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绘画教学教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5:15

少儿绘画教学教程篇1

关键词:儿童;绘画;教学

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对一切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儿童绘画是儿童表达感受、认识社会和生活的重要方式,能够反映出儿童的心理、智力等发展水平。青少年宫的儿童绘画教学要充分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智力水平、兴趣爱好等,不断改善儿童绘画教学。

一、儿童画教学现状及问题

儿童绘画教育的目的在于教授儿童如何绘画,使儿童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和技巧,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完善儿童的身心健康,并有利于儿童精神文明的构建,在儿童绘画教学过程中最根本的是培养儿童的艺术思维和创造能力。笔者从事儿童绘画教学多年,从中发现儿童绘画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儿童绘画教学一般遵循儿童家长对绘画规则的认知经验,以成人的审美标准来评价儿童绘画的好坏,决定儿童学画的过程和结果。这种教学上的偏差扼杀了儿童对绘画最原始的认知和丰富的想象力,还丧失了教学中对儿童绘画潜力的挖掘,对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现,影响了儿童画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儿童在学习绘画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发展。(2)儿童绘画教学容易造成儿童误入模仿绘画的歧途,使儿童绘画形成鲜明的“样式化”和“概念化”,违背儿童学画的根本目的,错失培养儿童综合素质的机遇。(3)儿童绘画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儿童绘画心理及绘画阶段规律的认识,单纯按照教师的意图和经验去组织教学,不利于充分发挥儿童学习绘画的主观能动性,无法体现儿童的创造性。

二、儿童画教学的改善策略

1.掌握儿童绘画审美评价

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都未发育成熟,无法与成人相比,对绘画的审美评价好没有完全形成,与成人对绘画的审美存在一定的距离。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来看,儿童时期天真好奇,智力处于发育阶段,对新鲜事物有不同的认识和表达方式;从认知思维特点来看,儿童绘画一般是根据对新鲜事物的感知,凭借主观想象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完成随意的绘画,因此儿童画常表现为离奇的、夸张的,但这并不能表示儿童的绘画不符合审美。在儿童绘画教学中,首先应对儿童绘画有正确的认识和审美评价,在绘画中发现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创造力。因此,在儿童绘画教学中,正确掌握儿童绘画审美评价,改变传统对儿童绘画的评价理念,才能真正提高儿童画教学质量。

2.明确儿童绘画教学目的

儿童学习绘画的目的不是抄袭与模仿,否则只会扼杀儿童对绘画的天生创造力和想象力。儿童绘画的目的是通过绘画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以及思维、想象,这种表达方式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所致。因此,在儿童绘画教学中要明确教师教儿童绘画的最终目的,从教学目的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出发点,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儿童学习必要的美术知识、技能、技巧,引导儿童注意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发现,并发挥创造力将事物画出来。儿童美术教师不仅具有绘画教学技能,还要学会引导儿童,避免过分规定儿童绘画内容,不能以成人的审美标准去刻意修改儿童的绘画。

3.遵循儿童绘画阶段规律

儿童绘画阶段规律是从抽象到意象再到具象的过程,儿童学习绘画的过程必须遵循其学习认知规律,按照规律开展教学。儿童绘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随着儿童心理、生理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在儿童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设置要遵循儿童绘画阶段规律,以此规律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绘画教学方法,将儿童的心理特征和绘画能力与教学相结合,逐步提升少年宫儿童绘画水平。

4.创新儿童绘画教学方法

儿童画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从教学内容出发,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绘画的兴趣。首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的绘画兴趣,例如音乐、图片、故事、小视频等创设教学情境,唤起儿童学习绘画的兴趣。其次,有目的地组织儿童在学习绘画过程中参与活动与游戏,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绘画思维的敏感度。教师还可以采用启发引导、原型变式、诱发想象等方法,打破儿童在绘画学习中的单一思维方式,培养儿童绘画的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儿童绘画教学不仅是一项学习绘画的活动,更是儿童在学习绘画过程中逐渐形成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过程,也是儿童心理、思维等不断发展的过程。少年宫儿童画教学应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审美价值,在明确儿童绘画教学目的的同时,根据儿童绘画阶段规律采用灵活的、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儿童绘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参考文献:

[1]王明云.美术教学中由儿童绘画向写实绘画转化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32):157-158.

少儿绘画教学教程篇2

   少儿美术教育心理认知开放式教学

   少儿美术教育在整个美术教育中起着启蒙化的作用。从以往的教学模式来看,主要是以“教会学生绘画”为核心,实际上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角色,包括其身心的特点、创作潜能等方面。本文正是对这些问题展开了一定深度的探讨。

   一、基于少儿心理认知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

   少儿由于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因此,在探讨少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切实地关注该群体特殊的心理机制。这也是笔者在开办“佳美”少儿艺术室过程中所得出的一个重要的结论。

   综观历史上关于少儿美术心理学研究情况,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理论。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以及罗恩菲德的绘画发展理论可知,它们均关注到了儿童画在整个未成年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性地位。在皮亚杰、罗恩菲德等学者关于儿童心理学说的启示下,英国心理学者里德完善了“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说”,将其分解为“涂鸦期”“线描期”“叙述的象征期”“叙述的写实期”“视觉写实期”“压抑时期”“艺术复活期”7个步骤,并构建了关于儿童绘画发展的“直线型”模式理论。

   从笔者执教于“佳美”少儿艺术绘画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少儿阶段,基础性的训练必不可少,但需要掌握好“度”。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美术价值需要通过科学性的个体经验所证实,即使是对于儿童所处的低龄阶段而言,也要将其具有主观性、偶然性、个体性的经验符合科学化的合规律性。由于少儿普遍存在着好玩的天性,作为教师引导者,则需要加以引导,在满足少儿以绘画为游戏的心理的基础上,也要有意识地融入关于绘画的技能与技巧。毕竟,少儿的绘画技能尚未成熟,需要正确地加以指导,才能够既满足少儿游戏的心理的同时,也能够对他们的绘画技能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二、兴趣与专业相结合的少儿教学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绘画的少儿而言,由于思想上尚未成熟,他们更多地需要在兴趣的指引下去学习他们所喜欢的科目。如若只是在家长一味地强制下去学他们所不感兴趣的内容,那么可能得到的结果势必适得其反。这一点在幼儿的兴趣教学中显得尤其突出。基于此,笔者在开班伊始就制订了相应的工作计划,针对该年龄学员的身心特点配备相应的教材,在上课的过程中,以启发式的教育方式、有意识地去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也有机地融入一些关于绘画的技能技巧。由于少儿接受能力有限,笔者在传授教学知识的时候,并不以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而是潜移默化地逐渐深入地灌输一些技巧。

   笔者在每次的主题绘画课上,借助于视频、图片等媒体手段来营造学习的环境,以促进少儿学员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并进而展开个性化的艺术创作。正是在这样兴趣与专业相长的教学模式下,围绕着造型提高、兴趣培养这两项任务,笔者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并开设了与之相适应的一些课程,例如,儿童画、水粉画、陶泥课、写生课、手工课等。同时,笔者也充分地利用好节假日的时间开展了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创作活动。

   三、自由、民主的开放式教学机制

   我国着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他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的确,对于少儿来说,在有意识地向他们传授一些专业性技巧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到孩子们的创作潜能。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体制之中,美术的教学观念体现更多的是教会学生绘画,甚至强加灌输进一些成年人的绘画思想及其技巧。这样并不能达到很好地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本身所具有的自由化的特点,进而可能抑制少儿的绘画创作的潜能。因此,笔者采取自由、民主的开放式教学机制,并通过给出课题加以引导将孩子们的认知通过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实践证明,笔者的这一教学理念得到了大多数家长的认同。在2011~2012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尽量放手,让少儿学生自己亲手绘画,教师不手把手地进行执教。从教学的成果来看,孩子们也的确能够画出优秀的作品。现以2012年2月11日画室《青蛙》一课为例展示学生作品。

