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0:29

外商直接投资案例篇1

6月18日,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通过媒体确认了该消息,“会出这个文件,请等通知吧,但是政策风向不会变,只是换了个地方备案而已。”

“备案制”曾让很多外资基金却步,而将备案权从商务部下放到地方,外资项目获得备案的进程将大为加快,从这一点上或可理解为限外政策放宽的信号。然而,DtZ戴德粱行投资部董事叶建成表示,商务部在下放备案权的同时,一定会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保证外资投资内地房地产的趋紧政策风向不变。

放权

备案权下放的消息还是出人意料。

“不会吧,目前的政策环境下,怎么可能放松呢?”山西省商务厅外资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山西商务部门还没接到商务部的通知,但是备案制度是国家限制地方政府引进外资投资房地产的屏障,很难想象实行刚一年,就下放备案权。

业内人士揣测,商务部下放外资投资内地房地产项目备案权可能是因为工作量太大,人手太少。

2007年5月23日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规范外商直接投资房地产企业审批和监管的通知》(2007年50号文,以下简称“50号文”),其中规定外商直接投资内地房地产需要遵循备案原则。

当年11月19日,商务部再次下发《关于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备案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商务部门批准的新设、增资的外商投资房地产项目必须送交商务部备案。而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外商投资房地产项目结售汇,也将商务部备案作为办理结汇的依据。

此后,商务部陆续办理34批约300多家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的备案工作。但是观察已经获得备案通过的房地产企业名称,业内人士表示,多数为内地企业去香港上市后增资、新设房地产项目公司。还有一种获批情况比较多的是,多数获得批准的公司都是集中于二三线城市,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项目公司出现在备案名单中的很少。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备案制度没有强制性要求不批准,但是外商投资房地产项目备案批准时间往往很长,对于一些房地产过热特征明显的地区,备案获准的可能性甚至很小。

山西房地产协会会长袁纶华告诉记者,各地政府对外资投资当地房地产还是很欢迎,但是商务部备案的门槛很难过。如果没有取得商务部的备案文件,外资基金后续资金很难进来。

备案时间长、取得备案批准比较难,是外资基金对投资中国房地产感触最深的事。“这个制度执行一年以后,已经使很多外资基金放弃了投资中国房地产的打算。”业内人士表示,外资基金投资中国房地产项目需要将详细的投资计划向股东或基金投资者说明,而外资基金投资中国房地产在第一步取得资格时,就要耗上多达几个月的时间,而且承担很大的不确定性,就使一些外资长期投资基金不得不放弃了投资中国的打算。

今年以来,外资投资房地产在商务部备案工作还呈现了另外一个特点:北京、上海等重点地区的项目公司申请获批的时间非常长,别的地区需要2-3个月就可以走完的备案流程,如果是北京、上海两地的项目公司就需要4-5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这也反映出了政策的导向性。”袁纶华说,商务部备案工作也在有意引导外资向房地产市场刚起步的地区去投资。对于商务部此次下放备案权还有另外一个说法,按照行政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的要求,国家将缩小审批和备案的范围,扩大企业自。

据河北省发改委网站消息,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投资体制改革的方案,准备将不使用国家资金的项目一律不实行审批制,政府只对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进行审批,并对其他项目进行备案。

有外资顾问行向记者表示,商务部下放外商投资房地产项目备案权,也是落实投资体制改革工作的一个动作。

不放松

商务部外资司有关人士表示,此次外商投资房地产项目备案权下放只是形式的改变,“只是将备案换了个地方”。外商投资房地产项目仍需要向省级商务部门进行备案。至于外商投资房地产的限制,仍会执行原有的政策文件,控制外商投资房地产的政策风向不会变。

其实对于外商投资房地产风向进一步趋紧在业内早有传闻。

今年3月初,商务部外资司司长李志群在回答香港媒体提问时曾明确表示,今年商务部将配合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规范外商投资房地产工作。

业内人士表示,从目前政策来看,国家最有希望延迟结汇时间,调节外资离场时间,加大外资投资中国房地产的不确定性因素,以此防范外资投资房地产的热潮。

山西省某合资房地产公司董事告诉记者,从其与香港资金和房地产公司的接触来看,目前外资对国内房地产市场还是一致看好,没有获得商务部备案的外资基金,也会采取很多其他渠道进来。

上述董事认为,有关监管部门在使用外资投资房地产上,还是采取安全第一的态度。对于进入的外资,区分地区和类别,加以政策引导,尽量避免热钱进入和外资群进群出,这样会给经济安全带来很大影响。

据戴德梁行监测数据,今年1-4月份,外资直接购买国内房地产的资金达到150亿元,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这表明即使在执行备案制等高度限制的政策下,外资用人规模仍然很大。

北京经济信息中心6月12日的《北京市房地产资金来源分析》报告中也指出,今年一季度,外资投资北京房地产项目出现了一个高潮,在4月份又逐渐回落。该报告认为,外资加大进入房地产市场与国内金融调控有关系,国内日益趋紧的货币政策使很多房地产企业难以获得开发贷款,必须加大项目开发的自有资金投入比例。而很多房地产公司在香港或国外上市,就可以获得外资入股的直接注资。

分析今年上半年外资投资北京房地产市场的特点,北京经济信息中心提供的报告中指出,由于利率等资金成本提高,外资投资集中向高档住房,而目前北京市住房市场呈现两极特点:高档住房和保障性住房投资很大,普通商品住房投资比例很小。

上述北京经济信息中心报告提示应关注外资投资房地产对房地产市场结构的影响,避免出现房地产供应结构失衡。

而目前外资投资房地产呈现“接力赛”的特点。例如黑石基金从摩根手中花11亿元接手上海一处物业。

袁纶华表示,外资直接进入比较难的情况下,就采取海外交易的方法。已经从中国房地产投资中获得收益的外资基金转手将物业卖给准备进入中国的外资基金,前者可以套现,后者可以不用审批、备案就进入中国。但这种交易方式很有限,大量的外资基金仍在国门外觊觎中国房地产市场,时不时采取绕道策略进入。

外商直接投资案例篇2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大量集中在避税港地区的现状

根据商务部《2008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中超过三分之二的投资资金流向了避税港地区,其中香港、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所占比重最大,如图1所示,到2008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香港占63%,开曼群岛占20%,英属维尔京群岛占6%,世界上其余的国家和地区共占11%。

表1列出了2003-200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度流量排名前十的国家,从中可以看出,香港、开曼群岛和英属维尔京群岛这三个地区几乎稳列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向国家的前三名。

从2003年到2008年,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很大部分都投往了香港、开曼群岛和英属维尔京群岛(如图2所示)。各国对避税港投资的最终投资地通常都不是避税港本土,而是把避税港当成中转站,再投往第三国,很多跨国公司只是在报表中显示投资避税港,但资金并不汇到避税港,而直接汇往第三国。我国也不例外,避税港地区并不是我国对其投资的最终投资地,其中一些投往避税港的资金,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的形式返回国内,使原企业可以享受“超国民待遇”,但并不是所有的资金都返回国内,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对避税港进行外直接投资的案例分析,寻找我国企业对避税港投资的动因,并希望可以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制定提供事实依据。

二、避税港地区吸引跨国公司的原因

(一)跨国公司投资避税港的原因

避税港地区,通常是一些风景秀丽的岛国,缺乏自然资源,因此政府为了发展当地经济采取低税率或不征税的方法吸引外国资本,跨国公司往往为了通过转移价格避税在避税港成立分支机构。这些公司在避税港享有所有权结构上的高度保密权,很多公司在避税港地区只是注册,并不实际发生业务,由其母公司记载在避税港中间业务。避税港地区的政府通过征收登记费和管理费来获得收入,其他税种(如所得税)并不征收。

很多避税港地区又是离岸金融中心,拥有发达的信托业和保险业。信托公司在避税港享有与离岸公司同样的法定的隐私保护权,可以逃避特定的税收,以及回避某些遗产法或简化遗产检验程序。避税港的保险业务属于自保险业务,与通常的保险业务相比,具有保金低的特点,降低风险成本。自保险公司建立在避税港,就可以通过缴纳保费的方式转移利润,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

(二)“超国民待遇”是我国企业投资避税港的特殊原因

国民待遇是wto的基本原则,该原则制定的初衷是公平贸易,使外国公司可以在东道国享受与东道国本国企业相同的待遇。而我国自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为了吸引外资,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外资企业在我国实际上享受的是“超国民待遇”,也就是拥有比本国企业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随着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民营资本也不断发展,并参与国民经济建设,但我国存在政策上对民营资本的“歧视”,国有资本享有垄断权,外资享有优惠政策,而民营资本在政策上没有优惠。由于在我国不同企业存在政策上的差别待遇,民营企业就有寻租优惠政策的动力,因此,在避税港地区建立壳公司,然后以该公司的名义投资国内,从而获得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

(三)我国企业投资避税港地区的其他原因

我国企业对避税港地区的投资按其最终日的地来分可以分为两部分:即返资回同和投往第三国。返资回国的部分除以上提到的企业寻租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外,还有一部分投资是因为有些跨国公司根据自己的全球战略计划,在避税港地区建立了分支机构,并通过该分支机构投资我国并开展业务,我国企业为了并购这部分业务投资避税港,通过对其在避税港的上级公司进行并购达到并购该跨国公司在我国业务的目的。

最终投往第三国的资金,一部分我国企业并购避税港母公司以达到并购其在我国业务相类似,只是这些公司的经营业务在第三国,因此我国企业通过收购注册在避税港地区的公司从而获得其在第三国的相应业务。另外一部分为我国企业无法或者很难对最终目的地进行投资的情况,主要是政治原因,比如我国企业对台湾地区的投资多绕行避税港。

三、我国企业投资避税港的案例分析

案例1:用友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weC00――返程投资享受超国民待遇

《北京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年度报告》中,列出r用友公司的所有直接或间接控股子公司,从中可以看到以下的信息:

(1)伟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weC00netwoRKteCH―noLoGieSCo.,LtD.以下简称weCoo)为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的一家网络技术投资公司,是北京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用友”)的全资控股子公司。

