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十篇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十篇

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1:16

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篇1

一、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能反映学生科学能力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学习、消化知识,不断扩大知识范围和增大知识深度,以及提高自学能力所必不可少的能力。在中学化学的教学实际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应帮助学生和要求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能做到:①掌握所学化学概念和规律产生的背景或实验条件和现象。②掌握所学化学概念和规律的确切含义,会分析物质发生变化时的原因。③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和其他化学知识的联系、区别。④掌握所学的化学概念和规律的成立条件和应用范围,且会依据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解释作出正确的推断。

二、思维能力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包含的范围很广,化学学科知识的特点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也非常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事物进行对比、类比、逻辑推理的能力。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利用有关化学知识的特点,进行相关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进行碱金属族元素教学时,利用该族元素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特点,在已知钠元素的性质后,可以演绎推理出其他元素的性质,培养学生演绎思维能力。同时,利用它们具有不同的电子层数,又可以进行各元素性质的对比,找出它们性质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对比能力和分析能力等。

三、实验能力

观察与实验能力是科学能力的基本要素,是一种全面的综合能力,包含相当高的独立探索能力和创造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把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具体化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按一定的认知目的安排观察或实验的活动。②让学生独立地完成观察与实验。③使学生学会如何记录、分析、观察和实验所得的资料及数据,导出正确合理的结论并进行报告。

四、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力也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未来社会需要更多的创造型人才。人人都具有创造能力,只是程度高低不同而已,创造能力能通过教育和训练予以提高。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有意识地使用创造教育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从而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②注意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性特点,培养学生善于对已知事物进行怀疑和再思考,能够打破习惯性思路,提出几种另外的解决问题的办法。③注意联想能力的培养。由于化学学科知识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能力。④注意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中,让他们有机会充分施展才能和创造性。

五、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一种较高要求的科学能力,是建立在观察、理解、思维、记忆等能力基础上的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使学生具有自学能力,能独立地获得和探求新知识,这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以下两个方面:①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②着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训练。

另外引到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无论从学习知识的角度或者从发展能力的角度来看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是有一定难度,但教给学生普通的自然科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下列程序来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1)搜集有关资料、文献和数据:观察,实验,条件控制,测定,记录。(2)分析、研究和处理有关资料、文献和数据:资料和数据的处理(表格化、方程化和图线化),分类。(3)得出规律性结论:科学抽象,发现规律,模型化,提出假设,验证假说(得出结论、形成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的内涵丰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但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很多唯物主义的观点,这是化学科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具有的特点。例如,可以促使学生逐渐树立起物质第一性的观点,树立起尊重事实的观点,树立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的观点,树立为科学而不断探索、不断奋斗的观点等。

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篇2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生;探究能力;培养

我们都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学生做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能够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对化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让学生在研究中提高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体会。

一、创造探究氛围,让学生在神秘的教学情境中解决问题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老师应尽可能的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们的感知器官,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教师还应该连续不断地启发学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学生在神秘的教学情境中解决问题,学生们都很喜欢化学的背景资料,这些背景资料会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化学元素,可以让学生们知道化学家的故事,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化学在各个方面的进展情况。老师可以借助这些背景资料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探究的欲望。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的参与到化学实验中去,就能充分的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科学的探究态度。

【教学案例1】在学习化学的沉淀溶解平衡时,老师可以让同学们思考:难溶解电解质是不是就不会溶解呢?教师在进行实验前应先问两个问题:(1)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根据其溶解度的不同可以把物质分为易溶物质、可溶物质、微溶物质和难溶物质,那么难溶物质是不是就不会溶解呢?(2)我们都知道碘化铅是难溶电解质,现在我们有碘化铅的饱和溶液,那么怎么证明碘化铅还能够继续溶解呢?有了这样的问题,就能创造出学生探究的氛围,学生就会想到,要想证明碘化铅有溶解,就必须证明上层清液中含有铅离子或碘离子,这样,学生就有了探究思路。如果化学教师能够这样给学生上实验课,就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后学生遇到了问题,也会喜欢自己探究。

