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分析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0:27

管理会计分析方法篇1

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分析

1.1服务对象的不同。财务会本文由收集整理计主要是通过报告企业的盈利能力、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之类的信息,以满足企业外部利益集团的需要。这里,“外部利益集团的需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利益集团为维护其投资的安全性与收益性作出投资决策的需要;二是评价考核企业管理者履行其受托经营责任情况的需要。同时,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基础信息。管理会计主要为管理当局提供企业内部规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营管理责任的履行所需要的信息。另外,从会计主体上说,财务会计往往以整个企业作为对外报告的会计主体,而管理会计则倾向于以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作为会计主体,来衡量各部门经营业绩,并最终评价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因此,在管理会计中,会计主体的含义是灵活可变的。

1.2工作的侧重点和工作主体的层次不同。首先,财务会计的侧重点在于根据日常的业务记录,登记账簿,定期编制有关的财务报表,向企业外界具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团体、个人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其具体目标主要为企业外界服务,财务会计又可称为“外部会计”。而管理会计的侧重点在于针对企业经营管理遇到的特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便向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提供预测决策和控制考核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其具体目标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管理会计又可称为“内部会计”。其次,财务会计的工作主体往往只有一个层次,即主要以整个企业为工作主体,从而能够适应财务会计所特别强调的完整反映监督整个经济过程的要求,并且不能遗漏会计主体的任何会计要素。而管理会计的工作主体可分为多层次,它既可以是整个企业的主体,又可以将企业内部的局部区域或个别部门甚至某一管理环节作为工作的主体。

1.3遵循的原则和作用时效不同。首先,财务会计工作必须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统一会计制度,以保证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报表在时间上的一致性和空间上的可比性。而管理会计不受《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统一会计制度的完全限制和严格约束,在工作中可灵活应用预测学、控制论、信息理论、决策原理等现代管理理论作为指导。其次,财务会计的作用时效主要在于反映过去,无论从强调客观性原则,还是坚持历史成本原则,都可以证明其反映的只能是过去实际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因此,财务会计实质上属于算“呆账”的“报账型会计”。而管理会计的作用时效不仅限于分析过去,而且还在于能动地利用财务会计的资料进行预测和规划未来,同时控制现在,从而横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态。管理会计面向未来的作用时效摆在第一位,而分析过去是为了控制现在和更好地指导未来。因此,管理会计实质上属于算“活账”的“经营型会计”。

1.4工作程序和方法体系不同。首先,财务会计必须执行

转贴于

固定的会计循环程序。无论从制作凭证到登记账簿,直至编报财务报告,都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处理,不得随意变更其工作内容或颠倒工作顺序。同类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程序往往是大同小异的。而管理会计工作的程序性较差,没有固定的工作程序可以遵循,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企业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设计管理会计工作的流程。这样会导致不同企业间管理会计工作的较大差异其次,工作方法体系财务会计的方法比较稳定,按照特定的会计准则和制度核算经济事项,数字运算相对简单。而管理会计可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即使对相同的问题也可根据需要和可能而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在信息过程中大量运用现代数学方法。

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分析

2.1二者都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自产生以来就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的。只是由于客观条件及技术水平所限,会计的功能被局限于核算上。本质而言,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讲求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财务会计侧重于实际运行状态的记录和总结;管理会计则是利用经济数据通过各种方法来帮助企业管理当局做出决策,侧重于过程控制,运用预测、决策和预算编制等技术方法完成其设定的管理目标。但是作为会计的两个分支,都是为企业管理服务。

2.2二者服务的对象相同。会计对象就是会计是什么的问题,要探讨会计的对象,首先应解决现代会计的对象是什么,现代化管理的对象又是什么的问题。因为从系统理论的角度来看,现代会计是现代化经济管理这个大系统的分系统,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则是现代会计这个分系统的两个子系统。由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分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因此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对象从总体上来说也应该是一致的,即以物资运动和价值运动为基础,以信息运动为纽带,体现人与人之间社会生产关系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只不过由于分工的不同,二者在“时”、“空”两方面各有侧重而已。财务会计的对象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为主,时间上侧重于过去的、已经发生的经济及其发出的信息,在空间上侧重于经济活动主体的全部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而管理会计则是对财务会计的客体“情况”进行再加工,在时间上则侧重于现在的以及未来的(预期的)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在空间上则侧重于部分的、可供选择的或特定的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

2.3二者的职能与最终目标一致。“职能”与“目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职能是固有的本质属性,它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目标则人们根据不同时期的客观需要与可能,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属于人的主观意志,它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财务会计具有反映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至于新派生出来的管理会计,则把传统的职能扩大到四个方面:规划的职能、组织的职能、控制的职能、评价的职能。会计目标是会计管理意欲达到的境地或实现的要求,它决定于会计的本质。财务会计核算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信息来影响人们的决策及其行为;管理会计只不过运用了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技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人的行为进行管理和控制。二者统一服务于现代企业会计的总体要求,共同为实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目标和满足外部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服务。

管理会计分析方法篇2

一、引言

南京大学课题组(2001)调查结果显示,51.4%的企业采用了目标成本法,38.9%的企业采用了计划成本法,18.1%的企业采用了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在中国已有个别企业开始采用。据Bain咨询公司(2004)的调查,在美国实行过作业成本法(aBC)的公司曾多达60%,但坚持下来的只有20%。aBC的基本目的是解决产品成本受扭曲的问题。如果扭曲不存在或不严重,实务工作者就不会认为有实施的必要。正如J.m.Clark(1923)指出的,不同的成本服务于不同的目的。成本导向管理会计由于仅仅关注于增值,缺乏对包含在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的联系当中潜存的利益的探求,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价值链管理开始在国内企业界推广。2000年,联想网络是中国众多应用价值链管理成功企业的一个代表,华为、实达网络、海信、用友等大多在成立之初就认清了企业自身价值链中的优势和劣势()。Bain&Company(1999)的经理人管理实践调查表明:参加调查的公司中,有55%的美国公司和45%的欧洲公司使用平衡计分卡(BSC)。根据GartnerGroup的调查表明,到2000年为止,在《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前1000位公司中有40%的公司采用了平衡计分卡系统。intelligence(2001)进行的调查显示,全球有57%的受访企业已经完成平衡计分卡的构建。但全球平衡计分卡协会2003年的调查显示:50%的组织宣称自己实施的平衡计分卡是错误的。据调查:大多数中国企业实施平衡计分卡的效果并不理想;平衡计分卡与组织的愿景、战略脱节;平衡计分卡与管理流程脱节;没有必要的战略管理制度与组织结构作保障。(马介强Jackma,2006)虽然《平衡计分卡》是动态战略导向管理会计的标志,但是它需要与特定的经济环境相适应。Cohen和paquette(1991),ima和ernst&Young(2003)等所做的种种调查表明,创新管理会计方法并没有得到普遍应用。1995年,暨南大学管理会计课题组就我国管理会计应用情况作了问卷调查,其结论是:管理会计推广应用成效不大。他们在1997年《会计研究》杂志先后发表了18篇论文,较为全面地介绍、分析了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及问题,其结论是:我国的管理会计应用状况和之前比较有所进步,但是应用现状与实际需要很不适应;管理会计的应用状况与企业规模、经营状况有一定的相关性。我国学者如林文雄、吴安妮(1998)、石胜永(2003)等的调查则表明,即便是传统管理会计的技术和方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也并不普遍,更不用说创新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了。

综上所述,这些调查各有重点,但是共同的一点是基本上停留在对零碎的管理会计方法应用的调查上。为此,笔者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建立以战略导向为基础的管理和方法体系提供现实基础,证明形成我国管理会计理论架构和惯例方法体系的紧迫性,进一步说明引导企业在模仿的基础上形成应用氛围是推广管理会计的根本所在,用事实说明制订管理会计指南的紧迫性。

二、研究背景

(一)管理会计的本质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KarlHeinrichmarx,1845)。历史是客观对象的发展过程以及人们认识客观对象的思想发展过程,管理会计演化无疑是一个历史进程。综观管理会计发展史可以看出,经济环境的变迁能动地改变了人们的管理会计实践;管理会计沿革是一部战略量化史。

管理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0世纪初,企业的生产规模还不大,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比较简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激烈,总体上以卖方市场居主导地位。此时诞生的古典管理理论重点是研究生产中如何用最低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利润——战略导向。1911年,泰罗(F.w.taylor)的《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问世,为标准成本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及理论基础。随后,开始建立标准成本会计,实行事前计算与事后分析相结合,促进企业进行科学的战略管理。标准成本会计大大超越了传统财务会计的基本框架,为会计直接服务于企业战略管理开创了一条新路。成本战略导向管理会计开始萌芽;J.m.Clark在《StudiesintheeconomicsofoverheadCosts》(1923)中提出了“不同的成本服务于不同的目的”(DifferentCostsforDifferentpurposes)的光辉论断,揭示并丰富了成本用于战略量化和实现过程的工具变量的本质属性,从而使成本战略导向管理会计产生了强大的生命力——正式诞生。从此,成本战略导向管理会计沿着如下的路径不断发展至今:企业管理深入到作业水平,形成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管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形成目标成本计算和与之相联系的KaiZen成本计算;以成本的“社会观”为指导形成产品生命期成本计算;创建着眼于企业与金融市场共生互动的资本成本会计。

