒有害气体的污染。实验结束后,正确处理化学废渣和实验中产生的废气。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桌面,这些都要认真细致指导,使实验活动从始至终成为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课堂。

2、实验微型化。常规实验中,药品用量较多不仅造成浪费,还污染环境。因此,在实验中用玻璃制成各种可加热仪器替代的实验仪器、用点滴板、小试管、等进行微型系列实验。使用最小化的试剂用量,甚至一些现象明显的定性实验可在试纸或滤纸上完成。这种方法药品用量少产物少,操作安全实验不会造成危险,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相对而言较轻。同时也达到实验的目的。如碘显色反应、溴水褪色、苯酚的检验、验证盐类溶液酸碱性等实验。

3、实验创新化。采用无毒原料、溶剂、催化剂进行化学实验。例如,做完银镜反应后,可将清洗试管的硝酸替换为三氯化铁溶液,避免产生二氧化氮有害气体;在萃取碘单质实验中,可将四氯化碳替换为二氯甲烷作为萃取剂,减少毒性;在乙烯的制备实验中,可将硫酸替换为氧化铝作为催化剂,避免浓硫酸造成污染;其次,优化化学实验方法,改进化学实验装置。在提取碘的实验中,可将灼烧法改进为煮沸提取法,简化实验操作程序,缩短实验时间,减少因灼烧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用密闭的装置减少实验敞_操作,可将注射器作为密闭的反应容器,进行铜和稀硝酸生成一氧化氮、二氧化硫制备与性质等实验,将污染物消除在密闭装置内。

三、在课外活动中传播绿色化学思想

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如实地调查、环保知识竞赛、研究性学习、查阅文献等,内容丰富多彩,是课堂教育的很好补充[5]。为了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绿色素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如在实地调查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化工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对当地水资源、空气质量、环境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可开设相关课题,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如研究生物催化剂的优点、研究高效低毒农药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课题研究的预设目标;在文献研究中,既可让学生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和互联网资源,收集有关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的文献资料,使学生获取最新的科研信息。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更加关注绿色化学,能够运用已学的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总而言之,随着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渗透,绿色化学教育已经成为高中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化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高中化学教师必须强化绿色化学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绿色化学理论,最大限度地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并积极组织课外绿色化学实践活动,从而确保高中绿色化学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潘清林,黄继武,徐国富,等.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1-14.

[2]李桂荣,傅明喜,王宏明,等.材料科学与工程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思路[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6):75-76.

如何践行绿色生活篇6

关键词:环境素养环境教育大学图书馆

0引言

全球生态的破坏、资源的紧缺,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环境污染已成为整个国际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2011年4月环保部等六部委联合的《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等都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实施全民环境教育行动计划,建立全民参与的环境行动体系,表明了环境教育在环境保护中的地位与作用。其中,作为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应围绕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重大需求,发挥自身的馆藏资源优势与作用,做好生态、环境类印刷和数字文献保障与学科服务,开展用户环境教育,增强用户的环境意识,宣传绿色文化,这既是图书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此外用户的环境素养教育,还能促进馆员环境意识的增强和推动绿色图书馆的建设。大学图书馆这一重要绿色角色,目前研究和实践进展如何,开展环境素养教育是否可行,如果可行的话,具体开展哪些建议?下面将逐一分析。

1大学图书馆环境素养教育研究和实践进展

环境素养教育的说法不统一,在此不作考究,而环境教育的目的是明确的,包括不仅要提供保护及改善环境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大众对环境的态度和价值。多位学者提出具有环境素养的公民应具备的重要特征,如拥有环境素养的公民必须有强烈的意愿去参与环境保护并对一些重要的环境事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1],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采用对环境负责任的方式。RosalynmcKeown-ice认为,对环境负责任的行为的榜样作用,比我们的认识要更有价值[2],环境素养是一种优秀世界观的反映[3],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位公众。环境教育并不意味着束缚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而是强调在环境伦理道德准则要求之下[4],有节制地利用自然和适度消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

1.1学校环境教育

许多国家(地区)开展了学生的环境教育和环境意识的培养与实践。日本、法国和韩国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学校环境教育涵盖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个阶段,课程内容体系化和多样化,大力推进环保体验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其环境教育总目标是:人人关心环境,理解人类对环境所具有的责任和作用,激发积极参加环保活动的态度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还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纳入了教师培训[5-6]。在美国大学校长气候承诺(americanCollege&Universitypresidents’ClimateCommitment)[7]和促进高度教育可持续发展协会(associationfortheadvancementofSustainabilityinHighereducation)[8]的政策推动下,一半以上的美国高校开展了对学生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和作为学校使命的重要部分,图书馆支持所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承诺和相关举措,支持碳中和等项目和课程活动,在建立相应的馆藏资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9]。大学的环境教育,一部分是针对环境专业的学生进行的专业环境教育,另一部分是面向所有专业学生的环境普及和通识教育,教育内容以环境伦理学为主。如清华大学在绿色教育方面,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创建了多层次、全覆盖、国际化的绿色课程体系,该校已规定所有非环境专业学生学习环境课程[10-12]。与中小学环境教育相比,大学环境教育应该更多地关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和谐发展问题、环境意识和行为培养以及对环境的批判性思考问题等。

