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如何精细化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4:45

城市如何精细化管理篇1

关键词:城市;精细化管理;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发展速度、发展规模都得到了快速提升,但快速发展的同时,林林总总的新冲突和新问题开始在城市管理等领域凸显。怎样做到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大力促进城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城市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为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管理理论、推行科学管理的热潮,精细化管理随之被引入到我国城市管理之中。精细化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学范畴的理念,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对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精细化管理制度是将常规管理细节化而采取的措施,这种管理模式后来被推广应用于各类社会组织。近年来,精细化管理在我国城市管理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管理者们积极探索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新模式,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城市精细化管理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一)“精细化”管理决定城市管理的成败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事情的成败与否往往取决于关键细节如何处理,一座城市更是如此,假如在管理上不能着眼长久,从细处挖,在精处做,就不具备发展的后劲。在现实生活中,城市精细化管理就是城市管理的范围要大、水平要高、质量要严。所谓范围大,就是该管理的都要管,不冷眼旁观,不借故推脱。所谓水平高,就是管理所达到的境界要高,要让行政相对人心悦诚服,切实提高行政相对人的行动自觉性。所谓质量严,就是效果显著,市民认同。

(二)精细化管理展现城市管理的宗旨

“以人为本”是城市管理的核心,对城市进行有效的细节管理,能够充分展现出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满足市民对城市环境及城市管理的需要,满足其合理诉求。但需要引起管理者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细节都能达到增值服务的效果,只有对细节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才能满足市民需求。城市管理的一些细节问题,大都与市民切身利益相关,这就要求城市管理者要正视市民合理诉求。有效解决市民的需求,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

(三)精细化管理决定一座城市的品牌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品牌意识更加被城市管理者所重视,独特的城市名片,精准的定位决定城市未来的发展。而正如俗语所讲“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适合城市自身发展特点的品牌需要精心考虑、不断论证,把合理的城市管理细节沉淀下来,形成一种长效城市管理机制,会逐渐使城市服务和管理形成品牌效应,进而增强城市管理部门的效率和政府的公信力,促进城市社会和谐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

二、当前阻碍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因素

(一)城市精细化管理意识不够

城市规划和建设主体从精细化层面来管理和运营城市的意识不够,存在短期行为、临时行为,不能够从长久角度对精细化管理精准定位。由于匮乏主动打造精品工程的动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办法很难跟进,预见性差;敏锐性差;对于城市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很难根治。

(二)城市精细化管理欠缺法律保障

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措施应有法律依据,尽管目前我国关于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并不少,但涉及精细化管理法律的并不完善,而是散见于一些法律、法规中,独立完备的城市管理法律亟待出台。在实际应用中,一些法律条款注重宏观层面,许多实际问题规定不明或过于笼统,使城管执法面临既要依法行政但又无权执法的尴尬局面。不仅如此,目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措施依旧在粗放式管理的层面徘徊,缺乏先进的管理措施。这就与现行城管法律法规未赋予城管部门相应的强制手段有关,在处理轻微违法、违规行为时,假如相对人拒绝配合或不予承认,就会陷入被动。同时执法手段不完备,取证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受这种条件限制,假如放弃执法,就会影响执法的权威,反之则容易发生磨擦,甚至陷入舆论的攻击之中。

(三)城市精细化管理措施乏力

对大多数城市管理而言,全时段、全方位、全覆盖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尚未形成,网络平台的通用性不强;对违法行为的管控不到位。城市基础设施普遍存在重建设经管理的现象。例如在许多地方,因管理主体混乱造成刚竣工不久的公路即被超重车辆碾压,致使新修的公路上成了“伤人路”的情况屡见不鲜。对长期困扰城市的小广告问题更是措施乏力,小广告乱粘乱帖、乱涂乱画,被视为“城市的牛皮癣”,一般是除掉不久又粘贴得满城都是,长效管理难度大,浪费大量人力财力却不见成效。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城市管理执法编制力量不足。执法队伍中编制不到位,经费缺乏,导致自身力量不足,购买社会服务又缺少资金。另一方面是因为缺乏科学的考核机制。在如何激发人员积极进取、增加城市管理的预算和投入、实现城市管理程度的全面提升等方面的激励机制、考核方式等方面不够合理、有效,制约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三、城市精细化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一)建立精简高效的运行机制

相对完整具体、迅速有效的机制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和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精、做细、做实。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大城管”理念,充分发挥市城管部门的综合协调服务职能,加强与规划、建设、环保等部门之间的协调,健全协同工作机制,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职能互动、力量互补的城市管理运行体系。二是要继续理顺“小城管”内部关系,合理区分管理与执法的概念,不要把“运动员”与“裁判员”的任务混淆;准确界定执法、环卫、绿化等部门与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责,通过进一步调查研究,明确社区内哪些区域、哪些项目谁是主责,谁是配合,以规范性文件或制度的形式明确下来,以便大家共同遵守。三是树立工作标杆,建立准则化管理体系。对每一项管理项目和内容如何做,做到什么水平,固化为一个明确的规定、规则和机制。四是完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在明确职责、明确标准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设置考核指标,量化考核内容,合理分配目标任务,使工作任务越来越明确、具体。通过成立奖惩机制,公开考核,增强透明度,确保考核制度真正落实。

(二)夯实合理实用的基础保障

一是要持续理顺主要执法部门与各相关职能部门间的相互关系,努力构建起完备的协调配合机制,并确定相应的协调模式、步骤程序以及责任职责,明确行政机关之间的一些必须履行、相互负责的义务,切实确保执法协调工作的有序开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职能简单移交上。二是要全力构建地方性城市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体系。重点在城市容貌标准、户外广告设置、店招店牌规范、积雪清扫、车辆清洗保洁、夜景灯饰设置、沿街楼栋粉饰、智慧城市等领域开展研究和规范工作,破解制约城市管理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合格的瓶颈,改变“借法执法”困境,切实增强相关规定的支撑能力。三是要尽快完成数字城管信息系统项目建设,真正实现能够对突发事件快速反应的网格化管理,形成迅速快捷发现问题、及时有效处理问题和监督考核评价的良好机制。四是要拓宽思路,与当前重点招商工作相互融合,依据“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吸纳利用社会闲置场地和资金,规划建设便民服务市场、早夜市和各类专业市场、停车场等;积极争取财政投资,分步实施,逐步改造完善供水、供电、通迅各类基础服务设施,既不影响市容,又便民利民。

(三)形成凝心聚力的城管格局

一是对外宣传工作要立体化、多角度、全方位。要切实增强主动宣传意识,合理利用户外广告、电子屏幕、社区宣传栏、市区公交车、出租车,以及手机短信、政务网、公开栏等各类宣传平台和新闻媒体,对城市管理的政策法规、工作动态和取得成效进行宣传,增强工作透明度,扩大公众知情权,鼓励市民参加城管,增强市民主人公意识。二要扩大公众参加渠道。不断拓宽投诉、、举报渠道,合理引导和组织社会公众为城市管理工作建言献策;寻求正式机构与非正式机构、政府与社会的最佳合作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参加城市管理,防止城市管理上的“独角戏”,实现管理效能最大化。三是坚持文明执法,有序疏导。采取合法合规、合情合理的管理措施,充分满足老百姓合理需求的同时,严格履行法定职责,提高执法工作的公信力,增强执法工作的公正性。四是要加强执法队员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要积极推行绩效管理,采取多种方法,建立奖惩激励机制或者用人提拔机制,充分调度执法队员的工作主动性。针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应参考公安部门的做法,给予执法队员岗位津贴,使付出与报酬有所表现。加大经费和装备投入,减轻欠帐压力,改善执法队员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五是要规范执法队伍的执法行为。可以在执法部门的指导下,采取派驻或社区自建的方式,成立执法队伍,真正实现城市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克服“看见的管不了、看不见的无力管”的弊端。

参考文献:

[1]曾燕南.城市精细化管理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以哈尔滨市为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06):80-83.

[2]中共大东区委党校课题组.关于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思[J].沈阳干部学刊,2013,15(01):57-59.

[3]游俊霞.转型期城市规划精细化编制与管理的实践探索[J].城市规划学刊,2010(1):34-37.

