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基础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3:09

逻辑学基础知识篇1

一、逻辑学与素质培养

素质不仅表现在知识面广的层次,更为深刻的是表现在对问题的处理能力,既对问题的意识、思考、分析和批判等,一句话,就是能力。因此,素质教育就不仅仅是掌握几门知识、技艺,更为深刻的是有没有处理问题的能力。由此,可以说逻辑学与素质教育应该是最为密切的。但是,事实上,我们比数学方法更早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是语言,从学舌起就进行这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相对于数学,这种思维能力更为抽象,只是我们日用而不知。我们知道,数学学得好的逻辑学也容易学得好,相反,则不易。在教学中也明显体会到这点,可能正是这点认识,让我们的专业培养方案对逻辑学的偏重不一样,而与专业对逻辑学的要求有偏差。

逻辑学比数学更抽象,这点可能超出日常常识,通过分析就可以明白。逻辑学也用符号来表示,逻辑符号有一定意义,因此,逻辑学抽象的难度是既要理解符号的意义,又要在此基础上理解符号之间的运算,并且这种运算规则所包含的意义也要理解。数学与逻辑学的对比关系,我们还可以从我们的日程生活来理解,我们日常生活使用的都是文字符号,而不是数学符号,因此,逻辑学与我们日常生活更为相关。正因为如此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我们进入大学开始接触逻辑学就不感到陌生。也正是如此,我们的逻辑学教学也以以语言为主的传统逻辑为主要内容,而这一点已不足满足现代高等教育的培养的要求了。

传统逻辑是现在高校逻辑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作为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这一情况也体现在目前的逻辑学教学实践中。但现代形式逻辑发展以来,其所具有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培养能力远远超于传统形式逻辑。就其基础性而言,现代逻辑是对传统逻辑的扬弃,其基础性远比传统逻辑更为广泛。作为现代科学的基础意义更为深刻,而传统逻辑远不能作为现代科学的基础。就其应用性而言,现代逻辑不仅可以作为日程生活中的思维工具,具有传统逻辑的作用,更是作为解决传统逻辑所不能解决问题的思维工具。就其对人的思维能力培养而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思维能力的需求早已经超出传统逻辑所能提供的要求了。而现代逻辑是与现代科学发展相适应的基础。因此,现代逻辑更好地适应现代科学发展对素质的扩展要求。

正是如此,逻辑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不仅停留在对传统逻辑的要求上,而是两者相向发展的需要。现代逻辑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可以做为适应现代科学发展需要的素质要求,成为素质教育中的核心课程。因此,有学者建议把传统逻辑教育改为逻辑思维训练,而现代逻辑作为延伸的内容教育,根据各专业的要求开设不同的内容,不能只停留在传统逻辑上,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逻辑学的基础性学科的意义和作用,体现逻辑学的对素质培养的地位。

二、逻辑学课程教学展望

高校文科非哲学专业在逻辑学课程教学中一直以来存在诸多问题。这些诸多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认识观念上的,一是教学体系上的。其实这两个方面是前后相继、互为表渗的。认识观念上表现为对逻辑学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观念上不与重视,从开课专业、开课课时就可以反映这一问题。教学体系上的问题,承继上一个问题,对逻辑学的发展给与的关注不够,跟不上国内外的逻辑学研究。相应在教学内容、体系上就表现为仍然以传统的形式逻辑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而现代逻辑则很少作为教学的内容或者根本就不列入教学内容。因此,现在仍然有不包含现代逻辑内容的逻辑学教材。

逻辑学课程教学的现状让人堪忧,尤其是在地方性大学,其师资和观念更是受到限制。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几方面:一是教育的大背景;一是对逻辑学作用的认识;一是对逻辑学的发展的认识。

逻辑学的作用和目的,可以引用王路先生的观点高度概括:一是通过学习逻辑,掌握一些专门的技术和方法,从而使我们能够应用这些技术和方法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一是通过学习逻辑,培养一种逻辑的眼界和意识,从而使这种逻辑眼界和意识成为我们知识结构中的构成要素,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起作用;第三则是通过学习逻辑知识形成一种逻辑观念。三个目的中最为重要的是树立逻辑观念,任何的学习都是为了树立某种观念、具备相应的素质,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指导。我们现在的逻辑学教育现状还停留在第一个目的上,第二和第三个目的根本都还没有意识到。可以看出,相对第一个目的,第二、第三个目的更具深层意味,也最能体现逻辑学的意义,当然也最难达到。达到后两者,可以说逻辑学就融入你的知识结构中、成为你的素质的一部分,成为你处理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一种能力。大学的教育除了培养一定的专门技能外,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思考的能力,而这也是国民素质的一种强的体现。

为此,不少从事多年逻辑学教学的人士不遗余力地提倡逻辑学教学改革,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有代表性的如袁正校先生。袁正校先生不仅编写了比较经典的教材,更是发表自己的观点,如在《关于现代逻辑学教学中的若干问题的思考》一文中提出:坚定不移地走逻辑教学现代化之路;树立正确的逻辑教学观,促进逻辑教学的改革;构造简明易学的逻辑教学系统,普及现代逻辑的基本知识。

结合自己的逻辑学教学经验和体会,当前迫切的任务是形成一套完善的逻辑学教学体系,这一完善的逻辑学教学体系包括适应各不同专业的逻辑学教学内容、经典的逻辑学教材,相对完备的逻辑学师资,以及逻辑学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等。目前,这一体系的核心或当前的紧迫任务是确立经典的逻辑学教材,并且得到推广、普及。现有的逻辑学教学困境和混乱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教材不统一。逻辑学应该如高等数学一样,有自己的经典统一的教材,这是逻辑学课程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但是由于传统和观念的影响,这一问题至今仍然存在,并且制约了逻辑学教学的发展。目前国内的逻辑学教材基本落后,仍然是传统的那一套,好像逻辑学只要知道概念的含义、几个基本的逻辑规律以及一些基本的推理就可以了,就可以提高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了。

三、结语

逻辑学基础知识篇2

【关键词】逻辑教学;工具性;逻辑教学改革

一、我国高校文科专业中逻辑教学面临的形势

众所周知,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思维的学问,它在训练人们的思维、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普及逻辑知识非常重要。逻辑教学是普及逻辑知识的重要途径。然而,近年来我国高校的逻辑教学状况实在令人担忧。

