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耗材溯源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0:55

医用耗材溯源管理篇1

关键词高值耗材风险植入性医疗耗材

前言

近年来随着各种微创手术、改良术式的开展,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运用,医院手术类高值耗材不仅用量增长迅速,而且规格型号也越来越复杂,医疗高值耗材的临床安全使用风险及其防控就成为国家、医院、临床医务人员、患着共同关注的焦点。对高值耗材风险管理进行的研讨也日趋增多[1~3]。医疗耗材的风险防控管理,尤其是植入性医疗耗材的风险防控水平成为评估一家医院整个医疗业务供应链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这类医疗耗材不管是在哪个环节出现任何差错,都会给整个医疗过程带来严重伤害和不良影响。

完整的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过程要涉及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使用单位以及医疗器械的管理者[4],本文主要分析医疗高值耗材在使用管理环节容易产生的风险及风险防控措施。使医疗耗材的风险管理做到预防为主、服务前移、过程监控、使用溯源。探讨管理过程各环节规范化、流程化管理实践,为医疗行为创造一个安全平台,降低医疗业务中的风险,同时也为医院质量控制提供一个重要保障。

1高值医疗耗材的定义及种类

高值耗材迄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我院将单个价格高于1000千元的耗材,特别是植入性耗材定义为高值耗材。

高值耗材涉及科室众多,神外、胸外、导管等手术量大的科室月消耗量近千(支/个)。

对我院月高值耗材中消耗量较大的进行统计,得出表1的结果,可见在一个三级甲等医院,高值耗材的月消耗量达数千,每个工作日使用数量过百。

2高值医疗耗材风险点分析

高值耗材按风险来源分为院外风险和院内风险。院外风险首先来源于生产厂商,表现在产品原材料不合符国家相关要求、生产环节无安全规范、质检和消毒把关不严等方面。本文着重对耗材的院内风险进行分析。(1)采购环节带来的风险。采购是整个物流体系的入口,也是风险防控的关键环节[5]。(2)入库验收环节带来的风险。医疗耗材进入医院时入库环节也存在风险点,验收把关不严,对产品资质无审核、对产品效期无核对登记、无抽检管理或抽检流于形式等,这样就等于将厂商出现的风险带到医院内部,并且把风险责任转嫁给医院和患者,因此入库环节就成为医院医疗耗材风险防控的基础环节。(3)仓储环节带来的风险。对于实行总库与各科室自行管理模式的,科室管理库房易发生无专人管理,仓储条件不合要求等问题。(4)物流配送环节带来的风险。方式不科学、制度流程不规范、材料使用的各类记录不标准,无可追溯性资料等,形成配送环节的风险。(5)信息管理环节带来的风险。高值耗材用于手术中,医护人员未做好记录,容易给医疗纠纷埋下隐患。(6)不尊重患者知情权,沟通不到位带来的风险。使用高值耗材前期与家属签订必要的合同协议,使用任何一种植入性耗材都存在风险,病人及家属有权选择和知晓使用这类耗材的权力,为减低医疗纠纷,使用前的解释沟通工作是必须进行的。

3高值医疗耗材风险防控手段

3.1采购环节,把好产品入口关

医院在采购环节,对相同功能的产品进行比选,选定1~2家产品质量好,资质合格,实力较强的供应商进行供货,彻底杜绝多个商家的恶性竞争,为后续管理搭建一个规范的平台。部门对生产商、供货商的资质定期进行审查维护,保证产品的供货安全。规范耗材出入路径。医院明文规定必须由设备部门管理耗材出入路径,医务人员只能使用医院提供的相关产品,这样既保证耗材质量安全,又杜绝腐败现象,形成一个长效机制。管理前后不脱节,所有耗材从入到出都由设备部门完成。

3.2仓储管理改变传统模式,建立新型模式,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夯实风险防控基础

改变高值耗材的管理模式,将原来由使用科室自行管理模式改变为由医院设备管理部门直接在重点使用科室设立分库房模式,耗材专库、专人管理。在服务前移的同时,实现管理前移。制订和完善库房管理制度以及耗材出入库流程、高值耗材使用管理制度和方法;特别是对骨科等植入性耗材进行评估分析,针对其制定较完整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例如:骨科应急耗材,用套包的形式消毒好备用,对于急诊等情况可以从容应对,整个过程均由库管人员监管完成。

3.3库房建立标准化入库验收流程,把好耗材风险入口关

建立标准化出入库流程。库管人员按照入库标准化验收流程,在验收过程中发现不合格产品应及时退货,在入库环节把好关,对于以后的追溯有很重要意义。耗材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应及时上报并通知相关人员,联系厂商进行处理。严格按照入库制度,按合同上的生产商、品名、规格、型号包装的完整性、失效期等逐一验货,国产产品供应商应提品的批检报告单和产品合格证,进口产品提供相应的报关单,验收合格的才能入库;同时在耗材送货登记本上按要求逐项进行登记,双方签字留底,关注产品效期,当厂商提供的产品效期在三个月内的,粘贴红色标示,三个月至六个月粘贴橙色标示,一年内用黄色标示,以此提示库房管理人员。

高值医疗耗材采用寄销管理的方法,把商家、医院和病人的风险连接起来,把每个单位环节责权利联系起来。如果采取货到付款的模式,对商家的追责环节就弱化。

3.4使用中明确各部门职责,提示医疗耗材使用风险防控水平

发放-核实-使用-再核实-销账等过程是不可减少的环节。耗材使用过程由库管人员和医生、护士共同参与,使用前核实,使用后复核销账。从使用到使用后毁形等都要做到责任明晰。高值耗材出库发放手工记录与收费等电脑信息、张贴内置物标识三方面结合,均可提供追溯资料。各个部门责任明晰。设备部门负责器材的购入及验收发放,并登记留痕。手术巡回护士遵医嘱领物,主刀医生核对确认后使用,计费人员按实际使用品项数量收费。对于植入性耗材,护士需在病历指定页面贴内置物标识以备追溯。耗材使用后库管人员可查询,确保耗材计费准确性,防止出现乱收费、多收、漏收等现象。

坚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管理的宣传,明确上报的流程和管理办法,做到统一受理、统一评估、统一上报,并由专人负责,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调查和有效解决。

3.5耗材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手术室设立库房,由专职人员管控。一方面可以使服务工作快速便捷地面向临床;另一方面可以探索更专业化的库房管理模式,不仅体现服务前移,同时也实现管理跟进。设专人管理,对耗材的入库、使用、以及出库、毁形地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定期进行库存分析、定时盘点和查数量、有效期等。通过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从库房管理的角度,改进方法,不断地优化流程,规避风险的发生,总结经验,做到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高值耗材。

3.6临床工作人员宣教培训

对临床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宣教,加强新进材料使用培训,定期进行培训考核是风险防控的基础。一是风险知识培训;二是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操作者的熟练程度也直接关系到病人的预后安全,所以临床工作人员必须提高技能水平,熟练掌握器械的使用环境[7]。要工作人员知道,一旦使用耗材,就可能有风险存在,所以要把前期沟通工作做好。同时在新材料和使用方法也应该熟练掌握,减少误操作给病人带来的伤害等风险。我院定期由厂家技术人员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让其掌握操作规程和使用方法,并进行考核,最大限度确保病人安全。

3.7通过eRp信息系统平台搭建,严格医疗耗材的路径管理

库管人员在采购订单管理中提出计划要求,采购人员发出订货通知,库管人员验货、录入、对账、采购人员审核、财务人员复核结算,一线式的路径。上下游人员相互监督,杜绝不规范的行为,有效地杜绝其他不正规的渠道供货。

3.8建立可追溯的产品跟踪体系。通过条码管理等手段,利用eRp信息系统平台,把高值耗材信息从申购到使用结算过程有效的串联起来,有利于完善产品全过程的追溯,确保产品安全、有效[8]。

3.9定期对高值耗材临床使用情况进行信息收集和反馈

做到主动加强与临床信息沟通,及时将具有更好的性价比的产品信息反馈至上级主管部门,保障采购质量。另外,将临床使用情况及时反馈给厂商,为器械的更新改良提供第一手资料,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9]。

4小结

卫生部于2010年1月21号颁布《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对医疗机构使用医疗器械,保障医疗活动中操作人员和患者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医疗高值耗材在医院医疗业务中能安全、有效使用,我院把高值耗材使用风险管理纳入到医院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对高值耗材风险点进行分析,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在使用前提前介入,在使用后继续追踪,溯源性强,增强耗材风险管理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为临床工作人员解除后顾之忧,为患者使用高值耗材增加一道安全门。

参考文献

[1]王志康,娄海芳,楼亚艳.我院医用高值耗材信息化管理的实践和体会[J].中华医院管理,2012,28(6):468-470.

[2]赵宁志,张玉琴,曾宏逵.医用高值耗材管理探讨[J].医院管理,2010,17(9):867-868.

[3]李铁军,徐志荣,沈摇君.引入条形码管理系统提高高值耗材使用管理水平[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7):786-787.

[4]张素敏,张亮.国内外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现状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0,34(6):443-444,447.

[5]周亮,周瑞敏,刘华,王有志.高值医用消耗材料的规范管理与风险防范[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5):893-895.

[6]张超群,杭建金,李亚东,等.植入性医疗器械管理探讨[J].医院管理杂志2009,16(7):684-685.

