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对篮球课的意见和建议十篇对篮球课的意见和建议十篇

对篮球课的意见和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8:48

对篮球课的意见和建议篇1

关键词:沈阳市部分高校;学生;篮球活动;调查分析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沈阳市四所高校(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化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鲁迅美术学院)2011级、2012级课余时间到篮球馆进行篮球活动的60名学生,作为本研究的调查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期刊网及互联网,搜集了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攥写本文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随机向沈阳市四所高校课余时间到篮球馆进行篮球活动的学生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18份,有回收率为98%,有效问卷118份,有效率为100%。

1.2.3数理统计

将研究过程中的所收集的数据资料利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完成相关的统计。

1.2.4逻辑推理法

归纳反馈资料,演绎推理主要特征、调查与分析现行学生篮球课余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2结果与分析

2.1沈阳市部分高校学生课余篮球活动的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2.1.1沈阳市部分高校学生课余参加篮球活动动机情况调查与分析

篮球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高雅的属性吸引着众多的大学生。在调查中了解到现代大学生希望参与篮球运动的目的,除了锻炼身体外,还想通过这一时尚、高雅的运动来反映自己追求社会进步与文明,这体现了大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对新兴事物更深刻的理解。学生对篮球练习的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课余篮球活动的内部动力,是直接影响学习自觉性与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他们想利用篮球运动这个载体,健身娱乐、锻炼自我、磨炼自身的意志品质、展现自我、培养自信、掌握一种社交的手段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

2.1.2沈阳市部分高校学生参与篮球的喜欢程度情况调查分析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有29.66%的大学生非常喜欢篮球,有38.13%的大学生喜欢篮球,学生大部分对篮球的喜爱程度还是较高的。篮球既有竞技性又有娱乐性,在篮球中能给人带来快乐的情感体验,能够消除和缓解紧张的学习状态,正在受到广大大学生的喜欢。

2.2沈阳市部分高校学生课余篮球活动现状调查分析

2.2.1沈阳市部分高校学生课余篮球活动的内容情况调查分析

在调查中了解到,有些学生课余训练时来了就开始投篮一直到训练结束。两个人来回传球到时有一些,但没有注重传球的质量和手法。一到打比赛的时候就会出现传球不到位,力量小或者打了,让同伴接着不舒服,还容易出现失误。建议沈阳市部分高校学生在课余训练时要注重篮球训练的实效性。在提高投篮、传球、运球、稳定性的基础上在追求速度。以赛代练,通过打比赛发现自己哪方面不足,在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提高课余篮球活动的质量。

2.2.2沈阳市部分高校学生课余篮球活动场地选择情况调查分析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沈阳市部分高校学生课余篮球活动时选择外场的占15.51%,所占比例不多。在外场练习受外界环境影响因素很大,比如阳光,风向等对篮球的运转都有影响。还有些人怕黑,就不选择外场练习。所以外场练习人数所占比例较少。沈阳市部分高校学生课余篮球活动时选择篮球馆里的占24.13%。在冬季,外场大不了篮球时。学生都在篮球馆里训练。沈阳市部分高校学生课余篮球活动时内外场都练的占60.34%。很多的同学都是内外场都练习,一般天气好时就在外场训练。下雨天大风天就在篮球馆训练。

2.2.3沈阳市部分高校学生课余篮球活动的主要方法情况调查分析

调查中发现,沈阳市部分高校学生课余篮球活动的方法为多人训练的占72.41,自己练习的占62.06,比赛练习的占37.93。

2.2.4沈阳市部分高校学生课余篮球活动的时间与频率情况调查分析

调查发现,每次篮球活动时间超过1个小时才能起到有效的训练效果。沈阳市部分高校学生课余篮球活动每次训练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占20.68%,在1-3小时的占55.17%。可见,沈阳市部分高校学生课余篮球活动的时间在1-3小时的人数最多。每次训练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占24.13%,这部分同学由于对篮球的热爱,经常每次打三个小时以上。

调查中发现,沈阳市部分高校学生课余篮球活动在每天练两次以上的占18.96%,这部分同学练习篮球非常刻苦,只要一有时间就打篮球。只有训练时间、训练强度、训练量有所保证,才能快速的提高篮球成绩。

2.2.5沈阳市部分高校学生课余篮球活动的影响因素情况调查分析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影响沈阳市部分高校学生课余篮球活动的因素有场地数量不足,场馆开放时间不够,课余时间不足,缺乏老师指导。其中,场地数量不足占55.17%,虽然内能古科技大学篮球馆有十六片场地。但是有时候还存在场地不足的现象。到周六周日学校的篮球管对外开放,如果赶到高峰期,学生就得给校外人员让场地,导致学生打不了球,场地不足是影响学生课余训练的直接原因。场馆开放时间不够占43.10%,所占比例不高。说明这方面因素对学生课余篮球活动影响不是很大。课余时间不足占75.86%,所占比重最高。可见学生想练习篮球课余时间却不足,主要体现在2012级的学生身上,他们几乎每天都有必修课选修课。只有很少的课余时间。这影响了他们每次参加课余篮球活动的时间和练习的频率。缺乏老师指导65.54%,教师合理有效地的对学生课余篮球活动进行指导将有效提高学生课余篮球活动的质量。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沈阳市部分高校课余篮球活动的学生从性别比来看男多女少。

3.1.2沈阳市部分高校课余参加篮球活动的主要动机是喜欢篮球运动、提高篮球技能。

3.1.3沈阳市部分高校课余参加篮球活动的主要途径是同学之间相互练习。

3.1.4沈阳市部分高校学生课余篮球活动主要是投篮训练和半场比赛,其他技术的训练较少。

3.2建议

3.2.1沈阳市部分高校学生在课余参加篮球活动时应多向老师和打的比较的师哥师姐请教,以免在训练时走入误区。

3.2.2建议沈阳市部分高校学生在课余训练时要注重训练的实效性。以赛代练,通过打比赛发现自己哪方面不足,在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提高课余篮球活动的质量。

对篮球课的意见和建议篇2

【关键词】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兴趣;教学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信息的高速化发展等原因,拥有健康的身体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篮球运动作为一项大众健身手段,也在学校蓬勃发展起来。

21世纪中国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中学体育课程的改革,将进一步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和终身体育观念已成为当今篮球课教学的主要任务。

为有效的促进中学篮球运动的发展,我们对部分高中篮球运动开展状况、学生兴趣、场地器材、教材教法、自身素质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以便在课内不断提高篮球教学质量,在课外更好的进行篮球锻炼。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大田中学2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参与调查共200名学生,其中男生107名,高一57名,高二50名。女生93名,其中高一50名,高二47名。

