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区别十篇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区别十篇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区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0:30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区别篇1

关键词:流行;音乐;古典唱法

中图分类号:J6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5-0108-01

一、流行唱法与古典唱法的简介

流行唱法来自英文“popular”,追求自然,没有固定模式,强调演唱者自己的真实声音,具有很强的个性。流行唱法具有通俗性和普及性的特点,符合大众的审美需要,对广大年轻人影响很大。流行唱法起源于欧美,19世纪欧美工业文明兴起,城市化人口迅速增长,对声乐艺术的追求不断增强,逐渐产生了布鲁斯、爵士、摇滚、民谣、说唱等多种风格的流行音乐,并在世界广为传播。随着流行音乐的发展,流行唱法也因此产生。

古典唱法一般指美声唱法,意思为“完美的歌唱”。美声唱法声音优美,对声音要求较高,它的一大特点就是科学性,倡导科学的发声方法,注重音区的和谐,严格区分声部,在世界有很大影响。美声唱法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当时教廷的唱诗已经衰落,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16世纪末佛罗伦萨出现了一种新型的音乐形式DD抒情音乐剧,这是最早的歌剧。它将戏剧与音乐融合,突出人物形象,为美声唱法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歌剧的发展,美声唱法逐渐完善,美声学派因此也形成。

二、流行唱法与古典唱法的联系

人类发音器官的结构和发声的原理是基本相同的,古典唱法历史悠久,除了创造了古典浪漫时期声乐艺术领域的辉煌,也催生了更适于现代音乐审美的流行唱法。不管是古典唱法还是欧美现代流行唱法,在声音的审美上都追求结实、温暖、宽广、色彩丰富等特点。除了在语言和音乐风格上的差别外,可以在声音训练和声音美学等方面更多借鉴古典唱法的先进经验。

基于各种唱法的共性,本人认为可以打破目前声乐教学一直遵循的三种唱法的原则,好的唱法只有一种,那就是科学的发声方法。科学的发声方法应具备以下三点要素:(1)要做到声音的保健,唱不坏嗓子;(2)要保证无论是自己唱还是观众听起来都感到自然,舒服;(3)技巧和技法的运用必须能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情感。从单纯的训练声音的角度出发,将人体的发声器官及相关系统做最有效且最高效的歌唱训练,才是科学唱法追求的最终目标。未来应该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式,各种唱法都以科学的练声法为基础,音乐的风格则可以多样化,在演唱不同风格的音乐时,唱法的不同具体体现在对胸腔,咽腔,头腔做不同程度的开发。比如Yodeling(约德尔)唱法的歌手会快速的在胸声和头声间转换,侧重假声和头声的使用,而一些摇滚或节奏布鲁斯歌手则侧重喉音和胸声的使用;再举一个技法方面的例子,在训练歌手解决高音的问题上,所有唱法的歌手都会面临如何顺利的渡过换声区这样的难题,在此以帕瓦罗蒂为例,他的发声是在高音换声点上将a母音混e或o。让母音变暗,变立体,以获得更大的头声空间,这也是古典“关闭”唱法的要义。所以古典唱法在科学的训练声音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和优势,应大量从中汲取营养丰富到现代演唱上。

三、古典唱法与流行唱法的区别

虽然现代流行唱法继承了古典唱法的很多优点,但也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在音乐上,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风格大不相同,流行音乐与民间音乐和严肃音乐等类型的音乐之间有很多的结合,在唱法上也更多地体现出一种融合,比如在欧美流行音乐里,以节奏布鲁斯为主的歌手,他的演唱多表现出富有激情的律动,并带有非常多即兴表演成分的演唱形式,如果是乡村或民谣的类型,则更多地表现为带有叙述性的吟唱,如果是“timpanealleysongs(廷潘胡同)”这种主流流行音乐的类型,它的唱法里还继承了古典唱法大量的发声状态,即便是三者结合的歌者也是如此,最典型的就是“猫王”埃尔维斯.普莱斯利,他的演唱有很强的节奏布鲁斯的味道,但同时也有很强的古典唱法的痕迹。

其次在技巧上的差别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流行唱法的发声应将古典的标准正统的发音修饰为一种更为放松和随意的风格,像说话一样让演唱的吐字更加口语化。在一些情况下,甚至要改变节奏,或者根据音乐的需要做特别的断句处理。(2)在颤音的使用上,古典歌手往往应用更多的颤音,但在流行唱法中要根据不同的风格而定,流行歌手往往会比古典歌手使用更少的颤音,而且要尽量唱出更直的音。但在不同的音乐风格表现上也要有所侧重,比如福音歌手或布鲁斯歌手就经常使用快速剧烈的颤音,再比如日本或韩国等受传统民间音乐影响很大的歌手往往也会带有慢速且剧烈甚至抽搐的颤音。(3)古典唱法有统一的声音审美标准,比如各腔体打开,喉头下降稳定,声音要求立体感,圆润通透等等。但是在流行唱法中,个性化的声音备受赞誉,也就是今天经常提到的声音的辨识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最好的音色一定是在熟练运用呼吸技巧和良好的发音下,经过调整提升后的自然声音,切勿人为的改变音色,只有充分的共鸣才能产生均衡的声音。(4)在古典音乐中,一些不允许的音在流行音乐当中不但大量使用而且会获得赞许,比如鼻音,还有啸音,声门喷发音,虽然这些声音在古典唱法里不被允许,但在流行音乐中这些声音对于音色和风格的塑造是很重要的。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区别篇2

关键词:古典音乐;音乐欣赏;高校素质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引言

音乐素养是一个人整体素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元素和文明修养的重要标志,对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学阶段是青年基本确立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作为大学生,在素质教育大潮中,在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程之余,还要掌握广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所以在大学生中开展西方古典音乐教育活动,对于开展高校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古典音乐的特点分析

(一)古典音乐强调美感和严谨。古典音乐在宣传推广的过程中往往过于强调严肃性。区别在于流行音乐通过有力的音响、富于变幻的节奏或借助听觉之外的其它客观因素来表现音乐特色,古典音乐更强调音色的美感、和声的丰富、曲式的合理、逻辑的缜密。古典音乐并非“现炒现卖”的文化快餐,它的严肃性、高雅性、经典性以及对欣赏者文化素养的要求令许多人“望而却步”,另外在欣赏环境上也要求安静、严肃而高雅的场合如音乐厅、歌剧院等亲身感受现场演出。虽然有许多古典音乐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但是传播途径中许多人为的因素却让古典音乐远离了大众。

(二)古典音乐具有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古典音乐以其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灵活、立体、直接地传达出或细腻或宏大,或忧郁或辉煌的音乐内涵。但是,说起古典音乐,学生们大多仅会想到钢琴、小提琴等乐器或者是蓬勃、辉煌的交响曲。其实在西方音乐舞台上为古典音乐服务的乐器种类繁多,除了大家熟悉的钢琴和各声部提琴外,还有大量的乐器,比如:低音号、长号、单簧管、竖琴、定音鼓、三角铁等等。各种各样的乐器是演奏庞大立体乐曲的基础,在多样式的乐器基础上古典音乐便可发展出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大学生对古典音乐欣赏存在误区

当前,许多大学生在音乐欣赏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和问题。首先,许多高校对高雅音乐欣赏的引导力不足,从而引起低俗音乐泛滥。目前流行的部分网络歌曲存在着格调低下、品味庸俗,乃至不健康、不纯洁的内容,对青少年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对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产生极大的误导,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其次,家长和学校缺乏对学生音乐欣赏的正确引导,从而导致青少年盲目追歌星等无知轻率做法,给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带来极大的恶劣影响。青年一代是国家的希望,高校不但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而且要塑造学生的完善的人格,而完善的人格离不开对真善美的正确鉴别和自觉追求。因此,在高校中培养大学生们欣赏高雅的古典音乐的能力是十的分必要。古典音乐不同于流行音乐的地方是它内涵深刻,能发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免于低俗。

