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管理规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8:29

交通运输管理规定篇1

《规定》出台的背景:

游艇业在国际上有着巨大的市场份额。全球每年的游艇经济收入超过500亿美元,发达国家平均每171人就拥有一艘游艇,挪威、新西兰等地更高达每8人拥有一艘。专业人士认为。当地区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游艇经济就开始萌芽了。这也印证了我国目前游艇业的发展状况。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经有200多家游艇制造企业,产值超过1000万的企业就有30多家,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深圳、上海、青岛、天津、厦门、珠海等城市。沿海有游艇100多艘,主要集中在青岛、深圳等地。游艇业作为新兴产业受到很多地方领导的高度重视,纷纷对游艇业的发展寄予厚望,把她作为城市品牌。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沿海和内陆水上旅游资源丰富且经济相对发达的省市游艇业已有所发展,其中以深圳、上海、青岛、日照等地发展较快。青岛、日照由于有20D8年奥帆赛和世帆赛的因素,游艇业发展非常迅猛。深圳毗邻香港,且四季如春,发展游艇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上海加快发展游艇经济。要将奉贤区打造为游艇城。与发达国家平均每171人拥有一艘游艇相比,我国游艇的人均占有量仍有巨大提升空间。可以预计,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生活观念的逐步转变,游艇业将会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

目前我国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的法规主要是针对营运船舶来制定的,很多规定对游艇安全监管不适用。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服务经济建设,促进游艇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按照游艇的特性,制定包括游艇的登记、检验、航行规则和游艇驾驶员的培训、考试以及游艇俱乐部的运作模式等内容的管理制度。

游艇安全监管和立法的原则:

游艇作为一种私人性质的、非营运用途的休闲船舶,主要用于游览观光、休闲娱乐、商务接待,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建造风格上追求个性化,不参与公共交通运输,如果完全套用营运船舶的管理理念来管理游艇,会阻碍其健康发展。

游艇不同于营运船舶,除了遵守国际避碰规则外,其他国际海事公约,如《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大多对它不适用。属于非公约船,因此国际上缺少一致的标准和规范。在登记和检验制度上,有的国家不需要检验,有的需要检验但不需要登记,甚至有的完全不需要登记和检验;在游艇驾驶员的配备要求上,有的由主管机关主导培训、考试、发证,有的完全由行业协会承担培训、考试、发证工作,各国的要求和做法各不相同,但共同的一点都是实行较宽松的管理。因此对游艇的管理,一方面必须立足于我国国情,在现行海事法律、法规框架下,借鉴国外游艇发达地区的管理经验,除必须严格遵守航行规则外,应当简化游艇的登记、检验手续,对游艇驾驶员不能按照《船员条例》的要求进行注册管理,不实行船舶签证、安全检查和安全配员制度。建立一个宽松的、有利于游艇健康发展的法律环境。

结合国外游艇管理经验。审视我国游艇管理现状,游艇安全监管和立法坚持以下原则:

(一)保障游艇安全与促进游艇业健康发展相结合;

(二)游艇自身安全与公共安全兼顾:

(三)实施有利于保障游艇安全的特殊管理制度的;

(四)实行海事管理机构监管、游艇业主自主管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

游艇的定义和《规定》的适用范围:明确游艇的内涵十分重要。在起草《规定》的过程中,我们对加拿大、新西兰、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国家或者地区的游艇定义进行了研究。加拿大航运条例规定,游艇系指仅用于个人娱乐而非商业目的船艇。新西兰有关法律规定,游艇系指仅用于船东娱乐或作为船东住所的,且不被用于出租或取得报酬的船舶。香港商船(游艇)规例规定,游艇系指符合以下条件的小轮、私人游艇、充气式船只、中式帆船、西式中国帆船或其他船只:1、已装备或者载有引擎,或设计为可装设或载有引擎。藉以使该船只能靠机械设备推进;2、纯为游乐而拥有或使用的;3、并非为收取租金或报酬而出租(根据租船协议和租购协议的条款租出者除外)。

结合有关国家或者地区对游艇的定义,《规定》将游艇定义为:“本规定所称的‘游艇’,是指仅限于游艇所有人自身用于游览观光、休闲娱乐等活动的具备机械推进动力装置的船舶”。考虑到游艇俱乐部所有提供给会员使用的船艇,游艇使用人用于游览观光、休闲娱乐等非盈利活动,也属于《办法》所称的“游艇”。

在起草《规定》过程中,曾经有一种观点。建议将游艇界定在长度20米以下、乘员定额12人以下的范围,超过这一范围的一律按照营业性客船进行管理。因游艇在检验、登记、签证、船舶配员等安全管理上较营业性客船宽松,采取这一限制措施有利于防止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但是大多数游艇业主、游艇制造商、销售商以及有些主管部门对这一限制措施表示了不同意见。因为这样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大家都不会生产和购买超过限定长度的游艇,导致游艇向中小型规模发展,这与促进游艇业健康发展的立法初衷不协调。同时。考虑到乘员定额12人以上的游艇,容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所以《规定》规定,“乘员定额12人以上的游艇,按照客船进行安全监督管理”。

游艇的检验和登记:

游艇作为非公约船舶,没有专门针对它的统一安全和防污染要求,其检验管理由各国国内法规定。有些国家和地区对游艇管理比较严格,如欧盟和英国。有些国家和地区对游艇管理比较宽松,如加拿大、新西兰和香港。

在欧盟,2003年出台了2003/44/eC指令,要求无论是本地制造还是进口欧盟的游艇(主要对98年以后制造或进入欧盟的船舶),长度在2.5-24米之间的,其设计和建造,必须符合指令要求。经检验符合指令标准的贴Ce标志。在英国,其《大型游艇法》出台后,要求新大型游艇从设计阶段就将如何符合该法考虑在内。对于已建成的游艇。通过改造也要符合该法要求。

在加拿大,游艇作为小船的一种,主要由《小船法规》规定,其他法规如《碰撞法》及《运输法》中也有涉及。《小船法规》第3、4、5、6条,要求游艇配备救生、安全设备、航行设备等。对这些设备的检验不是强制的,游艇主可自愿申请检验,经检验合格的贴标。该标不具有法律效力,仅能证明在检查时,船舶的安全设备符合相关要求。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游艇管理法规仅要求150Gt以上,载客60人以上及形态比较怪异的游艇必须申请检

验,检验内容主要是安全设备。新西兰不对游艇进行检验。

不难看出,游艇检验的宽严是各国对本国游艇业管理方针的体现,游艇检验的项目和程度应与本国国情相适应,也取决于各国游艇管理的方针。

我国游艇检验管理立法也应立足国情。目前,我国游艇业尚在起步阶段。无论是游艇制造还是使用都不够成熟,现阶段对游艇检验管理不宣过于宽松,以免影响游艇自身及公共安全;同时,也不能过于严苛,以免影响游艇业的健康发展。所以《规定》在游艇检验方面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游艇应当经船舶检验机构按照交通运输部批准或者认可的游艇检验规定和规范进行检验,并取得相应的船舶检验证书后方可使用;二是游艇应当申请附加检验。

关于游艇的登记。不同的国家或者地区对游艇的登记采取不同的态度,有的要求登记,有的不要求登记,即便是要求登记的,一般情况下也不要求提供游艇检验证书。在香港船舶注册登记与牌照申请是可以分开进行的。领取牌照是法定要求:无论营业性质还是非营业性质的船舶,只要在香港水域活动而非临时靠港都需要取得牌照。但只有具有香港身份证的个人或香港公司方可申请。申领牌照手续比较简单,只需填写“游乐船只牌照申请书”,提供船长、颜色、厂商名称等船舶概况即可,无需提供技术证明。对特殊游艇,即150Gt以上,载客60人以上及形态比较怪异的游艇必须申请检验后方可发牌照。船舶注册登记是自愿的:经过注册登记确认所有权的船舶可挂香港旗航行,同时有物权证明的性质,注册对申请人没有限制。在新西兰,政府不要求游艇进行登记。一艘新的游艇应有一份Coastguard与船舶工业协会签发的安全证书,而所谓的安全证书实质上相当于游艇出厂时的产品质量合格证书。通常游艇主均会参加一个游艇俱乐部,并自觉到Coastguard或找验船师对游艇及其设备进行定期检验。

我国对游艇登记,采用基本等同于商船的管理制度。

游艇操作人员的管理:

不同的国家对游艇操作人员的要求也不一样。

加拿大1999年《游艇操作人员适任管理法规》颁布之后,新出现的游艇操作人员均须通过考试取得证书。加拿大游艇操作人员的培训考试和发证均由培训机构进行。培训机构要经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对其授课、考试及发证过程进行评估。在香港,游艇操作员由香港海事处认可的机构进行培训,相关人员可参加培训机构组织的考试也可参加海事处组织的考试,考试合格后,向海事处申请签发《游艇船长(轮机员)证书》。新西兰海事局未对操作员证书做法定要求,仅要求艇上有一人履行船长职责并具有良好“船艺”即可。英国按船舶大小对游艇操作人员职位作了分类要求。乘员定额12人以上的游艇,视为客船,要求按照商船配备船员。乘员定额12人以下的游艇,若长度在24米以上且80Gt以上3000Gt以下,要按照相关法律要求分别配备甲板部和轮机部的人员;对小于24米或者80Gt的船舶在配员上没有强制要求。