[7]张伟.现代医院在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医学装备,2009,6(6)26-28.

医用耗材溯源管理篇2

关键词:物资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

随着公立医院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医院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要保持良好运行状态,除了一支优秀的医疗队伍外,还必须具备高效的医院物资管理系统,通过对物资数据的追溯,达到对物资、资金流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并为医院管理者提供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5]。因此将物资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于医院运营管理中,通过库存管理,实现成本节约和资源优化,是医院成本控制的关键。

1医院物资管理现状

目前医院物资管理正处于发展阶段,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如下:

1.1库房建设不规范,影响运转效率。目前大多数医院仓库都是普通的仓库。设施比较简陋,利用货架摆放物资,通过人工进行分拣,运转效率低下[5]。

1.2库存积压,滞留资金严重。考虑到不定性的需求波动医院物资采购量大,品种多,实时性高,并且资产、耗材、普通物资都有其独特的采购特点[1-2],这在很大程度造成资金的滞留。

1.3缺少it系统对物资管理的支持、缺少专业的物资管理系统、采购、出库、盘点只能通过手工单据进行[5]。

1.4技术手段落后,条形码、信息化没有应用,高值耗材不能追溯到患者身上,无法实现资产的可视化管理,不能实现物资的全流程管控,不能做到数据可追溯。

2医院物资管理发展对策

2.1优化医院库存管理,大力发展第三方平台管理。传统的“采购--库存--发放”供应模式造成大量库存资金的挤占,增加库存利息的支出,为仓储而发生的投资增大。实施物资零库存管理可以利用最少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它对于降低医院运行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大力发展第三方平台管理。可以借助第三方物资供应商的人力资源、仓储及管理,降低医院的仓储库存管理,即时配送服务到位,医院可以节约大量仓储资源,降低仓耗和保管人员的支出,大幅度节省开支,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零库存[3]。

零库存管理模式的应用。零库存管理模式的运行主要分为四个环节:科室需求、供货商、委托平台供应商以及物流配送。其中有效掌握科室需求是最为首要的环节。通过我院的物资管理系统将各科室的日常医用耗材进行汇总统计,将有效数据提供给平台供应商,由主管科室制定订单,通过信息链相连到平台供应商分销系统。电子供应链是以医院HiS系统、平台供应商的分销系统及计算机网络为基础进行运转的,这种高效的工作模式将大幅度消除重复、无用的劳动,使医院能够快速的实现订单需求。

有效掌握平台经销商信息并择优而选是实施零库存管理的主要保障。从物资整体的供应链的角度来讲零库存是指产品在制造商、供货商以及医院之间的流通,对其的库存并没有消失,只不过是在企业之间的不断转移罢了。但是在这种条件下供需之间的各种环节均是同步进行的,这种打破传统各自库存模式的新型管理模式也是需要建立统一的库存管理。当然合理配送方式的选择也尤为重要。有了平台供应商医院就不需要单独设立库房,当然也就避免了物资维护以及保管等各种仓储维持工作,只要医院在利用物资管理系统申请物资后,平台配送商将物资送到各科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零库存的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应保证送货时间,实践零库存中“物资存储”“在途运输”以及“减少库存”等各种工作理念。

2.2构建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加强成本核算和数据分析

2.2.1医院的物资需求计划的制订应基于HiS系统的建设。即物资供应部门通过HiS系统对全院各类物资的周需求量做到全面了解,通过电脑网络统一采购,请领,配送,出库,盘点全部网上完成。对各部门的网上申请需求进行审批控制,借助先进的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将物资申购计划和需求预测控制在最精确范围,而且物资管理系统可以进行医院成本核算,将医院业务活动所发生的各种物资消耗以科室为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将每个科室的成本能算得清、算得准,通过物资管理系统计算出各科室成本,加强各层面成本的控制,全面、真实、准确反映医院各科室成本信息[4-5]。

2.2.2利用条码技术实现物资及数据的可追溯。通过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对医疗物资的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的可视化管理,实现对医院物资消耗进行全流程管控。通过扫码高值耗材可以管理到用在哪个病人身上,入库、出库、计费同时完成。实现了物资管理与医院成本核算系统的无缝连接,提升医院成本核算管理水平,实现了数据可追溯。

3提升管理意识,探索物资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的管理

3.1为满足医用物资的有效保障及管理,首先要明确人员工作职责、管理标准规范、管理制度及流程。在医院规章制度的基础之上制订合理的物资管理规范,实现相关检查及监督。

3.2与平台供货商等建立好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建立联合库存的基础之上,充分了解各方的市场目标以及冲突,及时采用合理措施进行洽谈,与其保持长期的合作共赢关系。保障物资的有效供应。

3.3选择合理的配送方式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及实时情形采用不同的配送方式,其中可以选择"多批次、少批量"的运输方式,根据科室的需求进行统筹安排,增加配送次数,从而提高配送效率。

医院物资管理是医院完成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重要保障,目前物资管理主要以库存管理形式及规范各项行为进行管理,其中包括为医院进行科室成本核算和管理决策提供基础数据。随着物资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实现对医疗物资的有效监管,逐渐实现管理流程的整体规范性以及成本核算、数据分析的科学性,提高对医用物资资源的有效管理,真正地服务于患者、降低医疗成本。

参考文献:

[1]高玲.遏制医用物资管理漏洞努力降低医疗成本[J].经营管理者2012,07(22):144.

[2]翁子寒.现代医院物资管理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3(26):313.

[3]刘亚姣,赖春玲,李丽敏,等.医院高值耗材零库存管理[J].现代医院,2010,5,10.

医用耗材溯源管理篇3

医用耗材及医用试剂的院内物流管理

1使用科室根据实际需要,填写“医用耗材申请表”,申请科室写清楚名称、规格、生产厂商、数量等内容。由科室主任签字后交设备科进行汇总。

2设备科管理员接到申请后通知医院签订合同的供应商,供应商接到通知单后,在医院规定要求的时间内及时送货到设备库房,库房管理人员进行验收登记,包括名称、生产厂家、供货商名称、规格、数量、单价、有效期、批号、购买日期、送货人等,并查验发票、货物与申请备货单是否相符,包装有无破损,进口产品是否有中文标识等,如无误可办理入库手续。

3医院设备库房管理员根据配货单,由专人发送到使用科室,使用科室护士长或指定保管人验收货物,无误后在出库单上签字,医用试剂由使用科室低温保存。

4所有验收登记及单据保存10年,做到可追根溯源。

一次性植入人体医疗器械的物流管理

1使用科室根据患者病情填写“植入人体医疗器械申请表”,写清产品名称、生产厂家、型号、患者姓名、住院号、病情诊断、手术日期,由科室主任签字后报医院设备科汇总。

2设备科收到通知后,通知中标签定合同的供应商按医院规定要求的时间内及时送货到设备库房,库房管理人员进行验收登记,包括名称、生产厂家、规格、数量、单价、发票号,并查验发票、货物与申请单是否相符,有无包装破损,进口产品是否有中文标识、报关单、条形码、或统一编码的内容、位置、标识方法以及可追溯程度做出记录后办理入库手续。

3根据配货单、下送人员发放至使用科室,使用科室专人验收货物无误在出库单上签字,使用后,合格证及规格、型号、效期等标识贴在申请单上,有关验收登记及有关单据长期保存,做到可追根溯源。

医用一次性用品的院内物流管理

1一次性用品由医院供应室按全院使用情况做出计划,填写申请表写清楚名称、规格、生产厂商、数量由供应室护士长签字后交设备科汇总。

2由设备库房采购员通知供应商按要求时间、数量、规格送货,到货后库房管理人员必须进行验收登记,包括名称、生产厂家、供应商、规格、数量、单价、产品详细清单、生产日期、有效期、批号、批次、出厂检验报告、购买日期、发票号、送货人等,并检查发票、货物、申请是否相符,有无包装破损,进口产品有无中文标识、报关单等,无误可办理入库手续。

3根据供应室配货单下送人员发放至供应室,再由供应室发放至使用科室,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品由供应室统一回收。验收登记及有关单据使用后保存10年,做到可追根溯源。

医疗设备配件的院内物流管理

1医疗设备配件的申请由使用科室填写“设备维修申请表”申请必须写清楚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维修原因、拟更换配件等内容,由科室主任签字后交设备科。

医用耗材溯源管理篇4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成本核算;医院成本管理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国内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管理理念无法满足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医疗服务单位只有不断更新管理理念与方法、提高管理效益,同时节支降耗,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增强医疗服务单位的竞争能力。在核算及控制成本方面,作业成本法在其他领域尤其是制造业显示出了极大优势,但在医疗服务行业尚为鲜见。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媒介的成本核算方法,它以作业量为成本分配基础、以作业为成本分配的基本对象,根据成本动因按照多种分配标准分配资源,可简单地概括为"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

1作业成本法

1.1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作业成本法简称aBC(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法,即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生产制造是企业的核心流程之一,成本核算则是影响到企业生产制造任务的完成水准的关键。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作业成本法和基于aBC的作业成本管理(aBCm),在美、日和西欧诸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般认为,作业成本法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以作业为中心,作业的划分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从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总装、质检到发运销售全过程,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准确的产品成本。同时,经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用的跟踪,为消除不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需求者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促进最大限度的节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能力,以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和获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

