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策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5:54

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篇1

一、班级目标建设策略

人是因为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才走到一起,并组成一个集体的。一旦班级精神确立,并且深入人心,班内每个成员就会向目标看齐,朝目标前进,这个团体就有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毅力。因此,班级要有明确的可实现的奋斗目标。班级目标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由师生共同制订近期目标、学期目标、学年目标乃至三年目标等。班级目标建设在实践中要力求创新,在创新中要追求卓越,积极构建“内涵丰富、特性鲜明、文化厚重”的班级文化体系,把营造热爱学习的风气放在班级文化建设的首位,打造班级精神。

二、精神文化建设策略

教育者应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学生自主教育的原则,以文化活动为纽带和载体,通过学生喜爱的活动来构建精神文化,从而促进班级文化的形成。活动的意义主要在于它能巧妙、自然地渗透班级文化。

1.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班级凝聚力形成的主要形式。在营建班级精神文化的活动中,教育者必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班级学生自主设计班级活动,创建特色,营造文化氛围,通过名人名言的摘录、班级环境的布置、黑板报的设计、班级辩论赛、文化小品、诗歌、民乐、艺术等参与创作,以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内驱力,完善学生人格,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营造积极的班级精神文化。

(2)建立新型班级管理体制,培养团结、积极、奋发、向上的班级干部队伍,增强班级凝聚力。在班级管理中,要知人善任,激发每个同学的学习和工作热情。在班级干部的任用上,可通过各种角色设置,让学生都有自己满意的角色,尽量使每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有一定的职务。可根据个人自愿,同学推选,老师把关的原则,把工作能力强、威信高的学生选为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对班干部应严格要求,放心让他们去做工作。实践证明,一支精练有热情、有组织能力、有威信的班干部队伍对班级凝聚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使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团结。

2.培养学生学会做人。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只有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才是教育的成就。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总书记提倡的“八荣八耻”是鲜活的内容,“八荣八耻”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在学校班级里,应特别注重诚信教育,可以要求学生结合班级实际,引导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引起学生对人格问题的关注。同时还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班级,关心学校,关心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旺,关心人类的前途命运。

3.言传身教,以宽阔的胸怀,做真诚的教育。

在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中,我们应该感受到情感文化是良好班级文化的基础,教育工作者要将学生的情感发展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使班级成为培养学生情感文化的场所,让学生在学校、班级里就开始积累做人的道理。如师生关系这对矛盾一直处于重要位置,教师要以宽阔的胸怀,真正把学生提到具有独立人格的生命的个体角度去包容、接纳。学生可以自私,也可以自我。我们有义务去影响他们,教育他们,但是无权命令他们按你的模式去学习、去生活。在工作中当师生矛盾激化时,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师与生的很多想法不是对等的,在学校里学生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但是教师去顶、去争、去压,这就不正常了。教师的天职是引导和施教,以宽阔的胸怀、和谐的包容,去做真诚的教育,用爱去教会学生爱,用宽容去教会学生宽容,学生就会感受到师爱的温暖、班集体的温暖,这样班级的精神面貌又可以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三、物质文化建设策略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班级精神文化的体现,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是班级舆论导向的载体。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陶治学生的情操,同时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班级物质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例如:在教室左右墙壁的空白处悬挂名言条幅,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等,渲染营造学习的氛围。在教室前方墙壁的空白处可张贴班风、班级“宪法”、知识园地。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则可以是嘉奖区和学习园地,当然教室的布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的变化、事件的变化可以及时变化环境的布置。

四、制度文化建设策略

1.建立切实可行的班规。

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制定的班规是全班共同遵守的制度,是班级活动的行动指南,班规的制定和完善要激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广泛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再通过民主表决确定,这样可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内化成他们追求的目标,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以达到建设良好班风学风的目的。各项制度要符合他们自己的心理需求,条文清晰,内容具体简明,具有可操作性。通过讲制度、讲条例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一视同仁,营造一个人人遵守规则的氛围,学生乐于执行和遵守,促使班级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

2.落实班级的管理制度。

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篇2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策略方法

班级作为校园建设发展的基本单位,其核心内容就是班级文化的建设。班级文化的建设、发展,本质上就是班级中全体学生共同塑造的班级环境、班级氛围。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影响。它的建设、发展对整个班级学生精神风貌、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级文化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老师可以通过班级文化来凝聚、激励每一名学生,从而实现班级的管理。如何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塑造班级环境,是每一个中职院校班主任老师面临的问题,探讨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方法是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应该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加强班级环境建设、班级氛围的布置

1.班级教室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交往的重要场所,是影响学生发展的最前线。教室的物品摆放、环境风格都是对学生产生影响的直接载体。在管理过程中,首当其冲的要做好班级物品的整齐划一,课桌板凳的横平竖直,学习用品的规范摆放,这是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的最直接的感官冲击。好的班级布置有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2.干净清洁的教室环境有利于学生积极阳光心态的培养。日常教室常规的卫生工作的整理固然重要,教室卫生的保持更能体现一个班级的文化。班级卫生也应该成为班级文化的重要体现。保持教室的整洁,需要每一个同学从心理上认识到教室卫生与自己的息息相关。窗明几净的保持,课桌椅整洁的维护,教室清新空气的流通等等都应该成为学生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长期处在这样的教室环境里,对于构造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

1.凸显班主任的引导作用。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是形成班级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任课老师肩负着教授文化知识的责任。班主任除此之外,也有塑造学生健康性格,传授德育知识的义务。在中职院校,学生年龄偏小,每个学生对班主任有较大的依赖。班主任的言行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在班级文化的构建过程中,班主任老师应更多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其在积极向上的轨迹中成长,处处展现出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让学生在校期间有依靠感和安全感。2.加强班级活动的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对学生性格的开发及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班级文化的构建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打开学生的眼界,开拓学生的思路。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体现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文娱活动之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也是班级文化不可缺少的方面。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性格,增加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这些都是班级文化的重要体现。