1.2图书馆与环境教育

为考察图书馆环境教育研究,笔者于2015年7月通过题名、全文和主题检索项,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词为“图书馆+环境教育”,检索结果为8篇相关研究,分别是关于公共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开展环境教育的思考,如贺延辉和赵晶介绍了俄罗斯公共图书馆环保教育的实践,并结合我国图书馆提出了环境教育的建议[13-15]。总体来说,图书馆开展环境教育的研究较少,尤其关于大学图书馆如何开展环境教育的探讨则明显薄弱。尽管图书馆环境教育研究开展不多,但图书馆的环境教育实践却一直在进行,只不过很多时候,图书馆从事的一些环境教育活动没有贯以环境教育之名,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图书馆行动的环境作用和影响力。如许多图书馆开展了图书漂流、图书捐赠和图书交换活动,提高了图书重复利用率,保护了环境;再比如科学采购的国外出版的图书,在其版权页标注了类似字样“thisbookwasprintedonacid-free,sustainably-sourcedpaper.”,无酸纸的生产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也比较小,在油墨选择方面也尽可能使用大豆soybean油墨或其他植物性vegetable-based油墨[16],分解后可完全融入自然环境,这些均是典型的图书馆开展的隐形环境教育的体现和内容,并潜移默化地把环境意识传递给读者并转化为其日常行动,有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环保节能的良好风气。还有图书馆举办生态环境讲座或电影展播,如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世界环境日举办以读书接力形式,阅读环境保护经典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举办了《幽灵公主》观影会,以影片的形式让大家了解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这些称作显性教育活动。显性教育活动还包括高校在课堂开设的环境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课程以及环保知识讲座。实际上,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开设本身也是隐形环境教育的体现,因为通过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读者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诸多数据库的收藏范围和检索方式等,避免了对各个数据库的盲目检索,减少信息检索系统会话时间,减少对网络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访问次数和时间,减少了能源消耗,这也是信息素养教育未被发现的功能——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但总的来说,目前图书馆界还未普遍认识到这一点,未能开展普遍性、持续性且有社会影响的环境教育活动。

2大学图书馆开展环境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1大学图书馆开展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2.1.1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图书馆需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让每一个人都自觉地践行环境保护。而要做到这一点,通过宣传教育是途径之一[17]。强化面向庞大的在校用户群体的环境教育,高校图书馆责无旁贷,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图书馆通过自己的活动积极影响社会问题的责任(例如关乎人类的生存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18],唤起读者对全球变暖的危机意识,提高读者的环境意识和行为。

2.1.2高校绿色校园建设,图书馆是重要的子系统建设绿色大学是高等学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其核心内容是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及思想贯穿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全过程,落实到大学的各项活动中。建设绿色节能校园,一定程度上也能对图书馆唤起节能意识,如新馆建设、设施采购考虑能耗参数。图书馆开展环境教育是图书馆推进绿色业务流程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推进绿色高校建设的重要举措。图书馆作为高校用户参与最多的部门,应充分发挥体现绿色生态理念,践行生态文明要求的模范带头作用,与学校和国家的生态建设相呼应,致力于推进环境保护教育的广泛有效开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2.1.3图书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开展用户教育是图书馆的功能作为第二课堂的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的功能之一是支持和参与学校教学活动,如建设相对全面的教学参考资料馆藏、文献检索嵌入专业课程学习,以及辅助通用技能的培养,如信息素养教育、环境素养教育、计算机技能等[19]。图书馆支持与参与教学科研活动的外延十分丰富,随着学科和社会的需要,其外延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环境教育正是时展的产物。环境教育聚焦于用户的环境素养和环境意识的培养,与信息素养同等重要。学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积极支持和配合教学与科研,为开展环境教育通识课程和环境科学研究的师生读者,提供学科服务,做好文献资源保障。笔者认为,大学图书馆开展环境教育是有必要的,配合学校教学科研,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实践活动场地和项目,以开展隐形环境教育为主,承担起环境素养教育的重任,同时当好绿色文化推广的先锋,为社会培育和输送各类具备生态文明理念与相关知识的绿色人才,为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

2.2大学图书馆开展环境教育的可行性

2.2.1资源优势大学图书馆开展对用户的环境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和较全面的馆藏纸质和数字资源,涉及环境问题的各个方面和诸多领域,囊括了从全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到家庭节能的基本技巧等多个系列的馆藏资源,为环境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献保障。图书馆还具备现代化环境教育设施(如节能管理平台)、信息共享空间,为参与体验、实践等环境教育活动提供重要场所。

2.2.2人才优势图书馆有着丰富学科背景的专业人员,有组织开展各类用户教育活动的经验,如全校信息素养教育、新读者入馆教育和毕业季系列活动等,国外图书馆还专门设立了生态图书馆员(eco-Librarians)或可持续发展图书馆员[16],并且馆员开展图书馆绿色科学研究,提升了自身的环境素养和意识,以及学校绿色环境协会和图书馆的学生管理委员会等组织协助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活动。