二战之后,由于企业竞先采用新技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整个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总体上处于买方市场。此时,管理界诞生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由于市场竞争环境压力所导致的管理主题从生产到市场的转变。(陈荣平,2005)人们开始侧重研究怎样把环境因素(市场)的变化融合到企业战略中去。1960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提出经典4ps营销理论(到1990年,发展出罗伯特·劳特朋(RobertLauteerborn)以顾客为中心的4Cs营销理论;近年来,美国Done.Schultz提出了竞争导向的4Rs营销新理论)。此时人们开始以市场为导向来评估企业管理绩效,全面质量管理(tQC)“始于顾客,终于顾客”的思想被提出。(a.V.Feigenbaum,1961)迈克尔·波特(m.e.porter)把竞争战略推向高峰,提出战略管理的“竞争五力”模型(1980,CompetitiveStrategy)、价值链(ValueChain)理论框架(1985,Competitiveadvantage),这些理论丰富了顾客变量的本质属性。与此相适应,管理会计创建了价值链优化为主题的管理会计,标志着竞争战略(市场)导向管理会计的形成。“管理会计在20世纪80年代取得许多引人注目的新发展都是围绕着如何为企业‘价值链’优化和价值增值提供相关信息而展开。(胡玉明,2004)”环境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因此产生了外部不经济,市场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环境主题管理会计应运而生。20世纪80年代以前,战略决策奉行最优化准则;人们强调管理中数学方法的应用,例如RobertS.Kaplan的著作《advancedmanagementaccounting》(1982)就广泛地应用了许多数学方法。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参谋人员——管理会计师,自然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把数学模型和最优化方法(技术)结合起来,确定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最优数量关系,为决策者最终得到决策目标的“最优解”提供信息支持。(余绪缨,2003)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随着美国石油危机、日本及欧洲的崛起,科技竞争愈演愈烈。“3C”(Customer,Competition,Change)力量对企业的影响日益增大。人们开始重点研究战略如何适应动荡的环境。多变量刻画是人们解决战略问题的必然选择。企业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源于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的能力(p.m.Senge,1990)。企业再造的核心是业务流程重组(BpR)。(m.Hammer&Ja.Champy,1993)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增长的动力,不是来自传统的资本家投资,而是知识的创新、运用。(peterDrucker,1993)与此相适应,RobertS.Kaplan著《advancedmanagementaccounting》(1989)研究重点是管理的体制、组织和动态战略决策等方面。RobertS.Kaplan&Davidp.norton合著的《theBalancedScorecard(平衡计分卡)》(1996)被《哈佛商业评论》誉为“75年来最具影响力的战略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从(Financialperspective,Customerperspective,internalBusinessperspective,Learning&Growthperspective)四个维度的平衡对具有战略重要性的领域做了全方位的刻画。《平衡计分卡》的诞生是动态战略导向管理会计形成的标志。20世纪90年代以后,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带头强调管理的艺术性,强调“衡量”(measuring)重于“计算”(Counting)、“认知性”(Cognition)重于“精确性”(precision)。(余绪缨,2003)人们的战略决策目标开始采用“满意性准则”,决策支持系统中的管理会计师——新型管理专家帮助或参与决策系统实现决策目标的满意化,整个决策程序已推进到人文阶段。

战略思想很少自发地产生,(m.e.porter,1980)上述管理会计简史表明,不同经济环境下,企业的战略导向(重点)不同,人们必然产生不同的战略思想。换句话说,战略思想根源于不同的经济环境背景。企业管理实践要求人们必须量化战略思想,从而形成战略——战略是制定决策的规则(ruleofmakingdecisions)(ansolf,1965),战略是企业生存的本质。(吴正杰,2004)要量化和实现战略就必须依靠不同战略导向的管理会计。历史告诉我们:管理会计经历了成本战略导向管理会计、竞争战略(市场)导向管理会计、动态战略导向管理会计等三个交叉错落的阶段。这里必须指出:1.严格意义上讲,这三种形态管理会计是先后产生的;2.目前它们又是并行的,因为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透视历史:管理会计的本质是战略量化的过程和实现描述工具。(吴正杰,2004)

管理会计的本质是构建管理会计概念体系的基础。管理会计概念框架是方法整合的流程思路(关系);管理会计方法体系本质上是概念框架的具体表现形式。管理会计的本质是在它被不断应用时表现出来的,笔者透过管理会计应用的现状,分析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它、发展它。

(二)调查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当人类步入21世纪时,经济管理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风险水平在不断上升,这就要求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更加适合战略的制定和调整。时代赋予管理会计参与战略管理的使命,而目前管理会计的根本缺点是庞杂的方法缺乏明确的中心和清晰的主线。从应用的内容上来看,惯例与方法处于零星分散状态,彼此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尚未形成一整套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会计应用体系;从应用效果来看,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实际应用水平很低,缺乏主动地、系统地应用管理会计的氛围,因此作用很不明显,也没有真正解决企业战略管理问题。本次调查从管理会计本质出发,将战略的量化和实现过程作为方法的中心和主线来进行,将为建立以战略导向为基础的管理和方法体系提供现实基础。

21世纪以来,我国管理会计应用发展迅速,但是多数企业在如何系统运用管理会计方面仍然存在诸多困惑,这与目前实务界还缺乏权威性的科学指导不无关系。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业界急需将企业中应用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提高,形成我国的管理会计惯例、方法体系,并借以促进企业自身适应能力的提高。管理会计方法应用情况的调查是从其历史发展的轨迹中找灵感,从纷繁的管理会计实践中找理论根据,体现了源于历史、回归历史的研究思想。

三、研究方案

(一)样本设计

1.样本设计按照科学、效率、便利的原则。首先,要求样本有代表性。根据上述诸多调查的结论,我们初步知道我国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并不普遍,找到系统使用管理会计的公司不容易。本次调查首先选择在可供调查的公司工作过的人,所以样本的代表性是近似的。其次,抽样方案必须保证有较高的效率,即在相同样本量的条件下,方案设计应使调查精度尽可能地高。为此,必须从经济发达地区入手,尽量找到在管理规范的企业工作较长时间的从事管理类的人员。最后,方案必须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笔者的调查是在民间进行的,缺乏政府的支持,也几乎没有资金的支持。因此,只在有熟人(同学和学生)的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地开展抽样调查。

2.样本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具体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如下:(1)成本战略导向管理会计的应用是管理会计应用的基础,也是推广管理会计的起点和重点。关于成本战略导向管理会计的调查。笔者重点关注管理会计方法使用者的群体下界,即使用成本方法的意识和具体如何采用;重点关注中小企业的管理行为。(2)竞争(市场)战略导向管理会计的应用是管理会计应用的关键,也是推广管理会计的切入点。关于竞争(市场)战略导向管理会计的调查,笔者重点关注企业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分析内部价值链的目的是调查企业是否面向市场需求,以顾客定单为起点?分析行业价值链,主要看企业是否协调、优化与上游供应商的联系?企业是否分析供应商与本企业价值链的关系?企业是否积极参与下游客户价值链过程中(最通常的方式就是为客户提供售后服务)?(3)动态战略导向管理会计的应用是管理会计应用的高级阶段,也是推广管理会计的方向。关于动态战略导向管理会计的调查,重点关注企业战略调整的频度和方法技巧。(4)要推广管理会计就必须了解企业的应用需求和困难,企业的期望是管理会计方法开发和应用的目标。调查主要关注企业对使用管理会计惯例、方法最大的困难及企业的期望是什么?

(二)样本调查

笔者采用了区域抽样法。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地抽取在应用过管理会计方法的公司工作过的人为样本,调研经营管理中对管理会计的应用情况。1.集中摸底调查为主,考虑到问卷调查的效度,本次采用问卷调查为主,和调查对象交谈中进行摸底调查为辅。基本避免了政府主导型问卷调查时,秘书代劳填表的问题。2.本次调查共收到有效反馈问卷108份。

(三)调查结果分析

本文对调查结果采取分类分析法:即成本战略导向、竞争(市场)战略导向和动态战略导向管理会计等三类,这种分类主要基于他们根源于不同的经济环境背景。这里的分析是根据上述研究背景提供的思路进行的。

从表1可以看出:被调查者绝大多数是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他们大多数有丰富的管理工作经验。因此,笔者认为他们对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是非常了解的。也就是说样本是具有代表性的。同时,也看到我国企业设置专业管理会计部门的很少(10.2%),大多数企业把管理会计工作分配到有关职能部门去承担。我国管理会计在企业运作的结果是实施了,但不成体系。只有少数企业对管理人员有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要求(5.6%),大多数只是像对其他员工一样泛泛的要求。中国

从表2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企业有成本管理意愿(93%);企业能自觉应用成本导向管理会计方法的不到一半(48%);系统应用的就调查范围来说很少(16%)。企业最大的意愿是有可供参考、模仿的简化模型(83%)。J.m.Clark(1923)提出的“不同的成本服务于不同的目的”(DifferentCostsforDifferentpurposes)的论断揭示并丰富了成本变量的本质属性,但是如何具体实施成本导向管理会计,尚且没有一个模式。通过表2可以看出:多数企业在应用成本导向管理会计时仍然存在困惑,对到底如何实施它心中无数。