   其中,上述图一、图二为小朋友08年2月的作品,图一是老师演示图像资料,介绍青蛙的相关知识,生活习性,结构特征后孩子根据理解自己创造的青蛙形象,画面虽然在构图、用笔等方面还不足,但是体现出孩子对青蛙的认知,图二为教师示范后孩子完成的作品。图三、图四为7岁小朋友的作品,图三是演示图像资料后,学生照青蛙图像资料完成作品,图四为教师示范后学生完成作品。

   笔者认为,在教学途径上,可以采取一些新式的教学方法,例如,示范法(包括局部示范法、欣赏示范法、幼儿自我示范法以及师生共同示范法)、情景再现发现法、心灵感悟体验法以及实物人形模特法;在教学评价机制上,也可以采取多元主体的评价法,例如,幼儿自评、幼儿互评以及教师点评等。

   四、强化学校与家庭互动的反馈作用

少儿绘画教学教程篇3

【关键词】 传统绘画教育 儿童绘画 绘画临摹 教师素质 家长“望子成龙”

前言

现如今绝大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值也相应地越来越高,甚至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期盼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他们不惜财力、物力、人力精心去培养孩子,从而剥夺了孩子的礼拜天、节假日,让他们去参加美术班等名目繁多的各种补习班的学习,书法、国画、素描、色彩……希望在艺术领域里能够“望子成龙”。然而他们不知道,带着这样受迫的动机或利害关系而进入艺术领地的人,成功者实在是寥若晨星。绘画其实和体育一样,其成就不单单靠“苦练”便能够奏效的。

一、我国当前儿童绘画教育的实际情况

我国目前的儿童绘画教学还没有形成一套种完整的、统一的、适合于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教学模式。虽然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成果,如自主参与式教学法、线描造型教学法、诱发式教学法、情感思维教学法等等。但是,目前的儿童绘画教学还没有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各地的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们都还是各自为战,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自行编制教材或根据自身的喜好来制定教学内容。现在仍然还有许多地区用传统的儿童绘画教学方式,传统的绘画教学主要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1、注重临摹。传统绘画教学一直以传授基础技能为主,没有更多的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所以绘画教学多是采用简单的临摹教学方式,也就是老师教学生照搬照抄。由于儿童画画不是靠自己的观察、想象去主动创造,而是不动脑筋地记住了教师的画法,这样就造成了思维的惰性,影响了其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临摹教学使儿童对生活中的美无动于衷,对生动有趣的物象不会画也不敢画,每个孩子的画没有个性,没有心灵感受。

2、忽视儿童成长的历程,教材内容脱离儿童实际。我们却经常看到一些儿童在绘画课上不敢落笔,即使画了,那些人物、房子也都是非常模式化的几何图形,也有人说“我不会画”。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儿童对绘画如此惶恐呢?我们不妨去书店看看,那里到处充斥着描红、仿影、填色图画本。那些儿童真是受了着色图画本的限制后,就很难再享受创作的自由,他们便丧失了独立的创造和表现欲望,而使他们的思想变得依赖性,失去了感情宣泄的机会。

3、传统的教材内容编排总是由简到繁,从成人的眼光看儿童的造型能力发展,认为:物象的形状越简单,儿童越容易掌握和接受,所以教材从简单形到复杂形安排,以体现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实践证明儿童绘画题材并不存在繁简问题,富于变化的复杂形反而易于被儿童接受,如,教材中的旅游鞋、自行车、古建筑等都是儿童绘画的好题材。

4、传统美术教育的评价标准,压抑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只以像不像为评价作业的标准,忽视了艺术中的多元化表现。

5、家长对孩子的培养具有盲目性和急功近利思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人们传统的教育观念也不断发生变化。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与特长,几乎成了众多家长的一致愿望。基于对社会的迅速发展的深刻认识,家长们都有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于是对孩子早期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看到孩子喜欢涂涂画画就送到美术训练班去学习,希望孩子在绘画方面能有所成就,过早、过高的对孩子提出了技术性的要求。以成年人的眼光来评价孩子的绘画作品。在不符合自己标准时就给予批评、指责。孰不知正是这种不懂少儿美术教育规律的做法扼杀了少年儿童的天性,阻碍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直接影响了少儿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二、我国当前儿童绘画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实际效果

当前在教学上总括起来,有两条路子,两种方法。一种是以临摹为主的成人化的教学体系,这种教学脱离了儿童实际,以传授技法为目的;另一种是根据儿童各阶段生理、心理特点,用启发和引导的方法,教儿童去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感受,教儿童掌握基本的造型方法和规律。

据了解,我认为以下几种教学属于前一种,这种教学阻碍了儿童能力的发展。

1、临摹国画。用固定的笔墨程式教儿童背画一两样东西,这种方法儿童比较容易掌握,易见“成效”。因此有不少人被迷惑,误以为能画两笔国画的孩子就是“神童”,其实是误人子弟。首先,在选择内容上,它脱离了儿童生活的实际。儿童时代有他们自己的世界,他们所看所想不同于成年人,用成年人的技法教儿童模仿只能对儿童的观察和想象起抑制作用;其二,技法是作者在观察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儿童也能创造绘画语言去表现去感受,而死背技法程式则会抑制创造能力的发展;其三,使儿童易产生依赖性,成人不教就不会画;其四,使儿童误以为自己容易成才,而实际并不具备真正的造型能力。

是不是幼儿不可以学国画呢?不是的,用国画工具表现儿童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感受,还是可取的。古人云:师其意而不师其迹,乃真临摹也。

2、从点、线、面开始的基础训练。教儿童画点、线、面,再画几何素描。点、线、面是造型语言的基本要素,但用这些没有任何意义。枯燥的抽象符号,去训练儿童掌握画线、画形的技巧,也是脱离儿童实际的。儿童在小肌肉还发育不十分完善的时候,握笔的力度、用笔的准确性都比较差,把线和形画准十分困难,画的线歪歪扭扭、哆哆嗦嗦是正常现象。儿童绘画训练不同于儿童器乐演奏训练,绘画一开始就与创作紧密结合,训练更偏重于创作。而儿童掌握一种乐器演奏成人的曲子,则更重于技巧。所以,有人问学绘画为什么不能像学器乐那样进行强化训练,根本区别就在这里。一个人技巧技艺再好,不能创作只能模仿,不过是个匠人而已。

3、临画卡通形象。教儿童用铅笔、橡皮,甚至尺子,按一定的比例、形状,临画一种形象,要求画得同范画一模一样。临画卡通画好不好?我觉得不好。但是许多儿童都喜欢画,因为卡通画是成人对实物经过变化的创作,形象简练,逗人喜爱,也易于模仿。但儿童长期临摹卡通画,容易养成画概念化形象的毛病,死临范画也容易使儿童画的形象呆板,妨碍儿童自己去观察和创造。不少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能临摹一幅画,画画干净,涂色均匀,就认为孩子学画有成绩,并为之高兴,其实这只是学了些绘画的皮毛,而真正失掉了儿童最宝贵的童真和稚气。同时,临画对于儿童造型能力的提高也没有好处,因为呆滞、死板都是绘画所忌讳的。过早要求儿童画准比例,用一般的比例概念去替代儿童的观察,只能把儿童引导到死框子、死套路上去。

