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十篇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十篇

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3:49

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篇1

本学期的葫芦丝教学工作即将结束,为了能在新的一年中争取把这项工作做的更好,有必要按照学校统一规定的考核内容,客观、实际地认真总结一番。

本学期葫芦丝特长班,总人数:38人;上课次数:11次/人。

下面简要说一下主要情况:总体情况良好,大部分同学都能按时上课,如遇电脑课和其它活动能及时与老师请假。但有个别同学,经常旷课(3人)。在学期末结束时,有36名同学已学会本学期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其中有23名同学表现优秀,特别是四年(2)班的高嘉琪、张伟、韩璐,四年(1)班的王国彪,六年一班的荆玲等同学表现非常优秀。较之上学期有进步的是五年(1)班的张丽同学。在本学期中,主要学习了葫芦丝的一些手指技巧及用舌技巧;重点学习了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婚誓》、《阿佤人民唱新歌》等葫芦丝名曲;为学生今后在学习独奏曲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谈一下个人的一些教学体会:

大家知道:器乐教学一般是一对一的授课制,据了解社会上很多培训学校有小班授课制,最多不超过8—12人。针对本特长班人数众多的情况,我首先采取措施进行了分班(2个班)。其次针对教材进行挖掘,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取“乐理集中教学、演奏分组示范、个别加以指导、课外一对一辅导”的教学模式,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备好课。课堂上关注到每个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要出成绩,关键是看学生学会了这门器乐艺术没有,所以我让同学抽自己的课余时间,加以课外单独辅导,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果。在付出辛苦的同时,看到的是学生的一步步成长的过程。记得有句话:“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

在这学期中,我认识到对待学生要学会关爱,倾注自己真诚的心。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D尊先生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爱学生,就要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就要针对每名学生(特别那些暂时处于劣势的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爱学生就要无限相信学生的潜力,充满激情地鼓励他,去激发他,去激活他;爱学生就要学会宽容,用一颗宽容心来接纳学生,来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爱学生就要面带微笑,走到学生中间去,走进学生的心灵。

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篇2

一、丰富教学方法及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是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在奥尔夫“原本性音乐”的教育理念里,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是语言、动作、音乐融为一体的,而能够把它们融合在一起的核心、基本的要素就是节奏。柯达伊提出,节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方面,而这种教育理念及方法在我国发展比较晚,所以我们音乐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实践,这是我们每年参加东胜区柯达伊、奥尔夫教学法的培训,在培训中各种语言节奏、声势律动、乐器合奏,让老师们乐此不疲、对我们的教学方法及理念触动很大,我们喜欢这样的音乐课堂,学生更喜欢,每次培训后我们都把一些适用于中学生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做课堂的主人,通过一系列节奏语言、卡农游戏、声势律动等丰富的音乐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这是在上《天山之音》一课时,我让学生自选乐器与学生合奏的活动,伴随着热情、活泼富有节奏感的新疆音乐,同学们沉浸在其中由原来的羞于上台表现到争先恐后的举手要上台表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打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力、创造力。我们的美术课也是一样,罗微老师的每节美术课前3分钟都要进行名为“合作创意大比拼”的抽象游戏。目的是为了不间断的锻炼学生的想象力、造型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探索。

1.我们注重了以知识技能为载体的能力课堂

对于新的知识点,课堂上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勇敢表现。每一个小知识点都需要层层深入,落实到底。短短的40分钟,环环扣中核心素养中的要求:学习音乐知识---让学生具有艺术知识的积累。

课堂上合作参与---让学生具有发现、感知、欣赏音乐美的意识,自主学习,小组互助。

鼓励学生创编动作表现音乐---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

这一目标我想是每一位艺术教师所追求的堂课,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路上,我们始终将艺术审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艺术学习的全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美术教师不断创新美术课程,逐渐形成自己的课程特色,将拍卖会搬进课堂,课程材料选择学生自带的各种各样的"艺术品",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让同学们学会艺术品的赏析方法;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锻炼同学们的语言表达和组织应变能力;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课前罗微老师已经将拍卖流程和角色分工打印出来,让学生自行组织和自定角色,老师在课堂上不是像以往上课那样传授知识和组织课堂,而是采用角色扮演,老师扮演评委,不参与活动,学生扮演拍卖过程中出现的角色。课堂上,组织者有条不紊地组织学生参加竞拍,认真介绍自己的艺术品,通过叫价的方式,来显示出每组学生的欣赏、评价水平,课堂竞拍的气氛热烈而又有序,同学们对竞拍来的作品还要进行最后的争辩、评述,课堂气氛精彩纷呈。这是我在讲草原牧歌一课采用分组配合表演来表现音乐,一组同学舞蹈、一组歌唱、一组伴奏。这是我们在开展禁毒歌曲传唱时的情景,学生很乐于上台演唱,通过这样禁毒歌曲的传唱来进行美育教育,也体现了艺术课程的人文性和综合性。从孩子们一张张天真的笑脸就可以看出他们乐在其中。课堂也更加鲜活有趣。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

为加强校园艺术文化建设,构建文明、健康、美丽和谐的校园艺术文化体系,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乐园;着眼于学校艺术教育活动的进一步拓展,让全校师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学校艺术文化的魅力,促进学生良好品德修养的形成,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设计和规划校园艺术环境建设让校园充满教育性,体现了一中文化特质。

2.创设了各种文化设置,形成橱窗文化,墙壁文化,教室文化,廊道文化,用文化引领学生学习艺术知识。

3.利用校园艺术周,把学生的书画作品展出,对优秀作品给予奖励。 

4.利用校园艺术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舞蹈、演讲、唱歌的比赛,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的才能,提高艺术素养。

三、注重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培养,重视艺术评价。

艺术课程要重视实践、重视体验,要多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比如在讲民歌课时采用学生熟悉的旋律进行歌词编创,听一段音乐让学生自选乐器伴奏,聆听音乐用拍手、拍腿、拍胸、跺脚、捻指等节奏练习即兴随音乐舞蹈、律动。并且分组上台表演展示。美术课更是如此,一个简单的毛绳,变成一个个漂亮的我工艺品,一副副空白的展布被学生描绘的五彩斑斓,孩子的创意无限,等待我们去开发。

我校美术教育以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为指导,以“润泽、畅神、开智、创造”为学科教学理念,以人文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审美能力,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通过课堂教学和校本课堂组织,使学生实现多元化的美术表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美术长廊共开设了四个课程,分别是绘画课程、刻纸课程、书法课程和青铜课程。

青铜文化作为美术特色课程,本学期有了新的发展,我校与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联合开展的馆校共建课程,授课教师由博物馆选派,授课内容包括青铜文化解说和青铜绘画、青铜雕塑等,课程开设以来,深受同学们喜欢。

在学生精彩的展示后我们会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除了表述性的评价我们的音乐课堂还采用音乐的语言进行评价。比如“唱歌式,比如“击打节奏口号式”棒、棒、一级棒、某某某演唱真叫棒。——还有学生喜欢与老师用语言节奏问答来进行评价,比如问:他们唱的怎么样,答:他们唱的都很棒,问:都很棒是哪里棒?她们的歌声很优美、她们的歌声委婉又细腻,等等。我们的美术课堂两位老师也非常重视展示和教学评价。这是唐强老师的课堂,每节课都要学生进行展示并采用多种方式评价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就感,更有自信心,唐强老师非常细心、教学中注重整理和反思,这是唐老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整理,一幅幅作品生动感人,汇集了孩子们的童真、梦想和美好。这样的展示也让同学们变得更加有成就感,更加自信。

