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方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9:14

能源管理方式篇1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节能减排;盈利模式;节能改造

abstract:Contractingoutnetworkenergymanagementisanewtrendthatsavesenergyandmoneyfortheoperator.ithasalsogivenrisetoanewcommercialcontractmodel.Clientscanoptimizetheirinvestmentbyusingadvanced,highlyefficientenergy-monitoringequipmenttodeterminethepowerconsumptionofbasestations.thisalsohelpsimproveoverallenergyefficiencyatthesite.energy-savingcompaniesaimtohelpoperatorsrecouptheirinvestment,obtainprofits,andre-investthesavingsinrollingdevelopment.thisnewcommercialmodelreducesprojectinvestmentandtechnologyrisk,andfasterlowerpowercostandoperatingcost,andimprovesusers’competitiveness.

Keywords:energyperformancecontracting;energyconservation;profitabilitymodel;energy-savingreconstruction

目前,中国的“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需要加快合同能源管理,并陆续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和补贴政策。三大运营商正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中国电信公布2012年“单位信息流量综合能耗”比2009年下降30%以上,中国移动在2012年12月底实现了单位业务量耗电下降20%的目标,中国联通也提出能源消费零增长的目标。

如图1所示,基站设备和空调是节能降耗的重点对象。我们需要为企业客户在各个环节实施节能改造,并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的“一条龙服务”,同时向客户提供能源审计、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和材料采购、工程施工指导、人员培训、节能量检测、改造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服务,并通过与客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来收回项目投资、获得利润,形成滚动发展。

节能服务公司(在一些国家简称eSCo公司,在中国简称emC公司)的经营机制是一种节能投资服务管理。客户见到节能效益后,公司才与客户一起共同分享节能成果。eSCo公司的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节能产业。相关部门同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共同开发和实施了“世行/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并在北京、辽宁、山东成立了示范性能源管理公司。

1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

特点和应用

在传统的节能投资方式中,节能项目的所有风险是由节能投资的企业承担;而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中,其资金由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投入。合同能源管理的实质就是把“节能”当作投资,项目实施后节省的能源费用成为投资回报,投资方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从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并分享部分利润,合同期满后,节能设备及长期收益全部归企业所有。合同能源管理不是推销产品或技术,而是推销一种减少能源成本的管理模式[1-3]。

为进一步加强能源管理和运营商的节能减排工作,中兴通讯能源配套部首次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根据不同的设备及场景,为企业提供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1.1主设备节能

当基站的话务量下降时,软件自动控制基站,并根据话务量变化动态关闭或开启部分没有负载的收发信号单元,从而达到节电目的。主要可以有两种方式来解决话务量下降的问题。

·载频关断。通过话务符合情况及对话务情况进行的相关预测,关闭多余的空闲载频以节约能源,或者打开已关闭的载频使该载频可以随时待命。

·时隙关断。当载频中业务时隙空闲,系统会自动关闭这些空闲业务时隙所占的功放,如果需要占用时隙则再打开,以达到节省功放功耗的效果。

1.2开关电源节能

1.2.1整流模块休眠技术

电源系统能根据当前状态下负载电流和电池电流,计算出系统最高效率工作时的整流模块开机数量,关闭其他整流模块,使工作的整流模块处于效率最高点,降低损耗,从而实现节能[4]。

1.2.2呼吸式能量管理

工作与休眠的整流模块定期切换,可以避免少数整流模块处于长期工作状态而另一部分整流模块处于长期休眠状态的情况。

利用“先开先关”机制可以保证每个模块的工作时间;使用“先开后关”方式可以保证不间断供电。从整流模块的寿命出发,采取呼吸式功率能量管理方式让多余的整流模块轮流处于关机状态,即每隔一定时间开启一个整流模块然后关闭另一个整流模块,我们称这段时间间隔为呼吸周期。呼吸式能源管理的轮换方式如图2所示。

1.3蓄电池地埋技术

蓄电池地埋技术是主要通过对蓄电池进行地埋处理,并利用土壤与空气的温度差异为其提供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从而使得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以及使用效率能够得到最大的利用[5]。

蓄电池地埋技术可以节省地面空间,有效防止偷盗,具体的蓄电池地埋技术方案如图3所示。

1.4机房升温改造技术

将机房空调启动温度调高到35℃,把蓄电池放入恒温柜内,温度保持在25℃以下,利用智能通风系统,根据室内外温差,将机房外冷空气吸入机房,排风机可将室内设备产生的累计热量排出机房,从而达到降温效果,并且可以减少空调的能耗。该技术的节能效果为:机房空调启动温度提升到35℃,可使空调能耗降低40%~60%。蓄电池恒温柜测试效果数据如表1所示。

1.5新能源——纯太阳能方案

纯太阳能供电方案是利用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然后通过控制器对蓄电池充电,并直接给直流负载供电,如果有交流负载,还可以通过逆变器对交流负载供电。如遇到光照不足或者连续阴雨天,则由后备蓄电池放电为负载供电。由于纯太阳能供电方案中没有后备电源,为保障供电可靠性,蓄电池容量和太阳能组件容量要适当地进行配置,若配置容量不足则可能会影响供电的可靠性。

1.6空调的精细化管理

在站点运行过程中,旧空调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换热效果下降、用电量增加的问题。其原因是由于压缩机内部油耐磨性不足,在换热器管路内壁形成不同厚度的油膜,降低了换热器的导热效率,导致出风口温度下降,用电量增加。可以采用向空调内添加节能添加剂(pRoa)的方式,使压缩机形成一种永久的保护膜,以减少压缩机的用电时间,降低空调磨损,延长使用寿命,该技术节电率可以达到10%~20%。

同时,需要根据季节气候变化特点,加强对空调的使用和维护工作,如定时清理出风口,根据机房温度要求,在基站正常工作情况下适当调高空调制冷温度,以便于减少空调压缩机的工作时间。

2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合作

机制及盈利估算分析

节能服务公司为客户实施节能项目,独立承担了与项目实施有关的大部分风险,这样使得客户实施节能项目的风险减少。同时节能服务公司对系统管理、资金筹备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可以有效地减少项目成本,促进自身的发展壮大。以如下的模型为例,分析节能公司的相关盈利模式:

模型为基站1000个,40a以下基站900个,40a以上基站100个,华东地区典型气候,砖混结构机房,5年框架合同,每年节省电费4:6分成。公司盈利预估分析见表2。

节能企业享受节能项目免税,及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的优惠。这给企业带来了便利。

以某节能公司为例,其合同能源管理年收入2000万元,5年累计收入为1亿元,其中一次性的投入成本为5000万元(80%为固定资产投入)。因取得节能企业资质享受相关税务优惠,则5年累计优惠税额为:营业税及附加优惠金额560万元、企业所得税优惠金额616万元。税务优惠相当于增加毛利,两项合计提高毛利率:1176万/1亿=11%。税收优惠参见表3。

3投产应用效果

3.1主设备节能

通过以上方案,我们在以下站点进行了投产,站点开通后的能耗对比参见图4。

如图4所示,东方红站点开通载频关断功能前平均日功耗为63.7kwh,而开通功能后日功耗为50.6kwh,功耗下降20.5%。石牌坊站点开通时隙关断功能前平均日功耗为53.2kwh,而开通功能后日功耗为46.1kwh,功耗下降13.3%。