从表3可以看出:企业绝大多数具有市场意识(95%),但是能利用价值链分析方法的很少(33%),就调查范围来说系统应用的更少(8%)。企业最大的意愿是有可供参考模仿的简化模型(89%)。“始于顾客,终于顾客”(a.V.Feigenbaum,1961)的思想目前已经深入人心。通过上述调查笔者认为:多数企业有应用竞争(市场)战略导向管理会计的需求,只是面对如何使用管理会计方法时,不知所措。

从表4可以看出:企业愿意不断随环境变迁进行战略调整的有(95%),战略调整实践证明比较成功的有(31%),战略调整时系统采用管理会计惯例、方法技巧的有(6%)。企业最大的意愿是有可供参考模仿的简化模型(91%)。企业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源于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的能力。(p.m.Senge,1990)绩效考核制度能从根本上驱动动态战略变革的方向。多数企业有调整战略的准备,只是不能自觉地应用管理会计方法而已。

四、启示

(一)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困惑很多

从上述调查结果不难发现:我国企业应用惯例、方法的水平比较低。中小企业还不能自觉应用成本导向管理会计方法(52%);系统应用的就调查范围看还很少(16%)。企业能利用价值链方法的很少(33%);系统应用的企业就调查范围看很少(8%)。企业进行战略调整时系统采用管理会计惯例、方法技巧的只有6%。同时,企业普遍期望有可供参考、模仿的简化模型。可见,企业在利用管理会计惯例、方法时有诸多困惑:1.用还是不用?管理实践的精髓就是简化,面对复杂的管理会计方法,企业望而生畏,不得不考虑使用的成本和效益问题。人们开发的管理会计方法越来越复杂,这和管理实践的要求南辕北辙。2.即使用,又怎样建立机构。工作的制度又如何安排?管理会计职位如何描述?3.企业对应用管理工具一般奉行“拿来主义”,有可以借鉴的工作模式和流程安排吗?4.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职业行为的规则。康德(imanuelKant)曾说过:无规则即是无理性。因此,调整管理会计职业关系和职业行为的职业道德尤其重要。但是我国管理人员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职业道德呢?现在还无从谈起。据此不难发现,具体制度的缺失导致了企业诸多困惑的产生。

(二)企业文化和结构是推广管理会计的两道坎

文化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viewofvalue)、道德准则(moralstandards)与行为取向(behavioralorientation)。按照施恩(edgarSchein)在《组织文化和领导力》中的定义,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中人在解决适应环境和内部团结问题时习得的、成体系的一系列基本预设。企业文化建设是管理会计应用的重要前提条件:1.战略决策的科学化必须以民主化为基础。只有民主决策,才能集思广益,这是形成科学决策的基础。2.战略预算管理必须确立广大员工的主体地位。全员参与是战略预算的基本要求。3.企业文化建设不力将导致科学管理的理念、职业精神缺乏。健康向上的文化是科学管理的理念和职业精神的灵魂。归根到底,管理会计的功能(function)是行为功能(behavioralfunction)。从上述调查可见,只有极少数企业有管理会计职业道德的规定(5.6%)。那么管理会计人员的行为取向和道德准则是什么呢?这是管理会计职业界和理论界不能回避的问题。

管理会计应用状况令人失望的原因除了“管理会计运用的动力机制(胡玉明,2004)”外,笔者根据调查认为,更直接的一点是依赖于付出巨大努力去探索运用管理会计的制度安排的具体形式。在我国企业组织机构设置的制度安排中,尚缺乏管理会计的职能部门和职务设计的具体形式(10.2%)。“所谓组织,并非起先就已造好的一台精密且硬性的机器,而是人们通过不断解决种种决策问题创出的软性系统(softsystem)。(藤田恒夫,1992)”一般认为,哈林顿(H.JamesHarrington)的业务流程改进(Bpi)和哈默(michaelHammer)的业务流程再造(BpR)是最新式、最有效力和具有操作性的组织创新工具。一个企业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其战略目标是不同的,战略影响组织结构(Chandler,1962),因而相应的组织形式也是不同的。英国著名会计学家霍普伍德(Hopwood,1983)精辟地指出,离开广阔的组织背景,管理会计不可能被理解。“管理会计可以被看作是使各种各样的组织结构内的沟通、激励和业绩评价最为便利的信息支持系统。(a.阿特金森,1995)”可见,企业管理会计机构内生于企业的组织结构,因此管理会计机构设置依赖于企业组织的设置。据调查,在我国已开展管理会计工作的企业,往往是将各项任务分解到有关职能部门去承担,例如,把预测职能分配给统计部门,把计划职能分配给业务部门,把预算职能分配给财务部门,把决策职能分配给决策当局,把控制职能分配给生产或施工部门。我国目前管理会计运用的特点:一是我国的上述做法只是分解管理会计的工作,没有配备专业管理会计人员;二是这种分配管理会计工作之后,并没有很好地将其工作结果系统汇总并加以科学地利用。总之,我国管理会计在企业运作的结果是实施基本上不成体系。

(三)制订管理会计指南的紧迫性

管理会计分析方法篇3

关键词:管理方法;成本会计;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5.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170-01

成本会计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企业控制成本,提升利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成本会计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管理活动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管理活动创新的影响,在企业管理方法发生变化的背景下,企业成本会计应适时而变,只有如此才能保证管理以及成本会计之间的协调性,从而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作用。

一、管理方法的创新对于成本会计的影响

管理方法的创新是企业适应内外经营环境变化的客观需要,近年来一些新的管理方法层出不穷,在促进企业管理效率提升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对企业成本会计造成了冲击,具体分析如下:

1.全面质量管理对企业成本会计的影响

上世纪50年代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专家首次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此后经过多年的发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时至今日全面质量管理已经成为很多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管理创新。全面质量管理的产生背景在于产品的供过于求,这就客观上要求企业通过提升产品的质量来形成新的卖点。而产品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是负相关的,即产品的质量越好,产品的成本也就越高,这对于企业传统的成本会计理念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传统成本会计的主要任务就是不断的降低产品的成本,从而在价格层面低于对手,以此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而全面质量管理与成本会计之间的内在冲突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要求成本会计应有所变化,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效协调。

2.战略管理方法对于成本会计的影响

战略管理理论兴起于上世纪的60年代,战略管理是指企业在对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做出预测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要服从以及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根据迈克尔波特所著《竞争战略》一书描述,企业战略可以划分为三种,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以及专一化战略,所有公司的战略模式基本上都可以被归类到这三种模式。实施不同战略管理模式的企业对于成本会计的要求是不一样,这对传统的成本会计单一性是一个挑战,鉴于战略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成本会计应该服从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这要求企业成本会计应有所变化。

3.目标管理方法对于成本会计的影响

目标管理法是由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上世纪50年代所著《管理实践》一书中提出的,目标管理的本质是企业管理中上级以及下级协商制定工作目标,员工的意愿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而这对于传统的成本会计是一种新的冲击,传统成本会计的实施仅仅是按照企业管理层制定的成本指标进行控制,对于员工的意见没有充分考虑,不顾员工生产实际的成本会计只会产生两种后果,一是成本会计的目标难以达成,另外一种后果就是员工为了达到成本会计的考核目标而采用损害产品或者服务质量的做法,无论哪种后果的产生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都是一种危害。鉴于此在目标管理大行其道的情况下,成本会计应充分的吸纳员工在生产中的意见,防止成本控制目标的不切实际,同时应根据企业生产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4.限制理论对于成本会计的影响

限制理论是以色列人高德拉特在借鉴木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限制理论认为企业提品或者服务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的环节组成的,这些环节环环相扣,企业各个环节最终形成的竞争力由最弱的那一个环节所决定,而不是由最强的环节所决定,因此这要求企业应对薄弱环节加大投入,从而增强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该理论的实施对于成本会计同样是一种冲击,这时应为在对制约企业发展瓶颈的环节进行投入时不能够仅仅局限于这一行动是否具有成本合理性,同时还要求将这一成本支出放在更加一个大的背景中来考虑。

二、化解管理方法创新带给成本会计负面影响的对策

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也是客观存在的,这必然导致管理创新步伐不会停滞,而且随着信息时代知识折旧速度的不断加快,管理方法创新的速度也会加快,其对于成本会计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寄希望于开发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成本会计理论是不现实的,成本会计在管理创新方法创新加剧的背景下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才能有效化解管理创新带来的影响。

1.树立正确的成本会计理念

传统的成本会计其实就是为了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应运而生的,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但是随着企业经营模式、经营理念的不断变化,上述成本会计理念已经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实践中很多企业在传统成本会计理念的桎梏下,依然对于某些成本支出的意义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大大丧失了在某些产品领域创新以及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企业投产新型差异化产品,从短期看往往开支较大,但实际上这些新型差异化产品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得到更高的成本效益。所以,为未来增效而正确树立成本效益思想,有利于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

2.善于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成本管理经验

成本会计既是一门技术,同样也是一门艺术,同样的成本会计方法在不同的企业实施的效果可能是截然相反的,这就要求企业应注意借鉴国内外有关成本会计的先进经验和理念,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虽然企业与企业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差距更为明显,但是成本会计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国内的众多有关成本会计的理论基本上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这就是为借鉴提供了理论基础。

3.加强成本会计电算化的进程

针对管理方法的不断创新,加强成本会计电算化的进程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成本会计电算化的最主要的一个优点就是能够实时的提供有关成本方面的数据,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对市场的信息进行及时的跟踪与分析,从而给企业的决策人员进行成本方面的管理提供数据依据。

综上所述,在面对管理方法创新带给成本会计巨大影响的时,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应根据管理方法转变过时的成本会计理念,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成本管理思想来实现成本会计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契合,从而更大程度上促进企业成本会计作用的发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娜新.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及对策[J].内江科技,2008(01).