(2)伟库(上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也是用友的全资子公司,但属于间接控股,是用友的全资子公司weCoo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设立的一家外商独资企业。

(3)UFGLoBaL为于2002年1月17日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的一家软件技术投资公司,本公司的全资子公司UFin-teRnationaL(也是用友在英属维尔京群岛的全资子公司)于2002年5月18日认购了UFGLoBaL对外发行的全部股份。

(4)用友软件资源(上海)有限公司为用友的问接全资子公司UFGLoBaL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设立的一家外商独资企业。

由此可见,用友公司在英属维尔京群岛建立子公司,并通过其子公司对我国进行返程投资。地方政府建设高科技企业园区的目的就足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增加本地区的GDp,因此这些园区给予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更多。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我国企业确实存在待遇差异下寻租优惠政策的返程投资。

案例二:物美计划收购江苏时代超市――收购注册地为避税港的企业在我国的业务

2009年9月8日,在香港联交所公告,物美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物美国际”)拟出资向CSinvestment收购times全部股权的50%,从而间接拥有汀苏时代超市全部股权的50%。物美国际是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物美”)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的全资附属公

司,2006年商务部同意物美向其在英属维尔京群岛的子公司物美国际进行增资,其目的为收购江苏时代超市。江苏时代超市是timeSupermarketLimited(注册地为英属维尔京群岛)在中国的经营零售业子公司,timeSuper-marketLimited又是CSinveSt-merit的100%控股公司,CSinvest-merit(注册地为英属维尔京群岛)是香港肇丰集团的全资控股子公司,由此可见而江苏时代超市的最终投资方是香港肇丰集团。

由于香港肇丰集团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所属公司是在我国大陆地区经营的江苏时代超市的母公司,因此物美要想并购其在我国大陆地区的业务,则需投资英属维尔京群岛。这类投资虽然其最终的投资地也是我国,但不能归到为寻求优惠政策的返程投资,其发生的原因多为已有跨国公司为避税等原因在避税港地区已经注册成立公司,然后投资我国开展业务,我国公司要并购其在我国大陆的业务,因此产生的对外投资。

案例三:中石油购买Bridas股份――我国资源型企业并购第三国资源企业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与Bridasener-gyHoldingsLtd(是一家独立第三方公司,以下简称“BeH”)达成协议,BridasCorporation(以下简称“Brida”)成为双方各持一半股份的合资公司。该协议于2010年3月13日签署,2010年5月5日执行完成。Bridas原为Bul-gheroni家族BeH的全资附属公司,Bridas持有panamerican能源40%的权益,而panamerican是阿根廷仅次于Repsol-YpF的第二大油气生产商,也是2009年阿根廷最大的原油出口商。中海油提供资金支持,由其全资附属公司中国海洋石油国际有限公司与BeH完成交易。

新建立的合资公司是一家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的私人公司,主要从事油气勘探与生产业务。该合资公司通过其关联公司(包括在panamericanenergyLLC持有的40%的权益)在阿根廷、玻利维亚和智利境内从事勘探与生产活动。

本案例中的投资是由我国的国有能源型企业拓展拉丁美洲业务所推动,而所购买的股份的企业的注册地也是英属维尔京群岛,该企业拥有的第三方企业拥有在拉美的石油勘探权,因此并购后我国企业获得相应的资源的开采的权利。

案例四:京东方收购台湾美齐科技――由于政治原因无法对最终投资地进行直接投资

2010年3月15日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购台湾美齐科技显示整机业务的公告的,公告中称: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方”)董事会已审议通过开展整机代工业务的战略实施计划,并设立了北京京东方视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oe视讯”)作为整机业务的实施主体。京东方已与美齐科技就本次并购签署《资产买卖契约》。本次并购包括两大部分:(1)公司拟通过全资子公司Boe视讯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或任何其他国家或管辖区域设立一家全资子公司(以下简称“BoeVH"),由BoeVH与美齐科技在BVi设立的下属子公司JeFFReYinV.LimiteD签订协议,购买JeF-FReY在中国设立的全资子公司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股权(此部分并购属于第二部分的内容,即并购在我国经营的注册地为避税港地区的企业的投资);(2)通过BoeVH在台北设立一家全资子公司(以下简称“Boetw”),由Boetw与美齐科技签订契约,购买美齐科技于台湾地区的相关计算机显示器及电视机业务。

台湾开始允许大陆企业对其进行直接投资是从2009年开始的,在此之前,我国企业要想投资台湾地区,必须“绕道而行”,避税港地区则是良好的中转站。而目前大陆企业对台湾进行直接投资刚刚起步,实施程序上有待不断完善,因此很多企业仍选择这种“绕道而行”的方式。京东方则是通过在避税港地区建立子公司,然后通过该子公司在台湾建立公司收购台湾业务。

四、总 结

外商直接投资案例篇3

一、澳大利亚外资审查法律制度

(一)法律框架

澳大利亚的外资审查法律制度是由议会单独制定法律,政府部门颁布法规和相关审查政策,审查机构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查和监管。审查机构对外国投资采取个案审查的方式,重点考察投资是否符合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

《1975年外国收购与接管法案》(Forelgnacquisitionsandtakeoveract1975)是澳大利亚外资审查的基础法律,规定了审查机构、审查对象、何谓取得目标企业控制权、豁免和法律责任等核心问题。《1975年外国收购与接管条例》(ForeignacquisitionsandtakeoverRegulations1975)是澳大利亚审查机关审查外国投资的具体指导法规,详细解释了《法案》的重点概念,并列举了豁免审查的条件。此外,澳大利亚国库部还经常公布具有约束力的外国投资政策。

《条例》第12条将银行、航空、机场、航运、媒体、通讯业列为敏感行业。这些领域的外国投资除需符合《法案》有关规定外,还受该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制。如外国人在澳大利亚银行部门的投资需符合《1959年银行法》和《1998年金融法》等银行业法律法规;外国投资者拥有澳大利亚国际航空企业(包括澳大利亚航空公司)的股权上限为49%;《1996年机场法》规定,联邦政府出售的机场中外资比例不得高于49%;《1981年海运注册法》规定,凡在澳大利亚注册的船只必须由澳大利亚人拥有大部分所有权;外国投资者对澳大利亚电讯公司的所有权不得超过该公司私有股份的35%,单个外国投资者不得超过5%。

(二)审查机构

《法案》第2章第18条规定,澳大利亚国库部部长或其代表(通常为副部长)负责审查外国投资。如果国库部部长认为一项外国投资有损于澳大利亚国家利益,可以禁止该项投资或附加修改条件后批准。国库部部长在做出审批决定时,主要依靠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

外资审查委员会只负责咨询和审查,没有审批外资的权力。澳大利亚政府一直强调委员会咨询的一面,但事实上,委员会的成员由国库部部长任命,现任总经理科尔默(patrickColmer)兼任国库部投资贸易政策司司长,因此该委员会是澳大利亚外资审批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者,在外资审批上有很大的影响力。绝大多数情况下,委员会对外资项目提出的审批意见都会被国库部部长采纳。这种在行政部门外,另没咨向性机构审查外资的做法非常巧妙,可以提高外资审查制度的灵活性并为政府决策提供缓冲空间。

(三)审查对象

澳大利亚外资审查法律制度将外国投资者对澳大利亚商业和不动产项目的直接投资作为审查对象。在界定商业项目直接投资时,澳大利亚没有采取国际通行的做法,即将外国投资者出资比例10%以上(含10%)的投资视为直接投资,而是关注投资者是否取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因此,即使出资比例低于10%,如投资者能通过获得投票权、任命董事会董事和签署特定合同(如贷款、提供服务和承购协议)等方式对目标企业施加影响,也将被视为直接投资。此外,获得目标企业的资产或股票的担保物权也被视为直接投资。

为外国投资不动产项目设置专门的审查标准是澳大利亚外资审查法律制度区别于其他发达国家相关制度的特色。2008/2009财年,外资审查委员会共批准5352项外国投资。其中,4827项为外商对澳大利亚房地产领域的投资,比例高达90%。澳大利亚政府将房地产投资纳人审查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外资对澳大利亚房地产业的投机行为,确保外资有助于增加澳大利亚住房供应,带动建筑业和相关产业发展。虽然近年来中国个人和企业对当地房地产投资有升温的趋势,但与并购澳大利亚企业相比,投资规模与影响力均较有限,因此本文不具体阐述。

(四)审查门槛

澳大利亚外资审查法律制度根据投资者的不同身份背景设置了三种不同的审查门槛。第一,对外国政府及其实体的投资,执行最严格的审查模式,即无论投资金额大小和拟持有目标企业的股份比例,都需接受审查。第二,对美国以外的外国私营部门的投资,澳大利亚法律规定只要达到一定投资金额和一定股权比例就需接受审查。投资金额门槛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年将根据澳大利亚国内生产总值进行调整,并在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网站上公布。2010年,外国私营部门对澳投资审查金额门槛为2.31亿澳元以上。在股权比例方面,外国私营投资者需获得澳大利亚企业15%或以上的股份,才需要接受审查。第三,基于《澳大利亚一美国自由贸易协定》,美国投资者对澳大利亚投资享有更优惠的审查条件。2010年,美国私营部门投资者对澳大利亚非敏感行业的投资审查金额门槛为10.04亿澳元,高出其他国家四倍多。

(五)审查程序

澳大利亚严格执行强制申报和事前申报原则,要求所有需接受审查的外国投资必须在交易完成前向外资审查委员会申报。在审查程序设置上,澳大利亚政府将外资审查分为初审和调查两个阶段。首先,初审期为30天,之后国库部部长需在10天之内告知交易方审查结果。如国库部部长认为交易不会对澳大利亚国家利益造成损害,将批准交易正常进行。如认为交易较为复杂,可能损害澳大利亚国家利益,一般将启动调查程序。其次,调查期为90天,国库部部长需在此期间决定是否批准该交易。这种根据外国投资对国家利益影响程度划分阶段进行审查的做法体现了澳大利亚立法者追求审查效率的立法初衷。一方面,缩短对金额较小、较为简单的外国投资的审查时间,可减少审查给交易带来的影响,维持投资者的积极性,并降低行政成本,加强审查针对性;另一方面,对部分金额庞大、敏感度较高的特殊交易要求交易方进一步补充信息,展开深入调查,确保澳大利亚国家利益不受损害。

