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监理课程小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0:17

工程监理课程小结篇1

话题背景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程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最终要通过“课程实施”得以落实。课程实施是将“课程标准”转化为教师教学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践过程,是决定课程改革质量与成效的关键环节。它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责任对中小学课程实施进行分类指导、管理与监测。

我国自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对课程实施的关注,特别是在对课程实施的监测与管理方面,尚显缺乏力度。《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提出“启动建立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监测机制”,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中小学课程实施监测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开展中小学课程实施监测,标志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阶段要对“课程实施监测”给予应有的关注。

“中小学课程实施监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体现出国家对基础教育管理更趋完善。对课程实施需要监测,还要明确“监测什么”和“怎样监测”的问题。教育部文件提到要监测课程开设、课标落实、教材使用和课改推进等情况。如果说监测的目的是促进中小学加强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课程实施,就需要相应强化两个层面问题的认识:一是要认识中小学如何通过课程实施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然”行为;二是要明确对中小学课程实施该如何“监测”。要正确认识中小学应怎样进行课程实施,才能使对课程实施的监测,达到应有的“必然”效果。

中小学课程实施的再认识

研究课程实施的意义关注“课程实施”的意义,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美国课程理论专家富兰和庞弗雷特认为,研究课程实施是为了解课程变革实践,理解教育变革存在的问题,认识影响学习的决定因素,进一步发挥好课程实施的教育作用。我国中小学的课程实施,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践环节,需要将课程所承载的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得以实现。学校课程实施要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中小学课程实施需要探索实现“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主题,克服“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迎接时展的挑战,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

学校课程实施的教育实践行为学校课程实施是由学校组织、教师主导、学生参与所构成的一系列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对课程实施主体而言,持有不同的课程观念会影响对课程实施的认识。美国课程学者辛德尔、波林等人提出:课程实施存在忠实执行“计划的课程”、实施“修改的课程”、实现“创生的课程”的三个基本取向。我国华东师范大学崔允t教授提出“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实施”观点,认为在教育质量标准时代应基于课程标准来实现课程实施。

对于课程实施,从学校教学活动过程看,主要表现在课程开设、课标落实、教材使用和课改推进等环节。从课程实施的教育本质特征看,课程实施是学校教育发挥其育人功能的基本行为模式。学校领导机构是学校课程实施的组织者,表现出学校的课程领导力。课程实施决策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规范课程实施的各个教学环节,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教师是课程实施中的具体主导者,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进程与水平。学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参与主体,是课程实施中的直接行动体验者。学生只有在课程实施中成为主动发展者,才能真正在课程实施中受益,得到需要的、适合的、应有的发展。首都师范大学王海燕教授认为:“学校课程实施应是理解―参与―创生的教育过程。”学校课程实施中交织着形式与实质、被动与主动、统一规范与自主选择、单一与互动、深度与广度、常态与时机、理论与实践、表象与成效等诸多矛盾。对中小学课程实施需要予以监测、指导与规范。

中小学课程实施监测的认识

在研究课程实施的学术领域,目前直接针对“课程实施监测”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少见,也有关于课程实施程度评估、课程实施过程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对认识课程实施监测具有参考价值。

在评价大规模课程实施的总体框架方面,美国学者霍尔提出“关注为本的采用模式”,加拿大学者提出课程实施的评定模式,英国学者提出内容覆盖率索引模式、结构性取向的评价模式、五层次评价模式,有人主张从实施者的角度评定课程实施过程。有人介绍国外评估课程实施有课堂观察清单、直接教学观察系统、基于关注的采用模型以及罗根课程实施评估四种方法。我国学者提出建构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互动理论模型,形成一种评估教师课程实施程度的整合架构。这些对认识课程实施监测都有启发意义。

中小学课程实施监测工作是一个教育实践问题,需要有正确的教育理论支撑,要制定相应的监测指标体系和实施方案,还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使监测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和便捷性,实现课程实施监测的常态化管理。

中小学课程实施监测指标体系

中小学课程实施监测属于教育监测,其本质是教育评价问题,需要依据评价标准制定课程实施监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课程实施监测的内容与指标制定,有如下思考。

制定监测指标体系所依标准对课程实施的监测,总体来说,应该依据“课程标准”,但目前已颁布的“课程标准”对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的客观现实而言,确实存在着某些滞后现象。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对当前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提出了“工作目标”,为中小学课程实施指明了工作方向,对制定中小学课程实施监测指标体系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课程实施监测指标的维度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中小学课程实施监测工作的通知》提出:要监测课程开设情况、课标落实情况、教材使用情况和课改推进情况。这四个方面,可以作为监测指标的一级维度。在一级维度之下,还应该包含有一些重要的观察点,构成二级维度,共同构成完善的监测指标体系。是否需要构建三级维度,需要在科学分析课程实施行为的基础上再确定,但从实践操作上看,指标体系过于复杂,会影响监测实践的可操作性。

科学定义课程实施监测指标课程实施监测是对教育行为的监测,监测指标要科学表征课程实施行为的规范。指标的界定,不仅合理描述教育行为的外在表现形式,更要指向教育行为的育人内涵极其实效,要能客观反映学校履行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践行情况。

课程实施监测指标应突出能解决当前中小学课程实施中的问题针对当前中小学课程实施的现实问题,监测指标要予以兼顾,有助于发挥监测评价对学校课程实施实践的导向作用、指导作用,便于学校改进。

制定监测指标既应有理论指导,又应符合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制定监测指标时,需要吸收国内外有关课程理论、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更要结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际,体现国家教育意志,适应发展的要求,符合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注重监测指标的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监测指标体系应表现为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学校课程实施行为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既需要有定性指标,也需要有定量指标来刻画相应的课程实施行为及效果。指标性质特征的选择,要符合被描述事物的属性特征,也要便于进一步的评价分析。

监测指标应具有可观察性、易操作性课程实施监测指标的可观察性能够确保监测的真实性,易操作性能够确保监测实践的可行性。

中小学课程实施监测实践的思考

监测的目的建立课程实施监测制度,是强课程实施管理对举措。监测的直接目的,是确保中小学课程实施在遵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轨道上良好运行。在当前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新阶段,要定期对课程实施和教材使用情况进行评估。根据监测结果促进改进课程实施工作,促使中小学课程实施更加突出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用教学方式和实施教学评价。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落实课程要求,确保育人效果。

监测主体与对象中小学课程实施监测应该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所属中小学进行的课程实施情况开展监测。监测主体是教育行政部门,是教育行政部门履行教育管理职能的重要工作职责。监测对象是中小学,通过监测反映中小学的课程实施现状及其成效。

监测方法构建课程实施监测信息化工具与平台,主要通过信息交流的方式对学校课程实施进行监测。应用资料报送、问卷调查、活动记录、现场观察记录等方法。要创造信息化条件,努力实现常态化点课程实施监测。

监测信息采集注重全面客观地收集课程实施信息,充分利用学校课程实施行为实时伴生数据,收集相关事实材料。既重视结果数据,也关注过程数据。对课程实施数据和行为事实进行,要注意分析判断其真实、有据、有用、可查,在学校课程实施数据采集中避免加重学校、教师和学生负担。

监测评估要科学设计评价流程,有序开展对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工作。对学校课程实施内容和关键性指标进行分析,分项给出评估分析描述,要突出重点,注重对学校课程实施优势特色和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反映,提出改进建议,形成学校课程实施评估报告。将学校自我评价与教育行政部门评价相结合,注重促进学校建立课程实施的内控机制,强化学校自我诊断、自我改进。注重发挥各方面的作用,逐步建立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监测结果应用2013年颁发的《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指出:要把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完善教育政策措施、加强教育宏观管理的重要参考,作为评价考核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依据在之一。要指导学校正确运用监测结果,提升课程实施行为,改进教育教学,发挥以评促建的作用。对于在课程实施中存在困难的学校,要给予帮助和扶持。对课程实施中存在违规行为的学校要求其及时整改,对存在严重问题的学校要通报批评、取消各类评优奖励资格、追究学校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要逐步将学校课程实施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加强组织领导中小学课程实施监测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新的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应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指导,协调教育资源,为学校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提供支持和帮助。需要加强课程实施培训,提升校长和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参考文献

[1]霍翠芳.课程实施研究理论综述[J].山西科技,2007(3).

[2]帅飞飞.课程实施研究概述[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0(2).

[3]杨明全.课程实施的学理分析:内涵、本质与取向[J].全球教育展望,2004(1).

[4]王艳玲.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的经验[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5).

