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的进程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9:41

科技发展的进程管理篇1

关键词科技统计技术创新管理手段

一、引言

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我们经济发展目标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过程中,科技统计应运而生,做好科技统计是目前的统计内部很重要的工作之一。科技统计运用一系列复杂的算法和指标可以准确地测量某一地区的科技活动的机构与规模,运用情况和传播情况,以及对当地将会产生的影响,通过科技统计所得的结果,与当地政府及时沟通,可以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科技政策以及管理制度,为之后的科技发展奠定基础。就科技统计来说,科技活动的数量以及特征就是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得来的数据资料、科技活动的结构和规模是重要内容,科技统计可以评价当前的科技活动展开情况和制定未来科技活动的发展规划,为科技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二、科技统计的发展现状

我国科技统计起步比较晚,并且发展缓慢,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确定了科技统计调查措施,但是直到现在,这些措施仍然还存在着不足之处。1985年国家科技发展委员会牵头与统计局和教育部联手,进行了建国以来首次科技普查,这是科技领域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决策。[1]1985年以后,我国逐步建立了科技统计工作体制,比如统计部门、科技主管部门、国防科工委和教育部门分别负责企业所开展的科技活动、独立开发与研究机构、国防科工领域呈现的统计业务和搞笑实施的科技活动。国家统计局也制定了呈报国家科技统计年度数据的相关制度,负责科技领域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与对科技的重视程度提升,科技方面所支出的费用增加,我国科技领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国家也针对科技领域的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2007年,我国进行了首次全国工业企业创新调查,2009年,实施了第二次全国R&D资源调查,通过这次资源调查,很好地了解到了我国在科技进步与创新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科技成果的发展变化,了解了我国科技发展的整体面貌与综合科技实力,能够推动中国科技与世界科技发展状况相接轨,对鞭策我国科技实力提升有很大促进作用,并且稳定了我国目前的科技创新体制,有利于推动我国企业进行科技创新,能够科学高效的实现企业的健康绿色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国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有很大推动作用。[2]

三、科技统计是管理技术创新的基础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地对统计制度与方法进行完善和革新,相关的企业和统计部门分别制定了统计报表体系和科技综合统计体系收集整理了很多能够反映企业和社会各个部门科技发展情况的数据资料和具体指标。近年来,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减,在2006年和2011年的科学技术大会上,我国最高领导人都表达了要重视科技发展的核心理念。[3]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念,党的十提出实行创新驱动型的发展战略。

实践表明,技术创新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进行科学决策,而科学决策的前提是掌握丰富而正是有效的大量数据。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从数据中得到能够展现企业和社会各部门发展状况的资料,这时,就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制定具体的科技创新管理流程和规划。为了更有效地进行科技的创新管理,要按照科技统计得相关指标和数据,采集相关信息,并且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统计。除此之外,我国科技指标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行管单位也应该同时完善和健全现阶段的科技创新管理活动。科技统计可以很好地反映科技活动展开的情况。在保证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吻合我国统计工作全方位需求时,能够推动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发展。科技统计的真实水平对我国创新管理技术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统计数据越真实,越全面,就越能够对创新技术管理提供真的依据,推动创新科技管理的更好的发展。

从科技统计看,其核心内容就是将所获得的诸多统计数据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正_的理念,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将整理的内容做成数据突出、内容充足、观点鲜明同时分析合理的统计分析报告。科技统计的信息水平重点就是在提取、加工和分析整理统计数据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挖掘使用调查中的真实原始数据,继而合理的为相关的部门提供合理真实的统计数据资料,最大程度发挥统计数据的作用。

四、科技统计中科技创新管理的应用

为了更加高效的进行技术创新,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制定相关的发展规划,实施规范以及流程制度,这个过程中要牢牢掌握我国科技发展的状况,掌握我国科技行业发展的态势,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预测在技术创新中应用这种或那种技术的可行性,从而做出科学的决策。[4]科技统计活动是检验当前技术创新管理状况的重要方式,通过追踪调查得到不同时期的不同发展状况,进行反复的对比,由此得出合理的结果,找出其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针对这些具体的问题,给出有针对性的对策,进行改进和调整。并且在进行技术创新管理的数据统计之后,应该做出具体的统计表,供日后对比使用。[5]

五、科技统计是技术创新管理的手段

科技统计指标对于技术管理的创新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如果统计指标但已不充足,则不能全面地反映出技术创新管理的诸多功能。因此若想全方位的展现技术创新管理的多种功能,需要列出明确的科技统计指标,运用尽可能多的统计指标来衡量,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展现技术创新管理的实际情况。如果科技统计资料不准确、不真实,则不能科学的制定技术管理创新的发展规划,不能在科技创新管理实施过程中进行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更不用提技术管理创新的实施效果。

六、结语

目前应该及时完善科技统计的指标标准,了解当前科技活动的具体需要,国家统计局也应该继续努力,创造更合理的数据统计,只有拥有一套完整全面的指标评价体系,才能更深层次更直白的表示出国内国外某国某地区的创新能力和潜力,随着国家的创新政策的不断出台,我国在科技统计方面的技术与管理制度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作者单位为青海省测试计算中心)

参考文献

[1]许建礼,王强,杨忠民,田水承.《技术与创新管理》创刊30年刊载论文统计分析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5,35(2):272-276.

[2]王斐.浅析科技统计以及技术创新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5,26(01):190.

[3]高俊荷.浅谈科技统计与技术创新管理[J].内蒙古统计,2013,06(03):14-15.

科技发展的进程管理篇2

关键词:工商管理;科技企业;推进作用;优化对策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深入实施,要求企业必须更加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努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这就需要企业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工商管理工作,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从企业科技创新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普遍都具有一定的意识,特别是一些大中型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然有很多企业没有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没有通过卓有成效的工商管理推进企业科技创新,要求广大企业既要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在科技创新中的推进作用,也要不断强化工商管理改革,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1.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

1.1具有支撑作用

科技创新尽管属于企业管理的一个方面,但由于科技创新涉及方方面面,因而需要各个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企业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工作,可以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人才等方方面面的保障,进而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一些企业为了能够使科技创新工作得到加强,进一步改革和创新了工商管理工作,特别是进一步强化工商管理工作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入力度,构建了相对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科技创新的深入开展,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1.2具有协调作用

对于企业科技创新来说,是一个长期的、漫长的、持续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也需要对企业进行有效的资源融合,进而为科技创新创造条件。企业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工作,可以发挥工商管理的协调作用,使各个方面的智慧、力量凝聚到科技创新中来,比如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才,企业可以通过创新人力资源招聘工作,特别是通过“互联网+人才”的模式,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使各方面人才能够汇聚到企业科技创新中来。工商管理的协调作用还体现在企业可以协调各个部门共同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努力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1.3具有引导作用

