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田径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4:28

体育田径培训篇1

关键词:小学体育;田径训练

在传统教学中,体育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些家长对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一无所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的重要性。田径运动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发挥田径育人作用,有效地培养学生对田径的兴趣。找出影响田径训练水平提高的问题,在体育教师的帮助下,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小学体育田径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田径训练的正确认识

在小学的田径训练中,多数学生缺乏正确的理解,这也已成为影响田径训练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目前,有些家长非常溺爱他们的孩子,所以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他们会认为田径运动是一个艰苦的训练内容,缺乏对参与的热情。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逐渐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导致一些儿童沉迷于互联网。网络游戏占据了他们的业余时间,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

(二)训练方式相对较后

目前,部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田径训练的方式比较落后,不能满足现有学生的需要。在田径训练中,教师向学生展示田径的具体动作,在现场演示,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演示完成重复的练习。这种单一的训练模式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感到无聊,这影响了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培养。这种单周期的训练并不能提高训练效果,而且会引起小学生的负面情绪。田径训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训练方法的滞后,教师无法有效地创新教学方法,影响了田径训练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解决单一、落后的训练方法是提高小学田径训练水平的重要任务。

(三)培训场所和设施需要改进

从教学实践看,对现场指导和培训有具体的场地要求。但部分学校受到办学条件和教学条件的影响,教学场地和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有些学校不符合标准要求,在教学环境中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学生无法在标准场地完成练习,教学效果当然也不理想。此外,一些田径训练所需的体育设施相对落后,缺乏必要的体育器材,学生不能参加体育训练和体育运动。因此,学校需要加大对教学场所和教学设施的投入,不断完善,为学生的练习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四)缺乏科学的训练计划和课程安排

目前,教育思想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各种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在新课程的要求下,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对田径训练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距,对田径体育的理解相对较窄。特别是在部分农村小学,由于体育教师相对缺乏,许多体育教师没有专业背景,他们对体育教学的理解是不合理的。在设计体育课程时,许多体育教师对新形势下的田径训练了解不够,认为田径训练没有什么可教的,所以他们花在指导田径活动的时间较少,忽视田径教学指导,无法制定科学有序的田径训练计划。

二、提升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水平的措施

(一)指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田径训练认知

为了进一步提高田径训练的效果,教师应使学生正确掌握田径知识。根据课程和田径训练的概念,使家长能够认识到田径训练的重要性。田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坚强的个性。家长需要积极与教师合作,在家要监督学生体育锻炼,不要花太多时间玩电子设备,鼓励学生定期参与体育活动,加强学生的教育,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帮助学生充分了解田径对学生学习各学科知识的重要性,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为了真正提高田径训练的效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留下更多的时间进行田径运动,形成正确的田径训练态度,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突出兴趣导向,创新田径训练方法

在小学田径训练中,必须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注重学生人格的发展是田径训练的一个重要目标。随着小学田径训练的逐渐成熟,从学生出发,创新教学模式,提高田径训练效果的必要性越来越大。首先,兴趣导向要求教师在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设计教学计划,使学生能够在田径训练中获得热情和主动性。这要求教师在进行田径训练前了解学生的情况和学生参与活动的影响因素,并增加一些可以吸引学生的因素,以确保学生持续参与教学。这也可以避免学生的长期教学带来的疲劳,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注意把握学生的教学时间。其次,要提高学生对基本身体条件的认知,系统地制定教学计划,鼓励学生参加田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发展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而且可以在许多方面实现学生的发展。田径训练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进行系统的训练,以确保良好的训练效果。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田径训练的兴趣,教师还应注重田径训练方法的创新,努力在课堂上营造和谐的氛围,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与田径相关的视频。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在训练中穿插着一些小型游戏或比赛,以激发学生的热情。

(三)完善设施和场所,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高田径训练水平,有必要改善场馆和设施。一方面,学校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塑胶跑道,扩大体育设施和规模,确保田径运动的顺利发展。地方政府应向学校提供足够的财政支持,做好体育锻炼,提高田径运动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体育教师也需要专业培训和指导,以提高其专业素质,使教师能够掌握新的教学概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更多样化的教学指导。(四)完善训练计划,合理安排培训任务体育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爱好,在不同的时间段组织不同的教学项目。同时,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科学性。在训练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得到锻炼,还可以接触到更多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训练热情将继续提高。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田径教学内容和学生不同的能力制定具体计划,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总之,教师应考虑更多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三、结束语

总之,体育是质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尤为重要。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田径培训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提高课堂教学中实施的田径培训水平,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学生技能的充分发展,仍需教师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锋.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水平[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9,000(010):189.

[2]陈锋.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水平[J].新课程(中),2019(10).

体育田径培训篇2

关键词: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训练;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7-0957-03

ComparativeResearchontheoutlineoftrackandFieldteachingofSportstrainingmajorinSportsColleges

wUwen-qiang,XieHui-song

(BeijingSport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

abstract:Bynow,trackandfieldgroupcurriculumhasbeenreplacedbyself-chosencurriculumundertheideologyof‘happysports’and‘lifesports’.However,thecultivationobjectivesofsportstrainingmajorinsportscollegesarenotinaccordancewiththecurrentsituation.So,howtocreateamulti-functioncurriculumtomeettheneedisimportantforgraduatesmajor.throughthecontentsoftrackandfieldcurriculum,arrangementandprogramtrainingmethodswereappliedinpracticewiththemethodsofexpertinterview,comparativeanalysis,andcaseanalysis,inordertoprovidereasonablereferencesfortheestablishmentoftrackandfieldcurriculumofsportstrainingmajorinsportscolleges.

