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宣传机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7:37

文化宣传机制篇1

1.1没有制定长效的宣传机制

在对外宣传企业文化时,没有制定长效的宣传机制,由于信息渠道闭塞、工作机制陈旧,使得企业很难做好宣传工作。没有制定畅通的新闻资源报送渠道,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处理系统,企业宣传基础较为薄弱,资源获取渠道闭塞,没有制定对外宣传考核与管理机制。国有企业宣传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不高,负责宣传企业文化的同志没有资格参加企业领导会议,很难全面了解与掌握企业发展规划目标,影响了宣传企业文化工作的统筹实施、预先知情和提早谋划。

1.2国有企业宣传设备落后且专业人才不足

因各种原因致使企业宣传干部的职务晋升和人员编制存在乏力现象,企业机构在每次改革与重组时,企业通常最先压缩宣传部门,工作量大、编制少使得企业宣传人员出现浮躁心理,由于这种浮躁心理的制约导致宣传人员经常费时费力地开展工作,却无法将工作做好,很难扩展宣传渠道,严重影响了宣传工作的效果。企业宣传人员素质过低,缺乏专业技术强的高精尖人才,因对外宣传部门的工作岗位大多由基层人员升迁任职,使得宣传人员的成分较为复杂,很多宣传人员都是先工作再进修,致使在工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高素质的宣传人才很难引进,再加上缺乏领军人物,使得宣传工作很难突破传统的媒介宣传框架。对外宣传工作者的老龄化问题十分明显,人才结构与知识结构出现断层,这些问题的制约使得企业宣传工作难以创新。从用人制度来看,宣传人员缺少与企业领导相互交流的机会,没有形成科学的用人机制,重能力、重业绩的用人机制在企业宣传系统中尚未成型。对外宣传的资金投入量不足,受企业财力限制,企业宣传部门的设备老化现象严重,甚至很多都为淘汰品,不能满足宣传工作的需求。

2国有企业文化对外宣传策略研究

2.1提高策划水平,开展针对性强的宣传工作

提高企业宣传工作的策划水平,应对重大课题、主要工作、阶段、年度作出科学的规划,做有计划的宣传工作,明确宣传目标,提前策划企业重要课题、主要工作和重点任务的宣传任务,及时深入地挖掘宣传时机,形成系统的宣传模式。搞好宣传策划工作的基本要求就是应明确了解企业想要说什么、媒体需要报道什么。因此,企业宣传人员应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和联系,与媒体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将媒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才可以确保宣传质量。要想做好企业文化宣传工作,宣传人员就必须时时刻刻站在企业高度分析宣传题材,这样才能将有力度、有深度的宣传报道写出来,才能将企业品牌打出去。

2.2重点宣传企业文化,使宣传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

对外宣传企业文化是企业宣传工作的重要任务,必须将宣传企业文化当成主要的宣传任务。宣传企业文化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广告或新闻等媒体传播形式,使国有企业文化能够被社会所认知,使国有企业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应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宣传工作就是企业的生产力,宣传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市场软性资产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企业不断壮大的途径,在宣传过程中应立足市场需求,使宣传工作与市场需求相吻合。在市场竞争环境愈加激烈的今天,宣传企业形象,推广企业文化是加快企业发展的动力,对产品、对企业的宣传不仅应适应市场需求,同时也应适应企业内在的需求。在新时期企业竞争关系中,单纯的产品价格与产品质量竞争已经不能满足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需求,企业必须明确地认识到,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服务,而一流企业卖的则是企业文化。

2.3善于总结良好的宣传案例,树立起舆论导向

典型事件与先进人物是企业开展工作的方向与旗帜,是引领员工前进的指示灯,能够使企业工作者有赶超目标。所以,对外宣传工作者必须及时发现典型案例,应通过典型案例与先进人物宣传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内部的良性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创新对外宣传机制,大力宣传企业创新精神,做好党政建设工作,努力营造稳定、和谐的对外宣传氛围。

2.4探索宣传企业文化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途径变得更加丰富,这就给企业文化宣传工作带来了更好的发展契机,就传统的宣传媒介而言,互联网传播媒体有着传播速度快和受众人群广等优势。在宣传企业文化时,必须占领互联网舆论高地,利用好各种传播工具,开拓全新的宣传平台,建设有特色的企业网站,利用微博等先进的宣传形式推广企业文化,依托网络信息传递快和受众人群广等特点,使更多的人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最新动态。与此同时,应建立完善的审查监督体系,强化宣传管理力度,防止因传播不良信息而影响企业社会形象的情况发生。应高度重视并用好网络传播媒介,做好互联网宣传工作,除此之外,还应与受众人群广的网站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加强企业文化宣传力度。

3结语

文化宣传机制篇2

一、紧紧围绕党的十精神,突出法制宣传教育重点

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新时期依法治国方略提出的新任务,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以新的思维、新的方式、新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2、深入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学习宣传。继续把学习宪法作为全民学法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贯穿始终,进一步增强全市公民的宪法意识、爱国意识、国家安全和统一意识以及民主法治观念;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的学习宣传,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法律义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理念,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3、深入开展与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增强适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能力,增强市场主体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调整优化投资结构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宣传,促进和保障经济转型升级;着重做好重点项目、重点工作、重点领域的专项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工作;加大促进可持续发展法律法规的宣传,积极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水平。

4、深入开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加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稳定物价、道路交通、教育医疗、社会救助、婚姻家庭以及住房、禁毒等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提高群众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促进依法解决各种民生保障问题。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矛盾多发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依法及时有效地进行正面引导,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5、深入开展与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以《行政强制法》的宣传和贯彻实施为重点,积极开展与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不断促进公正廉洁执法,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以学习宣传《人民调解法》、等为重点,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突发事件应对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积极化解社会矛盾。

6、深入开展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积极开展文化产业法律体系的学习宣传,积极引导公民和组织依法从事文化生产、经营和管理。要突出宣传《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以及相关文化产业投资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文化市场管理法治化水平,促进文化产品的传播以及文化产品的生产积极性,为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法制环境。

二、深化“法律七进”活动,推进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工作

7、深入开展“法律七进”主题活动。结合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单位、教堂实际、建立健全“法律七进”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法律七进”内容、途径和方式,推进工作常态化,形成长效机制。总结经验,适时出台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学法用法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进普法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带动全民普法深入开展。

8、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和执法人员的学法用法工作。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党委理论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每年不少于2次;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制度,加强考试考核力度,强化对考试考核结果的使用;组织开展公务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工作,定期组织公务员开展法律知识培训、专门法律知识轮训和新法律法规专题培训;加强对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专项法律知识培训和考试;加强对党政机关及社区干部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有关法制宣传教育,促进公正廉洁执法,防范职务犯罪。