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更具有竞争力,同时也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这就需要发挥工商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比如通过改革和创新营销管理工作,加强对市场的调查和分析,针对市场需求对企业科技创新提出一定的意见和建议,进而能够引导企业科技创新与市场机制对接;再比如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还可以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特别是由于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财务部门可以合理安排科技创新资金,而且也可以向各级政府争取科技创新扶持资金等。

2.科技创新视域下企业工商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观念比较落后

对于开展工商管理工作来说,要想更好地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创新工商管理观念,更加重视为科技创新提供服务。但从当前一些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普遍存在为企业科技创新服务观念比较落后的问题,特别是很多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没有深刻认识到服务于企业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要性,还没有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这已经成为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还有一些企业尽管也强化工商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并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有效的管理,导致企业科技创新环境不优,特别是相关保障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必须会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规范化、持续化以及有效化。

2.2管理体系相对陈旧

由于我国企业早期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不足,而且在科技创新方面也没有引起重视,这也直接导致很多企业工商管理体系还在紧紧围绕企业科技创新来展开,工商管理体系陈旧的问题相对比较突出。比如一些企业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协调机制,特别是在引导和服务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导致很多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制约。还有一些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的过程中,尽管也认识到应当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和保障,但在落实方面仍然比较落后,比如各个部门还没有对科技创新给予高度重视,在行业协会和行业商会构建科技创新平台等,使科技创新能够得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等。

2.3管理方法缺乏创新

要想使工商管理工作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服务,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创新工商管理方法,但目前很多企业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工商管理缺乏创新的问题十分突出。比如一些企业不重视工商管理的系统性,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协调,因而也不可能为科技创新创造有利条件;再比如还有一些企业不重视电子商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在开展营销管理的过程中,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相对比较落后,缺乏对市场、客户、顾客需求情况的调查和分析,这也直接导致企业科技创新不符合市场需求,甚至一些企业研发的新产品还没有上市就已经成为落后产品,这主要是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对技术创新的有效管理和服务。

3.科技创新视域下企业工商管理的优化对策

3.1创新工商管理观念

科技创新是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举措,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战略发展能力。这就需要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工商管理模式。这就需要企业将工商管理工作与科技创新进行有效的融合,特别是要强化工商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协调作用和引导作用,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要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大力推动工商管理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着眼于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保障,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工商管理机制,努力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创新工商管理理念,还要切实发挥好工商管理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组织和协调功能,特别是要发挥好助手作用,比如企业应当制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对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科技创新进行系统安排和设计,着力提升科技创新的持续性和战略性,同时还要制定更具有针对性、效能性和系统性的科技创新保障措施,进而能够使科技创新工作持续开展,并且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科技创新成果。

3.2创新工商管理体系

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把健全和完善工商管理体系上升到战略层面,纳入企业战略发展体系当中,不做创新工商管理体系,进而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强大的保障。由于企业科技创新涉及面广,而且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并且需要方方面面的广泛参与,同时还要对企业的各类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因而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管理工作,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使企业科技创新能够拥有良好的基础。比如在引导和服务企业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各部门协调机制,将科技创新纳入各个部门的工作体系当中,共同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工作合力。创新工商管理体系,还要更加高度重视内部体系和外部体系的有机结合,除了要对内部各类科技创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之外,还要更加重视对外部资源的有效利用,比如企业可以加强与其他企业的战略合作,共同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再比如还可以依托到更多的外部支持,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

3.3创新工商管理方法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想使工商管理工作能够更具有推进作用,至关重要的就是创新工商管理方法。要将“系统理论”应用于工商管理工作当中,强化工商管理工作对科技创新的多元化支撑,比如在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人力、物力、财务保障的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相关方面的系统化应用;要进一步强化工商管理模式创新,特别是要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狠下工夫,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服务,比如为了能够更有效地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的针对性,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市场需求信息、企业产品信息以及相关意见建议等进行收集和分析,为企业更好地开展科技创新提供决策辅助;再比如在开展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强化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角度为企业产品创新提出意见和建议。创新工商管理方法,还要更加高度重视企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团队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高绩效科技创新团队,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效率。

综上所述,在我国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新时代,企业必须将科技创新上升到更高层面,特别是着眼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强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促进企业改革创新发展,积极探索更加有利于企业科技创新的工商管理新路径。尽管很多企业都十分重视科技创新,而且与过去相比也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很多企业还没有将工商管理与科技创新进行深度融合,导致科技创新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深入、高效开展。这就需要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从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新进步的战略高度,着眼于解决企业工商管理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重点要在创新工商管理观念、创新工商管理体系、创新工商管理方法“三个创新”方面取得突破,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创造良好条件、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晓燕.浅谈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J].河北企业,2019(7).

科技发展的进程管理篇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88)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组成结构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国在科技管理的过程中长期处于忽视管理的状态,进而出现管理失范,使得科技管理重的盲目性与失误性逐渐增加。在面对多种问题的过程中,科技管理要想获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就应当将预警管理思想融入于其中。本文就预警管理思想在科技管理种的运用进行简单分析,以期能够对此方面有所了解。

关键词]预警管理思想;科技管理;运用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2.101

1引言

科学技术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科技管理工作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新的管理思想不仅有助于科技管理摆脱传统管理的束缚,还有助于科技管理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在对科技管理实践的过程中,预警管理思想立足于管理中存在的难题,并将其主要思想体现于科技管理中。从实践就可以看出,预警管理思想在科技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2预警管理思想的特点

在现代管理思想中,预警管理思想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存在于各项管理活动中。在管理活动与管理工作实施的过程中,预警管理理念不仅能够充分体现管理中存在的难点与重点,同时还会将管理工作很好的实行下去。

(1)预警管理具有安全性。在科技管理工作实行的过程中,将预警管理应用于其中能够充分体现出安全性的特点。预警管理能够保证科技管理行为在不偏离管理目标的前提下能够发挥其管理职能,促使预警管理的功能可以充分体现出来。预警管理的安全性反映到科技管理工作中,主要是对科技管理工作中的协调能力、控制能力,也就是促使科技管理过程中的保证系统能够在规定的功能下处于一种有效实行的状态。预警管连全功能的基础就是在科技管理活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将整个管理活动协调与控制过程纳入到安全的范围中,保证科各项活动的安全性。

(2)预警管理具有预报性。预警管理中的预报性是预警管理工作一种可靠性的手段。预警其实就是对科技活动中不确定的现象进行预测,随后判断管理状态处于是处于正常状态还是危险状态[1]。而警告则是对科技管理过程中的行为错误与失误可能性进行预报。也就是在科技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明确告知科技管理中哪一步分需要进行优化管理。在科技管理工作实行的过程中,预警管理思想中的遇见性功能与警告性功能,应当以具体的技术方法和基本程序来完成。

(3)预警管理具有矫正性。在科技管理工作实行的过程中,预警管理思想中矫正性其实就是针对科技管理中,在预见与警告功能的基础上,能够对管理中存在的失误进行纠错、制止以及回避、预防等作用。预警管理思想中的矫正性其实就是预警管理整体功能的具体体现。如果将预警管理应用到科技管理中,就能够对管理失误行为与不良管理状态进行纠正,或者是防止和回避管理失误的继续发展与重复出现。在科技管理中,预警管理思想中体现出来的矫正性具有纠错的作用,可以在预警管理的协调与控制中获得实现,也就是对管理中的不良管理进行控制。