Keywords:sportscolleges;sportstrainingmajor;trackandfield;specialtraining;specialtheoryandteachingpractice

本文通过对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情况和课程设置的调查,针对现有状况对田径专项教学大纲(大纲)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对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共7所体育院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通过文献、光盘、inteRnet检索,收集整理了有关训练周期研究的文献资料;阅读了我国七所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训练大纲。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重点阅读和分析,并做分类整理、综合,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证的依据。

1.2.2专家访谈法通过走访、座谈的形式,征询了我国有关专家的意见。

1.2.3对比分析法

从纵向时间纬度,分析了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专家们对田径课程设置的不同认识;从横向方面对我国七所体育院校运动训练田径专项训练课程设置进行了对比分析。

1.2.4逻辑分析法

通过归纳有关数据资料,对我国七所体育院校的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训练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寻求适合我国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训练的课程设置。

1.2.5个案分析法以北京体育大学作为个案分析,便于由点及面,发现共同规律。

2结果与分析

2.1田径教学大纲释义

田径教学大纲是编制课程的总体规划部分,是课程编制的第一层次,从整体上规定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科设置、各阶段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

体育院校田径教学大纲包括田径课程大纲、田径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大纲、田径专项训练大纲三部分。

田径专项训练大纲是根据体育系学生进入大学专选田径、运动系学生单独考试时所报考的田径项目作为选项依据,入学后进行分项训练。通过课程的教学训练,使学生系统、完整地掌握专项训练的理论与方法,进一步提高专项运动技术水平,专项成绩体育系达到二级、运动系达到一级标准。

2.2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教学大纲学时、学分的分析通过对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教学大纲学时、学分统计,发现只有北京体育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和广州体育学院设有田径专项训练大纲,表1反映了这三所学校的田径专项训练的学时和学分安排,专项训练学时排列首位的是北京体育大学学时960,学分60分;其次是广州体育学院学时是952;处于第三位是天津体育学院训练学时888,学分45分。经过研究发现这三所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教学大纲大纲只有北京体育大学最完善,田径必修课程大纲有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大纲、田径专项训练大纲,限制选修课大纲是田径教学。

除上述三所院校外,其余4所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没有田径专项训练大纲,只有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一个大纲,在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大纲中,包含了理论课、技术教学和专项训练课。理论课授课学时处于前三位的是西安体育学院、成都体院学院和上海体育学院。在技术教学与专项训练中,北京、天津和广州三所体育院校由于有独立的专项训练大纲,因而只表现在技术实践教学和身体训练方面,学分最多只有分。从表1可以看出:另四所院校的专项训练课学时所代表的是除理论课学时外田径技术实践训练的学时情况,即教学和专项训练的学时情况,他们把教学和训练课放在一起进行专项训练,考试就按照理论、技术和考勤各占的不同比例来决定学生的专项成绩,其结果混淆了教学和训练课的不同之处,造成教学管理上的混乱,使大多数学生既没有掌握体育教学和教法,也没有在专项训练能力上得到提高。

2.3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教学大纲目的任务比较分析

纵观我国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目的任务,大多根据各校的培养目标而设定的,虽然在文字叙述上有所不同,但所涉及主要内容几乎差不多。田径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大纲的目的任务包含了多方面、多纬度,体现在思想、技术、教学、理论知识、训练、竞赛和裁判等几方面。

田径限选课课程目标主要是使学生学习几个田径项目的基本技术和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田径运动的发展概况,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

田径专项训练大纲和田径专项理论和教学实践大纲包含的内容不同,目的任务也有所区别。北京体育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和广州体育学院由于是专项训练大纲,大纲的目的任务有非常强的针对性,要求学生通过至少6-7学期的专项训练和比赛,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田径运动技、战术水平,运动等级接近或达到一级。由于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是面向体育第一战线从事教练训练工作,因此在技术水平上要求专项水平突出达到或接近一级水平,体现了专化特点。

2.4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分析

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分为田径专项训练内容、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教学内容、田径限选课教学内容。各大纲教学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北京体育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由于有田径专项训练大纲,教学内容主要表现在训练方面,包括各专项训练中的准备活动;各专项训练中的专门练习及辅助练习;各专项训练中的分解及完整技术训练;各专项的专项素质训练;各专项训练中的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和手段;各专项训练中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智能训练、恢复训练;各项目训练计划的制定(多年、年度、周、日、课)。其中天津体育学院在专项训练中,还包括了14学时的理论科(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田径运动员选材、儿童少年与女子田径教学训练特点)。

田径限选课大纲有理论和技术教学两部分。理论课是田径发展概况和发展史、跑跳投技术原理;技术课则是跑(短跑)、跳(跳远)、投(铅球)技术教学。

2.5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教学大纲考核情况分析

北京体育大学、广州体育学院专项训练成绩主要是以学生的专项比赛水平高低和平时训练态度来决定,重视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天津体育学院由于在专项训练大纲中开设了14学时的理论课教学,故考核方法除了学生的比赛成绩外,还要进行理论考核。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及田径限选课大纲中的考核是采用理论、达标、技评、平时成绩四个方面的不同比例分值来决定专项成绩。按专项技能占总分的比例高低对体育院校进行排序:北京体育大学(总分的90%)、广州体育学院(80%)、天津体育学院(70%)、西安体育学院(60%)、武汉体育学院(55%)、上海体育学院(50%)、成都体育学院(40%)。从专项技能排序的高低分中,说明北京体育大学非常重视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运动竞技水平。

2.6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教学大纲教改对策的个案研究

2.6.1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田径教学大纲设置分析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本科大纲田径专业包括专业必修课大纲和限制选修课大纲。必修大纲有田径理论与实践课和田径训练两类大纲,限制选修课大纲只有田径课程。各大纲具体学时数和教学安排见表3。

2.6.2.1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田径教学大纲的教改对策

由于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田径限选64学时,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96学时。本文在现有大纲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合理的调整,即把选田径专项学生的田径限选课学时62学时和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的96学时合并一起共160学时进行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通过各项目的学习,使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学生在掌握了本专项教学的基础上,对田径其它项目的技术和教学法能基本了解,为专项训练和就业做好铺垫基础。

2.6.2.2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训练大纲的教改对策

通过对全国七所体育院校训练专业田径大纲和北京体育大学训练学田径大纲的分析,根据北京体育大学田径专项训练大纲实施情况的研究,针对目前学生专项训练现状,本文提出了宏观上采用分层专项训练的指导思想,微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区别对待原则,实际操作中运用程序训练法进行田径专项训练的教改方法(图1、图2)。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我国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大纲主要是田径专项理论和教学实践,该大纲由三部分组成:田径技术教学、理论教学、专项训练。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训练大纲目前我国只有北京体育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三所学校。2)专项训练大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学生的运动成绩,运动训练专业田径要求达一级水平。专项理论和实践及田径课程培养目标包含了多方面、多纬度,体现在思想、技术、教学、理论知识、训练、竞赛和裁判等几方面。3)田径专项训练考核主要是根据学生的比赛成绩或学校组织的考试成绩决定;专项理论和实践及田径课程考核按理论、技术、平时成绩所占的不同比例来决定田径专项成绩。4)对体育院校运动训练田径课程大纲分析,全国只有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田径专业大纲最全面,运动训练专业田径必修课有田径专项理论与方法、田径专项训练,限选课是田径课程。

3.2建议

1)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田径专业必修课大纲分为田径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田径专项训练;在校大学生限选课为田径。根据实际需要,对大纲教学内容和时数进行了适当修改:在运动专业田径必修课技术项目中增加了标枪、铁饼、链球、跨栏、跳高、撑竿跳高的学习。2)北京体育大学的田径专项训练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引进了激励原则。提出了宏观上采用分层专项训练的指导思想,微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区别对待原则,实际操作中运用程序训练法进行田径专项训练的教改方法。符合当前社会对“一专多能”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本力.运动训练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297.

