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监理工作的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6:00

对监理工作的建议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监理;现状;措施

abstract:thesystemofprojectconstructionsupervisioninChinastartedrelativelylate,theoldmanagementsystemtieddevelopmentofsupervisionsystem,thearticlepassespairofourcountryconstructioninspectmanagecurrentsituationanalysis,findouttherootoftheproblem,putforwardtochangethecurrentconstructionsupervisionpresentsituationseveralsuggestionsandmeasuresforimprovement.

Keywords:constructionengineering;supervision;presentsituation;measure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实行建筑监理制度是我国建筑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我国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国际交往日益扩大的结果。工程建筑监理在保证工程项目质量、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以及业主合法权益等方面日益显现它的巨大作用随着工程建筑发展,工程建筑监理已被广大工程建筑者所认识和接受。目前我国建筑监理的形势,总体上是好的,是健康发展的,但是与先进国家工程监理的水平比较,我们的建筑监理体制仍然处在初期阶段,还有不少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和改善。

1、目前工程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建筑法》中规定:实施建筑工程监理前,建筑单位应将委托的工程监理单位的监理内容及权限,书面通知施工承包企业。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为:一是对项目施工招投标的监理。施工招投标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业主能否选到优秀的承包商,能否得到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案。其次是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做好施工质量的监理,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的保障。再者是对工程承包合同的管理。借鉴国际和国内工程管理的经验和教训,熟练掌握工程合同文件《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以法律为准绳,以合同为依据。

2、建筑工程监理的重要性

由于业主、施工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对实行工程监理的意义及其重要性缺乏认识,对监理的地位及与各方的关系认识模糊,业主认为监理人员是自己的雇员,必须为自己的利益服务,按自己的要求办,施工单位认为监理人员是业主利益的代表,是为业主服务与说话的,不把监理人员当作独立的第三方看待,质量监督机构又认为监理人员代替了自己的职能,因而忽视了对工程质量的监管,由于以上的模糊认识,使工程建筑各方在关系的协调上不顺畅,监理人员的决定不能实施,监理人员的意见不能落实,监理效果不够理想,工程质量监督出现漏洞,当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时,容易出现互相推委扯皮的现象。因此建筑项目各方及质量监督机构必须认识到在我国过去的工程建筑管理体制下,由于责、权、利不明确,投资失控、进度失控、质量失控的现象不断出现,造成了许多钓鱼工程、高投入低效益工程和只有开工、没有竣工的长尾巴工程,浪费了大量的建筑资金,使建筑项目丧失了许多发挥效益的好时机,造成了很大损失。通过十多年的监理实践,证明实施工程建筑监理是降低工程造价、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减少投资浪费的有效措施。

3、建筑工程监理的基本原则监理单位受业主委托对建筑工程实施监理时,应遵守基本原则有:1.公正、独立、自主的原则。监理工程师在建筑工程监理中必须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组织各方协同配合,维护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只有按合同的约定建成工程,业主才能实现投资的目的,承建单位也才能实现自己生产的产品的价值,取得工程款和实现盈利。2.监理工程师承担的职责应与业主授予的权限相一致。监理工程师的监理职权,依赖于业主的授权。因此,监理工程师在明确业主提出的监理目标和监理工作内容要求后,应与业主协商,明确相应的授权,达成共识后明确反映在委托监理合同中及建筑工程合同中。3.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的原则。总监理工程师是工程监理全部工作的负责人。要建立和健全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就要明确权、责、利关系,健全项目监理机构,具有科学的运行制度、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形成以总监理工程师为首的高效能的决策指挥体系。4.综合效益的原则。建筑工程监理活动既要考虑业主的经济效益,也必须考虑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只有在符合宏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条件下,业主投资项目的微观经济效益才能得以实现。

4、建筑工程监理控制要点

4.1质量控制在工程建筑中,质量是工程建筑的关键。工程监理员必须对工程建筑中每一环节的质量严格把关,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如原材料、施工工艺到成品等必须进行全面监理。全过程监理是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包括对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事前控制是指对工程准备阶段的控制,是整个质量控制的基础,事中控制要加强旁站监理,对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工程必须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地进行旁站并作好施工记录,做到旁站与巡视相结合,对施工中突发性问题应及时果断处理。加强对进场材料的检查,检验和抽查,严禁不合格材料使用到工程中。

4.2投资控制是监理工作的三大控制目标之一,是影响监理业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监理工程师做好监理工作的主要手段和工作内容。根据工程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和工作内容,采取相应的措施与手段,实施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在监理过程中,要引进竞争机制,进行材料招标工作,保证产品质量,以降低工程造价。监理工作必须符合合同要求,必须在国家法规政策的范围内,保证每笔工程支付都符合合同的要求。

4.3进度控制工程项目建筑的进度在实施中是一个动态的有机整体,施工进度是整个项目进度控制的关键,它的运转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项目是否按预定日期交付使用。

5、工程建筑监理的几点建议5.1工程的建筑要以按期竣工、质量合格、造价合理、资料完整、安全无事故、合同无纠纷、实现综合效益的监理管理为目标,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要加强法制观念,做到依法办事、按合同办事。

5.2要进一步改革目前工程建筑的管理模式,改变单纯靠行政命令和计划管理的老套路,按照基本建筑的规律办事,建、用、管统一步调,现场指挥班子做到常态化、专业化,领导和机关的监管制约有效、有力和及时,自己的监理队伍正规化。

5.3不能将工程肢解发包,逐步试行项目管理层招标和劳务层招标相结合同时,主管机关应逐步完善数据库,搜集整理不同种类、地区的工程造价、工期等数据,以及施工企业的诚信记录,以提供正确的信息给决策者。

5.4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监理作为智能性的管理行业,继续过去陈旧的检查方式是行不通的,须运用现代化设备和手段,在科技上创新,提高工程监理的服务水平及工程质量。如运用新一代无损检测技术--超声波技术,可测定钢筋位置、钢筋直径、钢筋间距及钢筋砼强度等,有效、简便、快捷地提供科学、真实、有效的数据。

6、结术语

监理工作在工程建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主导地位日益提高。在对项目监理方面的影响日益显著。有效的监理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建立有效的工程监理机制,规范工程建筑监理活动的行为,学习有效的先进管理方法,将是我国工程监理的主要工作。建筑监理工作,正逐步向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方向迈进。有理由相信,不远的将来一个成熟、完善、开放的监理行业会最终形成。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建筑监理协会.建筑工程监理管理经验技术文集[Z].2005.

对监理工作的建议篇2

一、影响纪检监察建议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

1、缺乏强制性。纪检监察建议是纪检监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一种延伸,目前没有相关的条规对纪检建议进行原则性的规定,《行政监察法》对监察建议有一些规定,但由于纪检监察建议本身仅仅是一种建议的形式,而不是命令,所以在效力上缺乏一定的强制性,往往被被建议单位或个人当作一般性的公文看待,执不执行、认不认真执行都无所谓,有的甚至认为是纪检监察机关小题大做,吹毛求疵,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与积极的配合。

2、缺乏建设性。由于办案人员自身素质等原因,纪检监察建议的提出往往就现象谈问题,未能透过现象分析深层次的原因、规律和特点,指出的问题雷同,提出的措施大同小异,对改进工作提不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不痛不痒,肤浅单薄,力度深度不够,指导性不强。

3、缺乏可操作性。有的纪检监察建议内容空洞、笼统、虚泛,讲大道理多,缺乏让被建议单位可立即着手实施整改的实质性内容,让被建议单位难以进行具体操作。

4、缺乏严肃性。有的纪检监察干部本身对纪检监察建议的作用认识不足,重查处轻整改,或对案件一查了之不提整改意见,或对建议一发了之没有进行事后回访与跟踪检查,导致被建议单位或个人忽视整改,要么应付了事、敷衍塞责,要么无动于衷、置之不理,起不到预期的效果,严重影响纪检监察建议的严肃性和权威。

5、缺乏平衡性。纪检监察建议在运用上不太平衡,如就个案发建议的较多,就面上的问题归类分析发建议的较少;就单位发建议的较多,对个人发建议的较少;有的以纪检监察结论代替纪检监察建议,导致纪检监察建议的使用越来越不受重视,作用越来越减弱等。

二、对策

任何问题都具有可防性。纪检监察建议的作用,在于超前预防,及时制止,避免小问题酿成大问题,小腐败酿成大腐败。因此,笔者认为应该进一步重视和发挥纪检监察建议事先防范的功能,将纪检监察建议作为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机制的一个载体、一种措施,进一步规范、完善,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对症下药,提高针对性。纪检监察机关在提出建议前,必须对发现的问题、存在的隐患、潜在的漏洞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把情况搞清,将问题找准,并通过表面问题挖掘深层次的原因,力求提出的问题准确、切中要害,发出的建议有的放矢、一针见血。如针对交警部门在向违章车车主收取暂扣车辆停车费但未事先向车主告知,导致车主认为交警部门乱收费的这一管理漏洞,有针对性地建议交警部门增加向车主发放《暂扣车辆停车收费告知书》这样一道程序,让车主事先享有知情权,那么就能达到一条建议堵塞一个漏洞、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良好作用。

2、内容细化,提高可行性。建议的内容切忌虚泛空洞,讲大道理,要做到内容有理有据,切实可行,能够让被建议单位充分理解和具体操作。比如建议加强财务管理,就要对具体加强哪一方面的管理提出明确的建议,如禁止公款私存、健全发票签报手续、压缩财务开支等,能细化的尽可能细化,能具体的尽量具体,便于实际工作切实改进。

对监理工作的建议篇3

近两年来,随着监督法的颁布实施,人大监督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形势表明,人大依法行使监督职权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逐步成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重点。为扎实推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我们按照县委学习实践活动领题调研工作总体方案的安排,会同县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和县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于XX年4月9日至5月6日,对县乡人大监督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历时近一个月的专题调研。

近一个月来,调研组召开了有纪委、监察局、法院、检察院、发改局、财政局、公安局、司法局、信访局等20余个部门参加的征求意见座谈会,有10余名省、州、县人大代表参加的专题讨论会,先后深入平湖、卡蒲、苗二河、牙舟、通州、鼠场等乡镇进行了实地调研。

