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教学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4:48

机械制图教学案例篇1

“机械制图”是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这门课既有系统的理论性,也有较强的实践性,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识图能力以及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要通过教师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去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来达到。机械制图知识,尤其是对国标规定和机件表达方法等需要有实际案例才能理解的知识点,仅通过书本的介绍和系统性的练习,学生会产生不知在何时用、怎样用的困惑,不易真正掌握绘图和识图工作的技能。经过探索,根据课程能力目标,科学选择和设计案例,以案例带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实施,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对呈现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目前,案例教学法在商业、法律、医学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普通学科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的探索方兴未艾。近两年来,我一直尝试着机械制图案例教学的探索。

三、案例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建设中的应用

(一)立项——将原机械制图的内容综合化,重构与整合各知识点

通过对绘图员和维修员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对一年级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是:绘制中等难度的零件图,能识读各种零件图和装配图。因此,“机械制图”课程关于制图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内容不变,但对原制图基本内容综合化,重构与整合各知识点。我们确定以一个绘图员1个工作内容为综合项目的载体,将该综合项目按照制图的基本工作程序分解为11项单个项目,再将单个项目分解为若干工作任务。如:“绘制图框和标题栏”单个项目可分解为图幅规定、字体规定、比例规定等工作任务。

(二)教案设计

绘制回转体截断体(接头)三视图并标注尺寸。

1.项目实现目标

(1)知识目标:①国标规定的内容;②圆柱基本体三视图的画法及特征;③圆柱被不同位置截切面截切后截交线的形状;④截断体尺寸标注的内容。

(2)能力目标:①能按国标规定绘制图框、标题栏;②能正确使用线型表达接头的结构;③正确绘制圆柱三视图;④正确绘制圆柱截交线;⑤合理标注截断体尺寸。

2.项目工作环境

①多媒体教室;②准备实物模型等供演示用;③教师准备塑料泡沫或橡皮泥等供学生实训使用。

3.项目任务(8项单个项目)

国标规定;三视图的形成;三视图表达的方位及尺寸;常见基本体的类型;圆柱三视图的画法及特征;圆柱定形尺寸的标注内容及标注方法;圆柱截断体类型及三视图的画法;圆柱截断体尺寸标注。

(三)分阶段的具体实施

第一阶段:师生共同以任务为驱动,按照“观察—讨论—实训—点评”开展各单项工作项目的教学。内容如下:

(1)完成项目任务所需知识。

(2)完成项目任务指导(步骤、方法等):①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实训目的和要求,明确实训任务;②观察要维修零件的结构和加工过程;③学习所需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对照应用;④分组讨论本案例图形的画法和尺寸标注的内容;⑤在教师巡回检查或提示下,绘制草图;⑥教师评讲各组图形中的正确与错误之处;⑦根据实训任务,让每位学生在图板上进行实际绘图操作。

(3)完成项目的测评标准。①图框标题尺寸符合国标规定;②线型的使用及画法符合国标规定;③图形布局合理,主视图的投影方向合理;④各图形正确并符合三等规律;⑤尺寸齐全并符合国标规定。

第二阶段:综合项目实训。

(1)学生根据实训任务完成情况做好实训记录、小结,最后提交实训报告。

(2)教师根据学生在实训中的表现和书面实训结果等进行实训成绩评定。

第三阶段:总结和反思。

当学生完成了一个或多个项目后,教师还应带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最后,还要指导学生学会看书,让学生学习教材上如何以最少的图形来表达零件结构,进一步加深其印象。

机械制图教学案例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机械创新设计

1.案例教学的定义和应用

在商业、企业管理中,案例通常被译作为“个案”、“实例”之意[1],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启发式教学方法,通常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教师讲授基本知识、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得到不同的答案、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过程实现教学目标,改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的哈佛大学商学院,首先被运用于法律教学中,后来被逐渐运用于医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培养了一大批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老板。深圳大学钟杏云针对案例教学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表明,案例教学法与其他传统教学法相比优势明显,最受学生期待和欢迎[2]。

2.案例教学的基本流程及注意事项

很多人认为案例教学就是举例教学,其实不然,案例教学是一种系统的教学活动[3],通常有四个基本环节[4],并且每个环节都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1)课前准备,根据教学目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并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现状和心理特点,选择难易适度、具有挖掘潜力的典型案例[5]。选择案例时注意精选案例并建立自己的案例库,案例要新,主题要紧跟时代和经济生活步伐,保持学生兴趣。

(2)小组讨论,首先是分组,每组成员控制在5~10人之内,讨论的问题数量不宜过多,一般3~4个,讨论时可列出问题讨论提纲,提前发给学生。然后需要意识到案例教学不是万能的,在看到它有明显优点的同时,认识到它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缺陷,如课堂秩序难以维持、讨论占据课堂时间使传授知识效率不高。为此,教学中应注意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教学协调配合使用,使教学内容互相补充,既可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又可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点更多。

(3)讨论后的总结,讨论后,教师需要对案例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与点评,这是案例教学的难点,因为案例教学不注重答案,在于过程,教师能否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高度概括与总结对学生学习兴趣与思维方式的培养起关键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点评时应采用激励方式。

(4)撰写书面总结报告,写报告前可通过调查问卷进行教学评价,结合评价结果来写,这样可更有效地把握案例教学效果,并有利于教学反思与提高。

3.在机械创新设计中引入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机械制造业高速发展,亟须具有创新能力的机械类应用型人才,我国提出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这一目标,迫切要求提高大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目前,国内许多高校机械创新设计教学的教材基本就是“创新设计理论、创新设计基础、创新设计实例”三大块内容,其中,理论和基础部分主要讲述创造性思维、创造原理、常用创新技法及相关例子,实例部分重点是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类似于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机械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受到极大影响。因此,为改善教学效果,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案例驱动方式讲授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讨论的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机械创新设计是一门基于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的工科课程,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案例教学的研究很多,并取得比较大的成效,但在机械创新设计方面的研究较少,当前,国内主要通过开展“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培养大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但参与人数有限,为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可以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在机械创新设计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4.在机械创新设计教学中如何开展案例教学

