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有效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5:58

学校的有效管理篇1

环峰小学   王 林

【摘要】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基础教育正在进行新一轮改革,新课程的实施能否成功以及学校能否发展,学校的管理者尤其是校长起着关键的作用。学校的发展依赖于校长的管理,校长如何进行有效的学校管理已成为学校发展不可忽视的迫切问题。本文将就学校管理的有效性谈谈笔者的一些见解与做法。

【关键词】学校管理  校长  新课改  新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的管理工作迎来了许多新的机遇,但同时又面临着诸多新问题的挑战。那么,如何顺应时代和教育发展的潮流,对学校进行有效的管理呢?

一、转变理念  树立新的学校管理观

治校理念是教育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校长管理和发展学校的基本思想和观念。只有人的思想观念保持了与时展的一致性、同步性,才可以有效地把这种理念付诸行动,化为实践,才会使校长有所作为。所以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办好学校关键在校长,现代学校的发展需要校长具有适应时展的科学有效的治校理念。校长是学校管理的关键人物,在管理和决策制订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是管理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指挥者和控制者。要对整个学校系统的人、财、物、事等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现代教育及技术的发展,除了要求校长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掌握现代化管理方式和相关理论知识及应用能力外,还要有改革学校管理模式的创新能力,校长的创新管理能力是学校成功的关键。校长要善于发掘本校优势,积极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条件进行办学实践。领导教职工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超越传统思维方式和模式,超越已形成的教与学的格局,不断探索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要明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课程开发的内涵。要学习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和先进学校的管理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强组织领导,统筹管理学校各项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并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汇集和传递管理信息,提高管理效率和精确性。能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选准主功方向,在实践中探索,在总结中创新,成为实施新课程的推动者,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管理风格,并由此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之路。

二、尊重教师  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校长管理好学校的关键是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给教师创设一个和谐的氛围,使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才能把各项工作做好。校长要尊重、欣赏和信任每一位教师,尊重教师的意见、工作、人格与合理要求,欣赏教师的个性和点滴进步。这种理解、信任和尊重的体验会调动教师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极大地满足他们的自尊感和成就感,使他们对校长产生知遇之恩,使其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得以发挥。校长在管理工作中,无论是学校良好形象的树立、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还是制订课改方案和样本课程实施方案等,先让教师讨论,提出意见和设想,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校决议。学校的办学目标、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都让全体教师广泛参与、集思广益地更圆满地完成任务。在管理中校长还建立了民主协商对话制度、民主评议制度、班主任联席会议制度等,让校长尽量做到指导不指令,参与不干预。这样有效地激发了教师主人翁的意识,激活了他们工作的主动性,也增强了管理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三、发扬民主 充分调动教师的参与热情

校长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方法,学校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条件下得以生存,从而更好地发展。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搞好学校工作是每个校长的渴望,但光靠校长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做好的,必须靠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调动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学校的重大事情、重大决策,必须经教代会表决通过,只有这样,学校的重大事情才能顺利进行,如:班主任的产生如果由校长来指定,很难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由全体教师推选出来,或采用竞选的办法,让教师发表竞选演说,找到适合发挥自己能力的年级当班主任,再通过教代会讨论通过,才能更好地调动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聪明才智,也为教师提供了施展管理能力的空间。

四、制度治校 促进科学规范管理

学校的有效管理篇2

关键词:小学学校管理;密度;精度;深度;关键

一、密度———学校管理的基础

在物理学中,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特性,不随状态、形状和空间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将密度借用到小学学校管理中去,可以提升学校管理的紧密程度,以此来作为小学学校管理的基础,如果学校管理的缝隙越大,管理的效果就会越小,相反管理效果就会提升。怎样在小学学校管理中提升管理的密度呢?

首先,小学学校应该进行合理的分工。第一,我们应该落实各行政的职能。对于教学管理和安全管理要落实到副校长身上,由副校长再逐级向下落实,层层落实,保证职能部门的合理化构建。二是要明确各行政职能部门的责任。如在教学管理中,分管副校长对教导处进行管理,教导处对教研组进行管理,教研组对学科教师进行管理。如此,形成从上到下的管理联系层,增加管理的密度,才能较好的提高学校管理效率。

其次,要注重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学校管理中,一些事没人管,一些事没人做,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学校没有相应的人才呢?其实不然,很多教师并不是不愿意去参与管理,而是自身的优点没有被发现。因此,在学校管理中,要尽量看到教师的优点,让其优点在管理中得到充分发挥,并且管理者从教师中选拔,以提高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二、精度———学校管理的关键

精度包括精到和精致,所谓精到是在密度管理层次上将管理细化,深入,而精致则是在精到的基础上更进一层。在小学学校管理中,当学校职能部门明确后,就需追求精度管理,精到的推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的开展。

首先,注重调节个人和团队的管理关系。学校行政对学校实施的管理更多的是对职能部门而进行,而对职能部门的管理是通过对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实施管理而实现的。以教研组管理为例,学校对教研组长实施管理从而实现对教研组的管理,教研组长对教研组的管理从而实现教学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只有让个体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有效的激活团队的活力。同时,学校并不是单纯对教研组长的管理而落实教研组的管理,还需将安全管理、德育管理、学生管理等和教研管理整合起来,才能实现管理目的。

其次,要注重对教师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在学校管理中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做事认真、积极,而一些教师则表现出懒散思想。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不想把事情做好,这一方面是主观上的愿意与不愿意的因素影响,而另一方面则是主体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满足感是否能得到实现问题。因此,在对教师管理中,一方面学校要从教师的自身特点来实施人员的安排和聘用,另一方面则要注重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有利空间。目前很多小学中延续了按部就班的管理体制,上令下行,管理较为被动。其实,在学校管理中,通过多种活动(如体育运动、教学比赛、业余活动)来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才能的空间是大有裨益的。