三、古典音乐欣赏课对高校素质教育的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音乐作为一种感染力十分强烈的艺术形式,经常以一种潜在的精神力量影响人们的身心,陶冶人们的情操。古典音乐作品的美与震撼,能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美与丑、光明与黑暗、前进与倒退,这些作品歌颂善良、美好,鞭挞邪恶、虚伪,体现了人类普遍的道德评价标准。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青年学生,欣赏这类作品,能引导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优美乐声带来的心灵涤荡使他们受到美好、高尚的情感熏陶,使情感得到升华,进而促进其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古典音乐因其精良创作以及演绎特点而被称为高雅的音乐,这些音乐可以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音乐欣赏的倾向,并能使心灵得到净化。通过在古典音乐欣赏课上的讲解、分析及引导启发,等于教给了学生一把打开古典音乐神圣殿堂的金钥匙。学生音乐欣赏水平提高了,就可以自主分辨什么是健康、高雅的音乐,什么是低级趣味的、庸俗的音乐,丰富了其精神生活,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能够促进大学生发展智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古典音乐尤其是西方古典音乐教育具有益智功能,它的益智功能对发展人的知觉能力起到很大作用。听觉、视觉、触觉等知觉能力是智力的重要内容,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此能培养人的听觉能力。接受过音乐教育的人一般都具有较强的音准感、旋律感、调式感。尤其是西方古典音乐教育中的器乐学习对于发展人触觉的灵敏性、分寸感、适度感有很大的帮助,并能以此来激活大脑神经,从而促进大学生智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实践表明,音乐欣赏课是辅德、益智、健体、促劳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德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古典音乐的学习和欣赏也是音乐欣赏课堂上必不可少的内容。具有丰富内涵和表现力的古典音乐,有助于大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和谐校园环境的形成。进行古典音乐教育,利用其美感及文化内涵对大学生的道德情操进行陶冶,使其追求先进的、高雅的审美情趣,在思想上升华到一个全新的认识。既促进了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也提高了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对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具有积极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中开设古典音乐欣赏课,既对学生的价值取向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又能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的良性发展,从而达到全方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审美水平的目的。由此可见,古典音乐欣赏课对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校中开设古典音乐欣赏课并予以重视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李炜.古典音乐欣赏课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1,26(3):146-149.Doi:10.3969/j.issn.1008-2816.2011.03.033.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区别篇3

【关键词】现代音乐;古典音乐;音乐剧;《猫》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音乐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由于音乐环境的不断完善与改变,这便给音乐的改革带来了极大的机遇。每一种音乐形式都有吸引观众眼球的自我特点。无论演员还是听众,他们在表演或欣赏方面,不再局限于过去古典的,传统的音乐,更多的是追求新颖的,多样的音乐形式。这便出现了一些争议性的问题:例如,现代音乐的出现是否说明古典音乐已经过时了?是否在现代音乐作品中已经完全摒弃了古典音乐的元素?或者是,有的人认为,古典音乐是高雅的艺术,而流行音乐是很俗的音乐形式等?其实,这些问题是非常需要专业院校的学生深思熟虑的。

一、音乐剧与古典歌剧

音乐剧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演变而成。早期称作“音乐喜剧”后来简称为“音乐剧”。是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歌剧体裁,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变出的戏剧形式。音乐剧表演是以音乐、舞蹈、戏剧表演三者融为一体的表演形式。

古典歌剧是由文字、音乐、肢体语言、空间和灯光组成的总体艺术品。古典歌剧(Classicalopera)在题材上力求贴近人心,强调歌剧音乐与戏剧内容更加紧密的结合。旋律简洁明快,乐队的重要性得到重视,并去掉了“数字低音”写法。以格鲁克、莫扎特、贝多芬的歌剧为典型作品。

音乐剧和古典歌剧中都有歌词,但音乐剧与歌剧却有着不同的特点。音乐剧的歌曲有许多流行音乐,在演唱上是以说唱的为主要形式的,表演上看起来是很自如的。而歌剧全是运用传统的美声唱法。一部歌剧中既有宣叙调又有咏叹调。歌剧中舞蹈成份较少,而音乐剧的舞蹈成分非常重,但是最主要的还是音乐部分。一台音乐剧的歌曲大概在二十到三十曲。许多音乐剧都偏向于某个方面。有的是歌曲,有的是舞蹈,有的是剧情的戏剧表演。

二、音乐剧《猫》的音乐

音乐剧《猫》是作曲家韦伯,根据艾略特的诗集《老负鼠讲讲世上的猫》谱曲的歌舞剧。讲述的内容是将人的悲欢离合和一些感性的事情通过一群精灵猫表现出来,是一部以动物拟人的表现手法,成功演绎了一群杰里科猫在舞会上发生的事情。虽然《猫》的剧情很简单,但结尾点题,发人深省;在剧中除了声乐演唱外,还运用了大量的芭蕾、爵士、踢踏等多种舞蹈,呈现出全剧中三十多只猫的不同形态,年龄,性格等。表演生动,创作上独具想象力;而音乐美妙动听,易于传唱,最为可贵的是,作曲家把猫赋予了人性化。

1、音乐剧《猫》中的《回忆》

现代音乐作品中流行和古典的融合是非常时兴的。许多流行歌曲就像音乐剧的插曲,《猫》中的《memory》.作曲家韦伯在创作时,就考虑到要标新立异,故在音乐上采用非常多的现代音乐元素,譬如,爵士,电子乐,摇滚,运用了丰富的和声效果,音乐风格上仍保留着古典技法的思维方式但又突破了古典歌剧的规则限制,巧妙地与古典歌剧融合在一起。同时,还保留了歌剧中的非常优美的长调唱段,使得作品轻松欢快而又不显轻浮。正式由于音乐风格的自由化,往往加入了流行音乐的因素。音乐剧《猫》中韦伯就尝试了许多不同的风格,乡村例踢踏舞、歌剧、流行,甚至还有赞美诗的成分,例如,在剧中开始的合唱部分,就体现出了宗教意味,运用了“阿利路亚”赞美诗。每一种不同音乐风格的运用,都与人物的塑造,性格,角色的特点,氛围环境是息息相关的。两次“回忆”同样的旋律,演唱者的身份发生的变化、调式调性的转换,力度的对比给我们带来的是不同的感受。如就像后一首音乐的情绪是和睦、温馨、幸福的,音乐经过两次转调,力度层层推进,极富有震撼力。

2、演唱唱腔

演员在演唱《回忆》这首作品时,唱腔上与传统的歌剧演唱是有所不同,但又保持着联系:歌剧演唱绝对采用的是美声唱法,其中采用了大量的咏叹调和宣叙调,最为重要的是靠独唱的咏叹调引领全局,每一种歌唱方式都有乐器伴奏。演唱者有合唱队伴唱,在某些歌剧中,合唱队的阵容甚至达到了整个交响乐团的规模,歌剧中还运用了大量的音乐元素,其表演并不是说出来而是唱出来。而音乐剧则属于流行音乐范畴,多数用流行唱法,也有用美声唱法的;这种唱法,其实是在科学的美声唱法的基础上而有所变化的,流行唱法也是要有气息的支持,共鸣腔体的运用,只不过是比美声唱法呼吸自然一些,腔体运用的少一些,在咬字方面,也需要有字头和字尾,但是不需要过分夸张的咬字,表现上更为自如罢了。无论演唱的唱法有多少不同,但都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方法上,通过科学的演唱,诠释音乐作品的内涵。这可以说明在演唱的唱法上,现代音乐作品还是和传统音乐作品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的。

3、声乐表演

音乐剧中的表演占据很大的比重,除了声音表现外,表演是很重要的。例如,音乐剧《猫》中,每个演员为了表现出他所演的那只猫的特点,他们除了演唱外,还相应的加入了一些动作,神态等,通过这些表演将猫表现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与歌剧中的表演是相通的。无论音乐剧还是歌剧,声乐的表演,对演员的要求都是很苛刻的。所以,每一位声乐专业学生,都应该注意自己的表演,这是很重要的。

现代音乐和古典音乐是两种音乐形式,总的来说是有着一些区别与联系的。其实,现代的很多作品,为什么会这么受欢迎,那是因为在创作的时候,作曲家很好的将现代音乐元素和古典创作手法完美的结合起来,通过演员的完美表现,给听众留下很深的印象,同时产生美的效应。

【参考文献】

[1]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2]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3]张金芳.音乐剧《猫》的声乐审美特征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06(3).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区别篇4

关键词流行音乐多元化探索

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

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流行音乐在西方的发展已百年有余,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和演变,它已经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局面。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多元文化的作用下,它已派生出众多支系,呈现出众多风格,在各大支系和风格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交织成了一部浩瀚的流行音乐史。

大体来说,西方的流行音乐可以分为爵士、摇滚、乡村音乐三大块,分别有自己的发展和演变过程。而近年来,中国流行音乐中中国元素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如流行音乐出现了戏曲元素、古典元素等,使得我国流行音乐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我国的流行音乐中的音乐元素也开始呈现多样性的发展景象。

