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运动会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7:21

小学体育运动会方案篇1

     整理和编辑,建立“体育档案”用时则取之,不用则存之。

关键词:体育档案 管理 运用

     学校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建立健全的体育档案,既是学校规范体育教育工作的有力保障,又是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程度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有利于体育教师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扩大知识领域,阅读收集教学参考资料,并根据需要选取合适的材料用于体育教学中,更有利于全面开展学校的体育工作。

一.体育档案的内容

学校体育档案的内容非常之多、之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上级部门及学校有关体育的文件。

2.体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体育课本、及相应的体育教学参考书。

3.体育专业用书,如体育理论、运动生理、运动心理等教学理论书籍;体育词典、运动竞赛规则等工具书。

4.学校有关体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体育工作计划。体育法规包括《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5.各年级常年体育教学计划、学期体育教学计划、教师教学教案和教学笔记,体育课成绩质量分析汇总表等。

6.学生身体素质和达标档案册。

7.学生参加早操、眼保健操、课外活动等考勤登记表。

8.学生体检表及病免、请假证明材料。

9.体育课教案及器材出借、成绩考核和出勤情况资料等。、

10学校运动队训练档案,包括:运动员档案、训练计划、考勤、竞赛成绩等。

11学校每年举办的各类竞赛资料,如田径运动会、广播操比赛、球类比赛、长跑比赛、跳绳等。

12教师自编的教育教材内容。如体育理论试题、大课间操资料等。

13教师各类获奖情况档案,如论文、基本功比赛、培训证书等。

14学校体育组的科研档案。

作者简介:邱海龙(1976-),男,浙江鄞州李关弟中学教师,现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15体育教学相关报刊、杂志及摘抄、复印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料。

16学校体育领导小组、体育组及其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要求。

17其它,如学校对体育场地改善和维修、学校器材配置、学期体育经费的开支、体育教师的待遇等。

二.体育档案的整理和分类

由于学校体育所收集的材料内容广、教材大、数量大,加上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必须根据学校与教学的实际需要加以整理、分类、汇集成册或加工成资料库,并编排年月、次序和目录,以便在体育教育工作中提供查阅和上级领导各部门的检查、参观。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教学需要,我校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理和分类的。

1.按材料内容分,如校内同一运动竞赛类(学校运动会、各种小型竞赛)、活动类(早操、课外活动)等。

2.按时间顺序,对不同类型材料进行整理,一般学校以一学期或学年为一单元进行材料整理。这类档案可参加《两个条例》的要求进行分类整理、建档。

3.按实际情况需要整理。除上述两种或在上述两种整理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对经常要使用或较有参考价值、可重复使用的资料进行单独组卷。如达标、合格表的成绩册、教师的教案及教学记录、摘抄的图片资料或剪辑的网络资料、照片等。

4.按上级部门的要求来分,如:按两个《条例》的备查目录分类建档。

三.建立体育档案应注意的问题。

1.学校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牵涉的内容广、影响的面大,因此,做好体育档案工作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在收集、整理建档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长期性、整体性、有序性、创造性的原则。

2.档案建立后,需加强管理,最好建立档案厨,将资料分类放置档案盒子

  内,记录所存档案的类别、目录及时间。

3.合理使用并及时更新或充实内容。对有时限的或不再适合当前教学形式的内容应及时装订成册,归案入档案(加编号),以便日后检查或其他用途备用。而对那些理论性知识或政策法规、计划要注意当前教育动态和形式变化结合本校、本教研组的工作特点及时调整,以便能更好的指导学校体育工作,以适应新的体育教学要求。

4.保存档案要规范,材料要完成。通常学校体育档案的目录等要依照“档案法”要求,规范、清晰、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也有利于查找和收集,整理。

四.建立学校体育档案的意义

1.使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正常化、规范地开展,有利于宏观调空学校体育工作。

2.体育档案的建立把学校领导的办学思想、体育教师的工作情况以书面形式体现出来了,同时也推动了学校体育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体育教师能力。

3.有利于体育教师将零散的材料系统化、将实践的经验理论化,同时随着档案内容的增加,也丰富了体育教师的知识,为开展体育教科研活动指明方向,并提供大量的经验资料。

4.有利于促进学校开展各项体育活动,档案的建立可促使各项体育活动长期、规范地开展下去,从而一方面不断丰富学校体育活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体育教师组织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五.运用体育档案应注意的问题

1.要及时、经常性地把收集、整理的材料进行科学分析,并建成档案,运用时要结合教学、训练等,以参考为主,以推动为目标。

2.要以档案为准绳,规范学校体育工作,全面深入地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3.要把学校体育工作档案作为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督促体育教师不断提高业务能力的指挥,不要把它做一种摆设或作为应负上级部门检查的内容。

摘要:为了更好地进行总结,运用体育档案,必须对资料进行分类、收集、

     整理和编辑,建立“体育档案”用时则取之,不用则存之。

关键词:体育档案 管理 运用

     学校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建立健全的体育档案,既是学校规范体育教育工作的有力保障,又是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程度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有利于体育教师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扩大知识领域,阅读收集教学参考资料,并根据需要选取合适的材料用于体育教学中,更有利于全面开展学校的体育工作。

一.体育档案的内容

学校体育档案的内容非常之多、之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上级部门及学校有关体育的文件。

2.体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体育课本、及相应的体育教学参考书。

3.体育专业用书,如体育理论、运动生理、运动心理等教学理论书籍;体育词典、运动竞赛规则等工具书。

4.学校有关体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体育工作计划。体育法规包括《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5.各年级常年体育教学计划、学期体育教学计划、教师教学教案和教学笔记,体育课成绩质量分析汇总表等。

6.学生身体素质和达标档案册。

7.学生参加早操、眼保健操、课外活动等考勤登记表。

8.学生体检表及病免、请假证明材料。

9.体育课教案及器材出借、成绩考核和出勤情况资料等。、

10学校运动队训练档案,包括:运动员档案、训练计划、考勤、竞赛成绩等。

11学校每年举办的各类竞赛资料,如田径运动会、广播操比赛、球类比赛、长跑比赛、跳绳等。

12教师自编的教育教材内容。如体育理论试题、大课间操资料等。

13教师各类获奖情况档案,如论文、基本功比赛、培训证书等。

14学校体育组的科研档案。

作者简介:邱海龙(1976-),男,浙江鄞州李关弟中学教师,现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15体育教学相关报刊、杂志及摘抄、复印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料。

16学校体育领导小组、体育组及其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要求。

17其它,如学校对体育场地改善和维修、学校器材配置、学期体育经费的开支、体育教师的待遇等。

二.体育档案的整理和分类

由于学校体育所收集的材料内容广、教材大、数量大,加上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必须根据学校与教学的实际需要加以整理、分类、汇集成册或加工成资料库,并编排年月、次序和目录,以便在体育教育工作中提供查阅和上级领导各部门的检查、参观。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教学需要,我校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理和分类的。

1.按材料内容分,如校内同一运动竞赛类(学校运动会、各种小型竞赛)、活动类(早操、课外活动)等。

2.按时间顺序,对不同类型材料进行整理,一般学校以一学期或学年为一单元进行材料整理。这类档案可参加《两个条例》的要求进行分类整理、建档。

3.按实际情况需要整理。除上述两种或在上述两种整理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对经常要使用或较有参考价值、可重复使用的资料进行单独组卷。如达标、合格表的成绩册、教师的教案及教学记录、摘抄的图片资料或剪辑的网络资料、照片等。