调研组通过县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自查,走访人大代表,听取干部群众意见,察看基层人大建设和工作开展情况等形式,对县乡两级人大监督工作的主要做法、程序方式、制度建设和职能作用发挥情况等进行了调查。近几年来,中央、省、州和县委高度重视人大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领导,积极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先后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决定,特别是监督法颁布实施以来,对人大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县人大常委会及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在贯彻执行监督法和有关决定上,立足发展大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作用,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初步成效。一是监督的意识明显增强。贯彻执行监督法,加大监督工作力度,常委会组成人员、各级人大代表履职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步提高,围绕中心、服务全局、强化监督的意识不断增强。二是监督的目标更加明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推动和促进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共同目标,更加明确了人大监督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三是监督的内容更加具体。把监督实效作为检验工作的主要标准,使监督事项更加突出重点,更加富于专题性、阶段性和时效性。四是监督的质量得到提高。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突出监督重点,改进监督方式,注重监督实效,使监督既讲程序、更重实质,既讲究结果的确定,更注重过程的完善。

换届以来,县人大常委会在中共**县委的领导下,依法有效行使监督职权,保障了宪法和法律在我县的贯彻实施,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监督——体现服务中心为民办事

把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监督工作的根本主题。

1.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一是围绕规划发展抓监督。在开展计划和预算审议监督过程中,从有利于提升发展水平、推进项目实施、增强发展后劲出发,先后听取和审议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工作报告,在推进优势资源开发、重大项目实施、基础设施完善、财政体制改革等方面作出决议、决定或提出审议意见22项,如作出了《关于批准县人民政府**县XX年财政预算安排方案的决定》,督促县人民政府建立有效的财政支出绩效考核制度,加快推进部门预算管理;作出了《关于批准县人民政府**县农村基础设施修复项目贷款方案的决定》,推进了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完成,为首届黔南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我县的成功召开奠定了基础。二是围绕战略大局抓监督。在监督重点中着力体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37项,在新农村建设规划、扶持种养殖业产业化发展、旅游精品打造和配套设施完善、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等方面提出审议意见19项,努力推进我县经济发展,督促重点项目的落实。三是围绕法律实施抓监督。抓住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大、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开展执法检查,针对反映较为集中的执法问题开展专项调查,先后对森林法、环境保护法、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义务教育法等15项法律法规在我县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对反映较为集中的社会治安管理、交通安全秩序整治等问题开展调查。如通过森林法的执法检查,督促县人民政府建立县内林木经营性禁伐制度,确保五年内除群众生产生活自用材外不批准任何经营性伐木指标,切实规范县内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四是围绕社会建设抓监督。以基层关注度高、影响面广的教育卫生、社会救助、劳动保障等为重点,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28项,特别就城乡低保的管理发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实施、教育“两基”攻坚指标任务的落实、失地农民安置、县城网吧综合治理等问题提出审议意见,督促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2.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履职。一是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调研、检查、视察等多种形式听取和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出决议、决定或提出审议意见32项。如先后督促县农业部门解决塘边镇群众杂交玉米种子质量问题,县国土部门办理落实白龙乡群众土地使用证问题,县水利部门解决牙舟集镇人畜饮水安全问题等。二是强化督办代表提出的建议。通过采取会议交办、现场督办、听取办理情况报告、重点督察等措施,代表建议办理质量不断提高。县xx届人大二次会议以来,代表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共258件,其中196件得到基本解决或纳入办理计划。常委会先后确定13件代表建议为重点督办件,通过主任会议督办基本得到办理落实。三是认真受理群众的来信来访。通过信访渠道共受理群众来信85件,其中经审查转有关司法机关办理的案件15件,接待群众来访60余起,120余人。对一些重大的信访案件,由主任会议督察督办,使一些久拖未决的疑难信访件得到妥善处理,受到了群众的肯定与好评。

(二)监督——着力改进和完善工作

把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完善工作机制和加强自身建设作为提高监督水平的前提和基础。

1.改进监督方式。一是监督环节突出一个“实”字。为规范审议程序,试行了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投票表决制度,先后审议票决“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65项,其中县林业局关于贯彻实施森林法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和县发改局“xxx”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初次审议未获通过,在落实常委会审议意见后进行再次审议票决得以通过。“票决制”的实践使审议环节更加突出实质性,审议结果更加体现会议的法律性、程序性和严肃性。二是监督渠道抓住一个“宽”字。把开展对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评议拓展为一种有效的监督方式,综合运用视察调研、座谈交流、个别走访、民主测评、征求意见等形式,帮助受评部门找准问题、加强整改、推动工作。三是监督方式追求一个“活”字。善于统一集体行使职权和个人履行职责的关系,在监督一些重大事项、重点建议和重大信访问题时,采取代表约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方式进行调查了解,对需作进一步督办的事项,由常委会会议或主任会议督办落实,使监督手段更具效力,更能切实解决问题。

2.健全监督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监督议事工作机制。制定了**县人大常委会监督暂行办法、议事规则、人事任免暂行办法和财政预算监督暂行办法。二是建立和完善督察督办工作机制。制定了**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督办暂行办法和办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督办单位和承办机关的具体职责。三是建立和完善协调联系工作机制。制定了**县人大常委会联系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暂行办法、指导联系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暂行办法和联系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工作暂行办法,使常委会与人大代表、乡镇人大和县“一府两院”的联系和沟通更加规范和有效。四是建立和完善监督公开工作机制。制定了常委会旁听规则,规范邀请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例会活动,进一步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渠道,使人大监督工作更加公开透明。五是建立和完善组织管理工作机制。制定了常委会组成人员守则和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本级人大代表办法,为规范常委会组织制度建设和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提供了制度保障。

3.强化监督素质。一是加强学习培训。多形式的组织开展政策理论专题学习讨论、法律法规及人大制度理论的专题培训,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开办网络人大工作专栏等,共举办培训班和业务讲座6次,组织机关干部参加各类培训和考察50人次,被新闻媒体采用的理论文章和新闻稿件146篇,常委会组成人员及机关干部的履职水平进一步提高。二是加强作风建设。经常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基层,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共帮助基层群众兴办实事50余件次,落实帮扶资金及物资折款45万余元,进一步拉近人大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履职意识。三是加强队伍管理。充分认识搞好机关工作的重要性,推进机关绩效考核机制建设,注重发挥机关各委办的工作职能和参谋助手作用,积极主动地为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提供服务。

(三)监督——注重发挥代表作用

把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作为提高监督能力的重点和关键,使监督过程更加体现民主、民意和民权。

1.提出对“一府两院”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县xx届人大二次会议以来,代表共提出建议258件,涉及16个类别,内容涵盖本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50%以上的建议是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有30%以上的建议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问题,都是群众普遍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一府两院”及其部门找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采取措施加快推进任务的落实提供了重要依据。

2.邀请代表列席会议、参加活动。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已形成常规工作制度,根据每次会议议程,结合代表的职业特点和个人意愿,共邀请了相关领域和熟悉情况的代表60余名列席常委会会议;在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调研和其他活动中坚持就地邀请人大代表参加,邀请参加活动的代表120余人次,代表们在参加活动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对提高审议质量和监督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3.组织代表集中视察和调研。先后组织了5次不同规模的省、州、县三级人大代表集中视察和调研,参与代表270余人次,深入全县19个乡镇及部份学校、企业和社区,重点视察了我县重大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业发展、小城镇建设、扶贫开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林权制度改革等方面的情况,就每次视察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视察报告分别交由省、州、县人民政府研究处理,进一步发挥了人大代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总体而言,人大监督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监督的意识、手段和实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监督工作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要求看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对照形势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还存在影响人大监督职能作用发挥的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从监督观念上看,认识存在困惑。对于人大监督重要性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作为监督主体,主动监督的意识还不强,还存在“党委不点头,不能监督;政府不高兴,不便监督;遇到大问题,不敢监督”的顾虑,以及人大监督能发挥多大作用,权力用到什么程度才合适的困惑,在支持配合方面考虑多,从监督制约角度考虑少;受传统思维和社会舆论的影响,仍存在“船到码头车到站、退居二线难作为”的消极心态。另一方面作为被监督者还缺乏自觉接受监督的观念,对人大监督的法定地位和权力认识不清,认为人大监督是例行公事、是找毛病挑刺、是对工作的否定,没有引起根本上的重视。两方面的认识偏差影响了监督作用的发挥,使监督工作处于被动局面。

(二)从监督体制上看,关系有待理顺。由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使现行党和国家机关的部分运行体制还未完全理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大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其一,人大与党委的关系。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对象是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实践中,由于党政职能尚未真正分开,许多工作都是党委决定、政府办理,或者党委和政府联合行文作出决定。作为接受党委领导,监督政府工作的人大常委会容易陷入“两难”境地,导致人大监督手脚束缚,工作难以深入开展。再有我县目前仍有十三个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为党委书记兼任,党委书记居于“一把手”位置,从时间和精力上都不可能兼顾人大工作,这是影响基层人大监督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二,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政府要接受党委的领导,还要接受上级人民政府的领导,执行上级人民政府的决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也要接受上级人民法院和检察院的领导和监督,公、检、法等司法机关还要接受党委所属政法委的直接领导,牵涉的监督层次多,给人大监督带来一定难度。值得注意的是,在乡镇考虑到党委书记工作任务繁重,配备了乡镇人大专职副主席,但实际情况是普遍存在专职不专责的现象,几乎所有的乡镇人大专职副主席参与了政府工作,并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上,很少有时间和精力顾及专职人大工作,“耕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这一点同样成为基层人大监督的难题。其三,人大与政府垂直管理部门的关系。一些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如工商、国土、税务、质监、食药监等职能部门实行垂直领导和管理,从行政关系上基本脱离了地方政府,但这些部门的工作仍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人大如何开展对政府垂管部门的监督,也需要体制上的理顺。

(三)从监督效果上看,实效不够明显。受体制、机制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监督质量不高和实效不明显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程序性监督多,实质性监督少。如对计划、预算、重大项目规划的监督,多是履行法定审议程序,各种指标是否科学合理,难以深入审查,作出的审议意见较为原则和笼统,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使监督流于形式,缺乏权威性和严肃性。二是面上监督多,专题监督少。如在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时,更多注重监督范围广,使监督重点不够突出;在确定审议议题时,更多注重监督全面工作,使专题要点不够明显,客观上形成了“面面俱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督效果。三是弹性监督多,刚性监督少。多注重监督形式的严肃和程序的合法,对一些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焦点问题,缺乏深层次的了解及相关处置措施,使监督体现不出应有的力度和实效。四是建议性监督多,强制性监督少。审议报告、执法检查、述职评议、视察调研等监督方式运用较为广泛,对存在和发现的问题基本都用意见和建议的方式督促解决,较少运用质询、特定问题调查、撤职、罢免等强制性监督方式,在不能决定监督结果的情况下,仅注重帮助完善过程。

(四)从监督程序上看,制度尚有欠缺。监督法的颁布实施推进了人大监督的法制化和规范化,但面对形势发展和监督工作的实际需要还有待于不断健全和完善,一些规定过于原则、监督标准不统一、强制性特征不足,执行起来存在很多困难。如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报告未被批准如何处置,法律规定不够具体;另外,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法定监督手段也存在类似情况。一些本县人大常委会改革创新的监督形式因条件不成熟没有以规范的形式固定推行,在相关制度和程序上缺乏保障,也给探索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造成一定影响。