四、注重艺术素养测评

本学期我们进行了音乐、美术素养测评,采用抽测的方式有针对型的进行了测评,不同课程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师设定的内容及目标,对每门课程测评设置了评分项。评分分为a、B、C、D四个等级。目的在于督促课程目标的管理及教学效果。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得到了锻炼。

五、存在问题

(一)现状问题

1.个别教师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2.教学目标及内容的设立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出发,不备学生。

3.没有深化艺术课程的意义及目的,课堂过于呆板、无趣,过于重视技术。

(二)解决方案:

1.需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教学计划及目标,设置好学期目标及内容,设置好阶段目标、设置好每一节课的目标。

2.需要明确艺术教育的课程意义,进一步调整课程的方向。

3.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备学生,不能秉着教成什么是什么的心理,不要找学生原因,更多的研究调整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研究报告;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8-0233-03

一、问题的提出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美育实施的效果。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艺术教育正面临着建国以来难得的机遇。

学校艺术教育与学校其他方面教育相比较,有着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它是一种实践性、参与性、感染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因此,学校艺术教育无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实施途径上,都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一是艺术课程教学,二是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三是校园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着显性和隐性的育人作用。

中国85%左右的学校在农村,75%的学生在农村,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整个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很快,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的开课率大幅提高;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较快;艺术教育投入有所增加,办学条件有所改变。但从整体上看,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仍然是整个学校教育中最薄弱环节,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造成一些学校只重视少数尖子、忽视面向全体;重视比赛、忽视教学。仅仅把艺术教育的外显成果作为响应素质教育的举措。二是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给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提供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对艺术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部分艺术教师原有学历的知识结构及教育教学思想严重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另外,农村艺术教育基本条件建设相对薄弱,教学、科研和管理还相对落后的问题也普遍存在。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明确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提高对艺术教育性质、作用的认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进而探索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是当前艺术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

二、实验的设计

1.实验目标。结合农村学校现状,拟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的调查研究;(2)艺术教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的作用;(3)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4)艺术教育内容三个方面的关系;(5)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共享研究。

上述问题的解决,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和对策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健康顺利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2.实验时间。计划从2004年4月至2005年7月完成,实际完成从2004年4月至2008年12月。由于最初估计不足,在课题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课题研究中涉及的每一个问题研究解决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时间过于仓促,课题的研究就不可能深入,也就失去了我们研究此课题的实际意义。因此,从课题研究的实际出发,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科学负责的精神,决定延时结题,求得更加真实有推广价值的实验研究结果。

3.实验研究对象。以课题组成员为核心,在教育局体卫艺科和教研室艺术教研组的指导下,调动全县艺术教师广泛参与,以艺术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为切入点,研究对象涵盖全县所有中小学校。

4.实验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1)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的调查研究;(2)艺术教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的作用;(3)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4)艺术教育内容三个方面的关系;(5)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共享研究。

实验研究的方法:(1)分析研讨法:搜集国内外有关艺术教育的理论文献,结合中国有关艺术教育的法规和规程,进行研讨、分析,借以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2)追踪调查法:将理论研究与艺术教育实践相结合,深入学校、深入课堂,结合实际调查研究,探寻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3)实验总结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开展有针对性地变革研究,分析其发展轨迹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使之上升为具有普遍规律的理论,使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超越经验的局限性,步入科学化的轨道。

5.实验研究原则。(1)实践性原则:课题研究的着力点要立足现有条件实际,立足学校、教师、学生实际需要;结合实际工作去研究探讨。(2)统一性原则:课题研究要以课程改革理念为指针,所有研究务必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3)可操作性原则:农村艺术教育积账很多,我们的研究既要有超前意识,更要立足实际,避免海市蜃楼似的虚无缥缈,要符合实际。(4)开放性原则:围绕课题研究的中心问题所展开的各个问题的研究要互相结合,互相作用,不要割裂开来;另外除了课题组成员外,还要广泛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形成边研究、边促进的良好局面。

三、实验研究的程序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建立机构:建立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做好课题开题的宣传与发动,明确课题组成员的任务与行动计划。

负责人:孙伯旭

成员:王卫欣王东霞刘秀云刘艳红刘强

张志文赵红赵江汉张娟邱文红

李春燕张淑艳李提姗王红艳冯敏

张文杰魏巍

2.学习调研:发动课题组成员查找有关艺术教育理论资料,搜集当前对艺术教育论述的最新信息;组织课题组人员进行座谈,明确各自所负责研究的内容;对各自所研究的内容进行交流,通过相互沟通明确目标,形成共识,使研究达到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分工合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围绕: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的调查研究;艺术教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艺术教育内容三个方面的关系;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共享研究等内容,成立五个研究小组,课题组人员任组长,吸收部分青年骨干教师参与研究。

2.各研究小组针对各自的研究内容,通过调研、座谈、问卷等形式,了解广大校长、教师、学生对艺术教育的看法、感受和需要。

3.通过实践为理论提供依据,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及课外艺术活动,结合所研究内容进行总结,为课题研究寻找支点,提供依据。

4.适时组织各种交流、比赛,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以论文、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实录等形式加以检验,倾听各方意见和建议,进而增加研究人员的自信心,也使研究成果得以推广。

5.定期交流,总结修正。每学期至少二次组织课题组成员汇报会,对研究进程与成果、内容进行调整和分析,对实验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研究布置下阶段的研究行动计划。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总结归整。通过对五个方面内容研究的分析、总结、提炼,完成《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实验报告及相关材料的总结工作。

2.归纳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相关成果,以论文集、音视频实录等形式整理汇编。

3.召开研讨会,通过交流、观摩等形式对研究成果进行宣传、推广,以检验成果的科学性、可行性、整体性、发展性、可操作性,使之更加完善。

4.归纳整理,申请鉴定。对需要评审的相关课题资料汇总,提请专家评审组对报告及相关成果进行学术鉴定,并呈送上一级课题领导机构审批。

四、实验研究的成果

(一)深化了艺术教师对艺术教育的认识

1.缺失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缺乏艺术素养的学生不是全面发展的学生。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美育实施的效果。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要求。缺失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接受艺术教育的人是不完全的人。

2.让每个农村学生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艺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平等地接受艺术教育是每个学生应有的权利,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是公平教育的要求和体现。如果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能学同样的数理化,却不能享受同样的艺术教育,那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

3.让每个农村孩子的眼睛亮起来。艺术教育具有实践性、参与性的特点,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营造了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实践证明,每一个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天赋和潜能。学校艺术教育就是要发现、激发、调动、激励、培养、发展农村学生的这种天赋和潜能,让每一个农村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4.艺术教育对于全面提升国民艺术素养具有的基础性作用。艺术教育是“人本”教育,不是“文本”教育;艺术教育是“艺术”教育,不是“技术”教育。意识决定行为,对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性质和作用的认识,使艺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改变就技术教技术,改变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解决了艺术教师原有学历的知识结构及教育教学思想严重落后于时代要求的问题。在艺术教育实施中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开启心智,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明确了艺术教育三个方面的关系

认识的提高为很好的处理艺术教育三个方面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明确了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使艺术教育工作能够高效率的进行。在2007年和2008年的艺术工作中,广大教师根据全年的工作安排,结合自己的实际,协调安排好课堂教学和课外、校外艺术活动的关系,改变了有艺术活动就停开艺术课的现象。体现了广大教师对艺术教育三方面内容的把握意识和协调能力。

