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3:12

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篇1

关键词:公共信息资源再利用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938(2011)06-0129-03

ComparativeStudyonpublicinformationResourcesRecycleatHomeandabroad

ZhangChengliang(Zhejiang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12)

abstract:atcurrent,publicandinformationuserslackthecognizationofinformationrecycle,andtherearesomeirregularmanagementofinformationrecycle.throughthecomparativestudyonpublicinformationresourcesrecycleathomeandabroad,westrivetofindouteffectiveapproachtodeveloppublicinformationresourcesrecycle.

Keywords:publicinformationresources;recycle;comparativestudy

CLCnumber:G250.73Documentcode:aarticleiD:1003-6938(2011)06-0129-03

信息、物质与能量三大资源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资源体系,是推动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三大要素。而公共信息资源则是整个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信息资源的再利用是提高公民享受公共服务的重要基础和加快我国信息化社会建设的重要条件。但公共信息资源的再利用,既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也需要成功的运行模式来维护和发展。我国学者近年来也对世界上公共信息再利用制度建立完善、模式运行成功的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公共信息再利用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选取了世界上公共信息资源再利用最具成功的欧盟和美国为比较对象,以与我国的公共信息资源利用制度建设、运行模式进行对比,以图找出我国相关建设的差距之处。

1公共信息资源再利用现状分析

所谓公共信息资源一般是指政府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平而向公众提供的信息资源。[1]基于此定义可将公共信息资源理解为公共部门为履行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而采集、生产、加工、和使用的信息,包括基于公共任务持有的经济信息、政治信息、社会信息、法律信息、文化信息、气象信息、水利信息、测绘信息、地震信息等内容。而再利用是指个人或者法人以商业或者非商业目的,不是文档因公共任务而得以产生的原来目的,而对公共部门机构持有的文档的利用。公共部门机构之间文档交换如果纯粹是履行公共任务的不构成再利用。[2]

就目前国内外对于公共信息资源再利用的现状看,无论是公共部门还是信息利用者对再利用缺乏认知,但各国对公共信息资源进行再利用的流程基本一致,都是公共信息资源由产生信息的公共部门流向购买原始信息并转换和增强这些信息的私营部门,最终流向需要这些产品或信息的最终用户。通常私营部门支付由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信息资源,而终端用户支付由作为中间人的私营部门所附加的价值。还存在着一种可能的情况,即当公共部门有能力加工处理原始信息时,可以将信息处理后直接出售给终端用户,而无需私营部门的参与。[3]

对于公共信息资源再利用虽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国内外研究人员都延续了欧盟2003年颁布的《公共部门信息再利用指令》中对信息再利用的概念。在此概念的基础上,各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公共信息资源再利用进行扩展研究,即再利用制度的研究、再利用模式的研究以及公共信息资源再利用的实际应用研究。

2中外公共信息资源再利用制度比较

2.1欧盟、美国的公共信息资源再利用制度建设

(1)欧盟。[4]1989年,欧盟制定了《促进信息市场中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合作的指南》,开启了公共信息资源再利用的研究与宣传热潮,也开启了欧盟基于立法建设的公共信息资源再利用制度建设。1996年,《信息社会行动计划》决议要求欧盟及其成员国对公共信息进行电子以便获取。1993年,欧盟又了《信息社会中公共部门信息绿皮书》,重点提出触及到了公共信息资源再利用的重要制度建设的价格、版权等问题,为后来的制度建设起到了里程碑式的意义。2003年,欧盟议会和理事会又颁布了《公共部门信息再利用指令》,对于信息资源的利用收费等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欧盟为了推进公共信息再利用的制度建设,在进行法律法规建设的同时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推动,如2005年欧盟“数字内容(附加)计划”充实了公共部门信息资源再利用的信息内容、2006年的欧盟“公共部门信息平台”为公共部门信息再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2006年的《委员会信息的再利用》促进了特殊机构信息的再利用进程、2007年的inSpiRe指令推动了专业领域公共部门信息的再利用进程等。

(2)美国。[5]美国的信息产业发达,公民可以从政府获取丰富的公共信息资源,同时也可从私营部门获取一定的增值信息,但公共信息资源的方便获取,缘其完善的再利用制度保障,如在产权规定上,各州可以自己规定其政府信息的版权;在使用规定上,用户获取联邦信息以后,对于其再利用一般没有特别的限制;在费用规定上,一般以边际成本作为获取联邦信息的价格参考,在多数情况下,获取联邦信息是免费的;在信息范围上,联邦政府的资料尽可能的开放。另外,法律法规的健全也是美国公共信息资源再利用方便的因素,如1966年颁布的《信息自由法》,极大的推进了政府信息公开的进程,为公共部门信息资源的再利用奠定了制度基础。1980年,美国信息再利用的另一部法律《文书削减法》颁布,这部法律对于指导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业务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确立了联邦管理与预算局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中的领导地位,并规定了联邦各机构的信息管理职责。1955年,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对《文书削减法》又进行了修正,表明了政府组织阻止信息官僚控制的立法决心。除这两部法律之外,美国还有保证公共信息再利用的其它一系列法案,如《版权法》、《公共信息法则》,同时,地方州政府也有一些相关并不相同的法律政策,如美国各州之间甚至一个州的不同地域之间的信息再利用空间都不是一致的,如威斯康辛州中,克拉克县对于他的数字化的航空照片采取了一个收回传输成本政策,布朗县对于属于它的同样产品采取了收回全部成本的政策。这使得克拉克县的数据被广泛的使用。人们投资在CaD/GiS软件中,就广泛的利用这个县的数据。相反地是,在布朗县,虽然收回成本价格并没有阻碍少量的专业使用者例如职业测量员的使用,也没有阻碍由于项目的特定要求对于其中少量数据的使用,然而,大面积的,例如全部镇区或者城市的使用需求便被高价格所阻止了。

2.2我国的公共信息资源再利用制度建设

2004年,中国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把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05年的“十一五”规划中也提出要加强信息资源开发,2008年5月1日,我国信息资源利用立法进程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开始实施,至此,我国的信息资源利用建设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09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正式,提出了今后三年我国要“综合利用公共信息资源,进一步开发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信息服务业务”的重要任务,进一步为公共部门信息资源的再利用实施奠定了一定的法律法规、计划条例等基础。[6]

2.3中外公共信息资源再利用制度建设比较

从相关制度开始建立、制定的时间来看,我国明显要晚于欧盟等信息再利用发达国家或地区,这直接导致了我国的公共信息资源制度建设要远远落后于这些国家地区。从制度的法律法规制定来看,欧盟、美国的法律法规体系相当完善,但比较发现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不管是在时间的制定上还是体系的完善上均不如意,虽然我国的国情和制度建设进展与欧盟、美国有一定的差别,但国外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下的公共信息资源再利用成功模式应该还是得到我国的借鉴与重视。第三,从相关机制比较来看,欧盟、美国不管是在信息资源的管理机制上,还是在授权许可机制与成本核算机制上,都能从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找到明确的责权说明,如英国《公共部门信息再利用规则》第16条明确规定公共部门机构应编制资产清单,并且对那些信息可以利用、如何获取以及再利用的条款与条件提供详细说明,[7]但我国目前就还没有明确的明文规定相应的职责,更没有明确要求公共部门设置专门的机构或人员来手里信息再利用。