城市如何精细化管理篇2

关键词:精细化;城市管理;社会化

引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党中央和全国广大市民群众对于城市治理的期待更高、要求也更高。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应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为今后中国城市管理建设提供借鉴意义。明确提出的“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理论为上海市未来城市治理建设指明了道路与方向。破解大都市治理顽疾,既要破除“全能政府”城市管理路径依赖,发挥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有机社会的多元作用,又要克服“粗放型”城市管理旧模式,开辟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与规律的社会化精细化治理新道路。

一、文献综述

关于城市管理社会化方面的研究,相关学者形成了以下主要观点:一是城市管理社会化不能离开全面深化改革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背景。郭理桥(2010)提出,城市管理社会化既要提高城市管理效能,更应贯穿公共治理的理念,从而推动全社会走向共建、共治与共享。二是城市管理社会化应鼓励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到城市管理建设中,调动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同时细化各主体在城市管理中担负的重要职责。海莉娟(2012)认为,精细化的社会管理就是要细分社会中的不同主体和因素。三是城市管理社会化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政府角色定位的转变。李军(2011)认为,政府应从一切社会能够且应承担的城市管理领域退出,保留与强化社会需要但又无法承担的城市管理职能。四是城市管理社会化表明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型升级。王悦荣(2010)指出,要改变过去笼而统之的管理方式,注意细节和具体领域管理。纵观相关研究,学者们对于城市管理社会化的理性思考值得认真借鉴。但是在两个方面还需加强:一是尽管提出了城市管理社会化目标,但对于如何构建社会、公民与政府共治、共建、共享机制研究深度不足,操作性不强。二是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研究不够,虽指出了目前粗放管理存在的问题,但对于如何将量化标准渗透到管理的各环节,将无形管理变为有形管理,利用信息科技支持,提高管理系统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数字化水平等,研究还不够深入,精细管理的科学性不强。因此,增强研究的可操作性和精准性尤为重要。

二、上海市城市社会化管理实证分析

上海市是我国的经济中心,也是全球性城市,政府管理方式逐步由管制主导向服务主导转变,在城市管理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市场的快速发育、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流动人口的大幅度转移,城市管理存在的政府管得过宽和精细化不够等问题日益凸显。

(一)现状

目前社会参与已成为上海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资源力量,对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发挥着积极作用。但目前,上海市城市管理要求与社会参与的程度与范围存在着较大出入,缺乏相对稳定的城市管理的制度与保障机制。其城市管理建设覆盖范围狭窄、参与层次较低,在城市管理决策、监督与执行方面,社会参与范围局限于监督方面,参与程度不足,对社会项目需求关注度不足;城市管理社会评价缺乏相应的常态化与制度化评价机制,弱化了社会评价的作用,导致各参与主体积极性下降。当今,政府对于城市管理服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对于协调社会组织职能的配合发挥不足,对于环境服务效率的评价提高具有阻碍作用,不利于城市管理建设的发展。

(二)制约因素

现阶段,我国正加快对城市管理社会化的精细化建设,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制度。但目前为止,尚未形成合理完善的建设体系,推进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粗放式管理粗放式管理积弊阻碍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形成。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不断转型的政府思维方式,其管制主导由服务主导转型。但目前,我国仍存在粗放的政府管理方式,管理较多浮于表面,工作缺乏明晰标准。部分公务员标准意识不足,未达到标准规范的要求。但精细化管理则是用具体的量化标准,将其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将无形管理转变为有形管理。2.政府组织结构不合理政府组织结构不尽合理导致结构性、环节性扯皮现象比较严重,纵向上执行链条过长层层“失真”,横向上管理幅度过宽块块“模糊”,政府组织结构的特殊性导致执行不到位是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的最大障碍。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为协同化,它强调各环节间的有序配合,以提高系统整体效能。政府的行政与法定性质导致其缺乏灵活性以至于产生滞后效果。3.“精于始轻于末”的生产方式政府管理延续以往的“精于始轻于末”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将制约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政府主要职能为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服务社会化与公共化是根本,但产出与满足程度往往难以评估。这种特殊的生产方式使政府管理重视始端而忽视末端,乐于评价管理的投入而忽略考核的管理产出,将对城市管理精细化的推行起到阻碍作用。4.政府信息化建设不成熟政府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步阶段,存在缺乏精通业务、熟知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等问题,这些难题将制约精细化管理成效。信息化作为精细化管理的技术支持,没有强大的电子政务与信息系统支撑,政府的精细化管理将难以有效实施。目前,我国政务系统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资源开发不足、复合型人才缺乏等问题,这将制约其进程发展与成效。

三、建议与对策

目前,上海市城市社会化管理体系仍不完善,其城市精细化水平也有待提高。为提升上海市在全球性城市中的竞争力,突破城市管理社会化瓶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完善“一核多元”的城市管理模式是实现精细化的前提条件政府与社会在城市管理建设中应当合理分配各自责任,各归其位。在充满不定性的社会环境中,只有政府与社会共同协作,发挥党领导与政府的主导作用,才能构建美好家园。要善于运营法治思维,将社会难题转化为司法问题加以解决,同时,不断提升社会管理现代化水平,注重细节,积极引导社会成员责任参与意识,将标准化与社会化理念贯穿于社会管理全过程。(二)科学的政府治理绩效评估多维指标体系是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的关键环节公共利益与价值的体现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健全的民主制度与诉求机制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民众参与设计的绩效指标可强化为“以民为本”的价值观,经过多元主体间的博弈合作与协调,从而建立政府、公众、专家与其他社会组织间的沟通协商机制。构建合理的高效多方协商机制,不仅可提高管理与服务意识,还可提高工作服务人员的整体专业素养,在遵循客观公正、权重关键及动态系统等原则下,科学合理地决定政府绩效评估指标,公众利益才能得到合理保障,才能充分调动公众的参与意识。(三)鼓励和动员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使之成为城市管理精细化的力量支持充分调动社会组织,鼓励其参与城市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将给予政府与资金的扶持,以适当规范其行为,运用社会力量弥补政府的不足之处。同时,可有效引入社会资金,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通过ppp模式发挥杠杆效应,扩大政府的投入资金力度,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此外,可以优化供给结构,发挥市场作用,提供精细化社会化的有效服务。(四)充分发挥基层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是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的重要保证基层管理是城市管理所需与群众所向。通过鼓励基层实践与顶层设计相结合,可引导社会与政府有效参与到城市管理之中,保障城市的安定和谐,让基层管理解民忧、顺民意、惠民生,充分调动一切社会力量与社会协调积极性,进而激发社会活力。基层管理对于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基层管理组织人员的培养,提高其工作与管理水平,这是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的重要保证。

城市如何精细化管理篇3

关键词:施工管理,细节处理,景观小品

 

1引言

城市园林工程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和环境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城市的象征和文明标志。城市绿化能达到以下几个目的: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和改善生活环境,创造新的城市景观,提高城市规划的布局效果,保护生物多样性。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觉悟的提高,城市建设进入生态环境建设阶段,城市园林绿化成为热门,城市绿化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之势,广场绿地、景观大道、小游园、花园小区……层出不穷。因此城市园林的建造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很重要内容。加强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最主要的任务是必须做好施工方面的工作。博士论文,景观小品。本文主要是就园林施工管理以及施工细节谈一点感想。

2施工管理

园林施工管理是城市绿化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因此,园林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园林工程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长期以来,园林施工企业被戏称为城市农民,忽视经营管理,更不重视施工现场管理,因而企业管理较为落后,在一些工程项目施工中存在消耗高、浪费大、质量差、技术不求进步等问题。从施工管理来看,主要反映在混乱,施工组织计划性不强,操作不严格执行标准规范,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等。因此,劳动生产率低,生产力得不到较大增长,经济效益不高,工程质量不好,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博士论文,景观小品。当前,园林工程竞争异常激烈,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向用户提供质量好、造价和工期合理的新产品,而生产一个优良产品,除了设计、材料供应等因素之外,主要靠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有效的施工管理来保证。

一般来说,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对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工程中标后,首先组建施工项目部,由项目部统筹管理。施工工作主要工作包括施工准备、正式施工、竣工验收和养护管理等阶段。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工作主要有:落实分包协作单位和施工条件;主要物资苗木的订购;具体落实施工任务。博士论文,景观小品。正式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主要有:组织综合施工;落实各项技术组织措施;跟踪检查计划的实施,及时反馈;加强组织平衡,保证供应;对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施工安全,做到文明施工等。竣工验收和养护管理阶段的管理工作有:预检、隐检及签证工作;整理和审定交工验收资料,组织办理工程交工验收;负责编写施工技术与管理的总结资料;做好工程的养护前技术交底,编写保养计划,落实养护任务。

3施工细节处理

3.1景观建筑的细部处理

景观建筑是园林景观工程里最大的项目,包括门廊、景墙、假山、水池、亭台楼阁、景观桥、驳岸、台阶、栏杆、围墙、花基、树池、平台、铺装、花架以及挡土墙、堆坡造型等等,因此,景观建筑的细部处理是景观工程最主要的环节,决定了项目的景观效果。博士论文,景观小品。像压顶通常出现在景墙、花基、水池边缘、跌水等等部位,压顶的细部处理的关键在于线条顺畅,水平一致,模数合理,转角位及端头位收口细致,材料规格统一,色差均匀,与墙体相接处无明显缝隙,不露砂浆,不渗水(尤其是水池压顶)。檐口是指亭、廊、山门等的屋檐收口,有木作的、泥瓦的、板岩瓦的、琉璃瓦的等等,细部处理的要点是檐口外观平齐,模数完整,转折处收口精细,考虑滴水处理,防止雨水倒流。台阶:只要有高差变化的地方,通常都会有台阶,台阶细部的关键在于台阶的高度不大于15cm,宽度在25cm到40cm之间,台阶必须平整,踏面与踢面的模数最好相同,同一段台阶内要统一对缝形式。驳岸通常出现在人工湖边上,有自然放坡的,有景石砌筑的,有毛石或混凝土的,还有鹅卵石铺贴或散置的,驳岸的处理需注意湖体边的防水和泛水细部做法,做到既美观、自然又不漏水,另外,不同形式的驳岸交接处的处理尤为重要。平台的细部主要是考虑平台的周边收口处理、如临水的需结合环境和功能确定离水高度、平台与栏杆、过道等的交接细节。

