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皮嫁接技术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1:24

插皮嫁接技术要点篇1

[关键词]桑树嫁接技术

[中图分类号]S88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05-0155-01

利用农桑12号,农桑8号,盛东1号品种对本地桑品种和沙二×伦109品种进行嫁接改良,使之成为叶质好,产量高的优质桑树品种,当年嫁接当年可养蚕,且桑叶单产可高出未嫁接苗的2-4倍,嫁接后桑叶叶片大,丰产,效益可观,宁洱已有二十年嫁接经验,共嫁接桑园1500多亩,嫁接成活率95.6%。具体嫁接技术如下:

一、嫁接前准备

1.材料用具:大桑剪、手锯、0.05-0.08mm薄膜、扎膜、嫁接刀、锄头等。

2.农桑8号、农桑12号和盛东1号的优质桑枝条。

3.接穗保护,选阴凉处储存穗条,不晒、不淋、不干不霉、不积压。每亩备穗条30-35kg。

二、嫁接时间

每年12月上旬至次2月下旬,此时桑树处于休眠盛期,注意选择晴天或阴天嫁接有利嫁接后桑树成活。

三、嫁接技术措施

1.接芽的采取

接芽采自青壮年“农桑8号、农桑12号或盛东1号”等良种树枝上的芽,或者生长旺盛、丰产、抗逆性强、叶质好、发芽早、硬化迟的良桑留作采穗母树,留一年生芽苞饱满、充实完整、无侧枝、粗细适当的树条作为穗条,现采现用。外运穗条做好贮藏防失水枯死。选择树枝充分接受阳光,芽眼饱满,表皮嫩滑,茎中等粗的当年生枝条。取芽时去枝条两头用中间芽。取芽片采取“用三刀形成三点一颗米”,形状,第一刀从选定芽的下方叶痕中央向下削去叶痕突出部位的枝条表皮,第二刀在芽基基部下方0.7cm处横切一刀,深达木质部,第三刀在枝条和桑芽基部间隔放平芽接刀,用力推至第二刀处,所削芽片不带木质部,芽迹要全,芽片明显成三点,上方两点是托叶迹,下方一点是叶迹,形成明显的“三点一颗米”状。

2.选定嫁接部位

确定嫁接的桑地用锄头把桑树四周的土挖开至桑根部青黄交接处,嫁接部位选择在青黄交接处皮层光滑无侧根无损伤的部位,离地面3.3-10cm处的主干上嫁接,一株按2-3个芽片,接活后培育定型。

3.嫁接方法

3.1用大桑剪或手锯锯断嫁接部位,用嫁接刀按嫁接芽的数量把皮层均匀等分划开,嫁接几芽划几片皮层,深度1.5cm左右。

3.2用削取的芽片,以削面对砧木皮层方向插入,深度露出牙尖,每株2-3芽为宜。削下牙片大小与砧木皮层长度相近,插芽形成层对准密合。

3.3用钢锯条磨成中间开口的锋利芽接口横向斜防在芽接部位侧上方的3cm处,一手捏住刀柄,另一手大拇指按住刀背,以上而下直切一刀,削开皮层长3cm,削口上出现木质部而又未伤木质部,并顺刀断切削开皮层的上部2/3,留1/3作为插放接穗的皮口。

3.4芽插好后用0.05-0.08mm塑料薄膜(宽2-3cm)把接口戴帽,自下而上包扎缚紧,不要露出芽眼和切口,即行全封闭包扎。

4.嫁接要求

切、削、插,绑技术熟练、准确、快速,伤口和取下芽片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要求短,现取现插,砧木与插芽密合程度高,芽要反插。

四、嫁接后管理

嫁接后的管理技术主要是嫁接后发芽前不灌水,保墒、除草、灭虫、防畜禽为害,抹去钻木发芽,保嫁接苗良好生长。围绕提高嫁接成活率和高产树型养成,达到当年嫁接当年养蚕,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1.抹芽

嫁接后要经常检查,及时把接口以下萌发的不定芽抹去,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愈合,以利接芽正常生长。

2.挑芽

嫁接3天后,膜内有积水的应及时破膜排水;嫁接15天左右,接穗开始膨大露青,检查芽眼,多数芽会自动冲破薄膜,但仍有少数不能冲出。若发现接穗叶腋内长出黄豆大的弯曲,未能突破包扎的薄膜时,应及时挑破薄膜,让新芽长出,促进长梢。接穗露青时应注意揭膜以防烧伤。15天发芽观察异常变化,缺失补接。

3.解缚

最佳解缚时间是待充分愈合抽梢2-3次,新梢叶色转绿时解缚,新芽长至15-20cm时,揭开捆扎的薄膜,壅土,理墒。解缚不宜过早和过迟,过早解缚愈合组织不牢固,易被风吹断和碰断;解缚过迟薄膜会嵌入树皮,影响水分和养分吸收,解缚时一定要除净塑料薄膜带,以免嵌入树皮影响生长,嫁接第二年按优质丰产桑园要求培养树形。

4.整形修剪

嫁接枝上发出的枝梢,加以修剪调整,嫁接当年冬末春初,在距嫁接口约10-20cm处摘顶剪枝,以促进早分枝、多分枝。保留3-4条分布均匀的侧枝作为骨干枝,培养丰产树形。

5.病虫害防治

嫁接后喷施杀虫剂,用600倍液敌杀死或1000倍液来福灵喷施接口附近,以防害虫咬破接膜造成接口透气渗水降低桑苗成活率。隔7天喷施一次,直至芽梢顶出接膜。

嫁接成活新梢抽出接膜后,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同时施用,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严格控制其使用次数及浓度,科学、安全地进行防治,以防治病虫对新梢的危害。

插皮嫁接技术要点篇2

1果树的嫁接时间

一般情况下,果树嫁接可以分3个时间段进行。一是在果树萌芽前的春季进行,这样有利于幼枝生长和树冠的形成;改良果树品种可选择在早春嫁接。二是在接穗芽熟化后的夏季进行;葡萄等需用嫩枝嫁接的果树必须选择在夏季嫁接。三是在夏末秋初进行秋接。1年中有多次发枝特性的果树可选用秋季嫁接,但要注意幼枝的越冬防寒。

2嫁接前的准备工作

技术员在嫁接前需要对改良的果树进行剪伐,去掉果树原有的绝大部分枝条,留下适合嫁接的树枝(也可称之为砧枝),并剪成适当长度的短橛。具体操作如下。一是应尽量剪去远端、上部树枝,选择下部或近主干部的树枝做接砧;二是砧橛的选择要因树而异,同时要注意压低高度,防止揭皮和开裂,便于嫁接和收缩树冠;三是留橛数量及长度视原有树形和树龄大小而定。一般情况应保留下部主枝留砧,同时还要考虑树冠的大小,树冠大则应多留橛,树冠小则应少留橛。

3改良品种的选择

果树嫁接改良应与时俱进,既要选择较为前沿的果树品种,又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果品销路好,与需改良的果树嫁接亲合力强的品种。做到果品的成熟期、风味、色泽、果型尽量与众不同,又兼顾鲜食、贮藏、加工品种的合理搭配。

4接穗采集

接穗采集的原则是选择健壮无病虫,芽饱满,直立向上生长的1年生枝。早春嫁接的果树可充分利用顶芽进行枝接,并要除去花芽。夏秋季嫁接改良的果树。接穗的采集要注意芽的熟化程度,尽量使用枝条颜色加深,叶色深绿肥大的腋芽。

5嫁接的方法

(1)劈接法。将选择好的砧橛劈开3~5厘米,随后将接穗(削成“楔头”长2~3厘米)进行插接。要求接穗一侧的皮层要与砧橛皮层对齐;接穗插入深度以一个削面刀口与砧橛剪口对齐为准,接穗留芽2~3个。接插后绑缚要严紧。早春枝接直径3厘米以下的砧橛及夏季葡萄的嫁接宜用此法。

(2)插皮嫁接法。该种嫁接方法有两种方式。一是插枝接法。接枝“楔头”削法同劈接法,不同之处是“楔头”短而陡,较长斜面2厘米左右,短斜面1厘米。插接时较长的斜面对着砧橛木质部。二是单芽插接。芽的削取方法是:在芽下1厘米处斜向上削,连同木质部削到芽的上方,然后在芽上方横切1刀,取下单芽。插皮接砧木开口通用方式为“t”字形开口。插枝接的砧木开口方式还有“一点一横”式,以及直接在砧橛剪口端纵划1刀开口的方法。插接后绑缚同劈接法,但是单芽嫁接的要露出芽眼。