(三)促进了艺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通过参与研究,使广大教师明确了当前形势下如何强化自身素质,解决了艺术教师原有学历的知识结构及教育教学思想严重落后于时代要求的问题,形成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能够满足学校艺术教育需要的艺术教师队伍。为了达到以研究促提高的目的,我们在2007年举办了“宁河县艺术教师基本功比赛”,既促进了艺术教师素质的提高,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四)加强了艺术教育资源的共享

课题研究大大强化了艺术教师相互之间的交流,为全县艺术资料和设备资源、人力资源等艺术教育资源的共享创造了条件。2005年,我们对全县艺术教育设备、资料等进行了统计,除了大件设备外,所有物质材料形成全县流通,相互支援的政策,将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同时材料的交流进一步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往,改变了过去各自为战、信息闭塞的局面。

(五)提高了艺术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

课题研究使我们有机会把艺术教师从各校的“角落”里拉出来,给他们提供交流、展示的舞台,使他们意识到教育科研在我们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更新了教师们的教育观念、教学理念,大大提高了自身素养。最近几年,在全国及市、县组织的论文评比,教师基本功大赛及各种艺术教育获得中,课题组成员获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证明了课题实验对于提升艺术教师的综合素质具有显著的作用。

(六)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教师研讨交流的运行机制

经过几年的研究,使我们形成了一个很好的艺术教育研究氛围,在教育局体卫艺科和教研室的支持下,我们形成了每年搞不少于四次的研讨会,每年搞一次教师基本功比赛,彻底改变了艺术教师在学校“形单影只”的局面,给他们营造一个温馨充实的“家”;随时更新全县艺术教育资源配置统计,充分发挥资料的利用效率,达到资源共享。

实践证明,只有解决了认识问题,才能保证艺术教育的方向正确;只有形成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艺术教育的开展才有保障,只有相互合作,达到艺术教育资源共享,才能使艺术教育工作形成合力,高效率的开展。

五、对课题实验研究的认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我们在研究中经常会有困惑,“应试教育”、功利思想、领导对艺术教育的认识等等问题,总使我们有被挤压、被边缘化的感觉。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感觉我们的研究工作总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徘徊,总是有一种想突破但又不能的感觉。我们在反问,我们所确立的研究目标是不是出现了问题?但得到的回答是:我们的研究方向还是科学合理的,也是当前农村艺术教育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那是什么在隐约地制约着我们呢?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制约我们发展的恰恰是当前艺术教育管理机制的不科学。当前以校为单位的艺术教师管理模式,使艺术教师的工作受到很多环节的制约,这些制约就像很多座大山,阻隔在广大艺术教师之间,这样的管理模式也使所有艺术教育工作在落实的过程中层层衰减;另外,我们在“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的研究中发现,不论是以校为单位的艺术教师管理模式,还是从要求学生全面接受艺术教育的角度,都要求艺术教师必须具备综合的素质,尤其是综合艺术素质,但又有多少教师能够真正达到这个标准呢,这样的要求符合客观现实吗?

所有问题的提出使我们发现,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之所以会有困惑,恰恰是因为我们的研究是在当前的管理机制下进行的,大前提决定了事物的结果。包括全国的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如果不在艺术教育管理模式上有所突破,就谈不上艺术教育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几年的研究使我们深深地感到,我们的研究夯实了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基础,但改变现有的艺术教育管理机制,是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科学、健康发展的保障。可以说这是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两个轮子。

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艺术教育管理机制研究的加强与深入,具有科学性、可行性、整体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的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将更加完善,将更加有力地推动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健康顺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丽君.走向公平的艺术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7-42.

[2]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巴班斯基.中学教学方法选择[m].张定璋,高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4]高校艺术院校.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篇4

一、强化管理全面落实保障措施

1.明确目标,规范管理。落实艺术教育,首先要做到科学规划,管理规范,督查严格。要制定艺术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要把艺术教育纳入到学校重点工作中;要成立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要制定科学的艺术教育考评细则,定期进行严格的考核。

2.内外结合,有序实施。艺术教育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教育,必须坚持基础培训和特长训练相结合。学校要将艺术教育工作抓实抓牢,要求艺术教师认真上好艺术课,做到课前有安排、课堂有落实、课中有检查、课后有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艺术教师要认真制订艺术教育活动计划,每天、每周、每月、每期、每年定时定点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另一方面要与校外艺术教育机构积极协调、配合,做到特长培养互补、活动开展互补,坚持校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艺术普及与特长提高相结合。

3.奖勤罚懒,有效激励。学校对艺术教师制定绩效工资、艺术工作考评和奖惩方案,在职称评定、岗位考评、福利待遇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有些地方还给予了适度的倾斜,激励教师满腔热情地从事艺术教育。同时,对于在课堂上纪律涣散、敷衍了事或者将艺术课程挪作他用的老师予以书面通报批评和经济处罚,才能保证艺术教育的落实和顺利开展。

二、执行标准,开足上好艺术课程

1.严格标准,规范开课。每学期学校安排课程时,要认真对照教学大纲开足开齐艺术课,不随意加减艺术课,包括毕业班。

2.教学管理,重在落实。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教学管理制度,强调备教批辅考要求,给教师一个明确的标准,使教师清楚该做什么、该如何去做。

3.教学科研,扎实推进。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做到坚持每周开展一次,内容以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为主。以“五步式”集体备课为重点,着重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需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使课堂教学高效。

三、夯实建设,营造良好教育氛围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作风过硬、道德高尚、品德优良的教师队伍。二是要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打造虚心学习、刻苦钻研、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使全体教师形成比奉献、比业绩、比进步的氛围。

2.健全制度文化建设。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讨论、疏导、引领来促使全体教师形成荣辱与共的意识,使每位教师都能为学校的发展共同努力、出谋划策,进而制定出学校科学发展的规划、教师必须遵守的制度,并固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3.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学校要加大艺术教育教学方面硬件设施的投入,注重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做到处处有景,处处育人。使全体师生在学校任何地方都能感受到艺术教育的良好环境,在学校任何地方都能开展艺术活动。

四、精心设计,积极搭建展示平台

1.搭建教师展示平台,为教师展示才华提供一切机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堂展示;活动展示;参赛展示。

2.搭建学生展示平台,为学生展示才艺提供大量舞台。要注意二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方面是要注重舞台的多层次性,二是要注重舞台的多样性,要坚持开展学生喜爱的活动,如文艺汇演、经典诵读等。

五、文化沉淀,创建艺术教育特色

1.认真总结梳理。学校要将本校艺术教育进行认真地总结,认清需要改进和发扬的地方,进而更加明确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目标,更加强化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措施,更加清楚学校艺术教育应有的效果。

2.科学研究提炼。学校要在总结疏理的基础上,将艺术教育好的方法、措施、经验进行加工提炼,同时要请相关专家有针对性地指导,确定一种适合本校艺术教育发展、具有本校艺术教育特色的模式。

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多元文化;群众艺术教育;以人为本

进入21世纪以来,文化日益多元化。在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群众艺术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与问题,肩负着新任务,也有着新内涵。对此,群众艺术教育必须以全新的思路与举措来应对,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从群众艺术教育意义新识、原则新解、内容新扩、方式新创四个层面,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群众艺术教育展开探讨。

一、群众艺术教育意义新识

当今文化背景下,我国群众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对群众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形成全新的认识。只有在思想认识上充分理解艺术教育在当今文化背景下的重要意义,才能做好全新的群众艺术教育工作。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文化的重要意义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所谓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①也就是说,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许多人认为:国家与民族之间各种各样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文化的竞争。因为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与血脉,文化素质是国民素质的核心与生命。因此,在当今的文化背景下观照、考量群众艺术教育工作,就需要从文化的视角、文化的高度、文化的深度来认识这一问题。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群众艺术教育自然是群众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群众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培养专门的艺术家。在当下快节奏的高科技电子化时代,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科技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艺术教育的重要功能——普及艺术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想像力和创造力,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人格等,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因此,“艺术教育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全民族精神素质的提高,对于人文精神的高扬,都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②