3.2景观小品的细部处理

景观小品通常包括雕塑、花钵、水钵、指示牌、垃圾桶等配套设施,其中最引人关注和最具观赏性的应该是雕塑,而雕塑又可分为圆雕和浮雕等,雕塑的细部除了其本身的创作和制作必须精雕细作外,还要注意雕塑的安装位置、高度、工艺及基座的形式和材料的配合的细节,同时,雕塑与周围环境的细部协调也很重要。

3.3绿化种植的细部处理

绿化种植就像是给模特穿衣服一样,而种植的细部处理也就像给穿了时装的模特,再搭配一些装饰品、提包、手袋之类一样,是锦上添花之作。绿化种植的细部处理主要包括处理植物与景观建筑、小品及给排水照明等的协调、过渡和衔接关系,合理选择植物的形态、色彩和质感,加上层次的变化,往往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3.4景观给排水的细部处理

景观给排水主要包括园林景观工程场地内的人工湖、水景、游泳池的给水(包括动力)、净化过滤和溢水、排水,以及广场、园路、平台的排水和种植区的灌溉用水等等,其中最需要关注的是游泳池周边的排水和广场道路的排水设施细部处理。博士论文,景观小品。

3.5景观照明的细部处理

景观照明包括园林景观场地内除市政路灯外的所有室外照明,需要特别关注细部的设施集中在特色景观灯、特色煤气或煤油火把以及埋地灯、泳池灯、射树灯等等,在设计和施工中,如何把各种照明设施巧妙地融入景观环境中,对灯具的选型、密度、光源的色温和色调、防眩目处理以及保安的需求等细节方面做出充分的考虑。

4结论

城市的园林景观建设应该根据城市的建筑总体风格、居民的需求,合理安排功能上所需的硬质景观和生态上所需的软质景观以及生理上所需要的视觉景观,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赋予城市绿地空间多样性和功能的兼容性,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护,形成良性的城市绿色景观生态系统,进而和大地自然景观生态系统相连,让城市存在于可持续发展的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中,让人们生活在接近自然的环境。博士论文,景观小品。满足城市的功能要求,创造环境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然而,这一思想的体现和保持,必须得借助于合理精心的施工、长期良好的养护。如何使优美的园林规划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准确地体现出来,如何使建设好的园林能长期稳定地保持下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胡长龙.城市园林绿化[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2]江石萍,彭易兰.居住区绿化养护管理研究[J.中国园林,2003,(3):29-32

[3]刘华刚,肖大威.从小区绿化到景观生态--珠江三角洲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发展[J].中国园林,002,(5):56-58.

[4]彭应运.住宅区环境设计及景观细部构造图集[m].北京:筑工业出版社.2005.

[5]莫天伟.建筑细部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城市如何精细化管理篇4

赶考,这是张剑飞就任长沙市市长时的感想。

2008年1月4日,在长沙市十三届人代会记者招待会上,刚就任长沙市市长的张剑飞称:“我觉得就像是赶考,考题就是长沙如何又好又快地发展。”

这并非套话。仅此前国家批复的“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就是张剑飞必须“回答”的难题之一。

三年将近,执政长沙千余日的张剑飞“应考”如何?这位留美博士、长沙历史上第一位“海归”市长、从资深的交通运输专家变身一座城市的管家,给长沙、给政界带来怎样的变化与新鲜气息呢?

“湘江时代”

2008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张剑飞即给出了赴考的第一个答案――建设长沙大河西先导区。

“改革不是等、靠、要,而是自己去试。”在这次“两会”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张剑飞的观点掷地有声,在“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上,他认为“有必要先在一个相对小的区域范围内先行先试,取得相对成熟的经验后再全面推进”。这个“相对小的区域范围”在长沙即大河西。

就此,张剑飞向是年全国人代会提交了一份名为《设立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的建议,请求国家发改委批准同意设立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允许长沙在“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中先行先试。

“设立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就是要打造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两型社会样本。”张剑飞称。

在先导区建设中,张剑飞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资源越便宜,越容易产生浪费行为。”“我们将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产业,如机械制造、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从产业源头上把好节约关。”

在张剑飞的长沙构想中,这不仅是“两型社会”的要求,更是推动长沙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步骤。

“娱乐之都”是外界对长沙的普遍认识。但在张剑飞看来,“把长沙看作‘娱乐之都’,既正确又不正确。首先,这与长沙的现实情况有比较大的差距,光娱乐不创业,那么你就是寄生虫。是因为有创业,有就业机会,有经济发展的动力,有经济发展的实际,才会有娱乐业的产生。第二,我觉得娱乐业的发展也没什么可指责的,我想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快乐的权利。”

张剑飞眼中的长沙显然不仅要有娱乐之“轻”,也要有机械制造、新兴产业等二产之“重”。

“把科技创新作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长沙市委市政府明确,以新型工业化为载体,努力走出一条由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变、由投资拉动向科技驱动转变的路子。

为此,以大河西先导区为范本,长沙进行了一系列产业结构调整举措。例如,为助力千亿产业零突破,长沙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新政:设立专项资金、打造公共平台、建立融资平台、强化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等。

此外,张剑飞的大河西战略对长沙更大的改变还在于将长沙从“五一路时代”带入“湘江时代”。

一条湘江,把长沙城划分为东西两半,长期以来形成了“东市西文”格局,某种程度上则是“东重西轻”,河东为政治经济中心,河西则为文教中心,长沙城市格局也主要围绕主干道――五一路展开。而随着大河西建设逐步成型,以湘江为轴的“一江两岸”正在成为新的长沙中轴线。

但张剑飞同时也认为,“城市不是一部经济机器,而是一个适合人民居住的家园。”

与此观点异曲同工的是,“数字都是过眼云烟,真正能留下传世之作的是城市建设、公园、绿地和学校。”2011年11月,在“2011年中国市长论坛”上,张剑飞如此介绍他的城市建设经验和理念。

“首先要发展经济,但是绝不能以牺牲环境、生态为代价,要保护好长沙的山山水水,绝不干推山造地、填湖建房的傻事。”张剑飞称。

2011年6月,长沙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的若干意见》,提出用15年左右的时间,在基本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基础上,把长沙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张剑飞,这位具有“海归”背景的博士市长,给长沙城打开了更辽阔的视野。

“三分建、七分养”

“一个城市三分建、七分养。如果说建设是创造财富的话,那么管理就是保护财富,财富的保护和财富的创造同等重要,甚至是更加聪明的创造。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好城市的管理。”在上任之初,张剑飞即如此告诫其下属。

在城市管理上,张剑飞曾做过一个统计,长沙市低保一年支出2亿多;全市一年只要增加7个亿左右,就能够把所有人的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医疗保险都包括进去。而每年长沙的基建费为1000亿,如果能节约10%,或者只是3%,就是相当可观的数字。

要节省这笔钱,就需要精细化管理,“在政府工作中实行精细化管理,特别是在工程上加强管理,使方案更科学,节约的钱完全可以用于改善民生。”张剑飞称。

于是从2008年开始,长沙开始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提出“推进政府精细化管理,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要“细化、量化工作目标责任,逐级为每一个岗位制定科学具体的职位说明书,使政府管理能进行量化考核和责任追溯。同时,政府在财政收支上要精打细算,管好用好每一分钱。”张剑飞称。

仅2010年,通过优化政府投资项目方案设计、加强可研评审和招投标管理、严格控制超预算投资,长沙就核减投资规模23.8亿元。通过加强项目前期工作论证,优化必选建设方案,仅长沙湘府路大桥方案节约投资7.29亿元,节减率达41.5%。

“每一件事情,如果我们都这样精心考虑的话,我们肯定可以匀出更多的钱来给老百姓做事。”张剑飞说,我们对自己,对政府工作,应该尽量抠一点,而对老百姓,应该尽量大方一点。

为此,张剑飞“身体力行”自带牙刷、拖鞋进京开会。从2009年起,长沙所有宾馆酒店停止了免费提供一次性日用品。从一把谁也不会太在意的牙刷上,长沙每年节省下资金上千万。

精细化管理不仅体现在算细账上,还在于对细节的关注。“市政府前的绿地建停车场对公众开放”、“新修的过江隧道为什么只设四车道”、“交通指示牌和广告牌如何摆放”,张剑飞总是能从小细节发现大问题。

例如,张剑飞曾对橘子洲大桥栏杆清洗这一小细节进行了“精细化”改进方式――“橘子洲大桥上的栏杆,清洗要擦四个面,很麻烦费事。”张剑飞表示,如果将栏杆换做网状,大面积两面清洗就方便多了。

再以三一大道为例。“种植大量热带的植物,夏天里城市没有因为这些树木增色,冬天里城市绝对因为这些树木变丑了,而且维护成本很高,又影响景观。”张剑飞说,经过改造,三一大道的绿化带种上了本地的紫薇,紫薇花开花时间三个月左右,整株成本只有四五十元,很便宜。

细节背后不仅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还是服务性政府的理念。张剑飞称,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政府转型的重要目标,服务的精细程度,直接决定了服务的质量。