(2)文献资料法。主要查阅了有关我国篮球运动开展、篮球教学、体育教学、篮球运动的现状等资料及有关促进篮球运动发展的相关文献。

(3)数据统计法。有效地、科学地对回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整理,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逻辑分析法。用归纳、综合等逻辑分析法,对问题深入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开展中学篮球运动的意义和作用

(1)篮球运动在中学生校园生活中的作用。篮球运动能能促进人的大脑发育,改善学习动机,也可以促进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发展能力。篮球运动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促进了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信念,起到了丰富娱乐的作用。

(2)篮球运动在中学开展的必要性。篮球运动越来越受到中学生的喜爱,篮球运动具有较强的表现能力,愉悦性和对抗性,符合当代中学生的特点。篮球运动有它独特的魅力,成为校园里较受欢迎的运动项目。

2、大田中学部分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调查中,我们将部分中学生篮球兴趣的喜爱程度分为3种类型,即兴趣浓厚型,兴趣一般型和无兴趣型。

由表1可知:在被调查的107名男生中,对篮球感兴趣的占83%,其中表示对篮球有浓厚兴趣的占31.8%,仅有17%的人对篮球不感兴趣。而在被调查的93名女生中,表示对篮球无兴趣的占82.8%,仅有17.2%的人对篮球感兴趣,其中仅有5.4%的人表示对篮球兴趣浓厚。由此可见,篮球在男生中具有广泛的兴趣基础,而大部分女生对篮球的兴趣不够广泛。

3、大田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的状况

(1)大田中学篮球课外活动开展状况。在调查篮球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时,设置了8项指标(见表2)。

通过表2结果不难发现:只有21%的学生会经常进行课外篮球比赛,50%的学生偶尔参加课外篮球比赛,另有接近半数的学生会经常举行、参加课外比赛。只有13%的学生在课下经常进行练习篮球技战术知识,48.9%的学生会偶尔到球场进行练习。有12.0%的人会经常参加业余篮球俱乐部的活动,另有32%的学生偶尔去参加业余篮球俱乐部的活动。在所调查的学生里,有57%的学生选择并成立了篮球兴趣小组。有23%的调查对象选择经常自发地进行课外篮球活动,51%选择偶尔参加。以上数据表明课外篮球活动在大田中学有一定的基础,学生对此表现了比较浓厚的兴趣。

通过表2还可以看出,选择没有参加课外比赛的占29%,选择没有成立篮球兴趣小组的学生占43%,选择没有参加小组活动的占60%,选择没有参加业余俱乐部活动的学生占56%,选择没有自发进行课外活动的学生占26%,说明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篮球运动不感兴趣。

(2)大田中学篮球课堂教学的现状(见表3)。

由表3可知,大田中学篮球课堂教学开展的现状并不理想,觉得所在学校教学方法、师生比重、教学内容、手段和评价模式不合理的占40%以上,很多学生反映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仍旧采用以往教师讲解动作要领、示范动作,学生模仿、强化练习,最后教师再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进行纠正这一周而复始的固定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方法的缺点是很难把讲解与模仿、部分与整体、动态与静态完整地结合起来,给学生留下的往往是很短暂的技术回忆,难以使学生的各个器官充分地调动起来,最终导致了教学效率低下;各中学篮球课程处于师生比严重失衡状态,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方法,使部分水平高的学生得不到进一步的提高,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技术,这样的学,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制约了他们特长和潜力的发挥,造成了体育课上普遍存在的“吃不饱”和“吃不了”现象;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缺少体现主体的特性,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和学生对课程的责任心都有所下降,造成了篮球课程教学的效果很差。

4、影响篮球运动开展的因素

(1)篮球运动设施、体育场地、器材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有54%的学生认为学校的篮球场地器材不足;36%的学生觉得学校的篮球场地器材基本够用;只有10%的学生认为学校的篮球场地器材充足。这充分说明篮球场地设施的缺乏无疑是制约课外篮球活动开展的瓶颈。体育场馆与设施是完成体育课教学任务的基本物质条件,场馆与设施的合理配备直接涉及到教学环境的优化,教学环境的优化是激发学生学习情感、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2)学生身体条件的限制。女生一般身高较矮,心肺功能较差,运动素质较低,因此,对于高速度、高强度及同场对抗性强的篮球运动来说,其运动能力及学习训练效果不好。部分学生因为身体条件的限制,对参加篮球运动的热情不高。

(3)学校篮球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校篮球课堂是传授篮球知识、技术等最主要的形式,也是学校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比例分配不合理,过于偏重篮球运动技术、技能知识的传授,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目的在教学中没有得到体现,忽略了中学篮球教材教法知识的传授和篮球教学训练能力的培养。这种现象应该得到解决,否则就达不到篮球教学的效果。从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综合来看,该校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易于接受新事物,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逐渐提高了,所以中学生的体育教学模式应该侧重于启发式教学模式,体验教学模式等方式。

5、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

(1)影响中学篮球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工作环境条件简陋,首当其冲的是运动场地与设施跟不上中学体育工作的需求,严重束缚篮球教师的手脚,阻碍中学体育改革的深入。应该加大中学体育经费的投入,抓住机遇,拓宽融资渠道,努力改善学校体育物质条件。建议学校拨出专项资金以保证学校场地、器材的建设需要。

(2)教师把握篮球教学的整体性不够。篮球教学时,要先从整体上、从互相联系上,掌握篮球运动的内容、结构。因此,篮球教学中教师要把握篮球教学的整体性,恢复技术间的联系,要让学生明确所学技术的目的性。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篮球运动对中学生的身体素质、集体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有利于营造整体篮球运动环境。

(2)通过调查发现,篮球在男生中具有广泛的兴趣基础,而大部分女生对篮球的兴趣不够广泛。

(3)大田中学篮球课堂教学开展的现状并不理想,学校的教学方法、师生比重、教学内容、手段和评价模式不合理,客观上影响了在校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兴趣,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篮球运动的参与人数。

2、建议

(1)学校应通过各种媒介如学校的板报、广播等宣传,让学生更加了解篮球运动,学校团委经常开展一些篮球比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切实落实每个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使学生的课外活动制度化、经常化和课表化。广泛建立各种形式的课外体育锻炼小组,培养学生独立锻炼的习惯和能力。

(2)学校应大力开展女子篮球运动,促进女子篮球运动的发展。女子篮球运动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男子篮球运动的开展起到促进作用,进而对整个校园篮球运动的发展与繁荣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区别对待原则,要根据中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多运用一些游戏教学法和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法,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行小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季浏,胡增荤.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对篮球课的意见和建议篇3

