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锻炼立体思维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2:22

如何锻炼立体思维篇1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独立分析,综合形成新联系,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不断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和事业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人的兴趣是促进事业活动的动力,是产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源泉。体育课堂教学中,在身体素质、跳绳、球类、运动竞赛、娱乐体育等项目上,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学习动机的教育。由于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自感责任重大,所以必须加倍努力地进行学习。勤奋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人兴趣的过程。

2.科学组合教材,教法多样,形式多变。要让学生感到新颖,引起学生的兴奋,产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正确评定学生成绩,激发、培养兴趣。教师对学生的成绩给予肯定,作出表扬和鼓励,这是一种良性刺激的强化方式,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以取得成绩和进步,使他们树立信心,以此激发上进心、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但评价要公正、客观、及时,对一些消极情绪和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善意地指出,使学生看到成绩,找出差距,继续努力。

4.运用竞赛和游戏培养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因素,在教学中运用竞赛和游戏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引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

二、张扬个性,发挥学生锻炼的主动性

体育教学过程必须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这已是一个共识。这其中,如何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研究得比较广泛深入的课题。现代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教育模式: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培养创新能力。这里,培养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因而,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能力得到培养,是关键之关键。现代教学论也给予体育教学一个新的概念:教学正从强调学生行为服从性,划一性转向注意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培养学生能力等等方面上来。因此,我们要给予学生个性发展、兴趣培养的条件,要鼓励学生去活泼地学习、思索、创新。笔者任初二年级体育时,曾遇到这么一位学生,立定跳远时,教师布置学生自己练习,这位学生跳一次后,在着地点做了一个记号,接下去跳过这个记号,高于前次远度,划一个记号,十次为一组。他一个人练了许久,我观察到了,就问他怎么回事。他就讲:这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我每一次都想跳过记号,每一次都争取进步,越跳就越有劲,就越跳越远了。我想,学生这样,正是一种“自我超越”、“自我鼓励”、“自我创造”。学生自己探索出练习方法,发挥了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使自己得以进步,是一种创新能力的体现。对这位学生,我面对全班同学给予了他肯定和赞扬,并让全班同学用这种方法练习立定跳远。结果,他们练得从来没有这样认真过,这正是促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途径。

三、科学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能力

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

如何锻炼立体思维篇2

关键词:初中教育;数学教学;创新性思维;有效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是对学生理解能力以及操作能力和灵活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对于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也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到数学的学习非常困难,不容易理解,而且对于一些数学习题的解答也会感到非常吃力,其实,这都是因为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没有使用一个合理的教学方法。本文针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方法进行分析以及研究。

一、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1.课堂效率低下

在对初中数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效率低下是大多数初中学校所共有的现状。由于数学课对学生的逻辑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而且在授课的过程中数学的知识点多而且比较复杂且连接性比较强,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到位而且学习的状态显得比较低沉,进而导致老师无法有效地进行教学,使教学的效率低下。

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学生喜欢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且比较贴近生活的、具有丰富表达内容的学科,而数学是一种对数、形进行教育的学科,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会显得比较枯燥和无聊,导致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对数学产生一种厌烦心理。这就导致了课堂气氛低沉,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学习的现状,使教学无法达到预计的效果。

3.老师的授课方法过于陈旧

在课程不断进行改革、教育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以及教育的要求,老师传统的说教式教学必须得到合理的改善以及代替,研究出新的可以很好地被学生所接受、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的授课方法,进而改变传统授课方式过于陈旧、无法有效进行授课的现状。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1.通过活跃课堂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沉闷的环境中会产生一种比较压抑的感觉,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思维的发散是非常不利的,而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不受一些因素的困扰,对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利的。

例如,在讲授一次函数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活跃课堂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老师可以通过例题的讲解进行授课:“开学后,老师让班长去买8元一个的本子作为给优秀学生的奖励,老师交给他200元钱,那么剩余的钱数(y)和所购买的本数(x)之间的关系是?以及x的取值范围是?”然后由老师活跃课堂氛围,“如果把剩下的钱给你你会怎么办啊?”以及“能买到的最多的本子数是多少啊?”通过这样的提问来活跃氛围,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2.通过加强学生思维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思维锻炼是对学生各种能力以及思维方式一个比较综合的锻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集中精神去思考问题,通过发散思维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想要的效果。

例如,老师在对二次函数进行解答的时候就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提出一些关于二次函数的知识,如:“如何快速地根据点的坐标判断点所在的象限?”还有一些例题,如:“若抛物线y=ax2+bx+c(a≠0)的对称轴为直线x=2,最小值为-2,则关于方程ax2+bx+c=

-2的根是多少?”等。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进而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进行训练,达到教学的目的。

3.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想象力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来说也很重要,只有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提升以及加

强,才能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合理的锻炼,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目的。

例如,在讲解立体几何的时候,由于立体几何的构成比较复杂,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所以,老师可以让学生对立体几何进行丰富的想象学习。如:可以出一些立体几何的习题,让学生在脑中对一个比较抽象、不全面的图形进行还原,通过自己想象中的模型进行问题的解答,让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一个主题,它对于更好地进行教学以及使学生更好地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对初中数学进行教学时,运用正确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一种有效途径,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沈昌美.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创新能力[J].考试周刊,2011(51).

如何锻炼立体思维篇3

爱运动是我们的天性,这是由祖先遗传给我们的基因决定的。从200万年前智人出现的时代开始,到1万年前的农业革命以前,每个人都是狩猎采集者。那时的生活特征是:剧烈活动数天再休息数天,人们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为了长期生存下去,他们必须运用智慧寻找和储存食物。食物、体力活动和学习之间的关联性成为人类大脑回路系统中与生俱来的习性。作为一种杂食动物,奔跑和运动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长途跋涉采集食物和狩猎是人类的生存技能。

一些科学家认为,人类引以为豪的大脑,很可能就是运动过程的副产品。纽约州立大学的科学家曾经研究过不同动物的运动能力和脑容量之间的关系,发现新陈代谢速率越高的动物,大脑占身体的比重越大。而人类是公认的哺乳动物耐力之王,我们的祖先跑不快跳不高,纯粹依靠出色的耐力抓捕猎物。经过漫长的进化,我们的祖先逐渐适应了这个变化的环境,思考型的大脑是从运动技能的磨炼中进化而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个很明显的原因是,神经活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毛细血管的供氧能力,保证超级大脑能有足够的能量。但是另一个原因似乎更关键,研究显示,运动能促进神经系统分泌多种神经生长因子,包括胰岛素样因子(iGF-1)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等。这些生长因子不但能加快神经细胞的分裂速度,还能促进神经细胞创建更多的联结,最终导致脑力的提升。运动真的能让人更聪明吗?

