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十篇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十篇

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9:58

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篇1

【关键词】呼吸疾病;疗效;内科呼吸

内科疾病是病毒感染或者细菌引发的,治疗简单,引发疾病细菌单一。随着环境的改变,经济发展,呼吸内科疾病发病增多。疾病病种出现多样。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难度增加。救治时间减少。有一些突发疾病病种,给医务人员治疗研究的时间越短。发病时间短,在治疗前患者错过最佳时间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疾病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的特点,临床治疗上,患者容易发生精神紧张。病情严重患者,短时间内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如果再有对常用药物过敏的情况出现。患者就会发生呼吸衰竭。给予心理治疗是必须的。呼吸内科疾病的患者治疗中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同样重要。下面就将我科收治的呼吸内科患者106例的治疗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0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治疗组男34例,女19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50±3.6岁;对照组男32例,女21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51±4.2岁,患者中慢性阻塞肺炎者最多5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7例,支气管哮喘14例,支气管扩张12例,肺癌5例。排除病情重,昏迷意识障碍和不能配合患者。两组患者年龄、发病时间、病情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应用药物治疗同时给予心理治疗。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控制感染、抗过敏及对症治疗。具体措施如下:控制感染:呼吸内科患者多数人有感染发生,应用抗生素治疗时要留存痰液,做痰培养,药物敏感试验,合理应用抗生素。患者留痰液前刷牙、漱口,使用生理盐水漱口,避免口咽部受到细菌污染。患者病房温度保持在18~21℃,否则患者呼吸道粘膜会感到不适,病情加重。1.2.1药物治疗呼吸内科患者药物治疗时,要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和药物浓度。有一些药物能使人体兴奋,抑制炎性介质,可以增强呼吸道粘膜的清除能力,可用雾化吸入,做好患者心律监测。临床治疗过程中糖皮质激素是经常使用的药物,有效的抗感染、抗过敏松弛平滑肌。要合理使用。建议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一般药物和特殊药物输入治疗,能保证药物定时定量输入体内。为患者治疗时,对治疗药物,要了解患者药物过敏史、用药史,用药速度缓慢。观察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抽搐不良表现,发现不适,立即停药。1.2.2给予心理治疗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排除内心压抑感和紧张心理,保障患者心情放松,睡眠良好。医护人员耐心指导,建立和谐良好亲切的我医患关系,解决患者心理问题。使患者愉快轻松接受治疗。

1.3药物观察

呼吸内科年龄大的患者较多,经常使用多种药物,会导致肝肾等身体器官功能下降,药物耐受性差,容易发生药物过敏反应,容易在成药物蓄积中毒。治疗过程中,输液过多、过快,引发患者肺水肿,进一步导致心力衰竭加重,密切观察应用药物情况。避免发生不良后果。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使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

3讨论

“雾霾天气”逐渐增多,呼吸内科疾病患者人数增多。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会有新问题出现。为更好救治呼吸内科患者疾病,对呼吸内科疾病进行分析。做好把握疾病特点、对症用药、定期复查。保障痊愈。重视对并发症的预防。做好预防疾病发作的健康宣教工作。呼吸系统疾病不仅仅是细菌感染和病毒,有很多社会和其他因素可以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增加救治难度。呼吸系统疾病反复发作,应用大量相类似的药物,细菌或病毒产生耐药性,细菌变异,繁衍出新类型疾病,治疗难度增大。小结: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掌握疾病发病机理,对症用药治疗。定期复查,确保疾病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减轻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痛苦。减少发病率,提高治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玉杰.浅谈呼吸内科病例临床治疗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7):20-21.

[2]韩莎莎.探讨肺栓塞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J].中外医疗,2016,35(22):99-101+104.

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篇2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6)18-0068-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8.038

超声雾化吸入是现阶段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超声雾化吸入是用专门的雾化装置将药物溶液雾化成微小颗粒,吸入呼吸道及肺部使药物沉积在呼吸道内治疗疾病,吸入的药物可直接到达患病部位呼吸道和肺部,因此比口服药物起效快,而且在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呼吸道黏膜能始终保持湿润,祛痰与平喘的作用更为有效[1-2]。本文以2015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呼吸科收治的1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探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呼吸科收治的1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符合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标准[3]。排除伴有肝肾功能障碍、精神障碍及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平行随机抽样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4~79岁,平均(43.46±7.42)岁;其中气管炎23例,支气管炎15例,哮喘10例,慢性肺栓塞2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78岁,平均(41.57±7.56)岁;气管炎21例,支气管炎16例,哮喘7例,慢性肺栓塞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根据其临床表现与病情给予吸氧、镇静、止咳、解痉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给予沙丁胺醇+布地奈德雾化液雾化吸入治疗;雾化药剂的用法与用量:5岁患者0.5%沙丁胺醇0.5~1.0ml+布地奈德1ml;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混合后用生理盐水稀释至3~5ml作为雾化吸入药剂;雾化吸入2次/d,1周为1疗程。