儿童绘画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学,开发学生智力,对儿童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教育。让儿童画画只是教育过程中的手段和方法,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通过美术活动的手段,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使儿童借绘画表现、舒展自己内在的意欲和情感,培养美的情操和陶冶美的人格。

我认为,儿童期绘画不能过早要求他们掌握比例、透视、空间、体积等因素,这些写实绘画的基本因素是不可能被他们理解和接受的,如果硬讲反而会像枷锁一样束缚儿童的创造力。应该等到儿童的智力、情感等能力都成熟以后再进行一定的绘画技能训练,否则,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儿童一旦到了学龄期,就不再能凭靠自己的力量去取得进步了。他们开始力争在绘画中达到一种照相式的现实主义,如果在这个时候可以在儿童与外界美的接触中,增加对优秀美术作品的学习、鉴赏,这样的话,自由画法就必然可以获得更强有力的生命。适时的临摹可以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陶冶审美情趣和发展创造性。

三、儿童绘画教育中开展临摹训练的四个原则

因此,教师或家长在指导过程中,要运用适当的教育策略,协助儿童达到自己画画的目的,促进他们创作能力的增强和心志的健康发展。

1、善于启发和引导,巩固儿童绘画的兴趣。

几乎每一个儿童对画画都有着强烈的兴趣,他们总是忘我的创作着,用画笔画着他们眼中的世界,或主张,或夸张,极富有新颖性和独创性,他们的画虽然稚拙,却也妙趣横生。教师和家长一定要保护好儿童的这种绘画兴趣,与儿童一起分享他们创作的快乐,尊重他们,以表扬为主,局部矫正为辅。不要以成人的好坏标准刻板地评价儿童的作品,更不要横加指责和随意改动他们的画。而应用“童心”去想儿童所想,看儿童所看,感儿童所感,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启发和引导儿童绘画,巩固他们的兴趣,让儿童画画像游戏那样自由发挥,不断地在创作中提高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

2、以启迪创造意识带动儿童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提高。

在绘画活动中,儿童用线条、图形、色彩等将自己的经验、印象和情感转化为美术形象,这一转化过程即是创造。作为教育者,首先应明确儿童绘画教育的重点是启迪他们的创造意识,而不是点、线、面、透视等技能的传授。要以保证儿童绘画的创作性为目的,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和教育环境诱导儿童进入创造的过程,丰富他们的感受力和想象力,训练他们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在启迪创造意识的前提下,进行绘画技能技巧的训练。这样不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使儿童从小学会艺术思考,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有益于智慧的发展。

3、注重求新求异,不要给儿童固定的绘画模式。

绘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启发,鼓励儿童创造新异的作品,不墨守成规,不自我重复和抄袭他人作品。然而,在我们现在的美术教育中却有很多走入了热心教孩子画模仿画和范画的误区。儿童喜欢模仿,示范也是儿童绘画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但在儿童绘画过程中面面俱到,像教儿童写字一样先画哪一笔,后画哪一笔,让儿童照抄的示范,不但会造成儿童的消极模仿和绘画依赖性,而且会形成画法上的保守、构图造型上的固定模式,抑制他们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注意在示范中教儿童掌握表现的要领,注重把临摹和观察、想象、启发相结合,注重求新求异的能力培养,给儿童动手又动脑的机会。

4、培养儿童的主体性。

少儿绘画教学教程篇4

关键词:绘画;教学;开放性

绘画是幼儿心灵的一面镜子,在绘画过程中幼儿可以全面地发展。传统的绘画教学以习得绘画技能为目标,注重临摹训练,以画得像不像为评判标准,教学方式单一,这种模式严重制约了幼儿园绘画教学的发展,因此必须改革。我们幼儿园近几年进行绘画教学的研究,注重开放幼儿绘画活动的空间,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引导幼儿的独立创作,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的天性得到体现。在全面育人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个性,在绘画活动中幼儿可以大胆地表现情感和体验。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开展绘画教学活动呢?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突破传统,以培养幼儿能力为中心

幼儿绘画的重点是以培养幼儿能力为中心,而不是传统的技能传授,是帮幼儿树立一个走向未来社会得以立足的精神支柱,因此,我们把训练幼儿的直觉感受、形象观察、形象联想等作为重点,提高审美能力,不仅仅关注幼儿绘画技能的形成,更关注幼儿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想象能力的发展。在组织绘画教学的时候,教师只是在目标要求、基本要点和大的框架上进行预设,而在活动过程中细节是不能预测的,也是难以预测的,这样的活动对教师和幼儿都有一定的挑战性,每一细节既在预料之中也在预料之外,有很多的未知,有时幼儿的独特的思维方式更是让老师吃惊和感动。这样有利于幼儿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品质的潜力,使幼儿通过绘画活动,得到个性及创造力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从而带动绘画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二、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选材

每一个年龄段的幼儿对绘画内容的理解有不同的感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单纯地安排幼儿绘画教学内容,这样,会使幼儿感到束缚,幼儿的绘画能力发展有三次较大飞跃,即涂鸦期、象征期和概念画期,涂鸦期一般在一岁半到三岁以前,在幼儿园的小班,提供必要的涂鸦条件,鼓励涂鸦,了解幼儿的经验与想法,对幼儿的联想进行引导。象征期在三岁左右,幼儿开始运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像表现事物,思路活跃,可变性强,这个时期引导幼儿多去观察,积累经验。由于缺少必要的绘画技能,会出现绘画表现困难,因此要提供一些必要的绘画知识技能,这一时期的幼儿对色彩辨识能力发展也较快,水粉颜料和油画棒结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佳。概念画期是幼儿比较成熟的时期,对于绘画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与帮助,理解和保护幼儿的独特的表现方式。在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的同时,也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以及丰富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总之,要根据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开展有益于幼儿全面发展的绘画活动,协调好绘画教育与幼儿园整体教育的关系,这也是幼儿园开展绘画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活动评价要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宗旨

评价幼儿作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每次绘画结束后,我们把作品一个也不少地展现在全体小朋友面前,让孩子相互交流、品评,大家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欣赏,可以站着、坐着,甚至可以躺在地板上欣赏,有的孩子可以像讲故事一样讲述自己的构想。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和积极性,发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在评价中要多表扬、鼓励,给孩子以自信。挖掘优点的同时还要对幼儿的作品提出不同的看法和希望,使幼儿的绘画表现逐渐完美。

以上是我们幼儿园在绘画教学活动中的尝试,为了更进一步贯彻《纲要》精神,促进幼儿自身个性品质的发展,为了给幼儿创作宽松、愉快的氛围,为体现幼儿主体地位,挖掘每一个孩子与众不同的独特潜能,尊重幼儿在绘画中的独特纯真甚至稚拙的造型和色彩,我们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丰富幼儿园的绘画教学内容,为幼儿创造更加适宜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我们共同努力,在幼儿教育的这片土地上开创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少儿绘画教学教程篇5

【关键词】绘画表现;自由游戏;集体教学;中班幼儿;手的拓印画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6)01/02-0071-06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绘画是艺术形式的一种。幼儿在绘画活动中通过反复操作材料感知材料特性,表达情绪情感,探索表达方式。

