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习技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0:58

高中生物学习技巧篇1

一、高中生物遗传学习题的常见类型

(1)在高中生物遗传学的习题中,正交和反交实验是常见的习题之一.习题出现的形式,往往是题中给出正交和反交的实验结果,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一结果对实验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涉及到的某种相对性状的遗传方式设置题目.

(2)遗传基本规律,细胞的分裂,特别是减数分裂考查的题目较多.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有细胞质遗传和原核生物遗传.对减数分裂的学习和复习很重要.再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就是减数分裂的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周期、方式和行为等.对其分裂过程图和染色体与基因位置的对应关系要进行牢牢的把握.

(3)生物基因与性状的表现关系.在这类习题的解析中,要对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进行分析,要知道生物的基因型和环境因素是决定生物表现型的主要因素.而且,成对存在的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解题时,可先将生物的基因型和已知的条件写下来,根据题中所给出的生物子代的表现形状,准确地推测出父本母本的基因型.

二、高中生物遗传学习题的解析技巧

1.根据遗传学的题目繁多,解题方法灵活多变等特点,我们可以知高中生物遗传学最有效的学习技巧就是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对于基础知识要牢牢把握,才能做到活学活用.此外,还要加强对生物遗传定律的学习力度.平时要注意多看,多练,多运用.多看些观遗传学解题技巧,对遗传学方面的习题要多做多思考,运用所学到的基本理论和解题技巧来完成对试题的解答.

3实验中,(1)对于控制绵羊有角、无角的等位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

(2)F2无角雌羊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3)F1雌、雄羊基因型为.

解析由于该题的得分率较低,因此把他当做典型进行详细的分析.第一、因为该题出现的次数较少,有些考生几乎没有见过.同时该题的出题形式也让有些学生不大适应.但是,有些考生能够从中看出关键问题所在,即该题中存在着的同种基因型在公绵羊和母绵羊体内的不同表现.从它们的表现差异中可以看出来.有角公羊的基因型为Hh,母羊为无角.那么,如何判断其遗传方式呢?从实验中,我们知道公母羊的组合方式为正反交方式,因为F1的表现型与正反交的结果完全吻合.这就证明了该实验中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遗传.学生解答的误区是,认为公母羊的表现型不一样,因此应当为伴性遗传,因此造成失误.

2.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注意到,举例来说明正反交结果不同的习题有很多,并且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不同.在进行遗传学有关这部分内容的讲解时,也会有相关的生物实验出现,这就需要我们一定要对实验中的各个步骤及实验结果进行仔细的观察,以便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实验图,这样一来,即使考试中因为紧张把涉及到的具体内容及概念忘掉了,也会因为这一幅实验图的存在而对其有所回忆,从而可以找出解答这个问题的入手点.关于细胞质遗传的原因有很多,需要具体问题具体的分析.例如,我们可以从实验结果中找出正反交结果不同的原因,即细胞质遗传、母体影响、雄配子致死基因的存在等都会导致其结果不同.因此,要做到活学活用.

高中生物学习技巧篇2

关键词:高中化学;非金属单质;氧化物

虽然高中化学的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这一节极为重要,但是这一节的困难程度确实也不小,我们大多数学生在进行这部分内容学习的时候,总是有很大困难,掌握不住技巧,导致学习质量、效率的下降,最终也就造成了在做题以及考试上的压力[1]。为了能够节省时间,在短时间内实现化学学习的效率迅速提升,其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对化学的学习规律以及技巧进行深刻的探讨与研究[2]。在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的学习中,同样重视规律和技巧的探讨,那么这一部分的学习内容也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1重视分类总结,简化学习难度

我们首先要做到分类总结,将学习中遇到的复杂东西简化,降低难度,重新分类总结,从而也就做到了对学习难度的降低。分类总结是学习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学习的重要技巧。分类总结指的是,对非金属单质以及氧化物根据其特征进行分类并总结。非金属单质是一个大的统一的分类,在这个分类层次中,通过特征的不同的原理,在划分出不同的小类别,而这些小类之间不论是在反应条件方面还是在反应物方面,必将会有一方面具有共同特征[3]。因此小类别的精确划分,有利于我们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非金属单质的学习方法。同时这种分类划分方法,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开展由此及彼的推导学习,最主要的是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