1流行音乐的多元化发展之路

流行音乐兴起于19世纪,欧美国家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推动了流行音乐的传播和发展。城市化使得大批农业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结构的变化为代表着新文化的市民阶层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空间,人们通过音乐,抒发自己思念故乡、怀念平静乡村生活的朴素情感,这也是早期流行音乐的基础。

流行音乐在美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主要的因素也源自美国的多元化文化氛围,在这样一个新兴的移民国家,各种文化风格兼容并蓄,造就了流行音乐的多样性和长足发展。当时的黑人音乐也给流行音乐注入了许多新的内容和灵感,爵士乐的起源就和黑人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爵士乐的演奏方式和演唱方式都别具一格,高低音富于变化,风格多样,极大地扩展了流行音乐的发展空间和创作空间。

二战之后,摇滚乐、蓝调、乡村音乐等各种风格的流行音乐蓬勃发展起来,摇滚乐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其创作来源广泛,风格各异,形式多样,适合跳舞,给人强烈的听觉冲击力,迅速流行起来,并形成多种表演风格。1985年在伦敦和费城同时举行的大型赈灾义演音乐会,把摇滚乐的影响力推向了顶峰。几十支不同风格的摇滚乐队,向观众展示了摇滚乐的魅力和感染力,全球观众过亿,演出募得的捐款用于资助非洲忍受饥荒的灾民,这也使音乐的意义得到了升华。

蓝调音乐兴起于美国南部,音乐开始时往往带有忧伤的风格,因此和代表忧伤的蓝色联系起来,被称为“蓝调”。这种音乐强调自我心灵的疏解,崇尚即兴演奏,后来发展成为多种音乐形式。乡村音乐来源于美国南方农业地区的民间音乐,最早受到英国传统民谣的影响而发展起来。最早的乡村音乐是传统的山区音乐,它的曲调简单,节奏平稳,带有叙述性,带有较浓的乡土气息。乡村音乐进入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完全融入了流行音乐的主流,在世界各个角落都能听到它,只是少了一些原始的乡土味,多了一些时代感,这种焕然一新的乡村音乐已成为全世界人们共同的乡音。

当代美国流行音乐的外延更加广泛,我们可以感受到其器乐作品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演奏方法多种多样,音响多变,色彩丰富,织体层次简明,各类乐队规模不大,作品多使用最新的电子设备,而声乐作品生活气息浓郁、抒情、幽默风趣、音域宽广,曲调顺口,歌词多用生活语言,易被听者接受和传唱。当代的流行歌手多自成一格,发声方法各有千秋,不受传统学派的约束,演唱时感情重于声音技巧,自由不羁,亲切自然,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

2当前我国流行音乐的多元化探索

2.1中国元素融入流行音乐

作为大众文艺的重要部分,流行音乐本来就应该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文化特色,近些年流行乐坛的“中国风”就很好地印证了这样一个发展趋势。周杰伦和方文山共同打造的一系列中国风作品,如《发如雪》、《青花瓷》、《兰亭序》、《千里之外》、《东风破》等等,引发了人们对于“中国风”的追求和热望。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观众,就在于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会给听众带来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认同。现代流行音乐的表演风格同民族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加上方文山那颇具神韵和色彩迷离的词风,都引发了听众对古老文明和文化的遐思,去追寻祖先的印记。流行音乐中国风的兴起,是和整个社会的文化潮流和氛围分不开的,近年来国学的盛行以及民族文化的复苏,都使得人们更加渴望在音乐领域寻求一种民族认同,因此,中国风作品能够受到热捧也就变得很自然了。

2.2古典元素扩展了流行音乐的意境

中国风作品的兴起,唤起了人们对精致典雅、意境宏阔的古典诗词以及古典音乐的记忆,因此,古典元素也不断地被带入到流行音乐的创作中。当下许多流行音乐作品也借用古典音乐的演奏方式和表现手法,无论在深度和意境上都有很大的扩展和提升。带有古典意蕴的曲调和歌词,都给流行音乐增加了精致、华美和忧伤的基调,扩展了流行音乐的创作空间。当然,流行音乐还是要保持自身的特色,具有大众性和娱乐性。

2.3戏曲元素为流行音乐拓新风

中国传统的戏曲和诞生西方的流行音乐看似相去甚远,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近几年的流行乐坛,却出现了不少带有戏曲元素的流行音乐作品。借用京剧的唱腔和配乐来表现流行音乐,把戏曲唱法和流行音乐的唱法交替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全新的音乐风格,比如陶吹摹Susan说》、王力宏的《在梅边》、陈升的《北京一夜》等都属于这样的作品。这类作品,将戏曲的特色唱腔和艺术魅力引入到流行音乐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也使流行音乐的演唱显得新颖、别致,给人深刻的印象,便于传唱。这种歌曲形式,不但很好地传播了戏曲文化,更增加了人们对流行音乐的民族认同感,也是一种颇具新意的尝试。

总之,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流行音乐的发展和演变都要充分考虑到大众的消费需求和审美需求。同时,流行音乐也朝着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更好地展现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特色以及人们丰富的感情和内心变化。流行音乐的制作者和歌手也应该在不断的探索和革新中,创造出各种风格的作品,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流行音乐的生命力。

注: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科研立项;课题名称:当下中国流行音乐的多元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2yyxy-4

参考文献

[1]白丽萍.浅析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J].北方音乐,2009(6).

[2]刘臣.浅谈中国流行音乐的崛起之路[J].北方音乐,2010(7).

[3]梁书琴.对流行音乐多元化时期歌曲原创性的思考[J].世纪桥,2010(13).

[4]任芳.流行音乐中的“中国风”元素和新诗的发展思路[J].青年文学家,2009(4).

[5]罗旭.浅谈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历史阶段[J].成功(教育),2010(1).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区别篇5

关键词:流行音乐意识形态传统文化

在流行音乐的市场竞争中,台湾流行歌曲,尤其是国语流行歌曲的创作一直都走在乐坛的前列。台湾流行歌曲之所以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除了旋律和曲风的现代流行元素比较符合时代审美需求,还在于创作上传统人文情怀的厚重,使人产生一种怀旧情愫。相比之下,中国大陆在改革开放后,思想上对于艺术的简单理解有了改变,通俗音乐也逐渐“解禁”,普通人的现实生活开始被越来越多地写进通俗歌曲之中。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大陆流行音乐的创作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没能摆脱正统歌舞、戏剧文艺组织的规范,获得完全自由的创作环境和空间,此外意识形态的特殊性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流行音乐文学内涵的比较

1982年,著名词作人晓光一挥而就,写下了《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国大陆打破了文艺上的禁锢,通俗歌曲的复兴开始了。改革开放后,激励人奋发向上的主旋律歌曲成为当时大陆乐坛的主流。这些通俗歌曲,在思想上以表达爱国情怀,歌颂新社会为主要内容;歌词上蕴涵着全新的蓬勃朝气,情感奋发向上,同时也饱含平民性的诗情画意。比如1980年2月大众评选的包括《祝酒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妹妹找哥泪花流》、《洁白的羽毛寄深情》等在内的“15首抒情歌曲”,成为那个时代最受大众欢迎的大陆“第一代流行歌曲”。

由于十年思想文化禁锢的枷锁刚刚解开,国人在通俗歌曲的创作方面还处于比较保守的状态。如1978年谢添导演拍摄的电影《甜蜜的事业》的插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幸福的花儿心中开放爱情的歌儿随风飘荡

我们的心儿飞向远方憧憬那美好的革命理想

啊亲爱的人啊携手前进携手前进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充满阳光

……

这些代表新时期萌芽阶段的通俗歌曲,在抒发普通人情感的同时,也承担了一定的意识形态宣传功能,因此在歌词的创作上,基本上全篇歌词使用白话,简练通俗,极少带有文言语句,鲜见对古代诗歌、词曲文本引经据典的痕迹。