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

1.2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计算程序分为两大阶段六个步骤。第一阶段是将制造费用分配到同质的作业成本库(同一成本),并计算每一个成本库的分配率;第二阶段是利用作业成本库分配率,把制造费用分摊给产品,计算产品成本。其实际操作步骤如下:

1.2.1定义、识别和选择主要作业。

1.2.2归集资源费用到同质成本库(作业中心)。这些资源通常可以从企业的总分类帐中得到,但总分类帐并无执行各项作业所消耗资源的成本。

1.2.3选择成本动因,计算成本库分配率。从中选择一个成本动因作为计算成本分配率的基准。成本计量要考虑成本动因材料是否易于获得;成本动因和消耗资源之间相关程度越高,现有的成本被歪曲的可能性就会越小;成本动因也称成本驱动因素,是指引起相关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发生变动的因素。

1.2.4计算成本库分配率。

1.2.5把作业库中的费用分配到产品上去;某产品某成本动因成本=某成本库分配率X成本动因数量。

1.2.6计算产品成本作业成本计算的目标最终要计算出产品的成本。直接成本可单独作为一个作业成本库处理。将产品分摊的制造费用,加上产品直接成本,为产品成本。某产品成本=∑成本动因成本+直接成本。

在作业成本法下,直接成本(如直接材料成本)可以直接计入有关产品,而其他间接成本(制造费用等)则首先分配到有关作业,计算作业成本,然后再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有关产品。作业成本法仍然可以分为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等成本计算基本方法,或者说作业成本法可与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结合起来运用。

1.3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比较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相互联系,有其共同之处。它们都是在其特定的社会经济体制以及企业管理环境产生的,都是一种成本核算办法,进行间接费用的分配,最终都对企业经营决策和市场导向具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然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以医院各种医疗服务项目作为成本计算对象。作业成本法则不仅关注医疗服务项目成本,而且更多关注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产生的原因及其形成的全过程。因而,它的成本计算对象是多层次的,不但把各种医疗服务项目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而且把资源、作业、作业中心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1.4作业成本法的意义作业成本法产生的基础,以及它的促进成本分配的精确化、所能提供成本信息的决策相关性、提供有意义的非财务信息、拓展成本服务的范围等特点,表明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成本控制制度,应是建立在作业管理基础上的;它将形成产品的各项作业作为责任和控制中心,从成本发生的根源上展开分析,区分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建立最优的动态的增值标准,从财务和经营两个方面对作业业绩进行评价,不断改变作业方式,从而达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标。为此,作业成本法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在一般应用中,应先分析作业成本法应考虑的问题,为顺利实施准备充分的条件,坚持作业成本法与目标成本、改进成本、生命周期成本、限制理论等其它管理会计方法结合。在具体运用中,除了在制造业应用外,亦可在服务业上进行尝试。

2医院项目成本核算现状

2.1医院项目成本核算的方法目前我国常见的医院服务项目成本计算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

2.1.1成本收费比率法(RCC法)该方法的步骤是:归集整个成本中心部门的总成本;用总成本除以总收入得到某一特定比率;当要获得某一项服务的成本时,只要将该服务的收费乘以此比率即可。此方法是估计服务成本最简单的方法。但成本收费比率法是利用服务项目所收取的费用来估计服务成本,并非依据实际情况,所以降低了成本计算的精确性和可靠度。

2.1.2相对价值尺度法(RVU法)该方法是从服务层的角度来追溯成本,也就是说,人力、物力以及其它成本在服务前就已经决定了。该类型最常见的是相对价值尺度法,它先根据服务的相对价值决定相对价值成本单位(RVU)值,越复杂的处置其相对价值成本单位值越高,然后由部门的总成本资料以及部门的相对价值成本单位值计算服务成本。该方法可以让管理者较真实地了解部门内各项服务和服务间资源耗用的情形。但相对价值法是在假设每一个相对价值成本单位都是以相同的比例使用同一组资源,但真实情况可能变异较大。

2.2传统医院项目成本核算方法的不足

2.2.1不利益于医院项目决策

2.2.1.1只计算医院或科室损益若要计算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如单位服务成本和病种成本,则必须开展专项研究。

2.2.1.2缺乏合理的分摊基础在第一阶段将间接成本分摊到各成本中心的过程中,大部分医院会尽量将成本追溯到各成本中心;但第二阶段将非收益中心的成本分摊到各收益中心的过程中,虽然有直接、阶梯、相互3种不同的分摊方式,然而因医院的科室较多,要理清各部门间的因果关系很困难,目前多以收入、人数、人次等的构成作为分摊基础分摊到各收益中心,没有根据实际的资源耗费作为分摊基础。

2.2.1.3无法提供管理决策信息因此,并未讨论导致成本发生的原因,所以不易显示资源的使用、配置与效率,仅能提供营运收益的情况,无法提供非财务信息,以至于医院无法采取主动的方法来规划、管理,以降低成本。同时,由于缺乏因果关系的分摊基础,容易造成部门间成本的扭曲,无法合理显示部门绩效并影响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2.1.4无法提供绩效奖励的基础信息在传统的按服务项目补偿的支付制度下,医生提供的服务越多,医院的收益也就越多,医生的奖金也随着服务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在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实施以后,为了维持保险基金的财务平衡,部分地区开始采取按病例支付制度,保险部门按病例给医疗机构补偿,因此医疗机构不再是做的越多,赚的越多。医院必须适当地利用医疗资源及精确地控制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才能获得利润。但目前对医务人员的奖励制度却未随着支付制度的改变而进行调整,因此可能造成医务人员的收入不断增加,但却发生科室或医院经营的亏损。

2.2不利于医院成本的控制和管理

2.2.1无法在事前避免不必要成本的发生在传统的成本会计制度下,一般是通过分析已经发生的成本信息,在事后分析与标准成本的差距,从而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而如何在事前就能防范,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却不能办到。

2.2.2无法通过传统成本管理对医院的资源进行优化。在医院建设中,提倡建立"节约型医院"的目标。这个"节约型医院"不是单单指一般成本意义上的节约,而是包含着资源优化配置这一重要内容。而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则不能告诉我们如何来优化资源,真正地提高效率。

3作业成本法在医院项目核算中的运用

国外医院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作业成本制度,实施后的结果均显示,作业成本制度确实可给医院管理者提供较传统成本核算更真实可靠的决策信息。作业成本法建立在"成本消耗作业、作业进而消耗组织成本"的两个前提之上,强调成本动因和结果关系,进而对产品、服务、客户以及其他任何成本目标进行系统的成本分配。从作业成本法的角度。医院医疗服务产品的供给过程可定义为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医疗服务作业的过程,而医疗服务作业的运作过程则是消耗医疗资源(成本)的过程。

3.1作业成本法在医院运用的可行性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的是企业资源计量的所有作业,主要是把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的计入作业,然后根据成本动因,将所有的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式。我们可以通过作业成本的计算,对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和动态反映,尽早消除无盈利的作业,改进利润高的作业,及时提供有效信息,以此来减少损失,节约资源,提高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成本动因也称成本驱动因素,是指引起相关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发生变动的因素。在作业成本计算中,成本动因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资源动因是引起作业成本变动的因素。资源动因被用来计量各项作业对资源的耗用,运用资源动因可以将资源成本分配给各有关作业。作业动因是引起产品成本变动的因素。作业动因计量各种产品对作业耗用的情况,并被用来作为作业成本的分配基础。

根据"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思想,医院的成本核算可以被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将医疗项目执行中消耗的资源追溯到具体的医疗作业,计算作业的成本,并根据作业动因计算作业成本分配率。

第二阶段:根据第一阶段计算的作业成本分配率和产品消耗作业的数量,将作业成本追溯到各相关医疗项目。

作业成本法认为,将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有3种不同的形式:直接追溯、动因追溯和分摊。作业成本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强调以直接追溯或动因追溯的方式计入医疗项目,而尽量避免分摊方式。

目前中国医疗行业处于市场化初期,综合医院发展和生存的压力很大。传统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使医院内部资源浪费较大。医院提供的服务种类,技术难以相差很大,且无统一的行业标准对其成本量化。利用信息管理技术,采用作业成本法能合理的利用医院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

3.2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具体步骤在作业成本法下,医院的医疗服务活动可被分为若干作业,这些作业分别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耗费资源为患者服务。医院的资源有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等,每种资源被各种作业所消耗。根据医院行业特点和实际情况,我们要把资源费用分配到各项作业中,最后归集到每项医疗服务活动中,从而计算出该项医疗活动的项目成本。因此,可以简单的认为,医院作业成本核算工作有4个步骤构成。

3.2.1根据不同的作业动因设置作业,然后将有相同或相近性质的作业合并设置作业中心。识别各项作业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查和分析,确认医疗项目的主要工作,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并记录,以了解作业的具体内容,类型,作业对象和作业动因,最后根据调查的情况定义每一项作业。

3.2.2根据资源动因分配各项消耗的资源费用到作业。对日常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记录,根据费用发生的原因将其计入各个作业中,通过这一步,我们了解作业的资源消耗情况,结合作业动因分析作业效率。医院的经营过程是由作业构成的,医院所有耗费都是在作业中发生的。因此,所有的耗费均可以通过作业进行归集。要归集费用到作业首先要对费用进行分类,然后,再按照类别和用途归集到各个作业。医院的资源费用包括人员福利经费、业务材料费、公务费、修缮费、固定资产购置费和其他商品服务支出。除房屋购置费等个别费用外,绝大多数费用都可以按照费用的用途归集到各个作业。