[5]易红郡.英国国家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对策及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4(1).

[6]崔允t.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J].教育研究,2009(1).

[7]夏雪梅,崔允t.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互动理论模型的建构[J].教育发展研究,2013(24).

[8]王海燕.学校课程实施:理解―参与―创生的教育过程[J].教育科学研究,2010(12).

[9]王海燕.高中课程选择性:理解与行动――基于课程实施的实践反思[J].教育科学研究,2012(12).

工程监理课程小结篇2

关键词建设工程监理高职教育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andDiscussionontotheCourseteachingReformand

innovationofConstructionprojectSupervisionandmanagement

BaiJingwang

(GuangxiHydraulicandelectricpolytechnicVocationalCollege,nanning,Guangxi530023)

abstractConstructionprojectsupervisionandmanagementisakeycourseofwaterresourcesandarchitecturalengineeringmajor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theauthortriestoanalyzeanddiscuss,unifyingmanyyearsofteachingpractice,themainproblemsexistinginthecourseteaching,howtocarryontheinnovationofteachingreformandputforwardsomeeffectivewaystosolvetheproblems.

Keywordsconstructionprojectsupervisionandmanagement;vocationaleducation;reformandinnovation

在高职院校的水利与建筑工程(管理、施工、监理方向)专业建设中,建设工程监理课程是一门重点的主干课程,其主要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和高素质的生产一线的管理人才。根据水利与建筑工程专业岗位的培养目标,该课程主要培养监理员、资料员等技术人才。该课程主要讲授建设工程监理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法律依据,以及建设工程监理的基本任务、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由于建设工程监理要求先修《建筑制图与构造》、《地基与基础》、《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建筑工程概预算》等课程,涉及较多的前期知识和相关领域,课程内容横向跨度大,基本知识与技能涵盖多门学科,还要与社会能力、综合素质培养挂钩,以致于不少学生在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之后对建设工程监理的职责、监理的方法印象不深或理解不透。在生产实践中,遇到建设工程监理问题时无所适从;在择业时,因为不了解监理工作的重要性和优越性,所以不选择监理单位就业。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该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展开探讨,以期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1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1内容多,课时少

当前,根据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多数高职院校的建设工程监理课程不超过36学时,而且集中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教学任务。由于该课程具有涉及学科多、内容丰富等特点,再加上近年来水利与建筑工程的新材料、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涌现与更新,造成了教学学时少与教学内容广泛之间的矛盾。

1.2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建设工程监理理论教学大多采用教师课堂讲述的传统教学方法,而教学中涉及基本理论、“三控制、三管理”的检验方法、实际工程经验分析与总结等众多内容,传统单一的授课方法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课堂效果不佳。

1.3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是建设工程监理理论研究的基本手段。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时安排不足及任课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等原因,导致该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缺失,主要以课堂教学理论知识为主,对实践性的内容学生只能依靠仅有的理论知识去想象和理解。这种情况有悖于建设工程监理实践性强的特点,严重影响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1.4教师缺乏经验,上课效果不佳

由于多数任课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际工程项目监理经验,上课很难讲解到位。再者,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不断扩大招生,任课教师教学任务十分繁重,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课堂上,无法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积累经验,导致上课讲的理论知识多,实践经验少,无法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上课效果不佳。

2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2.1对课时进行科学分配

根据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总目标,对建设工程监理课时分配既要重视理论教学,也不能忽略实践教学,也就是在课程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应增加外出实习实践教学学时数。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工程监理机构、职责、处事方法的理解,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由于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而导致理论学时缩减,可以通过整合理论教学内容去解决,即精简教材内容,对那些与其他学科交叉重复的知识点,可以安排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去理解和掌握。

2.2多种理论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针对建设工程监理课程教学内容繁多、与其他学科交叉重复的特点,教师必须全面熟悉教材内容,掌握教学内容的实质,做到课外课内融会贯通,并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2.2.1以实际工程项目和实际工程案例引导教学

在教学中将工程案例作为学习的载体。将工程案例引入课堂教学,通过具体可感的案例,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查询资料、教学生读工程图纸、启发学生如何按质完成任务等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的学习热情。

采用学生角色扮演法进行体验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安排了直接到工程现场通过扮演监理员、资料员及现场施工员等不同角色进行体验性教学活动。

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对课堂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小组代表归纳发言,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

以真实工程项目为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以真实的工程项目为导向,通过对该监理项目实地参观、现场实操及实习进行全过程的学习,掌握监理员在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理能力。

2.2.2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课堂内,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教学内容、教学案例制作成图文并茂的课件,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直接的感官刺激,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工程现场图片展示、监理工作视频播放、施工视频短片、FLaSH播放等等。这种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学生的实训真实感,使他们在教室中就能感受到工作实境。

课堂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课程教学网站,保障自主学习。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利用网络可以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一个信息化平台。网站上可设置全部课程教学资源,包括教师的教学课件、习题、参考案例、阅读材料、视频录像等,并进行定期更新和充实。现代化教学网站的建立,能在很大程度上方便学生自主学习,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实效。

利用电子邮件和QQ,加强师生交流。通过电子邮件和QQ进行沟通与交流,既方便学生课外学习,又将教师的答疑空间移到了课堂外。教师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利用这种方式在线答疑,对学生进行辅导和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利用电子邮件和QQ不但可以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与指导,而且也可在网上互相交流,讨论学习心得,同学间得到共同提高。

2.2.3加强实践教学的创新

建设工程监理的教学内容与建设工程管理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及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以真实的工程项目管理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合作项目。以我院为例,我们利用新校区建设的机会,与监理单位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明确合作过程与内容,项目的管理过程即为教学过程。安排了一个年级共5个班在必要时到项目现场上课。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以教、学、做相结合为原则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是通过兼职教师(也是监理工程师)指导学生进行现场实操、现场参观学习、顶岗实习等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在这种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能直接见识了监理机构组织、监理文件编写、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控制、施工阶段的监理控制以及工程验收阶段控制等整个项目的监理过程。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监理员的岗位技能,提高岗位任职能力。最后,这5个班的学生本课程成绩普遍较好,在年底的校园“毕业生就业双选会”上有不少学生选择了监理单位,实现了专业知识和职业岗位的对接。

2.2.4既要“走出去”还要“请进来”,进一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建设工程监理教学改革创新最有效途径就是将教学与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尽量为学生提供工程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地深化理解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对多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要采取“走出去”的方法,创造机会让教师直接参与工程管理,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加强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成立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专家顾问委员会,邀请有关行业专家来校参与课程建设改革的研讨会,定期开展探讨研究。通过研讨活动,将行业专家所具有的扎实理论知识、丰富的现场经验和宝贵的工作体会带给广大师生,让广大师生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前沿,把握社会生产和理论研究中的先进经验和学术思想,通过行业专家的“传、帮、带”,促进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

工程监理课程小结篇3

工程监理专业是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的重点专业,每年招生规模为150人左右。该专业把“岗位技能+质量技能”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坚持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工程测量综合实训还有较大的改革空间,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训项目的开设实训项目开在设时,一是机械照搬教材设置的内容;二是实训项目的设置缺少质量检核和评价;三是综合实训以地形图测绘为主、施工放样做得很少;四是专业特色在实训设计时没有体现出来。这些问题凸显的一个重要缺陷就是课程与专业相脱离,课程与岗位需求相脱离。也就是说学完该课程后学生只掌握了测量技术,测量监理在监理工作中如何实施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不能达到课程与专业的紧密结合、与工作岗位的无缝相接。2.实训过程的管理实训过程是指导教师布置完实训项目后,学生按部就班机械测量,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为取得数据而测量,忽视规范记录、步步检核等重要环节,造成测量结果闭合差超限,返工情况较为突出。3.实训过程的指导我院工程监理专业每班学生人数在50人左右,每组6~8人,指导教师工作量较大,不能全方位跟踪指导,有些学生偷懒、伪造数据,没有达到实训的目的。4.实训成绩的考核考核方式是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训报告的质量(70%)和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出勤情况(30%),综合评定给出实训成绩,该成绩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训情况。

二、测量监理机制引入综合实训的做法

引入测量监理机制的基本思路是把一个教学班分两组,两组为对等小组。一组是监理组,另一组是被监理组。综合实训时,一组做测量实训项目,另一组做测量监理实训。学生在完成实训任务的同时,掌握测量监理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实现了课程与专业的结合。具体做法如下:

1.创新实训项目

增加了测量监理项目,监理组学生要根据测量实训项目编制测量监理方案,编制测量实施过程中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安全管理方案。把工程监理专业的相关知识在测量实训中进行有机地结合。测量组学生在实训结束后上交测量实训报告,监理组学生在实训结束后不仅上交监理总结而且还要上交监理日志。

2.监管实训过程

引入监理机制后在实训过程中,测量小组的每一项工作均处于监理之中,从仪器的对中、整平、瞄准、读数、记录到内业计算均采用旁站监理,对于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点位放样这些实训项目实行联合测量。联合测量结果实行会签认可制,另外对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还要进行复测和检核。

3.师生共同指导

引入监理机制后,一是增加监理专业教研室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在实训中重点指导监理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二是测量专业教师指导测量监理的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尤其是对联合测量进行重点指导。三是监理组在监理的同时,对测量组进行规范性的指导和监督。监理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最后由指导教师解决。

4.师生共同考核评定实训成绩

引入监理机制后,测量小组的成绩由监理小组和指导教师共同评定(监理小组根据监理日志对测量小组每位成员评定占50%,指导教师占50%);监理小组成绩由测量小组和指导教师共同评定(测量小组根据监理员的服务态度、业务水平进行评定占30%,指导教师根据监理日志及被监理小组实训成果进行评定占70%)。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工程监理专业综合实训引入监理机制的实践从2011级学生开始实行。近三年实训实践证明,效果明显,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实训指导教师实训管理工作效率提高

监理组的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的管理占主导地位,从旁站监理到联合测量,监理组的学生要对测量组的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这既锻炼了学生又解放了教师,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业务上的指导。

2.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得到提高

监理组的学生为了能够很好地指导监督测量组的学生,自己必须把实训内容有全面的了解,不仅要学会教材中的内容,而且还要把实训中涉及到的监理知识复习巩固。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做好测量监理工作。通过这种实训形式,学生出勤率达到97.8%,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更加浓厚,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学院组织的测量技能大赛该专业参赛率达到了93.4%,超过了其它专业3.9个百分点。该专业学生代表学校参加“中海达杯”第三届河南省大学生测绘技能大赛,取得了导线测量一等奖、数字测图二等奖、水准测量三等奖的好成绩。

3.学生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测量工作及测量监理工作是集体性工作,组员之间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是确保实训任务顺利完成的关键。监理组的学生为了能够很好地对测量组的学生进行监理,他们必须有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学生在监理的同时要学会本组学生之间的配合,还要学会与测量组学生的配合与沟通。质量第一的观念、规范的记录计算、团队协作意识、职业素养都得到了提高。学生养成适应集体生活、自我管理的好习惯。

4.指导教师业务专业能力和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测量的教师大多是不懂监理工作的,为了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指导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深入工地进行实践。在学校组织的学生评教工作中,监理专业学生对测量老师的授课情况给予高度评价,优秀率达到96.7%。与此同时测量教学教师积极参加学生各种比赛的指导辅导,在2014年河南省大学生测量技能大赛中指导教师全部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认可度提高2013、2014年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工程监理专业毕业生共307人,学生就业率达到94.5%。从事测量监理工作的学生占15.7%,从事测量工作的32.4%。工程监理专业毕业生因动手能力强,不怕吃苦,有团队精神,所学知识用得上、上手快、留得住,吸引了众多用人单位。

四、结论

工程监理课程小结篇4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预约式”自助教学;质量监控

中图分类号:G7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2-044-03

一、“预约式”自助教学改革的现实背景

(一)缘起

学习者的需求成为远程教育发展的核心追求。许多基层电大,甚至许多远程教育,如网络教育,都面临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一些现实中有需求,但是其背景行业又过于窄的专业,或者是一些随着时展正在衰减的专业,其背景行业也在转型中,这些专业有一些需求者,但不会太多,比如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远程教育领域,移入西山落日。这的确使人伤感,但不能不面对。再以2012年东城电大春季招生为例,专科类学前教育招生7人、广告学7人、商务英语9人、会计学9人;本科类法学10人、英语7人、建筑施工与管理8人、工程造价管理9人、社会工作7人。既要满足需求,又要降低成本,而且质量不能降低。专业小,没有规模,但教学投入不能少,教学质量不能低,教学支持服务要高质量。在实践中,许多学员还会缺勤,即使资源丰富,网上教学安排也合理,学习者的缺位是实实在在的。那些同一单位或从事同类型工作的学习者,在学校统一安排的教学时间内,也会因为各种理由无法参加面授导学或者网上教学互动,即使对原来有效的学习小组,在这个时候也无法发挥作用,不管线下、线上,不管导学、面授。办法产生于困惑,许多基层电大针对这些选择了小专业的学习者,摸索着创造出这样一种教学模式。“预约式”自助教学应运而生。

(二)界定

“预约式”自助教学是指在基层电大的指导下,对于不便于统一安排面授辅导的小专业课程,课程教师根据远程开放教育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自主设计网上教学与面授教学的内容与比例,同学生协商面授课事宜,优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预约式”自助教学的基础是课程教师设置完备的教学计划、任务安排并将其分解在每一教学周中,并在网上学习平台布置相关的教学任务,学生按照教学进度安排完成学习任务;“预约式”自助教学的亮点是摆脱传统的面授形式,师生自主约定面授辅导的时间、地点、方式和内容,以保障面授课程效果的最大化;“预约式”自助教学的保障是依托网上学习平台、课程论坛、电子邮件、移动聊天工具、电话、短信等技术手段,实现师生的随时交互,把握教学进度与学习效果。

(三)意义

为确保远程开放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已有的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基于小专业这样一个现实,本着对学习者负责的态度和对教育公益价值的捍卫。“预约式”自助教学有助于小专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护理专业随着各种中专层次、大专层次卫校的关停,撤并而逐渐萎缩,甚至消失。但是,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护理专业似乎又获得了新生。因此,“预约式”自助教学对一个专业的生存和发展是有一定的价值的。“预约式”自助教学是基于远程开放教育长期以来对质量关注的现实基础之上的,是远程开放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是生于斯,长于斯,这种基于实践的质量探索对于远程开放教育的个性化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整个开放教育在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方面也具有探索意义。

二、“预约式”自助教学的实践探索

东城电大制定了《东城分校个性化辅导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确定了个性化辅导实施对象、对实施教师的要求、工作量计算、质量监控、激励办法等。《方案》对做好“预约式”自助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其实施做了充分的规划,明确了实施过程,是做好“预约式”自助教学的制度保障。

(一)准备阶段

1.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准备

教师是远程教育教学实施的关键,更是“预约式”自助教学中链接教与学的纽带,这就要严把教师质量关。东城电大要求教师具备“预约式”自助教学需要的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具备较强的远程教学组织与一体化设计能力。教师在一体化设计中,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制作“预约式”自助教学需要的个性化课程多媒体,建立“预约式”自助教学资源库,并对教学资源库进行分类管理,能够让参加“预约式”自助教学的学生一进入资源库,就能快速便捷地找到需要的内容,并顺利地引导学生运用课程论坛、电子邮件、移动聊天工具、电话、短信等技术手段,与学生一起参与学习、讨论,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因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预约式”自助教学成功的关键。

2.完善的教学方案准备

课程教师在深入领会课程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制定适应“预约式”自助教学的课程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包括面授教学计划和自主学习计划两部分。面授教学计划主要介绍面授课的授课内容、学习形式、授课次数、作业布置,以及对疑难问题解析安排。如“中国古代史”课程就制定了“个性化导学进程表”、“导学进程记录表”、“名词解释示范举例”等,对“预约式”自助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3.学生制订自主学习计划

课程教师还会指导学生根据该课程“预约式”自助教学实施方案,结合学生自己实际制订一个自主学习计划。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是“预约式”自助教学的关键部分,是自助学习过程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相交互的起点。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是课程教师在认真领会课程教学计划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和学生知识储备、能力水平、学习需求、工作特点、时间安排等个性化差异而设计的。同时,自主学习计划又是自主学习过程中质量监控的重要依据。因此,学生在自主学习计划的制订过程中,要根据“预约式”课程的特点,制定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长期目标与短期任务相结合,终极目标与阶段性成果相兼顾的自主学习具体实施方案。具体来说,在自主学习计划中,要体现阶段性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并体现阶段性学习成效的检查方式。对阶段性学习目标的检验与监控,可采用阶段性作业布置与交缴的形式进行,也可采取其他方式。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例,共有10门课程参与了“预约式”自助教学,收到学生自主学习计划70份。10门课程全部完成了“预约式”自助教学学习任务。