2强化反应条件的认知

我们在学习化学非金属单质及氧化物这一章节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重要技巧,那就是对强化反应条件的认知。在任何的化学学习中,反应条件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在化学学习中某些物质的反应进行仅仅需要接触到就行,但是还有一些物质对反应条件的要求很高,例如有些需要高温高压,还有些物质在需要高温高压的同时还需要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所以对强化反应条件的认知需要全面,才能够更加清楚的认识化学的学习。在非金属单质及氧化物的学习中,在对强化反应条件清楚认知的前提下。还需要对反应条件进行详细明确的分类,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对单质的特征进行进一步的掌握,这样不但更详细的了解了所学单质,还再次强化了学习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相信我们学生对于化学单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加大我们的学习兴趣,让我们的化学学习的效率更上一层楼。

3重视实验的总结

详细的对实验进行总结与分析,是化学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学习中另一个需要掌握的技巧。针对化学学习而言,我们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操作学习,更有利于的锻炼自身的注意力、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所以在化学实验当中,学生认真的做好实验步骤和实验观察总结具有重要意义。总体来说,化学实验的总结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实验仪器的充分准备。比如玻璃棒、试剂、锥形瓶、烧杯等等。充分的对实验仪器准备是保障实验顺利完成的前提,同时对这些进行总结可以更好的分析实验的特点。第二是对反应过程的总结,对反应过程有清楚的总结后,使我们每个学生能够认识到实验原理,并且可以从中发现每个实验的差异之处,这样学生们对于实验的清晰划分便没有丝毫问题了。第三就是进行实验时对反应物的分析和总结[4]。从反应物方面来看,实验也可以进行分类。简而言之,化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的总结,对化学实验的高度重视有利于整个化学学习的具体化。另外,还可以将学生自己操作得到的实验现象同教材中描述的进行对比,看看是否一致,让实验更加的具体、形象,我们的学习全面性也会得到更加显著的提升。综上所述,高中的理科学科中化学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因此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清楚的对物质分类总结,详细的对强化反应条件认知,积极的动手实验并总结,这样从学习中可以获得一定的学习规律和技巧,那么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就不是问题了。在学习中不能盲目的效仿别人,要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最重要的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作为高中化学学习中的一个小部分,从分类到反应条件再到化学实验进行学习技巧的总结,这样做出了演示,对于其他的化学学习也可以使用此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苏瑾文.高中化学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学习技巧探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6,2(11):117-120.

[2]孙铭君.高中化学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学习技巧探究[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7,7(9):138-139.

[3]冒秀凤.高中化学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学习技巧浅谈[J].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版,2017,11(3):19-19.

高中生物学习技巧篇3

关键词:初中生物;习题教学;策略分析;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2-0080-01

习题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部分之一,对学生温习所学的生物知识、积累解答生物习题的经验有很大帮助。然而,在当前初中生物习题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使学生对学习生物失去兴趣。同时,有的生物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也导致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不牢固,从而影响了生物习题教学的质量,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注重知识点讲解

初中生物习题是依据生物教学中的不同知识点而产生的。因此,在生物习题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生物习题所包含的知识点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习题的含义及所涉及的知识点,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解答习题来实现对所学生物知识的温习。同时,对于学生解答出现错误的生物习题,教师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该类习题的讲解进行加强,进而促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生物与环境组合的生态系统”的相关内容的时候,生物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题。如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有几个:a.一个花坛、B.一个蜂巢、C.一个池塘。在解答该选择题的时候,学生需要先分析该选择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有哪些。这道选择题主要是与生态系统定义有关,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共同组成的统一整体。通过理解生态系统的定义可知:一个花坛和一个池塘属于生态系统,一个蜂巢却不是,因此该选择题的正确答案是:a和C。在解答这道选择题的时候,学生要想答对这道题,必须要真正理解什么是生态系统。在解答其他生物习题的时候也一样,学生只要分析出习题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并真正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就能选出正确的答案,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二、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在初中生物习题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而教师则应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在当前生物习题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有的教师在习题教学中会过早地给出答案,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教师的分析过程。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会使学生对习题教学失去兴趣,还会导致学生的解答问题的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因此,生物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习题教学中去,从而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并应用所学的生物知识,改变习题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例如,在讲解“开花和结果”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阴雨连绵的天气会造成果树减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解答该问题的时候,学生应独立思考问题,寻找解决思路和答案,而教师则应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阐述自己的见解以及解题思路。通过教师的引导,加上学生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和思考,最终学生可以得出答案:阴雨连绵的天气会影响花的传粉和受精,导致子房无法发育成果实,果树就会减产。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传授学生解题技巧