(五)从监督能力上看,组织缺乏保障。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不断加快,人大监督的任务也日趋繁重,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面对庞大的政府及其部门、法院和检察院,明显有些力不从心。一是监督专业人员缺乏。常委会组成人员组织构成不够合理,专职委员比例偏低,相当数量的组成人员为兼职,难以把主要精力放在人大工作上,影响了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监督机构设置不合理。常委会各内设工作机构是常委会履行监督职能的实际执行者和具体操作者,但仍存在机构缺编少员、名称不统一等问题,目前内设机构为“五委一办”,除办公室编制为两人(主任、副主任)外,各工作委员会的编制仅有一人(主任或副主任),可以说既是具体工作者,又是分管领导的秘书,有时还需兼办公室打字员;由于省、州人大对县级人大常委会设立机构的名称、数量、编制没有明确界定,各县根据具体情况在设立机构的名称、编制和数量上都不统一。而反映在乡镇人大,除专职副主席外没有专职人查字典,虽县委组织部门多次明确兼职人员,但由于人员变动频繁且没有额外编制,目前多数乡镇都是自行明确暂时的兼职秘书。三是代表整体素质不高。由于在人大换届选举中,受代表阶层、结构比例等条件限制,没有充分考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造成很大部分代表素质不高,除干部代表外,有51.7%的代表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基层人大代表,代表履职能力较差。

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使监督工作的全过程更好地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一是突出“发展”主题,坚持服务大局。自觉拥护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念,使人大监督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二是突出“民生”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为民监督的理念,通过人大的有效监督,督促“一府两院”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使人大监督更加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三是突出“创新”思路,坚持改进工作。牢固树立创新观念,善于发挥人大监督的优势,不断改进和完善监督工作方式方法,提高监督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使人大监督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理念。通过调研,我们深切体会到提高人大监督水平,关键是要解决好“监督什么,怎样监督,监督怎么样”的问题,不仅要注重结果的改变,更要注重过程的完善,我们建议:

(一)科学确定监督重点。一是严把议题选取程序。以公开透明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式方法为准则,明确议题选取的程序为:面向社会,从代表、群众、各界人士普遍关注和集中反映的问题中广泛选取监督议题;主任会议初步确定全年监督工作重点;相关工委具体提出建议议题;办公室拟出年度监督计划(草案);向社会广泛征求对监督计划(草案)意见;主任会议讨论确定年度监督计划(草案);向县委汇报年度监督计划(草案);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确定年度监督计划;向全体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年度监督计划;继续收集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听取合理意见个别调整、完善年度监督计划。使议题的确定既综合社情民意,又抓住区域内监督重点。二是广辟议题选择范围。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以信访接待与走访代表为切入点,加强人大信访工作,综合分析信访动态,把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同人大监督工作重点有机统一起来。定期走访联系人大代表,调动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热情,征集更多的监督议题,进一步明确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对象,为制定全年的监督计划提供更多的议题资源。

(二)创新改进监督方式。一是精简常委会会议议题,从抓关键、重专题、增实效的原则出发,每次会前由常委会各工作委员会就某方面工作深入调查了解,对会议议题进行二次筛查提出专题审议方案,着重从全面工作中选取重点工作,从整体工作中选取难点工作,提高常委会会议审议的针对性。二是改进视察调研方式,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计划安排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了解真实情况;突出调研重点,逐步从综合性调研转变为专题性调研,专题调查报告要列入会议审议并成为决议、决定或审议意见的主要依据;每年选择一至两件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群众反映强烈、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课题调研,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增强监督的实效性。根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常委会XX年度工作要点安排,围绕战略发展大局,确定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专题调研课题;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确定了种植业生产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畜牧业发展等方面的调研课题;围绕社会事业发展,确定了加快教育“两基”迎国检任务落实的调研课题,并向县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推荐提出了大力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狠抓投资发展环境的治理和优化等县级领导的调研课题。三是规范重大事项提审机制,每年常委会以文件形式通知“一府两院”,由“一府两院”报告当年拟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的重大事项,规定每一个达到一定投资规模的政府投资项目,都需经人大常委会会议审查批准,使重大事项审议程序规范化。四是探索建立监督公开机制,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向社会公布重大事项的监督过程,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代表和群众的监督。加强对审计、监察等行政监督结果的运用,对关系民生的重点问题可以采取召开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拓宽监督渠道,构建更为直接有效的监督平台。

(三)优化拓宽监督渠道。一是加强人大与“一府两院”的信息沟通,建立健全工作汇报制度、政务信息通报制度、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和代表建议承办制度。二是畅通人大及其常委会和社会的联系渠道,完善代表建议办理和信访处理等制度,使人大监督建立在广泛的民意基础上。坚持公民旁听常委会会议制度,公开征求监督意见和建议,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做到议事议程和议事结果两公开,接受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四是发挥代表的直接监督作用,进一步开展对政府部门的工作评议和代表述职评议工作,坚持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列席常委会制度,组织代表参加执法检查、专题调研、专题视察等,发挥代表监督主体作用。

(四)健全完善监督机制。一是对常委会现行的制度进行全面清理、整合,对照监督法的规定,对不适应监督工作需要的条款进行删减,对达不到监督要求的部分进行补充修订,对需要进一步明确的事项进行细化完善,使各种工作制度更加规范,更具操作性。二是对现有监督方式没有形成制度的,根据人大制度的规范化要求,参考发展成熟地区的实践经验,逐步建立和健全相应制度,确保常委会的每项监督程序都有章可循。三是加强对“一府两院”及其工作部门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及贯彻落实常委会制度规定的督促和检查,特别是对贯彻执行实体法的监督,避免类似丙肝事件的发生,使监督工作始终坚持依法办事、依程序进行,对不执行规定、不履行职责的情况作出具体处理决定,保证监督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对监理工作的建议篇4

【关键词】铁路建设基金监管

铁路建设的构成有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铁路建设基金、国内银行贷款、铁路建设债券、外资借款等,哪一项出了问题都无法交代。建设资金数额较大,如果在资金流动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管,就很容易出现贪腐、等问题,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如何管理好建设资金,做好对施工单位的资金监管工作及其应注意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有以下几点思考。

1关于如何监管好建设资金,可简要总结为“建制度、抓落实、查漏洞”三个主要方面。

1.1建制度

要做好建设资金的监督管理,首先要从如何用好管好建设资金入手,目前,在铁路建设系统,最具权威性的就是2005年铁道部财务司按照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9]394号)制定的《铁路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这个办法界定了铁路建设资金的管理职责,阐述了铁路建设资金的筹集,严格了铁路建设资金的开户、存储、请领、拨付、使用监督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其次就是2007年铁道部财务司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资金流向监管的通知》(铁财[2007]237号),首次提出对资金流向进行监管,首次提出对施工单位进行监管,并对监管的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提出了明确要求,进一步变得具有可操作性。另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制度措施,比如大额资金联签制度、验工计价办法、建设资金预算办法等。

1.2抓落实

实施资金监管,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合同约定,专户存储,专款专用,银行监管。

1.2.1合同约定。铁路建设单位在项目招标时,将建设资金监管的内容、要求、期限纳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同时明确建设单位的主管部门在对建设项目进行审计、检查时可延伸审计、检查施工单位。以合同的形式明确建设资金监管的范围、方式、内容和各自的权责。同时,铁路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合同条款规定的时间和方式,及时向施工单位支付预付款、工程进度款等,这是顺利实施建设资金监管的前提。

1.2.2专户存储。铁路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只能在与铁道部、铁路局签订银行账户监管协议的金融机构及其下属分支机构(监管银行)开设基本存款账户,同时开设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专户,施工单位所属项目部也在同一金融机构开设账户。当地确实没有监管银行的,经铁路建设单位批准备案,可在其他金融机构开设账户。铁路建设单位可在施工单位所在地的多家监管银行中选择银行的服务质量、员工业务素质等对比选优,确定专户开户银行。

1.2.3专款专用。铁路建设资金只能用于指定的铁路建设项目,一旦发现挪用、外借、垫付、上缴、调剂、转移铁路建设资金,以及与铁路建设项目无关的材料采购、设备租赁等行为,铁路建设单位有权终止支付建设资金,并纳入对施工单位的信誉评价甚至追究其相应责任。

1.2.4银行监管。铁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管银行三方签订资金监管协议,委托监管银行对施工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设定甲方为铁路建设单位,乙方为施工单位,丙方为监管银行。协议内容大体应包括以下主要条款:

(1)甲方应组织乙方在丙方开设银行存款账户,同时开设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专户,乙方所属项目部原则上在同一银行或所属分支机构开设银行账户。

(2)甲方应按照合同协议及时足额将建设资金拨付到乙方账户,保证建设资金专户存储。

(3)甲方在每次拨款之前须对上次拨款进行监管检查,发现违规现象,责令乙方限期整改,没有彻底整改之前不予拨付工程款或收回已拨付的工程款。

(4)甲方发现丙方对乙方监管不力,提出警告后仍不改正的,有权要求乙方重新选择其他监管银行。

(5)乙方要自觉按照协议要求接受监管,并配合甲方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对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6)乙方要承诺其向丙方提交的付款依据材料的真实性,并对其负责。

(7)丙方应指定专人或成立专门机构,保证资金监管工作有效进行。

(8)丙方对乙方发生的日常结算业务进行监管,所有付款业务必须附有合同、协议、票据复印件、上级通知等付款依据,付款依据不充分的坚决不予付款。

(9)丙方应建立资金监管的相关台账资料,并按时向甲方反馈资金监管信息。

(10)建立资金监管协调制度,协议三方定期召开资金监管协调会,共同研究解决在协议执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3查漏洞

资金监管制度约定有可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在协议执行中,要结合实际工作,对协议没有涉及到的空白领域进行查补完善。比如,施工单位在上缴管理费的时候可能存在上调资金、转移资金的嫌疑,大批量的设备购置或租赁费是否全部用于本建设项目等,把发现的漏洞归纳总结后,定期对三方监管协议进行修改补充,使监管协议逐步完善。

2建设资金监管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2.1为了避免引起法律纠纷,建设单位应将建设资金监管的要求作为专用条款列入招标文件,将资金监管协议作为施工承包合同的一个附件。

2.2有效协调三方关系是保证资金监管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在执行监管协议过程中,建设单位应首先严格履行自身的义务,及时足额支付各项工程款,在督促施工单位切实履行监管协议的同时,适时对银行的监管情况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保证监管工作的顺利实施。