《规定》对游艇操作人员实行了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一方面,游艇操作人员不是职业船员,不需按照《船员条例》的规定进行注册管理,只需要取得操作证书(类似于船员管理中的适任证书)。另一方面。游艇操作人员应当接受培训、考试,取得游艇操作人员证书,方可上船。在培训、考试科目上,有别于营运船舶,特别是不需要掌握货物配载等方面的要求。

交通运输管理规定篇2

关键字:综合运输;体制改革;交通安全体制

综合运输体系的内涵交通运输体系是以运输线路为主线,将运载工具、港口、车站道路设施,航道等硬要素,以及运输组织、管理和协调系统等软要素贯穿而成的系统。其核心要素是以交通运输需求的特性(需求主体、运量、运距、流向、需求技术等)为出发点,按照不同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以及区域运输路线环境状况,合理配置各种运输资源,快捷、高效、安全地实现运输对象的空间位移。

一、我国交通运输体制发展的现状

1.各种运输方式的管理制度自成体系

我国的管理体制是由发改委组织编制交通运输综合规划,交通、铁道和民航等部门分别组织编制公路、港口、铁路、机场等专项基础设施规划。其直接后果是各种运输方式基础设施结构性短缺和过剩并存。由于分割管理,各种运输方式标准规范不统一,也大大增加了公铁联运和水铁联运的装卸成本,降低了运输效率,制约了运输经济的发展。

2.交通安全体制不完善

民用航空的市场监管法规不完善,民航安全监管体制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行政手段,现行民航设立地区管理局及其安监办的体制现状,不利于民航管理部门对机场和航运企业的安全监管,影响监管效果。

道路交通安全,现行机构职能配置片面强调公安交通部门的路面执法,忽视交通安全其他环节的整体考虑,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的研究,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的管理以及公路设计安全稽核等交通安全因素重视不够。

水上交通安全,我国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体制是沿袭前苏联的模式,即渔船商船商港与渔港分别由交通、农业两个部门管理,在管理上既容易出现缺位问题,又容易出现越位问题,引发部门争执。

二、国外综合运输发展的经验

发达国家综合运输体系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逐渐演变而成的,为我国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如何从事交通运输管理提供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具体为:

1.美国

美国经历了现代交通运输业完整的发展过程,其政府的交通运输管理也随着交通运输业的成长而不断调整。为了使交通运输的管理从分散走向集中等,美国国组建运输部。其联邦政府归口管理水、陆、空运输的机构。下设9个局,负责综合运输的协调和管理。运输部是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交通运输政策的部门,它还与其他机构协调,制定国家全面的交通运输政策和长远规划,管理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起草并提交所有交通运输或与交通运输有关的立法,并提供州和城市交通项目的技术支持,同时负责拨款。

2.德国

德国目前实行的是大交通管理模式。从1991年开始,德国进行政府管理机构及人员精简。1998年,德国联邦交通部与建设部等进行合并成立德国联邦交通、建设和住房部(以下简称:联邦交通部),联邦交通部按《基本法》授权领导全德国的交通行业,交通业务范围涉及铁路交通、公路交通、内河航运、海上交通、航空、公路建造、联邦航道建造及气象服务工作等。德国的交通行政管理为三级架构,联邦交通部、州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市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这三级之间没有直接的上下级关系。他们分别隶属于联邦政府、各自的州、市政府。

三、现阶段我国交通运输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1.部门分割,相互竞争

长期以来,每种运输方式的主管部门都是从本部门的角度出发进行规划、建设与运营。各个交通主管部门都要给自己所管的行业争资源、要政策,都是从本部门在现有体制下能动员的资源出发确定本部门的长期发展规划,而不考虑在我国的资源人口条件下什么样的交通运输结构才能实现可持续的交通,对我国整体的大交通发展战略缺乏通盘考虑。这种部门分割的管理方式更缺乏通过统一规划和政策法规协调实施可持续交通战略的能力。

2.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规划

每种运输方式的主管部门都追求各自交通网络的完整性,不考虑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联系。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缺乏协调分工的问题,突出表现在规划和综合枢纽建设上,每种运输方式的规划和设计都是只从本身出发而不考虑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缺乏统筹规划相互协调,综合运输的优势难以发挥。

四、结语

对于体制改革而言,其主要是整个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先进的社会制度就是能促进生产力更快发展的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改革的总目标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行政体制改革作为国家管理制度的创新活动,同样服从于发展生产力的总目标,而且,先进的制度创新可以创造新的生产力。

1.统一交通运输管理体制

为实现建立综合、统一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交通运输的各政府主管部门要推进政企分开,通过职能的转变和调整,按照新的行政环境和管理要求重新确定职能定位,并在各部门之间努力实现职能定位的统一。交通运输部统一领导五种运输方式后,各种运输方式决策支持与综合协调系统由交通运输部内设司级机构组成,由运输部的综合管理和统一协调。

2.建立道路交通安全机构

在交通运输部下建立新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构。将公安部的公安交通管理局的职能与交通部有关司局部分职能整合,组建新的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机构,由公安部和运输部双重领导,避免在道路交通安全执法过程中的相互扯皮,推诿现象。

3.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

为适应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的要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加快制度建设的进程,加大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力度,从而为交通运输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手段。同时,要相应地积极理顺与相关部门的关系,解决管理职责交叉和重叠问题,建立系统化的综合管理体制,为执行和实施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开辟完整、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郗恩崇.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学[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2]邵振一、董千里,道路运输组织学,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交通运输管理规定篇3

摘要:交通工具是人们出行的保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保障交通运输业的为稳定持续的发展,就要做好交通运输行业财务管理相关的工作。本文对目前交通运输行业中财务管理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几点加强交通运输业财务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交通运输;财务;规范化;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交通运输行业要获得稳定长远的发展,就要进一步的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它直接关系着整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建设和发展。针对近些年来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制定出一系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地总结以往的实践经验,加强财务管理水平,为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财务保障。

一、目前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交通运输行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无法满足目前的民生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国家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在交通运输行业方面加大了投资的力度,但是在投资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资金的缺口、投资的不稳定、投资的一些缺陷以及投资金额的不确定等等,都会影响交通运输行业的顺利发展,这就导致了投资力度跟不上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不能满足民生的需求。

2.目前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与我国的社会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为了不断地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我国在社会公共财政管理体制上进行了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我国在社会公共财政管理体制中明确指出,要将扩大公共服务的领域和加强财政工作的预算管理这两个方面放在首要的位置,但是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却与这些规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交通运输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对资金的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管力度不够,而且在基础工作方面所下的功夫也远远不够。交通运输行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随着中央财政支出的逐渐转移在进行的对象和主体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针对这些现象,对于交通运输行业财务管理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要求就更高了。

3.交通运输行业目前在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交通运输行业自身存在着一些独特的特点,如涉及的地域非常广泛,资产的数量非常庞大且种类多样,交通工具使用的群体是基层等等,这些特点对于交通运输行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要求就更加的严格,务必要以合理、科学且谨慎的原则进行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才能保障交通运输行业稳定持续的发展。但近些年我国的财务监管部门在对交通运输行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审计的时候发现了许多问题,一些交通运输部门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资金使用不合理或者使用过度,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因此要对交通运输行业施行严格的资金监管。

二、加强交通运输行业财务规范化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

交通运输行业是推动整个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支柱性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人们在选择出行工具的时候要求也随之提高,交通运输行业要在新形势下得以继续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的加强财务管理水平,制定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加大预算的管理力度和执行力度。当前合理规范的开展交通运输行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使投资渠道更加的稳定,进一步保障资金的安全,使资金得到有效的利用,已经成了现代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从宏观层面来看,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加快交通运输行业财务的规范化管理,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健康稳定且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实现交通运输行业财务规范化管理的有效策略

1.规范财务行为并做好财务收支和预算编制的工作。交通运输行业的财务部门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财务制度对各项开支进行严格的把关,每一项的开支都要用途合理、原始的凭证要有相关负责人的签字,要坚决杜绝不合理费用的报销,在对凭证进行审核的过程中,确保票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方面,要从客观上分析国家政策对预算的影响,并且以保工资和保稳定的原则对年度的收支预算进行合理的编制,在财务收支方面要实行分类性的管理,要保证有一定的支出依据和相应的标准,使预算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此外,交通运输行业的各部门还要以勤俭节约为原则,最大限度的降低各项费用的开支,使资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得到提高。

2.要有效的拓宽财务管理的融资渠道。要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稳定快速的发展,资金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建立多种主体的融资模式,利用不同的方式和多元化的主体进行融资,进一步增强资金的保障。交通运输行业要抓住发展的机遇,不断地扩展其发展领域。省、市、县三级相关的财政管理部门要充分地发挥好其职责和职能,加大资金的投入,对资金的使用进行有效地管理和监督。重视我国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要加强其未建成的公路设施以及省与省之间的公路的建设工作,坚持把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此外还可以建立开放的交通运输的建设市场,使交通运输行业的投资门槛进一步的降低,以实现多种方式和多元化的融资模式,将航海运输、航空运输以及高速公路等交通运输行业都能够有效的结合起来,实现共同的发展。

3.注重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应在以往报账、核算等传统业务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更新,交通运输部门应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交流活动,使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新政策和新制度的交流与学习,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会计知识、交通运输行业的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综合素质以及税收财务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不断地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他们工作的责任心和自信心,进而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工作氛围,全面的促进交通运输行业财务管理规范化的发展。

四、结束语

交通运输行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国家要正视在交通运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以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不足之处,统筹全局,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相关财务管理人员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实现交通运输行业财务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推动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快速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交通运输部财务司,张建宏.交通运输行业财务会计工作[J].中国会计年鉴,2013,(1):81-83.