1.2.2护理

1.2.2.1常规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安静,每3小时通风1次;室温20℃~25℃,相对湿度55%~60%;雾化吸入后对患者进行叩背,促使有效排痰。

1.2.2.2用药护理雾化治疗前对患者的呼吸、血氧饱和度进行评估,并听诊患者肺部呼吸音;开启雾化机,连接氧气与喷雾器底部接口,将药液注入喷雾器内;雾化吸入时患者应保持头部竖起,不可擅自摘下面罩,保证药物充分吸入;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采用口含式雾化器,以提高治疗效果;注意控制氧流量,雾化时间30min;雾化器为专人专用,使用后要彻底冲洗消毒,每周更换雾化瓶。

1.2.2.3心理护理由于呼吸系统疾病经常反复发作,患者痛苦不堪,而且经常伴有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治疗的配合与依从性,因此在护理中要善于察觉患者的需求,鼓励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耐心向其讲解疾病的病因、症状及反复发作的影响因素,并向其说明雾化治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消除其心中的疑虑,提高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

1.2.2.4健康教育指导患者体位,雾化吸入后,指导及时漱口、洗脸,减少药液对面部皮肤及口腔黏膜的刺激,对于排痰困难的患者指导其多饮水,稀释痰液,促进排痰;日常饮食要以清淡为主,避免与诱发哮喘因素的接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增强抵抗力[4]。

1.2.2.5并发症护理(1)声带喉头水肿:对声带喉头水肿者,需立即停止治疗,并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激素静脉给药[5]。(2)呃逆:对呃逆患者,可暂停治疗,饮温水150~250ml后,于颈部冷敷,待症状好转后继续治疗。(3)痉挛型呛咳:对于痉挛型呛咳患者,需立即停止吸入治疗,若症状较轻,可暂停治疗10~15min后酌情继续吸入,若症状较重,需立即给氧,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有无异常改变,遵医嘱给予氨茶碱缓解气道痉挛,并叩击背部排痰,防止痰液阻塞。

1.3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症状完全消失,两肺干湿??音消失;(2)有效:症状明显减轻,两肺干湿??音减少;(3)无效:症状未好转甚至加重,肺部干湿??音未减轻[6]。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快,空气污染日益恶化,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有: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慢性肺栓塞及肺心病等[7];

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腹胀腹泻、痰量增加、恶心呕吐、分泌物粘稠、呼吸急促、高热、咽喉肿痛等,如果不能及时诊治,很可能造成患者永久性呼吸系统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因具有操作简单、药量使用少、不良反应少、痛苦小、起效快等优势,已经在现阶段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作为稀释痰液、消除炎症、解除支气管痉挛、减轻喉头水肿、改善通气的重要手段。相对于传统的治疗手段超声雾化吸入的临床优势主要体现在:(1)超声雾化吸入驱动力以氧气为主,通过高速氧流将药液击为微小颗粒,并推入气道深部。该吸入方式降低了雾化湿度,减少水蒸气对吸氧浓度的影响,降低耗氧量[8]。(2)药物直接进入呼吸道,减少了药物的毒副作用。(3)对于某些以病毒感染为主的疾病,可明显减轻症状,缩短病程。(4)湿化气道,稀释痰液。(5)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以面罩吸氧治疗,增加了患者吸氧浓度,提升其血氧饱和度。(6)药物作用直接,显著缓解临床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篇3

【关键词】呼吸系统喘息性疾病;多索茶碱;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19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25-01

呼吸系统喘息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病变部位主要是气管、支气管、胸腔以及肺部,轻度患者多表现为胸痛、咳嗽以及呼吸不畅等,重度患者则表现为缺氧、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1-2]。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临床常采用茶碱类药物进行治疗,但不良反应较多,临床应用受限。多索茶碱一种新型茶碱药物,可有效平喘,具有显著抗炎效果,且起效较快,药效的持续时间较强[1]。本研究对呼吸系统喘息性疾病患者应用多索茶碱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呼吸系统喘息性疾病患者120例,其中,男64例,女56例;年龄在30-72岁之间,平均为(469±113)岁。排除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非激素依赖性患者以及24h内应用平喘药物者。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治疗组患者予以300mg多索茶碱+250ml氯化钠溶液(09%)静脉滴注,qd,连续用药7d。对照组患者予以250mg氨茶碱+250ml氯化钠溶液(09%)静脉滴注,qd,连续用药7d。两组患者均禁烟酒,并予以吸氧、祛痰、抗感染、防治水电解紊乱和酸碱失衡。两组患者均于用药前后测定其肺功能,包括FeV1以及FVC,并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不良反应等。