三、班级制度的建设

“无规矩不成方圆”,结合中职院校学生年龄相对较小的特点,班级制度的建立在班级文化塑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有建立合理的班级制度,实现对每一个学生的约束,才能更好的对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进行把握。班级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使每一个学生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意识,对其今后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更好的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同时发扬品德。1.建立班干部管理制度。班干部是班主任管理班级过程中的小助手,在与同学相处过程中,班干部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份,在同学和老师之间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在落实班级管理制度,督促同学积极努力方面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好的班干部不但可以有效的协助班主任对班级进行管理,更能起到以点带面,以局部带动整体的效果,实现班级管理的“事半功倍”。好的班干部对班级文化的塑造有良好的促进作用。2.建立公平、合理的奖惩制度。奖励制度可以将榜样的效应发挥到最大。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争强好胜”的内心,努力学习,努力为班级做贡献的班级文化氛围就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与奖励制度对应,严格的惩罚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对违反班级管理、违反学校规定的学生进行制度上的规范与惩罚,即可以起到惩前毖后的效果,又可以使犯错的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深刻的认识。

四、塑造学生之间人际交往的能力

班级作为最小的单元,也是社会微小的一个体现。在学生人际交往方面,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文明礼仪方面的要求,提倡学生文明语言的使用,通过奖励等措施对其强化。通过讲座、视频教育、开展活动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共同发展意识的形成。进一步加强其情商的培养。学生情商的培养对于班级文化的塑造有着积极的影响,有助于班级积极阳光氛围的构建,培养自身好的人际关系,增加其自信心,从而增强其班级的凝聚力。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影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班级班风的建设也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对学生教育教学过程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在日常教育与班级管理中不断开拓新思路,打开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段锋.论新时期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J].科技资讯.2011(30):16-17.

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篇3

关键词:农村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240-01

班级文化反映的是班级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渗透在班级一切活动中的东西。它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班级文化体现了一个班级特有的风格。那么如何在实践中,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创设具有班级特色的班级文化呢?根据校情、班情,及农村学生的特点与兴趣爱好,笔者主要从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1.物质文化——班级文化的载体

1.1保持教室卫生。心理学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地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另外优美的教室与环境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在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上,要非常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不断培养学生文明的观念和行为习惯。

1.2创新墙饰。组织学生精心设计和布置墙面,力求让教室的每面墙壁和角落都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营造出整洁清新、充满美感的、浓厚的文化氛围。

1.3创设图书角。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1.4注重仪表美,增强师生的亲合力。班级物质文化不仅包含教室内的环境布置,还体现在师生的仪表上,两者都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教师的仪表美,能提升学生对教师的亲合力,学生的仪表美,能提升教师教学的激情。

2.行为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

班级行为文化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班级行为文化建设,就是班主任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通过活动打造积极向上、团结拼搏的班级精神,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2.1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班会是班主任倡导、融进班级文化的主渠道。形式可以是多样的,确定每次班会的主题对班级文化的形成起着一定的作用,要尽可能的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思想上受到教育,行为上得到改进,

2.2开展文体活动。轻松活跃的文体活动有利于愉悦心情、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发展个性,班主任可以结合节日或学校安排,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在班级中开展拔河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在活动中培养成功的体验,获得自信。

2.3开展评比和竞赛活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通过开展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积极分子”、“文明学生”,在班级中设立“优秀奖”、“进步奖”、“助人为乐奖”、“特长奖”等,树立典型。评选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善于抓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放大后进生的点点滴滴,增强他们不断进取的自信心。

2.4开展社会实践类活动。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在自己的亲历实践中,才能提高对社会的认识。因此,我们要及时引领学生面向社会、面向他人、面向家庭,寻找服务的项目与岗位,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学习劳动技能,树立为集体、为家乡、为社会服务的思想。

3.制度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

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3.1让学生自己制定班级公约。班级公约是全班共同信守的制度,包括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基本规范、卫生值勤、奖惩等多方面,是班级学生活动的行动指南,学生是制定者、执行者和维护者。

3.2完善奖励制度,激励学生竞争。对于每位学生的点滴进步,班级都加以肯定,并予以表扬。奖励要按照公平、公开、全面、全体的原则,不以成绩的好坏为唯一标准,而是综合地评估学生的德、智、体等各方面的表现。

3.3引进处罚制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班级制度文化的本质内涵是“实施、监督和制衡”,是要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精神,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因此,学生在班上的行为就是一种社会行为,就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当这种社会影响出现负作用时,我们在奖励的同时,也采取了一些处罚措施加以强制性纠正。

4.精神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是班级中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的精神风貌的反映,也是值得班级全体成员依赖的。

4.1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及和睦的同学关系,能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进而能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学生都喜欢平易近人、理解同学、待人公平、乐于交谈的教师。

4.2培养学生如何做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唤起人实现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只有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才是教育的成就。

4.3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取决于创新教育。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呢,班级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参考文献:

[1]《杜威教育论著选》赵祥麟王承绪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2]《教育文化学》郑金洲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3]《利用强化作用加强班级管理》方晓会《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3

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篇4

关键词: 体育专业班级文化建设构建策略

构建积极向上、团结活泼、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在构建班级文化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不仅能创造性地丰富班级文化的内涵,还能充分锻炼各方面的才能,提高综合素质,挖掘潜力,这也是现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导向。体育专业学生因其有着一些不同的特性,班主任在构建班级文化建设时应从实际出发,构建符合体育专业学生的班级文化。

1.高职院校班级文化的内涵与构成

高职院校班级文化主要指高职院校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是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作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的内涵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要素。物质文化主要包含教室的布局、课桌椅与教桌的摆放、各类宣传栏的布置、班级成员自发组织的各类活动,甚至包括网络环境下班级建立的论坛、QQ群、博客等。制度文化主要包含各种班内组织机构及为实现班级建设目标而建立的各类规章制度、约定俗成等。精神文化是所有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财富,体现着师生共同认同与维护的情感、价值取向,是规范学生行为、熏陶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手段。