3.2.3分摊各项作业成本到作业中心。期末将作业成本汇总,再按照流程汇总到作业中心。对于作业来说不存在间接费用,对医疗项目来说,间接成本任然存在。所以,必须将各个作业的成本汇集到作业中心,形成最终作业。

3.2.4根据作业动因把作业中心的成本分别汇总分配到成本标的--医疗项目,计算其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以医疗项目为成本标的,首先要对医院的医疗项目进行明确的界定,按成本标的消耗作业的多少分配全部作业。经过分摊,医院医疗项目的所有消耗都归集到了最终作业,依次可以计算作业的总成本,然后根据作业的性质,选择适合作业动因对作业总成本作进一步分配计算单位作业成本。最后将单位作业成本按照作业链的顺序累加,确定成本项目的成本。

3.3作业成本法在医疗项目成本核算中的意义医院在成本核算中采用作业成本法,并采取相应的作业成本管理模式能有效地解决下列问题:

3.3.1使成本核算更加合理作业成本法能够客观地评价各类病种或者特定治疗过程的成本水平以及成本特征,与收益数据相联系就可以客观评价其赢利水平。通过作业成本法来归集的成本数据以作业分析和成本动因为出发点,能够更加客观地体现成本目标对资源的消耗。因此,医院能够更加合理地制定价格例如以某类患者为成本目标,通过对治疗此类患者的作业的分析得到单位患者消耗的资源数量,在制定价格时就可以避免价格制定得过高。过高的价格一方面可能损害患者的切身利益,同时在医疗竞争日趋加剧的背景下,也可能导致丢失病源。

3.3.2使医院成本核算编制以及业绩考核更加科学预算编制和业绩考核是两类企业管理活动。成本编制预算是医院管理的突出环节,其中作业成本法的采用能够使预算的编制建立在充分的作业分析基础之上,使得预算更加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成本是考核医院部门和个人的重要指标,然而,发生成本的高低除了决定于努力程度之外,还决定于作业自身的特点,如某一个成本目标消耗的作业比其他成本目标要复杂,那么在相同的努力下,该成本目标消耗的成本一定程度上高于其他成本目标就是合理的,相应考核标准就应该制定得相对较高。因此,合理运用作业成本法就可以建立更加科学的考核体系。

3.3.3使得医院作业流程优化,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目前很多医院成本核算停留在"摸家底"、算奖金收入的水平上,还没上升到改进管理水平的高度。如前所述,作业成本法是在分析作业的基础上,通过成本动因来归集成本目标的成本信息。因此,除了提供某项成本目标的成本数据信息以外,还能够提供作业本身的相关信息,借此可以对作业流程本身进行管理,减少甚至消除运营过程中冗余的作业以及消耗资源过高的作业,最终实现整体作业流程的优化。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医院选择自身战略变得更加慎重,通过作业成本法的使用,医院可以获得客观的成本信息和作业信息,从而可以筛选最符合自身特点的价制定更加有效的长期发展战略。如医院在决定是否引入新的医疗项目时,就可以通过作业成本法提供的信息对可能开设的医疗项目所消耗的成本进行预测和分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战略决策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财务管理[m].1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财政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S].财会[2010]27号,2010.

[3]蔡壁洪著.作业成本法及其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J].财会研究,2005,(7):16-17.

医用耗材溯源管理篇5

【关键词】手术室;物资;信息化;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31―01

现代医疗行业中,外科作为采取手术治疗方式为患者去除病原的的专业科室,一直呈现出风险系数高与难度系数高的双重特质,作为外科手术重要工作场所的手术室而言,极易发生手术室风险,即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发生可能致残、致伤或致死等事故的不确定性风险。要避免手术室风险的发生,对手术室的物资进行系统有序的规范化管理是有效的手术室风险规避途径。笔者所在的科室多年来以提高医护工作效率为目的,保障护理质量为宗旨,以规范化原则、标准化原则和制度化原则为指导,以信息化技术为保障,构建了规范化管理措施,对手术室的医疗器械等物资实行了效能管理,将各类器械与医疗设备的功能发挥利用最大,使医生的手术工作得以有序进行,使患者对医护工作也持认可态度。

1手术室物资规范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手术室物资的规范化管理为外科的手术工作提供了先期性的资源保障,使术前的医疗器械准备全面无遗漏,术中工作有条不紊,减少手术人为失误率的发生,术后的废弃物得以及时处理。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的手术室规范化管理,使手术室的物资得以实现系统化统筹管理、在手术过程中医疗器械得以安全使用、物资的出库入库过程细化透明。笔者所在科室每年承担大量的住院手术任务,各类耗材使用数量为全院之最。在采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之前,诸多工作完全依赖人工操作完成。以医用高值耗材的使用为例,2010年国务院出台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第四十条规定:“医疗器械使用单位购进和使用医疗器械,必须有真实完整的购进和使用记录。购进和使用记录必须注明医疗器械的名称、注册证号、规格、有效期、生产厂商、购进单位、购进数量、购进价格、购进日期和使用日期及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由于此前只能借助人工作业的方式对高值的耗材的使用信息对高值耗材的出入库信息进行统计,难免因为繁琐的工作流程导致出现统计疏忽,导致高值耗材的费用与物资的库存数量无法对应,致使在全院的总体成本核算中不能提供精确的物资使用数据。同时,高值耗材的申请使用过程也较为复杂,术前的准备的精细化要求也导致过程相对繁琐,此外由于医用高值耗材直接作用于人体,因而一旦因对其使用不当造成医疗事故,纠纷的处理只能借助于手工追溯的方式。在实现了信息化技术规范管理后,强化了对高值耗材的质量监控,降低了库存的积压量,实现了资金的快速回流与周转,同时提升了手术室物资管理人员的工作速率,保证了安全物资的供给使用,控制了手术事故的风险概率。即便出现事故,也能凭借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回溯功能,划定责任的归属。

2手术室物资规范化管理的原则

基于在手术室物资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中,应遵循下列原则:

2.1标准化原则

根据手术难易程度的差异,医院制定了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室物资管理工作也应对应参照与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标准,以便借助医疗程序的管控降低手术事故的发生。

2.2制度化原则

手术室负责人应以《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医疗器械分类规则》等规章为参照,制定手术室医疗器械管理章程,对设备、器械、高值物资的使用保管形成成文制度,对管理责任加以划分,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保障物资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2.3规范化原则

手术室护士长应结合医疗器械的结构特征、使用形式、使用形态为标准,对医疗器械加以分类判定,区分器械的使用期限与使用部位,以保证医疗器械的有序管理与应用。

3手术室物资规范化管理实施模式

3.1物资入库管理

我院由医务处设备科与手术室组成采购群集,对于新增项目的购买,由手术室负责人提出申请,经医务处审核后,指定由设备科对供货商进行资质检验,合格后签订购买协议。手术室护士长以现有物资使用情况以及存量为准据,制定采购计划书。如此,规避了物资过期造成的损失,也实现了资金的灵活配置,避免了私底人情关系交易造成的劣质耗材流入库房。物资购进后,存放于手术室专用库房,并在库房内配置灭菌设备,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对物资进行定期查验,保证了物资的妥善放置保存。

3.2物资使用管理

手术室护士长借助说明书了解新进设备的相关使用知识,并带领全体护士掌握相关知识。以专人负责的方式对精密器材加以保管,并定期采取检查保养措施。护士长安排专人负责手术器械的准备工作,在工作中将严把器械入库、严把物资感染、严把出库数量等责任落实到位。如对高值物资的清点必须由两人同时背对背清点,完毕后互相核对验证;在高值物资的发放时,查验外包装是否完整,对物资的生产日期与消毒有效期严格核对;对出库后未使用而返还库房的物资,要查验其包装完整性,对出现破损的物资必须废置原包装,重新包装,以环氧乙烷消毒后,方能再次使用。

3.3废弃物管理

手术室术后产生的废弃物品,由于其沾染上患者的血液与体液,故存在直接或间接感染性,应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防止因医疗废物的不当存放,导致发生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因此在术后,应当及时收集手术产生的医疗废物,对术后废弃物进行数据登记,载明废弃物来源、数量、去向等内容,并基于不同物理形态类别,分别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以消毒、焚烧等方式加以处理。

4结语

以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手术室物资的规范化管理模式,保障了医疗质量的实现,降低了手术的事故发生率。但也必须正视其应用的局限性,如对物资供应流程的设置,仍然是以传统的科室管理需要为视角,这种单向度的设置模式并未将患者的需求考虑在内,因而不符合现代医院的发展趋势。应以患者的需要为出发点,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医用耗材溯源管理篇6

关键词:检验试剂精细化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104-02

检验试剂在医院医用耗材中所占比重较大且种类繁多,综合医院中的检验试剂主要有临检类、生化类、电化学发光类、免疫类、微生物学类、分子生物学类等近千个品种,加上检验试剂多为非收费材料,绩效管理评价难度较大。如何解决传统粗放的管理方式下存在的各种问题,有效降低试剂成本,成为各级医院成本控制的关键点和难题。现基于财务管理视角,就笔者所在的医院多年来在检验试剂精细化管理方面的实践进行探讨。