3.2开关电源节能改造

通过单独升级节能改造管理软件,可提高模块带载率整流器优化服务,并可在软件升级节能效果基础上提升2.6%~4.2%。整体平均节电比例为8.43%。开关电源节能改造效果对比如图5所示。

4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广

应用中的建议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新的投资收益模式,在项目合作和合同谈判中,必须注意节能效益分成的财务处理方式。并且必须充分考虑在合同期内,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合同无法正常履行时,对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如何处置。

合同中应该明确设备故障或不能正常运行且对节能效果有影响时,双方节能分享比例如何确定。同时,要注意节能量的计量方式,这是双方分享节能收益的关键。如变频器的节能测试,应该在生产工艺相同的情况下,进行连续的工频、变频运行测试,准确测试出单位小时节电量。

5结束语

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尚属新生事物,但经过几年推广、发展,已经逐步得到认可,市场前景非常诱人。总而言之,由专业节能服务公司出资为企业进行节能改造,让企业在投资很少或不投资的情况下,每年可节省数量可观的能源费,值得在企业推广。

参考文献

[1]GB/t24915-2010.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S].2010.

[2]GB/t2589-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S].2008.

[3]GB/t13234-2009.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S].2009.

能源管理方式篇2

关键词:互联网+事业单位;人力资源

“互联网+”战略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要从管理模式优化等方面出发,在制定制度战略的时候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确保制度体系建设能够在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得到合理的控制,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优化控制管理效率,这样就可以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和人员的有效调配创造良好的条件。事业单位的发展要从管理模式、人员薪酬、激励机制、薪酬机制等方面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提升人力资源在互联网环境下的优化管理水平,为事业单位的全面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源环境。

一、“互联网+”战略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

“互联网+”模式是个优化的创新管理平台,在管理模式创新中起到融合性作用,通过互联网与人力资源的全面系统融合形成良好的资源管理优势,提升互联网人事管理效率与质量,全面加强人力资源互联网管理质量体系建设,为人力资源的创新管理和创造性模式形成营造良好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其特殊的职能和性质,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要从入口、在职、出口等方面建立完善的制度,确保各项制度能够在职能优化控制的过程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提升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为管理机制建设和管理战略的全面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经济学家吴敬琏、钱颖一、刘劲哲、郎咸平指出:“互联网+”战略下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要进行全面的优化,通过有效的方法控制和方案管理,这样就可以确保人力资源的方法和作用能够得到全面的发挥,为人力资源优化管理方案和组织架构的创新管理营造良好的互联网平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方法会形成不同的管理方案,这样就需要从战略的高度进行人力资源创新服务和组织管理,为人力资源的模式化管理和机制化创新创造新的思路。

“互联网+”战略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要从思想和观念上进行优化,通过对员工的全面了解形成合理的管理方案,对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提升人力资源的创新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互联网+”战略下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段使得人力资源的开发渠道更加广阔,需要从选拔人力资源的角度进行人力资源制度体系建设,为人力资源的制度模式创新和制度管理营造积极有利的因素,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发展管理战略,对整个制度体系建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制度管理必须从公平竞争的环境模式出发,在环境机制优化的过程中进行全面的分析,这样就可以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竞争环境,为人力资源的组织结构优化创造好的条件。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优化要从人才配置和市场资源优化结合等方面出发,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发展管理模式,为人力资源的全面性发展和综合性制度体系建设营造积极的平台。中国教授联盟主席、经济学家文力在中国经济高峰论坛上指出:人力资源在事业单位的管理环境要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优化管理,确保优秀的人才能够在具体工作中脱颖而出,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责任机制,为人力资源的发展创造条件,确保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案能够在互联网环境下得到全面的优化,从而可以提升人力资源的创造性管理水平。

“互联网+”战略下人力资源管理要坚持科学合理的配置,互联网系统在人力资源管理发挥先导性作用,需要不断融合二者的特点,营造互联网思维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思想和新理念,这样就可以确保人力资源的综合职能体系建设发挥战略性和关键性作用,从而可以确保人力资源的创新能够得到有效的协调,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综合性创新管理战略,对人力资源技术类型和制度体系进行全面的研究,可以为科学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互联网+”战略下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的实施与良好的制度管理是紧密联系的,需要从不同的战略管理思路出发,形成良好的制度管理模式,确保制度优化能够与制度模式创新结合在一起。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要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培训管理,确保各类人才能够在培训管理的环境下不断成长,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战略,为培训管理环境的优化创造良好的资源条件。经济学家刘彦海在世界经济论坛上指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培训体系建设与培训管理制度必须良好互动,可以确保人力资源的各项职能能够在分配模式上进行细分,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创新管理环境,为创新管理积极性的提升营造良好的氛围。“互联网+”战略下人力资源的优化控制与积极性创造性形成是紧密结合的,需要从人力资源的过程化管理出发,确保各项工作状态能够符合人力资源战略化控制的要求,从而可以提升人力资源的过程化管理效率。

二、“互联网+”战略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方案研究

“互联网+”战略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要进一步优化,通过对管理方案的全面分析形成良好的管理模式,互联网管理模式已经渗透到事业单位管理的各个环节,需要利用互联网平台形成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思维。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观念,通过对服务理念的全面认识和理解,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制度优化的过程中要与事业单位的具体工作模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这样就可以为人力资源的全新管理思维形成营造良好的条件。“互联网+”战略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可以通过对人力资源的价值管理和模式创新,进而形成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这样就可以为人力资源的创造性管理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在事i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要坚持长期规划的基本原则,对各项管理战略进行全面的分析,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这样就可以确保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在人才价值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实现对人力资源的优化控制管理水平,为人力资源的决策性管理和日常服务营造积极的环境。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在过程化管理制度优化的过程中要对工作状态进行分析,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工作管理状态,确保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能够全面提升,为人力资源的质量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条件。“互联网+”战略下人力资源管理要根据环境变化不断调整管理模式,积极稳妥的进行人力资源的发展战略指导,确保人力资源发展与事业单位内部发展是紧密结合的,在制定人力资源评估管理方案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事业单位内部情况,同时要结合互联网管理环境的要求,推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升级,这样就可以为人力资源的合理决策和综合管理创造良好的机遇。通过深入研究互联网机制对事业单位管理战略的影响,可以利用互联网手段不断优化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通过对管理模式的创新提高对管理机制的研究水平,确保各项管理能够在互联网技术的引领下得到有序有力的发展。

能源管理方式篇3

【关键词】光纤;智能化;管理;技术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行业界的关注也慢慢的向光纤网络资源智能化管理方式靠近。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方式,其的运用与推广可以完善系统的不足,进而保证持续性管理以及软化管理流程。

1传统光纤存在的问题

1.1资源数据错误率居高不下

光纤数据的记录都是通过记录人员手工记录,再将其记录到数据库里面,比如:光纤、光纤连接、光缆等。而在这一过程中,因为全是人工手动录入,所以难免会出差错,从而导致资源数据录错或者是丢失。

1.2光纤网络运营效率低且资源浪费严重

光纤网络是无源网络,在传统的光纤网络运行中的查找操作都只能靠手工完成。这样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以管理维护,以至于对光纤的管理混乱,业务发展困难,造成了浪费的局面[1]。