[2]杨洋,王振军.管理创新对成本会计的影响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9).

[3]沈航.关于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的应用探究[J].中国外资,2011(04).

管理会计分析方法篇4

关键词:会计分析;财务分析;企业管理

一、会计分析的基本涵义和重要性

人们普遍认为会计分析是根据企业财务状况所汇总和计算形成的会计报表,其实不然,广义的会计分析不仅把会计数据看做阶段性生产成果和企业经济状况的反映,而是用会计理论和方法,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活动进行分解并作出评价,根据各个环节和部门提供的财务数据,运用会计技术形成有价值的经济信息,并指导下一阶段生产活动和为企业发展方向提供有力数据支持。广义的会计分析把财务报表与企业经营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更能准确和灵敏的反映企业经营情况。狭义的会计分析用来评价和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包括评价会计政策和会计弹性。本文从广义会计分析方面出发研究会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影响。会计核算、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三个方面相互配合,组成了会计要素,期中会计分析采用各部门提供的数据,运用会计技术进行加工,形成各种经济信息,为企业的各个阶层,如决策层、管理层、监督层提供数据支持,成为各个部门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1.会计分析的预测、决策作用。会计分析人员收集市场经济数据和自身生产经济信息进行比对,进行会计预测,根据各项指标作出推理和判断,对各种企业发展方案和计划进行分析比较,拟定最优发展方向,为决策层提供重要支持。2.会计分析的控制作用。为保证生产任务和计划目标的顺利完成,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分析人员进行全程控制,生产进程与计划进行阶段性比较和调整,加强经营过程中对各个环节的控制,有效控制生产进程。3.会计分析的评价作用。通过会计数据可以有效评价和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时反映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为考核各部门工作情况奠定了基础。

二、会计分析方法分类和在企业各管理层的应用

会计分析的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静态分析、动态分析、预测分析和经验分析法。定性分析适用于缺乏历史财务数据或其他资料的分析,通常分析人员需要通过主观判断对企业的资金、成本和利润等方面做出分析。定量分析通过运用企业历史财会资料进行统计,观察发展规律从而把握事物性质的分析方法,通常运用比较分析法、因果分析法等。静态分析,适用于已经发生的经济行为,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动态分析,则是对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可以运用指数分析法、aBC分析法、平均递增率分析法等方法。预测分析是对经济活动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可用回归分析法、决策树分析法、马尔可夫分析法等方法进行预测分析。经验分析指会计分析人员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对预测资料进行分析。会计分析参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会计分析参与企业采购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采购管理不像计划经济时物价统一,数量由国家分配,现在大部分单位主要采用经济订货批量法来采购。采购管理要充分考虑供货单位情况,自身生产情况,还有销售环节,这些重要因素环环相扣紧密相关,因此需要会计分析人员全面分析供货单位的经营现状,财务情况,结合产品质量和是否符合本单位需要等,对供货商进行筛选。同时,对企业内部生产状况和销售情况形成财务数据,来协助采购部门作出正确判断和决策。会计分析参与生产管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生产处于核心地位,会计分析在生产品种、数量和生产组织方面对生产管理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生产品种和数量分析主要是依据会计分析人员提供的财务数据和市场分析判断生产何种产品,亏损产品停产,零部件自产还是外购,半成品是否可以进行深加工等。生产组织分析需要会计分析人员协助对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进行评估,以达到批量生产利益最大化。会计分析参与市场销售管理。销售是各个环节,如管理、生产、采购等过程转化为现实成果的重要行为,销售预测分析和定价决策更是决定销售环节的核心内容。会计分析可以根据原有销售数据,按照以往销售情形,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经济导向,对竞争产品的售价和市场占有率进行分析,对产品未来市场占有率进行预测,从而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取得长期发展。定价决策普遍采用成本为基础的成本加成定价法,损益平衡法等,分析销售收入,结合成本利润表在价格上做到弹性定价,实现价格最优点。会计分析参与企业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就要采用各种会计分析为财务管理提供多方面信息。其中,投资和融资活动是会计分析的主要对象,会计分析可计算生产经营及扩大生产所需要的资金数量,并对定性和定量预测法可以进行资金需求量的预测,逐项预测法可实现对投资额的预测,降低筹资风险,优化资本结构。财务报表分析反映了企业关键因素和风险管理成效,会计处理方式直接影响利润的表现,因此会计分析人员应先界定与关键因素和风险管理相关的会计政策并对其进行评估。财务分析是会计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财务分析评价财务状况是实现会计分析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管理会计分析方法篇5

关键词:统计方法;财务;会计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进一步推进,财会工作的职能不仅仅局限于货币计价、成本核算、编制会计报表等,还需要利用会计信息预测未来,参与决策,并对日常经济业务按预定目标进行有效控制与考核,加之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会计问题需要进行研究及分析论证,需要在财会工作当中运用到统计方法,以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一、统计方法概述

统计方法是对统计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及分析,并对其反映出的问题做出一定结论的方法,一般是采用数理统计推断的原理,测量并描述、分析统计对象的特性,建立与之相关的数据模型,并以此进行分析。统计方法大量用于市场预测、可行性分析、方案设计等相关工作中。统计方法种类繁多,主要运用于财会工作的统计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主要通过三种形式进行统计工作,即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同一指标纵向对比、同一指标横向对比,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能有效分析实际指标完成的情况,以及为何没达到计划的指标,分析产生两者差异的原因,以便改进财务管理的工作;同一指标纵向对比一般通过对比同一指标的本期实际指标及历史指标,以揭示出单位或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变化,及其存在的差距;同一指标横向对比是通过对比同一指标的同类同行之间的差异,有助于分析同行业之间的差距。比率分析法不仅能分析财务现象,还能深入财务本质,从而得到较为深刻的结果,该统计方法计算简便,计算的结果容易判断,较之比较分析法更具科学性和可比性。主要有构成比率、效率比率、相关比率三种形式。趋势分析法以项目金额进行比较分析、百分比进行比较分析的形式进行分析工作。其中,项目金额进行比较分析能解释财务报表中的同一项目在不同时期的增减变化情况,百分比进行比较分析能消除不同时期行业之间业务规模差异的影响,有效分析单位或企业的耗费水平和盈利水平。因素分析法包括连环替代法和差额分析法两种。连环替代法需要分析影响财务指标的各因素,并在前一次计算的基础上计算出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确定因素变化的影响结果,决定每一个因素的排列顺序从而进行替代。

二、统计方法在财会工作中的运用

(一)统计方法用于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指的是财会人员在开展会计核算时,对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主要包括事前监督、事中(日常)监督和事后监督,会计监督利用货币计价对单位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加以监督,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会计监督不仅需要利用价值指标进行货币监督,还需要进行实物监督,从而确保单位公共财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在进行会计监督时,需要整理会计资料,做好财务分析及财务管理工作,这就常常需要运用到统计方法,以提高会计核算的管理水平。诸如财务部门的财产清查手段,对企业重大的投资决策的分析及研究,对依法纳税数据的调查等会计监督都需要运用统计方法,而财务会计中存货计量的移动平均法,就是由统计平均数为原理的。用统计方法中的抽样计算,对对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会计状况进行监督和审核,能确保其结果的准确性。

(二)统计方法用于财务预测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得以不断完善,而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只有转变管理模式,走向精细化经营管理,能对市场进行预测,以更好地做出决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财务预测在此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财务预测需要财会工作人员根据企业过去财务活动的资料,结合各种变化因素及主观判断,吸收统计学中数量管理的一些专门方法,对生产经营的一切活动加强事前规划和日常控制,从而为市场预测和决策服务。而回归分析法、单变量分析、多元判别分析、条件概率模型等经典统计方法均可用于财务预测。统计方法能检查出财务分析结果存在的异常,比对现有数据及过去的数据,以分析出存在的异常情况,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加以预测。

(三)统计方法用于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是企业内部的决策性会计,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统计方法是管理会计中必不可少的系统方法。统计方法在财务预测、控制分析和评价等方面的应用丰富了管理会计的实用性。例如,可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企业财务状况,运用统计方法计算成本,采用移动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核算财务会计存货计量,其原理就是通过统计平均数阐述的。统计方法被较多地运用于管理会计中,但其过程相对比较复杂,这需要财会工作人员对统计知识有较高程度上的了解,并能熟练运用统计知识。管理会计中应用统计方法,能使企业能有效掌握经营决策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开展经营管理活动。在财务会计存货计量核算时,通常采用的移动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其原理是通过统计平均数阐述的;财务报表中关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所涵盖的各类比率,其基本原理是由统计相对数所提供的。