(六)法律责任与救济

《法案》第2章第25条规定,如果交易方(自然人)不遵守国库部部长的决定,将被处以不超过500个罚金单位(约5.5万澳元)

的罚款或不超过两年的监禁;如果交易方是经济实体,罚金将可能高达2500个罚金单位(约27.5万澳元)。

尽管国库部部长对外国投资进行审查属于行政行为,但其并不受《1977年行政决定法案》(administrativeDeci-sions(JudicialReview)act1977)和《1975年行政上诉法庭法案》radministrativeappealstribunalact1975)管辖。澳大利亚普通法院可根据普通法对国库部部长做出的外资审查决定进行司法审查。事实上,澳大利亚法院一贯尊重国库部部长对外国投资进行国家利益审查的权力,轻易不启动司法审查程序,只基于以下原因开展审查:一是国库部部长做出决定时未满足法定要求;二是考虑的因素超出国家利益范围;三是决定不符合一般理性标准。

二、国家利益考虑因素

《1975年外国收购与接管法案》、《1975年外国收购与接管条列》和澳大利亚政府历年来颁布的外资政策均未明确规定国家利益的含义。2010年6月,澳大利亚政府公布最新外资政策,规定审查外国投资时将从六个方面衡量投资是否符合澳大利亚国家利益,并首次明确提出将重点审查投资金额较大、目标企业员工众多、市场份额较大、涉及敏感行业或拥有特殊资产的外资项目。

(一)国家安全

澳大利亚政府将国家安全作为国家利益审查的首要考虑因素,体现了国家安全对澳大利亚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澳大利亚政府依赖国家安全机构的意见,考虑投资影响澳大利亚保护其战略及安全利益的能力,评估投资是否触及国家安全问题。在实际审查中,国家安全是导致外商对澳大利亚投资受阻的重要因素。例如,2009年3月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收购澳大利亚奥兹矿产公司(oZminerals)时,被澳大利亚政府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要求放弃位于南澳州军事中的一处铜金矿资产。2010年5月,澳大利亚国防部以项目位于军事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的名义,建议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否决武汉钢铁集团对澳大利亚wpG公司的收购。

(二)对竞争环境的影响

在考察外资项目对澳大利亚国内竞争环境的影响时,澳大利亚政府采取双重审查体制。一方面,澳大利亚外资审查委员会在进行外资审查时,考虑项目在竞争方面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对项目开展独立的市场竞争审查。该审查独立于外资审查制度,不受外资审查结果的影响。因此,一项外国投资可能顺利通过竞争环境方面的审查,却受阻于外资审查。例如,2009年中国铝业集团收购力拓集团股份项目在顺利通过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市场竞争方面的审查后,却被外资审查委员会要求延期审查。

在竞争格局方面,澳大利亚强调各行业所有权的多元化,考查外国投资是否会导致投资者控制澳大利亚产品或服务的定价权及生产权。此外,澳大利亚政府还会考虑投资对全球相关行业的影响,特别关注可能导致投资者控制全球某一产品或服务的投资。

(三)与澳大利亚政府其他相关政策的关系

澳大利亚政府将考察投资是否符合澳大利亚税收、环境等方面的政策。

(四)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澳大利亚政府具体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查:一是收购重组计划对澳大利亚企业员工、股东及债权人等方面利益的影响。二是融资安排的性质,关注外资收购后澳方在被收购企业中的参与程度。三是考查投资者对被收购企业开发运营的安排,确保投资惠及普通民众。四是确保投资不影响澳大利亚对全球客户产品供应的稳定性。

(五)投资者的性质

投资者是否进行公开透明的商业运作是澳大利亚政府审查投资者性质的关注点。澳大利亚政府将考虑外国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情况,强调投资应足够透明并受到监管。对机构投资者,包括基金,澳大利亚政府将考虑基金的投资政策,以及如何实施澳大利亚企业投票权等问题。

(六)外国政府及其相关实体

对外国政府及其相关实体的投资,澳大利亚政府特别关注投资目的。投资是否出于商业目的,投资者是否独立于外国政府商业化运营都是决定投资项目是否通过审查的重要因素。澳大利亚政府认为,如果外国政府出于政治或战略意图,对澳企业进行投资,则是违反澳大利亚国家利益的行为。尽管澳大利亚法律未禁止外国政府及其实体对澳投资,但商业目的不明确的投资将受到外资审查委员会的严格审查,且通过审查的几率很低。对于有私营资本参与的外国政府相关实体,澳大利亚政府将重点考察私营资本在该实体中的规模、性质、权益的构成及行使权利是否受限等。

三、分析及建议

(一)澳大利亚外资审查法律制度特点及变化趋势

1.审查法律制度较完善,但审查标准不够明确。

澳大利亚外资审查法律制度由基础法律、法规和政策构成,涵盖了外资审查的基本要素,包括审查机构、审查对象、审查门槛、审查程序、法律责任与救济等,较为完善。自2008年以来,澳大利亚政府屡次公布外资审查政策,对原有法律、法规进行了梳理,使外资审查法律制度更趋透明、成熟。特别是2008年2月和2010年6月,澳大利亚政府两次公布衡量外国投资是否符合澳大利亚国家利益的考虑因素,勾勒了审查制度的核心问题――国家利益的基本概念框架。

从澳大利亚政府公布的六点国家利益考虑因素看,国家利益的概念并不明确,是一个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系。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动态性,即国家利益的内容和侧重点不固定。国家利益概念不固定造成外资审查标准不确定。审查标准不确定将导致外国投资者对审查结果缺乏合理预见,打击投资信心。澳大利亚立法者之所以采取这种刻意模糊的立法方式,避免明确定义国家利益,是为了保持审查制度最大限度的灵活性,便于审查机构根据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运用自由裁量权,调整审查的标准。确保澳大利亚在充分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同时,国家各领域的利益不受冲击。

2.审查程序公开性加强,但仍存在一定任意性。

近年来,澳大利亚外资审查程序的公开性逐渐加强。澳大利亚的外资政策规定,审查委员会有义务通知交易方审查的启动时间和各阶段的审查结果。此外,澳大利亚政府还鼓励外国投资者在申报前与审查委员会进行沟通,以便委员会听取交易方对投资计划的解释,并回答交易方对相关审查法律法规的疑问。

但在具体审查过程中,澳大利亚外资审查委员会仍存在不透明的做法。例如,在审查中资企业并购澳大利亚能源矿业企业时,审查委员会多次在初审阶段临近

结束时(如第28天或第29天)要求交易方撤回申报,补充信息或修改交易计划,重新递交申请。这将重新激活初审程序,延长审查时间。在个别案例中,审查委员会甚至多次要求交易方撤回申报,导致审查时间屡次延长。例如,2009年兖州煤炭集团对澳大利亚菲利克斯资源公司(Felix)的并购计划曾两次被审查委员会退回要求修改,在第三次递交申报后才获得批准。同年,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收购澳大利亚稀土生产商莱纳斯(Lynas)的并购交易更是在四个月内三次被要求撤回申报。通过研究《法案》和《条例》,本文均未发现有关审查委员会要求交易方撤回申报,重新递交申请的条款。审查委员会在实际审查过程中采取这种措施,实质上是对现有法律法规的突破,不利于审查的稳定性和公开性,可能导致外国投资者因此错失投资的最佳时机。

3.在逐步放宽外国私营部门投资审查的同时,收紧对外国政府及其实体的投资审查。

澳大利亚政府近几年一直在调高外国私营部门的审查金额门槛,实质上缩小了审查的范围,使外国私营部门可不经过审批,直接开展一定金额以下的投资项目。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政府通过不断调整投资政策逐渐收紧了对外国政府及其实体的投资审查。实际上,除澳大利亚外,近年来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都出现了收紧审查外国政府投资的趋势。这些国家的外资审查机关认为,相比于一般商业公司,有政府背景的公司或实体在进行投资时可能不是出于追求商业利益的考虑,而是源于该国政府的授意。在政府资金的支持下,这类企业的投资往往金额较大,更有意图和能力对东道国的国家安全造成损害。因此在审批这类外资项目时,审查机关特别关注投资目的,强调市场导向。澳大利亚政府2010年6月公布的外资政策,首次提出了评估有政府背景的外国投资是否出于商业化运作的几点考虑因素:首先,是否有外部合作伙伴或股东的存在;其次,无关联的所有权权益水平;第三,投资的管理安排;第四,是否存在保护澳方利益不受非商业交易影响的安排;第五,目标企业是否即将或继续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市场或其他公认的交易市场上市。

(二)对中资企业应对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法律制度变化的建议

1.投资前充分调研,根据审查法律的变化调整投资计划。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开展海外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经验不足。在对澳大利亚进行投资前,中资企业需充分了解澳大利亚外资审查法律法规,密切关注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变化。澳大利亚国库部和外资审查委员会通常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最新外资审查政策,中资企业应及时浏览。此外,应关注澳大利亚国库部部长、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委员或其他负责审查外国投资的官员针对外国投资所作的公开表态,这可能体现了澳大利亚政府对审查外国投资的最新立场。例如,2009年9月24日外资审查委员会总经理科尔默曾表示,澳大利亚政府希望外国投资者持有澳大利亚大型资源类公司股份不超过15%,对矿业新项目的投资比例不超过50%。

2.在与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沟通的基础上,认真准备申请材料。

在向澳大利亚外资审查委员会递交投资申请前,中资企业应重视与委员会成员进行沟通。这不仅将帮助委员会更好地了解项目情况,也便于中资企业根据委员会要求及时补充、修改申请材料,提高审查效率。申请材料应尽可能详实、准确。国有企业在申请材料中应详细阐明投资目的,突出市场导向。可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重点围绕澳大利亚政府最近公布的,评估有政府背景的外国投资是否出于商业化运作的五点考虑因素撰写申请材料,强调投资的商业目的。