2如何实现光纤网络资源智能化管理方式

2.1半布式光纤网络资源智能化管理方式的意义与概述

智能化的管理方式是在传统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利用光纤区域管理、设备独立管理的特点以及智能管理终端上所提出的一种新的模式。这种模式仍然以光纤网络的管理资源为中心,而资源信息库作为整个网络的中心,管理终端都是围绕着其来执行任务。但不同的是这种方式将根据区域来划分资源信息库里的数据。这种半布式光纤网络资源智能化管理方式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较,其可以在实现资源库信息同步的基础上,再实现资源的管理与同步分离。并且这种方式还可以实现通过智能终端直接从资源库请求管理任务数据的在线管理,以及通过终端操作区域数据副本,再根据现场情况创建管理任务数据的离线模式来进行管理。从而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以及光纤网络的持续性。

2.2支持半分布式智能化管理的基础框架

若是将支持半分布式智能化管理的基础框架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那么前者的基础在于光纤设备的智能化,后者则基于光纤网络资源库以及智能管理终端。光纤设备智能化:若是想要实现智能化,就必须改造设备管理控制器与资源的编码,此外还要让其与外部通信模互相交互、互相识别以及维持控制设备资源状态。而在这其中有一块可以对已编码资源识别控制的单片机芯片。资源库区域划分、权限机制和远程同步:在设备智能化的基础上对已编码资源的设备区域编码来进行管理划分。设备资源的基本区域包含的有:唯一索引值、唯一设备编码和区域编码以及设备名称。

2.3对智能管理终端副本的管理与存储

以区域为编码为标准的存储副本,这个副本来源于管理终端存储以及光纤网络资源库的区域数据。其包含的基本结构有以下几种:1、iD:这个iD区域编码是唯一的,其是由智能管理中的终端管理区域所确定的。2、List:List是指设备资源数据记录列表由区域所在设备确定,可以实现终端持久化存储[2]。

3基于角色的管理框架

用半分布式智能化方法进行光纤网络管理可以分为三类:1、系统管理员;业务管理员;现场管理人员。这三类分别负责:源信息库管理、业务信息管理和现场设备管理。系统管理员流程:除了源信息库管理外最重要的是负责人员的权限管理。业务管理员:主要负责工单任务的创建和下发以及对资源数据同步的确认。在创建工单任务时,可以通过网络管理需求和客户业务需求这两个方面进行创建。而业务管理员管理的流程如下:现场管理人员:完成指派任务之后,就可以登录管理终端,并获取工单任务,进行管理操作。

4系统测试

对于系统的测试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半分布式模块的功能测试以及系统的操作性能测试。前者可以对终端工单任务进行创建,数据块副本远程同步以及权限访问控制。后者则是通过多线程的方式模拟多用户访问来实施的,系统测试不局限于系统操作性能的测试,而且还包括了半分布式模块的功能的测试。如对工单和告警信息的传输时间进行测试。然后再根据光纤网络资源智能化管理标准评判,看工单任务、设备信息读取、管理人员身份验证等时间是否达标。

5结束语

在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较色也越来越重要,其连接着人们的日常交流与沟通,而传统的网络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正因如此,光纤网络资源的智能化管理方法的改变也就成了现今网络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改变后的这种新管理模式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而言,弥补了集中管理模式所存在的缺陷,实现了在线与离线相同步,从而保障了管理的健全性。

参考文献

[1]赵光.光纤网络资源的智能化管理方法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2015.

能源管理方式篇4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点

对于企业而言,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主要就是将资源作为基础,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特征,站在战略角度中考虑各类问题,以此提高企业的持久竞争能力,达到预期的管控目的。对于企业而言,可以将其资源分为三类,为: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人力资源,是企业生产操作与创新的核心体系,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提高其工作成效,?p少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具体为以下几点:

1.人力资源价值性特点

在企业发展中,人力资源可以作为主体实现经济价值,属于企业的重要资源,其价值就是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的生产造价,提高企业的经济水平。例如:职工在实际工作期间,可以降低产品生产中的废品率,提高生产质量,节约各类资金。企业在与职工建立合作关系之后,可以更加公平的对待职工,提高其积极性,使其在创新工作形式的基础上,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由此可见,企业需要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做好价值分析工作,完善人力资源管控机制,吸纳更多的现金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成效,优化其工作体系,减少各类问题,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2.人力资源稀缺性特点

在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企业人力资源具有一定的稀缺特点,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就是人力资源有限,一方面,企业人力资源存在显性的稀缺问题,在一定时间之内,劳动力市场中缺少某一方面的人才,难以为企业提供充足的专业人才,导致出现“挖墙脚”的现象,如果企业无法利用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开展相关工作,将会导致出现人才流失的现象。另一方面,是人力组员隐形稀缺问题,就是在企业发展中,人力资源具有非均质性特征,难以有效提高其工作成效,且在市场化判断期间,很难利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导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差异,由此引发稀缺问题。

在企业发展中,人力资源稀缺问题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无论是显性稀缺还是隐形稀缺,都会导致企业人力资源水平逐渐降低,难以提高其工作成效,甚至会影响企业的长效竞争能力。

3.人力资源难以模仿特点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难以模仿的特点,属于企业的竞争优势,但是,如果企业竞争对手可以模仿人力组员形式,将会导致竞争能力逐渐降低。因此,需要利用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方式,建立独立的人力资源形式,对人力资源进行难以描述与隐性处理,以此提高其难以模仿程度,减少各类工作问题。同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期间,劳动市场存在完善问题,在市场混乱的基础上,无法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且在人力资源管理期间,可以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求与特点,对其进行全面的控制,减少其中存在的问题。

二、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中的作用

在企业实际发展期间,人力资源战略管理较为重要,企业需要予以足够重视,利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具体作用为以下几点:第一,如果企业人力资源无法体现出营业价值,将会导致其竞争力降低,无法满足相关要求,这就需要利用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方式,利用科学的管控方式开展相关管理工作。其次,企业人力资源在稀缺性影响之下,经常会出现竞争问题,因此,需要制定完善的战略管理方案,按照相关规定开展相关管理工作,利用科学方式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水平。第三,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战略管理工作较为重要,可以在提高企业短期竞争力的情况下,促进企业的长效发展。第四,企业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难以满足相关要求,无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在应用战略管理方式之后,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竞争能力,达到预期的管控目的。

三、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措施

1.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企业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使其具备一般技能与特殊技能。对于一般技能而言,主要是有利于企业经济发展的技能,例如:员工在实际工作期间,可以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与管理能力,掌握专业知识与外语知识,保证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对于特殊技能而言,主要就是企业具备的价值,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按照竞争对手与政策特点等,全面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以此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一方面,企业需要制定完善的管控方案,根据企业实际发展需求等,对其进行全面的创新处理,使其可以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需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可以提高员工的就业能力与工作能力,使其掌握先进的工作技能,利用良好的薪资管理方式,减少人才流失问题。

企业要想提高长效竞争力,就要重视员工特殊技能的开发,以免出现竞争对手模仿的现象,提高员工的市场转化能力,培养其工作技能,达到预期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目的。