(一)逻辑课程的开设情况

逻辑学作为一门关于思维的科学,在我国高校的法学、哲学、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等文科专业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然而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已经没有逻辑学了。即使部分高校的部分专业设有逻辑课,但他们已经把逻辑学由原来的必修课改为了选修课。有些专业虽然把逻辑学作为必修课,但教学学时较以前有所减少。

(二)师资队伍状况

如上所述,高校逻辑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容乐观。与此同时,逻辑学研究和成果发表也相当难,在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有关逻辑方面的课题极少,且科研经费也不高。公开发行的逻辑刊物也少的可怜。在此情况下,原来的部分教师改行转岗,高校逻辑学的师资队伍大大缩减。这样又造成逻辑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就业难,进而影响到逻辑学专业研究生的生源,最终导致高层次逻辑学教师和研究人员后继力量不足。

(三)逻辑教学的观念、内容、方法与素质教育要求不相适应

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而逻辑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素质的基础性学科。随着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发展的整体化,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显得重要。在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下,我国高校教育已由以往的培养“精英”的应试教育向“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转变。近年来,逻辑教学的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结构等方面的实际状况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惟一传授者和教育的惟一组织者,应是学习资源的组织者、网上学习的指导者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者。但是,我国高校目前的教学基本上是在传统教育观念的支配下进行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仍然是知识的惟一传授者和教学的惟一组织者,学生只不过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二、逻辑学的性质及作用

(一)逻辑学的性质

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的形式、思维的基本规律及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它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在众多学科中逻辑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因为人们不论从哪种角度研究事物,不管构建什么样的学科理论,用何种语言表述理论,都要运用到概念、命题和推理,都不能违反逻辑的规律和规则。由此可以看出,任何其他学科都离不开逻辑学。另外,逻辑学在各门具体科学中的应用,不仅推动了这些学科的发展,也产生了许多的新兴学科。如分析哲学、相对论和量子论、语言哲学等。由于逻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逻辑形式,所以逻辑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的科学。在这一点上,它与语法相似,因此,有人称之为思维的语法。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研究特点决定了它是一种工具:它为学习、理解和研究其他科学提供了工具,可以指导人们运用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使人们在日常说话、写文章中能做到概念准确、判断恰当、推理符合规则、论证有条理和说服力,还能发现真理、排除谬误。

逻辑学基础知识篇3

逻辑知识有辩证逻辑、数理逻辑、普通逻辑三个分支。我们日常说的学习逻辑指的是传统形式逻辑或普通逻辑。它是研究人们日常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及简单的思维方法的科学。思维与人的认识活动有密切的联系,人的认识活动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是思维。思维与语言也有密切联系,思维只有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存在和发展,思维活动只有通过语言才能进行或表达。这就是说,一切掌握了语言的人都是用语言来思考问题的,同时,人们也是利用语言来彼此交流自己的思想。逻辑中的概念是用词或短语表达的,判断是用句子表达的,推理是用因果复句或具有推断关系的句群表达的,论证是由推理组成的。离开词、短语、句子、句群等语言形式,思维活动将无法进行。总之,思维是语言的思想内容,语言是思维的物质载体,二者密不可分。中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双方是运用语言这一工具进行教与学的。因此,为了学好语言,必须学习逻辑知识。

中学语文教学中讲语法、修辞,而逻辑与语法和修辞均有密切的联系。修辞和语法都以语言形式为研究对象,这一点是相同的,都必须以逻辑为基础。在语言表达中,逻辑是语法的基础,语法要服从逻辑。一般的说,语法要服从逻辑,一句话不但要有适当的结构,也要在事理上讲得过去才算是“通”。“要把我们的意思正确地表达出来,第一件事情是讲逻辑。”(见吕叔湘、熙《语法修辞讲话》)有许多语言上的毛病,是由于概念不明确,判断不恰当造成的。平常我们所谓主谓搭配不当,形容词和名词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严格地说,都不是语法问题,而是逻辑问题。只有既合逻辑又合语法的语言表达才是准确的,只有有条理的语言表达,才能有效地进行人们之间的思想交流,写出的文章才是好文章。在语言表达中,我们不但要求合乎语法,更要求合乎逻辑。修辞要求艺术的语言表达,要求语言表达要鲜明、准确、生动,即不仅要“通”而且要好。修辞的运用从根本上说来必须合乎逻辑,甚至有的辞格本身就是某种逻辑形式或方法的运用。例如,“顶真”辞格实际上是连锁推理形式的语言表达式。为了取得某种表达效果,有时人们有意打破逻辑规律的限制,采取与逻辑相悖的方法进行修辞,如夸张、借代、比拟、反语、双关等辞格就是如此,有人称这种修辞为“变格”修辞。这种修辞虽然表面看来违反逻辑,不合情理,但从表达效果,从语言的深层含义来看则是合理的,合乎逻辑的。例如:“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这反映了逻辑知识和修辞的关系。

另外,普通逻辑还是人们正确表达论证的必要工具。论证是否严密,首先是逻辑问题,即使用词造句等具体语言形式的运用也要以逻辑为基础。德国文豪歌德在一首诗里说过,要写好文章,应“首先把逻辑来研究”,我们平时要求文章要有“三性”: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准确性是个逻辑问题,也就是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鲜明性、生动性才是语法修辞问题。不准确的语言表达是谈不到鲜明生动的,语文教学中各种文体的文章都应强调“三性”,所以和逻辑知识不无关系。

就拿有关概念的知识来讲,需要理解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掌握明确概念、运用概念的逻辑方法,以提高在思维过程中正确理解概念,准确使用概念的能力,防止进行判断时出现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逻辑学基础知识篇4

一、逻辑是理性思维的工具

当时世界正处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最明显的特点是知识不到被创造,人如果不想落后于世界的发展,就需要具备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是人持续发展前进的产物,也是区分野蛮人和文明人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创新人才的综合素质中,科学严密的逻辑思想是十分重要的逻辑思维能力。它不仅有影响创新的作用,同时也是创新思想产生和应用的坚实基础。如果某个人没有良好的逻辑能力,很易发生定义不清晰、判断不准确、推论不符合逻辑、证明缺少说服力这类低级错误,很难理智地看清事情的最本质特征,这样虽然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还是很难让思想准确地反映出真实状况。从某种程度来讲,创新思想的形成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整个过程都与逻辑思维最基本的素质密不可分。

