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财务风险分析相关理论十篇财务风险分析相关理论十篇

财务风险分析相关理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0:15

财务风险分析相关理论篇1

关键词:宏观经济因素企业财务困境风险影响

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财务困境风险,要想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确保企业的安全、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就风险影响因素作深入而具体的研究。传统研究主要关注的是企业的财务信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宏观经济因素这一非财务变量成为企业和相关学者重点研究的对象。在充分的理论分析基础上,结合实证分析,才能进一步明确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作用,为企业的风险防范工作和安全经营提供重要保障。

一、宏观经济因素对企业财务困境风险影响的理论分析

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运作均是在大的经济背景当中,必然受到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而其财务健康程度和财务困境风险是否受到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就需要首先通过理论层面的假设论证和分析。

对于整体经济环境而言,如宏观经济环境恶化,则居民收入下降,购买力降低,企业的业绩也就相应下滑,且银行放贷难度加大,企业出现财务困境风险的概率也就越大。由此可假设整体经济环境与企业财务困境风险为负相关的关系。具体来看,以宏观经济因素中贷款利率和实际GDp增长率两个主要因素进行针对性分析。

首先,就贷款利率来看,如贷款利率越高,企业在相当的市场基础和条件下,其借贷成本也就同步上升,债务负担也就更加厚重。在出现经营不善情况时,无法进行及时的资金偿还,财务困境也就同步来临。基于此推断,可假设出贷款利率和企业财务困境风险之间存在关联性,且应为正相关;其次,如GDp增长越快,则市场经济繁荣,人们的购买力上升,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均保持较高水平,收益较大,资金的流动性也就更强,财务困境风险发生率越低。由此可假设,GDp增长率与企业财务困境风险呈负相关。基于此理论分析和研究可得出,实际GDp增长率和贷款利率两个主要的宏观经济因素均对企业财务困境风险产生巨大影响。

二、宏观经济因素对企业财务困境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

为确保相关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应在完成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综合判断宏观经济因素对企业财务困境风险的影响。

选取我国非St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实证研究样本,将该公司前一年的年报数据作为数据分析对象,并选取该公司的财务变量和非财务变量作为预警指标。财务变量包括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现金流量、成长能力等方面的财务比率,非财务变量则为消费者物价指数、GDp增长率和m1年度增长率、加权平均一年其贷款利率。综合面板数据,以面板Logit模型作为分析和计算模型。经过模型估计结算,最终得出了非财务变量中的实际GDp增长率和一年期贷款利率。

就非财务变量中实际GDp增长率和一年期贷款利率而言,二者是宏观经济因素中的两个重要因素。一年期贷款利率在研究中的参数估计值为正,置信水平为5%时十分明显,由此得出一年期贷款利率和企业财务困境风险存在相关性,且相互关系为正相关。在研究当中,实际GDp增长率参数估计值结果显示为负,同时其置信水平在1%时十分明显,则其与企业财务困境风险为负相关的关系。综合可知,宏观经济因素中贷款利率和实际GDp增长率对于企业的财务困境风险有着显著的影响。

综合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结果,可总结出,宏观经济因素对于企业财务困境风险的影响显著,且贷款利率和实际GDp增长率与企业财务困境风险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

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有效策略

(一)时刻关注宏观经济环境

关注贷款利率变化情况,当利率提高,则相关贷款业务应进行适当延缓,从其它途径实现资金的筹措。关注GDp增长率,如增长率较高,则在应在分析市场状况的基础上,适当扩大生产和销售。同时,将宏观经济环境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参考指标。

(二)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机制

基于以上研究,为确保经营的安全性,防范财务困境带来的巨大风险,就需要在注重自身财务状况的有效管理的同时,时刻关注宏观经济环境。最为关键的一点,即建立起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基于市场调研和企业财务管理分析结果,及时发现财务状况,并针对危机因素制定及时的处理措施,尽可能避免财务困境。

(三)重点关注关键性指标

重点关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关键性指标,使得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预防工作上能够把握重点,最大限度地避免关键指标造成的财务困境风险。如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等。在此基础上,做好企业信用管理和资金回收利用,实现经营效率的提高。

四、结束语

在综合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之后,可知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财务困境风险有着巨大影响,且主要体现在贷款利率和GDp增长率上。为了避免企业陷入严重的财务困境,除做好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外,还应当时刻关注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情况,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抓住关键性指标,才能将宏观经济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使企业走上安全、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卢永艳.宏观经济因素对企业财务困境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3,05:53-58

[2]过新伟,胡晓.公司治理、宏观经济环境与财务失败预警研究――离散时间风险模型的应用[J].上海经济研究,2012,05:85-97

财务风险分析相关理论篇2

一场席卷东南亚甚至波及全球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人们真正体会到了金融风险。稍微了解近现代西方金融发展历史的人就会知道,金融风险是随着现代金融制度的形成相伴而生的,金融风险的大小并不取决于人们对它的认识程度。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宏观波动的增大以及西方各国相继放宽金融监管体制,金融机构面对的变数增大,风险随之大幅度提高了。而过去的十年正是中国现代金融体制构建,金融业快速发展的时期。这段时期,人们更多关注的是金融行业的高利润率,股市的出现也仅仅让人们意识到证券业的风险,银行业一直被人们看作是稳定高收益的行业。显然,人们对银行业的风险认识不足,目前的银行财务分析体系就可以反映出这点。从普遍的情况来看,我国银行财务分析实践中比较重视对财务收益的分析,分析体系、技术也较为成熟,但缺乏对风险的分析。这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的。

在计划体制下,银行的资金是按国家确定的计划分配的,单一银行体制下,银行一度成为财政部门的会计和出纳,此时是以单纯的资金计划管理为核心的,无需考虑收益;改革开放后,多家产权较为明晰、具有真正企业性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相继建立,国有独资银行也开始了商业化进程,对商业银行的探索使银行业更加注重吸收资金的成本和资金运用的收益性。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的企业目标促使银行在进行资金计划管理的同时也要注重财务计划的实施;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市场风险的日益显现,银行业普遍推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核心就是风险管理。因此,商业银行对资金营运计划的分析从最早的单纯对信贷资金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发展到以盈利为出发点对信贷资金计划和财务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最终发展的方向是以盈利为出发点、以风险分析为核心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综合分析,真正体现商业银行流动性、盈利性、安全性目标。

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发展方向是风险收益分析,这是与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由收益管理向风险管理方向演变相适应的。现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作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以风险收益管理为核心内容的风险管理,这是由于:

1.风险收益是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必须首先树立风险收益观念,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内容。

2.是稳健经营的要求。银行是高负债的企业,本身财务风险很高,决定了银行业是高风险的行业。同时,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行业,经济发展中的风险会向银行集中,经济危机往往伴随着银行危机。在金融风险环境中,为确保稳健经营,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必须以风险管理为内涵。

3.是银行自身生存发展、开展集约化经营的要求。在前几年我国银行业快速扩展时期,各家银行普遍实行粗放式经营战略,传统银行发展思路是,以高投入为代价获取市场份额,在利率差较为稳定,未采取谨慎性会计原则的情况下,规模的扩张能体现出账面收益的增加;但同时由于我国银行业缺乏对风险的认识,忽略了风险管理,缺少对经营行为的风险约束,也积累下了无穷的风险,目前已严重抑制了健康发展。海南发展银行和多家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倒闭已经对中国的银行业敲响了警钟。因此,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首先就要开展风险管理。