但在很多台湾流行歌曲中却可以领略到渗透着古典文学营养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老少咸宜,传唱至今依旧不觉得过时。比如台湾歌手邓丽君,1983年她亲自参与策划的第一张诗词歌曲特辑《淡淡幽情》中,其中主打歌之一《独上西楼》选自南唐“词帝”李煜的《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种词原调为唐代的“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李煜将这首词的调名标为《乌夜啼》。这首名为《相见欢》的词,咏的却是离别愁,歌名取自首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摄尽凄婉之神。此外,还有最为人所熟悉的、取材自苏轼名作《水调歌头》的金曲《但愿人长久》更为脍炙人口,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和空灵之感。范仲淹的《苏幕遮》、欧阳修的《玉楼春》、柳永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秦少游的《桃源忆故人》,甚至包括李之问与妻子聂胜琼的爱情之作《鹧鸪天》,都在这张《淡淡幽情》专辑中被改编成歌曲,也从歌词中欣赏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精华。

素有“台湾音乐教父”美誉的创作歌手罗大佑就有许多这样的歌曲,像1982年发行的同名专辑中的《之乎者也》:

知之为知之在乎不在乎此人何其者孔老夫子也

知之为不知在在不在乎此人何其者寒山子是也

不知为知之不在乎在乎此人何其者齐人是也

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都曾经这么说……

歌手以一种近乎调侃经典的方式,将孔子《论语・为政》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原话和现代白话组合成歌词,借古讽今,产生了一种颠覆传统严肃感的诙谐,让传统经典和后现代主义精神交相辉映。

意识形态对创作的影响

一些音乐人在创作时尚先锋式的流行音乐的同时,敢于在作词或曲风上做一些“古为今用”的尝试。而中国大陆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长期以来受到苏联关于文艺意识形态是“无产阶级革命与建设新社会的精神动力”的理论影响,坚持以文学艺术的“他律”性而非“自律”性为核心,迟迟无法走出一条现代性审美自主的道路。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大陆的流行音乐创作也相应地被类似传统的观念所限制,非主流的流行歌曲和主流音乐就如同儒学中“郑声”和“雅乐”之间的差别、审美观念中的“自主性追求”和“革命性”之间的矛盾那样,在创作的过程中必须有所区分。很多“古为今用”的歌词在大陆似乎往往只有在题材较为严肃的历史电视剧的主题歌或插曲中才比较常见,如电视连续剧《唐明皇》中的《倚天拔剑观沧海》、毛阿敏演唱的《隋唐演义》主题曲《独钓千古愁》和《武则天》中的主题曲《人之初》等包含大段的古代文学和历史典故。

音乐或其他艺术中意识形态的表述,是把某一类音乐或艺术视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代言物和代表。流行音乐作为这种“代言物”,在创作上所形成的一些差别,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相同传统文化大背景下不同地区意识形态的差异,对艺术形式和内涵的差别所产生的一些影响。

社会文化氛围的熏陶

作为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流行音乐在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形成和发展以及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发展特点,一定会受到该历史时期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社会文化因素,对流行音乐具有更为直接的成因性影响。因此,社会在特定时期的文化状况,也对流行音乐歌词创作中古典文学元素的内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社会认知,国学传承。“国学”这个词的概念,是上世纪初为区别“西学”而诞生。“国学”二字,包含着泱泱华夏一切传统学术文化,维系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礼教文明。青年作家周为筠《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一书中写道:“当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的一批著名学者、国学泰斗们如胡适、傅斯年、林语堂、钱穆、方东美、徐复观、牟宗三、张大千、梁实秋等,在国家巨变的前夜做出了去留的抉择,这些或许纯粹是出于个人价值观的选择,却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部分精髓撒播到了宝岛。”

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特点,很大程度体现在社会文化环境与流行音乐互动发展的关系之中。其中社会文化环境的存在是第一性、前提性的存在,影响着流行音乐发展的整体特点。相比较而言,台湾的流行音乐在创作在歌词内涵上倾向于包含本土化的传统理论思辨色彩。例如台湾诗人歌手黄舒骏在其1989年发行的同名专辑《雁渡寒潭》中的这首歌,取意于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菜根谭》中一句“雁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风吹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原句表达了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对各种事情都可以放宽心胸,不受外界干扰,保持自我的高洁品性。

这样的音乐作品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且受到市场的欢迎,在赢得发行量的同时,更普及了一种创作和欣赏理念,提升了流行音乐这种非主流文化的人文内涵。当然,这一切很大程度取决于整个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度,才给了创作上渗透“国学”、古今相融的生存空间。

潜移默化,教育特色。流行音乐最主要的创作、消费群体是广大的青少年,而对这个群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学校的教育。

台湾地区中学采用的“国文”教材突出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以“台湾中学标准教科书编委会”编定的一套初中国文教材为例,其选文大致有三方面:1.传统的名家名篇,这在教材中的比重最大。文言文有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列子的《愚公移山》、周敦颐的《爱莲说》、彭端淑的《为学》以及《论语》、《左传》、《礼记》、《史记》中的文章,以及古典章回小说《三国演义》等部分章节。在诗词方面,教材收录了杜甫、白居易、王维、王焕之、孟浩然、柳宗元、陆游、岳飞、郑成功、郑板桥、梁启超等名家佳篇。2.和台湾有关的史迹、典故、历史人物、传说和风俗民情的乡土教材。如郑成功的《告诸将屯田书》、梁启超的《台湾杂诗二首》、华振之的《礁溪行》、钟梅音的《乡居情趣》和《苏花道中》、杨一峰的《阿里山五奇》等,这些文章无不洋溢着炎黄子孙的思乡爱国之情。3.关于劝学、立志、修身、处世的课文。如《孔子与弟子言志》、史可法的《遗书》、胡适的《我的母亲》等,这些文章充满了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内容健康向上。另外,台湾其他语文教材,也同样重视有关传统文化内容的选编,以教育和感染青少年学生。

《青花瓷》的歌词作者方文山,一举获得2008年第台湾“金曲奖”三项年度大奖;音乐制作人周传雄,一首脍炙人口的《闻笛》中曲末“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响过行云横碧波,余音娆娆尚飘空”选取自唐代赵嘏的五言律诗《闻笛》。台湾很多音乐人之所以能够如此挥洒自如、驾轻就熟地运用传统文化元素来为流行音乐增色,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对古典文学频繁的接触和长年的积累。这必然和其教育背景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台湾的“国文”教育特色,为音乐人提供了一个学以致用的大环境。

结语

从流行音乐歌词中的古典元素这个角度,我们看到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现上,台湾乐坛做得还是比较出色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国学在台湾地区良好的延续和普及。台湾著名导演侯孝贤谈及的电影创作时曾说:“香港的技术、大陆的市场、台湾的人文……”可见传统文化在台湾人眼里成为一种赖以自豪的资本,它给予了台湾各个艺术行业和领域足够强大的影响力和创作原动力。

借台湾流行音乐这个角度,我们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台湾的维护和传承状况,可以发现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将传统人文和当代艺术形态良好结合固然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当然更需要合理的尊重和包容,一以贯之的延续和发展,最重要的是通过让年青一代了解和接受我们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使之不断地焕发新的生命力,更好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官风华主编:《台湾校园文化》,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李婷娟:《从当今流行音乐中简析中国古典诗词》,《商业文化・学术探讨》,2007(6)。

3.姚展雄:《流行音乐的古典情怀――浅析方文山歌词艺术》,《音乐论坛》,2007(3)。

4.蔡音颖:《略论流行音乐歌词创作中的古典文学元素》,《艺术教育》,2004(7)。

5.周为筠:《文化没有两岸――写在〈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前》,《社会观察》,2008(8)。

6.王磊:《马列文论――中国语境下文艺意识形态理论的三种形态》,《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2)。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区别篇6

关键词:萨克斯演奏;音色;笛头;哨片

一、萨克斯民族音乐的现状

目前在中国,萨克斯的音乐流派主要是古典、现代、流行、爵士,这也正是世界萨克斯音乐的主要风格类型,多年的发展已有很好的水平,尤其在古典音乐方面的发展与成就是世界萨克斯教育及演奏团体所公认的,萨克斯国际协会主席让・麻利郎戴克斯(Jean.marieLondeix)主办的国际萨克斯大会上近年来常出现中国青年萨克斯演奏家的身影。但是唯一遗憾的是在这国际萨克斯大舞台上,没有萨克斯中国民族特色音乐风格。很多国家都在开发本土音乐风格,将其发扬光大,像法国的当代乐中融入民族元素,美国民族元素加入爵士技巧,日本流行乐派生出了东洋风……他们

代表自己的国家站在世界萨克斯舞台上……发展到今天,我国一些演奏家也在尝试解决一些“民族化”的问题。一般萨克斯演奏的民族曲目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运用古典风格的演奏方法演奏民