最后,要注重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学校管理从宏观上说是对学校组织的管理,从微观上说,是对整个学校中每一个人的管理。按从众心理效应,在学校管理中,形成从上而下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积极作用。以卫生管理为例,学校由分管卫生的总务处对校园环境卫生场地等进行划分后,由班主任布置并监督学生进行打扫。学生打扫后的保持更多的就是看习惯养成。因此,在管理中,要树立“要求学生的自己先做到,自己不能做到的不要求学生”的意识,哪怕一个烟头,一句粗话,都要注重。同时,要对学生行为习惯及时进行表扬,(尽量少批评)如此才能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

三、深度———学校管理的境界

管理是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只注重形式,容易让管理流于表面,没有实际效果,而只注重内容,则会让管理无法顺利进行。在小学学校管理中,只有将管理形式和管理内容整合起来,在形式的基础上追求内容的不断完善,学校管理才会步上新的台阶。

首先,要注重将管理形式和管理内容整合起来。形式是内容的依托,而内容是形式的核心,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管理走向实效。以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卫生管理为例,在形式上,是采用班级比分制度,还是采用班主任扣分制,或者是多种制度相结合,这就是形式,而内容则更多的体现的是班级的卫生状况。采用哪种形式不重要,重要的要看这种形式是否有利于管理内容的改进。其次,要注重在管理理念上的不断革新和实践。从传统学校管理向新的管理模式过渡中,对教师如何管理?教学改革的管理又该如何?学校的理念是什么?要形成的校风、学风是什么?管理中的重点是什么?目标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学校管理中,校长要做到心中有数,并能根据社会和学校的发展需要,不断以新的管理理念充实到学校管理实践中。最后,要注重细节管理和过程管理。无论事情再怎么复杂,作为育人的学校,万事还得从小事做起。学生厌学了,原因是什么?教师批评还是学生家庭的原因?一个班级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是教师原因还是学生原因?小学管理针对的主要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还不成熟,在学习生活中难免要出现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管理中要多关注过程。了解了过程后再去处理,问题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管理也会更加有效。

总之,在小学学校管理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在管理实践中落实管理的密度、精度和深度,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对学校进行管理,方可收到更好效果。

参考文献:

学校的有效管理篇3

关键词:技工学校班主任学生管理

一、技工学校学生现状

目前,技工学校普遍存在招生困难的情况,学生不愿意上技校,学校费尽千辛万苦招来的学生却又大多是基础较差的学生。这部分学生除了学习成绩不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遵守纪律的问题,普遍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相对品学兼优的学生来讲,可以算是后进生。如何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有效管理,是摆在学校领导和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的措施

1.掌握适当的惩罚艺术

适当惩罚可以作为一种管理学生的手段,但惩罚要发挥其正面的功能、达到所希望的效果,是有方法的,即要掌握惩罚的艺术性。惩罚的目的不在于惩罚本身,而是为了杜绝导致学生受处罚的不当行为。

(1)要弄清惩罚学生的前因后果,不应不问缘由就主观地加以惩罚,而应冷静、细致地问清学生犯错误的原因。了解了学生是有意或是无意、学生犯错的程度及性质后,对犯错误的学生适当地加以处罚。处罚后要让学生心服口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杜绝再犯同样的错误。

(2)对不同年龄段的犯错学生,采取不同的惩罚方式。年龄较小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分析犯错误的原因,然后再进行教育;年龄较大的学生,要在考虑他们的自尊心能否接受的基础上进行批评与教导。班主任对不同的学生都一定要认真对待。

(3)要抓住惩罚的时机。惩罚时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适当的场合,有些处罚要当场处罚,有些惩罚需事后进行,不能急于求成,有些处罚需在班内众人之下惩罚,从而起到教育他人的目的,有些需要私下处罚效果更佳。

(4)处罚要注意适度,不宜过轻或过重。过轻起不到警戒的作用,过重又会造成受处罚的学生内心不服,对教育会起到反效果。

2.给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并帮其实现目标

技工学校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上没有明确的目标,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具体情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目标。目标太高会使学生觉得难度太大,感到阻力大而失去进取的信心;目标太低会使学生产生轻松的感觉,激发不出应有的动力和活力。当学生认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达到所制定的有一定难度的目标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动机,并在具体行动中表现出来。

3.用情感打动学生

人都是有感情的,用情感感化往往比用惩罚效果好得多。技工学校学生和普通初高中学生一样,有着很强的自尊心,不希望别人看不起自己,也迫切希望别人对他们投以尊重和信任的眼光。他们有时会因高估自己而忘乎所以,但一旦遇到困难和失败,又容易因失去信心和决心而不想见人。因此,班主任一定要真诚地想方设法去关心他们,呵护他们。在和他们的交往中,学会尊重他们的合理建议和情感,并用亲切的语言来安抚他们,让他们感到真心和诚意,而不是嘲笑和挖苦。这样,学生就容易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交流,产生感情上的融合。在学生人际交往中遇到矛盾时,班主任要适当帮助他们减缓心理上的压力,消除矛盾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对待犯过错的学生,不要对他们冷若冰霜、狠狠打击,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容易令学生产生仇恨情绪,加大再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难度。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

4.做学生的榜样

班主任要想管好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班主任要学会通过日常一点一滴的行为来正确地引导学生的行为。比如:班主任不能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学校上课铃响过了还没有到达教室,这样连学校的规定都不能做到,还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在学生的内心会起到负面的教育效果。如果班主任每次可以做到按时或提前到达教室,学生会更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上课不迟到。班主任平时经常到教室里看看,发现并捡起地面上的纸片等垃圾。这样做一次可能学生不在意,如果经常这样做,学生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下次班主任走进教室时,学生们就会有意识地看看自己的周围是否有纸片等垃圾,如有就会自然而然地捡起来。在多年的班级管理中,笔者亲身体会到言传身教这一点的重要性,关于这方面的琐事有很多,像这样的小事无形中就会感化学生,会收到一定的教育效果。