[2]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77.

体育田径培训篇3

摘要根据田径专选学生应具备能从事本专业工作的需要,针对田径专选专业的特点,专项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上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能力。在对田径专选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当前专选学生能力的现状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为迎合当代社会对田径专选学生能力的要求做出的学生能力培养优化设计。

关键词田径专选能力培养优化设计实验研究

一、前言

田径专选学生能力培养是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自身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及自我提高各种能力的方法。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很多,但限于教学实践和环境,只能从中选取主要的、学校范围内可以实现的能力。从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人的全面素质尤其是各种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来看,对田径专选人才来说,学校对田径专选学生一般是从教学、训练、科研、竞赛组织和裁判能力进校综合培养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

三、田径专项学生能力培养优化依据及过程设计

(一)田径专项学生能力培养的方向

教学能力是田径专项学生在教学中掌握的最基础的能力,是在学生学习掌握田径项目技术的同时,熟练教案的撰写,学生对教学方法手段不但要灵活运用,熟悉完整教学过程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训练能力是田径专项学生必须要掌握的能力,是能完整制定训练计划,掌握训练方法,做到应才实施训练计划的能力;科研能力是田径专项学生自我提升的能力,需要学生在掌握大量文献资料和正确的科研方法基础上,通过对课题研究的设计、实施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最后通过文章形式反映出来的能力;竞赛组织和裁判能力是田径专选学生应具备的综合能力,掌握基层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的组织编排,田径各项目的裁判工作。

(二)田径专选学生能力培养优化结构设计

1.教学结构设计

教学结构设计主要是教学内容、计划、方法手段以及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是根据课程内容改革安排教学计划的,传统的教学能力培养中教学进度计划与课时计划大多是重视技术掌握程度,对技术教授过程细节有详尽的规定,但对能力培养是因人、因教学内容而异,不够重点强调。而教学优化设计的思路是,调控教学时空因素的协同关系,在教学计划中预留综合素质培养的时间并体现在教学计划中,以保证完成这一部分教学任务的工作能实际操作;教学方法是保留和吸取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是在保留、改造和更新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使自身得以丰富和发展的,一些应用成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自学辅导”模式、“探究发现”模式、问题模式、分层合作学习模式、录像反馈教法等,抽取这些教学模式、方法中适用于本课或某阶段教学内容、任务的设计过程和思路,综合运用于田径教学实践中;确定教学总目标,根据项目特点和培养任务设计单元目标,使教学任务层次分明,利于诊断和反馈调控。单元和阶段不宜划分太多,目标不宜设置过多过细。

2.训练能力优化设计

田径专选学生训练能力是对运动训练知识与能力结构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设计。知识结构主要是在课程改革前提下,将课程分为理论课、教学课、训练课,制定各类课型的教学目标,如理论课主要使学生掌握田径运动起源与发展、田径运动的价值、田径各项技术原理等;教学课主要使学生掌握田径有关项目技术教学方法与运用田径运动锻炼身体的方法,训练课主要使学生掌握有关田径项目的课余训练方法与手段。实践能力结构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实习组织课余训练,在实施阶段制定技术训练、综合素质训练课计划,理解训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包括技术的改进、运动负荷的安排、专项能力的提高等。

3.科研能力优化设计

科研能力过程设计是根据科研具备能力、培养手段和阶段目标来设计的。田径专选学生具备的科研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在分析问题时,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掌握大量文献资料和正确的科研方法基础上,通过对课题研究的设计、实施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最后通过文章形式反映的。正确、有效地阅读资料是培养科研能力的基础,有目的的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做摘要,并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专题分类。教师的指导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重要措施,学生能够明白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教学笔记、训练日记以及教学和训练总结是对知识的积累;阶段目标首先是学会文献综述的撰写,论文选题的确定,到开题报告,问卷设计和教学实验,一个阶段一个目标完成。

4.竞技组织与裁判能力优化设计

竞技组织与裁判是教学内容、培养方法与效果检验来进行设计的。田径专选学生的竞技组织与裁判能力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由田径竞赛组织工作、田径竞赛规则、田径竞赛编排记录和公告工作、田径竞赛裁判方法和田径场地设施等5个部分组成。其中规则是核心,裁判工作是主体,竞赛组织、编排记录和公告工作室保证,场地器材设施是基础;教学采用单元分散式与集中讲授式相结合的综合式教学法,结合田径专项学生和课程实际情况,在田径各项目的教学过程中,分单元安排田径竞赛组织和裁判法的教学内容,对各单元教学中未涉及到的竞赛组织等内容,采用集中讲授的方式,使学生能比较全面地掌握田径竞赛组织和裁判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临场裁判能力,在田径课的教学练习中,通过让学生参加计时丈量成绩等工作,培养学生的初步实践操作能力,在举行的校运动会以及相关比赛都可以让学生实践,教师主要负责指导、督促、检查;效果检验是组织学生参加等级裁判,对学生的裁判能力的评价,主要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是田径裁判理论知识书面考核以及学生参加田径比赛裁判工作的表现和工作质量的考核。

四、结果与分析

(一)田径专选学生能力培养优化设计符合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体育田径专选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品德教育能力、体育教学能力、运动训练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竞赛组织和裁判能力等。田径专选学生综合能力是指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田径专选学生能力培养是从教学能力、训练能力、科研能力和竞赛组织和裁判能力来做优化设计的,符合了当代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二)优化设计培养的综合能力能符合社会需求