4.是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与国际管理接轨、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80年代以来,至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之前,西方国家已有多家银行因忽视风险控制而倒闭,教训惨痛。巴塞尔协议已经把风险性原则上升到第一位。因而,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就是要推行风险管理,提高银行运营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不仅银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也日益增加;同时,银行业的国际化促使我国银行要面临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环境。这些都迫切要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向风险管理模式的转型,重要的一步就是财务分析的重点由收益分析向风险收益分析的转变。这是由于财务分析是站在财务管理的角度发现银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对银行历史和现实经营状况和工作实绩作出全面衡量和评价,为制定经营方向和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直接的依据,因而是财务管理发挥为经营决策服务的具体体现。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向风险管理模式的转型首先要从财务分析开始。

商业银行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目标直接表现为追求银行价值最优化,由于宏观经济波动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各种不同类型的风险使银行管理者必须在极其不确定的状况下实现银行价值最优化目标,因此,需要对收益和风险进行平衡分析和选择,这就是风险收益财务分析。

国内银行业在借鉴西方银行管理模式建立自己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体系时,都考虑了风险控制指标,但由于缺乏对银行风险的深刻认识,并没有因此实现真正的风险管理。开展风险管理,必须首先针对风险控制指标,实施风险分析,只有对银行目前面临的风险程度作出评价,才能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可见,风险分析是认清风险、量化风险、反馈风险信息和实施风险控制的首要环节。财务分析作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分析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也必然向风险分析转变。

二、商业银行面临的几类风险及与收益的关系:

银行风险是指一切与银行业务有关的不确定性及因此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一般而言,商业银行可能面临四大类风险:

1.环境风险。商业银行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经济金融政策、法规所决定的风险。例如,我国银行法的出台和监管政策变化已经促使银行业相应的作出变革。央行的货币政策的调整也会影响到银行的经营策略。

2.管理风险。由于管理人员素质与能力因素决定的风险。近年来,银行业中违规经营、大案要案所引起的一系列风险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3.交付风险。由于银行提供金融服务所导致的风险。

例如,由于电子化手段滞后或金融创新所带来的风险。

4.金融风险。银行业面临的金融风险是指在资产负债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如,流动风险、信贷风险、利率风险和资本风险。

在银行的经营过程中,银行收益与所面临的某些风险存在相互交替的关系。一般来看,环境风险属于不可控制风险,与银行收益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环境风险的增加并不能促使银行收益的上升,相反却构成银行收益增长的限制因素。而金融风险与银行收益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当金融风险增加时,银行收益也随之增长,并对收益实现和未来收益预期有一定影响。交付风险与银行收益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而为提高银行收益能力,管理风险应严格加以控制。

三、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中风险分析内容

银行财务分析中的风险分析,侧重对风险收益的分析,即对风险和收益的交替关系进行分析,以获得在承担较低风险的情况下的较高的收益。对风险和收益交替关系的分析实际就是现代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特征,为与传统财务分析相区别、突出风险分析,我们暂且称现代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为“风险财务分析”。在股东权益最大化的企业目标下,风险财务分析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的核心工作。风险财务分析为信贷资金计划分析提供收益导向,为信贷计划和资金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金融风险是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中面对的风险,是风险财务分析主要分析对象。不同阶段,风险财务分析侧重点不同,在经济发展平稳、利率管制严格的时期,人们可能会更关心信贷风险;而在利率频繁波动、利率市场化时期,人们会更多地关注利率风险;而流动风险、资本风险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生存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心。各种金融风险之间存在着一定相关度,这综合体现在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上。为便于操作,建议在目前开展风险财务分析时可以从资产负债结构分析和利率分析入手:

1、资产负债结构风险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资产负债结构(资产负债对应结构和自身结构)、资产质量,分析资产风险度和资本杠杆来分析流动风险、信贷风险、资本风险。

流动性对商业银行至关重要,是银行的生命线,银行的流动性也涉及到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对流动性的需求的保证。而流动性与盈利性是流动性风险管理首要解决的矛盾,银行持有高流动性资产,流动性风险会降低,但同时也降低了银行收益;反之,高资产收益而低流动性会使银行面临过大的流动性风险。风险财务分析首先应对资产负债结构进行风险分析,分析的内容是对流动性和收益性相互关系的分析,资产负债结构不仅是流动性也是收益性的决定因素,最佳资产负债结构应是在流动性和收益性求得最佳平衡的结构。

资产风险分析的一个侧重点是对资产质量的分析。资产质量的好坏是信贷风险的直接体现。信贷风险也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不能按约偿还贷款的可能性。因此,是商业银行的传统风险,至今仍是银行的主要风险。西方国家许多银行的倒闭从表面上看是因为流动性危机,但其实质是资产中存在巨额呆坏账所致。资产中的有问题贷款不仅会导致流动性危机,而且因占用信贷资产规模,在资产负债比例限制下,直接导致了资产收益能力的下降。

资产风险分析中另一个重要分析是对资产风险度的衡量。巴塞尔协议建立于银行资本规定及其与资产风险的联系。银行资本充足的标准是以银行资产风险为基础的,对银行资本风险的管理取决于风险资产确定。在全球经济频繁波动的今天,维持一定的资本充足率已成为各国银行界的首要关心的问题。与资本充足度紧密相关的是资本的杠杆作用,由于银行是高负债企业,有着比一般企业更高的资本杠杆度,因此,银行资本收益率高于一般企业。但杠杆作用对银行风险和收益交替效应的放大作用,决定了这种高杠杆度不是无节制的,过高杠杆度会引起高财务风险,同时降低了资本充足率,最终危及到安全性和收益性。适度的资本杠杆与银行价值最优化的平衡是风险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可见,财务分析中对资产负债结构风险分析与计划、信贷部门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财务分析更侧重于寻求银行资产价值最优化即在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之间寻求平衡,从而能为资金计划管理提供风险盈利的可靠依据。

2.利率风险分析。利率风险是银行的基本风险之一,因而,西方银行业曾一度认为资产负债管理就是对利率风险的管理,当然,目前来看这种观念未免失之偏颇。而过去,我国银行业并不重视对利率风险的管理,原因是我国利率没有真正市场化,也较少应用利率政策,在严格利率管制下,存在稳定的高利差,只要扩张规模,即可获得可观的收益增长。但近年来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利率政策成为调节经济常用手段。而利率市场化成为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内容。由于过去缺乏对利率风险的认识,在最近几次利率调整中,银行业普遍缺乏应变、调整能力。可见,利率风险分析是目前财务风险分析中的重点。

银行利率风险主要是由两大方面决定的:一是银行自身资产负债结构和数量;一是外部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因此,对利率风险的分析一方面要及时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是根据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情况分析利率波动下所产生的利率风险。