近期的许多研究表明,经常锻炼可以改善记忆和思维能力。一项有趣的新研究却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体育锻炼在提高认知能力方面显现出来的益处,是真实存在,还是心理作用?假如我们相信自己在运动之后会“更聪明”,我们的大脑会不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对于想要通过锻炼在一生中保持头脑敏捷的人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至关重要。

然而,研究这个问题却很困难。对于体育锻炼来说,不存在无效对照剂,也没有办法不让受试者知道自己是不是在运动。他们清楚自己有没有步行或骑自行车。

因此,科学家想到了一个聪明的迂回办法。他们决定把关注点放在:受试者预期锻炼会对思维产生何种影响。如果他们的期待与实际的益处吻合,那么至少部分好处很可能是源于心理效应,而不是锻炼的结果。

科学家通过一个在线调查系统招募了171人,要求其中一半的志愿者来评估,如果一周进行三次拉伸运动,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改善思维能力,比如记忆力和一心多用的能力。另一组志愿者被问到同样的问题,不过锻炼项目换成了有规律的步行运动。

在真实的实验中,拉伸运动基本上对认知能力没有多少影响。另一方面,散步则显示出能大幅改善思维能力。不过,在这项实验中,受试者的想法正好相反。他们估计拉伸项目比步行对大脑更有益处。以1到6级来衡量,志愿者认为,轻度拉伸对认知的潜在改善的平均等级是3。他们对步行的评估则低一些。

科学家的解释是,由于受试者认为拉伸运动比步行更有益处,但实际结果是步行比拉伸运动更能改善大脑。这意味着体育锻炼对大脑有益处并非想象出来的,它的确发生在我们的大脑里。

如何锻炼立体思维篇4

党员如何增强自己的党性修养一保持党的先进性,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必须始终做到与时俱进,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党性修养,将先进性真正落到实处。

一要清廉。清正廉洁是立政为官之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要求,也是执政党保持先进性、保持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贪污受贿是对党性的背叛,是丧失先进性、丧失党性的集中表现。公安机关担负着刑事执法和行政执法的重任,作为公安机关的领导责任同样重大,会有来自不同方面的糖衣炮弹和拉拢腐蚀,稍有不慎就会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犯错误、栽跟头。我们必须不断地加强党性修养,加强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反腐倡廉等方面的自我教育,增强自觉抵制诱惑和腐蚀的能力。

二是谦和。谦虚既是一个人的美德,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更是每一名领导干部干事创业、不断进步不可缺少的要素,同时,还是执政党构建政通人和的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做到谦恭礼让,自省修身,决不能有傲气,更不能有霸气,切不可居能自傲、居官自傲、居功自傲。

三要亲民。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包括人民警察在内的所有国家工作人员,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党的各项事业兴旺发达、蓬勃向上、勇往直前的法宝。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公安机关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好、维护好、落实好这一根本宗旨,就必须牢固树立亲民公安理念。亲民公安的前提是以人为本,核心是执法为民,目的是服务发展,关键是百姓安宁,根本是群众满意。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保持社会稳定和治安大局平稳,增强群众的安全感,为广大群众提供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四要远嫌。身处嫌疑是领导干部的大忌,因为容易引起谗谤和误会,引起群众对公安机关和公安工作,乃至党委、政府的不信任。因此,要远离嫌疑,防患于未然。作为人民警察,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慎重对待自己的交往。必须坚持做到不交杂流之人,不往是非之地,不说是非之话,不受分外之馈。凡事坚持原则,把握分寸,守住底线。

五要诚信。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立身做事之基。人无信尚且不立,何况为官施政乎?一个人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诚信立身,要以诚信待人。秉诚守信,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所谓诚,一曰忠诚,二曰诚实。无论是作为人民警察还是党员干部,都必须对党、国家无比忠诚,必须毫不动摇地保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任何情况下都坚守信念信仰不动摇,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任何环境下都始终做到头脑清醒,明辨是非,做党的忠诚卫士,永远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另一方面,还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公安机关作为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执法部门,肩负着人民的重托,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关系和影响着社会诚信。要重操守,讲诚信,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六要敬业。敬业奉献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是一项伟大而崇高的事业,值得每一名党员干部呕心沥血,孜孜以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优良的治安环境,是人民警察的光荣使命。要爱岗敬业,增强奉献意识,始终做到埋头苦干、无怨无悔。

七要慎权。权力是把双刃剑,可以以权干事,使人高尚,因权扬名,也可以以权谋私,使人堕落,因权败身。我们的一切权力都属于党和人民。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当好政、从好警、用好权,是对我们最起码的要求。首先要自觉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到公安机关就要做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切实把手中的权力用到为党和国家作奉献上,用到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上,用到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上,用到促进社会长治久安上,用到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上。绝不能把手中的权力私有化、商品化,更不能使之成为捞个人好处、谋个人私利的工具,否则,将会走向背离党和人民的一面。

八要勤俭。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对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国家兴旺发达有着重大意义。要自觉把思想上崇尚艰苦奋斗、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变成日常的良好习惯和不懈追求,不贪图享受,不贪图安逸,不为金钱所动,不为感情所惑,不为美色所诱,保持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做勤俭持家、勤俭治政、勤俭治国的推动者、践行者。

党员如何增强自己的党性修养二高校是青年学生成长的摇篮,在新世纪新阶段,高校学生已成为我党不断充实新鲜血液的重要来源。近年来,不少高校党组织通过积极培养教育,使学生党员数量不断增加。

要求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是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建党治党的重要指导思想。早在1941年,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做出了《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使党员党性锻炼和修养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一系列规定,集中解决党内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的问题,推动了全党同志的党性修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xx同志站在如何建设一个适应新世纪需要的执政党的高度,明确提出:我们的同志,必须经常增强党性锻炼。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情况、新任务,xx同志要求广大党员要增强党的意识,提高党性修养,不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

学生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先进性。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始终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而向全体党员发出的庄严号召。学生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无疑有利于提高其综合素质,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自觉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这正如刘少奇同志曾说过的为了保持我们无产阶级的光辉战士的纯洁,提高我们的革命品质和工作能力,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从各方面加强自己的锻炼和修养。