3中外公共信息资源再利用模式比较

美国、欧盟在公共信息再利用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尽管他们的成功利用模式并不尽相同,也政策导向的不同决定再利用模式与收费方式并非完全一致,究其原因还是归功于美国和欧盟对公共信息资源再利用均异常重视,如均借助法律的力量来保障公共信息资源再利用的顺利实施,以致现在对公共信息资源再利用的流程以及可进行再利用的公共部门信息范围大体一致,再利用模式是由产生信息的公共部门流向购买原始信息并转换和增强这些信息的私营部门,最终流向需要这些产品或信息的最终用户。

对比我国,首先,我国政府目前还不重视公共信息资源的再利用,尽管近年来随着电子政务体系的建立,公民获取公共信息的渠道、途径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相比欧盟和美国还差距尚远,这一主要的原因还是政府不重视公共信息资源的再利用;其次,我国的公共信息资源法律建设还不完善。美国早在1966年颁布了《信息自由法》,之后又相继颁布了《版权法》、《公共信息法则》、《联邦信息资源管理政策》、《文书消减法》等多项法律法规,因此,积极制定专门的《公共信息再利用法规》显得迫切与必要;再次,我国目前还未形成自己的公共信息资源模式。对我国公民来说,获取公共信息资源的模式是公民直接从由产生信息的公共部门获取,没有欧盟和美国的中间私营部门,对比从中间私营部门付费获取模式来说,我国的这种模式对广大公民来说可能有两个有益之处,即节省了付给中间私营部门的费用和获取信息的及时性,但结合实际仔细研究也会发现,尽管在我国获取公共信息资源是免费的,但由于政府信息并不会有制度法律的监督约束而能及时的公开那些可以公开的信息资源,因此公民获取真正想要的信息时反而会变得花费更多的时间与金钱,甚至可能最终还不能获取。

5结语

从本文的比对分析可以看出,不管是在相关的公共信息资源再利用制度建设上,还是在运行模式上,我国与欧盟、美国等相比均有较大的差距,学习这些成功之处无疑将对我国的相关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笔者认为,在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基础上,只要加快相关的制度建设与公共部门信息公开改革,就可加速推动我国的公共信息资源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蒋永福.论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概念、配置效率及政府规制[J].图书情报知识,2006,(11):11-15.

[2]冉从敬.公共部门信息再利用制度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34(6):103-108.

[3]邵熠星,王薇.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5):125-129.

[4]冉从敬等.欧盟公共部门信息再利用制度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0,30(6):244-246.

[5]冉从敬.美国公共部门信息再利用的制度体系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0,(4):69-72.

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篇2

一、回购再造战略的内涵及逆向物流

1回购再造战略的内涵。回购再造战略是指对油田生产单位所拥有的废旧生产物资进行回购,再造(再加工)、处理的过程,是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集成网络。

2逆向物流管理的内涵。我们通常所说的物流是指“正向物流”,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不仅应该包括“正向”的物流,还应该包括“逆向”的物流。逆向物流属于油田供应链回购再造网络的一部分,是一种包含产品退回。物料代替、物资的回收再利用,废弃物处理、旧物资修复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是对生产废旧物资的收集、分类、再处理、再使用进行管理的过程,具体包括了退回检验控制,回收再造流程的确立、管理信息系统整合,物资回购集中管理四个方面。

二、油田物资供应链实施回购再造战略的必要性

1回购再造战略是降低生产成本,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油田供应链实施回购再造,既可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节约生产物资采购成本,又可推动内部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2回购再造战略是保护油田生产环境,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油田实施物资回购再造战略,能够减少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旧物资对环境的污染以及资源的消耗,既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又可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

3回购再造可杜绝潜在质量事故的发生。油田生产单位在淘汰产品、废品中暴露出的产品品质问题,将透过逆向物流信息系统不断传递到物资供应管理阶层。物资供应部门的管理者可以根据反馈的质量信息优选供应厂商、促使供应厂商在事前不断的改进产品品质管理,以根除产品品质不良的隐忧,可以提高潜在事故的透明度,让质量事故防患于未然。

4回购再造行业发展效益优势明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它不仅可以减少对原生资源的开采、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还能节约了大量的资源,推动油田生产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为油田创造增效之道,也可增加一定的就业岗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油田物资回收领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沿袭传统经营模式,管理机制有待创新。近几年来,在国家鼓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政策下,油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已有一定的规模,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基本还是采取“收进来、卖出去”的传统经营模式,没有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2油田废旧物资回收机构规模小、技术手段落后。由于油田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油田废旧物资回收管理依然采用传统经营模式,对废旧物资仅限于“收”和“卖”,基本没有引进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用于再生资源的预处理和再加工,阻碍了油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发展进程。

整理3资源回收率低,不易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丢弃现象严重。油田生产每年投入约80亿的生产物资,物资种类涵盖56个大类,油田生产每年产生大量的废钢铁,旧设备,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废电池,由于油田生产区域面积广阔,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旧物资零星分散,其回收、再加工,运输费用高,回购价格低;另一方面,油田废旧物资调剂中心受机构、人员因素影响,向生产单位回购废旧物资的种类和数量偏少。种种因素导致目前油田废旧物资再回收利用率不到2。%,可回收再生资源隐性流失严重,不易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丢弃现象更加严重。

4职工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不高。在油田内部,对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发展思路上还没有转到通过存量调整,挖潜改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资源意识”、“节约意识”有待加强。

5激励机制不健全。油田目前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方面的政策、措施不完善,缺乏促进生产单位节能降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激励政策。由于回收废旧物资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如果废旧物资回购价格过低,激励措施不到位,调动不了生产单位的积极性。

四、油田物资回收、再造、处理的策略和方法

1建立油田物资回购再造管理机构。任何一种管理体制的推行,都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具体运行才能实现。油田供应链要实施物资回购战略,首先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应当在对油田现有物资供应管理体制及油田物资供应链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自上而下建立物资回购再造专门机构,使之能够覆盖油田各级生产管理部门。我们可以以油田物资供应体制为主线,将现有的油田物资回收调剂中心改建成油田物资回购再造集中管理中心,将各二级供应部门设为物资回购再造的中转中心,各三级基层单位为物资回购再造物资供应点,形成一个建立在供应链有关环节上的完整的物资回购再造管理体系。油田物资回购再造集中管理中心行使油田废旧物资回购管理职能,主要负责全油田生产性废旧物资的集中回收,利用、处置,调剂和检查,负责向修复点,油田范围内再加工点、油田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单位,生产物资供应厂商提供回购的可再生或可利用资源,负责旧品再造后的分配、供应。

2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物资回购再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整体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发展思路在一个方面的具体体现。所以,在油田物资供应链实施物资回购再造要从全局角度进行规划。首先要要克服和纠正“重大轻小,重新轻旧”的倾向,积极组织收购可再生资源,特别是对那些生产部门非常需要,但价值小、利润低或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再生资源品种,更应千方百计组织回收。其次,要摒弃“收进来、卖出去”的传统经营模式,建立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回收加工厂,采取清洗、除油,去污、干燥、拆解、剪切、打包,破碎等加工预处理手段,加工生产各类再生原料;最后,要根据物资回购的管理目标和业务流程,建立以三级物资回购供应点为基础的点多面广和服务功能齐全的物资回收体系、可再生物资交旧体系、废旧物资拆解体系、物资修复管理体系,返厂再加工管理体系,形成以回收和集中加工预处理为主体,为原油生产和油田建设提供合格再生原料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的产业链条,从而提高整个油田物资供应链的总运行效率。