3.中资国有企业可考虑丰富赴澳投资方式。

为应对澳大利亚政府收紧审批外国政府及其实体的对澳投资,中资国有企业可考虑以多种方式赴澳投资。例如,与民营企业或跨国公司联合,以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入股、参股澳大利亚企业。同时,也可考虑加入投资基金,凝聚资本合力,利用专业化管理团队赴澳投资。

4.分析以往投资案例,总结经验。

由于澳大利亚外资审查采取个案审查方式,且审查标准不明确,澳大利亚政府对每个投资项目作出的批准、否决或附加条件的决定都可成为同类投资项目参考的先例。通过分析以往案例,中资企业可总结、归纳出澳大利亚政府对特定行业、一定股份比例和投资安排的外资项目的审查态度。由于澳大利亚政府很少直接否决外资项目,中资企业应特别重点关注被否决和被要求作出重大修改的投资案例,避免重蹈覆辙。

外商直接投资案例篇4

关键词:进口反倾销;公共利益;规避效应

中图分类号:F752.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11-0168-02

我国自1997年制定反倾销法案以来,对外反倾销立案数量的逐步增多,表明加入wto后受国外进口产品冲击,中国运用世贸规则维护产业安全及本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合法权益能力大大增强。

一、我国对外反倾销的特点

1.数量在增加

自1997年12月第一起反倾销诉讼以来截至2005年3月间,共提起了对涉及35种产品、112个国家的案件的调查,从2002年起,中国成为了反倾销案件的第三大最频繁提起国,仅在印度和美国之后。截至2007年3月初,我国共发起反倾销调查47起,其中已经结案的42起,另有5起案件正在调查中。

2.行业的集中程度

进口反倾销案件主要集中在石油化学、钢铁等行业。轻工业1起,农产品1起,医药工业1起,纺织工业3起,冶金业4起,造纸业5起,化学工业33起,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救济网)我国反倾销案件中化工产品相对集中属正常现象,与全球范围内反倾销案件分布特征相同。根据wto统计,从2001年至2003年底,全球反倾销案件总数为866起,其中化工、塑料和橡胶行业的反倾销案件就有336起,占全部反倾销案件总数的39.8%。

3.国家的集中程度

从1997年至2007年3月的49起反倾销调查案件中,日本涉案最多,高达30起,约占61%;韩国排名第二,共29起,占59%;第三位是美国,涉案22起,占45%。台湾12起,俄罗斯9起,欧盟8起,印度7起,新加坡5起,德国4起,荷兰、印度尼西亚各3起,法国、英国、泰国各2起,马来西亚、比利时、台澎金马单独关税区、加拿大、墨西哥、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伊朗、南非、芬兰、沙特阿拉伯各1起。从中国反倾销涉及的国别和地区看,工业发达国家占首位,其中,日本涉案次数高居榜首,这主要与中日两国贸易相对地位和产业结构有关。此外两国地域邻近,双方贸易往来便利,且中国市场亚洲市场份额较大,为日本产品主要销售地,因而中日两国贸易频繁。

4.胜负比例的变化

反倾销的立案调查通常是出于保护本国相关产业不受损害的初衷而进行的,然而尽管具有地利、人和,但是胜算比例却远比想象的要小,在已经结案的42起案件中,肯定性裁决34起,无损害裁决4起,倾销幅度可忽略不计1起,当事人撤诉终止调查3起。而按照有关的统计,胜方为双方和对方的比例更高为11起之多(统计截至2005年3月)再加上终止调查和倾销幅度忽略不计的情况,更是达到了15起。而且中国对外国倾销者所实施的平均处罚要比绝大多数国家都低得多。如中国的平均反倾销税率为31.1%,而最高的国家阿根廷达到了84.8%,澳大利亚为59.3%,美国为47.6%,因此似乎中国的反倾销调查并没有像所想象的那样达到对本国相关产业的完全保护。

5.政府和相关利益主体角色的变化

中国政府的职能分工越来越接近wto的要求,一旦官方受理案件,会开始调查是否存在倾销、倾销是否造成了申请方所提出的损害,这两个问题是由不同的机构来完成的。对外贸易司下的进出口公平贸易局调查倾销,而国家经贸委产业损害调查局调查有关损害的主张。政府角色已经从倡导者转变为仲裁者(甘思德)。此外,有关利益主体的角色也在加强,一些同业公会组织建立了跟踪价格、本国和外国企业的市场份额的监控体系,被指控倾销的外国公司和他们的代表也按制度规定参与案件处理过程,进口商品的下游用户和消费者利益也更多的考虑进来。

6.审查程序有所改变

在早期的案件中,两个组织在调查中省略了很多环节,且不对他们的裁决提供充分的解释。而目前的审查程序更加符合wto规则,公平贸易局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调查和举行有相关当事人参加的听证会来决定倾销是否出现。产业损害调查局则依据有关当事人提交的书面材料、进行听证以及非正式会议等来决定倾销是否损害到本国产业。如果两个机构都能证实申请方的主张,就会公布一个初裁的倾销税。然后,通过允许申请方和应诉方详细阐述各自的立场,进一步地收集信息后,再做出终裁。现在的听证会双方有了更多的机会来表述自身的立场,公平贸易局也更多的使用来自应诉方的价格信息和辩护,倾销裁决也由原来的只是给出一些结论到包括如何计算倾销差价的详细裁决,调查员也越来越遵守时间规定,包括提出申请和做出是否受理案件决定之间的时间以及调查本身花费的时间等。从立案到终裁的时间在不断缩短,2006年的马铃薯淀粉案是第二起在12个月做出肯定性终裁的案件,这表明随着审查程序的日益规范化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结案的效率在不断的提高。

二、经济效应分析

(一)对贸易的影响

1.对贸易量的影响

反倾销对贸易量的影响分为三个阶段:(1)进口反倾销调查前的贸易额快速增长阶段。这一阶段表现为进口的数量和金额激增而单价下降。(2)进口反倾销初步裁定和最终裁定时期的贸易额下降阶段。这一阶段的表现正好与第一阶段相反,进口的数量和金额下降而单价有所回升。此外,第二阶段时间的长短对进口的影响很大。(3)征收反倾销关税以后的恢复调整阶段。一般情况下表现为进口的数量和金额回升。

2.贸易的转移效应

指在征税过程中,贸易转移至第三国的现象。而这其中又以贸易的规避效应为主。贸易的规避效应主要是指在进口反倾销裁定期间以及征收反倾销税后征税国与被征税国该商品贸易量被第三国所代替,但其原因主要为被征税国产品绕道进入。如在我国第一例新闻纸进口反倾销案中,在对韩国、加拿大和美国征收反倾销税后,从2001年至今,韩国几乎没有对我国出口新闻纸,但是其在菲律宾的合资企业对华出口增长幅度较大,俄罗斯、日本、瑞典、挪威和芬兰等第三国替代了加拿大、美国在中国新闻纸的市场份额。①

(二)对产业的影响

1.对国内的相关产业

反倾销作为一种通过征收差价税平抑进口产品与本国相关产品价格的措施,对本国的相关产业起到直接的保护作用,相关产业是进口反倾销的最大收益者,反倾销税的征收有利于提高本国相关产业的竞争力和获得发展机会。以化纤行业为例,2000年立案以前,受国外倾销产品冲击,中国聚酯切片和涤纶短纤维两个产业出现全面亏损,连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化纤企业――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也亏损2.4亿元人民币,2001年立案进行反对外商投资的影响倾销以后,价格回升了30%~40%,接近正常水平;2001年聚酯切片和涤纶短纤维产量分别达到400万吨和242万吨,比上年增长25.0%和24.1%;2002年产量分别达到449万吨和282万吨,比上年增长12.6%和15.6%。可见,反倾销有效遏制了被调查产品的倾销,稳定了国内市场的价格水平和销售渠道,有效保护了我国产业。(鲍晓华,2004)

2.对下游产业

由于我国征收反倾销税的产品大部分是属于中间品,所以对以该产品作为中间投入品的下游产业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加大投入成本。例如自2003年8月我国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邻苯二酚产品终裁征收反倾销税以来,国内邻苯二酚货源一直短缺,价格一路飞涨。反倾销立案调查前,邻苯二酚产品的进口价格平均在211万元/吨左右,而采取反倾销措施后国产邻苯二酚价格已翻番至4万元/吨,加之欧盟停止向我国出口邻苯二酚产品,使得以邻苯二酚产品为原料的呋喃酚等下游产品生产厂家的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宋雅楠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表明:上游产品的反倾销税率平均每提高1个百分点②,下游的国内生产将下降大约14.35%。

(三)对外商投资的影响

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对外反倾销调查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关联途径至少有三种:一是外国企业通过直接投资规避反倾销壁垒;二是外国企业通过一定方式主动寻求特定的反倾销保护水平,而直接投资成为达成这个目标的直接或间接手段,同时也可受益于所达成的特定的反倾销保护水平;三是反倾销措施以及涉案产品部门的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波纹效应”引发非涉案产品部门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动。以发起对外反倾销调查最频繁的化学工业来讲,与每起对外反倾销调查相关联的合同外商直接投资额平均约为5.5亿美元,以此规模计算,在2000―2005年间,与化学工业对外反倾销调查相关的合同外商直接投资额约占该时期全部合同外商直接投资额的4%。

(四)对消费者的影响

对本国消费者而言,征收进口反倾销税主要是会减少本国的消费者剩余,使消费者以更高的价格才可以获得商品,不利于本国消费者。从我国的实践来看,从执行程序到税率制定均开始考虑到了公共利益。包括进行相关利益者的听证时加入了下游产业与消费者利益,此外,即使肯定性裁决后所征收的反倾销税比较也可以看出税率往往是较低的。

三、结论

进口反倾销在我国的运用具有不断演进的特点,无论是体现在数量还是其他各方面上。数量上的不断增多表明更多的企业与行业协会有了求助于世贸组织所允许的这种保护手段的意识和行动;而胜负比例的变化以及更多公共利益被考虑进来则表明中国的反倾销对行业的保护作用在不断的弱化,有关部门在审查程序中开始更多的考虑到相关利益主体,这种变化也反映在终裁后的反倾销税率上;而在审查程序上的不断规范与审查效率上的提高,则体现了有关部门角色的转变与对世贸组织相关原则熟悉程度的提高,政府开始由最初的倡导者转变为仲裁者,将更有利于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鲍晓华.中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经济效应分析[J].经济纵横,2004,(1):9-11.