逻辑学的基础作用是对人思维的培养,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是指导人类使用逻辑思维并进行高效交流和讨论的必备手段。而发明和创新也把逻辑科学作为基石。西方的前沿科学一直以来都把演绎和归纳逻辑作为基石,这与当今科学的迅猛发展以及令人震惊的科技的飞速发展紧密相关。在人的知识体系中,逻辑思维是最初所具备的内容之一。其理论和方式对科学的诞生和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逻辑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不仅改变了自然科学,还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虽然科学分类广泛,研究内容差异巨大,研究手段各具特色,但是即使在科学如此迅猛前进的当代,逻辑仍是它所依靠并且不能背离的。每一种类型的科学均是由一连串理念、假设、推断所形成,并且随其一起不断进步。整个理论体系也会做出相符合逻辑的改善和调整。所有这些都无法离开逻辑学,无法离开对逻辑知识在现实条件下的实践。在此层面上,列宁引用黑格尔的名言:“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所以,不管是自然科学或是社会科学,都需要建立严谨、正确并且具有逻辑的体系。如果缺少逻辑知识,未经严格的逻辑练习,人类无法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任何科学内容都需要把逻辑当做基石,需要符合逻辑,不符合逻辑要求的一定不能被称作科学。在缺失逻辑的情况下,不会有任何科学的诞生。严复曾经说过:“是学为一切法之法,一切学之学。”

二、逻辑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特别是逻辑知识积淀和内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从长远进行考虑和规划,不能只贪图短期的效果。要有庞大的、全面的逻辑知识作为基础,才能更好地激发逻辑潜意识。知识积累越深厚,潜意识开发的可能性则越大。根据相关专家预计,2020年,发达国家会创建把知识创新作为基石的国家高新技术体系,而发展中国家在2040年能够完成这项任务,所以全球预计在21世纪后半世纪迈进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到,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就是知识创新,同时作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创新型人才会起到重要作用。所以,中国需要教育培养出一批拥有创新思想、理念和能力的新型人才,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具有更强竞争力,占据更高的地位,而逻辑在这一个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此,唯有让创新人才了解熟悉逻辑学知识,接受系统的训练,培养良好的逻辑素质,才可以利用创新思维完成所需要的创造。在谈论21世纪创新型人才时,钱伟长教授曾说:“学好一门功课并非仅按照此课所教的方法工作,这是由于这门课所教的内容也许在几年后甚至几十年后都没能在实践中得以运用。但是倘若我们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素养,那他们在这门课所学到的逻辑思维的方式永远都会有用武之地”。曾经听说过一个打牌的例子,两种水平差异很大者都不按照常理出牌,但是水平较差这常是胡乱出牌,输的一塌糊涂,偶然获得胜利,也纯属巧合;而水平较高者常常连出妙招,以奇制胜。这两种人最大的不同是,水平高者收到过系统的训练,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人如果想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需要尽最大努力提升逻辑能力。逻辑学是一种认知方法,从已经了解的事物到未曾了解事物,它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自我学习的能力,探寻新兴事物。人们了解世界,探索未来,总是想要在保证正确率高的同时提高效率。所以,唯有彻底地明确逻辑在整个学科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和影响,同时把握好我国强力推动社会科学发展的良好机会,进一步开展逻辑学教育,重视研究工作,才可以推动逻辑学的不断前进和发展。

三、逻辑是新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

张晓芒曾经说:“思维素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对于认识、了解和创造世界具有统一概括的重要作用,它还把人类最本质的逻辑思维作为基石。所以,在思维素养的塑造过程中,只有关注到逻辑思维基石的地位,才能够在创造过程中,了解掌握并具备人各方面的特点。逻辑对的获得全新知识起到的影响,大多依靠演绎、总结和类比等等方法完成。更加具体地来说:我们能够通过逻辑演绎推理,把已知领域一般性的规律和与内容运用到其他某些非常规性的问题中,然后得到新结论和新理解;或者通过总结推理,从已知领域的非常规性的知识总结出常规性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了解新知识;另外我们还能够通过类比推理,由非常规到非常规,举一反三,以获取新知识。

逻辑学基础知识篇5

一、新时期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素质能力结构要求

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和新课程理念,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是包括知识素质、能力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在内的三维结合的统一整体。

(一)专而博的知识素质

当前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突破了传统的单一课程界限,走向“综合化”;在课程内容上不断拓展,呈现出现代化、生活化等特点,重视人文、社科前沿的动态,增加了许多生活知识。此外,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未来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活泼好动,思维方式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向师性”特别突出。因此,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应当成为通晓人文、自然等多种学科知识的通才,应当成为“能唱会跳、能说会道、能写会画、能学会教、能思会研”的综合性、全能型人才。在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中,一方面要让学生具备扎实的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拓展和培育自身的教育理论素养作为今后支撑其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另一方面还要使学生掌握与时代密切相关的广泛而博大的文化科学知识,这不仅体现了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化、现代化的要求,更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树立教师的威信,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

(二)多而广的能力素质

1.能言善辩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的职业离不开语言的表达,教育的效果如何,与教师是否具备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密切相关。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幼稚状态,在知识、生活经验等方面几乎是一张白纸,尤其是在新时期,小学生以他们稚嫩的眼光接触着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如何激发他们的热情,引导他们发现、辨别真善美,在这张白纸上打好底色,描绘美图,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就能做到能言善辩,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循循善诱,从而使教育对象能够听师之言,感师之心,信师之道,健康成长。