2.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

了解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也是构建班级文化的基础。在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方面,体育类学生主要表现在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富有同情心、正义感、有礼貌、正直诚实等良好的性格特征,也有人具有自由散漫、冷酷无情、虚伪、粗暴等不良的性格特征。在对学习、劳动的态度方面,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勤奋、认真、细致和节俭的良好性格特征;有些表现为懒惰、粗心、浮华等不良的性格特征。在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理等方面,经常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是情绪化。有的学生情绪一触即发,有的甚至动辄大发雷霆、难以控制。有的喜怒无常、有的任性冲动。体育学生性格因素总的轮廓是趋于开朗乐观、聪明,情绪偏于激动、好强,具有正义感、信任他人、有创新精神、不大能克制自己。

3.构建基于高职院校体育专业班级文化的策略

3.1营造班级文化氛围,构建班级物质文化。

学生在校生活的时间主要是在班里,班级生活的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校的生活质量。高品位的班级物质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我们要努力构建班级物质文化,让教室的每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富有教育意义。打造班级物质文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美化班级环境。教室是学生的“家”,发动学生参与教室的布置,能在无形中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应在教室甚至教学楼指定的地点进行具有专业特色的布置,既让班级学生的才华有展示的平台,又能酝酿良好的艺术氛围,让班级同学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二是打造特色的班级物质文化。班级物质文化的构建,要从班规、班训中渗透出极富班级特色的文化气息。如班级的口号、班级精神等,要展示在课室的显眼位置。要有班级共同的活动空间,比如班级QQ群、班主任的级事务QQ空间、班主任班级事务博客等。三是办好班级空间。无论是班级群空间,还是班级事物博客、版面,都要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自主设计版头、插图,内容要围绕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体现学生的个性和班级的特色。四是建立班级光荣榜,打造班级文化。学生千差万别,他们各自的爱好、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有着各自的特点,班主任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健全的人格。建立“班级光荣榜”打造班级赏识文化,让学生在被赏识、被认可的积极氛围中成长进步。光荣榜是动态的,内容是多元的,受表彰的对象可以是小队,也可以是个人,如学习进步的、劳动积极的、助人为乐的、拾金不昧的、孝敬父母的等,让每个学生置身于深厚的具有个性化的班级文化氛围中。班级环境文化的建设,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振奋,从中不断汲取丰富的营养,积淀文化的底蕴。

3.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构建班级制度文化。

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及主人翁精神、民主意识的培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的过程中,一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他们认识到制定各种规范的目的不是管住他们,而是保证班级所有成员的利益。二是体现民主。在制定班规前,先组织学习学校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并引导学生分析本班实际,找出该班的特点、长处、不足,学生尽情讨论,充分发扬民主,通过讨论制定出符合班级实际、体现班级个性特色的规章制度,从而为全班学生提供符合班级群体利益、自觉约束自己而又督促他人的言行指南。

3.3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构建班级精神文化。

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健康向上、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锻炼和发挥学生各方面的才华和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以此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亦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与合作,使得他们在相互协作的过程中建立起彼此尊重、理解的信任关系,在增进友谊的同时也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要根据素质教育的原则,充分挖掘活动内涵、提炼主题、开展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活动主题系列,努力打造班级主题活动的品牌体系。班级文化活动在形式、内容、方法、时空、组织等各个方面体现多样化、实践性和创新性。如在形式上,既可以组织思政教育型的系列主题班会、技能系列竞赛活动,还可举办文体活动型的各类的各种知识、文娱、体育系列比赛活动等。在内容上,可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遵纪守法、道德修养等思想性教育主题予以系统安排,也可将文明礼仪、爱心奉献、形象塑造、人际交往等素养性美育内容作为必要补充等。

参考文献:

[1]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

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篇5

班级文化能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个人与班级“同甘共苦”。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寄托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他们共同的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这种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以及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又会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时刻清醒地意识到“这是我的班级,我是这个班级的学生”。实践表明,在班集体中,班级文化建设水平愈高,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愈容易得到体现。

班级文化能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提供文化活动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一、丰富班级物质文化

班级物质文化主要包括班级的教育环境布置、班级规划以及班级卫生状况等。原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学生不仅是班级美的欣赏者,也应该是班级美的创造者。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教室中黑板报、学习园地、团组织动态等教育宣传阵地要齐全,要形成定期出版、更换和专人负责的制度,从而达到宣传、影响的效果。同时由于初中生生活习惯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在卫生习惯上可能缺乏自主性和持久性,要坚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环境保洁习惯、保护环境意识。

二、规范班级制度文化

要建设班级文化,需要有制度的保障,如果没有规章制度,班级中的学生就没有约束,而变成一盘散沙。班级制度是将每个学生凝聚在共同的规范之下,用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实践证明,一个高度民主的班级,也是一个规范高度完善的班级。

1.共同制定班规班纪

班主任要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和全班同学一起制定班规班纪。学生自己制定规矩,有利于学生自觉执行,也有利于培养自由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

2.组建班级管理机构

班级是一个组织系统,就要有一定的组织结构以保证组织的运行。建立有效的班级管理机构也是班级制度文化的重要方面。所谓班级管理机构就是班主任领导下的以班长为首的班委会。班长和班委会成员的产生可以采取竞选制和轮任制。班长由同学轮流担任,班委会由班长提名。同学表决通过确定,形成一种班主任——班长——班委——全体同学的管理体制,同学能做的事情,班委不做,班委能做的事情,班长不做,班长能做的事情,班主任不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主任的助手,这样既减轻了班主任的负担,也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多层次、全方位的轮流竞争上岗,不仅加强了班级工作的透明度,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民主意识。

三、培植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感到一种无形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有意或无意地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着学生的情操。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所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班级中,学生无法接触更多的模范人物、国情教育基础等实际情境的陶冶,所以,只能从小处抓起。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与能力,每周安排一名学生担任学生班主任,主持、管理一周中班级的日常工作,处理同学中发生的事件,组织同学开展班级活动。比如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弘扬民族精神的主题中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队活动。让学生写了研究小课题和调查报告等形式表达自己的实践感受。