2.3实行建设资金监管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和资金供应。建设单位应主要监管施工单位的材料、设备采购、机械租赁、及向上级缴纳管理费及代收代缴的各项费用等相关项目,以防止施工单位外借、挪用、转移建设资金。其他方面不宜管得过多过死,避免因为资金监管障碍施工单位正常施工。

2.4资金监管工作应争取监理单位的支持和配合。在材料和设备采购过程中,除了由银行根据资金监管协议审查购货合同外,还应与监理等相关单位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取得监理单位的支持和配合,确认所采购的材料和设备是否全部用于本工程。

对监理工作的建议篇5

【关键词】工地监理例会;问题;重要性;意见

工地监理例会是由监理项目部组织的定期的由监理单位主持,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参加的会议,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进度、协调、投资、物资供应等方面的问题。笔者由于今年暑期去施工单位进行了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参加了工地监理例会,通过和监理主要负责人的沟通并结合自身的专业结识,发现了工地监理例会存在着一些问题并进行了调查研究。

1、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1)缺乏重视,过于形式化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工地施工部门对监理例会的重视度不高。经过调查分析,在现阶段,更多的施工部门只是把监理例会理解成一种不得不走的“过程”。在他们眼中,监理例会更多的成为了建筑规范中的一条规定,而不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保障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一个必要的机制。所以,我们认为相关责任人(施工方、业主方甚至是监理方)对监理例会的认识不正确是现阶段监理例会存在的首要问题。正是这个问题的存在,使得当例会召开时还存在应该参加会议的人不到场、监理例会只是一个空洞的形式会议以及缺乏会议成果等一系列的问题。

(2)人员出席情况差,内容空洞

监理例会是协调工程各方责任人,对工程各个方面信息进行整合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它需要建设、监理、施工单位都要派出相关的代表参加。可是,在实际操作中,要求的与会人员全部到齐的情况却非常的少。另外,就算是来开这个会议的人,由于在会前缺乏足够的重视而准备的很不充分,在会上展开不出有意义的对话。一个本应正规的会议开到最后往往感到“酱油味”十足,也正是由于缺乏实质性的成果,导致在举办下一期的监理例会时更多的责任人不愿前往来“耽误时间”。这样一个恶性循环的产生对监理例会的发展和项目本身质量的保障都是一个巨大的阻碍。

(3)组织性差,缺乏领导性

我们觉得监理例会缺乏组织性和程序性也是存在的一个问题。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本应是监理例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监理项目部在会议上说话的分量并不是很重,缺乏一种领导性。这就使会议的进行缺乏了一个主方向,效率低。

监理例会应该是由监理部门进行组织和协调的,这属于监理“三控两管一协调”的任务之一。而造成上述监理部门缺乏领导性的现状与我国现阶段的监理制度不无关系。我国现在的监理体制中,监理虽是既不属于甲方,又不属于乙方的第三方。但由于其是甲方花钱雇用的,因此甲方和监理方的关系较难适从,甲方难以调平心态听从监理方的管理及协调。

2.监理例会的重要性

监理例会是各方沟通情况、交流信息、协调合同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业主可以通过监理例会及时了解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是否满足要求以及工程是否能够按期交工等情况;施工单位与业主签订合同后,在以后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那些未料到的情况,可以通过监理例会及时与业主进行沟通、协调,确保各方的利益不受损害,并且施工单位通过例会还可以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改正,以便顺利地进行下一阶段施工;对于富有专业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以及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的监理工程师,通过监理例会可以使业主及施工单位充分认识监理工作,从而使监理工作得以充分展开。

监理例会是工程各方对工程质量、进度、造价等方面进行正式交流、分析、讨论的场合,会议的决议会对相关方的利益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监理例会,可以促进工程各方面协调发展,为实现工程的最终目标提供了保障,因此开好工地监理例会是一项重要工作。

3.有关提高监理例会的效率和质量的建议

工地监理例会是监理工作中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监理工作的客观需要,对于工程项目建设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其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监理例会不能有效地充分发挥其作用。以下是针对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我们自己的一些意见或建议,希望为提高监理例会的效率和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

(1)充分认识并重视监理例会。

业主应该对于监理单位给予足够的尊重,不要以为监理是自己花钱雇用,就得开会时自己说了算,要改变这种“大业主,小监理”的惯性思维,更不能出现越俎代庖的现象,因为这样不能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不利于讨论与解决真正存在的问题。施工单位要重视监理例会的存在,要正视自身的不足,不能随意借故不参加,并且在例会过程中要表现地严肃,集中注意力,认识到例会的重要性,不要把例会看得化于形式化,要把会开好。总监理工程师要把监理例会看作是一个有效的沟通方式并且要有一种组织、协调、管理的理念。利用开展例会的机会,充分展现监理单位公平、公正以及独立自主的原则,以得到业主的尊重和施工单位的认同,从而为监理工作开创有利条件。

(2)做好会前准备,避免内容空洞。

项目总监或代表、监理工程师在例会召开之前,在准备工作做好后还应注重与业主和施工方进行沟通,使得例会顺利进行。总监理工程师作为监理例会的主持者,要提高驾驭会议的能力,紧紧围绕要解决的问题,分清轻重,起到引导作用。另外,规范例会的内容,并做出严格的要求。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从监理负责人那里了解到,有关例会模板的作用。例会模板并不是说对例会进行死板的规定,只是充用利用一个相对固定且具有操作性的会议模板来指导例会工作,提高例会效率和质量。

(3)做好记录,落实例会纪要

例会纪要不同于例会记录,具有重要的内容,需要各方对于要处理的问题达成一致,对于问题的解决有具体的规定,是会后检查落实情况的基本依据。所以对于例会纪要还要写得规范具体。提高例会效率和质量,不仅仅在于会议的本身,还在于会议之后的落实情况,所以还要树立参建各方高度的责任感,并加强各方将会议内容积极落实的思想。

此外,工地监理例会还应该注意以解决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中心,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例会进行解决的。会中如有不同意见还应该相互理解。对于在重大争议问题要通过组织专题会议解决或者其他方式来进行解决。同时各方专业人员还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4.总结

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监理单位起监控和组织协调作用,而工地监理例会是监理单位展开工作的一个重要机制,通过监理例会可以及时总结施工情况、对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处理,保证顺利施工。所以组织开展高效率和高质量的例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提高监理例会效率和质量的方法各种各样,最重要的还是需要参建各方的不同情况具体的落实。

参考文献:

[1]韩栋.工地监理例会的困惑及对策[J].建设管理,2009(2):7-8.

对监理工作的建议篇6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不断创新村级民主监督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制,完善既保证党的领导又保障村民自治权利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强化对农村基层干部权力的监督制约和村民权益的维护保障,进一步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二、工作职责

村务监督委员会是村级民主监督组织,在镇、街道办事处纪委指导和村党组织领导下对村级事务实施监督,对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对原村级理财小组进行整合,职能划归村务监督委员会。主要职责是:

(一)对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情况以及执行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和决议情况进行监督。

(二)对村级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管理进行监督。具体包括:对村集体资金流向、费用开支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参与制定村集体财务预算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监督村级集体投资经营情况和集体土地、房屋、山林、矿产等资产、资源处置的公开竞价及招投标活动;对土地发包方案、承包合同及其它集体经济合同进行审查等。

(三)对村务公开和党务公开等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对公开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公开时间是否及时,公开形式及程序是否规范等进行审查。

(四)对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情况进行监督,监督村务决策是否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及时指出和纠正违反决策程序的行为。

(五)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履行职责和廉洁自律情况进行监督,主持对村“两委”成员及其他由村民或村集体承担误工补贴人员的民主评议。

(六)协助当地镇、街道办事处纪委调查处理事项,完成镇、街道办事处纪委交办的其它事项。

(七)负责办理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授权的其它事项。

三、权利与责任

(一)权利。村务监督委员会依法依规对村务活动进行监督,享有以下权利:

1.知情权。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列席村党组织会议、村民委员会会议及村“两委”联席会议,有权向村干部和村民了解有关情况,查阅、复制与监督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了解掌握村务决策和管理执行情况。

2.质询权。对村务事项和村党组织成员、村民委员会成员与履行职责有关事项开展询问质询,有权要求村“两委”及其成员对监督事项作出解释。

3.审核权。对村级拟公开事项先行审核,不符合规定的可要求补充或改正;负责村民民主理财,对村级日常收支及有关财务凭证进行审核,签署是否符合规定的意见,不符合规定的不予入账;对村级资产、资源处置及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审核,实行全过程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可派员参加村民委员会成员的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授权,可对村民委员会年度财务收支情况及其它事项进行检查,并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情况。

4.建议权。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权对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发现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及其成员不按法定程序和民主议事规则擅自作出决定,损害村集体利益或村民利益的,应及时提出并要求改正,也可直接向镇、街道办事处纪委报告并配合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村务监督委员会决定问题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与村民委员会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村务监督委员会可提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也可按程序向镇、街道办事处党委和纪委反映,上级组织应及时予以处理。

(二)责任。村务监督委员会及其成员应履行以下责任:

1.认真学习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督工作知识,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履行监督职责的能力。

2.正确履行监督职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省村务公开条例》和《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等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公开、公平、公正地开展监督活动,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处理和反映问题,认真完成村党组织和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授权监督的事项,切实维护村集体和村民的合法权益。

3.配合支持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廉洁高效地履行职责,引导村民支持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协助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公益事业、调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等。

4.密切联系村民群众。通过上门走访、个别约谈等方式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及时向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反映村民对村务管理的意见建议,围绕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监督活动,保障村民对村级事务的质疑、建议、反映和举报等监督权利,切实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

5.建立完善学习培训、工作例会和工作报告等制度,注重加强自身建设,搞好内部分工,密切协同配合,提高工作成效,确保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村务监督委员会应按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要求,提交年度工作报告及专项工作报告;每半年向镇、街道办事处纪委至少报告一次工作,重大问题要随时报告。

四、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一)区纪工委要强化督促检查,建立完善考评机制。将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落实情况,纳入镇、街道办事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

(二)各镇、街道办事处要积极适应当前农村形势的发展变化,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领导,把实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加强村级民主监督纳入农村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整体规划,精心组织,明确责任,抓好落实。要充分尊重村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支持村务监督委员会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对无理阻挠村务监督工作、打击报复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等行为,要及时调查处理。

(三)各镇、街道办事处纪委要加强对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指导与管理。要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依法依纪监督的能力和政策水平;对村务监督委员会反映的村干部违法违纪问题,及时调查处理;认真做好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积极扩大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社会影响,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管理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为促进村级民主监督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对监理工作的建议篇7

加快推进我县政治文明建设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2005年12月29日)