4.按上级部门的要求来分,如:按两个《条例》的备查目录分类建档。

三.建立体育档案应注意的问题。

1.学校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牵涉的内容广、影响的面大,因此,做好体育档案工作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在收集、整理建档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长期性、整体性、有序性、创造性的原则。

2.档案建立后,需加强管理,最好建立档案厨,将资料分类放置档案盒子

  内,记录所存档案的类别、目录及时间。

3.合理使用并及时更新或充实内容。对有时限的或不再适合当前教学形式的内容应及时装订成册,归案入档案(加编号),以便日后检查或其他用途备用。而对那些理论性知识或政策法规、计划要注意当前教育动态和形式变化结合本校、本教研组的工作特点及时调整,以便能更好的指导学校体育工作,以适应新的体育教学要求。

4.保存档案要规范,材料要完成。通常学校体育档案的目录等要依照“档案法”要求,规范、清晰、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也有利于查找和收集,整理。

四.建立学校体育档案的意义

1.使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正常化、规范地开展,有利于宏观调空学校体育工作。

2.体育档案的建立把学校领导的办学思想、体育教师的工作情况以书面形式体现出来了,同时也推动了学校体育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体育教师能力。

3.有利于体育教师将零散的材料系统化、将实践的经验理论化,同时随着档案内容的增加,也丰富了体育教师的知识,为开展体育教科研活动指明方向,并提供大量的经验资料。

4.有利于促进学校开展各项体育活动,档案的建立可促使各项体育活动长期、规范地开展下去,从而一方面不断丰富学校体育活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体育教师组织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五.运用体育档案应注意的问题

1.要及时、经常性地把收集、整理的材料进行科学分析,并建成档案,运用时要结合教学、训练等,以参考为主,以推动为目标。

小学体育运动会方案篇2

关键词:小学生;大课间操;游戏;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

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小学生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水平关系到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但从教育部“关于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中可以看出,与2000年相比,肺活量水平继续呈下降趋势,轮度、爆发力、力量耐力、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不同指标下降幅度呈现不同特点,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

实验方法:⒈实验目的与假设

⑴实验目的

探讨运动特色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健身运动干预方案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找出在干预方案作用下小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变化的特点,为提高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功效提供可选择的有效运动方案。

⑵实验假设

①通过对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健身活动干预,能够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

②大课间运动干预方案对小学男、女生健身功效会产生不同的作用。

③控制最佳运动强度,科学安排健身活动内容,是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发展的主要因素。

⒉实验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呼伦贝尔市阿荣旗1所小学200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年龄在9-11岁,男女同学比例相同。以特色学校开展活动时间长、设备完善、师资力量较强为原则来选取学校。

⒊实验方案设计

本研究在确定运动健身干预方案中,根据影响体育锻炼效果的主要因素,即运动频率、运动强度、每次运动持续时间、运动项目。其中,运动频率(F)干预周期为10周,每周3次,每次30分钟;运动强度(i)控制在(220-年龄)×(40%~80%)范围,平均心率应大于120次/分;每次运动持续时间(t)为30分钟。其中,运动强度主要是根据身体锻炼运动负荷最佳价值阈理论来确定,通过监控大课间活动强度来较好地实现干预活动的功效。游戏组合活动内容的确定主要是以提高学生多种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能力为目标,同时进一步加强学校的特色体育活动,这样有利于本校特色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

⒋运动强度监控

在运动干预过程中,每个实验组随机选取10名学生,每3分钟进行心率检查,使用遥控心率检测仪器对桡动脉进行10次测量,以此来对运动强度进行监控。

⒌实验方案指标确定与评定

体质健康测试选择了三个维度,共12项指标,选用了相应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仪器、器材与全民体质健康测试仪器(见表1)。

心理健康测量工具选取周成林(2009年)编制的“青少年体育锻炼心理效益问卷”[3],该问卷包括主观体验、情绪活力、身体价值、人际感知、困境应对五个维度,共30个题目,采用李克特五等级评分法,完全没有=1,基本没有=2,有一点=3,比较强烈=4,非常强烈=5。该量表同质性信度为0.974,重测信度为0.942,说明该量表信度较好;各分量表与总量表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各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98,说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⒍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采用协方差分析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身心健康指标变化差异。

研究结果

⑴游戏组合干预方案对小学生身心素质的影响

在游戏组合健身干预方案实施过程中,随机选取10名实验对象进行心率监控,每3分钟检测心率一次,共监测10次,根据运动频率和强度进行调节,结果表明,10名学生的平均心率监控范围控制在120~140次/分,说明运动强度达到实验设计的要求。采用协方差分析方法对小学生游戏组合干预方案,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肺活量、台阶试验、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50×8往返跑、反应时指标变化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腹部皮脂厚度指标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这一结果说明游戏组合干预方案对提高小学生反应轮度、下肢力量及平衡能力、心肺功能均有较好效果。

⑵游戏组合干预方案对小学男生身心素质的影响

采用协方差分析方法对小学男生游戏组合干预方案,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肺活量、台阶试验、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指标变化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腹部皮脂厚度、50×8往返跑、反应时指标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采用协方差分析方法对小学男生游戏组合干预方案,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情绪活力维度上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⑶游戏组合干预方案对小学女生身心素质的影响

采用协方差分析方法对小学女生游戏组合干预方案,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腹部皮脂厚度、肺活量、台阶试验、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50×8往返跑、闭眼单脚站立、反应时指标变化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采用协方差分析方法对小学女生游戏组合干预方案,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情绪活力、人际感知、困境应对维度上变化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结论:

⒈游戏组合活动对小学男生的心肺功能、下肢力量、身体柔韧性和平衡能力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奔跑能力、反应能力和减少腹部脂肪厚度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心理健康指标情绪活力正向体验也有较好的发展。

⒉游戏组合活动对小学女生的心肺功能、下肢力量、身体柔韧性、奔跑能力、平衡能力、反应能力和减少腹部脂肪厚度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于心理健康指标情绪活力、人际感知、困境应对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说明游戏组合这一活动形式对于小学女生多项身心健康指标水平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小学体育运动会方案篇3

  

论文摘要:采用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法,分析了韶关学院旧的会共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方案的弊端,并构建了一种符合新《纲要》要求的评价方案,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体育学习评价在体育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日本和美国等先进发达国家在体育学习评价方面呈现出一些共同的趋向,从传统的注重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强调个体评价,淡化一般标准评价,注重学生个人进步度评价;评价内容多元化,注重情感态度的评价;强调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的有机结合,使体育学习评价更为客观全面(1l。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要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人评价内容。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是课程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导向和教育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为适应当前全面实施新《纲要》、全面推行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针对韶关学院旧的公共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方案的问题和弊端,构建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大学生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2005级、2006级公共体育课程的学生进行教改试验,并从2005级、2006级各随机抽取四个选项教学班共400人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研究新的公共体育课学习评价方案的可行性及对学生体育课学习成绩的影响等。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10年来有关教育评价、教学论和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的现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1.2.2问卷调查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总计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92份,有效回收率为98%。 

1.2.3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韶关学院公共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方案的构建 

  