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篇6

关键词:以人为本班级文化建设与评价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体验、情感生活、道德生活和人格形成。我们实施“以人为本班级文化建设与评价实践研究”,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策略,建设班级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精神文化,开展班级书香文化、日记文化、网络文化的专题文化建设,构建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评价策略,开发班级文化建设的人力资源和潜在资源,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一、以人为本,建设班级物质文化

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教室布置是班级物质文化的主要体现。我们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创建自己的学习环境,让每一面墙都要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有育人功能。我们根据“以德立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按照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要求,组织班委会成员研究教室布置的整体布局和布置风格,采取小组竞标,分工协作,创建以人为本的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展示班级的物质文化的独特个性,营造和谐民主、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

二、以人为本,建设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文化是学生共同认可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以人为本的班级制度无论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成长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制度。我们以班委会成员和小组长为主体,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制定了班名、班训、班规、班级规约等规章制度,从纪律、学习、卫生、活动、仪表、考核等方面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在班级制度的执行过程中,我们尝试实施值周班长制度,让每一位班干部、小组长,甚至每一位组员都有机会担任值周班长,使班级的每一位成员都有岗位,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益。

三、以人为本,建设班级活动文化

班级活动文化是以人为本班级文化建设最重要的载体。开展班级活动不仅可以更好地建设班级物质文化,还可以将班级制度内化为学生的良好行为,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管理,促进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因此,我们十分重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班级文化活动开展,在活动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通过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和总结,激发了学生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落实了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思想。按照学校安排,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每年五月份开展的“校园艺术月文化活动”和九月份开展的秋季学校运动会;根据教务处安排积极参加上级教研部门和学校组织的各学科竞赛活动;利用板报、广播站、橱窗、班级日记、学习园地、走廊弘扬传统文化,宣传班级好人好事;开展主题班会和周一升国旗仪式;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

四、以人为本,建设班级精神文化

“在班级文化系统中,班级精神文化是核心与灵魂,是一个班级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在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应该高度重视班级精神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一般包括班名、班训、班规、班歌、誓词、班级目标、班级口号、班级公约、班级舆论等。在以人为本的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我们以学生发展为本,制定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要求的班级奋斗目标,促使学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品质。我们根据学校文化建设的要求和本班特色制定了班名,如“国学班”“书香班”等;班主任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扬明主,和同学讨论制定了班训、班规、班级八荣八耻等;根据高效课堂文化建设的要求,将学生分组,每组制定了组名、组训、组号等。通过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氛围,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五、以人为本,建设班级课堂文化

打造高效课堂教学,创建班级课堂文化,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我们实施的新课堂改革是以小组合作为基本的学习形式,因此,以人为本的课堂文化建设主要指小组文化建设。我们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个性特长等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4-6人学习小组,又在组内建立2-3个互助组,每组选拔组长和副组长各1名,分别负责小组学习和纪律管理,其余组员担任录人、发言人、联络人等。每组都拟定组名、组训、组号等。课堂活动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单位。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组长检查,梳理问题;课中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成果;课后反馈检测,实施小组评价。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学习,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健全学生的人格。

六、以人为本,建设班级专题文化

以人为本班级文化建设,不仅要建设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活动文化、课堂文化,还要努力探索班级文化建设的新策略、新方法。在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中我们主要探索了班级书香文化、日记文化和网络文化建设的新策略。第一、打造班级书香文化。我们主要建立了创建了书香教室,建立了班级图书馆。学校给每个班级配备了图书专柜,书籍来源主要是学生捐书和校图书室提供,由学生自主阅读、自我管理,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第二、实施班级日记制度。每组一本日记,由小组成员按照日期轮流写作,其他组员跟帖评价,表扬班级好人好事,提出班级存在的问题,定期开展班级日记检查评比活动。第三建设班级网络文化。建立校园网站班级主页、QQ群、博客,为学生布置作业、交流学习、励志教育等搭建平台,沟通了家长、学生和学校之间的交流。

七、以人为本,探索班级文化建设评价策略

我们是以小组为基本的班级管理单位,因此班级文化评价主要以小组文化建设评价为主体。为了进一步推动班级文化评价实践研究,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形成优良的班风学风,我们制定了《以人为本班级文化建设“星级小组”评价细则》,开展了“学习之星、读书之星、日记之星”等“星级小组”评比活动。通过争创星级小组活动,创建了以人为本班级文化建设评价策略,促进了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总之,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把握学生的内在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实践评价研究,不断探索班级管理的新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现代班主任管理的必然选择。

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篇7

我认为,创建“温馨教室”,促进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成长,让教室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一定要进行“温馨教室”发展规划的前瞻性设计、物化环境的精心装点和经营策略的激情服务,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班主任的专业化素养。因此,从“温馨教室”的创建历程足以透视班主任专业化素养,并且两者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的。

一、“温馨教室”发展规划的前瞻性设计展示班主任专业职责的全局观念

“温馨教室”发展规划的前瞻性设计是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仅需要先进的教育观念的“先导”作用和班主任人格力量的支撑,而且更需要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和专业职责的全局观念。

1.制定班级目标。一个班级要成为一个集体,必须有自己奋斗的班级目标。因此,创建“温馨教室”的第一步要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民主气息。师生共同制定出班级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并建立班级职能部,优化组建小队,起队名、设队标、建公约,每个学生各司其职,发挥集体的智慧,营造出快乐的海洋。

2.设置班级岗位。“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每个学生都根据各自的性格和特长找到为班级服务的小岗位。师生力争从服务岗位的选择、服务的渠道、服务的途径、服务的评价等方面对少先队员为何服务、怎样服务做一些探索,使队员真正感受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3.落实责任措施。社会是大家,班级是小家。班主任起好导航作用,用鼓励的言语激励学生做好班级小主人。做到每一项工作落实到人,责任到人。班级的黑板报、卫生、两操、成长栏、成长脚印、小种植等小家务建设都有专人负责,而每一个学生应该各尽其责、形成合力,做到责任到位、部署到位、措施到位。