交通运输管理规定篇4

 

0引言

 

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交通运输工作前进的步伐。目前,我国在交通运输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系统,公路、铁路、水路三方面的建设都有了飞跃的发展,一个庞大的运输网络覆盖了国家的每一个角落,作为国家经济命脉的交通运输工作,不但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面对的是千家万户,因此,交通运输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这项重要的工作如果管理不好,影响到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因此,在新时期做好交通运输的管理工作就是交通运输行业的首要任务。在现行的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尚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些存在的不足阻碍着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影响着经济建设,更影响着交通运输行业的形象和品牌打造,其中交通行业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就是其中的一个需要改善的问题。

 

1交通运输行业的特点

 

行业之间的特点是不同的,交通运输行业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抓住行业特点,去设计管理方案,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作为交通运输工作,具备以下特点:

 

1.1公共性

 

作为我国服务行业的交通运输行业,它广泛的覆盖面,为我国各个地区的人们日常生活提供者生活的便利,首先是人们的出行,现代交通的发达,应经让人类从过去的遥远不可及的感觉中冲了出来,日行千里早已不是夸张的说法,从北京去香港吃早餐的故事也不是空穴来风,交通的便利给所有人提供了出行的方便;另一方面,运输的畅通,同样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人们不再为购买了物品如何弄回家而发愁,经商者跟不会再为如何运输货物而头疼,可以说对于所有的人来说,没有不和交通运输扯上关系的,这决定了交通运输这一服务行业的公共性,因此,作为具有公共性的交通运输行业就要不同于一般的行业,就不能把盈利作为第一目标,而是要把服务人民放在第一位,作为本行业的管理人员必须本着公平公正的态度去为每一位需求者排忧解难,否则就背离了行业要求。

 

1.2强制性

 

强制性是交通运输行业的又一个特点,交通运输的调度工作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为了安全,也为了交通运输的畅通,往往时间是固定的,这种固定的时间就是一种强制性的体现,其次是交通运输的价格,价格的制定是由交通运输部门统一制定的,因为这个价格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因此,它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均衡,以此调控经济发展。这种强制性往往纵容了交通运输的管理人员,使他们借助权利,以权谋私,而丧失了应有的道德标准。

 

1.3国际性

 

现代科技的飞速进步,使地球上的人类互相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尤其是从经济方面来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提出,“地球村”这个崭新的名词的出现,都让我们看到了全世界大融合的前景,在这种形势下,各国之间的联系逐渐增强,经济和科技交流开始频繁,各个国家都希望通过互相的优势借鉴,在经济、贸易、金融等方面获得长足的发展。这种经济发展的态势,把交通运输行业同样推向了一个全球化的地位,这种地位,让交通运输增加了和其他国家接轨的机会,交通运输行业跟随者经济的发展走向了世界。这中国际性,更要求交通运输的管理人员必须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因为这直接影响着中国人的形象。

 

2交通运输管理中的问题

 

交通运输行业的特点,给交通运输部门的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提出更高的要求,《道路运输管理工作规范》中规定了“道路运输管理人员行为规范”,它规范着交通运输管理人员的行为,也规范着他们的工作态度。然而,一些管理人员不能摆正工作态度,无视规范的要求,我行我素的做出了一些有悖规范的事情,严重影响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形象。

 

2.1交通运输管理人员的素质达不到要求

 

近年来,素质低这个话题不单单指向交通运输管理人员,而是针对了整个国人,我们曾经批判过这种说法,但我们也不能否认,中国人确实存在一些素质低下的人,交通运输部门的管理人员也不例外,他们不够按照《道路运输管理工作规范》中的那些文明礼仪去做,表现出来的是对代工作的不负责任、对待乘客的粗暴态度、性格的暴躁、语言的粗俗、处理事务的拖沓,等等这些现象造成了服务质量低下,损害着交通运输部门的形象。

 

2.2在管理交通运输时出现执法不严的情况,

 

交通运输的强制性给了交通运输管理人员一定的权利,在物欲最大化的今天,一些管理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利,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为一些违法行为开绿灯,这些行为损害着国家的经济利益,也损害着交通运输部门的形象。民众最为关注的是超载问题,这种不顾物质与人身的行为,埋下了极大地安全隐患,市交通运输部门必须要治理的问题。

 

3提高交通运输管理人员工作态度的措施

 

对于交通运输管理人员存在的工作态度问题,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够使交通运输部门的工作适应新形势,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为广大人民服务。

 

3.1以新理念为导向,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

 

现代社会,人性化思潮正在统领各行各业的观念,交通运输部门也要站在新形势下,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服务作为工作的宗旨,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待事物,居于国家的角度去处理事物,就能够自然的转变工作态度,成为新形势下合格的交通运输管理人员。

 

3.2以政策为依据,强化管理人员素质提高工作

 

交通管理部门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很完善,要认真学习这些政策和规定,要求员工严格按照这些中策和规定去工作,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对于工作中表现的实施奖励,对于那些不能自觉遵守的员工,通过考核评议等手段,实施一定的惩罚,并辅以管理文化的熏陶,利用培训学习、利用榜样的力量等等方法,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以不断改善工作态度。

 

4结语

 

交通运输行业有自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这是本行业的法律依据,对于一些思想不端正,无视法律的违反规定条例的人员,要给予一定的制裁,用法律去规范他们的行为,以此摆正他们的态度。

交通运输管理规定篇5

第一条为规范国际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维护国际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护国际道路运输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国际道路运输业的发展,根据《道路运输条例》和我国政府与有关国家政府签署的汽车运输协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相关国家间的国际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的,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国际道路运输,包括国际道路旅客运输、国际道路货物运输。

第三条国际道路运输应当坚持平等互利、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原则。

国际道路运输管理应当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

第四条交通部主管全国国际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国际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国际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第二章经营许可

第五条申请从事国际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已经取得国内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法人;

(二)从事国内道路运输经营满3年,且近3年内未发生重大以上道路交通责任事故。

道路交通责任事故是指驾驶人员负同等或者以上责任的交通事故。

(三)驾驶人员符合第六条的条件。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的驾驶员、装卸管理员、押运员,应当符合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有关规定;

(四)拟投入国际道路运输经营的运输车辆技术等级达到一级;

(五)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第六条从事国际道路运输的驾驶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取得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

(二)年龄不超过60周岁;

(三)经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分别对有关国际道路运输法规、外事规定、机动车维修、货物装载、保管和旅客急救基本知识考试合格,并取得《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证》;

(四)从事旅客运输的驾驶人员3年内无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记录。

第七条拟从事国际道路运输经营的,应当向所在地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国际道路运输经营申请表;

(二)《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及复印件;

(三)法人营业执照及复印件;

(四)企业近3年内无重大以上道路交通责任事故证明;

(五)拟投入国际道路运输经营的车辆的道路运输证和拟购置车辆承诺书,承诺书包括车辆数量、类型、技术性能、购车时间等内容;

(六)拟聘用驾驶员的机动车驾驶证、从业资格证,近3年内无重大以上道路交通责任事故证明;

(七)国际道路运输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业务操作规程、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驾驶员和车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

从事定期国际道路旅客运输的,还应当提交定期国际道路旅客班线运输的线路、站点、班次方案。

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的,还应当提交驾驶员、装卸管理员、押运员的上岗资格证等。

第八条已取得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许可,申请新增定期国际旅客运输班线的,应当向所在地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提交下列材料:

(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及复印件;

(二)拟新增定期国际道路旅客班线运输的线路、站点、班次方案;

(三)拟投入国际道路旅客运输营运的车辆的道路运输证和拟购置车辆承诺书;

(四)拟聘用驾驶员的机动车驾驶证、从业资格证,驾驶员近3年内无重大以上道路交通责任事故证明。

第九条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收到申请后,应当按照《交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要求的程序、期限,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

决定予以许可的,应当向被许可人颁发《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或者《道路旅客运输班线经营许可证明》。不能直接颁发经营证件的,应当向被许可人出具《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许可决定书》或者《国际道路旅客运输班线经营许可决定书》。在出具许可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被许可人颁发《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或者《道路旅客运输班线经营许可证明》。

《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应当注明经营范围;《道路旅客运输班线经营许可证明》应当注明班线起讫地、线路、停靠站点以及班次。