更重要的是,对于这位具有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学博士学位的市长而言,精细化管理还意味着科学化。一个典型例子是长沙治理交通拥堵问题。

早在2007年12月,当时出任长沙市代市长不到两个礼拜的张剑飞,就在下班高峰期间挤上公交车体验道路状况。他对长沙交通的关心程度,不亚于任何一个饱受漫漫堵车路的普通市民。

但说到如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他的看法有点不一样。“很多同志有一个观点,就是说我这个地方路太窄了,寄希望于通过拓宽道路,或者多修立交桥来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不见得。”

2008年,张剑飞请来同济大学的专家,在长沙工作了将近两个月,对28个堵车点逐一分析,并按张剑飞的要求不做大拆大建,用最小的工程量来破解交通难题,提出了相当完备的交通疏导方案。

“就是花小钱,花在关键部位上。”张剑飞说。交叉口的拓宽,红绿灯的调整,还有港湾式公交站,在这些以往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细节上,道路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

这些方案使长沙2008年的道路能力提高了20%,2009年提高了15%。整个畅通工程原来准备投资3亿,实际投资1.2亿,用较低的代价实现了比较好的疏堵效果。

书生报国“张同学”

张剑飞就任市长后,第一次在长沙市政策研究室的讲话,开门见山便是:今天我们来讲讲知识分子的历史担当。

十几年前,一本名为《儒生与国运》的书,让张剑飞了悟:知识分子与国家的命运永远是联系在一起的。“实际上像我们这样的人(指官员),即使工资再低,养家糊口是可以的。当你有了这个基本保障以后,作为知识分子,你就得想到自己的责任。”

张剑飞喜欢钻研历史,深受清朝“实学”派学者济世匡民思想的影响,实事求是,做事直达本质,摒弃一切虚饰。作为市长,张剑飞的目标是:让老百姓过得更好一些。“我们在想问题、做决策时,应该倾听老百姓的声音。执政为民,首先要知道民在想什么,你连老百姓想什么都不知道,你怎么执政为民?你是为百姓,不是为自己。”

网络成了张剑飞了解民情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张剑飞看来,网络是一个最直接、最便捷的传播载体――是一个表述大家在想什么,对政府工作有什么期待,有什么利益诉求的平台。所以,“它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政府和民众沟通的渠道”。

从2008年3月起,张剑飞便在红网论坛实名注册并留言。“我除了出差不带电脑,基本上每天上网。我上网的时间是晚上11时以后,这样,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在网上看。”在“摸清”张剑飞的习惯后,有网友形容说,张剑飞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夜猫子”,并称其为“张同学”。

除了浏览新闻,张剑飞还会抽时间看网友对政府工作提出的建议和评论。有时候,如果是相对比较简单的问题,他会在网上给各位上网的朋友一个答复。

例如,一位网友曾直言不讳地说:“长沙新开铺路是老百姓关注的一条路,市长也亲自进行了实地查勘,天心区政府也表态要进行改造。但现在又过去了半年,为什么迟迟看不到动工?是不是政府的工作效率太低?”并向张剑飞发出邀请,“欢迎您在方便的时候来新开铺路现场办公,早日落实修路方案和时间”。

数月后,这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又被抛到了张剑飞面前。张剑飞并不回避,他回复说,“我作为市长恨不得明天就把这条路修好。但是,修一条路是需要时间的。比如拆迁补偿标准要进行听证,设计要进行招投标,等等……我们要修就修一条好路,修一个精品工程,修一条没有遗憾的路,不要匆忙上马。”

城市如何精细化管理篇5

[关键词]:精细化、实施

Discussiononfineimplementationplanning

[abstract]:as"science",themostimportantgoalforthe"empirical",asthecityplanning,themostimportantgoalof"theimplementationof".Butourcountrycityplanningsubjectdevelopmentfordecades,inplanningtocarryoutespeciallyfineimplementation,comparedtothewesterndevelopedcountriesthereisstillacertaingap.theauthortriestodiscussthereasonwhy,andattemptedtotheplannercandothejobputforwardsomesuggestions.

[Keywords]:Fine,implementation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我国的面临“转型与重构”的发展新阶段,要从从前的粗放型的经济模式转向更可持续发展的“精细化”发展模式,城市规划行业也同样面临此种大趋势。“回溯实施,精细规划”一直以来是我国城市规划行业最难以实现的目标,也一直系所有规划行业从业者的最高目标。这也是中国的城市建设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建设的明显差别,中国的城市总让人觉得有点大而粗,而西方城市的建设却显得精细持久。

面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中国规划行业应该重新“回本溯源,务实规划”,将精细化实施作为中国规划行业的最高目标,而不单单是只作为指导性的战略规划。重新树立规划作为一种“科学”的学科意义。

精细化实施的规划的重要意义

精细化实施包含了两个意义,一是精细化,二是实施。

1.1实现即是文化,文化即是文明

从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史表明,任何优秀的思想都需要载体,而规划的最核心的载体是实实在在的实施了的城市建设,而且是一种让普罗大众接受而又得以传递的载体。文化的传递,一代接一代,最终形成了城市文明。例如说,几百年的大学,教堂,寺庙,广场街坊等都最终成为了承载了城市文明的最终载体。我国是一个5千年文明古国,应该拥有这样的气魄与格局来建设我们的城市。

1.2越精细越长久

城市的发展史表明,现代大部分的城市都是“拼贴”出来的,并没有纯粹的由一个同一年代,同一风格,同一设计理念规划出来的城市,大部分的城市都是多元的。但是,一个精美的城市,都有一个同样的特点,它们都是由不同的“精细”的城市“片断”构成的。这种持续的中微观的“精细”美,才是西方发达城市与我国城市的根本区别。从鸟瞰的角度看,我国的城市大格局与西方城市的格局并无本质的区别。城市格局的美并不能提高生活在里面的人的舒适度,正如经济的发展并不能完全提高人民的幸福度一样,因为我们只看到了结构,却没有看到内在的元素。很多时候情况是,元素如果是精品,结构往往没那么重要。

精细规划难以实施的几种原因

2.1业主的影响

中国的规划大部分的业主为政府,特别是宏观型的规划都是大部分作为一种战略性的规划;规划受政策变动及政府换届的影响非常大,导致做规划即是做咨询服务,起到的更多是战略指导的意义,规划师辛苦做出来的规划通常难以实施。而作为微观型规划实施型的中业主-地产发展商,对近十几年来许多新区发展及三旧改造的规划实施已经起了一个“专业桥梁”的作用,但是地产商的非公共属性及对速度的追求同样让规划同样带有先天缺陷。

2.2投资密度的影响

在西方的城市发展史中,是经历了蔓延发展,旧城更新等的几个阶段。在有历史的城市,例如香港中环等最核心的地区,都能观察出几层的建筑翻修的痕迹。在我国来看,三旧改造和旧城更新行为才刚刚兴起,正如普通人家的家庭装修一样,这种更新行为才是真正“细节设计”的开始。

从这一方面看,我国早期的粗放式城市发展,不重视节约用地和紧凑发展,也是造成我国的规划未能“精细化实施”最重要原因之一。因为用地发展摊得太大,投资的资金和时间却不成正比,让许多建设非常不珍惜空间的珍贵。在我国,建筑建安成本在800-1500的占了大多数,而新加坡的圣淘沙岛一个地下停车场就花费了将近51亿新币(约合255亿)人民币。这种投资的不对等,则直接影响到空间质量的不对等。同样,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地块开发强度越高,涉及到的人越多,其建设水平也会越高。这也是为何香港,新加坡等高密度城市的建设水平比较高的原因之一。

2.3规划关注的“偏颇”

我国的规划编制重点大部分在宏观规划,越小型的规划,越得不到学界的重视。而许多影响实施的中小型规划,却失去“规划学术”资源的支持。我国人口众多,国土之大,城市化速度快,规划市场也相对较大,因此相对少数的规划精英,被用在了相对多数的规划项目中,也分散了“规划学术”的资源。因此,就会出现所谓的几个30岁出头的年轻人,把一个几百万人的地极市总体规划,在几个月内形成成果的尴尬局面。

在我国,真正落实规划的都是些年轻的规划师,而这些规划师的水平则直接影响到真正空间实施效果的关键人物。而规划收费和人工费的限制又相对决定了一个项目的人员投入和学术力量的投入。

2.4规划编制中的“误差”

我国的重点地区的规划编制中有一种很奇怪的“误差”,就是重点地区进行国际招标,而有一些情况是境外设计公司会获得中标权;而最终深化权却由本地境内单位深化或者是联合体中的境内公司深化。这样的操作当然一方面是考虑了深化费用、对现状了解情况和跟踪服务的要求,但是另一方面,却形成了由于两家不同的设计单位,对方案的理解的“误差”或者是设计水平较低,最终形成了一个相对较差的“实施”方案,最终还获得了“实施”;这种情况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了实施水平。

2.5规划管理中无法“沟通”

城市如何精细化管理篇6

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是苏州工业园区转型发展的核心区,该区是集教育科研、新兴产业、生活配套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这里的城市管理是整个工业园区智慧管理的缩影。园区总规划面积约25平方公里,现有长住和暂住人口13万人,有25所高等院校和1所部级研究所入驻,在校生人数7.63万人,教职工5000余人,4万多名从业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达76%以上。