学校的有效管理篇4

关键词:教学管理有效策略

一、重视教学思想的管理,倡导“有效”的教学理念

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不在于教学的某个具体环节,而是在于教学理念的偏差。是否以学生的发展为终极目标,这是教学管理中最大的一只“虫蚁”,它决定着一个学校办学效益的好坏,办学层次的高低。

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要求我们必须思考这样一些核心问题: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什么样的教学是高效、低效或者无效的?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不只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更重要的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的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因此学校必须重视教学思想的管理,积极倡导和研究“有效教学”,并以此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1、让学生"想学";2、让学生“会学”;3、让学生“学好”。

对于教学管理工作来说,必须通过专家引领、业务学习、教研活动等形式引导教师在以下几个方面逐步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1.树立以人为本意识,关注学生成长。“没有什么比学生本身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目中有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学科的发展。同时,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2.树立时间与效益的观念。“花最少的时间帮助学生掌握最多的内容”应该成为一种共识,教学效果来源于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合理的教学活动,而不是来源于“题海战术”“疲劳战术”。

3.形成“反思”的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这样教学才能够精益求精,不断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二、重视教学策略的管理,倡导“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

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解决具体问题的行为方法。“有效教学”首先必须提高备课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的核心环节是备课,如何达到高效率?这是教学管理必须关注的问题。备课到位就是要把“教材”“学情”都备到位。教学管理者只强调个体的思考或只强调集体的智慧都是不全面的,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提倡“个性化的集体备课”。要求学科备课组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拿出“统一课时划分;统一学习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统一预习指导;学流程;统一课堂作业”的集体教案,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彰显个性”的备课要求,要求每一位教师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和个人的教学风格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对集体教案进行修改,并在课后写好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主阵地,可以说它也是一只不小的“虫蚁”。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笔者认为,教学管理者应把抓好学生的预习工作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切入点,积极倡导“先学后教、过程前移”的课堂教学策略,从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入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的策略上,笔者认为可以建构以下模式:自学展示(交流预习,发现问题)―探究学习(目标互动,研究问题)―课堂盘点(总结归纳,解决问题)―当堂练习(及时反馈,随机纠正)。这个模式将预习放在课前,必然把教学过程前移,有效地培养学生提前预习的好习惯,提高了课堂效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形成;通过“自学展示”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和兴趣点所在;通过“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同伴探讨中解决问题;通过“课堂盘点”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认真进行梳理,建构知识体系;通过“当堂练习”对知识进行巩固,并及时转化为能力。当然,任何课堂教学模型都是一个大的框架,各学科还应该针对不同课型提出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重视质量的管理,倡导“四清到位”的补差手段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管理的理念、策略和手段最终都具体表现为教学质量,因此,管理者一定要抓好考试和分析工作,要十分重视开好质量分析会,做好问题学科、问题班级的解剖工作,帮助年级组、学科组总结经验教训,针对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优胜班级的班级、学科教师必作经验介绍,最差的班级、学科必作工作汇报。这样的“介绍”“汇报”必须是讲在点子上,落实在关键处。对于差距明显的班级、学科由教导处提出“质量预警”,采取蹲点听课、解剖原因、跟踪调研等多种形式来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工作要求和措施,帮助那些班级和学科及时改变现状、缩小差距、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学校的有效管理篇5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3-0015-02

新时期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异常艰巨,由于职业院校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时间不长,而且自身的学习能力也比较弱,行为规范方面还有些欠缺,最为重要的是职业院校学生基本上都处于青春叛逆期[1],综合上述因素可以看出,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并不容易,但是院校不能因此放任自流,应该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加强学生管理。

一、新时期职业院校加强学生管理的可行性

新时期,国家给予了职业院校很多的支持,这为职业院校培养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我国职业院校一直以来在学生管理方面都比较欠缺,整体管理水平比较低,这实际上非常不利于我国职业院校发展。早期由于职业院校将大量经历放在教学方面,而没有配置更多的人员来进行学生管理,但是现在国家给予了强力支持,职业院校有更多的资金可以分配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去,而且现阶段,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水平也越来越高,只要加大鼓励政策,定会取得良好成绩。

二、新时期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

探索与时俱进的积极有效的管理理念与模式,是摆在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2]。现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探讨如下:

1.组建一支学生管理工作团队

新时期职业院校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在于生源,而保证生源的主要方法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要让家长放心将孩子交给学校。新时期,职业院校要了解新形势,了解现代学生的特点,从而找到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点,促进学生管理的有序开展[3]。职业院校着重培养的是优秀技能型人才,但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水平,还需要有责任感、有奉献精神的人才,但是要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只是简单地教给学生技能显然不够,职业院校必须真正地将学生管理工作放在一个重要位置,组建一支专门性强的学生管理工作团队,该团队成员既要具有高水平的管理能力,又要具备稳定性,能够坚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这样当学生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学生管理团队能够给予解决,从而保证学生踏实学习。现阶段,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成员数量不足,结构也未达到合理状态,整个队伍也并不是非常稳定,这使得学生管理工作一直都未形成组织团体,难以推行学生管理的各项政策[4]。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队伍基本上都是本科毕业,有很多管理人员并没有实际的社会工作经验,因此管理效果不佳。基于此,职业院校关于学生管理工作,首要应该解决的是管理人员的水平问题。院校首先要成立专门的学生管理工作部门,部门成员由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代表组成。院校要对这些成员进行培训,提高成员自身的素质,可以组织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外出参观以及跟班学习,要让学生管理工作成员能够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交朋友。职业院校如果能够组建一支作风优良、能力强、思想政治素质高、切实将学生作为工作核心的管理团队,相信新时期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会走向更高水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管理工作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明确责任与权利,彼此之间做好合作,这样才能够发挥出学生管理工作团队的优势,也才会促进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向着更规范化、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2.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教学风气、学习风气

