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精神科安全护理的护理措施十篇精神科安全护理的护理措施十篇

精神科安全护理的护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6:04

精神科安全护理的护理措施篇1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医疗事故

护理工作中护理安全是重点内容,护理安全是指护士对医嘱进行准确无误的执行,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以使患者身心在治疗过程中均获得安全保障[1]。医疗护理行业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加强护理安全是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医疗纠纷的关键[2]。精神科患者存在一定特殊性,护理安全便显得更为重要。本次研究选择我院精神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安全巡视,实行弹性排班制度等有针对性的整体安全护理,对两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37.5±9.7)岁,病程1-29年,平均(11.6±7.7)年。根据CCmD-3诊断标准进行评定,患者均为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入院时间1-12w,平均(4±4)w。护理人员护龄均>3年,共20名,其中无抽搐室7名;病区13名,包括护士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具体操作如下:

1.2.1不安全因素分析

1.2.1.1患者精神症状因素

1精神患者情绪多呈不稳定状态,在妄想、幻觉等症状的支配下,易发生自杀、自伤等特殊的危险形成,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2精神患者自控能力差,无自知力,常有冲动性的攻击行为突然发生。3患者不承认自己为疾病状态,易反抗和激惹,拒绝治疗,在精神科各项治疗中均存在较大意外发生率。

1.2.1.2护理方面

1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操作技术未娴熟掌握,未按护理规范严格执行,未按常规进行各项工作。2各规章制度未严格执行。在护理工作中凭感觉做事,未按规章制度执行,工作精神不集中,责任心不强,形成不安全因素。3未规范书写护理记录,记录过于程式化和简单化,流于形式,未听从患者内心想法。同时医生记录缺乏一致性,精神科突发事件较多,工作相对烦琐,意外事件易发生,如患者因情绪失控伤人,工作人员只顾及当时抢救,未及时在事后准确记录,使护理的真实性受到影响,在护理纠纷发生时,无真实可靠的证据做参考,发生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4精神科患者病情变化快,加之常有不可预期的意外发生,护理人员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工作中出现疏忽,成为安全隐患。

1.2.2防范措施

1.2.2.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并掌握

对患者的病情护理人员需详细了解,并协助医生做出明确诊断,对伤人、严重自伤、逃跑的特殊重点患者应重点看护。其活动范围宜不应离开护理人员的视线范围。为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护理人员需加强巡视工作,善良对患者的躯体疾患和精神症状做鉴别,避免将患者的精神症状错误认为躯体症状处理,反之也不能将躯体症状错误认为精神症状而忽视。患者在有严重自杀、自伤倾向时,需尽量不让其到相对隐蔽的场所活动或单独活动,平时主动与之沟通,加强心理疏导工作,若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出理。向护士长汇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对有严重外包或自杀企图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加强护理,提高警惕,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工作人员的工作规律不易让患者觉察,防止其有机会逃跑或自杀。若有逃跑患者在追回后,不要过多责备,需对其进行良好的精神安慰,同时加强严密观察,防止再次意外发生。

1.2.2.2加强巡视

精神病患者行为比较怪异,临床症状相对复杂,由于缺乏自知力和受精神症状支配,可出现自伤、毁物、自杀、外走等意外行为,特别是在凌晨、夜间、午睡等工作人员相对较少时发生。故护理人员需对患者上述特点进行掌握,加强巡视,特别是注意过道和厕所的检查,晚夜班为意外高发时段,就加强巡视力度。对于有保护约束和输液的患者需有专人看护。同时实行弹性排班制度,减轻护士人员压力。

1.2.2.3加强安全管理

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精神患者会利用如床单、保护带、玻璃、针头、打火机等物品作为自杀、伤人、自伤的工具,故需认真做好安全检查,在患者及家属入院时,做好有无危险品的检查,以及所带食物是否有变质情况发生,同时开展安全宣教,护理人员每日对患者身边有无危险品进行检查[3]。护士长和保管护士每周对病区的玻离、门、锁、窗有无损害进行观察,及时维修出现的问题,在患者服药时对其口腔认真检查,防止积存药品集中吞服或藏药影响治疗的情况发生。

1.2.2.4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在医疗措施的落实过程中,护理工作的好坏对落实的效果有着直接影响,护理人员需进一步的学习,以使操作技术和知识理论水平提高。护理部需开展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对护理人员定其行技能和理论知识考核。在医院有条件时可选优秀的护理人员进一步到上级医院学习,使其知识面不断拓展,综合知识水平提高,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1.2.2.5规范化书写护理记录

在医疗文件中,护理记录是重要的内容,能及时的患者的病情和护理效果进行反映。护理记录必须依据真实、及时、客观、准确的原则,并和医生病程记录保持一致性。部分护士在记录对病情未认真观察,不与患者沟通,对患者的诉说未耐心听取,凭主观印象进行记录,使主观资料较多,客观资料相对较少,对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形成安全隐患。护士长需加强检查力度,对问题及时发现并给予纠正,保证护理文件书写质量。

1.2.2.6落实规章制度

精神科规章制度较多,如安全检查制度,患者带开放制度,带患者外出制度,交接班制度等,要严格执行各项制度,不因人而异,护士长需做到模范带头作用,高年资护士也需做出榜样,对新护士严格要求,认真带教,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学习。

1.3评定方法

1.3.1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依据我市精神科临床质控中心及护理质控中心的护理考核标准对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基础护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病区管理质量和技术操作质量进行考核评定,为百分制;并依据上述标准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定,为百度制。

1.3.2观察暴力倾向和暴力行为的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检查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文件书写、基础护理、病区护理、消毒隔离、技术操作等护理缺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护理质量检查情况(n)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意外事件及护理差错发生情况

观察组意外事件和护理差错发生1起,对照组发生5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暴力行为和暴力倾向发生情况

观察组发生暴力倾向3次,对照组发生12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患者满意率

观察组满意率为97.5%,对照组满意率为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临床精神科收治的患者在疾病性质上存在一定特殊性,与医院其它科室比较,对精神科患者的处理和护理操作各个环节中更物产生医疗纠纷和不安全事件,因精神病患者行为和情绪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临床上较简单的活动却会造成较大风险的发生[4]。故找出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和不安全因素,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范,是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就医依从性及生命质量的关键[5]。

根据精神科护理中存的不安全因素发生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是主要的降低精神科护理不安全事件方法,护理人员素质起着决定性作用,人为因素是很多不安全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通过对护理人员防风险意识的培训,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加强沟通,可显著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文件书写、基础护理、病区护理、消毒隔离、技术操作等护理缺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王英华.护理差错分析与防范对策[J].家庭护士,2007,5(9B):65.

[2]伍晓凡,刘立志,张伟红.精神科开展人性化护理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杂志,2006,3(4):73-74.

[3]王秀云,许丛芳,许丽荣.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促进社会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3):441-442.