二、群众艺术教育原则新解

当今文化背景下我国群众艺术教育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群众艺术教育原则的新解读。教育原则作为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规律的客观反映与教育经验的科学总结,其对于群众艺术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新形势下群众艺术教育工作也必然有新的教育原则,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项:

(一)人性化原则

21世纪是一个人性化时代,“以人为本”是时代的主题。群众艺术教育在新的文化背景下,必须遵循人性化教育原则,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与文化主人的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认真贯彻“人民群众是文化的主人”的思想;认真贯彻“教育就是服务”的思想。群众艺术教育工作者在群众艺术教育活动中,应与群众交朋友,手牵手、心连心,实现情感的互动,在双向交流中实施艺术教育;要充分考虑到群众的文化需求、艺术爱好、艺术特长;要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艺术教育,最大限度地做到因材施教。在群众艺术教育过程中,群众艺术教育工作者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促进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让艺术教育成果惠及所有的人民群众。

(二)科学化原则

群众艺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科学规律,坚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所谓“科学化”,指的是按照科学规律办事,而“科学”则是运用规律、定律、定理、范畴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与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是社会意识形式之一。按研究对象的不同,科学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哲学、数学;按与实践的不同关系,其又分为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等。科学来源于社会实践,并服务于社会实践。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在党的十七大上,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为此,群众艺术教育必须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行符合科学特点与科学规律的运作,切忌主观随意性。

(三)普及化原则

群众艺术教育工作要坚持群众文化的普及化原则,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不可贪大求洋,片面追求高精尖和高大上。普及指的是普遍地传到所有地区;或普遍推广,做到大众化,而不是小众化。群众艺术教育要力争做到全方位覆盖,尤其对于老少边穷地区,更要加强群众艺术教育工作,要从文化扶贫的高度,强化艺术教育工作。因此,要对群众艺术教育工作制定总体规划,落实实践路线图与时间表,以使普及化原则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四)通俗化原则

群众艺术属于俗文化范畴,通俗性、浅显性、草根性是其基本属性。因此,群众艺术教育工作也要坚持通俗化原则,尤其是在当今文化背景下,不要走向“片面高雅”的误区。所谓“通俗化”,指的是浅显易懂,符合一般人的审美水平和需要。作为通俗文化的群众文化,可以出艺术精品,但并不能以出艺术精品为唯一目标和核心任务,而应首先做到以俗通众、以俗达雅,逐步实现雅俗共赏的目的。

三、群众艺术教育内容新扩

当今文化背景下我国群众艺术教育的第三个问题,是关于群众艺术教育内容的新拓展。群众艺术教育的内容,是整个群众艺术教育的凭借与依托、核心与保证。因此,新的文化背景下,群众艺术教育的内容也必须有新的扩展。

(一)多样性

当今文化背景下,群众艺术教育要以新的艺术内容为主,实现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如将网络艺术创作(网络音乐、网络绘画、网络书法等)纳入群众艺术教育的范畴。

(二)娱乐性

当今文化背景下,群众艺术教育要强化寓教于乐,强化娱乐性。寓教于乐是艺术教育的根本属性之一。无论是智力游戏还是体力游戏,都可以开发人的智力、培养人的艺术修养与文化素质。如现代化的网络游戏、电子游戏等,也可以有选择地引入群众艺术教育的内容中,通过正确的引导,一定会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此外,影视剧欣赏、新型文艺节目欣赏等,也应当纳入群众艺术教育之中。

(三)新潮性

当今文化背景下,群众艺术教育要以新潮性为重要组成部分。新潮性又以时尚性为核心标志。所谓“时尚”,指的是“一种外表行为模式的流传现象。如在服饰、语言、文艺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往往迅速被人们采用、模仿和推广。表达人们对美的爱好和欣赏,或借此发泄个人内心被压抑的情绪。属于人类行为的文化模式范畴。时尚可看作习俗的变动形态,习俗可看作时尚的固定形态。”③如时下流行的骑马舞等群众艺术活动,就是时尚化的群众艺术的新内容。

四、群众艺术教育方式新创

当今文化背景下我国群众艺术教育的第四个问题,是关于群众艺术教育方式的新创造。方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决定方式,方式反过来又对内容有反作用。具体而言,群众艺术教育的新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以新的艺术活动为载体

当今文化背景下,群众艺术教育工作要以新的艺术活动为载体,将教育融于活动中,在活动中实现动态教育。如广场舞表演、秧歌舞表演、声乐演唱、器乐演奏、书法创作、绘画创作、小品创作与表演、相声创作与表演、快板创作与表演等各种艺术活动,都是有效的群众艺术教育新手段。

(二)以新的艺术辅导为抓手

艺术辅导是我国传统群众艺术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文化馆”的定义是:“中国为开展群众文化工作、进行社会教育而设立的事业机构。也是群众从事文化娱乐的场所。通过举办讲座、展览、阅览、演出等活动,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并组织和辅导群众业余艺术表演和文艺创作等。”④可见,艺术辅导是群众艺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方式。而以新的艺术辅导为抓手,指的是艺术辅导要从教练引导变为互教互学、双边互动、教学相长,以充分体现新的文化背景下群众艺术工作者与群众的平等关系与亲密关系。

(三)以新的思维方式为统领

群众艺术教育工作要以新的艺术精神为统领,这种新的艺术精神又以创造性思维为支撑。所谓创造性思维,指的是“产生新思想的思维活动。它能突破常规和传统,不囿于既有的绪论,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新的问题。具有开放性、开拓性、灵活性、独特性、有效性和非常规性等基本特点。在创造性思维中,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像力、渊博的科学知识等智力因素,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独立自主的创造性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都起着重要作用。”⑤创造性思维的方式,又包括发散性思维、跳跃式思维、逆向思维等。群众艺术教育方式的创新,集中体现在对这些新的创造性思维方式的正确运用上。

五、结语

此外,群众艺术教育要充分运用新的高科技,以各种新手段为重要的创新方式,为整个群众艺术教育提供强大的助推力,如电子传媒(网络、微博、微信等)也可以在群众艺术教育活动中展现出新活力。当然,这种高科技方式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尚待逐步完善。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群众艺术教育的意义、原则、内容与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群众艺术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进取,掌握新的文化动向,为我国群众艺术教育工作进行全新的探索。

作者:周伟单位:泗阳县文化馆

注释:

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篇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

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让广大农村学生享受公平优质的艺术教育,决定开展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经各地申报和专家评选,现确定北京市延庆县等126个县(区、市、旗)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名单见附件)。并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切实提高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广大农村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在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按照区域性、典型性和可行性的原则,选定一批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以下简称“实验县”),通过艺术教育综合改革实践,破解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师资短缺、设施设备落后、开课率不足等难题,从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观念、教学内容与形式、教学管理与评价、教师配备与培养以及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探索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均衡发展的规律和途径,实现实验县区域内惠及全体、丰富优质的学校艺术教育,为推进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范例。

三、工作原则

1.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综合改革,把实验工作纳入本地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进行统一规划,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结合,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整体推进。

2.倡导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突出实验工作的务实性和创新性。以典型带动全面,以改革实验推动常规工作,形成长效工作机制。突出重点,着力解决薄弱学校的问题。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基层情况,因地制宜采取推进措施,关注城乡结合部以及远离县镇地区的学校和教学点。