艺术在本质上是游戏,因此,游戏与艺术是相通的。幼儿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社会的认知与情感,就是一种随心所欲自由表达的视觉游戏。〔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2〕自由游戏是顺应儿童天性的活动,它是否可以成为幼儿审美与表达能力发展的途径?英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从生命本能与理性之间关系的视角探讨了游戏的起源,认为游戏是一种剩余精力的宣泄,虽然游戏对维持生活没有直接帮助,但这种由无目的的本能冲动所带来的生理机能的快乐和精神,正是人类追求自由意志和美的内在动力,这一点与艺术是相通的。〔3〕正因为两者具有相通性,所以,将自由游戏作为幼儿美术教育的基本方式是可能的。

集体教学活动是一种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能较集中、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的归属感、集体性与自制力。〔4〕但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因人数较多,教师较难集中所有幼儿的注意力,较难充分照顾到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5〕教师在教学活动时,要花费部分精力维持活动秩序,运用各种策略帮助幼儿获得认知经验,因此难免会忽视幼儿审美与情感体验的获得。〔6〕集体教学活动也是美术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它确实难以满足每个幼儿的发展需求。

那么,自由游戏与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美术教育有何不同呢?两种不同活动组织形式对幼儿的绘画表现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自由游戏是否可以作为“适宜性美术教育”的一种形式?为此,本研究根据《纲要》提出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指导思想,以及《指南》有关美术教育的定位,分析自由游戏与集体教学活动组织形式下幼儿的绘画表现及其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开展适合幼儿发展的绘画活动。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随机抽取上海市某公立幼儿园中未参与过“手的拓印画”活动的20名中班幼儿,分为自由游戏组与集体教学组,每组各10名幼儿。实验设计及实施过程见表1。

实验结束后,研究者收集幼儿绘画作品,从表征内容、表现方式以及叙事表达三个维度分析幼儿的绘画表现,比较两组作品间的差异。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自由游戏与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绘画表征内容的比较

1.与集体教学组相比,自由游戏组的绘画表征内容较少

结果显示,集体教学组出现了14种绘画表征内容,自由游戏组则相对较少,出现了8种(详见图1)。其中,相同的事物有“花、彩虹、蝴蝶和太阳”4种,此外,集体教学组表征了“河、草、车等”10种不同的事物,自由游戏组则表征了“泥土、海浪、天空、雨点等”4种不同的事物。集体教学组在命题作画活动中出现了更多的表征内容,表明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难以围绕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绘画,这可能与幼儿是第一次接触拓印材料,尚处于材料探索阶段有关。幼儿的表征内容往往是基于材料的特点,并根据自己的行为动作进行表达的。例如,一名幼儿用手指点画了一个个小圆点,并把它们想象成一只只小蝌蚪,而不是根据绘画主题,使用相关材料加以表征。

2.与集体教学组相比,自由游戏组表征主题的比例及其相关度更高

(1)自由游戏组比集体教学组表征主题的比例更高

集体教学组与自由游戏组作品的绘画主题表征情况见表2。结果显示,在表征主题的幼儿组内百分比中,集体教学组占60%,自由游戏组占80%;在表征“花”的幼儿中,集体教学组和自由游戏组幼儿分别占42.9%和57.1%。集体教学组在组内百分比和总体百分比中所占比例均低于自由游戏组,这表明,自由游戏组的作品表征主题的比例更高。

研究者对录像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讲解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以及动作示范、语言强化等方式,引导幼儿表现绘画主题“花”。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做得较多的是重复练习、直接模仿教师的绘画,对主题“花儿朵朵”的关注较少。在自由游戏活动中,教师直接引入主题,要求幼儿根据命题作画,教师不提供范画,也不对绘画的技巧等作要求,如何表征主题是幼儿自己的事情。

(2)与集体教学组相比,自由游戏组表征的内容与主题相关度更高

与主题“花”搭配度较高的表征有小草、泥土、水分、阳光等。幼儿若在作品中对这四类事物进行了表征,则说明其作品内容与主题有较高的相关度。本研究对两组幼儿作品进行了分析,由表3可知,有关主题表征,自由游戏组对照百分比为64.3%,大于集体教学组(35.7%)。在表征“水分”时,集体教学组大多通过“河”来表现,自由游戏组则大多通过“海浪”“雨点”来表现。对于与主题“花”相关度较高的“泥土”的表征,出现在自由游戏组,集体教学组无人表征。由此可见,自由游戏组的作品内容与主题相关度更高。

3.与集体教学组相比,自由游戏组的作品表现出更高的表征精细度

为进一步探究两组幼儿对同一主题表征的差异性,本研究将主题“花”的表征细化为“花瓣”“花茎”“花叶”“花心”四个部分,分析两组幼儿对这四个部分的表征以及对于“花”的命名情况,以考察幼儿作品表征内容的精细程度(详见表4)。

由表4可以发现,自由游戏组对主题的表征更为全面、精细。结合录像资料的分析发现,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是:首先,集体教学组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将重点放在了对“用手掌印小花”和“用手指头印小花”两种技巧的掌握上,同时,幼儿还要分散部分精力去探索新材料。自由游戏组则经过几次自由游戏,对材料已较为熟悉,在没有教师引导的情况下将更多的精力放到表征主题上;其次,从绘画技巧来看,手指点画和拖线画更便于幼儿进行精细化表达。

(二)自由游戏与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绘画表现方式的比较

1.与集体教学组相比,自由游戏组更少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

由图2可知,相比于自由游戏组,集体教学组较多采用教师示范的手指点花和手掌印花表现方式。教师除了不断示范“手指点花”与“手掌印花”的绘画技巧,还配以口诀式的语言指导。例如,在教幼儿用手掌印花的技巧时,配以“小手张开,颜料里面摁一摁。小手摁在纸头上,哇――一朵花儿开开了”。手掌印是一种拓印方法,印出的是大面积的手掌,颜色和形状变化较少,难以表现物体的细节。

2.自由游戏组与集体教学组学习绘画表现方式所需的时间无明显差异

集体教学组根据教师的示范学习绘画表现方式,自由游戏组则通过游戏自发学习。对两组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自由游戏组在第一次进行自由游戏时,就开始自发使用手掌印的方法探索材料,第二次自由游戏中有90%的幼儿使用了手指点的方法。这表明,通过自由游戏,幼儿能够迅速掌握手掌印和手指点的表现手法。集体教学组则在教师讲解、示范十分钟后开始学习该技巧(详见表5、表6)。这表明,即便没有教师的示范指导,幼儿通过自由游戏,也能掌握这两种表现方法。

(三)自由游戏与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绘画叙事表达的比较

自由游戏组与集体教学组在绘画叙事表达上无明显差异。两组幼儿在作品中叙事的情况较少,集体教学组有1名幼儿在作品中叙事,自由游戏组有2名幼儿在作品中叙事,对应作品及叙事内容见表7。

两组幼儿均表现出叙事表达数量少、语句短的特点。这可能与幼儿对材料的探索次数不多以及材料本身的特点有关。一方面,自由游戏的次数会影响幼儿的叙事表达。自由游戏组在进行命题作画之前进行了四次自由游戏,经历了从探索材料、探索表现形式再到尝试表征的过程,但很难说通过四次游戏就能够让幼儿的绘画叙事具有丰富性和逻辑性。如果能给予幼儿更多的自由游戏时间,他们也许会有更多、更丰富的叙事表达;另一方面,材料本身也可能限制了幼儿的叙事表达。不同的绘画工具会影响幼儿的绘画表征。有研究表明,使用硬笔工具绘画,能促使幼儿出现更多对细节的表征;使用软笔工具绘画,能促使幼儿出现更多的情感宣泄和自由联想。〔7〕在拓印过程中,手与水彩颜料是绘画工具和材料,水彩颜料是水和色彩的调和搭配,具有流动性、溶合性和渲染性等特点,有利于幼儿的自由联想和情感表达,但可能不利于幼儿的细节表征与叙事表达。

