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知识点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7:36

量子力学知识点总结篇1

关键词:高中物理知识图表记忆熟语记忆比较记忆

记忆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记忆;另一种是意义记忆,也就是理解后的记忆。事实表明,我们大脑中的遗忘过程始终在发生着,而且遗忘量往往与记忆量成正比,所以我们的大脑难以在同一时间内准确地回忆出大量的内容。而在短短的理综考试时间内,要求学生能在此时间内回忆出高中三年的物理知识,这就要求考生以一种易记、不易忘的记忆方法进行记忆。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结论认为: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要容易得多,并且更易保持,也更准确。为了记得更好,记得更牢,记得更久,我们还应在意义识记基础上讲究记忆的方法,研究记忆方法,找出适当的记忆途径,进行巧妙的记忆,将使记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图表记忆

用简明清晰的图表形式对知识进行表解是对知识的一种高度概括,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直观、鲜明的形象识记,是记忆掌握的基础。利用此法进行学习,有增进理解、相互联系,加深记忆,强化学习的效果的作用,比一般的死记硬背更能事半功倍。

例:分子动理论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物体分子势能这两个考点。知识点多,零散,而且较抽象,常常记不清。通过对知识点的梳理、总结,我们可画成下图:

记住此图,我们便由图可得到分子动理论和分子势能的一切内容。如分子引力、分子斥力同时存在,分子斥力比分子引力随分子间距r的增大减小得快。当rr0时,分子斥力小于分子引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又由功是能转化量度,当r增大时,分子力可先做正功再做负功,通过功能关系可得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图像。在r=r0,分子势能最小。大量分子间距r大,宏观表现为体积大,又可知:物体分子势能跟体积有关。

一个学生,仅在中学阶段就要学习许许多多的书本知识和课外知识,要记忆很多的概念、规律、公式和数据。仅以高中物理课本为例,学生应该掌握和记忆的物理公式,就达二百个左右(含导出的公式和推导的结论式),何况学生还要在各个学科上“齐头并进”。分散的、片段的、杂乱的知识总是记得不多,也不能长久保持。学生如果抓住了它们的内在规律,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图表化、简明化,就会记得又快又牢。而这种图表化的办法,就是给知识的“珠子”穿上线索。这样,原先想要记住的“一大堆”知识点,只剩下一些图表,就好像四处分散的珠子,用一根线穿起来,一下子就全部提起来了。

二、熟语记忆

汉语是一种表意能力很强的语言,而熟语则是汉语中的一朵奇葩,它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比一般词语有着更强的表现力,历来为人们所喜闻乐用。若在能对事物概念、规律进行小结时,精心设计,自编一些物理上的“熟语”来理解记忆,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熟语记忆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

1.总结略语记忆

总结略语即对某些概念规律的概括总结,抓住其关键字而形成“熟语”。例:用伏安法测电阻,有两种接法:安培表内接法与外接法。当被测电阻较大时,电流表的内阻相对可忽略。此时采用内接法,测量结果R=U/i,由于U为电流表和电阻R的总电压,所以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大。若被测电阻较小时。则反之,总结归纳并浓缩为六个字“内大大,外小小”。又如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有:物体的质量m、物体的温度t和物体的体积V。可略缩为“内能mtV”;再如光学中,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靠近凸透镜,像距将远离凸透镜,且像的大小在变大。当物体远离凸透镜,则反之。总结浓缩为五个字“物近像远大”。通过少少的几个字就可记住一个概念、规律,且朗朗上口,易记易背。

2.“成语”记忆

“成语”记忆是建立在对物理概念和规律深层次分析和理解的基础上,师生间共同参与编写,做到思想上共鸣。总结出四个字的“成语”,这类“成语”式的小结的典型例子如电磁感应中的“增反减同”、“来去都难”等,体温计“只升不降”。又如判断波的图像中某一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如图:

通常用波的传播原理。B点是在它前面a点的带动才振动,所以下一时刻要到达a点所能到的位置。可判断B点振动方向为y轴正向,用波的平移法也可得到此结果。但这两种方法学生总是不能记得很好。若将成语“顺藤摸瓜”变为“逆藤摸瓜”,用“逆藤摸瓜”来判断:逆着波的传播方向,摸着波线这条藤,手指的方向即为该点的运动方向。通过此变形的成语。学生觉得新鲜有趣,在不知不觉中记住记牢了。

熟语短小精悍,从记忆学的角度上说,减少了记忆量和降低了难度,增加了记忆的持久性。因此,熟语记忆是一种高效的记忆方法。但要注意提炼出的熟语应易懂易记,最好是常说常见,能自然而然想起的,如果“熟语”编得晦涩难懂,比文言文还难,效果将会适得其反。

三、比较记忆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就是把相似或相近、彼此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容易产生混淆的物理概念、现象,以及规律进行对照,了解事物的共性和个性的一种思维方法。通过比较,总结其共性,可减少记忆的广度。准确地辩别它们的不同特征,又可加深记忆。比较记忆是学习过程中较常采用、行之有效的一种记忆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比较记忆形式。

1.相似比较,认识区别。如重力与压力,功率与效率,机械能与内能等,这些有着相同字眼的概念,通过比较,能认识其区别,使记忆清晰。

2.正反对比,揭示本质。物理规律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有些规律具有可逆性,有些没有,只有从正反两方面辨析,才能深入理解规律的本质,对规律性的知识记忆掌握才能牢固。如物体的内能跟温度的关系,正面分析: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就增大。若从反面深入研究: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因为晶体有特殊的结构。又如在光学中,从空气看水中物体比实际位置浅,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比实际位置高,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折射过程光疏介质的角较大(可记为空气角大)。这样加深记忆,使记忆更准确。

3.易混比较,排除干扰。根据记忆的特点和遗忘的规律,人对易混的东西随着时间的长久,会相互绞缠,相互交织,最终混为一谈。因此,对易混的知识应进行比较,找其不同点,研究与其有关的记忆方法,利于排除干扰。如:四冲程柴油机和汽油机,电动机和发电机等,又如用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和洛伦兹力和用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大部分学生能记住,但到用时,又分不清是左手还是右手了。这就要求不但简单进行比较,而且要研究记忆方法。认真观察可发现安培力和洛伦兹力的“力”的最后一笔是“ノ”。很像左手手势,所以力用左手定则。而感应电流“流”的最后一笔是“し”很像右手手势,所以感应电流判断用右手定则。通过这样比较再象形记忆,记忆将根深蒂固。

有了巧妙的记忆方法,并及时有效地复习,定能记忆好、掌握好物理概念、规律,学好物理。

参考文献:

[1]乔际平.物理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陈明凯.“五多”法指导学生学物理.中学物理,2000,(16).