二、拓展学生的化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伟大的发现离不开大胆的想象。我们都知道,化学教科书中的化学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教科书中的化学原理也不会永远都正确。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假设猜想的能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除此之外,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在社会调查中收集化学资料,让学生对得到的资料进行加工和整合。然后让学生们分析资料的内容,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这样就能拓展学生的化学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以下案例就能拓展学生的化学思维,让学生在争议中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

【教学案例2】已知某混合溶液中KBr、KCi、Ki的浓度都是0.01mol·L-1,然后向溶液中逐滴滴入一定浓度的稀agno3溶液,在这个化学反应中,肯定会发生离子沉淀,那么请同学们说出这个过程中先后会沉淀什么离子,然后在说出这些沉淀物的颜色。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会出现i、Br、C1和C1、Br、i两种答案,这是让学生探究沉淀生成的最佳时机,老师应该把握好这个机会,认真的对学生们进行讲解,让回答第二种答案的同学找出自己出错的原因。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能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

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首要步骤,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都知道,高中化学教材中有大量的问题供学生们探究,学生要想学好化学,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问题意识。高中化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时候,应该多提一些化学问题。但是,在提问题的时候应该注意问题的难度,不能提太难或太简单的问题。与此同时,高中化学教师应保证提出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这样,才能把化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除此之外,高中化学教师还应考虑问题的差异性,因为学生的能力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化学问题。

四、鼓励学生做好对化学知识的巩固总结工作

高中化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和本节内容相关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不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但这些知识点是本节化学内容的延续和深化,鼓励学生们收集这些知识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不断探究化学奥秘的好习惯。讨论,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最佳手段。众所周知,在学习化学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很容易引起学生之间的争议,面对这种情况,老师不应该立刻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应鼓励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才不会形成思维定式,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增强自己探究化学问题的能力。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启发学生层层深人地分析问题,纠正学生的思维偏差。除此之外,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整理、小结,这样,学生才能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正确的分析知识点与考点之间的关系。学生做好化学知识的巩固总结工作,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高中化学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比如说,在讲明矾净水原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创设一个生活场景,同时在两个水桶中放上泥浆,然后在其中一个桶中放入明矾,不久之后,就会发现加入明矾的水桶里面的泥浆沉淀到桶底部了,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们从明矾的化学式中知道明矾里存在铝离子,铝离子遇到水会变成胶体,而胶体有吸附作用,所以放入明矾的水桶里面的泥浆会沉淀到桶的底部。

结语: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越来越重要,学生拥有了探究能力,才能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的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学习化学,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扩展自己的思维,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玉荣,王后雄.高中化学教学中“示错情境”的设计及教学功能[J].化学教学,2013(2)

[2]胡志英.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J].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

[3]黄世国.让高中化学课堂不再因高考而沉闷——浅谈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2(92)

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篇3

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从化学课的开始就应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因势利导,使学生把要学转化成想学,把苦学转化为乐学,这样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那么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首先,教师要营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去学习。在这个环境中,不是你讲我听的简单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打断教师的讲话,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相互讨论。这样的氛围,有利于消除学生上课时拘谨的心理,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利用生动逼真的化学实验、曲折多变的问题情境来刺激学生。对教学语言进行精心的设计安排,力求生动、形象、幽默、风趣,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探讨和解决问题,这样就会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就会不断增强。

二、注重学习探究

1.加强问题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保障。只有在强烈的创新精神的引导下,学生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而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问题的探索以及问题的解决。而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就是探究问题的一般过程。因此,加强问题探究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2.加强实验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生动直观的化学实验,对学生有很大的魅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教材实验进行质疑,对其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使其完善。对这些实验装置的探索,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也培养了他们不迷信课本,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可使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三、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严重束缚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发展。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