三、讨论

(一)较之于集体教学,自由游戏更适宜幼儿的发展

1.在自由游戏中学习绘画表现方式的成效不逊于集体教学

游戏作为顺应幼儿发展、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活动,深受幼儿喜爱,有不少教师认为它不能替代集体教学。在他们看来,集体教学才是幼儿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最主要,甚至唯一的途径。但本研究表明,通过自由游戏,幼儿同样能够习得绘画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如果留给幼儿更多自由游戏的机会和时间,他们会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

2.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学习比在集体教学中的被动学习更有意义

本研究发现,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90%以上的幼儿在15~20分钟之内就可以习得教师要求掌握的表现方式;但在自由游戏中,几乎100%的幼儿都需要更久的时间来习得教师要求掌握的绘画表现方式。虽然自由游戏组在习得速度上不及集体教学组,但这种主动习得较教学示范的被动习得更有意义。主动习得是幼儿通过对游戏材料的探索、操作和尝试而获得的对材料特性的理解,是容易内化的和长效的学习;被动习得的效果则往往是表面的、短时的,习得的内容未必能内化,反而有可能禁锢幼儿的想象力。

3.幼儿的游戏学习是一个从偶然发现到互相模仿,再到自主创造的过程

幼儿的游戏学习有一个过程。幼儿在游戏中会有很多偶然发现,进而会尝试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这些发现。幼儿同伴间又会产生互相模仿,这不是单纯的模仿,他们往往会不断调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创造,这个过程是自愿、自主的,因而可能激发出幼儿的创造性。

(二)幼儿自主操作材料的质量会影响幼儿绘画表现的质量

本研究中,集体教学组幼儿只有一次操作材料的机会,自由游戏组则有四次操作材料的机会。自主操作材料的机会以及质量会影响幼儿的绘画表现质量。在自由游戏中,幼儿从最初的满足于在白纸上留下痕迹,到逐步有意识地尝试用不同的颜色、手的不同部位探索其在白纸上留下的痕迹,再到有意识地根据自己对绘画主题的理解进行创作。随着操作次数的增加,幼儿从无意识地摆弄材料到有意识地探索材料,再到使用材料进行自主创作,这一过程正是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挥想象和创造的过程。

(三)教师与同伴的支持能提高幼儿自由游戏的质量

1.教师的个别指导与分享交流有助于幼儿的自主探索

本研究中,对自由游戏组的实验设计排除了教师的教学示范、对幼儿的个别指导及游戏后的分享与交流。然而,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教师一方面要避免整齐划一的示范指导,另一方面,也要在观察与了解幼儿游戏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更好地探索游戏材料,在必要时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问题。在游戏之后,教师还应组织幼儿开展分享交流活动,以帮助幼儿梳理在自由游戏中获得的经验。

2.同伴间的模仿有助于幼儿的自主创造

在自由游戏中,幼儿除了自发探索材料,也会观察同伴对材料的探索。幼儿通过与同伴的分享、交流,对材料的操作会更加得心应手,创意也会得到不断的激发,从而由材料探索过渡到运用材料进行表达创造的阶段。

参考文献:

〔1〕段保国,李钦曾.儿童美术学〔m〕.杭州:西冷印社,2012:147-14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http://.

〔3〕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2-34.

〔4〕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21.

〔5〕华爱华.追求“教学的有效性”还是“有意义的教学”〔J〕.幼儿教育,2008,416.

少儿绘画教学教程篇6

“罗恩费尔德认为:绘画是儿童健康情绪和心智成长不可缺少的自我表现活动。”当儿童开始拿笔涂鸦时,就是在表达他内心的故事,以及所看见的事物。当然在家长看来就是儿童的乱涂乱画,正是有这个乱涂乱画的过程,为以后儿童绘画的成长奠定基础,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每个孩子在不同的时期所呈现的画面是不同的,“如罗恩菲尔德将儿童画分为六个发展阶段:准备阶段(0至2岁),绘画始于感觉与环境的首次接触;涂鸦阶段(2至4岁),显示初步的手、脑、眼等的协调;前图示阶段(4至7岁),以自我为中心观察现实生活;图示阶段(7至9岁),画面出现明确的空间程序;写实萌芽阶段(9至11岁),绘画出现透视;拟写实阶段(11至15岁),开始能精确地表现实物。”

在2016年11月“千课万人”第二届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新常态课堂”研讨观摩会――暨海峡两岸课堂美术教育价值探寻高峰论坛上,浙师大美术学院李力加教授在讲座中提到过这两点思考,“按照儿童生命成长生理与心理状态来讲,儿童(人)生命成长中对于绘画活动由自发到热切,再到自然消退,应该说这是儿童绘画发展中的必然规律。到底是何种原因呢?长久以来的儿童生理学、心理学研究中并没有定论。对于整个儿童群体来说,儿童期美术表现能力的发展,是否可以通过‘不教而教’的方式实现呢?”

历史有证明儿童在不同时期所呈现的发展规律,但在现实生活中儿童对绘画挫败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对于保持儿童绘画兴趣,笔者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研究。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个教育的环境,它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好的家庭教育促使孩子健康成长,相反则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何为“好的家庭教育”?过多的爱、过多地给孩子任务、过多干涉孩子的事情都会适得其反。对孩子绘画的培养方式上,有些父母将孩子送到校外美术兴趣班接受专业的美术指导,原因有以下几点:1、父母出于儿童自身的兴趣爱好;2、为了以后中小?w升学加分的需要;3、看见别人家的孩子画得好;4、父母没时间陪孩子,就将孩子送到兴趣班去打发时间;5、兴趣班“疯狂”出现,促使家长随大流,认为孩子必须有几项兴趣爱好;6、家长自己以前没条件学习画画,如今条件好了得让自己的孩子去学习。

作为美术教育者,笔者个人认为许多都是不应该出现的状况。兴趣班的孩子往往带了一定的“功利性”,从兴趣班教师的角度来讲,为了迎合家长需要,以成人的方式来教授儿童画画,让三四岁的孩子画具象的事物,当孩子对视觉艺术没有太多的认识前,这是扼杀了孩子的绘画兴趣。王大根教授在《中小学美术教学论》中提到的关于美术“青少年危机”。我们可以设想儿童为什么在步入初中阶段不愿意画画呢?其原因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审美观逐渐形成,知识面的扩大,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童话式幻想转向理性想象和科学的幻想兴趣的分化,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等。”儿童过早接受成人式的美术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自己却达不到,就会丧失信心。这也是出现美术“青少年危机”其中的原因之一。

少儿绘画教学教程篇7

游戏绘画幼儿兴趣融合幼儿园的小朋友非常喜爱游戏活动,爱游戏也是他们的天性之一。通过适当的游戏活动,幼儿的身体可以得到锻炼,心智可以得到锤炼,技能可以得到提高,游戏是幼儿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此,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如何融入适当的游戏活动。

绘画,也是幼儿园小朋友非常喜爱的活动,但限于他们的认知能力,他们在绘画时往往是机械地模仿学习,注重临摹训练。通过和老师的画作进行对比,他们得出自己的画和老师的画像不像,如果像就是好画,如果不像就是不好的画。结果越画越不像,久而久之,其绘画的兴趣就会渐渐降低,甚至害怕绘画、讨厌绘画。

游戏和绘画都是小朋友喜爱的活动,如何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从幼儿园的教学资源实际出发,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大地促进幼儿教育教学的发展呢?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教材的选择上,应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突出游戏性的教学内容