2.1旧评价方案的弊端 

    韶关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旧学习效果评价是学期末对学生所学的运动技能进行达标与技术评定的考核,教师按照考试标准对学生进行终结评价(见表1)。然而,根据“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审视当前的公共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方案,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学习效果评价内容方面,过分注重体育运动技能的评价;在学习效果评价方法上过分注重定量评价、终结评价;在学习效果评价形式上采用单一的教师对学生的外部评价等等。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导致了相当多的学生对体育课产生畏惧,甚至厌恶情绪,使部分学生体验不到体育课健身快乐和成功的乐趣。因此,对我校现行公共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方案进行深人分析研究,改变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观念,设计一个适于学生体育学习实际的新评价方案已势在必行。

2.2新评价方案构建的指导思想 

    “纲要”将大学体育课程目标分为两个层次五个领域,两个层次包括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五个领域包括社会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因此,大学生体育课程评价内容应与课程目标相一致,大多数学生必须达到基本目标,而少部分学有所长的学生可在基本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纲要”提出了以学生为本、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注重对学生评价的全面性、人文性,强调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过程性、激励性、发展性等;评价内容从运动技能的评价深人到学生的态度、情感、参与、合作等方面,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在评价方法与形式上,重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改进教学;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教育的能力。 

2.3新学习评价方案的提出 

    教改的基本要求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既要评价学习能力,又要评价其情感因素和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既要评价学习的结果,又要评价学习的行为过程;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每个学生都充满自信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体育课程的达成目标主要包括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运动技能等方面,所以评价的内容既有显性的,如身体健康状况、运动技能、运动成绩等;也有隐性的,如积极程度、态度、兴趣等。其次,评价方案中的指标应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充分肯定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身的潜力,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浓厚兴趣和活力,从而优化学生的心理,促使其全面发展。 

新评价方案主要包括参与程度、身体健康程度、情意表现、身体素质等指标,且身体素质,运动知识与技能、技术两项指标所占的比例较高(见表2)。体育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案,最终目标就是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一至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练就健康的体格,形成良好的思想、意志、品质,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满怀自信地走向社会、立足社会。 

由于公共体育为多项目的选项课教学,每个项目的教学形式、运动量不同,为避免学生耐力素质下降,增加中长跑作为耐力素质考核指标,所占的比例也比较大,因为这样对学生的自我锻炼增加了强制性,在满足学生选项课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力量、耐力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心肺功能的改善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的提高。评价标准采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因为此标准有一定难度,学生只有通过坚持锻炼才能通过,而体质健康标准低,不利于激励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注:多元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巧%)、学生互评(15%a )、教师评价(70%)。    

体育课程就是对学生进行身体教育,其本质就是要求学生健康,即身体、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新方案运用学生自身纵向比较的进步评价有效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课上课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达到大学体育的目标,所以,选取参与程度、身体健康程度、情意表现作为评价指标。另外,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进步幅度这项指标对他们具有激励作用,而对学有所长,参加校级以上体育项目比赛并获得名次的学生,附加分指标设置体现了大学阶段课程目标的自由度和个性化。 

3新方案的效果分析 

    制定方案后,于2007年1月对2005级学生使用新评价方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评价方式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最后教师参照自评和互评给出最终评定,并发问卷200份调查;并于2007年7月对2006级学生使用新的评价方案,之后同样发问卷200份进行调查。 

    评价中,学生自评是学生对自己进行综合评价,主要侧重于自我纵向的评价,教师可通过学生的自评更加客观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尤其是在隐性评价内容上,对学生的态度、兴趣、爱好、课外参与程度等了解得更具体;学生互评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如以教学小组为单位,或以教学班中所在的各行政班为小组单位进行横向对比评价,由于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因此评价更趋于客观、准确;教师评定结合横向与进行评价纵向,新方案中,更强调对学生纵向评价为主,重点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起到激励作用。 

3.1新评价方案对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91.3%的学生认为新评价方案能够培养体育兴趣,85.5%的学生认为能够提高参与体育的积极性,97.7%的学生认为能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与习惯,94.3%的学生认为可以培养合作精神,77.3%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和改善人际关系的能力(见表3)。从总体上来说,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新评价方案对他们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激发了他们对体育的浓厚兴趣,上课积极参与练习,课外积极参与锻炼,养成了良好的锻炼习惯,并从中享受到了体育的乐趣,同时培养了合作精神、提高了交际能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认为新评价方案不能提高人际关系能力的学生人数占22.8%,认为不能培养合作精神的占10.8%,反过来说,还有部分学生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未能达到目标,或没有意识到体育课程的目标并努力达成,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体育教师应积极启发、引导、教育学生如何在体育运动中学会与人交往、团结合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还有14.5%的学生认为新评价方案不能提高体育参与度,主要原因是部分学生本来就已经有经常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另一部分学生虽然有体育意识,但由于时间、场地等原因没有真正自觉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从以上分析中得知,学生对新评价方案的评价是积极的、肯定的。 

3.2新评价方案对学生体育成绩的影响 

    新旧评价方案对学生体育成绩影响效果的比较(见表4、表5),结果显示:新旧评价方案对05级全体同学体育成绩平均分影响的差异不显著,但总及格率(60分以上)、良好段的比例(76-89分)、优秀段的比例(90分以上)显著提高,及格分数段(60--75分)的比例和不及格率显著下降;06级体育成绩的总及格率和不及格率变化不显著,但良好段的比例(76--89分)、优秀段的比例(90分以上)有显著提高,及格分数段的比例( 60--75分)显著下降。分析表明,新方案使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就可达到及格或者更加优异的成绩,对学生有强烈的激励作用,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培养自信和提高体育兴趣,以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本研究制定的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方案符合当前“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评价理念,也符合《纲要》的指导思想,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理论价值,适应现时普通高校学生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的发展趋势。新评价方案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体育参与程度,身体健康程度,情意表现,身体素质,运动知识与技能、技术,进步幅度等指标,强调过程性评价,改变了过去只以运动成绩作为终结性评价的方法。新评价方案的实施使学生体育成绩有了显著提高,说明新评价方案对学生有明显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学生只要培养兴趣、积极参与、养成习惯,就能取得好的体育学习效果。新的评价方案对我校教学改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小学体育运动会方案篇4

整理和编辑,建立“体育档案”用时则取之,不用则存之。

关键词:体育档案管理运用

学校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建立健全的体育档案,既是学校规范体育教育工作的有力保障,又是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程度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有利于体育教师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扩大知识领域,阅读收集教学参考资料,并根据需要选取合适的材料用于体育教学中,更有利于全面开展学校的体育工作。

一.体育档案的内容

学校体育档案的内容非常之多、之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上级部门及学校有关体育的文件。

2.体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体育课本、及相应的体育教学参考书。

3.体育专业用书,如体育理论、运动生理、运动心理等教学理论书籍;体育词典、运动竞赛规则等工具书。

4.学校有关体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体育工作计划。体育法规包括《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5.各年级常年体育教学计划、学期体育教学计划、教师教学教案和教学笔记,体育课成绩质量分析汇总表等。

6.学生身体素质和达标档案册。

7.学生参加早操、眼保健操、课外活动等考勤登记表。

8.学生体检表及病免、请假证明材料。

9.体育课教案及器材出借、成绩考核和出勤情况资料等。、

10学校运动队训练档案,包括:运动员档案、训练计划、考勤、竞赛成绩等。

11学校每年举办的各类竞赛资料,如田径运动会、广播操比赛、球类比赛、长跑比赛、跳绳等。

12教师自编的教育教材内容。如体育理论试题、大课间操资料等。

13教师各类获奖情况档案,如论文、基本功比赛、培训证书等。

14学校体育组的科研档案。

作者简介:邱海龙(1976-),男,浙江鄞州李关弟中学教师,现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15体育教学相关报刊、杂志及摘抄、复印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料。