3完善物资回购再造管理机制,畅通物资综合利用渠道。目前,虽然油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已有一定的规模,设立了专门的机构,但是,油田供应链要实施物资回购战略,还需完善机制。首先,要认真落实国家鼓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有关政策,争取油田有关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支持,获得对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处理部门和回购再造信息网络等方面项目的投资。加快资源综合利用的步伐;其次,要同有关部门结合,制定有效促进油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政策措施;第三,要加强与油田外再生资源加工行业及行业协会的联系,寻求与它们的交流与合作,第四,协调好废旧物资上交,回收、分拆、再加工、利用单位的协作关系。

4开发物资回购信息系统。信息流与物资的流通是相辅相成的,信息流在物资回购和逆向物流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信息在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中所采用的形式有些不同,但从根本上讲,信息都是为物流顺利、通畅的完成所服务的。油田目前实施物资回购战略、发展供应链的逆向物流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废旧物资信息数据的缺乏。包括废旧物资存在的准确位置、数量、可利用的程度、目前的管理状况等等,因此建立为物资回购和逆向物流服务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强化信息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供准确、充足的附加信息对逆向物流的顺利完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目前,一些网站从事某些二手产品的广告和销售,我们也可以加强与这类网站的联系,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市场行情、产品信息,可再生资源利用的信息,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这类网站为自己做宣传,寻求与油田外可再生资源加工厂商的合作。

5建立相关激励机制。为促进再生整理资源的回收利用,油田应当出台一定的激励政策。加大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支持力度,鼓励生产建设单位回收和利用。对上交的废旧物资,给予一定的价值返还;对利用再生资源的单位。可以按节约新物资的比例予以适当的奖励。

6搭乘网络配送的运输载体,实现物资回购再造与网络配送整合。网络配送是正向物流的终点,而物资的回购再造是逆向物流的起点,二者可以通过油田物资供应链的运输载体实现物流供应链起点和终点的整合。即通过信息系统在完成网络配送的同时,利用网络配送的车辆,搭载回需回购再造物资至所需地点。

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篇3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

而且经济的发展,也出现巨大变化,如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在社会经济中的比重和作用,大大增大;电算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普遍应用,使会计信息处理与传递的速度愈来愈快;企业员工以高智力的人材为主体;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正在加速占领市场。传统财务管理,难以适应这种新形势的要求。针对传统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一些发达国家已采取了相应对策,这些对策很值得我们借鉴。

二、财务管理发展的新思路

(一)知识资产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对象工业经济依靠资本和生产型人才,而知识经济则依靠知识和知识型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企业最主要的资源,知识和掌握知识的员工,将成为企业的主要资产,而企业的创新能力,将成为评价知识资产的主要依据。有人将知识资产定义为:“知识、实用经验、组织技术、顾客关系和专业技能的拥有,这使公司在市场上有竞争优势。”可见,知识资产涉及企业的竞争力,如商标、专利、商誉、企业文化、经营管理方法等。

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重,明显提高。如美国许多高科技企业的无形资产,已超过50%。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筹划小组,早在1995年3月公布的“财务报表编制”原则说明书中,就将资产负债表的项目排列改为: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这充分表明知识资产的加入,使无形资产的重要性,超过了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使知识资产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对象。因此,必须对传统资产计价方法,进行创新。

(二)建立网络财务

新世纪的财务与会计,面临信息日益集成的严峻考验。企业各信息子系统的分工,正变得越来越模糊。企业应建立网络财务的技术构架,将各个分立的信息子系统,集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网络财务的特点在于:其一,财务与业务的协同。为使企业的业务活动同财务资源相结合,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需要运用网络技术。其二,在线管理。为加强对下属机构的财务管理与监控,及时部署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作出财务安排,通过快捷、准确的在线管理,可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其三,电子商务。这预示着企业财务管理从思想观念到方式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突破。网络财务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信息的关系,变得更紧密,如产品开发活动将会把市场机会与技术可能性,结合为一个商业化过程。有了网络财务,就可以根据瞬息变化的市场状况,重构与分合会计主体,在互联网上及时出具“虚拟公司”的实时报告。

(三)推行财务资源计划

制造资源计划,是工业发达国家制造业管理技术的精华。它把企业管理信息,按生产过程的客观规律高度集成和快速处理,为企业的生产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应借鉴发达国家制造业的这一管理经验,在制造资源计划构架的基础上,把与企业管理有密切联系的财务、销售和经营规划等功能,包括进来,才能更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生产成本、销售收入及财务状况,进而达到企业系统的整体优化。

财务资源计划系统是mRpii系统与财务系统的集成。它包括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供应链统筹和全面流程管理等内容。这一系统的运行,能保证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生产所需的各种物料,并进行加工制造,准时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用户,以满足用户消费的需要。同时,它除编制产销流程中各个环节的计划外,还能把每日的营运资源数据,及时进行归类整理,使管理者随时掌握企业的营运状况,以便采取相应对策。

(四)改进财务报告的模式

传统的财务报表,是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为主的报告模式。财务人员通过这三张报表,对企业的资产状况、已获收益、资金营运等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表述和披露。只能定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予以反映与监督。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发生了质的变化,信息的使用者,不但要了解企业过去的财力信息,更需了解企业未来的以及非财务方面的信息。尤其是对知识和技术给企业创造的未来收益,更为关注。为适应知识经济条件下,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新需求,传统财务报告模式应进行相应调整:1.增设无形资产等重要项目的报表。无形资产是今后财务报告披露的重点,它包括各类无形资产的数量与成本、其科技含量、预期收益及使用年限等内容。另外,还需增加非财务信息,包括企业经营业绩及其前瞻性与背景方面的信息。这些项目所提供的信息,均是信息使用者判断企业未来收益多少与承担风险大小的重要依据。2.增设人力资源信息表。通过编制人力资源信息表,披露企业人力资源的结构、年龄层次、文化程度、技术创新能力、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人力资源收益、成本、费用等方面的信息。3.披露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企业要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消耗资源创造财富的同时,保护好环境,把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披露企业有关资源消耗、土地利用及环境污染等方面的信息,了解该企业应为其行为负多大的社会责任,让信息使用者更正确地认识企业。新晨

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篇4

[论文摘要]分析了国内建筑设计行业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给出了一条建筑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之路,提出了以优化的管理为前提,采用图文管理,知识管理以及协同化设计相结合来完成设计院的信息化建设。

在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设计和管理一般分为2个系统来处理。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只引进管理信息系统还是不行的,设计系统也要考虑,这样最终能使得2个系统既能结合起来运行,共同享用资源,亦能分开来单独执行任务,对节约资源有利。因此,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2个系统缺一不可。

一、管理系统的信息化

在建筑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避免误入以下2个认识上的误区:

(1)误区1:信息化只是生产工具。由于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比较依赖于工程的需求,所以有人认为企业的信息化只是为了工程设计服务的一个生产工具,而忽略了企业信息化其实是为整个企业目标服务的,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管理和决策、研究和开发、市场和销售等各方面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只是其中的部分内容。

(2)误区2:信息化是技术问题。部分企业经营者认为信息化建设是技术性的工作,只要花些钱买些硬件和软件,教会员工使用就完事大吉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是对企业管理的一次提升,它是将信息技术、企业组织构架、经营战略、营运流程、人力资源等诸方面协同集成、最重要的是流程再造促进企业管理转变。企业信息化的成功要素“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所以单纯技术性的概念会将企业信息化的实践引入误区,这也是国内许多企业往往信息化投人大但效益不高的症结所在。