(一)教学分组

根据实验前学生的篮球成绩、学习动机和兴趣、身体素质等情况遵循“组内异质,组内同组”原则进行分组,使小组内成员在成绩、性格、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各组间的整体水平相当。每个小组成员以3~6人为宜。考虑本次试验的总人数,每个小组暂定5人。在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人数保持不变。

(二)教师授课

初中篮球教学内容包括运球、传球、上篮和投篮。课前,实验班的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设置一些问题,如传球的动作要领、特点、容易犯的错误、该如何纠正等,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些收集材料的线索和途径,让学生自学。课堂上,教师讲解示范要求时间短、效率高,为小组活动留下了更多时间。

(三)小组学习和练习

小组学习阶段,教师要进行教学巡视,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小组和个人进行指导和帮助,将全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的个体发展相结合。针对教师设置的问题,小组成员查阅资料,分配任务,开展合作活动。教师随机抽查学生,以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认真学习。此外,小组成员相互检查同伴的动作情况,遇到问题先请教同伴,对错误动作及时改正。

(四)小组竞争

小组成员掌握动作要领后,进行小组间的测试和比赛,如投篮比赛、运球测试等。对取胜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并把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进行加权计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同时,还可以让掌握较好的小组或个人进行示范、讲解。这既是对表现较好小组或个人的鼓励,也是对学习相对较差小组和个人的鞭策。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篮球学习兴趣调查及分析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对篮球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变化(见表1)。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学生对篮球课兴趣强烈的高出16.2%;对篮球课兴趣比较强的高出3%;对篮球课兴趣非常差的低6.4%;对篮球课兴趣比较差的低5.9%。可见,采用合作学习方法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

(二)合作意识与能力调查测试结果

实验后,通过问卷调查统计相关数据。数据显示,采用合作学习模式的实验班与采用传统模式的对照班经过t检验发生了显著变化,表明实验后两班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有较大差距。从表2来看,实验班的平均分比对照班高13.6,表明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小组成员为完成共同任务,明确责任分工,互相支持、配合、帮助,齐心协力,共同提高。可见,采用合作学习方法能很好地唤醒学生潜在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三)技能水平比较分析

学生篮球技能掌握情况测验主要对学生运球、传球、投篮、上篮四项基本技能进行测试,并由有经验的教师担任评委。表3显示,实验结束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t检验发生显著变化,表明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篮球技能水平有了较大差距。对两班学生的篮球技能进行测试,实验班的平均分高出对照班14.5分,表明合作学习模式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篮球技能。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主动学习,平等交流,团结互助,为集体荣誉共同努力。小组讨论时,可以帮助同伴巩固正确动作,纠正错误动作,解决疑难问题;小组骨干成员讲解示范时,其他成员可以一遍一遍回想记忆动作要领,巩固技术要领。因此,采用合作学习方法对学生掌握篮球技能和提高篮球成绩有显著效果。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是合作关系,师生之间是帮助和被帮助关系。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与他人合作,主动构建知识。本次调查针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篮球学习兴趣、篮球学习成绩、篮球技能水平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篮球学习成绩和篮球技能水平都高于对照班。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水平。

(二)建议

对篮球课的意见和建议篇4

3.6.1创新篮球选修课的班级设置方式和教学方法

篮球选修课主要是利用正规的体育课的形式,对选修此项课程的学生进行统一化、普及性的篮球教学与训练活动。这在激发广大学生的篮球运动兴趣,丰富学生的篮球运动知识,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理应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针对当前篮球选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重庆市各个高校应当在“三自主”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新班级设置方式和教学方法。

3.6.2加强对篮球选修课教学过程与教学成果的监督与考核

必要的监督与考核是激发教师工作责任心、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关键所在。教师对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重视必然会主动地建构起系统科学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并严格要求学生,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目前,重庆市诸多高校的篮球选修课之所以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重要原因之一便是高校对篮球教师缺乏必要的监督与考核。基于此,当前重庆市高等院校应当建立一个专门的体育选修课考核部门,一方面随机地对各种体育选修课进行抽查活动,听取课堂学生的意见,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另一方面也要重视体育选修课最终教学效果的考核,从而对体育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给予必要的督促。

3.6.3高校应加强对校篮球俱乐部的支持

重庆市各个高校应当在深入理解校篮球俱乐部性质特征、组织形式、功能价值的基础上,加大对校篮球俱乐部的支持,比如由学校体育部、学生社团组织以学校为主体的篮球俱乐部,鼓励在校学生和老师组建相应的篮球俱乐部并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使用环境甚至是提供经济上的帮助等等,从而推动校篮球俱乐部多样性、规模化的特征。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重庆市自1906年产生第一所高等院校西南大学以来,便与篮球运动建立了不解之缘。在随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伴随着重庆市以及整个中国政治环境、文化环境、教育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重庆市高校篮球发展既呈现出自身个性化的发展特征;同时又与其它地区高等院校篮球事业呈现出相似的发展路径。

4.1.2目前重庆市各个高校篮球运动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三种模式,即课内的篮球选修课、课外的校篮球俱乐部、专业化的高水平篮球队,由此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于篮球学习和篮球训练的需要。

4.1.3通过对重庆市高校高水平篮球队近年来在一系列大型比赛中比赛成绩的分析可以看出,重庆市高校高水平男子篮球队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而女子篮球队则处于靠后的位置,因此,重庆市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竞技水平并不尽如人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1.4通过对重庆市高校篮球选修课、校篮球俱乐部、高水平篮球队师资、学生、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训练效果、硬件设施方面的研究可以看出,目前重庆市高校篮球运动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有篮球选修课教学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价值、校篮球俱乐部缺乏多样性、高水平篮球队的管理不足等等。

4.2建议

4.2.1重庆市各个高校篮球选修课在班级设置上应引入学生的篮球运动水平、篮球知识需求方面的标准,由此设置出更加细化的临时班级,从而方便篮球教师进行针对性的篮球教学与训练活动;而教学方法上则应当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活动,包括语言上的交流、动作上的交流、对抗比赛方面的交流等等,由此提高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参与性,提高篮球训练效率。

4.2.2当前重庆市高等院校应当建立一个专门的体育选修课考核部门,一方面随机地对各种体育选修课进行抽查活动,听取课堂学生的意见,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另一方面也要重视体育选修课最终教学效果的考核,从而对体育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给予必要的督促。

4.2.3重庆市各个高校应当在深入理解校篮球俱乐部性质特征、组织形式、功能价值的基础上,加大对校篮球俱乐部的支持,比如由学校体育部、学生社团组织以学校为主体的篮球俱乐部,鼓励在校学生和老师组建相应的篮球俱乐部并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使用环境甚至是提供经济上的帮助等等,从而推动校篮球俱乐部多样性、规模化的特征。

4.2.4各个高校应当设置一个独立的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机构,并在其下面设置一个专门的球队发展监督与考核机构,负责度教练员的训练计划、训练过程、训练效果方面的监督与考核,由此增强其考核压力,提升其工作责任感,激发其创新工作模式、工作方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李征.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对我国当代竞技篮球发展影响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2]邓全.篮球基础与实战技巧[m].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11.