9、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贯彻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确保辖区中小学校法制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积极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创建活动,建立内容完善、特色鲜明,富有警示作用的校外法制教育基地,组织开展适合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规范兼职法制副校长选聘、评优工作,切实发挥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作用。结合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切实加强青少年权益保护,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注重社会闲散青少年、留守儿童等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青少年法制教育格局。

10、加强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学法用法工作制度,切实加强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的法制教育培训;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重点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与企业经营管理、金融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深入开展“法律进企业”,深化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立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提高企业法治化管理水平。结合本地实际,开展“普法企业行”活动,建立健全企业法制学校,制作法制宣传挂图,组织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走进企业,开展法制讲座、法制图片巡展、法律咨询,法制文艺、法律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设计有效载体开展法律进楼宇、法律进市场活动。

11、加强社区居民群众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加强对社区党员、“两委”干部、“法律明白人”和居民代表的法律培训,增强他们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基层事务,防范和处理矛盾纠纷,化解基层各种矛盾的能力。积极推行退休干部、教师担任法制宣传员,带动居民学法用法。借助城市远程教育网、“送法进小区、进楼宇、进家庭等”。依托法律援助点等载体和平台,融法制宣传教育于各项惠民活动,努力扩大社区法制教育的覆盖面,深化普法惠民服务。

12、加强其他人群的法制宣传教育。借助社区法律援助站、人民调解室、警务室等阵地,积极开展对留守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社会闲散人员及刑释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等人群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活动;认真做好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老年人法制宣传教育,结合“老年人大课堂”活动,设计有效载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将老年人的法制宣传教育浸透到开发建设形势、健康养生常识等教育过程中,浸透到日常生活和各种文化活动之中,提高老年人法律意识。

三、推进依法治理工作,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13、加快法治建设进程。全面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积极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行政程序、行政审批、行政监督、政务公开等依法行政体制和机制,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推动公正廉洁执法;建立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和重大事项决策法律咨询制度等依法决策机制,优化政务环境,全面提升依法行政的标准和水平。

14、深化“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围绕社会管理创新,充分发挥社区基层组织作用,深入推进“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完善居民自治章程和居规民约,健全居民代表大会制度,对“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巩固和扩大创建成果;加强创建工作业务指导,做好“民主法治社区”推荐申报和考核验收工作。

15、加强行业依法治理工作。坚持法制宣传和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入开展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工作,不断丰富各行业依法治理的内涵和形式,提升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开展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开展依法治校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推进学校依法治理。

四、拓展普法宣传领域,扩大法制宣传教育影响力

16、拓展法制宣传教育阵地。积极探索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的有效途径,不断拓展丰富法制宣传阵地。强化大众传媒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中的社会责任,切实发挥主流媒体优势,广泛开展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积极运用新兴媒体开展法制宣传,不断整合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宣传橱窗、法制学校等传统的宣传阵地,不断完善城区、社区公共活动场所法制宣传教育设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创建活动,扩大法制宣传教育覆盖面,推进阵地建设规范化。

17、加强法制宣传主题教育活动。以组织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以及重要法律法规颁布实施纪念日、宣传周、宣传月和新法颁布等契机,开展系列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活动,鼓励引导社会参与支持公益性法制宣传活动,努力提高法制宣传社会化程度;强化各类媒体开展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的职能和效果,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向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延伸,扩大主题活动的影响,提高主题活动的覆盖面;结合实际展示法治建设新成果,弘扬法治精神,不断扩大法制宣传的社会效果。

五、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营造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

18、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将法治文化建设与地方特色文化、行业文化、廉政文化、群众文化等有机结合,按照主题鲜明、格调高雅、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搭建有地域特色的法制文化建设载体,大力培育具有特色的法制文化建设示范点;积极引导、督促各部门在主要街区、车站等公共场所大型显示屏以及银行、商贸市场等窗口单位电子显示屏展播法制宣传内容和企业法制文化,展示行业法制文化。

六、完善普法工作机制,加强基础保障工作

19、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法制宣传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着重建立、完善和落实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考核评估、检查督促制度;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督促各单位落实“六五”普法决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纳入领导班子、文明创建、综治工作等考核内容。

文化宣传机制篇3

一、摒弃三种认识,形成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整体合力

形成整体合力,是推进海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发展的关键。大连海关党组始终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推动关区中心工作的有力保证,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仅在方向上牢牢把握、工作上及时指导,而且在政策上大力支持、投入上切实保障。一是摒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软指标”的认识误区,力求在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方面合心合拍。为克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看不见、摸不着,是“软指标”的错误认识,该关党组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准军事化考评体系,细化为20多个量化指标,通过一定的考评权重真正让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硬起来”、“实起来”。同时,为体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视,该关结合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加大经费投入,为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证。二是摒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政工部门和政工干部的事”的认识误区,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党组每半年听取一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专题汇报,为总关政工部门配齐配强专职力量,在各隶属海关、办事处设专职政工干部,享受科级实职待遇,总关各部门各设一名兼职政工干部,形成了覆盖关区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力量。另外,为探究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08年11月,该关专门召开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研讨会,总关领导,处、科级领导,普通关员,关区各层面代表分别做了汇报演示,“大政工”格局在该关已初步形成。三是摒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各级领导的事”的认识误区,发动全体关员人人参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发动全体关员共同参与,树立人人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主体,人人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建设主人的观念,形成了人人参与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机制。比如,为体现全员参与,该关开展了文化建设巡展活动,关区各单位、各部门分期展示了本单位、本部门文化建设成果,每期一个月,广大关员踊跃参加,既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也展示了队伍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

二、拓宽三个渠道,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方式方法

创新工作方法,是推进海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发展的前提。一是践行“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理念。积极关注关员的心理诉求和心理需求收集反馈,实行每半年一次的思想动态分析制度;积极关注关员饮食健康,开设了早餐,建设了“海丰源”农场;积极关注关员身体健康,实行关员身体年检制度,女关员每年增加一次专项身体检查。另外,还建立了关员生日祝贺制度、电影卡赠发制度,适应总署准军事化体能达标考核要求,用社会辅助方式督促锻炼等。二是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探索建立关员自我价值实现机制、彼此平等尊重的关系机制、经常的心理沟通机制、细致入微的人性关爱机制、人文需求和心理压力的释放和诉求机制、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处置机制等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八项机制,招录了心理学专业硕士生,研究设立心理咨询室。三是创新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扩大学习的辐射面,将党组中心组学习的参加人员扩大为处级主要领导干部;创新学习内容方式,通过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辅导报告、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等方式组织学习。