(3)夏季皮接法。夏季皮接法芽的削法同单芽插接芽的削法,芽削下后需要揭下芽片,去掉木质部。揭芽时要防止“抽心”。对于桃、梨,苹果树的嫁接,削芽后可带木质部嫁接。皮接法砧木开口有“h”形、“t”形等。嫁接时要注意做到芽片与砧木结合平整严实,防止芽片卷曲。绑缚方法同单芽插接。此外夏季还可采取嵌皮接、哨接法等。

(4)剪口护理。随嫁接的先后顺序对砧木剪口及接枝上端剪口都要用塑料带包闭或涂上接蜡,在遇干旱时可用石灰水刷白主干和大枝,以保护树体水分,提高嫁接的成功率。

6嫁接后的管理

插皮嫁接技术要点篇3

关键词油茶;无性繁殖;嫁接;扦插

中图分类号S79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2)19-0035-02

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属山茶科山茶属(CamelliaL.),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是我国特有的食用木本油料树种。油茶寿命长,具有一次种植多年受益的特点,稳定收获期长达80年以上。油茶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适合种植于广大的红壤丘陵地区,油茶分布区的北界在淮河—秦岭一线;南界大致在北回归线附近;东界为东南海岸和台湾省;西界是云南省的怒江流域和青藏高原的东缘。油茶垂直分布在东部地区,一般在海拔800m以下,西部地区可达海拔2000m。由于油茶是异花授粉植物,植株间经过天然杂交繁殖后,后代性状分离较大,后代植株个体良莠不一,造成油茶产量低,但是利用无性繁殖技术培育出的苗木和母体差异小,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表现出优树稳定遗传的作用和优点。目前,油茶无性繁殖比较稳定的技术主要有嫁接和扦插2类。现将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和扦插育苗技术总结如下。

1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

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是利用植物受伤后具有愈伤的机能来人为地将1株植物上的枝条或芽(接穗)嫁接到另一株有根系、生长健壮的植物(砧木)上,使接穗吸收砧木供给的水分、营养物质,发育成1株独立的植物。据不完全统计,利用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2010年嫁接的成活率可以达到88.4%[1]。

1.1嫁接时间

一般油茶芽苗砧嫁接的时间选择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因为此时油茶春梢生长旺盛,腋芽发育饱满,枝条正处于半木质化或木质化状态。温度、湿度等也有利于植株形成层的旺盛分裂,加快伤口愈合,可以提高嫁接成活率,减少病虫害的侵染。

1.2嫁接步骤

1.2.1砧木的培育。亲和力是嫁接成活的最基本条件,它的强弱通常与砧穗间的亲缘关系远近有关,一般亲缘关系越近的砧穗,两者的组织结构及新陈代谢类型越相似,嫁接就越容易愈合成活,这说明在进行油茶嫁接繁殖时,首先应选用本砧。油茶的同一物种,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长期受一定地理位置上综合生态因子的影响和选择,形成了不同的地理类型,从而带来了不同种源间实生后代的遗传差异,因此在同一地区播种,南部的种源苗木一般要比北部的种源苗木生长快,因而在进行油茶芽苗砧嫁接繁殖时,可选用稍为偏南的种源作为苗砧[2]。油茶种子采集后贮藏于室内,在其下面垫10cm厚而上面盖5~7cm厚的湿沙以进行沙藏催芽[3],沙藏期间必须及时淋水,以保持苗床湿润,在嫁接前的40d左右取出种子,对种子进行保温催芽,待胚芽长到3cm时取出作为砧木,要选择生命力旺盛、颜色白净的砧木来进行嫁接。

1.2.2接穗的采集。选用油茶树冠中上部叶芽饱满的粗细一般为0.25~0.32cm的当年生半木质化或刚木质化[4]、无病虫的春梢穗条作为接穗。接穗应随采随用,采下的穗条要立即剪去多余的叶片,根据研究,接穗叶片留存1/2叶时更有利于提高油茶幼苗的成活率[5]。采集接穗时在叶芽的两侧下部0.2~0.5cm处下刀,使斜面呈30°,削面一定要光滑平整,防止病虫害。

1.2.3嫁接。砧木先断根,留8cm长左右,在距子叶柄上方2~3cm处切除苗顶,在离切口1.5cm处用刀片在砧苗正中向上方直拉一刀,将胚芽对半分开,尽量保证原种子壳不脱落,切好砧木后,套上铝箔,再插入接穗使其与砧木切口的一边形成层对齐,然后把嫁接苗植入苗圃,把嫁接接合部以下的根茎部分全部埋入土中。

1.3嫁接后的管理

1.3.1除草除萌。应及时除掉苗床上的杂草,对于成活的嫁接苗,要除掉从砧木上长出的萌芽条;对于未成活的苗要及时拔掉,以减少土壤肥力的损失。

1.3.2浇水。嫁接栽植前棚内要浇透水,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95%以上,栽植后将棚密闭,使棚内湿度达到饱和状态,棚膜上出现水珠,苗床既不能积水也不能缺水,在除萌除草时,每揭开1次薄膜都要喷1次水,喷水量根据苗床湿度而定。

1.3.3施肥。进行叶面追肥,做到少量多次,在9月以前,一般每隔10d喷施50mg/kg的硫酸铵和磷酸二氢钾溶液1次,当嫁接苗抽长至3~5cm时,开始施0.2%~0.5%氮素化肥水或沤制过的稀薄人粪水,追肥可结合喷灌进行,以床面疏散分离为度。

1.3.4病虫害防治。嫁接苗容易患根腐病和炭疽病,防治方法是尽可能清除重病株,同时要消除带菌土。根腐病的防治可以用熟石灰拌土覆盖,或用50%退菌特、50%多菌灵等浇灌植株根茎部防治。炭疽病的防治可以用1%波尔多液预防,用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防治。虫害主要是蚜虫,应加强苗床通风。

2油茶扦插育苗技术

油茶扦插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依靠母体植株上切离下来的茎、叶等营养体,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发育为1株完整的新植株的一种繁殖方法,它能够经济利用繁殖材料进行大量育苗和多季育苗。由于它是由体细胞分化、发育而来,是母体世代的直接延续,也就保留了母体的优良性状。具有育苗周期短、繁殖系数高、全年穗芽资源利用率高等特点,主要有枝插育苗和插叶育苗2种方式。

2.1枝插育苗

油茶枝插育苗是利用油茶的再生作用和极性现象,将离开母体的枝条进行扦插来培育苗木。当油茶插穗扦插入土中,先是插穗两端切口表面产生愈伤木栓质膜,这种质膜是靠近切口的细胞间隙筛管分泌的油脂物质干燥而成。与此同时,下端木栓形成层的分生组织细胞进行强烈分裂,经20d左右,在下端切口可以看到环状与瘤状的愈合组织,在下端切口形成愈合组织的同时,在木质韧皮部的髓射线区,通过横向分裂形成根的原始体,根的原始体继续分化和不断分裂,逐渐膨大生长,顶端从皮孔或插穗基部树皮与愈合组织之间伸出,成为幼根。

2.1.1枝插育苗时间。春、夏、秋季均可进行扦插,春插是利用上一年生枝条,由于其养分不足和气温偏低,生根率比夏插低;秋插是利用当年生枝条进行,由于其大量形成花芽、枝条养分不足和气候干燥,愈合生根率也不如夏插。夏插宜在5—6月,当年生春梢已木质化,而腋芽刚开始分化,插穗内养分积累较多,此时气温25~30℃,只要保持好湿度,容易产生愈伤组织长出新根[6]。夏插要求的条件高,管理精细,但发根较快,成活率较高,宜优先采用。

2.1.2枝插育苗材料剪取和处理。在枝插的过程中,枝插苗前期根系的生长的营养消耗主要来源于穗条,因此穗条的营养状态对成活与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研究,当年生成熟枝条成活率远远大于隔年生枝条,这是因为老龄枝条分生组织老化,代谢能力降低,而幼嫩枝条的木质化程度低,组织幼嫩,插条下切口的髓组织所占比例大,从而利于激素的运转,茎尖和叶片产生的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移至插条基部刺激生根。穗条的粗、细、长、短也影响成活,较粗的枝条比细的所含物质多,能较好地满足插穗初期生长的需要,短的插穗,下端较浅,通气条件好,上部叶片又靠近土面,起到覆盖作用,有利于发根和成活。叶片对插条生根成活的作用非常重要,插条上叶片贮藏营养,同时进行光合作用,直接为不定根形成提供可塑性物质,在叶部形成生长素以极性传导方式到达插穗下端,叶片的蒸腾作用又使含氮化合物上升,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下送,增大了基部碳氮比率,这些生理活动均有利于根的形成和生长,留较多的叶子可促进发根,但留叶量多,蒸发量大,增加苗圃管理上的困难,插穗也不经济,因此目前普遍应用的是带1叶的短穗。插穗上腋芽生育情况与发根有密切关系,芽尖产生生长素等内源激素,从而促进插条的生根成活,腋芽已膨大的插穗发根早,成活率高。因此,插穗应选取当年生半木质化、腋芽饱满、叶片完整、无病虫害的枝条,插穗剪成1节、1芽、1叶,切断面要向芽的反面倾斜,下切口要削成平滑的马耳形切口,切口部位蘸生根粉剂以aBt1号50mg/kg浓度处理成活率最好。