2.主动积极的教育科研能力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的命题。教育科研能力已成为衡量新时期小学教师的一项重要指标。教育科研能力是指把教育科学理论运用于教育科研实践的实际操作能力,主要包括查阅收集文献的能力、运用科研方法的能力、整理分析资料和撰写文章的能力等。通过大学的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应当不能仅满足于做一名教学者,同时还必须做一名研究者,应该形成浓厚的科研意识,确立严谨的治学态度,掌握基本的教研方法,为今后进行主动积极的教育教学研究,以教学实践推动科学研究,以科学研究促进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3.良好的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以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行为和教学方法手段、教育效果等进行认真的自我审视、分析和调整的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面对着各种新的教育思想、理念、资源、模式、过程、手段与方法,面对“教什么”“怎么教”,尤其是“为什么教”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作出思考和选择,并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改进,以实现育人的终极目的。因此,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学反思能力,有助于其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以一种批判的精神和态度不断自省,改变落后理念,摒弃不良行为,优化教育策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教育教学要求,从而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推进教育整体发展的双赢结果。

4.持续的教育创新能力

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小学教师由传统的单纯的教育任务的执行者转变为现代教育过程的设计、开发和创新的参与者、引导者。[1]这样的角色转型,必须以持续的教育创新精神与能力为依托。而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应当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贯穿于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全过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的创新精神来自教育。创新是教师素质能力结构的核心。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高,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对学生起着榜样的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只有自身具有较高的教育创新能力,在教育工作中才会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把创新思维逐步融入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才会将学生培养成为会创造的人。

5.不断发展的自我学习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周期日益加速。“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念已深入人心。站在知识和信息前沿的教师,特别要具有不断发展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理念,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不断完善能力和素质结构,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此外,基础教育改革也提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观点,建构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教法和学法在新课程中被加以要求和强调,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既是当前的受教育者,又是未来的教育者,如何更好地教育自己并教会教育对象,“授之以渔”,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必不可少。

(三)真而恒的思想道德素质

1.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理性精神表现在:一方面要求真务实,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避免主观臆断,保持一颗客观、公正之心对待教育中所发生的一切;另一方面要怀有理智好奇心和批判意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单凭感性的或经验性的认识,而是具有不断探究的精神,进行理性的思考与升华。

2.坚定正直的个性修养

小学教师往往成为小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他们对小学生的影响极大。小学教师必须养成良好的个性修养,才能在举手投足间对小学生造成积极的影响。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个性修养主要体现在坚定顽强的意志品质、耐心细致的心理品质、活泼开朗的性格特征、独立清晰的自我意识、正直宽容的人格特质等方面。

3.爱岗奉献的职业道德

教育是以一颗心影响另一颗心,以情感赢得情感的实践活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也提出了“师德为先”的理念。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师德修养,具备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才能产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力,以特别的爱心和奉献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之中。

二、逻辑教育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素质能力优化的助推器

逻辑学是系统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和方法的科学。思维的逻辑形式及规律是人类理性的概括和总结,是人们正确认识自然、社会、思维和人类文化传承的有效工具和手段,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加强逻辑教育,将有助于师范生认识和掌握这些逻辑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方法,在思维实践中主动自觉地遵守逻辑规律,从而提高思维的精确性、严密性和创造性,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不断开拓自我发展的空间,完善自身的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这也为未来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奠定了基础。可以说,良好的逻辑素养是他们当前学业和今后事业成功的保障。

(一)有助于改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在知识的生产过程中,总离不开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等的运用。逻辑学为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探求新知识提供了正确思维的方法和逻辑分析的工具。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教育专业理论知识,还要了解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而逻辑这一工具,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锻炼自己的思维技巧,在认识活动中运用一系列逻辑方法,将已知的一般原理、规律性的知识应用到个别的特殊的事物上去,得出新的结论;也可以由已知的个别的、特殊的知识概括出一般性知识,从而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宽度。这正如列宁所说:“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2]

此外,逻辑学与哲学、伦理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学、政治学等人文科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形成了各种应用逻辑学或逻辑的各科应用,可见,进行较系统的逻辑学学习还能接受人文内容和人文精神的教育。[3]因此,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要以逻辑为原则,掌握扎实的系统化的教育理论知识,才有可能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儿童教育专家”和人文涵养丰厚的“通才”。

(二)有助于培养和强化多种能力

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规律和规则以及逻辑思维方法是客观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是指导人们正确思维的工具和方法。通过学习逻辑,“读者可以得到一种训练”。[4]这种训练能够增强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由50个国家的500多位教育家列出的16项最重要的教育目标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被列在第二位。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是塑造其他能力的必要条件。这些能力恰恰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能力都是以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为基础的。

1.练就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

良好的逻辑素养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练就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语言表达有“三性”,即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准确性是语言表达的前提和基础。准确性就是逻辑问题,也就是要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人们在语言表达中如果缺乏了准确性这个前提,说话、写文章就会毫无依据,或者语无伦次,或者自相矛盾,即使用词再怎么华丽,滔滔不绝,也只会引起思维的混乱,有害无利。“逻辑是语言表达的骨架,逻辑思维素质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和核心。”[5]通过逻辑教育,使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素质,其思维才能敏捷严谨,在教学、与学生交流、做科研和写文章时才会中心明确、条理清晰、富有说服力,使自己的语言表达产生不可抗拒的威力。

2.增强教育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知识的创新及其创造性应用已成为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和竞争力的基础。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成为现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逻辑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是“开启智慧宝库的钥匙”。创新思维的培养与锻炼,无不依赖于逻辑。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加强逻辑教育教学,有助于增强其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为培育其思维品质和提升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提高认知自学能力

在当前信息大爆炸、知识更新快的时代,认知自学能力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促进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能力,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是认知自学能力的获得和提高的基础。因为任何科学知识都离不开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等逻辑要素。只有具备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对知识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正确的理解和系统的掌握,才能在海量的信息中有批判地选择,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三)有效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逻辑是人们摒弃谬误、正确思维的工具,但它又是形式化、符号化的。如果学习缺乏认真、务实的态度,持之以恒的精神,则很难达到熟练掌握和熟练运用。在逻辑的学习过程中,必然会对学习者的这些思想品质产生积极的作用。

1.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类在长期科学活动中逐渐形成和不断发展的一种主观精神状态,是探寻客观事物规律,以追求客观真理为目的的理性精神。逻辑是规范性科学,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是人的正确思维必须遵守的共同准则,用以保持求真思维的确定性和前后一贯性,反对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上,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8]小学教育乃国民教育基础的基础,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理性精神培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通过逻辑的学习,可以促使其自觉遵守和运用逻辑规则,做到思维更加严密,形成实证精神、分析精神、批判精神等科学精神。有益于他们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学习和工作态度,保持其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热情,培养其严谨准确、客观公正、坚持真理、坚持科学的品质。