校园是教学育人的场所,职业院校同样具有教学育人的功能。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校园内学有所成,养成良好的品格,职业院校有必要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型的校园活动,真正将技能学习与其他方面学习有机融合,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对于重点节日,比如教师节、校庆等,学校要组织重点活动,以便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特有的文化氛围,养成尊师重教的品格。同时职业院校要加大培养教师的素质。教师不仅要有教学技能,还应该具备高尚的师德,要让学生做到口服心服,禁止教师收受学生的贿赂,一旦发现核实,要给予教师严厉惩罚。通过一系列措施之后,要让职业院校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教学风气正,学习风气才会随之摆正[5]。另外,新时期职业院校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学校要做好校园的环境建设工作,要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与此同时完善各项体育运动设施,丰富学生的业余体育活动;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要坚强校报、校刊等建设工作,避免不当观点与言论的出现,对于不良文化思想以及腐朽生活方式要坚决抵制,同时不允许校园内传播宗教。只有职业院校大环境安定和谐,校园风气、教学风气、学习风气才会逐步扭转,更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3.注重社会实践,制定综合评价体系

职业院校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以便服务于一线企业,因此学校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正是因为如此,学校要注重社会实践,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自身专业,与此同时,还能够了解国情,锻炼自己的意志等。为此,职业院校应该建立健全社会实践保障体系,积极研究实践教学的长期有效机制,引导职业院校学生积极地走出校园,自主创业,以及鼓励学生到基层中学以致用。职业院校有必要将社会实践纳入到院校发展规划体系中,有专门人员负责,提供经费,安排好学时,制定出相应的学分,以便对学生进行期末综合评价。在社会实践体系的基础上,职业院校还需要积极探究校企合作道路、勤工助学教学实践道路等。学生在社会实践教学中,既会对自身专业有深入的了解,又会对社会民情有一定的了解,这对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有着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职业院校还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以便了解自身所学专业的社会需求,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同时也能够为院校专业课程的开设提供依据。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对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品格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6]。总之,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局限于校园之内,还应让学生多多参加与专业学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便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性技能型人才。

4.努力培养高素质学生工作队伍,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工作

学院在学生数量急剧增加的情况下,为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树立全员德育意识,发挥团委、学联、党总支、班主任的作用,特别是注重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称管理、自我服务功能,要加大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力度,建立一整套学生干部选拔、培训、考核及使用的制度,及时选拔使用素质高、学习成绩优良、能力强的学生干部输送到工作第一线,加强党员、团干部、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通过学生干部培训,提高学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保证学生干部的质量。实行学生干部三级管理制度,即院级、系级、班级,下放权力和职责。让班级干部融入到全院学生工作大熔炉中,通过实行院、系、班学生干部三级管理运行机制,可以延长学生管理工作手臂,达到学院学生工作上下一盘棋的效果[7]。

5.坚持开例会落实工作

为了保证职业院校学生各项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日常管理期间,必须坚持开例会,总结近段时间的学生管理情况,同时讨论出现的问题,制定有效方案解决问题。正常情况下,学工部成员每个月要开一次例会,各个专业的学生代表每个星期要开一次例会。学工部要安排专门的人员将例会内容记录下来,向校内公布,同时还需要将学工部调查的各项结果以及问题解决方法向学生公布,以此保证普通学生能够及时有效地了解情况,保证学校学生管理各项工作协调统一,不会出现矛盾情况[8]。

6.构建合理的学生管理评价机制

学生管理评价机制越科学合理,负责学生管理的学生干部、教师的积极性也就越高。每学年职业院校都应该对各个专业的学生管理工作进行考核,给予相应的惩罚与奖励。在选举学生管理干部时,学校应该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监督,保证选举公平公正,如有发现不实的情况,要重新进行选举。只有保证选举的合理,学生才能够支持学生干部工作,制定的学生管理评价机制才有效。在对学生管理进行评价时,既要对负责学生管理的人员进行考察,同时也需要对普通学生对管理人员的态度进行了解,以此保证管理评价的合理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职业院校有必要也有能力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职业院校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途径很多,只要依据自身发展情况以及学生自身情况加以选择即可,最为重要的就是能够切实贯彻实施。

参考文献:

[1]赵灿.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之我见[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S1).

[2]岳华,李敏.学生管理的艺术[J].科技创新导报,2009,(7).

[3]刘丽,董志鸿.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开展学生管理工作[J].科技资讯,2014,(19).

[4]马锦辉.如何提升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水平[J].学园,2013,(30).

[5]管震.分析道德激励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

[6]杨友松.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职工教育,2014,(12).

[7]王红.浅谈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学校的有效管理篇6

【关键词】学校管理制度认同以人为本执行能力

在学校管理中,管理者往往以规章制度为准则,以上级指令为依据,以行政控制为手段,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规范。这种过分渲染管理的“控制”与非人情化程度的学校管理在当前是个很普遍的现象。审视学校管理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学校严密的制度规定具体到实施中很难奏效,管理的实际效率、效果往往并不能达到学校组织成员的期盼。如何提升学校管理的有效性,使学校的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做起。

一、遵循制度认同

所谓制度认同是指组织成员对制度体系在价值上的承认与肯定,认为它是合理的并自觉遵守与维护这一制度体系。学校的规章制度只有被学校教职工、学生承认与肯定,教职工、学生才会自觉遵循、维护,也才会有利于制度的顺利进行。要达到制度认同,首先要依照法律和本学校实际,制定学校各项章程。我国《教育法》明文规定,各级各类学校施行自主管理的依据是学校的章程。学校章程应根据法律法规,紧密结合本校的实际,依照法定的程序进行制定,并在教代会上获得通过,得到学校教职员工的支持和认可,学校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要切实保障广大教职工的根本利益、根本权利,必须积极为教职工和创造获得利益的机会和条件,竭诚为师生服务。