3大学图书馆开展环境教育的建议

大学图书馆开展环境教育分为对馆员(含馆领导,下同)和用户两类对象,以增强馆员和用户的环境意识。

3.1开展馆员环境素养教育

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开展图书馆绿色服务和用户的环境教育,图书馆必须做好馆员的环境素养教育,提高馆员环境意识和环境教育能力,这样才能进一步推进环境教育工作,形成图书馆的绿色低碳文化。馆员是可持续发展的宣传者、教育者和实践者[20],把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绿色低碳实践传递给用户的重要力量。馆员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丰富馆藏资源学习和了解如何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减少能源消耗,进一步提升低碳意识和加强低碳技术的学习。图书馆要做到节能减排,应该向馆员普及节能环保知识、提高馆员环境素养等。馆员具有较高的环境意识,必然在日常行为中采取低碳行动,体现在图书馆工作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影响的行为,如再生纸或无酸纸图书的采购;对图书馆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并以减轻环境负荷为目的,尽量使用与利用有利于环保的设施设备;科学馆藏采访和建设,提高印刷型资源、数字资源和数字设备的利用率;图书馆绿色建筑和布局设计;双面打印、节约水电等以及用户绿色服务和环境素养教育课程等,均体现了馆员的环境素养和绿色业务流程理念。馆员在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良好的环境意识与行为来影响读者,熏陶读者,这种熏陶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此外,图书馆还要积极开展绿色科学研究,旨在培养懂环保、爱环境、重生态的绿色馆员,增强广大馆员的绿色工作意识。同时,借助学会推进此项职业活动。环境教育凝聚着图书馆职业的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感,中图学会应从发扬职业精神,增强职业价值感,扩大职业社会影响的角度和立场,将环境教育作为推进图书馆服务社会、服务创新的重点,制定图书馆环境教育计划和方案等,组织参与配合实施相关活动和计划,尝试设立图书馆环境教育分会,将环境教育作为学会年会议题,举办专门会议,切实发挥学会对图书馆环境教育的推动、推广、组织和协调作用[13]。

3.2用户环境素养教育

环境素养教育作为图书馆的新型信息服务,支持课程和科研活动,可以嵌入到图书馆的用户教育活动中,大力宣传绿色环保理念等进行用户的环境意识的培养,对未来从业者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为绿色校园、校园文化和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用户的环境素养教育,又能促进馆员环境意识的增强和推动绿色图书馆的建设,具体的隐形环境教育包括如下内容:

3.2.1积极支持环境科学教学科研活动环境科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诸如地理、生物、海洋、建筑等,大学图书馆可配合教学科研,设立专业的学科馆员,主动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新能源、绿色建筑、绿色采矿、绿色信息系统等方向的师生提供精准专业的学科信息与知识服务,例如提供学科信息跟踪和数据服务,开展课题服务和信息分析,进行学科研究咨询和学术交流,收集各国相关教材课件,编辑教学参考资料,建立丰富的生态环境相关的馆藏资源,构建学科导航等,积极支持学校开展环境科学课程与科学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源和信息空间。

3.2.2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活动图书馆除了有针对性地增加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文献,还可联合学生环保组织、学生馆员举办环保展览、专题讲座、专题读书活动、环境知识竞答、环境教育征文、环保影视展播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把环境教育内容渗透其中,激发读者学习环境保护知识的热情。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举办的“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主题书展,向全校读者开展生动、立体的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及教育活动[21]。也可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环境质量与污染源调查等活动,在环境教育中帮助学生建立社会责任感[22],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实现节约资源以及减少碳排放的目的。正如徐匡迪院士倡导的“节约的资源是最好的新能源”[23]。

3.2.3图书馆积极为学生的环保实践搭建平台图书馆作为大学的信息文献中心和文化中心,在为人才培养提供信息保障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具体工作中,构建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绿色创新能力为主旨的多样化绿色实践平台,营造“绿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例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tudentResearchtraining,简称SRt)项目,近几年清华大学审批了430项绿色SRt[24]。再有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关注学生科创项目,营造科研创新舞台,吸引学生到图书馆,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策划采用技术方法改善图书馆管理情况,比如节能改造,为师生创造科研创新的实践平台[25]。图书馆还可以结合学生社团活动推进绿色图书馆建设和环境教育相关工作的开展,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学管会积极参与学校爱心屋图书漂流项目,让更多的人了解“图书漂流”,并参与其中,让闲置的图书流动起来,使更多的同学受益,图书漂流项目很好地诠释了爱心屋所倡导的“绿色校园、低碳生活”理念,将校园慈善捐助与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有机结合[26]。图书馆要积极支持大学生组织在校内外开展的一系列环保活动,参与到图书馆的绿色业务流程建设中,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关注人类、关注未来”[27]。以此为契机来配合教学将环境教育有机地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来,通过活动提升其环境素养和环保行为,使学生真实地体验到环境保护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责任意识。