在初中生物习题教学中,科学、合理的解题技巧可以使学生的解题过程变得更加容易,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生物知识。然而,在当前生物教学中,由于有的教师对传授学生生物解题技巧的不重视,使学生不能掌握科学的解题技巧和有效的解题方法,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无法得到提高。如在讲解“Dna”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自主搜索一些与Dna相关的资料,包括它的营养成分、主要作用和形成过程,最后再指出Dna是遗传物质。所以,为了更好地改变这种教学现象,生物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解题技巧的传授,让学生能够在习题教学中掌握更多、更适宜的解题技巧,积累更多的解题经验,以便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如,在讲解有关“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这一知识点的习题时,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习题。如:有些细菌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这类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全部都是。该选择题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是“各种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动、植物的尸体,并充分利用分解所得的有机物与能量,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由此可知,细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然而,如果学生依靠思维定式来解答该问题时,就很容易答错。因此,在生物习题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解题技巧的传授,并对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解题技巧,以便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自信心。此外,通过学习生物教师所传授的解题技巧,学生的解题能力可以得到加强,而在解题过程中,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生物知识。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生物习题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因此,在习题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同时生物教师应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善,并传授学生解题技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求知欲,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学习技巧篇4

关键词:习题课教学方法注意问题解题能力

习题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深化物理基础知识的通道,是联系概念、规律的纽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必由之路。它不仅可以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和扩展物理知识。

习题课是习题教学的主要形式,是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课型。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习题课呢?为此,笔者进行了专题研究与分析,总结出习题教学的基本方法,现具体介绍如下:

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习题课教学中,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分析与讨论及学生自己的练习,使学生加深了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总结归纳出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从而达到开阔学生眼界、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在习题课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一)讲—练结合法

“讲—练结合法”是习题课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教师对典型例题的详细分析和讲解,总结归纳出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在此基础上结合新的问题让学生练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练习,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二)分析—讨论法

“分析—讨论法”就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某一具体的物理问题,边分析、边讨论,最后得出正确结论。这种方法贯彻了启发式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并能发现学生分析问题的错误思路、方法,及时予以纠正,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讨论—归纳法

“讨论—归纳法”就是选择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典型问题,先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暴露出各种错误思路、结论。然后教师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得出正确结论。

(四)板演—评议法

这种方法就是选择典型问题,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板演,板演的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把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暴露在全班同学面前。教师针对学生的分析思路和方法进行评议,充分肯定其正确的分析方法与解题技巧,找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方法,指出努力的方向。这种方法,通过板演能检查出板演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评议,能提高全班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采用学生板演——学生评议——教师再评议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习题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习题课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实际,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精选习题

习题课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精选习题。精选的习题要符合以下几个原则:

1、习题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习题课中所选的习题,应该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要通过对这些题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同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举一反三。

2、习题要难易适度

习题课中所选的习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难易适度。太简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太难,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习题要具有启发性

习题课中所选的习题要具有启发性,要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阐述物理概念的定义、物理规律的涵义等,防止学生死背公式等形式主义的偏向。

(二)要注意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

习题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常用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有很多。如:比较和鉴别的方法、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归纳和演绎的方法、等效方法、理想化方法以、极限思维法、图象法、假设法、隔离法、整体法、临界条件法和矢量三角形法等。这些方法与技巧,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演练,才能逐步掌握。

(三)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习题课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解题能力主要是指:

1、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

分析能力是指能够独立地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所给物理问题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找出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和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并灵活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给的问题。

2、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习题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主要是指以下两个方面。

(1)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解题中,首先要对物理现象和过程进行分析,经过概括、抽象,再根据物理规律和公式列方程,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因此,在习题课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2)运用数学知识对物理问题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

物理解题中,常常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和讨论。运用数学知识对有关物理问题进行计算是学生最感困惑的难题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有关的物理概念、定律理解不透,思想方法不对,思路不清,数学运算的技巧不熟练等等。由此引起乱套公式,或按曾经做过的形式上类似的题目依样画葫芦等毛病。因此,在习题课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总结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达到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