同志们:

当前,全县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县委决定召开人大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县委对人大工作的高度重视。召开这次会议,对于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入推进我县政治文明发展进程,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结合实际,认真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为建设平安**、和谐**、小康**奠定良好的法治基础。按照会议安排,我代表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回顾总结近年来人大工作情况,分析监督实践经验,并对今后我县人大工作基本思路,讲几点意见。

一、监督工作回顾

多年来,县人大常委会在中共**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始终坚持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握全县工作大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积极开展地方人大各项工作。

(一)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监督工作不断深入。常委会抓住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中的重大事项,把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等作为监督工作重点。在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的基础上,先后听取和审议了“一府两院”关于《宪法》(修正案)、《行政许可法》、《城市规划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婚姻法》、《环境保护法》、《传染病防治法》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等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组织或协助上级人大常委会开展《种子法》、《工会法》、《劳动法》和《义务教育法》等执法调研活动。适时组织人大代表对水电流域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农民经济收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开展代表视察活动。既充分肯定工作成绩,又严肃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支持和帮助“一府两院”不断改进工作。通过开展法律监督,较好地保障了《宪法》和国家法律在我县贯彻执行,民主法制进程不断加快。

在抓好春耕生产工作、财政年度决算、财政收支审计、财政预算执行、财政预算部分调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及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等常规性议题审议的同时,常委会积极开展我县新村扶贫、城镇建设、资源开发、旅游发展、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安全生产和禁毒工作等监督活动,高度关注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救灾救济、民营经济发展、住房制度改革、职工医疗保险、文化市场管理、义务教育和课程改革等发展问题,专题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情况报告,及时提出审议意见。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县十届人大常委会共举行会议19次,召开党组会议14次,主任会议43次,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情况报告74个,依法做出决议决定11个,形成审议意见36项。常委会各相关工作机构适时加强跟踪监督,与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共同研究,扎实抓好审议意见监督落实工作,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人事监督不断加强。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按照干部使用“四化”要求和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标准,依法把好用人关。充分尊重人大代表和组成人员的民利,依法选举或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较好地实现了党委人事安排意图。坚持工作报告制度,推行任前法律考试制度,组织开展满意度民主测评、举行就职宣誓仪式和述职评议等活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任后监督不断加强,为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把监督管人与监督办事有机地结合起来,致力于程序性监督向实质性监督转变。全面启动审议再审议监督程序,面对面答复代表建议意见落实情况,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忠于宪法,忠于人民,忠于职守,履行好自己的法定职责。

(三)积极开展调研指导,代表作用发挥较好。同志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人大工作中,“没有调研,也就没有监督权。”开展议题调研,是人大开展工作的基本方法。按照主任会议的安排,根据审议议题性质,班子成员率领相关工作机构及“一府两院”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乡镇农村、机关学校和企业单位,采取“一听、二看、三查、四访”等形式,开展议题调研活动。结合监督工作实践,撰写了《学习贯彻宪法精神,切实维护宪法权威》、《发挥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实效》和《关于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实践与思考》等调研文章。与此同时,积极开展乡镇人大工作监督指导。通过开展业务培训、邀请列席会议和组织考察活动,学习审议监督工作方法,拓展监督工作思路。定期印发人大工作理论知识,介绍监督实践经验,解答工作疑难问题,帮助提高业务工作能力。专题调研乡镇人大工作,协助解决好乡镇代表和主席团工作经费等具体困难。

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坚持邀请州、县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及时传达省、州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精神,通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听取代表对“一府两院”及其职能部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与代表共同研讨《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自治条例》等法律法规修订工作。组织代表开展执法检查、视察活动,提出有关我县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具体建议。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支持代表向省、州人代会提出支持农业发展、农用物资价格抑制、工业园区开发、景区移动通讯建设、档案事业发展和提高干部职工待遇等议案,充分反映了我县的要求和愿望。在县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对大会报告决议(草案)实行票决制,尊重和保障了代表的民利,充分反映了人大代表的真实愿望。组织政府各承办单位负责人,面对面答复县十届人大二次、三次会议代表议案办理进展情况。通过努力,较好地保障了代表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为代表履行职务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条件。

(四)努力抓好工作,积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常委会坚持“分别受理,综合分析,统一交办,严格督查”的工作原则,积极开展人大工作。抓住调研、指导和协调等时机,倾听群众呼声,变上访为下访,努力把握工作主动权。组织召开人大工作联系会议,通报工作情况,学习贯彻国务院《条例》和省人大《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交办事项的办理办法》(试行)精神。按照县级人大常委会职权职责特点,对实现“四个100%”的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县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牵头组织县妇联、县司法局宣讲员深入到建设项目较多、稳定工作难度较大、利益矛盾较为突出的村组,组织召开群众大会,以农村妇女为主要教育对象,开展以《条例》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活动。班子成员指导各相关工作机构及时受理群众诉求事项,按照“快交、快转、快办”的工作要求,着力提高受理工作效率和回复工作质量。通过抓好人大工作,依法纠正了《***村规民约》部分违宪条款,部分群众诉求事项得到了落实,协调解决了工程建设中的矛盾纠纷,较好地维护了发展稳定工作大局。县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常委会接待群众来访807人次,处理群众来信214件。

(五)参与协调重点工作,加快推进工程项目建设。常委会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思改革、谋发展、保稳定、抓落实,努力完成县委安排的各项任务,不断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班子成员认真抓好联系乡镇春耕生产备耕工作、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基层组织建设、防洪抢险和突发事件处理等工作。积极参与水电开发协调、住房制度改革、民营经济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市政基础设施、**羌寨新区和***公路扩建等协调工作,并督促抓好组织实施。

(六)积极抓好机关建设,监督工作能力不断提高。素质决定能力,能力影响质量。为依法履行好决定权、监督权和任免权,发挥好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常委会坚持抓好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履职行权能力。一是抓好制度建设。近年来,常委会在深入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按照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责要求,制定并完善了会议制度、监督办理办法、组成人员守则、任前法律考试、授予地方荣誉称号、工作机构职责和机关事务管理等30多项工作制度,为全面规范人大工作程序、提高监督工作质量,较好地发挥了保障作用。二是抓好业务培训。积极参加全州人大主任学习会议,组织参加人大工作理论培训活动。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专题学习开展“两项”评议、乡镇人大等工作等知识。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乡镇人大主席和机关职工外出学习考察,与各县人大常委会交流工作经验。通过学习、考察和交流等活动,拓展了工作思路,增强了工作信心,提高了创新能力,履职行权水平和监督工作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三是抓好宗旨教育。常委会高度重视机关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按照地方人大工作职能特点,提出了把常委会机关建成“学习型机关、服务型机关、廉政型机关和事业型机关”的工作要求,与作风整顿相结合,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着力抓好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活动。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学习领会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理解掌握《宪法》(修正案)、《组织法》和《代表法》及人大工作理论等知识,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监督工作实践。根据中央的决定,按照县委的部署,常委会党组织积极开展“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作报告,带头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带头征求群众意见,带头搞好党性分析评议,带头抓好整改落实工作。通过不懈努力,常委会机关被授予州级“最佳文明单位”、“全州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四是抓好人大宣传。常委会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积极争取并依靠党委宣传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坚持把人大宣传纳入县委宣传部年度工作计划,并督促新闻单位开展我县人大宣传工作。抓住人大制度建立50周年和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立25周年之际,深入宣传《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职权、乡镇人大工作和人大代表职责等知识。通过工作开展情况回顾,人大代表风采展示、图文电视和调研报道等方式,我县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系统收集整理档案资料,完成了县人大及其常委会(1950年3月至2004年12月)《大事记》编印工作,为撰写我县地方史志等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多年来,常委会认真贯彻省、州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积极开展地方人大各项工作。在日常监督实践中,得到了县委的大力支持,得到了“一府两院”及其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得到了省、州、县、乡镇各级人大代表的监督支持,工作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受常委会的委托,向大家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地感谢!

在总结回顾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与新时期党对人大工作的要求,与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重大事项决定不够充分。重大事项决定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国家权力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体现。但由于人大决定意识不到位、重大事项决定范围不明确、讨论决定程序不规范等原因,常委会对事关全县发展改革稳定等重大事项,依法行使决定职权不够充分。多侧重于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程序性监督较多、实质性监督不足,特别是对选举和任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廉政建设监督不够。

二是监督议题调研不够深入。开展议题调研活动,是人大开展工作的基本方法。但是我们调研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对事物发展缺乏规律性认识,解决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办法不多。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改革中的矛盾深入研究探讨不够,没有完全形成较为成熟的工作思路,就事论事,指导性不强。

三是监督工作方法不够灵活。不论是听取和审议工作情况报告,还是开展代表视察活动,肯定成绩多、指出问题少,“意见”有限、“建议”不少,“期望”取代了要求,“和气”湮没了“勇气”。多数议题全票通过,很少使用询问质询、特定调查和撤职罢免等钢性监督手段,没有使用过否决权。议题审议存在“偏重程序、忽视效果”,代表议案办理存在“重答复、轻落实”的不良倾向,影响了监督工作成效。

四是审议意见落实不够彻底。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做出的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在本行政区域具有法律效力,具有广泛的强制约束力。但个别部门缺乏人大意识,接受监督不主动、贯彻落实不到位。部门相互协调配合不够充分,大局意识、全局观念不够强,职责不明、责任不清、落实不力,没有完全达到“审议一个议题,解决一个问题”的目标要求。监督办理群众事项,没有完全达到“四个100%”的要求,许多矛盾和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实践证明:如果人大监督不抓贯彻落实等于零,如果审议意见不抓监督检查等于零。对此,人大代表反映较大,群众呼声不小。希望大家要引起高度重视,落实反映水平,实干就是能力,执行体现成效。

二、监督实践体会

充分发挥好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通过多年的监督工作实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

一是必须坚持服从党的领导,提高民主法治能力。坚持党的领导,是开展地方人大工作必须遵循的一条政治原则,也是搞好人大工作的前提条件。抓好人大工作,是巩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在党的领导下,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职责。近年来,县委加强了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常委会班子建设和干部交流不断加强,工作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活动经费得到了较好落实。

二是必须加强人大自身建设,提高履职行权能力。国家权力机关在人民群众心中的社会地位与监督作用发挥程度密切相关。必须坚持把提高常委会组成人员履职行权能力、各级人大代表综合素质、各工作机构跟踪监督作为自身建设的重点,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深入探索研究,努力创新实践,不断总结提高。

三是必须突出发展工作重点,提高审议监督能力。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握好全县工作大局,适时调整监督工作重点,拓宽监督工作领域。积极推进我县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督促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四是必须抓好审议整改落实,提高贯彻执行能力。坚持人大制度,发挥监督作用,关键在于抓好落实。要深入研究抓好跟踪监督的有效形式和工作方法,提高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贯彻执行能力,切实解决好各种矛盾和问题,积极营造和谐友好的发展环境。