1.注重问题设计。创造型人才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好奇心强,遇事好问个为什么。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适时进行学法渗透。初中化学知识覆盖面大,内在联系千丝万缕,学生学习有一定困难。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同时渗透学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简化记忆等方法,在帮助学生记忆的同时又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这样学生的成绩提高了,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而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这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动,在教学科研不断深化的今天,我们要不断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篇4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反思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乐于反思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反思的有效途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常很难具备反思的意识,缺乏对自己的认识,较难发现自己的错误.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使学生勤于反思、乐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力求创新和改进,不能过于依赖教材,而要灵活运用教材,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拓展和延伸,准确把握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全面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知识接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创设适宜性的教学情境,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

对于学生平时感到模糊的知识点,如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一定就是共价化合物吗?能导电的物质就是电解质吗?硫酸铜溶液是电解质吗?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反思行为,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投入到思考探究中.

二、反思解题方法,寻找更多解题途径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经常碰到一题多解的情况.通常来说,问题的解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多种途径和方法.因此,在解答一道题时,学生不要局限于一种解题方法,而是应多角度思考,发散思维,找出多种解答方法,并选择最优的方法进行解答,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在讲“化学方程式”时,教师可以引出这样一道题:某研究小组将二氧化碳与氢气按1∶4比例在一定温度、压强下混合,并以铑-镁为催化剂,可生成X,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FYX+2H2o,则X为().a.CoB.CH4C.H2D.C2H4通过思考,学生根据题中给出的化学方程式,由质量守恒定律推测出1个X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答案为B.教师给予学生肯定后,引导学生:“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吗?”这时,学生陷入思考中.教师继续引导:“仔细观察选项,可以发现有哪些比较相似的选项?”学生立马答道:“B和D相似.”“我们可以先排除a、C吗?”学生回答:“可以.”这时教师让学生总结做这类选择题的技巧.这是解答选择题的有效方法.这样,对问题的答案进行反思,根据题目内容进行深入思考,能使学生正确解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反思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反思生活情境,寻找更多趣味

化学来源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生活中的不同场景进行反思,回忆相应的场景进行思考.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共同思考,并和日常生活建立一定的联系.对这些比较熟悉的场景,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能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回归于教材,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并找到彼此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例如,在讲“自然界的水”时,对于氢气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到氢气,你们脑海里会浮现哪些东西?”有的学生说:“氢气球.”这时教师指出:“氢气球应该是大家小时候喜欢的一类玩具,请回想一下当时玩氢气球的场景.”学生踊跃回答,纷纷描述出当时的场景.接着教师播放一段视频,展示氢气球爆炸的场面,非常震撼.学生都表示惊讶,没想到氢气球在给我们带来乐趣的同时,安全隐患也是随时存在的.这时教师提出问题:“氢气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呢?”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且具有可燃性.”通过反思和总结,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氢气的基本特性,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初中化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篇5

【关键词】初中化学自学能力培养

一、指导学生科学地预习

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但初中学生往往自学能力差,认为自己看一遍书就是预习了,常常不能抓住重点,也不能发现问题,因此,预习中,学生一般仅是以“漫无目的”的随意翻书代表了预习,未能真正达成预习的目的。

要使预习有效果,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上新课时,花5-10分钟的时间来指导学生预习,在预习前,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去预习,这样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减少盲目性。例如:在《常见的酸》一课教学中,提出以下几个预习提纲。(1)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有何不同。(2)怎样稀释浓硫酸,不小心皮肤沾到浓硫酸应怎样处理?(3)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不同,而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化学性质相同与否呢?(4)盐酸、硫酸、碳酸都是酸,它们在组成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5)盐酸、硫酸、硝酸的水溶液有许多共同之处,根据第6章有关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你能对酸的水溶液具有共同的化学性质作出解释吗?(6)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列举盐酸、硫酸的用途。据以上提纲,学生在预习中,能自我解决一部分问题,自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对未能解决的问题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听老师讲解而解决,减少了盲目性,学习积极性也就较高,同时又有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的味道,这样既有重点,又与前面所学知识、日常生活生产有联系,富于思考性和实用性。只要长期坚持,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同时阅读能力也会有较大提高,自学能力就能得到培养。

