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十篇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十篇

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1:15

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1

关键词:农网;10kV配电线路;设备;故障;诊断

中图分类号:tm7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6-0112-01

现阶段,农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其中电网设施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但是,在电网的运行过程中,农网10kV配电线路及设备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常常会碰到一些故障问题,进而导致电网无法正常工作。因此,相关的电网工作人员应该对农网10kV配电线路及设备常见故障进行详细的了解,并对农网10kV配电线路及设备常见故障诊断措施进行熟练的掌握,进而保障农网安全的运行。

1农网10kV配电线路及设备常见故障分析

1.1雷电灾害故障

农网的10kV配电线路中的自然灾害故障主要是指雷害故障,其故障覆盖面较大,对于雷电经过的地形大多数是丘陵平原,缺少高楼建筑的防雷设施,由于农网设备的绝缘性与耐雷性相对较低,在雷雨季节,农网的配电线路往往会出现雷害故障。

1.2农网设备故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农村家庭对大功率电器的应用逐渐增多,使得农村的配网负荷大大增加,造成农网规划建设显著滞后于用电负荷的增长,此外,由于农村缺少电网配置专业人员,往往会导致农网的规划不合理,部分设备长期持续高负荷的运转,在没有定期检修的情况下,常常会造成电网设备的故障甚至老化退休。

1.3外界破坏故障

在农村的电网使用过程中,常常会由于台风、暴雨等恶劣的天气灾害,造成倒杆断线、杆基塌方以及树木压线等状况,进而增加了电网线路的负担;同时,杆塔上的鸟巢以及白蚁侵蚀常常会导致电网电缆的短路与故障现象。此外,由于线路安装较低、公路在没有防撞设施的保护下,常常会出现大型车辆与电网线路纠缠的现象,这些外界因素都会造成农网线路的故障。

2农网10kV配电线路及设备常见故障诊断的有效

措施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农网10kV配电线路及设备常见故障问题,笔者认为相关的诊断人员应该对农网10kV配电线路及设备常见故障进行详细的料了解,并在对其正确诊断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对农网10kV配电线路及设备常见故障进行有效的解决。在下文中,笔者根据自身的时间经验并结合对农网10kV配电线路及设备常见故障的调研,从农网10kV配电线路及设备常见故障诊断的技术措施与运行维护管理措施两个方面对农网10kV配电线路及设备常见故障诊断的有效措施提出几条合理化的建议,以供参考。

2.1农网10kV配电线路及设备常见故障诊断的技术措施

2.1.1安装防雷设备并改善接地装置

电网故障诊断人员应该依据电线线路的地形以及雷区的分布,对避雷器进行合理的配置,最好是使用具有自动脱落功能的避雷器,进而方便维修人员发现坏掉的避雷器。对线路设备进行接地网的监测,对不合格的地网进行及时的修理。

2.1.2对线路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的掌握

电网维修人员应该对电网线路进行定期的监测、巡视,进而做到对电网线路的缺陷进行及时的分析与研究,并对其进行检修。同时,应该对超载的变压器进行特别的关注,对其分布与负荷特点进行详细的掌握。通过转换变压器、调整负荷平衡度以及增加布点等方式使得变压器负载率降低。

2.1.3对农网10kV电路进行科学保护设备的配置

农网故障诊断人员应该加强对真空开关的电流设置,保障其在正常的状况下运行工作,当其发生故障时,能够对跳闸做出准确的反应。并且应该依据配变的容量对熔丝与低压空气的开关进行科学的配置。进而通过抵押开关与熔断器的配合保障变压器不受伤害。

2.2农网10kV配电线路及设备常见故障诊断的运行维

护管理措施

2.2.1强化农网10kV配电线路及设备常见故障诊断的宣传教育

农村的供电企业应该对其员工进行电网知识与思想的培训教育,提高其在思想中电线路故障诊断的觉悟与认识,进而提升运行维护管理的技能。同时,供电单位应该在农村设置专业的电力宣传栏,到农村中进行用电安全意识的普及。而且要加强对人们违法用电行为的管理与监督,对于违规现象应该严惩不贷。

2.2.2对农网10kV配电线路及设备进行定期的检修与巡查

供电所的工作人员应该对农村的配电线路进行定期巡视,降低用电线路的安全隐患,所以,各基层部门应该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配电线路进行监测与维护,对于用电线路附近的施工现场、树障以及广告牌对用电线路设备的不利影响,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有效的降低。由此可见,对农网10kV配电线路及设备进行定期的检修与巡查不仅能够降低农网10kV配电线路及设备的故障发生率,而且能够对发生故障的线路与外界故障进行及时的诊断,并对故障进行科学合理的解决,保障电网的正常安全运行。

2.2.3强化农网10kV配电线路及设备的监督工作

对于农网10kV配电线路及设备的监督工作,供电所应该从源头进行把关,对用电线路中的各种设备进行严格的监测,对于破旧或者不合格的电路设备应该进行及时的更换,保障其符合正常的运行条件。在进行用电线路配置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根据电网设备的施工要求进行选择与配置。对于电网的验收与竣工的工作,验收人员应该根据验收规范,对电网设备进行核对,检查是否符合标准。此外,对于电网配置中不符合要求的相关环节,应该对其进行跟踪维修,进而保障电网设备的正常运行。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步的得到改善,其中农网10kV配电线路及设备在人们的日常用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农网10kV配电线路及设备进行故障诊断过程中,相关的农网施工人员不仅仅要在技术方面做好安装防雷设备并改善接地装置、对线路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的掌握以及对农网10kV电路进行科学保护设备的配置等工作,还要在农网10kV配电线路及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方面做好强化农网10kV配电线路及设备常见故障诊断的宣传教育、对农网10kV配电线路及设备进行定期的检修与巡查以及强化农网10kV配电线路及设备的监督等工作,此外,还应该紧跟时展的步伐,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不断对农网10kV配电线路及设备常见故障诊断措施进行改革与创新,进而保障农网10kV配电线路及设备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张华.农网配电线路主要故障及防范措施[J].科技与生活,2011,(4).