3预警管理思想在科技管理中的运用

在科技管理实施的过程中,将预警管理思想与用到科技管理工作中,对管理工作的实行具有重要意义。

(1)科技预警管理分析。对科技预警管理的分析主要从四方面开始,机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首先,监测。在对科技实行预警管理的过程中,基础性条件就是必须确定科技管理的监测对象。也就是科技管理中最有可能或者是最容易出现逆境的现象,如科技管理失误以及科技管理逆境等。当然,监测的对象还包括了对科技管理运行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活动环节与领域。在科技管理的过程中,实行监测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过程监测,也就是对监测对象的活动过程全程监测,或者是对监测对象与科技管理有关的活动环节进行监测[2]。另一个是对重大监测信息进行处理。在此过程中需建立信息档案。信息档案的建立需要经过历史与社会的比较。信息档案应当保持预警管理系统共享。档案信息能将监测的结果信息准确无误及时的传输到下一环节的预警管理中。监测手段通常都会采用科学监测指标,并逐步实现自动化、程序化以及数据化。其次,识别。对科技管理过程中获得的监测信息进行分析,进而能够确定管理活动中已经存在的逆境现象与可能要都发生逆境活动。识别在科技管理种的主要任务就是判断管理过程中哪个环节的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现象可以被称为不良管理。识别对整个预警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再次,诊断。对已经识别的逆境现象,对其成因、过程进行分析,同时还应预测发展趋势[3]。这样就能够确定主要逆境现象与次要的逆境现象。在科技管理工作实施的过程中,诊断工具科技管理特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评价体系。最后,评价。对已经存在的逆境现行计划实行评价。评价管理中的损失以及社会损失。

(2)预控对策活动内容。科技预警管理系统实施的目标,就是对各种逆境现象实行早期预防与控制。在此项活动中主要包括两个活动阶段。首先,组织准备。组织准备其实指的就是开展控制对策行动的组织保障活动。该项活动主要包括了对策的制定与实施活动的制度、标准、规章、标准,这样实行操作主要就是将预测活动控制在有保障的组织环境中。通常情况下,组织准备有两项任务。一项是规定预警管理系统的组织结构与运行方式;另外一种是在危机状态下管理能够提供对策[4]。在整个科技预警管理实施的过程中,为整个管理工作的开展而服务。其次,日常监控。日常监控对预警分析活动所确定的主要逆境进行特别监视与控制的管理活动。逆境主要是由预警活动确立的,预警活动对科技全局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日常监控需要对预测逆境现象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严重程度进行预测。也就是在预警管理的过程中能够防患于未然。日常监控活动实施的两个任务就是对策与危机模拟。通过日常对策能够纠正逆境心想,防止该类现象扩散与蔓延,促使逆境现象逐渐转到正常的状态。预警管理是在日常生产活动中发现逆境现象难以控制,因而对危机状态进行假设。在科技管理运用预警思想管理的过程中,日常监控需要将组织准备作为互动实施的前提要件。与此同时,组织准备作为整个科技管理系统提供组织运行规范。预控对策活动,能及时发现科技管理中不足,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对策的实施必须将监测不良状态为基础,进而实行有效的管理。

4结论

总而言之,在科技管理的过程中,预警管理思想主要在科技管理实践中理论困惑于现实出现冲突时所提出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在科技管理的过程中,将该项思想作为管理的首要思想,能够避免多种逆境现象的出现。

参考文献:

[1]田捷.对研究院所科技管理岗位能力的分析与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0(5):20.

[2]郭晓东.浅谈科技管理部门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2,8(11):27.

科技发展的进程管理篇4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工程管理;学科建设

工程管理教育的发展为社会经济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持,是复合型人才的基础性教育。在新型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下,我国为其发展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限制,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比较严重的浪费问题,比如工程管理学科建设发展跟不上时展需求。为了提升工程管理学科的社会适应性,需要加快培养工程管理学科人才,并结合工程管理学科人才培养要求对工程管理学科建设问题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探讨。

一、工程管理人才发展现状

(一)工程管理人员现状

新型工业化发展中,企业对工程管理人才需求较大,但是现阶段企业中高层工程管理人员比较缺乏。工程管理人员发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基本素质不高。首先,工程管理人员人文素质不高,表现在在工程中缺乏自信心、责任心,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其次,个人阅历不足。工程管理人才的年龄较低,大多在二十多岁左右,不具备工程管理阅历。第二,技术素质不高。大多数的工程管理人员技术掌握的较为广泛,但是对于每一门技术都缺乏精通和深入的研究。第三,管理素质。工程管理人员缺乏沟通能力、系统性的管理理念、对资金的运作能力。

(二)企业发展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

随着工业化进程发展下,各个企业对工程管理人员的需求都在不断增长。工程管理人才成为市场紧缺人才。和这个问题相关的是我国工程管理人才结构失衡,表现在低层次的工程管理人才较多,但是高层次的管理人才较少以及工程管理队伍结构的不合理。

二、工程管理教育学科发展建设现状

我国现阶段工程管理教育学科的特点是管理知识和工程技术的结合,重视工业基础好、就业灵活、懂管理、懂操作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我国工程管理教育学科的发展现状是缺少对针对不同层次工程管理人才的差别化培养教育培养机制。同时,工程管理教育学科建设缺乏高素质教师,在教育专业的设置上,本科层次工程管理大多集中在土木、建筑院校上,其他院校很少开设工程管理学科。工程管理教育学科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部门对工程管理学科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够

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下,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管理建设效率不高,缺乏专业的工程管理人才。在国内,大多数的工程管理人才都是技术类人才,缺乏管理知识。教育部门和高校也片面的认为工程管理学科就是技术类学科,没有认识到管理在这门学科中的重要作用,对工程管理学科的内涵把握不科学。

(二)工程管理学科层次结构不合理

工程管理学科的发展定位应该是研究、解决工程技术发展中的计划、组织、资源配置等管理问题的学科,是技术和管理的结合,强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满足。但是现阶段工程管理技术人才的学历大多是专科,学科设置虽然也由专业技术和管理课程组成,但是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工程管理专业技术课程设置无法达到理想水平。

(三)工程管理学科的教育内容界定不清晰

工程管理被设置成一个专业的时间补偿,在对工程管理的理解和认识上,在技术结构为中心还是以知识管理结构中心上存在很大的分歧。由此导致一些学校的工程管理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缺乏系统化,不利于工程管理学科的稳定、健康发展。