[3]李育忠.论影响篮球投篮命中率的力学因素[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02).

[4]刘小锋.重庆市普通高校篮球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

[5]赵宗兴.影响山东省高校篮球运动开展的主客观因素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4.

致谢:

能独立完成本文的撰写,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杨改生教授,杨老师给与我悉心指导和无私的帮助就像大海中的灯塔,为我的研究方向指明道路。从选题时帮我定论文题目到提供参考文献资料,直至写作时修改论文格式和内容,经过反复多次修改才准备定稿。

对篮球课的意见和建议篇5

关键词:篮球专项课;大学生;篮球裁判

1.前言

1.1选题依据

随着国力的迅猛发展和全民体育和素质教育的倡导和推进,篮球运动已经成为开展最为广泛的体育项目,为了适应篮球运动发展的需要,培养不同水平、不同级别的篮球裁判员已经成为高校篮球专项课的教学目标与内容之一。篮球职业化的高速发展带动了群众篮球运动的发展,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之间的篮球比赛也越来越多,而基层篮球活动的开展,需要大量优秀的裁判员。篮球专项课学生掌握篮球裁判技能,对于普及篮球运动具有实际意义,可以为社会提供初级篮球裁判人才,为裁判队伍增添后备力量,从而推动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篮球运动的开展必须有裁判员,每一位裁判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篮球裁判理论知识,只有掌握好理论知识才能和实践相结合。篮球比赛的高对抗、快节奏对篮球裁判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裁判员的每一次宣判直接影响到比赛能否顺利进行,任何不规范、戏剧性的、表演性的动作都有损裁判员的形象。因此,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内更好地掌握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培养和提高篮球专项课学生的裁判能力,并达到一定裁判等级水平,是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技术与规则是促进与制约的关系。过去在教学中存在重技战术的传授,轻裁判和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难以胜任实际裁判工作的需要,所以提高篮球专项课学生的裁判能力对篮球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3研究现状

通过网上查阅期刊,大多是阐述培养学生裁判能力的重要性和通过各种裁判员培训班来实现裁判能力的培养,而在大学生体育专项课培养裁判能力的研究还很少见。现将查阅到的文献资料按发表时间综述如下:

张景海《篮球裁判选位与移动的研究》:认为篮球裁判员临场工作中的选位与移动是对比赛进行观察和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是体现裁判员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方面。

阎育东、金琼《对北京体育大学篮球专项学生从事篮球裁判工作动机的调查分析》提出:当代体育大学生思想十分活跃,他们正在探索、思考着人生和社会的许多问题。针对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实施有效的教育影响,是对新时期体育教育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等等。

本文结合内蒙古科技大学篮球专项课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学生在执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篮球专项课学生篮球裁判能力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2.研究对象和方法

以2012级、2013级内蒙古科技大学篮球专项课篮球技能较强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以及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其中把“内蒙古科技大学篮球专项课学生篮球裁判能力培养调查问卷”分别送给三位高校篮球教学的教授和五位副教授及部级裁判三人,对问卷进行评价并修改。问卷调查表分两次发放给内蒙古科技大学篮球专项课的学生,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问卷105份,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90.9%。

3.结果与分析

3.1学生对篮球裁判有较强烈的学习兴趣

篮球专项课是针对有一定篮球技战术基础的学生开设的课程。但大部分学生喜欢比赛,不喜欢篮球裁判的学习和实践。通过数据统计显示,学生对篮球裁判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占75%,一般和不感兴趣的分别占13%和12%。学习情况中偶尔占大部分为62%。学习途径的差别也十分明显,大部分学生的主要学习途径是专项课占72%,网络书本和其他较少,分别占16%和12%。

综上分析,学生对裁判的学习兴趣是浓厚的,但学习的学生却不多。如何让偶尔学习但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多加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数量,是需要解决的难题。书本和网络是主要的自学途径,与学习兴趣结合在一起可说明,学生兴趣浓厚,大部分局限在专业课的学习上,经常自学的少,这说明专项课中结合裁判技能的学习会让更多学生更集中细致地学习裁判理论。

3.2教学中裁判技能课时少

表1课堂教学学习裁判技能情况

通过表1调查发现,在上裁判技能课中,能学到的占93%。技能课与理论课中的学习裁判情况有较大差别,能学到的分别占34%和89%。数据对比说明,在专业课中学生大部分能够学到裁判知识,但更多的集中于理论课中的学习。在技能课中,教学内容安排主要以技、战术教学为主,学生掌握技战术方面的技能较多,有关组织竞赛和裁判能力占比例较少,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篮球比赛规则及在比赛中的初步裁判能力,有一定难度。而理论课中能学到的占的比例大,说明加强理论课中裁判知识的学习更能增加学生的篮球裁判水平。

3.3自身在裁判方面的主要缺陷

3.3.1临场吹罚主要是技能信心不足

表2临场吹罚时的主要缺陷分析

43%的学生认为,自身的技能不足是临场的主要缺陷,45%的学生认为,在吹罚中缺乏自信心。从表中可看出,技能与信心的不足是学生在执裁中最需要增强的两个方面。信心不足主要是临场技能不足造成的,在临场时表现大约可分为紧张、吹罚错误、激怒球员等几类。另外,学生在信心方面害怕出现错误与紧张,这主要是由于自身技能中概念不清与手势不对造成的。在自身的裁判学习中,要深刻理解竞赛规则和裁判法,掌握裁判技能,才能熟练、灵活运用规则处理比赛中千变万化的情况,提高临场能力,增强自信心。

3.3.2担任社会裁判工作少

数据显示,经常在社会中担任临场裁判员的占12%,偶尔担任的占30%,大部分学生是没有社会实践经历的。校园内的一系列比赛的裁判工作,使学生增加了一定的裁判能力,但由于校内比赛和社会基层比赛有许多不同之处,如比赛性质、规模、队员的素质等等。这使学生失去了很好的锻炼机会,以至于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基层比赛。