由于我国银行业资金运用渠道狭窄,资产结构简单、利润来源单一,利差收入占利润的绝对比重,利率风险的分析与控制就尤为重要了。

传统的利率风险分析是对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差额风险的分析(缺口分析),用于衡量银行利差收入对利率波动的敏感程度。这种分析首先要对资产负债的利率期限结构和对称性进行深入分析,这对目前银行业来讲是难以解决的问题。现行的会计账务体系和统计报表在设计的当初,并没有考虑这种需求。如果不能准确了解到资产负债利率期限匹配结构,就无法确定一段时期的差额风险,更谈不上对利率走势预测和利率敏感性资产负债差额的调整。因此,开展利率风险分析,首先要对目前的会计账务和统计体系进行改革,以客户管理代替账户管理,借助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建立每个客户和每笔业务的会计、统计档案。利率风险分析还包括在利率波动情况下,因收息资产和付息负债利率变动幅度差异而引起的基差风险和客户对利率期限重新选择的选择权风险。

另外,开展外汇业务的银行除了面临前述几类风险还会面临汇率风险。这种风险来源于汇率的波动。汇率和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密切相关。央行的干预对汇率的波动也产生很大的影响,利率的变动也会影响汇率的变化。这取决于本国的货币政策和外汇监管制度。在金融全球一体化和银行业务国际化的潮流下,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全面的风险财务分析还应对表外业务进行风险收益分析。

四、对风险财务分析的几点考虑:

1.与信贷资金计划分析的协调关系:

我国银行业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体系尚在探索之中,各家银行相应的组织结构也有所差异。在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分析体系中,风险财务分析应以风险收益为基本观念,参考信贷、资金管理计划分析结论,侧重于对风险与收益的交替关系的分析,反过来为信贷资金计划分析提供风险收益的依据。

2.必须借助计算机、网络手段:

在计算机网络时代,借助手工进行风险财务分析已经不大现实了,银行业务数据的繁杂性和系统性要求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手段。以利率风险分析为例,要准确了解银行的资产负债利率期限结构及变动规律,必须利用计算机详细记录每个客户和每笔业务,构建大型的数据库(甚至数据仓库),在此基础上利用分析工具进行数据的采集、索引、分析。对于一个大型银行,有众多的分支机构和上万的客户,业务记录随时间推移更是成倍增长,不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先进的算法而依靠手工来完成分析工作,恐怕连理论上的可能性都不存在。

3.分析方法要不断创新:

财务分析从收益分析向风险收益分析转变,对动态分析提出迫切需要。目前财务分析常用方法是财务比率分析,是与收益分析阶段相适应的静态分析法,不能满足对风险动态分析与预测要求,应向现金流量分析过渡。传统风险分析方法也基本是静态分析法,无法满足对风险预警的要求,也要向动态分析方法过渡。如对利率敏感性资产负债差额分析没有考虑到外部利率条件和内部资产负债结构连续变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西方银行业提出持续期动态分析方法。

风险分析的另一发展方向是借助数量经济学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应用计算机开发先进算法,进行量化分析,对客户进行细分化,提高风险分析的针对性,实现从事后分析向事中控制、事前预测的前瞻性方法转变。

4.要不断地关注国外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并建立完善中国银行特色的风险管理分析体系:

国外银行界随着风险管理实践的广泛开展对风险管理的研究在不断的深化,风险管理理论在不断丰富。例如,1997年初巴塞尔委员会了《利率风险管理原则》(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利率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国际银行界对利率风险管理研究的最新成果;1997年下半年又推出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从银行监管的角度对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全面、更高的要求。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也具有现实指导借鉴意义。我国银行业应该大胆借鉴外国成熟的研究成果,加快风险管理和风险分析工作的进程并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在此基础上形成我国银行风险管理、分析体系。

5.对财务分析人员素质的要求:

财务风险分析相关理论篇3

[关键词]财务分析业务流程预警报告

一、企业财务分析简介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等核算资料作为依据,采用专门的会计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的风险和营运状况进行分析的财务活动。它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财务状况分析、获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投资报酬分析、增长能力分析。

1.1财务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一、企业的生产状况,经营成果都要靠财务分析来获得。通过企业财务分析,管理者或政府部门可了解企业现金流量状况、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从而能够对企业的生产状况,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找出合理的因素加以巩固和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因素加以改善。而且从国家角度来讲,企业规范的财务管理模式更便于国家进行全面普查和分析,以便做出更先进的财务制度供企业应用。

二、可以为管理者把握企业发展方向,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通过对财务状况分析、获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投资报酬分析、增长能力分析等方面的判断,了解企业在大市场中的地位及与其他企业的等级差距并做出果断决策。当然也会通过财务分析了解该企业的运营机制和国家政策有无出入,是否与国家和国际财务政策接轨,并取得更大收益。

三、财务分析可以对企业风险产生预警机制。任何企业在市场的不同时期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风险,如何面对风险是对企业实力和免疫力的一种考验。企业可以通过财务分析中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企业潜在的危机,及时改变策略,使企业往健康方向发展,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1.2改进财务分析的有效手段

做好企业财务分析,可以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使企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企业的财务制度管理也趋于制度化、规范化。但是企业的实力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中依旧面临更严峻的考验。财务分析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尤为重要。因此,以下为改进财务分析的一些有效手段。

1.2.1注重财务分析数据的准确有效

财务分析数据的准确有效全面,对于经营者做出准确判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管理,使其行使财务职能时做到合理合法准确无误,才能使企业这条大船乘风破浪,航行无阻。针对目前财务分析方法过于简单的弊端,政府部门必须针对财务指标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一步健全财务指标体系,改进现有财务分析的方法,要针对各行业的不同特点,建立不同指标体系。可适当引入数学分析的方法,提高分析的效果。

1.2.2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由于市场多元化发展,财务分析方法也越来越复杂,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首先,随着财务理论越来越深奥,对财务人员的知识面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懂得财务知识,对经济学、金融理论等学科都要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跟上时代步伐,不至于落后于市场。

再者,由于市场的多元化,复杂化,对财务人员的道德素质提出了严重的考验。企业能否抓住财务精英,不但要加强企业人事管理还要注重下属员工的精神生活需求,才能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当然,在此基础上才能把监督监管落实到实处。

二、企业财务分析理论中的业务流程再造

随着企业财务分析理论的科学化,各种理论也相继登上财务分析的舞台。财务数据作为一种资源,可以通过调节物质资源的配置方式间接地实现经济效率的改进。而再造后的会计业务流程,不仅完善了与企业业务活动相关的各种信息的收集方式,而且通过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中先进的传导以及整理(即信息的处理和生成)技术,确保了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提高了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及时性等特征。

2.1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原理

对于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一般都是依据是否有益于企业效益最大化来设计流程的。完成后的会计业务流程更注重财务数据的准确,可靠和及时。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财务部门起到把握企业方向的作用。以往的企业财务部门行为总是处于被动状态,被动的执行财务制度,完成经营者的要求和任务。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要求财务部门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地承担起企业这条大船的舵手作用。

从而提高企业利润,使企业利益最大化。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在影响企业利益的同时也要服从企业领导,真正做到与企业运行轨道的融合。

2.2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的实时性,可靠性和适用性

在eRp系统下再造后的会计业务流程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数据的及时准确。随着it产业的升温,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并使我们所处的世界趋于信息化。进而影响了财务管理的质量,使之能够随时接受新的财务数据,并及时作出判断性结论,从而给决策者及时有效地反馈意见。