高中生物学习技巧篇5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26-01

物理课后练习的巩固是深化物理基础知识的通道,是联系概念、规律的纽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必由之路。它不仅可以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和扩展物理知识。习题课是习题教学的主要形式,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课型。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习题课呢?为此,笔者进行了专题研究与分析,总结出习题教学的基本方法,现具体介绍如下:

1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习题课教学中,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分析与讨论及学生自己的练习,使学生加深了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总结归纳出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从而达到开阔学生眼界、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在习题课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1讲—练结合法。“讲—练结合法”是习题课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教师对典型例题的详细分析和讲解,总结归纳出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在此基础上结合新的问题让学生练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练习,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1.2分析—讨论法。“分析—讨论法”就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某一具体的物理问题,边分析、边讨论,最后得出正确结论。这种方法贯彻了启发式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并能发现学生分析问题的错误思路、方法,及时予以纠正,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讨论—归纳法。“讨论—归纳法”就是选择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典型问题,先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暴露出各种错误思路、结论。然后教师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得出正确结论。

1.4板演—评议法。这种方法就是选择典型问题,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板演,板演的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把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暴露在全班同学面前。教师针对学生的分析思路和方法进行评议,充分肯定其正确的分析方法与解题技巧,找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方法,指出努力的方向。这种方法,通过板演能检查出板演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评议,能提高全班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采用学生板演——学生评议——教师再评议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习题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习题课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实际,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要注意以下问题:

2.1精选习题。习题课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精选习题。精选的习题要符合以下几个原则:1、习题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习题课中所选的习题,应该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要通过对这些题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同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举一反三。2、习题要难易适度。习题课中所选的习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难易适度。太简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太难,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习题要具有启发性。习题课中所选的习题要具有启发性,要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阐述物理概念的定义、物理规律的涵义等,防止学生死背公式等形式主义的偏向。

2.2要注意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习题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常用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有很多。如:比较和鉴别的方法、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归纳和演绎的方法、等效方法、理想化方法以、极限思维法、图象法、假设法、隔离法、整体法、临界条件法和矢量三角形法等。这些方法与技巧,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演练,才能逐步掌握。

高中生物学习技巧篇6

关键词:高中物理力学;三大解题技巧;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024-001

在高中物理中,力学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也是高考必考题型之一,要想获得物理学科的高分数,还需从解题方面着手。高中力学的掌握需从基础知识巩固开始,这样才能一步一步扎实功底,通过相应的习题练习加深学习印象,除此之外,高中力学知识还必须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这样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物理力学知识学习的具体步骤,重点论述了力学解题三大技巧,为之后的学习提供理论参考。

一、高中物理力学解题程序分析

物理学科作为高中学习不可或缺的内容,这其中以物理力学知识学习最为关键,从目前情况分析,物理力学解题一般步骤如下:第一,明确研究对象,在进行解题之前,必须要了解本题中的研究对象,然后对其进行运动分析,同时对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还需对研究对象进行物理分析,按照物理特点实施分段,进一步确定解题思路。第二,在确定研究对象的解题思路之后,则需选择对应的力学规律,对于不同阶段的力学实施正确解答,列出相应的方程式。第三,寻找关键性的问题,挖掘潜在条件,同时要做到根据问题的特点进行有效分析,构建辅方程式。

二、物理力学三大解题技巧剖析

物理力学是整个学科学习的重点所在,对其解题技巧进行深入探讨分析是切实可行的举措,本段将详细分析物理力学三大解题技巧,为高考复习提供较为实用的参考。

(一)受力图分析

高中物理力学题目中,我们首先要考虑研究对象的受力,在力学关系中,需要分析对象受到哪些“外力”,还需考虑其“原始力”,不能一边分析力,一边处理力。以受力图为例,可以从中发掘解题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例1:如图一所示,一个长5米的绳子,将其系在间距为4米的两根杆的顶端,分别是a和B点,在绳子上悬挂挂钩,而且该挂钩是光滑且轻质的,在挂钩上还需悬挂一个12n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绳中张力t值是多少?