[3]李立文.“成语”式小结有关的物理知识.物理教学探讨,2003,(6).

量子力学知识点总结篇2

一、结合生活现象,加深记忆

生活离不开物理,生活中的力、热、声、光、电等现象都和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在复习这些章节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解释一些生活现象来帮助学生重新理解教材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的过程中,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既复习了物理知识,又可以提高应用知识的意识,真正实现物理的价值。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将主导权转换一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记忆,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物理知识。

如:复习“光的反射”,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所以,复习的时候,我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光的反射原理去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如:镜面成像、望远镜、汽车后视镜,牙医用的检查牙齿的镜子,化妆镜,电影屏幕等反射,让学生自己用所学的知识描述成像原理,使学生在解释的过程中加深记忆,提高复习效率。

二、归类总结

归类总结是复习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它有助于提高归纳能力,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复习,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让学生有一定的针对性,使学生明确复习的重点、难点,不至于盲目复习,既浪费时间,又找不到复习的重点。归类总结一般可以分为教师总结和学生自己总结。

1.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每节课复习的知识点总结在一起,随后在课堂上将一些知识点进行串讲,让学生明确该章节哪些需要识记,哪些需要理解,哪些知识点是综合应用的。

例如:复习“动能、势能、机械能”时,本节课首先需要学生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知道机械能和机械能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这些是最基础的知识,每个学生都需要识记。其次,学生能熟练地应用动能和势能,能用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同学们都玩过用橡皮筋弹射纸弹的游戏,拉长的橡皮筋能给纸弹一个力,并推动纸弹移动一段距离,从而对纸弹做了功。同样拉弯的弓、压缩的弹簧也能够做功,它们都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弹性势能,它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再次,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机械能解决一些综合类的问题,如:机械能守恒与圆周运动的综合问题: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成为一个摆,摆长为L,最大偏角为θ,小球运动到最低位置时的速度是多大?等等,这是初中物理较难的知识点,综合性较强,教师要重点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2.学生总结

学生自己动手总结有助于明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生在复结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提问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自制试卷的形式,这样学生就可以检测出自己的哪些知识点已经掌握,哪些知识点有待加强。下面以自制试卷为例,进行简单的介绍:

在复习“压强与浮力”时,学生的试卷中包含的内容有:①压强和浮力的概念;②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③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④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人坐在沙发上比坐在硬凳子上感到舒服,是因为人受到的压力______,受力面积_____,压强____的缘故。(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⑤会做一些综合性试题。这样的自测自练,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提升复习效率。

三、精选例题,提高效率

复习过程中做一些练习是非常必要的,然而,题海战术会让学生感受厌烦、压力过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选择例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重点地进行复习,既让学生目的明确,又能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

例如:在复习“欧姆定律”时,学生可以做一些类似: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V时,通过的电流为2a,则导体的电阻为___Ω,发热功率为___w,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时,导体的电阻为___Ω。该题考查了三个知识点:一是R=U/i;二是功率的求法:p=i2R;三是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本题考查的三个知识点,只要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就不需要在每个知识点上进行大量的练习,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量子力学知识点总结篇3

二、注重研读课标,领悟课改实质

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对化学学习能力做了三方面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2)分析问题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高三复习时间短、容量大是不争的事实,好多老师因此只强调课堂的容量,不去理睬学生是否真正吃透知识点,是否真正明白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新课改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给学生营造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与平台,从而让学生在知识的梳理及探求过程中掌握一定解题的思路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起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适应新课改下出题方式的变化和命题难度不断加大的趋势。

二、注重研读教材。掌握思想和方法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方法是解题的法宝。学习化学,必须仔细研读教材,总结复习规律,掌握一定的化学思想和化学方法。高考中必须掌握的化学思想和化学方法有以下几点:

(1)整体性原则(学会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问题);(2)守恒意识(五大守恒内容: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原子(或离子>的个数守恒;物质的量守恒);(3)平衡意识(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等);(4)合理性原则(学会运用常识、常理解题,要学会识别社会常理,杜绝不合逻辑的常识性错误);(5)绿色化学思想(能源、污染);(6)组成分析(组合与拆分,反应物、生成物的分子组成变化);(7)特征反映(关注典型反应);(8)具体化(可使问题意外地简单)。这些思想和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渗透给学生:让学生总结知识点并熟悉知识点内在联系之后,自主分析、总结。学习必须经历“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艰辛,方能得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学科思想和方法的获得更是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的。

三、注重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其命题点还是从课本知识点而来,复习时必须回归课本,扎实基础。化学知识具有“繁、杂、散”的特点,考生对此存在“易懂、难记、用不好”等问题,因此在复习中应特别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注重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高三第一轮复习考查的化学主干知识点为:

(1)物质的量及计算;(2)氧化还原原理的应用;(3)原子结构;(4)元素周期律、周期表;(5)化学键;(6)化学反应与能量(热化学方程式);(7)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8)电解质溶液(pH、离子方程式、水解等);(9)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10)典型的金属元素;(11)典型的非金属元素;(12)四同(同素异形体、同位素、同系物、同分异构体);(13)烃及其部分衍生物;(14)糖类、蛋白质、油脂;(15)物质的检验、分离、推断;(16)化学实验设计。复习时应一一击破,每一个知识点涵盖的内容应在第一轮复习时归纳到位。切莫出现知识上的漏洞!用知识点网络高考化学的全部内容,才能使复习有序、高效。立足课本,抓住基础,还应使学生明晓高考题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的规律。

四、注重训练思维。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量子力学知识点总结篇4

一、深刻理解知识点,形成知识的结构化

中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在新授课上是不要求深刻理解的。如卤素单质,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的递变规律,因为初学时学生没有关于分子间作用力和化学键的知识基础,不可能深刻理解其实质,知识的结构化不强,理解得不深入、不到位。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让学生的认知有超前意识,要有预计和对策,以便在教学中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继而在总复习时使学生认知的角度能循序渐进地发生变化,整体的理解能力得到提高。这时教师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运用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知识深刻理解这些规律,把知识转化成学生深层次的理解能力。

二、全面理解知识点,形成知识的网络化

中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如关于氧化还原反应,初中、高一、高二、高三教材上都有相关内容,考虑到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是由低到高的,是遵循着“螺旋式上升”规律分散编排的,总复习时,必须对其进行整理,使其网络化。对于这一方面有很多较难理解的概念,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估计到学生的思维障碍,疏通学生的思维。为此,在课堂上应引导学生抓住概念的特点,揭示概念的内涵,洞察概念的外延,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的本质。如《物质的量》的复习,应紧抓“物质的量”是核心、是桥梁的作用,构建出与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气体体积、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转化关系,加强知识间的转化关系,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知识网络,得出解题的一般方法和常见思路。可见构建网络化的知识是形成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