由于计算机技术本身具有数据的稳定可靠性特点,使得财务数据也继承了这一特点。在传输分析过程中不会被人为的变动或修改,为企业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提供了保证,这就体现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计算机技术改变了以往财务数据采集时的繁琐,使数据的保存更加秩序化,更有条理性。当决策者要求提取某个财务信息时,计算机能够及时定位到那个信息路径,给使用者带来方便。在此过程中,其他数据也不会因为这次的提取而发生任何变化。从而很好地体现了此流程再造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2.3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的决策有用性、受托责任性的相互渗透

目前,研究财务会计目标的主流焦点都集中在该财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上。制作财务报表的目的就是向决策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准确有效的信息。

这就要求所提供的财务数据必须与企业决策产生关联,使财务数据有更大的目的性,而不是盲目地记账算账。所以,财务部门的企业责任心就尤为重要了,它能控制企业的准确地决策。会计信息标准的制定可以解决这样的矛盾。

三、预警在企业财务分析中的关键地位

3.1财务预警的概念和相应解决方法

财务预警就是建立一种机制,对风险进行预测和控制,并及时向企业管理者发出财务状况恶化的信号,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指的是:通过监控和财务分析,对企业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及时准确的检测,分析其危害性,帮助经营者做出符合市场需求和本企业实际情况的企业改革方案来。

为了让企业提高效率达到利润最大化,财务分析中的及时预警机制至关重要,它在企业中扮演着便衣警察的作用。但是这个便衣警察必须和内部审计机制相结合,两者相互协调,才能达到预警的真正目的。

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危机无处不在。这就需要财务预警机制通过财务分析对经营过程进行监控、核查,找出问题根源所在,及时解决问题,是企业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

由此看来,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预警机制不但需要财务分析中的种种技术指标和分析模型,还要求企业产生一部完整的管理制度来约束其发展,提高效率。所以把预警系统和内部审查机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企业存在问题进行全面监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疏而不漏,高效严谨。

3.2财务预警机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使用

对抗企业内外部风险就需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在制度健全过程中,自然就把财务危机预警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这两个本来不相关的概念有机地融合到其中。要使其发挥更大作用,必须在制度中对其协同性做出定性分析,让它在运行过程中相互协调沟通,整合为统一的体系。

3.2.1财务预警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具有统一的目标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的是给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决策者只有做出准确判断,才会给企业效益带来更大成果。所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最终的结果还是提高企业效益。

而财务预警则是针对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及时发现可能危及到企业命运的潜在风险,及时向决策者作出警报,让危机控制在企业运行的安全范围内。从而减轻了运作成本,提高了效益。由上分析可得:增加企业价值是两者共同目标。

3.2.2财务预警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有机关联,相互促进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执行过程中本身就会对危机作出反应,本能的发现企业存在的各种不利因素,找出根源解决困难。无形间产生预警作用。

而财务预警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有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它使内部审计的目的更强,效果更明确。所以完善两者的融合对企业制度改革提出更高要求。

3.2.3推动两者使之达到有机组合的最大因素是风险。

从根源上讲,财务预警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不该分开而论之。而贯穿这个系统,并把整个系统完整融合的最大动力就是风险。因为风险的客观存在,内部审计的方向难免和危机产生联系。

内部审计通过了解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经营过程而判断风险级别,分析危机可克服性,为风险管理的安全性提供保障。在财务预警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发展的过程中,风险不仅成为两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并在应对风险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且又相互依赖,共同组成应对风险的机制。因此,风险成为促进两者协同的重要力量。

四、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曙光。但是,经济学理论和财务理论也随着世界经济的接轨而日趋复杂和深奥。这要求财务工作者要及时获取最新的财务技能和理论知识,做好财务分析,为企业在新时期的腾飞提供更好的智力投入。

财务风险分析相关理论篇4

一、引言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众多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经历了重大的转型,完成了传统企业到现代企业的脱变,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然而,随着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格局的不断推进,企业财务风险越来越成为左右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处理好这一问题将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处理不好则后果十分严重。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这一重要议题展开讨论,分析了企业防范财务分析的技术方法这一内容,并讨论了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制度,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的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二、企业财务风险必要性概述

众所周知,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对于企业来说十分重要,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防范财务风险、处理好财务风险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具体企业的进步十分重要,切实研究好方法企业财务风险的方法十分重要和必要。

三、企业防范财务分析的技术方法

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几点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第一、分散法。分散法的核心思想在于多个企业之间通过多种经营、联合经营以后投资多元化等方法实现风险的分散,这种方法对大型项目,特别是风险性较大的投资项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第二、回避法。企业在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以及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回避相关风险。回避法的方式很多,企业在采取回避法的时候要充分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选取回避方法。

第三、转移法。回避法就是企业通过相关操作将自己的企业财务风险部分转移或者全部转移到他人承担的方法。一般来说,企业可以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等机构。

第四、降低法。降低法是指企业在面对财务风险时,采取各种可行措施,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方法,降低法有很多种,要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第五、多角度控制法。多角度控制法是指投资一些不相关的项目,通过生产多种,经营多种利润率独立并且不完全相关的产品,从而实企业抵御住高利项目与低利项目、淡季阶段和旺季阶段、滞销货物和畅销货物上的风险,提高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增强企业的生命力。

四、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制度

方法企业财务风险十分重要,必须做好相关制度的建设工作,主要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标本兼治原则。处理和规避财务风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众多企业、行业以及相关部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整个社会共同的大事。必须按照治标治本、标本兼治的原则处理和规避好财务风险。

第二、健全内控体系原则。在规避财务风险方面,企业方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确保财务监控制度和风险预警系统的健全有效,从而构建起化解和方法防范的重要保障。此外,企业要明确好自身内部风险监管程序,理顺内部监管原则,落实好各项责任。最后,企业要对做好报表分析制度,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

第三、科学化、合理化原则。大家都知道,主观臆断和经验决策能够很大程度上导致企业的财务失误,所以要充分提高具体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程度。

第四、充分建立御险机制。切实建立好企业御险机制从长远的角度看,对于企业抵御财务风险具有积极意义。一般来说,企业可以购买社会保险,实行多种经营,健全企业积累分配制度等。

第五、提高适应性和应变能力。企业要对宏观大环境下财务风险情况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从而提高企业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

第六、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理顺企业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明确各部门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地位和职责;在利益分配方面要科学监管好各方的利益,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五、结语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而全球到大环境下,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企业财务风险越来越成为左右我国当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处理好企业财务风险问题至关重要。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制度这一重要议题展开讨论,重点分析了企业财务风险相关问题,提出了企业方法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得出相关结论,希望能够为相关我国众多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笔者水平有限,不妥之处必然众多,希望广大同行和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及时指正,不甚感激。

参考文献:

[1]刘秋寒.小谈如何处理好企业财务风险问题[J].中国科技大观.2010

财务风险分析相关理论篇5

一、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本文选取2008年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初选样本,对这些公司进行筛选。为了研究结论可靠,进行了以下筛选程序:剔除2008年度新上市的公司,因为部分新上市公司上年度财务数据是模拟的,这可能导致计算误差;剔除所需财务数据和股价数据缺失以及数据为奇异值的上市公司,经过上述筛选后,最后的样本公司为411家。

(二)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主要包括:

(1)变量定义。主要包括:

一是财务风险变量。本文选择用美国学者edwardaltman提出的Z记分法来衡量企业财务风险,在稳健性检验部分,用单变模式之一的债务保障率作为企业财务风险的替代指标。本文所用的Z记分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得到,公式为:

Z=1.2×营运资金/总资产+1.4×留存收益/总资产+3.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0.6×股票总市值/负债账面价值+1.0×销售收入/总资产

根据对过去经营失败企业统计数据的分析,altman得出一个经验性临界数据值,即Z=3.0。企业的Z记分值高于3.0的为较安全企业,低于3.0的为存在财务危机或破产风险的企业。

二是内部控制质量的计量。本文参照证监会等有关信息披露的要求以及相关文献研究结果,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个方面来衡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质量。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内部控制五要素的权重,即内部环境30%、风险评估20%、控制活动25%、信息与沟通15%、监督10%,最后计算出总分即为公司内部控制质量iCQ,公式为:

iCQ=30%ie+20%Re+25%Ca+15%iC+10%iS

三是控制变量。根据企业内部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本文设置如下控制变量,如表1所示:

(2)模型构建。为了检验内部控制质量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关联性,本文构建了如下模型:

FR=β0+β1iCQ+β2Roea+β3Size+β4Growth+β5age+β6on+β7Lawsuits+ε

二、实证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将全部样本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根据财务风险指标Z-score的不同区间进行分组统计和非参数检验。从表2可以看出:样本企业Z-score平均为2.257,低于经验临界值3.0。说明上市公司存在着财务危机或有破产风险,当然这也与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有关。内部控制质量全样本均值为5.818,不同Z-score区间的内部控制质量存在着差异,Z-score低的样本企业明显低于Z-score高的样本企业,这在K.wallistest也得到了明证。全样本盈利能力均值为0.203,财务风险低的样本企业其盈利能力明显优于财务风险高的样本企业。企业规模全样本均值为21.606,但财务风险低的样本企业其资产低于财务风险高的样本企业。成长性和经营单元数组间差异不明显。

(二)相关性检验各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系数如表3所示。内部控制质量与财务风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控制变量盈利能力、上市年限、诉讼纠纷与财务风险的关系也与理论预期一致。控制变量企业规模与财务风险的关系呈显著负相关,这与前文的理论分析不一致。控制变量成长性、经营单元数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且与财务风险的关系不显著,因此不会进入后面的回归分析。

(三)多变量线性回归本文对样本数据采用Stepwise进行回归分析,变量选取的标准是:F值的概率值小于0.05时进入,大于0.10时剔除。多元回归分析检验多重共线性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值最大为1.142,容忍度tolerance在0.9附近,说明各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回归方程的Dw值为1.945,不存在自相关问题。结果显示:内部控制质量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上市公司加强内部控制有利于降低财务风险;盈利能力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盈利能力越强的公司,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低;上市年限的系数显著为负,上市越早监管要求相对宽松,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健全程度较低;诉讼纠纷的系数显著为负,其财务风险显然与其成正相关;企业规模系数显著为负,说明资产规模越大的公司,其财务风险越高,与前面的分析不一致,这可能与2008年金融危机中较大规模公司市场萎缩相对幅度较大有关。

(四)稳健性检验为增强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本文以“公司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报告”和“审计机构对自我评估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两项指标评分结果之和来替代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iCQ)作进一步的研究,同时,以单变模式之一的债务保障率指标代替财务风险Z记分(FR)。得出的结论与前文一致,说明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并没有造成研究结果差异,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没有通过稳健性检验,原因在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制造行业影响极大,外需萎缩、生产停滞,企业资金困难。这也说明单一模式的债务保障率不能反映企业的总体状况。

三、结论

本文从企业内部因素着手研究了其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建立了分析模型,并利用2008年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年报,对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企业内部因素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有显著正向影响。在金融危机状况下,拥有更多资产的大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更高;盈利能力越强的公司,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低;上市公司涉及到经济纠纷、诉讼,其面临的财务风险更高。

参考文献:

财务风险分析相关理论篇6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管理;财务风险;风险识别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首要条件,而财务风险识别是财务管理的第一步。财务风险识别工作是否认真、全面,将会直接影响整个企业的管理及发展运营。文中简单分析了常用企业财务风险的两种识别办法,更好的为日后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一、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方法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问题一直是企业发展的障碍,无论是外部的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税务环境,还是内部的企业发展方向、经营状况、经营规模等都能够对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1.常用定性分析法。(1)资金周转表。企业的经营情况除了在了解财务现状是否有盈利的前提,还需要考虑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资金能够应付企业的日常开销和债务偿还。因此,若想了解企业是否进入了财务困境中,需要根据企业资金周转表的体现来掌握。企业制定的资金周转表,能够掌握近三个月的企业运转情况,以及下月支出额和销售额的占比,这种方法实质就是最简单的分析财务环境,能够保障短期资金安全。

(2)德尔菲法。德尔菲法是有兰德公司在1964年提出并正式使用的一种风险识别方法,主要是一种采用管理层的智慧与经验进行风险预测。企业内部组成专家小组,一般是由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的专家组成。对企业的相关资料与问题进行总结,向有关专家寻求帮助,得到答复后,将答案分析、归类、整理、总结,将反馈意见再次交给有关专家,这期间,专家只能与调查人员直接接触,专家不能够与企业管理产生联系,不得讨论,需要正面、客观的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这种方法又被称作专家意见法。

(3)幕景分析法。幕景是对企业的未来状态的一种描述,幕景分析会对企业当中的某种变化因素和整体变化情况做出研究,分析是否有危险发生。通过多个幕景的分析,企业会发现各种情况的发展趋势,从而对风险进行识别。幕景分析法的关键是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幕景进行分析对比。由于企业的财务活动多而不确定,逐个分析,工作量会非常大,并且可能会发生错误,因此使用幕景识别法较为合适。

(4)四阶段症状分析法。企业财务危机的出现是一个逐渐加剧的过程,通过四个阶段,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和实现期对企业财务进行分析,由于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症状,四阶段症状分析法就是针对不同阶段的症状来判断企业的危机及危机严重程度。企业管理者能够根据不同阶段的症状进行改善,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恢复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

(5)管理评分法。管理评分法运用评分的方式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识别。操作流程为:将可能引起财务风险的因素进行分类,按照对财务影响的大小给予评分,然后对企业进行综合打分,最后将总分与标准分进行对比,来确定企业的财务风险严重程度。管理评分法其实就是将企业财务的风险进行量化,这样结果更直观,方便对比。

2.常用参数统计法。(1)单变量模型。单变量预警模型是将个别财务危机的模型中找出判断阀值,单变量模型的识别方法比较简单,但是对总体的判别精准度也不高,因为引用一个财务指标进行识别不能充分体现出企业的财务特征。

(2)多变量模型。多变量模型是运用财务的比率指标,以加权汇总的形式来达到企业财务危机的识别目的。目前企业所使用的风险识别方法多数为多变量模型。

(3)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多元逻辑回归模型是根据多元线性来判断企业的风险值与破产概率。这种模型的优点在于放宽了假设条件,使线性方程不用受统计假设的限制,此模型的适用范围较为广泛。

3.非参数统计方法。聚类法分析是将企业的指标、变量之间的相似性进行衡量,在对其分类。数据聚类的目标是将数据分类成有意义和有利用价值的分组。聚类法完全依赖数据,不需要自身对信息收集。

二、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与控制建议

无论哪种分析方法,在对财务风险识别的过程中都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并且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首先要对自身企业了解,上文说到的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法,结合行业特点在对结果进行详细的比较。选择了合适的方法后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执行,以上文提到四阶段症状分析法为例,四阶段症状分析法将每阶段的危险情况进行描述,企业在每一阶段识别到的某种风险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改善。另外,在选择识别方法时,还需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三、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经营管理中,需要重视财务风险问题,对于企业财务风险需要进行有效的识别,避免对企业造成财物损失。财务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很多种,当然,每种识别方法都是有利有弊,对于企业来讲,在选择识别方法前,还需要对企业的发展、规模大小、行业情况等进行分析,量身设计出一种符合企业本身特点的一种财务风险识别方法,再对识别方法做出有效的措施防范,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带动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薛绯.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评价与优化研究[D].东华大学,2013.