田径专选学生毕业以后在工作中最欠缺的能力是科研能力、训练能力、教学能力、竞赛组织和裁判能力、健身能力。在教学能力中最欠缺的是讲解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示范能力、组织能力、编写教案能力,在运动训练能力中最欠缺的是制定训练计划能力、训练评价、专项技术、训练方法的运用、科学选材。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社会对体育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日趋多元,田径专选无论是从体育还是师范的层面,注定是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的专项,遵循系统性、先进性、渐进性等原则,能力培养优化设计构建的是以培养适应社会专业应用能力为主线,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支柱,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应用型体育专业实践体系。

五、结论

(一)田径专选学生能力培养是根据对学生教学能力、训练能力、科研能力、竞赛组织和裁判能力的培养目标对课程改革分析进行优化设计,对综合能力的培养内容、方法以及目标诊断、检验做出调整设计,力求田径专选学生综合能力更加突出。

(二)田径专选学生能力培养方向体现在内容和结构体系、方法手段上,优化设计是通过在教学过程的计划,使得教学能力、训练能力、科研能力和竞赛组织裁判能力是教学与实践的相结合,通过阶段目标检验的完成指向最终目标,从而保证能力培养任务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平,陆静,焦铁仁.田径教学优化设计与实验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23):167-168.

[2]董广新.田径教学过程优化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3(24):109-111.

[3]王锴.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J].北华大学体育学报.2010:38-39.

体育田径培训篇4

摘要本文在对我国中学田径训练的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中学田径训练过程中现存的问题以及中学田径训练的改进建议两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对我国中学田径教学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学田径训练

我国《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学校教育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掌握基础的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田径运动简单易行,能很好的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以及身体的协调性,有助于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而且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方面也有其它教学内容所无法比拟的重要意义,所以说,田径训练应该引起所有中学体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中学田径训练过程中现存的问题

(一)有关田径训练的教学管理工作不够科学完善

在中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管理失衡的问题,田径训练的教学管理工作不够科学和完善。首先是田径训练的课时常常被任意删减或挤占,田径训练的安排和内容随意性大,并且很多训练的安排工作是根据本校体育教学思路和任课教师的兴趣和特长来拟定的,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心特点。其次,对国家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了解不够透彻,领悟不够到位,只是从形式上附和,从而导致了一系列教学管理问题的出现,比如:擅自降低田径训练的要求、高年级不开设体育训练课程等现象。

(二)田径训练的场地不足、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通过了解发现,很多中学的田径训练场地不足,部分学校甚至根本没有标准的田径训练场,以致体育教学过程中田径训练场地缺乏,无法满足学生活动和锻炼的需要,从而影响训练活动的正常开展。另外,部分学校的师资队伍情况不够理想,很多学校缺乏专业的田径训练教室,极少数的学校甚至缺乏专业的体育任课教师,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由班主任或其它老师来代为开展,这样的情况不但不利于体育教学工作的实施,而且也不利于体育师资的培养。

(三)学生田径训练的积极性不高

田径训练过程中,常常出现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很多学生田径训练的积极性不高,有些学生甚至对田径训练有所排斥。之所以出现这个情况,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首先,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对田径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很多家长仍然抱有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的未来的发展主要是由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来决定的,而体育训练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意义不大,不愿意让学生在田径训练上花费时间和精力。家长的这种观念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和田径训练的错误认识。

其次,受诸多新兴体育项目的冲击,学生对田径训练的关注度降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新兴的体育项目不断出现,人们对体育锻炼、娱乐休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致很多学生认为田径运动中传统的跑、跳、走、投等内容已经过于陈旧,无法满足中学生求新、求异、赶时髦等的需要,从而对田径训练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

第三,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田径训练受田径运动项目本身特点的约束,多数训练均属于体力消耗大、重复性和周期性强的内容,从而对中学生来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除此之外,多数体育任课教师在进行体育训练时,采用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方法单一,且过分关注学生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视不足,所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中学田径训练的改进建议

(一)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保障田径训练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校领导和体育任课教师,应充分了解体育教学工作的意义,正确认知田径训练的价值,提升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保障田径训练的顺利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但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健康水平的提升,而且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均有重要的意义。而田径运动又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所以,学校的相关领导和体育任课教师一定要重视田径训练工作的开展,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二)重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要想提升田径训练水平必须重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学校现有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逐步加大对体育教学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本校体育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为田径训练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提升学生田径训练的积极性

体育任课教师应重视学生田径训练积极性的培养。田径训练的内容因田径项目特点的制约,相对较为单一和枯燥,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充分的调动,所以,体育任课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田径训练积极性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组织多样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科学的安排,从而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另外,学生自身和学生家长也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正确认识体育学习的意义,为学生的田径训练营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钟育新,叶文桥,曹群海.深圳市中学田径课余训练发展的现状分析[J].知识经济.2009(02).

[2]郭晓青.沈阳市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8(05).

[3]吴斌.黄石市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11).

体育田径培训篇5

摘要基于田径课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地位,探讨了在高校教学改革体系中,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下,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定位与目标,改革的特色内容,实践教学改革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以及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改革。

关键词高校田径课程改革实践

田径课程是高校体育专业的主干课程。田径运动的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培养具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人们思想多元化的发展,大学生对体育运动和体育健康日益朝着多样化需求的变化,经过多年的课程改革与建设,高校逐渐形成了集田径健身、田径技能和实用技能为一体的新课程。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对这种田径课程改革的界定为“田径类”课程,并指出:田径类课程是以走、跑、跳、投等多种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竞技性、健身性、实用性练习项目为主要内容,以发展人的基本运动能力和生存生活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基础性体育实践课程。因此,针对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做好高校田径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探索,使其发挥应有作用,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服务。

一、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定位与目标

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说明中,提出了“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培养体育教师为本、辐射其他体育相关领域,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需要,应进一步拓宽专业培养口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增强学生选课的灵活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的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和要求。这是进行田径课程改革的基本依据。

田径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田径类课程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基本方法与技能,达到一定的运动技能水平;具备田径类课程教学训练的基本能力、具备田径运动比赛的裁判工作能力、具备指导课外田径竞技健身锻炼的组织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二、田径课程改革的特色内容