三、以知识为载体,思维训练为核心,形成知识的程序化

总复习前,学生头脑中知识相对混乱、零碎,很难成一体系。如同满地都是铜钱,缺少能把铜钱串起来的线。因而,总复习在立足于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分析学生思维活性,激活学生思维,拓宽学生思路,充分发挥学生在复习中主体作用。如氯气的复习,不仅让学生构建出氯气与金属(Cu、Fe、na)、突出氯气具有以上性质的主要原因,即氯气原子的结构体现出氯气的强氧化性,使学生复习无机化合物知识时建立特有的程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制法、鉴别、用途、存在、保存等这条知识线(有形的),同时还可在高三化学总复习中如何有效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呢?我认为有以下途径。

1.站在新的高度上设计、提出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内化。

总复习时,由于很多基础知识是学生已经学过的,教师再重复讲解已意义不大。因而,必须采用“互动―探究”教学模式。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会存在或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而无实质交往的“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所以在复习时必须站在新的高度上设计,提出新的问题,用问题组织复习教学,是实现教师主导作用的理想途径,同时也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思维的集中,提高课堂和学习效率。如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仍停留在初中水平,没有结合遇到的新知识对其进行思考。课堂上,我就设计如下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凡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新物质生成。②凡有化学键的形成或破坏的过程是化学变化,凡是没有化学键的形成或破坏的一定是物理变化。③蒸发、升华等变化都是物理变化。④物质溶于水的过程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不包含化学变化。⑤HCl、naCl溶于水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学生对化学变化的概念加深了认识,不再简单地以“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从而加强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学习,内化成学生的分析能力。

2.编制、使用“学案”,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学案”也叫“导学提纲”,是教师所设计问题的具体化、明细化、条理化,相当于总复习时的学生材料,在课堂上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动作用,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增加课堂学习的强度和容量,课后可以辅导学生自学。例如:《氯气》一节的总复习学案可做如下设计:①写出氯原子、氯分子、氯离子的结构简图,比较其活泼性。若一个氯原子与一个溴原子相遇,可能出现的结果?②回忆氯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状态,指出为什么主要以这种状态存在。根据化学原理,怎样才能制得氯气?通常实验室制取氯气利用哪个反应?采用怎样的装置?操作中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③氯气最突出的化学性质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④在氯气与水的反应,以及工业上制取漂白粉的反应中,氯气是否表现了它的强氧化性?为什么?⑤根据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思考、讨论、总结氯气的用途。⑥次氯酸的结构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突出的化学性质?这些性质有何应用?参照氯气与水的反应情况,iCl跟水反应的最初反应物是什么?学生依据这个学案,不仅可以使有关氯气的基本知识网络化,而且能从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等多角度对氯气的性质形成深刻的理解,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还可以形成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期间学生通过发言、板书等多种形式完成内容学习,教师仅起点拨引导作用。

3.加强实验的深层次教学,以设计综合实验为纽带。

有效地把学生的知识转化成能力,综合实验设计是一种高效的手段,也是高考的需要。如氯水成分的讨论(氯水存在多种微粒,把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结合起来,把物质鉴别的规律结合起来,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提出问题,提高思维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

可见,高三复习阶段,无论是从学生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是从学生能力发展的程度,都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最佳时机,教师必须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量子力学知识点总结篇5

一、增强课堂直观性,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抽象、复杂的基础概念和反应原理都非常难理解和掌握.尤其是用微观的概念去解释化学反应.因为物质的微观结构基础是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粒子.传统教学仅靠教师用乏味的语言、枯燥的文字描述和学生凭空想象,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慢慢地会失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而多媒体却能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更丰富、更有吸引力地展示课堂内容,渲染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例如,在讲“原子”时,由于微观粒子原子极其微小,非常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其概念和性质.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可以用多媒体播放“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动画”,当屏幕上氧化汞分子破裂后,出现了两个更小的粒子.这时让学生思考:分裂后的微粒是什么?还能再分吗?引导学生思索并简单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原子定义.这样把微观知识宏观化、抽象概念形象具体化,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课堂教学“一支粉笔、一张嘴”,课堂容量小、教学速度慢、课堂效率低.而多媒体具有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等特点,有利于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尤其在复结课时,复习课就是对所学多个章节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需要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便学生能够系统地、全面地掌握.在学生脑中形成了网状结构的知识系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升华和综合应用.如果运用传统教学方式不仅枯燥单调,教师板书也非常困难,而且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多媒体完全可以克服这些缺点,教师可以根据所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设计成网状的知识点结构,通过对比、图表提问等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归纳已学的知识,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全面化、综合化.

三、增强实验效果,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

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观察,只有观察到的现象全面、准确,才能更好地分析现象,得到正确的结论,达到教学目的.而传统教学中的化学演示实验,对于无法演示的实验,教师通常让学生看图片,结合图片进行讲解,不仅枯燥乏味,而且学生难以理解,很难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对于可以演示的实验,教师通常使用的仪器是试管,由于试管体积较小,教室又比较大,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清楚的实验现象,时间长了会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多媒体轻而易举地克服了传统教学受各种因素限制无法演示或无法观察清晰的缺点.结合所演示实验的特点,制作Flas进行播放,不仅能让学生观察到非常清楚的实验现象,而且可以观察到反应的过程、细节,更容易总结实验的现象,理解反应原理,得出准确的结论.

