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国外幼儿音乐教育现状十篇国外幼儿音乐教育现状十篇

国外幼儿音乐教育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2:30

国外幼儿音乐教育现状篇1

关键词:学前音乐教育;实践现状;弹性化;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075-02

一、前言

目前国家教育发展中十分重视幼儿教育,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教育教学中承担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中幼儿音乐教育在幼儿学习中具有启蒙作用,得到学校和家长的关注。

对国外学前音乐教育进行考察发现,国外的音乐教育教学起步相对较早,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学前音乐教育体系,很多成熟的学前音乐教学法被纳入教育体系并得到推广。我国的学前音乐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但随着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学前音乐教育也得到了重大发展。特别是90年来以来,我国确定了素质教育发展规划,受“全民学习、机会均等,促进和谐的教育”发展目标的影响,学前音乐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这一时期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学前音乐教育研究著作,但是由于时展的限制以及人们、学校认识的差异,学前音乐教育的本体功能并没有得到有效体现,大部分学校和家长仅仅重视对音乐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培育;同时随着西方教育教学方法的渗透,西方化色彩在学前音乐教育中凸显,直接影响了我国学前音乐教育实践,下面笔者将对学前音乐教育实践现状进行梳理,探索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提升我国音乐教育实践提出有效的对策。

二、学前音乐教育实践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学前音乐教育实践现状

目前我国学前音乐教育实践经历了两个重要的阶段,分别为学习阶段和创造阶段。两个过程组成了学前音乐教育实践的统一发展。

(1)学习实践阶段。目前国外关于学前音乐教育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幼儿学前音乐教师国家音乐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纳入音乐教育体系中,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音乐教育法,例如奥尔夫教学法主要侧重于提供幼儿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热情;而柯达伊教学法主要侧重于提升偶尔音乐综合学习素质,为音乐学习创造良好的综合基础。达尔克罗斯体态律动学则是关注幼儿音乐学习中肢体语言的些协调性。

但是纵观我国学前音乐教育实践,在音乐学习阶段,我国起步比较晚,对幼儿音乐学习的阶段重视还存在欠缺,没有有效激活幼儿音乐学习积极性,我国应该加强对国外学前音乐教育实践的借鉴,为提升我国学前音乐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2)创造实践阶段。学前音乐的创造表现为对乐器的制作方面,幼儿由于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如果让其在音乐上实现创造性的思维发展是不现实的。但是对乐器的制作可以锻炼幼儿的音乐创造能力。在国外,奥尔夫音乐教学中乐器是十分贵重的,但是学校鼓励学生和家长利用自身的资源进行乐器制作。目前我国学前音乐教育中也逐步重视对幼儿创造性学习的认识,可以有效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模式,这样可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在不断制作音乐器材的同时,发掘新的声音。

(二)学前音乐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学前音乐教育实践缺乏对幼儿个性化的考虑。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学校对幼儿音乐学前教育实施统一化的教育教学管理,忽视对幼儿个性差异化的认识。学前音乐教育中,往往是几十个幼儿组成一个班级,有1-3个音乐教师进行授课。实际上幼儿阶段是培育幼儿潜力最佳时期,这种统一模式的音乐教学并忽视幼儿内在的主观需求性,直接影响我国学前音乐教育的绩效。

(2)学前音乐教育内容和方法单一化。所谓单一化是指采用一种模式,僵硬不变。例如学前音乐教育课程是不变的,教材选择完善是根据学校历年教务处管理制度。实际上这些教材内容与幼儿发展极其不吻合。而在教学方法上,大部分学校采用唱歌、欣赏、韵律活动等三大部分,教学方法十分单一。教学方法是多变的,具有很强的技巧性,教学方法的延伸是目前学前音乐教育极匮乏的。

(3)以“教师”为中心的错位。在学前音乐教育教学中,学生是处于中心地位的,学生的“学”对教育教学效果影响最为显著,但是受到我国传统教育教学影响,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师“教”是主流,特别是在学前音乐教育中,大部分教师认为幼儿的心智发展还没健全,因此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主体控制地位,实际上学前阶段的幼儿依然是学习的主体,学前音乐教育中应该积极为提升幼儿学习兴趣,激发音乐学习热情为目的,还可以创设情景,对幼儿音乐学习进行诱导。

三、学前音乐教育实践改进的对策

(一)考察幼儿音乐学习个性化差异,制定符合幼儿自身特点的学前音乐教育实践计划和目标

幼儿的音乐潜质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幼儿对音乐、舞蹈十分敏感,听到音乐以后肢体等就十分灵动,但是有的幼儿对音乐的渴望程度低,兴趣不大。并且学前音乐教育中,幼儿学习和创造能力有高有低,因此在学前音乐教育实践中,应该根据幼儿个性化差异,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幼儿发展的学前音乐教育目标和计划。

幼儿教师作为音乐教育的授予者,对幼儿音乐教育实践具有最直接的实施权,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与幼儿的接触,感应幼儿对音乐的渴望度,进行细致的观察,并通过建立档案、日记等形式进行学前音乐教育实践的对比,通过幼儿感应、记忆、表现等特征,对幼儿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特征的幼儿实施不同的学前音乐教育目标和计划。

(二)实现音乐教育内容的多元化,促进幼儿学前音乐教育的全面发展

根据我国音乐教育实践教学经验来看,多元化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重要方向之一,幼儿学前音乐教育也应该坚持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构建多元化的学前音乐教育体系。

(1)弹性选择教材,满足幼儿不同发展需求。教材是幼儿学前音乐教育最基本的材料,什么内容的教材对幼儿产生什么样的知识架构,学前音乐教育中,教材的选择应该是弹性化的,选择的依据是根据幼儿发展的不同需求。例如教材可以简单、易懂,也可以含蓄简约。甚至幼儿教材可以反复使用,只要教材符合幼儿在学前阶段的知识架构所需就应该进行有效利用。

(2)弹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我国学前音乐教育内容,大多数学校进行唱歌、欣赏、韵律活动等三大快。实际上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多变的,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在三大快主要教学内容基础上可以进行有效的延伸,例如音乐游戏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幼儿学习兴趣,还能创新音乐教学样式。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音乐教学实践

(1)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现代学前音乐教育实践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这与传统的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音乐教学模式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在学前音乐教学实践课程体系设计中,要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并将其运用到各种学前音乐教育实践活动中去,从而促进幼儿心智的健全和成长。

(2)为幼儿音乐学习创造“学以致用”的情景。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学是在一定是文化背景下完成的,这种文化背景赋予了学生受到教育的“情景”,在这种情景中,学生将学习的内容融入情景中,给予新架构知识的某种意义。因此在幼儿学前音乐教育实践中,为其创造“学以致用”的情景的十分重要的,有利于巩固新知识,提升教学绩效。在现实学前音乐教育实践中,应该积极利用班级音乐比赛、音乐会等模式,为幼儿音乐学习创造“学以致用”的情景,从而实现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幼儿新知识架构的情景塑造。

(3)引导幼儿加强学前音乐教育教学的反馈。反馈实际上就是将学习效果传递给教师,教师通过信息进行教育教学的总结和反思。目前大部分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均不重视反馈这一信息传递过程中,完全关注与自己的“教”,对幼儿“学”的反馈信息认识不足。这就要求学前音乐教育教师要加强对幼儿反馈信息的关注,通过幼儿表现、咨询等方式,积极将反馈信息贯穿于教学中,优化自我教学。

四、学前音乐教育实践改进的对策

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教育教学中承担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中幼儿音乐教育在幼儿学习中具有启蒙作用,得到学校和家长的关注。对国外学前音乐教育进行考察发现,国外的音乐教育教学起步相对较早,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学前音乐教育体系,很多成熟的学前音乐教学法被纳入教育体系并得到推广。但是我国学前音乐教育起步相对较晚,发展相对不成熟,并存在教育教学的误区,主要表现为学前音乐教育实践缺乏对幼儿个性化的考虑,学前音乐教育内容和方法单一化,以“教师”为中心的错位。本文针对学前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学前音乐教育实践改进的对策,考察幼儿音乐学习个性化差异,制定符合幼儿自身特点的学前音乐教育实践计划和目标;实现音乐教育内容的多元化,促进幼儿学前音乐教育的全面发展,要求弹性选择教材,满足幼儿不同发展需求;弹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幼儿学习兴趣,还能创新音乐教学样式;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音乐教学实践,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幼儿音乐学习创造“学以致用”的情景,引导幼儿加强学前音乐教育教学的反馈。

基金项目:2013年度甘肃省教科所科学规划项目“高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幼儿音乐艺术教育的实践反思”,编号:GS(2013)GHB0843

参考文献:

[1]孙鹏.走出学前音乐教育的误区[J].中国音乐教育.2013(09):7-9.

[2]李成.幸运但不幸福的乐宝宝――家庭音乐教育误区分析[J].家庭教育(幼儿家长).2014(02):7-11.

[3]李晋瑗.关于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几点思考[J].学前教育.2014(05):90-96.

[4]于洋.试述学前音乐教育对幼儿成长的作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6):56-57.

[5]王绍灿.浅谈儿童音乐素质教育[J].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4):12-14.