4.细致的支持服务

在“预约式”自助教学课程实施方案中,明确师生的日常联系方式,如电话、e-mail、网上聊天方式等,以建立并巩固师生联系、解答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比如,每门课程都建立了课程QQ群作为教和学的平台,教学过程涉及的教师全部加入该群,包括课程教师、导学教师、教学管理教师、支持服务教师。此外,学校对“预约式”自助教学课程的平台进行了重新设计,使之更加醒目。

5.质量监督部门的审核

参加“预约式”自助教学的课程,课程教师必须在开学前将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上交学校教学部。教学部审查的重点是课程实施方案的针对性,是否突出课程重点难点,是否结合学生特点有针对性,避免烦琐或流于形式。之后教学部签署意见,学校再进行审查,根据审查结果批准教学经费、资源建设经费等。教学部再根据学校审查的意见进行班级分配、机房调整、教室调配等准备工作。

(二)实施过程

1.开展面授导学课

课程责任教师根据一体化设计方案,公布精心设计的面授导学计划,精心组织好首次面授导学课。面授导学课将帮助学生了解该“预约式”课程的特点,包括导学计划、资源到位情况、平台使用方法、学习特点等,帮助学生尽快做好学习准备。以“中国古代史”面授导学课为例,课程教师重点介绍“中国古代史”课程的教学形式、课程特点、支持服务、教学资源,公布课程的面授导学计划,并要求学生根据导学计划和自己的情况完成自主学习计划的制订。

2.落实约课制度

“约课制度”是师生根据课程实施方案,预约面授导学的时间、地点和学习形式,也包括BBS实时答疑的预约,它是“预约式”自助教学的灵魂。以面授导学课预约为例,课程教师根据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与学生在教学QQ群里共同约定下次面授导学课的诸项事宜,完成约课任务。约课制度的人性化体现在,时间上符合所有人的要求;地点上按照就近原则,可以是教室、教师办公室、实施方案要求的实践基地,也可以是师生均方便的某一场所,如果学生是同一单位员工,教师还可以选择送教下单位。约课落实后,课程教师需将后续面授课安排上报教学部备案待查,并将面授课记录以教学日志和影像资料的形式反馈教学部。约课制度既保证了出勤率,也体现了教学的灵活性、人性化,体现了现代教育对学生的充分尊重,体现了学校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和服务理念。

3.重视自主学习过程

东城电大“预约式”自助教学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其中包括自我监控和外部监控两个层面。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实行自我监控,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审视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结果对学生学习做出奖惩,使其好的学习习惯、方式得以继续维持或促进,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外部监控中,电话答疑与网上交互是有效形式,并对学生学习活动提出量和质的要求。课程教师或导学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计划和学生已有水平,对每位学生与教师的电话答疑和电子邮件、BBS、QQ交流做一个最低限量的次数规定,同时规定若干封电子邮件必须是课程学习的阶段性总结,要求有阶段性学习的心得、体味、疑难等内容。通过这种形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的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过程置于教师的质量监控之下。自主学习过程的质量监控,在不同阶段、不同课程还可使用学习小组活动、实践活动等监控方式。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自觉接受监控的积极性,使质量监控真正起到保证和提高质量的作用,所有阶段和课程的监控都要和学生的形成性考核成绩挂钩,将课程考核成绩中平时形成性考核成绩量化到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各阶段,并制定各阶段相应的得分标准。

(三)激励与约束机制

为更好地发挥教师在“预约式”自助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而不是新瓶装旧酒。东城电大采取多项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开展创新工作,比如,教材创新、教学过程创新、作业设计创新方面。特别是北京电大自开课程,东城电大“预约式”自助教学的课程责任教师都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广泛收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资料进行创新。比如,在有限的面授导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大课堂知识容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有效地激发学员的求知欲和创造性。作业设计创新是为巩固教学成果,更好地拓宽学员的知识视野,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创新后的作业形式应具有更强的概括性、更广的拓展性,尽可能是教师在总结概括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特点、知识结构和人才培养目标而精心设计出来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保障“预约式”自助教学的教学质量,还需要必要的约束机制,而课程终结性考核便是检测导学过程质量和自主学习过程质量的关键一环。严把考试关是教学质量保证的关键,但这是以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和高质量的教学管理为前提的,基层电大应该利用严格的考试制度来促进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三、进一步的思考

(一)进一步探索完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在“预约式”自助教学中,采取课程终结性考核通过率与教师课酬相挂钩的方式,具体说来,该课程最终通过率如达到或超过中央电大(必修课)、省级电大(选修课)的平均通过率,教师可以拿到该课程除去教学必须成本后的所有费用,学校不留任何收益;通过率达到100%,教师还可受到一定奖励,但反之将会受到相应的扣减,严重时课酬将寥寥无几。所以,对课程终结性考核通过率的监控措施极大地刺激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地保障了“预约式”自助教学的顺利开展,也更有利于其他监控措施的顺利开展。

(二)进一步探索学习者积极参与的方式

“预约式”自助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导学模式,通过个性化的小组形式,运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帮助学习者养成自主学习学习习惯,并最终内化为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习者参与积极性和自觉性还不够。课程后期,个别学习者有无奈和应付心态,自主学习习惯并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行为并不主动,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预约式”自助教学的探索和推广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学习者参与度、积极性和自觉性,应成为“预约式”自助教学探索的重点。

(三)进一步加强规律性、可行性的探索

工程监理课程小结篇5

关键词:研究型;环境监测;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131-02

研究型教学,是相对于以单向性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出的,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1],实行教学与研究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一种基于研究探索的学习模式。在全国一些高等院校已经开设了多门《研究型教学示范课程》建设,建设的目的在于在现代教育思想理念指导下,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的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激发学生探究性主动学习热情的目的。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环境监测》课程是一门涵盖知识面广、监测方法更新快、实验变量较多、实验数据处理较难、操作要求较为严格、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又具有基础性强、时代感强、实践性强的特点[2-4]。该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污染物为主线掌握从布点、采样、样品保存及前处理到选择科学的分析测试方法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环境监测全过程[5-7]。

一、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满足社会需求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更新快,监测技术和规范日新月异。例如,我国在2013年新颁布14项水质相关检测规范、方法标准,14项大气相关检测规范、方法标准;2014年新颁布6项水质相关检测规范、方法标准,7项大气相关检测规范、方法标准。奚旦立教授等编写的《环境监测》(第四版)教材[8]于2010年出版,该书内容全面、讲解详细,对于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相关专业而言是很好的教科书,但是由于新环保法规与理念更新快,有些新内容和新理念不能及时体现在教科书内,所以需要教师及时补充教学材料。例如,随着中国北方尤其是河北和北京的雾霾天气的出现,以前很少被提及的pm2.5的问题自2013年开始逐渐被大家重视,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雾霾的成因以及治理细颗粒物污染的措施,在2014年的课程结构调整中新增加了细颗粒物(pm10和pm2.5)监测的实验;同时将《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版》、《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等最新法律等文件下发给学生,引导他们对雾霾成因和治理措施等进行讨论。对这一发生在学生身边、切实影响了学生和市民的正常生活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融合其他专业课知识,充分理解《环境监测》课程内容

环境监测具有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因此,在讲授时要结合本学科领域的发展,结合我国社会环境保护的需求,把最新的知识补充讲解给学生。例如,环境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我国近年来更新的环境标准,让学生了解环境标准制定的重要依据和背景,以及更新环境标准的必要性[9]。同时,如果孤立地讲授这些标准的变化,学生不但没有学习的兴趣,也不能很好地理解标准制定或者修订的内涵。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教师通常会在介绍环境监测相关标准的同时,结合“环境学”或者“环境学导论”等课程的内容,使看似空洞的内容变得丰富和饱满,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断提升饮用水水质的要求,原有的标准已经不能反映饮用水的安全状况。2006年12月29日,国家标准委和卫生部联合了经过修订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和13项生活饮用水卫生检验方法国家标准。这是自1985年以来对原标准进行的第一次修订。经修订,新标准的指标数量增加了71项,修订了8项指标,指标限量也与发达国家的饮用水标准具有可比性,实现饮用水标准与国际接轨。在课程讲授设置中将结合《环境学》中的环境五大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技术规律和环境规律来分析该新标准的变化。例如,加强饮用水中有毒有害有机物特别是消毒剂、消毒副产物和农药的控制,这反映了我国日益增长的环保意识,也反映出我国相关环境监测分析技术的进步,同时这也同国际饮用水水质标准发展趋势一致。