文化宣传机制篇4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关于大力加强党的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建设的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三个一切”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以健全区级宣传文化队伍体系为关键,以乡村、街居、企事业单位等基层宣传文化队伍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创新宣传文化工作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为动力,力争经过近半年的时间,基本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专兼职结合、体制内外结合,机构健全、数量足够、结构比较优化的宣传文化队伍组织体系,为促进全区宣传文化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二、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

在全区集中开展宣传文化队伍组织建设工作,自现在开始,至今年底告一段落,大体分为3个阶段:

1、学习宣传和调查研究阶段(自现在至8月底)。各级各部门要结合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创先争优活动和“转变作风、提升效能,推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多渠道多形式,深入学习、大力宣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宣传中央、省、市、区有关部门关于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成立集中开展宣传文化队伍组织建设领导和工作机构,制定本部门关于集中开展宣传文化队伍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搞好调查摸底,切实摸清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对调查情况要逐一登记造册。特别要对照市区有关部门的部署安排,明确各单位在宣传文化队伍建设中的缺项和薄弱环节,以此作为集中开展组织建设工作的重点,着力破除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2、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阶段(自9月初至11月底)。根据济宣发[2012]15号关于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意见,制定关于区级宣传部门适应新职责新任务要求,切实加强组织建设,健全工作机构,根据需要充实力量以及加强完善乡村、街居宣传文化工作体系的意见,按程序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并按上级批复抓好落实。区直各部门要按照要求,进一步明确宣传文化工作分管领导、责任处室和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要根据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充实加强宣传文化工作力量。区工商联和区民政局要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同时,各街镇和有关部门要按照要求,抓好基层业余文化团体建设,并按程序注册或备案。乡镇、街道宣传文化干部和区直部门宣传文化干部,要报区委宣传部统一登记造册;村、居宣传文化干部、业余文化团体要在各街镇和区有关部门统一登记造册。

3、检查验收和配套建设阶段(12月)。在各街镇、各部门对本单位宣传文化队伍组织建设进行总结自查的基础上,由区集中开展宣传文化队伍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各街镇、各部门宣传文化队伍组织建设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按照要求完成的进行通报表扬;对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务的,要通报批评并责令其限期整改完成。同时各级各部门要就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廉政建设、能力建设和阵地建设等制定意见,建立健全各项配套制度,积极组织实施。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在全区集中开展宣传文化队伍组织建设工作,要求高、任务重、时间紧,政治性、政策性很强。为此,区里成立以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为组长、区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各街镇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区集中开展组织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和组织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工作。各街镇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

2、注重科学实施。由于各单位基础和条件不同,在集中开展组织建设工作中,要坚持深入调查研究,切实摸清现状和底数,有的放矢地研究制定措施。要注重科学谋划和组织实施,确保工作按计划按步骤有序推进。要注意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动面上工作开展。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每个单位都按照市6部门文件要求,配齐配强配优队伍,不能有漏项缺位,确保全覆盖全到位。

文化宣传机制篇5

一、坚持思路创新,顺应发展要求,大力加强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

1、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市2012年重点普法目录》。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放在首位,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构成。积极抓好“82”宪法颁布和30年契机,认真组织好“江淮普法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集中法制宣传活动。以制定《法治和法制宣传教育考核办法》为抓手,推进“谁执法、谁普法”原则落到实处,进一步形成全社会人人学法遵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2、深入学习宣传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为目标,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大力宣传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深入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和、投诉、调解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引导群众依法参与社会管理、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解决矛盾纠纷。

3、深入学习宣传服务主题主线相关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规范和保障作用。针对我市建设“两型城市”的要求,大力宣传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根据稳中求进经济发展总基调,大力宣传契约合同、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小、“微”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4、深入学习宣传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围绕民生需求,紧跟社会热点和群众关注焦点,深入宣传与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安全生产、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与维护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群众权益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二、坚持制度创新,讲求工作实效,推动以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为重中之重的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5、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和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明确相关部门作为牵头单位,做好领导干部和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意见,通过更具实效的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培育领导干部“法治、责任、有限、服务”的意识能力,推进从法律灌输到素质提升的转变。结合青少年年龄特点,丰富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加强法制副校长队伍建设,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网络。按照保证质量、增加数量的原则,在全市建成一批领导干部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

6、深入推进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认真总结“五五”普法期间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开展经验,结合不同重点的特点,制定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工作意见,明确不同重点对象学法牵头部门和推进机制以及考核办法和重点对象学法用法的任务要求,推进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加快各类重点普法对象教育基地建设,推进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深入。

7、大力加强流动人口法制宣传教育。继续开展农民工学法用法活动,建立流动人群普法教育责任机制,明确各责任单位职责,形成“法律进工地(企业、社区)”常态化,不断增强农民工普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坚持形式创新,强化服务特色,扎实推进“法律七进”

8、健全完善工作制度。结合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单位、家庭实际,建立健全“法律七进”每一“进”的工作制度和年度活动方案,进一步规范“法律七进”内容、途径和方式,完善“法律七进”的考核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推进工作常态化,形成长效机制。

9、精心设计活动载体。以“深化‘法律七进’,服务科学发展”法制宣传教育为主题,结合不同部门、行业和单位特点,设计有特色、有针对性的载体。根据“七进”工作对象特点不同,坚持整体推进,分类指导,加强“七进”活动示范点建设,培育和推广各具特色的典型,确保主题活动取得实效。在“法律进机关”中突出抓好学习制度落实,在“法律进农村”中突出抓好阵地建设,在“法律进社区”中突出抓好经常性建设,在“法律进学校”中突出抓好课堂教育,在“法律进企业”中突出抓好规范化建设,在“法律进家庭”中突出抓好舆论宣传引导。根据司法厅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开展“法律进农村”专项活动,进一步加强农民法制宣传教育。

10、努力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利用社会资源,发挥社会组织的参与作用,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工作原则,根据职责特点,明确市直各部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任务,从而引导更多部门自觉参与普法宣传。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开设专栏和专版,对主题活动进行集中报道,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向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延伸,扩大主题活动的影响。加强偏远乡村、新建社区、企业和单位以及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学校周边、城乡接边、集贸市场、流动人口聚居区等区域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扩大覆盖面。