4.规划主题活动。班级在创建“温馨教室”前期,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学校实际、社会发展进程等情况,进行有效的前瞻性设计。可以根据每月节日确定主题,可以根据社会上可预见的重大活动确定主题,当然,也可以不在设计范围之内,对生成性的教育问题及时反馈、教育和引导。注重共建共享、体验感悟和自主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建设,凸显“温馨教室”创建个性。

二、“温馨教室”物化环境的精心装点显见班主任专业能力的管理水平

1.墙文化。清清爽爽一堵墙,却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的舞台。学校大胆地建议各班把长墙给予学生。为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寻找自己的闪光点。孩子们只要有自己的作品,都可以在自动墙上展示。

2.教室文化。每学期的第一个月,学校一定会举行“我是班级美容师”室内环境布置大比拼活动。我班室内环境布置有:图书角、成长的足迹、成长栏、心语心愿。充满朝气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心态得到改善,情操得到陶冶,视野得到拓宽,品位得到提升。在“温馨教室”物化环境的精心装点过程中,能充分显示班主任专业化能力的管理水平。诸如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洞察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三、从“温馨教室”经营策略的激情服务透视班主任专业道德的精神元素

在实践中,我们意识到:班级就是科研前沿,“温馨教室”创建就是理想的实验课题,学校要全面推进“温馨教室”创建活动。两年来,我们在创建过程中可透视班主任专业道德精神元素的实践策略有三。

策略之一:设计迷你活动,培养良好性情

在校园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充满智慧的班主任会在QQ空间里保留着师生间的私秘空间。学校生活是漫漫人生之路的一个重要阶段。班主任对待学生既不死守、死看、死盯,阻碍他们个性发展,又不放任自流,姑息迁就,而是悉心地引导、导航。他会标出哪条路是通的,哪条路是死胡同,哪条路有危险要当心,哪条路虽险但风光无限。

策略之二:创设文化情境,营造文化氛围

学校给孩子一个什么环境,孩子就拥有一个什么习惯,一身什么气质,一种什么追求。我们学校就是一片令人向往的净土,一个令人依恋的精神家园。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一个人物可以感动人的生命。阳春三月,一年一届的“书香童年书声校园”读书节又开幕了:“青蛙博士”故事大赛、“挑战极限”古诗大赛、“精彩章节”朗诵大赛、作家与我面对面……我们惊喜地发现:读书就是生命美容,书卷气就是一种迷人的优雅。

策略之三:展示特色亮点,凸显向上精神

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篇8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B-

0034-02

2006年由于衢州市区学校布局调整,柯城区兴华中学的规模由原18个班级急剧扩张到48个班级,成为浙西规模最大的公办初级中学。为此,我们将基层专业管理重心由学校教研组下移到各年级的备课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由于受到班级多、学生多、教师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作为基层行政管理组织的年级组管理实效欠佳。基于此,学校组织各层面的教职工进行广泛的讨论,决定进一步把管理重心下移,也就是将年级组管理重心下移到班级组。

一、班级组的管理目标

(一)提高管理的执行能力。解决大规模学校出现“你管你,我做我”“有令不行”的问题。将“德育首位,教学中心,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植入每一位教师心中,落实到每一个课堂、每一次活动。

(二)发挥团队的教育优势。避免大规模学校出现“桥归桥,路归路”“一盘散沙”的弊端。依托年级组领导下的班级组建设,把学校的规模特点转化为教育教学的团队优势。

二、班级组的职能定位

班级组:由同时任教两个班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所组成的教育团队,担负良好班集体的建设以及班级任课教师整体育人的职能,其团队核心人物是班级组长(班主任)。班级组既是学校管理也是学校教育的最基层组织,加强班级组建设有利于增强年级管理与指导的实效,有利于提高班级教育与教学的质量。

三、班级组的建设要点

(一)培养:以团队核心为重点

[分析]多年来,兴华中学所积淀的以“团队精神与学术民主”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后续发展的厚实基础。我们认为,年级组长、班级组长不仅需要发挥教育教学工作的示范、专业品质的表率等辐射作用,更需要具有团队精神的感召、德育研究及实践的策划等核心能力。

[策略]1.有规划培养。我校通过《校德育名师培养计划》《校班主任师徒结对条例》《年级组长、班级组长工作手册》有规划、有目标、有任务地对年级组长、班级组长进行培养与指导。2.多层面交流。基于我校教研团队比德育团队起步早且组风优秀的特点,学校多次组织年级组长、班级组长与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座谈,交流团队建设、研训策划等共性经验教训。同时倡导资深年级组长帮带年轻班级组长,通过发扬年级组长的特长,培养和壮大班级组长队伍。3.案例式分享。校教科室与政教处每学年组织一次德育案例评比,要求以班级组为单位提供参评的德育案例并在校园网共享,把评比结果列入班级组考核。以此发挥班级组长作为团队核心的职能。

(二)运作:以评价制度为导向

[分析]以评价促发展是我校一直以来的评价原则。我们认为,共同的愿景、具体的目标、明确的抓手是班级组工作有效运作的前提和保障。评价制度的认同度、科学性、可操作性决定了对团队建设的指导力与促进力。

[策略]1.广泛讨论确定评价制度。学校初拟《兴华中学年级组建设条例》《兴华中学班级组德育导师制度》,发动全校教师通过“班级组―年级组―校领导班子”逐级展开大讨论,由分散到集中并确定试行稿,使年级组、班级组明确了职能分工及发展方向,使广大教师达成共识并明确努力方向。2.年级组长与班级组捆绑考核。通过年级组长与班级组捆绑考核,促使年级组的优良文化、有效经验在管理重心下移中得以传承。同时发挥年级组的组织优势对班级组进行管理与指导,促进班级组间交流、提升与共享。3.评审与答辩互动相结合。先进班级组评比分三步进行:一是班级组自查自评;二是年级组内初评推荐;三是学校层面复评表彰。在学校复评阶段,由政教处、年级组长、班级组长代表组成的评审组收集班级组建设中的典型问题,现场对提名班级组进行提问,通过答辩互动使其中有效做法显性化,同时进行指导并引发思考。