2.1.3扦插基质选择。扦插基质的配置和处理关系到扦插生根的快慢和成功率的高低,不同的基质在持水力、透气性、透水性方面有着各自的特点,目前对基质研究,主要以珍珠岩、泥炭土、河沙、黄心土为材料。根据研究,河沙扦插成活率最高,为99.33%,其次是50%沙+50%黄心土,成活率为98.67%,珍珠岩成活率95.33%,珍珠岩+泥炭土成活率92.19%[7]。

2.1.4枝插方法。把处理后的扦插枝条插在整好的扦插床上,扦插时按60°倾斜开出“V”形沟,插穗的叶和芽露出地面,叶面朝上插后再洒水,使土壤充分湿润,插穗切口与基质密合。

2.1.5枝插后管理。每隔20d进行1次叶面喷雾,如基质略有发白时,应及时进行浇水补充水分,在插穗未生根之前不能进行土壤施肥,可采用叶面施肥,如有发现插穗死亡的应及时清理,并喷洒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等杀菌剂进行杀菌消毒。

2.2插叶育苗

油茶插叶育苗是无性繁殖育苗的一种新方法,它不仅能保持其母本的优良特性而且能提纯复壮,增强抗性和提早开花结果。油茶叶子多,是插叶繁殖的有利条件,1株十年生的油茶每小枝上最少有20~40片树叶,每株油茶树叶的总数要比1株油茶所结果实多百倍,且不受油茶结籽大小年的限制,一年四季均可大量生产。

2.2.1插叶育苗时间。春、夏、秋季均可,秋季最迟不能超过秋分节气。

2.2.2插叶育苗材料剪取。选择五至十年生健壮良种母树上的树冠向阳外缘无病虫害的叶片,摘叶时要用剥离每个叶片并带腋芽。春插要用过冬老叶,夏、秋插用当年生的基部叶。

2.2.3插叶育苗方法。将处理好的叶片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生根粉处理,扦插前床面浇少量水分,并松动土壤,使其疏松,扦插时要连腋芽倾斜埋入土中1/3,春、秋插叶面向南,夏插叶面向北,扦插后用手压紧,浇透水。

2.2.4插叶后管理。扦插后要及时搭棚遮荫,透光度30%左右,不能曝晒,要经常保持床面湿润,待新株长到7cm高时可施少量肥料1~2次,当苗高20cm以上,有2~3个分枝,选健壮苗移植至大田。

3参考文献

[1]陈清凤,张应中,丁晓纲,等.油茶无性繁殖技术研究进展[J].广东林业科技,2011,27(6):74-78.

[2]龙光生,卢秋霞,彭归田.影响油茶芽苗砧嫁接成活及生长因子的探讨[J].中南林学院学报,1990,10(1):48-52.

[3]柏劲松.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试验[J].经济林研究,2010,28(2):106-110.

[4]徐春永,周席华,杜洋文,等.不同类型穗条嫁接对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11(5):15-18.

[5]杜洋文,周席华,徐春永,等.接穗叶片留存比例对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生长发育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11,29(3):54-58.

插皮嫁接技术要点篇4

论文关键词茶花;嫁接;接穗选择与搭配;嫁接后管理

论文摘要介绍了茶花嫁接技术,包括接穗选择与搭配、嫁接时间、嫁接方法、嫁接后管理等内容,以供茶花种植者参考。

茶花属于嫁接较难成活的植物,要提高其嫁接成活率,需掌握嫁接操作技巧,同时还需运用一些特殊的嫁接方法。现将茶花嫁接技术总结如下。

1接穗选择与搭配

根据品种的资源进行接穗选择,再根据操作者的个人爱好进行合理的搭配,才能使被嫁接的茶花达到预期的效果。接穗应选用优良无性系和树冠中上部的枝条。茶花应选用所需品种植株上生长健壮、腋芽饱满、叶色正常、无病虫害的枝条。夏季用当年生春梢,秋季用当年生的春梢或夏梢作接穗。于清晨采集,放置于盛水的盆中,以免失水干枯。接穗最好是随采随接,忌取阴枝、老枝和病虫枝。

1.1选株形、长势相似的品种

如果所选品种长势不同,势必有的品种发芽早,有的发芽晚。发芽早的品种养分充足、长势好、抽梢多,发芽晚的品种因养分被发芽早者耗尽而变弱。株形不同的品种嫁接在一起,有的直立、有的扩张,会使株形杂乱无章,有碍观赏。

1.2选花期一致的品种

选用花期一致的品种,在开花时可收到一树多色、一树多型的效果。但如果都留有花蕾,势必导致母株养分消耗殆尽,以后数年生长不旺。正确的做法应是让不同的品种逐年分批分期开放,长势旺的当年开,长势弱的抹掉花蕾第2年再开。这样有利于母株的复壮,保存有生力量。

1.3选花期不一致的品种

选花期不一致的品种,目的是让母株的花期一批接一批开放,这其实也延长了花期,但必须要在母树树势强劲有力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否则只能让早花品种开放,晚花品种因养分不足往往开不出花而“胎死腹中”,落花落蕾是最终的必然结果。因此,这种嫁接对母株提出了一定要求,如达不到只能让其以营养生长为主,使植株储藏养分,翌年再开花。

1.4花色、花形搭配要合理

花色、花形的搭配完全可根据个人爱好来定。如果觉得1种品种过于单调,可将各种品种交叉接于一树,可达到五彩缤纷的效果。

1.5选同一树种的不同品种

这样做的目的是树势协调、美观。如果1棵树上分别嫁接上茶花、茶梅,由于枝条长短不一,叶片大小相异,花形有大有小,就显的不协调。

2嫁接时间

为提高嫁接成活率,必须在砧木水分、养分吸收旺盛的时期,一般在5~9月均可嫁接。据试验,以6~7月为最佳嫁接时间。这时候气温适宜,当年山茶花接穗已木质化,移栽的砧木苗已成活,嫁接成活率可高达90%以上。

3嫁接方法

3.1撕皮嵌接法

此法适宜夏秋季节砧木能剥皮时使用,成活率高,树冠成型快,是大树嫁接的主要方法。广泛用于油茶林低改的高接换种,或利用油茶林嫁接茶花品种建立茶花资源林,以及利用油茶树或其他山茶树嫁接茶花制作茶花桩景。在待嫁接部位,平行纵切2刀,深达木质部,长约3cm,宽度视接穗粗度而定,一般为0.3~0.5cm,再横切1刀,挑开树皮,使切口呈“H”形。取带有1芽1叶的一段接穗,长约2.5cm,在叶柄对面带木质削成长条形平口,平口两侧用刀片削去皮线,将接穗嵌入砧木切口内,严密包扎,只留叶柄和腋芽。然后用一块透明薄膜包封整个嫁接部位,内留3~5cm空间,形成保湿罩。3.2三角嵌接法

此法可在春季树皮不易剥离时使用,适用于大砧木嫁接,抽梢快,形成树冠早,嫁接愈合处平滑,非常适宜利用油茶树桩制作茶花盆景时应用,只是操作技术要求稍高。在嫁接部位断砧,在砧木截口一侧用利刀削成一三角形凹槽,长约2.5cm,宽度视接穗粗度而定。取带有1叶1芽的接穗,长约3cm,从叶柄下削成相应的凸三角形。将接穗嵌入砧木槽内,使两边紧密结合,严密包扎接口。再用塑料袋罩住接穗及嫁接部位,形成保湿罩。接穗芽头萌动后,逐步松开直至去掉保湿罩。

3.3嫩枝嫁接法

指在未半木质化砧木新枝上嫁接半木质化接穗枝条,一般采用劈接法进行。接后用2层塑料袋罩住接穗及嫁接部位,外面再套牛皮纸袋遮蔽强光。成活后逐步去掉纸袋和塑料袋。这种嫁接方法,由于砧木和接穗均为幼嫩枝条,形成层厚,愈合快,成活率高,是茶花嫁接育苗或培养一树多品种茶花的主要方法。