田径课程技术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科研工作推动了教学,运用科研成果于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这是本课程的特色:在田径理论课的教学中运用了我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提出了全新的课程目标,实践了课程综合化的先进理念

田径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出了培养学生教学、训练、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为田径课程摆脱困境找到了一个可行的突破口;田径课程进行了以一下四个整合:(1)整合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2)整合教学与训练,既整合技术教学模式与训练模式,又整合田径课程实施与田径代表队的建设;(3)整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4)整合过程评价与能力考核。

(二)创建了新型的体育专业田径课程体系和新型专业教学模式

构建“田径教学与训练”和“田径理论与实践”课程两个课程体系。本项目创建的“理论―实践―探究”教学模式,明确了田径专选课程改革的目标与方向,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田径普修课与田径专选课的功能划分问题。

(三)构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机制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实践体系

形成了学生创新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局面,解决了田径课程学习和参加田径代表队积极性不够、动力不足的老大难问题。本项目系统建立了学生教学、训练和裁判工作能力培养的实践体系。本课程将有关内容进行组合和调整,使得本课程既受益于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学生,又受益于运动训练专业的本科学生。本课程强调理论的传授,但更注重学生的练习,使之达到会讲、会做、会教的目的。

三、实践教学改革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田径课程教学实践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完善理论和提高从事田径教学、训练、竞赛、科研等工作的能力。本课程主要有以下实践教学内容:

(一)田径场地实践教学:以田径场地设计、使用为重点,提高学生对场地结构的认识,具备规划、设计能力。

(二)田径竞赛实践教学:建立裁判实践基地,在裁判工作中促进对规则的理解,掌握各项目裁判工作流程与方法。使学生具备组织学校田径运动会的能力。

(三)田径课余训练实践教学:与院分团委、学生会协作,有组织推荐到各系进行课余训练,与校田径队训练工作相结合,担任助理教练。

(四)田径科研实践教学: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相结合,从选题――答辩全程指导,与学生会科协工作相结合,有计划培养科研骨干。

(五)田径教学组织实践教学:与田径技术教学相结合,采用轮流带准备活动的方式,提高组织教学能力。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实践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的能力结构体系得到不断完善。

四、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改革

新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积极的进行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的探索与改革,积极进行了一些田径看法的探索性研究。高校田径学科经过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基本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系列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利用现代化先进教学设备进行教学

通过建立先进的电教室及多媒体教室和微格教学体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提倡师生互动并结合多媒体录像视听手段教学。参与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会学习、会训练、会探讨的教学方法。

(二)在教学中应遵循田径教学的几个客观规律

教师在田径运动教学中应遵循认识活动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人体生理技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田径运动自身的特殊规律。

(三)在田径运动教学中应坚持五个基本原则

教师在田径运动教学中坚持自觉性、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提过原则。

(四)在田径运动教学实践中需采用的集中教学方法

在田径运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语言法、直观法、完整与分解法、练习法、演示法、比赛法和预防纠正错误等方法。

参考文献:

体育田径培训篇6

在现在小学体育教育过程中,田径教学是其重要内容,田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田径体育教育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培养选拔优秀的人才,这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重视田径教育,通过实施新课改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对田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1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培养学生的田径兴趣,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田径运动学习的好与坏,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密切相关,只有教师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认识,能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出良好的运动氛围,消除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紧张情绪,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内动力,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要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作为教师就要能够与学生交朋友,教师要放下架子,平等对待学生,另外,教师要重视良好运动氛围的营造,通过多种手段,活跃教学气氛。比如,教师在运动项目开始之前,可以为学生讲解田径运动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中外田径运动杰出运动员,讲他们不屈的奋斗历史,以杰出人物引领学生,以运动员的奋斗故事感染学生,这样,对于消除学生的运动压力,提高学生的田径运动的积极性具有积极地意义。良好的运动氛围,是培养学生田径兴趣的重要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境,作为教师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这是促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有效发展的重要举措。

2教学注重趣味性,培养学生的田径兴趣,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

田径运动的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强,很多学生都是能避开田径训练就避开,这与教学内容的枯燥性有很大的关系。作为教师,虽然不能改变课程训练的基本内容,但根据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以趣味性为依托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训练热情。这也是新课程教学有效发展的重要保证。创新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的努力付出,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任务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训练。比如,在进行短跑教学中,在学生掌握基本动作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短跑训练,比如,通过直线接力、阻碍绕跑接力等方式创新教学,这种丰富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田径兴趣,对于课程改革教学的发展具有积极地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要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作为教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身体特点,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领悟理解模仿能力都较差,在田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对学生有过高的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粗略的基本动作要求就可以了,如果教师过分要求学生动作的规范性,过多地干预学生做动作,学生就会感到田径运动学起来很难,自然学习兴趣很难得到培养,没有兴趣,学习效果的提升也是不可能的。

3田径教学要重视劳逸结合,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身体心智发展尚未成熟,作为教师在田径运动教学过程中,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不同,科学设置运动量,重视劳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如果在训练过程中,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为学生安排过多的训练任务,就会使学生感到身心疲惫,甚至对学生身体造成损害,这对培养学生的田径运动兴趣极为不利。

比如,在跳高运动中,学生训练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就得要求学生停下来,进行休息,在休息之后,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橡皮筋引导学生进行游戏活动,这对于缓解学生的精神压力,对于学生快速恢复体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都具有很多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只有重视劳逸结合,不断为学生提供放松自我的机会,才能增强学生的运动热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引入生活器材,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自己熟悉的生活中物件很感兴趣,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把学生生活中常玩的一些物品带入课堂中去,学生就倍感亲切和新鲜,学习运动的兴趣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因此,在田径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器材,代替传统体育运动器材,增强学生的运动自信,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体育田径培训篇7

关键词 体育 课余训练 田径

中学体育传统项目田径训练作为中学课余体育活动的一项特殊组织形式与活动,在促进中学课余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热情,促进学生身体与心理健康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体育人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如今提倡青少年身心健康,我们如何更好的提高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训练水平,应该是我们中学体育老师深刻思索的问题。