解题思路分析:在本题中,涉及到的是三力平衡,它的解题思路如下:首先,需要确定受力对象,对物体所受力进行分析;然后通过画受力图,以此列出方程式,对于力的平衡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已知条件,可选用的解题方法有多种,比如正交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等等,就其中一种解法进行具体阐述。

在本题中,将挂钩作为研究对象,受力图如图1所示:

图一受力图分析

细绳和水平之间有夹角,我们可以将其设为α,根据平衡条件得出如下结论:2tsinα=F,其中F=12。将绳子延长,从图中几何条件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公式:sinα=3/5,代入上式得:t=10n。

(二)分析法解题

这种解题技巧与上述方式存在一定的区别性,需要从未知量着手,联系题中已经给出的已知条件,然后列出相对应的方程式,对于其中的未知量进行详细的分析,直到获取未知量信息。对于这种解题技巧而言,具有极强的目的性,掌握起来相对较快。

例2:如图二所示,有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将其置于固定斜面,在平行斜面上,对该物体实施向上拉力F,1s过后,撤去拉力,物体运动u-t图像如图三,求拉力F值。

解题思路分析:首先,需列出本题给出的已知条件,而解题的关键是在图上,能够获得下列知识a1=12m/s2,a2=-6m/s2,通过牛顿定律可得:解:在0-1s内,由u-t图像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1=12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出:F-?滋mgcosθ-mgsinθ=ma1(1),在0-2s内,由u-t图像可知:a2=-6m/s2,对于该物体来说,其具备向上的初速度,因此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如下结论:-?滋mgcosθ-mgsinθ=ma2(2),因此将(2)带入(1)可得出F=18n。

图二物体平面受力图图三物体运动u-t图像

(三)培养逻辑思维,学会举一反三

在物理力学的学习中,逻辑思维的形成至关重要,这对于物理力学解题帮助非常大。针对物理力学学习而言,基础知识的掌握非常关键,只有具备完善的知识储备,才能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力学知识,在习题的练习中逐步形成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物理力学解题的重要推动力。在解题过程中,对于非常复杂的受力,可以实施有效划分,形成整体界限,对于整体性的思想来说,有利于简化做题。例如:两个纠缠在一起的物体,对于彼此之间的作用力,几乎很难划分,如果单独对其中一种力实施划分,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整体解题是非常不利的,增加解题难度,但是假设将两者视为一体,可以有效解决两者难以区分的受力,于某种意义而言,降低解题难度。除此之外,对于物理力学解题还需掌握一个技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比较相似的题目,它们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对于这类题型,需要总结解题规律,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种学习能力,“举一反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增加学习效率,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做题正确率也可得到提升,增强学习自信心。

总之,高中物理力学知识作为学习的重点以及难点需要辅以相应的解题技巧方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提升解题效率与准确率,树立学习自信心。文中阐述了物理力学三大解题技巧,希望可以对日后的物理力学学习提供良好的参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在高考中获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王宇华.论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

高中生物学习技巧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技巧

引言

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学科,不仅学习难度大,理论知识最终还要被运用到实践中。初二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新学科,是学习物理的起步,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关键的指引作用。笔者认为,教师应注重物理教学方法和技巧的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学好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1.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刚刚接触物理这门课程的学生来说,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比课本上的知识更容易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物理情境,尤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1]。例如,在教学电流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电流形象地比喻成河流,将导体比喻成河道,河道越宽,河流的水流量就越大,也就是说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流量就越大(前提是导体的电阻率不变)。这样结合生活的形象比喻,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如,在“光的衍射”的实验中,做完模拟的衍射实验,我们可以把实验范围扩大,在教室里借助手电筒、教室的设备和墙壁完成,这样可以让学生把实验结果和过程看得更清楚,墙壁上显示的波纹更可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优化课堂提问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笔者认为,课堂有两种优化提问的方式,一是教师适时提问,二是学生之间互相提问。

2.1教师适时提问,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课程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提问,巩固知识点,明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保证课程顺利进行[2]。例如,在每讲完一个知识点后,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内容回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基础概念开始提问,然后将问题一步一步扩展开来,并且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回答中,这样,教师就可以明确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有利于下一步教学。