[2]谭志华.我国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的识别与防范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

[3]彭诗棋.内控视角下的兴安财产保险公司运营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3.

财务风险分析相关理论篇7

【关键词】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构建原则

一、引言

任何类型的企业都会面临一定的风险,集团企业从单体企业发展而来,集团企业的财务风险不仅具有单体企业均具有的投机性、综合性和分散性等特征,同时具有“牛鞭效应”、系统性和动态性等特征。因此,集团企业尤其需要加强风险管理。

二、研究框架设计

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以系统论为理论指导,应用规范研究方法,设计相应的研究框架。

首先,确定研究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了研究问题,即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研究。以集团企业财务风险为研究对象,研究包括全部管理层次和实施要素的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丰富和完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并为集团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实践提供借鉴作用。其次,根据系统性原则、环境分析起点原则等,构建包括目标层、管理层和基础层三层,涉及管理目标、实施主体、程序方法、保障体系和管理基础五要素的集团企业财务管理框架。最后,对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三层五要素进行了系统分析。

三、构建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应遵循的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系统论的思想是指导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理论。系统论强调整体性原则,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系统是由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系统的各组成要素是不可缺少、不可分割的;系统论强调目的性原则,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功能的发挥而实现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而系统功能的发挥又与系统的组成及结构有很大关系;系统论强调整体优化原则,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整体性能是否最优会受到该系统组成管理要素及要素间关系变化的影响,若想发挥系统的最优性能,就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系统组成管理要素及管理要素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优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整体性能的目的。

(二)环境分析起点原则

环境分析起点原则从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任务环境分析开始。按照系统理论思想,既然要构建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它就有边界,边界外面就是环境。任何活动的实施都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活动具有主动适应环境并受环境影响的双重特性。

众所周知,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受集团企业战略目标统驭的,制定集团企业战略目标是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只有进行环境分析,才能知晓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所面临的迫切形势,以及所面临的优势和劣势,然后利用环境造成的机会,回避环境造成的威胁,发挥自身优势,回避自身劣势。所以,确立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时,必须以环境分析为起点。

(三)目标导向原则

目标导向原则是指我们在构建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时,以确立的目标为导向。目标是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方向、也是评价管理效果的依据。我们应该以目标为导向确定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主体、活动和保障措施。当然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实施目标和集团企业战略目标应保持一致,这是由环境分析的结果确定的。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乃至战略管理的一部分,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可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因此需要以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为目标,保持两者目标的一致性。

(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是指我们在构建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时,在确定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主体、活动和保障措施,以实现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时,要立足于我国的现状,根据我国国情,而不是一味地照抄照搬国外的做法。当然,我们构建的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可以随着环境而变化、调整、优化,是适应环境的。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要求我们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及时改变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构成要素,针对环境保护目标中出现的新的问题不断完善模式。目前,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面临的环境发生着非常迅速、异常巨大的变化,这对我们构建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层次和目标,明确主体、完善活动、健全保障体系、优化实施基础,合理保证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实现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整体目标。

四、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构建

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要遵循系统性、环境分析起点、目标导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构建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我们构建的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分为三层结构框架,即目标层、管理层和基础层,如图1所示。

五、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要素分析

(一)管理目标

管理目标是企业通过财务风险管理达到的目标,是我们构建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根本出发点和核心。我们在构建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时就必须从管理目标出发。在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中管理目标属于目标层的要素。管理目标是在确定企业战略目标的基础上,考虑了企业使命和风险承受度后制定的。当然,目标应该从上向下层层分解,每一层管理主体都负有与其权责相对应的目标、指标和考核标准。

(二)责任主体

责任主体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程序方法的实施者或者参与者,是指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实现目标的主体。众所周知,任何实施行为必然包括三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主体、活动和控制系统。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也是一种实践活动,这种活动的主体也是有意识有能动性的人,但是人是处于不同的组织中,根据各自组织的权责实现人的意志。所以,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责任主体是各级组织中的人,这些组织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部门、岗位、子公司等。

责任主体是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力量,其中,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站在所有者角度,通过有效管理所有者的财权,对集团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管理;董事会是集团企业的经营决策机构,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同样是经营者财务监督体系的核心和最高层。董事会从行政者的角度,通过全方位负责财务决策有效性,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管理;监事会是公司的司法者,在财务风险管理领域,监事会应当全而了解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跟踪监督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为完善内部控制所做的相关工作,检查和研究日常经营活动中是否存在违反既定财务风险管理政策和原则的行为;总经理及其集体是公司经营管理最高执行层。从日常财务监督的组织、管理和实施过程看,总经理及其集体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执行财务风险控制政策,制定财务风险控制的程序和操作规程,及时了解财务风险水平及其控制情况,并确保集团企业具备足够的人力、物力、恰当的组织结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技术水平,来有效地识别、度量、控制财务风险,并定期或者不定期评价财务风险控制的效果和效率;部门主要包括财务风险控制部门、财务控制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等。企业所有岗位能够实施或者参与财务风险管理的人,都是财务风险管理的责任主体,通过各自职责的履行情况,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管理。企业所有岗位都是财务风险管理的责任主体;之所以把子公司单独列为一个责任主体,是因为集团企业所属的子公司往往也存在背离母公司的倾向,从而使母公司面临失控,导致财务风险。

(三)程序方法

程序方法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是责任主体所表现的行为集合,表现为责任主体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行为举动,同时也是控制系统主要监督、控制的内容,包括规范的财务风险管理基本流程。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程序方法至少应该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应对和管理评价等。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实现的效果和效率是由责任主体实施程序方法的效果和效率决定的,我们必须加强责任主体实施程序方法的引导、控制和评价,以便使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朝着有利于管理目标去组织、贯彻和实施。

(四)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是保证各责任主体按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流程来实施管理的程序方法得以落实的制度、机制和手段。保障体系是连接责任主体和程序方法的桥梁,是责任主体和程序方法的信息传递和沟通体系,是责任主体实施程序方法的保障机制。没有健全、有效的保障体系,仅仅依靠责任主体的程序方法,很难保证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效果和效率,所以我们要建立、健全责任主体实施程序方法的保障体系。本文构建的保障体系包括:完善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系统、开展信息化、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审计等。