精神科安全护理的护理措施篇2

护理相关措施:①团队文化建立:护理学为传统的最具人文精神的学科,特别是精神科护理学关注的对象是最需关怀和帮助的弱势群体,对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价值观进行提高,构建充满关爱的团队文化,进一步激发工作热情,可提升科室向心力和凝聚力,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同时实行弹性排班制度,减轻护理人员压力。②业务培训:加强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护理部需开展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对技能和理论知识进行考核,选派优秀的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使其综合知识水平提高,知识面不断拓展,进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临床护理工作需与实践紧密结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观点,了解临床情景,对患者的情感能够体察,在护理工作中融入真诚和爱心,依据患者的实际需要,提供适合个体的护理服务,使患者获得安全感,提高满意度,感受到人性关怀的温暖。精神科规章制度较多,要严格执行,护士长需起到模范带头作用。④规范化书写护理记录:护理记录必须依据客观、及时、真实、准确的原则,与医生病程记录保持一致性,加强检查力度,对问题及时发现并给予纠正。患者相关对策:①心理护理防范:用适度的保证、合理的解释、有益的暗示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调控和支持。对其痛苦及内心需要进行了解,联系家属多给予患者鼓励和关爱,排除孤独、焦虑心理,让患者感觉被重视和关怀。②加强巡视:精神病患者行为比较怪异,由于缺乏自制力和受精神症状支配,可能会出现自伤、毁物、自杀、外走等意外行为,故护理人员需加强巡视,对患者上述特点进行掌握,加强夜班巡视力度。③加强安全管理: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精神病患者会利用物品作为自杀、伤人、自伤的工具,故在患者及家属入院时需认真做好有无危险品以及所带食物是否有变质情况发生的检查,同时开展安全宣教。④密切观察病情:对患者的病情详细了解,明确诊断,重点看护。需尽量不让高危风险的患者到相对隐蔽的场所活动,加强心理疏导工作,提高警惕,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若有逃跑患者在追回后,需对其进行良好的精神安慰,不要过多责备,同时防止再次意外发生,加强严密观察。

按上海市护理质控中心的护理考核标准及上海市精神科临床质控中心考核标准,对护理满意度(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病区管理质量和技术操作质量、消毒隔离质量)及暴力倾向进行评价。精神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凌璇湖南省郴州市精神病医院三病区,湖南郴州423000[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选择该院精神科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安全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对策,现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满意率为97.8%,对照组满意率为77.8%。观察组发生暴力事件1次,占2.2%;对照组发生13次,占2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精神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可提高护理质量,防范护理风险,减少医疗纠纷。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精神科安全护理的护理措施篇3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职业风险防护措施

1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安全现状

为了解精神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对护士造成侵害的程度,采用自制《职业危险调查表》对本院的护士进行了调查。

对象:抽取2010年8月泉州市第三医院从事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的100名护士为调查对象。其中女97名,男3名;年龄21~51a,平均28.15±8.46a;护龄1~35a,平均9.58±6.84年;职称:副主任护师6名,主管护师30名,护师31名,护士33名。本科生:8名,大专生:73名,19名中专生

职业危险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职业危险调查结果

调查内容遭受未遭受

是否受过不同原因的伤害98.0%2.0%

是否曾遭受过暴力袭击67.7%32.3%

是否遭病人或家属唾骂96.8%3.2%

是否经历突发危险事件15.0%85.0%

是否经受护患纠纷0.2%99.8%

职业防护的调查结果(见表2):80.4%的护士能正确处理针刺伤后的伤口,37.2%不知道或部分知道针剌伤后伤口的正确处理程序;45.3%不知道或部分知道针刺伤后应采取的预防血源性感染疾病的措施;62.5%的精神科护士认为服务对象是精神病人,传染疾病的机会非常小。

表2职业防护调查结果

类别正确处理不正确处理

能否处理针刺伤后的伤口80.4%19.6%

是否知道伤口的正确处理程序62.8%37.2%

预防血源性感染疾病的措施54.7%45.3%

传染疾病的机会37.5%62.5%

2影响精神科护士职业安全的因素

2.1生物性危害

精神病人与普通病人一样,可能携带或患有传染性疾病最常见的为血源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在精神科的治疗护理中,护士同样也会进行一些侵入性操作,护士若不注意个人防护,会造成自身感染。但是调查显示护士有62.5%的精神科护士认为精神病人传染疾病的机会非常小,这种防护意识的薄弱会增加他们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几率。

2.2物理性危害

噪音

精神科护士的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发生率较普通护士高,其中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常常遭受噪音的危害。精神病人的某些症状如兴奋、烦躁等会表现莫名大声叫喊或大声叫骂,约束在床患者的叫骂声及用脚踢床板的击打声,使我们的工作环境非常嘈杂。相关研究表明,噪声引起人们最重要的反应是厌烦,因为噪声能引起大脑皮层功能紊乱,使抑制和兴奋过程平衡失调,出现头昏、失眠、易疲倦等神经衰弱表现。长期在厌烦的心理状态下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尤其是引起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2.3潜在的人身损害

精神科护士在工作中常受到暴力攻击的伤害,精神障碍患者在病态思维的支配下随时可能出现攻击行为。

患者突发冲动攻击:精神病患者受幻觉、妄想支配,会将护士作为攻击对象;不安心住院,想离开医院;提出的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等,有时为达目的,在值班人员少时突然攻击护士,甚至几个患者联合采取行动。护士在制止患者冲动行为时未注意自身防护或患者过度反抗;或几个人在制止极度兴奋躁动的病人时配合不好,护士在督促患者服药时,均会受到患者的人身伤害。

攻击行为是精神科中最常见的致伤致残因素之一。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率约为一般人的10倍,陆爱益等调查发现[1],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总发生率28.9%。患者精神症状出现的时间不确定,因此伤人具有突发性、随机性强等特点。在这样的高危人群集中的地方,杜绝意外事件是极为困难的,给医护人员会造成严重威胁。根据调查,精神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受到病人的暴力攻击时有发生,约为67.7%。

除此之外,这种威胁还常常来自于病人家属。发生纠纷后,“家属”对医护人员地进行人身攻击,是精神科护士面临的重大威胁。

2.4心理性危害

2.4.1精神和体力的疲溃

精神科科护士与其他专科的护士一样,需要轮换不同的班次,饮食起居不规律。而且,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和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容易使护士产生烦躁、易怒、焦虑、抑郁,对工作产生疲溃感等心理问题。另外,精神科护士还要承受意外伤害的威胁带来的压力。蔡壮等研究表明,遭受过精神病病人暴力行为攻击的临床医护人员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倾向[5]。

2.4.2消极悲观的心理

精神病医院内部重医轻护,护士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机会较少。因此造成护士的心理不平衡,觉得前途渺茫,产生消极悲观的心理。

个人的应对能力差,患者和家属对护士的要求过高等均会使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增高,产生不良的应激反应,高强度的压力可使其产生工作疲溃感,甚至出现心身耗竭综合征。

2.5护患、医务过失纠纷

随着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公民法律维权意识的增强,人们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医疗纠纷问题越来越多。精神科的护理工作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如必要时应对病人进行约束的强势措施,常会造成病人及家属的不理解,从而引起护理投诉,进而导致医疗纠纷事件。

此外,精神科病人由于疾病的特殊性也较容易发生意外,而病人家属常常将这些意外的发生归咎于医护人员。据沈均等的调查显示[2],住院精神病人因自伤、自杀等引起的问题,86%的精神病人家属认为医院应该负全部责任。这些医疗纠纷常会给护士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2.6社会性危害

由于社会对精神卫生的认识不足,人们对精神病人普遍存在恐惧和排斥的心理,甚至对精神卫生工作者产生偏见,尤其是精神科护士,导致精神科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低,被人另眼相看,病人及家属对精神科护士的要求也较苛刻,护士的工作常不被认可,护士的自我价值得不到的肯定与尊重,从而产生自卑、无助的心理。而有些精神病人由于治疗效果差、易反复发作,常不易得到病人及家属的理解,护士工作缺乏成就感。

3职业防护措施

3.1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培训

加强管理加强临床护士的防护培训,定期对护士进行多种形式医院感染和专科职业风险知识培训,培训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及抗风险能力,及时收集现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信息,改变护士的不安全行为。

3.2提高自身的保护意识

对严重兴奋吵闹的患者应及时地隔离,住易观察的小病室内.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药物。

3.3提高职业防护技能,加强对病人病情的评估,重视行为干预

3.3.1提高防护技能。应针对精神科护理人员意外损伤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护士安全教育,定期进行专业防卫技能训练,灵活运用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从而提高护士的防护技能。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及适当的应对措施,主动与患者沟通,尊重、关心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与同事相互配合,最大限度地做到既保护患者,又不伤害到自己。进行健康教育宣传,使患者获得更多的精神卫生知识。