例如,在讲“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时,因为一氧化碳有毒,并且在实验演示过程中,学生不但不能清楚地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还会因实验排出的少量的一氧化碳影响身心健康,也会污染空气.而多媒体可以通过播放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动画,学生通过直观、生动、形象的动画清楚地观察到一氧化碳将黑色的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铜,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该实验充分验证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学生在好奇、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加深了对一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四、增强课堂效果,突出重点,突

破难点

量子力学知识点总结篇6

  数学老师个人总结1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2)班的数学,本班有孩子__人,女孩__人,男孩__人。回顾这学期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收获不少。从班级的实际出发鼓励孩子们自立、自理,使孩子们在活动中愉快、自主地接受新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孩子们的'发展。先将本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总结如下:

  一、坚持直观教学

  我在教孩子们学习数的组成及加减的时候,我使用了大量的教具帮助我教学。如我在学习10的组成及加减时,我设计的主题是果园,孩子们看到图片内容很快提出:树上有5个苹果,树下有5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还有的孩子问:树上原来有10个苹果,掉了5个,树上还剩几个苹果?可见形象直观的图片教具,是帮助孩子提问和学习的最好帮手。

  二、重视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不仅让孩子们学会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过渡到能自己学会提问,在老师提供的环境中,学会提出一定性有价值的问题。在活动中,一些学生不懂得表达心中的疑惑,也就是说不会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应该关注他们,想他们所想,探明孩子们好奇在哪里,疑惑在哪里,然后引导孩子们把心中的疑惑用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把好奇心转化为一个个问题,这样才不会使孩子们的好奇心稍纵即逝,才能引起孩子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这种从好奇到提出问题的养成,对孩子来说将会受益终身。所以我在进行每一次数学活动时,我都要准备丰富多彩的教具,为孩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用色彩和图片去刺激孩子的视觉感官,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三、加强培优辅差工作

  特别是极个别差生,我总不放弃对他们的要求,总是耐心辅导,手把手的教,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教会家长的辅导方法,在与家长共同努力下,效果不错哦。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多动、多说、多看、多问、多表现、多思考,尽量多给孩子一点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孩子!

  四、存在问题与不足

  由于一年级的小朋友年纪小,还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没有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还有个别孩子10以内的加减法还没有掌握好。

  五、今后努力方向

  1、培养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2、与家长或监护人密切联系,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数学老师个人总结2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理科班的数学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群众备课,优化课堂教学

  新的高考形势下,高三数学怎样去教,学生怎样去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压力很大,针对这一问题制定了严密的教学计划,提出了优化课堂教学,强化群众备课,培养学生素质的具体要求。即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规范教学程序,提高课堂效率,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潜力,为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矗在群众备课中。

  注重充分发挥各位教师的长处,群众备课前,每位教师都准备一周的课,群众备课时,每位教师都进行说课,然后对每位教师的教学目标的制定,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及课后作业的布置等逐一评价。群众备课后,我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具体状况进行自我调整和重新精心备课,这样,总体上,群众备课把握住了正确的方向和统一了教学进度,对于各位教师来讲,又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因材施教。

  二、研读考纲,梳理知识

  研究《考试说明》中对考试的性质、考试的要求、考试的资料、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各方面的要求,并以此为复习备考的依据,也为复习的指南,做到复习不超纲,同时,从精神实质上领悟《考试说明》,具体说来是:

  (1)细心推敲对考试资料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准确掌握哪些资料是了解,哪些是理解和掌握,哪些是灵活和综合运用。这样既明了知识系统的全貌,又知晓了知识体系的主干及重点资料。

  (2)仔细剖析对潜力的要求和考查的数学思想与教学方法有哪些有什么要求明确一般的数学方法,普遍的数学思想及一般的逻辑方法(即通性通法)。

  三、重视课本,狠抓基础,构建学生的良好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

  良好的知识结构是高效应用知识的保证。以课本为主,重新全面梳理知识、方法,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揭示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从中提炼出思想方法。在知识的深化过程中,切忌孤立对待知识、方法,而是自觉地将其前后联系,纵横比较、综合,自觉地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融会代数、三角、立几、解析几何于一体,进而构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高效的有机认知结构。

  如应对代数中的“四个二次”:二次三项式,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时,以二次方程为基储二次函数为主线,透过联系解析几何、三角函数、带参数的不等式等典型重要问题,建构知识,发展潜力。

  四、狠抓常规,强化落实与检查

  精心选题,针对性讲评。我们发扬数学科组的优良传统,落实“以练为主线”的教学特色。认真抓好每周的“一测一练”。“每周一测”、既要注重重点基础知识,出“小,巧,活”的题目;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潜力,出有新意的题目,只要能抓住这两点,就是好题。对每次测验和练习,我们都坚持认真批改,全面统计。为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还要求学生对自己做错了的习题进行改错,提高习题课讲评的针对性与课堂教学的效率性。

  五、注重“三点”,培养学习习惯

  高三复习注意到低起点、重探究、求潜力的同时,还注重抓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信息点、易错点、得分点,培养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养成规范作答、不容失分的习惯。

  六、选取填空题的地位与复习策略

  虽然高考中选取填空题占分的比例接近50%,高考考它们的方向是基础与全面,为顾及到各层次的考生,高考必须要考基础,考试的知识点覆盖率就应尽量大,这些设计目标由选取填空题来完成。以它的目的来看,选取填空题的难度不就应大,一张卷有1-2道难度大的题就足够了。

  而文科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复习时应用花大的精力去抓选取填空题,实际上,实践告诉我们,难的选取填空题是押不上的,遇到时只能依靠学生自己的数学潜力。选取填空题往往有一些技巧解法,如排除法,特值法,代入数值计算,从极端状况出发,等等,我们除了在平时的训练,还作了选取填空题的专题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

  七、不同学生不同要求

  高考采用新的模式,学生选修的科类不同,因此学生的整体状况不一样,同一班级的学生,层次差别也较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每位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又要根据各班实际状况制定出具体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这样,对课前预习、课堂训练、课后作业的布置和课后的辅导的资料也就因人而异,对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在课堂提问上也要分层次,基础题一般由学生来做,以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对潜力较强的学生要把知识点扩展开来,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提高他们逻辑思维潜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课后作业的布置,既有全体学生的必做题也有针对较强潜力的学生的思考题,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辅导的资料也因人而异,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潜力都能得到提高。

  对尖子生时时关注,不断鼓励。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多给一点热爱、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微笑。关爱学生,激起学习激情。热爱学生,走近学生,哪怕是一句简单的鼓励的话,都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激活学习数学的思维。

  心理教育,助长学习成绩。学好数学,除了智力因素以外,还有非智力因素个性是心理方面,一些同学害怕学不好数学,或者以前数学成绩一向不好,此刻也必须学不好等,我们采用了个别交流学习方法、学习心得等,告诉学生只要做好老师上课

  讲解的,课后加强领会、总结,必须会有进步的,不断关怀、帮忙、指导,学生用心性提高,问的问题也多了起来,学习成绩也渐渐提高了。

  数学老师个人总结3

  一学期以来,在学校的正确指导下和备课组的同力团结下,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其他教师请教,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进步,现对本期数学教学进行总结。

  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备课时,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授课类型,拟定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让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评价与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