(四)统计方法用于财务分析

运用统计方法进行财务分析,能有效提高财务信息在经营决策中的价值。统计方法能将企业的财务分析由静态评价转为动态评价。在特定时段内企业的经营成果数据是以财务报表的形式反映出来的,财务报表是一个静态的数据,对财务报表的评价分析也是静态的过程,而统计方法能将企业财务分析数据变成动态的数据分析过程,从而预测出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财务报表中关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所运用的各类比率,也是由统计相对数提供的。在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中,可通过整合统计数据,将企业的工作人员状况、企业的生产流程过程、客户及市场情况内容等作为财务分析功能拓展的方向,将这些统计数据进行整体的分析,以此拓展财务分析的功能,达到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的目的。(作者单位:浙江省淳安县财政局)

参考文献:

[1]张璟霖,汪浩,江凯,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关系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年

[2]张先治,陈友邦,财务分析[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刘明欣.债务重组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分析[J].财会月刊.2010(26)

[4]赵晶.债务重组和公允价值对企业利润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1(01)

管理会计分析方法篇6

关键词:会计;财务管理;关联;整合

这些年来财会学科的发展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每门课程的“外延”不断扩张,以至于课程之间“边界”越来越模糊;各门课程的“内涵”也处于经常变化与调整之中;从财会实践层面分析,财会专业工作也在“管理整合”的浪潮中走向趋同或交叉。本文主要围绕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四门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的关系和实践整合进行分析、探讨。

1 四门课程的独立性与关联性分析

1.1 四门课程的独立性分析

从产生历史分析,财务会计的产生历史比较悠久,自从帕乔利复式记账法产生以来,具有500多年历史发展过程。从产生与发展历程分析,财会理论与学科的发展受到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委托理论的直接影响。但是财务会计主要受到理论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理论的影响;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主要受到各种数学模型、管理理论、组织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影响;财务管理学与金融学、数理经济学的关系密切。

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很明显,在此不详细讨论,本文主要讨论下面两个方面的区别。

(1)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差异。

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这两门课程的交叉重复现象特别严重。从目前教学现状分析,两者的重复集中在:资金时间价值与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本量利分析与经营杠杆分析;存货控制。

在处理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复杂问题上,我们认为,基本原则应该是管理会计侧重于技术与方法,财务管理侧重于决策时对技术与方法的应用。比如货币时间价值原理、资本预算的方法(如净现值法、内涵报酬率法)、本量利分析基本原理和存货控制模型这类知识应该列入管理会计课程中不变。在这些管理和方法基础上,财务管理学主要阐述证券股价、价值分析、资本预算的具体决策、财务风险分析和存货管理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财务管理课程主要讲授这些方法在财务上的应用。

(2)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差异。

这两门课程的交叉最为严重,以至于有的西方专业教材中把它们合并在一起,统称“成本管理会计”。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中也是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统称“财务成本管理”科目。成本会计的内容应该是阐述各种成本计算方法,至于成本控制与分析则由管理会计课程完成。所以,我们主张成本会计必须与管理会计分离。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是明显的,但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在内容、标准、功能、信息流程上应该都是以成本会计为基础,或者说成本会计必须同时使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两套标准与原则,并进行适当协调。比如产品成本计算中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主要为财务会计编制损益表,其结果也会制约资产负债表的结果。而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定额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主要是作为管理会计的内部报表的基础。当然变动成本、标准成本、作业成本最好要与财务会计的成本数据分离,同时还要关注它们的衔接。在同一资料库中可以生成多种成本数据资料是成本会计的主要任务之一。

1.2 四门课程的关联性分析

这四门学科可以认为是财务管理和会计的总和。也就是说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都是会计的范畴;而财务管理由于在本质、对象上均不同于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组成会计学的两大分支,两者分别负责对外、对内会计信息,同时两者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属于第二层次。成本会计属于第三层次,它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记录、计量和报告有关部门成本的多项信息,这些信息既为财务会计提供资料,又为管理会计提供资料。

1.3 学科发展趋势的“展望”分析

针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局限性,尤其是近年全球性的会计造假案例的出现,改进财务报告的呼声越来越高,具体包括改革现有会计报告标准、内容、质量标准,要求:淡化历史成本、推行公允价值;增加对未来财务预测信息的形成与披露;增加表外披露;可以游离公认会计原则;首先关注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而不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这些主张必然导致财务会计传统特征逐步丧失,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管理会计分析方法篇7

[关键词]竞争对手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管理会计

对竞争对手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是对竞争对手会计(Competitor-Focusedaccounting,CFa)的研究却是在“战略管理会计”概念出现之后的事。一方面,竞争对手会计是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甚至认为是它的核心,因此,加强研究显然有利于深化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也有助于对竞争对手的研究;另一方面,尽管对竞争对手的研究和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都是当今的热门主题,但是对竞争对手会计研究的文献却极其有限。本文依据现有资料,对竞争对手会计的含义、特征、内容、方法进行了述评,然后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一、竞争对手会计的含义及特征

国内学者马兰给竞争对手会计下了一个迄今惟一所见的定义,认为它是通过提供竞争对手成本资源、成本结构、产品研发、市场份额、经营策略等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并进行深入分析,以帮助管理者进行战略定位,保持相对竞争优势,获取超额报酬的一种现代会计管理方法。但是笔者认为,从战略管理会计角度和目前竞争对手会计的实施现状看,也许这样定义更合适:竞争对手会计是战略管理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使用一系列评估竞争对手成本结构的方法和监督竞争对手行为的方法,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企业现有职能部门不能有效提供的信息资源和方法支持。这个定义可以回答有关竞争对手会计的下列问题:从学科性质看,它是战略管理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使用的基本方法是评估方法和监督方法;它的研究客体是竞争对手的成本结构和竞争对手的行为;它的目标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企业现有职能部门不能有效提供的信息资源和方法支持。

现有文献指出,竞争对手会计具有三个特征:以“权变”管理思想为指导的动态性;作为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外向性;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强调相关性与及时性。事实上,这些特征只是对战略管理会计共性特征的另一种表达,从应用实践看,竞争对手会计还具有其专属的三个特征:相对性、协同性和权变性。(1)相对性。竞争对手会计关注于其信息与战略的相对相关性而不是信息的绝对精确性,因此,在满足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只要能达到对战略管理提供信息资源和方法支持的目的,不必要求有统一规范的竞争对手会计基本方法、内容和程序,不一定要为每一个竞争对手建立一个详细的损益账户,不必细致到竞争对手单位成本与企业相差2%还是3%,不必每月分析一次竞争对手的战略地位;此外,竞争对手会计更注重相对信息而不是绝对信息,例如,强调与竞争对手之间的相对成本结构、相对市场地位、相对顾客满意度、相对战略定位、关键成功因素的相对掌握程度等。(2)协同性。管理会计人员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是在没有任何可以参照的情况下进行的,涉及到不同渠道信息、不同知识、不同职能的人员,因此需要同其他部门和相关人员一起协调工作;对于竞争对手成本的计算和战略地位的测算是基于一些假设和估计之上的,因此要同时使用几种不同方法进行测试,并相互验证。(3)权变性。竞争对手会计在不同行业、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同一企业的不同产品生命周期都可能有所不同,重视竞争对手会计主要体现在一种观念上,不是体现在统一规范的做法上。例如,对于新行业或新产品,成本的分析重点要放在研究发展业务上;对于成长期的产业或产品,重点放在与市场营销有关特别是与扩大市场份额相关的费用上;在成熟期,重点放在有竞争性的价格上,微小的价格差异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竞争对手会计的基本内容及分析方法

国内部分学者认为,竞争对手会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竞争对手财务状况分析、竞争对手非财务信息分析、竞争对手成本分析和竞争对手策略分析;有的则认为应包括六个方面,即竞争对手成本分析、竞争对手的质量和价格分析、最好的实务典范、价值链分析、竞争的轮廓(竞争地位监督)和产业盈利能力分析。但是,在上述内容中,“竞争对手策略分析”和“产业盈利能力分析”实际上是战略管理的内容,“最好的实务典范”和“价值链分析”则属于分析的方法;此外,在对上述内容进行解释时,不少文献将竞争对手分析与竞争对手会计分析这两个虽然有关但是并一致的内容等同起来,出现了逻辑错误。澳大利亚学者Guilding基于对多个国家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在实际中使用得最多的同时也是受益度感觉度高的竞争对手会计内容是:竞争对手成本估计、竞争地位监督和基于公开财务包括的竞争对手评价三个方面。对于竞争对手会计的分析方法,部分国内学者认为有价值链分析法、拆卸分析法和标杆管理法。事实上,这三种常用方法只是竞争对手成本估计的方法,而其他的竞争对手会计内容则有其自己的方法。因此,本文只将Guilding的观点作为竞争对手会计的基本内容,并介绍在各部分内容之下所使用的分析方法。