3.3.2对入院时不同症状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对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等,应重点观察,加强安全检查,必要时隔离病房观察,尽快调整药物治疗,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避免精神刺激,最大限度地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减少安全隐患。而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及抑郁症患者的安全隐患措施应建议有专人陪护,防止其自杀、自伤、自残行为的发生。对极度兴奋躁动,发生伤人、自伤的患者,给予适当的约束,但约束时要严格执行约束带使用的护理操作规程。

3.3.3有效的治疗是减少攻击行为的关键[3]。30%的病人是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发生攻击行为[4],护士应及时给医生反映病人的病情变化,以便正确调整药物,尽快控制病情。

3.3.4重视行为干预。引导病人多参加集体活动和工娱疗活动,如下棋、打扑克、听音乐、整理卫生等,既能丰富住院生活,又能分散其注意力,消耗旺盛的精力,从而减少或避免暴力行为的发生。

3.3.5病人家属危害因素的防护:定期做好健康宣教。家属因缺乏相关的疾病知识,对病人的某些治疗、护理往往不能理解。利用讲座、工休座谈的形式给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治疗和护理,以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3.4科学安排工作,改善护士工作环境

3.4.1科学安排工作。合理安排护士休假、进修、学习、工作等。适当调整责任护士的人数,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安排夜班和休息要合理,在上完夜班后应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促进其体力和精神的恢复。学会自我调整,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及时调整心态,稳定情绪,保持健康的心身和平静的情绪。

3.4.2改善护士工作环境,关心维护护士身心健康。医院尽量为护士提供空气清新、较舒适的工作环境;根据本科室的工作性质的特殊性,结合各个护士的工作能力和实际情况。机动地调节人员结构,灵活安排班次,使人力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同时注重护士良好心理素质的培育,鼓励护士参加积极有益的文娱、休闲活动,尽量保持有规律的牛活,调节自己的身心。

3.4.3医院领导要支持护理工作。为护士提供多元发展机会,要建立激励机制,注重精神和物质奖励,调动工作积极性,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减轻护士心理压力。护士外出进修机会较少,应尽量向院领导争取学习机会。

3.5积极拓展知识领域,增强法律观念

3.5.1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拓展自身的知识领域,经常分析不安全因素,对可能引起的护理纠纷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杜绝安全隐患,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3.5.2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经常分析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隐患安全,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保护患者的安全,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3.6建立健全社会支持系统,努力提高精神科护士社会地位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精神卫生知识,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促进社会各界对精神工作者的关注、理解、支持、尊重护士;医院管理者应实行人性化的管理,重视精神科护士的心理需求,征求护士的意见,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减少管理源性的身心疾病,并注重精神和物质奖励,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与患者家属多沟通,取得家属理解。

综上所述,精神科护士不仅要与其他专科护士一样面对工作强度的压力和职业暴露的威胁,还需要承受更多的来自于生物、物理、意外伤害和社会性的危害,需要护理工作者及其管理者通过培训,提高精神科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加强对病人病情的评估,及时发现及处理病人的暴力倾向,同时加强对社会的宣传,提高大众对精神科医护人员的理解和支持,缓解其心理压力。护士在平时必须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工作中工自律、谨慎,才能降低职业性危害对自己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陆爱益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性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27期.

[2]罗小年.关于住院精神病人损害事件责任讨论的几个问题[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2,28(3):223.

[3]张月香,刘桂霞.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山东精神医学,2003,16(2):112.

精神科安全护理的护理措施篇4

精神科实习心得【1】作为当代大学生,毕业前的实习是很有道理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实习,一方面让我们有机会对专业课知识进行总结,便于查缺补漏,体验理论和实践的区别;另一方面实习也是我们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培训,体验作为一个职工承担的责任,帮助我们将来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个人之见,实习就是学习后的总结,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培训。

一、实习学后的总结

第一阶段的医学实习地点是长清区人民医院,我在内科三病房区实习。这个阶段的实习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西医内科,了解了常见内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症状以及简单的临床用药,这也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所掌握的西医内科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并且书本上的记载与临床是有出入的。

第二阶段,在济南精神卫生中心进行心理学实习。我在精神科三病房、心理科及门诊都进行了实习,感触颇深。尤其是在精神科三病房区实习期,病房里有八九十个病人,病种多样。有时候主任查房时会给我介绍病人的典型症状。若当时我感觉没有把握,查完房我赶快翻看那位病人的病历,再看看课本,结合起来,使自己对这个疾病有更深刻的认识。虽然我们没有学习过精神病学,但我们学过变态心理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我感觉自己对课本里讲的症状部分掌握的不好,容易混淆。但在结合了典型的病例之后,加深了对疾病的认识。我还认识到以后无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踏踏实实,结合实际,一步一个脚印的打牢基础,不至于走上工作岗位后束手无策。

二、实习岗前的培训

虽然实习岗位和工作岗位可能不一致,但是我认为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遵守规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单位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只有每个职工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工作才能顺利进行。首先作息时间方面,两个阶段的实习都是在医院进行的。医院里每天早晨都要交班,一般在八点,这就要求医生和护士八点前到医院,而且不能无故提前下班,擅自离岗。当然作为实习生,我也不例外。其次服装要求,在医院里当然穿隔离衣。我们专业没有发,我借了一件很厚的长袖。五月份,天气很热,但还是坚持穿,而且带实习卡,因为这是我们的标志。这也告诉别人,我们是新来实习的,请多包涵。

(二)遵守职业道德

人有社会性,是讲道德的。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即将从事自己的职业,职业道德也是我们每个职工都应该遵守的。在医院里,我们要对病人负责,关心病人,不歧视病人,真诚地为病人答疑解惑。

(三)学会保护自己

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是先保护好自己。不论是在精神科还是内科,医生都很重视病历的书写,因为这是解决医患纠纷的证据,是保护医生的法宝。二者不同的一点是在精神科,更要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因为精神病人伤人是不负法律责任的。我在精神科病房实习的第一天,卢主任就提醒我,当病人走向你时,注意他的眼神不对就赶紧跑。曾经就有一个实习生被精神病人打得头破血流。其实,不只是医生,其他职业也如此。只有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才能搞好工作。

(四)搞好人际关系

当今社会,人际交往越来越重要。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完成一项工作,往往需要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在医院,医生和护士需要配合,医生下医嘱,护士负责执行,当有问题时赶紧向医生询问,共同为病人治疗疾病。医生和医生之间也是需要沟通的。对一种疾病没有把握时就要和其他医生探讨,或是请其他科室医生会诊,当然这也是本着为病人负责的态度。除此之外,还有上下级关系,和其他单位的关系等。有一个广泛的交际圈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工作所需,而且是生存所需。

只有经过实习,我们才知道前段时间的学习还有什么不足,那些地方还需要更加努力。只有经过实习,我们才能从各个方面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为将来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因此,我认为,实习就是学习后的总结,岗位前的培训。

精神科实习心得【2】1保护性约束和隔离问题

《条例》第32条第3款规定因医疗需要或者为防止发生意外必须对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暂时采取保护性安全措施的,应当由精神科执业医师决定,并在病程记录内记载和说明理由。精神疾病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当解除有关措施。精神科护士对有严重伤害、破坏或自杀行为的患者绝不能放任不管,其后果将非常严重,采取约束和隔离措施是必须的,迫不得已的。但必须取得患者监护人的同意和委托。临时去获取这种知情同意显然不可行,应在患者入院时给患者监护人讲明理由,签订必要时采取保护性约束和隔离措施的知情同意委托书。《条例》规定保护性安全措施应当由执业医师决定。护士应近医嘱执行,不得越权任意施行。在采取安全措施时要给患者说明理由,尽可能争取患者的理解和合作。同时要按保护性约束和隔离的护理操作规程正确实施,确保患者和他人的安全。患者病情一旦稳定,立即解除约束和隔离。事后在护理记录和交班报告中记录实施经过,充分反映采取这种强制性措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必须明白,保护性安全措施尽管是医疗和安全所必须,但毕竟侵犯了患者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对患者的心灵伤害甚大,很多患者长久耿耿于怀,甚至引发患者的报复。所以,这种安全措施要依法施行,慎之又慎。