2.提升道德修养

逻辑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形式化、公理化的学科,逻辑中的推理和论证等需要人的耐心和细致,需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可以说学习逻辑的过程本身就是考验和培养学习者毅力和恒心的过程。同时,道德学习和养成也须仰赖逻辑工具。良好的逻辑素养,有助于个人进行清晰的道德思考和正确的道德判断,进而内化为个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精神,形成道德自觉。对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而言,耐心细致的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正确的道德行为恰恰是他们未来从事教育工作所特别要具备的道德修养。一方面,身正示范,言传身教;另一方面,以理服人,做好儿童的教育工作。

总之,逻辑学对培养和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逻辑素养,优化其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特别是在培育其教育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新时期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逻辑教育,进行适应其专业特色的逻辑思维训练,培养其良好的逻辑素养,将极大地推进高素质小学教师的人才培养。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重庆北碚,400700)

参考文献:

[1]谢培松.“三维一体”:新型小学教师的素质结构[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2]列宁.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刘邦凡.论逻辑与教育[J].教学研究,2001(6).

逻辑学基础知识篇6

数字电路教学设计项目教学学习兴趣现代化电子技术飞速发展,数字电路更是以系统集成化、设计自动化、用户专业化和测试、智能化的趋势出现。数字电路教学中如何能应对电子技术的发展,同时又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以职业为基础、以能力为本、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圆满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用项目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一、关于项目教学法

1.项目教学的概念

项目教学法,是围绕一个实践项目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使理论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项目教学法的关键

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合适的项目教学方案。这样,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

3.项目教学法的优点

项目教学法,是让学生实施一个具体的项目,学生学习的目的很明确,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项目教学法大多要分小组完成,通过小组内及小组间的充分交流、讨论、决策等,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而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恰恰是当前社会化大生产所要求的基本素质。项目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学科知识,能促进课程间的整合。

二、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实践

数字电路课程是高职电气专业一门承上启下的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应用性和工程实践性。内容包括数字电路基础、组合逻辑电路基础、组合逻辑集成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基础、时序逻辑集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与可编程逻辑器件、数模和模数转换器和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共8章节。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教学设计要求,本门课程以培养灵活应用常用数字集成电路来实现逻辑功能的能力为基本目标,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本课程可以分成6个项目完成,分别是:全加器电路设计、抢答器的设计与制作、同步计数器电路设计、数字钟电路的设计与制作、用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数字钟电路和a/D和D/a转换功能仿真。第1到3章划为第一个项目,内容是:全加器电路设计。以下就以第一个项目为例完成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包含3个章节:数字电路基础、组合逻辑电路基础、组合逻辑集成电路。每章节后面都有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技能要求和实训内容以及书最后的实验内容部分。很显然,编者也在强调技能和实训的重要性,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采用项目教学法能很好地体现实践能力为主。

2.教学设计

此部分内容重点是掌握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会进行逻辑函数的变换和化简;能正确理解基本门电路逻辑功能;会用基本逻辑门电路设计简单组合逻辑电路。如何把内容连贯,用某个项目来体现,我们可以结合实验内容以及常见的电路来解决。那么,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还以相关专业的典型产品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具体的学习项目。项目的难度要适中,要适合学情,让学生都能动手参与,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习更有目的性,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本项目内容是全加器的电路设计。采用全加器的设计这样的项目内容,那么,组合逻辑集成电路,此部分章节中的编码器、译码器与数码显示器等内容暂时就使用不到,我们可以把这些内容划分到下一个项目中去,而只是涉及到它的前面一部分内容二进制加法器。这样,不会显得项目量过大,知识太拥挤,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

3.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

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步骤,具体是以下六个步骤:情景设置,操作示范,独立探索,明确项目,协作学习,学习评价。本项目可以包含这几个模块:(1)完成基本门电路的测试;(2)用74LS00实现多种逻辑功能;(3)用基本门电路设计全加器电路。每个模块参考学时都可以是4学时,它们的学习目标不相同,由浅入难,循序渐进,慢慢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增加实践经验。每个模块除了列出的工作任务以外,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还可添加相应的拓展知识。模块一逻辑门电路测试工作任务包含测试ttL门电路74LS00、74LS04、74LS20、74LS32、74LS86逻辑功能并记录测试数据和整理归纳总结,列出74LS00、74LS04、74LS32、74LS86逻辑表达式,状态真值表。它相关的理论知识:基本逻辑运算和复合逻辑运算,基本门电路逻辑功能,逻辑函数的基本表达式。模块二用与非门电路实现多种逻辑功能工作任务有用74LS00实现下列逻辑功能:或非F=a+B、与或F=aB+CD、4输入与F=aBCD、异或和同或。相关理论知识: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和规则,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逻辑函数表达式。模块三全加器的设计与制作工作任务:用基本门电路设计判奇电路,用基本门电路设计半加器电路,用基本门电路设计全加器电路。相关理论知识: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用基本门电路实现组合逻辑功能。全加器是能够计算低位进位的二进制加法电路,全加器的逻辑图如图所示。

逻辑学基础知识篇7

众所周知,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新与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在高素质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中,逻辑思维素质是其他各种素质的核心和基础。高等院校开设的逻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逻辑思维素养的提升、思维结构的优化、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逻辑学在高等教育中却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境况。“在高等教育中,普通逻辑作为一门课程大有被驱逐出课堂之势。逻辑学教师的数量与学术水平急剧下降。”“我国许多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已经没有逻辑学了。即使部分高校的部分专业设有逻辑课,但他们已经把逻辑学由原来的必修课改为选修课。有些专业虽然把逻辑学作为必修课,但教学学时较以前有所减少;师资队伍状况堪忧;逻辑教学的观念、内容、方法与素质教育要求不相适应。”逻辑学教学与研究的困境,不仅影响着逻辑学的学科发展,也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素质的培养。当前,大学生的逻辑思维素养令人担忧:部分文科学生写文章语无伦次,缺乏逻辑性;有些理工科学生甚至连较为简单的实验报告都写不好;课堂讨论或回答问题时缺乏逻辑意识,答案胡乱堆砌,没有逻辑顺序,条理不清,文理不通。可见,加强和改进逻辑学教学与研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着重探讨安康学院逻辑学教学的现状,以推动我院逻辑学教学改革的开展。