五是必须综合应用多种手段,提高监督实践能力。有位要有为,有为才有威。要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职能,切实保障国家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全面贯彻执行。必须综合应用听取和审议情况报告、代表视察、执法检查、评议工作和询问质询等多种手段,审议整改与履行法定职责相结合,监督办事与监督管人相结合,审计监督与廉政建设相结合,勤于监督、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努力实现程序性监督向实质性监督转变。

回顾我县人大工作经历,总结监督实践经验,对于进一步发挥好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今后工作思路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更是新时期人大工作的历史使命。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人大工作,我们要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真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职责,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奠定良好的法治基础。

(一)继续加大监督力度,加快民主法治进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大局,抓住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积极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全力保障宪法和国家法律在本行政区域认真贯彻贯彻执行。

一是要把握好政治方向。自觉接受党的政治领导,是开展人大工作,发展政治文明的根本原则。要充分发挥常委会党组、党员人大代表和人大机关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准确把握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依法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把党的意图主张与人民当家作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县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转变成国家意志和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人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继续坚持请示报告制度。根据党的指示精神,按照法定程序认真组织实施。通过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贯彻好县委重大决策部署及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落实好依法治县方略,加快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发展进程。

二是要营造好发展环境。除继续抓好常规性议题审议外,要不断拓展监督工作思路,适时调整监督重点。坚持把农业发展基础、培育绿色产业、务工技能培训、民工权益保障和农村法制教育等作为监督重点,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调整、规划编制修订、主导产业发展、资源开发利用、国有资产处置、城镇规划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市场秩序规范、特色旅游经济、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环境整治等作为主要监督内容,促进我县国民经济加快发展。坚持把义务教育、科技服务、医疗保险、疫病防治、公共卫生,及社区管理、文化建设、群众体育和社会保障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适时开展专题工作监督,促进和谐社会协调发展。坚持把司法公正、行政执法、群众、政务公开、政府采购、职责履行、职务犯罪和廉政建设等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组织开展执法检查和代表视察等活动,推进我县民主法治建设健康发展。

三是要发挥好监督实效。履行监督职权,发挥监督作用,要在调研工作、议题审议和整改落实上下功夫。调研是前提,审议是关键,落实是根本。在今后人大工作实践中,要努力做到:

高水平搞好调研。要深入开展议题调研活动,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观察研究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全面掌握国家法律贯彻执行情况和工作进展动态。抓住主题、抓住重点、抓住热点、抓住关键,找准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在肯定工作成效的前提下,帮助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具体解决办法。调查报告要做到言之有物、议之有据、论之有力,为党委宏观决策和常委会审议提供充分翔实的依据。

高质量审好议题。要集中精力开好党组会议、主任会议和常委会会议等,着力提高会议质量。调研和审议中发现的重大情况,要主动请示报告县委,与“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多研究、多沟通、多协调,依法行使好职权,处理好监督与支持的关系。要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科学决策、民主决定。提倡开短会,实话实说,讲究方法。既要指出存在不足,又要帮助分析原因,更要明确具体要求,主动适应由程序性监督向实质性监督转变的发展要求。

高效率抓好落实。把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贯彻落实作为跟踪监督工作重点,把责任要求落实到各工作机构,主动掌握办理工作进展动态,及时协调处理具体困难和突出矛盾。不断完善监督管理办法,注意从健全工作机制上抓好督促整改。全面实行审议再审议监督程序,采取督查、督办和通报等形式,推进审议整改意见的有效贯彻。

(二)继续做好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人大代表工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全部活动的基础。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与代表履行职务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今年,中央9号文件和省委13号文件,对代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们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按照“视察一周、调研一周”的活动要求,我认为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创造代表履职条件。继续坚持人大代表列席会议制度,及时传达重要工作会议精神,通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积极组织代表参加视察、专题检查和调研座谈交流等活动,要在时间安排、活动经费和组织服务方面给予充分保障,为代表知情理政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二是要提高代表业务素质。素质决定能力,能力影响水平。要把代表履职行权能力建设,列入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组织代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学习《宪法》、《选举法》、《代表法》、《组织法》、《公务员》、《民族区域自治》和《自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组织培训代表掌握调研方法、代表议案和评议工作知识,通过考察、座谈和交流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代表综合素质。要让人大代表明确自己的法定权利与义务,为代表履行职务奠定基础。教育引导代表既要依法履行自己的民利,又要充分履行自己应尽的法律义务。

三是要丰富代表活动内容。按照代表分布和行业特点,与代表职务履行相结合,与法制宣传教育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要求相结合,制定好代表活动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除开展代表视察、执法检查和培训活动外,要通过走访代表、召开代表座谈会和组织代表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与人大代表的联系。要经常组织代表深入选区,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反映民意,密切代表同选民的联系,为列席常委会会议发言、为出席代表大会审议、为提出代表建议案等作好调研准备。要不断探索人大代表活动的载体和有效形式,把代表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富有成效。

四是要办好代表建议意见。提出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是代表履行职务的重要方式。各承办单位和部门要高度重视并认真抓好代表建议意见办理落实工作。要健全责任、严格程序、增强效率、提高质量,注重实效,解决问题,给代表一个明确的满意的答复。对代表建议意见办理落实工作要加强跟踪监督,适时通报有关办理进展动态。常委会对代表建议意见办理落实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办理落实不负责、不认真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批评教育或提请组织处理。

全县各级人大代表要带头遵守宪法和国家法律,带头落实上级国家权力机关和本级人大的决议和决定,带头维护党的方针政策的严肃性,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性,维护长远发展利益。要站在公正的原则立场上,真正代表人民群体的根本利益。

(三)继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是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保障。

一是要完善监督制度。人大工作制度建设,要突出人大监督职能、健全监督机制,把握职责履行要求,推进监督落实。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原则、集体行权原则、不包办代替原则,积极探索建立议题调研工作制度、信息反馈公开制度、失误责任追究制度、事项监督办理制度、代表系统培训制度、代表述职制度和人大新闻宣传制度等。当前,我们要积极研究制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暂行办法、重大事项讨论决定报告制度、与“一府两院”工作联系制度和重大事项讨论决定备案制度等,从制度上把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落到实处。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制度的贯彻落实和检查督促方面,不断改进和加强监督工作。

二是要提高综合素质。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务实高效、作风过硬、团结协作、勤政廉洁”的要求,大力加强常委会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要在优化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的基础上,努力学习时事政治、法律法规、现代科技和经营管理等知识,组成人员特别是兼职委员要积极参加调研活动,提高履职行权能力,提高审议监督工作质量。各工作机构负责人要不断加强人大工作及相关专业知识学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提高调研分析能力和跟踪监督能力,主动适应新时期人大工作发展要求。常委会机关要继续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牢记服务宗旨,不忘历史重任。

三是要抓好监督指导。乡镇人大工作,是我们全部工作的基础。常委会班子成员及工作机构要继续深入开展专题调研,指导解答工作疑难问题,介绍监督实践经验,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重点要在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和提高工作水平上多下功夫,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全面加强我县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对监理工作的建议篇8

为进一步加强村级民主监督,完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促进我县渔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根据浙委办《关于建立健全村级民主监督组织加强村级民主监督试点工作的意见》精神,经县委县政府同意,决定在试点乡镇工作基础上,在全县各行政村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和强化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不断创新和完善村级民主监督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制,在全县各行政村建立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决策机构、村民委员会为管理执行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机构的村民自治体系,保障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利;形成对村干部权力行使的监督制约机制,实现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构建向村级组织延伸,促进渔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二、基本原则

村级民主监督工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有序地推进,着重把握以下原则:

1、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为中心,以切实保障渔农民根本利益为落脚点,着力提高村级组织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水平,推动渔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坚持党的领导,依法依规监督。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调动村民参与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由村民广泛参与、依法监督、职责明确、程序完备、充满活力的村级民主监督机制。

3、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积极探索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在规律,总结完善村级民主监督组织的运作机制,促进监督工作从村务公开、财务管理向村干部民主决策、履职情况延伸,不断完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

三、具体做法

(一)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组成

村务监督委员会设主任1名,成员2至4名,主任一般由村党组织成员兼任,成员从村民代表中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任期与村民委员会相同,一般与村民委员会换届同期进行。村务监督委员会统一挂牌为“**县XX镇(乡)XX村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可根据实际需要,下设村务公开、财务监督两个小组,人员可由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兼任。

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的任职条件:一是本村村民代表,政治思想素质较好、遵纪守法、群众信任、熟悉村情;二是熟悉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各项涉渔涉农政策,协调议事能力强;三是能正确运用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行有效监督;四是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公道正派,热心于公益事业等。

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实行回避制度:除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可由村党组织成员兼任外,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及其配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监督委员会成员,村文书、报帐员不得兼任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

(二)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产生

1、提名。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在全体村民代表中产生,由村党组织提名或村民代表会议推选产生。

2、考察、审核、公示。候选人产生后,由乡镇纪委会同村党组织成立考察组,通过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等方法,对候选人进行全面考察,形成书面考察材料,提交乡镇党委审核把关。审核通过后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一般为3天。

3、选举。将经考察、审核、公示未发现问题的候选人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选举,采用无记名差额选举的办法进行,差额人数不超过3人,当选人员按得票数从高到低确定,选举结果及时向村民进行公布。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从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中等额选举产生,过半数当选。

4、村务监督委员会产生的相关会议由村党组织召集。

(三)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责

村务监督委员会独立行使监督权,对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主要职责是:

1、在村党组织领导下,配合支持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正确履行职责,引导村民支持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协助做好村民的思想政治工作。

2、积极履行监督职责,有权列席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开支的村务会议,行使村务公开和财务监督小组的职责,对村级各项收支、集体土地征用征收资金使用、工程项目招投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等村务、财务运行情况和村民代表会议决定执行情况等进行监督。

3、认真受理村民的意见建议,及时向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反映村民对村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参与组织开展各项民情沟通活动。

4、对应当依法由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讨论决定的有关事项,而村民委员会不组织召集或擅自作出决定的,应及时向乡镇党委、政府反映,并督促村民委员会及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表决。

5、模范遵守村规民约,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审查村务公开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公开时间是否及时,公开形式是否科学,公开程序是否规范等,并及时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监督情况。

财务监督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对本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参与制定村集体的财务计划和财务管理制度,有权检查、审核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等。

(四)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运行方式

村务监督委员会为常设机构,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对村民代表大会负责。原则上每季度由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召集一次例会,研究部署工作任务。村财务监督小组每季度至少安排一次村级财务开支集体审核活动。