[2]李明晶.中国进口反倾销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06,(6):10-14.

[3]陈昌洪.我国进口反倾销应对之策研究[J].经济特区,2005,(5):18-20.

[4]宋雅楠.中国反倾销调查对下游产业的关联影响[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14-15.

[5]于永达,曹宁,金标.试论反倾销中的公共利益原则[J].商业时代,2006,(31):20-23.

[6]任荣明,候兴政.国际商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0-50.

[7]盛洪,陈宪.wto与中国经济的案例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51-56.

[8]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eB/oL].cacs.省略.

[9]北京市环中律师事务所[eB/oL].省略.

外商直接投资案例篇5

实验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重要关联课程,其教学模式会直接影响其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传统国际投资课程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存在定位不明和内容不全面等问题,因此要新时期国际投资的特点,突出国际投资课程实验实践教学的国际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

国际投资;实验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实验教学;学科竞赛

一、文献综述

目前关于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较多,如卫慧平(2010)认为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模式按实验内容划分,可分为自主型、合作和研讨型实验教学模式三类别,按实验技术层次划分,可分为传统的实验室教学模式,网络实验教学模式,社会实践教学模式[1]。吴凡和潘峰(2012)提出了国际商务实务模拟课程的4Cs教学模式,即Casestudy案例教学法,Computersupport电脑辅助教学,Counselinginstructing校外实务导师咨询性指导,Cooperation&Competition合作与竞争互动[2]。nSCardell,RBartlett(1996)探讨了大学本科经济学的实验教学模式[3],Gyorgy,K.研究了企业金融课的实验教学方法[4]。国际投资实验或实践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仍然较少,南雪峰(2013)提出除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可以尝试让学生投入最低限度的实际资金进行阶段性国际投资实战,或组织专题讲座(由跨国公司、金融机构的专职人员讲解现实中国际的流程和注意事项),或进行分组小论文写作等形式的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5]。李辉,侯志铭,高嘉琳(2014)等提出了利用最新国际投资案例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或由学生分组自选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案例制作ppt进行课堂演示和讲解等方法[6]。程金亮(2014)提出国际直接投资部分的实验教学可以尝试体验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来了解国际投资的真实过程,打破传统的以老师和黑板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探索师生互为主体的新型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7]。ChenXiaoying,Yur-austinJasmine(2013)探讨了国际投资学课程中模拟投资组合项目的教学意义[8]。总之,国际投资实验和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还不够深入和全面,也没有形成成熟的体系,因此需要结合国际投资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上升和投资形式不断创新的背景,积极创新相关实验实践教学模式。

二、传统的国际投资课程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投资学课程地位低导致国际投资实验实践教学不受重视国际投资学作为证券投资学、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学和国际贸易学等多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国际金融专业的一门重要选修课。但根据笔者抽样调查,发现一些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30%的方案并没有把国际投资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常用投资学、证券投资学、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等课程代替。即使是在纳入教学计划的方案中,只有40%左右的高校单独开始国际投资实践课或实验课,且国内现有经典的《国际投资学》教材体系偏重理论性和学术性,体现了国际投资学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特征。

(二)教学项目定位不明或内容不全面其一,根据对相关教学大纲的抽样调查,已经开设的国际投资实验或实践教学课程中,大部分仍然存在教学项目定位不明确或内容不全面的问题,如有的教学大纲强调一般性的国内市场证券投资和金融投资项目,没有国际证券市场或国际投资的内容,国际化环境模拟的特色没有体现出来;而有的教学大纲的实验实践项目和内容虽然体现了国际性特色,却片面的退化为外汇投资实验课程、国际金融与外汇投资实验课、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实验(跨国公司实物资产的取得方式-跨国并购、国际投资环境评价和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等)或国际直接投资案例教学课(招商引资策划方案和投资环境分析)等项目,忽视了如美股投资,国际指数期货,黄金交易等国际间接投资项目和内容。其二,根据对国际投资实验实践教学软件或教学系统的抽样调查,笔者发现有的国际投资实验实践课程使用网络版金融实验室,提供的实验项目只有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投融资等相关内容,实验项目只有公司风险和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公司融资及财务管理,金融投资行业专业课程等。某国际投资实验实践教学课程只使用一套外汇交易模拟系统从事国际金融外汇模拟实验,或利用某金融软件高校金融实验室进行国际金融与投资模拟实验,实验项目只有股票、商品期货、外汇模拟交易、黄金等间接投资内容,而且股票和商品期货产品类别只限于国内证券市场等产品,没有国际化特色。其三,根据实验内容的语言环境而言,多为中文,缺乏双语甚至全英文的实验环境。因此,现有国际投资实验实践教学课程存在国际化特色不明确和内容不全面的问题,且缺乏教学内容全面的国际投资实验教学软件。

(三)实验项目创新性不足一方面,从实验项目的特征来看,现有国际投资实验实践项目中多为验证性和设计性项目,如证券,外汇等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等直接投资等,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格式较固定,而探究性项目和创新性项目较少。另一方面,从实验中学生是否合作的角度来看,自主型实验较多,合作型和研究型实验较少。如证券投资主要是使学生了解注册开户、证券发行、证券交易委托方式、证券投资基本面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模拟交易、证券分析软件系统的使用等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跨国公司海外并购或海外上市主要学习国外投资环境和政策、海外并购或海外上市的政策和流程、投资风险分析等内容。而如国际商务谈判这类多角色合作或竞争实验的项目较少,跨国公司经营战略或投资风险分析等研讨性项目较少。

(四)实验实践教学条件有限目前多数的国际投资实验实践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学校实验室集中教学模式。但是由于高校扩招后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或多校区并行教学等原因,常产生实验教学资源紧张等问题。而由于部分高校互联网和无线网络建设落后等问题,一时也很难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难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参加远程实验教学,也难利用互联网上外汇模拟交易平台或证券模拟交易平台等企业型实时模拟国际投资实验,降低了实验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另外由于还缺乏完善的企业接受实习生的政策机制和社会环境,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基地有限,所以也很难组织大规模学生到企业或银行金融机构进行现场实践教学,这也影响了社会实践教学的开展。

(五)实验教学管理方式的局限性由于学生管理工作条例的限制性和大学学制和学时安排的计划性,目前大多国际投资实验项目都是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规定教学时间和实验地点进行指定项目的基本业务技能的操作,导致学生只能集中在实验室以班级为单位按规定时间段学习,难免出现实验时间不足或不连续,实验设备不足,不能利用课后时间继续实验或不能在实验室以外地点远程参与实验等问题,实验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如网络平台版的外汇模拟或国际股指期货的交易需要按照美国等多国交易时间看盘,就很难按照中国的上课时间完成实验。另外由于学分管理制度的限制,目前还少有能用参加学科竞赛来替代的国际投资实验课程学分的制度安排,所以实验实践教学还不能很好的与国际投资相关的学科竞赛相关联,也限制了实验实践教学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新时期国际投资课程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及教学内容改进

(一)突出教学项目的国际性特色和教学内容的创新性应多做面向国际市场的实验项目、营造国际化的投资实验环境优化验证性项目,打造国际投资实验的国际性和双语性(或全英文)特色;应鼓励创新性项目,如外汇投资实验方面,要更重视外汇投资技术分析实验而不是外汇投资流程模拟实验,多做问题式教学;考虑到模拟实验与真实投资的心理差距会导致模拟实验投资的效果,可以探索允许部分有条件的同学进行最低资金限度的国际投资实战项目;另外在国际直接投资的案例教学方面可以由教师指导学生搜集实时的教学案例,对实验教学案例的形式要实现文字、图片和视频多种形式的结合;要充分利用日益完善的互联网技术,降低传统实验教学的比重,加大网络平台实验教学和实习基地教学的比重。

(二)注重实验项目的全面性和内容的动态性实验指导书中要对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进行多元化、多视角和多层次的安排,实验内容应该全面覆盖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重点部分,同时也应紧跟时代变化,对实验项目动态调整,如结合国际直接投资中非股权投资形式的发展拓展服务外包、特许经营、订单农业、管理合同等内容的实验,结合互联网平台拓展国际金融衍生品投资项目;鼓励教师选择、重组和优化教学内容,如对高年级实验教学则可设计动态跟踪学科发展前沿的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课程,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部分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潜力,如对今年来中国企业oFDi案例的跟进和关注,并分组制作ppt在班级进行宣讲。

(三)完善实验教学软硬件条件维护和更新软硬件条件,加大实验室无线wiFi的建设力度,为使用互联网实验教学平台创造条件;不断拓展实践教学基地,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和构成,注重企业指导老师的聘任;积极与国外大学相关专业合作,引进国外的的实验教学模式和实验教学方法,如全球模拟投资系统(如美国的Stocktrak系统);不断完善实验教学大纲和指导手册,联合企业开发和完善实验教学软件和实验教学系统。

(四)改进实验教学管理的灵活性应灵活管理实验具体时间和地点,适当扩大实验的时间段和学习地点(网络实验可以由学生在实验室、图书馆、宿舍和自习室等地点完成),为外汇模拟实验的同学提供操盘时间安排上的便利;鼓励学生跨班级,跨学校形成实验小组,进行比赛和交流,探索学科竞争获奖成绩用来折算实验课程成绩的制度;在教学任务书中设计一定比例的学生自选实验项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统一协调好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影响不断加大,国际投资课程教学越来越具有重要性,所以应该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方案中重视国际投资学的课程地位,教学计划中应该安排有实验实践课时;同时要注意与经济管理类其它实验课程体系相互协调互补、层次递进,如果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学实验等课程安排在前,国际投资实验实训安排在后,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方面要相互协调并各有侧重;另外,实验实践内容也要与理论课程内容相协调。

参考文献

[1]卫慧平.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1):107-9.