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予以许可的,应当由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向交通部备案。

对国际道路运输经营申请决定不予许可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20日内向申请人送达《不予交通行政许可决定书》,并说明理由,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十条非边境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申请人拟从事国际道路运输经营的,应当向所在地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受理该申请的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作出许可决定前,应当与运输线路拟通过口岸所在地的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协商;协商不成的,由省级交通主管部门报交通部决定。交通部按照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的程序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通知所在地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并由所在地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按照第九条第二款、第五款的规定颁发许可证件或者《不予交通行政许可决定书》。

第十一条被许可人应当按照承诺书的要求购置运输车辆。购置的车辆和已有的车辆经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核实符合条件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向拟投入运输的车辆配发《道路运输证》。

第十二条从事国际道路运输经营的申请人凭《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及许可文件到外事、海关、检验检疫、边防检查等部门办理有关运输车辆、人员的出入境手续。

第十三条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者变更许可事项、扩大经营范围的,应当按照本规定办理许可申请。

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者变更名称、地址等,应当向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四条国际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者在取得经营许可后,应当在180日内履行被许可的事项。有正当理由在180日内未经营或者停业时间超过180日的,应当告知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

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者需要终止经营的,应当在终止经营之日30日前告知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办理有关注销手续。

第十五条外国道路运输企业在我国境内设立国际道路运输常驻代表机构,应当向交通部提出申请,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签署的申请书。内容包括常驻代表机构的名称、负责人、业务范围、驻在期限、驻在地点等;

(二)企业所在国家或地区有关商业登记当局出具的开业合法证明或营业注册副本;

(三)由所在国金融机构出具的资本信用证明书;

(四)企业委任常驻代表机构人员的授权书和常驻人员的简历及照片。

提交的外文资料需同时附中文翻译件。

第十六条交通部应当按照《交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要求的程序、期限,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予以许可的,向外国道路运输企业出具并送达《外国(境外)运输企业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许可决定书》,同时通知外国(境外)运输企业在中国常驻代表机构所在地的省级交通主管部门;不予许可的,应当出具并送达《不予交通行政许可决定书》,并说明理由。

第三章运营管理

第十七条国际道路运输线路由起讫地、途经地国家交通主管部门协商确定。

交通部及时向社会公布中国政府与有关国家政府确定的国际道路运输线路。

第十八条从事国际道路运输的车辆应当按照规定的口岸通过,进入对方国家境内后,应当按照规定的线路运行。

从事定期国际道路旅客运输的车辆,应当按照规定的行车路线、班次及停靠站点运行。

第十九条外国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者的车辆在中国境内运输,应当具有本国的车辆登记牌照、登记证件。驾驶人员应当持有与其驾驶的车辆类别相符的本国或国际驾驶证件。

第二十条从事国际道路运输的车辆应当标明本国的国际道路运输国籍识别标志。

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按照交通部规定的《国际道路运输国籍识别标志》式样,负责《国际道路运输国籍识别标志》的印制、发放、管理和监督使用。

第二十一条进入我国境内从事国际道路运输的外国运输车辆,应当符合我国有关运输车辆外廓尺寸、轴荷以及载质量的规定。

我国与外国签署有关运输车辆外廓尺寸、轴荷以及载质量具体协议的,按协议执行。

第二十二条我国从事国际道路旅客运输的经营者,应当使用《国际道路旅客运输行车路单》。

我国从事国际道路货物运输的经营者,应当使用《国际道路货物运单》。

第二十三条进入我国境内运载不可解体大型物件的外国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者,车辆超限的,应当遵守我国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的相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运输。

第二十四条进入我国境内运输危险货物的外国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遵守我国危险货物运输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禁止外国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者从事我国国内道路旅客和货物运输经营。

外国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者在我国境内应当在批准的站点上下旅客或者按照运输合同商定的地点装卸货物。运输车辆,要按照我国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指定的停靠站(场)停放。

禁止外国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者在我国境内自行承揽货物或者招揽旅客。

第二十六条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使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车辆从事国际道路运输经营,并定期进行运输车辆维护和检测。

第二十七条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制定境外突发事件的道路运输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当包括报告程序、应急指挥、应急车辆和设备的储备以及处置措施等内容。

第二十八条国际道路旅客运输的价格,按边境口岸地省级交通主管部门与相关国家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签订的协议执行。没有协议的,按边境口岸所在地省级物价部门核定的运价执行。

国际道路货物运输的价格,由国际道路货物运输的经营者自行确定。

第二十九条对进出我国境内从事国际道路运输的外国运输车辆的费收,应当按照我国与相关国家政府签署的有关协定执行。

第四章行车许可证管理

第三十条国际道路运输实行行车许可证制度。

行车许可证是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者在相关国家境内从事国际道路运输经营时行驶的通行凭证。

我国从事国际道路运输的车辆进出相关国家,应当持有相关国家的国际汽车运输行车许可证。

外国从事国际道路运输的车辆进出我国,应当持有我国国际汽车运输行车许可证。

第三十一条我国国际汽车运输行车许可证分为《国际汽车运输行车许可证》和《国际汽车运输特别行车许可证》。

在我国境内从事国际道路旅客运输经营和一般货物运输经营的外国经营者,使用《国际汽车运输行车许可证》。

在我国境内从事国际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的外国经营者,应当向拟通过口岸所在地的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由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商有关部门批准后,向外国经营者的运输车辆发放《国际汽车运输特别行车许可证》。

第三十二条《国际汽车运输行车许可证》、《国际汽车运输特别行车许可证》的式样,由交通部与相关国家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商定。边境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按照商定的式样,负责行车许可证的统一印制,并负责与相关国家交换。

交换过来的相关国家《国际汽车运输行车许可证》,由边境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发放和管理。

我国从事国际道路运输的经营者,向拟通过边境口岸所在地的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申领《国际汽车运输行车许可证》。

第三十三条《国际汽车运输行车许可证》、《国际汽车运输特别行车许可证》实行一车一证,应当在有效期内使用。

运输车辆为半挂汽车列车、全挂汽车列车时,仅向牵引车发放行车许可证。

第三十四条禁止伪造、变造、倒卖、转让、出租《国际汽车运输行车许可证》、《国际汽车运输特别行车许可证》。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本行政区域内依法实施国际道路运输监督检查工作。

口岸国际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口岸地包括口岸查验现场的国际道路运输管理及监督检查工作。

口岸国际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XX口岸国际道路运输管理站”标识牌;在口岸查验现场悬挂“中国运输管理”的标识,并实行统一的国际道路运输查验签章。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口岸国际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在实施国际道路运输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交通部统一制式的交通行政执法证件。

第三十六条口岸国际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口岸具体负责如下工作:

(一)查验《国际汽车运输行车许可证》、《国际道路运输国籍识别标志》、国际道路运输有关牌证等;

(二)记录、统计出入口岸的车辆、旅客、货物运输量以及《国际汽车运输行车许可证》;定期向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报送有关统计资料。

(三)监督检查国际道路运输的经营活动;

(四)协调出入口岸运输车辆的通关事宜。

第三十七条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接受当地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口岸国际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检查。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以及口岸国际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停止经营;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2万元的,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国际道路运输经营的;

(二)使用失效、伪造、变造、被注销等无效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件从事国际道路运输经营的;

(三)超越许可的事项,非法从事国际道路运输经营的。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规定,非法转让、出租、伪造《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道路旅客运输班线经营许可证明》、《国际汽车运输行车许可证》、《国际汽车运输特别行车许可证》、《国际道路运输国籍识别标志》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以及口岸国际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收缴有关证件,处*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违反本规定,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者的运输车辆不按照规定标明《国际道路运输国籍识别标志》、携带《国际汽车运输行车许可证》或者《国际汽车运输特别行车许可证》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以及口岸国际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20元以上*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规定,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以及口岸国际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一)不按批准的国际道路运输线路、站点、班次运输的;

(二)在运输途中擅自变更运输车辆或者将旅客移交他人运输的;

(三)未报告原许可机关,擅自终止国际道路旅客运输经营的。

第四十二条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者违反道路旅客、货物运输有关规定的,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三条外国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以及口岸国际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运输或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处3万元以上6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取得我国有效的《国际汽车运输行车许可证》或者《国际汽车运输特别行车许可证》,擅自进入我国境内从事国际道路运输经营或者运输危险货物的;

(二)从事我国国内道路旅客或货物运输的;

(三)在我国境内自行承揽货源或招揽旅客的;

(四)未按规定的运输线路、站点、班次、停靠站(场)运行的;

(五)未标明本国《国际道路运输国籍识别标志》的。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规定,外国道路运输经营者,未经批准在我国境内设立国际道路运输常驻代表机构的,由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予以警告,并责令改正。

第四十五条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以及口岸国际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责任人员,视情节轻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不按照本规定规定的条件、程序和期限实施国际道路运输行政许可的;

(二)参与或者变相参与国际道路运输经营的;

(三)发现未经批准的单位和个人擅自从事国际道路运输经营活动,或者发现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者有违法行为不及时查处的;

(四)违反规定拦截、检查正常行驶的道路运输车辆的;