二、放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培养自学能力就要放手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凡是学生能独立的地方一定要让学生独立,甚至采取措施“逼”学生独立。可采用“五让教学法”,即①课文内容让学生读,②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议,③规律让学生找,④见解让学生讲,⑤总结或结论让学生写。

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就要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发挥其独立精神。例如:讲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时,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归纳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思考怎样设计实验验证这些性质等。但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心理水平也有差异,所归纳的各种性质、实验设计方案等只要基本正确就要给予肯定,教师不能要求全班一样或者全部归纳得完整无缺。这样做的结果才会使学生的独立性得到发展,积极性得到发挥,对自学才会感到兴趣。

三、研究学习规律,指导学习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就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据学习规律去指导学生学习,根据学习规律去进行教学,把学与教统一起来。

要培养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在演示实验时,教给观察的方法,讲解概念、原理时教给思考的方法,解题时,教给分析问题的方法,复习时,教给综合概括的方法等。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赢得了学习的主动权,就可以逐步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获得知识。

如教学有机化合物可引导学生总结出甲烷、甲醇、乙醇、乙炔、蜡烛等与氧气反应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规律,但各自都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再如学习第八章酸,通过盐酸、硫酸、硝酸的化学性质学结出酸的一般规律,但对不同的酸所具有的特性也要清楚。如浓H2So4的吸水性和脱水性,硝酸的强氧化性都要掌握就全面了。

培养自学能力还要向学生介绍学习方法,向学生讲记忆方法和思维方式。把如何学习的理论教给学生,学生就会更加自觉配合老师,共同探索教法改革。教给学生一些基本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但学习有法又无定法。因此,在指导中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要鼓励学生去“自求”“自得”,并让优秀学生介绍学习经验,使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四、教给学法,进行思维训练

要培养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把思维方式教给学生,在教学中,除了要“传道授业”“供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教给学法。“授之以渔”,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等方法传授给学生。用提问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问时,问在知识的关键处,问在难易的交汇点,问在教学的当问处,即:要问得恰当,问得灵巧,问得适时。用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用综合归纳的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样,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以激其情,奋其志,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经常训练学生的思维,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就会增强,自学能力得以提高。

五、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

工具书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教师应当要求学生逐步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篇6

关键词化学;自主学习;学习能力

一、前言

素质教育不在简单的要求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要求学生“会学”,即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了保障。初中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化学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课程。化学这门课程以传授化学基础知识,通过化学基本使用实验操作,加深化学反应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二、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化学这么课程是一门一门通过科学实验,研究化学反应原理的实验课程。通过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势,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第一,通过趣味性的实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没有学习的兴趣学生就无法主动学习化学,初中生刚接触化学这们课程,我认为应该在这个时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化学,使得学习化学成为学习的乐趣。

实践证明,保持注意力的长度,直接反应学生学习的能动性的强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培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鉴于化学教学实验比较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验课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趣味性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的动力。比如在讲解碱金属的性质时,选择碱金属的代表物——钠进行实验,将其放到水中,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然后提出课前问题,比如“钠消失在水中的原因”等,在引导学生在新的课程内容讲解中获得答案,提高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第二,利用化学实验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通常,不同的实验现象隐藏着不同的化学原理,最为教师,应该多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从细微处观察实验现象,并对现象进行解释分析。对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有些物质的性质的相近的,但不是相同。例如同族元素,其化学性质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在化学实验中,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最简单的表现在反应速度的快慢等。教师培养学生多观察,总结相同与不同之处,提出疑问,带着疑问学习解决问题。