[6]黄鑫.奥地利幼儿园重视音乐教育[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3(02):34-36.

[7]刘欣欣.少儿音乐教育刍议[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4):45-46.

[8]路阳.学前音乐教育的误区[J].琴童.2013(06):89-91.

国外幼儿音乐教育现状篇2

关键词:幼儿音乐师资;音乐技能;考试标准;课程体系建设

一、幼儿音乐师资培养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是思维强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没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其音响、节奏与旋律最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想象和培养他们的情感,是幼儿早期进行智力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能力在儿童各种能力的早期表现上最为突出,有心理学家曾统计:3岁前出现音乐才能的男孩为22.4%,女孩子为31.5%;3岁至5岁时,男孩为27.3%,女孩为21.8%……有近一半的儿童在五岁以前就出现了音乐才能。由此得出,进行音乐教育的最佳时期是幼儿阶段。

幼儿园作为开展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培养幼儿音乐才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幼儿教师的自身素质则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想提高我国幼儿音乐早期教育,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幼儿音乐师资队伍就显得愈发的重要。

二、我国幼儿音乐师资现状

(一)幼儿音乐师资缺乏

我国幼儿园师资总体比较缺乏。从表1(见下页)看出,近10年我国幼师比一直维持在1∶24以下较低水平。按照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等相关政策文件规定,我国幼儿园教师与在园儿童的比例不应低于1∶16。若按此比例计算,所缺教师高达51.67万人。而拥有较高水平的音乐专业素养,了解幼儿教育的整体规律,并熟悉掌握幼儿音乐教学规律的幼儿教师更是少之又少。一些幼儿园,幼儿音乐专业教师根本就不存在,音乐教师只是由会一点简单音乐和儿歌的教师充当。对于遍及全国各个地方的乡村幼儿园,幼儿音乐师资则更属梦想。

(二)幼儿音乐师资职前培训不明确

目前,现任幼儿音乐师资依据所受职前培训的专业不同进行分类,主要可以分成以下三大类:各教育层次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各教育层次培养的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其他。

第一类,各教育层次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他们在学校的时候,实施的是“全才”式的幼儿教师培养。广泛学习了针对幼儿的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基础课程和音乐艺术教育。但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入学校之前没有音乐专业基础,大学期间又采取的是“全才”式培养,自身的音乐素质和音乐教育能力都提高有限。工作后,在幼儿教学实践中,他们又对幼儿的文化、生活、音乐、美术、自然等各种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全面负责,也没有太多精力和时间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和音乐教育能力。这些幼儿教师对幼儿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及西方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几乎不太涉猎,多数仅凭自己的爱好来挑选幼儿音乐教学材料,潦草应付对幼儿的音乐教育,更谈不上针对幼儿音乐教育的课程与教学进行研究、探索和对幼儿音乐潜能进行开发。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音乐教育是需要发展儿童技能的,有了技能才有能力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才能够亲自参与音乐艺术活动,才能陶冶儿童的性情和品格,达到增加儿童幸福感的目的。如果作为儿童音乐才能的培养者自身的技能、鉴赏能力都很差,很难想象如何将音乐的美感传递、教授于幼儿。最终,幼儿的音乐教育与情感教育的科学化、规律化和人格化将流于形式。

第二类,各教育层次培养的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每年全国各地院校招收了大量的音乐教育和表演专业人才,他们毕业后一部分进入了中、小学校,一部分进入了社会表演团体,还有部分进入了幼儿园。由于择业选择的竞争,他们选择了幼儿音乐教育,这本来是一件对幼儿教育发展非常具有意义的事情。但是,由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音乐教育多是针对中小学教育层次,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习的音乐艺术多是普及性、大众性的音乐艺术,更多是一种为了表演性质而学的一些音乐知识,都没有针对幼儿音乐学、幼儿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学等幼儿专业的知识学习,使得毕业生虽然在幼儿园进行幼儿音乐教育,但其理论、技巧和实际应用产生了脱节现象,往往造成了以成人的心态去传授通俗歌曲、儿童歌曲,偏离了幼儿音乐教育方向,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规律。

第三类,一般为其他专业转行,或从各种途径转行的人员。其音乐素质和能力更是无法符合幼儿园的实际需求。

二、高校幼儿音乐师资培养对策

(一)调整转换培养思路,在重视“全才”式培养的基础上,加强“专才”的培养

可在学前教育的专业名称后用“音乐教育”或在音乐教育专业名称后用“学前教育”标注培养人才的内涵。各级领导需要加深对幼儿教育本身的认识,重视幼儿音乐艺术教育对幼儿未来人格培养的重要作用。在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时,不需要统一而无特色的“全才”,而需要进行“音乐专业分流”,将幼儿音乐教育作为其基本专业方向,培养具有创新、活泼、懂得幼儿音乐教育规律的幼儿音乐师资。

(二)制定合理的招生制度

目前,大多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将人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全才”式的学前师资,其招生考试标准是全国统一高考,根据填报志愿情况择优录取,没有设置额外的专业考试。由于音乐技能掌握需要的周期较长,仅仅依靠入校后的两三年时间很难达到较高的水平;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对幼儿音乐教育越来越早,很多孩子很小年龄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因此,以培养幼儿音乐师资为培养目标的学前专业招生,除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外,还应设置相关音乐技能、创造力的考核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幼儿音乐师资的素质。

(三)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

一是幼儿音乐师资职责,可以定义为用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启发和教授儿童音乐才能。因此,幼儿音乐师资的培养既要有现代的学前教育理念和基本的学前教育技能,又要有较高的音乐相关技能。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除了开设学前教育的基础课程外,如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等,应着重加强音乐技能、鉴赏能力的培养,但应避免模仿音乐专业院校的培养模式,应以幼儿教学实践需求为出发点,注意培养学前教育理论与音乐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除开设钢琴、声乐、舞蹈等技能基础课程外,还应开设如幼儿钢琴教法、幼儿音乐鉴赏、幼儿音乐教法、幼儿舞蹈教法等课程。二是应开设国内外先进音乐教法理论和实践课程,如奥尔夫、柯达伊、铃木教育法等。三是幼儿音乐师资需适应时代潮流,能够拥有现代化教育观念、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开设现代化设备、教学软件应用课程;学习先进的多媒体教材,如艺术教育多媒体教材《音乐的翅膀》等。四是增强实践课程,加强教育教学的见习和实习。目前学前专业学生学习理论的时间占了绝大部分,一般实习和实训仅有4-6周,导致了大批理论素养较高、但实践素养较低的毕业生进入了幼儿园,完全不适应幼儿园的实际需求。幼儿音乐师资的培养是进行幼儿园一线教师的培养,而非学术人才的培养。因此,实践环节应给予重视和加强。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双师型”教师将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实际需求与校内教学改革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未来幼儿园工作的需求。从而改善目前学前专业毕业生偏理论、轻实践,缺乏工作实践经验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庞丽娟.中国教育改革30年学前教育卷[m].北京: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宋红娟.英国“入职与发展档案”制度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的启示[J].早期教育,2009,(3).

[3]李晋瑗.学习陈鹤琴先生音乐教育思想[J].早期教育,

2009,(2).

国外幼儿音乐教育现状篇3

关键词:高师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现状;途径

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的普及,学前教育专业在全国高校兴起,尤其是世界范围内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使人们认识到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推动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全面发展。音乐课程做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前教育专业学习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学前教育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优秀的幼儿教师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我国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活动使儿童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但长期以来,学前教育专业学习方式呆板,学生理论、专业素养、教学能力差的现象比较严重,有些毕业生难以胜任教学工作,这与“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本文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探讨,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改革提供现实依据。

一、当前国内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

1.生源音乐素质薄弱

目前不少高校纷纷组建了本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但是在入学却没有再设立艺术方面的考试,甚至很多学生是调剂到本专业,这种情况导致大多数学生的音乐素质基础较差,有的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上还是比较吃力,例如,有些学生音准差、乐感不强、四肢不协调,在后期的学习中,这类学生也会逐渐失去兴趣,毕业时学生的程度也是良莠不齐。这样的学生,就算是将来从事了幼儿教育,也不会有太好的教学效果,甚至会对幼儿的音乐教育带来不利影响。

2.生源相对较少

近年来,我国民办幼儿园在逐渐增多,但是工资待遇却不高,这是学前教育生源较少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秦皇岛的私立幼儿园,2010年,幼师工资每月基本在1000元左右,到2015年大概每月1600元左右,尽管工资在增长,但是始终与其他的职业存在一些差距,这就直接导致幼儿教师的不稳定,同时对我们的幼儿教育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公办幼儿园待遇相对较好,但是目前对幼师的需求已经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们在选择专业时,考虑到将来的工资待遇等问题,会使很多学生想选却不敢选择学前教育,就算是选择了此专业,毕业时就业的方向也可能会因为工资的问题而转移。就我校的生源情况来看,目前每年基本会有一个对口招生的班级,其他班级的学生都没有任何艺术类的相关基础,而且还有一部分是被调剂到本专业的,例如2009级学前教育专业,两个班50%以上是被调剂过来的,半年以后又有15%的学生转到其他专业。同时,这部分学生基本都是女生,很少有男生选择此专业,因此学前教育专业似乎又有了一些局限性,尽管专家们的呼吁男生选择此专业改变“阴盛阳衰”的幼师队伍,但是到目前来看也没有任何改观。这种不稳定的生源状态以及毕业以后的待遇情况,使学生存在很大的担忧,在选择此专业上也会非常谨慎。