2.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企业需要针对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工作要求,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创造人才条件,按照企业发展要求等,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提高企业的长效竞争力。同时,企业在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期间,需要制定完善的人才管理方案,对人才进行全面的管理,提高其薪资管理水平,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改动现象,利用科学的工作方式开展相关处理工作,在提高人才薪资水平的情况下,减少人才流失问题。

3.人力资源系统管理措施

企业在对人力资源进行系统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制定完善的管控方案,按照人力资源选择、评估与奖励等要求开展相关活动,利用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提高其工作价值。一方面,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期间,经常会出现与政策冲突的现象,需要企业利用科学的战略管理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另一方面,需要提高企业竞争对手的识别能力,按照相关要求创新工作形式,以此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4.利用人力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在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期间,需要科学应用人力资源提高其经济效益,减少其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培养职工的敬业精神与创造能力,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另一方面,需要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对人才进行分配,在人力资源开发与规划管理的情况下,提高其工作水平。

能源管理方式篇5

一、**市国土资源局的“坐标式”管理,是深入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中的一个创新

**年年底,《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务院28号文)下发。年,国土资源部党组部署在全系统深入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市国土资源局把加强基层国土所建设作为完善体制、提高素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抓“硬件”建设的同时,狠抓“软件”建设,逐步摸索出“坐标式”管理模式。

**“坐标式管理”模式是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成果。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土地资源、矿产资源需求形成的巨大压力,国土资源供求矛盾的日益加剧,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土资源工作做出一系列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新部署、新任务和新要求,国土资源管理职能、管理方式、管理模式、管理手段也在经历着一系列自上而下的重大改革。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前沿阵地,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国土所的建设必须适应国土资源管理方式进行变革,基层国土所的管理水平必须有一个新的提升。这是新形势下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市局根据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在实践中探索出“坐标式”管理模式,有效地推进并加强了基层国土所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说完善体制、提高素质,体制与素质是互相影响、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没有高的素质,再好的体制也无法发挥作用;没有好的体制,再高的素质、才华也难以施展。因此,要把两者作为有机整体一起抓好。而**的“坐标式管理”管理模式把完善体制、提高素质较好地结合在一起,结合了基层国土资源所工作机制、运行机制、办事制度、服务方式等建设内容。实行机构精减,权力下放,业务下沉,服务前移,管理规范,待遇从优。在复杂艰巨的国土资源管理任务面前,**市国土人不是坐而论道,而是迎难而上,充分体现了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以及改革创新精神,得到了部里的高度评价,也得到了地方党政领导的肯定和人民群众的称赞。

**“坐标式管理”模式是学习、实践、创新的结果。“坐标式”管理的核心是依法、高效、公开,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人民群众对我们国家机关的基本要求。“坐标式管理”重点内容突出表现在要素全覆盖、过程全公开、机制全联动、责权利全到位。“坐标式”管理模式既运用了现代管理学理论及先进的企业化管理理念,又吸收了行政管理的经验。这是学习的成果,是实践的结果。同时也是创新的成果,它是根据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肩负的使命,运用各种资源、各种先进的理念、各种先进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创新的成果。

二、“坐标式”管理模式对加强基层国土所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政府转型、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作风,要建立起负责任、服务型、法制化的政府。同时,部里这两年一直在倡导完善体制、提高素质。今年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开展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和和作风建设年活动。目前,国土资源部门肩负三大使命,就是实行严格的管理,认真贯彻国策,落到实处;积极参与宏观调控,保障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市局的“坐标式”管理符合党中央提出的要求,符合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符合人民群众对我们的要求,具有积极的推广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五个“有利于”:

第一、“坐标式”管理模式有利于推进国土所的职能转变。**市局将主要管理业务从市、县一级下移到基层国土所,市、县局机关的业务骨干也充实到国土所。这样一来,国土所的主要职能由保护耕地和对农民建房的审批,转变为基础业务、执法监察、化解社会土地纠纷矛盾、法制宣传等。国土所职能的转变,适应了国土资源管理方式变革,即国土资源管理职能从资源管理逐步转向资源管理与参与宏观调控并重的要求。

第二、“坐标式”管理有利于国土资源管理方式的创新,符合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方向。随着任务的调整、职能的转变,国土所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坐标式”管理体系的核心,就是工作任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改变了原有国土资源管理方式方法。系统性、完整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可量化的国土资源管理标准,从根本上解决以前工作职责不清、环节联系不紧密、粗放式管理现象,提升国土资源管理能力、提高执法水平。业务流程更优化,各部门的职能更加明晰,上下左右协调配合将更紧密有效。

第三、“坐标式”管理有利于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我省基层国土所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难以适应当前国土资源工作的要求。“坐标式”管理则找到了一条捷径,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一是“坐标式”管理能用较短的时间、较高的效率,把参差不齐的业务水平提升到一个统一的标准高度。二是强化培训。**市国土资源局规定,所有国土所的人员,需经过严格考核,方可到岗。考核不合格的,进入转岗培训。三是促使工作人员必须努力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在“坐标式”管理体系中,每个工作人员实行定岗定位定责,工作职责、目标很清楚,做什么、怎么做都很明确,这就要求工作人员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适应管理工作需要。

第四、“坐标式”管理有利于建立服务型政府。政府管理向服务方向转变,是必然的规律。“坐标式”管理,将业务下移到基层,实行一站式服务,对办事群众一次性告知,老百姓不用再跑冤枉路了。而且,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方便了群众,减少和避免上访带来的各种成本。

第五、“坐标式”管理有利于预防腐败。在“坐标式”管理中,每项业务流程都明确了前置条件、受理材料、办理程序、办理时限以及报件具体要求,包括归档立卷要求,各个环节主体明确、责任清晰、前后衔接,减少了国土所工作人员等问题,有利于预防腐败。

三、推行“坐标式”管理模式,全面加强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

我省共有664个基层国土资源所,4600名工作人员,人数占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工作人员总数的一半。基层国土所直接面对乡镇农村,工作繁杂、矛盾繁多、任务繁重。长期以来,我省基层国土所的广大干部认真贯彻和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在保护资源、促进发展、富裕农民,维护安定的实际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受到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肯定。

省厅党组高度重视国土所的建设。近几年来,我省以创建文明国土所为契机,理顺基层国土所的管理体制,完善基层国土所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基层国土所基本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目前基层国土所也面临不少问题,从调研掌握的情况看,主要有:一是基层国土资源所的建设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在经济发达地区,国土所的软、硬件设施都比较齐全、配套,编制、人员和工作到位。而在一些山区和海岛地区,国土所硬件建设比较滞后,基本保障不落实,客观上给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困难。二是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国土所现有的工作人员,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原来的乡镇土管员,存在着文化程度不高、年龄偏大等问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三是国土所编制偏紧,工作难以全部到位。四是外部执法环境不佳,执法难度较大。如何加强国土所的全面建设,优化结构,增强活力,提升素质,适应管理体制变化的新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

基层国土所是国土资源系统的基层单位,既是国土资源系统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窗口,也是国土资源部门履行管理职能的“前沿阵地”。近几年来,国土部门在“满意不满意单位”评选中的优劣,很大程度上与基层国土所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作风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要积极学习借鉴**的先进经验,推行“坐标式”管理模式,开展基层国土所规范化建设。