3.4学生认为等级证书对就业较为重要

25%的学生认为,裁判能力和等级证书对就业很重要,54%的认为重要,只有21%的认为一般。学生普遍认为,在篮球比赛的执裁过程中参与意识、组织管理能力都得到加强,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特别是获得国家二级裁判员称号后更增加了自信心,提高了竞争力。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学生对篮球裁判缺乏兴趣,认为技战术的学习更有兴趣,对裁判知识的学习缺乏重视。

4.1.2学生的临场执裁能力较差,缺少执裁经验,无法控制赛场局面。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面对激烈的比赛,容易紧张,出现漏判、错判等。对裁判法和规则理解不够透彻,经常出现跑位、手势等错误。

4.1.3教学中组织竞赛和裁判课时少,使学生掌握比赛规则及初步裁判能力,存在一定困难。

4.1.4学生缺乏主动实践的精神,少了社会实践,就意味着少了很多的临场经验。

4.1.5学生没有认识到裁判证书对未来就业的重要性。

4.2建议

4.2.1提高学生对篮球裁判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体会到担任裁判员的成就感,能够很好地组织一次比赛,用自己的能力将一场比赛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顺利进行,这是对学生自己的一种鼓励,能够提高学生对篮球裁判的兴趣,使学生由原来的被迫学转变为我要学。

4.2.2加强裁判基本技能的训练

篮球裁判技能是裁判员工作方法的具体表现,其形式有手势、移动、口哨以及记录台工作方法等,规范的手势、响亮的哨音、准确的移动和记录台高效的工作方法都对裁判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狠抓基本功训练。

4.2.3提高学生的临场执裁能力

经常组织篮球比赛,让学生身临其境,积累临场经验。同时加强心理锻炼,增强抗干扰能力,通过大量的临场执裁增强自信心。不断系统地学习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理解和掌握规则内涵,勇敢冷静地面对临场各种困难和挑战,养成秉公执法的良好习惯。在临场执法过程中体会临场方法,磨炼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裁判水平。

4.2.4注重篮球裁判培训与等级考试

篮球规则总是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它保证和促进了篮球运动的良性发展。应及时地掌握新的规则,努力向更高的级别看齐。

参考文献:

[1]孙民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06.

[2]中国篮球协会.篮球规则[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09.

对篮球课的意见和建议篇6

关键词:篮球;影响因素;发展现状;研究对策

一、前言

篮球在我国作为一个比较普及、锻炼效果明显、群众喜爱的运动项目,在体育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不过,传统的篮球教学组织形式以教师为中心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注重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与篮球技术传授的系统性[1],使得学生的学习被动化,从而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篮球的兴趣,其结果是学生对课堂中的篮球教学越来越疏远。而2002年教育部出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为出发点,对现有的初中体育课程进行改革[2]。在新课标背景下,课程与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健康的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作为初中体育课程主体内容的篮球项目也应发生相应的转变。目前,有关篮球运动现状的研究大多出现在新课标实施前,有必要对现行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以得出现阶段的特征,以解决实际问题。本文即通过对西和县初中篮球教学的调查,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新课程的改革做出贡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西和县区城区七所初中的部分初中生和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论文研究的需要,在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收集检索。同时阅读大量相关理论书籍,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依据。

(2)访谈法:通过对七所学校68名任课教师的访谈对中学篮球教学现状进行了解。

(3)问卷调查法:

随机对西和县中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再请指导老师对调查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检验。

(4)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统计。

(5)逻辑分析法: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等逻辑分析方法,对各种问题进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西和县初中体育教师与体育场地设施现状

教师,是体育教学中最活跃的因子。了解初中体育教师状况,对把握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师生比作为反映一名体育教师要承担多少学生的授课任务,具有重要意义。调查发现,如表1所示,研究对象西和县七所初中体育教师总体上一般,教师与学生的比例达到1:402,基本可以满足体育教学的任务。每所学校10人左右,7所初中一共有378个班,也就是说,每名体育教师平均拥有5个班左右,按每周两节体育课计算,每名体育教师每周正常上课10学时左右,基本符合国家标准;而其中篮球专项老师平均每所学校为4人,这种背景下,篮球教师要应付繁重的篮球教学工作,势必影响到体育教学的效果。[见表1]

表1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2.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可以间接地反映教师的教学和其他业务能力,具有重要考察意义

表2所示,研究结果显示:西和县初中专任体育教师中以本科和专科为主,其分别占有较高比例;其中本科学历最高,达到56%,专科以上学历达到了94%,说明研究对象体育教师学历相对较高,基本可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特征,是体育教师师资状况的重要因子。合理的年龄结构,要求老中青三结合,就是要求青年教师、中年教师、老年教师比例适宜,形成“传帮带”、竞争有序的师资结构,从而促进教学的完成,达成学校体育传统的延续。调查结果显示,西和县初中专任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年龄在20―40岁占了大部分,占72.1%,而50岁以上相对较少,如表2所示。体育场地器材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具,离开体育器材的体育教学是不完整的。篮球场地设施是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篮球教学、课外篮球活动和课余篮球训练正常进行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调查结果显示西和县初中平均每个学校有5.4片篮球场,上篮球课的时候学校篮球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初中篮球数平均数为31.5个。

表2西和县初中体育教师年龄统计表

3.西和县初中生对篮球课的态度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态度对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对篮球课也一样。了解学生对篮球课的态度具有重要意义[3]如表4所示,看出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喜爱态度,在西和县学生中非常喜欢和喜欢篮球课的占调查总数87.6%,而不太喜欢和不喜欢的比例占6.6%。这表示西和县初中生喜欢篮球课的人数比例较大。篮球运动是深受初中生喜爱的,因为篮球运动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篮球运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对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见表3]

表3西和县初中生对篮球课的态度指标表

4.西和县初中篮球教学现状

(1)西和县初中篮球教学总体状况2002年我国教育部颁布实施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标准要求:根据多样性和选择性的教学理念,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允许学生自己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学习,学生每半学期、每个学期或每学年选一次。学生再次选择时,既可以选择相同的项目,也可以选择不同的项目,但总计不宜超过五个项目,以便加深运动体验和理解,发展运动爱好和专长。在被调查的西和县初中,体育课程模式几乎全部是按照传统的“三基”体育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几十年没有发生变化,要求学生体育课达到体育教学的三个基本目标: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技术。[4]在这三个基本目标的要求下,教学内容繁多,而且重复,教师教的技术学生掌握的不大熟练。而同时,学生的学习由于受到课时限制,也无法学好,从而制约了学校体育的开展。篮球技术的学习和其它的科目学习一样,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是很重要的,现有的初中体育课程模式强调三基的学习,强调跑、跳、投的能力;同时在初中阶段要学习到许多体育项目,学习的范围很广。造成了西和县初中生很多体育项目都有些印象,而没有较好地掌握什么技术。