3.2.4在主页上建立环境教育专栏设置专栏的目的是为读者随时查阅和了解图书馆最新的环境馆藏资源、环境动态和环境知识,是持续性教育的保证,服务对象为任何学习了解环境知识的读者。把这些内容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给读者,让读者及时了解环境保护最新动态和相关知识,并鼓励师生一起参与专栏内容的收集、整理和工作。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在主页和微信平台上建立了环境教育专栏,值得学习借鉴。专栏栏目包括:生态环境类新书展示、环境讲座、新闻动态、图书捐赠与漂流、环境类科普知识、国内外高校和图书馆环境实践、投稿征文等。把环境教育方面的专家讲座的视频嵌入到专栏中,世界读书日、世界环境日等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征文比赛、科普知识等及时到专栏,让更多的读者了解环境现状、关注环境问题、培养环境意识并在生活中成为一个保护环境的实践者和倡导者[28-29]。以上既是环境教育重要且有效的形式,又是精神文明建设、德育工作和低碳城市建设的载体,对于读者正确地认识环境、理解环境、尊重环境,进而积极保护环境并有效地参与处理环境问题起到了中介与奠基作用。总之,图书馆是环境教育引进课堂之外的隐性课堂的主要场所,图书馆的教育形式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具有主动性、灵活性和选择性的优势,要充分发挥环境教育中的作用,使读者在图书馆信息空间不但享受到知识的力量和绿色业务流程,而且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素养。环境素养教育的素材可以取自中国教育节能网和公共机构节能网。同时利用好微博、微信等新的宣传手段,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推送优势。此外,继续提升用户的数字信息素养,减少检索会话时间,以及提升信息系统易用性和可获取性,发展绿色信息检索系统[30]。图书馆环境教育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正如环境教育工作者叶红所认为的环境生态教育是长期的、隐性的,但其作用是巨大的[31]。在今后的工作中,图书馆要进一步丰富用户教育内容,让环境教育成为用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之一,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并积极向学院、学生工作部和社会延伸,推进图书馆的环境教育的开展,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绿色发展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Volkt,HungerfordHR,tomeraan.anationsurveyofcurriculumneedsasperceivedbyprofessionalenvironmentaleducation[J].Journalofenvironmentaleducation,1984,16(1):10-19.

[2]mcKeown-iceR.environmentaleducationintheUnitedStates:asurveyofpreserveteachereducationprograms[J].theJournalofenvironmentaleducation,2000,32(1):4-11.

[3]黄东蛟,艾娃.环境素养:一种优秀世界观的反映[J].环境教育,2002(6):32-34.

[4]崔建霞.环境教育:由来、内容与目的[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147-153.

[5]罗朝猛,刘敏,张雷生.绿色教育:“落地生根”从娃娃抓起[n].中国教育报,2014-08-05(3).

[6]李维,田青.向台湾环境教育学什么?[n].中国环境报,2009-12-31(4).

[7]presidents’ClimateCommitment[eB/oL].[2014-09-15].

[8]associationfortheadvancementofSustainabilityinHighereducation,Greenlibrariesoncampus[eB/oL].[2015-09-15].

[9]applinmB.Buildingasustainabilitycollection:aselectedbibliography[J].ReferenceServicesReview,2009,39(3):313-325.

[10]李禾.我国将建设绿色大学[n].科技日报,2010-04-11(1).

[11]高松.绿色大学建设10周年座谈会举行[n].新清华,2009-06-05(2).

[12]高松.我校深入推进绿色大学建设[n].新清华,2010-06-04(1).

[13]贺延辉.公共图书馆开展环境教育的思考[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4):57-61.

[14]赵晶.俄罗斯图书馆环保教育对我国图书馆的启示[J].图书馆研究,2013(2):124-128.

[15]赵晶.俄罗斯图书馆环保教育对我国的启示[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3.

[16]millerK.publiclibrariesgoinggreen[m].americanLibraryassociation,2010.

[17]罗湘华.公共图书馆应强化对公众的环境教育[J].环境教育,2013(10):76-77.

[18]范并思,于良芝.如何理解“图书馆社会责任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0(7):2.

[19]于良芝.图书馆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04-109.

[20]LibrariansasSustainabilityadvocates,educatorsandentrepreneurs[m]//theentrepreneurialLibrarian:essaysontheinfusionofprivate-businessDynamismintoprofessionalService.mcFarland&Company,inc.,publishers,2012:183-201.

[21]图书馆举办“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主题书展[eB/oL].(2012-12-20)[2015-9-19].

[22]余玲.环境教育与图书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S1):135.

[23]徐匡迪.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R].重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9.

[24]欢迎报名参加图书馆主持的SRt项目[eB/oL].(2014-10-27)[2015-10-01].

[25]关注学生科创项目营造科研创新舞台[eB/oL].(2014-10-27)[2015-10-01].

[26]图书馆学管会积极参与学校爱心屋图书漂流项目[eB/oL].(2012-03-31)[2015-10-01].

[27]高杰.徐州创建“绿色大学”有了样板校[n].中国环境报,2005-02-23.

[28]曹世松.小学图书馆开展环境教育初探[J].环境教育,2005(9):36.

[29]崔秀艳,亢琦,郝倩,等.世界环境日:图书馆在行动[J].图书馆,2015(12):106-111.

[30]范瑞英,亢琦,王茜,等.图书馆环境责任:内涵、履行与意义[J].图书与情报,2015(6):63-67.

如何践行绿色生活篇7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绿色化学

一、前言

结合化学新教材的内容把绿色化学的观念融入化学课堂教学中,是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的重要手段,绿色化学的科学实践已有百年历程,但是,绿色化学理念和化学课堂教学相互融合的研究却还是不大乐观,下面就从绿色化学的含义及理论和实践等几部分讨论绿色化学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二、在课堂教学中融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在进行化学课堂教学的时候,应结合书本内容,特意出示几个探究性的问题并指导学生运用绿色化学中的观点思考由学生自由作答。例如,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氮、磷等化合物这章内容时,设计的问题可以是:目前社会上呼吁大家洗衣要用无磷的洗衣粉,原因是什么呢?在学习苯、甲苯这类的有机物内容时,可提问学生:平时家里粉刷墙壁的时候,为什么选用苯、甲苯等有机溶剂的涂料呢?在学习铅元素的内容时,对学生出示的问题可以是:汽车为何提倡使用无铅汽油?在学习氢气的内容时,可出示:氢气可作为一种不错的清洁燃料吗?为什么?借助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若达不到绿色化学的标准反应,我们就要尽少的使用。在中学课堂化学课本里有不少涉及到化工生产方面知识的内容,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借助这些内容来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