1.竞争对手成本估计及其方法

对竞争对手成本的估计就是定期或不定期地估算竞争对手产品的单位成本,它一直是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也是被视为最能代表竞争对手会计的内容。例如,著名的战略管理会计研究学者Bromwich和Bhimani指出,战略管理会计就是“在较长时期内,提供和分析关于公司的产品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成本结构方面的财务信息,并监控企业的战略和市场上竞争对手的战略”。

竞争对手成本估计的主要方法有三种。其一,标杆管理法。标杆管理法的原意是指搜寻其他企业的最好实践活动,并以此作为标准,评价企业的相关活动,以发现差距并持续改进的过程。这里则是针对将本企业的单位产品成本与竞争对手进行动态对比的过程。如Simmonds提出了根据“经验曲线”计算竞争对手之间的相对成本的方法;Jones以Caterpillar为例,说明在进行评估时,应针对一些关键领域进行,包括制造能力、规模经济、技术、产品设计能力和与重要政府机构之间的合同等;目标成本管理法也含有标杆管理的思想。其二,价值链分析法。Shank和Govindarajan将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思想纳入会计领域估计竞争对手成本,其基本做法为四步。首先,识别和描述竞争对手的价值链,确定价值链的具体价值活动构成;其次,确定竞争对手在各项价值活动上的成本分布,及占总成本的比例和增长趋势;再次,标识出成本的主要成分和那些占有较小比例而增长速度较快、最终可能改变成本结构的价值活动;最后,通过本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的价值链比较,挖掘出可降低成本的信息、机会和方法。其三,拆卸分析法。又称为反向设计,是通过评价竞争对手产品以明确自身产品改进可能性的方法,实质上是逆向拆卸与顺向整合的有机结合。逆向拆卸过程一般请相关的技术专家参与,将竞争对手的产品分解为零部件,以明确其功能、设计、成本及生产工序;顺向整合过程是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出发推出设计方案,并运用比较法,使企业明确自身产品的不足和优势,在设计中扬长避短,以求降低成本,在竞争中取得相对成本优势。

2.竞争地位的监督及其方法

对竞争地位的监督主要是通过估计和监视主要竞争对手的销售额、市场份额、产量、单位成本和价格等指标的变化趋势,分析行业中的竞争对手地位。它扩大了分析的范围,是一种比“竞争对手成本估计”更强调整体性的竞争对手会计模式。

监督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一,Simmonds提出的竞争地位图法。用图的方法绘出企业相对于市场领先者和其他重要竞争对手在当前和未来的竞争地位。指标是一些关键变量,如单位成本、价格、利润率、销售收入、销售数量、市场份额和相对市场份额、现金流量、资金周转率、未来需求等;这种方法提供了对不同竞争对手在各个方面不同时期的竞争力量涨/落全景图,可以明确竞争对手在未来的战略动向。其二,Grundy提出的“战略健康”指标法。“战略健康”是指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对于机会的把握程度。首先,对企业及竞争对手的当前战略地位进行评估,当前战略地位从竞争硬件(包括产品、质量、顾客基础、营销渠道、生产能力、成本结构等)和竞争软件(包括商标、声誉、技巧、风险规避、领导者水平、团体精神等)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然后,从未来的机会获取能力和竞争压力两个方面评价企业及竞争对手的未来竞争压力;最后,将前两步的结果组合在一起,得出企业和竞争对手的战略健康状态图。

3.基于公开财务报告的竞争对手评价及其方法

这是指基于公开财务报告,监视竞争对手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水平以及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动趋势,分析竞争对手优势的关键来源。

moon和Bate提出了一种基于公开年度报告进行分析的具体方法,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分析企业内外的现状,包括分析企业的战略情况年度报表,检查企业对行业关键成功因素的理解是否恰当,判断某一特定市场的外部环境有无变化;第二步是利用公开的财务报告和产业数据对企业所在行业的销售趋势、利润、资产、负债进行检查分析,以把握市场发展的一般态势;第三步是进行比率分析,使用第一步和第二步中与战略目标相关的比率对所有主要竞争对手进行分析,此比率与市场某一方面相关,与传统不变的比率不一致;第四步为评估阶段,需要对上一阶段产生的比率进行认真审视,对所有竞争对手的相应地位进行评估,这些竞争对手既包括现有的行业领先者,也包括未能保持其地位者。

三、结论与可能的研究方向

尽管竞争对手会计十分重要,但是对其研究只是起步阶段,远远落后于战略管理会计其他内容的研究,更落后于对竞争对手的研究。事实上,除了Guilding等在1999年、2000年和2006年完成的有关竞争对手会计在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使用情况及满意度调查外,几乎没有人对此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即使出现了一些分析方法,也基本上停留于概念上,缺乏大量的案例和实证作支撑,而且没有更多的进一步研究。当然,这也为未来的研究留下了足够的空间。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包括:使用案例研究法和经验研究法,广泛地(不同国家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规模)调查现实企业中使用竞争对手会计的术语、方法、涉及的内容、对它的认识程度和认同度、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管理会计人员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等;从战略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角度而不只是会计学角度对现实的竞争对手会计实践活动进行解释和研究;为形成系统的竞争对手会计理论体系进行准备。

参考文献:

[1]陈丽敏: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竞争对手会计[J].产业科技论坛,2007,(3):56~57

[2]马兰:竞争对手会计研究[J].四川会计,2001,(10):48~50

[3]夏宽云:战略管理会计――用数字指导战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4]anderson,S.andGuilding,C.:Competitor-FocusedaccountingappliedtoaHotelContext[J].internationalJournalofContemporaryHospitalitymanagement,2006,(3):206~218

[5]Guilding,C.Competitor-Focusedaccounting:anexploratorynote[J].accounting,organizationsandSociety,1999,(7):583~595

[6]Guilding,C,andCraves,K.S.,miketayles,aninternationalComparisonofStrategicmanagementaccountingpractices[J].managementaccountingResearch,2000,(11):113~135

管理会计分析方法篇8

论文关键词:定量分析;管理会计;运用定量

1定量分析法的定义及重要性

定量分析法亦称“数量分析法”。是运用运筹学、概率论和微积分等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等各种现代化计算工具对与预测目标有关的历史数据,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并建立预测分析的数学模型,揭示影响预测目标各有关变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根据求解数学模型得到的结果,进一步分析考虑相关的非定量因素并作出预测结论的专门方法。属于预测分析的一种基本方法。这类方法主要适用于预测具备较完整的历史资料和数据的事项。管理会计为适应企业管理,更注重用高等数学和现代数学方法来“武装”自己,朝着定量化的方向发展。用其精确性、科学性来决策消除某些直觉性和随意性。

2管理会计中定量分析法特点1定量分析法具有科学性和精确性

管理会计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理论体系逐步完善。尤其是依赖于现代数学技术发展起来的区别于传统财务会计方法的定量分析工具,在短时间内成长为一门与财务会计并驾齐驱的学科,它的主要职能作用是筹划未来,充分利用其所掌握的资料,定量分析法偏重于数量方面的分析,严密地进行定量分析,帮助管理部门客观地掌握情况,正确进行最优管理决策和有效经营提供有用的资料,它的科学性及精确性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赞赏。2管理会计中定量分析法具有局限性

(1)客观的经济情况千变万化,影响定量分析法的运用。

虽然管理会计逐渐发展完善了一些定量分析工具,它们把所涉及的变量与变量以及变量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数学模型将数量之间的关系表达出来,然后按照预测的前提条件,计算出结果。但对客观经济变化缺乏应变能力,如果其主要问题把握不好,会严重影响预测、决策的结果。

(2)为保证定量分析法质量,需花费大量成本。

定量分析法耗时费力,也更为严格,有时需要使用复杂的数学模型。只有保证数据和假设的质量,才能保证定量分析法的质量。这就要求企业为了保证定量分析法的运用,收集大量符合质量标准的数据。但现实中存在着企业现有信息搜集措施不能满足这些工具的需要的情况,企业需花费高额成本来进行信息搜集。当信息搜集成本太高时企业就会拒绝采用,从而导致了这些工具的应用成了纸上谈兵。

3运用定量分析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因定量分析法在管理会计中的重要性,也就对我们在运用管理会计中定量分析方法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运用定量分析法,我们就需要对管理会计中定量分析法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网络时代定量分析法的发展方向加以研究,从而提高运用定量分析法的能力。

(1)重视模型运用的前提。

通常管理会计中定量分析法把模型运用和结果计算放在首位,忽视模型运用的前提分析与结果计算的取数过程,以致误入照搬照套的歧途。比之于结果计算,取数过程和明确模型前提条件更为重要,更能指导实务。作为模型运用的前提条件是否存在,决定了模型的可运用性。因为不同的模型有不同的前提条件,条件符合对模型是正确的,若条件不符合,模型可能不正确,或者误差太大,没有应用价值。所以,会计人员在应用模型时一定搞清楚模型的前提条件。