一、主要问题和原因

1.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虽然医院在医用材料的采购、验收、保管、领用等流程上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由于检验试剂的专业性、特殊性,导致对检验试剂管理的实质性“话语权”集中在检验部门负责人手上,职能部门对试剂的监管多流于表面形式{1},出现了采购随意、库存积压、失效变质、甚至是浪费、外流等腐败问题,致使医院试剂成本居高不下。

2.缺少统一的招标采购平台,采购价格难于监测和评价。不同于药品及其它医用耗材,各省市缺乏统一的检验试剂招标采购平台,加上有些检验设备不开放试剂,只能使用其指定规格型号的配套试剂{2},使得医院检验试剂价格基本上由供应厂商“一言堂”,即使医院内部进行招标采购,也由于不同品牌、科室使用偏好、难于进行横向比较等原因,试剂采购价格难以保证做到公正合理。

3.采购预算控制薄弱。检验试剂的采购预算编制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检验项目工作量、试剂明细数量的测定缺乏信息化数据支撑,往往是根据上一年度的使用量初步估计预算年度的增长量来确定预算采购总额。在月度预算执行过程缺少约束机制,经常出现大量的临时采购,加量采购、更换厂家采购等不按预算采购的问题。

4.信息化管理建设滞后。虽然各医院的HiS、LiS等信息系统建设较为完善,但针对检验试剂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仍重视和投入程度不够,更多表现在仅应用单纯出入库管理功能的物资物流系统,而对于检验试剂的源头追溯、有效期预警、使用动态管控等流程管理及绩效评价大都缺少专门的检验试剂管理信息系统。

5.实物监管不到位。检验试剂采购后大多直接进入了检验部门的二级库中,由于大部分医院实行的是以领代支的二级库管理模式,职能部门只根据发票进行出入库的金额管理,而对于试剂的数量及使用管理在职能监控上基本上为空白,检验部门对二级库房管理混乱,存在无专人专职负责、无账物盘点核对机制、检验试剂外流等问题。检验试剂的实物管理基本上是一种传统粗放状态。

6.绩效评价手段落后。在检验部门的绩效评中,对检验试剂的成本控制大都缺少科学的绩效评价方式,由于检验试剂多为非收费材料,加上检验收费项目和耗用试剂难于进行较为精确的数量匹对,由此对于检验试剂的数量耗用难以建立收费核销机制,难有一种量化的收入成本配比的绩效评价办法,只能对检验部门的收支总额等指标进行绩效考核评价,粗放的绩效评价方式难以提高科室增收节支的积极性。

二、实践探讨

1.源头控制,强化招标采购,降低采购价格。

(1)清理多头供货厂商,以前医院单纯检验试剂供货厂商多达十几家,经过招标清理,确定了三家信誉较好实力较强的供应厂商,实行规模供货,在原先的供货价格基础上,供货厂商主动压价30%以上。

(2)招标设备,要求配套试剂必须为开放性试剂。在检验设备招标参数上明确要求配套试剂为开放性试剂,杜绝了以往设备厂商捆绑销售高价试剂的情况。

(3)加强横向价格比较,在进行试剂招标时,在保证品牌质量的前提下,对本区域内多家医院进行价格的横向咨询比较,做到同区域内价格最低。

(4)取消投放设备,破除垄断价格。在以往的z验试剂管理中,存在部分厂商免费投放检验设备,但要求使用其独供试剂的情况,虽看上去能在短期内解决医院资金不足无力购置设备的问题,但其提供试剂的监管评价难度更大,且易产生内外勾结腐败问题。目前医院已全部取消投放设备,在设备及试剂采购上均实行公开竞标,破除检验试剂的垄断畸形价格。

2.应用管理软件,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在引进的物资物流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了专门的检验试剂管理软件,和HiS收费系统、LiS系统对接运行。该系统实现了检验试剂的条码化管理,形成了采购、入库、出库、二级库管理、库存核销等工作流程的自动化、规范化、可追溯的动态监控管理模式{3},在供货商资质管理、试剂有效期预警、库存预警、财务成本统计管理、库存核销绩效评价等模块系统都达到了较为精细化的管理要求。

3.完善财务内控,强化精细化监管。

(1)加强试剂采购的预算控制。年度试剂采购总量由检验部门根据测算的年度工作量和配比消耗试剂标准制订,采购计划直接根据软件系统各类试剂的库存预警量及设定的采购标准自动生成,提高了采购的效率和科学性,超出预算情况须由当事科室和职能科室专职人员共同写出情况说明报预算委员会审批。

(2)加强对试剂实物的管理。每月由职能部门联合检验部门进行实物盘点一次,对于产生有效期预警的库存试剂要求当月必须予以更换退换,且要调减库存标准。

(3)实现了试剂软件和财务软件的一体化管理。完成供货商信息、采购预算、发票管理、付款管理的物流和信息流的统一整合,实现了财务部门对试剂管理的全流程控制。

4.精细绩效评价,增强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1)集近几年的数据,做出检验收费明细项目试剂消耗配比表.按收费项目数据和试剂消耗配比进行试剂二级库存量的核销,设置每类检验项目百元收入耗用试剂费用数(表1),按0.2%的波动差异率进行绩效考核。

(2)设立检验部门百元医疗收入耗材占比总考核指标。在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影响,综合多年数据加权平均得出检验部门的医疗收入试剂占比指标,纳入科室管理目标进行日常考核,绩效评价时,此指标占到了检验部门科室绩效总目标的60%权重,较好地激发了科室增收节支的主动性。

三、管理效果

经过多年的精细化管理实践,医院检验试剂的管理形成流程规范、监管严密、评价科学的模式,检验部门的绩效目标考核指标百元医疗收入试剂占比由原先的46%下降至目前的34%,试剂成本下降明显,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注释:

{1}吴晓红.医院检验试剂管理新尝试[J].卫生经济研究,2014(7):58-59

{2}吴积耀.医院检验试剂管理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2016(1):46-47

{3}于洪远,陈宝来,韩玉霞,等.通过LiS软件实现检验试剂精细化管理[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2):94-95

(作者单位:1.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山东青岛266300;2.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山东青岛266000)

医用耗材溯源管理篇7

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消毒供用中心,河南南阳473000

[摘要]目的对中度危险物品成本控制在消毒供应中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对使用过后的中度危险物品清洗、消毒、包装,在完全操作后对使用成本的计算,对不同的劳务成本、包装材料和消毒剂的使用成本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使用粘贴式包装后的负压瓶、呼吸机管路、面罩及湿化瓶的节约费用明显低于使用纸塑包装的节约费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对高效消毒方法和环氧乙烷灭菌法在一年内消费成本的比较中,共节约成本(283349.73±77350)元,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对中度危险物品采用合适的处理方法,节约能源,减少了医院的支出,临床科室的消耗成本得到降低,在很大程度上为临床科室提供了高质量、低耗能的高效服务。应广泛的运用于各大医院。

[

关键词]中度危险品;成本控制;消毒供应中心;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5)01(b)-0034-02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医疗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飞速发展,也为各大医疗机构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各大医院在发展医术水平的同时,也在努力的开辟一条节能和减少耗资路线[1]。在发展的过程中,医院对消毒供应中心成本的消耗加以重视,消毒供应中心的主要工作是为各个科室提供消毒所需品和灭过菌的医疗器材,量大且提供的次数较频繁,如有管理不善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2-3]。该院在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对本院的消毒供应中心使用一些有效的措施,来对中度危险物品成本加以控制,再对中度危险物品的清洗、消毒及包装的成本进行计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选取该院消毒供应中心的一匹中度危险物品作为本研究的对象,中度危险物品包括负压瓶、呼吸机管路、面罩及湿化瓶等。从医院的各大临床科室选取的中度危险物品中含有100个负压瓶,60套呼吸机管路,120个面罩,300个湿化瓶。

1.2方法

中度危险物品的处理方法为:①对中度危险物品的清洗:对从临床科室收取的中度危险物品进行清洗,在对负压瓶、呼吸机管路、面罩及湿化瓶加以浸泡,不管是清洗还是浸泡均需消耗清洁剂、水、电和劳动力等资源的使用。②对中度危险物品的消毒和灭菌:对从临床科室收集来的中度危险物品进行消毒和灭菌,在此过程中要对消毒剂和灭菌药物的消耗,如有检测消毒或灭菌不合格要进一步的消毒和杀菌。消毒可分为两种方法,一是使用高效灭菌法。二是使用环氧乙烷灭菌法。③在对中度危险物品的包装:各临床科室可提前对中度危险物品进行清洗自行晾干,不需要进行包装,待消毒中心对中度危险物品进行收集,在收集完后,我院在此以前都是使用环氧乙烷进行灭菌,待灭菌后使用纸塑袋进行包装,要放置一天后才可发放到各个临床科室。现如今我院对此版块的不断改进,使用高效消毒法进行消毒和灭菌,在使用此法后的中度危险物品可使用粘贴式塑料自封袋进行包装,则可直接发放到临床的各个科室以备使用。不管使用哪种方法进行包装,要选择合适尺寸的包装袋,保证封闭口的严密,以能起到消毒灭菌的作用。

1.3观察指标

对负压瓶、呼吸机管路、面罩及湿化瓶使用纸塑包装和粘贴式包装后的成本费用观察;在使用高效消毒方法和环氧乙烷灭菌方法后,对负压瓶、呼吸机管路、面罩及湿化瓶的成本费用观察。