(五)违法扣留运输车辆、车辆营运证的;

(六)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七)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

(八)其他违法行为。

第七章附则

交通运输管理规定篇6

【摘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

现在市区道路建设速度已经跟不上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道路交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城市主要道路和交通节点已经出现交通拥堵现象,并有逐步扩散的趋势,市区停车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各大城市的车辆出行交通尤其是在市中心发展停车场,以便车主找停车位时少花时间,这样就能缓解道路交通压力。

我们交通管理部门要明确,建设市区停车场配建标准和管理水平。在城市小区建设中减少地面停车,开放商要开发小区地下停车场和立体停车场。在市中心停车场,管理部门要引入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提示司机停车地点和车位数量,提高车位的利用率。既能方便出行者,在停车位供给充足的条件下,利用价格杠杆机制等手段缓解供需矛盾。

城市交通发展也正面临着关键选择,需要进一步加强调控城市交通现状、避免交叉管理和无人管理的问题。在深入分析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立足于城市发展与交通发展双赢、对外交通与市内交通双赢、加强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和策略研究,可靠的交通环境,为构筑可持续发展、现代化的交通体系指明方向。满足居民的出行选择需求,给居民营造安全、高效、舒适的出行环境。

对于现在国家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来说,我们的运输企业不仅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还要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同时,督促、指导运输生产经营单位成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在根据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要依据及相关法规规定,对运输企业和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经营者及其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促进道路运输事业的发展,使道路交通从业的人员在从事交通运输生产活动中,能够遵守交通运输安全的各项法规、规定及规章制度,我们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在努力营造道路交通安全环境。那么,就请大家“保护生命,拒绝违章”,生活中交通安全与我们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它就像我们的朋友。日日夜夜都守在我们的身边,教育我们,劝戒我们。发现交通隐患问题,交通管理部门必需当即责成整改,下发整改通知单。生命是宝贵的,人的一生就只有一次生命,我们应该爱惜生命。注意交通安全也是爱惜生命的一部分。

首先,我们政府及各级交通管理部门在制定和执行各项交通安全管理的方针、政策、文件的同时,提出对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和要求。我们要落实安全监督和生产经营制度健全、措施具到位,健全运输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体系。道路交通运输的职工要有安全意识。这种安全意识一方面来自教育。干部要把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全方位和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每时每刻对职工灌输安全思想。我们现在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的会议和监督检查,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因此,当前频繁发生的交通安全事故。,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日等活动,如抓好上级安全文件的学习给员工灌输事事想安全,人人为安全的观念,营造一种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来自职工自身的素质。职工自身应明白其工作关系到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要对道路交通运输安全负责,为此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交通运输管理规定篇7

序号

牵头科室

抽查     对象

检查     对象

抽查比例及频次

检查时间

检查任务

配合或协同科室(单位)

  1

建设管理科

公路建设市场监督检查

重点公路建设项目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

每年3次,每次2个项目

3月

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强制性标准、技术规范、规程要求等执行情况;合同履约、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农民工工资保障等情况,信用评价情况,以及其他相关工作情况。

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市交通运输事业服务中心;区县交通运输局

 6月

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强制性标准、技术规范、规程要求等执行情况;合同履约、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农民工工资保障等情况,信用评价情况,以及其他相关工作情况。

 9月

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强制性标准、技术规范、规程要求等执行情况;合同履约、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农民工工资保障等情况,信用评价情况,以及其他相关工作情况。

 2

建设管理科

水运建设市场监督检查

重点水运建设项目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

每年3次,每次2个项目

3月

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强制性标准、技术规范、规程要求等执行情况;合同履约、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农民工工资保障等情况,信用评价情况,以及其他相关工作情况。

港航和铁路管理科、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市交通运输事业服务中心;区县交通运输局

 6月

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强制性标准、技术规范、规程要求等执行情况;合同履约、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农民工工资保障等情况,信用评价情况,以及其他相关工作情况。

 9月

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强制性标准、技术规范、规程要求等执行情况;合同履约、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农民工工资保障等情况,信用评价情况,以及其他相关工作情况。

 3

建设管理科

地方铁路建设市场监督检查

重点地方铁路建设项目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

每年3次,每次2个项目

 

2021年无相关建设项目。

港航和铁路管理科、市交通运输事业服务中心;区县交通运输局

 4

建设管理科

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监督检查

重点公路水运建设项目的试验检测机构和工地实验室

每年3次,每次2个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或2个水运工程建设项目

3月份

对试验检测机构和工地实验室标准规范执行、工作规范性、内部运行管理等情况进行检查

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区县交通运输局

 6月份

对试验检测机构和工地实验室标准规范执行、工作规范性、内部运行管理等情况进行检查

 9月份

对试验检测机构和工地实验室标准规范执行、工作规范性、内部运行管理等情况进行检查

 5

公路管理科

涉路工程建设监督检查

市级许可的涉路工程建设单位

全年抽查比例不低于10%,每年不低于5次

根据许可决定书的时间,在涉路工程施工期间进行检查

1.涉路工程施工位置、施工方案、技术指标等是否与许可的内容一致;

2.因涉路工程施工造成公路及附属设施损坏的,是否按标准及时修复;

3.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是否规范、完好;

4.是否符合保障公路及附属设施质量和安全的要求。

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市交通运输事业服务中心

 6

公路管理科

非公路标志设置监督检查

市级许可的利用跨越公路设施及在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的非公路标志所有人

全年抽查比例不低于10%,每年不低于2次

根据许可决定书的时间,在非公路标志施工期间进行检查

1.非公路标志施工位置、施工方案、技术指标等是否与许可的内容一致;

2.因施工造成公路及附属设施损坏的,是否按标准及时修复;

3.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是否规范、完好;

4.是否符合保障公路及附属设施质量和安全的要求。

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市交通运输事业服务中心;区县交通运输局

   7

运输管理科

省际、市际、县际(除毗邻县行政区域间外)道路客运(班车客运、包车客运、旅游客运)及班线运输监督检查

市级许可的道路客运(班车客运、包车客运、旅游客运)及班线运输企业

全年抽查比例不低于80%,每年不低于5次,每次不低于2家客运企业。

2月

投入运营车辆是否与许可一致、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并经检测合格;驾驶人员是否符合规定条件,是否遵守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运营线路是否符合规定;安全生产、运营服务情况;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落实情况等。

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市交通运输事业服务中心;区县交通运输局

 3月

投入运营车辆是否与许可一致、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并经检测合格;驾驶人员是否符合规定条件,是否遵守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运营线路是否符合规定;安全生产、运营服务情况;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落实情况等。

 4月

投入运营车辆是否与许可一致、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并经检测合格;驾驶人员是否符合规定条件,是否遵守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运营线路是否符合规定;安全生产、运营服务情况;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落实情况等。

 5月

投入运营车辆是否与许可一致、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并经检测合格;驾驶人员是否符合规定条件,是否遵守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运营线路是否符合规定;安全生产、运营服务情况;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落实情况等。

 6月

投入运营车辆是否与许可一致、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并经检测合格;驾驶人员是否符合规定条件,是否遵守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运营线路是否符合规定;安全生产、运营服务情况;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落实情况等。

 7月

投入运营车辆是否与许可一致、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并经检测合格;驾驶人员是否符合规定条件,是否遵守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运营线路是否符合规定;安全生产、运营服务情况;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落实情况等。

 8月

投入运营车辆是否与许可一致、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并经检测合格;驾驶人员是否符合规定条件,是否遵守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运营线路是否符合规定;安全生产、运营服务情况;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落实情况等。

 9月

投入运营车辆是否与许可一致、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并经检测合格;驾驶人员是否符合规定条件,是否遵守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运营线路是否符合规定;安全生产、运营服务情况;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落实情况等。

 10月

投入运营车辆是否与许可一致、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并经检测合格;驾驶人员是否符合规定条件,是否遵守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运营线路是否符合规定;安全生产、运营服务情况;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落实情况等。

 11月

投入运营车辆是否与许可一致、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并经检测合格;驾驶人员是否符合规定条件,是否遵守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运营线路是否符合规定;安全生产、运营服务情况;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落实情况等。

 12月

投入运营车辆是否与许可一致、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并经检测合格;驾驶人员是否符合规定条件,是否遵守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运营线路是否符合规定;安全生产、运营服务情况;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落实情况等。

 8

城市交通科

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含线路经营)监督检查

市级许可的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经营企业(含线路经营)

全年抽查比例不低于30%,每年不低于2次

3月

投入运营车辆是否与许可一致、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并经检测合格;驾驶人员是否符合规定条件,是否遵守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运营线路是否符合规定;安全生产、运营服务是情况;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落实情况等。

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市交通运输事业服务中心;区县交通运输局

 9月

投入运营车辆是否与许可一致、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并经检测合格;驾驶人员是否符合规定条件,是否遵守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运营线路是否符合规定;安全生产、运营服务是情况;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落实情况等。