由于幼儿刚刚从家庭进入学校,其身份角色刚刚转变,受其心智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缺乏生活经验与常识,但他们往往对家庭中经常接触和十分熟悉的事物感兴趣。所以,我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在绘画活动教材的选择上,多选一些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

例如,从幼儿非常喜爱小动物的特点出发,我选择“小熊玩皮球”,“小兔子吃青草”,“小狗捉蝴蝶”,“小蜗牛搬家”等题材。从幼儿熟悉的人物特点出发,我选择“我和爷爷一起买菜”,“我帮奶奶梳头”,“我和妈妈拍拍手”,“我和爸爸玩拆拳(即石头、剪子、布)”等题材。

教材的选择还应突出游戏性,例如幼儿不太喜欢临摹画,因为它死板,没有创造力,只能照画画画。但幼儿却喜欢运用多种颜色进行绘画,于是,我从幼儿这一特点出发,选择有趣的涂色题材,像幼儿小班学生,我选择让他们运用红、黄、绿三种颜色来涂抹交通信号灯。并且在涂抹过程中让他们分别说出这三种颜色各表示什么意思。由于交通信号灯是他们十分熟悉的,他们都能很快地画出来,并基本上能说出信号灯表示的意思,即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能迅速画出来,并能说出信号灯寓意的小朋友十分的自豪,这种游戏活动,消除了平时绘画的单调性、枯燥感,提高了幼儿参与教学的主动性。

二、绘画活动带有游戏性

幼儿的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双边的活动,在教学过程,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创设带有游戏性的绘画活动环境,让幼儿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游戏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因此,在绘画活动时可以设置带有游戏性的活动进行绘画,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即我们常说的寓教于乐。

1.绘画材料要丰富多样,并且有趣味性

绘画材料的丰富性、多样性,可以迅速引起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教学中。绘画材料的趣味性,更能引起幼儿学习绘画的兴趣,一旦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这易使幼儿学习的兴奋度高一些,活泼、生动、有趣就成了绘画课堂的种种音符,在绘画过程中他们的动作协调性、操作能力也容易提高很多。这样的材料选择,既有利于幼儿对绘画产生兴趣,也有利于幼儿绘画的成功,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例如,在进行喷画教学时,我自制教学用具,把各种水粉装入不同的小喷壶中,然后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水粉喷壶进行喷画,幼儿忙的不亦悦乎,轻轻一喷,一朵朵美丽的花朵瞬间就呈现在在他们的面前,幼儿看到自己的杰作高兴得手舞足蹈、欢呼雀跃,而我看到教学的成功则感到十分欣慰。可见,绘画材料的选择也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2.创设让幼儿自主参与绘画的情境

既然幼儿对绘画那么感兴趣,作为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创造幼儿主动参与绘画的教学环境,真正使绘画成为幼儿生活的一分部。例如,教室里,课堂上,画室等等,可以放置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实物、球体、玩具,当然也不能缺少最基本的绘画工具。为此,我专门向园里申请,为我们班的幼儿设置了一块学生黑板,让他们在这块特殊的黑板上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并可以把自己认为得意的美术作品张贴上去,使他们充分体验到自主绘画的快乐。

三、游戏中融入绘画活动

幼儿的好奇心很强,善于模仿,凡是新奇的东西,都想探个究竟。作为教师,就要善于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在游戏中引入绘画活动,使幼儿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有力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1.以游戏的方式导入绘画教学

大部分幼儿喜欢玩积木拼图游戏,用不同的积木可以拼出形状各异的图案,如果在绘画时,运用拼图游戏的方式来导入新课,幼儿在游戏玩耍中既可以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又可以提高绘画的能力。

例如,我在教大班画中国地图时,我把学生分成2个组,让他们拿着不同省份的积木进行中国地图的拼图游戏,看哪一组拼的又对又快。这样的拼图游戏导课,抓住了幼儿的兴趣心理,赋予幼儿适当的游戏角色,幼儿非常乐于参与这类游戏活动,能为随后的中国地图绘画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游戏中发展幼儿的绘画能力

游戏、绘画都是幼儿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一个载体,在绘画过程中融入以娱乐、玩耍等游戏方式,使幼儿在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做一做、玩一玩中,进行绘画教学。这种玩中做、做中玩的方式遵循了幼儿的身心年龄特点,他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增长智力、陶冶品德、提高技能。

幼儿往往把绘画等同于游戏,所以,一旦绘画起来,就十分认真、大胆、细心。例如,在练习洗笔的方法时,我设置了“大熊猫形态”的游戏,让一部分学生说出大熊猫的各种形态,让另外一份学生做出大熊猫的各种形态。像走路的姿态,游泳的形状,睡觉的样子,吃竹子的模样等不一而足,学生边玩边做边练习洗笔,寓教于乐,学中玩,玩中学,一举两得。在游戏中融入绘画,学生既玩得兴奋,也学得高兴,也一一化解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在幼儿教育过程,教师通过艺术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把游戏与绘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完全可以使游戏和绘画真正成为幼儿喜爱的一种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张立.关于小班游戏材料的提供.学前教育,1995,(Z2).

[2]史春梅.在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绘画能力的教学探索.美术教育研究,2011,(11).

少儿绘画教学教程篇8

关键词创作情感兴趣

绘画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一种语言,孩子会拿笔就会涂鸦,会涂鸦就会有绘画创造的源泉。但当追溯我们的绘画教学,仔细分析孩子的作品,常常会发现作品中缺少幼儿自己的东西,比如自己的情感体验、生活印象等,更多出现的是作品的基本雷同。这与现在许多教师在传统绘画教学中仍存在很多弊端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教师固有的教学程序,形成了绘画的依赖性;教师的单独角色,束缚着幼儿创造的灵感;片面的评价,限制了想象的空间等等,这些弊端的存在紧紧限制了幼儿绘画创作能力发展的方向。

一、增强语言交流,建构情感网络,激发美术热情

心理学家认为,幼儿在情绪兴奋、愉快时,其想象创作力就处于最佳状态。所以,教师和幼儿建立良好的情感,增强语言交流,在绘画活动中注重为幼儿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就能激发幼儿美术活动的热情,也能在最大程度上培养幼儿的绘画创作能力。

(一)由语言交流向美术创作过渡

幼儿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自主性,一旦他们认为是没有兴趣的事情,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是很难把握孩子绘画的特点的。分析一下孩子的特点,语言发展非常好,或许可以从这里找到答案和线索?于是,我利用空余时间,和幼儿说话,什么都说,什么都聊。慢慢地,孩子和老师交流多了,而总结每一次的谈话,我发现孩子的悄悄话都是一个个丰富的故事。那么,语言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不妨从语言交流着手,让幼儿在绘画创作之前大胆地说、充分地表达,这说和表达能为幼儿绘画创作提供丰厚的资源。

(二)情感网络与美术的灵活性结合

美术的表现形式非常灵活,可以互相之间联系,绘画过的形象可以运用在不同的创作画面中。谁说孩子只是模仿,他们的想象力远比成人要丰富得多,成人看多了各种绘画成品,脑海中形成了一种绘画定势,而孩子的想象和创造真的是海阔天空,他们无拘无束驰骋在广袤的天空,发挥着他们纯洁、童真的梦想和追求。只要老师在绘画教学领域里,付出爱心,与幼儿建立母爱般的情感,那么孩子的美术热情将会得到莫大的激发。