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城市管理工作由创新区管委会、苏州工业园区城管局双重管理。园区城市环境管理引入“智管”模式,形成“大城管”格局。这里管理人员少,服务范围广,管理井然有序、卓有成效,其先进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合理规划打下良好基础

苏州工业园区是1994年由中国和新加坡联合共建的。建园伊始,就是按50年不落后的理念超前科学规划,功能划分非常明确。商务区、工业区、生活区划分非常科学,路网系统、环境绿化一次性完成,布局规范合理。建设初期即采取“四先四后”(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二产后三产、先基础设施开发后商业地产开发)的模式进行开发建设。

同时,借鉴新加坡城市规划检讨制度,每五年对全区总体规划进行一次全面检讨和调整,动态地修订和更新规划,保证园区开发建设与时俱进、适当超前,为投资者营造出可预见的、低风险的投资环境,为城市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大城管”管理模式解决难点问题

实行共建共管。执法中队与高校、物业小区、社区工委联合开展共建共管工作,多方协同配合,开展宣传教育与疏导、服务工作,改善整体环境,形成“大城管”宣传管理格局。

实行分类管理。采取重点区域重点值守、一般区域流动巡查、全天候监控的网格化、精细化管理的方式。针对人口集中,流动摊贩较多的区域,则实行蹲点式治理和部门联合管理。针对突出问题,由科教创新区管委会统筹城管执法、工商、规划建设、公安、环保、水务、交警、公交公司等部门实行多方联合执法。

实行路长管理模式。把创新区范围内道路、绿化和水体,分为条块,分给区域内的各单位,明确为路长单位,每个管理路段由单位负责监督管理,实行责任捆绑制度,所属单位的管理区域出现问题,路长单位将一同受罚。路长单位明确专人将存在的问题反映到执法中队或市政物业公司,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

购买服务与政府监督

良性互动

向市场买服务。环卫、绿化、市政管理与维护、机电照明维护全部面向市场,以招标形式向有资质的公司购买服务。街道环卫工作按每100米每月1600元左右对外公开招投标,装备由中标公司负责。绿化养护与管理按每年每平方米4.2元左右的价格对外公开招投标,市政设施以每年每平方米3.5元左右的价格对外公开招投标。园区市政物业各部门对养护承包单位坚持做到每周考核评分不少于2次,每月考核评分不少于10次,考核得分直接与养护费挂钩,年末对养护承包商通过业绩综合评定,在下一轮养护招标时,做到有选择性地对业绩良好的养护承包单位优先考虑。向市场买服务有一套严格的管理考核机制,对不达标者作出相应惩罚。另外,为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原则上中标公司需使用当地拆迁户劳动力。

聘用第三方城管加强监督。为尽可能减少城市环境“死角”,工业园区以购买的形式引入第三方巡查队伍,巡查员每天穿行于自己的“领地”,寻找城市环境“瑕疵”,并拍照取证,同时将问题通过手机终端实时上传至园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依托第三方的主动巡查,园区的环境治理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管理、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的转变。第三方巡查的介入不仅仅是发现细微环境问题,更对环卫人员的工作起到了“反向助推”的作用。一方试图发现问题,一方努力不让问题发生,双方工作的相互“监督”让城市环境问题无处“逃遁”。

财力投入提供必要保障。城市环境的维护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也是老百姓最关注的民生工程,而且老百姓这种关注和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同时,城市环境的营造常常是花钱难见长久效果的工作,但稍有疏忽,不足便暴漏无余。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良好的环境,也是投入的结果,并且是长期的投入。每年财政就要投入3840万元用于该项工作,其中环卫1529万元,绿化维护与管理1167万元,市政设施的维护与管理755万元,机电维护324万元,其他投入65万元。

城市管理迈出现代化步伐

把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引入城市管理,是当前许多城市正在探索并运用的管理模式,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的智慧化城市管理也是如此。

城管部门与公安天网工程共享数字化平台,对公共区域进行监管。管理人员坐在办公室,通过数字化平台,让乱停乱放、乱搭乱建、脏乱差等问题“一览无遗”,然后将这些问题迅速反应至“数字城管”平台,被发现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反馈”给环卫人员,并及时迅速的处理。

建立园区智慧化管理的信息库。信息库由园区测绘地理信息公司将整个园区的地理进行测绘,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设立1454个视频监控点,2个监控指挥中心,充分发挥科技平台作用,精准定位,自动派单,及时处理。

建立智能交通系统。通过智能信息系统,实时采集苏州工业园区70个路口,727个车道的车速、流量和车牌信息,从而通过交通信号实时控制。同时每辆公交车安装GpS定位系统,车行至哪里,是否进入公交站台,随时都在监控之中。

结合实际扮靓大美松桃

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的城市管理工作还有很多做法值得借鉴。常抓不懈、长期坚守、细处着手,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城市规划是管理的基础,引入先进技术实施智慧管理是趋势;市场可以做的事,政府面向市场买服务,既可以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又可以引入竞争提升管理水平;政府可以把更多的资源整合到如何破解重点难点问题,思考如何在创新创造中塑造城市新形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监督指导协调上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营造城市正能量、塑造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内涵。

城市如何精细化管理篇7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园林绿化发展的瓶颈,基于此园林绿化施工管理人员越来越重视先进管理理念的引进。本文主要对城市园林绿化施工管理中精细化理念的作用及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究,以期提高我国城市园林绿化施工的质量。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园林施工作用

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是融合多种园林工程的特殊点,立于指定的地点区域之中,通过如购买、栽种、建造、安装等活动,把环境立体化,产生可看见、可游观、可行走、可居住。在服务于项目建设施工时,将目标进行细化,可以让施工的成本目标、质量目标和进度目标得以实现。

一、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实施精细化理念的作用

精细化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听占的资源,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行成本精细化管理就是从总局出发将园林施工进行完全把握,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为目标进而对听有细节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使工程质量得到最优化。

1.管理是一种过程,运用一些必要手段来达到预期目标,如在整合物、人、信自、财力等硬配件的基础上采用掌控、领导等管理方式来达到企业及个人的期望目标以人为本是城市园林绿化施工管理的核心内容,其管理具有全面性、目标性等特点在精细化理念的指导下,整个管理过程重点突出,奖惩公平,各个工序管理得当,整个运行系统得到有效的控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时代的进步,细致化分解管理及动态管理应贯穿于城市园林绿化各项工程中,管理工作要做到无缝可查,利用绩效考核的管理方式,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程施工的质量。

2.城市园林绿化施工管理中,管理人员必须根据现行施工的具体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完善园林绿化施工精细化管理体系如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工程进度计划的编制、工程成本的控制等基于此可以明确得出城市园林绿化施工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可以使施工流程更加规范,使工程施工的质量有效提高,对园林绿化及城市环境美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精细化管理在园林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1.精细化分析。

(1)熟练了解施工的合同析解合同的性质与合同的内容。深人分析暂定金额与不可预见的费用。认真比较工程款的支付比例、方法,真正意义上做到统筹兼顾。

(2)采购材料做好预算方案,做到成本最低化在工程项目中,主体材料的投标标价对比于市场价要进行分析比对,材料预计花费必须知道,还需提前就买好,这样确保因为材料的不足短缺发生紧急采购现象,或者物价价格上涨等。

2.精细化的核算。

(1)项目部配备。项目部组建应该讲究团队,各个部门是互相补充互相关联。根据项目规模、进度计划,组织配备适合工程施工的项目部管理人员。

(2)施工材料采购与使用。施工材料成本的控制和合理使用是利润提高的关键环节。采购时要讲究“货比三家”。施工中材料的使用,重点要把握:材料进场量、材料的保管、材料的利用率。

(3)机械设备与劳动力安排情况。这是工程工期顺利进展的重要保证。必须认真分析机械进场的最佳时期,机械进场后每天工作面应及时提供到位,确保机械施工高速有效;针对园林施工中不同工种,安排相应的技术人员,根据工作量分析总的用工人数,同时根据各个工作面合理安排每天用工人数。

(4)工程项目费用开支情况。这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重要保障,是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主要分析:材料采购开支、机械与劳动力费用开支、项目部管理人员费用、项目业务费用、工程进度款申报与支付情况等等,做到周期性的总结分析,为下一阶段提供有利参考。

3.精细化控制。

城市园林绿化项目就是一条生产流水线,依据精细化理念,在施工前期要根据施工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计算、审批、回顾等。在施工过程中,每个施工阶段有着不同的施工特点,在各个阶段有着更为繁杂的施工环节,因而其施工性质不同,要严格按照城市园林绿化相关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在施工管理中必须提高施工的技术水平,以确保绿化工程的质量。

4.规划精细化。

管理者很容易忽视这一点,但这一点却是整个项目进程的重点。园林工程各个部分相互交叉,存在的交叉结点就显得格外重要,如何控制对工程质量起监督与协调的作用。相互沟通是项目部工作尤为关键的,通过沟通会与专题会确保工序的合理展开,不同园林部分需要针对性施工。

5.精细化的操作。

这是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的保证。要做到精细化就必须对园林工程各分部工程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规范,同时也应该制定项目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做到有章可循。只有项目部的所有人员都应遵守这种规范,才能让工程施工做到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

三、结语

总之,园林项目施工的精细化管理从目前而言在我国尚未形成较为统一的行业规范,这就需要从业人员及施工企业管理者投入更多的精力去从事这一课题的探讨,找出精细化管理的规范化标准以及应用于具体项目工程的契合点,不断提升我国园林项目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姬军永.园林施工中的精细化管理对策初探[J].安徽林业科技,2015(10).