 9

城市交通科

巡游出租汽车客运监督检查

市级许可的巡游出租汽车客运经营企业

全年抽查比例不低于30%,每年不低于2次

3月

投入运营资金、车辆及配套设施、设备是否符合许可条件;驾驶人员是否符合许可条件;运营区域是否符合要求;安全生产、运营服务情况;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落实情况等。

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市交通运输事业服务中心;区县交通运输局

 9月

投入运营资金、车辆及配套设施、设备是否符合许可条件;驾驶人员是否符合许可条件;运营区域是否符合要求;安全生产、运营服务情况;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落实情况等。

 10

运输管理科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监督检查

市级许可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企业

全年抽查比例不低于30%,每年不低于5次,其中1次联合相关部门实施;每次不少于2家企业;7月份为联合执法。

2月

专用车辆及设备、停车场地、从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等是否符合许可条件;安全生产情况;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落实情况。

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市交通运输事业服务中心;区县交通运输局;(联合执法:市市场监管局)

 3月

专用车辆及设备、停车场地、从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等是否符合许可条件;安全生产情况;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落实情况。

 4月

专用车辆及设备、停车场地、从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等是否符合许可条件;安全生产情况;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落实情况。

 5月

专用车辆及设备、停车场地、从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等是否符合许可条件;安全生产情况;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落实情况。

 6月

专用车辆及设备、停车场地、从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等是否符合许可条件;安全生产情况;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落实情况。

 7月

专用车辆及设备、停车场地、从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等是否符合许可条件;安全生产情况;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落实情况。

 8月

专用车辆及设备、停车场地、从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等是否符合许可条件;安全生产情况;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落实情况。

 9月

专用车辆及设备、停车场地、从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等是否符合许可条件;安全生产情况;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落实情况。

 10月

专用车辆及设备、停车场地、从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等是否符合许可条件;安全生产情况;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落实情况。

 11月

专用车辆及设备、停车场地、从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等是否符合许可条件;安全生产情况;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落实情况。

 12月

专用车辆及设备、停车场地、从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等是否符合许可条件;安全生产情况;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落实情况。

 11

港航和铁路管理科

水路运输市场监督检查

市级许可的水路运输经营企业

全年抽查比例不低于30%,每年不低于2次

4月份

是否在依法取得许可的经营范围内从事水路运输经营;水路运输企业自有船舶运力配备情况,是否满足交通运输部相关规定;经营水路旅客班轮运输业务企业是否有可行的航线营运计划;是否按照要求配备海务、机务管理人员;与企业直接订立劳动合同的高级船员占全部船员的比例是否符合交通运输部相关规定;安全生产情况;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落实情况等。

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市交通运输事业服务中心;区县交通运输局

 12月份

交通运输管理规定篇8

 

为认真贯彻《自治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集中整治实施方案》(新安办发电[2021]2号)和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交通运输系统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集中整治实施方案》(新交明电[2021]8号)精神,切实提升全州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环节本质安全水平和交通安全管理,有效防范和遏制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我州工作实际,制定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五中全会精神及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自治区、交通运输部有关要求,深刻汲取2020年浙江台州“6·13”槽罐车重大爆炸事故及自治区连续发生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教训,围绕“人、车、路、货、企”等关键要素和环节,集中排查整治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本质挂靠经营”、人员“无证上岗”、车辆不符合国家规定上路运行和未对车辆进行动态监控等问题,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精准治理,健全完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退出机制,强化跨地区、跨部门间的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形成强大整治合力,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坚决遏制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发生。

二、工作任务

(一)严格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从业资质资格安全准入

1.全面排查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车辆许可准入情况。要积极会同公安、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明确的开业条件,对已取得经营许可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进行检查清理,对不具备开业条件要求的、存在重大运输安全隐患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要依法进行停业整顿;经停业整顿仍不具备开业条件或安全隐患整改不合格的,应依法吊销其经营许可,并督促企业办理经营范围变更或注销登记。(责任单位及科室:各县(市)交通运输局,州局运输管理科、州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

2.全面核查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要制定检查计划,进一步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和装卸管理人员“持证上岗”情况进行全面核查,依法对无资质从业人员及其所在企业进行严厉处罚。严格按照《道路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考核管理办法》《道路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考核大纲》相关要求,进一步强化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督促辖区内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按照《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Jt/t617—2018)的相关要求,组织开展驾驶人员、押运人员、业务调度人员、动态监控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等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和定期安全教育,建立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常态化机制,规范培训流程、内容和学时,未经岗前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经过教育培训,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应当熟悉安全操作规程,了解所承运货物的危险特性、应急处置措施及运输注意事项,熟练掌握应急处置流程及操作方法,确保具备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相关作业的素质能力;装卸管理人员应当熟悉与所承担职责、义务及岗位相适应的基本业务,熟练掌握装卸条件及安全作业、安全防范等基本要求。(2021年1月底前完成核查整改,2021年3月底前彻底消除“无证上岗”现象)(责任单位及科室:各县(市)交通运输局,州局运输管理科、州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

3.全面检查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专用车辆维护、检测、使用、管理以及审验等制度落实情况。要按照《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和《道路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规范》要求,全面排查企业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专用车辆的维护、检测、使用和管理情况,落实车辆出入库检查措施情况,督促企业建立完善的车辆检查和隐患整改台账,落实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主体责任。要依法查处取缔使用报废、擅自改装、检测不合格、车辆技术等级不达标等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车辆从事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以及使用移动罐体(罐式集装箱除外)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违法行为。要严把车辆准入关和年度审验关,全面检查辖区内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审验情况,督促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加强车辆技术管理工作,健全车辆技术管理制度,及时进行车辆维护,按时接受检验检测,对不符合相关法规标准要求的,不得配发道路运输证,不得通过年度审验。罐式车辆的罐体应持有由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共同的检测机构名录中检测机构出具的出厂检验合格证书和定期罐体年检合格报告。(2021年1月底前完成检查整改)(责任单位及科室:各县(市)交通运输局,州局运输管理科、州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

4.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挂靠运营清理。按照《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挂靠运营整治工作要点》(见附件),全面清查道路运输证载明的经营主体与车辆行驶证登记主体不一致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挂靠车辆,集中治理企业未对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未按规定对所属车辆进行检查维护、未按规定对所属车辆进行动态监控和未按规定对所属车辆派发危险货物运单等4类违规运营行为。对于存在上述情形且3个月内未完成整改或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责令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停业整顿,经停业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吊销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强化路面执法力度,严厉查处未取得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经营资质的车辆。(2021年1月底前完成挂靠车辆清理,2021年6月底之前彻底消除挂靠运营现象)(责任单位及科室:各县(市)交通运输局,州局运输管理科、州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

5.健全完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退出机制。要指导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治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防控制度,指导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要开展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估,依法要求安全隐患突出的企业立即停业整顿,隐患整治不力、经停产停业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要依法吊销其相关营运资质。要在对企业的检查中,及时进行总结提炼,区别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及时对企业进行教育,制定针对性措施,切实解决现实问题。(责任单位及科室:各县(市)交通运输局,州局运输管理科、州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

6.严格执行有关备案管理规定。要督促在各自辖区内经营累计3个月以上的外省或跨地(州、市)的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进行备案并依法对其进行安全监管。备案的条件按照《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管理规定》要求的许可条件进行;外省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按照自治区相关规定,必须持有使用性质为“危化品运输”的机动车行驶证,必须持有经营范围为危险货物运输资质的《道路运输证》,同时符合《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管理规定》各项要求,方可在疆内承运危险化学品,否则不予备案。(责任单位及科室:各县(市)交通运输局,州局运输管理科、州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

(二)提升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保障水平

7.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隐患排查和执法检查。要进一步加大入企检查力度,督促辖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认真开展隐患自查并制定隐患排查台账和整改方案,对于重大隐患要依法、依规上报有关监管部门,并实施挂牌督办。交通运输执法部门要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能力,规范检查内容,完善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检查的专业性、精准性、有效性,定期或不定期入企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工作,严厉查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曝光力度。(责任单位及科室:各县(市)交通运输局,州局运输管理科、州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

8.强化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保障技术应用。督促企业严格贯彻执行《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第一部分:金属常压罐体技术要求》(GB18564.1-2019)、《道路运输爆炸品和剧毒化学品车辆安全技术条件》(GB20300-2018)等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车辆安全标准;严厉查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罐式车辆许可介质与《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介质不符、车辆许可介质与实装介质不符等行为。督促辖区危险化学品企业严格落实重点营运车辆动态监管相关规定,统一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安全监控车载终端安装、使用及监管要求,责令企业利用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控平台加强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的动态监管,及时识别驾驶员不安全行为、车辆运行异常状态等风险,并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干预、严控风险。(责任单位及科室:各县(市)交通运输局,州局运输管理科、州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

9.强化辖区营运车辆动态监控管理。要会同公安部门从严查处危货车辆在高速公路、国省干线,超范围经营、超载等违法行为,有效利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营运车辆公共服务平台”对辖区重点营运车辆数据进行认真统计、分析,对违法违规车辆频次较多的企业进行重点关注,要求企业将车辆相关违法情况及时抄送同级公安、应急管理部门,并督促企业及时整改。(责任单位及科室:各县(市)交通运输局,州局运输管理科、州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