3.4水扦插嫁接法

此法的优点在于管理简便,适宜于家庭培育茶花应用,利用油茶老桩嫁接茶花制作盆景时也常用此法。砧木接穗的切削及嵌合与三角嵌接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水扦插嫁接使用整个枝条作接穗,长8~15cm,接口包扎后,接穗下端外露3~5cm。用盛水小玻璃瓶固定在砧木上,将接穗下端插在水瓶中。接穗愈合萌芽成长后,撤去水瓶,剪去接穗下端部分。

4嫁接后管理

4.1截干

在嫁接后20~30d应及时观察其愈合情况,愈合好的植株即用小锯在接穗2~3cm处将砧木原保留的主干截断1/2~2/3,并将其压低。一般不要立即截断主干,因为接穗还没有吸收养分的能力,留部分主干可继续吸收水分和养分供给接穗生长,70d后接穗腋芽开始萌动长出,这时候可将主干全部截掉。

4.2松绑

当接穗腋芽长出,即可将密封包扎的薄膜解开。再过20d左右将扎紧的绑带割断,使其正常生长发育。

4.3除萌芽

高砧嫁接砧木上萌芽枝多而且长得快,必须及时摘除,否则会影响接穗的生长,轻则导致植株生长缓慢,重则导致植株黄萎干枯。除萌芽要直至接穗生长占优势为止。

4.4整形

嫁接成活后,应适当整形,根据茶花树形和枝条位置的需要,用绳捆绑定向整形。

参考文献

[1]方忠品,汪碧丽.茶花的繁殖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S2):151-152.

[2]王玉兴.茶花靠接浅谈[J].中国花卉园艺,2008(22):26-28.

[3]翁佐.茶花修剪技术及注意事项[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版),2008(5):6-7.

[4]邵介安.山茶花扦插繁殖技术[J].科学种养,2008(6):22.

[5]富华.茶花嫁接技术[J].农业知识,2007(26):38-39.

插皮嫁接技术要点篇5

关键词金叶榆;特征特性;苗木繁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S68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7-0193-01

金叶榆(Ulmuspumilacv.jinye),榆科榆属,系白榆变种。枝条密集,树冠丰满,造型丰富。广泛应用于道路、庭院及公园绿化。

1特征特性

金叶榆叶片金黄,有光泽;叶脉清晰;叶片卵圆形,长2~4cm,宽1~2cm;叶缘具锯齿,叶尖渐尖,互生于枝条上。北方地区花期4—5月,果期6—7月。

金叶榆属阳性树种,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不择土壤,对寒冷、干旱气候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同时有很强的抗盐碱性。根系发达,抗风力、保土力强。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快,寿命长。不耐水湿。具抗污染性,叶面滞尘能力强。

2苗木繁育技术

北方地区金叶榆的繁育主要有扦插和嫁接2种方法。

2.1扦插繁殖

2.1.1插穗处理。入冬前从健壮母株上选取直径0.5cm以上的壮条,截成20cm左右的插穗,绑成捆,在背风向阳处进行沙藏。4月上旬取出插穗,用清水洗净沙土,用aBt6号100mg/kg浸泡下部2h。

2.1.2扦插。在事先做好的苗床上一般可直接进行扦插,株行距50cm×15cm,随开沟随扦插,插穗微露出地面,将土踩实,覆盖地膜,浇透水。4月下旬开始出芽,此时要特别注意从芽眼处抠破地膜,使新芽长出地面[1]。

2.1.3苗圃管理。金叶榆的耐旱性较强,田间管理较其他树种简单。苗木从繁育到出圃,每间隔1个月左右结合浇水施肥2~3次。

2.2嫁接繁殖

培育金叶榆大苗时采用胸径3~4cm的白榆大苗为砧木进行高接,若培育金叶榆幼苗可在一至二年生白榆实生苗上嫁接。嫁接的时间一般为3月,在砧木苗还没有开始发芽,且树液即将开始流动时进行嫁接成活率最高。

2.2.1嫁接方法。一是劈接。在砧木离地5~6cm处,将上部枝干锯除,削平锯口断面,然后用劈刀从砧木横切面的中央垂直切下,劈口深度约3cm。再将选作接穗的枝条,截取6~10cm长,留2~3个芽作为接穗。在接穗下端1个芽的两侧各削1刀与砧木劈口等长的楔形斜面,使有芽的一边稍厚,另一边稍薄,削面要平。内薄外厚,呈“V”形,接穗削好后,急速插入砧木劈口中,两者形成层必须对正密和,让砧木紧紧夹住接穗。一般可同时插2根接穗,然后用薄膜条从下至上绑紧。包扎好不漏空隙,以减少水分的蒸发。二是斜接。在砧木距地面2.0m左右处锯断,将茬口削平后选择树皮相对光滑的一侧,利用嫁接刀在断面上斜着削1刀,使其呈1个小的斜面,再在此斜面的中间切1个竖口,要求这个竖口的深度必须要达到木质部,切口的长度应比接穗的大削面略短,接穗的下部叶要削1个2~3cm的斜面,要求削面尽量薄且平整,然后浅削去其背面两侧的表皮,将接穗插入之前的竖口,大斜面在砧木切口上微露即可,用薄膜条从下至上绑紧。包扎好不漏空隙,以减少水分的蒸发[1]。三是芽接。用一至二年生白榆苗木为砧木。7—8月,从金叶榆的充实枝条上选取饱满的小侧枝部位,从侧枝的上方1cm处用嫁接刀削下2cm左右的皮部,不带木质,然后在砧木距地面5cm左右处,选择1个光滑部位,自上而下削去与芽片大小相同的组织,将芽片与砧木对接重合,用塑料布条自上而下将芽片绑缚严实[1-3]。

2.2.2嫁接后管理。金叶榆嫁接后,伤口愈合较慢,嫁接15d后,随着伤口的逐渐愈合,要进行一项特殊管理即抹去作为砧木的白榆枝干萌生出的一些绿芽,只留下嫁接枝的金黄色叶片。待接穗与白榆干完全结合后,将嫁接时缠绕在伤口处的塑料带认真拆除。严禁浇水和施肥。金叶榆的自然造型如同一把天然遮阳伞,枝叶葱郁密集,形态优美。嫁接后,待接穗长到40~60cm时应根据形态需要,经过盘扎、修剪等制成叶轮式、瀑布式、开屏式、临水式、雨伞式、迎客式等不同形式的风景树。造型时间要避开萌芽期。生长季节要经常修剪,剪去过长、过乱的枝条,以保持树型的优美。

2.3病虫害防治

榆树黑斑病是危害叶片的一种病害。病害刚开始是在叶片表面逐渐形成近圆形的浅黄色小斑点,以后病斑渐渐扩大,并在斑内产生略呈轮状排列的如同粉刺的黑色小突起——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后期病斑上出现圆形黑色小粒点——病原菌的子囊壳,病斑呈疮痂状。榆树黑斑病的发生与外界温、湿度条件有很大的关系,当平均气温在20℃左右、湿度大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在防治上,一是尽量加大栽植密度,及时剪除发病枝和过密枝,使整个树体能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以减少病菌的再次侵染。二是入冬前及时收集并烧毁落地病叶,消灭越冬病原。三是在榆树放叶后、子囊孢子飞散前,可用1%波尔多液或65%可湿性代森锌500倍液喷雾防病,每14d喷1次,连续2~3次,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榆树溃疡病主要危害一至七年生榆树的枝、干部。树木感病后,枝、干部受害部位变细下陷,纵向开裂,形成不规则病斑,当病斑环绕1周时,输导组织被切断,树木干枯死亡。受害树木多在皮孔和修枝伤口处发病[4]。在防治上,一是对弱势树体要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抗病能力。结合修剪,彻底清除染病枝组。二是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1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200~300倍液对树干喷雾防治。

金叶榆的虫害主要有榆紫金花虫、榆毒蛾、榆天社蛾、黑绒金龟子等。在管理过程中,及时将害虫的卵块清除,将初孵群集幼虫集中在一起进行消灭。低龄幼虫期可喷洒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500~2000倍液防治,高龄幼虫期可喷洒苏云金杆菌(Bt)乳剂400~600倍液防治,或在幼虫盛发期喷洒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2500~3000倍液[2,5-9]。

3参考文献

[1]陈慧敏.中华金叶榆育苗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09(3):131.

[2]张均营,黄印冉,任建新,等.中华金叶榆的繁育及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河北林业科技,2006(2):48-49.

[3]刘影,谢遵国.中华金叶榆繁殖方法及管理[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9,12(2):22-23.

[4]信国彦.中华金叶榆培育技术[J].北京农业,2007(4):17-18.