通过实例向学生解释:氮的固定具有三种方法:(1)人工的化学固氮;(2)豆类植物及苜蓿根部的根瘤菌上产生的生物固氮;(3)雷雨天气发出的闪电固氮。但是人工化学固氮消耗的能量大、工艺也较繁琐,这类生产还会严重污染大气。所以,化学家们开始把目标放在“绿色化学”上,就是研究怎样能和植物德根瘤菌一样,不借助机械设备且不用大量的厂房,也不会污染到环境的生物固氮。

三、在实验教学中融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在高中阶段,化学实验课程的绿色化的定义是:对高中化学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工艺和技术、操作和仪器等开展的绿色化设计、优化和改善,主要又绿色化设计实验方案及绿色化改善实验方法两部分内容。即把化学实验的配置、原理和操作方案等环节和绿色化学内容相联系,就可以让传统化学的实验原则与其展开有效的绿色化学结合起来了。

1.要积极采用微型实验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对普遍见到的那些实验仪器及时的进行微缩改进,也要对常用的试剂设定给出一定量的限制,化学实验教学中既可以使用已被科研成功的井穴板等微型实验仪器,同样可以把启普和容量瓶、烧瓶以及发生器等实验器材进行微型化。若使用微型化的器具让化学实验得出的现象不明显时,便可借用现代化辅助教学地方法把化学实验成果放大化。

2.要积极改善实验方法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化学实验时要尽量减少其对玻璃器皿的依赖性。时常有一些实验溶液的颜色变化显著的定性实验,就可已选择改放在点滴板上进行,例如:用指示剂及酸、碱作用进行实验;三价铁离子进行显色实验等。也有可放在实验滤纸上来完成的定性实验,例如: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和检验醛基存在的实验等等。

3.要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对化学实验中剩余的化学药物及不能回收的废液完善处理。若不能回收的废液要倒进废液缸内并经过处理之后再丢弃、埋掉。若有毒物品一定要进行正确分解,废酸就需要用石灰乳进行中和。通过指引学生安全规范的进行实验操作,让同学们在学习化学实验知识的基础上,也树立学生严谨的科学观念及正确的实验态度,增强学生对安全的意识及对环保的意识,以此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观念。

四、在课外实践中拓展绿色化学的理念

化学课堂教学课程是和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只有带领学生从化学课堂中走出来,课堂所学到的知识才能得以深化,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借助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及多姿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绿色化学观进行指导和培养。可以通过展开绿色化学的专题活动,来培养绿色化学的意识。例如:(1)举行校园绿色化学的知识竞赛。(2)组织班级学生轮流出版绿色化学专题板报。(3)邀请绿色化学资深教师开展专题讲座。(4)特意开展一些有关绿色化学知识的绿色行动,组织同学们自觉的从我做起,如平日家庭废旧电池的收集、白色垃圾不乱丢弃等等,养成随手把垃圾分类的习惯等一系列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课堂知识,而且还能通过活动进行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的浓烈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绿色化学的理念得以深化和传播。

所以,融合绿色化学于课程新教材及化学课堂教学创新中,促进绿色化学作为化学课堂教学的首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目前学生化学课堂教育的崭新内容。教师要努力把绿色化学理念融合进整个的化学教育当中,那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绿色化的思维习惯,就是化学教育里所有工作人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了。

五、总结

必须完善的结合每一项教学任务这项主要载体,把绿色化学内容充分整理运用,结合绿色化学取得的新成绩,重视到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开展绿色化学知识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就让学生了解了绿色化学的理念、确立绿色化学思想,达到绿色化学课堂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英福,程艳.浅谈“绿色化学”理念的培养[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02).

[2]彭秀丽.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

如何践行绿色生活篇8

绿色家园,环保先锋。

英国的王尔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可以吸收生活的色彩,但千万不要记住它的细节,细节总是俗不可耐的。”对事事都要从细节做起,比如弯下腰随手拾起身边的垃圾;爱护花花草草,不践踏它们,看见不好行为,善意的提醒;不随地吐痰等等。每个人都从小细节做起,那么我们环境将会跨进一大步。“绿色家园”由我们来保护。

绿色家园,环保先锋。

现在,现在新闻中看见某某地方地震了,某某地方鱼群死忙,某某地方又海啸了……这些事件都离不开人为因素。人们是自私的,一味地想着如何发展,如何过上好日子,却不考虑我们的家园——地球的感受。地球正在哭泣,我们不该再去伤害她,我们该去保护它,爱护它,让它成为我们绿色的家园,一起合意融融地生活在这个宇宙之中。

绿色家园,环保先锋。

在我自己的身上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不该随地扔垃圾,不该为了少走点路直接从草坪上踏过,践踏花花草草。我改从现在起慢慢改正,保护家园,让它成为绿色家园。

绿色家园环保先锋。在此我呼吁大家:让我们用双手多种一棵树;让我们站出来保护野生动物,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自己的家园;让地球上的树木更绿,天更蓝,水更清;让我们的家园处处开满绿色的环保之花。