外商直接投资案例篇6

2009年1月9日,中央汇金公司(下称汇金)入股国泰君安证券公司(下称国泰君安)将满三年。按照三年前的约定,双方已经到了分手之时。

“双方已经达成协议,汇金退出国泰君安,上海国际集团溢价接盘,协议很快就会公布。”知情人士透露。

与此同时,汇金为了保证其全资子公司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建银投资)向“实业投资平台”的转向,已经接收了原建银投资旗下的中投证券、齐鲁证券、瑞银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以及中金公司等多家券商。建银投资旗下将仅保留宏源证券(深圳交易所代码:000562)和西南证券,其中宏源证券为控股子公司,西南证券为参股,符合证监会“一参一控”的要求。

今年4月,国务院公布了《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其中规定“两个以上的证券公司受同一单位、个人控制或者相互之间存在控制关系的,不得经营相同的证券业务”。是为“一参一控”的由来。

“一参一控”是硬约束,而金融环境也是严峻现实,虽然汇金自己已获特赦,五年内不受“一参一控”制约,汇金旗下的券商仍需经历新一轮洗牌。

汇金退出国泰君安

国泰君安是1999年由国泰证券和君安证券合并而来。当时国泰包袱沉重,因君安违规进行管理层收购,获得了行政性吞并后者的机会。

在合并之后的51家股东中,上海本地国企居多,上海政府因之成为当仁不让的终极控制人。此后在地方政府安排下,多家上海国企将所持国泰君安股权转让给上海国资公司,后者由此成为持股30%以上的第一大股东。

在2005年底的券商危机中,国泰君安获得了汇金10亿元的现金注资。同时,公司还将部分对外持股质押给汇金,又获得了15亿元流动性借款。

汇金注资完成后,公司第一大股东仍为上海国资经营公司,但持股比例降至23.81%,其余大股东依次为汇金公司(持股比例为21.28%)、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持股比例为11.15%)、国家电网公司(持股比例为4.22%)和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持股比例为2.53%)。

2007年4月,正在冲刺ipo的国泰君安通过一笔总额34亿元的内部配售,补偿了第一大股东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国资公司)的历史性付出,解除了彼此盘桓多年的资产纠结,上海国资公司对国泰君安的持股回升至30%以上。

2007年11月,作为上海金融控股平台的上海国际集团被正式划归到上海国资委旗下,并且100%控股了上海国资公司,国泰君安、上海证券等金融类资产因之直接进入上海国际旗下。此外,上海国际还参股了申银万国证券公司。

在汇金公司入股国泰君安之初,由于未实现控股,汇金并没有派出高管参与具体的经营,只是派出了一位股权董事。而国泰君安一直被认为是“上海券商”,汇金与原股东方约定三年退出、保证获得一定收益,因而退出本在预期之中。

“汇金在国泰君安基本上不发言,我们惟一限制的是他们高管的薪酬。这和汇金旗下券商的规定是一致的。”汇金公司一位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据了解,汇金公司已经与上海国际集团达成股权转让协议,汇金当初以每股1元的成本入股,现在将会溢价退出。

对于汇金这次转让国泰君安股权的溢价比例,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应该低于市场价,“汇金是政策性进入,政策性退出,肯定不应是市场价格,不过可以参照市场价格”。

由于证券市场行情经历了2007年底的大滑坡,券商股已如明日黄花。就转让价而言,2008年初和一年前可相差1倍以上。目前正在挂牌进行股权转让中的几家券商报价市盈率一家比一家低。东方证券的转让价市盈率为9.34倍,华西证券的起拍价市盈率为3.64倍,申银万国的起拍价也由之前的10元/股调整为8.68元/股,西南证券的挂牌价市盈率为5倍,联合证券甚至报出了1.68倍的转让价。

海通证券高级分析师谢盐认为,对于未上市券商,转让价还需给受让方六折优惠。据此算法,上述联合证券1.68倍的转让市盈率大致相当于去年的8倍市盈率,而申银万国调价后9.75倍的市盈率则相当于去年的30多倍市盈率。

“不过,汇金公司是三年前注资的,按那时的价格,现在获得溢价是正当的,关键是溢价多少,市净率(价格和净资产之比)定位2倍还是3倍,目前还没有定论。应该不低于2倍。”一位知情人士称,“毕竟国泰君安冲刺ipo已经很多年了,未来ipo上市的可能性还是很大。”

上海国际集团同样也受到证监会“一参一控”政策的限制,在接收国泰君安证券之后,事实上控股了国泰君安和上海证券两家券商,并参股申银万国,已违前“一参一控”规定。目前马上需要进行的是整合上海证券和国泰君安。

“国泰君安作为总公司,负责投行、自营等非经纪业务,上海证券接手所有经纪业务,作为国泰君安的经纪业务子公司。”前述知情人士透露说,“这一方案此前阻力很大,不过,目前双方已经达成妥协,毕竟生存是前提,如果一直不能整合,上海国际下面的三家券商都会受影响,新业务的开展等都是问题。”

上海证券的股东为上海国际集团及旗下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接近上海证券高层的人士称,上海证券曾提出,合并前提是将国泰君安旗下的逾百家营业部全部纳入上海证券管理;然后,上海证券将成为国泰君安的控股子公司,国泰君安则专事经纪业务之外的其他业务。

上海证券目前拥有30余家营业部,一直希望以专业证券经纪的形象立足业内。但经纪业务收入在券商收入中举足轻重,在全国28省市拥有113家营业部的国泰君安并不愿放弃这块巨大的收益。此外,国泰君安自身也有构建金融混业集团的设想。不过随着市场走势和监管政策的变化,双方都已经认识到,不解决整合问题,将会钳制双方的发展。

“我们的意见是,先整合求生存,再求发展。”国泰君安内部的人士说。

建投达标“一参一控”

在退出国泰君安的同时,汇金接手了建银投资旗下的五家券商,目的是让建银投资能够达标证监会“一参一控”的规定,使建银投资正式走上市场化运作的道路。

建银投资成立于2004年9月,由建行重组分立而来,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06.9225亿元,为汇金公司全资控股。建银投资成立之初被定位于投资性公司和处置金融资产的公司,后被赋予证券公司重组平台的阶段性使命。

在汇金公司负责重组的银河证券、华夏证券、南方证券、西南证券、新疆证券、北京证券、国泰君安、申银万国、齐鲁证券等九家券商中,银河证券、国泰君安、申银万国三家由汇金资本市场部直接负责,建银投资则接下了其他六家证券公司的重组注资工作。此外,建银投资还从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手中收购了宏源证券,中金公司作为建行的实业资产也剥离至建银投资。

10月下旬,国务院对于中司下属机构汇金和建银投资的定位给出了最新批示,汇金被定位为政策性金融投资平台,建银投资则被定位为实业投资平台。

“对于建银投资旗下的券商如何整合,一直意见不统一,方案很多。直到最近,最后的方案才出台,即仅保留控股的宏源证券和参股的西南证券,这两家都是上市券商。”建银投资的有关人士说,“没上市的我们都给了汇金,他们还有时间进行慢慢整合上市。”

“汇金的优势在于,证监会给出了三到五年达标‘一参一控’的宽限期,而未上市券商的整合难度很大,短期内肯定完不成,因此,才会把已上市、市场化程度高的券商留在建银投资,未上市、市场化程度低的装入汇金的方案。”汇金公司有关人士说。

中金转向难局

由于汇金公司政策性金融投资平台的重新定位,汇金公司旗下的七家券商短期内不会受到证监会“一参一控”政策的限制,单个公司的发展方案都在计划之中。

申银万国和银河证券、中投证券一直在运作ipo上市,汇金也承诺将在约定退出期限前退出申银万国证券,齐鲁证券将仿照西南证券模式退出,瑞银证券则在等待国家关于外资入股券商的政策解禁,“一旦政策放开,瑞银证券外方股东会增持,汇金就会退出”。

而中金公司与中信建投证券的去向目前仍然迷茫。

中金公司的投行业务及委托理财业务在业内名列前茅,目前所缺者,是自营业务牌照。由于中金公司出身中外合资,“外资持股比例远远大于瑞银,能否获得自营牌照还不好说”。中国证监会一位中层官员曾告诉《财经》记者。

与此同时,市场行情的逆转已经让中金公司感到了严重的压力。中金公司一直定位为高端投资者的服务商,证券经纪业务着力甚少。在2008年,与其他券商一样,中金公司在ipo市场上几乎一无所获;虽然债券市场排名第二,但是债券市场利润非常低,中金公司近期也不得不加入裁员减薪的风潮之中。

据了解,中金公司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其内部亦在调整发展战略,原来只做高端客户、不做低端经纪业务的思路备受挑战。

2008年7月,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正式出任中金公司董事长之后,曾多次在公司内部强调“要放下架子,踏踏实实开拓业务”。

作为中金转型的标志,据了解,中金公司目前正在寻觅合适的券商,目的是快速地扩张经纪业务,而中信建投不失为一个潜在收购目标。

由原华夏证券重组而成的中信建投证券,中信证券持股60%,建银投资持股40%。此前中信与建银投资方面达成的协议是,建银投资充当战略投资者,未来退出中信建投,可能采用与中信证券换股的方式退出。

然而随着中信证券自身也受到“一参一控”政策的限制,中信证券必须要整合旗下的中信金通证券和中信万通证券,这两家券商属于地方券商,规模较小,整合难度不大。但中信建投规模巨大,与中信证券自身业务多有重合,加之原中信证券总经理张佑军近年也获得一定发展,直接整合进入中信证券难度很大。

外商直接投资案例篇7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外商投资企业投诉,是指在*市范围内(包括所辖县、市)已依法批准成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以下简称投诉人),就企业在投资、建设、生产、经营和企业提前终止合同或合资期满后组织清算等活动中,出现与相关单位及人员有意见分歧,或遇到企业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提请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以下统称受诉机构)协调解决的行为。

第三条*市外商投资企业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协调小组)负责指导和协调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诉处理工作。协调小组在*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内设立办公室,作为协调小组常设的办事机构。

第四条协调小组在处理外商投资企业投诉方面的主要职责是:

(一)决定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受理的程序、方法:

(二)指导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诉和受诉机构的处理办法;

(三)检查、督促各受诉机构受理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处理工作;