第三,利用实验的操作性,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化学实验具有很强的动手性,而初中生同样处于好动的年纪,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安排学生实验,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对实验不熟悉,缺乏做实验的经验等原因,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之前,详细明确的讲解实验过程,实验内容,及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确保学生的安全。例如,在进行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时,教师不仅要讲述实验原理,操作过程等,还要提醒同学们酒精灯的使用,试管的使用等,避免在实验时烫伤等发生意外。

通过实践证明,将学生划分小组,进行分组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小组为中心,对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发现的问题等展开讨论,并且寻找答案,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同学们根据已有的实验,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设计对比实验,分析实验发生的条件等。进一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第四,利用化学实验的典型性,提高学生思维创造力。教师通过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化学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通过事物现象研究其本质的方法。由于教学课时有限,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大纲选择性的做实验,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以最短的时间掌握最多的知识。

同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通过对已有实验的分析,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研究物质的特性,分析不同实验方法的优劣。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实验是化学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而化学实验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等,合理利用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对实验现象分析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

三、小结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化学这门课程是学生在初中才刚开始接触的课程,同时学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不仅要在短时间内接受新课程,还要加强对原来课程的复习,如若学生能主动学习,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可以适当的减轻学生的负担。

最为一名中学教师,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和时代的要求下,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提问,积极思考,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主动思考,寓教于乐,在教学中与学生教学相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终生学习提供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篇7

党的十八大关于教育与创新的论述中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通过教育创新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是教育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具体就要落实到各学科上。高中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实验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等,这些都是创新能力必要的素质体现。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要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高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知识和物质条件,在一定的环境中,通过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新对于国家强大至关重要,而发展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离不开教育。在高中阶段就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往大的方面说,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从个人来说,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心智身体素质上都进一步发展,具备了一些探究实践能力,这不仅对于其今后进入大学进行高一阶段的学习非常有意义,并且高中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时期,化学以其学科实验性强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以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处于不败之地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探究

1、首先学校要积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化学老师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老师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试想如果为人师的教育工作者都没有创新精神,只会因循守旧,不思变化,无视创新发展,那么这样的老师又怎能会培养出适应现在社会的创新型人才呢?所以学校要重视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的建设。而培养老师的创新精神的方法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组织老师集体学习十八大的有关“教育创新”的文件精神,提高一线老师对当下的教育方针的认知水平;其次,可以派老师到其它兄弟学校去学习;还可以请相关专家来做培训。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老师有创新的意识,积极通过自学自练,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以教师的创新带动学生的创新,继而带动整个学校的创新发展。

2、要营造化学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是高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方式,要真正完全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收到应有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效果,就要积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这也是现阶段新课改背景下的具体要求。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地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讨论当中,在讨论学习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这些都是培养创新能力所必备的。营造轻松愉悦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可以通过创新化学课堂的授课方式,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还可以把课堂设在外面,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等。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3、要重视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的基础是化学实验的教学。化学实验的教学也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部分,但是以前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这一重要教学内容变得少之又少,学校也根本不重视高考除笔试以外的其它内容。难怪获得诺贝尔奖的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曾说中国的孩子考试比赛什么都强就是实验动手能力远远不如美国孩子。其实不仅是学生,中国在参加一些国际化学的赛事中,其实验的成绩也往往低于其它国家。伟大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千多项发明,但大部分是在实验中发明发现的。所以要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才会培养出有创造力的人才。

4、要通过课堂教学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创新发展的不竭源泉,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只要通过适当的教育引导每个人都可以成才,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创造创新之人。学生只有有了足够多的兴趣,才会化主动为被动,积极地去探究知识。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教会他们在课外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在课堂之外去探究化学知识,有发现创新新事物的强烈欲望。

此外,学校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一个化学学科兴趣学习探究小组,组织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外时间积极进行化学探究学习,或者积极参加一些化学竞赛,引导学生学会在竞争中创新。要知道,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谁能在激烈的创新竞争中脱颖而出,谁就能走向成功。

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篇8

【关键词】能力创新培养

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国际上共同关心的教育理论问题之一。教学过程中到底教会学生什么?是“鱼”还是“渔”?是教学生还是教学生学?在有机化学部分的教学中,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方法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教学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培养