学生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有利于高校培养任务的完成。任何社会的教育实践活动都担负着为这个社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我国的教育也不例

外。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负有重要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大学生作为拥有较多科学文化知识、富有发展潜力的群体,是国家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力量加强对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把广大青年学生培养成为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可靠接班人,是我国高校应当完成的任务。

学生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在高校学生党员数量不断增加、比重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学生党员加强党性修养锻炼成为确保党员质量的必然要求,这直接关系到党的建设能否得到加强为培养大批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的可靠接班人,许多高校党组织把保证学生党员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加大了对青年学生的培养教育力度坚持标准,严格程序,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确保发展质量与此同时,他们又加强了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严格组织生活,要求学生党员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以提高党员质量高校党组织的这种努力,必然会为党的肌体输送大批合格的新鲜血液,使党的建设不断得到加强。

二按照党的要求,每一个党员,当然也包括学生党员,都应当在以下一些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加强政治理沦修养,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党员政治理沦修养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在人类历史卜,还没有哪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理论那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人在创造性

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以此作为强大的思想武器认识和改造世界,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学生党员应当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自觉地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夯实理论基础。真正理解和把握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建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加强道德品质修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道德水准的高低是判定一个党员有无党性和党性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真正的共产党人应当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进行道德品质修养,就是要用无产阶级和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来改造和完善自己。

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最高尚的道德,它与无产阶级的实践相适应,具有最长久的保持因素。学生党员要在学习理论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自觉树立共产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反对和抵制形形色色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党性的集中体现。学生党员要自觉增强党员意识,时时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以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处理好个人与组织、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用实际行动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自觉加强组织纪律修养、共产党员的组织纪律修养,反映着党员个体与党组织、党员目身与其他党员之间的关系,一名党员采取什么立场、方式、态度对待党组织与其他党员,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组织纪律修养。学生党员加强组织纪

律修养就必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增强法制观念加强政治纪律,最基本的就是要遵守党章,按党章的规定去做,在学习和工作中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组织纪律就是要自觉增强党的组织观念,处理好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严格遵守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自觉维护党的高度集中统一和团结加强法制观念,就是要带头遵纪守法,勇于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坚持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许多优良的传统和优良作风。它包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作风;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同不良倾向展开积极的思想斗争的作风;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作风等所有这些,都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重要和生动的历史体现,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民族精神在革命斗争中的锤炼与升华。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都是学生党员必须继承和发扬的。

三学生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必须自觉坚持、持之以恒。xx指出: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说到底是树立和坚持正确的立场、世界观的问题。我们的同志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练,要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群众实践中,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一生自觉地经受考验。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学习求知是学生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的第一途径。列宁曾谆谆教导青年一代说:要理智地、自觉地、有效地投身于革命,就必须学习。如果以为不必学会产生共产主义学说的全部知识,只要领会共产主义的口号,只要领会共产主义科学的结论就已经够了,这也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共产主义从全部人

类知识中产生出来的典范。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所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武装自己,既是做一名新时期合格共产党员的必备条件,也是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的第一途径和基本方法。

实践锻炼是学生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是思想政治品质和道德情操的锻造过程。完成这种锻造,需要刻苦学习,更重要的和经常的还是要到实践中去锻炼,在实践中刻苦磨练养成。学生党员只有不断参加实践锻炼,才能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中改造主观世界,使自己的党性得到锻炼和提高,才能不断增强先锋队意识,使自己的党性修养得到检验。正如刘少奇同志所指出的:这应该是我们共产党员修养的方法。这种马克思列宁主义修养方法,和其他唯心主义的脱离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的修养方法,是完全不同的。学生党员要勇于承担社会工作,积极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锻炼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与群众的关系。

积极参加党内生活是学生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的重要途径。积极、主动地参加党内生活,自觉置身于党组织的严格管理和其他党员的监督之下,既是《党章》规定的每个党员应尽的义务,是做合格党员的起码要求,也是促使党员自觉进行党性锻炼和修养的组织保证。学生党员只要积极、认真地参加党内生活,就可以得到组织和党员同志的经常教育和帮助,不断地完善自我,求得进步。不仅如此,积极认真地参加党内生活,还可以通过参与管理党内事务,强化党员的权利、义务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不仅自己的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可以得到加强,而且还可以使自己的思想政策水平、组织管理能力、思维表达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严于自我解剖是学生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的又一有效途径。进行党性锻炼和修养既是一个自觉学习、长期实践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自我解剖,洗心革面的改造过程。党性锻炼和修养的一个根本特点,是靠调动党员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运用正确的思想、理论、观点,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学生党员要善于通过自我解剖,不断总结,肯定优点,找出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对于优点要继续发扬;对于缺点和不足,要勇于进行自我批判,丢掉错误的观点和想法,克服不良行为和习惯,不断修正错误,求得更大进步。

党员如何增强自己的党性修养党员如何增强自己的党性修养三党性修养就是按照党性的要求(坚持党的性质、纲领、指导思想、宗旨等),通过学习、改进和锻炼,来磨砺自己的品格和意志,以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共产党员的党性,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的,它的基本点是确定不变的;同时,它又是不断运动着的客观实在,随着客观环境及党自身认识及经验的积累,党性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其具体内容和重点又在不断变动、充实和提高。正如xx同志指出的:党对党性要求从来是和党在各不同历史时期所肩负的任务紧密相连的,这正是党性的活力所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怀,要体现时代的要求。也就是说,由党的性质决定的共产党员的党性及进行党性修养要与时俱体现时代要求。

新时期加强党性修养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强化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理论思维是人特有的一种素质,是能够透过现象揭示事业深层的全面本质及深层本质之间联系的能力,它可以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普遍性(包括普遍规律),是一种从整体上、全局上、本质上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共产党员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是正确揭示和理解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必要条件,也是理解、掌握和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所必须的思维方式。因此,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强化理论学习,增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学习自觉性。尤其是注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因为理论思维作为抽象层次较高的思维,它的主要代表是哲学思维,其中唯物辩证法的思维能力(包括唯物史观的思维能力)是其实质和核心,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科学哲学,是以往哲学历史发展的最高形态。注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这既是哲学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科学地提高理论思维能力的需要。人们在思考和研究问题时,往往离不开理论思维。要理论思维就必须运用一定的哲学范畴,而这些范畴只能从哲学中来,不管人们对哲学采取什么态度,总要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一定哲学的支配,问题只在于接受什么样的哲学支配。因此,为了科学的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能力,必须自觉地接受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的支配(恩格斯语),也就是说,必须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由此可以明白,我党三代领导人为什么一再倡导人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因。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可以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能力,可以增强共产党人辨别理论是非、政治是非的能力及工作中的原则性和创造性。这也是党性修养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要求必需的条件。