量子力学知识点总结篇7

卢光

作者简介

广州执信中学教师,有多年高三教学经验,依据教学实验撰写的实验报告和论文多次获得广州市教师论文大赛一等奖,在省级刊物和花城出版社的书籍上多次发表文章。

高考总复习已经进入第一轮复习结束,即将迎来一模考核的重要阶段,正是各科目备考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刻,量是指同学们已完成了各章节的第一轮复习,通过系统的、分章节的、专题性的复习,大部分理科同学已经掌握了高考要求的基础知识,而且在这一阶段里也做了许多的练习题,积累了一定的解题经验,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周围的同学甚至是我们自己,学习不可能不努力,可是成绩就是始终上不去,不断增加学习时间,希望自己能够提高考试成绩,总是事与愿违。

为什么呢?因为你的方法有问题,只有方法正确才可能取得成功。

语文篇

这里我给各位理科生谈谈语文备考复习的方法,具体如下:

读:阅读课文是复习的第一步。通过阅读,把握全文大意,了解作者情感、文章特色等知识点。不同类型的课文需要不同的读法:教读课文需精读,字、词、句、篇等各个知识点全方位掌握,精彩语段达到成诵;自读课文需泛读,有的还需跳读,一目十行,以求提高阅读速度。

划:在阅读课文同时,把文中的重点句、中心句、名句以至生字、生词,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来,既能加深印象,又便于复习巩固,一目了然。遇到规范句子,不妨划分句子成分,复句还需标明关系,典型语段要划分层次、归纳层意。遇到疑难,还要作标记,便于以后向老师同学求教。

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复习过程免不了有疑难,要独立钻研,实在解决不了的,要善于向老师、同学请教。有时自己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老师很可能不止讲一个问题,而且把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使你融会贯通。

写:理科生,平时不注重动笔,有的同学往往把常用字词写错。就是缺少写的训练。生字、生词、重点语句不妨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反复写一写。又如一些作文题,往往看似容易写来难,也要动笔写写,切忌眼高手低。

练:通过做练习题,检验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题要把考题的目的、意图弄清,要注意归纳总结,寻找规律,触类旁通,增强应试能力。

我们反对搞“题海战术”,但不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也谈不上质量。练然后知不足,及时反馈矫正,以求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想:复习的内容可以通过“想”来巩固。可以从点到面,也可以从整体到部分,或纵向或横向,把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印在脑海里。当某个知识点联想不起来时,要经过查找及时巩固。想的时空不受限制,无论课上、课下,还是校内、校外,都可以尽情地利用时空。

数学篇

那么数学的复习呢?我认为在备考过程中,同学们要认识到,数学的考察主要还是基础知识,难题也不过是在简单题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所以课本上的内容是很重要的,如果课本上的知识都不能掌握,就没有触类旁通的资本。

对课本上的内容,上课之前最好能够首先预习一下,紧紧抓住预习、听课和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预习可分为粗读和精读。先粗略看一下所要学的内容,对重要的部分以小标题的方式加以圈注。接着便仔细阅读圈注部分,进行深入理解,即精读。上课时可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解难点,解答疑问。否则上课时有一个知识点没有跟上老师的步骤,下面的就不知所以然了,如此恶性循环,就会开始厌烦数学,对学习来说兴趣是很重要的。

课后针对性的练习题一定要认真做,不能偷懒,也可以在课后复习时把课堂例题反复演算几遍,毕竟上课的时候,是老师在进行题目的演算和讲解,学生在听,这是一个比较机械、比较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过程。也许你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听懂了,但实际上你对于解题方法的理解还没有达到一个比较深入的程度,并且非常容易忽视一些真正的解题过程中必定遇到的难点。“好脑子不如赖笔头”。对于数理化题目的解法,光靠脑子里的大致想法是不够的,一定要经过周密的笔头计算才能够发现其中的难点并且掌握化解方法,最终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

课后进行复习,除了对公式定理进行理解记忆,还要深入理解老师的讲课思路,理解解题的“中心思路”,即抓住例题的知识点对症下药,应用什么定理的公式,使其条理化、程序化。

其次是要善于总结归类,寻找不同的题型、不同的知识点之间的共性和联系,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举个具体的例子:在复习到高一代数的函数部分的时候,我们学习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好几种不同类型的函数。但是把它们对比着总结—下,你就会发现无论哪种函数,我们需要掌握的都是它的表达式、图象形状、奇偶性、增减性和对称性。那么你可以将这些函数的上述内容制作在一张大表格中,对比着进行理解和记忆。在解题时注意函数表达式与图形结合使用,必定会收到好得多的效果。

最后就是要加强课后练习,加强巩固知识的练习,巩固知识的练习不光是指要认真完成课内习题,还要完成一定量的课外练习。但单纯的“题海战术”是不可取的,应该有选择地做一些有代表性的题型。基础好的同学还应该做一些综合题和应用题。要对课堂知识进行详细分类和整理,特别是定理,要深入理解它的内涵、外延、推导、应用范围等,总结出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其次要对多种题型的解答方法进行分析和概括。还有一种总结也很重要,就是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之后分析自己的错误、弱项,以便日后克服。

英语篇

关于英语的复习,不少理科生,很是头疼,其实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和汉语一样,学习它需要大量地阅读、大量地写作、大量地进行听力和口语训练,将自己置身于_个英语的环境中,提高自己的听、说、写、读能力,培养好语感。

从总体上说,英语学习可以分为语音、词汇、语法三大块,他们互相联系、交织在一起。

语音主要通过结合词汇牢记一些普遍规律,平时练习中注意随时记下那些特殊的不规则的发音,对基本词汇能正确拼写出国际音标,尤其是一些特别的元音和辅音。

词汇,重点是课本词汇,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扩展。记一个单词,可想想这个单词的其他各种形式,也可把发音规则相同或读音有某种联系的一组单词联系起来记忆。对单词,尤其是动词的掌握,应放在句子中、课文中,以词组或句子为单位来记。

量子力学知识点总结篇8

关键词:教学研究;专题研究;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4.421文献标识码:a

世界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当今,我们正处于高科技时代,新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新的知识迅猛发展,新的信息与日俱增。要使我们的知识赶上时代的要求,要使我们的认知结构能适应新的变化,就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优化认知结构。为此,时代赋予教师一项神圣的职责,就是要注重培养每个学生具有自我学习,自我汲取知识,对老化了的知识及时更新换代的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前人总结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有所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该是现代大学教育的重心。《电子技术》在大学中广泛开设,对此门课程的教学难度很大,因为学生还没有把高中阶段的感知上升到大学自学阶段。笔者作为在校本科生,本文从学习者的体验和需要的角度就大学《电子技术》的教学,谈几点关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培养的意见。