二、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学校管理要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中心,以促进师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因此,传统的“物本位”的管理理念和模式,重视规章制度建设,量化考核,忽略“人本位”的情感投入的做法,必然会桎梏现代教育的发展。学校管理呼唤人性化,它能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在工作和学习上的热情,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发挥他们的智力资源优势,使他们由被动接受管理转为主动参与管理,促进学生、教师、学校乃至全社会可持续发展。学校要在“理解、尊重、宽容、信任”的前提下,根据教师、学生、教学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管理,这就是“以人为本”管理目标的核心和终极目标。

教师直接担负着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作为学校,既要把教师看作是管理的对象,更要把教师当作学校管理的主体,学校管理的根本力量。这就是以教师为本的意识。倘若只是把教师看作管理对象,处处管字当头,就很难真正尊重教师,就不可能真正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很难发挥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以教师为本还要满足教师个体尊重的需要。在现代学校管理中,关心和爱护教师是最起码的要求,但仅有关心、爱护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强调对教师的尊重。尊重教师就要理解教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用赏识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教师。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校管理的根本对象,是构成学校教育的主体。以学生为本的意识应该体现在学校管理的全过程;做重大管理决策时首先要想到学生,千万不可偏离育人这个主导目标;各种教育教学改革要落脚于学生,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校园环境的建设与管理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努力创设整洁、优美、幽雅、协调的视听环境;学校各类规章制度的制定要针对学生实际,力求规章制度的规范性和稳定性,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教育功能。总之,要把学生作为学校管理诸要素中的核心要素,把学生作为最根本的服务对象,使学校一切工作都为教育和培养学生服务,为育人服务。

三、提高执行能力

执行能力就是执行主体在组织运行中,为确保组织整体目标和整体效能的实现而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务的能力。对于学校而言,管理人员工作执行力的提升则是确保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个人执行能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多种素质和能力的集中体现。对于不同岗位、不同行业的工作人员,对其执行能力有不同的具体要求。要提高个人执行能力,首先要坚强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下,大学的许多工作都面临着新的课题,这是对学校各级工作人员工作执行能力的考验,一方面,学校管理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另一方面,各级组织和部门要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单位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把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培训的情况作为考核和奖惩的依据,提高工作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

其次要加强团结,做好沟通协调。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出战斗力。许多工作往往需要多个部门或多名成员配合进行。因而,各个部门、各个成员都要树立大局观念,搞好团结,密切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在协作的过程中要明确责任,也要敢于承担责任,凡是涉及多个部门或多名成员共同负责的工作,牵头的部门或人员要主动承担责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协助的部门或人员要积极配合,认真当好配角。第三要狠抓落实,严格履行职责。要树立“深入实际、务求实效”的理念。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了解具体困难、具体问题。要切实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克服工作中的盲从性、片面性,真正将党委、政府的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落到实处,要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一要做到既充分吃透“上情”,又切实掌握“下情”。要把上级的精神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指示。二要正确处理好执行与创新的关系。既要创造性地执行上级的决策部署,又不能违反基本的政策和原则。三要有全局意识。面对各项复杂繁重的工作,要能区分主次先后,分清轻重缓急,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而推动全局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罗健.制度伦理:提升学校管理有效性的新视角【J】.教学与管理,2009,1.

学校的有效管理篇7

【关键词】计算机;机房;维护;管理

为适应职业教育发展,按照教育部学校均必须拥有一定数量计算机的要求,很多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机房并购置大量的计算机,用以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求。机房除用于全校的计算机课程和公共计算机课外。还是学生课余上机作业、学习的重要场所。因此。机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给学生提供的信息环境状况和学校的信息化程度,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机房是职业学校重要的公共实训基地。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机房已不仅仅是计算机专业学生训练编程技术的场所。大量专业软件的涌现,例如广告、影视制作等专业的排版图形图像处理、三维动画等方面的软件和机械专业的CaD以及各种仿真软件等等,使机房成为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以及具有专业特点的操作技能的必要场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其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的场所。

一、职业学校机房的功能

1.教学功能

机房主要承担学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计算机语言、网络管理与维护、专业软件应用等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自由上机实践。这样一个面向全校学生的对外窗口不仅关系到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为了保证这些任务的优质完成,机房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2.德育功能

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学校的方方面面都要承担教书育人的任务,机房也不例外。在机房内张贴制作精美的宣传材料,机器、桌椅保持整洁有序,要求学生顺序出入,保持实验室安静,共同维护实验室内的卫生。通过这些制度化的要求,帮助同学们养成爱护卫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从环境中获得知识的陶冶。

二、职业学校机房管理面临的问题

1.机房使用频率高,人数多

现在许多课程都采用了计算机实践教学,以增加学生自己动手练习的机会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计算机房一般同时会有几百人上机操作,或正常上课或自由上机。由于机房的使用频率高,安排紧张,使计算机的使用负担加重,机房管理的难度增加。

2.软件类型多样,易被破坏

根据课程和应用的不同,机房需要使用到多种操作系统,如windowsXp、win-2000等,还需要安装各种应用软件如office-2003、autoCaD2003、SQLServer等,学生需要上机操作练习,常对系统进行各种更改设置,甚至进行攻击,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不少学校还需要有计算机等级考试时,单独配置一个专用于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系统,这也给机房管理增加了难度。

3.网络安全的威胁

机房网络的威胁主要来自病毒。现在的计算机房都已经联入internet,一旦局域网内病毒流行,如不及时处理,将会影响到整个局域网用户的正常使用,甚至造成严重损失。

三、职业学校机房管理采取的措施

1.重视机房管理人员的工作

机房管理人员要一专多能。机房管理工作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授课教师不可能同时兼顾到机房的管理,如果计算机出现故障的话,就要求机房管理人员必须要有较强的计算机维修能力,在熟悉常用软件的基础上,能够在短时间内排除故障,这样既减轻了授课教师的负担,也使得实训课能够顺利进行。