13疗效评价

131临床疗效评价临床控制:患者的哮喘症状及体征均完全缓解,且无哮鸣音,偶有轻度发作,无需用药即可自行缓解;显效:症状以及哮鸣音显著减轻;好转:症状及哮鸣音均有所减轻;无效:症状以及哮鸣音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132肺功能评价临床控制:患者的FeV1以及FeV1/FVC均增加了35%;显效:患者的FeV1以及FeV1/FVC增加了15%-24%;无效:患者的FeV1以及FeV1/FVC增加15%以下。

133不良反应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神经系统反应,如失眠、惊厥等;消化道反应,如恶心、泛酸以及食欲不振等;心血管系统反应,如心律失常、心悸等。

14统计学分析以SpSS18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中,临床控制17例,显效28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57/60);对照组临床控制4例,显效24例,好转1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67%(46/60)。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22肺功能改善情况治疗组中,临床控制16例,显效29例,好转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56/60);对照组临床控制6例,显效20例,好转18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33%(44/60)。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23不良反应治疗组中6例心血管系统反应,5例消化道反应,7例神经系统反应,总不良反应率为300%(18/60);对照组13例心血管系统反应,12例消化道反应,15例神经系统反应,总不良反应率为667%(40/60)。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呼吸系统喘息性疾病主要包括支气管哮喘、肺癌、肺气肿、肺心病以及慢性支气管炎等。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3-4]。临床治疗该病的传统茶碱类药物,如氨茶碱等,由于治疗窗比较狭窄且代谢较为缓慢,在静脉滴注时容易出现恶心、失眠、心肌、心律失常以及食欲不振等并发症。多索茶碱同氨茶碱一样属于甲基黄嘌呤衍生物,但其结构较氨茶碱结构的n-7位多一个3-二氧戊环结构,可有效激活其气道平滑肌细胞之中的磷酸二酯酶以及蛋白激酶,并可降低钙离子的浓度,通过多途径有效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并解除呼吸道痉挛,药效较氨茶碱强10倍左右,且起效较快,通常在20min左右即可起效,其作用持续时间可达到12h。此外,多索茶碱对多种炎症递质具有抑制作用,可抑制炎症细胞因子释放,从而有效控制呼吸道的慢性炎症。同时,多索茶碱同腺苷受体之间的亲和力较低,可有避免各类不良反应[1-2]。

本研究中,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以及肺功能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多索茶碱相比于传统茶碱类药物的起效更快、药效的持续时间更长,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用于治疗呼吸系统喘息性疾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晓辉,戚良燕,邓淑仙,等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型肺疾病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05(29):154-155

[2]余平香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1,13(2):174-175

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篇4

【关键词】老年患者;呼吸内科;肺部感染;因素分析;预防措施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013-02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空气质量的下降是导致呼吸内科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由于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正处于退化阶段,免疫力逐渐降低,其自身抵御病毒侵害的能力也在逐渐降低,这就导致老年人群体成为了呼吸内科疾病的易感染人群。同时也是由于老年群体身体素质的原因,老年人在呼吸内科疾病的感染部位较比于青少年人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预防和治疗呼吸内科疾病的时候要给予老年人群体以格外的重视和关注。关于导致老年人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对诱发老年人呼吸内科感染的几种因素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根据自身的临床经验对各项诱发因素做出应对措施的探析。

1老年人群体内科易感染部位分析

长期的临床研究表明,老年人群体内科容易发生感染的部位主要有三个部位,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泌尿系统,而在这三个主要的系统中又以呼吸系统的感染发病率最高。从我院多年来收治的老年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看,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中老年人的数量是最多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老年群体是呼吸内科较为容易感染的群体,在笔者临床治疗的老年患者中,普遍患者患病的时间很长,并且患者的病情不是很稳定,反复性很强。同时在这些患者当中还有很大一部分的患者通过光谱抗菌药等药物来控制和减缓呼吸系统的疾病,这虽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患者呼吸系统的病痛,但是也在极大的降低了患者呼吸系统的自我防御能力,不仅患者对药物产生了依赖性,而且也使得呼吸系统成为了内科易感染的部位。除了患者自身的因素之外还有院方管理方面的因素,例如医护人员对于病房的管理并不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很多患者的实际情况并没有被及时的了解到,这就导致医生对于患者的实际病情了解不够深刻,这也会成为患者再度感染的潜在风险因素。