如何践行绿色生活篇9

[关键词]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tQ6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6-0253-02

1990年,世界上一些大学的校长在美国塔夫特大学位于法国塔罗里的校区参加了“大学在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角色”国际研讨会,会议共同发起签署塔罗里宣言,对于大学在新时代的角色给出了宣示和说明[1]。该宣言首次将实现大学本身的可持续发展明确地纳入大学主体之中。宣言指出:“大学的领导者必须提供领导地位并支持动员国内及国外资源,如此才能使大学能够应付突如其来的挑战”、“大学在教育、研究、政策形成与信息交换各方面,均扮演了重要的领导角色,可以促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自此以后,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绿色大学建设就相继涌现,目前,已有超过400所大学签署了该宣言。

我国绿色大学的建设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大致可以分为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与大学共同创建并进行命名以及大学自己进行创建两种情况[2]。目前,国内的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在建设绿色大学方面具有代表性。但是,业内的学者们对“绿色大学”最重要的一个研究领域――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本文作者将就绿色大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进行介绍和分析。

张远增认为,绿色大学的指标可分解为: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绿色大学教育内容、绿色科研、绿色实践过程、绿色校园建设以及绿色大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力等一级指标。并且列出一级指标的二级分解,比如将一级指标中的“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分解为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制定的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远期、中期、近期规划(12分);学校具体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计划(12分);教职员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15分);学校具体的保障措施与组织(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评价各项工作的机制、经费保障)(18分);教师、学生、教辅人员、上级主管部门、学生家长之间能自由交流的机制(15分);欢迎学生毕业后返校更新知识,提高知识水平的制度(13分);适应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色(15分)[3]。可以看出,张远增采用的是二级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对每一个指标进行量化,当各项指标进行量化之后就可以采用数学公式进行衡量,因此引入了综合指标值S,用几何平均值的概念规定:

S=

其中,S为综合指标值;a、B、C、D、e、F为六个一级指标对应的量化值。

同一个一级指标下的不同的二级指标是相互补充的,故采用代数求和的方式将二级指标合并成一级指标。数学公式为:

a=;B=;C=

D=;e=;F=

其中,m、n、o、p、q、r为每个一级指标对应的二级指标个数。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出的综合指标值S的数值越大,被评价的学校就越符合绿色大学的建设标准。

陈文荣、张秋根构建的绿色大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包括了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三层指标体系。引入绿色大学绿色度G作为目标层,指数G表明被评价学校的绿色大学绿色程度等级。目标层下分设5个指标作为准则层,绿色教育a;绿色校园B;绿色科研C;绿色实践D;绿色办学e。根据不同的内容要求,5个准则层下又分设若干个指标层:课程设置、课堂渗透、专题教育、专题活动、教育氛围、师资力量、教育效果;生态园林景观、绿化美化工程、环境卫生状况、污染控制措施;绿色技术、绿色项目、绿色产品;绿色课程实践、绿色社会实践;绿色教学、绿色管理、绿色机构、绿色制度。陈文荣、张秋根采用的是百分制权重加和法,首先运用专家调查打分法对所有指标进行打分,然后对他们所打出的分值进行加权平均,获得指标的标准分值(所有指标的总分值为100分),以确保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和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在进行具体评价时,把专家得出的标准分值除以100作为指标权重,再把指标层的评价指标单独列出,由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对该校的每一个评价指标按100分进行打分,这样可以避免专家们的标准值影响打分人员的打分。[4]陈文荣、张秋根提出如下计算公式:

G=

其中,G为被评学校的绿色程度值;m为准则层指标数,该体系中m=5;n为指标层指标数;为指标层具体指标权重;为指标层具体指标得分。

该评价指标体系规定,按照以上公式计算得出的绿色程度值G越大,说明被评学校的绿色程度越明显。

杨华峰从绿色大学评价目标出发,构建了面向循环经济的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由三级指标构成,一级指标包括:绿色校园、绿色科研、绿色管理、绿色教育、绿色实践,各一级指标又由若干二级指标构成,各二级指标分解为若干具体指标,即三级指标。例如一级指标“绿色校园”分为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环境管理、绿色校园文化等二级指标。其中,校园环境建设分为学校园林景观建设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且与本校历史文化分为及建筑风格相协调;校园路面干净,教室整洁,师生宿舍、食堂符合卫生标准;校园内无对师生和周边居民产生危害的污染;校园绿化美化程度高,绿地率达到规定的要求;校园建筑式样的选择与整体布局合理。校园环境管理分为对正在使用的老设备及环保设施有计划积极更新改进,以保证设施的平稳运行;锅炉房、食堂和三产项目等产生的水、气、声、渣等污染物达标排放;实验室危险废弃物、辐射等污染物管理符合国家规定;校园内逐步实行清污染分流,对污水合理处理,逐步实现循环利用;学校运转所产生的废弃物品要合理回收与处理。绿色校园文化分为校园文化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念;学术自由,学术环境宽松;学校图书馆拥有循环经济、环境类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书籍、报刊等;宣传栏、广播站、网站等对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进行宣传教育,学校内有环保设施[5]。

罗泽娇、庞岚等人认为绿色大学建设和评价的体系可以从5个方面体现,即绿色管理,绿色教育,绿色科研与产业、绿色校园、绿色消费,构建了一个绿色大学二级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一级层次