(四)工程管理学科的内容设置不合理

工程管理学科教育不是将工程教育和工程管理简单的相加,而是一种综合性的融合。但是现阶段工程管理教育学科课程内容设置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从业人员身上,表现在工程管理从业人员往往具备一种单一的技术能力,却缺乏支撑技术能力的技术知识,导致很多工程管理教育人员的知识面比较狭隘,对创新性的工程管理教育缺乏认识,不利于工程管理学科教育发展。

三、工程管理学科建设完善策略

(一)明确工程管理学科设置层次,优化培养结构

专科层次的工程管理学科设置普遍不合理,教学方法、内容和形式上比较单一、落后,不符合社会发展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加上专科学生的学习素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较差,不适合开展复合型工程管理学科教育。为此,工程管理学科建设可以适当取消对专科生的招收。与此同时,工程管理学科教育需要加强对本科生的招收,并结合工程管理学科建设现状适当的缩小学科规模。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硕士生,则是需要扩大对其开展的工程管理学科教育规模,引导硕士生将所学的工程管理学科知识转变为实际操作应用。

(二)加大对工程技术各专业管理教育的普及,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工程管理培训

1、普及工程技术专业的管理教育

对于主修工程技技术专业的在校学生,在其工程技术学科教育中要增加工程管理类的课程,在课程的设置上采取由浅入深的教育方式,并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这些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在其他课程的选择上要注重选择实践性强的工程管理课程。

2、加大力度发展在职教育

工程管理从业人员分为两类,一种是有技术背景的工程师,一种是从事管理实践的人才。这两种人才在实际的管理中技能、知识存在很大的差距,为此需要对其开展专业的培训。对于技术管理背景的工程人员要鼓励他们到高校学科更多的工程管理理论课程,让他们指导高校的实际教学。对于具有管理背景的工程人员,则是引导他们多参与企业举办的专业技术管理培训,提升他们职业技术能力。

(三)强化工程管理人员的道德教育

工程管理人员培训要满足素质人才裴延要求,在强调知识技能、科学技术的同时培养工程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开设人文、道德类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提升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增强他们的工作自信心,同时减少社会发展建设中不良风气对工程管理人员的不利影响。

(四)建立工程管理一级学科,完善学科体系

首先,基于社会发展下,人们对工程管理的重视。为了实现对工程管理学科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学科资源损失,需要有关人员改进现阶段的工程管理发展现状,提升工程管理人才的社会适应力和工作胜任力。未来工程管理学科教育发展要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实现对工程管理学科专业的科学设置。工程管理作为一级学科,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划分成工程建设管理、项目管理、物流工程、工程经济等多个二级学科。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型工业化的大规模发展下,工程管理学科的发展需要实行进一步的改革,具体要求结合实际,将工程管理从管理科学和工程的一级学科中有效分离出来,将其发展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并结合实现规范工程管理学科的内容,更好的促进管理学科发展。为此,在新型工业化发展下,需要各个学位委员会成员和教育部门对工程管理学科做出更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提升这门学科的社会适应性。

 

【参考文献】

[1]中国工程院课题组.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工程管理教育问题研究(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4:1-9+63.

科技发展的进程管理篇5

【关键字】科技管理;企业;科技创新;竞争力

在企业的运营和发展的过程中,加强自主创新是抢占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这种情况下依靠科技力量尤为重要。实现有效的优化创新和科技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的就是将科技管理上升到企业战略规划的高度,同时注意科技创新环境的营造,在这方面必须强化科技投入和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当时,实现良好的科技创新还需要将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进行精确的定位,通过有效性的市场分析来寻找市场切入点,科技管理要鼓励创新,更要建立健全一系列的管理保障制度,这些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尤为重要的,我们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对于企业科技创新和优化管理的基本认识

在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大背景下,我们加强市场管理和优化创新要着眼科技投入和科技研发。在企业当中实现有效的科技管理,那么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将科技管理的重要性放在必要的位置上,将科技管理工作重视起来。对于企业的管理来说要将其列入整体的战略规划当中,同时也要把它作为重点抓好的管理任务重视起来。一般来说,企业的战略管理体系当中,科技管理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要确立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成立相应的管理小组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和控制。其中我们可以根据科技工作的形势和客观需要,进而来研究分析不同科技研发创新项目的各项投入以及科技人才配备等。在这方面,企业可以实现有效的科技项目管理,将科技项目进行细分并加强运营管理,不仅舍得投入,每年都组织对科技项目进行研究。落实资金来源,不断投入资金更新设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办法,培养专门人才,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不断提高。

二、企业进行科技管理过程的主要对策分析??

我们知道,科技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源动力,也是企业发展的源泉所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大力推进企业的创新管理,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进而形成客观的经济效益。所以,在企业进行科技管理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进一步强化科技意识。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思考,其中主要总结了一下几点,以供大家交流和参考。

1、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建设。科技的创新当然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企业加强科技管理首先就要将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作为首要的目标,企业经营者要将科技管理工作重视起来,更要注重在日常的经营活动当中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一方面我们可以积极营造科技创新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我们更需要为企业的科技人员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例如定期的组织外出考察学习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强科技人员和外部的交流,这样也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进一步强化。二要注重培养企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战略基点,其中我们开展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人才“创新、创业、创优”活动,组织专业技术人才参与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提升其创新能力。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的管理者要有充分的认识,并注意在具体的管理活动当中予以贯彻和落实。

2、积极推进企业激励共赢环境建设。加强企业的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一定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其中建立起有效的科技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积极建立起高科技创新管理的基金,通过有效的市场调研来确定科技创新项目,并注入资金加强管理。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来说,科技研发的费用要根据相应的比例来确定,实现更加科学化和精细化的预算管理。除此之外就是要加大激励力度。要深化收益分配机制改革,鼓励技术要素以各种形式参与收益分配,建立知识创新、科技项目创新与效益相结合的“风险报酬机制”,我们可以通过对人才的引进作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保障,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和科技精英来企业创业。在市场经济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加强科技管理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联盟的建设,通过协同合作的方式来攻克研究难题,实现强强联合,充分的利用各种有效资源。

3、推进企业创新载体环境建设。良好的自主创新环境是科技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加强相关的环境建设工作,对于企业来说可以成立相应的创新管理项目小组或者是流动工作者,积极鼓励创新人才的参与和交流,对于相关的科研项目进行招标建设,并积极在立项、推荐列入国家、省市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等方面予以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强科技企业的投资管理和建设,加大科技项目的投资管理力度,增强其示范辐射作用。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可以积极的鼓励企业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设专业孵化器,发挥孵化器在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型初创企业中的主导作用。科技创新需要由必要的基础作为支撑和保障,在这方面企业经营管理需要进一步的规范起来,以创新能力突出、支撑和示范为主要的原则,从而来积极的鼓励成长性企业研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增强企业竞争力。