3.音乐课程单一性强,缺乏专业特点

学前教育专业有其特殊性,如何把音乐与其他学科综合起来,使音乐课具有综合性,延展性,是值得我们从事音乐教育的老师们去研究的。当前有的高校音乐培养方案上基本上是把中专层次幼师培养与专、本科层次音乐教育简单叠加综合,不少学前专业的课程安排甚至直接是专科幼师层次或者是与音乐专业的一样,课程安排上脱离幼教实际,缺乏专业特色。其次,从教师方面来看,目前课程基本上是由音乐系的老师进行授课,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不能一味的追求技巧上的提高。很多教师没有进行相关的培训,缺乏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因此在授课中难免会套用音乐专业学生的授课模式。从课程的内容来看,部分课程的观念陈旧,内容陈旧,使用课程书籍也是音乐专业书籍的或者是中专幼师的书籍,这些课程和设置很多都不能适合四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且音乐基础薄弱学生使用。同时,我国目前占主流的幼儿师资培养的课程还是比较偏重于艺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单一性太强,缺乏各科之间综合教学。

4.学生实践能力较差

教学实践能力较差,说课逻辑比较混乱。在多数高校中,要么偏重理论,要么偏重技巧,而忽略了学生非常重要的的实践课,这也是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好的原因之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高考之前和大多数普通高考生一样是通过全国文化高考被学校招录的,以前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并不多,因此,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不够,即使在学校进行了一定的音乐能力培养后,还是有很多学生不能准确的表达音乐的内容。还有一部分学生,即使能够理解音乐,但是由于表演实践较少而羞于上台。不敢站到人前去把音乐的语汇表达出来,就不会自如的控制课堂的节奏。国外幼师教育非常注重实习实训,例如在日本,学校安排67.8%的学时用于实际操作训练,25%的学时用于专业理论学习,而在我国大多数高校中只在毕业前夕设有一个阶段的实习,首先实习的时间段安排的就不够合理,学生往往在这个时候都忙于找工作或者继续深造,就会无暇顾及实习中问题的解决,其次,一个阶段的实习学生对现行幼儿教育的了解不够深入,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提高。

5.专业教师紧缺

随着各高校不断扩招,音乐教师严重紧缺,很多学校学前教育的课程都是由音乐系的教师担任,很多教师超负荷上课,而有的学校也经常根据教师的师资情况开设课程,这些方面严重影响到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课程安排上也已经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学生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练习音乐各门类的技巧,而忽视了学科的综合性。这种不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的授课模式,导致不少学生对音乐相关课程望而却步,不能顺利完成课程要求。因此,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独特性,培养适合此专业的音乐教师势在必行。

二、改变当前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现状的途径

当前我国高师学前音乐教育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他们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并没有一味强调高学历,而是注重应用、实践与创新;注重培养学生对儿童的音乐观察、理解和分析能力;重视对学生的各种科学综合教育及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对各种艺术技能的学习要求相对较低。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方法,创建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把音乐教育与其他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运用到实践中去。

(一)把握学前音乐课程的特点

音乐课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不断创新和改革中,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具有了独特性、基础性、创造性、科学性的特点。

1.独特性

学前教育的音乐课与音乐专业学生无论在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都有很大不同。学前教育的培养方向幼儿教师,之所以开展音乐课是为了对儿童进行美育教育。因此,开展课程时应该和儿童的心理和思维特征联系起来,加强对此方面的培训。

2.基础性

幼儿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儿童各种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幼师会对培养儿童的艺术创造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音乐教育方面,应该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尽管在学习过程中不需要过分的讲究音乐的技能、技巧,但是学生应该具备基础的唱、跳、弹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要加强这几方面的综合练习,例如,一首歌曲,可以边唱边跳,也可以边弹边唱,这样,学生在弹唱和舞蹈编排等方面就会联系起来。

3.创造性

学前音乐教育不像音乐系突出技术的专业性,具有基础性的特点,在教学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和儿童的特性联系起来。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在此基础上,把所学的知识通过儿童感兴趣的方式传递给他们,这样才能实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的。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方式,因此可以从这些方面去开发学生。

4.科学性

音乐对于儿童来说,不仅会在提高语言学习能力,而且对孩子们的心智发育及沟通合作方面有很大帮助。因此,音乐课程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非常重要,有其科学性。如何正确的用音乐来教育幼儿、引导幼儿,这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二)改革其他相关环节

1.提高生源素质

为提高生源素质,笔者认为,在高考之前,应该对报考该专业的学生进行一次艺术测试,测试内容不用像音乐、美术专业要求那样高,应侧重基础,通过此考试才可以录取,这可以检验学生将来能否担任幼师这一职业,也为学生后期的学习减少负担。

2.提高民办幼儿园办学质量,提高幼师待遇

(1)提高民办幼儿园办学规模、质量、设施等,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重视与管理。(2)提高幼儿教师工资水平。待遇提高,才能够激发更多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也能使生源质量得到保障和提高,对于幼儿园而言,幼师会比较稳定,同时更能吸引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前来任教,也有利于加强教育部门对民办园的指导、监督和管理,进而推进我国幼儿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高。(3)规范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任职资格。幼儿教育有其特殊性,不是简单的“看孩子”,没有经过培训或不具备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认证的人,是不应该入园进行授课的。但是,现在有很多民办幼儿园还存在这类问题。

3.合理设置课程安排,注意多元化知识学习

21世纪初期,世界发达国家改革后的幼儿课程教育呈现了五大特点:课程设置规范化、课程目标全人化、课程内容多元化,课程实施游戏化,课程资源社区化。在这些国家的培养机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和创造力,教会学生如何发现和培养儿童的科学探究能力。这对我国的幼儿教育有很大的借鉴作用,相比较而言,我国目前幼儿师资培养的教育模式更偏重于音乐技能,我国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该把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知识也囊括进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必须增加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课程组织能力。

4.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中重要的一环,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创造、组织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应该学会如何把音乐与其他领域的知识综合运用,融到游戏、科学观察等活动中。要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增加实践课程,联系实践基地,让学生走进幼儿园去观察、听课、试讲,回校后进行总结、汇报。

5.对任课教师进行培训

改革高校“借用教师”的形式,配备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教师,在授课之前,应该进行培训,教师需要了解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要在掌握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础上进行授课,这样才能使教学具有学前教育的性质。对任课教师的培训,可以请一些优秀的一线幼儿教师进行演讲,去幼儿园进行“实地考察”,以了解当下幼儿教育还存在的现实问题,回到学校后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幼儿教师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高素质的幼师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目标,高师学前教育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会推动着基础教育向更高的一个层次发展、提高!

作者:张芹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许亚莉.国外幼儿科学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势[J].肇庆学院学报,2002(03).

国外幼儿音乐教育现状篇4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师;幼儿

1前言

学前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良好的性格,而在当前的农村幼儿园教学中,音乐教育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现状

2.1师资力量有待提高,教师缺乏专业性

农村幼儿园大多师资力量匮乏,教师缺乏专业性。教师少,孩子多是农村幼儿园的现在,师生配备比远远超过了国家标准。教学任务的繁重,使很多教师都没有精力照顾每个幼儿的音乐学习情况,更没有时间去研究音乐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这严重影响了农村音乐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此同时,经过相关调查显示,农村幼儿园的教师队伍主要由职高或者幼师学前专业毕业生组成,这些教师的教学经验较少,另外,还有一些小学转岗的教师或者其他代课教师,这些教师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学前音乐教育的专业知识和系统训练,不能担任幼儿园音乐教学。例如:不能用正确的方法教给幼儿发生方法,不能用钢琴给学生伴奏,不熟悉幼儿园打击乐教学,没有舞蹈功底。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岗位培训缺失严重,同时,他们又缺乏专业的指导,导致对幼儿音乐教学认识不够,教学水平偏低,更谈不上建立科学合理的音乐教学体系,这些因素都造成了目前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水平和质量不高。

2.2音乐教学硬件设施落后,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农村幼儿园因为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再加之地方政府对幼儿园教学投入有限,导致幼儿园的硬件条件落后,设备简陋。而且有些幼儿园为了节省费用,不愿意添加音乐教学必备的教学器材,造成不能保证每个班级都有乐器使用,只能用简单的音响设备,更不具备购买电教设备和打造专门的音乐教室的实力。音乐器材的缺乏,限制了音乐教学的发展,阻碍了音乐素质的全面提高。

2.3音乐教学教学方法落后,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师对音乐知识了解不多,经验不足,待遇偏低,这些,都不利于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他们普遍认为,幼儿园中的音乐教学,就是简单的给幼儿讲解一些音乐知识,教他们唱几首歌,跳几个舞蹈,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单一枯燥,忽略了对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使得音乐教学缺乏创新性。这些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规律性,不能使幼儿认识到音乐的奥妙,导致了幼儿在听到节奏感较强的音乐时,不会随着音乐整齐地拍手,在教幼儿唱歌时,经常跑掉,更不用说随着音乐的节拍跳舞。由于农村音乐教学方法单一、乏味,导致了教学质量不高,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缺乏乐趣,并给幼儿今后的音乐学习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制约了幼儿身心的发展。