城市如何精细化管理篇8

1.1世界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国际学者在研究世界城市相关概念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表1列举了国际上世界城市相关概念方面有代表性的人物及观点.国内学者在概念方面的提法和解释呈多样化,诸如国际城市、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城市、国际性城市、国际性中心城市、现代化世界城市等等,从目前趋势看“世界城市”与“全球城市”逐渐成为国内学界较为一致的概念称谓[4].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对于世界城市的概念的认识是在不断的发展并逐渐趋于一致的认同.陈锐[5]在总结世界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与特征的基础上,将世界城市的概念界定为:依托世界经济网络和城市经济区两大载体,通过培育城市文化主题完善多维创新体系,以新型业态整合资本、人才和技术等高端资源,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快速高效集散,以发挥其对世界经济、社会体系的管理与控制作用的国际第一流城市.在世界城市的内涵特征方面,国际学者将观点集中在主要的职能中心、特征及条件与判断标准方面,表2列举了霍尔、弗里德曼、萨森、西蒙等四位国际学者的观点.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世界城市研究也急剧增温,研究角度也比前期更加细化和深入,如职能体系[6]、空间分散与产业集聚研究[15]、指标体系研究[16]、人口迁移问题[17]、城市发展战略[13,18]、巨型城市区域[19]、国际交通体系[20]、人口分布格局[21]、国际会展业[22]、世界城市网络理论[23]等等.对于世界城市本质的探讨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主要观点是:世界城市的本质属性主要表现在控制力、影响力、表现力上[14],其本质可概括为一个结点、两个功能、三个特征,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13].随着世界城市概念与内涵特征的探讨逐渐深入,我国学界的判定标准与国际研究的主流逐渐一致,高级服务业水平、跨国公司总部等因素是公认的判定标准.但应当看到,世界城市理论还存在一些争议[4]:世界城市内涵仍在发展当中,在未来这一问题仍会持续;世界城市研究有西方中心倾向,较少关注中等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也忽略了东西方世界城市发展模式的差异;不连续城市发展模式与世界城市区域联系、时间演变观点的发展模式分歧;对城市社会分化、城市社会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压力等问题的忽视将导致未来的不确定因素;世界城市发展的依托问题.

1.2世界城市的本质

世界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其本质特征首先是拥有全球经济控制能力,这种控制能力主要来源于聚集其中跨国企业和跨国银行总部[7].国际金融中心、决策控制中心、国际活动集聚地、信息中心和高端人才集聚中心影响着全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强度达到强或极强),而较大的经济和人口规模、经济高度服务化和集聚全球跨国公司总部、区域经济合作紧密、国际交通便利、科技教育发达、人居环境优良等条件支撑着世界城市的这些中心.世界城市的本质可概括为一个结点、两个功能、三个特征[13],即:一个结点,全球经济系统的中枢或世界城市网络体系中的组织结点,整合以人流、物流、资本流、技术流和信息流为代表的现代市场资源;两个功能,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具有控制力与影响力,是全球战略性资源、战略性产业和战略性通道的控制中心,是世界文明融合与交流的多元文化中心,也是城市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统一体;三个基本特征,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具有巨大的国际高端资源流量与交易,具有全球影响力.当代世界城市的本质体现在[14]:它是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体系的主要节点,是世界体系中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文化指挥控制中心,发挥着全球的影响力、控制力、表现力,欧洲、美洲和亚洲等区域通过世界城市的连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其本质属性主要表现在控制力、影响力、表现力上.其核心功能主要是世界经济管理控制中心、全球政治中心、世界知识创新中心、世界文化中心、世界航运中心.表3与表4根据郭万超的观点对世界城市的本质属性、核心功能与核心要素进行了整理.

2世界城市本质对城市地理信息的需求

从概念演化到内涵分析,再到本质及核心功能、要素梳理,国内外学者对于世界城市的研究也随着世界城市的发展演变经历了相对漫长的过程.世界城市的本质属性及核心功能对城市地理信息的获取、管理与服务都提出了新的需求(图1).控制力是世界城市拥有的整合和配置全球资源要素、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的能力和权力.本方面的城市地理信息需求主要是:聚集要素的表达与空间化管理;要素辐射范围的确定;石油、铁矿石、人才、信息、资本等等作为国际战略资源进行管理;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等作为国际战略产业的配套地理信息服务;机场、铁路、港口作为国际战略通道配套信息化监控与管理等.影响力是世界城市拥有的主导和改变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能力和权力.各种代表话语权的定价、信息权利等,以及代表软实力的跨文化交流、价值观等会形成一些新的地理信息要素,这对城市地理信息的获取方法及服务体系的整合度和服务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表现力是指世界城市使自己的实力(主要是控制力、影响力)得到世界认可的能力,也包括对自己形象的塑造能力.面向国际的政治形象和社会形象的树立对城市地理信息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管理层面,面向国际形象的诚信环境、公众素质、文明程度、社会风尚等也对城市地理信息管理方式与服务体系提出了更加体现国际化、多元化、人文理念的要求.对于世界经济管理控制中心,全球化公司、跨国公司和世界级金融机构有针对全球或区域产业经济的运行状况进行空间化监管的需求;对于全球政治中心,国际组织、国际机构的空间分布、辐射范围、空间决策等等需要不断完善的城市地理信息服务体系的服务环境;对于世界知识创新中心,新产品、新市场和就业新机会的衍生会不断产生新空间要素,各种新要素的更新、管理方法、服务方式需求是不完全相同的,这就要求城市地理信息服务环境具备开放性,并实时更新;对于世界文化中心,世界级文化资源与品牌改变了传统的文化服务业的发展模式,本地文化与国际化、多元化的文化相互融合,城市地理信息的获取、管理、服务都要适应多元化的需求;对于世界航运中心,当前是航空时代、高铁时代、远洋时代、信息时代,世界城市掌握的世界级交通体系越强大,掌握的人力流、物资流、资本流、信息流、知识流越多越集中,其控制力就越强.世界航运中心不仅要求城市地理信息为其自身运行作保障,还要求在五大流的运行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的空间化监管,如物资流的地理位置追踪与全过程监管等.

3世界城市建设的城市地理信息需求

世界城市地理信息服务的对象不仅仅是生活其中的人群,还包括其控制力、影响力和表现力辐射范围涉及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机构,以及重要的国际战略资源、产业和通道.因而,其城市地理信息服务必然要适应这些“对象”的动态变化的需求.世界城市建设的城市地理信息需求主要解决好以下问题:第一,分析世界城市建设与城市地理信息需求的动态关系.世界城市建设是动态变化的,随着其本质属性和核心功能的增强,其对城市地理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第二、分析世界城市建设对当前城市地理信息服务体系提出的新的需求,明确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在哪里;第三,从城市整体观的角度出发,分析城市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应考虑的从整体到局部的不同层次;第四,从业务的时空管理视角分析城市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如何满足世界城市建设中出现的新业务需求.

3.1世界城市建设与城市地理信息的关系分析

从城市地理信息角度看:一体化管理、信息资源整合与融合、新技术服务方式、共享与安全的平衡构建起来的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应支撑世界城市核心功能、要素层面的各种中心,使其汇聚成体现世界城市本质的控制力、影响力和表现力.从世界城市角度出发:其本质在城市功能层面体现于政治、经济、科教、文化、资源环境、公共服务、城市设施等方面;其核心功能和要素体现在各功能的下级职能,如经济体现在金融、商业、租赁业、商务服务业、智慧服务业、信息业等,这些职能需要实现智能政府服务、智能企业网络、智能交通、智能社区与人口资源管理等智能化的管理;世界城市的建设要求提升已构建的地理信息服务体系的服务效率,多行业、多部门、多系统协同管理,形成对城市地理信息的整理观和立体化管理.在世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随着其控制力、影响力、表现力的不断增强,其各项核心功能和要素的内容、辐射强度和影响范围也在不断变化,他们对地理信息服务体系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因而在城市的功能层面、智能管理层面以及城市地理信息管理的整体观和立体视角也在随之发生内涵上的演化,这个过程是动态变化的、螺旋上升的,与世界城市的建设过程紧密相关.