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急诊;监护;护理模式

急诊科接收的患者往往具有病情危急、情况复杂的特点,快速对患者实行有效的抢救措施尤为重要,而诊疗服务与护理服务都是患者获得高质量医服务不可或缺的内容,急诊抢救过程中采取科学的护理方式与患者预后存在密切关联[1~2]。预见性护理是对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护理,将抢救措施转化为主动抢救,从而降低患者痛苦的护理模式[3]。本次研究探讨了预见性护理在急诊重症监护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监护室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患者118例,入选标准:(1)在告知研究目的与意义的情况下,患方自愿纳入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患者符合急诊相关诊断标准,意识清晰。排除标准:(1)精神病患者;(2)入院不足1h死亡者。将118例入选患者根据就诊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男34例,女25例;平均年龄(57.32±10.83)岁。观察组男32例,女27例;平均年龄(54.32±11.14)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会审核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遵循医嘱给予护理措施;记录用药名称、剂量、患者反应等数据;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对症处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2.1人员预见性分配一般情况下,急诊科白班护理人员多于晚班,但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重大节假日),夜间急诊抢救较多,容易形成人员紧张、护理流程紊乱的情况[4]。因此,在此种情况下应注意加强夜班人力资源补充,尤其增加资历深的医护人员,避免发生由于护理人员紧缺导致的护理差错事故,通过合理的人员配置提高抢救效率。

1.2.2预见性抢救流程化清晰、逻辑化的抢救流程不仅能帮助护理人员理清护理顺利,还能帮助年轻护理人员避免因护理经验不足导致的护理差错[5]。因此,形成预见性抢救流程,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十分有必要。预见性抢救流程内容如下:(1)患者到达急诊监护室后,护理人员应做好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工作,在短时间内获取患者基本信息与治疗禁忌等有效资料,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病情可能的发展及将要采取的措施;同时根据患者情况,在医生实施抢救措施前,准备好可能用到的医疗器械及药物,便于快速进入抢救环节。(2)在实施抢救措施的过程中,护士应根据使用药物种类,预估患者可能出现出现的不良反应,提前采取应对方案,提高抢救成功率。(3)患者抢救过程中,患者家属难免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此时,采用预见性护理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家属情绪,提高家属配合度。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效果及护理满意程度的差异。抢救效果:成功: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病情无恶化趋势;有效:患者生命体征好转,意识清晰,但患者仍未脱离生命危险;失败:抢救完成后,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护理满意度:通过问卷对患者及其家属就急诊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评定护理满意度。问卷共包含20个项目,每个项目1~5分,共计100分。分数(F)高于80分为非常满意,F介于60~79分为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均由SpSS17.0软件包处理分析数据资料,抢救时间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抢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则表示两组数据资料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平均抢救时间为(29.36±9.06)min,观察组患者平均抢救时间为(17.64±8.56)min。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22,p=0.000)。

2.2两组患者抢救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抢救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患者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3

关键词:急诊护理;急腹症;平均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

我院为分析急诊护理对急腹症患者并发症预防效果的作用,特选取81例急腹症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比较其与一般护理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取得满意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急诊科收治的急腹症患者进行住院治疗的162例,其中男性70例,女患者92例,年龄在14-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8±4.76)岁,其中34例阑尾炎、31例胆结石、15例胆囊炎、15例肠梗阻、13例急性胰腺炎、7例心肌梗死、3例大叶性肺炎、10例肾结石、7例消化性溃疡穿孔、6例腹膜炎、4例输尿管结石、6例宫外孕、5例卵巢囊肿蒂扭转、4例急性盆腔炎、2例黄体破裂,病程均在4-48小时内。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病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协助医师稳定病人病情后遵医嘱转运至相关科室进一步治疗。

观察组则给予急诊护理,具体包括以下主要措施: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患者就诊后,护理人员立刻进行病情评估,了解疼痛部位、时间、程度、性质及既往有无类似发作,观察患者表情、姿势,测量血压、脉搏,查看有无休克体征,如有,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根据病情情况给予相应及其他护理措施,期间患者出现疼痛加剧,或突然缓解后又进行性加剧现象应及时报道医师;2.严格遵循四禁原则:禁饮食、禁用止痛药物、禁灌肠、禁用泻药以免掩盖病情,向患者解释原因并给予心理安慰,消除患者紧张及恐惧,减少心理应激,从而减轻患者疼痛;3.陪同患者完成相关辅助检查,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大致判断患者可能疾病类型,以做到心中有数,临危不乱;4.对于危重患者,快速给予抗休克及各项生命支持,稳定患者呼吸及循环系统稳定,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5.所有治疗及护理措施详细做好记录,并标注对应时间,为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必要时还可充当法律依据;6.患者病情稳定后,协助患者转运至相关科室进一步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费用及满意度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统计以患者入院72小时内发生为准,超过此时间段不计入统计分析;平均住院费用以患者入院至出院当天所有医疗费用总和计算,包括患者家属自费药物的费用,但不包括患者饮食及其自己要求而与本病无关的检查费用;满意度判定:患者出院时,采取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总分100分,80分以上计入满意率统计,计算两组患者满意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n)