(三)规范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过程安全管控

10.严格危险化学品托运、装载(充装)等环节安全管控。要按照《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和《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交办运函〔2019〕1866号)的有关要求,加快建立健全联合监管机制,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责,强化运输环节充装查验、核准、记录的监管;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和道路运输企业的监督管理,指导其委托具有相应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资质的企业承运危险化学品,并按照《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Jt/t617-2018)确定危险货物的类别、项别、品名、编号,向承运人提交电子或者纸质形式的危险化学品托运清单,妥善包装危险货物,并在外包装设置相应的危险货物标志。严格落实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装载、充装前查验规定,依法从严查处未查验承运企业、车辆、罐体、人员资质和安全状况或者在查验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向道路运输车辆装载或者充装危险化学品,以及超过车辆核定载荷装载或者超过容器核定压力充装危险化学品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运单制度,按规定填报、携带、保存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运单。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驾驶人、押运人员在起运前,要对承运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车辆、罐式车辆罐体、可移动罐柜、罐箱进行外观检查,并检查确认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按照《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13392)要求安装、悬挂标志(待国家新标准出台后按照新标准执行)。运输爆炸品和剧毒化学品的,还应当检查确认车辆安装、粘贴符合《道路运输爆炸品和剧毒化学品车辆安全技术条件》(GB20300)要求的安全标示牌。(2021年1月底前完成一轮排查,2021年6月底前建立协同监管机制)(责任单位及科室:各县(市)交通运输局,州局运输管理科、州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

11.加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运行安全监管。要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对接协作,建立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道路交通违法违规行为信息通报机制,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及其车辆、从业人员道路运输事故和违法违规记录进行摸排,分类落实惩戒措施,严肃查处超载、超速、疲劳驾驶等突出违法违规行为,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直至吊销相应的资质资格。(2021年1月底前完成一轮摸排,2021年6月底前建立信息通报机制)(责任单位及科室:各县(市)交通运输局,州局运输管理科、法规(安监)科、州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

12.强化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过程安全管控。要加强与公安、应急等部门的沟通协作,认真组织对现有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车辆常规通行路线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排查隧道、桥梁、高速匝道、坡长坡陡、临水临崖山区路段以及穿越人员密集区、重点景区路段。对事故多发和交通安全严重隐患点段,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要综合考虑事故原因、交通特征和地形条件等因素,结合风险程度,提出防范事故、消除隐患的建议和科学的禁止或者限制通行措施,进行有效防控。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要建立长效机制,定期开展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路线安全风险排查和隐患治理,对道路损毁、交通设施损毁或缺失的,及时设置警示标志并修复。(2021年3月底前完成一轮排查并持续开展)(责任单位及科室:各县(市)交通运输局,州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

(四)构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全链条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13.建立部门协同监管联合执法工作机制。要在当地党委、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工业和信息化、公安、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环境等部门的沟通协作,按照《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等六部门令2019年第29号)相关规定,进一步明确相关职责,依法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并建立长效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责任单位及科室:各县(市)交通运输局、州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

14.畅通跨地区、跨部门间信息系统共享渠道。按照《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运单管理工作的通知》(交办运函〔2020〕531号)要求,要督促辖区企业严格落实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运单制度,加强数据共享与应用分析,推动构建基于信息技术手段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生产闭环监管体系,为实现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安全管理及信息共享奠定基础。建立健全信息通报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畅通跨地区、跨部门间信息协同共享渠道,实现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注册登记信息、电子运单监管信息、道路运政管理信息、动态监控联网联控信息、罐体检验信息等数据共享联动。(2021年6月底前建成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系统)(责任单位及科室:各县(市)交通运输局,州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

15.加强违法违规行为惩戒。要联合公安、应急管理等部门加大对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的执法检查频次,将日常安全生产督导检查中发现的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登记,纳入企业信誉考核,从严监管,加强失信惩戒。(责任单位及科室:各县(市)交通运输局,州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

三、时间安排

从即日起至2021年6月30日,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排查整治(2021年1月至2021年2月)。各县(市)交通运输局按照本方案要求,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全面评估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风险,全面排查安全隐患,集中整治安全发展理念不牢、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不深入等问题,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并建立安全风险台账、隐患台账、整改台账和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台账等基本台账,确保重大安全风险排查管控到位、重大隐患整改到位、违法行为惩处到位。

(二)集中攻坚(2021年3月至2021年5月)。持续保持对违法违规行为高压打击态势,对前期发现的问题隐患整改情况要进行“回头看”,确保违法行为不反弹、隐患彻底整改到位。针对难点问题和重点任务,要通过现场推进、专项攻坚等措施全力推进,逐一破解。

(三)完善巩固阶段(2021年6月)。在前期集中整治和攻坚的基础上,总结整治经验做法,深入查找问题不足,完善监管方法措施,固化形成长效机制。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集中整治工作要求

各县(市)交通运输局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做好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的紧迫性和严峻性,严格按照“三个必管”要求,立即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集中整治,落实安全监管职责,全面排查治理隐患,认真查找当前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严格执行安全生产通报、警示、约谈、考核、挂牌督办、重点关注、责任追究、“一票否决”、“黑名单”等制度,建立健全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坚决遏制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发生,确保交通运输系统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二)精心组织实施,深化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治理

各县(市)交通运输局要认真履行属地监管职责,持续开展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隐患排查和突出问题治理,梳理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列出共性问题隐患清单,指导和督促企业认真领会,举一反三,对照自查自纠,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认真落实整改。

(三)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各环节安全运行

各县(市)交通运输局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以及“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结合自身工作职责,依法依规落实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责任,深化安全风险排查治理。

(四)加强应急防范,有效处置各类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

各县(市)交通运输局要充分做好应对处置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突发事件的思想、工作、预案和力量准备,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重大风险隐患信息报告制度,确保发现事故苗头或遇有重要紧急情况,能够及时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应对处置。

要在地方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加强与工业和信息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安、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在确保行业稳定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推进整治工作,着力破解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难题,根治长期存在的顽症痼疾,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州交通运输局相关科室、局属事业单位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按照“三个必管”要求,根据职责分工,切实强化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集中整治工作的监督指导,推动集中整治工作落地落实、有序推进,取得成效,确保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稳定。昌吉州交通运输局将适时协调相关部门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集中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请各县(市)交通运输局分别于2021年2月10日、2月25日、3月25日、4月25日、5月25日前将阶段性工作开展情况,2021年6月10日前将工作总结报至州交通运输局法规科(安监科)。

联系人:李静   ,电话/传真: 0994-2341470

邮箱:410113611@qq.com

 

 

附件: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挂靠运营整治工作要点

 

 

 

 

 

 

 

 

 

 

附件:

 

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挂靠运营整治工作要点

 

坚持统一组织、分类施策、依法依规、协同治理,全面清理道路运输证载明的经营主体与车辆行驶证登记主体不一致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挂靠车辆,集中治理企业未对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未按规定对所属车辆进行检查维护、未按规定对所属车辆进行动态监控和未按规定对所属车辆派发危险货物运单等4类违规运营行为。2021年1月底前完成挂靠车辆清理;2021年6月底之前彻底消除挂靠运营现象。

一、全面清理危险化学品运输挂靠车辆

重点清理车辆机动车行驶证所有(权)人名称与经营者名称不一致的车辆。通过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梳理形成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所属车辆台帐,对车辆行驶证所有(权)人名称与车辆道路运输证经营者名称进行比对,对于两者名称不一致的车辆,责令企业限期整改,并办理变更手续。

二、全面整治危险化学品运输挂靠运营行为

(一)企业未按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重点整治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未对驾驶人员、押运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的行为。查阅企业安全教育台账,逐人核查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安全教育情况,对于未对驾驶人员、押运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的,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罚。督促企业限期整改,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制度,定期对驾驶人员、押运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二)企业未按规定对所属车辆进行检查维护。重点整治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未按规定建立车辆技术档案、定期维护和检查记录的行为。对照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及企业车辆台帐,逐车查阅企业车辆技术档案、3个月内出车检查记录等台帐。对于未建立车辆技术档案或档案不符合规定的,或者未做好车辆维护记录的,按照《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第三十一条进行处罚。对于未按要求对车辆进行出车检查并记录的,按照《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第六十条进行处罚。督促企业限期整改,落实车辆技术管理各项要求,加强对车辆的定期维护和出车检查。

(三)企业未按规定对所属车辆进行动态监控。重点整治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未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实施动态监控的行为。对照企业车辆台帐,逐车核查企业3个月内车辆动态监控记录。对于未对车辆实施动态监控的,按照《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第六十三条进行处罚。督促企业限期整改,建立健全车辆动态监控管理制度,对所属车辆全面实施动态监控。

(四)企业未按规定对所属车辆派发危险货物运单。重点整治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未按规定为所属车辆派发危险货物运单的行为。对照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车辆台账和动态监控记录,逐车查阅车辆运单。对于存在车辆运行轨迹,但未按要求派发运单的,按照《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第六十条进行处罚。督促企业限期整改,建立健全危险货物运单管理制度,强化危险货物运输过程管理。