族乐曲,另一类是运用爵士风格的演奏方法演奏民族乐曲,他们都是用自己擅长的风格演奏表达了中国音乐旋律线条,是一种尝试,

也是一种突破。但我对此有些不同看法,认为用其他各种流派的演奏方法来演奏中国民族音乐,只是做到了“形似神不似”,就好像一首民歌用美声方法唱、通俗方法唱、爵士方法唱,只是别有韵味而已,但归根到底不如民族唱法演绎得准确到位、韵味正宗。这里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实质――“正确的表达乐曲的情绪,深刻揭示音乐的内涵,准确把握作品的地域风格,是演奏家艺术处理是遵循的原则……”

在与中央音乐学院萨克斯专业教师李满龙先生谈论有关萨克斯在中国的发展方向,他同样认为萨克斯应该具有中国特色、有民族元素在里面,也就是萨克斯“民族化”的走向趋势,给萨克斯注入了中国基因使其“国产化”,然后代表中国萨克斯力量立足于世界。这一点上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我深受鼓舞。但是谈到如何“民族化”的追求上却大相径庭。李老师擅长古典乐的教学演奏与研究,所以他实施的方法是与作曲家合作,追求的是具有民族风格的新古典作品……这样做是对古典风格萨克斯作品的一个丰富,对中国萨克斯古典风格起到更有力的一个推动。而我所谓的“民族化”却不尽相同,是具有准确到位、韵味正宗的萨克斯民族作品,而不是具有民族风格的新古典作品和具有民族风格的新爵士作品。

二、萨克斯民族音乐的音色

如何神似,首先是音色问题,即创立一种新的萨克斯音色――萨克斯民族音色。正如萨克斯古典乐有古典音色,爵士乐有爵士音色,流行乐有流行音色一样,就各对其位就各合其味了。

我了解听读了大量民族声乐作品与器乐作品,尤其是唢呐、二胡和人声,它们在音色追求上有一些共同点,如明亮、甜美、绵柔、华丽。

再借鉴民族唱法的音色,传统的民族唱法以真声为主,大多采用腹式吸气法。民族新唱法由于借用了美声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吸气量足,易于控制,高音区主要以头腔共鸣为主,增加了真假声的混合,发出来的声音洪亮、集中、穿透力强。以适当地运用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增大音量,加大民族声乐的震撼力和艺术表演

力。使高声区不但亮丽,更有美声学派金属般的声音。歌唱中,三个共鸣腔往往配合着使用,而不用美声学派混合共鸣的方法,目的是为了突出民族性。共鸣以头、鼻腔共鸣为主,辅以喉、咽、口腔,加上少量的胸腔。头、鼻腔共鸣交替配合、紧密协作,便于行腔,使声音通畅甜美,表现更为生动、灵活,风格色彩和风格更为鲜明。各地区各民族又有各自的特点,如北方民歌要豪放悍犷一些,南方民歌则要委婉灵巧一些,高原山区民歌要高亢嘹亮一些,平原地区民歌要舒展一些。

三、研制选用萨克斯民族笛头哨片

笛头:通过对演奏不同风格的笛头的吹奏与研究,我选择了使用金属笛头,这样音色具有特殊金属色彩,这样较胶木笛头音色更加清透明亮、扣人心弦;材质用纯银的比较好,这种材质较铁制的、铜制的等材料会更柔和、细腻,且更具张力,声音更饱满。笛头形态略纤细,内腔呈梯形切割,越靠内越窄,声音效果会更集中、更具有冲击性,且演奏者不需要用太大的力气,就能把张力与爆发力表现出来。我暂时选用的是日本yanagisawa柳泽这个品牌的金属笛头,将来希望研制并演奏自己民族风格特色笛头。

哨片:通过对古典、当代、流行、爵士等等风格适用哨片的吹奏、选材、切割、宽度及硬度等方面的研究,总结出最具有民族音色表现力的哨片形态,哨片选用稍嫩一点的,声音相对老的会更清脆明亮,但使用寿命相对较短。切割类似流行用哨片,呈拱形从哨片头至中部,两边薄中间厚,中后部稍薄一点,这样声音会比较清亮柔和且轻松演奏高音区,同时能完美演奏出山歌的高亢与豪放。宽度我选择了比普通萨克斯哨片略窄的类似黑管哨片,这样声音会更加贴近民族音乐音色表现,更集中,音质密度更大,穿透力更强且轻松传递的更远;硬度方面要更加软薄透,即使用相当于萨克斯哨片2号左右的硬度哨片,这样演奏使用者会比较省力气就可以演奏出相对较强的声音,在灵敏性与操控性上能更出效果。

三、理想与规划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区别篇7

关键词:清代宫廷音乐体系雅乐俗乐歌舞乐

中华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期间诞生了海量的音乐作品,宫廷音乐是其中代表性的部分,在朝代更替和历史变革中得到流传和保存,成为中华音乐中的瑰宝。清朝是由少数民族为统治民族的封建王朝,为了确保统治,统治者在保持自身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大量吸收和借鉴中华历代优秀的文化,其中清代宫廷音乐就是一个代表――在传承传统宫廷音乐的同时,形成了清代宫廷音乐独特的形式和体系,成为后代研究中华古典音乐、宫廷音乐、少数民族音乐的范例与代表。在具体的研究中面对为数众多的清代宫廷音乐,如何确定研究的出发点、方向和重点成为一项难于起始的工作。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对西方音乐体系的划分,将清代宫廷音乐做以结构性和体系性的研究,找到全面理解和深层次研究清代宫廷音乐的切入点,进而做到对中华古典音乐、宫廷音乐、少数民族音乐更深层次的探究。

一、清代宫廷音乐的雅乐体系

(一)清代宫廷音乐中的古琴流派

古琴是清代宫廷音乐雅乐体系中的重要乐器,是文人士大夫推崇的乐器,在清代宫廷音乐中古琴随着地域的不同而划分出不同的流派,并且古琴演奏的技巧和重点有着较大的差异,使得不同流派之间又存在不同的风格。在晚清时期清代宫廷音乐中诸多古琴流派得到了充分的交流,出现了风格和审美的趋同,这降低了不同流派间相互的贬损和倾轧,形成了各有千秋的特色。苏憬和戴源是古琴浙派的代表,这一流派主要风格是突出意愿的表述,通过刚劲而清丽的音乐组合将江南的美景和人到深层次体现。严是古琴虞山派的代表,其主要风格是对情绪的抒发和心意的表现,追求忘情山水的情怀,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愿。徐淇、徐俊是清初广陵派的代表,他们的古琴演奏强调手的变化,以刚柔跳变的手法给人清婉、清新的感受,是古琴演奏中最注重神韵的流派。

(二)清代宫廷音乐中的琵琶流派

琵琶到了清代已经成为标准的汉族乐器,在清代宫廷音乐中琵琶主要分为南派和北派两大部分,北派的经典曲目是《十面埋伏》,通过北派特殊的手法,将琵琶的宫调表现能力发挥到极致,使乐曲展现出环环相扣、虚实相间的特点,在节奏和强弱的变化中使故事的情节更为突出,在琵琶特首的声响效果中勾勒出古战场恢弘的气势,以大量的轮指和力度转化使乐曲更具有侵彻力和感染力。南派的经典曲目是《霸王卸甲》,在南派特有的手法中,霸王的情感得到体现,在描述霸王悲切、凄凉心绪的基础上,使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一点与北派有着巨大的差异。

二、清代宫廷音乐的歌舞乐体系

(一)清代宫廷音乐的汉族歌舞乐

清代宫廷汉族歌舞乐以花鼓为代表,在清代宫廷表演花鼓时为男女表演的乐舞形式,通常以八人的咏唱、舞蹈和演奏为主,大多数以明代的凤阳花鼓为标准。在清代宫廷花鼓表演中为了表现汉族的特色,出现了笛子、弦乐等传统乐器,也吸收了中原其他区域的音乐形式,成为清代宫廷音乐中独特的一个歌舞乐形式。

(二)清代宫廷音乐的新疆歌舞乐

清代宫廷音乐中新疆歌舞乐以木卡姆为代表,木卡姆歌舞音乐综合性很强,但它与阿拉伯地区的歌舞音乐绝对不同,它产生较晚,吸收的是唐代宫廷音乐“大曲”的传统风格,并吸收了当地音乐和舞蹈。木卡姆进入宫廷乐师的视线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都成为了传世之作,其歌词也很有韵味。