16学校体育领导小组、体育组及其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要求。

17其它,如学校对体育场地改善和维修、学校器材配置、学期体育经费的开支、体育教师的待遇等。

二.体育档案的整理和分类

由于学校体育所收集的材料内容广、教材大、数量大,加上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必须根据学校与教学的实际需要加以整理、分类、汇集成册或加工成资料库,并编排年月、次序和目录,以便在体育教育工作中提供查阅和上级领导各部门的检查、参观。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教学需要,我校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理和分类的。

1.按材料内容分,如校内同一运动竞赛类(学校运动会、各种小型竞赛)、活动类(早操、课外活动)等。

2.按时间顺序,对不同类型材料进行整理,一般学校以一学期或学年为一单元进行材料整理。这类档案可参加《两个条例》的要求进行分类整理、建档。

3.按实际情况需要整理。除上述两种或在上述两种整理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对经常要使用或较有参考价值、可重复使用的资料进行单独组卷。如达标、合格表的成绩册、教师的教案及教学记录、摘抄的图片资料或剪辑的网络资料、照片等。

4.按上级部门的要求来分,如:按两个《条例》的备查目录分类建档。

三.建立体育档案应注意的问题。

1.学校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牵涉的内容广、影响的面大,因此,做好体育档案工作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在收集、整理建档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长期性、整体性、有序性、创造性的原则。

2.档案建立后,需加强管理,最好建立档案厨,将资料分类放置档案盒子

内,记录所存档案的类别、目录及时间。

3.合理使用并及时更新或充实内容。对有时限的或不再适合当前教学形式的内容应及时装订成册,归案入档案(加编号),以便日后检查或其他用途备用。而对那些理论性知识或政策法规、计划要注意当前教育动态和形式变化结合本校、本教研组的工作特点及时调整,以便能更好的指导学校体育工作,以适应新的体育教学要求。

4.保存档案要规范,材料要完成。通常学校体育档案的目录等要依照“档案法”要求,规范、清晰、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也有利于查找和收集,整理。

四.建立学校体育档案的意义

1.使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正常化、规范地开展,有利于宏观调空学校体育工作。

2.体育档案的建立把学校领导的办学思想、体育教师的工作情况以书面形式体现出来了,同时也推动了学校体育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体育教师能力。

3.有利于体育教师将零散的材料系统化、将实践的经验理论化,同时随着档案内容的增加,也丰富了体育教师的知识,为开展体育教科研活动指明方向,并提供大量的经验资料。

4.有利于促进学校开展各项体育活动,档案的建立可促使各项体育活动长期、规范地开展下去,从而一方面不断丰富学校体育活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体育教师组织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五.运用体育档案应注意的问题

1.要及时、经常性地把收集、整理的材料进行科学分析,并建成档案,运用时要结合教学、训练等,以参考为主,以推动为目标。

2.要以档案为准绳,规范学校体育工作,全面深入地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3.要把学校体育工作档案作为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督促体育教师不断提高业务能力的指挥,不要把它做一种摆设或作为应负上级部门检查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赵云林《怎样建立体育档案》第五届中国学校体育论文报告会汇编

小学体育运动会方案篇5

该软件的编程是依据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的体育教学内容,每年每个年级的体育教学内容基本都是相同的。因此,体育教师每年都要做许多重复性劳动,花费了大量的不必要精力和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与效果。

随着世界性的知识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高速发展,电脑的应用已日渐普及,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必须用品。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效果,实现办公自动化,更新教案编写的方式,我们研究了“万达奇”体育教案编写速成软件。

该软件的编程是根据体育教学大纲中的体育教学内容,按照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科学的、合理的逻辑分类,并依据体育教学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对体育教学中最基本的、最常用的运动项目的动作要领、教学步骤、教学方法、要求、难点、重点、预防与纠正错误等进行了整理和归纳。体育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可根据体育课的任务,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场地器材情况等需要,进行自由选择,随机组合。我们在研制该程序时除了注意教案编写的一般化和规范化的同时,还给特殊教学内容的输入留有空间,为体育教师教学个性的发挥提供条件。

该软件具有方便、规范、高效和个性化的特点。适用于大、中、小学不同级别的体育教师。

该软件的研制成功极大的方便了体育教师编写教案的过程,节省了劳动时间和精力,消除了许多由于大量重复无效工作给体育教师带来的负担和烦恼,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使体育教师们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到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上去,从而有效的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万达奇体育健康课教案编辑软件》的诞生是体育教案编写的一次思想和技术的革命。

《奥运学堂》紧紧抓住“奥林匹克教育”这一主题,以奥林匹克运动三大体系十二主题为主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奥林匹克运动生动地展现了出来。通过精炼的文字和上千幅图片,系统的介绍了奥林匹克的由来,及其思想体系、组织体系、活动体系。图片展现了古奥运的场景,阐述了奥林匹克文化与精神,介绍了国际奥委会的组织机构与运营、现代夏季奥运会与冬季奥运会所取得的成就,同时叙述了我国与奥运会的不解之缘。从中不仅仅是人们体会到奥林匹克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全面系统了解到奥运知识。

产品特点:系统全面、图文并茂、操作简便、可读性强,课用于powerpoint和电子读物。

定价:198元/套

邮购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11号首都体育学院

邮编:100088

联系人:张老师

小学体育运动会方案篇6

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防范学校体育运动风险,保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障学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根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校体育运动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组织开展或组织参与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体育比赛,以及学生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自主开展的体育活动。学校体育运动风险是指学校体育运动过程中可能发生人员身体损伤的风险。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是指体育运动中发生的造成人员身体损伤后果的事故。

第三条学校应当依法积极开展学校体育运动,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应当加强体育运动风险防控工作。

第四条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遵循预防为主、分级负责、学校落实、社会参与的原则。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机制,预防和避免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以减少体育活动的做法规避体育运动风险。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全日制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运动风险防控工作可参照本办法,结合实际执行。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六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把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作为教育管理与督导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计划,制订适合本地区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指导意见或工作方案,明确风险防控的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指导并督促学校建立完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机制,落实防控责任和措施。

教育督导机构应当对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进行督导检查,检查结果作为对学校进行考核和问责的重要依据。

第七条学校应当建立校内多部门协调配合、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机制,制订风险防控制度和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处理预案,明确教务、后勤、学生管理、体育教学等各职能部门的职责,组织和督促相关部门和人员履行职责,落实要求。

第八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产品和质量标准选购体育器材设施,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要求供应商提供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安全检测及评估报告。应当建立体育器材设施与场地安全台帐制度,记录采购负责人、采购时执行的标准、使用年限、安装验收、定期检查及维护情况。

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应当严格按照安装要求,由供应商负责完成安装,安装完成后学校应当进行签收,签收结果记录在体育器材设施与场地安全台帐中。

由教育行政部门采购交由学校使用的体育器材设施,应当将采购安全台帐同期交付。

第九条学校应当按规定安排学生健康体检,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按照《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纳入学籍档案管理。学生新入学,应当要求学生家长如实提供学生健康状况的真实信息。转学应当转接学生健康档案。涉及学生个人隐私的,学校负有保密义务。

对不适合参与体育课或统一规定的体育锻炼的学生,学校和教师应当减少或免除其体育活动。

第十条学校应当主动公示体育运动风险防控管理制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处理预案等信息,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第三章 常规要求