四、坚持载体创新,完善制度体系,全面推进法治建设

11、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探索建立法治建设制度体系,研究制定《纲要》、《规划》任务分解方案,分解细化法治建设任务,明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任务,制定法治建设考评制度,推进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各级政府和市直各部门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目标考核体系,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评价标准。

12、扎实开展法治创建活动。建立“法治县(市、区)先进单位”创建考评标准及动态管理办法,形成较为完整的法治创建体系,并按照省厅部署对国家和省命名的法治县(市、区)先进单位进行一次复查;大力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推进“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诚信守法企业”、“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创建活动,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组织开展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评选和“民主法治示范村”评选活动;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加大对法治创建典型经验的宣传,树立不同类型法治创建活动先进典型。

13、着力推进依法治理工作。指导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依法治理活动,促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提高全社会依法管理和依法办事的水平。关注民生,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督促各部门各行业依据工作职责实施治理。

五、坚持理论创新,夯实实践基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14、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研究。不断加大全市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指导力度,加快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内涵研究,组织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工作研讨交流、法治文化论坛等,为法治文化建设实践提供理论支撑。按照《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全市具有区域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淮法治(2011)3号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和目标要求。

15、不断拓宽法治文化载体。结合区域性特色文化,创新法治文化的表现形式,着力推进《子》、花鼓灯、推剧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努力提升中国豆腐文化节、国际少儿艺术节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打造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法治文化品牌,引领法治文化建设不断深入推进。

16、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巩固加强原有法治公园、法治一条街、法治长廊、法治文化广场等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文艺汇演、文学、戏曲、书画等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扩大法治文化阵地的覆盖面。依托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农家书屋等,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场所法制宣传教育设施,使其成为传播法治文化的重要阵地。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或示范基地的建设,把法治文化建设不断深入推进。

六、坚持机制创新,构建体系架构,推进各项目标全面落实

17、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市直各单位要及时调整充实各级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健全工作制度,明确领导机构、成员单位和工作机构职责,充分发挥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织、协调、指导、检查职能作用;研究制定法治建设和“六五”普法规划中期督导和检查验收考核评估办法及奖惩制度等;推进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年底依据淮法治[2011]2号《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规定的各成员单位职责任务,适时组织开展对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落实情况的指导检查。

18、建立工作联系点制度。建立完善部省市县四级法治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联系点制度,按照“机构健全、保障到位、工作深入、载体丰富、特色明显、成效显著”的标准,重点抓好联系点建设,及时总结经验,放大示范带头效应,加大典型示范的引领作用。

文化宣传机制篇6

一、认真做好迎接党的十和学习宣传贯彻十精神的各项工作,着力提升宣传思想工作引导力

(一)精心组织新闻宣传活动。十召开前,组织全市媒体广泛开展“科学发展、辉煌成就”主题宣传。深入宣传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党和国家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大力宣传我市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大力宣传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生动实践,不断增进人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会议期间,做好各地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收听收看十盛况的宣传报道工作。会议召开后,按照中央部署,抓好会议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在媒体开设专题专栏专版,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十精神的热潮。

(二)精心组织集中宣讲活动。组织专家宣讲团深入各乡镇、街道、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厂矿企业进行宣讲,广泛宣讲十召开的重大意义和重大决策部署,各乡镇、街道也要相应成立宣讲团广泛开展宣讲,大力推动十精神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通过各种形式的宣讲活动,把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迅速统一到十精神上来。

(三)精心组织系列实践活动。围绕迎接党的十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十精神,充分发挥文艺作品和文化活动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激励人的作用,组织一系列文艺演出,举办书法、绘画、摄影等展览和各种主题实践活动。

二、深入实施“123456”创新工程,着力提升宣传思想工作影响力

(一)创建“一个品牌”。即创建省卫生城市。

(二)打造“两支队伍”。即打造网络宣传管理队伍与通讯员队伍。

(三)推进“三馆建设”。即张潜纪念馆、铜都博物馆、矿山公园博物馆“三馆合一”重点工程项目。

(四)开展“四项活动”。即筹办一次“德”文化高峰论坛,广泛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参加“德”文化研讨;编排诗史类大型人文歌舞《鹿邑玉音》(暂定名),深刻诠释历史人文中最具代表性的道德文化;举办一次“德文化·红色文物”专题展览,着力提升市民道德约束力和自豪感;开展一次“讲道德、论修养”楹联大奖赛,深入推进干部群众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打造“尚德之城”。

(五)创作“五大精品”。即创作一首市歌、精排一出地方民俗小戏、精编一本文化通俗小册子、制作一张城市形象宣传片、举办一场庆祝党的十大型文艺演出。

(六)组织“六大战役”。围绕“六个年”活动战略部署,组织开展“重点项目建设巡礼”专题报道、“创业在”主题宣传、“记忆·城市建设”征文大赛、“秀美?山水铜都”大型摄影采风、“行风热线”电视专栏、创新社会管理成果图片展等六大宣传战役。

三、不断深化理论武装,着力提升宣传思想工作凝聚力

(一)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和改进各级党委(组)中心组学习,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形式、完善学习制度。认真抓好市委中心组学习。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带学帮学促学”活动,完善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不断扩大理论学习的覆盖面。大力宣传一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先进典型,营造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加强基层党校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力。要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同时,着力加强学习型社会建设,广泛开展“全民读书月”活动,举办“书香铜都·读书励志”读书节,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热爱读书的浓厚氛围。

(二)积极开展最新理论成果普及活动。充分发挥市、乡两级宣讲团和理论骨干的作用,广泛开展理论集中宣讲、理论下基层、理论结对联学等活动。依托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加强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加强对校园网、形势报告会、研讨会、讲座的管理,建立健全报批备案制度。加强对文艺社科各种社团、协会、民间文化工作室的管理,筹备成立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三)深入开展重点理论问题研究。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尤其是带有全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多角度、多领域研究,力争推出一批有深度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集中力量组织撰写一批理论文章,力争在省级以上主要媒体刊发。

四、正确把握舆论导向,着力提升宣传思想工作传播力

(一)切实打好重大新闻宣传战役。进一步完善重大主题、重要活动、重大典型的宣传策划机制,围绕“六个年”活动战略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报道方案,组织开展一系列声势浩大的宣传战役。精心办好“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全市上下一条心,扎实推进‘六个年’”、“主攻工业、决战园区”等专栏专题,在政府门户网站开辟《中国铜都报》电子版,全面准确宣传市委市政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反映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二)切实做好面向国内外的宣传报道。加大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日报、电视台、日报、电视台等各级主流媒体的上稿力度,努力实现上稿数量质量同步增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举办“和谐发展看”、“网络媒体聚焦”集中采访活动。加大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香港文汇报、大公报等媒体的新闻上稿力度,继续借助全市重大经贸节庆活动,加强基础外宣品的制作和发送,进一步做好对外宣传工作。