2老年人群体呼吸内科感染发病具体原因分析

2.1老年人群体肺部真菌感染根据实际的临床调查表明,在众多的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约有1/5的患者呼吸道内带有致病的真菌,这主要是由于老年群体的呼吸系统疾病多为慢性疾病,发病周期很长,同时由于老年患者在身体机能以及免疫力方面较比于青壮年患者有着明显的差异,所以很多老年患者都是长期在药物的辅助之下抵抗病毒的侵害,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老年患者体内自身的免疫系统,降低了免疫能力,所以当外用药物一旦停止,则患者的呼吸系统就会面临着真菌侵入的可能。除此以外,在治疗和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时候,医护人员会给患者使用大量的广谱抗生素,这些抗生素在消除患者病痛的同时也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抗生素对于抑制和消灭病菌有着非常良好的作用,但是在抑制和消灭作用发挥的同时,真菌也会在抗生素的刺激之下生长和繁殖,这就给老年患者呼吸系统出现真菌感染留下了隐患。另外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诊治的过程中,不当的医源性诊治也是导致患者呼吸系统丧失真菌抵抗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2.2老年人群体不良心理因素诱发的呼吸系统感染经过长期的治疗和观察,笔者发现,很多老年人患者忍受呼吸系统疾病已经很多年,采取了很多的治疗方法都不是很见成效,因此很多老年患者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信心明显不足,并且长期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折磨之下很多老年人患者经常伴有咳嗽、痰多、胸闷、气短等呼吸系统疾病症状,这些症状反反复复,经常折磨的患者出现紧张、焦躁以及失眠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也给治疗过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消极对待治疗措施,对于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帮助漠然对待,甚至有很多患者不愿配合治疗,这给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及时了解患者情况,做出准确施治判断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因此笔者认为在对老年人群体呼吸内科感染问题的治疗和预防工作中,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心和治疗也是我们做好治疗和预防工作的重点,对于老年患者的心理进行及时的疏导是提高我们治疗效果,改善老年人身体现状的有效途径之一。

3预防与治疗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有效措施

3.1加强医院病房管理工作呼吸系统疾病很容易受到外界空气的影响,在患者住院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亲朋好友会经常入院探访,在这个过程中,病房内的空气会受到外界空气一定的影响,另外患者与探访人员在交谈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飞沫,这些都是导致患者呼吸系统疾病出现反复的原因,而对于这种人之常情的探访院方并不能够拒绝和阻止,这就给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控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院方应该在呼吸疾病的病房之外加强对探访人员的医学基础知识普及,提高探访人员的医疗意识,另外还要进一步的加强病房管理工作,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作出有针对性的管理工作,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消毒隔离治疗,制定严格的陪护制度,杜绝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反复感染,并且要对病房进行定期的通风和消毒。

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篇5

1.头孢拉定

头孢类药物是临床上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最常用的抗生素。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呼吸科医生都曾给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使用过此类药物。在各种可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头孢类药物中,头孢拉定的使用频率最高。头孢拉定属于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此药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及奈瑟氏菌等革兰阳性菌有极强的杀灭作用,可用于治疗由上述细菌引起的各种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尤其可作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首选药物。此外,头孢拉定还具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症状轻及价格便宜等优点。头孢拉定的用法为:成年人每6个小时服1次,每次服0.25~0.5克,每日的最大用量不得超过4克。儿童可每6个小时服1次,每次每公斤体重服6.25~12.5毫克。

2.头孢克洛

头孢克洛属于第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克洛主要是对各种革兰阴性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可用于治疗由各种革兰阴性菌引起的肺炎、支气管炎、咽喉炎、扁桃体炎等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尤其可作为治疗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的首选药物。头孢克洛的用法为:成年人每日服3次,每次服0.25克。感染严重的患者可加倍服用此药,但每日的最大用量不得超过4克。儿童可每日服3次,每次每公斤体重服20~40毫克,但每日的最大用量不得超过1克。除了头孢拉定、头孢克洛以外,头孢呋辛酯和头孢克肟也是临床上治疗呼吸系统感染常用的头孢菌素类药物。3.阿奇霉素