一、逻辑学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开设的逻辑学课程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为哲学、政治、法律、中文等专业开设的逻辑学专业必修课;另一类是面向其他专业学生开设的逻辑学公共选修课,也就是逻辑学通识课。本文主要分析第一种类型的逻辑学课程。我院逻辑学课程设置情况见表1。首先,从逻辑学在本、专科人才培养计划中的设置情况来看,我院的逻辑学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被边缘化的现象。一是,开设逻辑学课程的专业较少。目前,我院共有本科专业21个,其中人文社科类7个;27个专科专业,其中人文社科类12个。在人文社科类的7个本科专业和12个专科专业中,只有3个本科专业和5个专科专业开设了此课程,开设率不到5”%。二是,逻辑学课程的开课学期较晚。除个别专业的开课学期在1、2学期外,其余均较晚。三是,逻辑学课程的总学时偏少。我院逻辑学课程的总学时大多在32-48学时(若遇上节假日,总学时还将减少),这只能保证逻辑基本内容的讲授,难以开展逻辑知识的实践训练。但逻辑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思维科学,缺乏实践训练,将会影响学生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降低教学的实效性。

其次,从逻辑学教学实际来看,我院的逻辑学教学与研究水平亟待提高。一是师资队伍有待加强,现有的教师大多缺乏逻辑学专业背景;二是研究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教师的教研成果较少,层次不高;三是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有待改进,教学内容的取舍未充分体现学生层次和专业的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较单一。

二、加强和改进逻辑学教学的思考

(一)提高对逻辑学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逻辑学是一门古老且极具生命力的科学,在其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在古代、近代还是在现代,也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涌现过一大批逻辑学家,留下了许多丰富的逻辑思想和逻辑学著作,为人类思维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正是由于逻辑学对现代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方面发展的重大影响,所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编制的学科分类中,明确地将逻辑学列为相对于技术科学的七大基础学科的第二位,即:数学、逻辑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在1977年版的英国大百科全书中,逻辑学被列为知识的五大分科之首,即:逻辑学、数学、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历史学和人文学(主要指语言文字)、哲学。由此可见,逻辑学的地位之重要,影响之深远。当前,我们应加强对逻辑学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提高逻辑学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

(二)根据逻辑学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计划针对我院逻辑学教学现状,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应根据逻辑学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首先,逻辑学课程的开设面应扩大。当代大学生除了应具备一定的政治觉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必须具备科学的思维素质和能力。逻辑学教学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科学思维、创新素质和能力等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是其他课程所无法替代的。所以,我院应扩大逻辑课的开设面,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的逻辑思维素养;其次,逻辑学课程的开课学期应提早。在高中阶段,学生们很少接触逻辑学知识,其思维较少受到科学化、规范化的训练和指导,在日常表达和写作时容易出现概念不明确、判断不恰当、推理不合乎逻辑、论证没有说服力等逻辑问题。在进入大学阶段学习时,学院应及早开设逻辑课,最好安排在第一学年的第一或第二学期,使学生们在刚进入大学时,其思维就能受到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训练和指导,从而为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逻辑学课程的总学时应适当增加。逻辑学是一门具有严密系统的科学,各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衔接紧密,有很强的连贯性,只有在掌握了前面各章节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学好后面各章节的内容。同时,逻辑知识还具有高度抽象和高度形式化的特点。而这对于高中阶段较少接触逻辑知识的大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推进。否则,学生们将会望而生畏,知难而退,从而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完成基本内容的讲授,又要通过开展大量实践训练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逻辑知识,必须有足够的学时保障。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现有的总学时偏少,应适当增加,至少保证周4学时(总学时因各学期的周数不同而有差异,故用周学时)。

逻辑学基础知识篇8

关键词:地理教学;逻辑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8-112-01

初中地理教学中,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提高教学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心里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教会学生“会学习”的关键,初中地理的地理概念、地理判断,地理推理为主要教学内容,这些均属逻辑思维。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主,那么,如何培养地理逻辑思维呢?

一、丰富感性认识,为逻辑思维打下良好基础

地理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即依赖于一定地理知识的掌握,又需要一定的空间想向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赋予学生对地理知识以认识上的深刻性,从而使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应用更为灵活,联系更为广泛。因此,在中学地理教中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地理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发展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经过分析、比较、想象、综合等思维方法,认识地理事象和人地间的相互关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逻辑思维常以丰富的表象作为活动基础,特别是形象逻辑思维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应重视丰富学生的感知,扩大知识面,见多方能识广,在不断对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联系、比较、归纳、概括的过程中,逻辑思维就不断活跃发展。可见思维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培养地理思维,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及掌握知识的方法,提供更多的知识信息及独立获取知识的途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有助于丰富知识和扩大思维活动的基础。

二、运用阶梯设问的方式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初中学生的特点是喜欢刨根问底,发表自己的见解,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阶梯设问的方法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初中地理第一册“世界自然资源”一节,关于“自然资源”概念的形成可用此方法法得出。授课开始,教师先引导学生读课本“自然资源的利用”插图,然后提出问题:

问:粮食生产需要什么?答:土地、阳光、水。

问:制造汽车的钢材来自何方?答:铁矿。

问:电灯照明需要什么发电?答:煤炭、石油、水力。

问:建筑所用的木材来自哪里?答:森林。

总结以上问题:这些生产、生活中所需东西有什么共同特征?答:存在于自然界,对人类有利用价值,最后概括出自然资源的概念。通过阶梯设问,层层深入。

三、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渗透于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初中地理教学的主要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精心准备,巧妙设计,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将逻辑思维方法渗透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例如初中地理第一册“影响气候的因素和各地气候的差异”一节。当讲影响气候因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地理纬度,海陆关系,地形、河流和大气环流这几个方面分析。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各因素联合起来,归纳总结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各因素的特点和表现,得出分析各地气候差异的一般逻辑思维方法。在整个的教学中,学地理知识的相互联系为主线,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重点分析,推理、综合逻辑思维方法的学习融合于潜移默化之中。