中学阶段,化学可分为有机与无机两大块,结束无机化学的学习,同学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这时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总结出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

比如“乙烯”这一节的教学,我就打破书本上的顺序,先讲乙烯的分子结构。介绍乙烯分子的结构时,先由分子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据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烷烃分子中碳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引出不饱和烃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再由其结构看其物理、化学性质,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气体,让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几个方面来思考;根据乙烯结构中化学键的特征――双键容易断裂讲乙烯的特征化学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根据绝大部分有机物易燃烧的性质讲乙烯的氧化反应(补充讲乙烯能跟强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来讲其用途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机溶剂(物理性质)制造塑料和纤维(化学性质)等。最后对这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烃,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以后几节的教学,我都反复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到了讲烃的衍生物,我请同学自己站起来阐述这样的研究方法,我顺着这样的思路一点一点地讲下去,很清晰。学生自己掌握,复习时也就感觉到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机化学其实很好学,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时时提醒学生,以后就是进入高一级学校,有机化学的学习与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样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他们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与能力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

适应于有机化学的特点,在教学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比如“乙醛”这一节,通过约20min的阅读,我就请同学自己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乙醛的组成和结构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质(展示样品)化学性质?由这样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工业上如何制取?这类物质(如甲醛)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训练,我觉得学生不但强化了方法,更培养了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

2、观察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有机实验的过程中,我时时提醒同学要细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维。比如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加药品的过程,温度计的摆放,实验中烧瓶、集气瓶内的变化,为什么要加石棉网、碎瓷片等等都应特别重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强调观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银镜反应和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后,我就请两个同学来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样反应,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在演示完乙醇与钠的反应实验后,要求同学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有的同学竟用大块的钠并用手去拨。通过这些课堂实验,课堂上及时纠正错误,学生感受颇深,他们自己做实验时就很动脑筋,也很规范,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4、记忆能力的培养。

人类没有记忆就没有智力活动可言,“不记则思不起”,没有记忆,思维、想象、创造就失去了基矗化学是半记忆性学科,同样的教,同样的学,有的同学就是学得好,究其原因,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记得牢。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与复习中,我就重视记忆方法、记忆能力的培养。

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篇9

一、培养观察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是自发形成的,要靠教师引导、启迪,逐渐培养而成。首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观察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及提高观察能力的意义,要经常要求学生预先做好观察的准备,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制订进行观察的计划,掌握所必需的具体方法。这样有助于启发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提高观察的效率,使学生的智力技能在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配合下迅速提高;其次是教师要根据观察对象的特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协调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从而提高观察质量;再就是指导学生学会既全面、又分清主次地观察。既全面又分清主次地进行观察,就是要求既要重点观察主要现象,又不遗漏观察次要现象;既要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又要迅速地发现不易发现或容易消失的现象,经常这样要求学生,可以培养出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最后就是指导学生将观察和思维结合,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的目的是探索和发现问题,达到对事物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观察能力能引起思维能力的发展。观察越丰富、越准确,认识就越深刻,思维也就愈加活跃、广阔。提高观察力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对复杂的材料进行对比、分析,提高自己判断是非、区分本质和非本质的能力。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课题或者针对一些实验的异常现象,引导学生将观察和思维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实验,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操作,在亲自实践的活动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创新精神。但是,通过教育实习和见习的亲身体会,以及一些走上讲台的化学教师的介绍,目前中学的学生实验课中,一般做法是将实验目的、内容预先按实验报告顺序列于黑板上。这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应改为根据实验特点提出课题要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实验目的及内容,选择仪器药品,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操作。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又能获得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马克思说:“化学可以称为研究物体由于量的构成的变化而发生的质变的科学。”可见,化学与辩证唯物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经常被忽视。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会受到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影响,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对立统一规律和量变与质变规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把辩证唯物主义当作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理解,并用来指导当前的学习,以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指引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增强实验效果,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四、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学会相互合作