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此药最大的特点是抗菌范围广,它不但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有杀灭作用,而且对支原体(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病原微生物)也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故可用于治疗由嗜肺军团菌和肺炎支原体等非典型性病原体引起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尤其可作为治疗肺炎的首选药物。阿奇霉素的用法为:成年人每日服1次,每次服0.5克,或首剂服0.5克,以后每日服1次,每次服0.25克,连续服用5日为1个疗程。6个月以上的儿童可每日服1次,每次每公斤体重服10毫克,连续服用5日为1个疗程。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应在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此药。

4.阿莫西林

调查发现,阿莫西林被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使用频率仅次于头孢拉定。阿莫西林属于青霉素类药物。此药对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均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可用于治疗由上述细菌引起的鼻窦炎、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尤其可作为治疗鼻窦炎、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的首选药物。阿莫西林的用法为:成年人每6~8个小时服1次,每次服0.5克,每日的最大用量不得超过16克。儿童可每日每公斤体重服50~100毫克,分3~4次服用。

5.莫西沙星(拜复乐)

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篇6

【关键词】对症治疗;氧雾吸入;小儿呼吸系统感染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6)5-0130-02

doi:10.14033/ki.cfmr.2016.5.071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临床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疾病的治疗质量一直是临床治疗关注的焦点。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易遭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从而导致呼吸系统感染。且该病多发生于季节交替和温度变化较大的时节,具有发病迅速的特点,多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同时给患儿的家庭带来一定的精神负担,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2]。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对症治疗+氧雾吸入进行了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3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呼吸系统感染治疗的患儿9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45例患儿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法,作为对照组,45例患儿采用对症治疗+氧雾吸入进行综合治疗,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儿中,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龄(4.8±1.5)岁,平均病程(18.7±4.9)h;观察组患儿中,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5.2±1.2)岁,平均病程(18.4±4.1)h。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法进行治疗,即给予患儿抗感染、抗病毒、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镇静治疗[3]。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进行辅助治疗,即将雾化设备和氧气流量装置正确连接,向雾化设备的药杯中加入75mg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指导患儿正确佩戴喷嘴,通过合理调节氧气流量形成药物喷雾,患儿通过正常呼吸运动进行药物吸收,20min/次,2次/d,连续治疗5d。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以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体温变化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其中临床症状主要考察咳嗽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痊愈:治疗后呼吸系统感染症状完全消失,肺部X线片检查显示无异常,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显效:治疗后患儿的体温基本恢复正常,呼吸系统感染症状基本消失,肺部X线片检查显示无异常;有效:治疗后患儿呼吸系统感染的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肺部X线片检查显示无异常或存在轻度炎症;无效:患儿治疗前后呼吸系统感染症状、体温无显著改善或出现恶化[4]。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α=0.05。p

2结果

2.1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咳嗽、肺部音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些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临床治疗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儿童作为一个家庭的核心,其疾病的治疗一直是家庭和医院关注的焦点。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从而易遭受病原微生物侵袭而出现感染症状[5]。呼吸系统是儿科的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该病多见于秋冬交际等温度变化较大的时节,会导致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呼吸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也给儿童的家长带来了一定的精神负担[6]。目前对于小儿呼吸系统感染多采用对症治疗法,通过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但是传统的给药方式多为口服给药,不良反应较多,且病灶部位血药浓度较低,短期治疗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病灶部位血药浓度,降低治疗时间是提高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关键所在[7]。

氧雾吸入治疗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给药方式,其通过将氧气作为药物吸收的驱动气,患儿通过自主的呼吸运动,将雾化药液直接吸收进入肺部,从而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与病灶部位,提高病灶部位药物的有效浓度[8]。同时患儿通过吸入作为驱动气的氧气,也可以补充氧气,改善因炎症反应造成的严重缺氧所致的不适,再者药物气雾在患儿气道内停留时间较长,延长了药物在气道内的作用时间[9]。氧雾吸入法虽然可有效提高病灶部位的药物浓度,但是临床治疗中应合理调节气流速度,给药操作均应温柔,提高患儿的顺应性,避免应给药顺应性差而影响了治疗效果,从而有效提高治疗效果[10]。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p

总之,氧雾吸入治疗可使药物直达患儿病灶器官,有效提高了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治疗效果,是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理想的辅助治疗手段,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涌,张良江.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河北医学,2014,20(7):1111-1113.

[2]SchulzKF,Chalmersi,HayesRJ,etal.empiricalevidenceofbias.Dimensionsofmethodoldgicalqualityassociatedwithestimatedoftreatmenteffectsincontrolledtrial[J].Jama,1995,273(5):408-412.