2.4幼儿园缺少科研活动,外出培训机会较少

科研活动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方法,互相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是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的关键,能够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第一,由于农村幼儿园受到当地条件的限制,外出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较少,这就导致了幼儿教师信息闭塞,音乐教学发展相对困难。第二,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普遍偏低,有些教师把幼儿园的工作看成暂时的栖息之地,若是有更好地工作发展机会,便会离开。第三,由于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不是很稳定,相关投资者不愿意投入经费来提高音乐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幼儿园音乐教师把上音乐课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缺少与其他幼儿园和教师的交流学习,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3改善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的方法

3.1进行有效培训,提高教学技能

相关部门应该建立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的培训体系,建立专门面向他们的培训网络,满足音乐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培训,更新音乐教师的教育理念,丰富他们的理论修养和专业水平,提高他们在教学中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技能。

3.2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手法

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就是要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幼儿音乐教师同样如此。因此,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手法。在音乐活动中,突出一个"乐"字,让幼儿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欢乐,让他们在音乐的熏陶中成长,达到身心健康、精神饱满,全面协调的发展目的。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睛、耳朵、身体等多种感知通道,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潜力。

3.3政府应加大投入,改变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硬件设施

幼儿园的硬件设备是实现良好音乐教学的前提条件。要改变当前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硬件设施落后的现状,就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协助,加大基金投入,改变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硬件设施。同时,幼儿园还可以在社会上宣传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呼吁社会爱心人士能够关注农村幼儿音乐教学的发展,积极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通过集资、捐资等方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并且,幼儿园一定要保证资金的专款专用,确保资金都用于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发展。

3.4加强幼儿园与外界的沟通交流,提高音乐教学的执教能力

农村幼儿园应注重教学实践,开展各种音乐活动,加强幼儿园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提升音乐教师的能力。幼儿园应形成教学规范,督促教师完成。第一,要定期进行音乐科研活动,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在活动中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能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加以解答。在平时的执教过程中,多与同行进行探讨,定期组织城市与农村相结合的沟通探讨会,让农村教师走进有特色的幼儿园进行观摩,分享教学经验。第二,推行"师徒制"。农村幼儿园应该招聘一些具有音乐基础的幼儿教师,并对其进行定期培训,然后让他们把教学心得体会传给其他的教师,其他的教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一起沟通学习。

参考文献

国外幼儿音乐教育现状篇5

本文从学前教育的社会需求状况,音乐教育思维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拓展,音乐教育思维在学前教育中的意义三个方面对音乐教育思维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拓展加以细致的论诉。

【关键词】

音乐教育;思维;学前教育;拓展

音乐能塑造人灵魂,安慰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质,是精神的启蒙。在学前教育方面,音乐往往能对幼儿的兴趣、形象、声音的象征,启迪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前教育要以音乐教育为载体,以保证其有效性。音乐教育分为教师教育与非专业两类,对于专业的音乐教育来说需要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经过专业的音乐学习,在舞台表演和专业技巧方面都有一定的修为;另外的一种是相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通过音乐的形象性、感官性为道具,培养学龄前儿童的各个方面的综合素养,而这一任务的实施者就需要有较好的音乐素养才能更好的服务于音乐教育工作。

一、学前教育的社会需求状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个家长都会给自己的孩子在教育上选择最优越的学习环境,具体表现为对其热衷于学校的选择,热衷于双语教学,热衷于钢琴、舞蹈、艺术等艺术技能的培养和心理塑造,儿童的认知、情感的发展和新颖性。

二、音乐教育思想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拓展

(一)从儿童的音乐需求出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了解儿童音乐的需求,以及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基础,可以帮助幼儿教育机构和教师更好地发展,更加贴近实际的教学模式。幼儿教育是广泛应用于小班化教学模式,并为音乐教育思想的发展和实践提供依据,面对较少的孩子,音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并尝试统一的教学进度,使幼儿在唱歌和舞蹈中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从音乐的儿童需求出发,也要个性化。在进行相关课程之前必须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孩子的表现,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深入学习。

(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音乐教育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效利用互联网,多媒体大屏幕,播放一些古典音乐给孩子,让他们在课堂上能感受到歌剧、交响乐、音乐艺术的美感和愉悦,并发展他们的分析和审美能力。此外,这种教学方法也丰富了教学形式,使孩子从单一的歌舞中解放出来,实现了教学方法的扩展。

三、音乐教育思维在学前教育中的意义

(一)学前音乐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幼儿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与同伴的互动和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幼儿发展学前音乐教育,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幼儿音乐教育也能通过孩子熟悉音乐、理解音乐对生活的感悟、接受新事物,也能让他们在音乐的过程中提高理解力、注意力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想像力。

(二)学前音乐教育促进儿童的团结意识。学前音乐教育对幼儿音乐教育现状的研究,发现孩子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和听音乐,可以变得更加安静,注意力更加集中,他们变得更加自律,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孩子的这种特性来进行各种各样的音乐活动,这些活动能增强孩子的情感,集体歌唱比赛也能帮助他们形成集体荣誉感。

(三)学前音乐教育促进儿童的规则意识。幼儿音乐教育具有统一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教师在音乐教育前通常把孩子叫做注意力,倾听,跟着唱,学唱,节奏和速度的控制,还可以再小朋友练唱组的形式,比哪组唱得最好,鼓励孩子遵守规则,要学习音乐,赢得赞美。特别是,合唱比赛和幼儿园在其他形式的歌唱比赛举行,儿童规则培养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各种各样的美味一致匹配的音乐形式,只要做得不好,会影响整个音乐的效果,所以对规则的意识特别强调教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黄灏.武汉市洪山区社会音乐教育培训现状调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2]郭海洋.昆明市校外音乐培训选点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5.

[3]黄河.周代音乐教育对我国当今音乐教育的启示[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3.

[4]李莹.早期音乐教育的情感语境何在[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2.

[5]陈文懿.浅析情感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2.

[6]成华兴.论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在少儿素质教育中的互补作用[D].甘肃:兰州大学,2013.

国外幼儿音乐教育现状篇6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聆听;交流;韵律体操

音乐在孩子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著名的文学家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还有一把便是音符。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音乐教育价值的理解也更趋于科学和深刻。目前已有研究证实,音乐能够帮助人类增强认知系统、提高情绪智力、增强感知运动系统、应激一反应系统、记忆系统等,这充分说明了音乐教育多方面的育人价值。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符合儿童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通过为儿童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使儿童能真正从听觉到心灵都沉浸在音乐之中,感受音乐中流淌的智慧和人格力量。

一、幼儿音乐教育现状

(一)国外音乐教育现状概述

幼儿音乐教育能影响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逻辑与抽象思维、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这一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在幼儿早期教育中,音乐教育已经越来越高亮起来。

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幼儿音乐教育被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基于对前面所提及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深信不疑,美国佐治亚州州长泽尔米勒已提出了一项令人叫绝的建议:作为该州预算计划的一部分,拿出10.5万美元,使该州所有新生儿(每年约10万名)出院回家的时候,带上一张古典音乐激光唱盘或一盘古典音乐磁带。

又如,英国正开展音乐一对一计划,这个项目致力于总结适合两岁以下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音乐一对一计划力图将关于幼儿音乐性的最新理沦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帮助父母及照料者采用更适宜的教育方法。计划首先要求收集信息,包括父母的每日音乐活动、对家庭音乐生活的态度、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在此基础上探讨怎样将音乐应用到两岁以下孩子的每日生活,要求教师必须与父母建立信任,形成彼此认同的伙伴关系。同时,教师必须找到适宜并受到双方认同的教育模式,这类与家庭相关的灵活工作为音乐教师的职业规定提出了挑战。

再如,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作为连接母婴间音乐纽带的亲子歌曲。即女人哼唱儿歌和用音乐育儿的方式来探讨音乐如何成为亲子活动的一部分,从而表现出音乐对她们的观念、情感和作为母亲的身份认同感的影响,以及通过音乐游戏和表演与孩子形成的互动类型和相互关系。

美国把幼儿音乐教育当成专题研究;英国开展音乐一对一计划的项目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澳大利亚专门研究连接母婴的亲子歌曲,让幼儿在婴幼时期就对音乐进行了解。总之,世界各国音乐教育的现状都反映出对幼儿音乐教育的高度重视。

(二)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现状

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终身教育理念的建立,对幼儿实施良好教育成为广大家长更加强烈的愿望,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幼儿的音乐教育和智力开发。

从目前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来看,分科教学强调各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层次性。课堂结构由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大块组成,强调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也是采用这三步曲模式。音乐课的开始部分含律动入室、练声、复习等内容;基本部分主要是学习新内容,约占整节课时间的2/3,结束部分以动作性的活动如律动、音乐游戏、舞蹈等内容结束。教学内容按大纲适用固定的统编教材。然而这种课堂结构的三步曲模式,对一般的常规教学有一定作用,但对实践性强的音乐课来说则不太适合。