(五)管理基础

管理基础是企业有效实施财务风险管理的内部管理环境,是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客观环境和经济基础。任何责任主体、程序方法和保障体系都不可能脱离实际而存在,只有立足于实际,具体分析管理基础,才能制定有效的程序方法,实现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环境的优劣和优化程度,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影响程度之大有时超过我们的想象,一些企业破产、失败、出现严重财务风险,表面上是风险管理不力,但部分根源在于管理基础恶劣。本文认为框架的管理基础主要包括:公司治理结构、正直诚信原则和道德观、财务风险管理哲学、企业的组织结构、责任的分配和授权、员工能力、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人力资源政策、错弊和报告、企业文化等。

六、结语

集团企业财务风险框架分为目标层、管理层和基础层三个层次,包括管理目标、责任主体、程序方法、保障体系和管理基础等五个要素,它们共同构成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必须构建一个框架,通过综合治理方能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财务风险分析相关理论篇8

关键词: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财务危机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4-0152-02

引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是任何企业都不能完全回避的。作为企业风险货币化的一种表现,财务风险一般有三种形式:筹资风险、投资风险、信用风险。目前对财务风险的评价和管理主要有两个趋势:其一是风险管理,其二是安全管理。本文所研究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系指通过运用数学、统计等方式对财务与非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研究,以具体的数值来表达财务风险。一般来说,财务评价体系通过分析收益类、流动性、安全性等指标来进行财务风险的评价。这类指标不仅能够对企业基本的财务情况有所反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财务决策。通过这些指标,可以了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以及面临的财务风险,从而帮助企业科学合理地对其财务风险进行评价。

一、目前中国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研究滞后,缺乏行业针对性

与国外财务评价体系的发展相比,中国相应的研究开展得比较晚,理论和实践经验都较缺乏。现阶段,中国不少企业还依旧使用单因素变量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这种方式固然有其方便性,然而却无法对复杂的企业信息进行充分反馈,使得其应用面临着内在的缺陷。理论研究的这种滞后,造成缺乏足够的分析模型用于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

中国的现实情况是,多数企业往往采用一套通用的评价体系,并没有具体结合自己行业的特点去进行设计和开发。不同行业的财务情况是大不相同的,如果都运用一套指标体系,将无法科学地进行对比分析,改进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

(二)过于重视定量数据而忽视了对定性问题的考察

由于定量数据往往容易从财务报表上获得,对其的分析应用也比较简单,从而造成了对定量数据的过多考量。然而有些财务风险无法从企业的财务数据上得到解释,却在企业外在的、非财务类数据中得到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只进行定量考察无疑会造成很大的风险暴露。虽然定性分析面临着主观判断的影响,对个人素质的依赖较大,但在进行财务风险评价中却十分必要。

(三)指标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

目前国内的财务风险评价中,对有些指标的归类不尽合理,设计上也有失偏颇,从而造成财务信息时常发生失真的情况。首先,现有指标对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存在着缺陷。如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是静态指标,不能够实现对财务情况的动态评价。这些资产的质量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偿债能力。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的会计处理方式,会造成财务信息传递的滞后。多数偿债指标忽视了资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变现速度,从而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评判造成影响。其次,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也存在不足。现有的评价指标对企业资产的质量关注不足,从而会高估低质量资产的价值,弱化相应指标的准确性。此外,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无法区分由于会计政策等的变化,往往会因此造成评价结果的改变。最后,对盈利能力的评价尚须改进。大多数有关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处理的,这些指标忽视了现金流入流出的具体时间点,也无法对这些盈利的质量进行科学评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的现金流状况越来越影响其生存和发展,而目前的评价指标对这些则无法兼顾。

二、改进现有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理论研究,分行业建立评价体系

财务风险对企业以及整个社会经济都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引进国外的研究方法对国内的财务风险失败案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评价框架,建立相应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另一方面,分行业建立相应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每个行业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必须结合各自的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宜的评价体系。例如,在高新技术行业中,产品的成本因为一般只包括形式产品和产品,再加上往往把研发费用计入管理费用之中,从而对产品的利润率造成了高估。如果此时还用通用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就无法得到准确的计量结果。

(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为了更加准确地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价,必须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信息被高速产生和传递,一些无法进行量化的因素也对企业的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定性分析是不可或缺的。伴随着经济联系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其外部信用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虽然量化分析能够对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但最终的决策还依赖于专业人员的定性判断。只有有机的运用理性判断和经验判断,才能获得全面准确的风险评价结果。

(三)改进指标体系,如实反映企业信息

首先,改进和完善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增加分析现金到期债务比率、负债现金流量比率和周转率,能够有效的改善原有指标体系的不足。这些指标更关注企业资产的质量,并能够更加及时地传递信息,实现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的动态评价。其次,强化对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完善。这同样需要增加几类新的指标,例如现金债务总额比率、现金偿还比率和利息现金保障倍数。这三种指标的运用,能够使得企业更加关注其现金流量的状况,并降低会计政策变化带来的计量影响。最后,改进和完善盈利分析指标。除了传统的盈利指标之外,成本费用利用率、销售现金率和资产现金率能够更好地评价企业的盈利质量。其更多地关注企业的现金流和企业资金的运用效率,无疑能够更好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情况进行科学评价。

参考文献:

财务风险分析相关理论篇9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风险防控财务管理预警

一、引言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量民营资本涌入医疗卫生行业,直接推动医院竞争日益激烈。作为市场竞争主体一部分,如何合理规避医院经营中的不利影响因素,有效控制财务风险,成为医院竞争和发展的关键。医院经营决策者和财务管理者必须要不断提升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规范财务管理,不断提高财务系统风险防控能力,促进医院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二、医院财务风险类型分析

(一)医院财务投资风险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水平处于发展时期,一些医院基础设施还较为落后,大型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飞快,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不相匹配。为更好满足群众对于医疗卫生需求,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必须要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购买或更新先进医疗器械,需要有大量资金投入。在国家财力有限的前提下,医院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寻找投资的机会,随之就会产生一些财务风险,即财务投资风险。医院财务投资风险主要体现在医院大量资金投入到项目中,如果不能如期投入使用和获利,或者即使暂时获利,但是在不确定因素影响下,导致项目亏本运作,造成医院整体盈利能力的下降。造成医院财务投资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于项目研究人员,在项目立项过程中,分析不够深入,研究不够细致,计划不够成熟等。

(二)医院财务经营风险

在我国现有医疗卫生体制之下,许多医院在运转过程中,经常出现资金不到位的现象,或者难以充分运用医院资金,导致资金闲置等问题。在医院竞争发展中,由于支持重点和方向等原因,导致医院发展步伐不一致,有的医院发展较快,有的医院停滞不前,甚至是有的医院在传统财务管理理念之下,过于强调资金的安全性,将大量闲置资金存放在银行中,资金效益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医院发展动力严重不足。也有的医院过于强调资金的增值性,将医院资金大量投资,甚至是举债经营,没有对整个地区医疗市场进行深入研究,导致医院资金短缺,陷入严重经营危机。

(三)医院财务筹资风险

为了更好参与医疗卫生市场竞争,许多医院都不惜借债经营,大量建设基建项目,出现资金不足等问题。虽然政府财政给予部分支持,但是由于医疗卫生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医院深受资金不足问题困扰。在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医院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就可能更倾向于通过信用筹资、租赁、贷款等方式筹资。筹资就会存在风险,如果医院在筹资之前没有对筹资方式和自身偿债能力进行深入分析,容易导致经营资金的进一步短缺,在筹资和还贷之间的平衡容易被打破,陷入长时期偿贷泥潭不能自拔。