(三)奖励:以均衡发展为目标

[思考]初中学校的中考奖励,在老师们心目中不仅仅是奖金,更是一种荣誉,意味着学校对其工作的肯定。为了引导班级组内教师合作及学科均衡发展,我校对中考奖励的设置以“倡导团队协作共同提高”为原则,以“允许差距但不允许懈怠”为指导思想。

[策略]1.个人奖励与团队奖励并行。中考奖励由个人奖与团队奖两部分组成:一方面根据本学科在中考中的各项指标为教师个人设奖,以此明确班级组内教师对本学科教学负主责;另一方面根据班级组学生考上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的人数为团队设奖,以此倡导班级组共同帮扶学生攻克弱势学科,同时避免班级组内不同学科教师抢占时间的弊病。2.团队捆绑与个人不保底相结合。团队捆绑有利于教师在共同荣誉感召下齐心于班风、学风建设。但是若某位教师所教学生的优秀率、合格率、平均分、控制差生率均低于既定底线,则不享受班级组团队奖励,以此消除班级组内个别教师等吃大锅饭的不良心态。奖励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及学科的均衡发展,形成了教育教学合力最大化的良好态势。

四、班级组的工作特点

班级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面对共同教育对象的合作关系,在责任、利益和荣誉的感召下,他们既是同事,又是朋友和战友。这个和谐团队的凝聚力,有利于体现集体的教育智慧,有利于教育教学形成合力。

(一)研:体现群策性,利于解决疑难问题

[案例]2012年4月,1012班和1015班的同学由于校篮球赛发生争执,第二天中午大多师生在餐厅用餐之时,1015某男生手执菜刀扬言到操场“教训”一下对方,后被一过路教师夺下菜刀,其他教师在接到学生报告后及时赶到现场平息了事态。1013、1014班级组作为当事者的“近邻”对此议论纷纷。班级组教师捕捉到该事件所隐含的教育力,即时进行集体备课,利用班队课表明学校和教师的鲜明立场,引导学生分析校园暴力并达成共识:

1.同学之间有矛盾应该理性地沟通,武力只能使事态蔓延,于事无补。

2.同学们应该自觉地抵制电影、电视、网络中暴力的影响,遇事要保持冷静的头脑。

3.老师在危险关头不顾个人安危的行为有力地诠释了小邪压不住大正;遭遇校园暴力时,站出来制止的人越多,邪恶就越难立足。

4.及时将暴力事件报告给老师的同学表现出的是正义、勇敢和机智,值得大家学习。

5.应对策略:遇到这类事件,在第一时间报告学校或老师或家长,可以取得有效的保护。

受此启发,学校各年级组织其他班级也及时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对校园暴力事件的认识与应对能力。

[解读]班级组强调合作,教育教学任务要靠大家来完成,采取的教育对策要靠大家集思广益,教育的实践活动要靠大家身体力行,这样的群策群力保证了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教育的深度广度。每周一次班级组例会的德育研究侧重于德育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如班级活动方案的设计、德育案例的收集、问题学生的观察、班级管理策略的检验等。每月一次年级组例会的德育研究侧重于班级活动的优化、疑难德育问题的会诊、高危学生问题的预警、班级管理策略的提炼等。针对教育疑难问题的研讨流程如下:

(二)训:倡导互,利于教师专业成长

[案例]0817、0818班级组的德育导师小罗是一名新老师。对于每位导师需要与4名困难学生结对并进行转化的任务,罗老师忧心忡忡不知道如何着手。班级组根据罗老师富有教育热情及生活情趣的特点,建议她从指导班级花卉养育入手开展导师工作,并协助罗老师制定了活动指导方案,这一工作为罗老师提供了极具空间的教育平台。通过班队课,0817、0818班学生分别确定了兰花、茶花为班花,在罗老师的指导下,两个班组建了班花培育小组,制订了细致的养护方案。小罗老师在与学生一起培育花卉中建立感情,原本逃学叛逆的结对学生也在培育班花的过程中逐渐融入班集体,并慢慢地开始要学习。一学年不到,小罗就成了学生的“知心姐姐”。第一届学生毕业后,信心满满的罗老师主动请缨当班主任,拜鲁老师为班主任师傅,一年多来好学肯干的她,目前已成长为令1109、1110班级组每一位导师引以为豪的新核心。

[解读]我们在班级组教师组合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组建由适应期、成长期、成熟期、专家型等不同层次教师组成的团队,班级组各成员在工作中教学相长。我们对新老师的要求是:第一个三年,拜一名学科师傅做到学科教学过关,同时当一名合格的德育导师;第二个三年拜一名班主任师傅做到班主任工作过关,同时学科教学胜任;第三个三年班主任工作胜任,学科教学能独挡一面。同一班级组内资深德育导师帮带年轻的德育导师,班主任之间的师徒结对,已成为我校新班主任培养的典型经验在区域内推广。

(三)育:发扬互补性,利于减少教育盲区

[案例]10月中旬,学校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然而,1204班班主任匆匆留下“请大家献计献策”七个字就外出培训了。2013班的小王班主任是新班主任,她在班级组例会上征求意见。大家一致赞同年级组“班级文化建设是起始年级培育健康班集体的有效抓手”这一观点,经商议决定:1.以同中求异的原则指导1203、1204两个班的班级文化建设。2.广泛发动学生参与班旗班徽设计及教室布置。3.班主任小王负责方案的定夺、材料的提供及总验收;美术老师负责班旗班徽创意的征集及艺术指导;社会老师负责八字班风的征集及指导;语文老师负责励志语的征集及书法指导,科学老师负责学习园地栏目设置的指导。待1204班班主任返校的时候,班级组在该项评比中已荣获年级第一。

[解读]在过去单班单管的模式中,学生的日常教育任务以及各项学生活动基本上由班主任独管,班主任个体局限性与班级管理全能性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教育效能,班主任性格上的缺陷或者管理时空上的漏洞甚至可能导致教育隐患。在班级组管理模式下,既有两位班主任协同谋划两个班的班集体建设,又有六位导师齐抓共管日常教育任务,大大提高了学校管理的执行力,减少了学生教育的盲区。