2意外伤害事件

精神病患者的住院过程中发生自杀、自伤、攻击、毁损事件不可完全避免,不少患者是防不胜防。关键是这种意外事件医院管理有无过错,医护人员是否尽职尽责。《民法通测》第160条规定: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2]新刑法第335条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员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处三年有期徒刑或拘役。[3]既往这类意外伤害事件发生后,通过医患双方协商或患者单位调解都能得到通情达理的解决,极少牵涉法律问题。医患关系的这一页已经翻过去了。现在面临的是依法执业,依法医疗。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有过错,没有尽到职责,使患者受到了伤害,造成了不良后果,轻者要给予经济赔偿,重者要受到刑事处罚。有时患者受了伤害,医护人员并无过错,也会长久陷入医疗纠纷之中。在临床护理中,要不断提高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及早识别患者自杀自伤、攻击伤害行为的征兆,及早采取相应护理措施,防范于未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把克尽职守提高到法律层面去认识和践行。

精神科实习心得【3】目前我们在对护士培养方面都是以全科护理为方向,大多护生毕业后的去向是综合性医院。在学校中也比较重视对护生基础护理及内外科常见疾病等知识的教育,护生很少能接触到精神科专科知识,同时又缺乏精神科的临床实践机会。而精神科工作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如果一名新护士进入一家精神科医院工作,试想以她以往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是很难胜任精神科工作的,这就要求我们带教老师言传身教的进行专科知识技能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这样才能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精神科护士。现将我的一些带教体会总结如下:

1精神科护士需具备的素质

1.1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住院精神病人急性期一般都无自知力,在临床工作中病人由于精神因素所致出现各种异常行为举止,特别是突发性冲动,暴力行为时有发生,在与其接触中,护理人员难免会受到病人的谩骂,甚至身体的伤害。我们作为专业的精神科护理人员,一定要表示忍耐、克制、理解、同情。不能嘲弄、取笑,侮辱漫骂,更不能伺机打击报复,要充分体现一名专业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体现精神科护士的美德。

1.2具有丰富的基础及专科知识,娴熟的护理技能

精神科医院专业性比较强,比起综合性医院,平时接触到的操作又少,长此以往,护士的实际操作能力就会逐渐下降。精神科病人一般都以长期住院病人居多,随着药物、年龄等因素的影响,病人发生躯体疾病变化的机率大大增多。同时由于精神症状的影响,患者常主诉不清,很容易漏诊,误诊,导致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精神科病人自杀较常见,如何及时了解情况,防范自杀发生。都要求精神科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娴熟的护理技能及丰富的基础专科知识。

1.3较强的语言沟通技巧

精神科护理工作中重视的是与患者的沟通,通过沟通能及时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也能够观察到某些不易察觉的精神症状。有时精神病人常隐瞒病情,在与病人沟通时,要做到仔细,耐心,在了解各种疾病,各种精神症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同时为医生提供疾病的动态信息,有利于更科学的制定治疗方案。另一方面通过沟通能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精神科护士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是对患者实施护理

的前提,因此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制定了护士日常规范用语,如:入院宣教用语,健康教育用语,操作用语等。

1.4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精神病人有很多情况没有主动述说病情的能力,这就要求精神科护士认真的观察患者,通过面部表情、行为举止,心理动态等了解到患者的一些疾病变化及治疗效果。在护理过程中,若观察病情时粗心大意,病人的异常先兆不能及时发现,都可能对病人的安全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导致各种意外事件发生。而要想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对病人的高度责任心。

2新护士的特点

2.1陌生及恐惧心理

由于精神科新护士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精神科特殊的布局,到处都是铁窗铁门,随手关门等严谨制度,精神科新护士一般之前又很少能接触到精神病人,当看到病人由于精神因素支配出现的很多怪异的精神症状,便让其出现胆怯,不敢接触病人。

2.2安全意识及责任心的缺乏

新护士由于经历的事情比较少,在熟悉了三班的基本工作流程后,容易麻痹大意,特别是在临晨,交接班等特殊时段,由于工作人员疲劳及一时疏忽,最易发生患者的自杀,造成病人的痛苦是无法弥补的。现在的新护士又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的物质条件相对比较优越,在家中倍受呵护,养成了自我为中心,不大会考虑他人的感受,缺乏责任感等特质。

2.3处事能力差.及缺乏观察能力

新护士大多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工作热情度较高,但是由于其缺乏相应的精神科专业知识技能,对精神科病人的常见症状、药物不良反应、病人的常规护理等不能正确认识。对一些规章制度,特别是保护护理制度、危险品清点保管制度、夜间巡视制度及各种突发事件防范预案也未能全面掌握,对精神科意外事件(如噎食、自伤自杀等)出现时反应慢,常会手足无措处理不及时,缺乏应急应变能力。精神病人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可以反映出一个病人的精神症状,新护士由于缺乏经验很难去发现,而经验老道的护士就可以从中发现问题,预防各种意外事件发生。

2.4专业知识技能的缺乏

新护士因在校期间未系统学习精神科的理论知识或对精神科护理学没有加以重视,实习期间也没有精神科医院的相关实习。因此刚进入精神科病房工作时很难适应。

3针对性带教措施

3.1掌握接触病人的方法原则,消除恐惧心理

精神科对于一名新护士来说无论环境或病人都会带来陌生,紧张,害怕的情绪。带教老师应该认真介绍环境,特别是病房布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外讲解一些精神科专科知识,让其了解不同病人的接触方式。如碰到冲动激惹的病人,应避免与患者正面冲突,避免刺激性的语言。对有幻听吸引其注意力,不愿进食的患者,可在耳边以较大的声音劝导提醒,以干扰幻听促进进食。对于违拗的病人,在接触时不能与病人对着干,要表示理解,适当顺从病人的意愿。在一开始与病人的接触中可以采取由带教老师陪同下,老师先做示范,经过一段时间后,鼓励新护士与病人接触沟通,逐步克服紧张情绪,直至能胜任精神科工作。

3.2强化安全教育,增强责任心

精神科护理中安全是第一位的,即安全护理是精神科护理的首要责任。精神病是大脑机能发生紊乱而引起的精神障碍,有的病人思维内容离奇或思维内容不暴露,病人往往发生自杀、伤人、自伤、出走等意外事件。护士既要确保病人的安全,又要保证自身的安全,这无疑增加了护理工作难度。加之精神病人绝大多数无陪护,护士担负着护理和监护的双重角色。入科时给予做好详细的安全教育,在平时的工作中带教老师应言传身教,妥善保管好钥匙,做到随手关门,钥匙一旦遗失立即寻找汇报。在交接班时做好危险品及病人的清点工作。加强安全检查,严防将危险品带入病房。每周做一次彻底的安全大检查,设施有损坏应立即报修,责任到人,排除一切不安全因素。对于保护病人严格按照保护护理制度进行护理,避免保护与非保护患者同处一室。平时带教老师还应该讲解一些案例事件,以引起重视,吸取教训。

3.3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养

平时以业务讲课、指导实践、护理查房等多种形式进行精神科知识的宣教,使其逐步掌握精神科知识。在工作中,不背对病人坐或站立,与病人交谈时,注意周围环境和防范;对手持物品、有伤人企图的病人劝导时要大胆、镇静。选择病人最信服的人进行说服诱导,或由一名护士与其谈话,另一人从背面或侧面阻止病人,切不可强行夺取。

3.4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精神科安全护理的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神经内科 护理安全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8―52―03

在护理工作中,确保患者的安全是维护患者利益的主要内容。神经内科收治病种以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反应迟钝及感觉、运动、认知障碍为特点,患者病情重、变化快,不安全隐患多,任何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作为护理人员,通过预防性地评估住院患者,列出容易出现意外的危险因素,制定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强化质量意识,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安全第一,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安全隐患,确保患者安全。现将神经内科患者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 跌倒