(2)西和县初中篮球教学的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老师依据体育教学目的而提出的预期结果。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体育课的指导思想

和目标是“健康第一”“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调查结果显示在西和县初中42.6%的体育教师认此,教师教学很自为传授学生技术是篮球教学的首要目标;认为教学目标是增强学生健康的只占了28%。以传授学生技术为主的篮球教学的主要功能是:强化动作记忆、增加运动负荷、保证运动安全、适应班级教学等。因此,教师教学很自然地从技术动作开始,遵循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和篮球运动自身的规律进行教学。[见表4]

表4西和县初中篮球教学的教学目标统计表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西和县初中篮球教师的年龄结构和学历都比较合理,不过篮球场地器材普遍偏少;学生对篮球课的热情比较高,认为篮球课可以满足他们体育锻炼的目的,而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评价不是太高。

西和县普通初中篮球教学以班为单元授课,单元授课中主要是以篮球的技术结构形式为主,传统的篮球教学不利于学生对篮球技能的掌握,教学内容繁多,而且重复,学生的心理对于体育课的内容十分排斥。而西和县普通初中体育课上课人数比较多,影响了学生上课的效果和质量.

2.建议

学校对篮球教学应该增加对场地器材、师资力量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投入,进一步扩大篮球运动社会普及面,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掌握篮球基本技能。学校应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使教师能充分的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提供学生主体活动的天地,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影响学生,在教学策略上宜实行小班教学,以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这样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面照顾每个学生,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不掉队,让每个人都学到应该学到的体育知识。

加强教师的培训。在培训中,注重师德以及教学论等方面的培训,使教师能更好地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把先进的教学理论付诸于教学实践之中,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此外,还应加强篮球教材的研究,明确初中篮球教学教学目标,对原有的教材进行改造,注重开发篮球教学的心理和文化功能,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宋振镇,张剑珍.用健康第一的理念构建篮球课程的实践[J]辽宁体育科技,2004,68.

[2]编写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04.3-4.

[3]徐栋,王宝.新课标下体育课堂教学内容选择的若干思考[J].体育教学,2005,21.

[4]王保成,王川.中学体育课不能放弃“三基”教学[J].体育教学,2001.6.30-34

对篮球课的意见和建议篇7

摘要本文研究的是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模式的相关问题。文章在简要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活动中所存在传统篮球教学模式和近些年出现并发展起来的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针对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与建议,希望对探索和构建一套符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特点和需求的篮球教学新模式能够有所启发。

关键词教学模式篮球高职院校应用建议

篮球运动是广受学生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其在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等多个方面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2002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之后,篮球运动更是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教学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却由于长期受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的影响和自身特点的限制,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其中教学模式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为了促进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的顺利高效发展,本文就针对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模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研究。

一、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模式分析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现有的篮球教学模式可以大体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篮球教学模式,另外一类是近些年出现并发展起来的多样化的篮球教学模式。以下就针对这两种教学模式进行简要的分析:

首先是传统的篮球教学模式。传统的篮球教学模式,如今在我国很多高职院校所开展篮球教学活动中仍然较为常见。在利用传统的篮球教学模式开展篮球教学活动时,是将整个教学过程分成准备部分、基本部分以及结束部分三个主要的阶段来依次进行的。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具有明显的竞技化的特征,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运动技术的传授和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同时也非常重视对运动成绩的追求,但是与此同时,却忽略了在篮球教学中贯彻和渗透科学的健身意识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评价形式也过于单一、评价标准过于僵化。而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的这些问题,据分析主要是因为,传统的篮球教学模式,主要是根据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和运动负荷的发展规律设计而成的,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处于被管理、被训练的被动地位,再加上程式化、专业化和训练化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篮球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受到了限制和影响,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从而影响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活动的成效。

其次是多样化的篮球教学模式。多样化的篮球教学模式,是随着近些年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出现并发展起来的一系列能够更好的体现学生在篮球学习活动中主体性的教学模式。例如:分层次教学模式、俱乐部教学模式、自主教学模式以及领会式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新的、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篮球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改进,其不但有助于解决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而且还能够大大的丰富人们对于篮球教学模式的认识,为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但是,虽然说上述的这些新的、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虽然相对于传统的篮球教学模式而言,均具有一定的优势,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发展,但是同时也必须认识到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任课教师在选择、优化以及应用某种教学模式时,必须与实际的教学情况相结合(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学条件等)才能够获得最佳的教学成效。

二、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模式有效应用的对策及建议

由上文的分析可知,近些年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而出现的一系列的新的、多样化的篮球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篮球教学模式而言,更能够符合目前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活动的需求,但是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科学的对教学模式进行选择、优化和应用,才能够确避免其局限性,确保其作用和功能的充分发挥。鉴于此,笔者在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问题,特提出了如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首先,要确保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一定要注意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学校教育的新形势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样也是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追求。在选择、优化和应用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模式时,只有以此来作为准则,重视学生在篮球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体需求,才能够确保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模式的应用不偏离正确的方向,才能够确保教学模式应用的成效。

其次,要注意遵循篮球教学的规律,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篮球教学与其它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相较而言,既有一定的共同点,也有一定的不同。在开展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活动时,不但要注意遵循一般体育运动项目教学所应遵循的教育学和体育学的规律,还要注意根据篮球运动的练习形式、动作技术特点以及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灵活的进行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应用,以尽可能的开发篮球课程的多元功能,提高篮球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最后,应注意选择和应用有助于体现学生在篮球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在开展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否充分体现学生在篮球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篮球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是影响教学模式能否有效应用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一种篮球教学模式只有充分的激发了学生自身对于篮球学习的内在动因,让学生积极、主动、能动的参与到篮球学习活动之中,才是一种真正成功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在选择和应用教学模式时,一定要注意选择有助于体现学生在篮球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孙民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对篮球课的意见和建议篇8

一、目前小学篮球教学现状

1.教学理念落后

应试教育是目前中国的主要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弊端就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以学生分数的多少论教师水平的高低。教师不管学生有没有理解,强硬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各项安排,强硬地记忆。这种教学模式已经非常落后,与新课标完全不符,不利于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对教学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2.教学方法传统