二级层次

绿色管理

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知识结构的上层管理领导;制定有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远期、中期、近期规划和具体实施目标;具有可持续发展价值观评价各项工作的机制和经费保障;有利于学校教职工更新知识的机制;建立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成立有环境教育、环境管理领导小组或常委并参与学校的决策;校园环境管理体制健全。

绿色教育

全校教职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具有合理的从事环境教育的专业师资;具有针对各种教学对象的关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与实践方案;面向教师、管理人员、普通工作人员的环境教育培训;定期举行环境教育讲座与专家论坛;校园广播、校报、网络、电视、宣传栏定期开展环境知识宣传、引导;指导并鼓励开展绿色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继续教育资料和条件;绿色科研与产业

学术自由;学术环境宽松;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与环境质量改善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发挥综合学科优势,研究与开发一批符合清洁生产管理的新工艺、新技术,减少能耗与物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开发降低教学过程成本、提高教学效率的绿色教学技术和绿色教学模式的试验;加强环境软科学研究;开发大学教育绿色管理手段、降低管理成本的管理制度改革;项目立项、研究、鉴定过程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意识;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绿色科研学术声誉;加快环保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建设规模化、集成化的高科技环保企业;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直接提供技术和精神文明支持。

绿色校园

校园文化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根据校园建设式样和整体布局合理优化校园;制定、修订绿色校园规划;绿化、美化校园,增加植被覆盖率与物种多样性,设置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主题雕塑,营造氛围;扩大校园水域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办公室、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宿舍等室内布置宜人、经济;校园生产、生活污水处理与回收;校园集体废弃物过滤、回收与处理;烟气治理、噪音控制;布设校园生态环境监测网。

绿色消费

节水、节能、提倡绿色消费;教学、管理、生活过程中使用绿色产品。

刘婧婷等人根据天津市和南开大学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具有南开大学特色的具有一定普适性的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环境质量、环境绿化、环境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利用和环境管理6个方面。环境质量分为饮用水、地表水、噪音;环境绿化即绿化的覆盖率;基础设施即道路畅通便捷性;环境教育分为公选课覆盖率、课堂渗透、专题活动、环境意识;能源资源利用分为人均用水量、非传统水资源利用、污水处理技术、清洁能源;环境管理分为信息平善、可持续整体规划。[7]由此可见,该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二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个评价层面和15个评价指标。刘婧婷等人采用的是德尔菲法进行计算(德尔菲法就是背对背的通信方式征询专家组成员预测意见,经过几轮征询,使专家小组的预测意见趋于集中,从而得出结论。),向专家组发放问卷,以专家打分的方式判断处于同一评价层面的一个或多个评价指标所占比重的重要性,从而计算出每个指标的得分,进而得出被评学校的绿色度。

从以上不同学者对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看出,当前国内并没有形成一套让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或者说适用于绝大部分学校的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各学者对体系的表述,经过分析对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指标体系呈现出综合性与层次性、科学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原则

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同学者的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绿色教育、绿色科技、绿色校园、绿色消费等等绿色大学建设的方方面面,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同时,各体系具有不同的层次,一般是二级或三级评价指标体系,高一级的指标是低一级指标的概括,低级指标是高一级指标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同一级不同指标之间又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故绿色大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具有层次性的。不同的学者对绿色大学内涵的理解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整体思路是一致的,故各位学者对绿色大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创建是基于其对绿色大学内涵的理解,体系设计科学、合理,各项指标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为统一体。指标体系的设计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现实性,即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能最大程度的反映被评学校的“绿色度”,而且操作方便,评价结果也有利于进一步的统计和分析。

(二)指标体系的结构趋于一致

纵观主流的一些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发现,各体系呈现出多层次的结构特点,但一般都是二级评价指标体系或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已经成为学者们创建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共识。笔者深入研究发现,一些二级评价指标体系实际上就是三级评价指标体系,比如张远增构建的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看上去是一个二级指标体系,但是他单独引入了一个综合指标值S,S相当于体系中的最高层级,故形式上的二级指标体系成为了实际上的三级指标体系。

(三)指标体系的测算方法相似

根据不同的指标体系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一般分为一下三个步骤:S1,对指标进行量化处理;S2,采取一定的方法确定权重,有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打分法三种办法,一般比较普遍的是德尔菲法,即以专家打分的方式判断处于同一评价层面的一个或多个评价指标所占比重;S3,从具体的指标开始,套入数学计算公式逐项分层加权计算,最终得出结果,即被评学校的绿色度。

作为绿色大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绿色大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已经被很多学者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虽然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和一致适用的指标体系,但是关于“绿色大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我们应当借鉴已有的成果,继续开拓创新,把“绿色大学”研究得更加深入、更加透彻。当前国内的一些高校已经将“绿色大学”建设落入实践,但更多的还停留在理论上,笔者认为,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应当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以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完善和发展理论。

参考文献:

[1]王民,蔚东英,张英,何亚琼.绿色大学的产生与发展[J].环境保护,2010(13):50-52.

[2]王民,蔚东英,何亚琼.我国绿色大学建设与实践[J].环境保护,2010(19):44-47.

[3]张远增.绿色大学评价[J].教育发展研究,2000(5):16-19.

[4]陈文荣,张秋跟.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9-92.

[5]杨华峰.面向循环经济的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7):12-14.

[6]罗泽娇,庞岚,程胜高.浅议绿色大学的创建[J].环境教育,2004(9):12-14.