(2)应注重取数过程。在经济行为分析中,与结果计算相比,取数分析过程更为重要。如果取得的数据不正确,即使应用非常完善的模型进行计算,结果也是不正确的;所以在定量分析时应注意:①进行模型的理论前提与现实前提是否吻合的比较分析,从而确定选用的模型或对计算结果的可能修正;②在遵从取数的一般过程和其分析要求的前提下,确定取数的方法以及取数的分析方法;③对取得的数据进行确定性、可靠性评价,进而确定所取数据中存在的风险因素;④对模型中运用的数据,凡存在不确定性的因素,应提出控制措施。确实找不到控制措施的,必须对取数进行风险值测定,并调整取数的大小。

4网络时代定量分析法的发展

管理会计分析方法篇9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特征方法

战略管理会计(Strategic?management?accounting以下简称Sma)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企业战略管理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运用多种灵活的方法,收集、加工、整理、提供和分析有关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借此来帮助企业管理层确立战略目标,进行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以保持和发展企业持久的竟争优势。本文简述了战略管理会计特点和主要方法。

一、Sma的含义和目标

1、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含义

对Sma概念的界定,国内外学者的认识尚不统一,然而都确认战略管理会计是指会计人员运用专门方法,为企业提供自身和外部市场及竟争者的信息,通过分析、比较和选择,帮助企业管理当局制定,实施战略计划以取得竟争优势的一种外向型和具有长远意义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

2、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

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战略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确定战略目标;编制战略规划;实施战略规划;评价战略管理业绩。

二、Sma的特征

1、战略管理会计注重长远目标,可持续的发展战略

战略管理会计放眼长期经济利益,着眼于企业长期发展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战略管理会计以最终利益目标作为企业战略成败的标准,而不在于某一个期间的利润达到最大。它的信息分析完全基于整体利益,注重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取得和维持。

2、注重整体性和全局利益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必须把企业管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只有整体最佳才是最优的管理对策。Sma必须从整体和全局利益上去分析和评价企业的战略管理活动。

3、外向型的信息系统

Sma拓展了会计对象的视野范围,更多地关注企业所处的整个行业市场和宏观经济状况等外部环境,是一种外向型的信息系统。Sma通过对企业内外信息的比较分析,了解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地位,关注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长期发展战略。

4、体现了动态性、应变性以及方法的灵活性

Sma系统中的各个策略必须根据企业外部和内部条件的变化不断地进行分析、比较和选择,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战略管理会计采用较为灵活的方法体系,并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及早作决策、采取行动,从而防范潜在的威胁,以保持企业战略决策与环境相适应。

5、Sma提供更多的非财务信息

Sma既提供与战略有关的财务业提供非财务息:战略财务信息和经营业绩信息;战略财务与经营业绩信息的评价分析;前瞻性信息;背景信息;竞争对手信息等。

三、战略管理会计方法

1、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分析法首先是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设定为相互联系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并找出其间的关系,行成一个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的作业链,然后按每一个作业投入价值、消耗的资源以及所产出的价值构化为价值链。通过对价值链的分析和比较,得出相关的信息,指导企业进行经营的战略管理。价值链分析通常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行业价值链分析,竟争者价值链分析。

2、平衡计分卡分析-综合业绩评价

平衡计分卡作为战略管理会计的方法,就是根据企业的期望和战略要求而精心设计的

绩效指标体系、目标体系及措施方案体系。该体系具有平衡性(通过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及学习与发展四个方面的指标之间的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设置绩效指标、目标和措施)、因果性和战略性。

3、市场定位分析

在企业市场定位分析中最著名的是波士顿BCG矩阵。该方法的关键作用在于给企业产品做出比较正确的市场分析,对产品进行定位,并通过这种方法估算出产品的利润。

4、竞争优势分析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周围环境,特别是市场竟争息息相关。战略管理会计特别重视竞争优势分析。这包括:竞争对手的认定分析;竞争对手的目标分析;竞争对手的策略分析;竞争对手的优势分析;以及竞争对手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技术经济实力以及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背景,还包含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等。

5、作业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管理是战略成本管理的手段之一,它从作业管理和作业成本分析两个层次进行。作业管理方法区分: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重要性作业;作业间的联系;同其它企业类似作业的对比和分析.,借以对战略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充分利用企业的有限资源,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6、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在最经济的水平上,达到消费者完全满意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使企业内各个部门在质量开发、保持和提高的活动行成一种卓有成效的体系。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可以使企业力求以尽可能低的成本,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执行和实现。

7、产品生命周期法

目前对“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两种认识。产品生命周期法简单地说就是计算发生在产品生命周期内的全部成本的过程,它实质上是一种产品和产品成本规划工具,主要在于对企业长品开发引进,成本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8、成本动因分析

战略成本动因分析作是战略管理会计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将战略成本动因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执行性成本动因是决定企业成本水平的重要因素,战略成本动因分析在战略选择实施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9、目标成本管理

目标成本管理是指基于竞争市场的产品价格,在保证目标利润的基础上确定目标成本值,并通过各种途径达到目标成本的过程,其本质是一种聚焦于产品设计规格和生产技术控制的成本规划工具,对企业未来利润进行战略性管理的技术。

参考文献:

[1]周航.王玉翠主编,管理会计[m].科学出版社,2007

[2]邱玉莲.窦炜主编,管理会计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管理会计分析方法篇10

(一)

在20世纪初,随着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广泛推行和应用,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如何为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加生产效率和资本收益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此时作为现代管理会计雏形的成本会计,开始引进与泰罗的科学管理方法直接联系的某些技术方法,如“标准成本”、“差异分析”、“预算控制”等。这些方法的引入和应用,大大丰富和扩展了成本会计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会计体系的基本结构和主体内容,开辟了会计直接服务于企业管理的新途径,直接推进了成本会计向现代管理会计发展的进程。但是,限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复杂程度,管理会计本身的成长状况,以及相邻学科的发展情况,尤其是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某些弊病和缺陷,管理会计赖以形成的理论(包括方法)和实践的基础与条件尚不成熟,所以,在较长时期,上述技术方法只被看作是会计配合推行泰罗的科学管理所作的一些尝试,只是作为原有会计体系中的一个附带部分而存在,并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从20世纪30年代起到40年代中期,随着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开始,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简称“三论”)的产生,现代管理成为一个集方法、手段、技术、理论为一体的整体,形成为管理科学。而包括“三论”在内的现代管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对现代管理会计在理论上起着奠基和指导的作用,充实了成本会计的内容。特别是现代管理科学方法论工具的广泛引入和运用,赋予它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成为现代管理会计方法的新的生长点,大大丰富了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在现代管理科学的直接推动下,最终从传统会计中催生了管理会计,并使其成为在现代条件下主要致力于加强企业内部生产经营与管理,尤其是对企业的未来进行科学预测与决策,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事中、事前规划的新的相对独立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二)

所谓现代管理方法,是指能够有效保证管理活动正常进行,促进管理职能和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的各种专门方法和技术,它是管理的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桥梁。现代管理方法以定量分析、系统性和择优性为其基本特征。它所包括的一整套管理技术,在现代管理会计中应用较多的有预测技术、决策技术、控制技术、规划技术、协调技术等。

在管理会计中具体应用的预测技术主要有:有资金、成本、销售、利润预测中采用的经验推断法,如:特尔菲法、基本因素分析法、相互影响矩阵法;时间序列预测法中的趋势预测法、趋势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直线趋势法、二次曲线法、指数曲线法;因果预测法中的简单线性回归预测法、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法、非线性回归预测法,以及投入产出分析预测法、经济计量法、马尔科夫预测法等。

具体应用的决策技术主要有:确定型问题的决策模型、非确定型问题的决策模型、风险型问题的决策模型和博弈型问题的决策模型等,如,在多种产品生产数量决策中应用的逐次测试法、矩阵法、单纯形法;在定价决策中应用的微分极值法、边际分析法、0.6指数定价法、保利基础定价法、临界成本定价法以及最优价格一数量组合决策方法等;在存货决策中对于享有数量折扣时、因素不确定时、成本资料不完备时等条件下应用的经济订货量法以及挂签制度法、abc分析法等;在投资决策中应用的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等年值比较法、投资回收期法和投资报酬率法等。

规划技术中应用较多的有线性规划、目标规划和动态规划等,如在存货规划确定经济订货量的逐次测试表法、图示法和数学模型求解法等。

具体应用的控制技术主要有:成本控制技术,如,在产品成本控制中采用价值分析方法控制产品设计成本(这是产品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一环),采用差异分析法等控制产品制造成本,采用标准成本制度控制产品成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以及成本差异),采用定量订货控制法、双堆控制法、abc分类控制法和定期订货控制法等控制存货成本;利润控制技术,如,采用本量利分析法控制利润,在确定情况下的本量利分析、在不确定情况下的本量利分析、非线性情况下的本量利分析以及本量利关系中的敏感性分析;预算控制技术,如,在生产经营全面预算控制中采用的弹性预算控制、概率预算控制、零基预算控制和滚动预算控制以及把总预算中确定的指标按照企业内部生产经营上划分的各个责任中心进行分解的责任预算控制等。