[3]宁静,董汉权.氧雾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效果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11(6):492-493.

[4]王润青.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治疗探讨[J].当代医学,2013,19(20):67.

[5]武金萍.氧雾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4,1(7):276.

[6]肖月梅.协定方中药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护理体会[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7):101-102.

[7]陆卫娟.小儿支气管肺炎雾化吸入治疗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1):14-15.

[8]周树林.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3):26-27.

[9]赵雅风.压缩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2):19-20.

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篇7

冬至后天气寒冷,人体阳气内敛,气血运行缓慢。此时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者温之”和“内病外治”的理论,在“三九”时段采用具有辛散温通功效的中药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可疏散风寒、温补肺肾,达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止咳平喘、调和脏腑的功效;利用药物敷贴穴位,扶助人体的阳气,从而达到增强人体抵抗力、祛除疾病的目的。

“三九贴”最适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

理论上讲,凡是冬季易犯的疾病均适宜“三九贴”,但实践中应用最多、疗效最好的还是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儿童和成人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咳喘、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炎等)。为什么呼吸系统疾病最适合“三九贴”呢?这是因为:

第一,呼吸系统疾病是冬季最易发作的疾病,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第二,呼吸系统与大气相通,最易感受寒冷之邪。用温通辛散药物,通过穴位贴敷能通达肺气,宣泄宿疾,使药物直达病所,促进血脉运行,疏通肺络,起到清宣肺气、健脾益肾、止咳平喘、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等作用,减少来年复发的几率。

第三,呼吸系统患病后,黏膜屏障受损,人体正气不足,难以抵御外邪的侵袭,而穴位贴敷能通过扶正固本,调节免疫,扶正祛邪,抗御疾病,体现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论。

除了呼吸系统疾病,体质虚弱、阳气不足怕冷、腹痛腹泻等也可以用“三九贴”。有人应用三九贴治疗关节疾病,但其疗效还有待观察。

没贴“三伏贴”,也可以贴“三九贴”

有“三九贴”,当然便有“三伏贴”。对于防病治病,医生一般建议最好3年内的每个三伏天和三九天都要按时贴,这样效果才好。但即使夏天没有贴“三伏贴”,冬天仍然可以贴“三九贴”。贴敷治疗3年1个疗程。如果有特殊情况,比如夏天没赶上贴敷,或中间有一两次没有贴也没关系。虽然中间有间隔会对疗效有一定影响,但并不影响下一次贴敷。

不管是“三九贴”还是“三伏贴”,每个九或每个伏头天是最佳贴敷时间,最好按时贴敷。但如果有事错过了一两天,再贴也是可以的。贴敷时间一般小儿0.5~2小时,成人为2~4小时,根据患者个体差异也可适当调整贴敷时间。

“三九贴”不能治百病

三九贴是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内病外治法,和众多外治法一样并不能包治百病,有些医院过度夸大效果和盲目扩大适应范围是不科学的。“三九贴”有以下注意事项: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烧期间不能贴;有高热、心绞痛、局部皮肤溃烂者要慎用;皮肤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者不宜贴;特殊体质及有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不适宜贴。另外,2岁以下的孩子、孕妇、对胶布过敏者要慎用。由于有些贴敷药物有磁性成分,安装心脏起搏器的心脏病患者也要谨慎选择。

最好到医院贴

目前不少中医院或中西医结合的医院,大都使用自己研制的敷贴,其组成和适应证不完全相同,医生会根据不同疾病选择不同的药,贴在不同的穴位上,正所谓“辨证选药,辨病选穴”。

近年有专家强调,应用“三九贴”一定要辨证施治,不能千人一贴。辨证取穴是重中之重,取穴是否到位影响到治疗效果的好坏。不少患者或家属图省事,到医院买了膏药拿回家自己贴,这是不可取的,因为自取穴位很难保证准确。所以,患者最好亲自到医院去,请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来贴。

注意贴敷后的不良反应

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瘙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如果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如出现水疱,小水疱一般不需特殊处理,若是大水疱,用消毒的针挑破或者注射器抽出水后涂红霉素软膏就可以了。个别局部反应大者,应终止贴敷治疗,及时到医院就诊。

如贴后皮肤微痒、无其他不适感,可酌情延长贴药时间。

治疗期间的其他注意事项

忌烟、酒及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及海鲜,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穴位贴敷前一天最好先洗个澡。贴敷当天,不要洗澡。治疗完之后,全身的毛孔是张开的,此时洗澡,寒凉邪气易侵入人体,容易化痰生淤,阻淤经络而导致病痛发生。