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是高素质的,能够独立完成岗位要求的技术熟练工。对一些特殊岗位,要求员工相互合作才能完成。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能力属于化学学科的特殊能力,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解决实验问题、记录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等等,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在实验教学中,首先应注重对学生基本操作的训练,让学生能够规范、娴熟地进行化学实验操作。在此基础上,设计安排一些合作性的实验,让学生潜意识里形成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为他们走上岗位、顺利完成各种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五、培养环保意识,注重人文教育

在现代生活中,化学是人人都无法回避、无法离开的。化学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化学知识的应用,创造了无数的新产品并进入每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使我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受益匪浅,更不用说化学药物对人们防病治病、高质量地享受生活等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给人类原本和谐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各种污染。积极倡导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提倡文明适度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方式,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

绿色化学的理念贯穿到整个化学教学中是高职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教师无论在理论教学,还是进行实验操作,都应让学生了解绿色化学,树立起绿色环保意识,在大脑中逐步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以人为本,为企业的“三废”处理献计献策,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六、培养自学能力,适应社会发展

知识经济社会需要善于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劳动者。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职业教育,必须面向终身化教育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高职教育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使他们在新职业、新技术、新工艺应用等方面,胜任知识经济社会的职业岗位。

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篇10

能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直接和间接的反映,从而促进自身提高的一种现象,它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推理等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与发展能力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促进的。能力也是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和提高的,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别人所代替不了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培养能力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三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和学法,有一个刚认识的阶段。学化学要进行实验、观察、分析等。化学实验过后就要求学生记住所做的实验。因此,有的学生说“学化学和学英语一样,枯燥无味。”把化学看成死记硬背的科目。这就暴露了学生中有一个学习方法的认识问题。所以我们为师者不能一味的向学生灌输死的知识,而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首先,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分析。在实验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在每一个实验中,都从实验内容、实验装置、反应原理、实验结论、处理方法等几个方面来加以研究,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实验去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通过观察去掌握实际现象,说明物质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学会用实验去鉴别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其次,指导学生学会记忆,减轻学生负担。学化学要强调记忆,我常常用联想记忆法。用一些有趣的方法或者事来加强记忆。如:地壳中元素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硅铝铁钙,让学生记忆一时也不容易都记住。我就给他们讲故事。养(氧)了一个闺女(硅铝),嫁出去后要陪嫁,倒贴(铁)。这样学生记就容易多了。同时,我对学生所记的内容不厌其烦的进行检查,甚至每天都坚持检查一次。

再次,在教学中,会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勤于思考的习惯。

最后,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鼓励,启发。诱发兴趣和灵感,产生创造欲望。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化学教学中,有许多是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而在实验时就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观察内容包括用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所能感知到的。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行,端正观察态度,无论观察什么都要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粗枝大叶不行,粗枝大叶往往会错失许多发现。当一个实验结束时,让学生自己归纳、分析、总结,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目的。只有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并把他记录下来,才能随时捕捉到你想要观察的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的学习态度。

三、变学生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学生比较有兴趣,有较强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地抓住这一特点,抓住时机适当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同时在设计问题时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的内容应潜伏着教材内在的联系和符合学生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一环扣一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开动脑筋积极的思考学习。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化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部分知识,但要应用于生活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联系实际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把所有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对于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勇于探索的精神效果极佳。如在学习化学肥料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训练思维能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新知识的不断涌出,新概念的不断引入,这些知识和要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例如,实验室氧气的制取,可以用到加热高锰酸钾或者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但如果在制氧气实验中,要求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装置时,这就要求学生同时对这两个装置进行比较,找出各自的优缺点,才知道在什么时候选择用什么装置,又如,在实验中用到的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三种仪器在使用时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在使用时要了解并分清楚各自的特点,才会知道该选择哪一种仪器。教师在教学中应把这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知识进行比较,注意抓住各自的特点,再进行分析、比较。让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这些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