2.进一步完善机房管理制度、落实机房管理制度

机房管理是一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工作,本人认为机房管理工作很重要并且很有挑战性。为了杜绝大大小小的安全事故发生。建立和健全机房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做好机房管理的关键。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机房日常管理根据实际需要,必须以较为完善的《机房管理规定》、《机房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学生实训守则》等规定和制度为依托,做到言必出,行必果,有了制度就必须按照制度严格执行,不能有丝毫怠慢。制度和规定对各个具体细节要有准确描述,以供师生参考执行,落实机房管理人员安全事故责任制,安全责任与绩效挂钩,强化其责任意识。对学生加大思想素质教育和管理制度的宣传力度,强化学生的行为自律。

3.根据专业特色,合理规划机房管理

根据教学的需要,可以对学校多个计算机机房进行职能划分,分为公共机房和专有机房,公共机房只需安装windowsXp操作系统,常用工具软件,办公软件等,这样可以满足全校所有班级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同时还可以作为学生完成课外上机作业、学习、娱乐的场所。而专有机房又可以根据专业特色进行划分,比如可以有动漫专业专用机房,计算机网络专业专用机房,电子商务专业专用机房,数控专业专用机房等,在每个专业机房内安装本专业必须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当然这对机房内机器的设备要求也较高,同时在全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机房安排紧张的情况下,可以分配专有机房供全校教学使用。

4.加强对病毒的防范工作

由于网络的普及,各种计算机病毒也在互联网上肆虐。在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中,对病毒的防治,应该提到比较重要的地位。首先,要有硬盘复制备份软件,我们常用GHoSt软件。把硬盘各分区数据的镜像文件保留起来,在系统瘫痪时将备份恢复到原来的分区中。其次,通过保护卡限制学生对机器进行操作。每次开机,硬盘数据都会还原为系统的初始状态。最后,机房的杀毒软件和病毒防火墙要及时升级。保证机房的防毒要求。在机房的管理工作中,方法和手段是多方面的,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多层次的保护措施,以保证机房管理的有效性。

四、结束语

计算机机房的维护和管理不能马虎大意,应根据学校不同的需求定时维护机房,争取做到万无一失。同时机房管理员应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时刻关注计算机的发展,将新的技术和理论应用于机房的维护和管理中。在职业学校计算机机房的管理和维护中,真正的将“管”与“理”有机融合起来。

参考文献

[1]杨光雨.浅谈职业学校机房管理与维护[J].科技信息,2009,32.

学校的有效管理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急需的技能型、应用型、实操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加强和完善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因为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在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效果、优化育人环境、保证办学目标的实现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为加强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可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1.提高重视程度,健全规章制度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个企业、各个部门的竞争,更是各类专业人才之间的竞争,而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高职院校学籍档案发挥着重要的价值与作用,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与前途。高职院校领导、各职能部门以及学生本人,都应提高对学籍档案的重视和认识,自觉收集、更新、完善学籍档案。高职院校构成比较复杂,学籍档案种类多、形式多样,涉及的系、部、实训中心特别多,学生成分复杂,时间跨度大,给收集整理、立卷归档、档案转递和管理利用等环节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校领导要切实加强对学籍档案的建立和管理的督导工作,在人、财、物配备上给予支持,挑选有责任心的专职或兼职人员担任学籍管理工作,改善办公、管理环境,加强关于学籍档案工作的宣传,为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保证。科学化、正规化管理学籍档案的前提是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以及遵循各高职院校学籍档案形成的规律,制定、完善学籍档案从产生、收集、保管、归档到查询、借阅、利用以及安全保密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规定专职和兼职档案人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如制定“学籍管理规定”、“学籍收集整理制度”、“学籍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等,使学籍档案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照章办事。

2.搞好学籍档案的开发利用,做好档案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籍档案管理也逐渐实现信息化。以往以保密和单纯保管为主的管理方式已逐渐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跟上时代步伐,改革不适应现代化管理要求的方法,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中。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先进的教学管理系统,集排课、选课、学籍等教学管理工作于一体,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建立一个学籍管理平台,将新生录取名册、学生学籍、毕业生登记表、毕业证书编号等,由教务部门的总网站下辖各系的分网点,随时检索所需的学籍档案材料,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使学生学籍档案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3.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是学籍档案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必须采取切实措施,重视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和专题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首先,在思想政治方面,档案人员要努力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热爱档案事业,爱岗敬业,认真学习档案法律法规,维护学籍档案的真实面貌;其次,在业务方面,学籍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掌握学籍档案管理方面的政策和规定,还要努力学习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设备,与时俱进,优化知识结构,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成为学籍档案管理方面的行家里手;另外,还要保持学籍档案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关心和激励学籍档案管理人员,使其安心本职工作,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总之,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学生个人、高校、社会机构等多方面利益的服务工作,学生就业、提干、晋级、考评、学历认证等都离不开学籍档案,只有充分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现代的管理技术、合理的管理手段,健全和完善学籍档案的管理,加强学籍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才能使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的管理工作适应学校教学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玉萍.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7).

[2]黄锦旺.谈谈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z2).

[3]陶改兰.浅谈技工学校学籍档案管理[j].数字与缩微影像,2008(1).