如何推行“坐标式”管理模式,开展基层国土所规范化建设,一是各市、县局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要象**市局那样,把基层国土所建设摆在基础性、先导性的战略位置,作为“一号工程”来抓;二是各市局、县局要在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国土所建设计划和国土所规范化建设标准、工作人员能力标准,以及实施方案,同时要明确市局、县局主要领导为国土所建设的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成员齐抓共管,每人挂钩联系1至2个国土所;三是要从实际出发,先选择若个国土所进行规范化管理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四是上下联动,市、县局机关进行配套改革,与基层工作接轨。总之,我们要通过采取综合措施,全面加强基层国土所建设,争取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实现基层国土所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目标,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工作高效、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干部队伍。为此,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结合推行“坐标式”管理模式,加强沟通协调,完善管理体制。要强化建设管理的责任。实行国土资源垂直管理后,对国土所建设不同程度的存在失管、疏管的现象。乡镇党委、政府对国土所建设的责任有所弱化;市、县国土资源局限于编制、精力对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有些力不从心。因此,我们一定要强化国土所建设管理责任,省厅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市、县国土资源局负有直接的责任,要把基层国土资源所的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同时,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共同建设好国土所。

2、要结合推行“坐标式”管理模式,强化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在近几年开展大规模培训的基础上,要高度重视基层国土所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改变学习培训中“重机关轻基层”的现象,进一步分类、分层次、多形式开展业务培训,组织国土所工作人员全面系统地学习政治理论、党的方针政策、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现代科技知识等,努力提高基层国土所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工作能力。

3、要结合推行“坐标式”管理模式,落实工作经费。基层国土所工作经费一直没有很好的落实。现在国土资源部门还有预算外资金,可以安排国土所的工作经费。但是,随着财政体制改革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完善,经费将成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因此,必须重视,落实好经费。

能源管理方式篇6

关键词:网络环境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模式优化

一、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

(一)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

信息资源管理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来理解,广义的含义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设施对社会信息资源进行有序地搜集、整理、分类,以便于使社会上各生产要素达到合理有效的配置。而狭义的概念主要是强调企业对信息资源的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的雏形便是原先的档案管理,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信息资源管理不再仅仅局限于对企业内部信息的管理,还包括了企业外部资源的收集、整理、分析。逐渐兴起的云计算、大数据也将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推向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二)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方式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方式即企业信息化构建方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主要表现在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加工及信息运用方面的能力,以及企业运用信息管理系统服务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的范围。企业进行信息管理的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面来解析:

1.人员信息化方式

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管理而言,从另一方面来说就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采用信息化方式进行管理。企业运用先进的网络信息化渠道进行人员的甄选、培训、激励、管理等,使企业内部员工的职能得到高效、合理的利用。人员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节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还为企业引进创新型人才提供了高效的渠道。

2.组织信息化方式

是指将信息化建设运用到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上来,使原有的公司管理架构不再仅仅流于形式,而是按照信息流的传递方向进行严格、正规、有序的管理。当然组织信息化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还包括企业间、企业于上下游企业之间、企业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化系统的构建。组织信息化大大减少了企业内部及企业间资源的浪费,还提高了企业运营的效率。

3.产品信息化方式

是指企业利用信息化建设渠道获取的先进科学技术,运用到企业的商品中来,从而提升商品的附加值、提高企业竞争力。产品的信息化最终导致企业的产品中信息含量逐渐增加,而物质比重逐渐降低,从而使企业产品由物质产品转向信息产品,信息化产品的增多也在逐步推动社会向电子信息化时代迈进。

4.信息技术化方式

指企业将传统的信息流管理转向网络环境下运用先进技术管理信息流的管理方式。主要形式是企业运用计算机实现办公自动化,包括业务的处理、生产管理、客户交流等都是按照自动化管理方式进行的。信息技术化方式是企业进行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二、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分析

(一)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结构模式

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在企业中不仅要按照技术管理的模式进行,还应当强化经济管理和人文管理的理念,构建而成的信息资源管理三维框架,即信息资源的技术管理、经济管理和人文管理的一种综合管理模式。

1.技术管理模式

技术管理模式是指企业按照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根据实用性、先进性、高性价比性等原则,促进企业内部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以促进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时确保信息网络、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在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有效运用。所以,我们可以把信息资源技术管理概况为以下内容:借助于网络环境进行企业所需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从而得到企业所需的具有决策指导意义的信息;将信息化技术运用于企业的销产业链中,并结合智能化设备进行产品的研发推广;应用防火墙以及信息加密技术,来确保企业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在外部引进先进软件的同时加强企业适应性软件的开发,从而实现企业各个环节的信息化、程序化管理。

2.经济管理模式

经济管理模式主要是从经济适用性角度出发,来监督并促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经济效用。它主要结合经济学中相关信息资源的成本以及价格与价值之间的规律来合理地利用各类资源,以保证企业在进行电子商务活动时,信息资源管理能够起到为企业创造经济增长点的效果。信息资源的特性超越了物质特征所包含的价值,因此随着网络科技的推广与应用,信息产业的发展势在必行。信息产业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信息资源的经济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内容:合理高效地配置信息资源;结合信息系统、信息网络的应用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的经济效益;结合信息资源分析商品成本、价格变动规律;预测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了解掌握宏观政策变化等。

3.人文管理模式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脱离“以人为本”这一主要原则,信息资源管理中的人文管理模式就是指企业根据其信息化战略建设的要求,注重员工的信息行为,重视企业信息文化建设,并完善企业信息安全环境,从而保证电子商务企业创新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的不断革新。信息资源管理在进行资源的整理应用过程中也应当重视人与社会等因素,将社会行为学考虑到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因为机械化、程序化的信息系统无法解决类似于员工的信息需求、员工的信息行为及信息价值评估等与人息息相关的问题。总结来说,信息资源的人文管理模式包括:企业员工信息化理念的素质教育、信息系统中专业型人才的配备、企业信息文化的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战略规划以及开展电子商务业务活动规划;制定相关的信息政策,以确保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实用效益;解决电子商务信息安全风险及相关法律方面的问题。

(二)网络环境下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常用模式

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可分为企业对企业(B2B)、企业对消费者(B2C),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1.基于B2B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模式

B2B是指企业之间在网络环境下建立在信息系统相互沟通基础上的合作关系。B2B之间可以通过专用的系统网络,来实现相互间数据信息的交流、传播,为开展商务活动提供便利渠道。基于B2B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所建立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主要存在于相关联企业之间,企业之间可以通过该系统与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稳定的商务关系,及时了解企业的供应链运作情况。基于B2B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是在供应链的管理思想的基础上构建的,它需要在网络上建造一个虚拟现实的企业间业务运作系统,在该虚拟系统上,相互关联的企业间通过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交流信息,如上游企业可以直接通过虚拟系统了解企业的原材料需求量及未来发展趋势,而下游企业也能更好地开展产品的加工、销售活动,这一系列环节就构成了电子商务的一体化运作体系。在B2B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模式下,公司为了保证原材料的供应及时,产品库存的适量,往往授权供应商和经销商访问企业的外网来获取相关数据,从而为企业的生产运作提高准确的信息。这样的管理方式为企业带来了竞争优势。它不仅可以解决企业的库存管理问题,也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材料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2.基于B2C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模式