二、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和世界眼光

进入新世纪,各国都在思考、研究以什么样的姿态,采取什么样的举措,力求在经济、科技的激烈竞争中占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在新的世界格局中谋得举足轻重的一席之地。生产力飞跃发展的时期已经到来,可以肯定,谁的战略思维能力强,谁有世界眼光,谁就能抓住时机,在经济和科技竞争中领先,就能在国际上占有足够的份量。作为执政党,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都肩负着历史重任,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和世界眼光,开阔的视野,学会敏锐观察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种变化,才能始终走在时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历史上,不重视战略的思维,没有世界眼光,不看世界发展的大势,固步自封,作茧自缚,导致国家和民族衰亡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清朝从1644年到1911年共延续了268年,从1661年到1796年是史称的康乾盛世。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发生了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快速发展。但是,当时的清朝统治者都不看这个世界的大变化,夜郎自大,闭关自守,拒绝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最后,在短短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就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这个历史的教训刻骨铭心!和平时代的共产党员一定要重视对重大实际问题进行战略性的思考和研究,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三、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改造,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共产党员增强党性修养,最根本的是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共产党员的思想改造,就是指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改造各种非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其目的是使共产党员逐步抛弃非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它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提高党性修养与时俱进的一条重要措施。对于一个共产党员来说,能否严格要求自己,严于解剖自己,能否自觉地改造自己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确立并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自己能否不断进步的关键,是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共产党员,能否真正实现党性修养体现时代要求的试金石。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该时刻用这种理想信念来激励自己,自觉按照三个代表要求磨炼升华自己,用党性原则对照自己,用党纪国法规范自己,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沾,违法之事不干,做到清清白白从政、堂堂正正做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经受住考验,抗得住侵蚀,守得住灵魂,钢筋铁骨,玉汝于成。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共产党人人生观的核心内容。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是党性修养的核心内容。廉洁自律,勤政为民,是我们党获得人民群众拥护、信任和支持的首要条件,也是我们取得革命胜利和建设发展的保证。我们经常讲,党面临着执政的考验,党员干部面临着权力的考验。考验什么?就是考验能不能为人民服务,能不能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如果只是以权谋私、就会脱离群众、推动群众,就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其结果必将被群众所唾弃。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古今中外历朝历代的兴衰更替,都证明了这一点。今天,我们牢记宗旨,廉洁自律,勤政为民,既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检验一个共产党员有没有党性的分界线。

四、开拓创新,当好先锋

新的历史时期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其中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而开拓创新则是改革开放这一新时期鲜明特征的党性表现,也是改革开放时期对共产党员的思想和行为提出的突出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的20多年中,党中央始终强调全党同志要以开拓创新精神,投身改革开放事业中,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已写进了1992年部分修改的党章总纲,成为新时期党的建设基本要求的具体内容: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写入了党的xx大报告。开拓创新,是与我国社会发展趋势完全一致的,是对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党性要求,是实现社会快速发展的基本因素。作为思想观念,开拓创新是推动改革开放事业的精神动力;作为行为方式,开拓创新是实现改革开放带来的必要环节。共产党员作为工人阶级乃至全社会的先进分子,应当在开拓创新方面走在社会的前列,要从党性的高度,切实担负起创新的倡导者、策划者、组织实施者的作用,即当好先锋,起领导作用。

江河奔流,不舍昼夜,才能永远澎湃生命的活力。执政了的中国共产党,只有继续保持过去革命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拼命精神,夙夜在公,殚精竭虑,确立起三个代表意识,实践三个代表思想,始终保持拓荒者精神,开拓创新,永不停步,才能看到国内外一些不利于我国发展的复杂因素,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性;才能汲取建国以来我们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时刻防止因骄而败的现象发生;才能看到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正负效应,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五、坚持求真务实的实践原则

如何锻炼立体思维篇5

党性锤炼心得体会一

我于xxxx年x月成为党校在职研究生班的一名学员。两年来,本人严格遵守党校的各项制度和纪律,结合工作实践,注重从多方面、多渠道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不断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认真解决好理想信念和思想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牢固树立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自己的党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一、对加强党性锻炼的认识

党性锻炼是党员自身在实践中按党性原则改造思想和规范行为的活动,它包括理论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作风修养和业务能力修养等多方面的内容。加强党性修养是完成党的历史使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应对复杂国际局势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重视加强党员的党性锻炼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党各项事业不断取胜的重要保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应该认识到加强党性修养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基础和前提,把党性锻炼贯穿于自我教育的始终,积极参与党的各项教育和锻炼活动,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xx同志曾指出,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尤其要加强党性锻炼。党员领导干部党性强弱,素质高低,领导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加强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的实施,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回顾自己这十几年的工作经历,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人民的信任。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己的党性强弱和作风的好坏,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而且关乎党的形象,也影响到广大群众的利益。在这种压力和责任下,我更加要注意形象,加强党性修养,强化执政意识,牢记党的宗旨,处处维护党和群众的利益,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二、党性锻炼的成效

(一)在理想信念上加强党性锻炼,进一步增强了党性意识,明确了政治方向

在中央党校学习和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通过对马列主义理论、党中央近期一系列新观点、新思路、新战略等专题的学习和研究,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强化了党员意识,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武装了思想头脑。

一是共产主义信仰更坚定。信仰共产主义是做一个合格党员的基础,是加强党性锻炼的根本。通过学习和目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我进一步改造了自己思想,更加坚定了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牢固树立起社会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同西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划清了界线。

二是理论学习得到加强。参加在职研究生班的学习,给自己抽出时间加强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创造了机会。两年来,我系统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研究》以及学校指定的一些课程,学习了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xx规划的有关论述和文件精神,撰写了20多篇理论文章,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不仅提高了政策水平,而且收到很好的工作效果。

三是认真参与先进性教育活动。20xx年上半年,我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了德庆县机关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利用这次教育的机会,加强了学习,深刻进行了党性分析,认真查摆了问题,虚心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落实了整改,个人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此外,我还切实履行职责,十分重视加强对全县(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领导,先进性教育活动所取得的实效多次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