因此在激烈的竞争时代,任何父母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想方设法的让自己孩子通过不同的形式学习音乐。因而出现了严重的填压式的教育形式,在生活中常常见到一家的孩子被要求学习几样的乐器以及多种的声乐形式。经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孩子很反感这样的形式,这样的形式往往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在大多数的幼儿园中也一样,每个幼儿园都有自己不同的音乐活动教育形式。比如:独立欣赏、玩中学、教师弹唱幼儿跟学以及前面提到的课堂三步曲模式等等五花八门的教学方式。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性格特征他们的接受能力都有所不同,孩子们适应的教学方式也有差异。也许刚接触并不是很能接受,一段时间后就会好一些,所以无论你的孩子用的哪一种方式我们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消化时间。

总之,幼儿音乐教育对发展幼儿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增强幼儿听力和记忆力,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早期音乐不仅可以增进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还能开发右脑,从而使左右脑平衡发展,犹如给宝宝的想像力、创造力及记忆增添一双飞翔的翅膀,使之能发展得更卓越。

二、幼儿音乐教育的方法

对幼儿早期音乐能力发展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母亲对孩子轻柔说话语气和歌唱节奏,让幼儿聆听更多的声音和各种风格的音乐,以及亲子间的简单音乐游戏都是适宜的形式。幼儿早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其后儿童期、青少年期音乐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承继性。为幼儿营造一个丰富的音乐环境,让幼儿沐浴在与其音乐感知能力相适宜的音乐环境里,并能提升和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对其今后音乐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聆听接近音乐的开始

美国著名的音乐家艾伦科普兰说得好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听的媒体对象即是声音,声音又是大千世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无声即不成世界。音乐是以声音为物质材料构成的艺术,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它需要准确的音高,良好的音质,更需要将各个孤立的乐音有机地组合,使其流动,显示出音的生命活力。音乐艺术又是一种象征性的艺术,它所表达的内容本质上更具有不确定性。人们是通过对音调、节奏等手段造成的特定音响作为媒介,引起某种联想而达到对音乐的感受,而其中的联想动作的却是因人而异,因情而定了。音乐美感的获得和人们对音乐内容的把握需要欣赏者积极的联想,通过联想使音乐与自身的一切相联系,进而把象征性的音乐具体化。这就需要听者在音乐中的联想必须是一种高级思维,是他在对作品感受、听想作品内涵的基础上的想象,是把自己的经历、知识与作品所表达的内涵相联系,进而认识、理解作品的过程。

1、击瓶辨音色:运用瓶子依次排列,并在每只瓶中装入不等量的水,用小棍敲击,引导幼儿听,并让幼儿找一找不同的声音是出自哪一个瓶,辨别音色的高低。

2、打击乐器辨音色:示范不同的打击乐器,让幼儿分辨乐器的音色品质,小铃声音清脆,鼓的声音有力,钹的声音有回声感,传得远。

3、听辨大自然的不同声音:带孩子到郊外,听听大自然的声音,水流潺潺声,树叶沙沙声,划船吱嘎吱嘎声,水牛哞哞声

4、听辨生活中声音: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声音象唱歌水浇开了的笛鸣声,街头爆米花的声音,过节的鞭炮声,小鸟唧唧叫声,外公睡觉打呼噜声。

通过找寻日常生活中的声音,感受音乐节奏,培养聆听的兴趣,增加他们对音感的敏锐度,幼儿会自己去找富有音乐节奏感的声音。

(二)交流

究发现,快乐的孩子们都拥有些共同的素质,包括自信、乐观。有自制力等良好的亲子交流,将有助于形成良性的亲子依恋关系,促进幼儿各项能力,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互动歌曲、音`乐游戏、律动体操这些亲子交流活动形式与内容,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

1、互动歌曲

已有研究表明,亲子的互动歌曲,尤其是熟悉的命名类歌曲,如你的鼻子在哪里、你的嘴巴在哪里这些歌曲,以及动作类互动歌曲如躲躲猫和躲藏游戏等和带有丰富手势的歌唱互动,对于幼儿的语言习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能在咿呀哼唱这些互动歌曲时,通过这种对单词和对应动作的配对情境,学习特定的语言元素。成人可与幼儿一起听音乐、唱歌,并引导幼儿做有节奏地拍手、敲击等游戏,用爱心来开启幼儿的音乐之门,帮助他们感受音乐的乐趣,进行音乐体验。成人可以和幼儿一起玩能制造各种声音的游戏:如让幼儿配合音乐用小木棒敲击翻过来的桶、锅、盆、陶器以及各种能敲击出悦耳声音的用具;和幼儿一起将沙子、小石头装入废弃的纸盒或不透明的小瓶中,做成多种小沙锤,让幼儿区分不同的声音并用它们来打节奏;家长可以准备多个同样的碗或玻璃瓶,分别装上不同量的水,让幼儿用汤匙轻轻敲打,倾听它们发出的声音有无区别;家长还可引导幼儿用不同材质的物品,如玻璃纸、纸袋等发出声响。总之,成人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周围环境中可用的东西,增进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与感受。

2、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游戏活动。它与其它游戏活动的主要区别在于用音乐配合、指挥、促进、制约游戏活动及其变化和发展。在音乐游戏中,音乐与游戏活动的关系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音乐伴随着动作,使之更加生动、活泼、协调、优美,同时,动作又能帮助幼儿具体形象地感受、理解音乐,获得相应的情绪体验,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

父母可在家里为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如经常播放音乐,并根据孩子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以动作来表达和理解内容,引导孩子随着乐唱唱、跳跳、玩玩,把音乐和玩耍融于孩子的生活之中。这种在音乐伴随下的游戏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智力才能,协调和发展幼儿的动作,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几方面健康成长的良好手段,也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音乐教育方式。例如:幼儿在学唱歌时常会犯些习惯性的错误,如在《我上幼儿园》的教学中,他们学唱时,第一段唱到我上幼儿园是慢的,而结尾时的我上幼儿园是快的,幼儿习惯性地重复前面的我上幼儿园,为了让幼儿避免这种习惯性错误,应该在示范时教师给幼儿做一些适当的引导,用一个明显的暗示动作,如用手画长波浪,引导幼儿了解动作的用意,这样当幼儿再唱到这个地方时,教师只要一画长波浪,幼儿就知道要慢下来。而到后面的那句时教师就用身体动作引导幼儿要唱快一些。虽然这些是对幼儿细小的帮助,但适当地给幼儿提供这些帮助是有必要的。幼儿的音乐教育不是一味的枯燥性的教学,要运用适当的肢体语言,为幼儿创造轻松愉悦的环境才会激发出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总之,音乐教学中,引导幼儿学习兴趣的策略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实践总结,深入学习与探索,让音乐教育成为幼儿早期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让音乐教学成为幼儿快乐的游戏天堂。

(三)律动体操

幼儿教育的传统观念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运动的认识。然而,这其实是一种思想误区,因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身体成熟是第一位的。幼儿的骨骼、关节、肌肉由瘦小、稚嫩发展到粗壮、有力,这些都与运动分不开。成人在注重孩子学习的同时,也一定要督促他们加强体育运动。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是孩子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幼儿在律动和体操中,不断发展这手脚活动的能力,并且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幼儿主要通过感官及身体动作来探索周围世界,在看、听、抓、滚,爬的过程中,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以较宽广的的方式来探索世界。他们学会了摆弄物体,了解语言,以及描述他们正在做些什么。至于动作技巧的发展方面,他们则是对自己的身体,以及自己的身体能做什么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在所处的空间里有目的的移动身体。

在3岁之前,幼儿应该能感觉稳定的节拍,也能依照稳定的节拍走路。这种基本时间感及节拍能力是让幼儿毫无困难的获取早期基本动作技巧的主要能力。简单的动作经验课促进幼儿动作技巧的发展。

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或舞蹈,主要是教孩子学习符合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和情绪做动作,能够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在身体各部分做动作时,能通过运动神经去感知音乐艺术美,同时,又通过协调优美的动作去表达音乐的内容情绪,这些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动作和节奏感,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地发育成长。

三、幼儿音乐教育的注意事项

(一)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观

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应该是:身心健康、品德高尚、人格完善、智力健全。对于3岁前的幼儿来说,音乐教育并不一定能使他们成为从事音乐工作的专业人士,但音乐给予幼儿的早期的丰富感官刺激和运动经历,可以改善大脑神经通路的结构和功能,对以后各种学习能力的形成具有终生的影响。

必须走出音乐教育是为了成名成家的这一误区,这不应成为幼儿音乐教育最终目的。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音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素养及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愿望,体会和联想音乐中所传达的感情,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音乐的选择

在选择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教材时,需注意教材的难易程度,既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同时也要适当的给他们一些提高。采用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让孩子从小接受这种优美、明朗、向上音乐的熏陶,陶冶高尚的情操,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具体需注意以下三方面内容的考虑:

1、音乐作品的内容

教孩子演唱和欣赏的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应当是孩子可以理解感受的,思想感情应当是健康活泼的,旋律应是动听的,为孩子所喜听乐唱的。切忌要把父母爱唱的成人歌曲教孩子唱,因为这种歌曲的内容情感往往是孩子难以理解感受的,歌曲的音域、节奏以及演唱技巧是孩子难以胜任。如:音乐游戏《参观动物园》,教师选择了不同旋律、不同节奏、不同音色的四段体结构模式,首先让幼儿通过欣赏音乐,了解有关音乐的故事情节,但是第一段音乐节奏非常的快,歌词也不是非常的清晰,孩子就对那段音乐产生强烈的反感活动气氛也比较躁动。随后另外三段音乐出来后幼儿准确地听出哪段音乐可以代表什么动物,孩子们用形象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所看到的凶猛的大动物和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反应出,孩子并不适合超常音域的音乐形式,所以轻快、活泼、动听的音乐才是幼儿能接受并且喜欢的音乐。

2、亲子歌曲的音域

亲子共唱的幼儿歌曲应当考虑到孩子的演唱音域,因为幼儿的肺活量不大,声带正在发育,如果所选歌曲音调过高或音程跳动太大,会造成幼儿声带过度紧张和呼吸不协调,影响发声,甚至造成声带的损伤。因此,选用亲子歌曲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这一生理特点。一般而言,三、四岁幼儿演唱音域为3度或4度,年龄更小的孩子其音域越窄。

3、亲子活动的设计

亲子活动是增进亲子交流,培养良好的亲子感情,也是满足孩子爱玩的天性,促进孩子发展的活动。对于幼儿来说,亲子活动应该更多的考虑到孩子身心全面发展的特点。在亲子活动中,选用适宜孩子的音乐和歌曲,将使得亲子活动在培养孩子快乐情绪和艺术熏陶方面有更突出的作用,同时所设计音乐亲子活动也应考虑到对孩子在视听觉、动作、语言能力、扩大认知和行为习惯领域的促进和发展。

总之,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不在于培养音乐家、演奏家、歌唱家,也不在于对幼儿进行音乐技巧的训练及知识的灌输,而是以音乐为手段,培养其心灵的美感,和谐、统一,对音乐的兴趣,欣赏的能力,陶冶其情感,激发智力和创造性,以发挥音乐活动在身心两方面的特殊功能,这才是开展音乐教学的初衷。音乐使人遐想,音乐使人陶醉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试着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生活中不一样的节奏;多利用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用亲子交流的方式体验音乐的美妙;引导孩子用肢体动作来体会节奏、节拍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与向往。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有颗感受音乐的心去真正体验音乐的美,在音乐的氛围中长大。

参考文献:

[1]金东波.浅析幼儿的音乐教育[J],当代学前教育2007.5.

[2]郭声健罗红.音乐教育新概念[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p184-185.

[3]杨丽华.早期音乐与0~3岁幼儿的发展[J],昆明学院学报,2009年7月.

[4]梁旭红朱春涛.家庭旱期教育对0一3岁小儿智能发育的效果观察[J],中国优生遗传杂志,2008.16(6).

[5]秦云峰、高莉莉.幼儿优教优育180问[m],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6]韩棣华.0-3岁幼儿心理与优教[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p245~248.

国外幼儿音乐教育现状篇7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音乐教具应用

幼儿教育是儿童的启蒙教育,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决定了游戏和玩教具是幼儿阶段认识世界、实现身心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学习方式,是幼儿自发的自然状态下的主要学习资源,也是实施幼儿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和手段。教具是幼儿的游戏支柱,是幼儿交往、合作性学习的物质条件,有助于实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终身发展的培养目标。音乐教具,顾名思义,是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前音乐教师根据音乐教学需要,针对音乐教学主题为学生提供感知材料的器具[1]。在幼儿教育中,音乐教具必须具有直观性。音乐教具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还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因而有必要对幼儿园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具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一、我国现有的学前教育中音乐教具的应用现状

从我国现有的幼儿学前教育的情况来看,主要是三岁到六周岁之间的幼儿。这些三岁多的幼儿生活经验少,发声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动作协调性差,注意力不能持久。这就决定了,在音乐教学内容方面,选用的歌曲内容应是幼儿所熟悉和能够理解的,在教育方法方面可通过直观教具或教师本身的示范引起幼儿的兴趣,并帮助他们理解歌词内容、游戏的玩法、乐器的演奏方法等,这些实际情况对音乐教具的选择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从我国现有的学前音乐教育的过程来看,教师上课形式单一,没有新鲜感,在音乐教具的选择方面没有关注到幼儿的特点,无法让音乐教具有效的配合孩子喜欢动的天性,也就是说,无法实现音乐教具的合理使用,达到让幼儿他们边唱歌边动作,随音乐走步、跳舞等。教师过分在音乐教具的选择中强调教学的主体性,忽视对孩子们兴趣的培养。让孩子们觉得音乐课很枯燥、无味,从而产生厌学。学前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忽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逐渐趋于小学化[2]。学前音乐教育教学的宗旨是让孩子们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而不是给孩子们压力。

综上所述,有必要优化我国学前教育中音乐教具的应用策略,进而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展现其音乐天赋,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二、学前教育中音乐教具的应用策略

在学前教育中应强调利用教具,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弱,在教学中,运用与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直观教具,既形象直观,给孩子留下清晰的表象,为感知、理解知识创造条件,又可激发孩子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具体内容包括:

(一)音乐教学的选择应结合幼儿的特点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给幼儿选材,应该尽量选择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歌曲内容,这样孩子在学习中得到了教育,而所唱的歌词浅显易懂,而歌曲的旋律应尽量是轻松愉快、诙谐幽默的。如大班上学期歌曲《欢迎秋姑娘》,采用了民歌的曲风,旋律简单易学,歌词形象生动,幼儿在学唱时,表情生动、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生动的范唱奠定音乐教具应用的基础

幼儿往往是先通过老师的范唱接触到新歌的[3]。幼儿的范唱并不像表演唱一样,需要技巧高超的伴奏或很专业的演唱水准,它需要的是清晰的吐字、自然生动的表情。如大班下学期歌曲《我爱家乡、我爱黄河》有两句歌词,十分绕口,一句是“长江源泉远流长”“黄河奔流万里”,幼儿在听唱时就不易听清,在范唱时采用清唱,非常清楚的唱出了这几个字,幼儿不难接受,学时就很轻松,再加上范唱把握歌曲优美的情绪,将幼儿学习的兴趣带动起来。

(三)教具的应用应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学习的特点是其兴趣性,而兴趣性又具有易变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活动中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来安排,也就是说,音乐活动应尽量体现其游戏性,而教具在这里灵活运用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4]。比如说:大班下学期歌曲创编《跳到这里来》,教学中就设置了一个游戏场景,教师是猫妈妈,领猫宝宝学习歌曲,每个孩子头上戴着的小猫头饰使他们十分投入的扮演自己的角色,参与到学唱中来。活动进行到创编部分时,引导孩子理解创编,去掉头上小猫头饰,戴上其他小动物的头饰,幼儿立刻明白创编的意思,同时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一件小小的教具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通过教具的应用实现教学目标

如何激发孩子表现自我的需要,就是要用多种手段提高孩子的兴趣。在上大班下学期舞蹈创编《蘑菇伞》由于情景设置生动,教具运用巧妙,幼儿很投入的完成了教学,这时活动是可以结束了,但孩子们脸上兴奋的笑容说明了教学目标已经实现,学生们还沉浸在歌曲优美的旋律和自己创作的意境中,于是引导幼儿“小白兔在森林里玩耍,下雨了,想撑一把美丽的蘑菇伞回家”。配班老师不失时机的发下了纸和水彩笔,孩子们带着对歌曲的理解,发挥想象力,画出很多各种各样的蘑菇伞,争先恐后的请小白兔来采,继续延伸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总之,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将音乐教具应用在音乐教学中。坚持从培养孩子兴趣出发,最大化的发挥教具所具有的作用[5]。实践表明,孩子们通过科学的音乐教育,不仅学到了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孩子的音乐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江红.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J].教育界,2011(01):180.

[2]马金玉.音乐教育在学前儿童教育活动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04):157.

[3]尚春月.玩教具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南北桥,2012(04):16-17.