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篇9

论文关键词:班级;非正式群体;调适策略

班级中非正式群体是指没有正式的组织约定,由于共同的好恶、兴趣和思想基础而形成的小群体。其成员间有较深的情感基础,因而常表现出较强的合作性、稳定性和一致对外性。根据非正式群体目标与班级正式群体目标的一致程度可分为积极型、消极型、中间型和危害型四种类型,作为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辅导员,应采取适当的策略协调调动非正式群体中的积极因素,使他们成为辅导员的同盟军、助手,以促进班风、班集体的建设。

一、对积极型非正式群体的调适策略

积极型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的建设目标是赞同的,他们积极支持、配合班级工作,如许多班级中自然产生的各种学习兴趣小组、特长小组等。对积极型非正式群体应采取支持、保护、利用的策略。支持和保护他们的正常交往和正当的志趣与爱好,促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去影响班级中的其他成员。首先,辅导员可利用他们之间感情密切、说话投机的特点,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去帮助辅导员做好其中某些成员的思想工作;其次,辅导员还可以倡导在他们中间开展互帮互学的活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再次,辅导员也可以利用其首领威信高、有群众基础的特点,让其担任某些职务,将非正式群体中好的习惯、作风推广到班级中去,将他们的目标纳入班级目标的轨道;第四,辅导员可以考虑利用他们成员之间互相信任、信息沟通迅速的特点,传达和贯彻学校意图,并及时收集学生中的各种信息,对其进行正确诱导,肯定他们个性之所长,将某些辅导员一时难以顾及的工作交给他们去完成。

二、对消极型非正式群体的调适策略

消极型非正式群体对学习不感兴趣,持消极态度,常有意违反班规、校规校纪等情况,对班级建设产生消极作用。对消极型非正式群体要坚持争取和改造相结合的原则。如果引导得当,可成为班级的一种辅助力量,反之会成为班级建设的阻力。在目标上,由于这类非正式群体的目标与班级目标相距较大甚至相悖。辅导员应善于在这种差距中寻找两者的契合点,在对立中抓住统一,利用契合点加以引导,促成其向班级目标靠近。在思想上,要对其成员循循善诱地进行教育,对其错误认识和不正确的是非标准以及人生观加以引导、分析和教育。善于点燃他们心灵的三把火——自信、自尊、上进心,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捕捉最佳教育时机,对于他们微小的进步,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做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产生内疚感,形成自责,并积极体验这种感觉,进行自我“反思”,逐步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从而使他们产生改正错误的愿望,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行为上,要加以约束和训练。通过训练巩固其行为习惯中好的一面,约束其不良习惯的发展。在组织上,一方面做好其首领式人物的工作,通过首领人物的转化来带动其他成员的转化;二是做好分化工作,区别对待一般成员和少数性质严重的成员,减轻他们的相互依赖性,这样可以先转化部分成员,削弱群体力量;三是利用优秀学生对其成员施加影响,将一部分成员吸引到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中去;四是对个别害群之马决不姑息迁就,而是按相关纪律给予必要的处罚。这样,逐步使这类群体走上健康之道,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建立起美好的人生理想,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评判标准,避免误入歧途。

三、对中间型非正式群体的调适策略

中间型非正式群体介于积极型与消极型群体之间,这类群体的成员往往具有从众心理,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会影响到班集体的建设。对中间型非正式群体要持慎重的态度,坚持正面积极引导和帮助的原则。首先是对他们的群体目标和行为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既要肯定其积极的一面,又要帮助他们克服和改进消极的一面。二是提高班集体建设的目标效应,用班集体的凝聚力吸引他们,使他们体会到只有加强班集体建设,才能真正满足他们个体和群体的需要,将满足自己需要的途径寄托在班集体建设上。如果双方都能满足对方的需要,就容易形成接近、友好、信赖的关系,这对促进班集体建设是非常有利的。三是加强情感交流,作为辅导员要满腔热情地对待他们,多表扬少批评,多帮助少责难,鼓励优秀学生接近他们、影响他们。通过辅导员对学生情真意切的关怀和教诲,使学生受到感动和教化。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切忌讽刺、嘲笑,乃至挖苦、打击、侮辱人格,否则将严重伤害学生的心灵,泯灭学生积极进取的火花。对他们不要放弃,更不要抛弃,如果任其破罐破摔,会助长其错误的发展,从而影响其终生。四是给这些群体成员提供为班级发挥作用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组织班级中的一些活动,鼓励他们为班级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注意寻找他们之中的闪光点,这样在感情上和认识上就会逐步缩小他们与班级的距离,从中强化他们的班级意识。

四、对危害型群体(或称破坏型群体)的调适策略

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篇10

关键词:高校班级建设班级管理问题及对策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要着力加强班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班级在目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学校开展学生工作的重要阵地,本文就高校学生班级管理进行了研究。

一、高校班级管理的现状

(一)高校学分制改革淡化了班级的概念。

随着高等学校学分制的全面实施,学生具有较强的课程选择权利,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师和课程,这就导致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的同学完全在一起上课的机会较少,学生分散在不同的教室,共同在一起交流的机会较少,传统意义上的班级概念逐步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非正式群体以及独立的学生个体。

(二)高校扩招带来学生班级管理难度加大。

国内大部分学校都在不停地扩大规模,增加人数,特别是部分就业需求较大的专业招生人数迅速膨胀,导致原来二三十人一个的班级变成了五六十个人,学生的地域性和生活背景的差异性就越来越明显,带来了班级管理难度的增加,传统意义上的班长等班干很难对如此多的学生进行管理,导致班级中偏离班级核心意识的学生增加,能够有效参与班级管理的同学较少。