一、教学设计要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自我学习的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它包括了观察、思维等多个方面。自学不仅仅是一般地独立阅读和课内看书,它是课前设计好的一系列的有序启动的各种环节的实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施的主体是学生。重在能力培养的课堂设计,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设问质疑、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检测和小结。

下面以《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课堂教学设计为例,说明一下设计思想。为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每节课都要把启动顺序、知识结构等写在教学材料上。从表面看有点像程序教学,实质上它有更多的灵活性。其中操作上有“分”有“合”,时间上可长可短,运行中有序地交替。总之,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训练要求,避免“一刀切”,这样可能增强课堂教学的弹性,能够较充分的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各环节的实施如下:

(一)“设问质疑”的设计思想

1.引用同学们主观的逻辑观点来与《电子技术》中的逻辑电路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加深学生对逻辑电路与现实思维逻辑的理解,很好的把课堂知识掌握。

2.三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三个人一组可以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也可以互补对知识的理解,达到综合素质的双丰收。

3.由实验总结出逻辑关系。通过实验现象结合理论,使学生能加深对知识理解的深度。

以上内容不需老师讲述,也不抄笔记,一般学生都能独立填好教学材料上要求填写的内容。基础好的学生把实验结果和小结写在报告纸上进行公布,多余的时间回答有关这部分的问题。这样的设计,上课之始就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全身心的投入。他们在主动想问题,而不是旁观的听众。其结果就可避免死记硬背,因每一步都有科学的逻辑推理,每一步都能紧扣教学目标。

(二)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的设计思想能力的培养总是伴随着知识的内化进行的。内化的外因又总是寓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这节课的学习是在a+B=Y,a非a•B=Y等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出现的。在此过程中学生把低位经验概括纳入到高位结构中去。由于问题提出的顺序符合学习的同化和顺应的逻辑关系,所以使其能够顺利进行。因此使学生的心理结构得以改变和更新。对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进行了优化,能力的孕育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得到落实。

(三)“检测和小结”的设计思想

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模糊认识和存在的误区,通过挂图、模型、实验和练习题,让学生口答、笔答,在黑板上画图等,获得即时反馈。小结的作出是学生对知识内化的结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强化和锤炼的具体内容是如何判断电路的逻辑关系的方向,对一般同学要求熟练掌握判断电路的逻辑关系,会画逻辑电路图。

绝大部分内容和时间的支配都应交给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材料上,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实施中只是起着监控和调度的作用。当然教师还要做到保证双向反馈的沟通,并能以较强的应变能力准备处理好突发性的问题。教学设计遵从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三条基本原则,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方面,做一些探索和尝试。对于《电子技术》这种实验与教学同步的科目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最好是同一老师,这样老师能够在课堂上解答实验中的问题,在实验室将理论运用与实际。

二、教学过程重在能力培养

(一)准确思维能力的训练

初学《电子技术》的学生,容易混淆一些概念,往往张冠李戴;认知直觉的错误,不易纠正。针对这一情况,在对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教学中,应强调运用比较、分辨等方法。如《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一节,应结合阅读课文,对与门、或门和非门几个重要概念画表进行比较、区分、总结,并选编一些判断题、选择题给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学生解习题做实验时,往往照套,模仿性很强,不善于独立思维,对此,应强调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书面作业并且做出相应的总结。自已动手做实验。对一题多解、实验操作正确利索、分析独到的学生,应给予鼓励和表彰。如减法器及其应用的实验,应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分析实验过程,这是训练、发展和提高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极好机会。学生在填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对实验原理又会有更深的认识,同时,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创新思维,将学生的新想法、新观点要给予科学的分析和评价,有必要的要给予科学的实验来验证,从而使学生能有被重视的感觉,也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二)深层思维能力的培养

不少学生,学《电子技术》拼命背概念,整天做题目,对一些原理、功能等较深的层次,很少提出问题。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辅导训练中,教师应经常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使学生的深层思维能力得到不断开发和培养。如讲完《触发器和逻辑电路》一章,应要求每个学生提出几个疑问,汇总后,利用课间和学生一起讨论,详尽分析各个逻辑关系,然后列出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各选一、二学写论文,以便得到较深刻的认识。论文的撰写使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刻性也是有很大帮助。另外,老师对学生提出的结论给予评价和解析,对于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和肯定,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想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大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创造欲强,这是学习科学知识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根据教学进度,选编一些想象题发给学生,每道题都提出要求,规定范围,正确引导,及时总结。按周、月举行组、班的科学想象汇报会,活跃学生的学习氛围,激发其学习《电子技术》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想象思维,促进想象思维的不断加深。想象思维可以激发新观点,新想法。很多新型的发明创造是在提出新的想法的基础之上,经过不懈的研究、实践、探索而逐步实现。针对大学生这一特点,教师应该给予合理的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发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多出点子,出好点子。

(四)能力培养上主要障碍的解决

对于普通学校的大学生,当前在《电子技术》上较大的问题是学习方法问题。这是能力培养的最大障碍。他们一般是上课急于抄笔记,回去急于完成作业。解题时又急于对得数,凑答案。并不从中总结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规律。正确答案得出了,而错误仍然没有明白。这些学生的作业,日常都还整齐无误。一旦考试,就“六神无主”。他们的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常此以往,恶性循环,所以总觉得《电子技术》“难”,摆脱不了学习被动的境地。这种不良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形成,大多是由于长期依赖老师、套公式、套例题、套答案的结果。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首先从教法的改革入手,应该开拓多种教学模式,针对现象而调整教学方案。

(五)鼓励学生“班门弄斧”

教学的宗旨是,在能力培养方面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首先应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鼓励学生敢于在老师面前“班门弄斧”,学生的真实想法才能展现出来,误区才能暴露出来。例如对一些逻辑题,同学们可能按照常规理解,任课教师不能简单处理,应当就某道题的难度,举一个类似的例题,教会学生理解此类问题。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解析,要求学生“根据在前,结论在后”。要鼓励学生在老师面前当老师。这样从学生的思维活动中,不仅可以了解他们知识掌握的情况和漏洞,更重要的是找到学生学法上的问题所在,以便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点拨、疏导和教育。“班门弄斧”的实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体现出这一特点来。要让学生成为名符其实的主体,其成功的秘诀,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最佳匹配。这种最佳匹配的保证是搞好课堂教学设计。只有敢于“班门弄斧”的学生对科学的发展上才能有所促进。在中国传统教育中,老师多充当“教”的角色,学生多充当“学”的角色,在这种固定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养成了依靠思维。浏览国际知名大学的教育方式我们不难发现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弊端,由此鼓励学生、老师适当转换角色来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改革。