[5]黄印冉,张均营,李艳红.中华金叶榆最晚枝接时间确定试验初报[J].北方园艺,2010(21):71-72.

[6]赵治军.榆树常见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112.

[7]黄印冉,张均营.中华金叶榆的繁殖[J].中国花卉园艺,2004(23):41-42.

插皮嫁接技术要点篇6

【关键词】仁用杏;嫁接技术;成活率;成苗率

仁用杏的嫁接技术要点,主要包括砧木苗(或称实生苗)和山杏高接换种。砧木苗通过人为的嫁接培育而成的苗木叫做嫁接苗,他保持仁用杏原有品种的优良性状。高接换种是对原有的山杏或低品质种树高头嫁接优良品种。

1、嫁接工具与材料的准备

1.1嫁接工具芽接刀、劈接刀、竹签子、树剪、手锯、湿毛巾、小磨刀石、小水桶

1.2材料塑料薄膜、塑料膜绑带、石蜡、油漆

2、嫁接的时期

由于地区和小气候的不同,各地仁用杏嫁接时期各异。一般春天多采用枝接,约在3月上旬至4月下旬进行。个别气候较寒冷的地区,在5月初进行。有的地区在春季也用芽接,春季芽接的适宜时间是从芽子膨大到展叶前,一般20天左右。

夏秋多采用芽接,时间从6月下旬至9月上旬。但应注意,高温季节芽接后若遇阴雨天气,接口处易发生流胶而愈合不好,成活率大大降低,因此嫁接应避开雨季进行。

3、嫁接技术

3.1枝接。采用枝条嫁接的方法叫枝接。根据嫁接形式的不同,把枝接分为劈接、切接、腹接、插皮接、合接等。

劈接适用于从春季萌芽期至盛花期,干径达2-3厘米以上的较粗砧木在不离皮的情况下,可采用此法。

切接与劈接法相似,只是砧木上的接口切位不在当中,而是在靠近外边约1/3处。该法操作简便、成活率高,适于径粗1厘米左右的砧木。嫁接时间在早春萌芽前,只要接穗不萌发,时间还可再延长。

腹接:指在砧木枝干的一侧插入接穗的嫁接方式。这种方法,砧木同接穗接触面大,嫁接方法易于掌握、应用较广、效率较高、操作简便、嫁接速度快、成活率高。是仁用杏生产中推广的高效嫁接法。适用于径粗在6厘米以上的砧木。嫁接时间选春季树液活动至砧木萌芽。在砧木上距地面5-10厘米处,选光滑部位倾斜剪截,斜度为与直立约成30°角。在砧截面顶部斜剪一鸭嘴口,该剪口倾斜度为与直立约成15°角,剪口深达砧木直径的1/3-2/5。用剪刀在接穗顶芽一侧的下端先剪长3厘米的大斜面,大斜面的对面再剪以小斜面,两斜面夹棱处稍厚成楔形。接穗剪成后,接穗保持有2-3个饱满芽为宜。随剪刀从砧木切口中的抽出而插入接穗,使砧木和接穗形成层对准吻合,并接穗的削面外露1-2厘米,最后塑料条自上而下捆紧、绑严。

插皮接:适于砧木较粗时采用。多用于高接换头或砧木粗在2厘米以上的山杏幼树嫁接。嫁接时间以花芽萌动露红至落花这段时间最好,过早砧木不易起皮。在砧木上距地面8-12厘米的皮层光滑处剪断,削平剪口。大树可在1米处高接唤头。剪取有2-3个饱满芽的接穗段,在穗端基部留芽的对面削3厘米长的长削面,在长削面的背面再削1厘米长的短削面。削面呈一长一短的楔形。在砧木嫁接处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竖划一刀,撬开皮层,将长削面向里,把接穗轻轻插入皮层内,直到长削面上端稍露白为止。然后用塑料条绑扎严实。

合接:砧木与接穗粗度相同时可选用此法,花芽萌动至初花期嫁接。在接穗上选3-5个芽,在第一芽上方0.5厘米处剪断,由上而下斜削一刀,削斜面长约3厘米,并要求使接穗上端的留芽与斜面成相反方向。在砧木基部光滑无分枝处由于下而上斜削一刀,使削面长度与接穗的削面相同。如果砧木较粗,可适当提高嫁接部位,选择在与接穗粗度一致的部位实施嫁接。将接穗的斜面与砧木斜面对齐、贴紧,使形成层对齐,然后用塑料膜条将接口部位绑紧,把接口全部包严,只留顶芽眼。

3.2芽接。从接穗上削取芽体进行嫁接叫芽接。芽接分为“t”字形芽接、带木质部芽接等。砧木离皮时用“t”字形芽接法嫁接。当砧木和接穗均部离皮时,可采用嵌芽接法。

4、嫁接苗的抚育管理

4.1检查成活与补接。夏秋芽接10~15天后即可检查成活情况。凡接芽新鲜、叶柄一碰即掉的为成活芽,否则未活。对没有成活的应及早补接。

4.2培土防寒。在特别寒冷干旱地区的冬季,为了防止冻芽,应防寒。方法是:在大寒之前灌封冻水1次,水渗后培土,培土高出接芽10厘米以上,并培严实,不留空隙;待春季化冻后再扒开防寒土。

4.3剪砧。春季芽接成活后,随即剪去剪芽以上的砧木。夏秋季芽接的半成品苗,在翌年春季萌芽前剪砧,以利接芽萌发和生长。剪口应在接芽上部1厘米左右处。剪口桩不可留得过长,否则会使苗干弯曲;留得太短,容易伤害接芽伤口,特别是在春天干旱多风的地区,要适当留长些。

4.4解除捆绑物。春季采用枝接和芽接方法嫁接的,经检查成活后,要及时解除捆绑的塑料条,以免使加粗生长受到影响、塑料条陷入皮层。夏秋季芽接成活的苗木,当年不需急于解绑,可以利用其保护芽片过冬,待第二年春萌发后再行解除。解绑时注意不要伤及苗木。

4.5抹芽、除萌。嫁接成活后,砧木容易发生分蘖,要及时抹除砧木上的萌芽,使根系输送的营养物质能有效地供给接芽或接穗的生长。对接穗或接芽产生的分枝,应选其中促壮旺盛的作主枝,疏除侧枝。

4.6设支柱。春季北方风大,嫁接苗木生长迅速,容易繁盛风折,可于新梢生长到20~30厘米时,在苗旁插立支柱,并将新梢松松绑在支柱上。

4.7土肥水管理。春季干旱,雨水缺乏,要及时灌水,松土,除草。夏秋季雨水集中,要注意排水。嫁接苗生长期,可结合灌水每667米2追施氮肥10千克或叶面喷施尿素。在生长后期,要减少氮肥施用量,可根外施追磷酸二氢钾,促进枝干木质化,使组织充实。

插皮嫁接技术要点篇7

关键词野生酸枣;改接利用;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6-0104-01

山区野生酸枣树漫山遍野,资源极其丰富,但经济价值不高,如将其改接成可食用的其他枣树品种,则能变废为宝,这是一项投资小、见效快、易操作的山区增收项目,其栽培管理至关重要,尤其是各个环节相应的综合配套措施都不可忽视,以保证成活,实现丰产丰收。很多地方已经重视这一课题,并且付诸实践,收到了一定成效,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有一些果农没有完全掌握好这一技术,导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笔者根据多年的林果工作经验,并结合一些成功的例子,总结归纳野生酸枣树改接利用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以供广大果农参考应用。

1清理林地,选择砧木,做好改接基础准备

野生酸枣多生长在阳坡、半阳坡,应选择土壤条件相对优越、阳坡、坡度小、土层深厚且集中连片的野生酸枣林进行改接,以达到商品化生产和便于管理的目的。首先进行林地清理,本着去弱留强、去病留壮、去小留大、去老留新、去密留稀的原则,按照1.5~2.0m的株行距间伐,并清除保留株周围的野生杂木及杂草[1]。嫁接前要对每株酸枣进行垒堰修盘,或修条田、鱼鳞坑,做到“一树一库”,具体根据地段缓陡程度而定。陡坡地段修成鱼鳞坑,外高内低,活土层30cm以上,面积不少于1m2;缓坡地段修成宽1.5~2.5m的反坡水平阶或梯田,使酸枣位于阶面里沿,耕作带深翻60~80cm,注意挖筑排水沟,每隔2~3m筑一横埂,拦蓄雨水,减少径流。嫁接前有条件的还应灌透水,并株施尿素100g。