第十一条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体育活动及体育训练前,应当认真检查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体育课教学、体育活动及体育训练中,应当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对技术难度较大的动作应当按教学要求,详细分解、充分热身,并采取正确的保护与帮助。

第十二条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组织开展大型体育活动或体育比赛,应当成立安全管理机构;制订安全应急预案;检查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设置相应安全设施及标识;设置现场急救点,安排医务人员现场值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组织学生参加跨地区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应当根据活动或比赛要求向学生及家长提供安全告知书,获得家长书面反馈意见。

大型体育活动或体育比赛需要第三方提供交通、食品、饮水、医疗等服务的,应当选择有合格资质的服务机构,依法签订规范的服务合同。

第十三条学校应当根据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管理。具有安全风险的体育器材设施应当设立明显警示标志和安全提示。需要在教师指导和保护下才可使用的器材,使用结束后应当屏蔽保存或专门保管,不得处于学生可自由使用的状态;不便于屏蔽保存的,应当有安全提示。教师自制的体育器材,应当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或人员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评估合格后方能使用。

第十四条学校应当对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的使用安全情况进行巡查,定期进行维护,根据安全需要或相关规定及时更新和报废相应的体育器材设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五条学校应当利用开学教育、校园网络、家长会等进行体育安全宣传教育,普及体育安全知识,宣讲体育运动风险防控要求和措施,引导学生和家长重视理解体育运动风险防范。

第四章 事故处理

第十六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应当按照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处理预案要求及时实施或组织救助,并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第十七条发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情形严重的,学校应当及时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属于重大伤亡事故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处理结束,学校应当将处理结果书面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重大伤亡事故的处理结果,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第十八条学校应当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妥善处理体育运动伤害事故。

第十九条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可会同体育、医疗、司法等部门及相关方面的专业人士组建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仲裁小组,对事故进行公平、公正的调查,提出仲裁意见,为事故处理提供依据。

第二十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健全学生体育运动意外伤害保险机制,通过购买校方责任保险、鼓励家长或者监护人自愿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方式,完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和转移机制。

小学体育运动会方案篇7

在当代社会,档案的服务作用越来越重要。档案信息服务应走进各大专业领域。创新利用档案也是档案人员应该极力发展的方向,是档案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体育方面,人们应该重视体育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数据挖掘和现代化技术,将运动员运动的隐性数据和显性数据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关于当前运动员的较为完备的档案,从而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运动员档案体系。

1档案信息在体育上的作用(运动员数据的作用)

档案信息与数据运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开展数据运动需要建立一个完备而又严密的档案信息系统,同时进行数据运动得到的各类隐性数据充实完备了这一档案系统,使它更科学,更具利用性。因此应该充分发挥档案的服务作用,从而提高我国的体育竞技水平。以下是从己方队员和对方队员2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档案信息在体育上的作用。

1.1己方队员

(1)身高体重指数及身体形态指标。建立和完善运动员各项基本信息档案,能够加强对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及其专项力量方面的训练。(2)训练机能监测数据。如果有了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值、专项指标值、生化指标值列表、综合指标、运动员专项成绩预测及应对措施这样一个完备的监测档案,管理人员(如教练和随队科研人员)就可以在带运动队外出比赛的时候方便地取得运动员的数据,便于他们更好地掌握队员的身体机能状况。而且也便于体育主管部门选拔运动员时可以很方便地检索到运动员的数据,从另一个侧面提供运动员选才依据。(3)伤后康复训练期间机能监测数据。运动员受伤术后应及早进行机能监测,建立康复期间相关档案,从而相应地进行康复训练和营养恢复,改善运动员的营养和机能状况,有利于提高其对训练和比赛的适应能力。(4)各类技术指标。对比赛中的表现作出分析,在体育比赛中大胆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解决体育领域中大规模数据的处理和再利用,得到一系列隐性数据,这能够帮助教练员积累大量的技战术数据,以便进一步进行技战术挖掘分析,对比赛具有指导性意义。(5)运动训练机能总体评定分析。通过对运动员各项指标的监测,利用严密的数据分析,综合考虑,对其运动训练机能进行总体的评定,将己方队员各项数据及指标和综合分析包含其内,建立起一个综合档案信息数据库。

1.2对方队员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对方队员,一方面,身高体重及其身体形态是最基本的档案资料,在比赛时能做到基本了解。应该更细致地收集、整合对方队员的这些信息,无论是小至地区比赛,还是大到国际比赛,对运动员档案进行层层分类和整合,从而建立起庞大、准确的体育运动员档案信息数据库。以便在各类比赛时,方便地抽出相关信息。另一方面,更应该重视对方队员在以往各项比赛中的视频资料,掌握其优劣势及习惯的比赛方式,如打球时的走位和方法,身体哪些部位更为灵活,哪些部位受过伤,抓住其弱点等。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然后建立起一个关于该队的档案,这一点无论是对当前面对的比赛还是以后仍要面对的比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实现数据运动的方法(可行性分析)

实现数据运动,应重视体育档案信息,研究队员各项数据及对方数据,利用现代化科技分析出来的各项数据,得出己方和对方运动员的优劣势。

(1)显性数据。显性数据需要我们对相关的运动队伍进行信息的收集。(2)隐性数据。对于隐性数据,需要通过相应的运动捕捉系统对其进行监测,利用数据挖掘等高新技术对其进行更细致的分析。运用强大的数据统计、数据挖掘系统获得各类隐性数据。(3)通过相应的运动捕捉系统。这一技术可以获取某类技术运动的运动参数及生理生化指标等,并以视频和图像以及量化的数据的方式反馈出来。而这项技术已经从试用性走向了商业化,国内外很多公司陆续推出了多种成熟的运动捕获设备。因此有条件将其应用到体育训练中,从而得到各种隐性数据。(4)运动员机能监控与训练监控计算机管理系统研究的发展。现代训练学已经从一般身体素质和技战术训练原理研究深入到生物化学、生理学、生物力学、心理学、遗传学甚至是自由基学说、基因特征学说的理论研究。这一训练监控计算机管理系统正在蓬勃的发展和研究中,能从不同角度和学科上分析运动训练,从而得到各类隐性数据。(5)数据挖掘算法。通过技战术分析数据挖掘算法可以对捕捉监测到的运动员各类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目前数据挖掘技术不断发展,可以运用聚类分析、关联原则分析等方法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6)运用数学建模等技术。目前全系统应用的体育及相关活动、体育行为的数学建模、虚拟体育仿真等正在发展中,对体育行为的数学建模有助于定量分析,能够科学揭示并分析人体运动规律。(7)通过关键神经网络方法预测运动员的成绩。如Rumelhart等人提出的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对于Bp网络,输入层起缓冲存储器的作用,可以把数据加到网络上。其节点数目取决于数据源的维数。输出层输出网络的处理结果,其节点数可根据使用的要求来设计。可以根据训练数据,预测出一个运动员的综合运动成绩。

3运动员数据的整理及档案建立

得到各项隐显性数据后,就可以建立一套运动员档案体系,服务于整个体育界。迫切需要的就是建立一套完备的体育信息档案,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套档案包括两大方面,即显性数据如身高体重指标等、关于运动员的隐性数据。