村务监督委员会要充分履行工作职责,对村务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事前列席行政村召开的村民代表会议或村委会召开的重要村务会议,确定监督事项,启动监督程序;事中进行检查询问,并将查询结果向村党组织汇报,向村民委员会提出查询意见;事后在村民代表会议上向村民代表报告监督结果,重大更改事项由村民代表会议作出决定。村民监督委员会要充分发扬民主,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集体行使权力。

(五)村务监督委员会自身制约机制和组织保障措施

村务监督委员会应依法依规正确履行职责,不直接参与具体村务的决策和管理,每半年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每年由村民代表会议对其成员进行年度信任度测评,信任票达不到应到会村民代表人数一半的,责令其辞职,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按相关程序选举新的成员。

村党组织要支持村务监督委员会正确履行职责。村务监督委员会在无法履行合法、有效的监督时,可以向乡镇党委或县级有关职能部门反映情况,乡镇党委和有关部门应及时予以妥善处理和答复。

对监理工作的建议篇9

“常规武器”的力量

在人大历史上,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一直是监督的“常规模式”。

说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是“常规武器”,是因为使用频率高,为各级人大常委会使用,并且还是监督法中四种经常性手段之中的“经常”。资料显示,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中共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41个专项工作报告,15个决算、审计和计划执行情况报告。而湖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五年中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达到130项。

当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步入常态时,人们更关注其实效,即如何走出“蜻蜓点水”的仓促和“说了白说,一审了之”的窘境。

可喜的是,近年来人大常委会审议渐渐成了一种实质性讨论,对报告内容的具体审查也更加广泛而深刻,通过交办和督办审议意见等形式,努力提高监督实效。比如说,从2003年10月起,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开始整理、交办《审议意见》,使人大监督工作更有深度、更具实效。www.133229.Com当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和审议有关工作报告后,积极向国务院提出建议,促进了出口退税拖欠问题的解决。根据常委会的建议,国务院连续四年从超收收入中共拿出2422亿元用于解决出口退税历史欠账,及时作出改革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有力地推动了拖欠出口退税问题的解决。

建立通畅的监督系统

用好人大监督的“常规武器”,关键是监督“入口”和“出口”能够通畅。“入口”不通,议题不准,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缺乏针对性,缺乏民意基础;出口不通,审议意见落地无声,监督缺乏实效。

监督法规定,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议题,根据七种途径反映的问题来确定,包括常委会执法检查、人大代表建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反映、各专委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调研、信访、社会关注的问题,以及“一府两院”要求报告专项工作。

在监督议题来源的路径中,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专委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调研的问题和“一府两院”要求报告专项工作往往受青睐。而代表建议、信访反映的问题没有与监督议题对接到位。这就造成代表建议年年提、群众重复信访比较集中的倾向性问题无法有效解决。资料显示,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共受理群众来信47万多件次,接待来访21万批次。在省级人大,一次人代会上代表提出的建议有上千件,群众每年的信访达上万件次。代表建议、信访反映的问题事实上成了人大监督的信息资源库,这里面包含监督法所提“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利用好这些信息资源,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更有现实针对性,可以促进社会关注问题的解决。因此,应充分发挥专委会、办事机构归集信息的作用,注意分析、综合代表建议、信访、舆论反映比较集中的信息,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人大监督的议题,以便从制度上、源头上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近年来,有的地方流行通过媒体在短期内向社会征集建议议题,这种做法引起了公众关注,也起到了收集一些社情民意的效果。但是,匆匆征集民意也有量少、面窄、质量不高的问题。笔者认为,人大监督应着重用好制度内的信息渠道,重视民意舆情的日常归集和分析,而不是另辟蹊径,大路不走抄“小路”收集监督议题。

按照监督法规定,处理审议意见是人大常规监督的一着重棋。审议意见是联结监督程序与监督结果的纽带。处理审议意见是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出口”,直接关系到监督实效。监督“出口”若遭遇“瓶颈”,监督效能就很难释放。因此,交办审议意见、处理审议意见、督办审议意见、报告审议意见处理情况这些环节应当见诸实效。

对于特别重要的专项工作报告,常委会可以直接作出决议,要求政府、“两院”执行,解决问题的力度和成效更大。比如说,2008年6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的报告》,作出了决议,要求“举全国之力,扎扎实实做好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实践中,人大常委会就专项工作报告作出决议的次数极少,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另外,监督法设定了监督公开原则,要求常委会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及审议意见,对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或者执行决议情况的报告,应向本级人大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这一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保证公众对人大监督的知情权,促进人大监督不断增强实效。监督公开原则,尤其是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公开在很多地方还没有启动,这是执行监督法、保障监督系统通畅的应当填补的空间。

表决报告及问责之争论

近年来,地方人大常委会对听取和审议的专项工作报告进行表决在一些地方渐渐推开。一项调查表明,湖北省17个市、州、林区、直管市中,有9个城市实施了对“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满意度测评,并在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中作了相应的规定。

因为表决不“过关”,常委会否决工作报告的案例屡见不鲜。比如说,在2006年,有甘肃省金昌市、夏河县,湖北省荆州市,河南省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分别否决了交警、检察院、政府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看病难代表议案办理等报告。当年2月,因政府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存在严重问题,海南省临高县人大常委会否决了政府关于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报告。而更由于一些单位和部门敷衍了事,不做实质性整改,该县人大常委会于一个月后又否决了县政府的整改工作报告。郑州市政府办理看病难议案的专项工作报告未被通过事件更是位列“2006年度中国十大宪法事例”之中。有的地方人大常委会还规定,对被否决工作报告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将启动质询、辞职、撤职等问责程序。

这些表决和否决专项工作报告的案例,为媒体和民众所称赞。但随之而来的是关于表决专项工作报告是否合乎法理之争。

有人认为,常委会对报告进行表决,是完善人大监督工作程序的制度创新,增强了人大监督的刚性和实效。监督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表决工作报告与监督法并不相悖。

有人则持不同意见,认为表决专项工作报告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要慎重行事。

应该说,地方人大常委会这种提高监督效能的探索精神值得肯定。监督法在规范人大监督的同时,也为人大监督工作创新预留了空间。如果把表决专项工作报告简单定性为“违背监督法”恐怕不够审慎。但是,表决单项工作报告确实面临着“妥当”、“科学”与否的问题。笔者认为,地方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如果对法律实施主管机关或有关部门的工作不满意,可以启用质询等监督手段,表决专项工作报告应慎用;对于事关大局、需要大力整改或推动的专项工作,可以对专项工作报告作出决议,有关机关必须执行人大常委会的决议。这样一来,既没有法律障碍,又可以解决审议疲软的问题。

2002年8月底,首次提交审议的《监督法》草案曾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未批准工作报告的,可以由大会主席团提出处理意见,提请大会决定。”草案中还规定“工作报告未被批准的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应当于两个月内举行会议,听取和审议提出报告的机关根据代表审议意见再作的报告”。

但是,2006年8月通过的监督法却没有工作报告“未通过”的规定。对于工作报告未获通过是不是启动问责程序这一问题,200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针对某省人大拟在《议事规则》中作出“工作报告在省人大或者常委会会议上两次未获批准,报告机关负责人应当提出辞职请求的规定”作出的答复是:“法律没有规定,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暂不做规定为宜。”

工作报告未被通过,说明人大常委会对政府某一方面的工作不满意,而不是说报告的形式要件、文字表达有问题。有专家认为,若工作报告两次仍不被通过,有关国家机关负责人应立即提出辞职,“这是一个责任制政府和一个负责任的官员应当做的。”

笔者认为,工作报告未被通过,有很多情形,比如说工作条件、法制环境等等,有的并不完全是法律实施主管机关的工作原因。人大应区别对待,不宜断然启动问责程序。

从某种意义上讲,法律的“真空”导致“未通过”案处理棘手的同时,也为地方人大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空间。可以预见,在监督实践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对“一府两院”报告“未通过”及处理程序,相关法律会作出更加规范而成熟的回应。

审议意见的效力和形成

关于审议意见的效力问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乔晓阳在其主编的监督法学习问答(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年第1版)一书中有明确的界定:“审议意见从性质上说,不是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的文件,不具有法律效力。”

2006年9月,《全国人大机关贯彻实施监督法若干意见》将审议意见界定为,“常委会组成人员、列席人员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决算报告、计划执行情况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审计工作报告、执法检查报告的意见、建议”,“《审议意见》要努力做到真实、全面、准确、鲜明。不同意见要如实反映,供‘一府两院’研究整改时参考。”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盛华仁在关于该意见的说明中进一步指出,《审议意见》是出席、列席常委会会议同志发言的综合,是对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报告的总体评价和对被监督单位工作的建议、批评与意见。盛华仁将审议意见的功能定位为“参考”,即被监督单位改进工作的参考,提供给干部管理部门作为考核了解干部的参考,报请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作为了解社情民意的参考。

监督法规定,“一府两院”对审议意见“研究处理”,而不是执行。可见,审议意见并不具有实体性的约束力,只有程序性的约束力,即“一府两院”必须研究处理,并书面报告处理情况。

在明确审议意见的效力问题之后,需要把握审议意见的内容和制发程序。实践中,对此有不同的做法。

在审议意见内容方面,一种是包括常委会组成人员、列席人员的意见、建议,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另一种只包括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建议。笔者认为,既然审议意见不具有法律效力,把列席会议的人大代表意见列入其中“参考”也并无不妥之处。

审议意见的形成和交办大体上有三种途径:一种是由常委会工作机构、办事机构归纳整理后送请有关专门委员会负责人核阅后,报秘书长签发,分送“一府两院”研究处理,全国人大常委会采用这种形式。另一种是由有关专委会或者其他工作机构整理后经主任会议审议后交办。如2007年11月,北京市各级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办法规定,“由有关人大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在常务委员会会议结束后及时整理,经主任会议讨论通过,形成审议意见书。”第三种是审议意见经由人大常委会审议、表决后交办。

笔者认为,审议意见是常委会组成人员意见的综合表达,审议意见无法也无须上升为常委会的统一意志,常委会表决审议意见明显不妥。主任会议负责处理常委会的重要日常工作,由主任会议通过并交办审议意见程序得当。

对监理工作的建议篇10

实践证明,加强镇党代表监督工作,有利于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勤廉意识,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推动党委政府决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保障各项事业的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发挥党代表监督作用,是畅通民主诉求渠道,加强党内监督、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镇各党(总)支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加强镇党代表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接受监督和参与监督的意识,以扎实有力的举措推进镇党代表监督工作深入开展。