学校的有效管理篇9

关键词: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班级文化和宿舍文化;人格魅力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261-02

1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理念

90后大学生个性突出,思想独立,创新意识较强,但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却比较弱,对他人的依赖性很强。因此,有人误认为21世纪的辅导员只是学生的生活老师,是为学生包办一切的“在校父母”,其实不然,辅导员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主体,从有利于学校教育和管理的角度出发,辅导员充当的不是“保姆”的角色,而应该是教练的角色,主要任务是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开车”,如何提高“开车“的技术水平,而不是只当学生的“司机”,帮助学生做好一切准备一切。辅导员要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交际,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有些辅导员总抱怨学生工作太忙太累,上班时间长,而且很繁琐,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和评比每天检查宿舍卫生、上课考勤,检查哪个学生晚归未归等,每次举办活动还要“抓”学生参加,生怕不够人数,经常担心学生出事,“压力山大”,反正是事无巨细地呵护着、溺爱着这些本该自立自强的大学生。这种不厌其烦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但是这种工作管理方法和教育理念是不可取的,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成长成才,还会助长学生的惰性,累坏自己,甚至还可能最终导致自己厌恶辅导员这份工作。因此,辅导员应该转变这种事事躬亲的理念,其实,不是为学生做得越多就越好,一定要讲求工作的方法和质量,要思考如何才能轻松地把学生带好,如何才能真正锻炼学生。辅导员要信任学生,鼓励和支持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把这些大学生看作小孩子,他们已经成年,应该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生活,处理问题,而对于缺乏能力的学生,辅导员更应有意识地让他们加强锻炼,增强自我管理的意识,要勇敢地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照顾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在不断的生活实践考验中成长进步。

同时,辅导员要把握关键环节,要善于抓住教育的时机,在学生处理问题出现困难时及时地给予方法指导,在学生解决问题之后要督促他们进行自我思考和总结,指出其中好与不好的方面,保证学生在遇到同样问题时能自我解决,教会学生在挫折和问题中学习、成长,不断提高自我抗挫能力。总之,辅导员要让学生有意识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教会学生自立自强,学会了解自己,学会学习和生活,学会交际,学会工作,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坚持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的教育管理原则

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是教育的基本原则。要做到以理服人,辅导员首先要知理,讲理,还要把道理讲清楚,讲明白,这就需要辅导员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地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和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积累工作经验,自觉摈弃罗嗦、以批评为主、以惩罚为主的教育方式,坚持以理育人。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辅导员的工作是面向人的工作,而人是有感情,有思想的,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思想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要做到以情感人。因此,辅导员要不断地提高情商,提高自身对人的感情的理解能力,多了解学生,做到善解人意,提高对学生思想和情感变化的洞察力,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深入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做到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及时开导学生,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对待学生要严慈有度,工作时认真严格,生活中和蔼可亲,既严格要求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也要在关键的时候关心学生,给予学生人文关怀,例如在学生生病时,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学生心理出现问题时,学生失恋时等。往往这些时候的学生心灵比较脆弱,意志相对消沉,老师的及时关心和帮助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慰藉和鼓舞,让他们保持信心和热情,这也是辅导员最能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取得学生信任的关键时机。但是,辅导员必须要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老师的真诚和对其的真正理解,站在真正为学生着想的角度思考问题,否则会事与愿违。

同时,辅导员要做到以情感人,必须先要了解学生,而走访宿舍是了解学生的最好途径。宿舍是学生生活的地方,辅导员到宿舍探访学生,不仅会让学生感动,而且还会比较容易成为学生的朋友,让学生向老师敞开心扉之门。辅导员走访宿舍不仅可以了解学生本人,还可以从学生的谈话中了解到其他更多的学生,及时地发现一些问题,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辅导员要真正理解学生,因为当一个人能得到另一个人的理解的时候都会特别信任这个人,并愿意和他坦诚相待,所以,辅导员在每一次教育和批评学生之前,必须控制好情绪,先了解事情的真相,再做结论,尽量避免误会学生或者与学生产生冲突,保证在心理上和学生保持近距离,这样学生才不会对辅导员产生抗拒心理,才能为教育工作的开展营造和谐氛围。此外,辅导员要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关心学生,真心实意地给予学生关怀:天气转凉了提醒学生要加衣服,学生放假离校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节假日利用各种通讯工作给学生发送节日祝福,学生请病假的时候叮嘱学生要注意身体等等。

3建立充满人文关怀的班级文化和宿舍文化

现在的高校更多地注重规范性管理,重视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建设,通过制定各种各样的行为准则让学生遵守,让学生服从,但是却忽视了校园精神文化的培养,缺少人文关怀。其实改变人和约束人仅仅依靠条例和规则只能是暂时的,短期的,治标不治本。一个人真正的改变应该是内心和思想的真实转变,而精神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最大的,最彻底的。辅导员不仅要利用学校的规则制约学生,更要带领学生们塑造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班级文化,这就需要辅导员在新生入学时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这种思想,通过学习竞赛、班际比赛活动,或者户外素质拓展和集体合作等一些班集体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之情和合作精神、团队精神。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在活动中建立的,适当的班级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形成班级的凝聚力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感。所以,构建特色班级文化很关键,这需要辅导员多下功夫,多了解学生,支持学生自行组织班级内部的比赛和班际比赛,设计本班的班徽、班歌、班服,让学生民主选举班委,轮流换届选举,辅导员负责从旁指导,给予参考意见,但不要过多干涉,尽量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公正、自由平等的校园氛围,使学生积极进取,自由竞争,培养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意识和能力。

另外,良好宿舍文化的培养也很关键。对于学生,宿舍就是后方,宿舍人际关系处理出现问题,学生的学习也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从学生进入学校第一天起,辅导员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和相互忍让的思想,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宿舍是他们的家,学会把室友当作自己的家人,在室友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主动地给予帮助和开导。大学生求学在外,缺乏的是关爱,所以当他们感觉到宿舍的温馨和室友的关爱,体会到家的归属感时,会感到幸福,人际交往也会顺利和愉快,还可以将这种互助互爱的精神发展到整个班级,避免学生之间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保证高校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同时,辅导员要根据自身经验,给学生提供一些比较好的人际交往方法,例如室友生病的时候主动关心,室友生日的时候为他开小派对,送小礼物,室友遇到学习和生活困难的时候主动帮助,室友心情不好的时候积极开导,各种节日的时候还可以一起聚餐,互发短信问候,每隔一段时间开展宿舍卧谈,相互了解彼此的近况等等,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还可以使学生的许多心理和学习问题在学生自己当中得到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辅导员的工作,也使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得以轻松有效地开展。