3.1档案内容

(1)运动员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当前所属运动队等。(2)身高体重指数及身体形态指标。例如田径,应包括身体重心高度、身高、下肢长等身体形态指标。(3)运动员健康信息。主要包括运动性伤病史、经期对运动影响、初潮年龄、月经周期、既往疾病史、遗传病史、家族病史、遗传病史等。(4)己方训练机能数据。生理生化指标值、专项指标值、生化指标值列表、生理生化指标曲线、综合指标、运动员专项成绩预测及应对措施。(5)各类技术指标。例如篮球,可以有得分、进攻、防守、做球等几大类技术指标,例如得分、得分率、三分球命中率、对手得分、对手丢球、进攻篮板获得率以及各球员的贡献度等。(6)伤后康复训练期间机能监测数据。(7)运动训练机能总体评定分析。对于该运动员的各类数据进行总体的评定分析,其定位、优劣势、发展空间、日后训练方向等。(8)从各比赛及比赛视频中分析出的对方队员的技术指标及优劣势分析。

3.2档案建立范围

各大体育比赛中。从各大高校的体育学生到省市、部级队员,以及会面对的外国队员的相关档案,由小到大,由各个部门、领域分别建立,然后层层汇总,为专业运动员们建立一个综合档案信息管理体系,同时在计算机系统上形成一个数据库。

日常生活健身运动中。当这一套档案模式普及之后,在每一个高档健身房我们甚至可以建立普通健身者的细致档案,对于普通用户建立显性和普通隐性数据档案,对于高端用户可以为其建立全套完备的个人运动信息档案,即包括对这些用户的各类细致的分析,有助于其更加科学地进行训练,强身健体。同时也将档案融入整个社会大众中,推动档案产业化的发展。

3.3关于该档案系统的保密性

对于专业竞赛中,己方队员的各项隐性数据应该是比较机密的。如果都被对手得知,则失去了数据挖掘的优越性。所以在整个的档案体系中,每一个队伍建立的关于己方和对方的档案可以在人员访问上根据情况和时间进行保密限制。这也说明了在当前的体育竞赛中,竞技的不只是运动员,更是背后高科技的竞争,数据之间的竞技。

4档案信息服务的拓展

小学体育运动会方案篇8

关键词:体育新课程;体育教学设计;能力;培养

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更现实的要求。“教学设计能力是指在新课标理念下,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1]。1994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施行)》,要求师范生在教育学、心理学和学校教育理论指导下,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掌握从事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形成独立从事学科教学工作的技能。这些技能中包括了教学设计技能。由此,体育教学设计能力成为了新时期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内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是教师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必备的一项教学技能。体育教学设计能力是实施体育有效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实现体育教学最优化的重要保障,因此对该领域的尝试性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查阅了大量有关体育教学设计以及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1.2问卷调查法和咨询法

对2010年参加云南省体育学科课堂教学竞赛的70名中小学青年教师展开体育教学设计需求的问卷调查,并对该次比赛的评委专家以及部分比赛课指导教师开展了相关咨询,以获得课题研究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支撑。对问卷进行了信度、效度的检验,发放问卷70份,回收68份,回收率97%,有效率100%。

1.3数理统计法

收集、处理和统计调查研究中获得的相关资料和数据,问卷所得数据均使用

microsoftexcel进行统计处理。

1.4逻辑推理法

运用逻辑学方法对研究的过程进行归纳演绎,形成课题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的认知情况

表1的调查数据显示了中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成为教学设计者的角色比例为92.6%。这

说明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目前绝大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已深刻意识到体育教学设计对贯彻体育课改新理念,实施体育课标,达成课程目标,落实体育教学对学生教育、教养和发展功能的重要性。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理论、原理和方法体系的学习需要则达到了100%。据了解目前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对教学设计理论原理和方法等的急切需要与教师在此方面实际能力的缺失之间存在较大落差。表1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认知”的需要情况统计表(单位:%;n=68)

内容非常需要比较需要一般不太需要不需要体育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36(52.9%)12(17.6%)15(22.1%)5(7.4%)0学习体育教学设计的理论、原理与方法。48(70.6%)20(29.4%)000笔者认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教学设计者的适应和认识能力的提高,一方面需要依托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体育教师成为“教学设计者”角色的内涵和能力提出切实的要求并组织相关的培训和学习,帮助老师们强化设计意识,发展设计能力;另一方面需要体育教师着眼于自身的专业发展,努力提高教学设计的理论认知和实践训练,尽快适应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

2.2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前期分析能力的需求情况

0表2详细呈现了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教学设计前期分析能力的需求情况:对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的分析能力持肯定的达85.2%,持否定的为14.8%;对体育教材分析能力需要持肯定的达100%;对学生学情分析能力需要持肯定的达98.5%,持否定的为1.5%。上述数据充分说明中小学体育教师非常需要具备教学设计前期分析的能力。相对来讲对学生体育学习需要的分析略差一些,这反馈出少数教师在实践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视不够,对教师“为何教”、学生“为何学”的问题关注不足。对体育教材和学生学情分析的需要都很高,表明绝大多数体育教师十分明确分析体育教学中“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前期分析能力的增强不仅要关注教学设计前期分析相关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和了解,还要结合具体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实际的需要,加强前期分析能力的实践操作和训练。这样才能为后续的教学要素设计、完整教学方案的编制、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设计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为学会设计科学性、实效性、创新性的体育教学设计方案寻求充足的依据。

2.3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教学设计中基本要素设计的需求情况表3中小学教师对教学设计中各要素设计的需求情况统计表(单位:%;n=68)

0表3中显示了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的需要情况:其中需要掌握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师比例为98.5%;需要掌握教学策略设计的教师比例为98.5%;需要掌握教学过程设计的教师比例为97.1%。这表明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过程基本要素设计能力的需要水平都很高。究其原因:第一,中小学体育教师已充分地认识到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导向和灵魂,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第一要素,引领着其他教学要素的设计。因此体育教师需要从体育教学目标设计的内容、方法和表达方式上提高教学目标设计的全面、明确、具体和可操作等特点,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第二,中小学体育教师深刻地感受到个性化地、创造性地设计适合教材特征、学生学习实际和实际教学条件,能高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在此笔者认为体育教学策略涵盖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教学媒介等。第三,中小学体育教师明确了要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体功能,提高教学质量,需要结合体育课堂教学的实际,规划完整、有序、高效率的体育教学过程。因为,优质的体育教学过程设计是保障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组织的有序,场地器材的合理利用,运动负荷的适宜控制,教学密度的良好安排,教学节奏的控制和教学管理高效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省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过程要素的设计还缺乏理论认知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尤其对体育与健康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的转型适应性不足。这不仅需要体育教师学习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理念、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的内涵和要求的变化,更新知识、转变观念,掌握体育教学目标、策略、过程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还要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借鉴优秀体育教学设计方案的设计经验。同时,中小学体育教师学会多运用设计理论指导设计实践,并通过设计实践检验和反哺教学设计理论,逐渐形成科学性强,操作性优,实效性好的体育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和实践案例。

2.4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方案撰写能力的需要情况表4中小学教师对体育教学方案编制能力的需要情况统计表(单位:%;n=68)