心理学认为,新鲜的事物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大,与生活紧密关联的事物总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国外有的研究表明,案例一般分成3种,第1种提供答案;第2种不提供答案,通过讨论得到;第3种为理论型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在机械创新设计案例教学过程中,这三种案例可交叉使用,既可让学生增长知识,又不会让学生对过多的讨论产生厌倦情绪。随着计算机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推广,案例教学内容和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和丰富,使文本型案例发展为文本、图片、视频一体化的案例,案例形式的改变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生力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表明,人的知识八层以上来源于视觉,其次听觉,最后是其他事物的影响,故视觉事物对人的学习至关重要[6]。当今互联网发达,资源比较丰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和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机械创新设计教学中讲述概念时还可以借助机械创新图片案例或视频短片案例,将学生带入某种生活情境中思考问题,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网络机械图片、机械视频短片、机械创新设计比赛获奖作品视频等都是很好的案例材料,比较容易收集,教学中完全可以利用起来,当然,这些案例在课堂上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导入,并由问题引入引导学生思考。

5.机械创新设计案例分析实例

我校被江西省教育厅列为省内十所应用型本科试点高校之一,为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全校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倡导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当中,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今大学生比较喜欢生活中的机械装置,因此收集了大量贴近于生活的机械创新图片案例和视频案例,建立了案例库,并用于教学过程,通过案例讲述相关概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所用案例当中,有直接给出答案的,有不提供答案通过讨论得到的,还有发展理论型的,最终目的是增长学生的机械创新知识,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下面列举两个机械创新设计教学案例:

案例一:讲授组合创新设计方法时,首先提出问题“下雨的夜晚,在没有路灯的情况下,需要携带什么工具便于出行”,以这类生活问题作为教学切入点,同时引入夜晚下雨的情景图片,将学生带入这一情境之中,这时有学生想到雨伞与手电筒,然后提出疑问“雨伞与手电筒一般需要两只手操作,如果身上还有行李箱,不便于手持手电,如何解决此类问题呢”?经过十分钟的讨论,就有了结果,其中一学生提出“可把手电筒装在伞的手柄上”,话语刚落,马上又有一学生提出“将手电加上某装置固定在头上”,还有一学生说“将雨伞固定在人的肩膀上”,当然还有学生提出其余想法,这里不再一一描述,最后点评“其实解决的方法很多,这些方法都能解决实际问题,但方法1,可以将两种东西变为一种东西,方便实用”,这时学生一片欢呼,课堂气氛活跃,答对的小组都有一种成就感,感觉创新不难。通过这个案例的讲解,既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让学生懂得了机械组合创新的概念,特别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二:讲授“逆向思维”内容时,先不讲概念,而是在课件上导入动物园的老虎,并有游客观看的图片,让学生想到“一般的动物园老虎是关起来的,人在铁栏外面观看”的生活常识,然后提出问题“老虎会因为被人控制而表现不出其野性,如何让人靠近老虎使人能够接近老虎,又不惊吓到老虎,而且更好地看到老虎的本性”?这个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顿时课堂讨论气氛活跃,当然这个问题可能需要点时间思考,为了节约课堂时间并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多媒体展示动物世界里老虎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站在拍摄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很快有学生提出“可用电视剧组用的摄像装置近距离拍摄”,又有学生提出“用直升机观看”,还有同学提出“拆除限制老虎活动范围的铁栏,让人进入铁笼车中,让车开进动物园,让老虎来看人,人在铁笼车上看老虎”,最后点评“这些方法都是可行的,但是方法1和2成本较高,方法3比较可行,人可看老虎,同样又可反过来老虎看人”。通过这个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学生懂得了逆向思维这个概念,学会了如何通过逆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为讲授“创新思维”其余内容提供理论基础。为了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并将其应用在生活中,再次提出问题“以前检修车辆一般都是人趴在车底下,那现在用什么方式?以前抢修线路人爬电线杆,现在用什么”?经过一番思考与讨论,这时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大家“检修车辆时,小车一般会被架起来,修大车时人一般会在修车坑里操作”,“抢修电线现在都用升降装置将工人升到相应高度”,最后点评“从大家的答案可知,大家的生活经验不错,可以想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这门课中,这些都是创新方法知识的应用实例”。课堂教学在这样一个案例讨论过程中进行,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都能积极思考与讨论。

通过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实施,可将机械创新理论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枯燥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近几年机械创新设计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先前的上课模式、概念和理论致使很多同学低头上课,自采用案例教学法后,上课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学生作品在第六届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上获江西赛区二等奖,还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在全国第七届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江西省一等奖两项,其中有一项被推荐参加全国赛,通过初评已确定获得全国二等奖。

6.结语

机械创新设计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设计能力起着关键作用,本文阐述了案例教学的意义及对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作用,并结合教学实例探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提出了在课堂上根据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引入不同形式的与理论知识相关的案例,有效组织学生讨论的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改善教学效果,最终提高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玉霞.案例教学应用研究[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9,7(1):55-57.

[2]辛绍杰.案例教学在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8):216-217.

[3]闫冰洁.案例教学在材料力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7):256-257.

[4]林忠.案例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2,(5):81-82.

机械制图教学案例篇3

关键词: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

课题: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3B02。

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旨在为广大的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条件。该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将带动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侧重的是视频资源建设,即为学习者提供课程的全部录像资源。它与视频公开课共同构成精品开放课程。国家计划在“二十五”期间,建设5000门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并在省、校中逐步开展。笔者学院积极响应号召,选取学院特色课程进行建设。本文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从课程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方法、运行与效果四个方面来阐述该课程建设的具体实践,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一、课程建设目标

通过课程建设,创建一支独特的教学团队,既包括校内专任教师,又引入企业外聘教师,同时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建设课程精品录像资源,从准备到后期处理,达到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录像的建设要求;建设优质的课程拓展资源,包括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两个方面的资源,为社会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条件。

二、课程建设内容

机械制图课程是工科高职类学生的必修课程。课程采用最新的制图国家标准,并与之进行对比分析,创设了9个项目内容,涵盖了制图各项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培养,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机械制图课程资源主要有:基本资源由课程组教师独立完成,涉及多方面资源建设,如教案课件、习题课、技能考核试题库、图片库、模型库、案例课等;拓展资源由学院教育技术中心教师完成,主要通过网络平台以在线测试的方式实现师生互动。以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为依据,打破以往课程内容设置,进行更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课程中渗透CaD/Cam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实现学生手绘图与计算机绘图的统一,减少学生在CaD/Cam课程的学习学时;为社会学习者提供学习机械制图课程所需的初高中预备知识,进一步扩大课程学习者的范围,为基础弱的学员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