(三)清代宫廷音乐的藏族歌舞乐

囊玛是清代宫廷音乐藏族歌舞音乐的代表。囊玛的特点是表演者人数不限,以歌唱为主,舞蹈其次,所以不进行大规模的队形变化。囊玛一般由引子、歌曲和舞曲三部分组成,把典雅、舒展的歌曲与急速变化的舞曲进行鲜明对比。囊玛中最著名的一首情歌来自大名鼎鼎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囊拉穹色》。

三、清代宫廷音乐的俗乐体系

(一)清代宫廷音乐的戏曲

清代戏剧的繁荣众所周知,除了戏剧产生的衍生影响外,清代宫廷还直接把戏曲表演放在其中。明清之际,我国形成了著名的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和昆山腔。清代,京剧的形成直接与宫廷音乐有关,这与乾隆八十大寿有关。

(二)清代宫廷的说唱音乐

说唱音乐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十分繁荣,到了清朝,已经形成了全国性的说唱音乐系统。据史料记载,清代宫廷时常会邀请民间的说唱艺人进宫表演,其中的鼓词和弹词很受欢迎。说唱艺术的表演比较方便,它不需要戏曲表演的大型阵容。所以清代的皇宫贵族中有不少都是喜欢听折子戏的戏迷。

(三)清代宫廷的民歌

对清代宫廷音乐影响较大的是传统民歌,在历来的研究中,很少有对这方面的关注。进入宫廷的传统民歌包括小曲、牧歌、山歌、田哥、渔歌等,受到统一王朝的影响,传统民歌在传播中既有区域性的风格因素,又有同宗的传播现象,如《孟姜女哭长城》和《茉莉花》就有词曲大致相同的同宗现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清代宫廷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音乐的代表,对于研究古典音乐严谨,探讨清代音乐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由于清代宫廷音乐在民间还有一定的分布,在典籍中还有详细的资料,因此,要加强对清代宫廷音乐的研究,应该从清代宫廷音乐的结构和体系入手,探寻清代宫廷音乐的演进与发展,进而对传统文化和传统音乐得到深刻地认知,为服务于当前音乐发展和文化建设创立扎实的基础和鲜活的生命力。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2年度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清代宫廷音乐典制研究》,项目编号:tJZL12-020;2010年度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古代音乐官署职能研究》,批准号:10DD17。

参考文献:

[1]张巨斌,许吉芬.中国宫廷音乐的历史沿革和文化特征探析[J].兰州大学学报,2006,(04).

[2]别敏.清代宫廷音乐的乐器编配及其历史意义[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03).

[3]刘桂腾.清代乾隆朝宫廷礼乐探微[J].中国音乐学,2001,(03).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区别篇8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欧洲芭蕾舞;差异

中图分类号:J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5-0186-01

一、欧洲芭蕾舞表演与中国古典舞在肢体表现上的差异

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道教、佛教、儒教这三大教派对我国的精神文化及思想追求的影响最为深远,我国许多传统艺术中,都会体现出这三大教派的部分思想理念,中国古典舞更是如此。例如,中国古典舞中讲究划圆的动律特征与S形的肢体动作,就是受到“太极八卦图”中“阴阳鱼”的影响,才会出现“刚柔并济”的动作连接方式,这不仅是中国古典舞的特点,也是东方文化精神追求的体现。

审美追求方面,“以气为本”的学说是中国古典舞最本质的美学特征,由“气”产生“韵”,由“气韵”逐渐产生了“神”,再加上肢体表现,使得中国古典舞在表演过程中展现出独有的魅力。

芭蕾舞作为欧洲经典舞蹈,又被称为“足尖舞”,一切舞蹈动作都以脚尖的撑与立为主,无论是旋转还是跳跃都是如此。这主要是受到了欧洲传统文化“立”的影响,以及“向天”等思想追求的熏陶。不仅如此,芭蕾舞在带给观众美的享受的同时,舞者也可以在其中感受到平衡的乐趣。从肢体表现方面来看,芭蕾舞主要体现出欧洲宫廷王子的“绅士风度”;在精神方面,绷紧的足尖不断进行弹腿、跳跃,体现了与地心引力相对抗的思想追求,这也正是欧洲芭蕾舞表演所要体现出的精神文化。

二、欧洲芭蕾舞与中国古典舞在情感表现方面的差异

从情感表现方面来说,东方人与西方人有明显的区别,这主要是因为文化背景不同。这种区别与差异在舞蹈中体现得十分明显。中国古典舞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发展出多种流派,体现出的文化思想也各有不同,但核心思想都是讲究收放自如、刚柔并济,倡导中和平正,体现出了中国古典舞中的“中和之美”。

如果说内敛是中国古典舞体现出的东方人的情感特点,那么欧洲芭蕾舞表演则体现出西方人热情外放的情感特点。欧洲芭蕾舞表演强调的是完美连接各个舞蹈动作,强调舞步的精准,在情感方面的表达需要与音乐、灯光等方面的配合才能得以体现,这也是歌舞剧产生的主要原因。

三、欧洲芭蕾舞与中国古典舞在服饰上的差异

在舞蹈表演中,不同时期的舞蹈服饰可以展示出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不同地区的舞蹈服饰也可以展示出不同地区的地域特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美感,因此,“遮掩”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极其强烈的美感。除了服饰,中国古典舞在道具方面的使用可以算是“世界之最”了,无论是绫罗绸缎,还是刀枪剑戟,甚至连折扇、扁担等生活用品也能成为舞蹈道具。

欧洲芭蕾舞表演在服饰方面与中国古典舞截然相反。演员的服饰从最开始的豪华型服装裙式逐渐演变到今天的细纱露肩短裙,体现出欧洲的浪漫主义情眩这种服饰可以良好表现出舞者优美的肢体,使得舞者的动作更加轻盈,是动态美与体态美的完美结合。

四、欧洲芭蕾舞与中国古典舞在音乐形式上的差异

无论是欧洲芭蕾舞,还是中国古典舞,它们与音乐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舞者随着音乐的节拍与节奏舞动,增添了舞蹈的美感。欧洲芭蕾舞在与音乐的结合方面可以说达到了极致,许多经典的芭蕾舞剧,例如《天鹅湖》《胡桃夹子》等,舞蹈动作优美,剧情离奇曲折,其音乐的重要性也是不能忽略的。由于芭蕾舞在服饰方面的单一性与舞蹈动作方面的局限性,音乐便成为其展示剧情变化与情感表达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观看过芭蕾舞表演的观众都会有同样的感觉,不仅感叹于芭蕾舞演员精湛的舞蹈技巧,也会被现场的音乐带入到剧情中去,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是欧洲芭蕾舞表演与音乐相结合展现出的特殊效果。

中国古典舞在这方面则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历史关于舞蹈的记载较多,而音乐舞蹈相配合的记录并不多。在节奏的掌控方面,中国古典舞名没有严谨的节拍与舞步,快慢的变化与情感的处理完全依靠舞者的临场状态,以现代乐器进行配合是无法体现出那种效果的。因此,中国古典舞对于舞者个人的表现能力要求更高。

五、结语

综上所述,精神文化与思想追求方面的不同,造成了东方与西方在舞蹈领域的区别,这也是中国古典舞与欧洲芭蕾舞表演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作为东方舞蹈与西方舞蹈的标志,中国古典舞与欧洲芭蕾舞势必会在东西方文化的传承方面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区别篇9

建国以来,由于国家的重视和众多专家学者的长期努力,使举世闻名的史诗《格萨尔》的抢救、整理和研究等工作取得了惊人成就。但对作为该史诗主要艺术形式的音乐的抢救、整理和研究却十分薄弱。

众所周知,在任何艺术作品中内容要起到主导作用,但其形式绝非可有可无,恰当完美的艺术形式能够把真、善、美的艺术内容广泛传播、深入人心,以致产生深刻而持久的社会作用。《格萨尔》音乐为传播这部史诗的基本内容起到了这样一种典型的巨大作用。

1、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如果说《格萨尔》的基本内容是该艺术的灵魂,那么音乐就是它的躯体或血肉,因此它们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根据《格萨尔》文学唱词和音乐的语调风格、节奏规律和结构格式,不难看出它们都具有源于同一个地区文化艺术的明显特征,即都是由吸收和借鉴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西藏康区和牧区广为流传的山歌、牧歌和强盗歌的内容和形式而成。两者不仅语调风格完全相同,而且每句唱词的头尾两处各有一节拍的单词和中间有三个每节拍双字的节奏规律,同时它们又都是八字一句,四句一首的结构格式,说明音乐与史诗的渊源关系。在昌都山歌《林中的杜鹃》的一段藏语唱词唱