2选择适宜品种,采集优良接穗,细致蜡封待用

荒山上的酸枣树,很多生长在石缝里、地沿上,人工嫁接改良后,大多仍然处在半野生的状态,因此嫁接的品种必须适合这种环境生长特点。目前,不少人提倡山上改接成冬枣、雪枣、梨枣等时兴的大果型鲜食品种,实践证明此种做法不合适,因为这些品种适宜栽培在土层深厚、管理比较精细的平原果园,才能表现出其优良特性。而在山区的干旱粗放条件下会导致大量落果、病害,而且品质也明显变差,如果采摘不及时很容易出现烂果。笔者前几年在当地南部山区试验推广了酸枣嫁接金丝小枣(金丝3号、金丝4号),该品种抗干旱,耐瘠薄,对立地条件要求不太苛刻,而且既可鲜食又可干晒,非常适合大面积荒山开发。还有一些品种如西部的大枣、长枣也适合嫁接[2-3]。

结合冬季修剪,从健壮的枣树母株上选择接穗,一般选择树冠生长充实的一年生枣头或二次枝作接穗。要求其长度30cm以上,直径4mm以上,按品种捆好后置于潮湿阴冷处沙藏。春季嫁接前,将接穗放入100℃左右的石蜡中蘸一下,注意接穗两头均要蘸,该过程称为封蜡。封蜡的接穗应立即嫁接,以防养分和水分散失,如果嫁接不完,应将接穗存放在低温高湿的环境中。夏季嫁接可随采随用。

3适时改接,方法得当,精细操作

酸枣改接,一般从3月开始,一直嫁接到立秋前后,历期超过100d。可根据季节和砧木生长状况选用适宜的嫁接方法。春季发芽前2~3周时砧苗处于休眠期,形成层不离皮,适宜腹切接和舌接;从发芽到以后的3~4周内,气温达到15℃左右,其韧皮容易剥离,此时适宜皮下接;6月下旬到7月中旬,砧木离皮,可利用直径3~4mm的一年生接穗进行芽接;8月中旬到9月上旬期间,是皮下接和舌接的最佳时期,成活率最高,接后10d即可发芽,但此时要注意用塑料薄膜“包扎”遮荫和保湿。注意5月下旬到6月下旬期间,枝叶、根系储存养分多,嫁接口易发生伤流,不宜嫁接。

生产中多采用腹切接和插皮接。腹切接:嫁接时,剪断砧木,将砧木断面剪成斜面,斜面高的一侧向下斜剪,深达木质部,横深不超过砧木接口粗度的1/3;将接穗削面削成不低于3cm长的偏楔形,嫁接时长削面向外,短削面向内,插入砧木,然后用塑料布绑实捆严。插皮接:嫁接时,先横剪短砧木,选皮部光滑处用刀竖切,深达木质部,剥开皮层,呈三角形裂口;将嫁接芽的背面削成不低于3cm的长削面,呈马耳形,削面向里插入砧木皮层内,削面上端稍露白0.5cm,然后用塑料布绑严。

4科学管理,配套完善,确保成活,丰产丰收

酸枣嫁接技术操作要求不高,但栽培管理至关重要,如果只重视酸枣的嫁接,而忽视接后管护,虽然成活率会变高,但保存率低。

4.1刨树盘

嫁接20d后,如果已经成活,应将树体周围的杂草清除,刨出树盘。注意当年树盘不宜过大,以免根系受伤,影响长势,可在嫁接苗保活后逐年扩大,以最大限度积雨贮水[4]。

4.2除萌

嫁接后,应将砧木萌发出的萌蘖清除,以保证结合愈合的养分供应,促进幼树的快速生长,提高保活率。

4.3解绑

一般在接口愈伤组织完全愈合时进行解绑,如果解绑时间过早,则会导致接口愈伤组织遇风干枯,嫁接失败;过晚则会抑制接口处生长,呈凹形,易风折。

4.4立柱

嫁接成活后,容易出现枝繁叶茂的头重脚轻现象,极易遭受风或雨伤害而折断。因此,当嫁接苗长至30cm以上时,在解绑的同时进行立柱,即将苗木缚绑在立柱上。

4.5病虫害防治

新生苗的虫害主要有枣尺蠖、枣瘿蚊、枣象甲、黄刺鹅等,应掌握害虫发生时间,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10%氯氰菊酯乳油、2.5%敌杀死乳油、20%速灭杀乳油2500~3000倍液等药剂。

4.6定干修剪

酸枣改接后,当年生长高度一般在1m左右,可于休眠期进行定干修剪。在对主干进行破头修剪时,将剪口下第1个二次枝从基部剪除,以促发新枣头。对干上的二次枝,在长到距离地面40cm时,开始按照20~30cm间距,对不同方向的二次枝进行短截,以促发新主枝,这样第1年培养3个主枝,第2年培养2个主枝,第3年培养1个主枝即可。

5参考文献

[1]裴福成,王畅.酸枣嫁接金丝新4号枣品种的栽培技术[J].山西果树,2012(6):24-25.

[2]张洁.野生酸枣嫁接菱枣综合配套技术[J].果农之友,2012(11):17-18.

插皮嫁接技术要点篇8

关键词退耕还林;山杏;低效林;品种改优;陕西榆林

中图分类号S6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1)02-0251-02

为提高林产品和林副产品的产量,提升产出物的品质,提高其经济价值,从而增强退耕农户的自身发展能力,达到国家要生态、农民要效益的“双赢”目的,实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目标,榆林市实施百万亩退耕还林山杏低效林改造工程,于2009―2010年在3个乡(满堂川乡40hm2、白家硷乡86.67hm2、张家砭乡46.67hm2)的6个村进行品种改优试点,嫁接成活率达95%以上。现将品种改优技术(高接换头)总结如下。

1换头前准备工作

1.1接穗的采集

高接换头需要用到大量接穗,而接穗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嫁接成活率的高低。因此,要提前做好接穗的选择、采集、贮藏、保管等各个环节的工作。选择适应性强、丰产优质、市场认可度高和群众喜欢的品种,以就地采集为主、外调为辅。接穗全部选择品种优良、无病虫、生长健壮、芽体饱满的一年生壮枝,粗度以0.6~1.0cm为宜。绥德县采集穗条的适宜时间在3月上、中旬,此时天气转暖,杏树花芽萌动,树液开始活动,枝条变柔软、红润。采集好后,按照50根1捆进行捆绑并挂上标签,及时运到换头地进行沙藏[1]。

1.2接穗的贮藏

穗条要及时进行低温保湿贮藏,温度要低于4℃,湿度要达到90%以上。

1.2.1坑藏法。选择背阴、不易积水、有利于保持稳定低温、通风好的地方进行贮藏,挖好深80cm、宽100cm、长度随接穗量而定的贮条坑。所用沙子的湿度以手捏成块,松后一碰而散为好。先在坑底铺1层薄沙,然后将采集的种条,按照统一的芽向整齐平铺在贮条坑内,并分层覆沙,一般不超过2层,最上面1层沙子的厚度达到30cm以上。在贮藏接穗时,每隔1m,从坑底竖1根立杆,以保证接穗的透气性。

1.2.2窖藏法。窖内贮藏时,应将接穗下半部埋在湿沙中,上半部露在外面,捆与捆之间用湿沙隔离,窖口盖严,保持室内冷凉,在贮藏期间要经常检查沙的温、湿度,防止穗条发热霉烂或失水。

1.3其他材料的准备

准备好嫁接所需的其他用品,如果树剪、嫁接刀、手锯、塑料等。包扎用的塑料要切成不同宽度(2~4cm),视其砧木粗细灵活选用。

2嫁接品种

鲜食品种以金太阳、甜杏一号、北京黄等为主,仁用品种以巴旦杏为主[2]。

3嫁接时间

4月1―10日为嫁接技术培训阶段,4月11日至5月30日为嫁接实施阶段。

4人员安排

根据实际情况,按照退耕还林地块分组包干实施,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密切配合,确保嫁接成活率90%以上。并采用流水作业模式,每3人为1个嫁接小组:1人负责整形,1人负责插接穗,1人负责绑扎封顶。每4组有1人负责削接穗,并用自制的削接穗器用长20cm左右、宽10cm左右、厚5cm左右的平整木板,将其光滑的一面削成长10cm、下端深0.8cm左右的斜面。

5嫁接

5.1皮下枝接

在砧木离皮的情况下进行,在砧木断面皮层与木质部之间插入接穗,依断面面积大小可插多个接穗。在砧木的嫁接部位选光滑处剪断或者锯断,剪锯口要平滑,以利伤口愈合。在接穗的下部先削长3~5cm的削面,使下端稍尖,再在削面的背面轻削去皮。在接穗上部留2~3个芽,顶芽要留在大削面背面,在砧木切口下表光滑部位(尽量选在迎风面)割1个比接穗长削面稍短的纵切口,深达木质部,尽量不要损伤木质部[3]。