3.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充分依靠地方政府的行政支持,充分发挥实验县中小学校长、一线教师、教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依托有关地方高等学校和艺术教育专家的智力支撑。

4.加强相互沟通交流,通过搭建实验成果展示平台、建立实验县工作协作区、组织现场观摩、开展专业培训和专题研究等工作形式,实现信息交流、成果共享,促进共同提高。

四、实验范围

1.学校艺术教育纳入本地教育综合改革、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的实践和研究。

2.开齐上好农村中小学艺术课的行动研究。

3.加强农村艺术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4.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管理机制、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质量评价以及学生艺术素养评价等方面的实践与研究。

5.因地制宜优化艺术教育资源配置的实践与研究。

6.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依托信息技术进行网络化教学的实践。

7.开展惠及全体农村学生的课外艺术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8.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9.开展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教研、科研的实践与研究。

10.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与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与优秀民族文化传承相结合的实践与研究。

11.高等学校艺术教育专业与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建立联动机制的实践与研究。

12.艺术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相互融合、统筹推进的实践与研究。

五、工作步骤

实验工作周期为三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2月),各实验县组建实验工作团队,根据本通知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确定实验项目,制订实验工作方案。实验工作方案应包括:实验项目名称、实验预期目标、现有基础和存在问题的分析、主要改革措施、实验计划安排、实验成效评估办法和总结形式等项内容。

第二阶段(2014年1月—2015年6月),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实施实验方案,并根据实施情况修正实验方案,边实验边推进。

第三阶段(2015年6月—2016年10月),组织实验成效评估、进行研讨总结,形成实验工作报告。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实验县工作的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各实验县要明确实验工作责任人,成立工作组,协调有关部门和人员参与实验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保证工作健康开展,我部将成立专家指导组,通过各种途径指导实验工作。

2013年11月30日前,各实验县实验工作方案用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同时报送我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和本省教育行政部门。联系人:曹瑛,罗晶,电话:010-66097189,邮寄地址:北京市西单大胡同37号,邮编:100816,电子邮箱:。

附件: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名单(略)

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大工程观教育工科院校艺术素质教育音乐素质教育

当前,随着以大工程观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深入到许多工科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这对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生的培养、课程设置、专业发展都提出了新要求,以达到培养适应时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的教育目的。

一、何为大工程观教育理念

大工程观教育理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和工程教育自身的不足,美国高等工程教育界发出了“回归工程”的呼声的背景下提出的,从而形成了高等工程教育新的改革动向。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是培养21世纪新的工程人才。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对21世纪新的工程人才提出了11条评估标准,与以往相比,突出强调三个新的能力,即工程实践能力、综合的知识背景,整体性的思维方式、职业道德以及社会责任感。也就是说,大工程观要求学生知识的复合型和能力的多样性。大工程观的“大”字,体现了其教育理念要求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技术水平,包括从事复杂系统的开发、设计、制造、应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及较宽领域的适应能力,包括协调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被领导能力、公关能力等。不仅强调技术属性,还要体现社会属性。特别是在大型工程和大型企业的相关工作中,人文素质越高,才可以从事更高层次的领导工作和管理工作,更需要具有大工程观素质的人才——具备全面综合素质的全能型人才。

二、大工程观理念下工科院校开展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素质教育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艺术素质教育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健全完善人格,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原国家教委十分重视大学生艺术教育,在《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教体[1996]5号)中明确指出:“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促进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对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提出了明确规定,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努力创造条件,开设各种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工科院校学科建设有其自身的侧重,受教育者也因学科的专业特色形成了具有整体相似特征的性格特征及思维逻辑方式。整体表现为:理性思维居于主导,逻辑性较强;性格中规中矩,态度严谨,不善表达与沟通;与文科院校大学生相比,艺术情趣及审美品位都相对薄弱。大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摆在面前的首要任务是求职。在就业过程中,面对专业方面同等条件的竞争对手,个人表现的多方面素质往往成为胜出的决定因素。在面试中,面对同样的场景和问题,如果应聘者遵循美的规律,恰到好处地艺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各方面能够给人带来美感,就可能让聘方刮目相看,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看来,工科院校开展大学生全方位艺术素质教育,培养艺术特长,提高审美情趣,提升学生人格魅力、个人气质以及善于沟通、协调的能力,对提高就业竞争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另外,近年来专业机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统计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是心理障碍类疾病高发人群。心理疾病导致大学生休学、退学乃至轻生的现象时有发生。一项以全国12.6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23%的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艺术素质教育的开展,对于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音乐疗法是常用治疗方法之一。音乐素质教育过程就可以借鉴音乐疗法的研究成果,将之整合进课程内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作用。

实践证明,在工科院校开展艺术素质教育,对培养21世纪具备全面综合素质的全能型工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艺术素质教育,特别是其中的音乐素质教育,更有助于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工科院校大学生感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其得到全面、

分、和谐发展。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智商与情商同等重要,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是身心健康和完善人格得以实现的前提。未来工程人才的竞争不再局限于知识的竞争,而是行为、教养、人格的竞争。越是在大企业、大工程里,这种需求越明显。艺术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联系得越来越紧密,审美品位是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优劣的标准,提高工科大学生审美能力和素质是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因此,面对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审美现状,加强艺术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三、工科院校如何更好地全面实施艺术素质教育

那么,在现有条件下,工科院校如何更好地全面实施艺术素质教育呢?笔者任教的学校是一所以石油化工专业为主,但同时下设多个工科、文科和理科相关专业二级学院、系、部的综合性省属本科院校。在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经过科学分析论证,确定本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为三大模块。包含了不分学科和专业的必修课程,如政治理论、哲学、法律、英语、计算机基础和社会实践等课程;学生所学学科的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其中,选修课程为学生根据自身素质拓展需要跨学科选修的课程,如工科院系的学生可以选择心理学、经济类、社会类、管理类和文学与艺术类课程。从课程建设体系来看,我们看到学校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经过深入的实际调查,笔者发现学校开设的艺术素质拓展方面的公选课十分受学生欢迎,但由于设置课程数量有限,并且每门课程有限选名额,经常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下面,笔者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校音乐素质教育开展情况为例,加以分析和总结,提出对工科院校艺术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在笔者工作的大学,音乐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开设相关内容的公共选修课程、成立相关文艺社团以及举办各种形式的以丰富校园音乐文化生活为目的才艺大赛、文艺晚会、音乐讲座等。以上实施音乐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对工科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有很好的效果。校园里艺术氛围浓厚,学生通过多种音乐实践渠道,从中获益良多。 但是,笔者认为,学校目前艺术素质教育取得的这些可喜成果还远远不够。现有的音乐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虽有一定成效,但受益者更多的还是本身就爱好音乐,或对音乐艺术感兴趣的学生。只有这些学生才会选修公选课中的艺术类课程并积极参加各种文艺活动。而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在大学教育之前的教育中,就较少接触音乐或其他艺术,音乐知识储备比较薄弱,所以也无法感受到艺术的美妙及其带给人的神奇作用。所以,他们就会选择远离学校所设置的这些可以自由选择的有关艺术的实践。同时,工科院校由于在其发展历史中就决定了其重视专业化、特色化的办学特征,其教育教学模式设置始终受这种工科思维模式影响很深。虽然已经意识到大工程观教育理念所要求的工程人才是现代工程人才培养的必然方向,实施艺术素质教育也是必经途径,但是艺术素质教育实施还不够深入,不能构成一个科学的课程设置体系,因此就无法达到大工程观要求的工程人才标准。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工科院校应进一步提高对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视,更深入地探索艺术素质教育课程的科学建设,努力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得到实质的艺术修养的提升。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工科院校建立健全艺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完善艺术类公选课设置。艺术类公选课是工科院校实施艺术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就学校艺术类公选课目前的设置情况看,音乐类公选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设置主要以音乐欣赏类内容为主,而学生能够参与实践的课程较少。如能多增加一些音乐实践课,如由较易速成的西洋乐器或民族乐器演奏组成的器乐合奏课、音乐基础知识课等,能够让学生直接参与音乐演出与实践,并乐在其中,能更直观地感受音乐,让教与学充满活力。此类课程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善于沟通、积极参与、团结协作的性格以及强大的自信心。这对于提高个人协调人际关系、公关能力有很大帮助。