1.4统计方法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比较组间,用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每件中度危险物品进行不同包装的成本计算比较情况

进行粘贴式包装和纸塑包装后,使用粘贴式包后的负压瓶(3.82±1.34)、呼吸机管路(12.01±3.52)、面罩(1.42±0.34)及湿化瓶(3.53±0.83)的使用费用明显的低于使用纸塑包装的负压瓶(9.97±2.56)、呼吸机管路(18.82±4.64)、面罩(4.02±1.01)及湿化瓶(7.42±2.09)的使用费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使用高效消毒和环氧乙烷灭菌法在一年内的平均消费成本的比较情况

在这一年内使用高效消毒方法和环氧乙烷灭菌方法后,对高效消毒法和环氧乙烷灭菌法的平均消费成本比较中,共节约平均消费成本(283349.73±77350)元,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在医院虽然是一个辅助机构,但在医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度危险物品的消毒灭菌在消毒供应中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对中度危险物品的消毒灭菌过程中,会消耗一些消毒剂、清洗剂、电力及人力等,有的管理不善则会导致医院的资源大量的浪费,还有针对临床科室自己对中度危险物品的消毒不彻底及包装不好,导致二次的污染,如在使用会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感染。总之这些因素均可使医院的资源浪费和医疗纠纷[4-5]。

本研究显示消毒供应中心的中度危险物品在经过合理的管理下,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如在管理的过程中我院对中度危险物品使用粘贴式包装,一是比传统的纸塑包装的花费少,二是有效的阻止细菌的侵犯,以免引起二度的污染[6-7]。在消毒方面使用高效消毒方法,比传统的环氧乙烷灭菌法的成本低,消毒后直接投入到各临床科室使用,节省时间,可及时的供临床科室只需[8-10]。本结果显示:进行粘贴式包装和纸塑包装后,使用粘贴式包装后的负压瓶、呼吸机管路、面罩及湿化瓶的节约费用明显的低于使用纸塑包装的节约费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在使用高效消毒方法和环氧乙烷灭菌方法后,高效消毒方法和环氧乙烷灭菌法在一年内平均消费成本比较中,共节约成本(283349.73±77350)元,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管理后,使消毒后的中度危险物品的保存时间延长,包装后的物品可抗湿、抗菌、经济使用,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大大的降低了成本。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及应用。

[

参考文献]

[1]applicationofcostcontrolofthedisinfectionofmoderatedangerousgoodsinsterilizationandsupplycenter[J].ChineseJournalofmodernnursing,2014,20(20):2500-2502.

[2]李文娥.供应室无菌物品质量追溯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6):426.

[3]左秀玉,付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管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5):132-133.

[4]蒋朝霞,胡秀娟,沙立民,等.成本干预对消毒供应室成本控制的效果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6):40-41.

[5]杨菊容.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1):213-215.

[6]冯鸿雁.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0):2070-2071.

[7]牛河襄.加强消毒供应中心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1):387-388.

[8]刘竹英,钟佳孙,谭丽平,等.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成本管理的效果评价[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2):117-119.

[9]战妮.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为临床服务的管理方法[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7):437-438.

医用耗材溯源管理篇8

交叉学科之困

中科院“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中国至2050年信息科技发展路线图”描述了物联网的发展路线图,其中提到了以下几个重点要素。

•多学科交叉。传感网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涉及到计算机、半导体、网络、通信、光学、微机械、化学、生物、航天、医学、农业等众多领域,由于学科的交叉融合和相互影响,使得许多技术趋势成为可能,例如生物技术将极大地依赖于在芯片实验室里做分析的实验设备以及生物信息学的进步;微机电系统、智能材料和新材料将使普遍设置的低成本小型传感器成为可能;工程师将日益转向生物学家,理解生物体如何解决涉及自然环境的问题;这些“仿生物”的努力,把来自天然的最好的解决办法与人造的元件结合起来,能够开发出比现存生物体更好的系统。基础支撑技术的发展又可以进一步推动传感网/物联网的进步。

•RFiD技术。作为典型的传感网络应用的RFiD是未来信息存储提取和处理的主流技术,越来越多的国际性大公司已经加入到这种技术的开发研究中,在近几年显现出大规模发展的态势,RFiD受市场关注的程度不亚于任何一种新兴技术,该技术的发展使得服务器的客户端设备数量快速增加。

•三维立体传感网。通过在所有道路、建筑、水域、危险地区和空间构成三维立体传感网络,建立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分布式监控预报中心,能够提前预测到台风、大雨、洪水、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和人为突发事件的发生和演变,迅速决策和处置,从而大幅度减少自然灾害和人为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传感网络还可以在节能减排和智能家居等方面发挥作用。

•大规模实时传输。传感网在大规模实时信息获取、协同感知、高抗毁性、微型灵活部署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将成为实现“安全、可靠、智能”的路网智能交通和城轨交通安全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传感网络的发展可以在动态复杂环境下实时、协同地获取路况、车况和驾驶员的状态信息,形成全局、综合的决策、判断,来预防和处理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道路利用率,以及准确、实时地监测突发事件,增强应急事件的协同处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的“尘埃”型传感器/执行器,可嵌入物流世界的各个领域,实现网络信息空间与物理世界的融合。

关注基础理论

物联网涉及从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处理到应用的全过程,材料、器件、软件、系统、网络各方面的创新都会促进物联网的发展。

在推进物联网的过程中需要发展微纳米智能集成传感器和低功耗、高性能芯片;要关注微电池与储能技术、能量采集技术、智能化能源管理技术;网络方面,要使多种接入方式兼容,创造新型安全、可靠异构的网络架构,以及满足低成本、可互动、模块抽象化等功能的开放式中间件平台。

软件方面,可重点关注低功耗微型oS,以及具备自优化、自配置、自愈功能分布式自适配软件,信息处理与应用软件,行业应用业务模式等。

欧盟《物联网研究路线图》将物联网研究分为十个层面:

1.感知:iD机制与识别;

2.物联网宏观架构;

3.通信(oSi物理与链路层);

4.组网(oSi网络层);

5.软件平台、中间件(oSi网络层以上);

6.硬件;

7.情报提炼;

8.搜索引擎;

9.能源管理;

10.安全。

中科院“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中国至2050年信息科技发展路线图”指出物联网典型的问题包括:网络规模在不断扩大,接入系统也在增加,异构网络结构复杂度不断提升,同时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物联网还需要在非常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满足低成本、绿色节能、用户和环境友好、用户为中心、高效等极端要求。

发展传感网面临着布尔代数和连续代数共存的难题,需要高效实用的不确定性推理、先进的复杂系统理论、异构网络理论,对物理世界的新型感知机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传感网,协同与控制理论等是重点需要发展的基础理论。

跨过五道坎

尽管国内物联网相关工作推进比较快,但物联网产业化发展仍然面临巨大挑战,还存在如下问题:

1.物联网正处于产业发展初期,仍有许多瓶颈等待突破,特别是缺乏统一标准体系和成熟商业模式,被看做是制约发展的关键要素;

2.作为新概念、新技术,物联网产业化推进缺少部级的产业战略谋划,需要成立高级别官产学研联盟组织引导;

3.研究机构数量众多,大多要么侧重基础理论,与应用需求相距较远,缺乏大规模工程实践牵引;要么侧重工程,与中小型企业同质化,重复性工作居多,难以全面迅速推广,缺乏盈利的商业模式;

4.缺乏具有系统综合解决方案集成能力的龙头企业,中小型企业居多,小杂散;

5.基础和核心技术仍然需要加大投入。

物联网发展谏言

发展物联网产业,首先要通过政府引导,全社会参与,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造就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群;其次,应结合我国低成本信息化的特点,选取若干与可持续发展、资源、安全、新媒体等相关的行业为切入点,围绕需求,开展核心技术公关和技术集成研发,进行技术示范、探索发展途径;再次,应结合节能、降耗、绿色、低碳、低成本、智能的发展战略和地方需求,利用物联网络技术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由政府支持开展感知、控制、网络、系统技术研究,选取特色行业进行应用示范;最后,可通过示范、政府采购和新产业发展拉动内需,扶持本土企业,避免买进一个无内生能力的信息化。

在发展策略上,应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以应用为先导,兼顾军用需求和民用市场。在发展前期,以满足军用需求为主带动民用市场的开拓;民用市场的开拓则应以应急安全、环境监控、政府综合信息网为切入点,逐步在如电力、石油、环境、能源等领域应用推广,还需注重不同应用平台的建设以及相关增值服务的研究。

我们在发展物联网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应用牵引,结合中国国情来发展适合我国发展水平的低成本、绿色、开放平台、高可靠的物联网,走一条有中国特色、能带动国内核心技术企业发展的低成本信息化道路。

我们已经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获得有份量的发言权,未来应当以应用为导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制订我国相关的协议标准,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利用我国的巨大市场影响国际标准的制定,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标准竞争中的筹码,影响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使其朝着对我国有利的方向进行。

国家要给予政策扶持,鉴于国际上的竞争态势,应由国家根据不同应用特点,为物联网划出专用或共用的频率资源。可以由国家给予物联网产业类似软件产业、集成电路产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官产学研各司其职,培育需求,应用研究和核心技术研究并重。