三、课程建设方法

1.引用原精品课中的精品资源

机械制图课程组对原有精品课程中的学习资源进行分析统计,整理出一些精品资源,如制图的基本知识、企业的工程案例、经典的视图动画、热点问题、识图难点分析等。这些仍然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内容,直接引用即可,不用重复建设,以免造成浪费。

2.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制图课程在非机械专业教学中的定位为基础课,在机械类专业中确定为专业课。机械制图课程整体设计方案由课程组教师制定,并经过企业专家和校内专家共同论证,是经得住考验的设计方案。该方案从课程整体设计思路、情境设计、学时分配、教学条件、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设计,同时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意见。

3.资源建设由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完成

课程资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由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完成。学校课程组教师以及教育技术中心教师负责课程基本资源的建设,如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日历、教案、课件、案例库等;而合作企业负责课程拓展资源的建设,如试题库、在线测试等。

4.课程运行与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建设,机械制图课程组基本完成课程资源的建设,并将成果上传至机械制图网络课程中。机械制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选取13G111在校生以及渤船重工内业分厂的30名职工作为首批运行试用者。通过运行和测试,渤船企业和学院相关专家一致认为该课程符合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要求,可以开通浏览学习权限,扩大学习者的适用范围,使更多的人受益。

四、小结

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为了评审,而是一场教育教学改革的硬仗。通过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核心课程,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一项有计划、系统的工程,需要课程组所有教师努力发挥自己的长处,打造全新课程,为更多的学习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徐经长.财务会计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3(6).

[2]冷国华,邵晓阳,束锁平.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13(1).

机械制图教学案例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机械;创新设计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20世纪在美国的哈佛大学商学院率先使用,一开始在法律教学中应用,后来逐步应用在医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上面,培养了大批能够独立思考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案例教学在国内推广较晚,但得到重视,已被列入各高校的教学改革计划。目前,很多课程都应用了案例教学,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但在机械类课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的研究较少,而且主要集中在机械基础课程中几门课程中,如《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材料力学》等课程。

一、为何要在机械创新设计中引入案例教学

当今,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机械制造业的高速发展急需一批机械创新应用型人才。机械创新设计在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中起着关键作用。目前这门课所使用的教材和上课内容基本还是按“创新设计的思维基础——创新设计技术基础——机械演化、机械结构、机械组合创新等各类方法的介绍——创新设计实例”的主线,教学模式较为陈旧,加上抽象的概念较多,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在该门课程中探索出一种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成为培养机械类创新人才研究的重点。对于机械课程,有些知识较枯燥,有些概念较抽象,有些问题较难描述,甚至无法通过讨论的方式解决,给案例教学的应用带来一定的困难,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案例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发生变革,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生力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发教学案例和合理地应用多媒体进行案例教学对传统的机械类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在机械创新设计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课前内容准备

案例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要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在开发案例过程中,最好对教学对象做一定的问卷调查,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比较分析,根据需要开发既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又形象、直观、贴近生活、贴近生产的案例,同时要求案例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真实性。比如健身洗衣机、自动切菜机、硬币分离机等,都是生活中常用创新型机械。

实践表明,生活中的机械创新案例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当今互联网发达,这些案例的收集、制作并不困难,收集之后还要进行一定的教学设计,关键是如何引入案例,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如何总结。

2.案例讲授方式

有些案例可以直接给出答案,比如光靠文字语言无法描述很难进行讨论的案例,直接可以增长学生的理论知识。对于没有答案的案例,为了不让学生厌倦,每堂课需要把握讨论时间,讨论案例设置3-5个为宜,太多的案例讨论会影响课堂秩序,占用过多时间,为了提高案例教学效果,有些案例材料可提前发给学生,让其查阅相关资料,思考一段时间,这样的讨论效果更好。

3.案例的展现方式

目前很多案例还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现,比较单一,实践表明,文字加图片、视频等效果更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作用,让案例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利用文字描述、图片结合、视频辅助的方式,使人的视觉、听觉都融入到课堂当中,更有利于创造情境。

三、机械创新设计案例如何展示和教学

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过程的实际,列举几个机械创新设计的教学案例:

案例一:在讲机械创新设计的思维基础时,首先引入一些重要发明的图片,如带有温度计的保温杯,瑞士军刀,“房车”。通过这些学生没有见过的发明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感觉到不同的思维方式,直接增长学生的创新理论。在讲授习惯性思维时,笔者通过一段这样的文字展示了给学生“聋哑人到五金店买钉子,说不出话来,怎么办?”很快有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发言说“可用一只手做锤子的手势,一只手拿着钉子的手势给店老板看”,有学生说“写在纸条上”。点评是“手语,五金店的老板应该可以看懂,写在纸上也可以”,然后笔者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如果一个瞎子到这个五金店买剪刀呢?”,这时一个学生回答“用两只手指做一个剪刀动作即可”,点评是“瞎子只是眼睛看不见,但是可以说话,他可以直接说买剪刀,看来是受到前面情景的影响,导致了思维定势”,这时全班笑了,在欢笑中理解了思维定势这个概念。

案例二:在讲授思维方式的群智集中法的概念和优势时,笔者以美国一家电力公司解决电线上积雪为例。讲解案例之前,首先展示一些下雪后的美景图片,加上一些小孩子堆雪人的图片,让学生回忆下雪天的美好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通过一些交通被积雪弄得瘫痪的情境图片和下雪带来的灾难数据,最后播放2008年南方雪灾的视频短片,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积雪带来的严重后果,最后引出电线结冰导致电线断掉的画面。提出问题“电线结冰,如何解决更好?”的问题,同时将教室里的学生分成4组讨论,十分钟后,各组代表发言,一组的学生说设计一种专用电线扫雪机;二组的学生说用电热来化解冰雪;三组的学生说用振荡技术来清除积雪;四组的学生说乘坐直升机去扫除电线上的积雪。点评“四种方面都是一些方法,但是方案一扫雪机可能要考虑机子重量、安装的问题;方案二电线发热量较小,不敌冰的降温作用,方案三需要考虑电线的稳定性和成本,方案四需要考虑人的安全问题”。当这些方法让学生都感觉到存在些问题、无法解决的时候,课堂气氛突然变得低沉了起来,这时突然有一位学生提出一个想法,利用直升机螺旋桨产生的高速下降气流扇落积雪。点评“直升机螺旋桨产生风力较大,不影响电线,而且适合高空作业,安全可行,比前面四种方案都要好”。原来这学生通过第四组的学生发言受到了启发,加上自身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电扇下吃冰棒时容易掉水”,最后点评“同学们通过讨论的方法最终取得了最终较好的方案,这个过程叫群体集智法,也叫头脑风暴法。”