(四)协调处理外商投资企业投诉中受诉机构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

(五)定期或不定期通报受诉机构受理投诉的处理情况;

(六)负责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属于上级部门职权范围处理的事项。

第五条外商投资企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及市人民政府各业务主管委、办、局和本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均须指定受理投诉的具体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公布受诉范围,并报协调小组备案。

第六条各受诉机构的主要职责:

(一)根据本系统的业务工作特点,制定各自处理投诉的程序;

(二)受理、转送、登记、处理、答复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诉。

第七条受诉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坚持原则,能正确处理外商投资有关事务;

(二)熟悉本职业务,了解国际惯例;

(三)熟悉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第八条投诉人可根据本办法第二条的投诉范围,直接向有关受诉机构投诉。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外的投资者或该企业行政负责人可委托本市外商投资项目主办单位代表投诉。

投诉人在向受诉机构投诉时,可将投诉内容同时抄送协调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九条投诉人投诉应采用书面方式。匿名投诉不予受理。

第十条投诉人应如实反映情况,投诉内容应详细、具体、明确;并附有便于受诉机构处理的有关材料。

第十一条投诉实行一事一诉的原则,涉及同一受诉机构的,也可数事并诉。

第十二条受诉机构处理投诉的原则是:

(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定;

(二)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尽可能符合国际惯例;

(三)办事公开,力求规范化。

第十三条受诉机构受理投诉后,应在一个月内将处理结果书面答复投诉人。

如因投诉事项复杂,一个月内不能处理完毕,应诉机构应向投诉人说明情况,以后每延长一个月应向投诉人通报投诉的处理情况,直至此项投诉处理完毕。

第十四条投诉人如对受诉机构的处理决定有异议,可在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二十天内,以书面形式请求协调小组进行复议。协调小组应在接到请求复议信函之日起一个月内作出复议裁定,并督促有关部门执行复议裁定。

如投诉人请求复议的内容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协调小组复议时间可适当延长,但应向请求复议的投诉人说明情况,此后每延长一个月应向投诉人通报协调处理的进展情况。

第十五条受诉机构应将投诉处理结果及时报协调小组备案。

第十六条受诉机构收到不属于其处理范围内的投诉,应将投诉及时转送有关受诉机构或协调小组,并告知投诉人。

第十七条投诉人直接向协调小组投诉的,协调小组应及时将投诉转送有关受诉机构,并告知投诉人。

第十八条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受理行政复议案,不适用本办法。

投诉人已将投诉内容向人民法院,或提请仲裁机构裁决,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同意受理后,投诉即告终止,受诉机构不再处理。

第十九条本办法所称的外商投资企业,是指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及外商独资经营企业。

第二十条香港、澳门、台湾的公司、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或个人在*市投资的企业,参照本办法执行。

外商直接投资案例篇8

[关键词]工商管理教学案例教学法案例库

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学校教学过程中,以某企业单位或部门的实际项目为案例,并根据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讲解,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它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具体地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丰富了学生获取概念本身信息的渠道,更好的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具体落到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中,我国工商管理专业案例库建设时间较短,还存在诸多问题以待解决,因此为更好地进行教学,就必须建立一个数量众多、质量优秀、案例新颖、符合我国企业现状的工商管理案例库。

一、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库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立符合我国大中专院校教学实际的工商管理案例库意义重大。首先,它是工商管理教学的基本保证,没有好的案例支撑,教师们即使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其次,我国经济转型期的深刻变化是西方国家没有经历过的,因此国外的案例很难让学生进入情境,难以诠释其理论概念;再次,案例库还具有对知识进行储备和管理的功能;此外,通过案例库的建设,还可以加强大中专院校之间,大中专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更好地实现教师、学生、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功能。

二、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1.案例数量不足。在目前的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数量严重不足,原创性案例更加有限,使得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好用举例教学来代替案例教学,但是很难达到案例教学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2.案例质量不精。案例库不仅数量不足,案例的质量也不精,很多案例直接从互联网和报刊中转载而来,其内容大多停留于对企业的片面宣传报道,没有探及深层次的管理问题,因此质量大多不高,难以完成理想的教学效果。

3.案例陈旧,时效性差。教学所使用的案例大多比较陈旧,很多都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因此时效性和针对性不强,提不起学生讨论研读的兴趣,更无法反映工商管理专业的前沿理论成果。

4.案例的本土性较弱。教学中采用的大多都是欧美国家的企业案例,或是直接改编于外国企业,很少能够真正反映我国企业在转型期所暴露出的问题,更无从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意见,这对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是十分不利的。

5.案例库素材来源渠道有限,企业案例难以采集。目前教学中的案例主要来自于对经典案例的改编,更主要的是对企业案例的采编,但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对工商管理案例库采编认识不到位,不愿将企业信息及数据公之于众,因此使采编工作难以获取真实有效信息,企业案例采编工作难度较大。

6.案例采编的经费投入不足,教师积极性不高。案例采编工作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较大,目前对于案例库采编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使得大中专院校教师对案例的开发与采编完全出于个人兴趣,积极性不高。

三、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库建设的发展对策

1.提高大中专院校对案例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建立案例反馈机制。工商管理案例库建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大中专院校对案例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只有提高大中专院校领导及教师对案例教学的认知水平,进一步明确案例教学法对我国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提高案例的使用率,才能够做好工商管理案例库的建设。同时案例库的建设还需要一批热衷于案例研究案例教学的教师,在大中专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评估教师案例教学的效果,建立案例教学的反馈机制,并对在案例研究案例教学中表现优异的教师进行物质奖励,以提高其积极性。

2.大中专院校要成立专门的案例中心组织,完善制度标准。工商管理案例库建设,必须要有一个由专职人员组成的稳定组织。各大中专院校应设立案例中心,各课程授课教师参与其中。组织成员不仅进行案例采写、编辑、整理,还需要与其他大中专院校、企业进行日常联络和交流,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发挥各自优势特长,并注意完善相关的规范制度和入库标准,推动案例库的持续发展。

3.多渠道搜集案例库素材资源,加强素材库网站建设。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企业的兴衰给中国工商管理案例库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库资源。因此大中专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互动,在素材库建设中注意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帮助企业分清形势,梳理思路,获得企业的认同和支持,实现大中专院校教学与企业发展的共赢。并通过与国内外其他案例库、大中专院校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互通有无,多渠道搜集案例库素材资源。

4.加大案例库建设的资金投入,落实资金保障。案例库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除了依靠国家或学校的支持外,还需要广泛挖掘一切可能的资金来源,如获得基金组织资助、依靠个人优势进行咨询、培训,都是可能获得资金来源的途径。

5.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进行案例库市场化运作。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帮助大中专院校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大批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对工商管理案例库进行市场化运作,可以加强大中专院校、教师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共同提高,实现大中专院校与企业的更好发展。

四、结束语

中国工商管理教学中的素材库建设对工商管理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要提高大中专院校案例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成立专门的案例中心、多渠道搜集案例库素材资源、加大案例库建设的资金投入、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进行案例库市场化运作,这样才能建设成一个门类齐全、数量众多、质量优秀又符合我国企业客观实际的工商管理素材库,从而推动我国工商管理教育教学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洲.对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案例库建设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6)

外商直接投资案例篇9

(一)中国欧盟互为重要的经贸伙伴

1.中国欧盟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

除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外,欧盟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日本和美国,是中国的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1年中国对欧盟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15.0%,与上年基本持平,中国自欧盟进口占中国总进口的14.7%,比上年高出1个百分点。

中国是欧盟的第四大贸易伙伴,次于美国、瑞士、日本,是欧盟第7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欧盟对中国出口占欧盟总出口的比重从1980年的0.9%、1990年的1.5%上升到2000年的2.7%,欧盟自中国进口占欧盟总进口的比重从1980年的0.7%、1990年的2.3%上升到2000年的6.9%。

2.欧盟是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渠道

在1997~2000年期间,欧盟对华实际投资持续超过美国,成为中国利用外资的第二大来源,仅次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在过去的5年中,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实际金额共250亿美元。同其他投资伙伴相比,欧盟对华直接投资项目规模大,截止2000年底,欧盟对华合同投资的项目规模平均为354.97万美元/项目。欧盟对华直接投资是中小企业围绕大型企业投资,而且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引进、转让的技术有较高水准。

欧盟对华直接投资是逐年增加的。根据欧盟统计资料,1998、1999、2000年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分别为6.03、22.04、42.46亿欧元,占其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分别为0.3%、0.7%、1.2%。到2000年底,对华直接投资总量为145.68亿欧元,占其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0.9%。相反,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很小,2000年仅为1.82亿欧元,占欧盟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0.1%(见表1)。

表1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和欧盟对中国直接投资(单位:百万欧元,%)

资料来源:eURoStat。

3.欧盟也是中国引进政府贷款、先进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合作者。

欧盟是中国利用外国政府贷款较集中的地区。根据中国的统计资料,截止1999年底,欧盟成员国及官方金融组织累计向中国提供政府贷款协议金额约161.58亿美元,占外国政府和官方金融组织向中国提供贷款总额的44%。自1993年以来,中国共接受欧委会及其成员国对华无偿援助约计4亿美元。欧盟也是中国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的最大供应者。截止1999年底,中国从欧盟成员国引进技术共10128项,合同总金额约542.8亿美元。

(二)欧盟十分重视对华经贸关系

欧盟制定一系列对华经贸政策,如1995年的《中国——欧洲关系长期政策》、1996年的《欧盟对华(合作)新战略》、1998年的《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2002年3月1日,欧盟委员会公布其对华战略文件(CountryStrategypaperforChina2002~2006),4月欧盟议会通过该文件。该文件旨在促进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和世界贸易体系,支持中国深化改革和开放,提高欧盟在华的地位和影响等。欧盟对华的新战略是欧盟对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积极反应,欧盟在对华经贸关系上发出了积极的信号,这有利于通过贸易、投资的相互促进机制,进一步加强了欧盟与中国的双边经贸关系。