真正优秀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将适合于某一行业的、经过考察多个成功企业最终将最先进最适合的管理理念融人到信息系统中的管理系统。大家需要先优化现有的管理,使用优化后的管理思想来选择定制自身使用的系统,然后再使用这一含有管理思想的系统来进一步改变大家的管理思想,从而实现相互促进,用好的思想建立好的系统,再用好的系统渗透更好的管理思想,形成良性循环。

二、设计系统的信息化

设计单位最大量、最重要的工作是生产设计,信息化的要求也最紧迫。随着竞争的加剧、设计规模、复杂程度的加大,对团队协同完成整体设计、增强设计团队的配合与协同,从更深层次来提高设计效率、提升设计资源的整合、缩短设计周期、以更进一步的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需求愈来迫切。基于这种需求,人们提出了采用图文管理、知识管理以及协同化设计相结合来完成设计系统的信息化。

2.1图文管理

以纬衡浩建科技有限公司的解决方案为例解释一下图文管理。

(1)快速建立设计资源数据库。

(2)文件自动扫描上传:扫描画出的所有图形文件然后归档到某工程。

(3)手工上传。

(4)自动识别和归档。

(5)提取图鉴信息。根据建立的分类规则,将某1文件分类后归档。

(6)自动拆分图鉴。将1个图拆分成n个图,即n个文件,给予不同信息提取海量数据。根据以上几步,建立起了图文数据库,这样就可以实现全文检索,图鉴检索,图文检索,提高设计图纸的重用性,节省了开发时间,共享了资源,避免了重复开发带来的资源浪费。这样提高了生产效率,也给企业赢得了声誉。

2.2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就是一个个体或组织将自己和别人的经验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知识管理学家认为,知识分为组织知识和个人知识,而企业的知识管理不仅仅是对企业中个人而言的,它是指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整体上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创新的管理过程,目的是提高组织中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使企业…t、应市场的挑战,并且能够比竞争者保持一定程度的领先。现在,企业对信息化系统得要求已不再是简单的文件处理,也不再是单纯的行政事务了,其任务是要提高整个企业的运作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知识共享和再利用的问题。知识管理意味着在恰当的时间,将正确的知识传给正确的人,使他们采取最合适的行动,避免重复错误和重复工作。

2.3协同设计

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篇5

[论文关键词]建筑设计信息化图文管理知识管理协同化设计

在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设计和管理一般分为2个系统来处理。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只引进管理信息系统还是不行的,设计系统也要考虑,这样最终能使得2个系统既能结合起来运行,共同享用资源,亦能分开来单独执行任务,对节约资源有利。因此,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2个系统缺一不可。

l管理系统的信息化

在建筑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避免误入以下2个认识上的误区:

(1)误区1:信息化只是生产工具。由于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比较依赖于工程的需求,所以有人认为企业的信息化只是为了工程设计服务的一个生产工具,而忽略了企业信息化其实是为整个企业目标服务的,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管理和决策、研究和开发、市场和销售等各方面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只是其中的部分内容。

(2)误区2:信息化是技术问题。部分企业经营者认为信息化建设是技术性的工作,只要花些钱买些硬件和软件,教会员工使用就完事大吉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是对企业管理的一次提升,它是将信息技术、企业组织构架、经营战略、营运流程、人力资源等诸方面协同集成、最重要的是流程再造促进企业管理转变。企业信息化的成功要素“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所以单纯技术性的概念会将企业信息化的实践引入误区,这也是国内许多企业往往信息化投人大但效益不高的症结所在。

真正优秀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将适合于某一行业的、经过考察多个成功企业最终将最先进最适合的管理理念融人到信息系统中的管理系统。大家需要先优化现有的管理,使用优化后的管理思想来选择定制自身使用的系统,然后再使用这一含有管理思想的系统来进一步改变大家的管理思想,从而实现相互促进,用好的思想建立好的系统,再用好的系统渗透更好的管理思想,形成良性循环。

2设计系统的信息化

设计单位最大量、最重要的工作是生产设计,信息化的要求也最紧迫。随着竞争的加剧、设计规模、复杂程度的加大,对团队协同完成整体设计、增强设计团队的配合与协同,从更深层次来提高设计效率、提升设计资源的整合、缩短设计周期、以更进一步的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需求愈来迫切。基于这种需求,人们提出了采用图文管理、知识管理以及协同化设计相结合来完成设计系统的信息化。

2.1图文管理

以纬衡浩建科技有限公司的解决方案为例解释一下图文管理。

(1)快速建立设计资源数据库。

(2)文件自动扫描上传:扫描画出的所有图形文件然后归档到某工程。

(3)手工上传。

(4)自动识别和归档。

(5)提取图鉴信息。根据建立的分类规则,将某1文件分类后归档。

(6)自动拆分图鉴。将1个图拆分成n个图,即n个文件,给予不同信息提取海量数据。根据以上几步,建立起了图文数据库,这样就可以实现全文检索,图鉴检索,图文检索,提高设计图纸的重用性,节省了开发时间,共享了资源,避免了重复开发带来的资源浪费。这样提高了生产效率,也给企业赢得了声誉。

2.2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就是一个个体或组织将自己和别人的经验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知识管理学家认为,知识分为组织知识和个人知识,而企业的知识管理不仅仅是对企业中个人而言的,它是指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整体上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创新的管理过程,目的是提高组织中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使企业…t、应市场的挑战,并且能够比竞争者保持一定程度的领先。现在,企业对信息化系统得要求已不再是简单的文件处理,也不再是单纯的行政事务了,其任务是要提高整个企业的运作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知识共享和再利用的问题。知识管理意味着在恰当的时间,将正确的知识传给正确的人,使他们采取最合适的行动,避免重复错误和重复工作。

2.3协同设计

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篇6

【关键词】废弃物再利用系统;UmL技术;软件工程

一、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丢弃的废弃物越来越多,而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品。另一方面,不可再生资源在逐年减少。国家每年在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上都有很大投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是有许多工作要做:建立完善的回收废弃物的机制;2、废弃物信息交流渠道较传统,信息平台的建设使用有待提升;部分废弃物再利用成本较高等。

二、废弃物再利用系统

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废弃物再利用网站,这些网站以处理固体废弃物和工业垃圾为主,没有涉及家庭、小型制造业的废弃物处理。

本系统搭建的是一个废弃物再利用平台,用于解决各类废弃物与废弃物利用企业的无缝对接问题,以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以拓宽废弃物的流通渠道,提高政府对废弃物再利用的扶持力度和企业管理。

三、系统功能分析――描述与规划并建立用例图

结合系统设计思路,“废弃物再利用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功能模块:信息模块、资源利用模块、监管模块、用户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

(一)信息模块。该模块主要功能是废弃物提供者把可利用的资源信息在平台上,可对其提供的废弃物进行初步评估。者可以查看自己废弃物的销售状况,系统中其他用户提供的废弃物种类和销售情况。

(二)资源利用模块。该模块提供给购买者,可以浏览废弃物种类和数量,可以联系废弃物提供者。如果对废弃物进行加工再生产,则可以将处理阶段所消耗的成本、对环境的影响、销售的利润等信息如实地反馈到系统中。