通过这两个案例讲授,深刻理解了定势思维和群体集智法的概念。更掌握在创新设计中需要注意思維定势的影响和群体集智法的优势。

另外,笔者在讲机构创新方法时,不是按教材的方法对比一些机构的区别及应用,而是通过案例的模式进行的,如“目前共享单车盛行,链传动自行车依然作为主流,但是,链传动自行车存在掉链条的情况,甚至链条会刮破裤子,如何设计更好的自行车”,同时展示共享自行车的图片,以及自行车掉链条的图片,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这时有的学生根据自身所学的知识提出了利用双曲柄传动方案,有的学生提出用圆锥齿轮传动方案,还有的同学利用同步带传动方案,并且画出了传动的原理图,这种方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调动了学生利用机械原理知识去进行机构创新的积极性。

通过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实施,可将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在案例教学的研究过程当中,在不同的班级进行了试点,研究发现采用案例教学模式的班级,学习兴趣较高,学生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也具有较多创新之处,部分还准备申请专利,有的作品还参与了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并获奖。

四、结论

本文针对案例教学在机械类课程中应用较少的问题,倡导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并通过几个教学案例及其实施过程的展示,提出了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的优势和开展方式,给机械类其余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辛绍杰.案例教学在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8):216-217. 

[2]刘树密.浅谈案例教学的准备工作[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5,7(4):61-63. 

[3]陶平.工程案例教学在机械类课程中的运用[J].中国冶金教育,2013,(3):52-54. 

[4]于克强,陈国辉,刘秀莲.工程案例教学在机械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3,(19):80-81. 

机械制图教学案例篇5

关键词: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探讨

《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教学质量将影响正确理解零件的设计意图和按零件图加工出符合技术要求零件的能力,影响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实习。如何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按《机械制图》课的大纲要求,培养学生掌握看图.画图.空间想象和应用能力,是每一名《机械制图》课教师必须要认真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本课程的教学实践,针对在教学中如何精心设计教案.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

要想上好课,须先做好老师。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各学科.各专业互相渗透的趋势日渐增强。特别是机械专业各科,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都互相牵制。《机械制图》课在其中更是与其它课程在知识理论上互相穿插连带。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深造诣教师之道,且要专业知识渊博,能讲.能做。同时,能时刻关注科学的最新发展,不断吸取本专业新信息,学习新技术,以来充实提高自己,防止知识老化。

对于《机械制图》教师,则要求既要懂得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又要懂得《机械原理》《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机械制造加工工艺》《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机械专业的各学科理论知识,还应及时掌握新国标,并能实际画图。只有这样,才能系统.完整.准确地备教案;才能熟悉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大纲来看教材;才能对于教材的前提下,做到每准备一份教案,都先将整体内容分解成一系列的步骤和问题,然后一个个地检查回答每个问题,直到最后没有发现任何遗漏,得到圆满的结果,从而备出既合理而又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

二.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备课工作中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力求讲受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同时要突出重点内容,突破难点部分。要针对中职学校的学生底子薄.基础差的现状,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要做出结论的授课过程中,要尽量做到:提出问题自然明确,联系生产实际和富有启发性;分析问题要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做出结论要简明准确,便于记忆。例如在“组合体视图的读图方法”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应根据“使学生掌握读图方法和步骤”这一教学重点和目的,抓住“读图方法”这一主线,按“读图时应注意的问题,读图方法和步骤及读图方法的具体应用”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讲清看图方法: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指明这无疑是重点;指出难点:分析图框,说明每一封闭的线框都表示一个独立的表面;点明关键:不同组合形式的视图的特点,再举出应用示例讲解读图方法的具体应用。

三、提炼讲课内容,拓宽授课方法,力求简明准确,便于记忆

鉴于机械制图课知识的系统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用归纳法、类比法及逆向思维分析形体,教授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思维方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深化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组合体投影的教学中,我选用组合体的组成形式为思维线索,将组合体分解成若干个基本几何体,分析他们是采用叠加、截线还是两者兼用的综合形式组合的,它们的连接方法是相贴、相切还是相交、若是相贴,要分清是否平直;若是相切,则切点何在;若是相交,其交点、交线又有何特性。由此归纳出将复杂性体分解成简单形体乃至点、线、面来投影作图或读图的思维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类比法,分析该组合体的各组成基本体、组成面、线、点有何异同,对形体结构有何影响,从而分清结构要素的主次功用。

在运用平行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和点线面投影的基本知识解决读图问题时,我向学生介绍逆向思维法,即在运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出局部的形体结构,画出轴侧草图,再用轴测图对照试图分析机构要素,以求真正读懂图样。这样做,使学生逐步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也促使思维方法达到了合理性和科学性。

四、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精讲多练和直观教学

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空间想象,主要是依靠实体零件的空间形体投影规律。为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完成从实体零件到图例,使用直观教学法,充分选择与新课有关的模型直接演示,让学生在看得到、摸得着的情况下进行观察实体零件,然后再从观察中得出空间形体投影规律。还可选择一些类似的模型,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慢慢锻炼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根据不同章节的内容,也可以从教学的某些结论出发,先讲授有关的理论知识,再以实体零件的形式加以验证。