1.1 原因 神经内科患者大多年老体弱,听觉、视觉、平衡功能障碍,运动障碍,肌力减退,步态不稳,伴有药物不良反应。一些活动受限的患者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不愿意求助他人。常突发抽搐与晕厥。陪护安全意识不够,如遇地面湿滑、过道障碍物、坐凳不稳等防护措施不到位的情况,更易发生跌倒。

1.2 预防措施 首先应创造一个安全的病房环境,注意保持地面干燥,室内物品放置稳妥,拖地时应设警示牌,厕所、洗漱间需增设防滑垫。坐凳带扶手定性好,病房、走廊及厕所安装扶手。其次应加强巡视,主动给予帮助。针对高龄患者普遍存在不愿麻烦他人的心理,护士须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从心理上接受帮助。告知患者及家属如下床、入厕、坐立应有人搀扶、陪伴。提醒老年患者生活起居要做到3个30秒,即醒后30秒再起床,起床后30秒再站立,站立后30秒再行走,以防止性低血压引起晕厥。

2 坠床

2.1 原因 意识障碍,有精神症状者,表现为情绪不稳、躁动、抽搐、偏瘫的患者易发生坠床;护理人员经验不足或责任心不强未及时给予床栏,给予床栏防护、肢体约束方法不正确,或陪护人员对此重要性认识不足,随意取下床栏、约束带均易造成坠床。

2.2 预防措施 对有坠床危险的高危人群,应反复向家属强调床栏防护、肢体约束的重要性,不得擅自取下床栏、松开约束带,并教会家属正确使用床栏、约束带。

3 烫伤

3.1 原因 神经内科患者,尤其老年人、昏迷和局部知觉障碍者,因出现不同程度深、浅感觉功能减弱或消失,易烫伤。家属或护理人员未掌握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温度及使用方法,导致局部皮肤烫伤。进食、饮水时温度过高,致皮肤、口腔黏膜烫伤。

3.2 预防措施 对于感觉障碍患者,护士应反复向家属交待进食、饮水时温度在40℃左右适宜。肢体瘫痪者慎用热水袋,使用时严格交班,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变化,热水袋温度必须在50℃以下,应用大毛巾包裹,以免直接接触皮肤。

4 舌咬伤

4.1 原因 抽搐患者间歇期疏于带牙套、置牙垫防护,突发抽搐易致舌咬伤。

4.2 预防措施 舌咬伤主要发生在抽搐患者。对于突发性抽搐,紧急置入压舌板或毛巾条于患者口腔一侧上、下臼齿之间,有时很难防范舌咬伤,但对频繁发作的患者,在抽搐停止后立即带上牙套,可有效防止舌咬伤。

5 压疮

5.1 原因 神经内科患者常见昏迷、瘫痪、年老体弱、营养不良、大小便失禁。因护理不当、责任心不强致长时间不改变、皮肤受潮湿、摩擦、排泄物刺激或使用约束带不当均易引起压疮。

5.2 预防措施 定时翻身,一般2~3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避免推、拖、拉;保持床铺的平整、干燥;便后及时清洁腰臀部;用50%红花乙醇按摩骨突出部位,每天3次。

6 走失

6.1 原因 患者因认知、记忆力障碍、精神异常及老年痴呆患者。如防护措施不到位,未做到24小时连续看护,容易导致走失。

6.2 预防措施 对高危患者应24小时不问断看护。建立请假制度,凡患者离开医院必须请假,得到允许由家属带领方可离开;佩戴识别带、安全卡,在患者手腕上戴识别带或将安全卡装在患者口袋内,带或卡上写有患者姓名、联系人、电话等资料走失后便于寻找。

7 误吸

7.1 原因 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均可出现吞咽障碍,吞咽反射差,减弱了防止食物进入气管的反射性动作。如进食呛咳严重而未及时调整进食方式,可引起误吸;鼻饲时如未充分证实胃管在胃内、鼻饲速度过快、床头未摇高等,引起食物返流误吸;意识障碍患者未及时取下假牙,或高龄老年患者牙齿松动,使用开口器不当牙齿掉入气道;痰液较多未及时吸痰,痰液积聚而致窒息。

7.2 预防措施 对于意识障碍患者应取下假牙,高龄患者牙齿松动,使用开口器动作宜轻,如牙齿掉下应及时取出,专人保管并记录。痰液较多者及时吸痰。对于球麻痹患者,轻度吞咽障碍由口进食应严密观察有无呛咳,进食时根据病情取坐位或侧卧位,侧卧位者床头抬高45°,进食时速度宜慢,咽下后再给予食物,每口不可过大,食物应以半流食为主,水分尽量混在半流质饮食中。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应予鼻饲,每次鼻饲前应吸净痰液,取半卧位,确认胃管在胃内后方可进行鼻饲。鼻饲速度宜慢,鼻饲后尽量少吸痰,避免刺激引起呕吐。如发生误吸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应立即停止鼻饲,取右侧卧位,头部放低,吸出呼吸道内吸入物,并抽吸胃内容物,防止进一步返流,造成严重后果。

8 自伤和伤及他人

8.1 原因 因脑部病变引起的精神障碍、癫痫发作所致。

8.2 预防措施 密切观察患者的行为,关心其情绪及有无自杀和暴力情形,减少环境刺激源,减少语言和护理行为的刺激,运用顺应性语言劝解患者接受治疗护理,治疗护理尽量集中做,避免反复操作激惹患者的情绪。当患者烦躁、暴力行为不可控制时,适时给药及适当约束,减轻或避免自伤和伤及他人。

9 拔管

9.1 原因 意识障碍、有精神症状者;情绪不稳定、固执、不配合治疗及护理者;自己拔出尿管、胃管、输液管造成尿道撕裂伤、导尿管道断裂、出血、误吸等伤害。

9.2 预防措施 加强各种管道护理,妥善固定各种管道,如静脉输液管、尿管、胃管、氧气管以及气管套管,定时检查是否有移位、脱落、滑出,做好标记,对躁动不安或精神异常的患者视情况给予必要的约束,勤查看。

10 药物外渗损伤局部组织

10.1 原因 神经内科患者临床常应用20%甘露醇等高渗药物,由于患者躁动等因素致针头移位,因护理人员未及时发现,使药物外渗导致局部组织损伤,甚至坏死。

10.2 预防措施 加强巡视,密切观察输液滴注情况、局部有无肿胀、疼痛,若药液外渗可选用新鲜马铃薯,视静脉渗出面积大小而定,将马铃薯切成片,厚约0.5~1.5cm,取片贴敷于静脉渗出处,稍大于静脉渗出范围,用胶布固定,待汁干后2~3小时重新更换,保持湿润为宜,共用药3天,痊愈者可提前停用。

精神科安全护理的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精神病人安全管理

住院精神病患者缺乏自知力和思维紊乱,情感反应不协调,行为不能控制,在日常住院生活中容易发生自杀,自残,攻击他人,出走、摔伤。因此,精神科应该更加重视护理安全问题,本文对住院精神病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保证了患者的有效治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27例,男86例,女41例。其中≤20岁21例,21-30岁24例,31-40岁37例,41-50岁32例,51-60岁7例,60以上6例。依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这些患者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智力障碍。

精神病患者在法律上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加之精神症状的支配,可能发生攻击他人、毁物、自杀、自身等意外事件[1]。本组发生暴力行为39例,出走6例。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占本组的44%,与刘理燕等[1]的报道一致。

2安全管理对策

2.1做好入院评估

对每例患者,接诊护士都要进行严格的护理评估,同时与医生一起检查患者随身是否有危险物品,如病人身上的刀、剪、绳子,并检查病人的皮肤是否完整、有无骨折、是否伴有器质性疾病,观察患者的意识情况、精神状态、体质等。

2.2做好重点环节的管理

暴力行为多发生在急性期、疗效差的患者中,并与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2],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有冲动伤人倾向患者的危险因素[3]加强以下重点环节的管理。