三、以身边环境作为监测对象,提高学生的兴趣

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对未来的学习作积极的准备。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认为,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如何让学生对于《环境监测》这门课程感兴趣,其中一个做法就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参与感和学以致用感,能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并且能让学生明显感觉到学的知识不仅可以帮助自己,还可以帮助别人。例如在设置《环境监测》课程综合实验时,会在完成水、气、声章节的学习后,布置“监测分析我校校园环境质量”的综合实验,并结合“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内容对我校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对自己身处其中的校园的大气、噪声和废水等进行监测,学生表现出了特别的关注和热情,并且对于监测的方法和结果非常关注,同时还会对照相关环境质量标准,评价校园环境质量。具体做法是:将班级成员分组,要求各小组通过讨论确定监测方案,包括选择监测项目、监测时间、监测频率、样品采样点的布设、采样方法、安装和使用采样仪器、实验检测及后续的数据分析与质量评价等,最后写出环境监测报告,教师只是给予适当的指导。由小组成员经讨论自主设计监测方案,加深了学生对环境监测环节的理解,同时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创新意识。

四、引入典型环境污染的事件,以主人公的角度来模拟监测方案

教学案例融入学生平时关注的一些与环境监测密切联系的一些热门话题、典型案例、亟需解决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例如,课堂中引入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和松花江重大污染事故。由于该事故造成了松花江水体污染、哈尔滨市地震谣言、污染水体跨境流出等问题,并且引发了国家环保总局原局长解振华辞职等后果,在该事故案例中可以充分关联水体常规监测和应急监测的内容,使学生在分析案例中汲取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针对该事件设置研讨课“如何制定化工爆炸事件的应急监测方案”。以该事例来学习应急监测特别是污染事故监测的技术和方法,并模拟不同当局执行者应对污染事故采取的措施。设置的研讨内容主要包括:①爆炸事故原因、污染事件原因;②事故发生后,各级工作人员处理有什么不当之处;③事故发生后,环境监测工作者应如何进行重点监测;④在该事故中主要监测项目有哪些;⑤拟编写一个该单位类似事故的环境监测预案;⑥如何在重大事件中确定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在该案例中,比较有特色的是将学生分配成不同角色的工作者:企业的岗位工人、企业的环境监测者、企业的决策者、当地各级环保部门工作者、当地各级政府环境主管负责人等,并请同学按照自己的角色明确应当负有的职责,同时会互相讨论职责的分工,由各个角色来互相指出各自做法的不当和欠缺之处。

《环境监测》课程开展研究型教学,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融合其他专业课知识,解析典型事故案例,设计方案监测校园环境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环境监测》课程内容的理解,加强了对监测方法及技术的掌握。小组讨论的模式,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同时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创新思维。环境监测研究型教学通过案例探讨,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最终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海,李虹,袁建美,等.大学研究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29(1):94-99.

[2]赵永军,徐拢葛志刚.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监测》课堂教学改革探讨[J].广东化工,2015,43(18):174-177.

[3]李仪,罗绪强,杨鸿雁,等.关于高校环境监测课程教学的思考[J].广东化工,2014,41,(21):245-246.

[4]张恩栋,王冰,邹伟,等.基于创新教育的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7(4):125-128.

[5]王小敏,冯圣东,杨志新,等.环境监测课程教学与实验改革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15(2):12-14,34.

[6]陈井影,赵素芬.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2010,29(4):380-382.

[7]张瑞生,沈才大.化工系统工程系统[m].上海:华东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

工程监理课程小结篇6

在实施的过程中,学校主要围绕“精品教育”这个主题去开展工作,主要包括“精致管理”“精品课程”和“精彩活动”三个部分,这里简称“三精育人”。

一、精致管理

管理就是管好人、理清事。学校管理机构的设置,是实现学校管理目标的重要保证。学校遵循“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原则,创建了“一室五中心”的新型组织机构模型。如下页图所示。

模型中的“一室”指的是“校长室”,这是学校的决策中枢,学校的一级管理层,由校长负责,充分体现了学校“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五中心”指的是课程研发中心、质量监控中心、儿童成长研究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社会资源开发中心。“五中心”属二级管理层,从不同层面向下属各学科组、年级组提供业务提升的引导和过程落实顾问的服务。

1.校长室:学校行政的决策指挥机构

常规职能是: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领导学校党支部、教育、教学、总务和行政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制订并组织实施学校的发展规划、学年和学期工作计划。

2.课程研发中心:科学设置课程,科研力保证课程

成立中心教研组。学校现有七个在上级科研机构立项的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从教师日常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中来,通过研究,又为指导教育教学服务。学校课程研发中心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教科研理论,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指导,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研活动,为教育教学服务。

3.质量监控中心: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常态化监管

常规监控。质量监控中心提出“十字”方针: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

模型监控。学校建立了一套监控教学质量的数据模型。每次检测之后,将教学数据输入这一模型,进行纵向和横向监控。通过纵向的监控,可以发现本次检测中整体水平的高低、试卷的难易程度。通过横向的检测,可以比较平衡班之间的差异、个体班级的状态。检测结果一目了然,既方便教师的自查自纠,也有利于质量监控中心发现问题,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办法。

评价改革。树立以学生的整体发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的发展性评价观念,质量监控中心引进了多元评价机制。这一机制,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面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尤其是在心理评价上,强调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环境。

4.儿童成长研究中心:习惯培养,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以行为规范为突破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及文明礼仪教育,以促进他们良好习惯的形成。如利用每周的国旗下讲话、早会及班会课等时间,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教育。

5.后勤服务中心:精细管理,精心服务

“精细管理,不留死角”。由后勤服务中心一手抓制度建设,如“实小食堂卫生管理制度”;一手抓制度的落实,由后勤服务中心的主任直接负责,实行层层把关、责任到人。

6.社会资源开发中心:“打开校门办学校”

家长委员会。让家委们真正走进学校,参与管理,担负起共育的职责。学校将家委会成员分成四个大组:教育教学视导小组、厨房视导小组、宿管部视导小组、社会资源开发小组。每学期都组织不同的活动,如参与作业检查、走进课堂听课督导、查看厨房卫生等。同时,学校给每一个家委成员发牌,家委成员可以随时进出校园,对学校工作进行监督。

爱童会。“爱童会”成员包括在校学生家长、关心学校教育的社会人士、支持学校工作的知名人士等。“爱童会”遵循自主性、民主性、阶段性、无偿性的工作原则。一年多的时间里,“爱童会”成员有近千人次协助学校开展了大量的活动。

学校发展咨询委员会。由社会知名人士、教育专家、教师代表、家长精英、董事会成员等组成。学校常邀请决策委员会成员参与到制定校务规章、审查学校制度与计划、研讨学校发展方向等事务中,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校发展提供科学、客观、全面的依据。

我校还根据学校的实情,制定了富有特色的校本管理制度:

顶层设计。每学期初,校长室都会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整体规划,编排成《教师工作手册》,发给每一位教师。《教师工作手册》内容全面,从学期工作计划到教育教学工作安排、作息时间安排、正副班主任工作指引,从教室分布图到学生就餐表、教师值周安排,甚至会议室座位、教师车位等都安排得井然有序。

因事择贤。广纳英才,降低教师队伍的平均年龄,让这一队伍更加充满活力。近两年,共有十几位新聘的教师走进了学校行政和中层干部的队伍中。

因才设岗。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呢?学校采用因才设岗的方式,发挥教师的长处,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如教学先行部副主任、教科研部副主任、大队辅导员等职位,由一线老师担任,虽然不具有行政级别,但同样拥有管理权力、享受行政福利。又如“骏园文学社”,就是由一群爱好文学的教师办起来的;“小音符合唱团”是由一群爱好合唱的教师筹办的。

“一室五中心”这一组织机构已经运作两年多了,从运作的过程来看,这一开放的组织不仅充分体现了教育管理的教育性、服务性、文化性、创造性,而且较好地促进了各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使职能分工更加清晰明确。

二、精品课程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学校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强调了课程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要满足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学校的做法就是:在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这个大前提下,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针对学生的特点及家长的需求,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大良实验小学课程体系――“一主两翼”。

“一主”指整合后的国家基础课程,占总课程的70%。“两翼”指经校本化后的拓展性必修课程和个性化选修课程。校本化整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学科整合:依据学科属性进行整合。如品德科与健康、卫生、综合实践等学科的整合;语文科与写字、经典诵读的整合等;2.课时整合:在保证时间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设置“基础课时”35分钟、“小课时”10分钟、“大课时”50分钟、“选修课”60分钟等。