4、要注意加强和政府等外部力量的合作,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对于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发展来说,良好的外部创新环境和政治环境对于其整体的管理也是尤为重要的,所以我们要依靠完善政策,健全体制来激发人才自主创新热情。针对这一问题,第一,优化政策法制环境。重点做好企业创新政策的研究和分析,通过政府出台的新政策来完善企业的科技投资项目,并提出有效的市场发展规划,如企业信息化改造政策、鼓励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政策等。当然企业的科技管理重点要立足自主研发,鼓励和支持专业技术人才进行科技攻关、技术创新等活动,并提供创业资金扶持、科研项目补助等。在这一前提和基础之上,我们就要逐渐的实现创新科技的成功转化,积极调动科技人才的创新精神,加强对创新的维护和权益保障,为人才自主创新营造一个健全的法制环境。

科技发展的进程管理篇6

关键词:计算机科研管理系统构建作用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b)-0017-02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互联网技术逐渐融入到日常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并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促进了人们在思想观念上的转变。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我国的科研部门在进行科研系统管理的过程中逐渐加强了对于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从而以此为基础实现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该文主要分析了计算机技术在科研管理系统中所发挥的作用。

1计算机科研管理系统的功能

目前,我国的科研部门在进行科研系统管理的过程中逐渐加强了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使用,并以此为基础推动相关作业的有序开展。关于计算机技术在科研系统管理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笔者进行了相关的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1.1信息网络技术缩短了科研项目组织申报的周期

目前,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运用,使得科研部门在借助这一技术进行科研系统管理的过程中朝着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向发展。与传统的科研信息传递管理模式不同的是,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的科研信息传递能够规避多个环节,并缩短了科研项目申报的周期,并最终推动了无纸化办公的实现。总的来说,借助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科研系统的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简化项目申报的流程,并逐步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了相关的办事效率,并最终缩短项目组织以及申报的周期。

1.2信息网络技术使科研项目申报、评审更具公平性

在传统的科研项目申报过程,需要相关的人员进行书面材料的组织编写,并将其组装好后上传给各个科研主管部门进行审核。相关部门在对书面材料进行评价之后,再将相关的意见反馈回去。而这一情况使得申报评审方式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导致大量的时间、人力以及物力的浪费,不利于相关环节的有效展开。

但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科研部门在管理过程中逐渐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而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科研项目的申报以及评审环节脱离时间以及空间等条件的限制,提升了相关工作开展的效率。此外,由于是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数据资源的传递和评价,因而可以邀请评审专家库中的省外甚至是国外的同行专家对科研项目进行评审,从而提高了项目评审的质量,并最终增加了科研项目评审的公平性以及公正性。

1.3信息网络技术使科研项目的组织更具科学性

此外,在进行科研系统管理的过程中采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其有利于相关组织活动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事实上,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综合查询逐渐成为现实。而这也就使得相关人员在对科研项目进行评定的过程中能够参考大量的数据资料,从而可以结合动态、全面的信息对科研项目进行定量化评估,使得相关的评审结果的科学性逐步上升,最终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避免了决策的盲目性和迟滞性。

2计算机科研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事实上,由于实际环境的限制,使得我国的科研部门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科研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关于计算机科研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相关的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2.1系统的硬件问题

目前,我国的科研部门在进行计算机科研管理系统的构建以及管理过程中,由于无法对计算机设备进行更换,使得计算机存在型号过于老旧、储存量小、运行速度慢等诸多问题,最终导致新型的系统软件难以引进使用,影响到了算机科研管理系统的运行,使计算机的使用效率大为降低。

2.2系统的软件问题

在进行计算机科研管理系统的构建以及管理的过程中,处理借助相关的硬件设施进行管理作业之外,还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加强对于实际作业的总结和分析,构建起高效的软件设备,推动相关管理作业的高效进行。但是目前,由于相关部门的忽视以及技术的不到位,使得通用的科研管理软件较为缺乏,这种情况最终导致了计算机的使用效率以及相关科研管理的水平受到了限制。

2.3技术人员的问题

在进行科研管理的过程中,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由于自身专业素养较为低下,无法熟练地进行计算机科研管理系统的管理。加之其相关技术的落后,无法进行独立编程作业,且无法对常见的故障进行排除,最终导致相关的管理工作难以得到有效开展。

2.4实际运行的外部因素

此外,在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科研管理系统构建的过程中,由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本身的原因,使得相关系统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时常会遭受到诸多病毒的攻击。加之,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病毒的种类正在不断的翻新,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对科研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3计算机科研管理系统问题的处理思路构建

3.1更新硬件设备

为了更好地推动计算机科研管理系统的构建以及相关功能的高效发挥,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于科研管理单位的资金投入,从而帮助该单位进行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于计算机科研管理系统的容量以及运行效率的提高,并最终带动各类管理软件的使用。

3.2开发应用软件

此外,在推动计算机科研管理系统运行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于相关应用软件的开发。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加大相关技术人员对于实际作业的经验总结,并结合科技发展的趋势,进行适合科研院所管理通用的管理系统的开发。事实上,通过这一措施的实施,能够带动相关作业的合理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笔者认为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借助Fox-pro、access、word等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和管理。

3.3提高员工的能力

此外,在进行计算机科研管理系统构建过程中,还需要加强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继而以此为基础推动相关系统的高效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加强对于相关人员的培训,加强员工对于计算机知识以及技术的掌握,诸如展开计算机知识讲座、安排实地考察等;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技术人员的从业标准,继而以此为基础推动整个团队专业素养的提升。

3.4规范管理制度

事实上,为了更好地推蛹扑慊网络环境的安全,相关的管理人员还需要加强对于防火墙等计算机安全措施的设置;并加强对于计算机网络使用的规范;不仅如此,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倡导各网络用户在进行系统的登录过程中,采用较为复杂的用户密码,从而降低相关的安全威胁。

4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科研部门在进行科研管理系统的构建过程中逐渐加强了对于计算机技术的使用。该文主要分析了计算机科研管理系统的功能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就计算机科研管理系统问题处理思路的构建展开自己的叙述。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理念的转变,我国的计算机科研管理系统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伟,张弦.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现状及发展方向[J].科技信息,2013(20):67-68.

科技发展的进程管理篇7

[关键词]科技档案;管理和利用;规范化

科技档案是在各项生产、基建、科研设计、工程勘察和测量等科研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图纸、文字、录像等科技文件资料,记载了相关内容的基本构思方案和设计方法。其种类较多,如工程技术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科研档案、测绘档案等。它具有知识储备功能、依据凭证功能,情报功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和提高效益功能。科技档案的有效管理和设计方案、实验开发及项目研究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其管理内容具有多样性,在实践中必须以科学技术为依托,重视科学信息技术的利用,达到提升档案管理与有效利用之目的。

一、科技档案的特点与重要性

科技档案具有专业性强、种类多样、成套性、现实性的特点。首先,不同专业形成的科技档案管理体制、整理分类各不相同;其次,专业门类繁多、类型复杂,多样化特点鲜明;第三,科技档案围绕一个科研项目进行,有规律地形成一系列成套的相关科技文件资料;最后,科技档案具有较强的现实使用性,它记录和反映着科技、生产、建设等活动,即使在归档后,也依然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在生产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基础建设、或企业管理中,科技档案在整个档案中所占的比例显著增加,在科学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显重要。它是科技发展的催化剂,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同时它也是一个单位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成功的金桥。