2.2.1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的管理

重点区域包括门两侧、窗口、楼梯口、厕所、水房、洗手间。这些部位是精神科病房容易发生安全隠患的地方,应有专人每10-15min巡视一次,避免患者在这些地方聚集。重点时段包括凌晨、开饭、起床、发药、外出检查、参加工疗活动、节假日等时间,这些时间的护理、治疗集中,护士工作比较繁忙,患者趁机出走,或发生冲动等过激行为。我们在这些时段增加了护士的数量来加强防范。

2.2.2加强夜间的管理

每个班次的夜班有2人值班,其中一名护士,一名护工(男性),10-15min巡视病房一次,重点检查患者是否真正入睡,交接班清点人数必须到床头,对隐蔽场所仔细查看,保证患者的一举一动都在护士的监护之下[4]。本组一例男性患者在凌晨5点装睡,骗过工作人员的查房后,实施自缢未遂。护理部正在向院领导提出建议安装监控,以加强防范。

2.3加强重点患者的监护

2.3.1精神症状严重的患者

精神病患者中以精神分裂症为主,暴力行为的发生率高且危害严重。本组30%的患者具有暴力行为。在精神科的管理中,针对有暴力倾向和攻击他人的患者,要求24小时有护理人员监护并加强巡视,每10-15min巡视病房1次,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及时正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密切观察病人的言行,判断患者有无发生自杀、攻击和暴力行为等危险信号,采取有效的干预。如兴奋躁动的患者要控制其活动范围,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言语与患者交谈,必要时采用保护性约束。将其安置在单独的房间,避免遭受其他患者的攻击。禁止有逃跑企图的患者外出。

2.3.2伴有严重的躯体疾患的患者

对于有严重躯体疾患的精神病患者,在进行一般精神科常规护理的同时,还要注意各种并发症的专科护理特点,必要时要求转到相应的医院,让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

2.4心理康复指导

精神病患者具有明显的社会适应性不良,行为退缩等,受到家庭社会的歧视。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差,适时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提高其生活的自理能力。通过语言给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从心理上帮助患者正确地认识疾病的本质和特点,缓解其心理冲突,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5]。转贴于

2.5药物治疗中的护理

对于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是减轻或者缓解症状的关键,药物的治疗过程中,为了严防患者藏药,保证药物的有效治疗剂量或效果,防止一次服用过量导致中毒,护士操作中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外,还要求护士做到“发药到手,送药到口,咽不下去不能走”的原则[6],严密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反应,如锥体外系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急性肌张力障碍、胃肠道反应、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最严重的有恶性综合症等。并及时与医生联系进行处理。

2.6建立建全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由护理部主任担任组长。建立由护理部主任、科室护士长、科室安全委员会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制定了《护理安全防范措施》、《住院患者的紧急状态的护理应急措施》、《护理差错上报制度》、《护理安全预警制度》。要求对新入院患者、外出及请假返院的患者进行安全检查。病房每日利用晨间护理时间,对病房的环境和患者的床单位进行安全检查,如查看患者床上、身上有无隐藏的小刀、火机、绳子等,发现了必须收缴;每周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主要检查病房的设施。并由专人负责做好登记。做到门窗松动及时维修,电线老化立即更换,碗筷子集中放置。

护理部每周召开1次护士长会议,分析安全隐患,对护理安全实现前瞻性和全程动态管理,要求护理事故在2h内上报至医疗事故委员会,严重护理差错在24h报至护理部,一般差错事故在1周内上报至护理部。护理部及时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整改措施。采取少个人惩罚,多系统改进的方法。

2.7加强护士的专业培训

护理部每年对全院护士进行护理安全知识的培训,主要针对精神病患者的安全管理措施,易发生不安全的因素,分析总结工作中发生的护理安全差错等,从而增强护士的防范意识,特别是新上刚的护士,护工、清洁工,把患者的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防护作为重点培训内容。与患者的沟通技巧作为重点培训内容之一。定期开展专科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学习《精神科护理学》、《精神科症状学》。培养护士具备牢固的专业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7]。

3小结

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护理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措施[8]。对精神病患者实施安全管理尤为重要。我院将安全策略应用到精神病患者的护理管理中,从建全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入手,通过对重点环节及病房设施的管理,构建起了安全氛围。同时提高了护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从根源上防范了护理差错的发生,进一步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刘理燕,张倬秋.从2例纠纷案例谈精神科护理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与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1):68.

[2]李小麟,精神科护理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72.

[3]张阳,王卫华,栗克清.住院精神科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7):51.

[4]孔德云。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自杀的特征及干预[J]中原精神医学学刊,2002,8(3):140-142.

[5]张燕红,陈淑娟,郑宪萍,等.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的心理行为干预方法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7):1-3.

[6]崔菊花,住院精神病人的安全管理[J].青海医药杂志,2007,37(3);48-49.

精神科安全护理的护理措施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住院治疗期间发生护理安全问题的精神疾病患者76例,男49例,女27例,年龄15~66岁。所患疾病包括抑郁症、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以及强迫症等。

1.2方法:通过对76例精神疾病患者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得出精神科护理安全问题的主要问题及其分布情况。1.3统计学处理:将统计所得到的数据录入excel中建立数据库,并对护理安全事故分布进行数理统计。

2结果

将所选的76例精神疾病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分布进行统计:冲动伤人21例,毁坏物品17例,自杀自伤14例,意外受伤(如跌倒等)12例,出走外逃7例,其他行为5例。精神科护理中患者发生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冲动伤人、毁坏物品、自杀自伤、意外受伤以及出走外逃等。

3讨论

根据对精神疾病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分布进行统计结果,深入分析精神科护理发生安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加强精神科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切实降低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风险。

3.1精神科护理发生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①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属因素分析: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患者大多存在行为、认知、思维和情感等方面的偏差,对自身行为缺乏自制力,导致不配合治疗,容易受妄想、幻觉的影响引发自杀自伤、冲动伤人、出走外逃以及情绪上大起大落等行为,是造成护理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家属由于缺乏有效的医疗知识和沟通不畅,很容易引发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的矛盾与纠纷。②护理人员因素分析:由于日常护理工作的护士大多比较年轻,相关专业培训和护理经验不足,同时对精神科护理安全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法律维权知识。容易由于操作不当,缺乏护理技巧和耐心以及看护不严等原因,造成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③医院设备、环境和制度等管理因素分析:由于医院在医疗器械、药品等方面管理不当,封闭式管理的治疗环境等都可能导致患者意外情况的发生。此外,由于医院规章制度不完善,执行力不足,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缺乏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组织和监督机制,也是造成护理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精神科安全护理的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神经外科、安全护理、探析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284-01

1引言

作为医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护理工作对病人的病情控制、迅速恢复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衡量医疗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体现了意愿医疗服务质量的高低和业内的竞争能力。神经外科患者病情严重、昏迷抢救等突发性时间比较常见,而且在治疗过程中针对性的护理工作对安全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神经外科的安全护理涉及到术前准备工作、术中护理及术后安全护理等多个阶段,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准、医院的护理设备配置、安全护理机制等多方面的内容,综合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护理工作的优劣,影响到病危病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康复程度,保提升总体的护理质量是医疗护理工作者的追求,论文以下将着重分析神经外科安全护理的成因、特点和控制措施。

2神经外科护理工作的特点

2.1病情复杂、护理困难

神经外科的病人气管切开的现象比较常见,护理的工作量大,而且针对性的护理细节要求高,护理过程中要对多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如意识瞳孔、精神异常、昏迷、瘫痪等情况,其间会出现各种复杂困难的工作,特别是病危生命意识微弱的病人,要求护理人员责任心强、有吃苦耐劳、不怕脏、不怕累、甘于奉献的精神,能够每天以积极的心态迎接繁复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2.2病情危急、护理要求高