与对照组相比,*p

2.2两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护理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情况(X±s)

与对照组相比,*p

3讨论

急腹症是急诊科晚上接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是一组以急性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临床疾病,除了腹部本身的疾病外,大叶性肺炎、心肌梗死、胸膜炎等也可以引起腹部疼痛,出现类似急腹症的临床表现[1]。此次我院收治的162例急腹症患者中,其中当时诊断不明的7例心肌梗死和3例大叶性肺炎患者也归入急腹症的患者之中,纳入研究范围。但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大部分都还是外科急腹症,比如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胆石症、消化道溃疡穿孔及泌尿系统结石等,其中年轻女性又以急性盆腔炎、输卵管妊娠破裂及卵巢囊肿蒂扭转多见。由于急腹症涉及多个组织器官,病情复杂且起病急、变化快,又加之剧烈腹痛可引起呕吐、大汗淋漓等伴随症状,极易发生休克、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因此早期正确的诊断和适宜护理措施尤为关键[2]。我院通过对81例急腹症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安慰及辅助患者完成相关辅助检查,明显降低了实施急诊护理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了住院平均费用及提高了护理满意度,这与张梅报道的131例外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一致,说明合适的急诊护理措施确实可以减少急腹症患者的误诊及漏诊,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3]。

急诊护理是急腹症患者入院后首先接受的护理措施,其护理处于疾病的早期,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疾病的预后。我院急诊护理措施中要求护士第一时间了解和评估患者病情,掌握各种危重患者的抢救措施,根据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及相应器械检查结果大致判断患者疾病类型,从而做到胸有成竹,处置得当。鉴于目前急腹症患者主要依靠病史和体格检查初步诊断疾病,大型医疗设备辅助诊断只是确诊或排除其他诊断,在询问病史过程中患者可能因为剧烈疼痛、恐惧不能进行准确、及时的回答,这些都给疾病诊断带来困难,从而延误治疗时间,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如异位妊娠患者诊断治疗不及时,或误诊为输尿管结石、阑尾炎等,很可能造成休克、抢救无效死亡。急诊护理护士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旦患者发生精神、神智或体征变化,可及时告知医师,迅速给予相应处理,因此,急诊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减少平均住院费用及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艳连.急腹症患者的急诊临床观察与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0):130.

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4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结合我院急诊iCU护士重症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现象,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加强可行的应对措施的及时制定[4]。结合随机数字表法,抽取该期间不安全现象相对应患者90例,男女患者分别为50例、40例,最低年龄为22岁,最高年龄为75岁,平均年龄为(52.51±3.51)岁。所有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良好,依从性也比较高,可以与护理人员工作保持紧密的配合。1.2方法对90例急诊iCU重症患者护理过程,予以回顾性分析,并定期随访医护人员。通过iCU护理科、医学专家开展讨论会[5],为深入分析和讨论该期间患者出现的不安全现象提供一定的渠道,这其中也包括讨论和总结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在分析出具体问题以后,及时采取可行的应对办法。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χ2检验,当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急诊iCU护士重症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情况在急诊iCU护士重症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指临床医学知识掌握不足、操作能力差、应变能力差等,其中临床医学知识掌握不足例数为40例,其占比为44.44%,操作能力差例数为30例,其占比为33.33%,应变能力差例数为20例,其占比为22.22%。见表1。表1急诊iCU护士重症护理中存在的问题[n(%)]2.2采取措施后的满意度情况回顾性分析iCU护士的护理过程,在采取措施之前,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掌握水平有待提升,护士的满意度为72.22%(65/90)。在采取措施后,显著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养和护理技能掌握水平,护士满意度为94.44%(85/90)。采取措施后的满意度明显高于采取措施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

3存在问题3.1知识掌握不足在病房护理中,临床理论和护理知识是重中之重,其中骨科、妇科、外科等是iCU重症监护室接受病例较多的相关科室,所以对于急诊iCU护士而言,必须要加强专业医学知识的掌握[6],但是一些急诊iCU护士的知识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展,在护理人员,失误现象难以避免,从而加剧不安全事件的出现,这已经成为了治疗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甚至对患者生命安全也产生了极大的威胁。3.2操作水平有限急诊iCU重症患者,其机体处于比较虚弱的水平,出现生命危险的概率比较高,所以必须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领域地监测,在监护室中,借助气管插管、微量注射器等相关仪器进行辅助治疗[7]。因此,护理人员需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熟练操作各种仪器。3.3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有待提升急诊iCU重症患者与普通病房患者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出现突发状况和并发症的概率比较高[8],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将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提升上来,给予护理质量一定的保障。现阶段,在临床上,一些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处于较为低下的水平,没有及时采取质量治疗,并且判断也出现失误。

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5

【摘要】:为探讨门诊注射室护患纠纷的防范,减少和杜绝护患纠纷。通过对门诊注射室所潜在的护患纠纷分析,认为用法律意识约束护理行为,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转变观念,不断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有助于降低门诊注射室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门诊注射室;护患纠纷;防范措施

护患纠纷是指发生在护士和患者或其家属之间的纠纷,属于医疗纠纷的一种。门诊注射室是病人接受医疗护理活动比较集中的场所,且具有工作任务繁琐、服务时间集中等特点,是护患纠纷的易发地、高发地。护患纠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秩序,对当事者及护士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严重的甚至引发暴力。因此,分析注射室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已是新形势下护理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护理管理者所面临的新问题。