(三)学生个性增强导致班级凝聚力下降。

社会的发展和学生意识的变化,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学校中会追求自己的个性,特别是“90后”的学生进入校园后,他们以自己的价值实现和个性展示为目标,对集体的事务重视不够,经常不参加集体活动。传统意义上的班级活动也很难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在班级中展示的机会越来越少,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兴趣降低,从而导致了现在学生班级凝聚力的下降。

(四)班级管理中缺乏有效的考核和管理方法。

虽然各个学校在学生班级管理中进行了很多尝试,也有较多的班级学风评比办法、优秀班集体评比办法等管理方法,但因为班级管理的主要实施者(班级骨干)本身也是学生,管理办法中的激励和惩罚机制无法对其有效地发挥作用,而作为管理者主体的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又很难直接实施管理,造成一些存在的管理制度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高等学校班级管理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虽然目前高校的班级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但很多高校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停地探索,并坚持不懈地加强高校班级管理,以使高校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一)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精神。

一般人的成长都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就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训,现代许多科学家的研究都证明,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人的德育、智育都具有有效的刺激作用。高校建设良好的班集体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教育学生养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日常过程中能够形成较强的集体观、大局观;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为了完成班级的共同愿景而进行努力,能够在合作中锤炼品质,提高意志,增强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提升未来的职场竞争力。

(二)可以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受中国“官本位”意识的影响,在学校求学的过程中都迫切希望得到展示自己的机会,特别是展示自己的管理能力。加强班级建设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立共同的班级目标,使广大学生都参加到班级的建设中来,使学生在班级管理、班级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能力,提高素质。另一方面,学生骨干在组织班级管理与活动中不断地得到锻炼,能力得到提升,由于班级管理的复杂性,能够较好开展工作的学生其组织领导能力必将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对其以后的发展就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三)可以为学校教育活动搭建有效阵地。

目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学生基本上是被动地接受学校或者学院的组织参加一些教育活动,如报告会、动员会、座谈会等,这些都是令学生觉得较为枯燥的形式,在没有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这样的活动效果就会打折扣。

加强班级建设,可以使原本枯燥的内容通过班级的运作而具有广泛的参与性,使学生在活动中不必拘泥于形式,只要广泛参与,并在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就可达到教育主导者的目的。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活动中,通过介绍自己家乡的变化使学生用心感受家乡的变化,通过总结回顾家乡变化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三、改进高校学生班级管理的策略

在班集体的建设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基本可分成内因和外因两个层面。内因层面,是指由班级内部成员自身特点和彼此间的互动关系组成,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氛围。它包括班级同学的来源和自身性格特点、班级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奉献精神等班级形成之初就具有的因素。而外因是指在班级建成之后,从外界施加的对班级建设产生影响的作用因素,这里可初步分析为引导因素、竞争因素、评价因素和文化因素四类。

内因是一个班级形成之初就特有的,不同班级各有千秋。因此,为推动全校整体性的班集体建设,就需要更多地关注外部因素,思考如何通过这些外在性的因素施加正面、有益和积极的激励影响,从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与落实,本文重点就如何加强班级管理给出相应的外部改进策略。

(一)情感育人,逐渐由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过渡。

从柔性管理教育的角度讲,情感交流就是“感情投资”,它是协调人际关系的最佳方式,大学班级的辅导员和教师只有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人格产生吸引,才能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敬重感和信任感,心悦诚服地为班级的建设而努力。

做好学生的柔性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四点:一是尊重学生,使学生得到平等的主体地位,平时工作中以表扬为主,避免直接的训导;二是相信学生,使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树立充足的信心;三是给学生更多爱心,辅导员要沉下心到学生中,关心学生特别是有困难的学生;四是给学生树立榜样,用自己的人格和魅力影响学生。

(二)尊重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班级主体作用。

尊重学生个性,是充分发挥学生班级主体性,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前提。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是班级建设的主体,充分彰显学生在班级建设中的个性是增强班级活力的重要前提。

当前学生思维活跃,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对问题的处理方式独特,给传统的班级组织管理模式势必带来冲击。尊重学生个性,就是尊重学生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不违背班级管理建设的前提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组织班级的管理,按照学生更乐于接受的形式去实施,提高班级活动的效果。

(三)文化熏陶,坚持不懈开展班级文化建设。

建设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班级文化是班级活动能够持续开展的动力和源泉,任何措施和活动只能促使学生短暂的参与,真正要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班级,必须形成强大的班级文化才能够凝心聚力,才能把学生的思想统一到班级中来。

要引导学生在班级形成初期就通过共同努力和策划,形成自己的班徽、班歌与班训等班级文化符号,使其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班级文化标志,并在此号召下形成班级精神,为建设管理班级提供文化抓手。

(四)骨干引领,打造高素质班级骨干队伍。

打造具有较高思想政治觉悟和工作水平的班级骨干队伍是改善班级管理的关键因素,他们是班级管理主要执行力量,班级骨干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班级的整体水平。

在学生班级骨干的选拔上要遵循“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策略,不可完全把班级骨干的选拔权交给学生,既要给学生行使选举的权利,又要按照工作要求选拔班级主要骨干,使二者能够做到结合而不冲突。要建立系统的班级骨干培训与考核制度,加强对其个性化指导,表现优秀的要予以表彰,推荐其参加更高层次的学生工作,充分调动学生骨干服务同学的积极性。

(五)制度完善,建立健全班级管理考核制度。

建立健全班级管理考核制度是改善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制度,开展班级评比活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加班级建设的积极性,提高班级建设的水平。

要通过建立合理的制度使班级的考核与学生的综合评价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意识,使学生在日常行为中经常性地考虑其对本班级的影响。要建立班级评比制度,定期组织进行考核检查,对于表现优秀的班级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表彰,以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四、结语

学生组成的多样性与个性化,使现在高校班级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在对班级研究基础上提出的策略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于不同的时期的不同班级,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由教育主导者深入分析,这样才能切实提高班级建设的水平,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金文斌.大学班级的柔性管理教育[J].安徽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6):128-129

[2]杨芝,黄明山.大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9,(4):76-77

[3]吴昊,张春生.高校班集体建设的外因影响浅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7(8):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