一、现阶段中学体育课余训练的困惑

(一)学生课业负担重,训练的系统性得不到保证,这是直接困扰田径课余训练的最主要原因。

中学时期应是具有田径才能的运动员展露头脚的时期,也是运动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专项训练阶段。此阶段的训练时间,训练强度,训练量都将大大增加,唯有如此才能为运动员今后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基础。然而这时期正是升学制度下最为繁重的时期,文化学习和课余训练产生了激烈的矛盾。由于社会环境、升学就业压力迫使课余训练让步,运动训练时断时续,甚至是被迫中断课余训练。主动训练的系统性难以得到保证。

(二)地方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对青少年竞技体育运动不重视,是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课余训练发展的最深层原因。现如今,城乡的体育设施依然落后,全民的体质测试水平,特别是青少年体质依然下降。其根本上在于地方各级政府及教育的主管部门对体育不重视,更何况课余的体育训练了。田径运动是最为彰显人的能力与价值的一项运动,受众广,参与人数多。然而在现阶段中,青少年田径比赛随意更改,推迟,取消,特别是在教育系统内普遍存在的。没有形成规范合理、系统的田径比赛制度,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积极性大为挫伤。

(三)各运动项目对运动等级评定的不一致性导致田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课余训练中参训运动员的积极不高。在青少年体育竞赛中,球类项目比赛运动员技术等级评定是根据本次比赛的等级和球队所获的名次而定的,其标准是浮动的,有太多不确定因素。田径竞赛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是明文规定的,成绩是电子计时的,都是客观、准确的。

(四)教练员工作负担重、专业性不强、训练效率低。

现阶段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课余训练的教练员都由体育教师担任。由于既要完成好教学、教改任务,又要兼顾田径课余训练;既要上好体育课,提高广大学生身心健康,又要选好、训练好运动员,展现他们运动潜能,身心疲惫。

二、提高与改进中学体育课余训练的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坚持“体教结合”,各部门协调配合,促进中学体育传统学校田径训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课外体育训练和比赛,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主体性教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中学田径课余训练实际上就是使具有田径特长的中学生运动员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具体形式与内容。“关注每一名学生发展”、“以生为本”是主体性教学的核心内容。各个部门只有真正认识到改进与提高中学田径课余训练,不仅是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和学校体育发展需要,而且也是具有田径运动天赋学生运动员的内心需求。

(二)完善中学田径课余训练规章制度,确保田径课余训练工作有效务实。完善的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课余训练的规章制度包括有:《田径课余训练考勤制度》、《田径课余训练备课制度》、《田径课余训练赛前集训制度》、《田径课余训练参赛制度》、《田径课余训练运动员补课制度》、《田径课余训练奖惩制度》等等。只要是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我们不怕订得细,细而不乱、细而不繁,因为这都是为促进田径课余训练发展的,都是为确保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只有在完善的中学体传校田径训练规章制度的保证下,生动活泼,科学有效的田径课余训练局面才能得以展开。

(三)减轻教练员工作负担,加强专业培养,提高训练的有效性。中学体育传统学校的领导应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核准该校田径课余训练教练员的工作量,在体育教学方面不能和其他教师同等对待。田径课余训练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与正常体育教学差距很大,运运员的肌肉类型,机能发展规律,素质敏感期,个性特点,运动技术的经济性等等都是体育教学中不曾深入了解的知识。更何况随着科技发展,田径训练的科学性不断向前发展。田径课余训练教练员固步自封,闭门造车是绝对不能的,必须加强专业培训,了解运动训练领域的科技发展动态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并且不断总结经验,整合原有的训练理论,研究探索适宜不同运动员,不同项目类型的科学的训练理论和方法,提高田径课余训练的有效性。

(四)加强对青少年体育竞赛管理,严格运动员竞赛参赛制度,确保竞赛的公平。

体育田径培训篇8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秦皇岛市业余体校田径项目后备人才的训练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以秦皇岛市业余体校田径项目后备人才为研究对象。本文调查问卷信度、效度的检验均为良好。

关键词秦皇岛业余体校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812.5文献标识码:a

1秦皇岛市业余体校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1.1秦皇岛市业余体校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及实施计划

调查显示秦皇岛市四区四县中调查显示共有政府市局出资的5所科级业余体校和2所体育指导中心。因此,秦皇岛市对业余体校的后备人才的培养足够重视。

训练次数是教练员执行训练计划和运动员完成训练了任务的基本保证。世界竞技体育强国保持系统训练的中级学校(训练中心)每周训练次数为2-5次,每次训练时间在90-150min。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有1/2的运动员每天坚持1.5至2小时的运动,秦皇岛市业余体校田径后备人才的训练时间和次数基本能得到保证。

1.2秦皇岛市业余体校田径后备人才的选材

多数教练员选材主要根据各区县运动会的比赛成绩与个人经验来选拔运动员,制约比赛成绩的因素很多并且经验选材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以上两点并不能全面考核和选拔运动员,所以往往这些因素的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竞技体育人才和资源的浪费,对田径运动的长期健康发展是很不利的。

1.3秦皇岛市业余体校田径后备人才的文化课学习情况

调查显示业余体校后备人才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文化课学习与运动训练之间的矛盾。对文化学习较差的原因调查主要是三方面原因导致:其一是早期的训练造成文化基础较差;其二是训练太累不想学习导致文化基础差;其三是还有运动员认为教学水平和方法不适合自己。运动员文化水平低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这不但影响到运动员今后的就业和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影响到运动员的选材。

1.4秦皇岛市业余体校田径后备人才日常与训练的保障

除训练因素和遗传因素外,营养也是影响运动员训练的重要因素。由于现代田径运动追求高密度高强度和大运动量的训练,使运动员的肌体体能下降,使营养补充显得尤为重要。调查显示:在总体来看大部分运动员的营养情况是较好或很好的,说明秦皇岛业余体校对后备人才的营养保障工作做的不错。但仍有小部分运动员营养情况一般或较差,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在训练中营养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充和保证。学校和教练员应在生活上采取补助或奖励的方式,改善其营养状况。

后备人才训练的最基本保障即为训练场地的设施情况如何,调查数据显示在场地设施方面来看秦皇岛业余体校的场地设施基本能满足田径训练的需要。

1.5秦皇岛市田径后备人才历年比赛情况

在第十一届省运会时,秦皇岛市以16枚奖牌名列河北省第五。而在第十二届省运会时,竟以18枚奖牌挤进河北省前三。秦皇岛市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的成绩,大部分都要归功于后备人才的良好培养,所以秦皇岛市对业余体校的田径后备人才关注度比较高,能够更好地发展为其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运动员;确保综合竞技实力有新的提升。