(二)在道德修养中加强党性锻炼,进一步树立了为民意识和奉献精神

我是在党的关怀下成长起来的,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时时不忘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和作为一名党员的职责义务。我认为,增强党性意识就是要牢记党员的职责,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要时时处处按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而不是把共产党员仅作为一个称号,不管职务多高,权力多大,财富多少,只要是共产党员,都要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条件要求自己,都要履行共产党员的职责和义务,都要遵守党的纪律,按照国家的法律和党的规章制度办事,决不能自恃自己、放纵自己,那些对党的事业和工作缺乏责任感,不为党分忧解难,或者把自己混同于一般老百姓,不能按照党章规定要求自己的人,事实上已丧失了作为共产党员的起码资格。共产党员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强化执政意识,牢记党的宗旨,使我们党永远健康,充满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能否做到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不仅是个人思想、品德和作风问题,而且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形象,是一个带有政治性的大问题。艰苦奋斗,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是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在工作中,我一直把精力用在工作上,倡导勤俭办一切事情的作风,能少花的就少花,不能讲排场、摆阔气,大手大脚。业余时间读书学习、充实提高自己,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陶冶思想情操。一个好的家庭环境是干好工作的基础,抽时间在家里多学习,多陪陪家人,多教一教孩子。管住小节,坚持严字当头,从我做起,按照各项廉政纪律规定,严抠细抓,坚决落实。牢记一些人犯错误的沉痛教训,时刻警醒自己,决不能在这方面犯错误、栽跟头,葬送自己的政治前途。

(四)在工作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进一步提高了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党性锻炼,用党性原则规范自己,做一个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合格党员。一是落实了科学发展和创新的观点,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全新的事业,马克思、列宁的本本里没有,在中国的历史上找不到,外国人也没有这样干过,完全靠我们自己来摸索。要完成这样的大业、新业,必须转变过时的思想观念。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从“左”的框子中跳出来,抛弃用旧的思维模式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实际、与时代合拍。二是树立了民主的思想。尤其在转变领导作风,把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之上。讨论问题、报告工作不讲假话,不讲大话,不讲空话,真正使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三、身体力行,加强自己的党风修养

党性锻炼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改造的行为,关键在于发挥自己的实际能动性。因此,本人结合工作实际,学会理性思维,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力求把深入学习和提高认识贯穿于工作、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做到积极主动抓学习,广泛深入找问题。坚定地相信群众,紧紧地依靠群众,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以“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为思想武器,并用此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切实发挥好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共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需要到实践中去锻炼,如果一个共产党员一旦脱离了社会实践,其主观改造就失去了动力,认识就要僵化,思想就要落后,因此,两年半来,本人严格按照《党章》要求,对照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觉抵制和克服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克服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和自私心理,做到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立场坚定,在政治风浪面前头脑清醒,在腐朽思想面前自觉抵制,在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面前自觉服从大局,确立高尚的人生追求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情操,做到不仁之事不为,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染,不法之行不干,自觉过好名位关、权力关、金钱关、人情关。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按照共产主义道德规范的要求,不断培养自己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

本人也清醒地认识到,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是不可能一劳永逸的,党性锻炼具有时代性,昨天的锻炼和修养,代替不了今天的锻炼和修养,过去的锻炼和修养,代替不了现在的锻炼和修养,更代替不了将来的锻炼和修养,所以,本人下一步还必须在增强党员党性锻炼尤其加强党的作风修养上狠下功夫,不断增强自己坚持进行党性锻炼和修养的意识和自觉性,只有抓好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才能使“三个代表”真正得到有效落实。

作为一名党员,肩负着教育群众,率领群众努力改革求创新的责任。有时候尽管工作上一帆风顺,但总感到理论功底不足,党内政治生活经验少,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监督的意识较差。心理承受能力也比较脆弱,一遇挫折,往往会有英雄气短之败,灰心丧气。另外,在生产经营单位工作,应对新经济活动的能力和勇气还有所欠缺,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往往会有束手束脚,一筹莫展的时候。还有,有时也热衷于一些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爱听吹捧的话等等。所有这些,都值得警惕和警醒,自我加压,磨炼意志,遵纪守法、慎言慎独,接受考验。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自己除了正常参加组织的各种活动外,利用出差或外出学习的机会,基本上没有放弃对革命圣地,博物馆,历史展览馆的考察。参加这些活动,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调整,充实提高,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立志为公,坚定信念理想不动摇,永远跟党走。

党性锤炼心得体会二

xx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行各业都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同时也全面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认真听取和学习州、校(院)相关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使我认识到:在新形势下,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作为一个党员干部,如何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塑造自己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觉得要进一步增强解放思想意识科学发展意识和历史责任感。“解放思想,事实求是”是毛泽东思想和邓--理论活的灵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的基本方针。科学发展是系统的、全面的发展。“解放思想,事实求是”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它们是相辅相成。只有充分做到思想上的全面解放,才能更好的落实好、实践好科学发展观。从而全面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祖国更大的富强与繁荣。因此,面对当今复杂的局势,要使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这面伟大旗帜始终高高举起,带领全国人民实现更大的繁荣与富强,我们就必须必须进一步增强解放思想意识和科学发展意识,要创造性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也必须做到解放思想和科学发展。党员干部既要深刻认识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切实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又要全面提高思想意识尤其是思想政治意识,努力增强解放思想和科学发展意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不辜负历史的重托、人民的期望。

其次,我觉得要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意识。理想信念是灵魂,是动力,是方向。事实证明,树立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在错综复杂复杂的情况下明辨事非、保持清醒头脑,才能经得住任何风浪的考验,始终站得稳、守得住,才有勇气和能力去排除万难夺取最后的胜利。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能满足于建立在朴素感情基础上的坚定,更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正确估价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正确认识和看待当前党内和社会上出现的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从而达到在理性基础上的自觉坚信。积极投身于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在实践中坚定信念,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去克服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全面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如何锻炼立体思维篇6

【关键词】体育锻炼;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1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群众体育和国民体质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和健康水平”。这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增强人民体质,二是提高人民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试图通过体育锻炼对这两个方面的影响作一探讨。

1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影响

1.1体育锻炼对大脑的影响。大脑是人体的指挥中心,人体的一切活动信息、指令都是由人的大脑发出来的,大脑的重量虽然只占人体重量的2%,但它的需氧量却需要占心脏总血流量的20%才能正常工作,可见脑力劳动的耗氧量从某种意义上讲不少于体力劳动。而脑力劳动的特点之一是呼吸表浅、血液循环慢、新陈代谢低下,腹腔器官及下肢部分血流滞缓。长时间脑力劳动,会感到头昏脑胀,这是由于大脑供血不足而使脑缺氧所致。而进行体育锻炼(尤其是在空气新鲜的地方锻炼),可以加快血液循环,增加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从而加速新陈代谢,使疲劳的大脑获得积极性休息。保持和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和效率。另外,当人的年龄增长到一定程度脑细胞会逐渐衰老,使大脑功能下降。如果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可以减缓这种衰老过程。