交通运输管理规定篇9

关键词:道路运输业;外商投资;中外合资形式;道路运输经营;立项审批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542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3-0001-02Doi:10.13535/ki.11-4406/n.2015.13.001

1法定依据及适用

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是指外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投资道路运输经营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企业与其他道路运输企业的差别主要在于投资主体及形式,道路运输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及发展模式等方面基本相同。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运行及管理,除具备一般外商投资企业的要件外,需要进行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立项审批,包括企业设立、扩大经营范围及经营规模等内容。经营和管理依据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配套规章、《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管理规定》及补充规定、《交通运输部关于做好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立项审批权限下放后有关工作的通知》。上述依据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是行政法规,效力最高;《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管理规定》及补充规定、《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均是交通运输部规章,效力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交通运输部关于做好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立项审批权限下放后有关工作的通知》是交通运输部文件,明确了法规规章的具体贯彻落实意见。

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企业具有一般企业主体的组织形式,投资主体相对特定,经营及发展模式具备道路运输业一般特征。由于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发展沿革等因素,部分重点内容需要确定适用规则。关于依据的适用,应当遵循上位法效力高于下位法的原则。同一机关制定的规定,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适用有关依据:一是应当遵守关于外商投资企业的通用性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二是道路运输法规规章,由于制定实施时间等原因,《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管理规定》及补充规定的一些内容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存在不一致之处,应本着上位法效力高于下位法的原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的规定为基础。三是在某一具体领域,关于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有关事项应当适用《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管理规定》及补充规定,关于客运、货运、机动车维修的一般性经营管理内容适用于《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四是《关于修改〈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管理规定〉的决定》(交通运输部、商务部2014年第4号)对该规定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并予以公布,原规定的三个补充规定并没有作修改或宣布废止,仍有效,与新规定不一致之处,按照新规定执行。

2重点问题分析

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运行及管理按照有关法定依据及适用原则实施,根据上述适用原则,对以下三方面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2.1投资经营范围及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作为道路运输行业效力最高的法规,其调整范围应作为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的基础和蓝本。在此前提下,同时应当遵守《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管理规定》关于允许外商投资道路运输领域的范围。即,外商可投资经营同时符合上述两个规定的调整范围,已经成立其他领域外商投资企业可扩大经营范围从事同时符合上述两个规定的经营范围,并纳入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立项管理,具体包括道路旅客运输、道路旅客运输站(场)、道路货物运输(含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道路货物运输站(场)以及机动车维修经营。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发展,道路运输业运行模式及发展方向也随之发生变化,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的领域、范围、经营模式及政策导向也将逐步发展变化。外商对道路运输行业的投资形式,包括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三类形式。具体投资形式与投资经营范围息息相关,其中投资经营道路货物运输(含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道路货物运输站(场)以及机动车维修可以采取中外合资、中外合作或外商独资形式。投资经营道路旅客运输、道路旅客运输站(场)有一定的限定性要求,应当采取中外合资形式。

2.2投资经营要件

外商对道路运输领域的投资,应当重点把握如下要件:一是投资领域及形式符合前文所述,这是基础和前提。二是道路运输具体经营范围、车辆类型明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配套规章、交通运输部《关于启用新版道路运输证件的通知》等道路运输经营的一般性要求,与后续经营许可及日常经营的内容相衔接。三是投资各方应当以自有资产投资并具有良好的信誉。四是企业申请的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应当与注册资本相适应,即企业的注册资本应当足以满足企业拟从事的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的相应需要。五是从事道路旅客运输业务及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境内再投资客运经营的,对投资主体、投资股比、注册资本用途、投放车辆等有特定要求。主要投资者中至少一方必须是在中国境内从事5年以上道路旅客运输业务的企业;中方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1%;企业注册资本的50%或以上用于客运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投放的车辆应当是中级及以上的客车。六是经营许可及日常经营需要符合道路运输行业有关规定及规范的要求。

2.3有关程序

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企业须按照外商投资企业的一般性规定实施相关程序,此处不详述。按照有关规定,从事道路运输经营须取得经营许可证件后方能经营,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需要先进行立项审批,取得立项批件,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方能按照许可权限核发经营许可证件。需要说明的是,对取得立项批件的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许可条件及程序与内资企业相同,不同之处是:一是必须以取得立项批件作为前提(变更需取得变更批件)。二是须按照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批件核定的经营范围、经营规模、经营期限等内容申请核发经营许可证件。《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13]44号)已将交通运输部行使的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立项审批权下放至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充分体现了简政放权的具体要求。

本着进一步简化程序、方便投资经营主体,提高投资经营效率的原则,建议对有关流程明确界限,并进一步简化:一是应当根据有关条件明确投资经营主体所应提供的要件并配备有关说明,保障其投资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二是外部程序及内部程序都应有明确的时限要求,时限要求应当细化,包括每一环节,并进一步提高效能,对于简易件尽量缩短时限。三是进一步理清各部门的职责衔接,制定一般规则并共同遵守,做好宣传解释,使投资经营主体充分了解。四是加强日常指导,及时了解企业投资方式、经营模式、经营效益的发展变化,对有关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制定指导性意见。

3运行及管理建议

3.1规范管理的同时,进一步研究简政放权的方式方法

本着行政对人,提高行政效能的原则,在充分论证前提下,稳步推进简政放权工作:一是省、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授权委托具体实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进行项目审核,减少层级管理。二是企业申请、市级部门向省级部门报送审核意见等环节可考虑使用同一表格或电子系统申报,缩短行文流转时间。三是对于增加较小经营规模的变更申请,可考虑简化程序或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将权限进一步下放。

3.2创新管理方式,引导企业良性发展

建立健全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企业经营信誉监督考核制度,突出企业社会服务内容,明晰运管机构考核职责,健全考核文书档案。把信誉考核作为市场监管的重要手段,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精力,切实做好信誉考核工作,按要求开展定期考核,及时开展不定期考核。设定考核结果等级,定期公布经营信誉好的企业,对结果等级较低企业采取必要措施予以规范、引导。

3.3做好企业运行分析及指导

定期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和效益情况。对实物量指标、价值量指标等定期进行统计,了解道路运输利用外资情况,分析统计结果,掌握运行规律,定期评估政策措施,对企业运行及管理中需要改进的内容及时研究方案,落实具体措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使企业运行及政策制定互相促进,进一步提升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的发展空间及水平。

参考文献

交通运输管理规定篇10

(1)没有统一的统筹管理。由于我国还无法实现对交通运输管理进行高效的统筹规划,再加上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在规划和经营上没有形成相互衔接和协调发展,从而导致了重复建设和争抢资源现象的存在,不仅不利于交通运输系统的有效发展,还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此外,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不能为社会提供更为综合全面的交通系统,也不利于我国交通运输的长远发展。

(2)管理部门与企事业部门职能混合。一些管理部门在负责交通运输管理的同时,还承担着对相应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工作。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交通运输的管理和交通运输方面的经营混合在一起,造成的职能的混合和相关部门的权力膨胀,从而给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也阻碍了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系的建设。

2如何促成我国的综合交通管理体制的建设

一些发达国家在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方面基本上都已经形成并进行了集中管理。发达国家在对交通运输系统的管理上采取了建立统一管理机构进行集中管理,将交通运输部门进行相应的整合,甚至将一些与交通运输有联系的公共事务管理机构归纳进来。同时,发达国家还建立了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以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与相互协调来推动对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有效管理。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建成,能够实现对交通运输的统筹规划和高效管理,节省相应的交通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重复。为了促进我国交通运输管理的综合化发展,必须对我国现行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我国交通体制进行相应改革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管理我国的交通运输系统。依据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相关情况和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状况,我国交通运输体系需要进行相应的综合性统一管理,以促进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上的科学合理并实现交通运输体系的合理长效运用和发展。为此,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将各个行业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进行有机整合,并对其各个环节实行统一管理,以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和各个项目之间的有效衔接与综合运营。

(2)建立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系。针对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中出现的权责交叉和机构重叠等现象,相关部门要在进行综合管理的同时,应逐渐对这些部门进行明确的职能划分或者相应的机构合并。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要进一步进行相应的政企分离或政事分离,以使相关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职能与利益分离开来,使交通运输管理更加规范和合理。

(3)合理分配管理体系中的权力。在综合交通管理体制建设方面,中央管理部门应对全国的交通运输体系进行综合统一的管理,以保证中央对整个交通系统监督和控制,也使整个交通系统能够进行有效的科学衔接和合理运营。同时,中央管理部门应将属于和应该划分为地方政府的权力进行有序的下放,以使地方政府能够在交通运输系统管理的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这也能激发地方政府管理交通运输系统的积极性,对交通运输系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和落实作用。

(4)集中统一管理与专业领域管理相结合。相关管理部门针对整个交通运输体系制定出对其综合发展有利的规划,并要制定相应政策法规以对交通运输体系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约束。在交通运输体系的进一步建设方面,相关部门要进行合理的规划投资,确保资金与资源的合理运用。同时,针对一些交通运输行业的一些专业领域,如交通监管、交通安全等,要实行分部门专业化的管理,以保证管理效果。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