备课过程中,对本课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要引导学生观察什么、注意什么,要得出什么结论;以及怎样结合讲解,什么时候演示,怎么演示才能让全体学生都能看懂等等,教师都应该经过周密的考虑。注重精讲,就是要讲得少,做到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言简意明。若做到此点,就要求备课时要很好的提炼所讲内容,注意归纳总结一些简明易记的结论。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活动。如在用形体分析法读图时,根据一个图框一般是零件上一个面的投影的道理,把零件的视图分解为几个图框,利用投影关系对应找出每一图框的其余投影,抓出形状特征视图看懂各部分的形状,这也就是分析过程。然后再结合位置特征视图,把各部分组合起来,想象出该零件的形状,这就是综合的过程。

五、合理的选择习题,注意培养学生综合动手能力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保证足够的课外作业外,还应安排一定比例的课内练习。课内练习的习题必须精心挑选,尽量与讲课的内容、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题目要有针对性,使之有利于帮助学生归纳和掌握教材的要点,有利于讨论解题思路和分析常见的错误等。题目还要有思考性,使之有利于训练思维方法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而那些一看就懂思考性差作图量大的习题则不宜选用。还可把习题分为一般题和提高题两种,以满足全部显示的需要。这不仅可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还可检查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辅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不同层次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机械制图》课作为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必开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要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及时吸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知识,具有编写教案又能离开教案讲授的本领,课堂上才能讲授连贯流畅、从容自如;才能做到表达标准简洁、清晰明快;才能讲授清楚每次课的重点、难点、基本概念、看图与绘图的方法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衔接关系;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具有较强操作技能的高素质技术工人。

参考文献:

[1]王春生.浅谈空间想象力的培养[J]现代科技开发,2000

机械制图教学案例篇6

关键词:机械制图inventor工程图

前言

《机械制图》在中等职业教育中通常是机械类专业学生所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图样确切表示机械的形状结构、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及技术要求,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绘图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及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肃的工作态度和细心谨慎的工作作风,而且在后续的专业课程中《机械制图》的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机械制图》教学现存问题分析

1.空间思维能力培养难度较大。空间思维能力对机械制图能力至关重要,是学好制图首先要突破的难点。中职学生许多都是初中直接入校的,没有接触过立体几何,空间思维能力很弱,机械制图是要学生由二维平面图去想象抽象的三维立体,在教学中老师使出浑身解数讲解,学生仍然难以建立机械制图课程要求的空间感和思维能力,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课堂绘图占用时间多。机械制图的重要部分之一是视图的表达方式,为了达到对比的效果,往往需要将一个形体通过不同的视图来表示,课堂上绘图会占用很多时间。虽然在课前做好视图表达方案以备课堂上演示,但是缺点是不够灵活,如果举例的形体变更或者上课时为了加强教学效果进行更改都需要较长的时间。

3.实物模型使用不便。在教学方法中,感性认识是最直接的,所以机械制图的教学是需要大量使用实物模型来现场演示的。以往传统教学方法所使用的木质教具常常会与教材中的例子不匹配,而且体积小,学生不容易看清楚。对于大型零件或者较复杂的装配体,很难拿到课堂,也不易在课堂上进行现场拆装。

4.常用计算机软件的劣势。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投影仪配合3Dmax、autoCaD等三维造型软件已大量替代了实物模型,但3Dmax比较难学,绘制的模型精度较低;autoCaD虽然是计算机绘图软件的鼻祖,但在三维造型方面较弱,造型过程较复杂,且不易修改。这两款软件对于灵活的课堂教学都不是很适合。

二、inventor软件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摸索并实践,笔者认为inventor软件可以完全解决上述问题,可以说inventor的应用使《机械制图》教学如虎添翼。

1.inventor软件的主要特点

inventor是美国autodesk公司推出的一款三维可视化实体模拟软件autodeskinventorprofessional(aip),包括autodeskinventor三维设计平台;autoCaDmechanical是与autoCaD同内核的二维机械制图软件;专业模块有管道设计、缆线和管线设计等,使用业内领先anSYS技术,支持直接在autodeskinventor软件中进行应力分析。为了便于协同设计,软件内置了autodeskVault数据管理软件。inventor是一套全面的设计工具,用于创建和验证完整的数字样机,由于其与autoCaD同属一家公司,故此inventor是目前市场上DwG兼容性最强的平台,inventor的设计理念简化了三维造型的创建方法,使得三维造型非常容易,并可轻而易举地从实体零件模型或装配模型中提取二维工程图,且与三维模型完全关联,也就是在出现设计变更的时候,工程图将同步更新。inventor还提供了运动仿真功能模块,通过该模块用户能模拟真实条件,在无需构建物理样机的情况下,了解机器各种环境下如何运转,节约大量的资金。2011年10月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机械设计CaD项目的官方指定软件就是autodeskinventorprofessional,中国选手魏骏杨喜获优胜奖。

2.inventor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实践

(1)在教学中使用inventor训练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由于inventor具有造型及修改均方便的特点,在课前绘制一些三维实体,在课堂上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改变实体的各细节,利用旋转、放大、平移等功能将三维实体全方位展示给学生;通过基本体到组合体的造型,再进行各种任意变化,使学生感官认识得到强化,空间思维能力在生动有趣的观看过程中得到了训练,由于改变了枯燥的说教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inventor还提供了观察效果,如1/2剖视、1/4剖视、任意截面剖视以及切片式剖切视图,有了这些工具,即使是复杂的形体也很容易向学生展示其内外的结构。

(2)在inventor中灵活展示视图表达方案。视图表达方案这一部分通常需要利用举例法、对比法等方法,通过对形体的表达方案的对比,让学生掌握主视图的选择规律。

在教学中,可以在建立实体模型之后,利用inventor的强大工程图生成工具,通过选择不同的主视方向,在同一张图纸上生成各种比例的各种视图组合,学生对各种视图表达方案的优点缺点一目了然,很容易就掌握了这一部分知识,节约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做更多的视图表达方案练习。

inventor在生成视图的时候可以自由选择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在讲这一部分的时候可以生成同一主视方向的不同视角图纸,其易懂性和直观性是书本及教师口述无法比拟的。

机械制图教学案例篇7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教学改革;本科;工程案例

1课程教学改革的作用与意义

1.1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工程教育认证要求以学生为导向,而且当代高等教育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通过本课程的改革创新,尤其是结合工程案例到“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教师能够在推进和加快本科相关课程的教学能力方面提供动力,同时也可以为推广至其他课程的教学提供宝贵经验。随着“中国制造2025”以及上海构建科创中心的规划,其中关于机械领域的比重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因此如何完善当代大学本科生在机械专业课程的学习显得日益重要,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本课程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增强机械类学生在机械制造的基础理论与工程案例等方面结合及应用上提供帮助,也为实现最终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提供基础知识的铺垫。