二、以日常生活为切入口,丰富视野,培养创作力

观察是绘画创作的前言和基础,一个会观察的孩子,他的思维就会比别的孩子更加灵活,他所获得的经验也是与众不同和鲜活的,他总会比一般的孩子更会发现新奇、有趣的现象。与此同时,观察和绘画又会形成良好的互动,每一次的观察是绘画的前提和基础,而每一次的绘画是观察的延伸和继续。美丽的大自然能在幼儿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形成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日常生活更是孩子绘画的基础和丰厚资源。

生活是一个很大的舞台,也是幼儿绘画创作的源泉,只要教师坚持以日常生活为切入口,坚持让幼儿观察和树立自己获得知识、经验的思想,那么孩子的绘画创作是一个永远崭新的题材,而每一届的孩子都会获得不同的感受和绘画创作成果,教师是最大的享受和成果获得者,这又为每一届的孩子提供了更多的现实经验,这是教学的持续和连续。

三、创新教学方法,积累活动经验,升华兴趣

《纲要》认为:美术活动的目标是兴趣的培养。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索然无味,就是因为他们缺少兴趣,然后相应地缺乏动力。一旦有了兴趣,孩子的绘画创作就相当积极,愉快地投入绘画活动中,自觉地激发创作的欲望。

(一)拓宽空间,引发绘画创作的兴趣

1.创设绘画创作的自由空间

比如在绘画自行车时,我把自己的自行车骑到了户外,让孩子自由找一个地方,自由选择一种绘画姿势,自由选一个主题,这可是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孩子们兴奋有余。他们有的盘腿而坐,有的趴在塑胶地上,有的围成了一个圈,相互学习,有的自由找一个地方,独自思索,由于气氛是活跃的,关系是融洽的,孩子的情感和想象已形成了无法阻挡的创作动力。

2.挖掘幼儿喜欢的工具和材料绘画活动,我们习惯让孩子使用传统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比如油画棒、水彩笔、白纸等,这样的绘画材料久了,孩子会从厌倦绘画材料进而影响绘画的兴趣。看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牙签可以在水果上任意地雕刻,漏在桌子上的水也能使幼儿空手画上大半天。在他们的视野中,任何东西都可以变成绘画创作的材料,树枝、棉签、弹珠、蔬菜、水果、报纸等等,都能让幼儿感到绘画的有趣和新奇。

3.注重社会性的绘画创作

绘画活动除了集体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幼儿两两合作、小组合作或者全班幼儿一起合作完成一幅作品,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另外,还可以让大班的孩子和弟弟妹妹合作,或者到社区,到广场等进行绘画。

(二)激活过程,提高绘画创作的灵感

1.创设趣味性的情境

对幼儿来说,绘画是一种游戏,为什么每一次绘画,孩子都有很多话要说给同伴听,就是因为他们的脑海中有很多关于绘画内容的游戏情节。孩子对游戏永远都是乐此不疲的,那么和游戏相结合的绘画创作,是幼儿快乐的又一个源泉。

2.各种领域的相互渗透

迄今为止,美术被认为是最广泛的活动之一,每一个领域都可以包涵绘画创作的成分:听一段音乐,让幼儿把对音乐的感受表达出来;欣赏一个故事,让幼儿展开联想绘画连环画故事;认识太空,浮想翩翩,创造各种太空画面,只要教师愿意做一个有心人,每一个活动都可以成为孩子绘画创作的前提。

(三)放眼评价,让绘画创作不断延伸

1.注重绘画后的自由交流

孩子喜欢绘画活动,他们会努力地创作整幅作品,也同样,他们在创作完毕后,兴趣依然盎然,热衷于和同伴之间的交流。如果教师嘎然而止,对下一次的绘画创作是一次无形的制约。绘画后,不妨给孩子五到十分钟的时间,让幼儿自由讲述,那种效果绝不亚于绘画创作的重复引导。

少儿绘画教学教程篇9

“绘本”一词源于日本,绘本在中国称为图画书。绘本在近几年风靡中国大陆是由于绘本的诸多特点,符合幼儿的接受能力,于是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选择绘本,并借助绘本进行教学。绘本教学最早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实施,然而真正提出“绘本教学”一词则是在我国台湾地区,中国大陆则是在近几年才开始绘本教学。虽然中国大陆有些学校已开展绘本教学,但是由于接触时间较短,关于绘本教学的理论体系并没有完全的形成,绘本教学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因此,笔者对湖南省湘西州古丈县幼儿园的绘本教学进行调研,了解其现状,发现幼儿园在绘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绘本”在英文中称为“picturebooks”,在中国又称为图画书。绘本,由于其涵盖范围较广,在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专家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例如,美国绘本大师芭芭拉·库尼(BarbaraCooney)认为绘本像是一串珍珠项链,图画是珍珠,文字是串起珍珠的细线;细线没有珍珠不能美丽,项链没有细线也不能存在。日本学者松居直认为绘本不是用来欣赏绘画的图书,插图的作用在于帮助孩子们在心中想象故事的世界。也有学者认为绘本指的是那一类基于以图为主的图文关系创作的,具有文学性和独特艺术品质的,阅读与欣赏都有别于传统儿童图画故事读物的作品。王西敏认为绘本是一种以图画为主的书籍,主要用来传递美感、启发想象、提供艺术欣赏和阅读乐趣。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意义

绘本教学是幼儿园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精炼的文字培养幼儿的色彩感、审美意识,给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与创意的机会;激发幼儿的识字、认知兴趣;培养形象思维、阅读、理解、观察力、想象力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幼儿多元智力的开发。

本研究通过对幼儿园的绘本教学现状的研究,了解绘本的选材、绘本的本土性、绘本教学涉及的领域、绘本教学的意义、绘本教学的方法、幼师对绘本和绘本教学的认识、绘本教学时的环境创设,通过对不同教师的绘本教学的比较发现现代幼儿园绘本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研究,提高幼师以及社会人士对绘本的认识,正确的理解绘本及绘本教学的价值,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同时探索出适合幼儿的绘本教学模式。

中国大陆对绘本教学的研究较少,笔者在中国知网中用“绘本教学”作为关键字进行检索,发现1990年~2012年的研究文献仅37篇,其中,2009年的2篇,2010年的4篇,2011年的17篇,2012年的14篇,由此可知,国内进行绘本教学研究的人比较少,并且这些研究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总趋势呈一个上升的状态,而且上升的速度较快。这些文献首先对绘本进行了总体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绘本进行研究,主要从早期阅读、艺术教育、语言教育、情感教育、创意引导等角度,发现绘本具有形式多样、简单、童趣、生动的画面、精炼的语言等特征,在研究中发现教师参与儿童的阅读会比幼儿自己阅读效果好。

1.姚苏平,2009;严咏梅,2011;姚雪姣,2011;裴永刚,2005认为当代绘本的类别和内容不丰富,中国的多数绘本是引进国外的绘本、未将中国的一些元素引进绘本、缺乏本土性,绘本的针对性不强、年龄界限模糊,绘本的编排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者也提出许多的解决方法,如:国家出台一些相关的条例鼓励绘本的创作以丰富绘本的类别和内容,同时把中国的特色融入绘本的创作中,贴近儿童的心理、按照年龄段细分儿童绘本,充分的利用现在的网络资源进行绘本的交流。

3.笔者认为已有研究的局限如下:研究的内容较浅、较窄和方法较单一;由于此类研究中的文献较少,研究缺乏理论基础和数据的支撑;对不同年龄段之间的衔接方面的研究很少,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很少。