2.2学生之间互相提问,提高学习效率。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例如,教师可以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当教师给大家讲课,讲课的学生可以向下面的同学提问,下面的同学也可以对上面的同学提问,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之间查漏补缺,作为旁观者的教师更能清楚地掌握每个同学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能力。另外,这种生生之间的互动,气氛更加轻松自如,更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层次性习题训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学生可以通过习题训练对基本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什么样的习题才能达到更好的辅助学生学习的效果呢?笔者认为,可以对学生进行层次性的习题训练。也就是问题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学生回答正确简单的问题后,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后面的难题中又体会到挑战的刺激,这样在求知和探索中体验到快乐和挑战,不仅全面地巩固了学习的知识,还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进行习题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纠正错误,并适当地作鼓励性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特别要对一些解题思路清晰、有条理,答案正确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学生掌握好的答题方法。

4.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的必要途径,是学生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3]。

如何利用物理实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教师进行演示实验,也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到实验中。教师的演示实验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解决知识中的难点,明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际要靠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才能真正起到辅助学习、提高实践能力的作用。例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初中物理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在“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实验中,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很难区分的,其工作原理的区别也难以理解。学生通过自己亲手连接电路,就会明显地发现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很容易理解两者的工作原理。实验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

结语

物理教学虽然涉及概念、计算和应用等方面的问题,但是它不同于数学、语文和英语,它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只有运用好的教学方法才能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运用好的教学技巧才能帮助学生快速明确地掌握所学知识。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应该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参考文献:

[1]张亿.创设探究情境开启探究意识——浅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J].技术物理教学,2013(1):71-73.

高中生物学习技巧篇8

关键词:作文教学;课外阅读;重要性;写作水平;阅读能力

一、课外阅读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想象力、写作能力的黄金时期。教师应正确认识课外阅读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将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受到文章中的一些正能量思想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阅读《三毛流浪记》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深刻体会主人公三毛的思想、情感,被三毛的行为所感动,进而形成做好事、做好人的良好观念。并且,通过想象三毛艰苦的生活环境,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自己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就能学会珍惜生活、珍爱家人。再如,在阅读《十万个为什么》时,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学习到各方面的科学知识,不仅了解了更多的事物发展规律,而且培养了阅读兴趣。

二、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只注重传授学生写作的技巧,忽略了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以至于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假、大、空现象。还有一些教师认为阅读只是语文的附属品,不能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与学习成绩,因而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度不够。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提高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度,多为学生推荐一些我国的古典名著,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小熊住山洞》这篇文章时,笔者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要体会小熊一家的思想感情,自主探究和领悟小熊一家宁可住得艰苦也不愿意砍树造房子的高尚情操。同时,笔者以“环境保护”为主题,让学生反思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破坏环境的现象。笔者还向学生推荐了《蜡烛的故事》这一课外读物,并引导学生分析故事内容,深入体会故事情节,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共同讨论故事的内涵。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开阔视野,而且能够将文章中作者的写作思维与写作技巧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然后为自己所用,从而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写作训练,忽略了学生文学素养的养成,正所谓“肚里无墨何以成佳作”。因此,教师应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例如,笔者就组织了以“美丽一角”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对景物的描写能力,利用他们已经掌握的各种文字和词语对景物的特点进行详细的描写。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笔者还为学生推荐了《颐和园》《天坛》等描写景致的文章,让学生借鉴文章中优秀的景物描写句子,深入思考描写的技巧与方法。这样,学生会对时间思维与空间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描写景物时才能主次分明、语言流畅,将景物的特色透彻、真实地表现出来。

四、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尚不成熟,对于新鲜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文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果教师一味地让学生阅读课文,会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而课外阅读内容既生动又有趣,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教学《小松鼠找花生》时,笔者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为学生播放《小松鼠找花生》的动画片段,既提高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营造了轻松、平等、愉快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能够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实现语文作文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高中生物学习技巧篇9

如果学生觉得生物比较难学,没有办法考出更高的成绩,学生就应该寻找到答题的方法,只有寻找到答题的技巧,学生的成绩才会提高。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生物试卷答题技巧及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高中生物试卷答题技巧认真审题

首先需要这些学生认真审题,其次需要这些学生根据题目中考查的知识点联想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做出这些题目。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需要了解这些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有哪些,学生需要学会抓住这些关键词,只有抓住了题目中的关键词,才能够迅速的找到自己,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做题。

找对方法

如果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发现有的题目自己不会做。学生应该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记了一些做题的方法。如果不知道考察的是什么内容,学生应该根据这些关键词找出一些方法,排除一些方法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法做出这些题目。