具体包括:语文科,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双读双写”校本课程(即经典诵读和经典阅读+写作引导和书写指导);数学科,在扎实的数学基础之上,引入数学扑克牌游戏教学,提倡培养“合格+特长”的数学思维者;英语科,充分发挥语言学科的特色,继续引入港澳同步教材《牛津英语》来展开英语实验班的建设。其他学科:以学生社团的方式,设置适合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多样化选择的特色课程,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学校品位。

同时均衡课程设置,调整课程比例:加强国家规定课程、地方特色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融合,利用“基础课时”来上国家规定的课程、“小课时”来上晨读、习字、数学思维训练、英语口语朗读等必修课程;“大课时”来上经典阅读、综合实践等必修课程;周五下午为学生走班式的“选修课程”,包括十字绣、插花、烹饪、针织、书法、舞蹈、棋艺、声乐、器乐、球类、动漫、航模等内容,为全体学生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实施后,学校的课程主要体现为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这六个方面的“改变”:

1.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课程教学,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习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课程结构,整合小学阶段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多样性。

3.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以及“繁、难、偏、旧”的课程内容,倡导“精讲精学”,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

4.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课程实施,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重视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展开合作研究,让每一个问题都能在课堂上解决,同时又将新问题带到课后去思考。

5.改变过于注重分数的单一评价模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参与讨论、与人合作等方面;终结性评价包括单元测评、知识点测评、期末测评、个性发展测评等,以纸笔测试的形式为主。同时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结果,低学段的评价以描述性评价为主,中、高学段将描述性评价、等级评价和学分评价相结合。

6.改变过于集中的课程管理方式,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设置的可操作性。

三、精彩活动

学校一直坚持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坚持课堂向课外延伸,注重知识与体验的结合。

1.精良的社团

学校在办学之初就开始组建社团,涉及到音乐、美术、文学、科技、舞蹈、体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大部分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都能受到系统而扎实的培养与锻炼。

2.精彩的节日

(1)“艺术节”旨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活动分艺术表演类、艺术作品类两类项目。艺术表演类主要有合唱、舞蹈、朗诵、校园剧表演。艺术作品类主要涵盖绘画、书法、篆刻、摄影作品。

(2)“读书节”旨在激发师生的读书兴趣。分为日常活动阶段和展示阶段。前者主要活动有组建班级图书角、征集名言、板报布置、手抄报展评、征文比赛等;后者主要以诵读活动、读书成果展示活动、表彰活动为主。

(3)“体育节”旨在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4)“英语狂欢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制作英语节徽、英语快乐海报,学唱快乐英语主题曲,表演快乐英语儿歌故事,观看快乐英语动画片,狂欢圣诞节等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

(5)“生活数学节”旨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开展游园、速算比赛、巧玩扑克牌等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3.精致的活动

(1)小舞台活动:面向四、五年级的学生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小舞台”表演活动。每班自行拟定表演内容,有合唱、舞蹈、相声、小品、诗歌朗诵、快板、钢琴独奏等。“小舞台”表演不但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还拉近了孩子与父母、教师与家长、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2)千里马活动:以亲身体验为主要方式,以获取知识和能力为目标,成立了“千里马成长体验营”,下分四个子营,分别是社区服务营、艺术陶冶营、未来领袖营、野外生存营。每个子营都有自己的活动宗旨、活动口号以及品牌活动。“千里马成长体验营”发掘了家庭与社会的力量,形成三方合力,推动体验活动与素质教育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亲子活动:我校家长委员会每年都会组织一次亲子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显著,深受家长与孩子的青睐。

工程监理课程小结篇7

[关键词]eRp;手工沙盘;监控;实践教学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21.12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1-0227-03

0引言

eRp沙盘模拟课程又名企业行为模拟,是我校实验教学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3年正式纳入本科教学计划后,历经2年多的教学实践,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得到广泛的认可。在该实践课程中,学生不再像传统的课堂讲授式的教学模式那样,呆板生硬的接受教学内容,而是通过亲手动手模拟运营企业,参与企业的各项经营行为,任课教师成为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帮助者,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由于该课程主要依托用友公司配套的软件及硬件进行教学,其在模拟现实的真实性方面、软件可靠度方面、教学适用性等方面,仍然存在与当前实际教学需要不符的不足之处。

为了使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能在eRp沙盘模拟课程中学习到更多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知识,感受更为真实的企业模拟经营环境,对现有教学使用的用友eRp手工沙盘进行改良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意义和实用意义。

1用友eRp手工沙盘模拟课程简述及现状分析

eRp手工沙盘模拟课程又名企业行为模拟。该课程借助由沙盘道具、辅助教学软件、模拟规则、辅助教学资料等组成的模拟平台,以生产制造行业为背景,把企业经营的环境简化为一系列的模拟规则,让与课学生在“模拟游戏”中经营企业。目前,国内高校开设的eRp手工沙盘模拟课程主要依托用友公司配套的软件及硬件进行教学。用友eRp手工沙盘模拟课程主要规则包含市场划分与准入、广告投放与订单争取、厂房处理、生产线处理、产品研发与生产、iSo认证、融资贷款与贴现七大块内容,主要运营流程是由每位与课同学扮演不同部门的主管或主管助理,通过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完成企业日常运营的基本任务,同时接受任课教师的监控和管理。

虽然该课程将企业经营管理的环节都完整地纳入到学生学习的范围当中,但是在实际操作时,我们会发现这套规则与软件设计过于理想化,特别是在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监控这一块存在的漏洞较多。经过我们大量的模拟试验以及结合课堂老师的授课经验,我们发现用友eRp手工模拟沙盘主要存在以下三大监控问题。第一,现金挪用。由于教师只能通过企业各个年末企业的现金流情况对企业经营行为进行监控,对于企业季度的现金流的情况存在监管缺失。导致学生在当季度现金流为负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挪用下一季度现金以维持运营。第二,缺少经营流程生产线处理的监控。用友eRp手工沙盘模拟中,企业需要开展广告投放、订单获取、产品生产等36项活动而与之相关的各个监控模块与三大表格的关联性较弱,这种弱耦合的软件设计导致学生在运营中出现偏离既定运营流程的现象。第三,单证缺失。课程中没有设置原料到货单、产品订货单以及出货单之类的单据,教师无法查证企业的产品生产和交付情况是否符合其实际的经营情况。

可见,有效监控手段的缺失,增大模拟企业出现有意或无意的差错及其他风险。

2用友eRp手工沙盘模拟课程存在的监控问题

2.1现金挪用问题

现金流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以内,特定的经济单位在经济活动中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发生的资金流入或资金流出。只有现金流是正值,才能保证企业的总资产稳步上升。eRp手工沙盘与电子沙盘相比,存在较明显的现金挪用问题。因缺乏对现金流量表的实时监控,就算企业在当季出现所有者权益为负或者现金断流的情况时,学生只要继续经营下去,在年末前得到应收账款,使得年末账面达到收支平衡,模拟企业又可以重新走上正轨。例如,a小组模拟运营的企业,在第一季度交完税费管理费用之后,所有者权益已经为负或者企业已经没有现金支撑下面的运营。这个时候老师方面很难监控到这种状况,a企业可以自己按照负的现金数目来继续经营,等二三季度应收款到账以后,账面重新达到收支平衡,年末汇总时a企业的年度经营状况账面表现还不错。

现在手工沙盘存在的问题就在于只能对结果进行监控,没有办法对经营的过程实施监控。但由于eRp沙盘的规则本身限制,对经营过程进行监控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

2.2生产情况监控缺失

在eRp手工沙盘模拟过程中,每一个小组建立好厂房、铺设好生产线后就可以正式投入运营了。每年年末企业都需要提前预定来年的原材料,在下一年年初原材料到货以后,企业就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产品的生产。这一步看似简单,却隐含不少的操作问题。课堂一般由6-8个小组组成,配有2名老师,因为老师需要在前台录入数据以及解决学生的疑问,所以一般没有精力监管生产部分。学生在生产部分不管有意还是无意,都容易产生错误,而且就目前的课堂情况来说,教师是无法全程监控每个小组的生产情况的。生产情况出现错误,无意的情况多由于学生不熟悉规则,而学生故意的情况具体的表现形式如下:

(1)加快产品的生产速度。在现有的生产线条件下,学生为了快速获得产品,有可能不按照生产线的生产规则,加快产品生产速度。例如需要4个季度生产的产品,加快到2个季度完成。