物联网的普及需要商业模式的创新,物联网未来要渗入到每一个行业,进入到相关业务中去,而商业模式方面每个行业都不相同,但物联网特别适合创业型企业或中小企业,为其提供了创新的机会。目前物联网在行业应用上的示范成本相对较高,但是在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形成规范后,价格会逐步下降。作为一项新的技术,物联网目前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政府进行产业引导。

图说物联网

中国传感器的主要应用领域及份额

整体上来看,我国传感器产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基础传感器芯片研发生产薄弱、企业规模偏小、技术标准缺乏、应用领域不广、层次偏低。作为构成物联网的基础单元,目前国内传感器芯片90%靠进口。未来几年主要靠进口的局面尚不能扭转,但三年后国产芯片可达30%。

软件细分领域份额

嵌入式软件2009年达到1674亿,但以基于中低端应用为主,嵌入式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开发工具等平台软件中,国外品牌占据了绝对优势。

嵌入式应用软件缺乏产业链协同,没有完全形成系统产业链,产品标准化、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较低,软硬件同步研发能力弱。

•2009年软件产业收入9513亿元,同比增长25.6%。其中系统集成收入2203亿元,同比增长23.7%

•软件核心能力不足,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利润率仅为10%左右。

中国RFiD应用份额示意图

2009年中国RFiD应用份额,证照防伪45.2%;电子支付24.9%;出入控制15.9%;仓储物流6.4%;物品追踪等其它7.6%。

•中国RFiD应用情况

RFiD应用领域不断拓宽,但仍以局部的闭环应用和政府主导项目应用为主,跨行业、跨部门、应用链长的应用相对较少。RFiD产业链虽已初步形成,但技术和企业实力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超高频、有源RFiD等未形成整体产业能力;标签芯片自主知识产权贫乏,RFiD中间件产品有较大差距。

RFiD应用领域不断扩张,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领域,去年一年就对200多个制药厂实施了RFiD的管理,直接涉及民生改善,惠及百姓的生活。

(以上各图数据来源:网舟咨询;数据整理: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2010年中国物联网主要行业应用市场规模及份额(亿元)

中国的物联网产业是全球物联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正面临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以安防、家居、电力、交通、医疗、物流等为代表的一些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开始逐渐接受物联网概念,采用物联网相关技术和产品,应用于行业的生产、服务各个环节。

数据整理显示:2010年国内物联网主要行业应用中,安防(安全防护、防入侵、智能家居)、电力、交通3大行业位居前列。安防行业的应用遥遥领先,占据了接近一半的市场份额(43%),规模接近900亿元。其中,智能家居占26%,规模超过500亿元;网络视频监控市场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占到15%的市场份额。电力行业和交通行业是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其物联网应用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市场份额分别达到15%和9%左右,市场规模分别为大约300亿元和190亿元。重要的应用行业还包括物流、医疗、手机支付等,并正在逐渐渗透到其他各行业和经济领域。

物品编码助力产品质量追溯

■本报记者许泳

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办的“2010物联网与产品质量追溯论坛”于11月10日在北京展览馆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物品编码助力产品质量追溯、质量提升服务大质检”。来自全国的食品、零售、物流及物联网领域的企业、系统集成商以及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分支机构的代表,系统地介绍了以商品条码为基础的统一标识系统在我国产品追溯中的重要作用,并围绕物联网发展、产品质量追溯以及相关技术标准和行业应用等主题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和深入探讨。

食品、医疗卫生领域利用条码成功进行产品追溯,为我国开展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提供了典型的示范案例。目前,在食品安全追溯领域,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建立了新疆哈密瓜、四川茶叶、山东蔬菜、海产品、肉制品等十多个食品质量追溯系统;医疗卫生领域,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在全国广泛建立了药店条码自动扫描结算系统,在上海建立了植入性医疗器械追溯监管系统,在浙江、青岛等地建立了医药物流管理系统;物流领域,在深圳、浙江等地实现了全球统一标识系统在国际货运及储运配送中的应用;服装领域,上海、深圳等地开发完成了编码标识技术在服装行业的示范应用;此外,上海、山东等地开展了全球统一标识系统在建材家具领域的推广应用试点工作。

商品条码技术实现了由最初的零售扫描结算向产品追溯全过程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商业流通领域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各级政府部门进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医用耗材溯源管理篇9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04.044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2a-0506-03

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医院物资的品种日益丰富,应用的范围及物品的使用量也越来越多,对于医院物资的管理要求也日益严格,如今医院物资管理部门和医院各临床物资的使用部门之间的信息不能共享是医院物资管理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如医院中的各临床物资使用部门对于自己的领取和使用的情况不能实时地进行查询,医院中的临床管理部门对于自己部门的库存不能进行统计和管理,医院各临床科室的物资出库和入库的情况,财务部门也不能及时对这个信息进行成本核算[1-2]。医院物资的使用部门不能对本科室里面的物资库存情况进行统计和管理,医院物资库存管理部门也没有办法掌握物资使用情况以及物资的流向。医院物流和医院供应链关系,医院的内部物流以及各种物资、文档等传递工作,库存以及配送医院物资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鉴于此我院在2014年3月—2015年2月采用云计算的物资管理追溯系统(weB)服务器数据库对病区物资实施双重质控基数管理方式,经过医院物资管理系统的流程重组和优化以后,使得医院物资管理系统的效率得到了提高,同时还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医疗护理质量及满意度。

1医院物资管理的现状

1.1临床物资领用流程

医疗物资购物单责任人手工填写需求的物资及数量护士送到医院的总仓库护士返回总仓库责任人接单核对需求的物资及数量派专人送物资到临床护士与送物者交接清点送物者返回。物资记账通过手写的物资购物单数量上账,工作量大且繁琐。

1.2临床物资面临的主要问题

①临床物资使用需求量大,工作强度大,工作繁琐易造成差错;②物资数据人工填写,填写零散、不规范,不限具体时间;③没有网络功能,只能手写,物资信息孤岛,数据无信息化管理,物资领用不能追溯;④物资领用单保存不完善;⑤没有物资领用识别功能;⑥临床工作效率低,没有直观的物资数据图表,数据非数字化,医院总仓库与临床物资数据割裂,临床物资领用信息不完整,不能连续,数据难以统计。

2改进措施

2.1基于云端技术平台的物资信息管理

①物资与云服务器无缝对接,物资数据永久储存;②物资数据定向开放给总仓库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有利于临床物资数据信息管理;③自动获取互联网标准时间,确保物资供给时间准确,方便物资准确及时可与医院临床物资信息管理系统对接(i-GmS)连接,系统整合医院总仓库和临床物资仓库信息,便于物资数量精确性。

2.2物资报告申领表的功能

①电子质控-物资领用情况;②临床物资基数用量质控一目了然;③质控数据自动保存;④电子质控和临床物资基数用量质控双重质控确保物资领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见图1。

2.3数据分析

自动分析物资用量数据,形成图形、表格等,并用不同颜色区分物资用量的使用和预警情况,帮助医护人员快速分析物资使用的状态,数据永久保存,形成大数据库,可进行全院物资信息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及工作效率,为临床科研、教学提供了数据的支撑。见图2。

3系统使用物资管理

系统基本上和外界的系统是不关联的,各个库房以及管理部门在管理的时候只关注本部门或库房的信息,库存物资管理部门与使用科室之间的联系断开[3],库存中的物资如入库、出库等这些信息是看不到的,医院物资管理系统对成本进行核算的系统以及财务系统之间的关联基本上没有,运行的时候也是独立的,医院的各个管理部门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都是根据自身的需求来进行的,缺乏对于同一方面的规划,形成的信息不能相互之间进行共享。医院中已经有的一些信息只在各个库存物资管理部门以及仓库里面进行了保留,对于财务系统、医院物资管理系统以及成本核算系统等别的部门都不能获取到这些信息。通过云计算可以快速将所需数据补齐。依照医院管理的要求,设计和实现基于B/S架构的云计算医院物资管理系统,并且对设计和开发该系统的技术进行了研究,对系统的主要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对于医院物资管理系统具备的功能进行了实现。使用mySQL数据库对系统进行支撑,从而实现医院物资管理系统中信息的及时[4]。主要涉及的功能有:领用报告申请入库、物资用量的使用和预警库存数量、出库数量以及材料管理、系统信息管理和库房管理等。把临床科室的库存作为二级库来进行管理,使得医院物资的全跟踪系统得到了实现[5],医院的管理部门可以对内部的科室、病区消耗材料以及实时医院物资消耗情况进行了解,非常方便医院根据医院物资的使用以及库存情况进行采购计划,在成本控制和医院物资跟踪方面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5]。医院采用了本系统对物资进行管理之后,可以使得医院的管理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的台阶,同时可以对物资的采购成本进行控制,是一个非常好、有应用价值的系统。

4使用效果

4.1实现规范化管理

①可统计物资领用的数量,利于科室绩效成本管理;②统计临床物资使用数量,便于耗材统计;各种数据统计分析便于为科研提供数据支撑。③安全准确的物资报告更加便捷准确;④独有的电子质控技术,结合物资的数据用量,均纳入质控范围,突破医院物资质控瓶颈;全面自检功能,保证物资数据进入正常工作状态;⑤自动统计数据功能,避免数据误差;超大存储达几千条记录,数据接口与计算机连接,物资数据永久储存,方便回顾和查看物资数据;⑥操作简单,数据直观,流程清晰。