5.2劈接

在砧木光滑嫁接部位,截取上部,削平断面,用劈接刀在砧木中央垂直劈开深约4~5cm的切口。接穗留3~4个芽,用刀沿两侧各削1个大削面,使下部呈楔形。两削面应里面稍薄,外面稍厚。将接穗插入砧木劈接口,使形成层对齐紧贴,再用塑料布绑好并封顶。

6接后管理

6.1喷药防病虫

嫁接后易受早春病虫危害,要及时喷药防治。

6.2除萌抹芽

嫁接后十几天砧木开始萌芽,如不及时除掉会严重影响接穗的成活和生长。除萌要随时进行,一般进行2~4次。

6.3松绑与解绑

一般接后新梢长到30cm左右时,则应及时松绑,否则会形成缢痕易风折。

6.4绑支棍防风

在第1次松绑的同时,用木棍绑在砧木上,上端将新梢绑在木棍上,以防风折。

6.5摘心

对生长较旺的枝条要进行摘心,以促进新梢成熟,提高抗旱和抗风能力。

6.6施肥

对长势较弱的树进行追肥和叶面喷肥[4]。6月上旬追肥1次,所有嫁接树于8―9月叶面喷0.3%磷酸二氢钾2~3次,同时要加强地面管理,及时进行松土除草和整形修剪。

7参考文献

[1]邢卫兵,孟昭清.果树嫁接技术[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

[2]高新一,王玉英.林木嫁接技术图解[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

[3]魏磊,崔世茂.干旱胁迫对山杏光合特性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8,23(5):194-197.

插皮嫁接技术要点篇9

关键词:扦插;嫁接;离体培养

中图分类号S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6)22-0060-02

abstract:theresearchprogressofbreedingtechnologyonpitayafruitwasreviewedinthispapertoprovidereferencefortheresearchandproductionofpitayafruit.

Keywords:Cutting;Grafting;invitroculture

火龙果(HylocereusundulatusBritt)为仙人掌科量天尺属或蛇鞭柱属的热带植物。它喜光怕水,适温范围10~38℃。目前海安地区种植的火龙果主要为蛇鞭柱属的红皮红心火龙果。这种火龙果的果实呈卵圆形,个体较小,果皮和果肉皆为红色,富含天然红色素和花色苷,营养丰富[1],包括钙、钾、镁、磷、铁、锰、锌、铜等多种矿物质元素,它的花与枝条中还能提取出具有药用价值的物质。

目前生产上大多采用的繁殖技术有扦插、嫁接或离体培养技术。

1火龙果扦插技术

火龙果扦插育苗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从母株上取10~20cm为插条,刀口处用灭菌灵粉或高锰酸钾消毒,插条基部切削成楔形,露出1cm左右的木质部,在阴凉通风处晾3~5d后进行扦插。基质采用混合材料,扦插后要喷水保持基质湿润,放至干燥通风处。有条件的可以采用iBm600mg/L溶液或其他生长调节剂处理插条基部,促进生根。生根后,可将成活的植株移栽到小型泥盆中[2]。

2火龙果嫁接技术

黄肉类型的火龙果量天尺属三棱箭可作为黄肉类型的火龙果的砧木;红肉类型的火龙果应以白肉类型的火龙果作砧木。从健壮饱满非木质化的三角柱的茎节处剪下一段扦插至疏松土壤中,待成活后即可作为嫁接砧木。以生长点附近的当年生火龙果枝条为接穗。嫁接时气温不宜太低,嫁接工具需进行消毒。嫁接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平接法:用刀在砧木上端适当位置作横切,切平接穗基部,砧木与接穗的切口要互相吻合,接穗对准形成层粘贴在一起,然后用棉线捆绑或用牙签固定。

(2)舌接法:在砧木顶部纵切一^浅的裂缝,将接穗末端削成楔状,立即插入砧木裂缝中,并加以固定,再套塑料袋以保持空气湿度。

(3)楔接法:在砧木顶端横切一刀,然后在横切过的中心部位再纵切一裂缝,然后将接穗末端削成楔状,削好后即插入砧木裂缝中,并使砧木与接穗的维管束尽量吻合。

(4)靠接法:将一定长度的接穗一边的棱削平,并将砧木一边的棱去掉,两者长度相适应,然后将削好的接穗紧靠砧木,并固定好。

郑伟等[3]以火龙果为穗材,当地量天尺为砧木进行嫁接繁殖,发现不同品种火龙果的嫁接成活率不同,楔接法优于平接、靠接等方法,大棚内嫁接效果要好于露天嫁接。

3火龙果离体培养技术

刘颖等[4]以火龙果的茎段为外植体,发现在mS培养基+3.00mg/L6-Ba(6-苄基腺嘌呤)+0.50mg/Liaa(吲哚乙酸)最能促进火龙果外植体增殖粗壮;在mS培养基+0.50mg/L6-Ba+0.50mg/Liaa有利于火龙果伸长,促进芽生长;1/2mS培养基+1.00mg/Liaa有助于火龙果生根,且使根匀称粗壮。周传明等[5]选取火龙果未老熟茎段作外植体,发现mS培养基+2.0mg/L6-Ba+0.2mg/Lnaa(a-萘乙酸)有利于诱导腋芽生长;mS培养基+12.0mg/L6-Ba+0.1mg/Lnaa有利于诱导增殖和继代;mS培养基+1.5mg/LiBa(吲哚丁酸)则有利于诱导生根。彭思维等[6]发现高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tDZ能促进红皮红肉型火龙果茎段愈伤组织的形成,但不利于不定芽的再生。mS培养基+1.0mg/L2,4-二氯苯氧乙酸(2,4-D)+0.4mg/LtDZ+0.5mg/Lnaa最有利于愈伤组织和丛生芽诱导;mS培养基+0.5mg/LCCC(矮壮素)+6-Ba3.0mg/L+200mg/LaC(腺苷酸环化酶)有利于诱导生根。崔波等[7]研究发现mS培养基+tDZ0.4mg/L+Kt0.5mg/L+蔗糖30mg/L+琼脂8.8mg/L最有利于促进火龙果茎段愈伤组织恢复;mS基本培养基+tDZ0.4mg/L+Kt1.0mg/L+Ba1.0mg/L+蔗糖30mg/L+琼脂8.8mg/L最有利于丛生芽增殖;1/2mS培养基+naa0.3mg/L+蔗糖30mg/L+琼脂8.8mg/L(pH值5.8)有利于生根。王云山等[8]发现不同长度的火龙果茎段均可产生愈伤组织,3cm长的幼嫩茎段诱导效果最佳。mS培养基+6-Ba4mg/L+naa0.1mg/L最有利于诱导不定芽,mS培养基+6-Ba8mg/L+naa0.05mg/L能提高不定芽繁殖系数;mS培养基+6-Ba1mg/L+naa0.2mg/L能使不定芽生长快,苗粗壮。1/2mS培养基+iBa2.0mg/L能促进生根。杨红超等[9]发现mS培养基+5.0mg/L6-Ba+0.05mg/Lnaa有利于诱导火龙果茎段不定芽生长,诱导率达70%;mS培养基+6.0mg/L6-Ba+0.09mg/Lnaa有利于不定芽增殖;最佳生根培养基1/2mS+0.30mg/LiBa+0.20mg/Lnaa,生根率达95%以上。张领等[10]以火龙果茎段上芽刺座为外植体,发现使用mS培养基+4.0mg/L6-Ba+0.5mg/Lnaa培养基适宜诱导不定芽,诱导率达58.33%;继代增殖培养以mS+9.0mg/L6-Ba+0.5mg/Lnaa培养基最好;生根培养基组合以1/2mS添加0.4mg/LiBa+0.2mg/Lnaa,9d开始生根,生根效果最好。彭绿春等[11]发现保留小刺和绒毛的火龙果茎段更易于诱导不定芽,所用的培养基为mS+6-Ba2~4mg/L+naa0.1mg/L和mS+tDZ0.4~0.6mg/L+naa0.1mg/L,诱导率可达80%,mS培养基+6-Ba2mg/L+naa0.1mg/L利于火龙果不定芽增殖,增殖系数达6.4,mS培养基+naa0.3mg/L+活性炭1g/L利于生根,生根率可达100%,茎段在mS+6-Ba2~8mg/L+naa0.1mg/L+活性炭1mg/L培养基中增殖系数最高可达3.55,生根率为100%。黄红梅等[12]以火龙果茎段、幼苗和子叶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发现茎段诱导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2,4-D2.0mg/L+6-Ba0.5mg/L,诱导子叶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是1/2mS+2,4-D2.0mg/L+6-Ba1.0mg/L,1/2mS培养基+6-Ba4.0mg/L+naa0.5mg/L适宜诱导愈伤组织分化,1/2mS培养基+6-Ba1mg/L+naa0.3mg/L有利于生根。刘洪章等[13]以火龙果的茎段为外植体,发现mS+6-Ba3.0mg/L+iaa0.5mg/L培养基最有利于增殖;mS+6-Ba1.0mg/L+iaa1.0mg/L培养基最有利于伸长;

1/2mS+iaa1.0mg/L培养基有利于生根。

4结语

火龙果种植范围广,经济效益高,掌握好火龙果的扦插和嫁接技术对种植户来说非常重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利用组培技术对其进行快繁及研究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黎舒.火龙果不同品系品种植物学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4.