附图

门,第一门叫做宗教门,我强盗不入这一门,手中没有供品不开门。”诸如此类的各种唱词比比皆是,数不胜数。很显然,这与《格萨尔》中的任何一种唱词完全相同。对《格萨尔》说唱音乐而言,由于说唱音乐与山歌、牧歌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它虽然没有直接吸收山歌、牧歌等音乐素材,但仍利用或吸收了该地区的其他传统民间音乐。如以昌都民歌《美酒献给好头人》为例:

附图

下面是一首《达岭大战》中一个名叫阿滚的牧养人所唱的人物专用唱腔——《牧养随风悦耳曲》:

附图

假如我们对以上两首歌曲的基本艺术风格、音阶旋法、调式调性和节奏形态等进行比较研究,从中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两者不仅是同一个地区的姐妹艺术,而且还可看出它们在艺术实践中相互借鉴或吸收的渊源关系。这两首歌曲虽然在结构形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美酒献给好头人》是八字一句,一句一首的较为原始的歌曲,而《牧养随风悦耳曲》是八字一句,四句一首的结构趋于完整的唱腔。但是两者间的这种差别正好说明了它们各自先后产生的历史年代以及彼此吸收、借鉴的基本传承情况;就音阶旋法和节奏形态等方面实际存在的共同特征的确清晰可见,一目了然,特别是调式、调性方面更是不谋而合地成为极其相同的歌曲。在《格萨尔》说唱音乐的旋律中,诸如此类的情形比比皆是。

2、丰富多彩的《格萨尔》音乐为传播和发展史诗的内容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有人会问:“《格萨尔》音乐还有什么丰富可言,无论何种人物,不分男女,也不分人畜,更不分环境和感情的变化不都是使用那几首有限的唱腔曲调吗?”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根据史诗中的明文记载,《格萨尔》唱腔音乐本来丰富多彩,但它由于完全依靠原始的口传形式保存于民间,未能以文字形式一一记录下来,使其失去了众多的唱腔。而广大的民间仍保存着许多类似唱腔。根据近代许多“仲堪”(《格萨尔》说唱艺人)的说唱表演,他们为了讲述更多更长的史诗而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内容方面,对于音乐唱腔的使用还远远没有做到人物专曲专用的基本要求,因而发生各种人物共同使用几首唱腔的情形,但这绝非是《格萨尔》音乐的真实情况。根据目前这部史诗的所有说唱记载,都是为了更好地塑造和表现众多人物的艺术形象与思想感情,在每段重点唱段前不仅明确了唱腔的标题名称,而且有的人物对自己所使用的唱腔作出了种种解释或赞美。如在《霍尔岭大战》中,当格萨尔王从羌塘回到岭国时,蓝色的猎鹰在对国王的唱段中唱道:“我很想唱首《洁白的六声曲》,但我嘴角坚硬不能唱,现用首《猎鹰六声曲》唱出家中发生的诸事。”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索这一现象。如《赛马称王》全书共由56个唱段组成,其中以人物特定标题性专曲专用的唱腔就达36首之多;《霍尔岭大战》全书共由233个唱段组成,其中以人物特定标题性专曲专用的唱腔就有46首,等等。如果按此方法对《格萨尔》中的所有音乐唱腔进行统计,那么可以肯定《格萨尔》的音乐唱腔不仅丰富多彩,而且数多量大,是一种十分庞大的曲调群体。关于不同人物所使用的特定标题性专曲专用的问题,在《格萨尔》中有了简略的说明。如在《达岭大战》中,岭国要人米琼唱道:“深明行道是活佛曲,大@①九声是咒师曲;母虎吼叫是官人曲,吉祥八宝是僧人曲;我唱喜鹊扬声曲。”反映了不同人物使用标题性专曲专用的习惯。另外,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每个主要人物又有众多特定标题性唱腔,而且为了表达不同的感情使其成为不同的种类。在《赛马称王》和《霍尔岭大战》中格萨王使用几十个不同种类的唱腔,如《大海盘绕古尔鲁曲》、《金刚古尔鲁曲》等是显示人物特殊地位的唱腔;《宛转的情曲》、《终生无变曲》、《吉祥八宝曲》是表现人物谈情说爱的曲种;《呼天唤地曲》、《呼神箭歌曲》是祀祭用的曲种;表现人物在大庭广众叙述实例的专用曲种有《大河慢流曲》、《欢聚江河慢流曲》、《高亢宛转曲》;表现人物战斗激情的专用曲种有《攻无不克的金刚自声曲》、《威镇大地曲》,等等。类似情况在《格萨尔》说唱艺术中处处可见。所有这些充分说明,音乐以其独有的艺术手段或功能塑造了众多不同人物的艺术形象,为史诗的内容增添了无比辉煌的光彩,为《格萨尔》的传播、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二、吐蕃时期民族古典音乐与《格萨尔》音乐的比较研究

《格萨尔》说唱音乐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标题化”民族曲艺说唱音乐艺术作品,这是它的特点之一。为了便于论述,首先简略地说明标题音乐的基本含义以及民族音乐与民族音乐的相互关系等问题。

纵观国内外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标题音乐”这一专用名称出现于19世纪西方音乐大师们的作品中,它是主要用来说明器乐作品内容的一种体裁名称之一。每个乐章有一个小标题——这些标题就是为了提供或引导广大听众探索它们的内在含义。如以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为例,《到达乡间而引起的快感》为第一乐章、《溪边景色》为第二乐章、《大雷雨》为第四乐章。

在藏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中,虽没有见到标题音乐作品,但以种种专用标题作为歌曲特定名称来说明歌曲旋律所包含内容的声乐作品还是特别繁多,如《格萨尔》中所出现的音乐的标题名称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关于民间音乐与民族音乐的关系问题,民间音乐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族音乐是民间音乐的创新与发展,换句话说,民间音乐是民族音乐的根基,而民族音乐则源于民间音乐。《格萨尔》音乐是经过有人专门创作的民族说唱音乐。如果要问《格萨尔》音乐的这种特定标题名称又源于何处呢?对此只要对吐蕃时期民族古典音乐与《格萨尔》音乐进行比较研究,就可以找到其答案。

吐蕃赞普赤松德赞(730~797年)时期是藏族文化得到空前发展的一个时期,据《西藏王统记》记载,787年建成桑耶寺时,从国王至臣民百姓每人都演唱一首歌曲,“国王赤松德赞唱《国王欢乐之歌曲》……王子牟尼赞普唱《人间明灯曲》,王子牟底赞普唱《雪狮傲相曲》,王后们唱《柔枝松石绿叶曲》……莲花生大师唱《威镇鬼神曲》……壮年的男子们唱《九座虎山重叠曲》,年轻的女子们唱《鲜艳的花环曲》……”《五部遗教》中还将当时所演唱的歌曲归纳分类成“4种咒师之曲、13种首领欢歌、9种天神之曲、5种人间之曲、13种龙神之曲,以及八瑞祥物婚礼曲”等共计45种民族古典音乐。因此藏族特定标题性声乐曲的历史特别悠久。众所周知的“古尔鲁”是吐蕃时期赞普们专用的一种诗歌艺术,据记载这种诗歌都配有音乐旋律,藏语中称其为“古尔鲁”,是藏族声乐的古典歌曲之一。在《格萨尔》说唱音乐中将《大海盘绕古尔鲁曲》和《金刚古尔鲁曲》等唱腔都作为格萨尔王所特有的唱腔,说明了藏族古典音乐与《格萨尔》音乐的传承关系。又比如莲花生大师在桑耶寺竣工大典上唱的《威镇鬼神曲》和王后们唱的《柔枝松石绿叶曲》与格萨尔大王的专用唱腔之一《威镇大众曲》和珠姆王后的专用曲之一《杜鹃六声曲》的基本形式、风格特色有着前后传承的渊源关系。遗憾的是这些民族古典音乐旋律未能流传后世,使今人无法听到民族古老音乐的优美动听的旋律。共2页:1