四、通过课堂示范和练习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示范和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方法,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初中地理第四册“中国工业基地”一节中,我国四大工业基地,教师可重点分析“辽中南地区”的工业特点,作为示范,其余三个工业区让学生练习了解。

授课开始,教师先指导学生看“辽中南地区图”找出工业城市、大连、鞍山、本溪、沈阳、辽阳。分析这些工业城市的工业构图,得出它们的主要工业部门为:钢铁工业、机械工业、造船工业、化学工业。对其工业结构归类,都是重工业。接着指导学生重视概念。

轻工业:生产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

重工业: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

逻辑学基础知识篇9

【关键词】逻辑学教改策略教改成效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030-02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思维基本规律以及一些逻辑方法的学科。逻辑学课程可以培养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逻辑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当前,逻辑学作为一门高校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迫切需要改革探索。

一、当前高校逻辑学教学现状

(一)教材内容不够完善

部分教学内容老套,例子和练习题过于陈旧,缺乏时代性;部分教学内容抽象、枯燥,不易理解。逻辑学有些理论知识比较晦涩难懂,一些固定的规则、推演好似数学中的公式一样,学生掌握起来很费劲,且这些知识实用性不强。此外,教师在教学时偏重于对逻辑理论知识的讲解,向学生展示的是逻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环环相扣性,对逻辑知识的应用性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即使掌握了逻辑理论知识却不能灵活运用,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比较单调,教师采用的主要是讲授教学

由于课时的有限性,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不得不满堂灌,师生互动极少,其结果是台上教师津津乐道,台下部分学生昏昏欲睡,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三)考核评价体系单一,多采用期末统一闭卷考试方式

很多高校逻辑学课程成绩考核仍采用平时分加期末考试分的办法考核,平时分占30%,期末占70%。期末试卷有统一的评分标准和答案,学生自由发挥空间不大。由于抽象难学等原因造成不少学生不及格补考,逻辑学成了学生害怕挂科的一门课程。

二、逻辑学教学改革策略

针对逻辑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近两年对该课程教学尝试着进行改革,2018年上半年获得院级教改课题立项,已经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调整课程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应用性

逻辑学是我院为公安专业、法律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选用的教材是南开大学哲学院逻辑学教研室编著的《逻辑学基础教程》(第三版),根据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48课时的限制,我们只讲授普通逻辑中的前七章内容。针对七章教学内容从两个方面进行重新调整:一是精讲应用性较强的逻辑知识点,如第二章概念、第三、四章判断及推理、第五章基本规律等,并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工作需要进行案例分析,还结合专业特点,在假说演绎法中新增侦查假说一节内容;二是略讲学生易于把握的内容,如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部分内容采用学生自学教师点拨或学生主讲方式,如关系判断与推理、联言判断与推理两节,笔者采用的是由一名学生授课的方式,模态判断与推理采用学生自学。此外,一些逻辑规则的证明、逻辑符号之间的推演也采用略讲。总之,应用广泛且不易把握的知识精讲,易于掌握的略讲。尽力做到抽象的知识具体讲、枯燥的知识趣味讲。要求学生学好逻辑基础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日常逻辑思维能力与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素质,将系统传授逻辑学知识与培养思维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科学合理地结合起来。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1.案例教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从现实生活、推理小说、文学作品等中选取经典案例材料,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准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课堂或课外视情况而定)、课堂上集中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或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启发引导,最后由学生或教师进行总结。案例教学法在逻辑学课堂教学改革中运用最多,效果最好。有时由一个案例引出新知识,有时讲完知识点后用一个案例进行运用练习。案例教学既能巩固学生对逻辑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训练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正确表述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2.趣味教学法

在讲解逻辑学基础知识时,适当穿插有趣的逻辑故事、生活实例、逻辑典故,尽量从有趣的故事中引出逻辑知识点,先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逐步深入展开。也可以从公考题入手,勾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讲思维内容和思维形式这抽象概念时,我随意抽点一位同学,从他说的话中来阐释这两个概念,生动形象。又如从所罗门判案引出三段论,用生活实例讲基本规律。趣味教学让学生乐学、爱学逻辑,变抽象、枯燥逻辑为具体、有趣的逻辑。

3.实战教学法

公务员考试是我院学生入警必经之路,《行测》“判断推理”部分考查的逻辑知识都是我们上课所讲过的逻辑学的重要内容,但有的学生学了却不会用,针对这一问题,本人采取了实战训练法。例如讲完定义时,选取定义判断公考真题进行练习,讲完三段论、假言推理等内容时选取相关推理真题进行演练,帮助学生提高了公务员考试中“判断推理”部分的应试能力,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学逻辑的实用性。

4.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法是将两个或两类事物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本人将学生学习中难以区分、容易混淆的逻辑问题采用对比法进行教学,例如在讲授集合与非集合概念;矛盾关系与反对关系;矛盾律与排中律、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简单枚举与科学归纳推理等知识点时,本人采用对比教学加强了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把握,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对比思维能力。

5.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法

除了使用前面4种教学方法外,本人利用多谋体手段,将社会热点、生活实例、社会考试题目等制成ppt,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巩固、应用理论知识。借助学院网络教学平台,布置练习,进行在线讨论。几个教改班分别建立了逻辑学习微信群,师生课后可随时进行答疑互动。

(三)运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改进评价学生方式

一直以来我院逻辑学采用的是期末统一闭卷考试,平时分占30%,期末占70%。此次改革提高了平时分在总分中的比例,由原来的30%,调整为50%,期末考试成绩由原来的占比70%降至50%,即平时分与期末考试分比例为5:5。平时成绩主要由单元作业、专题讨论、团队作业、小论文、课堂表现、笔记和考勤7部分组成。期末考试采用随堂闭卷考试,考试题型比之前的更灵活,考试内容突出逻辑知识应用能力的测试。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对学生平常表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重了形成性考核的评价。三次单元作业在网络平台上完成,学生可及时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专题讨论、团队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完成;小论文考察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课堂表现、考勤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期末闭卷考试是对整门课程所学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的一个综合考察。