三、搞好教学专题研究

所谓教学专题研究,就是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探索教学规律的研究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搞好教学专题研究,首要任务是要弄清进行教学专题研究的意义和作用。任课教师不搞教学专题研究,只凭教学经验,也许能把课勉强地讲下去,但教学质量只能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结合教学进行专题研究,用科学方法研究教育对象和教学规律,将使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也会使教育者的教学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实践证明,教师重视教学专题研究工作,认真实践和总结,会取得丰硕成果。如何确定教学研究课题,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关键。任课教师应该从大学教学实际出发,结合所教学科的实际情况,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这种从教学实际中选题的方法是搞好教学的关键。掌握教育理论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重要保证。

教学专题研究是用科学方法探索教育规律的实践活动,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以教育理论为指导,探索教学规律。任何脱离教育实际的研究都是不全面的。教学专题研究是一项艰巨而又富有意义的工作,它不仅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能够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和学术水平,我们应该结合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把教学专题研究工作搞好,以促进大学《电子技术》教学质量的迅速提高。为社会输送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搞好专题研究要立足于自我基础之上,积极主动的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形成外联内引的良性机制。学校也要对教学改革给予有力支持,闻名的剑桥下午茶喝出数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可见学校提供的宽松、科学、良性的学术环境对于教学专题的研究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指导老师:赵彦威老师)

参考文献

[1]秦曾煌.电子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量子力学知识点总结篇9

关键词:观察和思考;回归课本;结合实践;质疑和解惑

苹果砸在头上,未必能使你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但很有可能被你吃掉。物理是研究万物规律的学科,从宏观方面考虑可以涉及天体物理学,从微观方面着手细分到原子、中子、电子等,既然是来源于万物必是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的,现阶段学习的物理知识多是贴近生活的,当然区别于生活现象,物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是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基础对力学、声音、电磁、光学等现象进行分析,是高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一门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物理最大的区别就是其科学性,其中大量的科学原理不是空想可以得来的,必须是在掌握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严谨地分析得来的,通常结果和我们平常理解的还有一定差距。所以进入高中学习阶段后,学生开始觉得物理学习的难度加大了,但是,只要我们抓住物理学习的方法,这门课程完全可以掌握。在此,笔者将介绍学习物理的三个重要步骤:观察和思考并重;回归课本,结合实践;质疑和解惑,击破难点重点。

观察和思考并重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的主要方法。趣味性的物理现象总是能吸引到人们的注意力,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调取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前提下,很容易诱导他们主动去思考,这对于任何一种学科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首先应鼓励学生观察并主动思考,尽可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观察的范围要广泛,打开眼界会发现物理现象无处不在,如此以往回到课堂上便会觉得趣味横生;然后,观察也要有重点,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就是这个道理。在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时要找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并且在学习其规律时尽量去探寻对应规律的现象,使知识点和观察现象密不可分;再次要注重实验,也就是对物理规律的重现,有目的性的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概念,加深印象,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脑手结合;最后,主动思考是必不可少的,死记硬背必然是最费力不讨好的学习方法了,主动思考就是解决其问题的最佳方法,多动脑少动手才能最好地理解知识构造,并且在今后的学习考试生活工作中取得不凡的成果。

回归课本,结合实践就是务实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什么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解题套公式?就是从一开始他就未能完全消化课本上的知识点,脱离了课本甚至实际,一味地遨游在题海里越陷越深。紧跟课本和实践主要把握五点:课前预习、主动听课、及时复习、适量练习、回顾总结。不难看出,这五点是按照实践顺序排列的,首先预习是非常有帮助的,这是自学能力的锻炼;然后课堂主动听讲是十分重要的,老师的授课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可以帮助解决自学过程中的盲点和难点,课堂上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互动是十分有必要的;接下来及时复习是在做作业前必不可少的阶段,课堂上的知识就需要在这个时候进行消化和吸收以及强化记忆;再次适量的练习应当独立完成,在梳理知识结构之后进行练习,对知识点及时运用和理解,其练习量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练习题的选择尽量选择历年真题,因为真题的科学性是其他习题无法比拟的,最后回顾总结是对以上所有工作的总结,是集知识的获取、吸收和记忆的综合训练,可以有效地发现学习过程的盲点难点,并且解决问题,使得我们的知识体系更系统和完善。

质疑和解惑,击破难点重点。高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它考查的范围除了基础知识点以外,还会着重对易错点,知识盲点进行考查,要使自己在高考中脱颖而出解决难点重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里将介绍一种极重要的解决方法――错题集。综合大量物理学习优异的学生的学习习惯调查,错题集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没有错题集,很容易在下次犯同样的错误,究其原因:首先,错题集是学生个人整理的,是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学生个性的,里面搜集的是错题的集合,这是市面上任何一本教辅资料无法做到的;其次,错题集的整理可以加深印象,使得自己在知识结构的盲点上点亮红灯,警示下次不再犯。

量子力学知识点总结篇10

一.制定计划,搜集资料。

我们九年级英语教师认真系统的研究了英语教材和知识能力要求,学习了《课程标准》,认真梳理了《命题说明》重要的知识点、语法知识体系,齐心协力制定好复习计划。复习分三轮进行,三月中旬到五月中旬为课本基础知识复习,五月中旬到六月中旬为综合复习阶段,六月20号到中考前为回归课本,查漏补缺阶段。针对每个阶段都制定出了具体的任务。比如对于第一阶段的复习具体任务是:将课本上已学过的内容逐一进行复习。复习时可从语法入手,然后将每个单元的语言点、知识点进行归纳、对比、总结,使学生从综合的角度对课本内容更加熟悉,对已学过的知识更透彻的了解,对知识间的联系更熟悉的把握和运用。达到将课本基础知识转化为系统知识的目的。通过此阶段的系统复习,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棵知识树,形成一个网络,为下阶段的复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具体做法

1.课本各单元的具体复习

每个单元中,重点词汇,短语句型很多,如果做到面面俱到,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所以我们就认真的分析了考试说明、研究教材、做出判断。(1)选择常见常用的,重复出现率高的、学生选不对,拿不准、不会用、写不准的知识点作为复习要点。(2)能用口头表达说出的知识点,学生已经非常熟悉的内容,就引导学生进行口头复习;对于学生总结不完整的知识点加以补充;对于学生易错的知识点,反复练习;对于学生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知识点,精讲细讲,讲清讲透。(3)对于每单元知识要点的归纳,通过让学生回忆、再现、联想,将所学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使单一的知识点系统起来,做到“系统复习,整体把握,综合运用”.在复习过程中,我们把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类、综合,形成系统的主体结构,使学生头脑中有个完整的、系统的、全面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记忆、掌握、增加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就是说复习时要“以点带面”,或者叫“串点成线、织线成网”。比如在第一册复习到getup这一词组时要把由get组成的词组都总结一下:geton、getoff、getinto、getdown、getreadyfor、gettoschool、gethere等等,并在具体语境中运用。再比如我们在复习宾语从句时,把有关宾语从句的知识串起来。宾语从句的概念、宾语从句的引导词、宾语从句的语序、宾语从句时态。这样学生对宾语从句有个全面了解,然后进一步训练,学生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4)复习课上穿插几分钟的口语训练或单词接龙、小组竞赛等活动。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回顾、总结、归纳,最后再进行补充。(5)以历届的中考试题为切入点,采用提问与讲解结合的方法,重点讲解学生拿不准的、有疑问的、易混淆的、又多次考的知识点。