二、科技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内容分析

根据科技档案管理的特点,在实践中必须明确任务要求,从科技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内容着手进行分析。

1.建档管理规范化

科技文件材料归档管理对提升管理的有效性至关重要。由于材料自身的形成规律各不相同,为了达到有效管理,必须按照科技材料的形成过程、积累量和信息资源的开发条件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1]。

2.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应用

不同的归属部门间涉及到不同的管理内容,必须保证信息资源的内容面向社会和大众,所有的服务方式都必须重视科技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建设。根据实际情况,积极为利用者提供信息资源,并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进而达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2]。

3.管理岗位与制度规范化

科技档案管理除了包括常规性信息资源管理外,档案管理岗位必须明确,只有责任落实到人,才能做好管理。不同单位受自身发展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双重影响,频繁的对人事进行调整,有些科研项目资料收集了一半,换了人员,前后若衔接不畅,则容易造成资料缺损。又比如在进行电子化档案管理过程中,人员操作不规范,信息录入不全面,没有统一标准,也没有校对,则又会使科技文件资料出错。为了提升管理的有效性,必须遵循在规范化的发展理念,提供内容真实、详尽的科技成果材料,从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二、科技档案的管理方式及利用服务

规范的管理目的在于更好地提供利用服务。重视科技档案管理,加强利用服务,从而促进科技生产活动。

1.加强业务建设

科技档案业务建设是根本,档案开发利用的效果直接反映了档案资源规范化管理的水平。要从管理根源入手,提升管理的有效性,涉及到收集、整理和归档等方面,针对基础性业务的重要性,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禁止出现内容单一、管理不规范的情况,要不断丰富馆藏,扩大进馆档案范围,并保证档案材料的齐全、准确和完整[3]。

2.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

科技档案管理现代化是规范化管理的前提,管理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后再上岗。在当前管理实践中,有些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的规范制度欠缺了解,有些科研人员对档案意识淡薄,资料保存不全。或者只重视科研活动的过程和科技成果的鉴定与报奖,而忽视科技文件材料的保存和积累,为了减少此方面的不良影响,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灵活应用现代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同时要积极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电子化、网络化现代办公技术和档案管理结合起来,进而达到优化管理形式的目的。

3.创新服务方式

科技档案管理也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提供服务利用更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最大化利用为目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档案管理中心,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无纸化科技档案管理,可设置专业的控制中心,并将全部的电子档案集中纳入电子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通过电子档案数据中心对其进行分类处理,进一步提高科技档案管理效率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信息访问权限,设置免费电子文件的查找形式。该方式不仅能为相关科技人员提供丰富的在线资源,同时提升了单位时间内利用效率。通过可实行的在线服务方式来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服务,从而实现档案资源管理上的创新,并不断扩展应用领域,把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4.扩大服务领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有关键性的作用,包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档案管理最大的作用是为人所用,因此在实践中必须不断扩大服务领域。科技的方案管理已经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在社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如果仍然采用原有的单一性的管理模式,会在很多程度上限制各个服务领域的发展需要。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背景下,为了实现信息化管理,必须建立实体管理中心,将档案管理落到实处,使档案管理更好的面向社会服务。

结束语

科技档案管理正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为了突出其本质作用,在实践中根据其发展情况,对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和分析。在信息化技术的影响下,实现档案管理创新是摆在档案管理人员面前的重要难题,必须发挥档案管理的功能,实现资源共享,进而推动科技档案管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规范的科技档案管理流程,为后续管理保留较大的空间,档案工作人员要立足于实践,从现有的发展趋势入手,不断突破,不断扩展科技档案的应用范围,充分利用档案信息的指导性作用,让大家及时了解动态进展。科技档案的有效管理与利用,将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化作用。

参考文献

[1]汪志远.浅谈科技查新档案的管理与利用[J].青春岁月,2012(2):255-256.

科技发展的进程管理篇8

关键词:医学工程;学科化建设;意见;思考

伴随着我国医学工程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很多新技术逐渐在临床医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医院的医疗设备也有了比较长远的发展,为我们的医学工程学科管理和人才培养教育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因此加强医学工程学科化建设非常必要。

1当前医学工程学科化发展建设的现状分析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当前各大医院医学工程技术的现状非常令人担忧,在医院发展过程中,临床医学学科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会对医院的经济效益等各个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于引进临床医学学科人才培养,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对于临床医学工程学科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但是这方面的认识是严重不足的,很多医院的临床医学工程从业人员在医院中的定位始终不当,医学工程学科建设得不到应用的重视,专业技术潜力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和进步,一些高端技术人才流失,这主要就是因为医院内部没有给员工提供很好的晋升机制和平台,不重视人才培养,使得人才大量流失,与此同时国内外医疗器械设备公司在我国逐渐开始加大设立售后服务机构,这些机构服务的医学工程技术的选拔过程中是条件是相对宽松的,因此调动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成为了当前医院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难题。

2医学工程学科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2.1宏观调控在宏观管理角度来看,需要设置相应的专职管理机构,能够从卫生部到卫生厅的各级管理部门对医学工程学科管理建设方面加强管理监督,对医学工程学科建设存在的职能缺失加大管理服务,建议各级相关的管理部门可以不断对基础职能健全管理,实现从单一模式管理到宏观模式管理的发展和改革,将医学工程技术人才额培养、培训等纳入到整个宏观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2],促进医学工程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2.2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管理部门需要加大管理条例制定,能够在各家医院采购设备的同时要求设备经销商为医院内部提供完善的管理服务计划,加强对医院内部相关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培训指导工作开展,将培训作为日常工作开展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3],不断提升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够有效避免医院设备在采购国货的售后服务中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不断通过培训指导,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技能,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医学工程学科精细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2.3建立以中心城市为主体,带动周围区域发展的维护站体系伴随着我国现代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各种高精尖的大型医疗设备层出不穷,单独靠一两名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就想要完成这些大型设备的维护和修理时非常困难,同时一旦出现问题后,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修复工作,因此必须要建立以以中心城市为主体,带动周围区域发展的维护站系统[4],能够将城市的各大医院的相关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联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每一个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能力,弥补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技术交流,帮助他人的同时,扬长避短,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有助于通过全面努力,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联合效果。

2.4根据每一个医院的工作开展需要,按照编制配备相应的工程技术人员每一个医院的具体工作开展情况存在不同,在具体的医院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按照医院规模大小、编制人员情况来配备相应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这样可以保证整个医学工程专业人才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也能够保证给予医学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相应的待遇,留住人才,为医院所用,更好的为医院内部的医学工程学科化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条件,促进了医院学科化建设发展进程,能够根据具体不同的情况特点,将一些基础的维护任务进行社会化处理,从而使得医院内部的医学工程技术人才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最科学合理的利用[5]。