0通过表4读者可以了解到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师关于体育教学方案编制能力的需要状况如下:体育课结构和顺序的设计、体育教学时间的设计、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设计均达需要的为100%;体育课中教师活动的设计和学生活动的设计均达98.5%;体育课密度的设计为97.1%,教学主题的设计为94.1%。体育教学方案编制是基于前期分析和体育教学设计过程基本要素的教学设计成果的编制,是体育教学设计成果形成的中心环节。上述调查结果显示了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中的方案编制能力的要求极高。究其原因,完整教学设计方案是体现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终极成果,是体现教师教育思想,专业基础、教育教学经验和教育教学实践和创新能力,物化而又直观的教学文本,是一堂体育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预期方案。能够充分展示每一位设计者理解体育课标,结合教学对象实际,优化体育课的结构、合理安排教学顺序,个性化地设计教学主题,灵活地处理、驾驭教材;合理确定各部分的教学时间,创造性设计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科学规划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的能力。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制能力是体现教师体育设计能力的核心部分和显性要求。体育教师需要学习和熟悉教学方案编制的要素、步骤和方法,并尝试强化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同时需要通过各类教研活动、培训学习、和参加课堂教学比赛和设计方案竞赛等活动提高体育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制能力。

2.5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教学设计评价的需要情况表5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教学设计评价的需要情况统计表(单位:%;n=68)

0表5表明中小学体育教师认为对体育教学评价的设计需要率为97%,而对体育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需要率为100%,这说明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评价需要很高。无论是对体育教学设计中评价环节的设计还是对体育教学设计方案实施前和实施后的评价都需要。体育教师应认真领悟体育新课程有关评价的改革要求,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作用,评价重心从终结性评价逐渐转向更多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体育教学评价的设计应把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作为重要的设计内容,个性化的设计评价标准、灵活运用评价方法,从而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并对改进教学活动及时提供有效的信息。同时,在教学实施前和实施后,体育教师还要学会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总结和反思,因为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仅仅是一个框架,一个思路,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并不是忠实执行教学设计方案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不断生成的过程,因而也是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不断完善和不断发展的过程。总之,笔者认为中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加强理论学习,理解和尝试性运用体育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法;通过体育教学设计实践强化教学过程中评价环节的设计和教学方案评价的要素、步骤和方法,逐渐提高体育教学设计评价的实践操作能力。

3研究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教学设计者”的角色需求较来越高,几乎所有中小学教师都急切需要了解和掌握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方法以及具体的操作步骤。

3.1.2中小学体育教师非常需要知道体育教学设计前需要重点分析哪些要素,以及如何有效地展开分析,为教学设计活动提供现实依据。

3.1.3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要素的需要水平较高,因为这几大要素的设计是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展开个性化和创新性设计的重要方面,是教学设计能力的核心环节。

3.1.4体育教学方案编制是基于前期分析,以要素设为导向,形成教学设计成果的过程,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必备的教学设计能力的关键环节;

3.1.5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评价环节的设计和教学方案的评价设计的需要度较高,体育教学评价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检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重要手段,而教学方案的评价则是体育教师开展教学总结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

3.2建议

3.2.1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层要高度重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他们参加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强化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要求,监控教师教学设计工作的常态化和实效性。

3.2.2全面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师有关教学设计能力的需求情况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培养与提高的有效途径,增加问题解决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3.2.3教师自身要善于更新教育教学的知识,不断丰富专业结构,结合实际体育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设计过程,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最终实现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建军,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体育教学设计――对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

[2]王丽君.系统化体育教学设计[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4月:105―107.

[3]焦敬伟.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与方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12月:86.

[4]苏正南.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设计[J].体育与科学,2003年11月:67.

[5]庞志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研究――基于新课标生成教学的思考[J].辽宁体育期刊,2008.3.

[6]王玉江,陈秀珍.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调查与提高的建议[J].教育探索,2007年05期

小学体育运动会方案篇9

关键词:法治教育;案例教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1-0212-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法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基础”课教育者正确把握法治教育的教学目标,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使“基础”课中的法治理念内修于心,外显于行,切实实现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教学效果。

一、“基础”课法治教育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又称个案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的方法。案例教学法最早在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管理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并运用于经济、管理等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学。在法学教育中,案例教学法历来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所谓案例,就是现实生活中某个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的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只有当案例所蕴含的理论问题与教学目标相关联或相一致时,才能称之为教学案例[1]。

“基础”课注重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基础”课法治教育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第一,“基础”课法治教育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对法治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法治精神。

案例把“基础”课程中法治知识点的抽象内容具体化,把真实、典型问题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因此,通过案例教学,能增进学生对法治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去思考和分析案例背后的法律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法治理念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法治精神。

第二,“基础”课法治教育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容易使学生将法治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社会的法治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培养法治理念的教学效果。

“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教学目标,一方面强调学生在法治方面理论知识的提升和知识结构的完善,另一方面更强调学生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培养,让法治思维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而案例教学法,正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与现实实际紧密结合的有效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运用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中的现实问题密切联系的过程。在“基础”课案例教学中,学生能设身处地地感受一种教学实践情景。这种实践情景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法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了现实实际问题,也培养了自身的法治理念。

二、“基础”课法治教育案例的递进式教学组织

以典型的案例为导入,展开“基础”课法治教育案例的递进式教学组织,能实现案例教学法在“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有效运用。具体来说,就是用典型的案例中基本案情反映的法律事件,为学生提供一种虚拟的教学情境,将案例情境带入课堂,让学生通过自己对案件的欣赏、解读和分析,在小组讨论中充分展开论证和思辨,在模拟法庭中扮演特定的法律角色,通过训练学生的法治思维,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递进式教学组织中,展开“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学,应合理设计案例教学的具体环节。

第一,学生查询资料环节。

学生查询资料环节是案例教学是否成功展开的前提。教师通过以多媒体或网络平台等形式给出案例的基本案情后,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案情的积极性,并结合法治的基本知识点,给出几个大方向的问题启发引导,如案例背后的法治思维问题,要求每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询案例中的法律知识点,探知案例中的法律问题,找出相关法律知识点,如人权保障和正当程序等,记录疑惑之处,为下一个环节的讨论和庭审做好应对的准备。这种做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

第二,课堂案例讨论环节。

课堂案例讨论环节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学生法律表达能力、论证能力和法律推理能力。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中总结的法律问题的相似性,将学生进行分组,一般以8-10人为一个小组,采用小组研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在充分讨论交流中发现和解决法律问题。如针对案例中的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和正当程序等知识点进行思考的同学,分别组合成小组。学生要利用自己查询搜集到的有关案情和法律知识材料来进行论证问题,说服其他同学,并提出自己的法律观点。这个环节教师主要起到组织者的作用,在分组后教师要巡视各个小组,鼓励学生结合案情进行推理与提问,引导学生在合理的课堂时间内给出一定的交流讨论结果,并最终听取各个分组代表的案例讨论汇报。

第三,模拟法庭审理环节。

在小组案例讨论的基础上,由各组选出代表,扮演模拟法庭中的各个法律角色,如法官、公诉人、被告、证人等,展开模拟法庭的调查、辩论和裁决等审理实践环节。这个环节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自主学习法庭审理中的程序规则,准备法庭审理中的诉讼文书、辩护词等法律文书,并展开课余的模拟法庭审理演练,在课堂模拟法庭中充分展示其法律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法律论证能力。尤其在法庭辩论阶段,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灵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案例的播放过程,教师可以情景假设某一庭审过程,引导学生代表围绕案例中的法律问题展开模拟法庭审理的设计和演练,运用“公平正义”“正当程序”等法治理念进行法律推理,最终实现在课堂上展现一场精彩的模拟法庭。

第四,教师总结点评环节。

通过课堂案例讨论环节和模拟法庭审理环节,同学们基本上对案例中的主要法律问题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总结和点评,这也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要指出学生在资料搜集、案例讨论和模拟法庭审理等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值得表扬的地方,做好对学生培养法治思维的讲解,引导学生积极掌握“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同时,针对社会舆情的各种正负面的信息,教师应从正能量的效果加以正确积极的引导。