3.2世界城市的地理信息服务体系面临的基本问题分析

当前,世界城市的地理信息服务体系面临的基本问题主要体现在城市地理信息的一体化管理与信息资源整合、新技术服务方式、共享与安全的平衡等三个方面.第一,一体化管理与信息资源整合,从离散的分行业部门的城市空间实体要素层管理向连续的一体化管理的方向发展,从单部门、单行业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向多部门、多行业的信息资源整合与融合方向发展.以五大流为代表的现代市场资源,跨地域、跨政区、跨领域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各职能的中心,都要求将原先分散的各类城市空间实体联系起来进行系统化的管理,以支撑各核心功能.第二,新技术服务,从传统的服务方式过渡到新的技术服务方式,如城市地理信息的无线网络服务、智能化的查询与分析、可视化的二维平面与三维立体甚至四维时空展现、便捷的云服务和高效的超并行计算,特别是城市地理信息的物联网应用,借助射频识别技术把所有城市空间实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形成能够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城市空间实体的物联网应用.第三,共享与安全的平衡,促使城市地理信息共享与安全体系达到平衡,形成开放的、实时更新的信息服务环境.城市地理信息的共享与安全的前提是标准化和规范化,法律环境是其保障,通过政策进行调控.信息共享与安全的标准、政策、法律在各个国家,甚至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区域都可能会有所不同,而要对构成世界城市核心要素的各种中心进行城市地理信息服务则必须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标准、政策和法律环境.

3.3城市地理信息服务的整体观角度分析

以城市单元为空间尺度,与城市运行、城市功能、城市管理和城市形态等相关的空间实体,即城市生存、发展所依赖的外部自然条件和内部各组成要素以及与城市经济社会活动和运行管理相关的空间实体是城市地理信息服务的主要载体.这些空间实体有着具体和抽象的存在形式,有着相对稳定和相对频繁的变化频率,有着城市上空、城市地表和城市地下的空间层次.空间实体是城市的最小“细胞”单元,同种存在形式、变化频率及同一空间层次的空间实体的聚集构成了某一方面的城市“器官”,如街道和建筑、城市的地下管网和其他设施、城市区域的气象环境等等.不同的城市“器官”构成了城市的“个体”.在世界城市建设过程的前期阶段,大多针对每种城市“器官”建立了城市地理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却没有过多考虑各“器官”之间的关系.在其本质及核心功能扩展阶段需要借助各种城市“器官”逐渐突出某种核心要素时显得力不从心.从该角度出发,世界城市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应考虑三个层次的实现问题(图3):(1)如何聚集起世界城市建设过程中新的空间实体并使之服务于世界城市的某项核心要素;(2)如何使各项核心要素共同促成世界城市核心功能的扩展;(3)在新的世界城市“细胞-器官-个体”的机制下,如何完善现有地理信息服务体系(软硬件环境)以支撑该机制.

3.4基于城市地理信息的要素时空精细化管理

城市如何精细化管理篇9

关键词:精明增长;精明准则;地理剖面;形态管控;城乡近地;旧工业用地

1背景

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城市建成环境正在经历由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的转型,快速城市化的扩张放缓,内涵式发展与土地高效集约利用转变为新的发展模式,城市中大量旧工业用地面临再次开发提容的新机遇。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创新效能提振的需求与土地资源日益收窄的矛盾逐渐凸显,存量产业空间面临协同区域产业提质与公共服务扩容的双重需求。一方面,传统工业地区用途分区的界线被打破,生产空间自发地结合新的功能形式,产生新的空间模式,形成新的城市场景,组合多元复合的土地功能布局。另一方面,随着精明增长的理念渗透到城市发展,城市、近边地区、自然地貌之间被重新视作紧密结合而非割裂的连续过渡形态。在古代,杭州《富春山居图》展现了农业生产、聚落营建与山水环境之间自然共生的空间模式。如今,如何引导城市近边地区与自然地貌环境协同共生,形成整体、过渡的人地关系值得深思,要求从形态学的角度出发,以一种山水格局的扩展视角去审视城市近边地区的更新开发。1915年,苏格兰社会地理学者patrickGeddes在研究峡谷断面时提出“断面分区”概念,借助地理剖面的方法描绘区域地貌从高山到大海的特征演变,构成跨尺度的地理形态解读。这种借由地理剖面理解人地关系、以断面视角研究地质环境过渡的方法,同样适用于近山、近水地区跨尺度、多层级的城市空间形态研究。正如当下,城市建成环境扩散在地理地貌之中,我们需要一种剖面式的研究方法适应跨尺度的人地关系。本文借“空间断面”的方法,探究城市近边工业地区与山水环境之间渐次融合的形态设计策略。

2理论基础

2.1背景与历程

20世纪70年代以后,公路大规模建设与汽车主导的交通方式促进了城市蔓延。城市空间增长形态发生转变,由工业化时期市区边缘的高密度蔓延转变为城市郊区的低密度扩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城市从市中心向郊区低密度蔓延的趋势加剧,以用途分离为核心、倡导土地单一功能的区划制度引起了美国学者的批判与思考,并促成了精明增长理论的形成。精明增长理论认为应将城市的发展融入区域整体生态体系之中,尤其强调“城市增长边界”,通过土地的混合使用、集约布局和紧凑发展来应对城市的无序蔓延。在精明增长理论的影响下,美国规划界开始意识到,区划制度是以追求土地经济性为目的的,对城市空间形态缺乏管控,亟需综合性的城市空间管控方法指导精明增长。在新城市主义、断面理论以及绿色建筑理论等场所营造原则的基础上,以andresDuany夫妇为代表的规划师编制了形态控制准则,这是一种以空间形态为基础,通过场所营造的方式介入传统区划的“城市设计法定导则”。其突破了区划制度的刚性用途管制思维,从三维空间形态层面构建了精细化的城市设计管控体系。2003年,“精明准则”被提出,整合断面规划理论与形态控制准则,以形态设计管控的方式,重塑城市公共空间质量。随着精明增长理论的不断深化,形态管控思想逐渐深入城市设计与社区规划层面。

2.2精明准则的理论构成

作为形态控制准则的核心支撑,精明准则是基于精明增长理论和新城市主义规划原则发展而来的指导城市发展的形态控制导则。精明准则通过对开敞空间、建筑及街道等空间要素标准的设定实现对三维空间的管控,从而引导城市建成空间形态。精明准则也是一种采用空间断面控制模式的形态设计准则。2003年,空间断面理论被引入精明准则内容中,其核心管控框架由此确立。空间断面是精明增长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为精明增长理论下的精明准则从区域层面延伸到社区规划、建筑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工具,完善了精明准则的方法体系。1999年,在Duanyplater-Zyberk出版的著作《theLexiconofthenewUrbansim》中引用空间断面概念,描述了空间形态从乡村过渡到城市反映在剖面上的渐变规律,并定义了从稀释的乡村肌理到高密度城市中心之间一系列空间过渡和转化状态(见图1)。2002年,Duanyplater-Zyberk在《精明准则9.2版》中提出“城乡断面”概念,即跨区域、连贯的城市空间模式。精明准则构建了一个区域地理横断面来显示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融合过渡的特征,提出将乡村到城市中心的一系列过渡空间划分为形态更加紧凑合理的6个断面分区管控模型(自然分区、乡村分区、市郊分区、一般城市分区、城市中心区和城市核心分区),土地利用强度和混合度逐级提高。作为基于形态分类思想的控制标准,精明准则对从城市中心到乡村不同尺度范围的道路、开放空间、建筑、基础设施等各类空间要素的样式与控制指标进行控制,建立空间类型标准,提出相应的设计导则。

3案例研究:杭州高新区(滨江)

3.1研究范围与概况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于1990年,是部级高新区,是杭州数字经济和“新制造”双引擎发展的重要载体。杭州高新区(滨江)位于钱塘江南岸、滨江区腹地空间,江对岸坐落着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依托钱塘江串联起城市空间与江湾自然生态空间,形成沿江、依山、抱湖、串河的地貌特征,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条件。

3.2近山生态管控

高新区南侧紧邻回龙庵山、冠山和紫红岭3座主要山体,区域山体、江河格局清晰,自然山水与现代城市交融呼应,组成富春山居式的城山地貌特征。本次研究区域选取高新区临近山体的城市近边地区,与自然连接,与山水交界,组建成了跨越城市和山前近郊的过渡地貌。如何处理城市形态与山体的关系、协同近边一体化发展,是城市设计重点考虑的问题。

4城市设计管控内容

4.1山前梯度分区构建

借鉴精明准则构建空间断面对城市形态进行分区管控的理念,本次杭州高新区(滨江)总体城市设计针对城市近边地区,细化山前管控要求,构建三级梯度分区,从中心到分别为山体控制区、近山协调区和近山影响区(见图2)。以回龙庵山为例,基于空间断面的理念建立“城市中心—近山地区—回龙庵山”的“城山空间断面”,并以此研究跨越城市至近边地区的连续过渡形态,通过重新梳理、优化城市建筑与自然山体的高度关系,塑造柔性的山城过渡界面。山体控制区以山体基准高度20m等高线划定山体控制线,确定山体的具体边界。以山体200m区域划定为山体控制区,山体控制区内建筑高度管控15m以下;以山体201~335m范围划定二级分区—近山协调区,在此分区内建筑基准高度管控15m以下,重点标识高度不超过40m;以山体外336~660m范围划定三级分区—近山影响区,在此分区内建筑基准高度管控24m以下,重点标识高度不超过60m。从城市到高山建筑高度逐渐下降形成梯度过渡的平缓城山界面(见图3)。

4.2望山视廊断面管控

基于从“高山”到“城市”的剖面视角,城市设计在垂直于冠山与回龙庵山的街道构建2条主要的垂向生态廊道和多条次级绿廊,并作为驻足观看的望山视觉通廊,强化了城市与山的视线联系。以长河科技谷望冠山视廊为例,城市设计构建30m的生态绿廊,通过在绿廊范围内限制建设以保障由望山视线不被遮挡,形成通畅的望山关系。此外生态绿廊两侧建筑通过向绿廊中央梯度下降的空间秩序,在人视角度减小了建筑对山体的遮挡,扩大了望山廊道的视线界面,增加了山体的可见范围,强化了城市与自然地貌的沟通联系(见图4)。

5结语

创造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形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城市形态控制工具的介入与管控。当下,我国形成了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核心的开发控制体系,指导快速城镇化时期的开发建设。然而,控规对城市形态和空间的引导难以达到预期标准,对城市形态和特色空间的塑造缺乏有效引导。当下的城市设计更多扮演一种思考方式贯穿在城市规划的阶段,还未达到调控城市形态的程度。精明准则作为新型的指标控制理论,从城市形态学的角度解析城市设计指标控制体系,突破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引导城市格局,通过指导构建环境的形式来创建和保护紧凑、可步行和混合使用的开发模式,体现精明增长的理念,其涉及的设计研究理念与方法具有跨地域的应用意义和讨论价值,对我国城市设计管控体系的精细化建设和管控技术的精细化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冯立,唐子来.产权制度视角下的划拨工业用地更新:以上海市虹口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3(5):23-29.