(2)加快生产线的建造速度。生产线需要一定的构建期,如果学生亟需生产线生产商品,有可能加快生产线的建造速度。

(3)用“现有”的原料生产出不符产品。虽然每年度期初学生需向老师购买原材料来进行产品生产,但是学生还是有渠道“免费”获得另外的材料,来生产产品。

综上所述,由于教师人手不足和现行制度的问题,现行的eRp课堂容易出现生产情况的缺失。

2.3单证缺失

虽然手工沙盘模拟中每个小组年末须填写综合管理费用明细表、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但以上三份报表仅体现全年年末最终的现金总额,并不会反映每季的现金使用情况以及运营过程的具体情况。这就导致部分小组利用此缺陷进行违规经营。经采访调查,我们发现实际操作中,某小组在第一季度支付广告费以及其他固定费用后出现现金紧缺的情况,且订单账期长,年末才收到货款。基于无人监管具体操作,他们把沙盘盘面上固定费用处的灰币直接取出使用,年末应收账款到期收回后,把以前季度须支付的固定费用补上,继续经营。

此外,由于缺少填制单据的步骤,学生可能会有意或无意地打乱运营流程,影响课程效率与效果。

正是因为关键环节的单证缺失,负责相应经营环节的同学降低对运营流程与各具体步骤的重视,这些违规行为才有可能发生。

3改善eRp手工沙盘模拟课程的监控力度的建议

3.1针对现金挪用问题的建议

虽然是手工沙盘,但是让学生采用电脑设计学生端的excel现金流量表格,让学生每进行一步就往表上填数据,控制几个关键点的现金存量,可以让将这几个关键点的数据与教师端的excel表格进行链接,让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来对学生是否有调换流程来挪用现金进行监控。这样能为整个eRp沙盘教学带来几点好处:

(1)传统手工沙盘本来就是过程操作比较繁琐和需要事必躬亲的项目,允许学生采用excel设计企业现金流量表并填入数据,极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工作。很多同学在接触eRp沙盘的时候其实对于企业的财务报表还不具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eRp沙盘里的财务报表如何判断哪个会计项目进行了活动并不清楚,所以这也给手工沙盘的进度带来了阻碍。引入电脑excel的帮助,可以为教师和学生解决很多麻烦。

(2)学生端的excel数据与教师端进行连接,可以让教师监控模拟企业运营的过程,解决对过程的监控问题,减轻教师的负担。

(3)学生可以利用excel上的现金流量表进行模拟经营,对采取的各个决策进行验证,不至于在上课初期就将模拟企业经营破产丧失学习乐趣和信心。降低学生上手的难度,可以帮助学生得到循序渐进的进步。

3.2针对生产情况监控缺失的建议

针对生产情况监管缺失的问题,除了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规则、提高学生对规则的遵守度外,更加重要的是从制度上完善监管,通过设置步骤或者增加监管人员,以达到生产情况监管和约束的效果。我们在考虑完善制度的时候,考虑了方便性、易操作性以及少耗费人力几个方面,提出以下两个建议:

(1)老师监管。设计一份表格,让学生在每年结束后把各组内的生产线和厂房情况、产量、库存和本年销售情况填上,课后由教师抽查。

(2)设置独立的学生监管代表进行监督。在每组设立一个来自其他组的生产情况监管人员,在生产期间不定时进行检查,此外简单记录在每年开始前和结束后对该组的生产情况,并将结果上交给老师。

本文提出的上述两种方法都需要另外执行步骤,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但是好处是在设置了独立的监管手段,保证有效的监管了生产情况的同时,没有延误本身课堂的进度。

3.3针对单证缺失的建议

本文我们参考了企业资源计划课程中的单证种类,从可操作性、实用性出发,建议在各个环节引入了必要的单证,并注意在单据中附上相关负责人的签名。

(1)采购环节。在采购管理环节,本文建议添加采购计划单、采购订单、送货单、采购入库单、出库单、采购明细表(汇总)或出入库明细(汇总)表等单据,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原材料的采购,也方便教师进行后续的查证

(2)生产环节。在生产环节,负责生产部门工作的同学应依据真实情况填写:产品需求预测-生产-物料需求计划表、领料单、投料单、设备(生产线)验收单以及各类明细表如投料明细、完工入库明细、生产线产能明细等,加大课堂上对生产环节的监控力度。

(3)销售环节。在销售环节,本文建议增加填制销售订单变更单以登记企业因生产力不足、库存不足导致的违约(取消订单)现象,用以之后的企业运营状况评价。除此之外,销售总监还应填制销售明细表,登记订单情况与交货收款情况,在帮助学生对产品销售、库存进行管理的同时,加强监控。

(4)财务环节。除原有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三大财务报表外,在财务环节还可新增填写代供应商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采购付款申请单、费用付款申请单、收款收据等相关单据,使eRp手工沙盘模拟课程的模拟运营能够更大程度地还原真实企业的情况。

针对单证缺失问题,本文提倡根据现有的经营流程建立一套完整的单证流转体系,这将强而有力地限制了学生模拟运营时的步骤顺序与具体内容,帮助授课老师更好地监控经营流程与现金流情况,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郑惠珍.eRp沙盘模拟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综述[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10):70-72.

[2]康元华.基于柔性制造的itmC企管沙盘经营策略探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6):55-57.

[3]康元华.itmC企管沙盘之p4产品经营策略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31):67-68.

[4]林祥友.eRp实物沙盘与电子沙盘的结合运行模式[J].财会月刊,2012(12):52-58.

[5]林祥友,曾廷敏.eRp沙盘模拟中经营业务的拓展与运行规则的修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21):102-106.

工程监理课程小结篇8

一、镇教研中心职责

1、镇教研中心负责对本镇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要对各校的质量监控、评价给予指导和检查,对各校教研组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对各校教育教学质量实行多指标综合评价,充分发挥“单元过关”、“段考”等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作用,促使各校均衡发展。

2、定期或不定期对各中小学贯彻教育方针的情况、课程开设情况和综合素质平定工作进行指导和抽查。

3、镇教研中心教研员要不断深入基层学校,了解各校教学教研情况,深入课堂听、评课,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关指导。教研员每期听课不少于50节。

4、镇教研中心每期组织各校同头课教师进行大规模教研活动2—3次,重点对教材、教法、教学进度、重点、难点、考评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交流,充分利用优势教育资源,校际互动,优势互补,实现全镇教育均衡发展。

5、依据市教体局“千分考核”中有关教学质量的内容,对各校的教学工作进行考核。

6、每学年评选一次“先进教研组和优秀教研组长”。

7、每学期组织各中小学进行1—2次质量抽测,对各校的教学质量适时监控、适时指导。

8、每学期对各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做出监控评价报告,同时上报教育科和教育科研培训中心。

二、学校职责

1、学校要建立课程管理委员会,制订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保证按要求开足、开全规定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2、校级教育质量管理和评价要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主体作用,评价方式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教与评学相结合,充分发挥素质教育报告册的作用,认真搞好综合素质评定工作。

3、学期初,学校要制订各种教育教学计划和各种制度,如:教师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课题研究制度、教研组活动制度、教研评价制度、教师反思制度等。做到期中有检查,期末有总结,学期结束要及时归档保存。

4、学校要制订教研组工作目标和班级管理目标,对教研组及班级管理实行目标管理和考核,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平时材料的收集和保存。

5、校内学科组要切实加强校本教研工作,实现同年级、同学科的同步互动,做到教案课时数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学生作业内容统一、单元测试统一,努力营造一种先集体说课后备课、先备课后上课的团队协作氛围,真正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校本教研目标。

6、学校教务处要真正加强教学管理的力度,每期要对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作业检查2—3次,要有详实的检查记录和检查小结,通过检查要对发现的问题作出指导性的评价。

7、每学期每位教师要上一节以上的公开课,学校要充分发挥“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利用学科教研组认真搞好“说、上、评”活动,把校本教研落到实处,使全体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8、学校要结合“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引导教师阅读一定量的教育理论书籍,不断充电,及时了解最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动态,广征博采为我所用,不断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育人意识,尽快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9、各校要修订完善“备、讲、批、辅、考、评、补”等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工程监理课程小结篇9