1.2体育锻炼对机体运动器官的影响。实践证明,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体的管状骨变粗.骨质增厚.骨结节和粗隆增大,使骨骼更加坚实,抗压性强。特别是能使脊柱、胸廓和骨盆等支撑器官的发育更趋完美,为塑造健美体型创造条件。体育锻炼还可以促进肌肉的血液供应量增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贮存能力加强,肌纤维增粗、肌肉粗壮、结实、有力。同时还可以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从而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体育锻炼还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加强呼吸系统的功能改善.经常从事体育锻炼,能使心脏产生运动性肥大、心肌增强、心壁增厚、心脏容积增大。每搏输出量增加,安静的频率变慢,从而出现心脏工作的“节省化”现象。体育活动时,由于人体内能量消耗增加、代谢产物增多,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加速。从而使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的机能都得到改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呼吸肌发达,呼吸慢而深,肺活量增大。锻炼可使人体更多肺泡参与工作,使肺泡富有弹性。

1.3体育锻炼对人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的影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对同伴、集体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使人具有合作精神,豁达合群的性格,愉快乐观的情绪,富有同情心,公正、亲切、遵守社会准则等。从而提高适应各种人际关系和各种社会角色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体的机能,增强对外界的适应能力。经常在严寒、炎热的环境中锻炼,可以提高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增强身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体育锻炼还可以使白血球数量增加。活性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提高.从而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2体育锻炼对心理的影响

2.1体育锻炼对智力的影响。智力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它是遗传素质与后天教育和个人努力相结合的产物。人的智力可以从记忆思维、想象、判断等心理过程的能力表现出来,形成这些心理过程的物质基础是人的大脑.大脑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是智力活动的前提条件体育锻炼可以调节和延长这种状态,扩大智力容量,提高智力活动的效果,达到较高的智力水平。

体育锻炼对智力的影响表现在多方面,首先,体育锻炼能有效地发挥空间、时间和运动知觉。其次,体育锻炼能提高青少年的思维能力,也能促进思维的敏捷性,独立自主性、控制性等品质得到良好发展。

2.2体育锻炼对个性的影响。个性是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也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人的个性一方面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受社会诸因素的制约,其中.体育锻炼是促进个性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体育锻炼有助于理想的树立和信念的坚定,有助于气质、性格的重塑与能力的提高。

2.3体育锻炼的对情感的影响。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和人的需要关系的反映。当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时,就产生一种体验。能否满足人的社会需要产生的体验为情感,情感和情绪是在活动中产生、变化和发展的。体育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活动手段,对人的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还有利于增进人们的友谊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情感。

2.4体育锻炼对意志品质的影响。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心理过程,意志行动是人类特有的行动,成长之路永远是对有坚强意志的人开放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指出:“优秀的性格与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随着大学生独立性的不断增加,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大,自我意识控制有了新的发展,意志行为目的性、自觉性、果断性、自控性和坚持性等品质较中学有了明显提高。

如何锻炼立体思维篇7

教学生如何树立“五爱”公德,弘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目前我们社会和教育事业共同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培养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

学生成长包括各个方面,最主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养成自觉学习和锻炼的习惯。学习做人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其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心理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道德它主要依靠教育的力量和舆论的力量来支撑的,还有人们的信念和习惯而发生作用,是规范我们应该怎样做与不该怎样做的重要行为标准,做具有良好道德的人,要经过不断学习锻炼和提高的过程,健康,联合国卫生组织曾下过一个定义,健康不仅是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和最佳状态,所以学生阶段,学生成长应首先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养成认真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有个健康的身体,其次是磨练高尚的情操,学会锻炼、学会生活,应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在日常教学中,我认为我们应该这样做。一是眼高手低,重于长远,品德、体育教育是对学生系统地进行全民品德教育,健康成长的课程,但目前学生在知、行上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其原因就是课程教育的意义与教师教学思想的认识还存在着偏差,体育锻炼的养成习惯与教师的认识的重要性不足,有些教师对课程任务是否完成持无所谓态度,认为只要体育课不出现伤害事件、不发生事故就万事大吉了,思想品德教育只是应付检查浮于表面等,而对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漠不关心,放任自流,认为只要上好自己的课就行了;从锻炼的自觉性由学生的兴趣出发,是爱锻炼的学生经常锻炼,不爱的无人督促,认为是学生自己的事,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眼高手低,着远于长远,就是要在平时备课、讲课时着眼点要高,要着眼于思想教育的高要求、深层次,着眼于学生怎样从公民的道德的基本规范和基本要求抓起。从《国家学生体质标准》的高要求来锻炼,并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将高着眼于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现实相结合,教会学生做人的基本道理和锻炼的理论方法与基本技能。

二是抓住中心,循序渐进。品德课程是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体育教学是以陶冶身心、培养达标争先,健康体魄则是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关键,是所有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抓住这个中心进行全方位的辐射如:孝亲敬长,友爱同学、文明礼貌等这些做人最起码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结合本地实际,狠抓落实,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和落实,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体育活动,如竞技体育与趣味体育等;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有的放矢的确保思想品德教育效果和快乐运动健康发展的持续,并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是因势利导,调动兴趣,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锻炼,根据学生以掌握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学习和锻炼的兴趣,让身体动起来,来调节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提高和巩固道德与身体锻炼的自觉性,为此,第一是激趣,在教学中应积极创造情境,采取新颖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等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和锻炼的欲望,激起学生学习与锻炼的兴趣。二是激疑,有疑问才能引起学生定向探索,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去探索,去探明课堂内容所包含的道德认识与锻炼的方法,去感受科学锻炼的好处。