1注射室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

1.1护士方原因

1.1.1服务态度不满意有些护士服务意识不强,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态度冷漠、语言生硬,没做到以人为本[1]。另一方面注射室承担着全院门诊注射工作,任务繁重,而护理人员相对不足,无充足时间与患者解释、沟通。这些都引起患者不满,导致纠纷。

1.1.2工作责任心不强有些护士工作懒散、精力不集中,在处置、执行医嘱时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及“三查七对”制度[2]。护士巡视不够,输液时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未及时发现、报告医生处理,此时易发生护患纠纷。

1.1.3技术操作不熟练个别护士技术操作水平低,心理素质差,未能一针见血[3],且低年资护士工作时间短,经验缺乏,不能及时灵活处理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往往引起患者不满,引起纠纷。

1.2患者方原因

1.2.1患者的心理期望过高随着公众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患者通常把自己当作特殊的消费者,认为自己所有的要求都是合理的而应该得到满足;对医院及医护人员期望过高,不能容忍医护人员诊疗过程中发生任何瑕疵[4]。甚至有的患者对医院失去信任,加大了护理工作的难度,间接影响了护理工作。

1.2.2缺乏医学知识患者缺乏对疾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缺乏正确的认识,医疗风险意识不足,在治疗过程中如病情未见好转或效果不佳,患者和家属往往心存不满,操作时就会迁怒于护士,易引起纠纷。1.2.3缺乏耐心和理解由于就诊环节多,患者要经过挂号、看病、交费,取药等环节[5],往往使病人产生不耐烦情绪,无论在哪个环节遇上不愉快,最后到注射室从而迁怒于护理人员。

1.3环境原因

1.3.1社会环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也在增强。尤其是近年来新闻媒体纷纷曝光以及多种社会舆论导向使得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上帝观念”更加强烈,甚至不乏有“过之”现象,对医务人员的部分行为有“不放心”的误解。

1.3.2医院环境就诊环境不合理。患者的整个就诊过程被候诊、交费、取药、检查、排队等耗去了大部分时间,可与医生面对面时,可能三言两语就结束了整个的诊疗。各种检查、治疗延续性差,患者需要楼上楼下地找诊室,询问不能及时得到答复,开大处方、大检查等,造成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危机。

1.3.3输液室环境注射室每天接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层次、不同文化素质及不同生活环境的患者,患者人数多、病种杂、病人和家属来回流动[6],尤其是儿童输液室脏乱、婴幼儿大小便有难闻的气味,部分患者常迁怒于护士,对护理质量不满引起纠纷。

2注射室护患纠纷的防范措施

注射室护患纠纷的防范措施有很多方面,以下主要是医院方面及医护人员应该要采取的措施。

2.1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2.1.1改善输液室环境,优化输液流程良好的输液环境能增加患者和家属对医院的信任和愉悦;合理的输液流程可缩短患者等候的治疗时间,使患者尽早得到治疗,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服务质量。为此,医院改建门诊注射室,在输液室安装电视、空调,儿童输液室粘贴色彩鲜艳、有趣的卡通片,为患者提供开水、一次性茶杯;制定收药到注射一套合理的输液流程,缩短患者输液等候的时间,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2.1.2增强服务意识医院要持之以恒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护士要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精神[7],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加强责任心。掌握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有礼貌、尊重、诚恳、热情、注意语言表达,情感真实,主动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根据心理需求来确定与患者沟通的内容。

2.2增强法律意识护士应懂得一些法律知识,了解相关的法规,并熟悉医院的规章制度,明白工作与法律间的相关问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8]。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临床三查七对制度、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等都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护士不仅要遵守,还要有严谨的作风和慎独的精神,要不分人前人后,不管有无人检查,都要循章守制,同时也要注意工作中的一些细节。

2.3增强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强调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力求一针见血。若在诸多因素下穿刺不能成功时,要敢于向患者及家属表示歉意,作出必要的解释、安抚,取得谅解与支持[9]。同时,护士要注重业务学习,如了解药物作用、毒副反应、适应证、配伍禁忌等。

2.4增强处置能力一旦出现护理纠纷,处理态度要真诚,以理服人,防止激化事态,不应采取以势压人、激化矛盾的错误方法。要及时采取正确的取证措施[10]。有些重要的证据和细节可能会被忽略应及时保留现场与物证,作为分清是非,正确处理纠纷的基本依据。

参考文献

[1]于义琴,管淑红.门诊注射室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1(17):8196-8197.

[2]凌素环,赖爱萍.浅谈门诊注射室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医学信息,2010,2(2):772-773.

[3]胡艳华.门诊儿童注射室护患矛盾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J]中华全科医学,2012,1(1):150-151.

[4]罗晓云,肖冰,欧阳梅.门诊注射室产生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1(22):205-206.

[5]齐海青,曲丽莉.注射室护患沟通中患方愤怒情绪的护理应对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0,3(14):172-273.

[6]李凤兰,蔺秀香.中心注射室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社区医学杂志,2010,5(5):50-51.

[7]金海兰,林明玉.门、急诊注射室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医院管理,2011,12(34):147-148.

[8]席建梅.门诊注射室护患纠纷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5):1222-1223.