[2]雷世俊,赵兰英.火龙果扦插育苗技术研究[J].常绿果树,2016(4):28-30.

[3]郑伟,王彬,蔡永强,等.火龙果嫁接繁殖技术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0(2):176-177.

[4]刘颖,刘艳军,黄俊轩,等.火龙果的组培快繁研究[J].园艺与种苗,2011(6):27-29.

[5]周传明,黄寿先,熊英,等.火龙果茎段离体培养快速繁殖试验[J].广西科学,2002,9(1):78-80.

[6]彭思维,王永清,范建新,等.火龙果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体系的建立[J].核农学报,2015,29(5):885-891.

[7]崔波,武思,蒋素华,等.火龙果茎段再生体系的建立[J].北方园艺,2011(8):146-147.

[8]王云山,周美虹,康黎芳,等.火龙果茎段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5):455-458,477.

[9]杨红超,郑爱珍,汤正辉.火龙果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北方园艺,2011(5):167-169.

[10]张领,赵佐敏,陈红艳,等.火龙果离体快繁与组培苗移栽驯化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16,44(2):20-23.

[11]彭绿春,瞿素萍,苏艳,等.火龙果两步成苗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7(6):2529-2533.

[12]黄红梅,任希望,刘清波.火龙果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J].植物生理学报,2012,48(6):584-588.

插皮嫁接技术要点篇10

 

关键词:茶花;嫁接;接穗选择与搭配;嫁接后管理

 

茶花属于嫁接较难成活的植物,要提高其嫁接成活率,需掌握嫁接操作技巧,同时还需运用一些特殊的嫁接方法。现将茶花嫁接技术总结如下。 

 

1接穗选择与搭配 

 

根据品种的资源进行接穗选择,再根据操作者的个人爱好进行合理的搭配,才能使被嫁接的茶花达到预期的效果。接穗应选用优良无性系和树冠中上部的枝条。茶花应选用所需品种植株上生长健壮、腋芽饱满、叶色正常、无病虫害的枝条。夏季用当年生春梢,秋季用当年生的春梢或夏梢作接穗。于清晨采集,放置于盛水的盆中,以免失水干枯。接穗最好是随采随接,忌取阴枝、老枝和病虫枝。 

1.1选株形、长势相似的品种 

如果所选品种长势不同,势必有的品种发芽早,有的发芽晚。发芽早的品种养分充足、长势好、抽梢多,发芽晚的品种因养分被发芽早者耗尽而变弱。株形不同的品种嫁接在一起,有的直立、有的扩张,会使株形杂乱无章,有碍观赏。 

1.2选花期一致的品种 

选用花期一致的品种,在开花时可收到一树多色、一树多型的效果。但如果都留有花蕾,势必导致母株养分消耗殆尽,以后数年生长不旺。正确的做法应是让不同的品种逐年分批分期开放,长势旺的当年开,长势弱的抹掉花蕾第2年再开。这样有利于母株的复壮,保存有生力量。 

1.3选花期不一致的品种 

选花期不一致的品种,目的是让母株的花期一批接一批开放,这其实也延长了花期,但必须要在母树树势强劲有力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否则只能让早花品种开放,晚花品种因养分不足往往开不出花而“胎死腹中”,落花落蕾是最终的必然结果。因此,这种嫁接对母株提出了一定要求,如达不到只能让其以营养生长为主,使植株储藏养分,翌年再开花。 

1.4花色、花形搭配要合理 

花色、花形的搭配完全可根据个人爱好来定。如果觉得1种品种过于单调,可将各种品种交叉接于一树,可达到五彩缤纷的效果。 

1.5选同一树种的不同品种 

这样做的目的是树势协调、美观。如果1棵树上分别嫁接上茶花、茶梅,由于枝条长短不一,叶片大小相异,花形有大有小,就显的不协调。 

 

2嫁接时间 

 

为提高嫁接成活率,必须在砧木水分、养分吸收旺盛的时期,一般在5~9月均可嫁接。据试验,以6~7月为最佳嫁接时间。这时候气温适宜,当年山茶花接穗已木质化,移栽的砧木苗已成活,嫁接成活率可高达90%以上。 

 

3嫁接方法 

 

3.1撕皮嵌接法 

此法适宜夏秋季节砧木能剥皮时使用,成活率高,树冠成型快,是大树嫁接的主要方法。广泛用于油茶林低改的高接换种,或利用油茶林嫁接茶花品种建立茶花资源林,以及利用油茶树或其他山茶树嫁接茶花制作茶花桩景。在待嫁接部位,平行纵切2刀,深达木质部,长约3cm,宽度视接穗粗度而定,一般为0.3~0.5cm,再横切1刀,挑开树皮,使切口呈“H”形。取带有1芽1叶的一段接穗,长约2.5cm,在叶柄对面带木质削成长条形平口,平口两侧用刀片削去皮线,将接穗嵌入砧木切口内,严密包扎,只留叶柄和腋芽。然后用一块透明薄膜包封整个嫁接部位,内留3~5cm空间,形成保湿罩。

3.2三角嵌接法 

此法可在春季树皮不易剥离时使用,适用于大砧木嫁接,抽梢快,形成树冠早,嫁接愈合处平滑,非常适宜利用油茶树桩制作茶花盆景时应用,只是操作技术要求稍高。在嫁接部位断砧,在砧木截口一侧用利刀削成一三角形凹槽,长约2.5cm,宽度视接穗粗度而定。取带有1叶1芽的接穗,长约3cm,从叶柄下削成相应的凸三角形。将接穗嵌入砧木槽内,使两边紧密结合,严密包扎接口。再用塑料袋罩住接穗及嫁接部位,形成保湿罩。接穗芽头萌动后,逐步松开直至去掉保湿罩。 

3.3嫩枝嫁接法 

指在未半木质化砧木新枝上嫁接半木质化接穗枝条,一般采用劈接法进行。接后用2层塑料袋罩住接穗及嫁接部位,外面再套牛皮纸袋遮蔽强光。成活后逐步去掉纸袋和塑料袋。这种嫁接方法,由于砧木和接穗均为幼嫩枝条,形成层厚,愈合快,成活率高,是茶花嫁接育苗或培养一树多品种茶花的主要方法。 

3.4水扦插嫁接法 

此法的优点在于管理简便,适宜于家庭培育茶花应用,利用油茶老桩嫁接茶花制作盆景时也常用此法。砧木接穗的切削及嵌合与三角嵌接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水扦插嫁接使用整个枝条作接穗,长8~15cm,接口包扎后,接穗下端外露3~5cm。用盛水小玻璃瓶固定在砧木上,将接穗下端插在水瓶中。接穗愈合萌芽成长后,撤去水瓶,剪去接穗下端部分。 

 

4嫁接后管理 

 

4.1截干 

在嫁接后20~30d应及时观察其愈合情况,愈合好的植株即用小锯在接穗2~3cm处将砧木原保留的主干截断1/2~2/3,并将其压低。一般不要立即截断主干,因为接穗还没有吸收养分的能力,留部分主干可继续吸收水分和养分供给接穗生长,70d后接穗腋芽开始萌动长出,这时候可将主干全部截掉。 

4.2松绑 

当接穗腋芽长出,即可将密封包扎的薄膜解开。再过20d左右将扎紧的绑带割断,使其正常生长发育。 

4.3除萌芽 

高砧嫁接砧木上萌芽枝多而且长得快,必须及时摘除,否则会影响接穗的生长,轻则导致植株生长缓慢,重则导致植株黄萎干枯。除萌芽要直至接穗生长占优势为止。 

4.4整形 

嫁接成活后,应适当整形,根据茶花树形和枝条位置的需要,用绳捆绑定向整形。 

 

参考文献 

[1]方忠品,汪碧丽.茶花的繁殖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S2):151-152. 

[2]王玉兴.茶花靠接浅谈[J].中国花卉园艺,2008(22):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