其次,重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教材建设。大学生在走进高校大门之前所受的艺术教育水平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而工科院校大学生总体来说艺术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因此,针对工科院校学生的这一特点,编写适合工科院校学生的艺术教育教材就显得特别重要。过于艰深、专业化的内容,学生不容易接受,但又要在短暂的时间内全面提升学生的审

美价值观和欣赏层次,并发挥音乐教育的功效,逐步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那么就要选择学生喜欢并乐于接受的合适的教学内容。这是工科院校艺术教育教师应该特别考虑的问题。学校艺术教育有一个非常好的资源,就是办学体系中包含艺术系,以培养专业音乐教学人才为目标,教学师资强大。艺术系教师开设多门艺术类公选课,但这些公选课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和学校音乐学专业的本科生教学内容较类似。显然,这对基础薄弱的工科学生来说有些困难。所以,编写适合工科院校学生艺术教育的教材是当下迫切的要求。

再次,拓展学生艺术素质教育途径。学校艺术类公选课都属于限选课,每门课程有名额限制。这就出现了很多学生对音乐类课程很感兴趣,却因为名额已满遗憾地没有报上名这样的情况。如此,艺术类公选课只能面对很少一部分学生,其余的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如何开展呢?首先,增加艺术类选修课是一个根本的方法。学校应充分利用艺术系丰富的教师资源,丰富艺术类选修课内容。不仅开设以短期内有效地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提高音乐基本素养为根本目标的音乐欣赏类课程,以学生自身兴趣为前提,开设器乐、舞蹈、声乐等课程,培养学生艺术特长,提升审美情趣,也可以开设音乐疗法课,帮助学生学习如何通过聆听音乐调整心情、缓解压力,等等。此外,建设网络开放课程是一个非常好的艺术素质教育途径。没有选到公开课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开放课程自行学习感兴趣的内容,提升自身音乐素养。

最后,重视艺术类公选课内容设置应与大学生健康心理培养密切结合。音乐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健康心理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艺术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一个长远发展的课题。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超越了艺术课程乃至艺术本身,而成为个人终身教育体系的必要内容。这一课题还需要奋战在素质教育教学前线的教师和学校教育研究者们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和培养未来高素质创新人才做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正洪,陈志刚.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与工科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j].中国高教研究,2006(1)

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篇8

一从中等升格为高等的职业艺术教育,虽隶属于高等教育范畴,但在注重培养艺术人才规律以及传艺经验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和中等艺术教育基本相同或相近。譬如培养艺术人才的规律上(特指我国民族文艺),有三个方面很重要。一是因材施教,二是以各艺术门类独立演出的编制来构架“班级”,三是“以功保戏,以戏带功”。在传艺经验和教学方法上,大多数的教师,在师承的基础上,长期实践和摸索,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理论和思路。如萧长华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德艺双馨的剧坛前贤和贡献卓著的戏曲艺术教育家。钮骠教授在《桃李于今密似云──萧长华先生教学生涯略述》一文中,对萧长华六十余年的戏曲教学经验,概括了四个方面,分别是“注重品德教育”、“因材施教,人尽其材”、“主张学习‘普通学’”“、学有专工,力求精到”。郝寿臣先生,不仅是一位成就卓著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而且也是一位对戏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教育家。“1952年初,在政府和同仁的重托之下,慨然受命任“艺培戏曲学校”(北京戏校前身)校长之职。为培养京剧后代,无私地奉献出耆年风华,在拓荒耕耘的艺苑苗圃中,倾注下全部心血,积累下许多可贵的经验。”[1]

佟志贤先生在《忠诚艺教事业,悉心培养后代》一文中,对郝寿臣先生的戏曲教学经验,亦概括为四个方面,分别是“明确的办学宗旨”、“广聘贤能,不拘一格”、“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坚持教学改革的实验”。遗憾的是,中等艺术教育五六十年的办学经历和一批老艺术家(名师)的传艺经验、教学方法,很少被人整理成资料。也正如马彦祥先生在《应为萧老立传及其它──在纪念萧长华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中讲道,“有一件工作很需要做,但到现在为止,我们做得仍然不够,或者说还没有做。什么工作呢?就是记录老艺术家的艺术经验。”[2]在学校精神和师风师德方面,中等艺术教育,也有许多值得今天的艺术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我们知道,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家急需一大批艺术人才,要培养艺术人才,师资是重要的条件之一。所以,选好师择好师,成为每所中等艺术学校的头等大事。事实证明,当时所择的大部分教师,是符合党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是符合教师这一光荣称号的。他们的勤奋、敬业、坚韧的精神,不仅是当时学校的光荣,也是今天艺术教育工作者引以为自豪的。这里引浙江艺术学校首任校长张西华为《书剑传芳录──吴剑芳艺术人生》序中的一段话:“办好一所学校最重要的基础条件是师资。学校当时的领导班子千方百计从全省乃至全国商调了一批德艺双馨、风华正茂的中青年优秀教师汇聚到了黄龙洞(当时浙江省戏曲学校的所在地)。吴剑芳老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她有丰富的舞台经验,文武俱精,男女角色兼工,在艺术上博采众长,教学上精益求精。虽然她和其他年轻教师一样,最初也缺乏教学经验,但她在实践中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善于总结,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受到全校师生的称赞。吴剑芳老师在教学上能根据不同学生的特长,因材施教,不断创新。她对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慈母之爱,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上关心呵护。

她在和同事的相处交往中,尊重前辈,帮助和提携青年教师,对从艺校毕业后留校执教的学生关怀备至,在校受到老一辈和年轻教师的交口赞誉。吴剑芳老师在戏曲教育园地上辛勤耕耘数十载,培养了不少艺术人才,赢得了大家的称道和尊敬,我认为这些荣誉和尊敬她是当之无愧的。”[3]这段话,虽是张西华校长针对吴剑芳老师说的,但用在其他教师身上,大多如此。正是有了像吴剑芳这样的老师,故五六十年代乃至七八十年代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素质高,艺术水平好,即使在今天的舞台上有许多演(奏)员依然焕发出耀眼的光彩。如北京市戏曲艺术学校的郝寿臣、马连良等,培养了张学津、孙毓敏、赵葆秀等京剧名家;浙江艺术学校的盖叫天、姚水娟、赵松庭等,培养了王奉梅、张志明、张兰珠、詹永明、吴蛮以及“越剧小百花”、“五朵金花”茅威涛、方雪雯、何英、何赛飞、董柯娣等;安徽省艺术学校,培养了黄梅戏“五朵金花”马兰、吴琼、杨俊、袁玫、吴亚玲等;湖南省艺术学校,培养了民族歌唱家张也、雷佳、王丽达等。