(三)监管模块。该模块具有以下主要功能:一是对所有废弃物信息进行分类,并且进一步估算出利用价值;二是根据购买者反馈的信息,进行跟踪,以防止虚假信息进入系统,并统计其最终产生的价值及废弃物的利用率;三是政务公开,即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关文件,比如从事废弃物回收方面的优惠补助政策等

(四)用户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的是系统对用户进行管理,包括废弃物买卖双方和监管方的操作员、单位负责人,系统还可以向社会公开,即游客用户。在系统中可以进行账户注册与用户信息的维护。

(五)系统管理模块。该模块功能是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使所有进入该系统的人员(监管员、废弃物提供者、购买者以及游客),可以根据其权限正常使用系统。

系统在废弃物交易阶段,就是一件物品交易的阶段,因此在订单设计时,可以与一般的购物系统类似。考虑到废弃物的特点,本系统不提供线上交易功能。系统用例图如1:

四、系统类图

静态模型是在用例模型基础上建立的,用于显示系统中事物的内部结构和相互关系。本系统涉及到的类主要有:废弃物、废弃物提供者、购买者、订单、物流、系统管理员、监管员、游客。

在系统功能分析和类图的基础上可以建立系统的动态模型。动态模型,描述了系统各对象随时间变化的行为,主要由系统的交互图、活动图和状态图来呈现。

五、系统应用与效益分析

废弃物再利用系统构建完成并投入使用,将会产生以下几方面的社会效应:

(一)会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通过在此平台上一些废弃物再利用的知识小窍门,让民众更加注重对现有废弃物的再利用;同时,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废弃物的类别及再利用价值,从而减少随意丢弃废弃物带来的浪费,养成收集废弃物的习惯。

(二)为废弃物供求双方提供便捷的信息交流通道。通过此平台,交易双方可以实时传递供求信息;根据废弃物的回收规律,再生资源公司可以提前制订废弃物的再利用计划,通过平台下单,有助于企业的生产有序进行。

(三)信息的透明化可以增强政府的监管力度。通过此平台,可以引导合法的交易;同时通过对平台信息的分析,可以使用户更好地了解废弃物的数量和品种的变化情况。

六、总结

面向对象UmL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系统开发效率,提高软件质量,加速开发过程,而且使系统具有较好的可重用性、可扩充性、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

一个系统要发挥其预设的作用,除了需要技术上的支持以保障,其正常运行,更需要有更多的用户去使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个人、企业用户进入废弃物再利用平台,使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

图1系统用例图

参考文献:

[1]唐红杰.UmL基础与RoSe建模实训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

[2]孙晓妍.基于UmL的面向对象信息系统开发[J].价值工程,2013,(8)

[3]杨云春.利用UmL实现计算机等级考试网上报名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3,(4)

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篇7

“风电项目存在许多危险,为推进国内风电项目的良好开展,有必要在深入分析基础上推广可行性办法。”本文对信息化平台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今后风电事业进一步开拓创新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风电项目;信息化管理;实践策略

1风电项目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耗用,致使这些资源严重匮乏,同时,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也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全球变暖等严峻问题的出现是全球节能减排意识逐渐增强,各个国家都在研发更先进的技术,转化能源使用的结构模式,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这时,风电项目便充分显现出其优势,利用风能发电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关注,风电项目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加强管理要求,企业必须采取一种高效合理的管理手段才能维持风电项目安全正常地运行。风电项目包含了许多种类,在操作时涉及到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分类资料,只有信息化技术所具有的强大储存功能才能较好地服务于风电项目的标准化管理。信息化技术的便捷、高效、准确将为风电企业的生产、运行提供良好保障,不仅能帮助风电企业合理进行资源配置,更能同时对资金、技术、质量、效率等方面进行管理、维护、加强。这样,风电企业才能稳步发展,不断创造更高的价值效益,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2风电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实践策略

2.1开发项目实践管理

风电开放项目的展开包括很多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对风场进行选择,由于风电项目的规模较为庞大,所以其位置的选择一定要以城市郊区为主,不能影响到交通与房屋建设。且这个阶段由于资金投入较少,所以在进行耗费办理时,要合理进行调配管理,以免前期的资金消耗太大,影响之后的工作开展。信息化平台对开发项目进行管理时,能够系统地对各类工作事项进行分析、构建、规范,并进行统一管理,尤其在资金成本统计规划时,信息化平台能够对所有项目完成过程中所耗费的物资、设备、人员进行处理分析,得出项目所需成本,在项目进行之初,信息平台作出详实的记录,可以随时进行查询跟踪。

2.2工程项目实践管理

工程项目是风电项目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仅关系到风电项目所有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更关系到风电项目后期的资源质量,只有风场各项数据指标合格规范,才能保证电力资源充足安全。为此,在进行工程项目繁杂的工作时,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对每一个工作任务作好合理安排。工程项目包括风场的搭建、设备的安装、变电站与设备调试、生产准备等相关工作,这个阶段是资金投入最大的阶段,各类设备的采购工作,均在这一阶段完成,那么信息化平台将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使其能够完全符合工程项目的要求标准。对施工项目所需的材料、设备、备件等数量庞大的消耗品,信息化平台要进行严格地计算,确保数量与金额没有差错,才能通过审批。

2.3检修项目实践管理

整个风场建设完成后,并不意味着风电项目工作已经结束,为了保证风力发电的性能安全可靠,工作人员要对风电工程进行必要的试用检修,在确定没有任何问题后,方能真正投入运行。与开发阶段、建设阶段的任务性质不同,维修阶段的重点为安全、节能、高效。信息化平台将所有生产运行的业务项目进行统一管理,对所有的数据及时作出分析处理,以保证质量的可靠。由于风电公司的运行需要在每个项目过程中进行审批,以往传统的人力管理模式在进行审批工作时常常要消耗大量的时间进行统计分析,无形中延误了项目的进程,然而在应用了信息化平台管理后,信息化平台强大的信息处理性能可以将资料方案作出细化分析,并将整个项目完整地统计处理,以保证每个阶段的方案都合理规范。

3结论

“风电属于可再生能源,具有蕴藏量大、可再生、分布广、无污染的特性,已成为目前最具规模化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无论对国家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还是对人民生活质量和精神面貌而言,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做好风电工作,是目前我国电力事业的一大重点方向。

参考文献:

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篇8

[关键词]政府信息资源 公共部门信息 再利用

[分类号]G203

1 引言

在我国,随着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政府日益认识到所掌握的信息资源的巨大价值,提出要加深对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但是,各部门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常常将侧重点放在各种数据的采集和数字化方面,在利用时,却往往只是局限在少数几个政府部门内使用,或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应用和分析阶段,缺乏对数据的深层次挖掘和使用,影响了信息资源价值的充分发挥。通过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能够引入社会力量,既可以扩大信息的使用范围,又可以促进深层次的开发利用,是目前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对于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国外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和经验,本文以较为典型的欧盟和美国为例,对其再利用的政策、实践及其收益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与我国情况的比较,从中总结出可供借鉴之处,为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2 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的内涵

政府信息资源是指“政府在履行法定义务过程中生产、接收和使用的各种数据、信息和记录”…,是一种重要的国家资产。与其他信息资源相比,政府信息资源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①政府信息资源来源于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它们代表国家行使权力,其政治地位决定了政府信息资源常常比一般的信息资源更加权威、可信;②政府信息资源的经济与社会价值丰富,公众、企业对其存在着多方面的需求,如交通信息、空间信息、统计信息、专利登记信息等;③政府信息资源具备公共属性,属于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一部分,社会成员有权对这些信息进行获取和利用。这些特性决定了政府信息资源较其他信息资源更具再利用价值。