本研究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以及访谈法,对古丈县地区幼师进行问卷调查,其中问卷主要涉及教师本人对绘本以及绘本教学的认识、绘本教学的内容、方法、意义等方面,通过教师对问卷的回答了解古丈地区幼儿园的绘本教学现状,并发现在教学的过程中的优点,同时在条件相当的地区进行推广。与此同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一)基本信息分析

综合上表和所有的问卷可知,幼儿教育起步较晚,从事幼儿园教育的教师中缺乏男性教师;专业教师较少;同时教师的素质不是很高;基本没有受过正规的大学学前专业教育;教师获得的荣誉较少,教师的能力有待提高,而绘本教学要求有一些专业的教师,在以上幼儿园教师的基本情况下不难看出古丈县幼儿园教师在开展的绘本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

1.幼师对绘本的认识。

综合问卷和访谈记录的结果分析,教师在选择绘本时更加注重的是幼儿在接触绘本是具体学到了什么东西,而不是绘本能够发展幼儿的哪些方面的能力。在教师对绘本的认识方面,教师并没有看到当前绘本材料的年龄阶段划分不够明显;绘本中关于本地区或者是国家的文化比较的少;绘本基本上是从国外引进的、导致绘本都是国外的一些文化、国内绘本的原创力不足等问题。幼师仅仅只是关注当前的绘本存在着哪些表面的问题,并没有深入的思考其更深层次的问题,以致于教师在选择绘本是会出现许多的问题。

综合访谈记录可知大多数的教师认为在进行绘本教学时应该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兴趣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来适当的调整绘本内容,有选择的进行教学;但是少数教师认为在绘本教学过程中应该完全遵从原著内容教学,因为原著内容本来就是按照教学来设计的,并不需要考虑幼儿等实际情况。在绘本教学的过程中90.3%的教师认为有必要进行一定的环境创设,来增加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同时可以发展幼儿的各方面的能力,如想象力等。只有少数的教师认为环境创设是没有必要的,同时浪费精力、时间和财力。

3.建议。

教师在进行绘本教学时,要注重幼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学以幼儿为中心,而不是教材或老师中心,可借鉴有效的教学方式,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教学效果,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2]姚雪姣,儿童绘本教学现状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4

[4]严咏梅,徜徉英文绘本点亮诗意童年[J],江苏教育研究,2011

少儿绘画教学教程篇10

关键词:幼儿教育绘画教学整合课程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教改热点不断多元化。绘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的任务是从人的整体发展出发,从素质教育入手,使人的整体人格与自然、社会协调一致,与当代物质文明相对应,同步发展,通过绘画教育,不仅培养幼儿感受、理解、表现、欣赏和创造的能力,而且陶冶幼儿情操,发展幼儿智力,促进其自身各种因素的协调发展,从而提高幼儿素质,实现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绘画活动是一种培养绘画兴趣、爱好,学习绘画基本知识技能,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的一种活动。

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试行,使得绘画活动必须涉及其他学科和范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郑重地提出幼儿园教育内容要具有“全面性”、“启蒙性”等特点,并和各方面教育内容“相互渗透”,因此在幼儿园绘画活动中应突出综合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幼儿的周围环境和日常生活,以及各科教学中所学的粗浅知识,是幼儿绘画表现的主要题材,是他们进行绘画活动的主要源泉,注意把与之有关的其他学科知识融入进来,让幼儿感觉到知识的巧妙融合,是促使幼儿园绘画教育成为一种具有全面性、整体性特点的艺术教育的有效手段。

一、绘画教学与音乐教学的整合

幼儿园音乐和绘画同列于艺术领域,在绘画教学中,融合音乐是最主要的手段。音乐是听觉艺术,绘画是视觉艺术,两者都是不可触摸、抽象的艺术,音乐的情绪感染作用是极其强烈的,在绘画活动中适当引用音乐将会更好地辅助活动,收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立体效果。如一边欣赏《百鸟图》,一边播放唢呐演奏的《百鸟朝凤》,使幼儿的思维随乐曲浮想联翩,通过画面上各种鸟的姿态,看见鸟儿们欢聚一堂,感到鸟儿翩翩起舞,用音乐中“叽叽喳喳”的声音暗示鸟的王国里各种鸟聚集在一起的欢乐场景。

绘画和音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那一串串音符、节奏、旋律的变化有助于幼儿对歌词的理解,可通过绘画帮助幼儿理解难懂的乐理知识,使其变得通俗易懂、易学,用视觉丰富听觉感受。如中班音乐欣赏课《小鱼和海草》,由于节奏及旋律富含多种变化,幼儿较难掌握,但如果配以直观的图画,则幼儿通过小鱼之间的距离和海草的长短变化,很容易就掌握了整首乐曲。

二、绘画教学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数学是世界上最通用、最基本、最深奥的学科。它能让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让遥远的东西近在咫尺……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对幼儿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抽象的,为了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可采用手工剪贴、边数边画等形式表示一些数的概念、创编应用题、做加减法等。利用幼儿绘画中的趣味性、直观性,让幼儿在做做玩玩说说中掌握有关数学的知识。

数学中的基本图形对幼儿绘画创作具有一定的帮助。如不同年龄班进行的《圆形添画》活动,让幼儿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添画,小班幼儿将圆形添画成气球、皮球、太阳等;中班幼儿则将圆形添画成各种动物头饰、项链、盘子等;大班幼儿的画面最为丰富,飞碟、火车、地球、火星……真是应有尽有。这是一种和科学完全相反的艺术,是对数学学科的升华。

三、绘画教学与语言教学的整合

故事、儿歌是幼儿较为喜爱的文学形式,较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故事、儿歌进行绘画创作,充分调动幼儿的绘画积极性,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如给儿歌配画,幼儿通过听儿歌、画儿歌,体会儿歌中的画意,理解儿歌的含义,一举两得;通过《三只小猪盖新房》的故事,鼓励大班幼儿用聪明的脑袋设计出自己的新房,看看谁的房子漂亮又实用。孩子们兴趣很高,积极动手设计,画出的房子千奇百怪,再经过孩子对自己画面的解释,则更生动有趣。这样幼儿既动手又动脑,既受到美的熏陶又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绘画教学与健康教学的整合

体育游戏有利于绘画创造力的发展,幼儿在自愿自由的游戏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掌握动作要领,则在绘画活动时,能形象逼真地表现出一些动态的人物特点。如在绘画《好玩的游戏》时,幼儿就在体育活动中亲自体验做游戏时的动作,并通过观察其他小朋友的不同动作进行绘画,创造出形态各异、生动有趣的动态人物,既锻炼幼儿的身体,又提高其绘画表现能力。

五、绘画教学与社会的整合

幼儿园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如节日活动的庆祝、游园、表演、联欢、参观等,节日和娱乐活动给幼儿带来欢乐,留下深刻的印象,配合有环境布置与节日装饰,幼儿从中受到绘画创造力和欣赏力教育。

优美的大自然是绘画教学最广阔的课堂,大自然毫不吝惜地为孩子们提供绘画制作材料,树叶、沙石、稻草、树皮等无一不对孩子充满诱惑,当幼儿亲近大自然,沐浴和煦的阳光,呼吸清新的空气,欣赏无限美景的同时,是对幼儿美的熏陶,这时幼儿的作品应该是充满灵性和个性的,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绘画活动和其他学科的融合是十分广泛的,是结合时代变迁和个性发展需要的。应组织多种多样的对幼儿身心有益的活动,渗透绘画教育,摒弃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相互支撑,互相促进,开阔幼儿的视野,拓宽幼儿的审美空间,对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玉洲.让美拥抱你[m].未来出版社,1993,4,(第1版):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