论文出处(作者):三、《格萨尔》说唱音乐的艺术特色

《格萨尔》说唱音乐具有极其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强有力的艺术表现能力,而且显得特别概括与简练。这说明它的曲作者赋有很深的观察生活、表现生活以及以高度集中的艺术手法塑造人物艺术形象的本领。艺术要用形象来表现内容,这就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手段。如果没有反映内容的形象,艺术本身也就不能存在了。《格萨尔》说唱音乐在塑造众多人物的艺术形象方面具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色。格萨尔王是该史诗中的第一英雄人物,如何在一首高度概括与简练的曲体中塑造这一英雄人物的基本形象呢?这对当时的曲作家们来说是一个难题。但是,那些无名的曲作家们早已以通观全局、高度概括、有所侧重的手法,即用最少的材料表现出最丰富的内容。如在格萨尔王的专用唱腔中,每当他与敌人面对面地进行生死搏斗时有几首唱腔,其中有一曲叫做《攻无不克的金刚自声曲》,该曲的基本旋律为:

附图

此曲的整个规模虽不大,但它简练而准确地塑造了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英雄人物形象。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到它所包含的丰富内容。首先从基本节奏中清楚地看出曲作者为它精心设计了一种具有巨大推动力的节奏,这种节奏为这首唱腔的成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因为节奏就是音乐的灵魂。这四句一首的唱腔中,每句头一拍的节奏极为突出地采用了一种既有强烈而独特的弹性,又能够暴发闪光的切分节奏,使它在全曲音乐旋律中仿佛起到勇往直前的推动作用。为了适应说唱音乐的特殊需要,音乐旋律特别流畅处仅仅在十度音域之内(@②-@③)进行。当全曲使用特定的节拍,以进行曲的速度演唱的时候,音乐像排山倒海、气吞山河般的气势显示出一幅幅气势磅礴的战斗图画,借助音乐塑造出格萨尔王带领他的将士勇往直前的高大艺术形象。这首著名的音乐唱腔至今仍在流传。

珠姆王后的专用唱腔中有一首充满情意、优美动听的唱腔,被称为《杜鹃六声曲》。此曲在《格萨尔》的众多女性人物唱腔中属于特别典型的唱腔之一,其基本旋律为:

附图

藏族认为杜鹃是春天的使者,是大地复苏、万物生长、春暖花开的季节,用表现春天的音乐旋律标题来描绘或塑造温柔多情、如花似玉的珠姆王后是非常适合的。每当人们听到这一水晶般透明闪光、充满情意、优美高雅的音乐旋律时,情不自禁地带到春光明媚的意境中,那动听的音乐旋律深深地打动着人们的心灵。这是一首五声音阶羽调式的唱腔,全曲仅在十度音域之内进行,它那流畅上口、回环曲折、乐句巧妙呼应的旋律,以及对终止音的变化处理,令人感到起落有序,表现出珠姆这一人物光彩夺目、绰约多姿的美丽形象。

四、抢救、整理和研究《格萨尔》音乐迫在眉睫

《格萨尔》说唱音乐在藏民族众多音乐种类中作为一个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庞大的曲调群体,在漫长岁月中由于种种原因使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渐渐地走向衰落,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能歌善舞的古代藏民族,虽然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但由于当时还没有一种能够适当记录音乐旋律的谱号或文字形式,使许多珍贵的民族传统音乐未能流传下来,今天已失传的吐蕃时期的众多古典音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格萨尔》说唱音乐虽然在广大民间以口传形式流传,唱腔的标题名称也完整无缺地出现在史诗之中,而它的许多唱腔曲调已渐渐地失传。

2、和平解放西藏以前,历代统治阶级对于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缺乏最起码的保护意识,许多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始终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这也是《格萨尔》音乐厚古薄今的主要原因。

3、解放以后,国内外各种新的文化艺术不断传入我区,一方面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新文化艺术的传入,使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受到了空前的撞击,享受现代文化艺术生活的藏族新一代对古老传统文化的兴趣日益减退,于是传统文化艺术“人死艺亡”的状况更加严重。

根据以上情况,对音乐遗产的抢救工作迫在眉睫。要想抢救、整理和研究《格萨尔》音乐,首先必须抓紧抓好音乐唱腔的抢救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整理和研究工作,否则它在史诗研究领域中仍将处于一种特别薄弱的环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特别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抢救工作,曾采取各种重大措施,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使史诗的抢救、整理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令世人赞叹的成果。但对这部史诗的整体艺术中具有重要价值的音乐的抢救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对它的抢救工作既缺乏领导的足够重视,也缺乏应有的经费投入和专人负责管理等。如果这“三缺”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那么《格萨尔》音乐的抢救工作无疑将是寸步难行,一事无成。

结语

根据本人长期搜集《格萨尔》说唱音乐的亲身体会,结合对史诗中有关音乐的分析研究,《格萨尔》音乐绝非是由东拼西凑、寥寥无几的少数曲调所组成的,它是一种属于特定标题性民族传统说唱音乐,即以独特的艺术形式,以人定曲、专曲专用的庞大的唱腔群体。它曾吸收或借鉴了吐蕃时期民族古典音乐,体现了藏民族在音乐方面所赋有的特殊才能和智慧。分析《格萨尔》音乐,其始终运用音乐固有的特殊功能,塑造出众多人物的艺术形象,为史诗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了使这一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充分显示出本民族艺术的特点,努力从事史诗《格萨尔》说唱音乐的抢救、整理和研究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左口右牛

@②原字6下面.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区别篇10

(DonnaSummer:thethrillGoeson)

作者:尼克·拉米利(nikaRamli)

唐娜·莎曼(DonnaSummer),二十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最成功的美国歌手之一,被誉为“迪斯科女王”。她的《最后的舞蹈》(LastDance)和《喜欢爱你宝贝》(LovetoLoveYouBaby)等代表作品引领了二十世纪整个七十年代的迪斯科音乐。她曾五次获得格莱美奖,两次获得全美音乐奖,此外,还获得过舞蹈音乐名人堂和naaCp形象奖等。2012年5月18日,唐娜·莎曼因癌症医治无效在佛罗里达病逝,享年六十三岁。

这本缅怀唐娜的著作由记者、专栏作家和乐迷尼克·拉米利完成。拉米利通过对唐娜生前共事者和音乐朋友的采访、研究,对一代音乐女王进行了饱含敬意的追思——唐娜不仅仅是“迪斯科女王”,而且还是一位传奇巨星。

《音乐109:解读实验音乐》

(music109:notesonexperimentalmusic)

作者:埃文·露西亚(alvinLucier)

维斯利亚大学的音乐荣誉教授埃文·露西亚通过解读一百余部著名的音乐作品,清晰地为读者剖析了实验音乐的世界。

书中涉及的实验音乐作曲家包括:罗伯特·阿什利、约翰·凯奇、查尔斯·艾维斯、莫顿·费尔德曼、菲利普·格拉斯、史蒂夫·里奇、克里斯蒂安·沃尔夫等。露西亚详细解释了每一部作品的诞生过程,解密了艺术家的风格与技巧,历史跨度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的美国实验音乐,涵盖了实验音乐中的不确定音乐、电子音乐、极简主义音乐等,以及实验音乐对钢琴、弦乐四重奏和歌剧音乐的重要创新。

《我们身边的美丽之声:田野录音与美国经验》

(theBeautifulmusicallaroundUs:

FieldRecordingsandtheamericanexperience)

作者:史蒂芬·韦德(Stephenwade)

《我们身边的美丽之声》记录了十三段收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演出录音背后的精彩故事。这些演出录音源自1934年到1942年之间的田野录音,录音地点是从南部阿巴拉契地区一直到密西西比三角洲与大平原地区。收录的录音包括:儿童歌曲《面包越来越短了》、小提琴曲《波拿巴的撤退》、布鲁斯《又一个人离去》、灵歌《无处安葬》。

本书作者音乐家、学者史蒂芬·韦德找到了录音中的表演者、他们的家人、同行音乐人以及那些还记得他们的人们,进行了深入的采访、调研并提供了一手照片,使本书成为了难得的音乐史料以及音乐研究的一手成果。

《你想要知道的关于古典音乐的一切:而你又羞于提问的那些》

(everythingYoueverwantedtoKnowaboutClassicalmusic:Butweretooafraidtoask)

作者:戴任·黑利(DarrenHenley)、

山姆·杰克逊(SamJackson)

本书适合那些分不清男高音和女低音的区别、疑惑在音乐会中何时可以鼓掌以及自己应该先从哪些古典音乐开始聆听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