四是因材施教,不离中心,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技能是通过实践检验而来的科学真理,而思想品德所编写的内容蕴含着中华民族的道德精髓,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紧紧抓住思想品德教育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以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为目的,进行安排课程的教学计划和进度,而现实中往往会出现丰富实用的教材与内容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存在的反差,品德教育规律与实际教学过程之间存在着落差,体育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之间的脱离,如重授知、轻导行、重明理、轻激情等,为此在思品教学中应给据不同类型的课例,顺应编者意图,做到以下几点才能发挥其教会学生做人的作用。第一着眼于做人道德认识的提高;第二着眼于道德情感的培养;第三着眼于做人的行为指导。在体育教学中要突出以《争先达标、增强体质》的这一宗旨,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与身体基本活动的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学生活动的体育项目,广泛的把阳光体育运动引入学生中去,构建合理的、科学的管理制度与服务体系,来支持阳光体育的顺利实施与开展,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身体素质,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

如何锻炼立体思维篇8

[关键词]体育健康教育学生有机结合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和课程改革的深入,“体育教育”也改为了“体育与健康教育”,把学校体育的功能明确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然而,纵观当前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我们感到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仅仅是一个开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一、对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思考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新概念: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上述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可构成人的生命质量。在人的生命这个三维立方体中,身体、心理和社会三种属性的面积越大,则生命立方体的体积越大,在自然和社会中所占的位置也越高,与社会的接触面也越大,显示出该个体的生命质量也越高。反之,生命质量就越差。众所周知,体育与健康息息相关,然而它们两者之间具体相关程度究竟如何?

二、对体育与健康教育现状的分析

1.体育课程的统一性的片面性

我国的体育课程最大的特点表现为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课程实施方案,统一的评价管理模式。体育课程的严格统一,需要保持学生学习进程的步调一致,因此教师无需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就编订出可供循环使用的教学计划和方案。把所有学生放在一个体育课程模子里锻炼,导致了学生的畸形发展,循规蹈矩却完全没有个性和创新精神。

2.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缺乏文化

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按成人的目光把一项完整的运动分成若干个技术进行教学,教学实践紧紧地盯在运动技术的细节的传授上,“用技术教技术”和“为技术教技术”,一叶障目,舍本求末。另一方面,把提高学生生理机能指标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课堂教学程序化、模式化,教学活动统得太死,学生成了承接教材的奴隶。教学活动难有创意,缺乏活力。

3.教学中对健康知识理论的缺乏

我们对体育课的认识就是纯粹的运动,也就是身体练习。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健康教育,它帮助和鼓励人们树立增进健康的愿望,促使人们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消除或降低危险的因素的影响,创建健康的环境,并学会在必要时求得适当的帮助,从而达到保护和健康的目的,但是我们现行的体育与健康教育课对这方面比较忽视。

三、对体育与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探讨

1.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其中多向性,即丰富的想象能力;变通性,即能根据问题的不同层面变换思维角度或思维路径的能力;批判性,即敢于怀疑或批判约定俗成的东西的能力;直觉性,即自由创造的能力。体育与健康课不仅要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相应的水平目标选择教材内容、组织教学形式,使之适应学生、适应于社会发展的大形势。同时在教学中要留有时间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大胆实践、反复思考,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进行求异式思维的探索。

2.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教”。

3.改革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指示、辅导、总结。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4.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课外体育竞赛

这种体育竞赛,变以前的“选手竞赛”为现在的群体竞赛,扩大竞赛参赛人员,让所有俱乐部成员都能参加。选择有组织才能、活动能力和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学生担任竞赛的组织工作,由学生自己担任裁判工作,对待学生裁判应先培训后上岗。

5.体育锻炼对人体器官系统的影响有双向效应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体育锻炼对人体器官系统的影响有双向效应;一方面,我们要肯定科学体育锻炼对人体器官系统能产生良好影响;另一方面,如果体育锻炼违背了客观规律,也会有害健康。缺少科学性的盲目锻炼,对人体的健康促进作用很小,甚至还可能使锻炼者产生损伤、疲劳等症状,严重损伤身体机能。因此,我们必须在科学原理指导下进行有规律的运动。

四、对体育与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实践

1.体育锻炼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和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大脑的开发,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更加集中,对外刺激的反映更加迅速、准确,还可以提高人的视觉、听觉、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增强。

2.体育锻炼有助于情感与情绪的调节和改善。体育锻炼不但可以转移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而且不良情绪可以得到及时的宣泄。体育锻炼有助于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和形成。在体育锻炼中,要不断的克服客观困难和主观困难,在战胜自我的前提下,越是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3.体育锻炼有助于自我正确观念的确立和人际关系的改善。通过体育锻炼结识更多的朋友,使每个人都融入集体中,为自己成为集体中的一员而心情舒畅,精神振奋。体育锻炼有助于减轻疲劳,消除心理障碍。通过体育锻炼,使自身的心理机能、身体素质得到改善,身心得到一种舒适的感受,减轻疲劳,产生积极的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摆脱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消除心理障碍。

如何锻炼立体思维篇9

(一)、从思想上加强中职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转变学生对体育(身体锻炼)的各种不正确的态度,使体育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和未来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在具体手段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教育,有目的地举办体育讲座,宣传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了解体育的功能和目的,以及体育在人才成长发展和自我完善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中职学生树立牢固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通过体育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从而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二)、建立终身体育的教学体系

体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合理的教材体系。第一,多年来,体育教学具体表现为各专项动作技术的传授和运动能力的提高,这种具有竞技化特征的内容体系,使其对学生身体发展的促进作用被分解和隔离在各自相对独立的专项运动中,难以达到使学生对称、均衡、协调、全面发展的教学效果。第二,教学过程过分苛求动作技术的准确和完美,使运动技术的学习掌握成为教学目的,而不是教学手段,造成了教学目的和教学手段的倒置和错位,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三,学生在这种技术教学中掌握的仅仅是某种运动专长和技能,但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却是无能为力。第四,体育课选修的运动项目,由于器材和场地的限制,有不少在实际生活中不易开展,客观上造成体育能力与学校教学计划的脱节。

(三)、激发中职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动机

学生良好的体育动机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培养。首先,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体育需要,传授终身享用的体育保健知识与锻炼方法。其次,教师要创造环境,形成产生动机的诱惑。只有具备满足需要的环境条件,需要才会转化为锻炼的动机。最后,让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形成良好的体育动机,产生浓厚的体育兴趣,从而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合理地调整自己的运动行为。

(四)、调动中职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

学校体育是系统传授身体锻炼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体育课的教学让学生成为渴望参与体育锻炼,并能运用科学的锻炼方法,坚持进行锻炼,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亲身感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转化为学生自觉自愿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自觉地确定锻炼目标,科学地安排锻炼计划和准确地评价锻炼效果,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为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终身体育奠定体质基础。