神经损伤或中枢系统的病情对身体的各个机能都有很大的影响,对机体的分泌功能和调节功能作用十分明显,一旦神经系统的工作受到破坏,将很有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情况出现,此时护理人员的安全抢救意识和专业能力将直接决定病人的生命健康,时间十分宝贵,如确保病人的呼吸顺畅、有充足的氧气供应到机体,对心跳频率、脏器功能的维持都要求护理人员有扎实的护理理论和工作经验,科学有序的组织护理工作,为抢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在此过程中,准确快速的判断病人险情出现的具体原因,针对性的施加抢救措施,避免误判和误操作的情况发生,贻误抢救时机。

2.3风险大、操作难度大

一般神经外科的手术或护理工作的危险系数高,医疗过程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偏高,和家属的期望会有差距,护理人员在尽到护理职责的同时还要注意与家属的交流沟通工作,多考虑家属的感受,给予安慰,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出现,以防给医院的工作开展带来困难,影响其他正常医疗工作的进行。

3神经外科护理安全分析

(1)颅神经损伤容易导致机体的机能受到破坏,对眼球的活动造成功能障碍,其滑车神经和动眼神经受到损伤;面部神经则容易导致面瘫,听觉神经破坏导致耳鸣失聪等,神经对机体的活动有决定性的影响,一旦出现意外,还有可能导致并发症和一些难以预料的突发性事件发生。

(2)管道脱落神经容易导致患者的管道脱落,情绪烦躁、自我控制能力弱等,病情变化快,也容易导致一系列的意外出现,但原则上不宜过多的使用镇静剂等药物,而是根据具体的病情针对性的提出护理治疗措施。

(3)神经意外受到损害,此类情况导致的病情非常复杂,而且突发性强,受到破坏的神经部位难以及时分析,如摔倒、撞击、灼伤等方式,很容易导致视觉、听觉、肢体功能方面的障碍,患者脑部的额叶、颜叶伤害,会导致精神异常、意识微弱、脏器功能失调等一系列的突发病情。

(4)因静脉血栓导致的神经损伤容易造成神经患者的昏迷、晕厥,并且伴随着昏迷、晕厥,患者的精神易出现反复异常,自我控制的能力减弱或丧失,情况严重的还会导致瘫痪,造成肢体的活动丧失,留下后遗症。

4护理措施

4.1制定安全护理的应急制定

在神经损伤中,突发性事故非常常见,如患者的撞击、跌倒等险情需要护理人员反应及时,护理到位,需要形成科学合理的机制,即医院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此类突发状况,护理人员能够根据应急机制,有条不紊的开展安全护理工作,避免误判、误操作等延缓抢救措施的情况出现,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

4.2构建安全护理的意识

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工作当中要有安全护理的意识,并在工作当中不自觉的遵守安全理念,确保患者的安全,对于神经损伤导致肢体活动不便的患者,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过程当中始终要注意动作的轻柔适度,养成护理中为患者着想的意识,如适当的将下肢抬高20至30度左右,进行肢体的按摩和摆动,增加血液流通,加强肢体肌腱的活动等,以免组织坏死淤塞,对患者的健康恢复带来消极影响。对患者的年龄、心理、病史等情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针对性的注意哪些患者在某个方面容易出现险情,自觉融入到日常的护理工作当中,坚持定时、定期的观察。建立起安全护理的意识,注意每个细节当中的关怀护理,如患者的床铺整理、洗漱、服药等,将安全护理意识融入到工作当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4.3加强交流沟通

护理需要家属、患者、护理工作人员的共同合作,护理人员平时要加强和家属与患者的交流,了解家属和患者的护理要求,并将这些要求纳入到日常的护理当中,此外,护理人员也要将工作当中需要家属和患者配合的地方解释清楚,以免发生误会和不合作的现象出现,给护理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障碍。

4.4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护理人员的责任态度、护理理论和经验对工作影响非常大,意愿平时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其护理的职业水平,保持整体的护理质量。

5结语

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因为神经外科引发的危险状况非常多,在其过程中导致的致残、致死的现象也很常见,医疗工作者科学合理的护理工作可以有效的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或减轻其危险程度,探究神经外科的影响因素和特点,并针对性的提出有效的安全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也符合医疗工作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的服务理念,深入相关研究,已经成为当下的焦点课题。

参考文献

[1]许苹,郭雯琼,许敏,等.医疗风险界定及其现状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13(1):4-6.

精神科安全护理的护理措施篇9

护理管理是临床上针对患者以及护理人员采取的各项行为和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护理管理的成功与否与护理质量有很大的关系[1]。而护理细节思维在各项基础护理以及专科护理的操作中贯穿始终,在此过程中,以护理核心制度为原则,进行规范化的护理操作,因此,对于护理管理来讲,细节思维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方式。此次主要针对细节思维管理法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8月~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女47例;

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41.1±5.6)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病程(3.6±1.8)年;其中34例精神分裂症,7例躁郁症,21例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18例偏执型精神病。

1.2管理方法

1.2.1以细节管理为准则,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精神病患者常发生自杀、伤人以及毁物的行为,甚至会无故出走,对他人和自身都会产生严重威胁。因此,针对存在这一类行为的患者,要在其病房、床头设立高危警示的标识,并且要在相关的阅览表上进行分类标识,如高危警示可用黄色标识,自杀倾向者采用蓝色标识,伤人采用红色标识,出走采用紫色进行标识。精神科的相关工作人员都要牢记各类标识所标识的含义[2-5]。

1.2.2对患者各类精神状态进行准确的评估对精神科患者进行准确的评估,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高风险因素,从患者的客观资料和主观的意识形态进行评估。①患者入院后,护士要尽早进行评估,可向患者家属和有关的知情者进行患者病情的询问或者调查,包括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性格特征等[6]。②观察患者生活状态和病情变化,住院期间护士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状态并准确的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自杀、毁物以及伤人的行为,观察1周后,护士要建立相关的风险程度评估表,而且要每20分钟巡视一次病房,在交接班时要告知下一班的护士,注意做好各项防范措施[7]。③为患者及家属进行防范性的指导,以有效的预防患者发生自杀等行为[8]。

1.2.3体现个性化的护理方式护士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并对高风险的患者采取重点观察、重点交接的方式,让患者不要离开护士的视线范围,使护士可以观察到患者的行为举止,以防发生意外。护士要针对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评估其精神状态,如患者早期有不休息、坐立不安以及情绪激动等行为时,护士就要做好相关的防范措施。如患者常发生错觉,随意的攻击他人或者有被迫害妄想症时,要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控制患者,并采取隔离措施,将存在的危险物品等收藏保管好,以防止为患者提供伤人的工具[9,10]。

1.2.4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护士长要时刻关注护士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要严格观察护士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规范的行为,在每日晨间护理过程中,要查看病房环境是否安全,门窗必须紧闭,同时要没收可能具有危险性的物品。定时对病区环境进行检查和维修,各办公室和治疗室要做好防护措施,并将医疗物品严加管理,避免患者接触。

1.2.5建立意外发生的紧急预案精神科病区必须要有意外发生的处理流程或者后续的办法,如患者发生自杀、伤人以及出走时要立即启动相应的紧急预案,并分析导致患者发生意外的原因,总结经验,以免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次发生类似的情况[11]。而对于医护人员,必须建立相关的奖罚制度,并严格执行各项考核制度,以督促护士认真工作,对患者负起责任。