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护理路径;急性脑卒中;临床价值

脑卒中疾病为急诊科室患者常见的一种危重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为高效救治患者,减少致残率以及死亡率发生,我院开始从2012年3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护理路径急救治疗,护理效果显著,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分析我院从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经120急救车运送救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组,男50例,女30例,年龄为44~86岁,平均年龄为(65±1.1)岁,脑出血25例,脑梗死55例,GCS评分为2~14分,平均为8.2分;2011年5月~2012年3月收治的80例经120急救陈运送救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男32例,女48例,年龄为23~83岁,平均年龄为(53±1.2)岁,脑出血27例,脑梗死53例,GCS评分为3~15分,平均为9.2分。所选取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且经mRi和Ct检查诊断确诊。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将患者送入到医院后,给予其脑卒中疾病的常规治疗以及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护理路径护理,具体措施为:

1.2.1首先制定科学、方便的护理路径从急诊科室受到120例提供患者的信息开始,直至急诊救治结束。首先注意分析大量的循征资料,形成接诊前、接诊、评估病情、急诊护理、术前护理、护送的具有护理路径。在患者到达急诊科室1h内完成患者病情的评估,给予患者实施急诊救治,做出明确诊断,并做出准确的决定。

1.2.2有必要加强培训相关培训为成功救治脑卒中患者,急诊护理路径应建立一套快捷、连贯、同一时间内多科重叠救治模式,并对后勤、财务、信息系统、药剂、医技、麻醉科、介入科、神经、财务以及后勤等多科室部门进行集中培训管理。因此医院有必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明确自己所应承担的职责,若有必要可组织进行模拟训练,规范具体的救治操作。

1.2.3做好充分的接诊准备接诊前,有必要对准备好接诊车,做好急救的监护以及相应的药械。告知相关科室人员做好待命工作,在患者送入到急诊科室前10min,再次联系接诊人员,提前到急诊地点等待患者的到来。

1.2.4快速接诊患者到达急诊科室15min,立即开启绿色通道,先对患者进行急救,之后挂号,给予患者必要的用药治疗诊查后在进行缴费。

1.2.5与医生进行配合,做好病情的评估以及及时的救治护理到达急诊科室15min后,于抢救科室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观察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呼吸道、颅内高压情况、言语、肢体活动等,医护人员有必要做好相应的配合,实施急救措施治疗,之后护送患者进行必要的相关检查。

1.2.6与医生进行配合进行必要的救治护理患者到达急诊科室20min,医护人员携带相关的监测、急救药械箱以及各种记录单,与医生一同护送患者接受相关检查,防止患者病情恶化发展,便于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应急救治措施。重点检查患者的心电图、Ct、mRi、血液化验等,并将检验后各项指标送入到检验科室。在检查期间,应注意有必要与专科医生保持密切联系,若有必要需进行现场或网络会诊,根据检查结果做出相应的判断,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征求意见,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1.2.7术前护理患者到达急诊科室30min。观察有手术指征患者,应在医嘱要求下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护理准备工作,包括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备皮、置尿管、插胃管,做好术前用药、皮试、抽血医嘱等,有必要提前告知介入室或手术室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医护人员以及医生将患者送入到手术室接受专科治疗。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接诊到确诊救治时间、确诊到接受治疗时间、致残率以及死亡率情况。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资料采用SpSS17.5统计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治疗过程中各项指标情况,见表1。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接诊到确诊救治时间、确诊到治疗时间、致残率以及死亡率均少于对照组,p

3讨论

急性脑卒中多是指病变在直接、间接作用下而出现丘脑下部损害而导致的,可将其用于判断重度脑卒中的程度以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1]。相关临床研究表明,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脑卒中为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的危重脑血管疾病,是人类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同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因此,早期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对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减少致残率,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2]。从护理学角度分析,提出一条科学、快捷的急诊护理路径,对于成功救治患者相当重要,是当前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临床护理路径是指科室的医护人员以及相关科室人员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制定的科学的医疗抢救程度。该护理模式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据一定的时间,制定最为适合的临床诊疗计划[3,4]。脑卒中急诊护理路径是坚持以循征医学为指导,在一系列科学论证基础下,制定一套连贯、多角度、多方面的标准化救护模式,既充分考虑到救治流程的标准化以及救治的时间性,同时应注意考虑到科室的协同性,有利于早期诊断以及干预治疗,在最佳时间内做出有效治疗的治疗[5]。本次研究中,在120接诊条件下,研究组患者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接诊确诊救治时间、确诊到治疗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给予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径救治,可大大缩短治疗时间,为成功救治患者提供充足的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可有效减少死亡率以及致残率。

参考文献:

[1]黄丽燕,杨红叶.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2,34(7):940-941.

[2]王岑立,康志浩,陈利斌.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7(7):1614-1616.

[3]罗珲.急性脑卒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7):52-53.

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潜在隐患;急诊护理;问题与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23-01

急诊科是医院一个特殊的护理单元,主要应对急危重症病人、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及大型车祸群体多发伤的急救和护理,是护理管理高风险区域。因患者自身因素、现场急救条件、医疗技术水平、多方协同能力的多重因素影响,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责任和风险也日趋增多。尤其在医患关系紧张,患者维权意识增加的大背景下,随着《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和实施,要求护理人员的专科急救技术、风险意识、沟通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对护理管理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急诊科护理质量问题投诉、服务投诉和潜在医疗纠纷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急诊科治疗过程中出现护理管理问题病例1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该组128例问题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护理制度问题,其中床位管理问题11例,医嘱执行问题9例;②护理流程问题23例;③护理人员专业以及人文素质问题,其中仪器使用及治疗操作问题36例,监护管理问题18例,沟通问题21例;④病区环境问题10例。