欧盟2003/98/eC指令《公共部门信息再利用指令》第4条明确规定,“再利用”是指个人或法人实体出于商业或非商业目的,而不是文档因公共任务而得以产生的最初目的,利用由公共部门所持有的文档。公共部门之间如果纯粹是履行公共任务而进行的文档交换不构成再利用。可见,政府信息资源的所有者,将政府信息以免费或以适当价格的形式,提供给其他相关实体,这些实体对信息进一步加工整理,即对其进行增值,再提供给广大用户或自己利用,这一过程就可被称为“再利用”。将政府信息资源提供给社会进行再利用,能够调动企业与其他社会组织机构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政府信息进行加工转换和利用,增强全社会的信息服务能力,充实信息内容,促进相关产业迅速发展。

3 欧美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对比分析

3.1 政策层面

3.1.1 政策体系 欧盟针对公共部门信息再利用建立了一整套专门的制度。2003年11月17日,欧盟议会和理事会通过了2003/98/eC指令《公共部门信息再利用指令》,从政策层面上对欧盟成员国的公共部门信息再利用进行了指导和约束。同时还规定各成员国必须制定相关的法律、规则和行政规章对指令加以实施。在2008年5月之前,欧盟27个成员国完成了对公共部门信息再利用指令的转换。在各国的再利用政策中,对再利用的原则、流程、模式、信息范围、申请、纠纷机制等进行了明文规定。

在美国,严格意义上并不存在“再利用(re-use)”的概念,而是强调政府信息资源的“公共获取(publieaccess)”、“商业化(commercialization)”、“私有化(privatization)”等,其实这些在本质上与再利用的内涵是基本一致的。由于美国不存在明确的“再利用”的概念,所以该国没有关于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的独立的政策体系,对政府信息资源进行再利用主要是基于相关的信息公开政策。其中最基本的是美国宪法和《信息自由法》,它们在联邦层面规定了政府信息政策的基本原则,即公开和自由。这是美国所有政府机构开展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工作的基本前提。此外,联邦的一些法令和条例涉及了政府信息资源的私有化、商业化等问题。

3.1.2 政策导向 在欧盟,公共部门信息被视为一种由公共部门开发的资产,公共部门信息的商业性再利用被视为一种受欢迎的税收来源,有的甚至希望用它来补偿信息分发的成本。欧盟及其成员国在再利用方面的政策导向是要追求政府自身收益的最大化。

在美国,政府信息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在信息公开与自由的基本前提下,为了保证公众对政府信息资源的获取和相关权利,美国政府广泛地分发政府信息,使公众能够免费或以较为低廉的价格获取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对其进行开发利用,以使政府信息资源对社会整体的经济利益最大化。所以,美国的信息政策是以整个社会的经济收益为导向。

3.1.3 政策关键点 在欧盟,公共部门信息再利用政策的关键点可总结为:①采用成本补偿模型,获取或再利用公共部门信息的费用不应超出产生、复制和分发信息的成本,但可以再加上一种合理的投资回报;②在鼓励私营部门参与再利用的同时,政府也参与商业性开发,在信息市场上与私营部门形成竞争态势。

在美国,相关的政策关键点总结如下:①强有力的信息自由法规定了信息公开与自由的前提;②联邦政府信息不存在政府版权限制;③低成本地向公众提供信息,以不超过分发价格的费用提供政府信息的原始内容;④积极鼓励私营部门参与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充分支持社会上的开发。

3.2 实践层面

3.2.1 再利用的流程 各国对政府信息资源进行再利用的流程一致,都是政府信息资源由产生信息的政府部门流向购买原始信息并转换和增强这些信息的私营部门,最终流向需要这些产品或信息的最终用户。通常私营部门支付由政府部门提供的政府信息资源,而终端用户支付由作为中间人的私营部门所附加的价值。还存在着一种可能的情况,即当政府部门有能力加工处理原始信息时,可以将信息处理后直接出售给终端用户,而无需私营部门的参与,如图1所示:

3.2.2 再利用的信息范围 在欧盟和美国,只要是可以公开的信息,都能够被再利用。不可再利用的信息都是不能被公开的信息,比如涉及国家安全的信息、涉及个人数据的公共信息、商业敏感信息、第三方对其持有知识产权的信息等。

通过比较发现,在实践中较多被再利用的政府信息类别包括:地理信息(如电子地图)、气象信息(如天气预报、气象图)、环境信息(如环境评估报告)、经济和商业信息(如公司信息、统计数据、产业和贸易信息)、法律信息(如法律文本、法院的案例判决书)等。其中,最常被再利用的类别非地理信息莫属。根据

niCUS于2008年的管理咨询报告显示,在欧盟,仅德国地理信息市场总额2007年就已达到15.1亿欧元,其中导航部分占48%。在美国,近年来伴随联邦政府信息的免费和低价提供,Coogleearth进一步推动了地理信息资源的再利用。现在,普通公民可以通过Coogleearth免费获得那些过去十分昂贵的航空照片、卫星图片,地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大大增加。

3.2.3 再利用的模式 由于政策导向的不同,欧盟和美国对政府信息资源进行再利用的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国际上已有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经总结,两者之间的对比如图2所示:

在欧盟,信息生成机构直接从用户与其他机构处收回成本,用户与其他机构需要为获取数据支付一定的费用。由于欧盟希望能够收回成本,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一定的收益,所以相对来说费用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共部门信息的再利用。

在美国,政府信息生成机构向用户与其他机构开放信息,低成本甚至免费地提供政府信息资源。其他机构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商业化开发,创造财富、增加税收,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美国国会和预算管理办公室将所得的税收分配给各政府信息生成机构,用以支持信息的生成、采集等,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

不难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的最大区别在于收费问题。举例说明,美国国家气候数据中心从1948年至今的所有历史观测数据约15BG,以CD形式出售价格为4290美元;一个欧洲公司要获取德国的历史观测数据则需支付150万美元,德国气象局对其一个观测站的历史数据报价为4000德国马克。

3.2.4 再利用的收益 在欧盟,在再利用指令以及相关项目(如epSiplus)的支持下,公共部门的收入大幅增加,信息内容产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2008年12月的《关于地理信息、气象信息和法律信息部门的公共部门信息再利用评估》中显示,三个领域的公共部门信息再利用市场都在增长,尤其是地理信息领域,在所调查的三类地理信息(即地形信息、地籍信息和航拍照片)中,公共部门信息资源持有者的总收入约3.56亿欧元(这个数字仅仅表示所调查的27个公共地理信息持有者出售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收入,并不包括由增值服务所产生的收入)。同时,据估计,德国地理信息市场规模自2000年至2007年增长了50%。

在美国,在政府信息政策的积极引导和扶持下,信息内容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就业人数大幅增加。信息服务和数据库产业从1994年的40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560亿美元,数据库供应商从1991年的900家发展到2003年的4060家。