注意保暖,贴敷当天要避免冷风直接吹到贴敷部位,而且不宜做剧烈运动。

“三九贴”常用药物及穴位

常用中药有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等,研细,调成糊状,做成直径约1厘米的药饼,用胶布固定在穴位上。常用穴位可选择天突、膻中、肺腧、膏肓、肾腧等。

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篇8

天是容易感冒的季节,由于春天气温多变,人体上呼吸道的生理防御机能下降,老人由于身体免疫功能下降及自身呼吸道保护机能下降,加之他们很多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因而更易患感冒。但是老年人千万别拿咳嗽感冒不当回事。感冒咳嗽常常可引发严重的咳、喘、憋等呼吸道症状,使您夜不能寐,严重影响您的健康生活。

有很多的老人不明白,只要一感冒咳嗽,就很难治愈,而且是越咳越厉害,还老是反复发作。钟南山院士讲过:“肺部细小支气管和肺泡深部黏液无法排出,正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反复加重的主要原因。只有清除肺部细小支气管和肺泡深部内的黏液淤积,才是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根本。”

临床上治疗咳、喘、憋的方法往往只依赖药物和吸氧,长期大量的服用药物,时间久了会给身体带来很大危害。传统的治疗方法无法清除气管深部的黏液淤积,因此,咳喘憋不能治愈。清除气管深部的黏液淤积才是治疗咳喘憋的重要措施。

彻底排痰排气才能消除咳喘憋

要想清除支气管深部的黏液淤积可依靠物理疗法――负压脉动疗法。医学界将“负压脉动疗法”定义为:能够有效清除肺深部的细小支气管和肺泡黏液淤积,应用负压脉动振荡气流,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排除痰液、疏通气道、消除炎症、清除气体交换障碍,恢复正常呼吸功能的物理康复疗法。负压脉动疗法创造了呼吸系统疾病的先进治疗理念和方法:

彻底排痰控制感染

负压脉动振荡气流经鼻腔直接传导至各级支气管和肺泡,产生涡旋气流帮助肺内的残气呼出体外;同时增强支气管纤毛运动能力振动痰液松动,在负压脉动气流的带动下附壁爬升,促进痰液快速排出,缓解气道痉挛,有效疏通气道。痰液长期滞留是呼吸道反复感染的主因,负压脉动疗法通过彻底排痰,控制了反复感染,使患者逐渐减少或停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

消除呼吸障碍,实现自主呼吸

负压脉动疗法依靠助力排痰排气,从根本上疏通气道,消除呼吸阻力,从助力“呼气”入手,呼气量提高,必然带动吸气量增加,从而加大有效气体交换腔的面积,使患者逐步恢复自主呼吸能力。

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篇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常反复发作出现急性加重,严重者合并呼吸衰竭,是呼吸科常见危重病症。2008年10月~2010年11月,我们采用中药直肠滴注联合西药治疗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2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选病例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规范(草案)》中CopD急性加重期诊断标准[1]。将54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54~79岁;呼衰病程9~35日;合并肺性脑病16例。对照组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55~78岁;呼衰病程10~33日;合并肺性脑病13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支气管舒张剂、祛痰药、呼吸兴奋剂等,对符合条件者行经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煎剂直肠滴注,2次/日,疗程为7日。①药物组成:枳实、厚朴、石菖蒲、郁金、胆南星、桃仁各10g,川芎15g,葶苈子20g。痰盛者,酌加半夏、茯苓、全瓜蒌等;热结腑实者,酌加生大黄、芒硝、栀子等;痰瘀阻肺者,酌加赤芍、丹参等;兼气虚者,酌加黄芪、党参等。②滴注方法:每剂中药加水浓煎取汁200ml,过滤,装瓶备用。滴注前嘱病人排空二便(无意识障碍患者),患者取左侧卧位,将100ml药液加热至36~40℃,连接一次性输液器及16~18号导尿管,插入20~30cm,滴速40~50滴/min。滴注完毕后,嘱病人取平卧位,臀部抬高10cm。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判断标准:显效: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体征消失,意识恢复,动脉血气分析正常;好转: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体征减轻,意识清楚,动脉血气分析好转;无效:症状、体征及动脉血气分析无改善或恶化。

3.2 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显效10例,好转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9%;对照组则分别为7例、15例、4例,总有效率84.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4 体会