2急诊科护理管理问题分析

2.1护理制度和流程问题急诊科护理工作接触病患和疾病较为复杂,相对床位管理和治疗护理过程较为繁琐。由于患者数量较多且病情复杂多变,急诊床位统一管理较为困难,时常出现床位紧张或周转率低的问题。同时由于护士配备不足,医嘱处理往往不及时和医护沟通不到位,导致医嘱不能及时贯彻执行。由于护士配备不足,常常发生因不能立即开展接诊、分诊、处理工作,特别是面对突发事件或短时间接诊大量病人时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从而引发患者对服务不及时投诉甚至导致医疗纠纷。

2.2护理人员问题

2.2.1缺乏风险责任意识[1]主要表现在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应有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对疾病和问题的发展缺乏宏观的认识和预测,遇到突发事件往往不知所措。对护理流程不熟悉,不能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在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中不能明确后者承担的护理工作,没有明确进行健康宣教的,未明确履行告知义务造成延误检查、治疗或手术时间。

2.2.2缺乏专业素质急诊科护理的特点是急诊、手术、危重病患较多,床位周转快,输液患者多,给护理人员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年轻护理人员对于医疗器械操作流程和方法缺乏足够认识[2],对疾病的转归和预后以及复杂操作缺乏经验,尤其是危重病人的护理。同时缺乏足够的职业素养也是问题之一。急诊科手术病人最常用一些辅助器械和各种引流管,一旦引流管发生扭曲、脱出、堵塞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同时对于各种侵入性器械的护理失当可能会加重病人自身痛苦或者引发感染。特别是对于胃管和呼吸机导管的维护和护理,可能会发生误吸或者窒息的情况,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所以护理人员必须“三查七对”,积极巡视病房。

2.2.3缺乏人文素养和沟通能力急诊科患者较为复杂,有时必须同时面对多个不同层面的患者,年轻护士常缺乏耐心和应变能力,在护理过程中缺乏妥善沟通和疏导技巧,造成患者和家属误解而延误治疗。

3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3.1首先要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素质修养,提高职业素养,增强法制观念,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操守[3]。增强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对于医疗护理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遇见性和判断能力。在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对于潜在的医疗风险应当有一定的规避意识。

3.2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强化技能业务培训,更新知识特别是对于无菌操作和急诊科常见病种的认识,适当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医学水平,能够对患者病情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还要加强对医疗设别的使用能力和熟悉程度,加强操作技能,对护理的各项数据有着比较客观和清楚的认识。同时应不断组织业务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和汇报病情,以赢得最佳的治疗和抢救时机。

3.3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对病患及家属尽量做到充分告知,必须使患者及家属明确其责任和义务,保障其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受侵害,同时务必使其对自身接受医疗措施的风险有足够认识。每次护理和特殊治疗都应征得病患或家属的同意,明确告知风险,必要时做出书面同意。

3.4加强管理职能,严格操作规范,强化执行意识。护理工作具有工作环节多、操作多、交接多、技术性强、服务要求细、时间连续性强等特点。护理管理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确保质量、保证患者的治疗护理安全,护理管理制度是根本的保障。它是护理人员长期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保证患者安全接受治疗、检查、护理的重要措施。要提高和加强制度管理,建立健全一整套系统、有效、科学的规章制度并经常强调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记忆,增强其执行的自觉性,消除有章不循或执行不力的现象[4]。把严格制度作为护理工作质控检查的依据。这样,使患者在各项治疗护理过程中,能够安全、有效,从而达到治病的最终目的。

总之,急诊科护理工作需要细心、耐心和专心。既需要充足的专业知识又要求有过硬的操作能力和临床经验,同时还要有高度责任感和风险意识,伴随着现今护理风险的提高,护理人员更应该树立一定的风险意识,减少隐患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文荣.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差错事故减少护患纠纷的应对措施[J].临床护理杂志,2005,4(3):45-46.

[2]李德玲.67例护理一般差错分析及防范措施[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6(1):37-38.

[3]杨雪华.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6,6(6):44-46.

[4]洪晓牌,高淑芳.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1):112-113.

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优质护理;满意度;门急诊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3(a)-0149-02

门急诊做为医院的窗口单位,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感受及医院声誉。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精神[1],各门急诊自2011年7月开始实施优质护理,针对门急诊患者具有诊治时间短、流动量大、对医院环境和就医流程陌生的特点,深化门急诊护理服务内涵,积极探索、努力创新门急诊护理服务模式,取得较好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全院共有门急诊13个,门急诊护士95人,平均年龄为(37.0±9.3)岁,学历为中专7名,大专64名,本科24名;职称为护士11名,护师37名,主管护师45名,副主任护师2名;职务为科护士长1名,护士长10名。

1.2优质护理的实施措施

1.2.1动员准备,营造优质护理创建氛围①召开门急诊护士长动员会对优质护理服务内涵进行培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初期,首先统一了思想认识:优质护理服务,就是以病人为中心,围绕患者开展工作[2],明确门急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目标。②进行优质护理相关知识培训门急诊各护理单元通过小讲座、讨论会等形式进行优质护理相关知识及礼仪培训,规范护士的仪表、着装、行为、语言沟通要求。③公示服务项目及标准门急诊各护理单元根据自身特点及患者需求,制定出本科室的护理服务项目及标准,在醒目位置公示,自觉接受患者的监督。