4增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自身的人格魅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辅导员作为一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首先自己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乐观进取的精神。做事讲究原则,认真负责,对待同事和学生要有礼貌,要真诚。正如这两句诗所言: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当辅导员在关注学生的时候,其实学生同样也在关注着辅导员。辅导员的语气、态度,辅导员的衣着打扮,做人做事的风格,辅导员的言谈举止都在被学生关注着,并影响着他们。倘若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性格品质,辅导员就难以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得到学生的信任和理解,更加难谈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任何一个辅导员,都不能只靠权力的专制和威严强迫学生绝对服从,这种服从只会是短暂的,表面的,必须依靠老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威信使学生从内心真正信服。在学校,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辅导员自身的性格和品质必定会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辅导员在各方面要先做好自己,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但是辅导员的个人魅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辅导员要自我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要多读能够陶冶情操,提升个人知识水平和人生品味的书籍,同时还要不断地拓宽生活阅历,增长见闻,扩大人际交往范围,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他人,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培养特长,经常对工作和生活进行总结和反思,将有意义的经历和生活启示以积极的方面与学生分享,启发学生思考生活的意义,树立科学的人生信仰。只有当学生敬佩辅导员的知识和阅历,认同辅导员的人格品质和做事原则,才会对辅导员产生敬仰之情,从而更加地信任辅导员,尊重辅导员,以辅导员为榜样,自觉遵循老师的教导。由于职业工作的特殊性,辅导员要完善的不仅仅是自己,而且还应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切实有效。因此,辅导员要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给学生以积极有效的影响,确保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2]王洪才.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角色、职责与素质[J].教育与现代化,2007.

[3]张柳.浅析新办本科院校助理班主任管理[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

学校的有效管理篇10

关键词:高校内部治理;学术管理;行政管理;协调发展

一、学术与行政管理的涵义

学术管理是指对高校内部学术性事务和活动的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所在。[1]它是依据学术发展的规律,整合高校内部学术资源为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过程。高校行政管理是指高校内部管理主体依据大学章程和上级赋予的职权,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科研、社会服务等职能的有效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在遵守各种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有计划有组织地完成学校短、中、长期任务,实现高校组织目标的过程。

二、当前高校学术与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学术管理中,兼具行政管理及学术管理的校部职能部门在学术问题上有较大的决定权,而最熟悉本院系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基层管理机构和广大教师没有发言权,高校教授介入管理活动有限,大学教授和研究人员常常感到被行政权力所左右,处在执行命令的被管理状态,影响大学学术创新所要求的“学术自由”的氛围的营造,也影响着基层教学、科研创新性的发挥。长期以来大部分高校形成了一种以党政管理为核心的运行模式,由于校职能机构管理者的行政管理意识往往都大于学术管理意识,高校习惯于以行政管理模式来建立组织架构,工作中常常只注重行政管理方面的探讨,忽视了对学术管理方法及管理艺术的研究,导致学术研究人员唯行政权力是瞻,不着重学术力量,造成学术的急功近利和学术欺骗。

三、欧美高校的管理经验

在欧美高校的内部突出评议会和学术性组织的作用。[2]首先,高校内部形成了以评议会为代表的学术权力系统,负责学术事务的管理。校评议会主要负责宏观规划高校的学术政策、各学科的设置和发展、教学科研目标、教师的聘用、校内外学术活动的宏观把握等。院评议会负责的事务较为具体、细致,权力下放明显,对学院的整体事务全部负责。越往基层,学术事务越集中,评议会的权力和权限就越突出。其次,各高校中与评议会并存的还有由知名教授和师生代表组成的、维护个人或集体利益的学术性组织。如:院参议会有师生组成,对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提出建议供校长、院长或系主任参考;院系都设有招聘委员会,委员全部由教授组成,为贯彻权力分享原则,招聘教师需先由院、系提名,校长、副校长得以招聘;在研究生的培养上,由教授组成研究生委员会统一管理和培养,研究生培养计划、项目申请、新的学术项目立项都由该委员会负责。借鉴欧美高校管理经验,结合我国高校实际,找到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最佳平衡点,实现“党委领导,校长治校,教授治学,民主管理”,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四、高校学术与行政管理的协调

(一)完善学术委员会制度,提高学者专家参与学术事务的积极性

《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设立学术委员会,审议学科、专业设置,教学科研计划和教学科研成果等有关学术事项”,保证学术委员会站在学校整体大局和长远利益的立场上,对学术活动及事务进行管理和决策。人员构成方面,大学校长及主管学术事务的副校长,教务、科研、研究生教育等业务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各学院院长或系主任等,是学术委员会的重要角色者。委员都应是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家,有教授的头衔,发挥教授治学的优势,当然,也要适量增加未担任行政职务且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教授在学术委员会中的比例。

(二)淡化行政权力,发挥学术组织和机构在学校管理决策中的作用

高校管理应进一步强化基层学术组织和机构在人才培养结构上的优化,增强其在功能上的适应性。当前最紧要的是要在体制上实现学术权力参与管理,不能让学术组织和学术机构只是对学术管理提建议,而是应该淡化大学的行政权力意识,处理好领导与负责、集体与个人、分工与合作等方面的关系,让学术组织参与到咨询、决策、审议、监督等关键环节中去,创造大学自由民主的学术创新空间。

(三)营造学术创新和自由的文化氛围,发挥基层教师的创造作用

要保障教师学术创新研究的校园环境和自由探索的学术权力,在决策过程中尊重教师们的意愿,激励教师自主发展。首先,通过科研群体的培育、科研力量的整合等举措,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提高教师整体科研实力,提升高校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服务功能。其次,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手段,激发教师以课题组、交叉学科团队等形式推动知识共享,并自愿地将隐性知识直观的方式予以表达,实现校内外、线上线下知识的融合贯通,提高教师整体知识水平、发挥基层教师在大学智能化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曹秀秀单位:青岛大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