本病当属中医肺胀、喘证、痉证、痰饮、闭脱等危急重证范畴,病机多为肺失宣肃,聚液成痰,蒙憋神窍;气不行血,痰瘀互结,壅塞气道,使肺不能吸清呼浊,导致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这也是呼吸衰竭的本质所在,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中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互有经脉络属,大肠之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直肠注药,药液进入大肠,大肠进一步吸收水液同时将药物吸收,通过表里经脉上输于肺,再由肺朝百脉布达全身,发挥豁痰平喘、化瘀开窍等功效;另一方面,因腑气不通则肺气不降,直肠给药可直接通腑泻浊,使肺气肃降,恢复肺吸清呼浊的功能,从而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药物注入直肠,大部分进入下腔静脉,绕过肝脏而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不仅避开了肝脏的作用,也减小了药物对肝脏的副作用,且先经肺循环,故对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极为有利。不经口服,克服了重危或合并意识障碍病人口服药物困难的弊端,也减少了药物对胃的刺激和消化液(酶)对药物的破坏;并可根据病情辨证组方。因此,中药煎剂直肠滴注对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衰疗效肯定,同时也丰富了中医治疗急症的手段。

5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篇10

1983年8月在**中医药大学中医医疗专业毕业,同年分配到**市职业防治所任临床和职业病防治医师,1985年至1998年底在**端州区人民医院工作,曾任传染病科、内科、急诊科、儿科医师,担任过内科、医务科副主任,期间进修过小儿内科和呼吸内科专业。1998年底至今在**医院工作,曾任业务副院长,现任院长、端州区人大常委,除完成行政管理工作外,每周坚持四个半天临床工作,临床主要从事中医小儿内科和中西医结合呼吸内科二个专科临床工作。

在职业病防治所工作期间,主要是从事用中医药治疗职业病和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工作。例如在治疗职业病方面,应用益气补血养阴法治疗苯中毒、放射性白细胞降低症,疗效良好。在端州区人民医院工作期间,根据在西医院和临床一线工作特点,坚持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疾病,亦把中药现代剂型用于抢救危急重症患者,并擅长于总结前人的经验,应用中医辨证施治和专方专药治疗黄疸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等,使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肺衰歇疾病等亦收到良效。使用名老中医良方“苍苓汤”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腹泻疗效明显。此期间也从事了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科研,例如:进行了常规检查和swan—ganz导管与肺动脉平均压的关系研究,活血祛瘀法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研究探讨。鱼腥草注射液胸腔内注入对癌性胸水的疗效观察,中药对晚期癌症疼痛的治疗观察等。

1998年底调入**医院工作,结合**医院工作的需要,临床上主要从事中医药治疗小儿内科疾病和呼吸内科疾病,在医院开设了小儿中医内科和呼吸内科专科诊室,从事治疗相关疾病。注重运用中医理法方药,坚持辨证施治治疗专科疾病,收效颇好,这种不打针,花钱少,疗效好,少痛苦的中药治疗方法,最大限度地减轻群众看病贵的问题,深受患者欢迎,由于大多数是不打针的治疗方法,受到小儿患者的欢迎。在防治“非典”期间,在“非典”发现之初病因未明的情况下,运用中医防治“温疫”的理论,及时开展了使用“清热解毒养阴”方法为主预防“非典”,完全符合了此后国家、省相关机构专家推出的防治“非典”的治疗方案。发挥了中医药在应对预防突发传染病中的作用。近几年来,不断深入挖掘和发扬传统中医疗法治疗疾病,引入了物理治疗方法治疗内科病,把中药结合灸法、微波治疗法、捏脊法结合一起治疗小儿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疾病、腹泻等疾病,理疗和中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很大程度减少了药物、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对人体的副作用和损害。在坚持中医中药理论治疗疾病同时,不断吸收现代医学的理论丰富发展中医理论,例如引入“龙氏整脊”理论和疗法,应用“脊柱相关性疾病”的理论,加深和丰富了传统的内科理论知识,由于对内科疾病病因病机理论掌握理解加深,对内科治疗手段多样化,提高了对内科疾病的诊断水平和疗效。除了认真钻研本专业外,还关心相关学科发展,直接参加的部级课题“岭南挑筋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规范研究”,已通过部级验收和科技成果鉴定,并已获**市科技进步奖。

行医二十多年来,不忘发扬光大中医药事业的使命感,脚踏实地,坚持走好发扬中医国粹每一步,并将把中医事业作为终生事业的选择。荣获**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抗击非碘三等功”,被**市人民政府授予“**市名中医”荣誉称号,荣获**市中医医院优秀院长,1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卫生系统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