1.2.2优化门急诊服务流程,营造和谐温馨的就诊环境该院现处于改扩建期间,门急诊服务空间相对狭小,为了减少患者来回奔波及等候时间,创造温馨、便捷的就医环境,医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培养“患者无错”意识,不管是医生、收费、药局等哪一个环节出错,均由护士电话沟通联系,减少患者往返次数;简化就医流程,合理分流患者,在门诊各楼层实行挂号、收费一体服务;合理布局,中心采血室与门诊化验室相邻,并备有化验单自助打印机;提供专家出诊一览表、免费预约门诊服务;大厅醒目处悬挂就诊流程图、门诊各个楼层布局图;在门急诊一楼大厅设有导诊台,每层设有导诊护士,室外增设流动导诊护士,主动询问,做好检诊、分诊工作;大型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各专科简介,专家特长介绍;候诊厅备有饮水机、一次性水杯、平车、轮椅等设施。

1.2.3实行门急诊无缝衔接的急救管理模式,提供安全有效地医疗护理服务由于在门诊就医的患者突发病情变化,需要急救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保证来诊病人安全就诊,首先健全制度,配备设施,明确责任,划分了门诊各楼层抢救分担区,每个门诊备有抢救车、心内诊室还备有吸氧装置、除颤仪等。其次加强护理人员急救技能培训:定期行急救知识及心肺复苏和除颤仪的培训和考核。重视日常管理:各诊室每天进行安全设施检查;加强候诊区巡视,密切观察来诊病人的病情变化等,以确保突发病情变化的患者的及时救治。

1.2.4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倡导健康教育全程护理由于门急诊涉及面广,疾病多样化,因此倡导健康教育全程护理,在候诊、诊治、注射、换药、输液、抢救等服务过程中不间断的提供健康教育。输液采血中心悬挂输液采血流程展板,在处置过程中主动告知药物的作用、不良作用,介绍用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为输液患者发放疾病宣传册等。各门诊还设有图文并茂的健康资讯专栏、宣传图画,随时可取阅的健康教育手册等。

1.2.5创新举措,因地制宜开展多项便民服务各门急诊设立了报刊阅读栏、“爱心服务便民箱”、患者遗失物品箱;放射线门诊结合院情,对病房患者开展了预约检查服务,即缩短患者的等候时间,又缓解了门诊拥挤的状况;为应对寒冬,防止输注的液体过凉,配液中心为配送的液体遮盖棉被;输液中心主动为患者提供应用热水;急诊室为防止在运送患者途中输液解冻而制作的输液保护罩等举措收到患者的普遍欢迎。

1.3评价指标

自行设计《门急诊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其内容分为7项,分别以满意(6~10分)、基本满意(3~5分)、不满意(0~3分),3项表示患者对该院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由患者服务部专职人员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开展前1个月及开展1年后1个月进行随机调查(2011年6月,2012年7月),问卷当场发放当场回收。2次调查过程共发放满意度调查表410份,回收410份。调查表回收后由研究者进行筛选,剔除无效结果(超过20%题项未回答)10份,有效率97.5%。统计结果由双人录入。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应用卡方检验对调查表各分项满意程度进行统计分析,以p

2结果

分别对该院就诊患者对门急诊护理人员工作态度、技术操作、疾病宣教、分诊咨询、就诊流程、就诊环境及总体评价7个项目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后的满意程度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见表1。由表中可见,患者对门急诊护理人员7个项目方面的满意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满意程度有明显提高。

3讨论

该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优质护理,患者的满意度与未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相比,满意度提高了1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门急诊开展优质护理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门诊其他部门工作流程的优化、以人为本服务的体现,大部分是通过护理传递给病人的[6]。通过开展优质护理,真正做到用服务内涵带动措施的落实,用服务措施带动护理质量的提升,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民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对护理服务和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不断创新门急诊护理服务内涵和模式,才能适应患者不断提升和变化的需求,提高就诊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郭燕红.卫生部加强临床护理相关文件的背景介绍及解读[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3):9-10.

[2]左晓艳,丁洪琼.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减少呼叫铃声之举措[J].护理学杂志,2010,23(25):l0-11.

[3]刘桂瑛,覃建芹,邹宗祺,等.病人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3):170-172.

[4]刘威,鲍勇.患者信任对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6(26):4.

[5]刘学英,胡鸽,邓雪雁.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0,24(10):2702.

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9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术后护理;疗效;预后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42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60-01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因此对每一具体病例都应认真对待,详尽询问病史,仔细检查,这样才能准确诊断,早期手术,防止并发症。在明确诊断及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术后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值得临床重视。本文将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所观察的60例患者均为2010年1月――2013年4月在我院进行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患者,患者的年龄介于16-72岁,平均年龄为42岁;其中男性患者为42例,女性患者为18例。按照两组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均分为2组,即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相似,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常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手术特点加强术后护理措施。采用如下的术后护理措施:

1.2.1术后常规护理①护理:根据患者使用的麻醉方式不同,选择合适的术后,如针对腰椎麻醉病人采取去枕平卧6-12小时,防止脑脊液外漏而引起头痛。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采用低枕平卧;对放置有引流管的患者,待血压平稳后应改为半卧或低姿半卧位,以利于引流和防止炎性渗出液流入腹腔。②生命体征观察: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的生命体征,定期进行血压、脉搏的测量,同时及时观察伤口部位,针对异常情况采取必要诊疗措施。

1.2.2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措施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一出现一些手术并发症,如:切口感染、腹腔内出血、腹腔残余脓肿、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或手术时误伤肠管等。在术后应加强对常见及多发并发症加强观察,及时进行护理处理,并将患者的情况及时如实的告知主管医生,以便采取相关的治疗措施。