欧盟计划在2002~2006年期间用2.5亿欧元支持中国,预算资金的50%用于支持中国的社会和经济改革,帮助中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尽可能减少中国改革过程中的负效应等。2002~2005年期间,指定0.15亿欧元支持信息社会项目、0.20亿欧元支持社会保障项目、0.15亿欧元支持wto第二阶段合作项目;2003~2005年期间,0.25亿欧元支持中国欧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项目。

中国欧盟双方在培训、科技、发展援助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如欧盟继续为我培养高级翻译人员,双方合资成立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运转良好。目前,中欧双方在混委会下成立了经贸、科技、环保、能源和信息通讯技术5个工作组,使上述领域的合作机制化。

二、中国欧盟双边贸易关系中的突出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与欧盟的经贸关系发展整体上良好,并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但是,不可否认双边经贸关系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有:

(一)贸易摩擦时有发生

1.欧盟成为中国遭受反倾销的主要来源

自1979年欧盟(当时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对中国出口糖精及其盐类进行反倾销立案以来,中国出口产品不断遭受欧盟的反倾销。1979~2000年期间,欧盟对华反倾销立案90起,占同期中国遭受反倾销立案数量的21.95%,排在第1位,比第2位的美国多12起。同一期间,只有1987年欧盟没有对华反倾销立案。1999年欧盟对华反倾销立案数量达到空前的13起,涉及我出口金额的5.4亿美元,相当于当年我对其出口的1.8%。

不仅如此,欧盟对华实施反倾销措施的最终裁定率很高。欧盟在1979~1999年期间对华立案的84起案件已经结案,扣除终止调查的3起案件、无(实质性)损害的6起案件、无税结案的7起案件、申诉方撤诉的5起案件,最终裁定对华实施反倾销措施的案件达到63起,比率达到75.00%。这远高于1987~1997年期间世界的47.09%水平和同期中国的63.97%水平。

2.技术性贸易壁垒阻碍中国对欧盟出口

欧盟还采用技术性贸易壁垒阻止中国对其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传统产品上,例如茶叶、蜂蜜、中药药材等。2002年初,欧盟采用新的标准,例如将过去检验茶叶的残留农药指标29种提高到62种,将蜂蜜中的氯霉素含量进一步控制在0.1个ppp内,从而使我国出口到欧盟的部分产品遭受巨大损失。

(二)欧盟对华投资发生重大变化

1.合资企业争夺控股权

2000年中国政府分别修改了三部重要的外商投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2001年修改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外商投资企业享受国民待遇。在此之前,由于受中国法律法规的限制,像其他外商投资企业一样,欧盟对华直接投资的合资企业控股权一般在中方。修改有关法律之后,许多合资企业中欧盟方增加对华投资,要求得到控股权。甚至利用中国各地对外商投资企业优惠政策的差异,到中国其他地方去投资,对合资企业的中方进行要挟。

2.控制关键核心技术

欧盟对华投资企业始终控制关键核心技术,这方面的最明显表现是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合资十几年来,德国并没有引进新的关键技术,大大地阻碍汽车领域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扩散。

3.利用价格转移进行避税

欧盟对华投资的部分跨国公司根据其全球战略,将中国作为成本中心和加工中心,通过公司内部的关联交易,进行价格转移(进口价格高出口价格低),将利润转移到跨国公司总部,致使在华的合资企业经营亏损,规避中国的税收。

三、原因分析

中国欧盟双边经贸关系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原因有:

(一)欧盟重视对华贸易赤字

欧盟的统计资料显示,欧盟自中国进口,从1980年的21.07亿欧元、1990年的104.35亿欧元增加到2000年的701.03亿欧元,增长30多倍;对中国出口从1980年的19.58亿欧元、1990年的57.90亿欧元增加到2000年的254.22亿欧元,增长近13倍;欧盟对中国的贸易赤字从1980年的1.35亿欧元、1990年的46.46亿欧元增加到2000年的446.81亿欧元,增长近331倍。

近几年,欧盟对华贸易也持续出现赤字,1999、2000、2001年分别为303、446、447亿欧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3.4%、47.2%、0.4%(见表2);但是,中国的统计资料显示,欧盟对华贸易出现赤字,1999、2000、2001年分别为47、73、52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6%、54.8%、-28.8%(见表2)。

表2欧盟对华贸易(1999~2001)

资料来源:eURoStat;《中国海关统计》。

可以看出,双方显示的欧盟赤字差异巨大。其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出口额是用离岸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是用到岸价格计算的;第二,欧盟统计资料的中国对欧盟出口以及中国自欧盟进口都包含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而香港转口贸易很大。这与美国对中国贸易赤字的原因雷同。

欧盟非常重视对华贸易赤字不断增加问题,认为对华贸易赤字将可能取代对日本贸易赤字,排在第1位。欧盟试图设置合法的贸易壁垒,尤其是非关税壁垒,以便最终减少贸易赤字。

(二)欧盟在对华反倾销中设定了苛刻的“市场经济”标准

欧盟认为,多年来,中国主要是国营贸易,中国的市场准入障碍巨大,尤其是关税壁垒和许多非关税壁垒(例如配额、许可证制度等)。即使1992年中国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欧盟也基本没有改变对华经济贸易政策。直到1998年,欧盟与中国开始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支持中国经济和贸易制度改革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才从总体上承认了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即便如此,欧盟仍然认为中国市场经济有待进一步完善,并在处理反倾销案件时,规定了审查中国企业是否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五条标准。

(三)中国的竞争力逐步增强

此外,近几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国力不断上升,中国本土企业的的竞争力也不断增强,欧盟认为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对其造成一定程度威胁。

四、政策建议

(一)充分重视双边经贸关系

正如前面分析的那样,中国欧盟经贸关系十分重要。中国中央政府十分重视这一问题,先后参与中国欧盟领导人四次峰会,开创了良好的局面。

重视中国欧盟的双边经贸关系,必须重点突出,尤其要加强同欧盟主要国家和欧元区的经贸合作。欧盟15国中,最重要的是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等5国。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的《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2000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中前10个国家中,欧盟国家就有6个,其中英国和法国超过美国,占据前两位。

除了中国中央政府要充分重视双边经贸关系外,地方各级政府也要重视利用欧盟中国的双边经贸关系,为企业搭建与欧盟合作的平台。一方面,将中国各地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进行宣传,尤其是政府强化服务职能,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另一方面,推介优势企业、名牌产品、有市场的企业与产品,开展相互合作和投资,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缓解部分产品供求严重失衡的状况。

(二)建立有效的双边对话机制

1.用磋商办法解决经贸问题

欧盟对华的战略、相关政策以及双边经贸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因此,中国欧盟经贸之间存在的突出问题,可以用协商的办法解决。中国与欧盟在中国加入wto问题上有很多分歧,欧盟曾经抨击中国的市场保护和贸易壁垒等,但最终就是采用协商办法达成中国入世协议。

2.多层次全方位进行相互对话

在1998年10月、2000年10月,中国和欧盟开展了商业领域的两次相互对话,大大加强了中国和欧盟企业之间的相互谅解、相互合作、以及实施优惠政策。

中国与欧盟进一步开展双边经贸合作,还需要全方位的相互对话。除了企业之间的定期对话和交流之外,可以开展政府之间的经贸政策的对话和交流,可以开展中国政府和欧盟企业、欧盟政府和中国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发挥中国欧盟协会、商会的积极作用。近一段时间,欧盟对中国温州出口的打火机采取一些措施,要求打火机价格与儿童安全保护挂钩。中国外经贸部和温州的企业赴欧洲,与欧盟进行对话,欧盟方认可其法规的不完善地方,有望修改。

除经贸领域以外,其他方面如政治、社会、司法、文化等也要进行对话和交流。中国与欧盟签订司法、海关、税收等双边协议,逐步消除双重征税和减少规避税收等。邀请欧盟领导人与议员、以及国际组织官员与专家等,来华进行访问交流,了解中国,消除对等方面的误解和隔阂,形成政治、社会、司法、文化、经贸相互促进的良好机制。

(三)尽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解放思想,进一步改革开放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意味着中国融入全球经济是不可逆转的。因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尤其是中国欧盟合资企业的控股权问题。部分领域的控股权可以考虑放弃,尤其是那些竞争性领域,中方没有必要一定控制在51%的股权上,但是要通过法律法规、合同等保护小股东中方的利益不能受到侵害。当然,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例如油品),中方必须掌握控股权。

2.运用法律武器,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外大型跨国公司尤其是占有垄断优势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他们有可能在某一领域形成垄断,阻碍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和市场健康发展。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中国要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规范各类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

3.培育和规范市场中介机构,充分发挥其作用

中国发展市场经济,还需要培育和规范市场中介机构。与欧盟合作中,首先要建立行业协会,发挥其在市场中的作用,收集市场信息,协调产品的市场价格,组织企业参与对进口产品的反倾销、以及国外对我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应诉工作。其次,建立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为企业相互投资、贸易等提供信用、担保等。当前,市场主体的信用、信誉存在很大问题,政府各级部门十分重视,一些地方如上海开始试点,逐步建立信用制度。

外商直接投资案例篇10

近年来,金融混业化呈加剧趋势,同业合作渠道逐渐丰富,交叉销售已经成为了各类型金融机构间拓展渠道的另一类关键方式。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更是有着借助外部销售渠道的需求。

目前,部分大中型银行已搭建起与其它银行合作的平台,例如早期有兴业银行的银银平台,民生、平安、南京等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大型城商行也逐步建立了类似的合作平台。这种平台上银行与银行的合作内容之一就是产品的交叉销售,就银行理财产品来说,逐步形成了众多还没有自主发行理财产品的小型城商行或农商行销售平台发起行产品的格局,从本质上看填补了平台发起行在三线、四线城市、县域或乡镇没有营业网点的空白。

除了银行同业而外,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可作为理财产品销售渠道的延伸。去年3月,宏源证券和光大银行联姻创建了首起银行理财产品通过券商渠道代销的实例,此券商在新疆地区具备较强区域化优势,弥补了银行在西北地区网点不足的劣势,同时券商和银行的客户在风险偏好上并非完全重叠,券商可以丰富客户类型,因此对于双方来说可以达到互利互惠。此后,还有国泰君安代销兴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案例。而券商之外的其它类型金融机构目前还未出现代销银行理财产品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