现代管理方法尤其是精密的数量学科方法的广泛引入和应用,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一些不具现实性的假设(长期以来,人们对管理会计的研究批判性强、务实性差、理论研究与实际问题相脱离等问题颇有非议,甚至说管理会计过时了)。如,假设处理和获取信息不需付出代价,交易成本为零;信息是充分和准确的,不存在不确定性;管理者(人)的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或委托人利益)是一致的:企业产销平衡;固定成本保持不变;变动成本与产量呈完全线性关系;销售收入与销售量呈完全线性关系;销售中各种产品的品种结构固定不变以及所使用的会计数据是真实可靠的;强调统计显著性而忽略实际政策意义等。而且突破了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使管理会计的研究更符合实际情况,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比如,用非线性方程来描述成本、收入与产销量之间的依存关系,这意味着当销售收入、成本均表现为曲线时,可以也需要根据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分别确定其各自反映的有关因素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表达式,然后建立利润函数式,并据以进行本量利分析。又如,当产品的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时,对于它们的预期的变动,往往难以在事前掌握得十分准确,而只能做大略的估计,在这种情况下,利润将相应的增加或降低到多少,就有多种可能。这时若仅通过原来一项简单计算或单因素分析已不可能得到一个定值。当通过引入和动用现代管理方法中的概率分析方法,就可以估计和分析它们将在什么样的范围内变动,有关数值在这个范围内出现的可能概率是多少,然后加以综合考虑,最终就可以确定一个最可能达到的数值。“三论”不仅为现代管理会计的研究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直接成为管理会计中的实用方法和技术。

20世纪六七十年展起来的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突变论(简称“新三论”)、超循环理论等又使管理会计有了新的飞跃。目前,直接起源于“新老三论”的现代管理方法,已成为管理会计中最富有生命力和创新精神的方法系列,它们有系统方法、系统模拟方法、信息方法、反馈控制方法、协同学方法、系统动力学方法、黑箱方法等。

比如,系统方法中的运筹学方法,就是在给定的目标及其约束条件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运算和求解,对系统进行全面规划,统筹兼顾,从备选方案中选择出较优的方案,为决策提供科学的定量依据。它包括规划论、博弈论、决策论、库存论、质量控制、网络计划法等。而系统分析方法是根据目标需要,从系统整体性的观点出发,把系统分析对象作为一个系统等待,运用系统的思想、方法、程序、组织及各种技巧,对系统对象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评价,使其在整体上达到最优目标的科学方法。它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整体性。

美国哈佛大学会计学教授robort.s.kaplan博士认为,运筹学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最终渗透到管理会计领域,是在60年代后期到整个70年代。运筹学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运用于现代管理会计中的具体方法及其解决的具体问题很多,涉及生产、营销、管理等领域。诸如:

——生产和销售限制因素条件下进行最佳产品经营组合决策时采用的线性规划法,包括图解法、逐次测试法和单纯形法等。

——针对企业生产中稀缺资源的利用情况,采用了影子价格,通过线性规划来确定内部转移价格。

——在企业存货控制过程中,利用库存控制方法研究经济订货量模型及其扩展模型与采用的abc分析法。

——利用代数分配法等数学方法进行服务部门的费用分配。

——利用博弈论的方法,建立管理会计中有关部门人契约的通用模型、分类模型和基本模型,这其中涉及到包括责任会计、资本预算制度、参与预算、成本分配与差异调查、转移价格、监控系统、收入操纵、考核指标设置、信息系统选择权的分配、以业绩计量为基础的报酬制度等内容的方法应用。

——利用网络计划法(计划协调技术)对构成计划目标的所有任务,按其相互联系与时间关系组成统一的网络形式,对网络的各项工作进行分析、预测、调整。

——在资本投资经营决策过程中,利用决策论方法根据系统状态的客观信息提出各种可能选入的策略方案,并就这些策略方案对系统状态所产生的后果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按某种评价标准选取最满意的策略方案。如在不确定型经营决策中采用的决策表法,包括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小法、大中取大法、折衷决策法。

——在估量资本投资方案经济评价中的风险程度与风险报酬时,采用的数量统计方法,如决策树法、期望损益分析法等,包括净现金流量期望值、标准差、变化系数,包含风险因素的折现率等的计算方法,在不同投资方案之间进行资本总量的合理分配时,采用的0或1技术法、线性规划法等。

——在资本投资方案(经济评价)的对比与优选中,采用的差量分析法、费用现值对比法、年费用比较法、差额静态投资回收期法、净现值法、净现值率法、内部收益率法、现值指数法等。

——在具有不同寿命期的固定资产更新分析中采用的经济寿命周期法,在固定资产租赁或购买决策中采用的现金流量分析法等。

——在投资决策方案的评价过程中对主要经济评价指标的敏感分析方法和概率分析方法等。

——在短期经营决策中采用的差量分析法、贡献毛益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最优生产批量法、成本、计划评审法、线性规划法、非线性规划法等。

再比如,信息方法中的信息熵的原理与方法引入管理会计后,也成为其一大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会计就是“会计”与“管理”的有机统一体。尽管它与财务会计一样也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必要的计量、确认和核算,但它主要是紧紧围绕着“管理”即“规划”和“控制”展开的,而这展开的全过程都处处体现了信息熵的原理和方法。即管理会计的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的整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减少熵的过程。展开来说:

——解析负熵。解析的负熵作用是通过对以会计信息为主的各种信息的加工处理,提升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表现出来的。因此,管理会计的解析过去,主要是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资料做进一步的加工、改制和延伸,使之更适合于经营管理的需要。这种目的明确的信息加工处理,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的相关性、精确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决策质量的提高,这显然是一种负熵作用。

——控制负熵。控制行为可以说是直接的负熵。由于企业经济活动的运行和变化都存在多种可能性,为了实现预定的经营目标,就必须采用多种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成为严格按照预定的轨道卓有成效运行和变化的行为。管理会计就是通过落实责任,考核实绩和分析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偏差,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进程进行严密的监控,这种监控行为意味着熵值的减少。

——筹划负熵。计划(预算)是筹划的主要形式之一,计划是管理有序化的过程。管理会计主要职能之一就是通过确定目标,编拟计划和制订计划的手段与措施,对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筹划,这种筹划行为可以大大提高人、财、物和信息资源之间的协调度,并大大降低经济活动和管理中的盲目性与不确定性因素,因而筹划具有明显的负熵作用。

现代管理方法应用到管理会计中的具体方法很多,而且还处于发展之中。仅凭本文,笔者无意也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具体方法,只是想以例举的方式说明现代管理会计广泛地吸收和采用了现代管理方法。从整体上来说,虽然上述方法的引用并没有从实质内容上扩大管理会计的研究领域,但却使管理会计对原有内容的认识更广泛、更深入、更严密、更科学了。使之从简单的、线性的、确定性的、对称性的研究拓展到了多元的、非线性的、不确定性、非对称性等的研究;使之转向企业目标、资源约束条件的多维认识。如,企业的目标由单一的利润最大化转向多目标体系,企业资源约束条件由单一转向多元化,企业决策的影响因素也由单一向多因素综合影响等方面发展:企业信息由完全、充分、对称性、确定性转向非充分、不完全、非对称和不确定性,企业委托人与人利益由一致转为并不一定一致,等等。总而言之,现代管理方法的广泛引入和应用,使得现代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中渗透着管理科学化、高效化、系统化、定量化、自动化和人本化等现代化思想,从而大大推动了现代管理会计从描述性科学向精密性科学的转变。

(三)

在现代管理理论大规模武装管理会计,使之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和五彩缤纷的丰富内容的同时,不少学者回过头来从另一角度作了思考。他们感到在这一变化的进程中管理会计似乎迷失了什么,管理会计应该是什么样,如何对其进行定义,其特质应该有哪些,其基本内容应该包括哪些,其对象是什么,等等,对这样一些基本问题,广大会计学者仿佛在“摸着石头过河”。

从几十年来的实际情况看,广大会计学者在广泛的领域内自觉的借鉴和创新,使管理会计,乃至整个会计科学的发展由继承、衍接传统为主转向以借鉴、突破为主,使得当代管理会计科学乃至整个会计科学能与其他许多科学一样,出现分化与重组并立的现象,一方面,会计科学原有的许多内容分裂、衍化,另一方面,会计科学内容及其他学科的内容重组。这一并未完成的过程,尽管现代管理会计新的完整体系尚未最终建立,尽管其内容中多多少少还有人工斧砍的粗糙痕迹,以及也偶有出现学科内部之间发生内容重叠、观念冲突的现象,但这也从另一方面充分说明它是广大会计学者关注时代、关注会计科学而虔诚投入的结果,是管理会计与时代变革同步的突出体现。笔者认为,一方面,管理会计不仅不绝缘于其他学科领域,而恰恰相反,管理会计与其他学科是相融相通、互补互进、相得益彰的;另一方面,在整个现代管理会计发展的过程中,对吸收和应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应采取一种开放发展的积极态度。半个世纪以来,管理会计也就是在这样一种精神指导下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笔者相信,伴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企业生产组织的重大变革,以及现代管理科学的蓬勃发展,现代管理会计也将面临新的重要突破。

「参考文献

余绪缨主编:《管理会计》,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李天民编著:《现代管理会计学》,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年版。

朱海芳编著:《管理会计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