(三)着力提升舆论引导能力。进一步建立健全新闻管理各项制度。健全完善快速反应机制、信息公开机制、部门联动机制,提高做好各类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的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能力。进一步健全完善新闻制度。按照“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的方针,加强互联网的建设、运用和管理,加强网络宣传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成立市网络宣传管理办公室。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国铜都网等重点新闻网站。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加大对市内网站的监管力度,加强论坛、博客、新闻跟帖的监控和管理。在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和全市新闻宣传培训班上,增设媒体应对和舆论引导辅导讲座。继续办好手机报。制定通讯员用稿激励机制。

(四)深入推进“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媒体联系点,分期分批组织编辑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扎实开展蹲点采访活动,努力做到“用心走、用情转、用功改”,创作出更多反映基层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优秀作品。积极推动“走转改”活动向社科理论、文艺创作等领域延伸。

五、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宣传思想工作感染力

(一)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继续大力弘扬“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精神。积极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申报、建设、管理工作。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精神文明建设实际结合起来,深入开展新时期人核心价值观主题大讨论。切实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总结探索非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经验新途径。

(二)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制定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方案,大力宣传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雷锋、学英模、学劳模活动,把学习雷锋与开展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创新活动载体、吸引群众参与,努力使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认真组织“市第二届道德模范”、“第二届感动人物”等评选活动的推荐上报工作,深入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等系列主题活动。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认真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

(三)积极开展典型宣传工作。进一步完善典型宣传工作制度,创新典型发现机制、培育机制、宣传机制,深入挖掘先进典型的思想内涵和时代精神。大力宣传一批在生产一线涌现出来的典型单位和典型人物;培育、挖掘、宣传一批在“六个年”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经验、典型人物。结合“五一”、“七一”、“十一”等重大节庆日集中宣传一批典型。积极做好重大典型的推荐上报工作,力争推出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重大典型。

(四)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继续组织开展“六心”主题教育、爱国主义电影进校园等活动,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大力加强“乡村少年宫”的建设,打造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平台。切实加强未成年人社会环境净化工作,加强对文化市场和网吧的管理,加强网吧监控平台建设,严厉查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开展全市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

(五)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力争创省级卫生城市。广泛开展“迎接十、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党政机关开展“创文明机关、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培育优良“官”德;在窗口服务行业开展“礼貌待人、诚信服务”活动,营造良好行风。积极开展城乡共建、军(警)民共建等活动。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三下乡”等活动。积极开展时政宣传、国防教育宣传、“六五”普法宣传、计生宣传等经常性的社会宣传。

六、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着力提升宣传思想工作吸引力

(一)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按照“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巩固提高、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总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制定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5月底基本完成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和市越剧团改革。

(二)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覆盖率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确保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逐步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继续开展好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和农村电影放映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卫星电视工程,推进广播电视由“村村通”向“户户通”转变。大力实施数字影院建设工程。结合我市实际,出台支持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办法,促进城乡公益文化事业的发展。大力开展免费艺术培训和群众文化活动。切实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推进银山银矿遗址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工作。

(三)大力加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以纪念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为契机,组织优秀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采风,创作一批优秀作品。做好重点文艺作品规划,积极申报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围绕先进典型,积极开展文艺创作。大力开展优秀原创歌曲创作活动,力争创作1—2首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能够被群众广泛传唱的优秀歌曲。

(四)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发展配套政策,优化发展环境,促进要素集聚。建立文化产业项目库和项目跟进制度。做强传统产业,占领高端产业,大力发展动漫创意、影视制作、数字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培育旅游文化演艺业,加快建设凤凰湖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园。

七、强化舆情信息采集,着力提升宣传思想工作服务力

(一)密切关注中央、省、市和我市重大决策部署的舆情反应。把党和国家的重大理论、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大决策部署,作为舆情信息工作关注的重点,围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新社会管理等内容,收集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看法观点和思想动态,密切关注境内外舆论对我市重大决策、重大事项的报道评价和意见建议。

(二)密切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网络舆情动态。关注城镇就业、房价股价物价波动、社会保障等社会热点问题,关注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出现的突发性、,及时快速做好有关舆情动态的收集报送。切实做好网络舆情的监测、网络舆论的引导、网络事件的处理,既要关注网络的整体情况,又要对一些网络热点事件、热点帖文博文、流行短信等做出快速反应。

(三)切实提高舆情信息报送速度。建立舆情信息工作快速反应机制。尽可能快地发现、处理信息,最大限度地缩短事实发生与信息反馈之间的时间差,把时效性体现在信息收集、处理、加工、传递、反馈的整个流程中,使舆情信息工作的整个链条紧密衔接,高效快速运转。

文化宣传机制篇7

一、高起点远目标,增强工会宣传教育工作的使命感

(一)基层人行工会宣传思想工作的“起点”要高,“范围”要广,“形式”要新,“内容”要实。基层央行工会宣传教育工作要站在服从和服务于央行改革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基层人行工会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感。进一步拓宽宣传教育的外延,如加强理论教育和理论研究工作、精神文明创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工会信息和金融调研等,针对央行职能调整后,基层人行职工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的发展观,广泛深入地做好工会宣传教育工作,以创新的思维促进工会宣传教育工作迈向和谐发展之路。

(二)基层人行工会宣传教育工作“目标”要远,“思想”要明,“问题”要清,“动态”要知。基层人行工会干部在做工会宣传教育工作时所看到的“目标”要远,对职工思想动态要明晰,对职工要解决的问题要清楚,对职工行为动态要掌握。如针对基层央行职工对未来改革走势和个人前景存在疑虑和担忧的问题,作为基层人行工会,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围绕着央行的中心工作,以及金融改革中的难点和职工关切的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党的金融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从而使基层人行工会工作有作为有地位。

二、明晰工作思路,强化工会宣传教育工作理念

央行职能调整后,基层人行职工队伍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这就意味着工会宣传教育工作难度加大。只有真正有效地发挥基层工会宣传教育工作在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推进职工群体先进文化、维护和满足广大职工精神文化权益方面的重要重用,才能使基层央行工会各项工作相互促进,积极交流,实现多赢,营造和谐。