二升格之后的高职艺术教育,面临现代大学所要求的三大职能,即,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从常态来看,高职艺术教育中的教学,是中等职业艺术教育的延续和延伸,它们之间形成相接相连的“教学链”,两者之间有许多是(基本)一致的。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培育艺术人才规律、“演学结合”(相当“工学结合”)等。故对这部分,高职艺术院校要多学习,多总结,多继承,少调整,少改革,少折腾。高职艺术教育要调整、改革的地方,不(主要)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培育艺术人才规律、“演学结合”上,而重点应放在引进教学人才、搭建好教学团队、选拔好学科(专业)带头人、排(编)出知识面更宽,知识量更大,技能更提高,更适应现代社会、职业特征的新课程、新教材来。在排出新课程、编出新教材这点上,这些年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针对性不强、差异性不大、缺少特色、质量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有些课程、教材,几乎就是高等艺术教育的翻版和减缩,这种“翻版”式、“减缩”式,初期阶段可以适当存在,但它不属于高职艺术教育,高职艺术教育应在今后的发展和改革中,做出重新的设计和整体的规划。高职艺术教育中的科研,是区别中等艺术教育最大的地方。从成立之初,大多高职艺术院校均成立科研管理部门以及学术委员会,出台相关科研(创作)管理条例等。在人才上,较大力度地引进科研能力强的教授、副教授、博士、硕士等。应该说,(近)十年的高职办学,无论对科研的认识、科研能力的提升、科研水平的提高,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但教学是教学,科研是科研、社会服务是社会服务的“分离”状态依然存在,“演学结合”上升为“演学研结合”(相当“产学研结合”)的推进力度依然缓慢,即使有的已做了许多探索性、创造性的活动,如“演出周”、“演出季”、大型演出、出访演出等,但在总结和研究上,还是不够,上升为理论(学术)阐述的更是少之又少。在对“演学研结合”的理论思考上,很多院校还停留在对“产学研”的讨论中。实际上,对一所以表演为特色的高职艺术院校来说,“产学研”中的“产”,就是“演出”中的“演”,“演学研结合”就是“产学研结合”。所以,高职艺术教育中的科研(创作),抓好“演学研结合”,是科研(创作)中的重中之重。高职艺术教育中的社会服务,演出是重点,是亮点,演出搞好了,高职艺术教育服务社会的作用就突显了。所以,各个高职艺术院校都非常重视艺术团建设,青年演出人才培养,学生艺术实践锻炼,演出市场开发和拓展。在剧(节)目建设上,采取校内外专家相结合,采取大中小剧(节)目相结合,采取对内对外演出相结合,培养了一大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学子,也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演员(教师),引得了社会内外的一片赞扬声。但我们也要看到演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归纳起来有三多和三少。

这“三多”是,临时性的演出比较多,流动性的演出比较多,一般质量的演出比较多。“三少”是,常态性的演出比较少,固定性的演出比较少,高质量、高水平、吸引眼球的演出比较少。这“三多三少”,和缺乏良好的机制有关系,“演学研结合”没有真正实现一体化、一条龙有关系,缺少优秀的创作表演人才和优秀的演出管理人才有关系。实际上,这些优秀创作表演和演出管理人才,完全可以和教学人才结合起来,有的特殊人才,也可以把他作为专门人才引进来,这些“专门人才”,不能惟一个标准(即高学历、高职称)来衡定。

三从中等升格为高等的职业艺术教育,始终高举“特色办学”这面旗帜,在实践上,也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即有特色的教学、有特色的科研、有特色的社会服务。有特色的教学,主要表现在“演学结合”上。我国传统的“演学结合”,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经验(尤其是戏曲),如果把它总结、整理出来,对今天的高职艺术教育是很有帮助的,但这方面的总结和学习借鉴较缺乏,甚至有的是空白。有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只知道西方常规性的教学模式,只知道“我所知道的”教学模式(与缺乏高等职业艺术教育指导也有关系),很少有人知道我们的老祖宗,在几百年前即已探索出了一条培养艺术人才的规律,这一课必须要补上,越早越好。在“演学结合”上,还要积极推进“演学研结合”。这里所说的“演学研结合”,不是演出是演出,教学是教学,研究是研究,而是在学院(或系部)整体规划下,在学术(专业)带头人的带领下,依靠学术团队的力量,每位教师即是演出者,又是教学者,又是研究者(或者有所偏重也可以)。

有特色的科研,可以从三方面来体现,一是“演学研结合”研究,二是传统表演专业研究,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演学研结合”研究,主要由教学团队来完成,但学院相关研究机构,要积极参与到教学团队之中。传统表演专业研究,从中等艺术教育到高职艺术教育一直比较重视,有的专业教师,由于基本功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故对这方面的研究较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实际上和“演学研结合”、传统表演专业研究等是融为一体的。在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上,高等职业艺术院校多有两种思路并存,一是“非遗研究”,即把非物质文化当成遗产来研究,二是“活态研究”,即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变成活生生的创作剧(节)目。实际上,前为基础,后为提升和发展,一点儿都不矛盾。在艺术团的演出上,创作出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强的作品,拿出精品力作,拿出对文化建设有支撑力的作品,是各级领导以及学院领导以及有关部门非常重视,而且是费尽脑筋、努力实践的。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五姑娘》、《一把酸枣》、《解放》等。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些优秀的作品,有三点经验值得总结,一是创作的作品,和生活紧密结合,和民族民间艺术紧密结合,和本土文化紧密结合,二是发挥青年教师以及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三是发挥大学生艺术团生动活泼、朝气蓬勃、青春靓丽的特点。以上三点,无论领导班子怎么更替,都要坚持下去,把它作为高职艺术院校艺术团的办团宗旨。

在创作模式探索上,我们要有“从上到下”的模式(即学院选好题材,定好类型,请人创作,然后由艺术团演出),也要有一大批“从下到上”产生出来的好作品(即各师生、各教研室、各系部的创作轰轰烈烈、成果多多,学院的学术委员会、创作委员会以及科研、创作部门在这众多的作品中,挑选出一些有思想性、艺术性、有潜力、可加工的作品来,进行精心打造加工,上升为学院作品,直至追求精品力作)。只有这样,学院的创作才能走入正常的轨道,如果只有一种,都是有偏颇的。

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篇9

从成人教育的功能来看,可以分为四个类别:补偿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文化教育。

补偿教育:主要是为因各种原因失去受教育机会或未完成正规的基础教育的人提供第二次教育机会,带有明显的补偿性质。

继续教育:它应成为当今成人教育的主流。继续教育系指为那些已完成正规的学历教育的人继续提供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教育。

成人职业教育:目的是培养或提高成人就业或从业的能力,目的是扩大成人就业的机会。

社会文化教育:社会文化教育是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最佳形式,它以满足社会成员个人的教育需求为目的,组织、提供各种非正规、非学历的教育活动。

目前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提供的是补偿教育和继续教育。艺术设计是应用设计,在社会上和企业中有大量的从业人员,许多设计公司的主要设计人员并没有很高的甚至没有学历,他们在实际应用当中逐步掌握了设计的知识并能够胜任一些设计工作,但在专业理论或较高设计层面上显得力不从心,希望通过正规的专业学习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以求更大的发展。

2当前艺术设计专业成人教育的主要特点

2.1艺术设计教育不同于文理教育。近年来随着扩招的影响,艺术教育专业持续升温,除专业的艺术院校外一些综合大学或单科院校相继成立二级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或成立相关学科专业。根据不完全统计,至2001年,在全国的1080所院校中已经有597所院校设立了艺术类专业(包括音乐、影视类)。但是应该看到的是艺术类的专业设置、教学模式与普通文理科专业有着较大的差异,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化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是教学与创作相互依存,在教学中不求统一的模式,追求的是个性化发展。