4.2给医护人员带来的益处

①减轻护士统计手写工作量,不需手写物资领用数据,摆脱繁琐的手工操作;节约出时间完成更重要的工作,避免工作繁琐造成差错;②明确操作护士和物资领用时间的记录,规范物资管理;③电子质控、物资数量、批号、有效期,标准统一,可追溯,便于物资管理;④物资数据的特殊备注(如剩余量、使用量、预警、下月领用数据)统计物品使用数量,减少漏收费;⑤提供护理科研等方面数据;⑥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实现全科、全院信息化、无纸化办公;⑦方便质控和耗材的管理,提升了护士长的管理水平;⑧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节约支出,减少浪费。

4.3双重质控

电子质控和临床物资基数的两种质控方式,质控数据自动保存,质控结果可上传至医院的总仓库信息管理系统,避免人为干扰因素,便于医院、科室统一管理[6-7]。

4.4物资领用识别

通过临床物资领用报告信息和iD号快速查找物资、物资信息源自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实现总仓库和临床精准核查,智能保存,提高物资领用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同时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4.5数据传输

输入数据后可一键上传至医院总仓库物资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并与HiS连接,将各临床的物资数据进行数字化管理。

5小结

对医院行业的信息化进行建设这个工程是非常复杂而庞大的,物资管理系统只是其中的一个核心部分。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物资管理是医院物资管理发展趋势;开创物资领用信息管理的数字化平台,为物资循证管理研究奠定了基础;实现全科及全院物资信息化、无纸化;提升科室及全院信息化管理水平;物资领用识别、物资数据智能采集、可追溯质控等减少出错几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降低物资成本;实现物资领用前、领用中的全程跟踪,医院总仓库与临床物资仓库综合管控,通过数据共享,更有利于实现物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由于本人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非常有限,因此,本系统还可以有更好的其他方面的改进。

参考文献:

[1]侯艳红,丛萌.基于Gpo的医院供应链体系的优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1(5):130-134.

[2]郑可新.长城医院物资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13-15.

[3]陈东方.物资管理系统在消毒供应室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4):117-119.

[4]DavidChappell.introducingwindowscommunicationfoundation[eB/oL].[2015-02-03].

[5]邓晓焱,干峰,林达峻.以实时核销为基础构建医院物流管理系统[J].现代医院,2010,10(11):145-146.

[6]曹少平,顾宏清,张鹏,等.医院物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发[J].中国医院器械杂志,2010,34(3):186-191.

医用耗材溯源管理篇10

[关键词]信息化;医院;物资;精细化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04.031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4-00-02

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使人们对于医疗健康有了更高要求。我国对医疗健康领域越来越多关注,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可是医疗物品未得到有效管理,造成了资源浪费。医疗耗材方面的支出在我国医疗成本结构中占据很大比重,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如何加强这些物资的精细化管理成为医院面临的重要问题。为顺应时展需求,迫切需要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医院物资进行精细化管理。

1传统医院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数据管理系统落后

在对医疗物资的数据统计方面,欠缺先进的信息技术,缺乏科学的信息管理,难以对数据信息进行系统全面的记录与分析,过分依赖于库管员的经验,无法实时对物资进行监控,使物资的流动过程很容易出现纰漏。医院的物资数据管理不足,导致各部门之间无法进行详细的信息交流,管理部门也难以根据反馈信息作出最有效的决策。在医疗物资的配送环节,落后的信息管理难以对配送路线以及人员调动进行全面的统计总结,无法加以系统地分析判断,传统的物资配送流程也无法得到科学合理的计划,造成工作时间的浪费和成本的浪费。

1.2医疗物资有效利用率偏低

医院对于医疗物资的投资巨大,每年医院都要购入大量医疗耗材,但遗憾的是,这些材料在实际的医疗工作中的利用率远远低于预期。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管理工作的不认真使医疗耗材常常被无端滥用,或被个别相关工作人员私藏或作为其他个人用途,甚至有时盘盈盘亏无从查因。医院对于物资的数据统计,已经失去了真实性和全面性,可信度低。医疗物资在如此严重的浪费情况下,根本无法得到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

1.3缺乏规范的物资管理体制

在传统的医院物资管理模式中,分工不够明确,没有划分具体职责,难以落实具体任务,管理人员没有深刻的责任意识,对物资的管理自然缺乏严谨认真的态度,没能做到对耗材实时监控,使物资的管理工作出现漏洞,进一步导致医院物资出现巨大损失,医院的经济利益也遭受损害。管理体制的不规范也使管理人员的态度散漫,当发现物资信息出现异常、无端遭受损失时,试图包庇隐瞒,没有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积极采取措施补救,长此以往,医院的物资管理工作形同虚设。另外,受限于医院的人员结构,医院库房管理人员往往是转岗而来,专业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的医疗物资管理人才,进一步阻碍了医疗物资精细化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2促进医院物资精细化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2.1对医疗物资进行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具有配送程序化、规格标准化和信息数字化的特点,合理的使用有助于医院的各部门进行全面、有效的合作,有助于医院的有序运营。医院是致力于公共医疗事业的机构,每天有大量的人员流动,需要从事高密度的医疗工作,也就需要非常多的医学耗材,在此过程中,自然会衍生诸多材料、资源问题。但是处在这个全球信息化的时代,传统的物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需求,医院在物资的出入库、信息明细及配送等环节的问题难以解决,医院迫切需要结合现代信息化系统,开展科学、有效的物资精细化管理。

在物资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先进科学技术在医院物资管理中的实际应用,运用信息化的计算机系统对物资进出进行数据记录,然后对数据加以核算、集中处理,最终以规范的表格形式展现出来。这种信息化的数据系统也可精准地表现出医院中各个部门中所使用的医用物资的出入情况、有效使用比例及对应的收费记录。随着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医疗领域,高值医疗耗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值医疗耗材一般指对安全至关重要、生产使用必须严格控制、限于某些专科使用且价格相对较高的消耗性医疗器械,在医院的物资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医院引入计算机系统进行溯源管理对于确保高值耗材记录的准确性、真实性,加强高值耗材的有效利用,对于保护医院和患者的经济利益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于医疗工作的有序进行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全方位地应用信息化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做到全面了解高值耗材的价值信息、作用疗效,并将这些信息清晰地表现出来,也可简化患者的缴费流程。制订规范的工作计划,明确物资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操作要求,使他们清晰掌握耗材的实时信息和患者住院账单,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细致严谨的逐一核查,如果在核对过程中发现数据偏差,就应及时、有效地将问题反映给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迅速、精准地改进。库存管理人员还应定期与供货厂家就耗材账单进行核对,确保高值耗材的各项信息准确性后,就可以完成耗材的出入库。这种管理模式极大地减轻了医院的库存压力,方便了医院的资金运转,促进了医疗工作的可持续运行。对医院物资信息数据的统计加以分析,进行科学的数据比对,可以对医院的物资需求量以及库存情况有更加清晰直观的了解,这有利于库存管理工作的规划和物资订购量的调整,将库存物资维持在一个合理均衡的标准,为医院的医疗投资制定更加精细合理的规划。

2.2精确制订财务预算计划

将预算制度引进医院物资的管理工作中,将全面的数据经过计算机系统分析得出医院各部门每年各方面的消耗比例,进而用于制订工作计划的参考依据,计划中应包含具体的物资消耗明细、财务经济预算等各项数据,然后再组织人员将这些规划分析总结、研讨商议,制订合理的执行方案,最终由管理部门作出决策。在实行预算方案的过程中,将每名工作人员的收入效益与物资管理的成效联系起来,激发物资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明确每个人的工作任务和管理职责,严防耗材浪费现象,确保医院物资能够得到正确的使用,提高高值耗材的利用效率。

2.3引入集中配送模式

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下,医院外部耗材配送主要由各供应商分散配送,近年来有医院通过集中采购物流配送方式的优化和更改能够使采购、验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并且把物流和商流过程以及各个管理环节进行合理划分,从程序上清去易于产生不良事件和管理漏洞的可能,消除不安全隐患。配送环节存在人员成本投入大、但配送成效不理想的状况,因此迫切需要采取信息化的精细管理,制定更加高效的配送流程,降低配送员的工作压力,要求配送人员及时填写配送单据,记录精确全面的配送信息,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规范配送人员的工作表现,并定期对配送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让态度懒散的配送员具有危机意识;对于在工作中表现出色的员工,可以合理地进行奖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可以有效提升医院物资的配送质量。

3结语

对于医疗物资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可以合理地控制医院的运营成本,很大程度保障医院的经济利益。在对医院物资的精细化管理中结合现代的信息化技术,是顺应时展走向的必然选择,可以提升医院管理效率,规划医院材料的使用,使医院物资尽可能地发挥效用,为医院和患者带来福利,使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社会竞争实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1]潘常青.大型综合性医院物资的精细化管理[J].中国卫生资源,2014(6).

[2]李晶慧.推进市级医院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5(9).

[3]李小芳.浅谈医院后勤物资的精细化管理[J].现代医院,2015(8).

[4]孙友谦,田爽.实现医院物资精细化管理浅析[J].中国民间疗法,2015(11).

[5]张发顺.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分析及实践探究[J].管理观察,20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