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农村基层防腐保廉体系,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充分发挥党代表在党代会闭会期间的监督作用,突出对权力规范运行的监督,促进镇党委、纪委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提高镇党委、纪委班子成员廉洁从政的自觉性,不断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构建幸福美好新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目标任务是:经过今后一至两年的努力,在全镇建立较为完善的镇党代表监督运行机制,实现镇党代表监督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全程化和实效化,保证党代表的监督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权力运行监控效果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勤政廉政意识明显增强、党内民主氛围日趋浓厚、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效应逐步显现,促进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

二、确立镇党代表监督工作基本架构,奠定镇党代表监督工作基础

1.监督主体。镇党委、政府、纪委领导班子成员以外的镇党代表是开展镇党代表监督工作的主体。在组织实施监督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基层党代表和无公职镇党代表的监督作用。

2.监督对象。根据《党内监督条例》规定,镇党代表监督的重点对象是镇党委、纪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村居、基层站所(服务中心)党组织及其负责人以及镇党委任命的其他党员干部。

3.监督内容。根据《党内监督条例》规定,镇党代表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1.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上级党委、纪委的有关决议、决定及工作部署的情况;2.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处理和解决涉及群众根本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情况;3.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及“三重一大”事项决策过程、执行过程、执行效果等情况;4.坚持党务公开,保障基层党员民利,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情况;5.坚持“一岗双责”,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情况;6.坚持从严治党,组织领导反腐倡廉建设,严格执行党纪条规,严肃查处违纪案件,加强农村惩防体系建设的情况;7.坚持求真务实,认真落实镇党代会、镇党委的决议、决定、工作部署,着力推进为民办实事工程,以及党代表监督意见和建议的办理情况;8.《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规定的其他监督事项。

4.监督职权。根据《》和《党内监督条例》规定,党代表享有以下监督职权:一是选举罢免权。依照规定程序选举、增补或罢免镇党委委员、纪委委员,选举出席区党代表大会的代表,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撤换或罢免不称职干部的建议。二是审议表决权。听取和审议镇党委、纪委的工作报告,以及上一次党代表大会决议、决定落实情况和代表提案、质询办理情况的报告,对需由镇党代表大会作出的决议、决定进行审议和表决。三是评议问责权。由区党代表监督工作站会同镇党代表监督工作办公室,组织镇党代表对镇党委、纪委的年度工作进行评议测评,对镇党委委员、纪委委员,村居、基层站所(服务中心)党组织及其班子成员,特别是班子主要负责人的工作绩效、勤政廉政情况进行评议和问责。四是询问质询权。对镇党委、纪委及其委员,村居、基层站所(服务中心)党组织及其班子成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执行廉洁自律规定的情况提出询问、质询。五是列席会议权。受邀请或经申请同意后列席镇党委、纪委召开的有关会议,听取和了解相关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六是参与调查权。根据镇党委、纪委的安排和工作需要,参与对特定具体问题的调查。

三、规范镇党代表监督工作运行模式,保障镇党代表监督权利落实

在镇党代表大会期间,党代表依据等党内有关规定享有监督权利,履行监督职责。在镇党代会闭会期间,根据《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有关规定,镇党代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行使监督职权:

1.应邀列席镇党委、纪委有关重要会议。镇党代会闭会期间,镇党委会召开有关涉及“三重一大”事项的重要会议,邀请部分镇党代表列席会议,接受党代表对决策过程的监督。邀请部分镇党代表列席镇党委民主生活会、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勤廉双述活动、镇纪委查办的有影响的党纪案件的审理助辩活动。列席会议的党代表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2.开展视察、调研活动。组织镇党代表定期开展视察和调研活动。视察、调研的重点是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重点工作的贯彻落实情况;镇党代会年会确定的各项重点事项的推进落实情况;镇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重点项目和重大事项决策的实施情况;10名以上镇党代表联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的办理、落实情况;村居监督委员会工作开展及运行情况等。

3.建立镇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制度。以党代表密切联系选举单位党员群众为重点,建立镇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制度。通过为选举单位党员群众服务和党代表接待日等活动,充分发挥党代表的参谋、监督和桥梁作用。镇党委委员每人联系一个村居(站所)、纪委委员每人联系一个党代表监督小组、党代表每人联系一个村民小组,建立并不断巩固以党代表为纽带的党组织联系党员群众的信息网络。探索建立党代表之家,开展选举单位党员约见党代表活动。

4.反映基层意见、提出工作建议。镇党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镇党代表可以个人或者联名的方式,采用书面形式向镇党委、镇党代表监督工作机构反映基层意见,提出属于镇党代表大会、镇党委、纪委职权范围内的意见、建议;可以通过参加座谈、列席会议等方式,对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建设等重大决策和重要文件的制定,提出意见和建议。

5.提出询问和书面质询。镇党代表按照有关规定可以对镇党代会决议、决定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其他重大事项和党员领导干部个人廉洁从政情况提出询问或质询。提出询问的方式应在组织安排的专题质询会议现场口头或者书面提出;质询必须以书面形式事先向镇党代表监督工作机构提出,由镇党委研究确定接受质询的时间和方式并事前报送区纪委监察局派驻镇纪检监察工作室备案。询问和质询可以由党代表个人提出,也可以由党代表联名提出,但不得在非正式场合个别提出。对党代表提出的询问或质询,镇党委、纪委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应实事求是地向党代表作出详细说明,接受党代表的监督,并将答复结果报送派驻纪检监察工作室备案。

6.参与重大事项听证。邀请镇党代表参加镇党委、纪委组织的重大决策措施出台、重要工作落实推进情况、重点问题化解、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以及可能影响群众合法权益等事项的听证活动,参与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根据镇党代表监督工作机构的统一安排,组织对重大事项执行情况和建议意见办理结果进行跟踪督查。

7.开展专题民主评议。建立镇党代表专题民主评议制度,重点对镇党委、纪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和镇党委工作部门进行专题民主评议,并将评议结果、所提建议意见及时向上级党代表监督工作机构报告。在组织对区级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评议、基层站所(服务中心)行风建设评议等民主评议工作中,邀请镇党代表参加评议活动。探索建立党内重大事项党代表票决制度。

8.参与特定问题调查和处理。对党员群众反映的党组织或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不及时、不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政策、规定和决议、决定,存在不廉行为等问题,镇党委、纪委可以吸收或委派部分镇党代表组成特定问题调查组,对其进行调查并提出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的建议。

9.建立勤政廉政监督信息报告制度。镇党代表要密切联系党员群众,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切实履行党代表的监督职能,准确反映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报送监督对象的有关勤政廉政信息。发现监督对象存在缺点和错误,要及时向镇党代表监督工作机构报告,有根据地提出批评意见、检举违纪违法事实。涉及镇党委、纪委班子成员的廉政监督信息由辖区派驻纪检监察工作室直接受理。

10.提出罢免要求或撤换建议。发现监督对象存在突出问题的,有权按照党内有关规定向上级党组织或者镇党代表监督机构提出罢免要求或撤换建议。对镇党代表提出的罢免要求或撤换建议,镇党委、上级党组织应当认真研究,调查处理并作出反馈。

四、突出监督重点和关键环节,深化镇党代表监督工作成效

镇党代表监督工作要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贴镇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把监督重点放在推动科学发展、维护和谐稳定、促进勤政廉政等方面,突出监督重点和关键环节,形成集事前、事中、事后于一体的监督模式,不断深化党代表监督工作的成效。

1.突出监督重点。一是突出推进科学发展的监督。围绕本镇实际,切实加强对党委、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监督。重点加强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策措施,特别是上级投入资金建设项目执行情况、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政策规定执行情况、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二是突出解决民生问题的监督。重点围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党代表监督。强化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执行情况的监督,切实防止在城镇建设、征地拆迁等事项决策和执行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强化对各项惠民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督促有关部门将直接补贴、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社会事业支持等政策落实到位。强化对各项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督促各项补贴资金足额、及时发放到群众手中,保证各种项目资金规范、合理使用。三是突出加强作风建设的监督。重点就工作作风更加改善、服务水平更加提升、投资环境更加优化,开展党代表监督工作。经常组织镇党代表开展视察调研、明查暗访和民主评议活动,推进部门服务优质高效。强化制度执行监督,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强化问题整改监督,对未能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到位的,启动调查问责程序,追究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四是突出对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围绕加强党员干部勤政廉政、推进权力规范运行等方面开展党代表监督。强化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的监督,督促各级党政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对权力运行状况的监督,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和党务政务公开制度,促进权力规范、透明运行。

2.突出关键环节。一是加强对决策过程的监督。镇党委重大问题、重要事项的决策,要组织镇党代表通过民主议事、列席会议、参与听证等方式实施监督。列席会议党代表可就会议讨论的事项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对党代表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镇党委党予以采纳、认真对待。镇党委列入决策计划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可以组织镇党代表通过民主议事的方式进行民主协商和讨论交流,最后形成议事结果,供镇党委决策参考。也可组织党代表参与有关的听证活动,接受党代表的询问和质询,听取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加强对执行过程的监督。对镇党委决策事项执行的过程,党代表可以通过视察调研和询问质询等方式实施监督。视察调研期间,党代表可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查阅资料、座谈走访等方式,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党代表对决策执行过程存有疑问或发现问题时,可进行询问和质询,相关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予以答复,针对相关议题进行排查整改,镇党代表监督工作机构负责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并将调查结果反馈给相关党代表。三是加强对执行结果的监督。对镇党委决策的重大事项、10名以上党代表联名提出的建议意见的执行结果,党代表要通过效民主评议和调查问责等方式实施监督。由镇党代表监督工作机构牵头组织,测评满意度在三分之二以上的,予以通过或办结;不足三分之二的不予通过。镇党代表受镇党委、纪委委派,参与对决策执行监督过程中发现的特定问题,或执行结果满意度测评连续两次未能够通过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调查问责,并根据调查情况提出责任追究的意见建议,直至提出撤换、罢免要求和纪律处分建议。

五、组织领导和保障

1.强化组织领导。镇建立党代表监督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党委党务副书记、纪委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任副组长,并成立镇党代表监督工作办公室,由镇纪委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党代表监督日常工作。

2.加强队伍建设。根据工作需要和党代表人数,分别建立若干党代表监督小组。建立党的建设、社会事业、农业农村、城镇建设、工业经济、财务审计等专业监督小组。每个监督小组由5名以上镇党代表组成,每组有两名未担任公职的党代表,根据其知识结构、专业特长、工作特点分别编入相应的监督小组。各镇党委、纪委要按照党代表监督工作的要求,组织党代表开展正常性的监督活动,定期、不定期向党代表所在选区和党组织通报重要情况、报告重大事项,切实把党代表监督作用发挥好、落实好。要注意发挥好村居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作用,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各项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