关键词:建设监理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同行业间的内、外部分工越来越明确,如建筑工程类的各个职能分工越加专业化、专门化和高端化。对建设工程的监理能够保障工程的进度、质量、安全等各个方面,这一点是得到社会公认的,社会对此方面的认识和需要,促使各高校积极培养此方面的综合技术人才,创新教研教学,本着以教育质量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根据社会职业需要,加大工程实践训练,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出适合建设工程领域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一、建设监理工程课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首先,建设监理工程课程实地教学中教学内容与课时不相匹配,并且教学内容侧重理论知识的相关学习,忽视了工程案例和操作实践,缺少针对性。各高校依教学大纲制定的课程内容较多,但在实际教学时分配的课时则较少,无法完整的进行教学活动。传统的建设监理工程课程理论知识所占的篇幅较大,但针对各相关职业实际需求的岗位实操技能培训不足,缺少针对性,加之部分学生本身的自我知识水平有限,没有直观的操作实践,对纯理论知识更加难以理解消化,致使课程教学无法完美实现。其次,建设监理工程课程教学中忽视学生间的互动,对行业及职业特点认知不足,致使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足,丧失学习兴趣。建设监理工程课程内容不仅繁多,而且庞杂,教师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只能对重点知识进行详细阐述,多数内容仅为“一笔带过”,在知识的教授上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学生只能被动记忆,在整个授课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缺少互动,仅为知识的单向传输,甚至个别自制性差较差的学生,连被动的学习、理解也不会进行,学生对课程更加没有学习热情,直接影响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由于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起步时间晚,部分教师对该职业工作的认知度有限,对其职能的理解存在误区,定位不准,间接影响了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消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部分教师的专业自身水准及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陈旧。部分教师依然秉承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填鸭式”的传授教学,无法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教授的知识要点过于分散,没有进行系统的串联,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吸收。另有部分年青教师为“科班出身”,属于留校任教的形式,没有实际的工程建设经验,虽然理论娴熟,但无法联系实际,仅为照本宣科,对学生进行书面式的抽象理论宣导,学生也没有能力进行自我归纳和实践结合,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效果,导致学生在未来的岗位工作中无法熟练应用所学知识。

二、建设监理工程课程所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及改革发展

首先,科学调配教学内容,增加课时,整合建设监理工程课程内容,在保证理论重点的基础上,增加工程案例和实践操作。有针对性的编撰教材,划定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全面、深浅适宜,有层次的进行课时安排,以使学生自浅而深、由表及里的对课程知识进行接收并加以理解,满足未来的工作需求。适当减少课堂理论学习,增加现场教学、工程实践,条件允许的可以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践。不能把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可带领学生进行施工现场的实际体验,使学生有切实的感受,让理论知识具体、直观呈现,利用顶岗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解决工作问题,利于学生的学习及未来的实际工作。其次,科学、合理的计划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倾向,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以具体工程项目为对象,乐于学习、主动思考、积极实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在工程案例中穿插理论知识,引导、启发学生去发现、归纳理论,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勇于提出自己观点并加以论证。全面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最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学校要支持并鼓励教师进行职业资格的考试,增加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优化知识结构的同时,也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考试情况清楚掌握,在教学中分清主次、轻重。组织并支持教师进行具体工程项目的实践操作,多方面进行理论的运用,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及职业素质,调整理论与工作实践的联结关系和不足,及时改进并完善教学工作,保证建设监理工程课程的完美效果。

结语

建设监理工程课程是建设工程相关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关系到未来社会人才的整体职业素养,升华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成果,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究解决方案,全面深化建设监理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就能不断提高人才质量,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毛风华.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监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河南建材,2015,02:181-182.

[2]刘萍.《建设工程监理概论》课程改革的做法[J].高教学刊,2015,19:126-127.

[3]王俊波.建设工程监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视界,2014,22:126.

工程监理课程小结篇10

《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课程是高校岩土及地下工程方向一门必须专业课。通过对该课程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开设该课程应该满足的一些要求,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从教师、学生及学校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岩土工程;监测;教学分析

随着现代化事业的飞速发展,关于岩土工程一系列新的理论和新的设计方法被提出,这些新的理论要变成工程实践,如果没有相应的测试手段则是不可能的。岩土工程检测不仅能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安全和保护周边环境,还能检验及修正岩土工程理论,在岩土工程中乃至土木工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很多高校岩土工程、地下建筑工程本科生都开设了《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课程[1-2]。笔者在分析这门课程的特点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改进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课程特点分析

本研究以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宰金珉主编)教材为分析对象。根据笔者的深入研读和梳理,这门课程的特点归纳如下:

1.课程内容极大丰富性。

课程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绪论部分,主要讲解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在岩土工程中的地位、作用、目的、发展现状,以及对相关技术的简介;测试技术基础知识,主要讲解测试系统核心传感器的原理、特性、监测仪器的选择和标定。岩土的原位测试技术,详细介绍静力载荷试验、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动力触探。岩土体现场剪切试验等的原理、仪器设备、试验步骤、试验数据整理与应用等。基础课程涉及土力学、基础工程、岩体力学、工程地质学、地基处理、建筑抗震、钻探工程、基坑工程等。如静载试验资料应用中涉及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地基承载力确定与应用是土力学与基础工程重要内容。第四章到第八章分别介绍地基加固、桩基础、基坑工程、地下工程、边坡工程的检测。每一章都涉及一门专业课程,如地基加固检验与监测,地基加固包括多种加固方法,针对每一种加固措施,则采取相应的检测手段。如砂垫层质量检测方法主要有环刀法,贯入测定法,而干渣垫层的质量检验又分为分层质量检测与工程质量验收检测,每个阶段的检测方法又有所差异。

2.实践性极强。

岩土工程的实践性很强,岩土工程测试本身是生产实践,也是科学试验,应用于实践性学科,因此其实践性极强。以边坡监测设计为例,理论上监测线的布置形式有十字形和放射形布设,但是如果没有到过边坡现场进行原地踏勘,仅仅依靠室内设计的监测方案是满足不了工程需要,而且可实施性不强,如受现场地形地貌及施工的影响,理论设置的监测点在现场可能难以实现。

3.经验性强。

岩土工程测试中的很多测试方法机理尚难搞清,监测成果的解释主要是经验性的,如静力触探试验,贯入机理不清晰,没有数理模型,不能直接识别土层,应用中需要其他勘察或测试方法配合使用。

二、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教学要求

通过分析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课程特点,该课程的教学应满足以下要求:

1.授课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

这门课程涉及专业较多,如果授课老师仅仅是从测试的角度讲解,课堂内容显得单调,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以笔者所在的单位为例,这门课程安排在大三学年下半年,同时开设有《地基处理》、《基础工程》专业课程,如果不从地基处理的基本方法开始讲解,学生很难将地基处理各种方法及相应的监测方法梳理清楚,甚至很多学生在学完地基加固后,不知道还要进行加固效果检测。对于边坡工程监测,如果不讲解滑坡各要素及其对工程实践的意义,如滑坡勘察时为何要确定滑动面的位置和滑坡周界,那么布置表面变形监测点时,就很难确定基准点的位置,深部位移监测时,不知道测斜孔孔深应该打多少等。可见,授课老师不仅要测试技术本身很熟悉,还要熟知地基处理、桩基础、基坑工程、地下工程、边坡工程,只有这样才能将测试技术的具体应用讲解的清晰、突出检测技术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重视。

2.学生的专业基础及学习能力要求。

对于这门课程,如果学生具有相关课程学习基础,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压力相对较小。如不了解地基加固的各种方法原理,如不了解堆载预压、真空预压加固效果的原理,就很理解为什么通过地基变形、孔隙水压力及真空度的检测结果来评价加固效果等。所以,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之前,应该学习相应的基础课程。

3.学校仪器设备资源的要求。

岩土工程监测的实物构成是各种监测仪器设备,所以学生有必要认识和了解常用的监测仪器。这门课程既要求学生学习各类测试及监测的原理,又要掌握熟悉常用监测设备的操作技能,这就需要安排适当的实践教学环节,这就要求学校必须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

三、关于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教学几点建议

通过《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课程特点,提出对开设课程应满足一些基本要求,最后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对提高《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教学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作为授课老师,专业能力需要日积月累,短时期很难达,但是作为专业教师要有提升自己的意识,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引导并与学生共同进步;另外,要综合多种方法,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以学生便于接受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在教师水平相当的情况下,教学方法的作用更为突出。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该课程涉及面广,仅仅靠老师上课讲解是完全不够的,授课老师应该在选择性授课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课外自学吸收课堂讲解内容,对自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辅导和答疑。

3.提高资源投入。

学校应该在课时安排、设备等方面加大投入,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作者:刘永莉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路面与岩土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