如果学生想要做对生物题,学生就必须要找对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总会积累到一些做题的技巧,通过做大量的练习题,学生能够熟练的应用这些技巧,也能够熟练地应用这些做题的方法。

排除法

有的题目确实需要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如果学生觉得在考试的过程中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学生可以通过排除法,找出正确的答案。学生可以直观地同想象中排除一些错误的选项,会剩下几个选项,再根据这些学生的分析,找出正确的答案。其实做生物题也需要一些技巧,就是不会,学生也能够通过正确的方法得出答案。

二.高中生物试卷答题方法1.灵活解题。

解题就是将题目中的相关信息与学科知识挂上钩,进行重组和整合,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使问题得到解决。要做到以下几点:

2.准确进行知识挂钩:考题设置的情境真实地模拟现实,不像书本知识高度理想化、模式化,有些情境甚至是学生前所未闻的,但总可以从课本上找出知识依据。

3.科学作答不可忽视。

答案要准确,要做到层次清晰、条理清楚、逻辑严谨。答案宜简洁,要紧扣基本观点。答案要体现创新精神,尤其是开放性的试题,可以大胆用多种方式解答。要尽量使用规范化的学科语言。

4.实行学科思维间的组合:学科内综合有时也要借助数、理、化知识,跨学科综合更是如此。

要重视理、化、生三科在方法体系上的共同点,在知识体系上的契合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结合点。

5.关注社会热点:很多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沙尘暴、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技术等)与生物学密切相关,都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的材料来源。

高中生物学习技巧篇10

一、学生在声乐学习中产生心理状态不佳的原因

1.歌唱的表现欲不强。歌唱的表现欲会直接影响到歌唱的质量,是一种歌唱心理的外在表现。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心理特质,有的学生性格积极开朗,一站到舞台上就兴奋,表现欲望十分强烈;而有的学生性格很内向,缺乏或者没有表现的欲望,导致歌唱状态不够兴奋,不能很好地调动身体机能,歌唱的水准也会随之受到影响。

2.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或过于盲目自信。部分学生因各种客观原因在成长过程中缺乏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勇气,对自身能力缺乏自信,在课堂上不愿开口大声歌唱,对作品缺乏情感的表达;还有的学生则因为家庭的溺爱而产生盲目自信,夸大自己的能力,从而在课堂上或演出时由于过分表现自己,出现过度激动而无法放松以至于大声喊叫等情况,影响正常发挥。

3.缺乏对歌唱技巧的掌握。在声乐学习的初中级阶段,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规范的发声技巧,对发声器官的协调控制不够到位。歌唱技巧不够成熟、紧张焦虑的心理障碍等都是影响学生能否自如进行歌曲演唱的重要因素。

4.过于片面追求歌唱技巧。有些学生酷爱声乐艺术,总爱模仿很多著名歌唱家和大师们的演唱方法和声音,结果在实际的演唱过程中,往往因为没有切实掌握规范正确的发声方法而导致心理状态的紊乱,出现歌唱时扯着嗓子拼命喊叫的现象。

二、声乐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针对声乐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心理素质和情感表达的因素,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因材施教,着手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情感表达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演唱情绪。

1.提升学生声乐学习的认知能力。随着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关于歌唱的发声技巧以及训练方法也是百花齐放。如果不顾自身条件,运用不恰当的歌唱技巧和方法,就会影响声乐学习和歌唱时的心理状态。声乐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生理和心理特征,予以正确的引导,提升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帮助学生选择一种最适合自身条件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选择真正合适自己的发声方法并潜心钻研。

2.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演绎一首好的音乐作品,需要演绎者健康良好、端正平和的心态。有些学生正是因为在歌唱过程中存在较重的心理负担,过于重视演唱的效果和他人的看法,导致无法全身心地投入,从而引发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声音、发声状态不够积极、对歌曲缺乏情感表达等系列问题。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排除一切杂念,全身心投入到歌唱中,将个人得失置于身外,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用心用情去表达作品的内涵,自然就能获得好的歌唱效果。

3.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整和调动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首先应着重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和爱好。许多科学家和艺术家的成功经历表明,孩提时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随着对这一事物的不断深入了解,兴趣得以升华,最终发展成对该事物的执著追求和毕生信念。这种由低到高的情感层次发展,对于一个声乐学习者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只有真正爱上声乐,才会执著地追求它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