国外幼儿音乐教育现状篇8

【关键词】音乐;兴趣;启蒙

1关于学前教育中音乐启蒙的思考

新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我国学前幼儿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变革。目前我国在学前音乐教育发展领域,为了更好的启迪儿童对音乐的喜爱,以及焕发出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多是借鉴国外的幼儿音乐教育模式。其中所涉及到的音乐教育流派包括有,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罗兹等。但是本人根据自身在该领域的探索研究坚持认为,以上这几种音乐教育流派,在现阶段并不适合国内幼儿音乐启蒙的教育建设。个人认为蒙台梭利宣扬的音乐教育启蒙思想应当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和关注。在蒙台梭利音乐启蒙教育体系下,它是基于对音乐现实的思考,这一点比较接近生活,因为音乐本身就来源于生活,音乐在演唱的时候,包括意境、情感、思想,字里行间都是人对生活的一种感悟。这一点完全符合当下国内音乐教育领域特别强调的“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这两个目标,同时这种理念正是当下国内音乐启蒙教育中却严重欠缺的。当前国内在该领域的发展和建设,突出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就是“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简单举个例子,对于一些4-10岁的儿童而言,正是发育的关键时期,在他们的内心处时刻渴望着对情感的倾诉,但是在接受音乐教育过程中,包括家长和老师在内,几乎都表现出对“成绩”、“能力”的片面倾向,过于看重儿童学习的结果,过多忽略掉学习的过程。以培训老师为例,对自己的学员(儿童),唱歌能力好的学生,予以鼓励,对唱歌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不闻不问,只是“轻描淡写”般的代过;其次是家长,以结果作为评判标准,对孩子予以奖励区分,没有过多的问及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在蒙台梭利音乐启蒙教育体系下,最为核心的一项理念就是“感受”,如果缺乏“感受”的过程,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2关于音乐启蒙教育的科学化建设

对于儿童来说,对音乐音响的感知体验,是他们扩展对音乐语言理解力的最佳途径。这里所提到的音响感知体验,就是前文中所提到的“感受”,其中重点强调“感知”,因为对于幼儿来讲,他们可能并不会知道“音乐音响”是什么意思,也可能无法理解这一内涵,但是这种对音乐音响的感知却是真真切切存在着的,是客观存在于他们的潜意识下的。此外,在音乐启蒙教育中,听觉是幼儿相对最为敏感的一个器官,同时也是幼儿用来感知客观世界发生作用最早、最多的身体器官,因为在人的大脑右侧半球处,存在着能够对空间图形、色彩、声音有较强处理能力的物质,而我们在音乐启蒙教育研究领域,其中一个目的就是通过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来促进两个半球机能的和谐发展,从而提高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这对于幼儿在整个学前教育健康学习、舒适成长,以及对未来的小学、中学学习生涯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通过上述一段观点阐述,相信很多人清楚的明白了音乐启蒙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音乐启蒙教育并不是纯粹的注重对孩子从小音乐感知能力的锻炼、培养,它们只是一种方式、一条路径,最终的目的则是促进幼儿心智的开发、思维的焕发。正如蒙台梭利音乐启蒙教育理念所提倡的注重“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感受是人类固有的一种思想,欣赏代表着一种兴趣,表现则是指学习/教育的过程,而这些因素共同致力幼儿创造力思维的焕发。所以,在音乐启蒙教育中,最忌讳的就是“重结果轻过程”这一现象的出现,这种错误的思想严重背离了音乐启蒙教育的最初本质。针对这一问题现象,本文在这里基于音乐启蒙教育的科学化建设,简要表述以下观点认识。

(1)第一步,感受。“感受”是学前教育音乐启蒙的第一步,正如蒙台梭利音乐启蒙教育课程中所宣扬的那样,对孩子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聆听、感受和表现。这一点需要老师和家长特别注意,转变传统落后的观念认识,重新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对于幼儿而言,他们不同于我们成人,特别是那些3-6岁的儿童,包括思想和心智,还没有得到健全发展,家庭就是他们眼中的社会,而这一阶段的教育,基本上都是属于被动接受的教育(也可以明确的说就是一种被动式教育)。换言之,在这一时期,家长对学前教育教师的角色要重要。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根本不懂什么叫音乐(这是事实),也不会欣赏音乐(有点片面),所以不怎么重视孩子的音乐启蒙教育;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的音乐启蒙教育处在零状态,从小就开始让孩子学习音乐,从幼儿圆到小学再到中学,一直逼迫、渴盼着自己的孩子成为下一个贝多芬。上述提到的这两种情况都是建立在完全忽视孩子自身感受的基础上。基于这一点,在学前音乐教育中,应该以注重孩子“感受”为主,包括家长和老师在内,摒弃那些功利的心态,将当孩子是一个生命来培育,进行一些简单的听觉训练,反复训练,可有效改善幼儿对听觉刺激的感知能力,这有助于后期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第二步,兴趣。对于学前教育的教师而言,要懂得学前教育的真谛,或许有的孩子对音乐存在一些天赋,也可能有些学生对音乐极度反感,但是都要平常对待,一切以保护儿童对音乐的兴趣为主。基于上述提到的感受所进行的反复性训练,主要是听觉上的训练,因为这一时期幼儿还不具备完整的读写和动手能力,听觉是他们认知客观世界最本初的一种感官体验。因此,在兴趣培养阶段,要切实掌控和处理好听觉训练重复性的效果,不可让幼儿过早的学习乐器。

(3)第三步,创造。前面提到了,在音乐启蒙教育阶段,不可让孩子过早的接触乐器,但是可以寓教于乐,可为幼儿提供一些丰富性的音乐“工具”,也可以称其为教具,类似于幼儿日常玩耍的那种玩具,此外,必须要设有专属的“活动室”,通过一定的规则教化,让幼儿自由、合理的操作这些教育。

参考文献

[1]梅胧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音乐启蒙教育的几点思考[J].艺术科技,2014(11):39-39.

国外幼儿音乐教育现状篇9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前艺术教育是指根据学前自身的特点,通过艺术审美教育,培养儿童的感受、理解、表现、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儿童身心平衡、健康的发展。学前艺术教育具有鲜明的创造性、人文性、综合性,其目的是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启发孩子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前儿童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近年来,我国的学前艺术教育得到实质性的进展,一方面表现在国家政策方面: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学前教育都得到了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另一方面表现在学前艺术教育的学术研究方面,我国的学前艺术教育越来越得到专业人士的重视,并进行相关研究,在学前的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尽管我国的学前艺术教育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在学前艺术教育观念、师资、以及收费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同时我国学前艺术教育的形式大多局限于音乐和美术这两种表达形式。

二、我国学前艺术教育的政策及分析

1、我国学前艺术教育大事记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为我国学前艺术教育指明了科学的发展方向。在2009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学前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儿童快乐健康成长。2012年7月5日,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章程,审议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其中详细制定了3-6岁各年龄段儿童在艺术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

我国各地区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大规模地开展地方的学前艺术教育工作。2012年12月18日到12月20日在成都召开了第八届全国幼儿园音乐教育观摩研讨会。2012年2月,北京市教育学会学前教育研究会制定2012年工作计划。2012年6月12日至13日举办了“幼儿园艺术教育中师幼互动的策略与方法”培训班。

2、我国学前艺术教育的政策分析

我国学前艺术教育的政策主要体现在教育内容和师资状况两方面。从教育内容来看,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个领域描述了儿童三个年龄段末期的发展任务以及具体的建议途径和方法。在2012年《指南》之艺术领域中明确提出了幼儿艺术领域的目标是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强调让幼儿学会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让幼儿欣赏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和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培养初步的艺术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在教育建议方面,着重强调要在日常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艺术想象、表现和创造,不用成人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不追求技能训练。

《指南》不仅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教育建议,适应了教师和家长的要求;还指出了目前我国学前艺术教育存在的许多教育问题和误区,如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小学择校现象、家长功利的错误观念——“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因此,专家指出要把《指南》落实到实处需要政府、幼儿园和家长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从师资状况来看,我国在幼教师资建设方面,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在学前教师数量和质量方面:由于目前我国的学前教师是无编制政策、政府投入不足,幼教缺口依然很严重。其次,在学前教师艺术教育能力方面,大多数学前艺术教师缺乏必要的艺术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艺术教育本身,教学途径单一、方法陈旧,没有从儿童自身特点和发展阶段考虑,使儿童无法在艺术教育中获得快乐和美的情感体验。[3]最后,在学前艺术教育设备配置方面,教育经费总体支出乐观,但学前教育因不属于义务教育,政府对这部分的经费投入依然处于偏低的水平。

针对以上我国学前教育的师资现状,为了提高我国学前教师的素养,教育部等四部委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今后幼师上岗须持教师资格证,同时,教育部印发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4]《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学前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实施保教行为的基本规范。

三、我国学前艺术教育的相关研究

1、我国学前艺术教育的主要形式——音乐和美术

我国学前音乐教育起源于“学堂乐歌”时期。[5]近现代以来,蔡元培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正式提出来“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大力倡导美育,但是“五育并举”的方针并未付诸实际行动。教育学家陈鹤琴认为“音乐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种抒感的活动,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陈先生不仅开创了中国现代学前音乐教育的开端,并且编制了《儿童韵律曲及歌曲集》。[6]2012年以来,我国的学前音乐教育得到快速的发展,但幼儿园音乐设备配备不尽如人意,教师缺乏相关的音乐书籍,远远不能适应当前音乐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我国必须努力提高学前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加强学前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深化学前音乐课程改革等措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教育中使用打击乐器,采用唱歌、拍手、游戏等多种形式,被引进中国已经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并未完全推广开[7]。有学者研究指出:奥尔夫语言节奏朗诵训练教学法、体态律动教学法、以及即兴创作教学法提高了儿童在音乐教育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8]