[2]侯鑫,王绚,丁国胜.精明准则对我国城市设计导则编制的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8,33(4):35-41.

[3]章征涛,宋彦,丁国胜,等.从新城市主义到形态控制准则———美国城市地块形态控制理念与工具发展及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8,33(4):42-48.

[4]徐明玉.深圳众创企业创新利用旧厂房模式分析[J].城市住宅,2021,28(4):58-61.

[5]亢晶晶.精明增长理论下的城市社区规划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6]戴锏,赵雅馨,吕飞.美国形态准则对我国城市设计精细管控的启示[J].规划师,2021,37(21):84-90.

城市如何精细化管理篇10

关键词:a3航空摄影城市三维模型纹理

中图分类号:p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b)-0011-03

三维城市模型的构建,一直是测绘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和热门研究课题,在城市规划、国土管理、通信、房地产、城市应急减灾、虚拟现实等行业领域具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业内针对城市三维建筑模型还没有一个建模标准,笔者基于近两年的项目与技术实践,认为构筑数字城市中的模型数据应该至少包含以下要素:高精度的地形数据、准确的建筑模型以及真实的城市纹理和真实的要素模型等,这是城市最真实化的展示。基于最真实的城市模型数据,才可以实现三维视角下的城市空间信息管理、查询和分析,使普通用户不仅能有接近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受,也为专业用户提供城市空间现状更为真实、客观和准确的数据分析。

1a3航空摄影技术介绍

1.1硬件简介

2011年以色列Visionmap公司推出了大幅面a3数字航摄仪,将传统框幅式与推扫式优点结合起来,并且配备300mm超长焦距,可以高效率同步获取正射和倾斜高分辨率影像。a3数字航摄仪由存储器、小型计算机、GpS、电源、控制终端接口及旋转双镜头组成。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

1.2主要技术特点

(1)300mm超长焦距在相同航高下可以获取超高分辨率影像数据,保证城市影像分辨率质量和效果。(2)109°超大视场角可以获取超大幅面影像数据,不但采集效率高,还可以同步采集不同角度的影像。(3)70%以上超高重叠度可获取同一地物的多角度观测影像,保证航带间影像加密点数量,提高空三精度。(4)LightSpeed全自动数据处理系统,可以保证数据的生产效率。

2三维模型制作方法

2.1技g路线

基于a3航空摄影数据特点,同时吸收了传统建模方法中手工制作的优点,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解决方案,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城市三维建模的不足。

该方案利用a3数字航摄仪提供的超大幅面立体像对(superlargeformat/SLF)同步采集建筑物矢量模型、地形,并利用大角度倾斜影像映射建筑模型侧面纹理。另外,为了弥补航空采集不足,地面底商、楼宇遮挡以及小品等区域,通过地面拍照方式进行采集制作,如图1所示。

该技术路线具有如下特点。

(1)利用a3高空航空摄影的作业方式,可以进行大面积、高效率的采集,特别适合大范围、快速的城市建模需求。(2)超大幅面立体像对(SLF)可以用于采集准确的建筑物轮廓几何信息,并同步提取高分辨率的纹理,节省纹理单独制作环节。(3)a3长焦距影像可以制作城市准真正射影像,保证城市密集区的视觉效果,比三维模型整合的三维场景更真实。(4)此种方式建立的建筑物模型为单体的、对象化的模型,可以对各个模型进行单独的加工、修改、编辑,甚至添加各种属性信息。(5)实景模型数据精确,三维GiS分析结果准确度更高,可以满足规划、国土、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应用需求。

2.2三维模型制作

利用超大幅面立体像对(SLF)进行三维模型的制作。在立体采集环境的支持下,类似传统DLG采集模式,采集建筑物几何信息。较传统航摄相机,SLF立体像对由于视场角度大,可以最大限度地采集到建筑物侧面几何信息,如图2所示。

2.3实景纹理制作

2.3.1倾斜影像空间定位

经过空三加密输出的SLF立体像对具有精确的影像外方位元素,可以准确恢复每张影像的空间位置,具有精确的三维坐标信息,如图3所示。

2.3.2纹理制作

在制作出高精度的体框模型后,基于定位后倾斜影像本身的特点,结合数字三维及空间几何投影技术选取每个模型面,获得其角点的物方坐标(X,Y,Z),已知倾斜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及倾斜影像本身的投影框物方坐标(X,Y,Z),通过判断每张倾斜影像与该模型面是否相交筛选出与模型面对应的所有影像集,然后利用共线方程,计算出所选模型面在每张像片上的投影像点坐标(x,y),通过筛选算法按照影像质量及影像投影面最优原则将相应影像集排序,挑选最优影像稍作编辑,最后将所选像片纹理部分截取并计算出纹理坐标自动映射到模型面上,从而实现实景三维模型的自动化纹理提取映射功能,如图4所示。

3应用案例

2014年4月,在北京市选取了约50km2建成区进行a3影像数据采集,为了更好地采集侧面纹理,测区采用双向交叉飞行方式,如图5所示,测区技术参数见表2。

该项目制作完成1∶1000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Dom),并针对核心区进行了实景城市模型制作,如图6所示。

4三维建模技术探讨

4.1精细的模型不一定真实

在传统三维模型制作中,为了三维可视化效果的需要,模型数据在制作与认识上偏离了三维应用的根本需求。模型制作的精细、精美并不等于数据的真实、可靠。传统精细模型的制作多数依靠人工拍照方式进行结构细化,受制于地面拍照范围限制,多数模型结构只能靠经验估算。在缺少准确数据支撑的前提下,一味地追求模型精细度,最终导致的是人为制造的精细,增加了大量冗余数据,降低了数据使用效率。同时因为真实度不高,在实际数据应用中无法体现三维的价值。以数码航摄、激光雷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中,可以保证建筑模型的相对与绝对精度,另外利用倾斜影像作为纹理源,保证了每个模型面都具备唯一的真实纹理,杜绝虚假纹理,增加了模型的真实度。

4.2模型可对象化操作

随着倾斜摄影技术快速发展,基于大重叠度倾斜影像可以快速重建城市三维,提高了用户浏览地图时的城市三维体验。但是,在近距离浏览该数据时,可以发现在建筑细节方面还有较大缺陷,不能进行精细化三维应用。另外,该数据不同于传统的三维数据,在成果格式和应用平台均有特殊要求,只能以特定的格式和平台进行浏览展示。模型的可对象化操作与目前地理信息平台数据三维分析需求相对应。只有可对象化操作的模型才方便进行编辑、更新和关联相关属性信息,进行城市精细化管理应用。如在建筑方案规划对比中,可以进行单体模型替换,多方案综合对比。在城市拆迁分析中,关联建筑年代、住户人口等相关信息,准确分析拆迁成本等重要数据。

4.3城市级三维数据的考验

传统三维建模受作业效率限制,基本以小场景景观建模橹鳎数据量对三维平台考验不大。在倾斜摄影技术出现后,城市量级的快速建模需求得以解决。随之而来是城市三维整体数据量的激增,对三维应用平台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因此,一方面在分析应用需求的同时,制定适宜的模型制作标准,控制模型数据量;另一方面三维应用平台还需要不断完善承载能力,提高大数据的加载流畅度和纹理显示效果。只有在三维数据和平台相互促进不断提高时,才能真正展现出城市真实的三维场景,将三维数据服务于城市管理和决策。

5结语

a3作为一种新型航空摄影系统,在数据采集中具备高效率、高分辨率、高精度的特点,同时还能采集真正射和倾斜影像数据,在城市三维建模中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基于a3航摄数据制作三维模型,在传统建模路线上进行了局部创新,创建了一套新的建模方法和技术流程,充分利用a3数据优势,提高模型质量和生产效率。城市三维模型只有在满足现势性、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结合现有三维GiS平台进行单体化操作、城市级大数据分析,才能发挥三维数据价值,为城市智慧决策提供分析依据。

参考文献

[1]张祖勋,张剑清.数字摄影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