三、逻辑学教学改革成效

(一)帮助学生克服了学习逻辑学恐惧心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逻辑学知识前后连贯性强,缺了一次课下次课可能就听不懂,再加知识较为抽象,学生自学难度较大,所以历届都有学生考试不及格,毕业补考也过不了的情况。同学们口耳相传,有的学生还没上该课,就已经有了害怕心理。本学期我通过开学几次课教学,使学生对逻辑课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并且认识到逻辑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学逻辑并不难。当学生能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时,他们感受到了学习逻辑是一種莫大的快乐。

(二)端正了学生学习态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

由于平时成绩占整个考核总分的50%,学生非常重视自己的平时表现。几个班一学期下来无一人旷课,请假的同学也事先和老师说明理由,并拿请假条来销假。课堂上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讨论,踊跃回答问题,有的学生一学期主动回答问题达19次之多!课间常有同学找老师问问题,有的课后通过微信向老师请教。同学们在食堂、寝室也常讨论逻辑问题。布置的作业,学生都能按质按量完成,有的因自己不太满意,请求重做。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几个班学风都很好。

(三)提高了学生运用逻辑知识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思维素质

本学期逻辑教学相比于之前教学,笔者更注重知识的应用训练,一是公务员考试真题的训练,二是日常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在明确教学目标指引下,同学们了解了哪些逻辑知识常被用于公务员考试中,解题的步骤、技巧是怎样的。日常生活中看似正确的其实是违反逻辑知识的,同学们学会了去分析。说话、写文章如何正确表达,对于未知的东西如何一步步推理、探究。小论文中,有些同学运用逻辑知识分析了一起刑事案件,有些同学明晰了某人谈话的技巧,有些同学归纳了逻辑课上的收获,一个个思路清晰,井井有条。一个学期训练同学们收获不少,学会了用逻辑思维去思考问题。期末考试中,综合分析题是同学们平均得分最高的题目,好于往届的学生,说明学生运用逻辑知识分析问题能力提高了。且本学期几个课改班级学生,无一人补考,平均分近80,取得前所未有的好成绩。

(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增强了学生团队意识

教学中笔者采用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专题讨论、团队作业,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同学们首先要自主学习,然后开展小组讨论形成一份作业,该份作业的分数即为小组每位成员的分数,小组成员必须通力合作才能取得好成绩。又如联言判断及推理我采用小组负责制,由某一小组推荐一人来讲课,该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做课件,有的讲课,有的播放课件,培养了同学们团队意识。

参考文献:

[1]范蓉.多媒体时代高校逻辑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中国培训.2016

[2]楼志新.逻辑学课程教学的困惑及教学改革研究[J].管理观察.2015(3)

逻辑学基础知识篇10

关键词:数学;逻辑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所谓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规范的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在数学中表现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对数学的综合和分析来推动数学的学习,促进学生以能力为基础进行深入的数学研究。对于高中生来说,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其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的基础环节。对于高中数学教师而言,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综合性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综合技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紧抓认知环节

认知环节是培养高中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基础环节,只有对数学理论和知识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认知,才能更好的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的认知环节中,教师要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对客观事物形成自己的理解,并对原理性的知识形成主观的认识,并将主观认识与客观认识结合起来,形成一定的认知能力。

(一)形成感性认知

对于数学而言,许多教学是抽象的,学生甚至无法在生活中寻求到某一个公式或者原理,这种较为抽象的知识会对学生的认知造成压力。对于高中生而言,其学习的知识更加深入,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则无法形成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对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知,即将抽象的共识和原理形象化,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媒体教学实现这一要求,比如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公式和原理等枯燥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够接受的动态演绎过程,这样将死板的知识灵活化,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首先在学生的感性领域中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形成感性认知是进行认知的第一环节,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环节。

(二)形成理性认知

对于高中数学而言,要想使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由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的转变过程,尤其是在人教版教材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共识和原理,其从本质上来说是对数学知识的一种发展,教师需要在适应发展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形成理性认知,激昂感性认知转化为理性认知,使学生能够熟记原理性的知识,并促进学生对原理性知识点的多元化应用。

认知环节作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环节,准确的掌握好学生由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的过度,使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之间形成一种必然的联系,这样能更好的突出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的关系,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形成,为以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动力,尤其是对于高中生而言,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忽视了兴趣,盲目的学习让他们缺失学习的动力,要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一)以生活为兴趣的基础来源

学校生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在学生的学习中会发生许多的事情,有些是他们十分感兴趣的,有些则是无奈而为之的,对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情,他们会全力以赴,对于他们不感兴趣的事情,他们则会应付了事。那么,作为数学教师,要帮下学生在生活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有用之处。比如说教师结合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找到可以利用数学之处,然后组织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利用数学知识,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也能够使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中找到理论应用点,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

(二)以理论吸引学生

高中数学中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是十分强大的,理论的魅力足以震撼学生。但是,由于有些学生对数学理论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兴趣,他们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也无心进行深入的研究。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与理论知识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教师可以以丰富多彩的课程呈现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兴趣的形成,从而使学生更好的进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自我训练。

三、合理的拓展思维空间

要想对学生的思维空间进行有效的拓展,就必须给学生足够大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够自由的思考,并独立的完成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的进行自我的总结,从而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高中生需要独立的思考空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空间,数学教师需要为学生组织课外拓展活动,帮助学生组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充分的利用自主学习来激发自身的潜能。

(一)开展课外探究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独立的思考空间。数学教学本身是对原理知识应用过程的一种探究,针对某一个公式或者原理究竟是由谁设定的,又是在哪一种情况下设定的等内容并非是高中数学教学应该研究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要求,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探究活动,帮助学生以灵活的思维方式将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课外探究活动是学生获得提升的一个机会,也是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一个契机,学生需要充分的利用探究时间来养成自己的学习习惯,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

(三)拓展自主学习

拓展自我学习是高中数学教师为学生提供的一个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空间,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面对这样的问题,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决心,尽可能多的组织自主学习活动,通过自主学习活动真正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最大化的体现,这样就能更好的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使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得以形成,并能够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稳固,使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

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帮助高中生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举措,尤其是在新教改的推动下,高中数学教学要体现教学的本质,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均.提高初中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研究[J].华章,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