学前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通过美术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儿童的感受、理解、表现、欣赏、创造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儿童的审美情操,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儿童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指出:“美术教育并不是教人画画,通过造型训练,促进人健康成长。”有学者指出学前的美术教育具有三方面的含义:是一种情感教育、创造教育和操作教育。[9]但在学前美术教育方面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美术教育看作传授美术的教育,孩子有孩子独特的视角,不要过于注重孩子技能的培养,不能过早的把他们束缚在技能掌握的牢笼中。另一方面是忽略了学前美术教育的实质,单独把它作为德育的手段,美术教育本身是一个功能多面的教育体系,应从多方面培养儿童欣赏和审美的素质,帮助他们用美的视角来看世界。[10]

2、我国学前艺术教育的意义

艺术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价值主要表现在:首先,有助于开发儿童的大脑功能,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在艺术教育中,坚持艺术形象布局的审美特征和具有细腻丰富的情感内容相结合,使左右脑不同的工作方式和艺术作品中不同的结构要素相互作用,将有助于促进以右脑功能为主的全脑功能的开发。[11]

其次,有利于提高儿童的艺术素质,激发儿童的艺术兴趣。艺术教育通常以活动的形式表现,这对于儿童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它不仅保证儿童身体健康发育的必要条件,而且促进儿童基本心理机能的发展。同时,艺术活动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进一步激发了儿童对艺术的兴趣。[12]

再次,有利于儿童开始萌发对生命发展的艺术视角。学前艺术教育以促进儿童生命和谐发展为艺术教育的目标追求,艺术与生命有本质上的通合与联系,其个性、自主、创造、灵动的共同特性使二者互为促进,共同发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生命化价值取向,以关注儿童生命为艺术教育的内核,也是对艺术教育更高的价值追求,它是艺术教育在其本体价值和工具性价值基础上的进一步超越,是建立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使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迈向“人性化”的一个重要阶梯。[13]

四、我国学前艺术教育的改善对策

第一,努力提高学前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确立可持续发展的学前艺术教育目标。首先,转变家长和教师的一些错误观念,儿童对艺术应该是热爱的、好奇的、感兴趣的,学前艺术教育围绕着感性教育,而不应该是掌握艺术技巧以及带有功利色彩的目的。其次,细化学前艺术教育的目标,增强艺术教育的可操纵性。[14]在学前艺术教育的实际操作中要将不同艺术教育的内容有机的融合起来,设置宽松开放的教育环境。[15]

第二,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俄罗斯的学前艺术教育目标的表现形式有音乐、美术和综合活动,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思维,培养儿童的创造性。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明确提出,学前艺术教育应与其他学科的教育形成一个教育的整体,发挥综合效应,艺术教育自身的目标也得以真正的实现。[16]

而在我国多数研究仅仅局限于某一艺术门类(如美术或音乐),而不是将学前艺术教育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考察。

第三,将学前艺术教育形式游戏化、内容生活化。将游戏与艺术教育相结合也就是指用具体游戏规则作为艺术教育的手段和方法,用游戏的形式,在艺术教育的基础上满足儿童成长性需要。用儿童独特的视角来关注儿童现实和独有的生活世界,使艺术教育的内容回归到儿童的生活世界。[17]

第四,加强我国学前艺术教育教师的队伍建设。加强学前艺术教育师资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切实提高教师对艺术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力,以更好地实现对儿童早期学习及能力培养的目标。学前教师要主动的参加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策划及组织。邀请艺术专家进入幼儿园指导艺术活动,以更好的实现对学前教师艺术学习及能力的培养目标。[18]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文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

[3]韩冬茹:《谈学前儿童音乐现状及对策》,《华章》2012年第3期。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文件,《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

[5]陈琳、王欣:《我国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其时代挑战》,《学前教育研究》,2012年第3期。

[6]张文君、姜琳:《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达成及存在的问题》,《新世纪剧坛》,2012年第2期。

[7]贾晓星:《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中国学前音乐教育》,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第2-35页。

[8]罗洋,潘丽萍:《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在学前教育中应用的探讨》,《时代教育》2012年第8期。

[9]余珍有:《什么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评介》,《幼儿教育》2000年第12期。

[10]杜丽娜:《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中国市场》2012年第8期。

[11]雷力钧:《论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艺海》2012年第6期。

[12]李晓杰:《浅议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途径》,《创新沈阳文集》2009年第8期。

[13]陈蓉辉、刘霞:《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生命化价值取向研究》,《东北师范大学报》2010年第1期。

[14]张立新、曾菲:《俄罗斯学前艺术教育的目标及其功能分析》,《外国教育研究》2012年第3期。

[15]王任梅、边霞:《儿童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分析》,《幼儿教育》2012年第4期。

[16]曾菁菁:《我国儿童艺术教育现状的思考》,《考试》2012年第10期。

[17]严为凤:《试析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游戏化》,《早期教育》2012年第2期。

国外幼儿音乐教育现状篇10

(一)背景分析

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素质和能力,还是使儿童身心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之说,“乐德之教,乐语之教,乐舞之教”(西周)也充分提示了音乐对人的发展有着独特的功能。

音乐教育符合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江总书记曾经说过“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为幼儿期能否接受高素质的教育,将决定其一生的发展,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富有人文内涵的艺术教育。西方有识人士认为“音乐是比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中来的”。这说明音乐教育所具有的特殊的育人功能是其他教育无可比拟的,因此安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音乐是促进脑发育的最好途径。人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可说是宇宙中最复杂、神奇的构造,它由一万亿脑细胞组成。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大脑的左半球视为优势半球,近期研究则注重强调两个半球功能上的互补。《学习的革命》一书中形象地称左右半脑为“学术性左脑”和“创造性右脑”,左右脑均衡发展、功能互补,才是人脑发挥其最大潜能的要点。而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常造成学生左脑超负荷、右脑则呈睡眠状态。音乐活动的开展则能够使大脑建立更多、更复杂的神经联系,因为熟悉旋律、感知节奏等音乐活动都需要右脑的参与,而对音乐性质及乐曲之间关系的理解,左脑则起着决定作用。活动时手脑并用,既可使幼儿的观察、记忆、想像等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又有利于幼儿大脑的整体协调,为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二)我国幼儿教育现状分析

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我国幼儿音乐教育在经历了照搬前人——模仿国外的漫长阶段后,虽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横向考察,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缺乏宏观意识、不能从全面发展的整体思路来实施音乐教育。

人们从音乐有利于早期智力开发的角度考虑较多,而思考音乐与道德、身体、审美及劳动之间关系的人较少;有不少虽考虑到音乐专门教育的早期培养价值,但又往往陷入形成上学的思考怪圈。

在教育观念上,常常看重音乐教材,而忽视幼儿发现、创造、表现等能力的培养;在教育内容上,习惯以唱歌教学代替整个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内容,忽视音乐欣赏、打击乐器演奏等内容;在教育方法上,过多地使用灌输式、填鸭式,忽视幼儿对音乐的自由探索、主动感受、大胆实践、充分表现等。

鉴于此,我们济南市天桥区实验幼儿园在对幼儿音乐教育进行小规模试点和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多方面准备,并经过可行性论证,于**年向市教科所早报了《实施大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研究课题,并由市教科所推荐,立项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我们力求通过研究,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变原本割裂的、单一的学科教学为“以音乐为载体,一日活动中渗透”的大音乐教育模式,突破原来单一的学科教育机制,把音乐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渗透到各种活动中去,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各类知识,锻炼其能力,从根本上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关键概念的界定

大音乐教育——是指突破单

一、传统的教育模式,根据幼儿心理发展规律,把音乐作为一种教育手段,通过一日活动、环境创设、家园合作等,把原本割裂的学科式教育变为以音乐为载体的整合式教育,促进幼儿注意、感知、思维等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

教学——是指能够使学习发生的教育技巧和策略,它涉及师幼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包括学习环境的某些准备。

有效学习——是根据幼儿认知和社会发展的测查结果来确定的样本。

(二)研究内容

1、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创新的研究。

2、音乐教育是在其他教育活动中渗透的研究(途径及方法)。

3、把音乐贯穿于一日活动中的有效途径、方法及具体措施。

4、家园合作开展音乐教育的研究。

5、大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积极意义,即指对幼儿素质提高及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发展的作用。

(三)研究对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在济南市天桥区实验幼儿园和制锦市小学附属幼儿园,分别选取了三个年龄班216名幼儿进行实验研究。

2、研究方法。本研究总体上以实验法研究为主,首先对实验班及对照班的216名幼儿进行前测,通过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实施大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在具体实验过程中,还采用了一些辅助研究方法,如问卷法、个案研究、观察记录等。

本次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共编制测试问卷11份,涉及幼儿情绪的表达与控制、幼儿责任感程度、幼儿交往态度、幼儿同情心、音乐感受力、音乐表现力、音乐记忆力、音乐创造力、节奏感、音色、音准等方面的内容,分为音乐素质和非音乐素质两大方面。通过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比较,分析大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作用,探索出一条适合幼儿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三、结论与分析

(一)结论

1、非音乐素质方面:实施大音乐教育,对幼儿情绪的表达与控制、同情心的发展、交往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以幼儿责任心的影响不明显。

2、音乐素质方面:实施大音乐教育、对提高幼儿的音准、节奏感、音乐感受力、音乐表现力等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对音色方面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主要是因为音色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缘故;对音乐记忆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实验时间短等因素所致。

3、大音乐教育模式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育模式,能够促进幼儿素质折全面发展,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