1.2国内外现状分析

“机械制造技术”是机械类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国外对于该课程的讲解多集合案例来展开,效果明显,师生互动多,而我校将多门涉及到机械制造技术的课程压缩成一门课程,如刀具、机床、夹具及工艺等合并而成,导致学时及内容很难铺开。然而,随着一部分本科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面临的项目开发中亟需案例型的机械制造技术,另一部分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没有一定机械制造的课题及理论基础,导致课题的研究中缺乏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理论背景。因此“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作为培养工程师的基础课,在本科阶段就开始并被重视。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自主创新及制造能力总体不强,具体体现在:(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材料等大多依赖进口。(2)创新能力不强,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尚处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制造一加工一组装”环节,在附加值较高的研发、设计、工程承包、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缺乏竞争力。

1.3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尤其是解决一批重大科技难题及提高相关支撑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需求,如何加强大学本科教学基础课程的改革就显得更加紧迫。而对于机械类产业中存在的涉及机械制造尤其是高端制造的问题,比如涡轮发动机、汽车、大飞机等领域所牵涉的工艺、刀具、误差、尺寸链等优化控制,亟需提升本科生对于“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理论、实践学习。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目前本科“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缺乏相关工程案例剖析。(2)师生互动较少,主动学习能力不足。(3)考核模式单一,未充分发挥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4)课程讲解多停留于传统ppt教学,学生被动接收的局面。本课程教改过程中针对“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传统教学及考核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智能化、网络化、及系统化为一体的案例导向的课程建设,通过探索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率与案例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及考核体系多样式,逐步转变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追求知识的局面,使得学生能够积累更多实际应用课题视野与经验,为毕业工作或再深造更快适应企业项目及研究课题要求奠定扎实的基础。

2教学改革具体举措

2.1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改革创新,教师能够在推进和加快本科相关课程的教学能力方面提供动力,也可以为推广至其他课程的教学提供宝贵经验。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当代大学生的认知及接触知识的不同,也必将引起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因此,借由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的系列项目之一,通过本次项目的开展,能够为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契机和基础。(1)学习:引入实现课程教学“互联网+”概念,构建平时作业布置、机械制造案例学习资料、问卷调查等为体系的网络学习系统。(2)互动:创建互动互学的教学体系及模式,通过微课堂或微信群、QQ群。(3)考核:平时考核的自主案例讲解,期末考核成绩弱化,满足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

2.2研究内容及方法

(1)课程内容针对化:归纳及搜集文献、提出针对性的课程内容。(2)教学方式灵活化:研究不同的教学方式、网络化资料系统的建立。(3)专题案例具体化:优选对口、具体的专题案例.(4)考核形式多样化:淡化期末考试、将平时成绩比例提高,且方式创新化,包括平时自主讲解案例、搜集资料、小组研讨剖析等。根据以上研究内容及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展开实践,具体可以从以下四阶段入手。(1)教师依托课堂管理及学习的软件系统,建立多功学生管理平台(图2)。(2)小组分配,以组长责任制的打分体系及案例讲解,互评互学。(3)科研案例讲解、互动学习交流。(4)核算平时成绩,淡化期末考试成绩,总结所有考核及研究内容。实现学生知识接收的转变,教师授课方式的转变,以及工程认证要求下的学生培养目标导向的学习体系及培养模式转变,其核心在于紧密依托国家发展战略背景下机械制造技术的高要求及高标准,从传统机械技术涉及的基础与内容入手,引入目前国家中国制造2025中包括大飞机、高端装备等在内的发展目标。

2.3改革案例介绍

作为培养学生适应今后从事解决实践制造加工、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本课程改革的研究内容为主要讲授机械切削基本理论、加工及装配误差、尺寸链计算等。旨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一般机械零件加工及方案制定,并能够对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思路的能力。具体的实践方式及意义如下:(1)通过引入互联网二维码技术(图4),构建平时作业布置、资料、问卷等为体系的学习系统,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及效率。(2)引入科研项目真实案例(图5),互动互学,增加学生学习效果。(3)激发学生自主讲解案例,剖析讨论,互相评分,丰富考核方式。(4)引导式课堂教学,以学生学习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开展,可加强该课程的教学成果。本课程改革为建立互联网二维码技术,积极搭建课程学习的多通道一体化网络平台,以学生较为熟悉的手机扫描二维码入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资源分享的效率,结合前期课堂派教学体系的构建,能有效的将学生的互动性与参与性最大化及深入化,为推动课程改革的其他内容提供催化剂。另一个特色为引入国家及企业级项目涉及到的科研课题案例至实际教学中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关于航天薄壁件加工质量控制的案例,其影响因素包括刀具、夹具、工艺参数设置等内容,从刀具切削仿真到最后力、热控制,进一步结合传统的刀具角度影响切削力、温度等内容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社会责任感。

2.4改革效果和特色

本课程的教改实践中发现,不但增强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及工程实际案例结合等方面提供指导,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的需求,为实现培养当代大学本科生的科技创新及工程应用提供基础理论知识的铺垫。从整个教改项目的实施中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提高,且机械制造方向的考研概率也提高了30%以上,引入“互联网+”概念,能够激发教师及学生的教学相长,相信在不断的探索和改革中,通过本科“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改革,为揭示同类型课程教改的新思路提供参考和基石,为大学本科教育提供宝贵的依据。

3结语

通过推广本教师教学发展研究项目的展开,创新性的引入“互联网+”概念,构建作业布置、学习资料、问卷调查等为体系的学习系统,在教学各支撑点引入实际科研、工程案例,结合工程认证背景要求的毕业达成度。拓展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为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成果奠定理论及实践基础。除此之外,还可以为其他相关基础课程的改革及教学方式的推进提供借鉴,为今后高校“互联网+”本科精品课程的建立开拓思路及参考。

参考文献

[1]罗新文,吕朋翔,李贵荣.从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J].高教学刊,2016(3):33-35.