2.5一方面重视临床技术保障,另一方面需要提升科研学术能力在具体临床医疗服务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想提升医院内部的服务质量水平,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和进步,需要围绕临床服务工作开展需要进一步推广和加强临床医学工程专业的设立和发展,能够为临床医护工作开展提供技术保证,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培养具有一定科研学术能力的专业技术学科,进一步充分利用医学工程专业的特殊性,在科研学术工作开展过程中,根据自身服务特点,更好的为开展临床医学服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能够有效的解决临床诊断、临床治疗涉及到的工程技术问题,加强课题研究和探讨,更好的保证工程技术问题得以解决,突破更大的难题,对一些旧的医疗设备不断进行改造,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期限,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效率。

3讨论

在医学工程学科化发展和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科化建设,能够不断加强对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学习和培训指导,加强考核管理,重视对人才创新精神、能力、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更好的适应临床工程技术发展和服务需要,从而实现医学工程专业学科的精细化发展和建设,更好的推动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进步,进一步形成健康完善的医学工程学科体系,满足实际的医疗服务事业开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唐武芳.临床医学工程学科的建设和管理[J].医疗装备,2011,24(6):53-54.

[2]沈正海,陈绵康,鲍俊成,等.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临床医学工程发展之我见[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3):113-115.

[3]汪涛,于刚.关于加强军队疗养院医学工程学科建设的思考[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7):73-75.

科技发展的进程管理篇9

1煤炭科技档案在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随着煤炭行业的高速发展,科技档案在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在煤炭企业的工程项目建设中,科学的煤炭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项目的生产率,从而得到更高的经济效益。条理清晰的煤炭科技档案材料可以避免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劳动重复等现象,以防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作用[2]。在具体的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

1.1工程项目建设前期

在工程项目的建设初始阶段,制定立项文件,确保对工程项目的决策、审批等流程进行正确记录,以此为依据,对经费预算、施工流程进行设计并归纳整理,全面掌握工程项目的施工走向。在进行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时,可以合理利用这些施工材料,为施工过程的规划提供参考。

1.2工程项目招投标期间

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时期,进行文件的起草,书写,修改,最终确立施工方案。这一流程有效地将施工计划用直观的文字形式记录下来,为施工项目提供了参考依据[3]。同时,这种文字材料可以使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问题详细的表现出来,使大家对工程项目的具体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1.3工程项目施工阶段

在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制定合理高效的档案管理制度,同时对施工进程和施工状态进行准确详细地记录,及时将记录反馈给工程监管部门,在施工的同时进行记录、监察,保障施工的高效有序进行,同时在记录过程中形成了重要的施工资料。

此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与施工人员加强彼此的联系,互相配合,亲临施工现场了解项目的施工情况,以确保施工材料的真实准确,从根本上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达标,对工程项目质量做到有效控制。

1.4工程项目竣工期间

在工程项目竣工时,煤炭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也进行到了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一时期形成的竣工资料和后期维护工作方案是整个工程档案的重要部分,为将来工程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最后,将形成的科技档案资料交给档案管理部门统一进行管理。通过这一过程,既完善了工程项目科技档案的管理体制,也为项目后期维护提供了条件,同时还为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细节提供了准确详细的书面资料。

2煤炭科技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得到了高速发展,同时也不断通过改革创新、分离与重组等手段来加速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造成了煤炭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诸多难题。现将煤炭企业科技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如下。

2.1缺乏科技档案管理设备,未实现自动化管理模式

当前,煤炭企业对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对科技档案管理设备缺乏投入,无法实现档案的自动化管理模式。特别是经济效益相对落后、发展速度缓慢的煤炭企业,对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还处于原始阶段,仍然进行人工处理档案,档案管理模式落后。而且,在人工处理过程中,很难避免档案出错的问题。如在煤炭科技档案的文字材料和图纸资料的归档过程中,个别图纸资料的修改没有标注具体日期,甚至有的图纸用草图代替了正规图等。一些文字材料使用普通圆珠笔或铅笔进行书写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字迹模糊等现象,不利于资料的长期保存[4]。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着煤炭科技档案的保存、归档、查找、利用等活动。因此,落后的科技档案管理模式难以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阻碍煤炭企业的发展。

2.2煤炭科技档案管理流程繁琐复杂,难度较大

煤炭科技档案随着工程项目的增加而不断积累,形成了数量庞大的文件资料。由于档案的数目偏多,为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且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繁琐复杂,枯燥乏味,使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者对工作内容失去兴趣。

2.3煤炭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质

当前煤炭行业对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不加重视,档案的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管理技术,无法胜任煤炭科技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对文件的整理、分类、归档等工作流程缺乏专业性,综合素质无法满足煤炭企业前进和发展的需要[5]。

3煤炭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现存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加大对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

煤炭企业应加大对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加管理设备和资金投入,摒弃落后的档案管理方法,从人工处理档案模式转变为自动化管理模式,全面实现煤炭科技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同时,在煤炭科技档案的管理过程中,要使档案管理工作与工程的施工进度保持一致[6]。

3.2完善煤炭科技档案管理制度

煤炭企业应制定完善的科技档案管理制度,健全档案管理体制,使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档案管理人员应直接参与到工程项目之中,收集整理项目从初始阶段到竣工期间的所有重要资料,保证档案的真实准确,同时能够为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提供所需档案作为参考,使煤炭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3.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煤炭企业在招聘科技档案管理人员时,应仔细选拔优秀的专业型人才,除了对专业档案管理技能的考察外,还应注重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和工作热情。只有档案管理工作者具有对工作的热爱,才能增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准确度,全面提高科技档案的管理质量。企业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员工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和专业素质,高质量地完成档案的整理收集、归档利用等工作。

科技发展的进程管理篇10

关键词:科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系统外包HeR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由于科技的发展、市场范围和种类的扩大,对大规模组织的强调、日益增加的劳动分工等一系列因素,促使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科技的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已经多次带来了明显的转变。

科技发展对人员管理影响的历史考察

在科技革命前的历程中,生产力水平低下,信息传播途径闭塞,手工技术生产相互之间的学习、借鉴比较困难,科技创新发展的进程十分缓慢。所以,这个阶段的科技对组织形式以及人的管理影响不大,变化周期比较缓慢。自从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以后,组织变迁越来越受制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几乎科学技术的每一次大的变革都导致了组织的一次大变迁,组织的每一次变迁又导致组织对人员管理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

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使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操作,其结果是使人的体能获得了解放,相应地,组织对人的管理方式也由原来那种单纯依靠增加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来提高劳动效率的管理方式转向雇佣管理。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大生产的出现,使得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早期雇佣双方之间家长式、宗教式或者部落式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大规模组织和机械化大生产淡漠、疏远了双方之间感情纽带。在利益、工作环境和劳动保护等方面渐起纷争,工厂成为了冲突和暴力的场所。控制和安抚是这个时期人员管理的主要特征。