通过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尽管各国都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制度,规范了管理过程,促进了信息内容产业的发展,但不同的信息政策导向与收费,导致了不同的产业规模与收益。在欧盟,公共部门虽然从较高的收费中获得收益,但他们同样失去了由于放弃收费而产生的大量商业活动所带来的税收和就业方面的好处;在美国,由于收费低廉,创造了政府信息商业化开发的竞争性市场环境,产生了大量工作岗位,促进经济大幅增长。仅就气象信息而言,据统计,早在2002年,美国的商业气象市场总收入就已达4亿~7亿美元,公司数约400家,雇员数超过4000人;而同一时间,欧盟的商业气象市场总收入约为3000~万5000万美元,公司数约30家,雇员数约300人,远远落后于美国。

4 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现状

为了解我国的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情况,笔者采用网络调查与访谈的方式,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以下从政策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总结。

4.1 政策层面

4.1.1 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缺乏相关政策支持

据了解,在交通信息、人口信息、工商注册登记信息等领域,有的政府部门已经对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尝试,但由于缺乏相关的政策,没有激励和约束机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如某政府部门就提到,如果免费向企业提供数据,那么,申请的企业会急剧增加,系统的运行、维护费用势必会大量增加;如果收费,则找不到相关的政策支持。没有政策的引导与支撑,他们不敢贸然对政府信息资源进行再利用。

4.1.2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尚不够完善 我国已于200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调研发现,随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推进,在主动公开方面,机构职能、领导介绍、规划计划、业务动态、政策法规等信息都能做到及时准确公开;但在依申请公开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尽管申请的流程比较顺畅,但各部门对依申请公开工作都采取审慎的态度,需要反复研究,才可确定是否能够公开相关信息。这是因为虽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相关工作进行了规定,但各政府部门的依申请信息公开经验还不充分,配套的响应、救济等程序还不够成熟与完善,与《保密法》等相关法律的部分条款之间还存在着需要协调一致的地方,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4.2 实践层面

4.2.1 现有的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实践不规范 目前,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分散在各主管部门,开发利用工作常常由政府部门自身或其事业单位承担,无偿或有偿向社会提供服务。尽管企业对政府信息资源有着强烈的需求,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核心领域,如交通信息、地理信息等,但是却很难通过正常的渠道与合理的价格来获取到所需的信息。除了通过政府网站获取政府信息资源外,某些企业在实践中还通过一些其他渠道和方式获取政府信息资源。如有的企业从政府部门的下属单位或关联企业购买数据,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有的企业与政府部门进行项目合作,于项目结束后使用在合作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就存在着政府信息资源泄露的安全隐患。由于没有相关的政策和机制约束,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工作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地方,亟需改进。

4.2.2 企业通过公开渠道获取的政府信息资源无法满足其再利用需求

随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推进,尽管各政府部门主动通过网站或规定的其他渠道公开了部分政府信息资源,但是,企业纷纷表示,已获取到的这些信息在全面性、准确性、精细程度和及时性上存在不足,根本无法满足其需求。如企业获取的往往是宏观层面的数据,如国家或各省某年度的某类统计数据,但要获取各市或各区县的此类数据则非常困难;政府部门提供的地图信息基本上几年才更新一次,更新频率太低。此外,政府公开的信息往往比较零散,缺乏有效整合,企业对这些信息进行再利用不方便。如某从事交通信息服务的企业提出,从政府部门获取的停车位信息、交通事件信息等23类常用信息,未进行有效整合,而企业又没有足够的能力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这些问题都影响了政府信息资源的再利用。

5 结论

通过对欧盟、美国以及我国的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政策与实践的研究,可以得出:

・政府信息资源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与社会价值,这是毋庸置疑的。再利用能够充分发掘出政府信息资源的价值,促进信息市场的繁荣和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推动经济发展。

・政府信息资源的再利用以相对成熟的信息公开和获取为前提。欧盟、美国的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之所以能取得较大成功,与他们长期以来的信息公开与获取的制度建设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为再利用奠定基础。

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篇9

信息管理“是组织有意识的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并进而将其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组织业绩的目的。”而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所共同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一般来说,企业文化可分为四个层次:理念、制度、行为与物质。

企业文化与信息管理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如人性、知识、创新等。信息管理与企业文化不可分割,信息管理是企业文化的时代坐标和准则,信息管理建设还要文化的支撑,也正是为了高效益地进行信息管理。

一、企业信息和企业文化同属于企业的软资源

企业的资源可以分为硬资源和软资源。企业信息和企业文化都属于企业的软资源。企业信息和企业文化具有如下特征:

(一)可再生性

硬资源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的。而企业信息和企业文化相对来讲是无限的,是可再生的。知识、文化、思想、理念等,不是越用越少而是越用越多。在使用中会不断得到增长。知识、技术、文化、理念等都是可以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断增加的。信息资源是有寿命的,随着时间的延长,信息的使用价值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但是信息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目的又会具有不同的意义。从而显示出新的使用价值。

(二)共享性

硬资源一般具有独占性和排它性,是有明显边界的。但是企业信息和企业文化却不同,具有共享性。知识、技术、文化、理念等都是可以进行学习和掌握的,是无边界的,靠的是一种学习的能力,而能力又是软资源,也是可以通过培养、训练而造就的。企业信息也可以为多方所利用。

(三)边际成本递减,而边际效益却是递增的

硬资源的边际成本是递增的。而企业信息和企业文化则不同,并不会随着使用量的增加而使成本递增,相反随着使用者的增多、使用量的增加而使其成本递减。知识、技术、文化等是越学越多的,积累得越多,再学习的成本就越低,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就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知识、技术、文化等是可以不断得到提升,其边际效益是递增的。

(四)具有高附加值、强竞争力

以硬资源为主的产品,容易被学习和模仿,随着产出的增加,卖得越多则利润越低,形成“薄利多销”。而信息产品却不同,由于技术含量多、文化品味高、社会效应大,难以被学习和模仿,具有一定的垄断性等。在企业服务与管理中,良好的企业文化体现在良好的营销关系、市场效应中。

二、企业文化作用于企业的信息管理

(一)企业环境因素

企业环境是塑造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生产经营所处的社会和业务环境,包括市场、政府、技术环境等的状况。这些因素都是影响信息管理实施的直接原因。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唤出了知识经济的出现,而世界范围内对于知识经济的不断唱响促进了企业对于信息资源的高度整合和提炼,并达到充分共享,这实际上就是信息管理。

(二)价值观念因素

价值观在企业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企业文化能否对企业经营发挥正面作用的关键。企业的价值观实际就是企业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也是企业的精神、信念、动力和追求。比如很多国内外企业都有着自我的核心价值观,而且,这些价值观都在引导着本企业的文化和发展,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施信息管理的企业,坚持知识为核心的价值观实际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因为知识主要存在人的大脑中。这种跟传统工业时代不同的价值观会促使企业形成一种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企业文化氛围。且把这种指导精神和具体的信息管理思想及方法转化为企业的日常管理和员工行为,使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积极性并愿意为企业发展尽心尽力,最终从主观上促进信息管理的顺利实施。

(三)激励文化因素

在信息管理中,知识型员工在重视物质激励的同时更加注重声誉等精神方面的东西。企业应针对这些新特点新需求,尝试增加更具效力的新的激励内容。

(四)企业文化网络因素

文化网络是指企业文化信息传递的主要渠道和路径,是企业价值观和英雄轶事的“载体”,是传播企业文化的通道。企业管理者往往通过正式性和非正式性的文化网络渠道,传播有利于信息管理开展的相关信息,对企业的发展使命、战略、价值观、企业精神等文化进行宣传和教育,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企业顺利实施信息管理必须进行相应的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要顺利实施信息管理,必须认真研究信息管理下企业文化的特点,通过不断创新,积极构建促进信息管理的企业文化体系,最终促进企业经营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创造价值能力。