[2]牛秋林,南,唐思文,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特点及教学方法探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6):67-69.

[3]冯春花,钱炜.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设计[J].科教导刊,2016(3).

[4]刘伟.“机械制造技术”教学改革方法研究[J].工业设计,2016(6):128-129.

[5]倪卫华,汪中厚.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46-147.

[6]陈秀生,侯志坚.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学园:教育科研,2012(19):28-29.

机械制图教学案例篇8

关键词:项目教学;技校教育;机械专业;教学质量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技校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课堂管理是教学活动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如何提高技校教育的教学质量,使其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备较强竞争力,是当前技校教育的老大难问题。

项目教学法对于技校机械专业教学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与挑战。就技校机械专业教材而言,自推行项目教学法以来,以往技校机械专业教材愈加难以满足新教育教学方式要求,而新技校机械专业教材给予技校机械专业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形势下合理选择教育教学方式将变得至关重要。

从理论层面看,案例教学法在技校机械专业中的应用能够取到较好的效果;从实践层面看,由于案例教学法涉及案例较多,并且过于单调,必然会大大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机械专业学习中去。实践表明,一体化教学法、案例教学相比,项目教学法更具优势,其中一体化教学法依托现代化教学技术将教材内的内容与教学环境、环境、模拟工作环境一体化,但教材内容描述较简单,难以满足技校机械专业实用性要求,所以不适用于技校机械专业教学;而案例教学法对案例深入剖析,之后推进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有效结合。

一、项目教学法在技校机械专业教学中的价值

(一)项目教学法能够反映学生学习的合作性

以往教育教学模式下,学生遇到问题时大都直接向教师请教,缺乏自主思考的欲望或不能够积极向其他同学探讨,以致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低。项目教学法下,教师开展项目教育教学活动时,事先编制项目预习任务书、项目任务书,之后将班级内全部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并要求各小组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相应的项目任务,特别注意的是项目任务中,学生处于主导地位,而教师仅发挥引导作用。待项目任务完成后,要求各小全且之间进行自评与互评,如此以来既能够让各小组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又能够了解到其他小组的优势,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增强各小组团结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项目教学法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项目教学法的关键任务。学生探究如何学习的过程实质上便为创造性学习的过程。实践画图作为技校机械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戎部分,要求学生必须置于具备优良环境的制图室中以实物为参照实施画图活动,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结合教师的要求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与创造力。

实际上,通过学生画图既有助于检查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又能够促进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向技能、技巧的应用转化。同时学生还可以从画图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应用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项目教学法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实践性

事实上学生学习的过程即为理论至实践、实践再到理论的循环交替过程。项目教学法的主旨在于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实践中获得能力的提升。深入分析发现,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核心体现为将相关理论分解至实践过程中,以具体项目的工作过程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这样以来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全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对提高技校机械专业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四)项目教学法能够保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实际上,各学科均存在各自的特点。以往教育教学背景下,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时通常表现为“照本宣科”的状态,多数技校教师普遍认为,学生基础水平低下,仅能够学习到较浅的课本知识,致使教师所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较枯燥单调,从而较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兴趣。

而项目教学法在技校机械专业中的应用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发挥着显著积极影响,即项目教学法转变了技校机械专业以往的“教师讲解――教师示范――强调要领――学生练习”的教学程序,此外项目教学法还能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技校机械专业知识对个人今后成长所起的良好效应,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技校机械专业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

二、项目教学法在技校机械专业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合理选择项目

项目教学法在技校机械专业教学中,要求结合教材内容要求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选择项目。同时要求参与技校机械专业教学的教师既要具备深厚的机械课程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又要熟知机械专业相关实践流程,此外教师还必须注重起学生在机械专业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并且赋予学生一定的自,以促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机械专业学习中去。

另外,要依据难易适中原则合理选择项目。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合理选择机械项目,即若教师所选择的的机械项目过于困难,必然会使得学生产生畏俱心理,大大削弱学生参与机械专业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反之若所选择的机械项目过于简单,难以起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良好作用。因此要求教师选择那些学生感兴趣且相对容易掌握的机械项目。

(二)积极推行具体的教学控制

一方面,项目教学法是否得以成功实施关键在于学生和教师,不仅要求教师剔除以往滞后的教学方式,而且还要求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思路,此外还应不断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构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友好合作伙伴型关系。所以为落实好项目教学法,获取良好的技校机械专业教学效果,必须注重教学控制工作。

(三)项目教学法的推广对教师要求

(1)要求教师熟知所选择的项目。(2)要求教师能够有效控制项目实施控制。(3)要求教师能够适当调控项目的难易程度。(4)要求教师切勿压制学组勺思维。(5)要求教师能够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定讲解机械专业理论知识等。

三、结语

项目教学法在技校机械专业中的实施关键在于是教师开展技校机械专业实践教学时应善于对项目的难易程度予以控制,重视起培养学生参与技校机械专业学习的自信心与积极胜。项目教学法在我国技校机械专业教学当中实践应用,能够显著提升技校机械专业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我国今后的技校机械专业教学创新实践环节,这种应用效果显著的教学模式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秀梅.中职教师在项目教学中的障碍分析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3.12(09):23-24.

机械制图教学案例篇9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结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同时也是是教师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等多方面专业素养的结晶。对承担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教师而言,不仅要精通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同时还需要掌握机械设计、机械加工制造方面的专业知识。在领会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结合机械专业的相关知识(如:零件设计、机械加工)将课程的整体内容分解成几个互相联系的知识点,并提出每个知识点所涉及的关键问题,再对这些关键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说明,圆满的达到教学目标。以机件的表达方法中视图这一节为例,按照上述原则可分解为:(1)视图:什么是试图?视图分类的依据是什么?(2)绘制视图:绘制视图的前序工作是什么?每种视图的投影方法是什么?怎样对视图进行标注?(3)视图分类:为识图和制图方便,应该怎样选择视图?(4)视图的选用:为了表达机件的结构既相互位置关系,怎样选择合理的视图表达方式?(5)视图的画法:视图投影规律及各视图所表达的内容各应注意什么问题?通过这样的分解,教案的内容从分散的知识点连接成知识网络,单独知识点通过知识网络更清晰的表达出来,辅以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