第二次科技革命始于19世纪60年代、70年代,以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的发明发现和使用为特征,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核心。第二次科技革命后,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劳动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的结合程度对生产的影响日益明显,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股份公司。以泰罗为首的科学管理学派和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学派对此做出了重大贡献,直接导致了人事管理的产生。人事管理强调以“事”为中心,人员管理活动是被动的、反应性的,但这种机械式的组织管理方式是与当时科技发展下形成的企业组织方式相一致的。

现代技术革命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现正以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着,它的主要标志是原子能空间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领域里的革命,现代科技革命的强大浪潮正冲击着当今社会的各个层面,对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面对科技不断创新、顾客需要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纷纷进行变革和再造,频繁的变化使得“事”不断变化,只有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活动才能主动应对变化、适应变化,抓住变化中的市场机遇。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甚至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了理论和实践的主导。

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人与技术之间、人与资本之间的关系,因而,带动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实践的转变。

科技发展对工作系统的影响

在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经济社会的很多领域内,我们对科技发展是持肯定态度的。科学技术曾是我们用以减少人类辛劳、提高生产和获得更好生活质量的基本手段。但近来有人对这种看法产生了怀疑,而且开始强调科技“进步”的消极方面。所有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只是在不同的时期、阶段两者的势力对比处于不同的状态,因此,科技发展对工作系统的影响也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

科技与工作系统之间的适配关系,成为了融入和利用科技成果的关键。科技对工作系统的体现在三个方面:科技是组织决定所要求人力资源投入的重要因素,间接地讲,它是人力资源素质的重要因素;科技是组织结构和程序的某些总特点的决定因素;科技是单个或者群体工作设计中的直接决定因素,因而是社会结构和准则的间接决定因素。

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科技对组织结构具有直接的影响。科技发展与组织中的多种特性相关:组织命令——控制层级的长短;管理人员的管理跨度;组织人员之间的比例关系;甚至组织的薪酬成本比例等。研究表明,在不同的科技发展水平下,不同类型的组织都有一个最佳的结构。科技革命一度使得企业的组织结构不断扩张,各种巨型组织不断形成,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组织结构又开始不断缩小。

对组织社会心理系统的影响

科技以多种方式影响着组织中的个人。科技是确定任务和专业化程度的关键因素。工作群体的大小和构成以及与其他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相互作用的范围等,往往都是由科技水平决定的。科技影响组织中人的各种作用和身份地位,同时,对每个员工的认为的具体设计具有重要影响。

科技的变革会引起人们工作的不安全感和忧虑感。科技进步的加快,导致员工知识、技能半衰期的缩短,社会对不断学习、更新技术的要求提高,严重影响了人们在工作中的安全感,对生存、发展的忧虑逐渐增大。

对管理系统的影响

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知识不断专门化,致使组织内的专业化分工程度不断深入,职能分工更加细致,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知识、技术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管理系统的基本关注使将活动分解或分割开来,以便由各分系统完成,但是,科技的加速发展,管理系统的重点发生了改变。随着复杂组织中的差异性的不断发展,各个职能之间的合作问题成为了发展趋势,创新要求各个专业之间知识的碰撞和共享,竞争要求各个职能之间更加灵活、快速的协作反应。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对科技的迅速引进、吸收,导致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呈现出跳跃式发展趋势,形成管理水平极其不均衡的态势,管理理念、操作方法、基础平台方面千差万别。科技的发展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尤为强烈,站在总体的角度上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归纳。

思维方式的转变

人力资源管理呈现两级分化趋势。两级分化趋势是指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职能得到加强,需要更多参与到组织的战略决策中来,共同寻求人力资源与其它资源之间的整合;而事务性职能更加弱化,很多职能比如招聘、考核、人员配置等会更多由直线部门负责人承担。结果,人力资源部门要么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更加积极融入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去,以客户服务的理念进行管理操作;要么人力资源部门就会弱化甚至消失,战略职能由高层管理人员承担,行政事务工作由直线部门承担。前者更多出现在我国本土大型企业中,而后者多出现在外资性质或者民营企业中。

人力资源管理在科技发展引发变革中的作用。信息技术的普及发展,导致科技的学习、共享更加方便,各个方面的创新活动更加活跃,变革也就成为组织中的常事,并且变革的周期越来越短。人力资源管理顺理成章地负起了变革的发动和管理的责任,利用各种心理激励和社会互动方法,规划变革进程,引导雇员的态度和行为。

管理的对象向知识和能力倾斜。我国的人员管理一直重视资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因素,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影响下,正在向人职匹配迈进。但是,随着组织发展对科技的依赖程度增加,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也会发生转移:由强调人职匹配向以人为载体的知识和能力倾斜,这是全球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思维方式又会被置于多层次的转变发展之中。

人力资源外包。人力资源外包是指依据双方签定的服务协议,将企业人力资源部分业务的持续管理责任转包给第三方服务商进行管理的活动。这是科技推动专业化分工在组织层次的体现,“回归核心”不仅是组织战略决策,也是企业职能战略决策,企业会逐步把不涉及企业机密、要求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程序较繁琐和经常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外包出去。外包业务需要遵循一个原则才能最大限度地为公司业务服务:企业核心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即有关公司文化建设、机构设置、核心决策等事项不能外包;只要是常规事务性的工作都能够外包。

基础平台的升级—eHR

科技的发展为人类创新的生产工具和运作平台,在信息通信技术的推动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平台得到了升级,eHR成为了国外先进公司的发展趋势,这也是我国今后发展转变的方向。

eHR(electronic-HumanResource)即电子化人力资源,是将先进的技术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建立人力资源服务的网络系统,使人员管理流程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之所以有价值,就在于它能将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通过数字化的信息系统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大幅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我国企业人才战略实施中的功效会更加明显,理解并运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所蕴涵的管理理念,将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操作技术的转变

招聘。招聘是在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下为企业引入合格人才的活动,招聘活动将从现在的岗位导向标准向重视潜力、发展转变,内部招聘更加受到青睐,招聘渠道更加丰富,招聘、猎头公司在未来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

培训开发。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会更加重视培训开发活动,特别是对组织所需的专用知识的培训力度。科技带动技术价值的提升,企业培训开发的潜在收益与成本的比例增加,企业在培训开发投资上的积极性增强。另外,培训开发也是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有效手段,从总体上还会降低企业的人员成本。

员工援助计划。科技虽然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环境和水平,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有所控制和伤害。在我国,由于历史文化原因,对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关注是比较高的,但关注的重心主要是个人道德和家庭伦理方面。随着科技影响的加大,系统的员工援助计划将会得到广泛发展,特别是基于工作变革的员工心理和情绪方面的专门咨询活动,在我国今后人力资源管理中将会占有较大的比重。

能力工资。科技的发展,使得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组织中的重要性增加,创新对于市场竞争和利润增长的意义重大,组织对能力和人员之间的结合和更新程度要求增加,因此,薪酬制度将会从以职位为基础向以能力为基础过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两者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