(一)找准新的位置,推行新的机制。基层人行工会的宣传职能不能在原地打转,要跳出旧的框框,树立新的理念,找准新的位置,推行新的机制。首先基层人行工会要确立宣传教育工作的“五个目标”:宣传力度要更大,教育范围要更广,文化内涵要更深,确定目标要更远,工作思路要更新的格局。其次要确立宣传教育工作是为工会工作重点提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的精神动力。努力保持宣传教育工作在内部循环中的更大作为,形成互动共进的工作机制,避免“边缘化”和“两张皮”;努力保持宣传思想工作在对外辐射中的生机和活力,形成展示工会工作必不可少的窗口。

(二)加强宣传,找准热点和焦点问题。基层人行工会关注的都是单位的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如文明创建、工作绩效、文化建设、职工福利等等,这些都决定了做好工会工作,唤起广大职工共鸣,提高职工对工会认识的关键。工会干部要提高工会宣传教育工作的应变思维和创新意识,增强宣传工会工作的“品牌”意识,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宣传”的工作格局。

三、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工会宣传教育工作的感染力

(一)创新宣传教育的思路。基层人行工会宣传教育工作要想取得突破,首先要克服思想障碍,通过思想的解放和认识的飞跃,来实现工会宣传工作的新突破。要针对职工存在的现实思想问题,通过各种报告会、评比竞赛、典型示范、文艺表演、参观访问、座谈讨论等形式,把工会宣传教育的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寓教于学,寓教于乐,使职工受到深刻的思想感化,在建设央行文化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如工会针对职工中有喜欢书画摄影的,可以专门开办培训班,聘请老师来行讲课,组织职工外出采风,举办书画摄影展,弘扬文化,陶冶情操,增强工会凝聚力。

(二)创新宣传教育的形式。工会宣传教育创新应紧紧围绕职工的思想实际解疑释惑,探索实现工会宣传教育工作在构建和谐氛围中的新的运作机制,寻求满足职工群众多层次、多样性、多方面文化需求的新方式。围绕央行的主要任务,工会宣传教育工作可以与“争先创优”活动、绩效考核相结合,鼓励职工自学成才,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劳动竞赛等活动,为工会宣传教育工作注入新的内涵。充分运用“三室一窗”和“荣誉室”作为宣传教育的阵地,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教育,推出工会工作品牌,使工会成为职工依赖的家、温馨的家、和谐的家。

四、突出“三抓”,加强工会宣传建设

工会宣传教育工作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有了创新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还需要有强有力的组织和完善的制度作保证。

(一)抓队伍建设。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基层央行工会宣传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从组织上整合工会宣传教育工作队伍。工会宣教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专业性,做宣教工作要有理论水平、文化素养,掌握科学理论的实质内涵,具有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能力,同时还要有综合知识,协调能力,知晓工会业务的方方面面。基层央行要重视在广大职工中培养选拔工会宣传教育工作者,努力建设一支技能全面、专兼职相结合的工会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文化宣传机制篇8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宣传“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成果,为推动公安中心工作提供舆论支持

1.大力宣传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的经验做法和实际成效;宣传执法规范化建设成果,着重宣传一批公正廉洁执法的先进典型,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宣传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新进展,特别是做好“信息化建设攻坚年”的成果宣传;继续办好《警务周刊》“三项建设巡礼”栏目,重点报道启用执法办案系统、推行“三警合一”改革、维稳服务队和大田交通事故调处服务中心等典型经验。

2.大力宣传我省公安机关在“建设,公安先行”中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改进执法方式方法,优化便民法律服务;宣传我省公安机关通过实行口岸直航办证、居民落地签注等方便两岸民众交流互动的情况;宣传我省与开展警务交流、共同打击犯罪的情况。

3.大力宣传开展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工作任务,宣传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做法和成效,宣传亲民、爱民、拥警、助警的先进典型,采取多种形式促进警民互动,促进相互理解和信任。适时举办“警民和谐八闽行”采访活动。会同队管处开展我省第二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先进事迹巡回报告等宣传活动。

二、以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为目标,加快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步伐

4.通过现场会、培训班、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广泛宣传普及警察公共关系理念和知识,提高“全警公关构建和谐”的能力。促使各级公安机关把警察公共关系知识纳入民警“三必训”内容,并指导各设市加强对警民关系联络员的培训,适时组织开展警察公共关系知识竞赛。上半年,省厅将召开全省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现场会,全面推等地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经验成果,并与闽江学院联合举办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专题研讨班,适时组织人员赴外地学习考察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5.巩固发展舆论宣传阵地,加强与媒体联系合作,扩大公安宣传的影响力。继续办好《警务周刊》电视栏目,继续鼓励县以上公安机关与当地电视台合办栏目;办好公安机关政府网站,加强与本地主流网站联系合作;借鉴等地经验与当地广播电合创办“连线110”节目;用好《人民公安报》、《日报》、《法制今报》等主流媒体,提高上稿率,力争在公安报头版头条报道上有新的突破;办好警务宣传栏,把宣传工作的重心向基层倾斜,多报道平凡人,平凡事,身边人,身边事,向群众展示更为鲜活的警察形象。年内举办一期公安电视宣传业务培训班。

6.面向群众,加强公共安全防范宣传。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手机短信平台等载体,及时通报辖区警情,宣传普及防盗、防抢、防骗、防火、防交通事故等方面知识,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积极性,切实增强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防范技能。建立面向社会的警方告示制度,对多发性、苗头性的犯罪动向、手段特点,以及容易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苗头,及时向社会预警信息,提前预防,化解风险。

7.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妥善处置涉警负面舆情事件。按照“及时、主动、准确、统筹”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健全涉警舆情应急处置机制,加大对市县重大事件新闻的指导,突出对舆论的引导作用。指导市、县级公安机关建立舆情监测研判机制,建立网络评论员队伍并加强培训、管理,发挥整体优势,不断提高公安机关舆论引导工作整体水平。

三、进一步推进文化育警战略,活跃警营文化生活

1.积极主动地把公安文化建设融入到我省公安机关服务建设的战略部署中,以培育当代人民警察精神为核心,以文化环境建设为牵引,以示范点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基层公安机关文化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公安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研究制定我省公安文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全面实施文化育警战略,努力促进公安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2.加强公安文联建设。适时召开“省公安文联成立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并筹建“省公安书法家协会”、“省公安集邮协会”、“省公安摄影家协会”、“省公安音乐舞蹈家协会”、“省公安曲艺家协会”、“省公安美术家协会”,充分发挥公安文联(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好、带领好、组织好、服务好广大公安文艺爱好者,发展壮大公安文艺团体,力求推出一批影响广泛、群众喜爱的精品力作。