B2C即“企业对客户”是电子商务的另一种商业模式,也就是通常说的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商业零售模式。这种形式的电子商务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网络零售业务,正如日常生活中为广大消费者所接触到的“淘宝”、“亚马逊”“京东”、“聚美优品”等网上购物平台,他们都是通过互联网来开展日常的经营销售活动,所有业务行为都是在网上进行的。简单的说B2C就是网上商店,消费者不用去实体店,在网上即可寻找到适合的商品,逛街、消费、支付一系列行为都在网上完成。随着B2C商业模式的普及,其优势也在日积月累中更加彰显,因此基于B2C的电子商务在商贸交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基于B2C的信息资源管理,主要是在intranet构建CRm(即客户资源管理)系统。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客户的需求、教育背景等等数据,将存储到企业的后端数据库,客户数据库的存在,有利于企业方便获取客户的基本信息中第一手资料,减轻了企业在进销环节的压力。数据库则是由企业进行专门管理的,企业通过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获取的有用信息都会存储于数据库中便于企业实时应用,数据库也为储蓄客户信息、分析客户需求、指导企业运营提供了便利的工具。CRm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维护客户关系、了解同行业企业客户信息资源、分析客户需求、为管理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3.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管理模式

不同于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管理范围相对较小,也更加便于管理运作。因此针对于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管理的关键就是信息流的高速运转,只有信息流达到高速运转,才能保证企业在生产线、现金流等方面的高速运转,这样才能使企业利润达到最大化。

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管理中最普遍的运用的就是eRp系统,即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它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对企业的所有资源(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力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企业供销链管理,从而达到对供应链上的每一环节实现科学管理。eRp系统将企业的内部运营与外部信息资源系统相连接,优化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从而使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更加敏锐,为企业获取市场优势提供了有利条件。企业内部资源管理系统更加方便了企业内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等管理活动,eRp系统作为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的平台,使各个子系统及各个部门都能获取实时信息,更推动了企业从事后治理到事前控制的改变。

三、网络环境下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优化改进

对企业而言,只有完善内部管理系统、掌握及时的信息资源、紧跟时代创新的步伐,才能使企业在信息社会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对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还需要结合时展的特点进行有效的优化改进。

(一)基于B2B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模式优化

实现基于B2B的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优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构建基于extranet的网络化模式

extranet是一个使用internet技术使企业和其它企业相连来完成其共同目标的合作网络。基于extranet的网络化模式不限于供应链环节内的成员,它可超出供应链之外,特别是包括那些组织想与之建立联系的供应商和客户。由于传统的B2B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在信息资源共享上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基于extranet的网络模型的构建是弥补不足的关键。

2.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框架

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框架便于提高企业间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它要求企业间信息管理系统中信息传输的标准必须一致,信息系统中数据库的存储及分析应用规则必须一致。这样才能在信息管理系统在信息共享环节发挥有效作用。

3.优化信息环境

企业间的相互合作是建立在诚实守信的环境下的,当然信息的流通也需要建立在诚实守信的基础上。供应链环节上的企业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信息流得到高效快速的运作,才能提高企业间的共同竞争力。

(二)基于B2C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优化

在网络环境下,企业与消费者的信息交流也只要是通过互联网得以实现。但是互联网环境下的商品与现实商品相比最大的缺点就是无法亲身感受,在B2C的平台中,信息的流向也是企业的主动推出与消费者的被动接受,从而造成很多交易活动的无效性和网上交易平台的混乱。所以,企业在构建CRm(即客户资源管理)系统之外还应当建立eRp系统,严格控制企业在销售、库存、配送、第三方物流及售后各方面的运作,从而提高企业自身在电子商务行业中的竞争力。另外,随着B2C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企业用户及消费者用户的不断增多,网络系统的承受能力在接受不断的考验,同时也给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所以,这就给it系统的升级发展提出了要求。

(三)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优化

在企业内部中,信息资源的管理主要依赖于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信息资源的利用也是在专业人员的辅助下完成的。因此信息资源主要掌握在这些专业人员手中,而无法得到其他人员的重视。当然,对于信息资源的不重视也就意味着与创新型资源擦肩而过,企业员工对信息知识的不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知识创新水平。因此,要想优化企业内部资源管理体系,首先要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提高企业信息流的传递速度和质量。组织结构的改变、权利的下放方便了知识型人才创新才能的发挥,从而加快了企业内部信息共享的进程,也为企业实现知识创新提供了条件。其次是重视企业文化的革新,企业的组织文化是企业内部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对企业组织文化进行革新主要是为组织提供一个开放的、可信赖的内部信息共享环境,鼓励员工实践和自主创新。

四、结论

从本文上述研究可知,在网络环境下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在应对当前企业发展来说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信息资源管理的理念也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和认识。因此,信息资源管理模式还有待优化改进,人们对于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认识也需要进一步的额加强。而我国关于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就目前而言,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已经不能赶上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水平。因此国内外企业都在迫切的寻求一个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来满足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所以说,我们对于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研究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李长云.供应链核心企业信息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科技论坛,2007(8):44-46.

[2]刘跃.电子商务下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新模型[J].商场现代化,2006(25):89-90.

[3]王伟军,甘春梅.web2.0环境下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变[J].情报科学,2009(8):1126-1132.

[4]刘平.基于价值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

[5]黄飞飞.internet环境下的企业信息管理模型研究[D].福州:福州大学,2006.

[6]许亚湖.企业成本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2):83-84.

能源管理方式篇7

1.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管理理念内涵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企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在用人方面综合能力的考量。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需要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支持,依靠这种方法使企业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单单指员工的学历和工作能力,还包括思想品质与综合素质等等。只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不败地位。如今,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也应该摆脱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用更加现代的眼光来进行创新,找到存在的不足之处,使其更具价值。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管理理念已经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动力,起到重要作用。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包含许多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管理理念的更新要从观念入手,打破传统管理方式的束缚。传统人力资源管理通常以管理员工为主,在这一基础上,员工的自身创新意识就受到限制,应由管理向启发转变。以员工为中心,在对员工的专业技术进行开发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种管理观念符合当代社会需求,应在企业之中推广使用。第二个方面需要对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进行创新,增强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并不断更新服务方式,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加多元化、全面。如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广泛关注。

2.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管理理念方式

2.1改变传统管理旧观念

传统管理观念在很多方面都与现代企业有着不相适应的方面,必须进行变革。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企业中人事关系的处理,员工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服从管理者安排,没有自己表达意见的权利。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员工个性与创造力的发挥。从创新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更加新颖的管理模式,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资源等因素都考虑其中。创新型管理理念是企业发展的宝贵财富,通过有效的管理方式,对员工进行定时培训,根据员工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以及个人意愿,对其进行分配,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力。同时了解员工的思想状态,并进行一定沟通与指引。加强内部改革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动性。长期以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创新与改革。每一次创新与改革不仅仅是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推翻,而是不断完善的过程。创新说起来十分容易,而事实并非如此,需要企业管理者从根本做出改变,为企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能源管理方式篇8

管理方法在变革进程中一直在努力自我提升与开发。时代在进步,相应的管理方法也一定要演化升级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对不同的管理方法的演变进行探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时代的发展意义。