三、医院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外部环境影响

资源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法律环境和经济环境等,共同构成医院外部发展环境,同时也对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直接影响。这些因素虽然是在医院之外存在的,而且也不是医院所能够控制的,但对医院财务管理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策风险,由于国家或地方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发生变化。第二,利率风险,由于医院未能充分考虑自身偿债能力,通过不适当筹资方式筹措资金,从而使医院支付了高于其利润率的借贷成本,遭受相应经济损失。第三,技术风险,在医院高端设备引进过程中,由于对设备技术论证不充分或购买周期长引起价值下降,造成相应财务风险。第四,信用风险,主要是指交易双方中,对方不愿意或者不能履行合同规定,造成相应财务负担。

(二)内部环境影响

在医院缺乏风险意识或者内控机制不健全,或者是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医院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财务风险。如果医院财务管理部门缺少明确责任分工,组成机构不合理,领导对于财务风险防控意识不强,缺乏整体财务风险防控应对预防机制,也容易产生财务风险。在现行公立医院承担的社会公益事业内容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医院出于社会责任感及救人为本的人道主义原则,也容易导致医院只出不入、坏账率逐渐攀升的局面,给医院财务管理带来安全风险隐患。

四、医院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和建议

为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医院必须要客观分析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牢固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提前做好潜在风险应对措施,及时将财务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具体而言,医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入手:

(一)实施稳健的财务融资策略

在我国当前医疗卫生市场瞬息万变的时代,医院必须要不断改变传统发展策略,要通过适度融资来推进医院发展,但是也不能盲目融资,采取更加稳健的融资策略。要充分分析医院竞争发展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对各个时期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确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最佳动态负债额度,使医院的经营效益和融资风险达到平衡状态,使医院在享受财务杠杆带来的收益的同时有效规避融资财务风险。要及时制定医院合理负债警戒线和债务风险应对措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二)建立健全投资项目评估制度

为确保投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建立项目投资评估制度,按照制度要求进行投资决策。要设置合理的角色程序和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召集相关专家、学者以及经验丰富的领导者共同参与投资决策过程,通过严谨的可行性研究和周密的调查,包括对配套项目分析,交由投资项目评估小组论证,筛选最佳投资方案。建立投资项目风险追究问责制,确保项目投资决策权力和责任的平衡,不断提高医院项目投资决策科学化水平。

(三)改进医院财务成本核算方法

为了让医院管理者提供符合市场化要求的真实财务信息,必须要对医院财务成本核算方法加以改进和完善。在对医院固定资产折旧计算的时候,可以参照企业计提折旧方法,计提减价准备金。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将医院经营成本分摊到各个核算科室,科学确定其医疗成本,为管理层进行正确项目决策提供准确会计信息,有效降低医院财务经营风险和决策风险。

(四)建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医院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第一,要根据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收集相关财务信息,动态跟踪各类敏感性预警指标情况。第二,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更加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及时对相关风险指标进行测算,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常态监控体系,在财务风险出现以前及时发出预警,提出有效防范措施,将财务风险降到最小。

参考文献

[1]甘世峰.医院会计核算与管理[J].财会月刊,2012,(10).

财务风险分析相关理论篇10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识别防范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一、相关概述

进入新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知识化、信息化趋势日趋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发展环境有了较大变动,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及财务风险因素日益增多。同时随着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持续深刻影响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协调性的不断增强,我国企业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并存。

财务风险是指对未来发展结果的不确定性、未来损失的不确定性、未来所发生的损失的概率以及大小的不确定性。

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识别机制来讲,识别主要是针对于企业管理微观经济领域,就是将信息检测过程中所获取到的财务风险信息、实际检测结果跟相关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判断企业财务风险偏离正常轨道的偏离值,并根据结果分级发出识别信息。对于财务风险识别管理来讲,包含了财务风险分析、财务风险识别以及财务风险的评价等相关环节。

二、企业建立财务风险识别管理机制的主要内容分析

现代财务风险识别管理模式的实施需要包含两个要素,一是财务风险识别管理模式改进的内容,二是财务风险识别管理模式改进的步骤,这样就可以有效提升财务风险识别的整个管理过程。

针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能力及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测量评估,企业管理人员需要有效结合财务风险管理成熟度理论,诊断并发现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问题和差距,并及时制定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企业实施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成熟度理论可以认为是企业如何通过成熟度模型来提升自身财务风险管理能力的过程的相关框架。财务风险管理成熟度模型最初只是应用在财务风险导向管理的执行阶段,后来随着成熟度模型的不断成熟,逐步在财务风险导向识别制度建设、过程监管以及人员培养等各个方面强化了运用,实现了财务风险导向识别管理所能达到的管理要求。

在进行财务风险导向识别管理时,应当围绕单位日常经营财务风险的分析和评估环节,将开发和计量相关的分析模型作为主要手段,同时还应当明确现代财务风险导向识别管理模式在实际运用中的主要障碍不是技术手段问题,而是相应的企业经济关系及管理机制、管理组织问题。因此,要实现现代财务风险导向识别管理模式的有效运用,还应当将识别管理过程放置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之下,得到相关政府机构的政策支持;同时合理设置相关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或者机构来合理确定和明确财务风险管理责任机制,确定明晰的财务风险报告线,进一步提升和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并将企业管理者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及全体职工的财务风险管理参与水平都纳入到财务风险识别管理的实施范围之中。

三、企业建立财务风险识别管理机制的方法分析

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准确确定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来源。对于企业来讲,财务风险主要来自于筹资、投资、资金收付以及资金运作等,因此要确定这些经济活动的财务风险性大小,对内部经营活动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在进行评估时依据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形势,把握宏观环境对于企业的影响。并对企业的投资人以及合伙人进行评估,及时了解和把握对方的经营风格、管理理念以及社会认可度等相关信息。评估客户的信用等级,以及信用等级的高低,评估其偿债能力,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准确预测。查找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来源,这里面既有内部来源,也有外部来源,如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动所引发的财务风险,企业内部管理运行机制不够协调所引发的财务风险等,这些都有可能引发企业经营财务风险。

及时构建企业危机识别的相关指标体系。在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相关识别指标体系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科学构建财务风险识别指标体系,模糊处理相关指标,合理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计算出财务风险的评估值,依据财务风险的大小和相关标准,及时识别信息。在确定财务风险指标时,可以围绕企业盈利能力、企业偿债能力等进行指标设计。利用现金流量法来进行财务风险表示,如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财务比率分析法等,计算企业的债务保障率、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债务总额比以及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等。

及时启动财务风险的识别机制,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在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各种经营财务风险之后,就需要及时启动相关的财务风险识别机制。这主要包括早期预防措施、应急处理措施等。财务风险识别系统一旦出现相关的财务风险警报,就需要及时依据识别信息的类型、信息的性质以及财务风险的大小等选择合理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应对措施,管理这也需要依据具体情况制定具体、切合实际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案。

总之,进一步强化财务风险识别管理机制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夯实财务风险识别管理的制度基础。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要想落到实处就必须制定完善的财务风险管控规范,并严格执行。企业管理层需要结合自身生产管理特点,制定明确的财务风险识别管理机制的操作流程和规范,确定各个管理岗位的具体责任,使得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管理的各项责任都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有效避免各种经营财务风险,为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