3.继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推动公安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以文艺表现形式向全社会宣传公安中心工作,展示公安民警精神面貌和公安文艺水平。指导各设区市公安宣传部门进一步创新公安文化活动形式,推动基层公安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推进公安文化精品创作,并注意发现、培养公安文化工作的骨干,建立、健全自己的文艺演出队伍。省厅将举办全省公安民警红歌演唱选拔赛,并遴选优秀歌手推荐参加全国公安民警红歌演唱比赛。举办省公安系统十位优秀书法家作品展览;筹备举办年第二届省公安系统春节文艺晚会(待请示);举办全省第一期公安民警集邮骨干培训班、第四期新闻艺术摄影骨干培训班。

4.加快公安展示厅筹建步伐,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四、加强公安宣传工作基础建设,确保公安宣传事业可持续发展

1.健全和完善公安宣传工作考评激励机制。把公安宣传工作纳入各项公安中心工作或专项行动考评范畴,切实做到宣传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评。继续表彰全省十佳宣传民警,适时表彰全省公安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

文化宣传机制篇9

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明确加强和改进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学校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增强软实力的需要,是外树形象、内聚人心的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宣传工作,有利于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得以全面贯彻执行,有利于保证学校改革的顺利进行和综合实力的提升,也有利于保证学校在国内外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因此,要把宣传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抓紧、抓实、抓好,积极有效地开展舆论引导,不断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及时、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工作的重大部署。

1.2明确加强和改进宣传工作的必要性。国际国内形势尤其是思想文化领域的深刻变化,给高校的宣传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挑战。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产生了许多为纸质媒体、电视媒体时代所未曾出现的新矛盾,为以前的宣传工作所未曾遭遇甚至未曾预料到的新问题。高校不可能一堵红墙隔断,成为世外桃源,不可能置环境的发展变化于不顾,独享清静。相反,只有敢于直面,积极应对,有效解答外部世界不断滋生、衍变的新挑战、新矛盾、新问题,宣传工作才不会与现实隔膜,不会被时代淘汰,不会丧失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由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宣传工作,势在必然。

1.3明确加强和改进宣传工作的现实性。高校宣传工作既要紧扣也要服务于学校发展大局,根据学校发展大局来确立自身的结构、规模、目标、方向。脱离学校建设发展大局的宣传工作,是盲目的。盲目的宣传工作只能出昏招,对学校不仅无益,而且可能有害。因此,宣传工作只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才能跟上学校发展的步伐。同时,目前高校宣传队伍的整体素质还需进一步提升;长效工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创新;宣传工作的保障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校园主体精神文化的发掘和提炼还需进一步深化等等。这些薄弱环节都需要学校宣传工作加以弥补,才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强劲的理论保证、精神动力、舆论和文化支持。

2.构建格局,努力提高宣传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2.1转变观念,更新思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树立宣传部门牵头、各部门主动参加和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的“大宣传”思想观念,改变依靠少数部门和少数人做宣传工作的思维模式。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组织实施,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各部门积极参与的宣传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加大策划力度,增强宣传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注重发挥学校的整体优势,充分调动各部门的宣传工作积极性。

2.2重视宣传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切实加强宣传工作队伍建设。要建立一支以专职为骨干,以兼职为主体的素质好、业务强、作风实的相对稳定的宣传工作队伍。要加强对宣传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定期组织业务知识学习,开展经验交流,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宣传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2.3切实加强网络宣传思想工作。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进程,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建立网上评论员制度等校园网管理长效工作机制,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积极协调校内各网站,充分发挥学校门户网站在网络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及时准确地宣传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措施、成就。及时分析网络思想舆情,发挥网络评论员的作用,通过上帖、跟帖、发表高水平评论文章、专家访谈等形式,加强网上正面舆论引导,牢牢掌握网络宣传思想工作主动权。

3.突出重点,积极主动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3.1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重点工作进行安排。学校各部门应增强做好宣传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保持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把经常分析研究宣传工作形势作为重要工作职责,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宣传工作计划,精心抓好宣传工作各环节的落实,严格把握宣传工作尺度,合理选择宣传工作时机、方式,全面准确地表达宣传教育的思想主题和内容,做到将宣传工作与业务工作统筹部署,一起抓好落实,以宣传工作促进业务工作的开展。

3.2围绕重大理论问题抓好理论学习与宣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和教育广大师生;健全完善校、院(系、部)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创新中心组学习的新形式、新途径。要采取多种形式聘请专家学者,围绕教育重点工作或社会关注的理论热点、难点问题,撰写重点理论文章或时事评论并在重要媒体发表;将理论学习、研究工作与新闻宣传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加强对理论学习和研究成果的宣传,进一步扩大其社会影响。

3.3突出抓好先进人物和先进经验的宣传。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以“三育人”先进个人、“文明单位”、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集体的评选、表彰工作为抓手,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出一批优秀师生典型和先进经验典型,以点带面,强化优良师风和学风的宣传,使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尊师重教、勤奋学习等优良师德师风和学风在学校蔚然成风。

4.规范管理,保证宣传思想工作的高效有序

4.1推进宣传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学校要通盘规划学校年度、月度重点工作的宣传思想工作,精心策划,狠抓落实。要创新宣传工作的评估和考核,建立和健全宣传思想工作评估、考核机制和体系,确保宣传工作规范、有序开展。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推进宣传思想工作投入保障机制、资源共享机制、竞争激励机制等长效机制建设,保证宣传思想工作经费得到逐年增加、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文化宣传机制篇10

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全国、全省安全生产会议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继续强化“安全生产年”和“责任落实年”工作落实的》精神,坚持“三贴近”原则,以继续强化“安全生产年”和“责任落实年”工作落实为主线,以“预防为主、加强监管、落实责任、完善机制”为重点,以“安全发展、预防为主”为主题,优化宣传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舆论引导和社会监督,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制度建设,提高宣传效果,为实现全省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强化全社会安全发展理念

1.认真学习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安全生产的重大决策部署。大力宣传年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及全国、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宣传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工作的总体部署,促进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抓好贯彻落实。

2.明确和把握宣传主题。以“安全发展、预防为主”为主题,组织开展好第九个“安全生产月”和“海西安全发展行”、“安全咨询日”、“安康杯”竞赛、全省安全生产应急知识竞赛等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上述活动全面推进安全宣传工作,利用“安康杯”竞赛、“平安企业”等活动推进我省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

3.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建设。认真宣传学习兄弟省创建安全保障型、本质安全型城市的经验做法,总结宣传一批安全发展示范企业建设的经验,鼓励、引导和探索安全发展示范建设的新途径、新思路,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和水平。