(一)强调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重要特点是重视人的价值,正确认识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员工的整体意识,从根本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知识型员工自我发挥、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环境中才能获得满足。

(二)激励创新的企业文化

鼓励创新,支持变革,是促进信息管理的企业文化的鲜明特点,信息管理背景下企业除了通过创新活动把知识资源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的组织管理当中去之外,还要设法将创新之成果迅速生产并推向市场,这就必须借由企业文化创新之协助,以促使企业内部达成求新求变的共识。企业在创新途中还会遇到种种挫折,要想做到百折不挠,必须建立鼓励不断学习与容忍失败的企业文化。

(三)创建学习型的企业文化

企业必须提高获取知识和有效应用知识的能力,而学习、研究与开发正是获取这种能力的基本途径。企业应为所有员工营造学习的环境,提供共同学习的机会,鼓励员工善于学习,掌握最新知识,提升学习能力和执行能力,把学习贯穿整个职业生涯并有所创造。

(四)构建和谐与信任的共享型企业文化

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篇10

关键词:arcGiS;地理信息系统;森林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8021702

1前言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作为现今应用较为广泛一种空间信息系统管理技术之一,靠着强大的功能和较为完善的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应用中迅速崛起。arcGiS技术抛弃了传统管理中耗时耗力的计算过程,对大批量的数据可以进行快速的分析处理,不但提高了森林资源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也可以从分析到决策为管理者提供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为现今的森林资源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技术保障。

2arcGiS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优势

由于森林自身生长的长期性、地域的宽广性、资源的再生性等不确定性特点,采取传统的方法对森林资源进行管理已经满足不了现阶段的要求。采取arcGiS技术,可以对森林资源的特点进行很好的管理,为森林资源的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后盾,其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2.1功能强大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有强大的技术系统平台作为后盾,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先进性和安全性,对庞大的数据能够较快、较准确地进行相应的运算,并提供相应的分析、管理、查看及其等多项功能,能满足其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工作信息系统处理的要求。

2.2降低成本的投入

其具有强大的存储、定向查询功能的地理数据库引擎,能够将所有输入系统的数据在分析属性的数据库进行分析管理,将单一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整合成具有较强逻辑功能属性的数据信息,大大的减少了管理数据所需要的时间,间接地降低数据管理的成本投入。再加上该软件具有优良的可升级性和其良好的拓展性,其稳定的平台能够提供一系列的措施方案,直接降低了用户方面的成本投入。

2.3丰富的地理数据

通过基于arcGiS自带的地理空间数据,以及常用的高程数据和影像等基础数据,再加上arcGiS的大量模板数据和大量的管理方案的提供,对arcGiS技术的应用大大地减少了管理者所花的时间。

2.4服务的多样性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不但能用于分析和绘图,其平台还开发了一系列配合arcGiS的软件产品,如arcimS,以及专业用于图面成像分析的arcmap等软件产品,通过其多样性的软件产品服务于森林资源管理中,为森林资源的更好管理提供帮助。

2.5各类信息管理方面的优势

通过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建立相应的地理信息库,进行简单的制图和简单查询,起到森林调查、数据管理的作用;通过其图形及数据的重新处理等作业,对各目标进行分析和推导出新的信息进行相关资源的分析;通过其建立模型和选择适合的经营方案等,用于对森林的经营管理做出决策。借助于地面的相关调查或遥感图像数据分析,实现了森林的地籍管理,再加上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能够对森林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动态反映,起到监测森林资源变化的作用,可以对林地的征用情况和林地资源的变化进行数据化管理。

2.6有计划地进行森林砍伐

通过arcGiS技术能够将采伐限额指标与其数字化图像信息进行有效结合,对森林的采伐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并将其直观地反映到具体区域空间上,将不同的砍伐方法和砍伐量的地理空间分布情况直观化,更形象的对其地点、树种、面积、砍伐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2.7加强火灾的保护控制

通过arcGiS技术能够对森林火灾进行辅助设计管理和简单预测,我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森林火灾预警系统和相应的辅助决策系统,大大地提高了应对森林火灾的反应能力和综合防控能力,从各方面保证了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3arcGiS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已成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已经有较多的森林机构使用其强大的功能进行相关的管理工作,将很大一部分过去复杂的困难轻松地解决,其在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如下。

3.1森林资源的清查和管理

通过arcGiS技术的强大成像功能实现森林资源的清查工作。将调查人员所统计的书面数据信息录入计算机,建立相应的数据表,再通过arcGiS把其数据表以图像的形式保存在计算机上,帮助资源管理者进行面积的计算和相关数据的汇总,方便管理者对资源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

3.2建立数据库和电子地图

结合森林调查的资料数据和GpS的地理坐标,可以通过arcGiS其自身的成图功能将GpS坐标点和调查数据以地块图面分布的形式具体地显现出来,使森林的整体面貌及其位置信息现象直观的展现出来。其次,还可以通过arcGiS结合相关数据对树木的生长情况进行预测,对各树种分布情况进行较好的预测。

3.3森林经营设计方案的制定

通过arcGiS自身的数据管理和数据库分析功能,可以将任何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相应的分析预测,对森林生长和经营模型进行准确的建立,再加上对各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和比较,形成较好的决策模型和效果良好的经营方案,以实现最佳森林经营设计方案的制定工作。

3.4林区道路的规划

通过arcGiS对林区道路进行合理的规划,结合相应的调查数据及树木分布情况、海拔高程、地理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实现林区道路的设计。

3.5森林层面图的建立

森林层面图对于森林工作是相当重要的,然而以传统的森林信息管理办法制图不但工作量极大,也需要有很强的技术水平。然而arcGiS具有较强的制图功能,通过其图层功能,将海拔、树高等各类信息分层不同的图层表现出来,只要通过打开相应的图层矢量,图面就能呈现出来所需要的信息。

3.6对森林空间数据的分析

通过arcGiS对森林的空间进行相应的分析,依据不同的数据来源,进行预处理,实现森林空间数据的分析:①地理变换,通过在地理坐标系间进行数据的转换,将矢量数据从一个坐标系转换到另一个坐标系环境下,选用三参数和七参数变换法实现相关地理的变换;②投影变换,在arcGiS中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不同地图投影时,可以通过将一种投影的地理数据转换成另一种投影的地理数据,进行地图投影变换。

4结语

随着arc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其在林业生产应用中的快速发展已成为趋势,再加上其能在林业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清查、经营管理和相关资源的监测中起到重要作用,能够将森林的经营管理模式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信息化的形式展现出来,为森林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对森林信息化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以及林业生态h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今后的林业工作中应加大arc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巩建新,赵会艳,孟宪勇,等.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14(23):131~132.

[2]高璐璐.浅谈arcGiS在森林方面的应用[J].防护林科技,2013(6):99~100.

[3]何超.浅谈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5):292.

[4]巩建新,赵会艳,孟宪勇.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在林业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14(23):131~132.

[5]王祥.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2014(8):169~170.

[6]原会营.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辽宁林业科技,2013(3):52~53,62.

[7]胡刘学,牛淑贤,薛柏桥.地理信息系统(GiS)与森林资源管理[J].陕西林业科技,2010(2):61~65.

[8]魏安世,李伟,陈鑫.基于arcGiSengine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J].广东林业科技,2006(2):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