一、人事管理的概念与缺陷

人事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第一阶段,是有关人事方面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信息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人事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①组织。②计划。③人员的配备和使用。④培训。⑤工资福利。⑥思想政治工作。⑦人事管理研究。

人事管理因局限于主流管理模式而缺乏战略层面的思考。因为人力资源管理应当带有全局性,所以这种模式与直线管理之间存在潜在冲突。此问题源于工业革命时期,多种力量的联合导致了工会和福利运动的产生。两种额外因素导致缺陷的产生:没有理论基础;过多参与战略层。近来人事管理方面的许多责任移向直线管理,全球化和激烈的竞争使人们重视如何去组织和管理人力资源。

二、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及发展前景

1.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七十年代人力资源管理代替人事管理。它将人力资源计划与组织战略结合在一起,运用泰勒的管理模式,以控制力强,有效性高,低成本,有效遏制冲突为特点,形成与过去模式的根本差异。人事管理与直线角色有清晰的联系,人力资源师与直线管理者之间是创造额外价值的伙伴关系,共同为组织目标而奋斗。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行为的合成,包括发展,劳动力关系,及个人远景规划。这一理念注重将人力资源作为竞争优势并认为人力资源成长具有战略重要性。

2.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前景

(1)人才的发展。未来的人才尤其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的学生学到的不能只是专业,还要有学习能力和方法。

(2)学习是终身任务成为共识。毕业生在大学所学的东西并非仅仅就是专业知识,更多的是专业附近或其他方面的知识。

(3)组织在未来更多注重创新,而不是重复技能。来自不同专业的人员特别是大学生,研究生具有不同的知识,各行各业的知识推进着创新。

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倾向于招聘有创新力的员工。人的经验和专业要求已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还是创新意识与渊博知识。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要从招聘能力如何的人向如何在招聘之后进行激励开发员工方向转变

三、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介绍

1.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StrategicHumanResourcesmanagement,简称SHRm)是指企业所进行的一系列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人力资源管理以实现目标的行为。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提出一个相关模型,从而更清晰地描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内容与公司目标、战略、外部环境的关系。它可以划分成四个层次,首先是一个自行车的整体形状,企业目标是轴心,外轮胎如同开放的企业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影响了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源环境。其次是公司战略层面,企业目标就在这个层面被决定,同时被决定的还有企业直接参与市场竞争方式的层次。再一个层次是影响公司战略能否成功的关键部分,支持战略的实施,如人、文化、结构和领导。最后一个层次就是具体的人力资源战略,或者说是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区域,这个层面体现的是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系统,支持公司战略同时也要互相合作,任何一根辐条出现问题都会影响车的前进,使企业目标难以实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在这样四个层面间发挥作用,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目标。

2.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突出特征

(1)人力的战略性。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系统中具有相对特别技能并处于企业经营重要岗位或对企业有影响力的人力资源是战略人力资源,这些人力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是专用的和不可替代的。(2)管理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配合,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每一个要素之间要相互配合。

(3)管理的目标引向性。战略人力资源

管理在组织建构中将人力资源管理应用于经营系统,使得组织绩效最大化。四、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人事管理认为人是一种工具性资源,服务于其他资源。是单向执行联系,被动适应变革,以参谋为职能,部门绩效为导向,处理行政事务性工作的一种被动的短期管理方式。

人力资源管理认为人力资源是组织的一种重要资源。是双向联系,能主动调整变革,以辅助决策为目标的直线职能,以部门与组织绩效为导向,对行政性事务执行战略的一种灵活的中短期管理方式。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认为人力资源是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是战略资产。是一体化联系,能领导变革,制定决策的直线职能,以个人,部门和组织绩效一体化为导向,对行政性事务制定战略的一种主动的兼顾短中长期的管理方式。三者还有在关键投资,经济责任等方面的区别。

相对于传统解决事务的人力资源管理而言的一种进化了的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它的一些战略性职能如保证组织绩效、提升组织竞争力方面,促进了更本质上认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从而产生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和以解决事务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对比,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界定了战略和战略人力资源。

五、研究的方法

战略界定的多样性导致理论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如今三种研究方法系统大体形成:(1)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所作的贡献或对企业财务行为所造成的影响这方面的关注加大。(2)关注竞争性的环境中企业所采取的战略以及这些战略如何被运用。(3)考察企业战略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和实践之间的配合如何,该研究方法假定内外的配合都对企业绩效有很深的影响。

局限性:由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还未成熟,上述这些方法没能合理且科学地解释很多问题。如最合适的是那种人力资源管理?最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到底存不存在?等等。多数学者认为想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作用必须进一步研究。。

六、总结

能源管理方式篇9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保证企业发展的重要的手段。而现代企业在经济市场的影响下,不断的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留住企业员工,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实例。因此,文章首先针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阐述。其次,依据现在的企业管理制度和新时代的制度的影响,选择创新管理方法分析,并且详细的针对管理创新进行分析,主要从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式和文化氛围的营造等内容阐述,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关键词:

现代企业;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而且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逐渐的在改变和创新。首先,管理理念的创新,是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前进和发展的关键环节。其次,则是需要创新工作人员的绩效管理方式,这样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在其次,则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氛围,最后,则需要重新创造企业文化核心内容,这也是保证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则可以提高企业的实力。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改革和创新,这是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也是管理模式和文化带来的挑战。由于我国人力资源传统的管理方式,存在着很多的弊端,所以影响了企业发展。首先,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不够人性化,没有考虑到“以人为本”。其次,则是薪酬制度过于呆板和僵硬,没有发展的空间,让员工没有工作的激情。最后,则是企业管理的氛围不好,导致企业缺乏激情和前进的动力。所以,针对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的弊端,需要进行创新和改进,好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分析

1.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创新,首先需要创新管理理念,即“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促进员工和企业共同的发展。发现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强项,把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这样才能发挥员工最大的作用,为企业创作更大的利润的同时,员工也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甚至拿到更高的报酬,这样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对人才管理的方式的理念,应该不仅仅体现“以人为本”,尊重个人的选择和工作方式,还应该尊重个人的想法,管理制度,不应该是约束和制约员工思想的手段,而是应该是让员工发挥自己的想象,改变工作环境。因此,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创新管理方式的前提和基础。

2.绩效管理方式的创新

传统的绩效管理方式,和目前经常使用的绩效管理方式,其中一种就是设置满勤奖,一旦有员工出现意外,需要请假一天,则几百元的满勤奖就没有了。很有可能满勤奖在整体工资中,占据的份额也不少,因此会给员工造成心理压力和不平衡感,这样很多员工会一连多请几天假,这样一来就会耽误公司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项目进度。因此,在绩效管理方面,应该降低满勤奖,改为绩效奖金,工作做的越多,工资越高,或者对企业做出的贡献越多,工资越高。而且需要根据工作的年限,对工资设置阶梯,达到什么工作量,工资就涨到多少。同时还应该设立惩罚机制,如果没有完成任务,应该按照什么标准计算工资。但是在奖惩机制确立的时候,也应该体现“人性化”管理的内容。如果是因为特殊原因,在按照标准计算薪酬以外,还应该给予一定的补贴。