4.进一步拓展宣传方式。继续采取论坛、研讨、演讲、专栏等多种形式,重点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发展的科学内涵和安全生产理论体系,凝聚全社会安全发展共识,推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继续推广众化安全宣传、中小学生基地化安全宣传经验做法。继续办好20中心城市安全发展论坛的有关活动。

二、以继续强化“安全生产年”和“责任落实年”工作落实为主线,搞好安全生产任务措施的宣传

1.继续做好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的宣传工作。大力开展以落实“一岗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普及和宣传活动,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部门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

2.抓好安全生产重大措施的宣传工作。认真宣传《国办》“三个突出、三个加强”和《省办》“八个强化”的重点内容和内在联系,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超前防范事故、推进安全执法、强化安全责任,深化综合治理、深入细致宣传、提高安全素质、增强保障能力。

3.做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解读。对《国办》和《省办》明确提出的安全生产新制度和新措施,联系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做好宣传解读工作,促进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加深对安全生产重点工作的理解和把握,深入抓好贯彻落实。

4.加强重要时段的安全宣传工作。精心组织,切实抓好省两会、全国“两会”期间和重大节日、汛期等重要时段的宣传工作,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促进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5.加强安全宣传制度建设。建立政府安委会牵头的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每年组织协调1-2次重大宣传活动,每月举办主题宣传活动。健全完善与各地宣传机构、新闻媒体等沟通联络机制、重大事故快速报道机制、月度安全宣传重点拟定制度、重大宣传活动会商制度,加强安全宣传工作日常化、规范化建设,促进《国办》和《省办》明确的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三、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强化舆论引导作用

1.发挥中央驻和省、市新闻媒体安全生产宣传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加强与中央驻闽及省、市新闻媒体、重要网站的联系,充分发挥它们对安全生产新闻宣传的主导作用,通过专题报道、深度报道、系列报道、跟踪报道,强化正面宣传,营造主流舆论。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鼓励新闻单位加强安全生产的新闻报道。加强对《安全与健康》杂志、网站安全生产宣传报道的协调、指导,组织开展全省安全生产新闻宣传评比。

2.完善安全生产信息机制。各级安监部门要与党委宣传或政府新闻部门及时召开新闻会、通气会、座谈会,通过接受媒体采访、做客网站、刊登公告等方式,通报有关安全生产热点、难点问题,公布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实施情况、重特大事故查处情况。省安监局、福建煤监局将与省委宣传部举办新闻(网络)媒体安全生产新闻宣传研讨会。

3.加强宣传阵地建设。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一站(中国安全生产报福建记者站)一刊(《安全与健康》杂志)一网(省局政府网站)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快以省局政府网站为龙头的安全生产网站建设,探索建立全省安监部门各级网站联动发稿机制,实现与传统媒体优势互补。

4.加强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办法》,加强与相关单位的组织配合,坚持快速事故情况、积极报道救援进展、谨慎涉及事故原因、关注舆情正面引导的原则,切实做好突发生产安全事故灾难的舆论工作。

5.抓好安全监管监察成果的宣传。积极做好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事迹宣传,向社会推出一批“安全发展忠诚卫士”的先进典型。组织开展国家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创新周年系列宣传活动,宣传我省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进展和成效。

6.深入宣传基层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宣传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的管理经验,充分展示一线职工、优秀班组长的风采,推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7.加强安全生产对外宣传。加强与外事部门及对外媒体的沟通,主动介绍我省安全生产工作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四、抓好组织推动,深化安全文化建设

1.大力推进落实安全文化建设纲要。继续认真抓好国家安监总局《“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的贯彻落实,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2.扎实推进安全文化示范工程建设。在重点行业(领域)选树一批各具特色的安全文化建设示范项目,开展示范企业创建和表彰活动,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3.积极推进安全教育基地建设。大力推广安全社区建设试点工作;鼓励各地建立安全主题公园、主题街道,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文化氛围。

4.宣传加强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大力宣传安全生产工作的新举措,推进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行使安全生产一票否决。结合“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大力推动乡村安全文化建设,让安全文化进乡村、进农家。

5.繁荣安全文艺创作。支持、鼓励各类文化团体、文学艺术工作者创作更多更好的安全文化产品,积极推动文艺团体开展安全生产文艺巡演等活动。

五、进一步强化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宣传,普及安全知识

1.广泛宣传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规章。采取多种多样和灵活有效的方式,加大新出台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宣传贯彻力度。普及安全生产法律知识,推动全社会学法、知法、守法,提高安全生产法制意识。

2.继续深入推进安全生产经济政策的宣传。重点围绕《省办》精神,把省委、省政府有关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宣传贯彻到基层、到企业,促进相关政策尽快转化为有利于安全生产的现实生产力。

3.推进安全知识科普活动。搞好“安全科技周”、“应急预案演练周”及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进家庭活动,编发群众喜闻乐见的安全常识读本、安全应急手册、企业安全应急管理等资料,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能力。

4.加强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的宣传。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积极做好控制指标实施情况的月通报、季公布、年考核工作,完善奖惩制度,激发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动力、信心和决心。

六、探索建立安全生产诚信机制,强化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1.推进建设安全诚信企业。总结宣传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安全生产诚信建设的经验做法,推动加强安全生产诚信制度建设。选树并定期一批安全生产诚信企业,促进高危、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全面履行安全生产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

2.坚持和完善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对因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导致重特大责任事故的单位,要继续在媒体上公布。督促有关政府、部门加强对列入“黑名单”单位的跟踪督查,完善整改措施,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

3.完善社会监督网络。设立并充分利用“12350”安全生产事故和隐患举报电话,充分利用全省安全生产隐患信息举报平台,鼓励群众和新闻媒体对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非法违法现象和重大事故隐患进行监督、举报;鼓励企业职工举报身边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和事故隐患。继续完善落实举报奖励制度。

4.及时公布事故查处结果。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及时公布本级政府负责调查处理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查处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引导全社会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推动安全生产工作。

七、加强宣传队伍建设,强化责任意识

1.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制度,调动和发挥各相关安全宣传机构的积极性,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工作指导,抓好措施落实,确保安全生产宣传工作与整体工作统筹协调推进。

2.加强宣传教育队伍建设。按照《省办》精神,积极推进各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中心建设,配备专门人员,落实安全生产宣教专项经费。

3.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积极组织举办和参加相关业务培训,引导全省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负责人特别是新闻宣传方面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改进宣传报道方式方法,善待媒体、善用媒体,提高运用媒体引导社会舆论、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