2.2艺术设计教育发展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建设速度的快步提高,以及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一些新的行业、新的技术不断出现,如数字艺术、多媒体、网页、计算机应用等需要大批的专业人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人才仍然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总体来看包含有一下两个原因:一是应届毕业生缺少实践能力和实际经验。二是一些长期从事设计的人员对新兴学科的专业知识欠缺。

2.3艺术设计教育资源不足对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据统计艺术类招生人数已经排在全国各专业总数的前6位,并且还有增长的趋势。许多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投入远远达不到招生的增幅比例。学生多、教师少、资料与试验设备欠缺已经成为全国艺术院校和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3艺术设计专业成人教育学生特点分析

3.1艺术设计专业成人教育学生的优势分析。学习热情高:成人教育学生与统招生的明显区别是主动学习热情高,他们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拓宽自己的专业,丰富知识结构,以便更快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取得更大的发展。理解能力强:成人是指成熟的人,成人期意味着成熟和经验。特别是一些长期从事设计工作的学生具有统招生所不具备的经验与优势。具有吃苦精神: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他们在长期的竞争中经常夜以继日的加班工作,为了完成工作任务,甚至连续几周没有休息日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成人教育学生由于年龄层次、社会经验、心理成熟程度的都与统招生存在着差别,他们的思考与总结能力较强。

3.2艺术设计专业成人教育学生的劣势分析。学习时间的保证性差:这是成人教育中存在的较大问题,这也是成人教育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固定的思维模式影响知识的接受程度:从一般角度来看,随着年龄的增大,成人的思维模式相对较固定。系统理论学习兴趣较低:由于学生长期从事第一线的实践工作,他们更希望能尽快的提高实际设计能力,尽快的学以致用,带有较强的功利性。课题创新性与深入性研究不足: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客户对时间要求较紧,经常造成设计师设计时间的紧迫感,往往以客户要求为主导来设计作品,长此以往形成了对课题的研究与深入不够的缺点,在作业中表现为缺少创新性,不能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课题的缺点。

4艺术设计专业成人教育的课程改革设想

4.1适当减少基础课比重,丰富专业设计理论。艺术设计专业的统招本科生的课程中一般有基础课、设计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大部分构成,学生要在四年当中完成全面的知识学习,基础课(素描、色彩、构成等)的比重较大,所以一般不设专业理论课程。设计理论课程一般是艺术概论或工艺美术史等通用的设计理论。这些理论课程中注重的是宏观的设计理论与概念,是对设计理论和历史的基本知识研究。例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可开设平面设计史、设计管理、营销策划或设计师作品赏析等课程,以增加学生对专业理论方面知识的掌握,提高设计眼界和设计管理方面的才能。

4.2应考虑必修课与选修课并举,丰富选修课内容。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都属于必修课,必修课是每个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专业知识体系。选修课是指教学计划中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知识结构、发展智力,培养研究和创造能力的自愿选修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计划中可适当增加选修课科目,丰富选修课的结构和内容,减少必修课所占的份额,以适应学生自主学习和对个人知识需求的侧重,增强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性,最大程度的发挥成人教育的作用。

4.3紧密结合艺术设计时代特色,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艺术设计是与时代结合十分紧密专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们就必须把最新出现的设计资讯、表现手段、设计理论和应用软件及时的增加到课程当中,把现代设计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掌握做为重点,使成人教育能够真正作到学以致用,跟上世界艺术设计发展的思潮。

4.4针对成人教育特点,大胆改革教学方法。成人教育的特点是学生是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在交流与沟通能力方面他们具有更多的经验,利用网络、多媒体或实验环节进行多层次、互动式双向交流的方式,既可以缓解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也符合成人教育的特征。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引用一些数字教学方法,一方面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会为成人艺术设计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信息化、现代化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

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艺术设计专业成人教育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范围的不断扩大,社会人才的需求将不断上升,成人教育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艺术设计成人教育也面临着进一步改革。21世纪的竞争终归是人才市场的竞争,教育改革的核心就是课程改革。要使艺术设计成人教育能够尽快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真正发挥其培养实用性、创造性人才的作用,大胆探讨教学改革方法,制订出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潘鲁生主编,广告设计师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5.6

[2]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7

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篇10

一、学校艺术教育的缺失

城乡之间艺术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在农村和边远地区,学校艺术教育被忽视、轻视的思想和现象还比较普遍,有的还相当严重,并且,学校艺术教育的师资、器材和经费严重不足,管理和科研依然有许多缺失的方面,总体可以概括为“四个不到位”:

一是艺术教育理念不到位。个别学校领导缺乏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掌握,思想陈旧,默守陈规,工作缺乏创新,把学校艺术教育简单化,理解为搞几次比赛活动、选几个艺术尖子,这就导致多数学校艺术教育人员配备不足,管理机构不健全,没有艺术教研组,即使在规模较大有教研组的学校,艺术教育的教研活动横向交流少,大大地制约着艺术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

二是艺术师资配备不到位。经济欠发达地区艺术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既有数量不足的问题,也有分布不均的问题。导致数量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学校在教师配置上存在偏差,认为艺术学科教师可有可无,每年招聘音美教师寥寥无几,艺术师资得不到充实。第二,因为艺术学科是非考试学科,存在学校为了保证升学率,让音乐、美术专业的年轻教师替代年龄大的老教师担任文化课学科教学的现象,使本来就紧缺的艺术师资雪上加霜。许多农村学校专职音乐、美术教师基本为零。

三是课程计划落实不到位。由于缺乏专职艺术教师,由文化课教师或班主任教师兼任艺术课、艺术课大家上的现象十分普遍,人人都可以上艺术课,教学内容和人员不固定,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四是教学设施配备不到位。从总体上看,艺术教育资金投入和教学设备器材的配备,城区学校好于农村学校,农村一些规模较小小学的艺术教学设备器材几乎空白。艺术教学场地普遍不足,艺术教育经费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满足不了教学和开展活动的需要。

二、学校艺术教育的改进

造成欠发达地区学校艺术教育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许多问题也是共性的,需要我们正视现状,采取措施,逐步解决。为此,就如何改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笔者提出了一些肤浅的想法:

一是充实和稳定艺术教师队伍。艺术教育师资短缺,是制约农村艺术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加强艺术师资的培养,建设一支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艺术师资队伍,是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我们应该通过招聘选配、专业培训、兼职聘请等多种渠道,努力增加和提高艺术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建立科学的艺术教学评价机制,激发艺术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二是狠抓学校艺术课程的开设。学校艺术课程的落实应作为区评估、评优的重要指标,在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标准化学校”、“文明示范校”等评比活动中,对不能开齐开足艺术课时的应一票否决。同时,要建立激励机制,制定相关政策,支持、鼓励城镇学校艺术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可采取“走教”、“支教”、“巡回教学”、“流动授课”、“定点联系”、“对口辅导”等多种形式,解决农村学校因艺术师资短缺、不能开齐开足艺术课的问题。

三是抓好艺术教育常规管理。研究制定适应新课改要求的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学常规要求,按照音乐、美术学科课程计划、备课、课堂教学、练习、辅导、课外活动和评价等新的标准和要求,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四是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教研科研相结合,建立试点,培养发现典型,推广经验,开展教学评估,深化艺术教育改革,达到教研有计划,落实有措施,工作有成效。举办教学观摩,评课,课改交流、优质课评选、优秀论文和优秀案例评选、才艺大赛等活动;鼓励教师进行课改实验,艺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特有的文化艺术资源,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学习和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形式的现代化、多样化,拓展艺术教育空间,提高艺术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