2秦皇岛市业余体校田径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

(1)大部分运动员在训练和学习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会以训练为主,这就直接造成文化课成绩下降,再而由于大量的训练内容,使得运动员身心疲惫,无法完成文化课学习的任务。

(2)在选材依据方面的调查中教练员仍是测试为主,经验为辅,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竞技体育人才和资源的浪费,对田径运动的长期健康发展是很不利的。选材的科学性较低固然有教练员的主观原因,但更深层的原因是教练员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

(3)学校的医疗保健室,运动康复器械的训练辅助设施较少,这对于进一步发展田径运动、一些优秀运动员进一步提高成绩是不利的。

3建议

(1)教练员在训练后备人才过程中应该加强后备人才的训练质量,鼓励参训后备人才向更高层次冲击,鼓励参训后备人才多参加正式比赛,提高其比赛的应赛能力。

(2)学校相关负责人要加大学校场地建设的投入,及时更新场地器材,经常举办教练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教练员的理论技术水平,为未来竞技体育事业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

(3)在田径训练的训练过程中,要充分调动教练员的教学兴趣。首先,应该完善学校体育场所设施器材,扩宽后备人才们活动的领域,应该注重培养相关专项运动,培养田径训练教导专业人才,提高教练员素质水平,增加教练员在额外工作中的收入比例,吸引更多对田径训练感兴趣的教练员主动来教授后备人才,从而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提高后备人才们的身体素质,为祖国储备后备体育人才,以提高祖国整体竞技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先良,王健等.我国青少年业余训练体制的分析与改革构想[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4).

[2]杨再淮,俞继英.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与可持续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1):1-4.

[3]马志和,徐宏伟等.中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比较研究[J].上海体育科研,2003,24(3):55-58.

体育田径培训篇9

关键词:中学;田径课与训练;动力;发展对策

中学田径课余训练是学校体育课余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国家田径运动的基础之一,在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培养高水平运动后备人才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以某市9所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的现状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共发放教练员问卷37份,回收有效问卷37份,有效回收率100%。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田径课余训练的动力

2.1.1领导对田径课余训练的重视程度

领导对训练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人、财、物、时间、信息的投入,运动队的管理水平与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关。通过表1可以看出,某市中学大多数领导对田径课余训练都非常重视或比较重视,没有不重视,这也为田径课余训练提供了管理上的保障。

2.1.2田径课余训练的目标定位

通过表2可以看出,田径课余训练的目标定位比较明确,其中选择比率最高的是提高学校的知名度,选择人数占56.7%;其次为培养和输送后备人才,选择比率为29.7%;通过田径课余训练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比率更少。

2.1.3体育教师对田径课余训练工作满意度

通过调查发现有9名教师对训练工作表示非常满意,占24.3%;有13名教师对目前的训练工作表示比较满意,占35.1%;7名教师对目前的工作持一般的态度,战斗调查总人数的18.9%;有8名教练员对训练工作不满意,占21.7%;通过了解,训练经费不足,训练条件差是影响其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原因。

2.2田径课余训练条件的保障

2.2.1田径课余训练场地条件情况

从调查中发现目前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的场地、器材基本能够满足需求,有23名教师对学校目前的场地器材情况持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态度,占62.1%;有10名教师认为目前学校的场地器材一般,占27.0%;有4名教师对目前的场地器材情况不满意,占10.9%。

2.2.2田径课余训练医疗监督完善程度

医务监督起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积极地防治伤病,二是有效地确定训练负荷。通过表5可以看出,医务监督情况不是很好,仅有6人认为学校医务监督现状比较好,占16.2%,有11名教练员认为目前学校的医务监督情况一般,占29.7%,有20名教练员认为医务监督不太好,占33.4%。校医目前远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

2.2.2田径课余训练资金的来源

表6显示,中学田径课与训练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才专项拨款和学生自筹,选择人数分别占54%和29.6%。其他来源较少,训练经费的来源单一,对训练的长期发展不利。

2.2.3田径课余训练资金的充足程度

训练经费来源的单一,必然会导致训练经费的不足,通过调查了解到,没有教师认为训练经费非常充足,仅有5名教师认为训练经费比较充足,占13.5%;有37.8%的教练员对训练经费持一般态度,有18名教练员认为目前训练经费不足或非常不足,占48.7%。

2.3影响某市中学田径课余训练动力的因素分析

2.3.1中学课余训练动力因素存在的问题

调查反映,由于学校把竞赛成绩作为衡量训练成效的重要标准,教练员往往采用“拔苗助长”的方法,进行早期的专项化训练,使青少年的基础训练阶段偏离了正常的发展轨道,忽视了学生的个人兴趣和全面发展的需求,缺乏对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2.3.2中学课余训练保障条件存在的问题

教练员普遍缺乏高水平运动经历;没有具体的教练员聘任制度和培训计划,运动员学习、训练缺乏程序化管理,致使课余训练管理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物力资源是学校课余训练的基础保障条件,雨雪天训练场地缺乏成为普遍现象,布局不合理比例较高,训练器材缺乏比例很高;缺乏训练手段与医务监督的有效结合;财力资源得不到保障,多数学校经费不足,导致体育设施不全、运动器材缺乏,影响了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

2.4某市中学田径课与训练发展对策研究

2.4.1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加强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动力因素的开发和利用。

2.4.2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训练与管理人员的素质及育人效率。

2.4.3借助社会力量,增强保障条件,丰富中学课余训练方式。

2.4.4健全课余训练的科学评价体系,完善激励机制。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领导普遍对田径课余训练工作的重视程度较高,这也为田径课余训练的发展提高了管理上的保障。

3.1.2田径课与训练的目标定位主要为为学校争取荣誉,目标定位与我国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3.1.3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总体较好,训练条件基本能够满足需要。医疗监督情况不好。

3.1.4田径课余训练的经费来源单一,普遍存在经费不足显现。

3.2建议

3.2.1田径课余训练目标定位需要进一步的明确,应当把培养田径运动的后备人才作为运动员的培养目标。

3.2.2应当充分重视运动员医疗监督情况,对运动员的伤病情况进行及时的治疗,提高运动员训练水平和健康水平。

3.2.3多方面筹集资金,完善学校的场地、设施,提高教师的待遇和运动员的补助,调动起教师训练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顾丹东,等.湖南省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6):132-134.