老套的篮球教学方法中,教师是先教运球,再教传球,最后教射篮。教师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为目标,单节课时任务就是循序渐进的几个基本动作的教授,通过课堂枯燥无味的练习,来让学生掌握篮球动作。这种古板严肃的传统教学方法无异于强行让学生记忆动作,但是在比赛中学生却不会运用,学生容易对所学的课程产生倦怠、烦躁等负面情绪,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越来越小。

3.学生没有学习兴趣

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大多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没有把培养学生兴趣放在第一位置,更不要谈终身体育理论的传递了。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纪律要求不严格,简单的慢跑、徒手操准备活动后,就是基本动作的教学,甚至会出现自由活动。这样的教学效果就是学生的水平差距很大,造成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不同。因此教师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引导方法,直接关系到能否让所有孩子有参与感,有学习篮球的兴趣。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篮球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新课改后,对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有了很多改良型的意见,特别是对小学篮球课堂的教学,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比如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合理设计课程的教学体系;利用游戏击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改进评价体系,提高教学效果等等。接下来,笔者针对多年的教学训练经验,谈谈如何改进小学篮球教学的常见问题:

1.转变教师观念,优化课程体系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小学体育教师思想观念较为陈旧,不能将培养体育型人才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不能把终身体育的理念传达给学生,只把教学生课程作为自己的一项工作,不能认识到更深层次的东西。小学的主要教学对象是7~12岁的未成年人,目前他们的思维模式和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养成,因此小学教师必须时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我的思想意识,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里的知识,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篮球这项运动,在此过程中,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就会慢慢被激发出来,使其在课下也将篮球作为一项强身健体的运动,在忙碌的课业外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2.开展游戏环节,打造趣味课堂

篮球运动是群体性的力量技巧性项目,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根据多年小学生的体育健康测试情况来看,我国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正在逐年下降,而身体素质的降低是不利于篮球运动的学习和开展的,特别是过度肥胖或者弱小的,与同龄人同场竞技会非常吃亏,长此以往,学生会丧失学习的主动性,越来越被其他学生边缘化,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此外,小学生的心理引导非常重要,要通过心理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真正做到“我要学”。因此需要将游戏的模式引入篮球教学中,根据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将其他游戏也引入进来,让每个孩子都喜欢上篮球,参与篮球活动,增加自己的自信心,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甚至工作,都有巨大的帮助。具体做法为教师在每节课准备活动中融入游戏环节,建议游戏环节与主教材相吻合,既活动了身体又引出主教材,一举两得。在每节课拓展练习的时候也换成游戏,既能增加运动量又能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团结合作的快乐,通过快乐激发兴趣,提高篮球学习的积极性。

3.强调课堂互动,营造良好氛围

对篮球课的意见和建议篇9

【关键词】体育院系;篮球专项课程;优化

引言

篮球专项课是体育院校培养专业篮球人才的主要课程,因此篮球专项课程设置的合理程度直接影响了学生篮球运动竞技能力的提高。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专业体育人才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从事篮球训练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但是一些体育院系并不注重篮球教学课程的整合和优化,特别是篮球理论和篮球技战术适度结合、篮球运动专项素质、篮球技战术创新等方面都被忽视,从而导致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竞技水平提高慢、专项技能不够突出等情况的出现,从长远角度来看,这样的现状不利于篮球专业教学的发展。如何有效地整合篮球资源、优化篮球人才培养途径、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是体育院系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只有整合和优化体育院系的课程设置,才能更好地利用高校这个平台;才能让理论课程和训练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解决高校运动队一味追求成绩现象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之间的矛盾。本课题通过对河南省体育院系篮球专项课程的深入研究,旨在整合篮球理论、教师和训练方法等方面的现有资源,从而使得河南省体育院系篮球项目的课程设置更加完善,进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1篮球专项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1.1篮球专选课课程内容的选择

目前河南省高校篮球专选课的教材中,几乎都把篮球的起源和发展、篮球的功能与价值以及篮球的各种基本技术作为主要内容,而这种多年来一尘不变的教材内容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灵活性与个体差异性,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自主性。

1.2课程内容的组织及学时安排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河南省大多数体育院系是在大二上半学期开展篮球专选课程的学习,且在大二、大三、大四三年的学习中,每周所安排的学时基本相同。而在篮球专选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河南省不同的体育院系对于篮球专选课程的基础课程、拓展课程以及实践课程所安排的学时不尽相同。其中,基础课程内容是学生接触篮球专选课的第一步,是学生掌握篮球的基础知识理论、基本技术和技能的前提,一般在大二集中开设,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熟练运用篮球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在理论上应当取得国家二级裁判员资格证书。而拓展课程与实践课程则是学生形成自身特有的技术特点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学生应当形成完整的篮球知识结构,有了对于篮球自主学习的兴趣,对于篮球的认识有了一定的专业度。

2篮球专项课程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

2.1轻理论、重实践

大多数学生均认为篮球专项课程就是训练课,而受到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多数学生在篮球专项课学习过程中,存在对于理论课的轻视,从而导致虽然所有的篮球基础技术都学过、练习过,但是缺乏对这些基础技术的理解。于是学生在训练时不是根据自己掌握的基础技术理论知识进行主动、自发的训练,而是盲目、被动的跟随性训练。训练的效果可想而知,不能尽如人意。

2.2轻防守、重进攻

篮球比赛是以得分的多少来判断胜负的,想要取得胜利,就只有比对手取得更高的分数。因此在比赛中有较强得分能力的球员往往会在第一时间就受到教练的重视,且获得观众喝彩声的频率也较高,加上大多数学生较为喜爱观看美国nBa篮球职业联赛,很容易受到美国篮球风格的影响,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因此,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篮球的过程中,对进攻技术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防守技术。

2.3重技术、轻素质

河南省的篮球教科书中,绝大多数内容是对于技、战术的讲解,并且在篮球专项课的学习过程中,也是更加注重技战、术的学习与训练。然而,篮球的技、战术运用是需要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做为前提的。力量、速度、弹跳、柔韧等基本的身体素质在篮球比赛中都显得尤为重要,而在篮球专项课程的教学中,绝大多数学生并不喜欢素质训练。甚至于,有些学生从未有过主动意愿来参加身体素质训练。而在篮球运动极为发达的美国,球员都非常重视身体素质的练习,在美国的诸多篮球教科书上都有着这样一句话:没有好的身体素质,就无法取得最终的胜利!由此可见,体能训练对于篮球运动来说,有着极大的意义。

3篮球专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3.1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多