三、“基础”课法治教育案例教学组织中的注意要点

选用典型的案例,展开“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在教学培养目标方面,“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学应实现培养学生知识、情感和行为“三位一体”的法治理念。

一切教学法包括案例教学法在内,都是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手段和途径。方法服务于内容,案例是为了揭示理论,它是提升课堂效果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舍本逐末,以手段代目的,为了方法而方法[2]。因此,在“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学中,不能为了案例而讲案例,而要实现培养学生法治理念的知识、情感和行为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从知识层面上看,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进行对法治知识点的法理解析。如2015年修订版“基础”教材从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和正当程序五个方面来概括法治思维的基本特征,其学理基础是将法律、权力、价值、权利和程序视为治国理政的五个基本要素。因此,“基础”课教师要在案例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案例中有关法律、权力、价值、权利和程序等五个要素上的法治知识点问题。

从情感层面上看,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在案例交流、辩论和分析法律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情感,坚定学生深层次的“认同法治、尊重法治”的法治态度,最终实现以法治信仰作为培养学生法治理念的高境界要求。

从行为层面上看,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发现法律问题能力、进行法律辩论和推理能力、表达和沟通能力以及解决案例中法律问题的能力等,并在法治实践能力的培养中,真正使“基础”课法治教育中的法治理念知识内修于心,外显于行。

第二,在教学原则方面,“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学组织中应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教师在“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主要是组织、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的开展案例分析、讨论活动。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自主学习,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搜集并整理有关材料,针对案例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充分论证其合理合法性和操作可行性。这将加深学生对相关法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有助于学生法治理念的培养。

第三,在教学导向方面,“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学中老师应正确解读案例,实现正能量价值观的教学导向。

如果说,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中,典型案例的正确选择是前提,那么,案例的正面解读则是关键。案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正面或负面的信息,只有正确地进行价值观的解读,才真正实现案例教学的教育效果。“基础”课法治教育中,教师应结合案例案情因素和社会舆情,给学生进行正能量的说理和引导,及时消除负面信息带给学生的负能量感受,从而引导学生以积极、正确的态度看待司法公正和培育法治理念。

总之,以典型案例导入,通过查询资料、案例讨论和模拟法庭审理等递进式教学组织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在灵活生动的案例教学中实现“基础”课法治教育的教学目标,使典型案例与法治课程的基本知识点融为一体,使案例相关人员与学生的法治情感融为一体,使案例解析与学生法治理念融为一体,从知识、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实现“基础”课法治教育的知识理解、法治情感的体验和法治理念的培养。在建设“法治中国”的大背景下,“基础”课法治教育也要与时俱进,积极培育学生学会用法治思维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把法治理念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而提升其自身的法律修养。

参考文献:

小学体育运动会方案篇10

摘要本文主要对体育游戏案例进行剖析,挖掘体育游戏的共性,以期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剖析挖掘体育游戏共性

游戏是以促进身体健康为目的,以它特有的内容、情节、形式、规则及要求为特征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它为传统体育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想要在体育教学中更好的利用游戏,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体育游戏内容,增加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体育技能在不断的体育游戏中得到有效的巩固和提高,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有效的发展。本文主要对体育游戏案例进行剖析,挖掘体育游戏的共性,以期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一、剖析体育游戏案例

案例1:一节小学的篮球高、低运球的学习课上,在学生初步掌握了运球的技术后,教师做了下面的游戏:学生围绕老师或分组成圆形或围绕篮球场地边线上,人手一球。游戏时,教师喊“高人”,学生立即进行在原地或行进间的高运球练习,教师喊“矮人”时,学生立即按低运球的动作进行原地或行进间的低运球,教师喊“超人”时,学生迅速还原高运球的动作原地或向前运球。案例2:同样是一节篮球高、低运球的学习课上,在学生初步掌握了运球的技术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高、低运球接力的游戏:比赛时,教师要求学生沿篮球场地的边线进行运球接力,前进时用高运球,返回时用低运球,课堂气氛极为的活跃,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但从场面来看,学生却经常出现球跑、使劲向前推球、抱球跑、低运球重心过高等现象,学生只一味的追求速度,对动作技术等都抛之脑后。首先案例一不能算是什么游戏,只是一个情境教学或者说诱导性的练习而已,学生与老师之间形成的一个默契而已。第二个案例教师如果将这个放在行进间高低手运球教学后面的课课练习部分未偿不可,因为到课课练习时,如果前面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有效的话,大多数的学生应该已掌握了行进间的高低手运球技术,在比赛过程中只是一个拓展,是激励学生将学到的技术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案例3:比如贴烧饼游戏,改变单一的方式与方法,学生在跑动过程中充分利用反追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尤其是在一个跑速较慢的学生追一个速度较快的学生时,在保证其一定的运动量的前提下,做反追保证场上的竞争以及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贴烧饼还可以利用多人追逐跑,提高练习的密度,提高练习的兴趣,这个可以作为一些主教材教学中运动密度小时一个体能不足的补充教学方法:在一个跑动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要被追上,则可以扑打一名学生,则这名学生即起动追他,同时又被其他人追,根据情况限制拍打的人数。案例4:篮球运球教学中游戏的运用,学习篮球运球动作技能时,主要以游戏的方法进行。首先要熟悉运球时对球的掌控能力,掌握脚蹬地以及手运球的配合,提高控制球的能力。其次,可利用不同形式的运球进行个人练习和合作的练习,增加熟悉球性的机会。技术要点是篮球行进间运球时,对球的掌控能力很重要,眼睛要观察训练场上的形势,避免低头运球。

二、挖掘体育游戏的共性

(一)娱乐性:娱乐性是任何一种游戏的最大特点,通过参与者参与游戏活动,从中获得身心的愉悦感,并从中的到一定的启示,懂得一定的道理。体育游戏也具有相同功效。

(二)竞赛性:在体育运动中人的来之于活动内容的快乐、参与的快乐,但最大的快乐来之于战胜自己或者战胜他人而获得的快乐。人们为了寻求有趣的活动方式,并从活动内容中和活动方式中找到快乐,找到战胜自我和他人的快乐。

(三)公平性:社会有一定的规则,体育游戏来之于社会生活,所以也包含着一种规则,但体育游戏中的规则既不同于竞技规则所含有的法则行,也不包含娱乐活动中的随意性,它大多数是参赛者双方的一种协定。这种协定表现在竞赛双方的机会上的公平性。

(四)易行性:体育游戏源之于社会生活,带有一定的规则性,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又饱含着一定的情节和竞赛因素,富有思想性、生活性、直观性等特点,深受学生喜爱,因此,采用游戏方式进行教学不会是学生感到批发和厌倦,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体育教学中,几乎所有的项目,都可以编为体育游戏的内容,而且不受场地器材多少的影响。

(五)教育性:体育游戏规则除了规定的活动形式之外,还规定了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内的准行为,如判罚规则,一方面增加活动的气氛,另一方面又能够强化参与者的行为规范。因此体育游戏具有教育性。w育课中游戏的作用是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条件下,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有效促进和提高学生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体育课的一项隐形任务,因此,需要体育游戏包含育人元素,充分发挥体育游戏所具有的独特的教育作用,在游戏中,要求参与者遵守游戏规则,学会合作共赢,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在学生比赛时对遵守游戏规则、互相协作给予表扬,对投机行为给予批评,使游戏发挥更大的育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