体育田径培训篇10

【关键词】:拓展训练;田径教学

中图分类号:G82文献标识码:a

【正文】:

拓展训练是由德国教育家库尔特·汉恩(KurtHahn)所提出的。在1995年进入了中国,最近几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推崇,很多的大中型企业、高等学校甚至是政府机关把拓展训练作为一个培训的项目,训练的目标也得到了发展,由原来的的单纯对体能、生存的训练拓展到了培养积极的进取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拓展训练与传统的认知教育有很大的不同,是一种通过反思然后获取知识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的一种教育。

1、将拓展训练引用到田径教学的必然性

曾经,田径教学在高校的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涌现了新的体育项目,对传统的田径教学造成了强大的冲击,田径教学的发展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

田径运动作为运动之母,是人类从走、跑、跳、投等自然运动中发展起来的体育运动,它对于改善和提高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有明显作用,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人体运动能力;可以培养竞争意识、果断意识、勇往直前的精神,可以练就吃苦耐劳、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奋力拼搏的品质,可以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无论从健身性还是全面素质的培养上,田径运动在体育教学中都具有重要意义。拓展训练是二战之后出现并流行开来的户外活动形式,它通过模拟真实情境和精心设计各种活动,使受训者身心两方面得到锻炼,实现磨练意志,熔炼团队的目的。这些精神不仅与田径运动对人的要求是一致的,也与田径运动的育人目的有一定的契合度。另据调查显示,从事拓展训练的教师中,56%的有田径的专项教育背景,田径与拓展训练在项目内容、训练方法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因而,完全可以尝试在田径选修课中引入拓展训练,帮助优化田径课教学效果。

2拓展训练对实现田径教学目标的作用

2.1拓展训练丰富了田径课教学内容

大量研究结果显示,陈旧枯燥是学生对田径课的认识。拓展训练内容的加入,对改革田径课教学内容和形式具有积极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每一项拓展训练活动,其实是为实现某些预期的目标而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愉快的参与中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情感体验。拓展项目主要是“破冰”热身项目和“低风险、低要素”的室外项目。“破冰”是一种比喻,主要是为了缓解教学活动开始时参与者彼此间的冷漠和紧张,同时也营造了温暖和融洽的学习气氛。“低风险、低要素”的室外项目是指条件要求不高且相对安全的室外项目,这些活动主要利用学校现有场地、器材甚至不需要任何道具,通常在2m以下的高度进行。当然,没有风险的活动不能称为拓展训练,风险包括身体风险、心理风险和行为风险,我们设计的“低风险”项目,主要指向学生所承受的心理风险,目的是让学生在体验风险并将其克服之后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这可以激发田径课堂上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加拓展训练内容,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田径整堂课中长时间的专项技能学习所导致的兴趣疲劳、学习动机减弱的问题,符合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新兴项目充满好奇和乐于尝试的心理特征。

2.2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积极态度

田径选修班大部分学生并不具有优秀的田径素质,要在课堂上取得显著的学习效果,获得田径专项技术和能力,就更需要积极的态度去参与、去挑战,这种积极态度的基础就是成功的情感体验。拓展训练体验式教学方法特点之一就是情感体验,它的最高境界是“高峰体验”,在克服困难、顺利完成任务以后,学生能够体会到发自内心的胜利感和自豪感,获得成功的体验。拓展训练选用一些让学生感到压力的活动,有些任务甚至看上去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在学生通过努力完成任务后,这种成就感将更为强烈,甚至可以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获取自信,提高自我概念。学生将这种成就感和自信心带入到田径课教学中,就会转化成克服田径学习困难的巨大动力,努力挑战自己的潜能,更有助于完成田径课学习任务和提高学习效果。

2.3拓展训练培养了学生竞争、协作的能力

拓展训练中的体验式学习是提高实验班学生学习能力的原因之一,体验式学习淡化了教师的角色,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担任了“助产士”的角色。学生在活动中从接受任务、开始挑战直到完成挑战,所有的困难都需要通过利用现有的资源来解决,这些资源包括可用的场地、器材和道具,更包括学生的身体、智慧和团队协作,这些资源的运用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除了安全监控之外,这一过程几乎不受教师的任何干扰,从而真正体现了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有别于直接进行田径技术讲解的课堂教学,相对于知识的传授,它更注重学生体验过程中动手、动脑、相互协作等能力和意识的培养,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竞争精神和协作意识是拓展训练的目的,也同样是田径运动必不可少的意志品质。一些田径项目可以在十几秒钟决出胜负,可以在一跳后比出高低,竞争发生在个人和个人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团队之间;田径集体项目需要协作,成员之间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启迪的过程中,互助互补,既能顺利地完成任务,又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田径专项课程教学既利用了拓展训练中培养起来的这些意志品质,又不断结合具体项目特点进行强化和提高,因而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性具有显著效果。

3建议

田径运动和拓展训练在项目内容、训练方法,特别是在对学生的意志品质的要求上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成为拓展训练引入到田径教学中的前提条件。实验证明,拓展训练有助于提高田径教学效果

拓展训练在我国体育教学中没有统一的教学体系,所以在选择内容上要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受地域气候、校园环境、硬件设施、学生特点等因素影响,各学校应对拓展训练项目进行合理选择和安排,通过反复实践与总结,最终确认适合的项目。

拓展训练的时间长短并无特殊要求,应视项目的难度、同学们情感体验的程度而灵活掌控。但要明确拓展训练是提高田径教学效果服务的,所以不能喧宾夺主。拓展训练项目要选择风险低、体力消耗少、条件要求低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因为是初次体验,缺乏经验,所以难以准确判断活动难度,这时,教师可以适当提示,以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

教师要通过拓展训练最大限度地挖掘出背后的价值,让学生有所体会和感受。特别是在拓展训练的经验总结环节,教师要进行科学的引导和提升,便于学生深入地反思和分享,促使学生能够真正从活动中感悟真知、获取信息和充满希望,从而为指导行动提供帮助。

【结束语】:

拓展训练在田径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丰富田径教学的内容,增强田径教学的实用性、趣味性,非常适合在青少年中开展,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应该在田径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这对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培养健康的心理有着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有凯.对加强高职院校田径体育教学改革的探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7(2):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