1.2.3加强对老弱患者的护理观察,注意术后的保暖护理措施,定期拍背帮助痰液的排出,从而有效预防坠积性肺炎等相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2.4术后饮食指导指导患者术后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同时可增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同时根据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患者进行饮食控制。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应由流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在术后一周内应清淡且富于营养,同时避免将食物粗渣带入饮食中。忌食鸡肉、火腿以及各种蔬菜的汤类。限制含粗纤维素的食物,如:芹菜、蒜苗、韭菜、菠萝等,以减少大便次数和未消化的粗纤维对伤口的磨擦。禁食肥甘厚腻的物品,减少机体的代谢负担,加快身体的康复。

1.3疗效评定①治愈:手术切除阑尾,症状、体征消失,切口愈合,无并发症。②好转:手术未能完全切除阑尾,症状减轻,有待再手术治疗,部分手术并发症出现。③无效:手术未能切除阑尾,患者的临床症状未见明显好转,病情加重,手术并发症出现。

1.4统计学方法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以p

2结果

2.1结果治疗2月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见表1。

3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护理急性阑尾炎病人,术前应做好急症手术准备,术后鼓励早期活动,应严密观察内出血、腹腔残余脓肿等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多因手术操作时污染,坏疽或穿孔性阑尾炎尤易发生。腹腔内出血阑尾动脉出血均因阑尾系膜结扎线脱落,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伴腹痛、腹胀、脉速、出冷汗,有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必须立即平卧,镇静,氧气吸入,静脉输液,同时抽血作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准备手术止血。腹腔残余脓肿患者可持续高烧,感觉腹痛,腹胀,有里急后重感,出现中毒症状。应将患者半卧位引流,使分泌物或脓液流入盆腔,减轻中毒现象的护理措施。早期诊治及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患者可短期内康复,患者的死亡率较低约为:0.1%-0.2%;如果延误诊断和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加强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措施。急性阑尾炎诊断明确后,应早期外科手术治疗,既安全,又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早期手术系指阑尾还处于管腔阻塞或仅有充血水肿时手术切降,此时操作简易。如化脓或坏疽后再手术,操作困难且术后并发症显著增加。由于该病的手术方式与患者的疾病类型、有无阑尾穿孔、有无脓肿的形成等多种因素有关,患者的手术切口以及手术难易程度各不相同。在对患者开展术后护理措施后,应更具患者的临床情况采取术后护理措施。

此外,急性阑尾炎对患者的身体影响较大,应加强对该病的预防护理,如:饭后切忌暴急奔走,盛夏酷暑切忌贪凉过度,尤其不宜过饮冰啤酒,以及其他冷饮。平时注意不要过于肥腻,避免过食刺激性。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能力。如果有慢性阑尾炎病史,更应注意避免复发,平时要保持大便通畅。增强体质,讲究卫生、注意不要受凉和饮食不节,及时治疗便秘及肠道寄生虫,减少该病的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孔素娟.77例急性阑尾炎患儿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2(08):116.

[2]杨丽芬,林敏英.老年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15(23):149.

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将2008年1月-2012年10月外科急诊收治的危重腹部创伤手术病人100例,其中,对照组男3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0.2±12.8)岁;实验组男36例,女14例,平均年龄(28.5±12.6)岁。术前诊断:两组闭合性腹部外伤并脏器破裂分别为32例、34例,开放性腹部外伤并脏器破裂分别为18例、16例;入院处休克状态分别为18例、19例;合并胸部外伤分别为8例、6例,合并骨折分别为12例、1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及主要疾病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在急诊手术绿色通道中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急诊手术绿色通道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全部实施干预性护理。护理干预措施根据目前有关急诊腹部创伤手术,急诊手术绿色通道的护理管理、护理体会和护理干预的相关文献[2.3.4]来制定,具体护理干预方法入下。

1.2.1知识和技能的培训:⑴手术室全体护士在科室主任和护士长的组织下定期进行知识培训,如腹部的解剖,易损伤的部位,损伤后出现的病理生理特点,出现异常情况下的应急措施,各种急救药品的作用、使用方法、剂量以及不良反应。熟悉腹部手术全过程、以便准确传递手术器械及物品,配合医生手术和急救。根据以往的手术和抢救经验,制定急诊腹部创伤手术抢救配合程序。⑵对腹部损伤手术使用的特殊器械定期护理、保养,妥善保管,处于备用状态。了解各种抢救仪器的性能和原理,熟悉使用方法,熟练配合要点。⑶针对重症急腹症急诊手术术前准备不充分、容易出现手术风险的特点[5],根据病情及时评估病人的风险,制定相关风险的控制措施,学会跟病人及家属沟通技巧,争取病人和家属对手术的理解、支持。

1.2.2人员准备:接急诊科或病房电话通知后,问清病人病情、年龄、性别,立即通知麻醉师,启动手术绿色通道。值班的两名护士立即做好分工,高年资的护士马上安排手术间,开启空气净化设备和空调,准备好手术及抢救所需用物。夜间立即呼加班人员10min内到位;另一名低年资护士在手术室门口负责与急诊科护士交接手术患者,将手术准备时间缩短到最少。

1.2.3建立静脉通道:以娴熟的操作迅速建立最少两路的静脉通道,保证抢救药物进入体内的有效途径,协助麻醉医生快速完成气管插管,立即打开急救所用的物品。

1.2.4分工明确、密切配合:新老护士搭配,老护士临床经验丰富、判断准确、动作敏捷,各项抢救措施落实到位,老护士带着新护士在抢救患者过程中会忙而不乱,能做到急、快、稳、准。

1.3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由spss13.0软件包统计完成,计量数据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3结果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后,手术准备时间和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休克发生率降低,2h内手术率和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具体比较见表1。

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4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