1.2.6提升病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对病区的医务人员也要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以提升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最大限度的规避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危险。定时为医务人员进行精神科各项应急预案和核心制度的学习,使医务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如护理查房、业务学习的过程中要对患者的主观意识、行为状态等进行细节性的分析,要做到人人关注细节、把握细节,包括对病区环境的管理以及患者的病情观察[12]。对于存在高风险的患者,在做一切外出检查或治疗时都需要专人看管,护士长要合理的安排科室的人力和物力,加强对患者的安全保护[3]。还要定期进行意外发生时紧急预案的演练,提高科室医务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对患者在实施细节思维管理法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进行比较。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护理质量评分进行评价,护理质量的评分采取10分制,评价内容包括护理方法、护理效果、护理文书书写等,分数越高则护理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80例患者实施细节思维管理法后,护理方法、护理效果及护理文书书写的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9.3±2.2)、(9.5±1.2)、(9.4±1.3)分,明显高于实施前的(7.3±1.3)、(7.8±1.4)、(8.3±1.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精神科实施细节思维管理法,将各项护理工作更加精细化,也要求护理人员对待工作更加的严谨和认真。精神科的护理管理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以保障患者和他人的安全为原则,在病区环境、护理操作以及日常的o理工作中都要将一切细节的问题考虑到。在患者入院时,护士就要根据患者的客观资料和主观的行为意识状态进行评估,并将潜在的风险采用不同颜色的警示标识进行区分,合理的将存在自杀、伤人、出走等行为区分开来,有助于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对病区、病房的环境安全进行细节化的检查,以保证患者在病区内的安全,对病房的门窗要进行及时的维修,各办公室和治疗时的物品要严格放置在安全的地方,禁止让患者接触[13-15]。同时,还要在日常的护理当中观察患者的行为和情绪,没收可能会造成伤害的工具,同时还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保证患者在住院期间不发生意外,也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80例患者实施细节思维管理法后,护理方法、护理效果及护理文书书写的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9.3±2.2)、(9.5±1.2)、(9.4±1.3)分,明显高于实施前的(7.3±1.3)、(7.8±1.4)、(8.3±1.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将细节思维管理法应用于精神科的护理管理中,可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及他人安全,为高效的护理工作提供了方向,值得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范喜英,覃金荣.细节思维管理法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4,20(3):106-107.

[2]陈雪梅.细节管理在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卫生产业,2015,12(3):171,173.

[3]袁.细节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9):191-193.

[4]张小连,张新莲.探究细节思维管理法在精神科护理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医学信息,2015(34):244.

[5]尹兰.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细节思维管理法的效果分析.今日健康,2014(7):146.

[6]付慧.临床护理管理的细节思维管理方法应用效果分析.中国农村卫生,2015(12X):63-64.

[7]张小昊,叶春香.细节思维管理方法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分析.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247.

[8]龙瑞芳,王桂兰,田新华,等.aBC分类管理法在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3):37-38.

[9]徐明.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应用品管圈管理法的效果分析.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2):48-50.

[10]尹跃美.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应用品管圈管理法的效果分析.当代医药论丛,2015(5):89.

[11]何艳红.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8):118.

[12]吕卫多,丁群芬,黄益花.5S管理法在精神科陪护病房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1):42-43.

[13]刘春乔,李淑芬,邢改书,等.探讨“5S”理论在精神科病房药品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医学装备,2014(S1):239.

[14]王玉,李新智,纪春华.24字护理安全管理法在精神科临床用药中的应用体会.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7):72-73.

精神科安全护理的护理措施篇10

关键词:神经内科;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200-01

神经内科是安全隐患存在的高危科室,收治的患者往往存在感觉、运动、意识、认知障碍或精神异常等特点,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差,任何细微的疏忽就可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我院针对神经内科护理过程过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制定并采取有效的护理防范措施,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安全隐患

1.1疾病方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感觉障碍,病情重、变化快,安全隐患多。①跌倒。肢体的活动不方便是神经内科患者常见的现象,很容易因平衡失调而导致患者跌倒。特别对于老年患者,自理能力不强,行动比较迟缓,常出现抽搐等现象,多在晨起及午夜如厕下床时出现跌倒的现象;②走失。神经内科患者多伴有认知、记忆力障碍或老年痴呆等症状,如看护措施不到位,容易导致走失;③自伤、伤人。神经内科患者多伴有精神异常,常不自主地做出自伤或伤人的事情。如抑郁型患者易出现自杀倾向,躁狂型患者易毁物打人,癫痫患者抽搐发作时易发生舌咬伤;④烫、冻伤。神经内科患者多存在感觉障碍,痛温觉不敏感。冬天使用热水袋时,常因未掌握局部热敷的温度及使用方法而易致烫伤或冻伤;⑤窒息。神经内科患者多伴有吞咽困难,吞咽反射弱,进食易发生呛咳而导致窒息。咳嗽反射弱的患者因短时间内大量痰液积聚而导致窒息。鼻饲患者常因家属或护理人员鼻饲方法不正确而导致患者窒息,从而发生严重的后果。

1.2技术方面: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新技术和新仪器的大量引进,护理工作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护理技术风险增加,易造成护理安全隐患。特别是部分刚进入医疗系统的护理人员临床经验不足,对患者的病情不能做出正确的评估,未能及时向值班医师汇报,错失最佳救治时间。部分护理人员专业技术不过硬,缺乏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在照顾患者饮食和日常生活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1.3环境方面:神经内科患者普遍存在住院时间长,病情复杂等特点,患者常会对病房产生依赖感,若病房环境不舒适,如床位过多、活动空间狭小、地面湿滑、厕所无扶手、墙壁颜色单调、灯光亮度不合适、室外噪音大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很容易影响到他们的情绪,从而加重病情,造成全隐患。

1.4管理方面:护理人员分配不合理,人员少,常出现一位护理人员同时照顾几位患者,不能保证患者的基本需要,特别是护理人员单独值班时,易出现因照顾不周全而来不及抢救的状况,造成安全隐患。部分护理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身心疲惫,工作中缺乏责任感,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不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给患者带来不信任感,在护理工作中造成安全隐患。

2防范措施

2.1评估安全隐患、确立高危人群: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情况,对病情复杂、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做好记录,重点观察。针对患者的病情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将易出现的危险因素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家属,使他们能从正确的角度了解病情,积极地配合治疗。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提前做好应对方案,如易出现眩晕或者长期服用降压药的患者,醒来以后要等一会儿才能起床,起床后站立一会儿再行走,防止晕厥发生;对于意识障碍、精神异常、高龄老年人、痴呆等患者,要警惕出现跌倒、烫伤、走失等意外;对于轻度吞咽困难的患者,应半卧进食或者以半流食为主,少吃多餐;对于鼻饲的患者,进食前要洗干净痰液,身体半卧,确认胃管在胃内后方才可以进行鼻饲。定期对所有的患者进行安全评估,重新筛选高危险患者,做好针对性护理工作,防止意外发生。

2.2加强技能学习、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护理人员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定期进行技术考核;对典型的病例进行回顾性讨论、交流、总结经验,拓展知识面;护理人员需熟悉了解神经内科患者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应急的处理能力,当神经内科患者出现突发性事件时才能在镇定自若,沉着应对,提供有效的安全护理。

2.3创造优质环境、改善医患关系:给神经内科患者创造舒适而且安全的病房环境。如病房内尽可能地留出足够患者活动的空间;地板要防滑,同时需保持地面的干燥;洗漱间增设防滑垫;墙壁应尽可能避免单调的白色,换用柔和的壁纸;病房要远离喧闹的地方,给患者安静祥和的环境;通风设施完备;在病房、走廊等活动场所安装扶手;在病区设置警示牌和指示牌,避免意外的发生,降低安全隐患。

2.4加强护理管理、减少医疗隐患:对护理人员进行分流管理,机动操作,力争做到一位护理人员全面照顾一位患者,保证患者的基本需要;特别是晚上突发事件高峰期,要避免护理人员单独值班;患者常因病住院长给得身体和经济上带来不同程度的压力,情绪容易波动,对医院和医护人员产生排斥感,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身体的同时还要增进交流,缓解患者的情绪;护理人员做好健康教育,在做各种操作、医疗检查前与患者及其亲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及告知,必要时给予签字;及时了解整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对存在的疑问用温柔的语气给予耐心的解释,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讨论

随着社会的繁荣昌盛和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医疗安全成为患者选择就医的重要标准,同时也决定并影响着医院的长远发展和声誉。传统的护理工作普遍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人员分配不合理,对潜在的护理问题缺乏预见性,而护理安全和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导致护理工作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