篮球专项课在河南省体育院系中已经普遍开展,但是河南省大多数体育院系都选择在第一年将篮球项目做为普修课进行学习与训练,从第二年开始才将篮球项目做为专项课程进行学习与训练。在河南省高校本科的学习阶段,学生的实习和学位论文的撰写通常都是安排在大四来进行,为期一年。这就造成了,篮球运动专项课程时间有限和教学内容繁多等因素之间的矛盾,从而影响了篮球专项课程的教学质量。

3.2教学方法乏味教学内容陈旧

在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育方针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教学过程中要求以兴趣为先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然而目前河南省大多数篮球专项课程依然存在同质化、填鸭式和注入式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的内容陈旧、重复过多。这一系列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也是篮球专项课程,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

3.3应试教育损害学生学习主动性

应试教育依然占据主体。河南省大多数体育院系对于学生篮球专项的考核成绩,是通过篮球专项技术测试和运动理论考试的综合成绩来评定的。这就造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考什么就教什么,学生教什么就练什么的不良现象。而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吸引力,损害了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锻炼的积极性。

3.4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运用不当

大多数篮球专项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由于教师过于规范化的教学组织管理,死板的要求学生,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把握不够,指导与训练没有针对性,导致在篮球专项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天性和个性不能很好的发挥。

4篮球专项课的优化

4.1树立新的篮球专项课程理念

首先,篮球专项课程必须要将“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贯彻始终。利用篮球运动本身所具有的竞技性、对抗性、游戏性等特点,使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其次,篮球专项课是在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来进行的,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尊重学生的人格特点和个性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都能够热爱篮球运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着手点,在篮球专项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兴趣,确保学生能够自觉、积极主动的进行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4.2优化教学内容

将传统的篮球专项课程的教学内容拓宽,包括篮球运动的基础理论、技能、技战术以及篮球运动的保健、健身等功能。拓宽后的教学内容应该更加强调篮球运动强身健体的功效,从单纯的学习篮球技术,向学习篮球运动的多功能发展,将篮球运动所具有的健身、娱乐、教育等功能融入到篮球专项课程的教学中,增强篮球专项课程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从而提高篮球专项教学的效率。

4.3优化教学过程和手段

改变传统的篮球专项课中教学内容大量重复,改变传统的注入式和应试考试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导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的锻炼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利用篮球运动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河南省高校篮球专选课程内容的改革,应当遵循强化基础技术、重视比赛实用战术,注重在篮球专项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1.1篮球专项课程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过分注重篮球技、战术的训练,忽略了篮球理论知识学习和篮球运动意识的训练;(2)对进攻技术训练的偏爱,忽略了防守技术的重要性,不能全面发展;(3)享受篮球的技术对抗带来快乐的同时,忽略了枯燥的身体素质训练,使得篮球技、战术的发挥得不到保证。

5.1.2篮球专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有:(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对于篮球专项课程来说,教学时间短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无法解决;(2)教学内容多年不变,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教学手段单一,训练效果不佳;(3)应试教育导致学生训练积极性不高;(4)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尺度把握不当,导致学生缺少灵性,球风过于死板。

5.2建议

河南省高校篮球专项课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校改革的需要以及学生的需求,构建新世纪高校篮球专项课程,关键要顺应时代的潮流:(1)学校教育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树立新的教学理念;(2)以人为本,立足于素质教育,使篮球专项课程整体优化;(3)真正有利于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利于掌握篮球运动技能,为健身健康服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从而使学生热爱体育,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使篮球专项课程真正融人体育与健康课程之中。

参考文献

〔1〕王保成.更新观念,面向新世纪的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与教学,2001,(2):1.

〔2〕宋振镇.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J〕.上海体院学报,2001,(5):168.

〔3〕汤宝兴.实施《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深化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理性思考〔J〕.体育与教学,2002,(2):22—23.

对篮球课的意见和建议篇10

关键词:篮球活动;体育专业;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17)01-0015-01

一、中学篮球发展现状

篮球运动已成为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手段之一。篮球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诸多,因此应在深入了解和研究篮球活动现状及其应用因素的基础上,找出问题所在,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广大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与篮球意识,最终实现篮球运动更快、更好、更高的持续发展目标。

二、制约中学篮球活动的因素分析

(1)篮球环境因素。篮球运动在学校的发展,在某些方面主要受学校篮球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这其中涉及篮球运动氛围、篮球社团与协会的成立、篮球竞赛活动的组织、篮球活动消费以及师资建设情况,等等。

(2)场地设施因素。篮球场地设施是学生进行课余篮球活动的基本硬件设施条件。本次调查选取了江苏省张家港市的五所公办高中,每个高中都有室内篮球场,总共有23块室外球场,其中两所学校是新建的塑胶场地,一所学校是老式塑胶场地,另外两所是水泥场地。对于参与课余篮球运动的学生人数来说,那就是“僧多粥少”,许多时候学生们都只能望“场”兴叹。长此以往,会对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积极性会造成很大的打击。

三、完善中学篮球活动发展的对策

(1)加大篮球场馆的开发利用。篮球场地的缺乏是当前中学生篮球活动开展所面临的最大障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非偶然,主要是政府和学校重视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一直以来,江苏省张家港市的中学的室内篮球场馆只对体育专业的学生开放,从而导致室内篮球场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许多体育专业的学生对此意见较大,他们认为学校可以采取完全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在保证上课和校队训练场地有基本保障的情况下,对其他进场打球的人员采取收费制,实行“以馆养馆”,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们参加课余篮球运动的积极性。

(2)强化篮球活动组织管理体系。篮球活动的开展效果直接受组织管理体系的影响。而组建一个合理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是发展篮球活动的制度保障。首先,要提高学校领导对课余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其次,要积极筹备组建篮球社团,制定篮球协会管理制度;最后,要以公共体育篮球教师为主,与校学生会和校团委紧密联系,设立篮球活动组织机构体系。

(3)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校领导总领全局,主要负责学校篮球场地建设;篮球协会主要负责篮球赛事组织,拉动社会资金投入;公共体育篮球教师、校学生会与校团委密切联系,对水平较差或经济情况不好的学生,给予帮助,合理引导。

(4)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篮球活动氛围。学校可以借助于媒体和w络,加大篮球活动的宣传力度,扩大课余篮球运动的影响力,让广大中学生和社会了解课余篮球运动的最新发展动向,引领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积极营造学校良好的篮球活动氛围。

学校应改变领导和管理者的观念,加大资金投入,进行场地场馆建设,加强管理,提高场馆的利用率;正确引导学生们对篮球运动的爱好,端正学生的参与动机,培养学生们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校园篮球文化氛围;合理组建篮球社团和协会,组织篮球比赛活动,提高篮球比赛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公共体育篮球教师、校学生会和篮球协会的作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篮球运动中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