3.人员培训方式的创新

人力资源管理,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员工进行培训,因为人才和知识,是企业在经济市场发展和立足的根本,因此企业需要平等看待所有的员工,并且针对员工所具有的特点,可以针对员工的特长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发挥员工的特长,在特定的岗位中,实现员工的个体价值,这样就可以保证员工充满激情,努力的工作。而且培训的方式也应该采用人性化的方式,要摒弃某些“狼性管理和培训”的方式,尤其是在培训理念都没有清楚的时候,会适得其反。所以,创新培训方式,也是提高人员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一种方式,更是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一种方式。

4.营造良好管理氛围,创新企业人文化核心内容

企业氛围能够体现的文化核心内容,因此,想要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就要首先创新企业文化,文化核心的内容是企业发展和前进的动力和方向。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第一是要创新文化核心内容,第二是要管理方式“以人为本”,第三则是要制造公平的竞争和奖惩机会,让员工在和谐,有序,公平竞争的环境下,为了自己的目标而不断的努力。杜绝一切的暗箱操作,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重点内容,也是创新效果是否好的基础。而营造良好的氛围,与企业的领导者有着直接的关系,首先领导人要重视员工,尊重员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其次,培养企业员工把企业当作“家”,领导人就是家长,让员工传承企业的文化和知识,传承人力资源的管理理念,这样才能保证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起到效果和作用。

三、结束语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的手段。关系到绩效工资和福利等内容,而且只有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才能保证企业在现代经济市场下,快速的发展和前进。而且“知识改变命运”,同样可以改变企业的现状。尤其是利用现代企业制度,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式,营造一个“以人为本”的氛围,这样才能保证员工是积极向上的,才能触动整个企业各个部门之间互相配合,从而实现了高效率管理企业的目标,因此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是具有重要的作用的。

参考文献

[1]古红英.新经济时代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策略探析[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8):144-146.

[2]王绍丽.浅析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人力资源管理[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2):167-169.

[3]魏斌.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问题探究[JD].吉林大学,2015.

能源管理方式篇10

关键词:国土资源;管理;改革;研究

国土资源管理改革与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相得益彰,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遇到行政壁垒的阻碍,那么将促进国土资源管理的改革。国土资源管理的改革又将作用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上。就目前来看,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土资源领域遇到了一些典型的矛盾问题,这需要相关人员加快改革步骤,将矛盾化解,切实做好加强资源保护与保障发展的重要任务。

1.国土资源管理改革的趋势分析

1.1管理模式的改革转变

目前国土资源的管理模式逐渐形成协调型的垂直管理模式,部门的综合协调管理成为了改革趋势的总脉络,而且综合协调的管理体制,也将成为今后中国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趋势,进而对国土资源管理改革指明了方向。管理体制由过去集权式管理,逐渐放下权力,刺激地方政府的发展活力。但逐渐的地方权力不断做大,保护主义等不正确的措施开始盛行,国家又先后对工商、审计、国土、安监等部门进行权力回收,进而实现垂直管理。但在垂直管理中由于垂直不彻底或垂直单位与地方存在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需要及时进行解决的问题。在大部门系统内部采取协调的措施进行管理问题的完善。政府的管理体制将向着综合协调为目标的改革方向发展的同时,国土资源管理改革与发展也有了新的方向。

1.2管理职能的改革转变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调节经济、监督市场、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等。管理职能的改革主要是推动管理方式改革,实现政务公开,构建服务型政府。是当前管理职能改革的主要方向。在国土资源管理改革中应重视以人为本,进而对社会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正确的转变和履行政府职能,积极对国土资源领域的民生问题进行关注与回应,提倡社会管理与多种服务[1]。

1.3管理手段的改革转变

金融危机的出现,对我们提出了问题与思考。政府在进行职能设置上,一些政府不宜插手且专业性强的职能逐渐放开,实现政事分开、政企分开,将政府的权力进行公开后,社会经济与发展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到基础效益的作用,但对于问题过度放任,政府缺少有力的监管,又将产生混乱,甚至出现危机。因此,以政府部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导是相当必要的。国家在宏观调控的作用下,使市场对资源起到基础作用。只有靠政府部门的有效引导,才能使市场的供求关系发挥出效能。国土资源部门属于宏观调控的政府机构,应及时对市场规律进行把握,调整政策,进而对土地资源及矿产资源进行有效的引导,将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

1.4管理理念的改革转变

国土资源不仅属于资源也属于资产,资本,是一种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并重的资源。且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土资源的价值形态的资本作用更显突出,市场上对国土资源进行投资及投机的行为越来越普遍。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土资源管理也行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将管理理念向资源、资产、资本三合一的管理转变。

2.国土资源管理改革的措施建议

2.1构建综合协调的大国土资源体系

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应结合国情出发,对国外的相关管理经验进行吸收,实施具备中国特色的国土资源管理。准确履行社会职能,规范部门职责,调整机构配置及优化职员结构,采取精简统一,效能强的原则,逐渐摸索统一职能、协调发展的大国土资源体系,完善部门之间的配合机制。对国土资源系统内各个垂直部门及属地部门的体制管理进行科学的研究,进而将国土资源管理的分权管理与行政执行力等进行有机结合,对有效的改革途径不断摸索,将改革融入到职能的履行及提高效率当中。并充分的对各个支撑单位进行合理运用,结合直属机构的特性,合理的对单位职能进行配置,使得国土资源的管理得到有效的服务支撑[2]。

2.2制定完善的国土资源宣传应对机制

构建完善的国土资源问题应对机制,传播主体应设置为国土资源行政部门,部门内的系统专家及学者为传播的辅助主体,将与群众利益相关的国土资源信息及热点新闻进行,进而实现国土资源部与社会群众的沟通。首先应制定健全的国土资源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或适宜的条件下对国土资源的相关规划及热点等问题,开展新闻会,并提出解决方案及部门的观点,制定公众咨询、问责等安排,以保证群众的知情权。

2.3明确国土资源对宏观调控的意义

加强资源管理,应先对管理方式进行改变,对资源开发的后端市场进行调查。其中包括矿山的开采、房地产价格、矿产进出口、资源加工等产业。合理利用现有的事业单位,合理的进行职能调整、机构重组、设置专项资金等方法,提高对资源开发产业的后端监管力度。对产业及流通环节的监管不是单纯的扩展权力,而是根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进行调查,掌握第一手数据,使资源管理对于宏观调控得到重要的数据支撑。

2.4致力于构建资源、资产、资本的三合一管理模式

为了实现资源、资产、资本三合一的管理模式,关键是要将其中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将资源管理的重心由行政管理转变为产权管理,结合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资产所有者代表职能进行分离。首先应将资源管理行政分权的状态进行改变,使国有资源实现一体化;其次需要对产权管理职能与行业管理职能进行正确处理,进而形成部门分工,综合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3]。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在当前社会已呈必然趋势,为了使社会经济健全的发展,国土资源管理改革需要采取新型的管理模式。为了实现有效的改革转变,应结合上文所述观点,对国土资源管理改革的趋势进行分析,从管理的模式、职能、手段及理念等方面进行改革。构建新型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邓锋,石吉金,姚舜禹.国土资源管理改革的总体趋势与若干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05:30-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