(五)、重视中职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首先,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应从教育引导人手,一是加强知识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二是树立正确的目标,对已形成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明确方向,保持稳固的兴趣。其次,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教师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练习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教材内容要丰富,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促使学校体育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教材,运用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按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专长,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选项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育兴趣的培养需要通过实际锻炼加以维持和巩固,没有锻炼,任何兴趣都难以产生。兴趣产生于活动对象的持续接触,只有持续的接触,才能产生心理相容。在持之以恒的锻炼中,才能看到锻炼的作用与效果,才能对体育及其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形成稳固的体育兴趣。

(六)、培养中职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是奠定其终身体育行为习惯的基础,已成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目标。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是以学生身体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掌握基础知识技能为手段,以能力的提高为重点,最终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观,并在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自我评价与自我监督的能力。自我锻炼能力如何与常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我在多年体育教学中认为,应注意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运动技能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时间、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中职学校体育必须系统传授身体锻炼知识,正确选用不同阶段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从而自觉地确定锻炼目标,科学地安排锻炼计划和准确地评价锻炼效果。

如何锻炼立体思维篇10

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抓好学生的各方面常规训练。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各方面的指标都处于可变的上升状态。如何让学生的身心发展沿着健康的方向提升?如何使学生热爱体育训练,积极参与健身运动?如何使体育运动变得更加活泼有趣,成为学生的最爱?这些都是我们体育教师必须经常加以思考的问题。结合自己的体育课堂教学,我想着重探讨一下新课标下体育教学方式的转变的问题。

1.从重视"竞技运动"转变到"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体育训练在人们印象中是竞技性很强的活动,无论是奥运会还是我们电视屏幕上看到的别的赛事,都是竞技性很强的活动。但体育的目的却不仅仅是为了竞赛,更重要的是为了健身。过去,我们国家比较看重各种国际赛事中获得的奖牌数,以为这是摆脱"东亚病夫"的蔑称走向体育强国的标志,但随着我国在各项赛事中取得的辉煌成绩后,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体育绝不仅仅是培养精英,夺取桂冠那么简单,它应该是一个国家国民的一种自觉锻炼的素质。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观念,树立全民健身的理念。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淡化了"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人说,如果人生的过程中,健康是"1"的话,那么,财富、荣誉、名声……等都是"0",只有"1"在前面引领,人生才会有成指数增长的意义,相反,如果健康是"0"的话,其它的一切都将失去意义。因此,我们要建立健康新概念,改变以往重运动技术,轻身心健康的现象。当然,我们这里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非忽视运动技能的重要性,只是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2.以"学"为中心,让学生体验到"学"与"用"相结合的乐趣

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转变过去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紧扣:'教""学""用"三个环节,转变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上来。当锻炼层次上出现全身耐久力,肌肉力量、调整力时,理论方面就着重方法的介绍,而实践中就更突出方法的验证,使同学们在学到锻炼的依据,方法和结果评价的同时,又直接体验到"学"与"用"结合的乐趣。在学生逐渐掌握基本方法和能利用科学原理,方法指导课外自锻后,我开始运用"健身卡"的教学,虽然此时"健身卡"还不能反映每个学生的特征,但它是建立在整体评价的基础上,其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将前面掌握的锻炼依据和和方法进行综合的再造。使学生能根据个人的体质状况和工作,生活的环境定出适合于自己的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频度的较科学的炼身方案。这一方法为学生今后焦样去锻炼,打下终生良好的基础。

在以"学"为中心的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我们要运用科学理论原理、方法指导和调控体育教学和锻炼,使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文化课与体育课融为一体,促进体育学科能力的形成,为实现体体育教学目标,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转变单一评价方式,通过小组评价突出表扬有特色和创造发挥的小组

以往,我们的评价都是教师评价为主的单一评价模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不到很好的调动与发挥。我在教学过程中,给锻炼组定目标,场地、器材,但没有具体内容。在特定的场地中让小组成员围绕锻炼目标,迅速制定出锻炼方案进行锻炼。课后教师对同学们制定的方法和实施过程进行评价,评价突出表扬有特色和创造发挥的小组。这样,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例如,目标:提高心肺功能,学生选择的内容就有:中长跑、变速跑、往返跑、跳绳、篮球、台阶跑等等。在进行调整力锻炼时,学生能在原有"跳马"的基础上,再加上迅速钻回;并且还规定了30秒钟的次数。在进行掷实心球过程中,学生制定出前、后、侧抛的同时.还有投准比赛。以上的锻炼营造了生动有趣,富有新意的课堂气氛,诚然这种创造只是一种联想和扩大,但它已体现学生知识、技能、方法的积累巩固达到豁然贯通的境地。

4.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教无定法、但须得法",要使知识、技术化为能力,就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启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使教与学目标一致。并不断以新的知识和手段,"吸引"和"改变"学生的兴趣,这样"教、学、用"才能有生机,才能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构建了操作认识、情感和价值观等领域,并推行新课程,推进课程结构的改革,融洽了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因此,在新的形式下,建立新的健康概念,学生要达到新健康现象:身体健康、心理建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根本,而且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内容的选择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确定,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体育课堂能否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与以下措施密切相关:①对以往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经常进行随机设问,认真听取学生回答,不随意把正确答案和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告诉学生,而让其广泛争论,在争论中揭示新事物;②注意引导学生应用文化课的知识来充实和解决体育教学和锻炼中的问题;⑨强调学生通过新闻媒体、杂志、书籍不断地增加新的信息,探索新的方法,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个性与创造思维得到正常的拓展。因而对学习知识、技能有着特殊的情感,此种情感的升华和飞跃、无疑为能力日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和必然,也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结实基础。

5.要加强课外活动指导,抓好炼身小组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课内以学为主。课外以自锻为主、内外结合、相得益彰。课外活动主要抓炼身小组建设。学生根据体测的结果,按形态、机能、运动素质和兴趣,以班级为单位组成炼身小组,以组为单位制定锻炼计划,做到"定人、定地点、定时间"人数以不超过十人为限。炼身小组在发展身体的同时,更注重指导锻炼能力的提高:每位成员必须根据小组的整体基准,如以"身体发展的主要点,运动水准,性格爱好"等为基准,制定小组的运动方法。这样每隔二、三周调换一次活动方法,采用那位同学的健身卡,他就负责这二周的锻炼的督理、检查、评估和反馈工作,每位教师可根据教学和锻炼的情况综合讲评,实现调控。

6.使教学、竞赛、锻炼扭成一体,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