2.听力部分——精听与泛听的有机结合

听力题也算中考中的重头戏,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有必要进行适量的听力强化练习,不能光顾着对语言的归纳总结而忽视了听的能力的训练。因此我们精选了一套听力教材,共20套题,每两天听一次,同时加强听力应试技巧的训练。要求学生听的过程要做到一看、二听、三做、四查。听前要求学生浏览听力试题,做到心中有数,听时要沉着、冷静、自信,要精力集中、精神放松,消除紧张感。每一类型的题都有一定的应试策略。告诉学生抓住大意、侧重关键词,通篇考虑、合理推断。并把每一类型的应试技巧教给学生。

我们在提高听力的时候,注重加强在语境中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注重精听与泛听的有机结合。精听,就是对于难易适中、有代表性的精选材料,要求听懂每个句子。对于没有完全听懂句子要反复听,直至听懂为止。如果实在听不懂,可参照听力原文,边看边听,找出困难所在,而后对症练习,就能达到提高的目的。泛听,不要求听懂每一个单词,只需明白其大意即可。但它的正常的语速,优美的语音语调都能给我们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求学生在运动、吃饭,甚至休息时打开录音机,每天坚持听20-30分钟,为自己创造一个英语世界,从而不断训练和提高听觉反应能力。在平时一定要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多接触听力材料,保证泛听的数量。

3.上好习题讲评课,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根据学生的复习情况基本每周安排一次习题讲评课,课前要求学生做好全面细致的试题分析、诊断问题,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尝试更正错误、领悟重点考点、整理出疑难之处,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讲评课上,根据需讲评的内容,让一名或数名学生充当“主讲”,主讲学生的任务就是公布正确答案并接受其余同学的质疑,即讲出解题思维并分析考点。若出现主讲学生也不能解答的问题,可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并进行提问抢答。经过这样的交流讨论,能反映出学生们在知识运用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反映出学生做题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如果还有必要,可适时地针对学生未讲透、未归纳完整的,经过讨论还有疑问的,或多数学生易混淆,易错的内容加以强调,并进一步就解题方法和技巧作点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切实做到“精讲”。试题讲评后,我们应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重点考点和失分点,设计补救题。补救题设计不求多,但在“精”,也可对学生没弄清的重点知识略作变形处理,精心设计“陷井”,引发学生争论,使知识在课堂内流动起来,激活学生思维,让他们论中求理、明辨是非、加深印象、开阔思路,并增强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举一反三”的运用推论能力。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总结知识点和解题方法,总结错题,建立错题档案,用好纠错本。

三.一模情况分析与后段复习设想

从一模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还不是很扎实。比如第二卷句子翻译题第三小题,学生对于“全名”fullname,wholename这个短语的翻译错误率很高。另外,在短文填空题中,学生对于词的相应形式的变化还不能熟练运用,特别是冠词a,an的细节运用存在严重的问题。在二卷任务型阅读题中,学生基本能明白短文大意,但是对于短文内容的归纳总结还需要再加强。从试卷情况看,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是比较欠缺。他们往往知道怎么说,但是反应不到卷子上。比如学生都知道Seeyouthen!的答语是Seeyou,Goodbye.等,但是就是写不到卷子上。另外,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阅读和写作。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情况,在后段的复习过程中,我们将在继续做好基础知识复习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阅读和写作的复习和方法指导。

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现象,而阅读能力的提高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后段的复习过程中,我们将指导学生采取大量阅读和限时阅读的方法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每天读两至三篇题材各样的小短文。最好是限时阅读,即在一定时间内读完文章及做完相关的习题。在阅读中,要注意抓住中心思想以及文中出现的who、where、when、what及why等关键词。特别要注重第一段和每段的第一句。对于不同的阅读材料,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及阅读的速度。着重培养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以及对阅读内容给予评价的能力,同时进行阅读技巧的点拨。希望能通过大量阅读和反复实践,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在平日阅读中,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带着问题读,学会概括文章的主旨大意。通读全文并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中心思想。还要学会通过看文章,或上句子的联系,猜测生词。另外,还要对文章进行合理的推断。要按照下文的逻辑关系,站在作者的立场上进行合理推断。

在进行书面表达训练时,通过写作前小组合作,审题,交流写作思路,讨论这个话题可能会用到哪些词汇,固定搭配,习惯用语等等,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而后进行独立写作环节,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草稿。独立完成后,安排学生互改。除此之外,也要归纳收集学生的精彩文句,并在全班点评时进行赞赏,将其板书并鼓励大家共鉴。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平时的阅读和写作中让学生积累和背诵一些美的、好的、精彩的句子或短文,为自己准备一个资料库。在加强书写训练的同时,对于学生的写作技巧适时进行指导,让学生坚持写并加强书写要求。

另外,在后段的综合复习阶段中,坚持听、说、读、写交替进行减轻学生学习的疲劳感。精选复习练习套题,减少练习题数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复习实效。复习课中,我们要使学生在听和读的练习中提高理解能力,在说和写的练习中提高表达能力。要尽量通过听、说、读、写练习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已学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轻复习疲劳感,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要复习备考,教师必不可少地要组织学生做一些专项练习和综合练习题。我们将从手中掌握的复习资料,精选出信息新、题型得当的练习,通过“拼盘”式重新组题或自编补充一些内容,强化训练.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又可以取得复习的最佳效果。具体做法是(一)根据今年中考考点和要求自编中考复习试题。对学生进行适应性的操练,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二)对以前学生易做错的题,再次以试题的形式出现,让考生再做和练。(三)在后阶段对考生进行心理培训和调节以及在答题时应注意的细节。总之,通过复习,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得到反复的复习和强化练习由浅入深,既有点的知识,又有面的综合,使知识系统化,使能力得到提高、加强。同时在心理上也得到相应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