[7]刘婧婷,刘紫微等.南开大学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环境教育,2010(11):48-50.

作者简介:

张惠琴(1960.11―)女,汉族,江苏启东人,南京工业大学政治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伦理道德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花冬进(1990.06―)男,汉族,江台人,南京工业大学政治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课题项目:

南京工业大学2013年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

如何践行绿色生活篇10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环境保护;自然环境

近年来,“保护生态环境,建造绿色家园”的呼声日益高涨,对“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展开。“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等概念在建筑行业成为了一种时尚,同时也实实在在地成为建筑学科发展的前沿。这些现象充分体现了人类理智和文明的升华。它要求当代人类重归自然的怀抱。返回生物圈中生生不息的有机联系中。建立起一种人类、自然和人工环境相融合的绿色文明。

l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主要有两点:①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空间;②尽最大限度回归自然,保护环境减少能耗。在人类建造过程中,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人类为了达到舒适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就要通过各种手段向大自然索取和消耗自然资源。然而。光有索取而没有回报必然对自然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为此,人类索取与回报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绿色建筑的核心问题。

绿色建筑实际上是这样的一种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条件并通过人工手段创造宜憩舒适的环境.同时又要严格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占有。确保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不但要反映在建筑设计和建造时所采用的合适方法及因地制宜的材料上.而且更为体现在它对资源的消耗利用程度和回报自然程度状态上。由此看来.可以这样说:绿色建筑是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在使用中对精神层面的重要性给予更多的关注.全方位的关心使用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的健康。

2绿色建筑的意义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是在全球范围内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于生活与消费方式的深刻反思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现实生活中,一望无际的森林被蚕食和毁灭.沙漠化风暴席卷了广阔的绿野,生物物种的生命力在人类前进的步伐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城市中的人们很难见到湛蓝的天空与明媚的阳光。

建筑师们跳出曾经习惯了的思维模式,开始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建筑的真意所在.思考建筑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虽然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足够理想的技术与材料支持“绿色建筑”的设计实践.虽然这一理论在大多数情况下还只限于纸上谈兵,但它的提出至少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指出了一种美好的方向。人们开始提出这样的问题:建筑师的社会责任以及建筑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绿色建筑的提出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背景.试图对于这些问题给予回答.这也正是“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提出的最大意义所在。

3绿色建筑的价值观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事实上正是基于建筑领域中绿色人本主义价值的觉醒。然而从觉醒到占据主流的地位.这种价值观的确立还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因此绿色人本主义只能成为未来绿色建筑存在的动力。而在现阶段.在工业、后工业文明的人类中心论占主导地位的时期。绿色建筑的发展是不能仅仅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的.经济杠杆此时此刻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绿色建筑赖以生存的经济理由就是对运营费用的节省。一次性投资的回报将是长期的。积累的结果必将远远大于对初次投资成本的节约。这是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理由。这显然是一种乐观、积极的思想。事实上也正是目前支持绿色建筑研究与实践的主要经济动力。然而。无论是“长期回报”还是“绿色成本’当前来看都是虚无缥缈的。对大多数投资者而言,任何形式和远期平衡表或是成本核算评价与初期投资与直接利润相比.恐怕都是不足以使人为之心动的.更不用说考虑到远期的各种变故或是灾难。考虑到长期回报是否还能落入投资者的腰包。这也正是为何“绿色建筑”在实践的道路上如此举步艰难的原因之一。

为此。国家对于建材选择每平方米所耗标准等方面做一些必要的规定乃至立法.对可持续技术的研究.对新的洁净高效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的研究方面增加投入的力度。都将成为推进绿色建筑运动发展的主要动力。

4绿色建筑在设计中的体现

绿色建筑的理解与衡量标准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但其基本原则不会改变。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省能源、尽量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2)对使用者生活工作环境给予更多的考虑。

(3)对于沟通人类与自然环境创造条件。

(4)面向未来发展要有足够的发展弹性空间。

4.1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尊重

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是绿色建筑存在的根本是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要求建筑师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但要有满腔创作激情,而且要有一颗平常的心,正确地认识到建筑作品仅仅是环境中的一份子,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去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注.这种关注主要体现在:

(1)对建筑场地的充分考虑,其内容有:建筑物的朝向、方位、布局、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场地气候条件的影响以及植被的关注。

(2)对节省能源的考虑:建筑能耗是建筑物对自然界造成的主要间接危害之一。如何尽可能多地降低能耗提高效率成为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课题。

(3)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利用、天然冷源(地源热泵)的利用、自然的采光、通风、温湿度的控制等。

(4)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

(5)尽可能使用无污染、可再生的环保材料。

4.2对使用者给予更多的关照

作为人类每曰起居、生活、办公的微观环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建筑环境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的质量。绿色建筑在注重环保的同时还应给使用者以足够的关注,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尽可能利用自然的方法创造宜人的温度湿度环境.在尽量减少能耗的同时保证甚至提高其舒适性。

(2)创造良好的声环境氛围。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安静、和谐、宜人的居住工作环境。

(3)良好的照明系统、合理的房间进深、宜人的光环境。

(4)合理的空间布局、宜人的空间环境。

(5)对不同使用者的全方位考虑。包括对残疾人、老年人的关心。 

(6)提高安全性,增强防灾能力。 

(7)完善的通讯系统。让使用者可以方便快捷地与外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