2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在于改变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常规教学,坐到知识传授与学习方法传授并重。在教学活动中,教是外因,学是内因。如果没有调动起学生们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再优秀的课堂传授也是徒劳。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是:数学基础普遍较差,欠缺空间几何方面的知识,空间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有待培养。因而,《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讲授难度与学习难度在职业学校中难度很大。多年的教学经验显示,合理选择与当节课程紧密相关的实体模型(可以是几何体、机件模型或者机件本身)直接演示,把透视、投影相关的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把抽象的几何概念转化成直观印象。教师辅以适当的引导、启发,通过模型演示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做到教学结合,进而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以“三视图”这一知识点为例:在开始介绍基本概念、投影规律前,首先以实体模型演示,让学生对三视图有个基本上的认识,再通过对模型从不同角度的观察得出三视图的基本概念。随后通过重点讲授,帮助学生将将通过观察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机械制图教学中,重点内容及重要技能的关键点就是在知识的出发点、衔接点、疑难点上。如“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位置关系”是整个机械制图课的出发点。这部分内容必须要要讲清、讲透、讲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及走向岗位后的应用铺平道路。补全第三视图、补全缺线是疑难点,通过与实体模型展示相结合,采用形体分析法一一剖析,对学生的识图能力、制图能力、空间想象力做进一步引导、提升。讲授之后,采用各种形式的小结来精炼教学内容,化知识点为关键技能。

2.1教学非电化

近年来,电化教学设备已经广泛运用于职业教育教学中。实体模型、示教板、挂图因受到电化教学设备的冲击,使用空间被严重压缩。采用电化教学这一辅助手段虽然能够更方便的展示实体、零件,但由于其分散学生注意力、故障时有发生,同时表现力不强,并不适用于职业教育《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实体模型、挂图直观性强,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同时可针对实际模型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学习兴趣,有助于知识获得的精确和完善性,让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实际观察和触碰中发展。同时对重点、难点可重复展现,甚至长时间置于教室或课堂,增强学生对实体和图纸的印象,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易接受,促进长期记忆。如三视图的建立与投影规律,投影作图、剖视等都可通过摆放模型来进行教学。

2.2制图随堂化

中职学生的制图、识图能力只有在不断实践训练中才能形成。将制图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制图实训的随堂化,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制图、识图知识的学习热情,同时能让学生在制图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将制图室作为课堂的一部分,让学生去面对模型、零件进行实际制图,如:三视图、剖视、剖面、零件图、甚至组件图、装配图。《机械制图》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一门课程,通过随堂制图能做到学生的知识、能力双方面的互动提升。同时,随堂制图还能够促进识图能力的培养,通过绘制图纸,在绘图中发现识图方面的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制图随堂化的实行,不仅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还能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2.3语言生动化

《机械制图》课程中画法几何部分涉及到的空间几何关系问题,可以通过生动的比喻来向学生解释。以线面投影为例,铅垂线可比作电线杆,水平面可比作地面,其投影特征可生动地描述为:一点二线必为垂直线,一斜二平必为平行线,一线二面必为垂直面,二线一面必为平行面。通过生动的比喻,复杂的问题得到了生动地说明,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2.4课堂互动化

课堂讲授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教师一味的讲授、脱离与学生的互动,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也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倦。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提出某些方案让学生进行讨论,调动学生的热情与积极性,最后教师通过综合评议总结哪个方案是最佳的,并适当的讲解该方案为什么是最佳的,其他方案存在哪些问题。甚至有些知识点可以让学生讲解,通过学生自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其他同学分享,再经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对该节内容的印象更加深刻。

3结论

机械制图教学案例篇1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其他类型专业有很大区别,其更加注重学生在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实现其时间操作能力的提高。该专业的实践性更强,对于教学的要求也更高。首先,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水平,还拥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指导[1]。其次,需要拥有健全的教学平台,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供充足条件,同时,教学体系、评价体系以及反馈机制都要保证其健全性和有效性。构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网络化平台,能够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并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巨大的保障。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网络化平台构建

2.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网络化平台构建的实施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网络化平台的构建,首先应当拥有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确保整体框架的完整性和稳固性,保证其对于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巨大保障作用。具体的平台构建实施方案应当包括三个方面,即专业课程实验内容以及实习基地的典型产品设计制造案例和学生的优秀作品。专业课程实验内容应包括注塑模像、公差与配合、产品建模与创新技术以及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还包括激光加工及模具修复再造技术和机械制造工程、工程材料、数控技术与数控机床等[3];实习基地的典型产品设计制造案例应包括水表结构、汽车前桥结构、电梯结构和压铸件生产加工,还包括冲压生产加工、注塑生产加工以及典型夹具、柔性制造系统等;学生优秀作品则主要包括其在综合课程设计中的案例、毕业设计案例和竞赛作品案例等。针对以上三方面内容,应当结合其主要的特点和表达需要,将图片、文字和加工录像、二维动画、三维模型动画以及工程图等有机结合,作为其表现形式,达到最佳的表现效果,方便教师和学生直观感受,并体验到最佳的应用效果[4]。由于该网络化平台的构建时间较长,且体系较为复杂,应当通过前期开发和中期完善以及后期改进的建设实施办法,确保该平台的稳固性和有效性。

2.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网络化平台构建的具体内容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网络化平台构建的具体内容包括专业课程的实验内容和实习基地实训项目以及学生的优秀作品。首先,针对专业课程的实验内容,应结合所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程实验项目需要,对实验内容进行有效整理,并分析其主要的建设需求,进而在建设过程中加以拓展。其次,针对生产实习基地典型产品的结构、设计和制造过程,组织安排学生进行生产实践教学。应在学生参与实习之前,对于实习基地的典型产品的结构和设计以及生产加工过程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汇总。获得汇总资料后,向学生进行公开和信息传递,利用网络的便捷性,确保学生能够快捷地掌握实习基地的相关讯息,以大大加快其对于实习基地环境和主要工作内容的适应速度,确保较好的实习效果。学生在实习基地参与的典型产品设计和制造以及装配等项目的内容主要包括水表和汽车悬架系统等产品的部件构成,还包括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安排及设计并制造大批量生产的典型零件的工装夹具[5]。此外,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整理和汇总,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性教学当中。学生的典型性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以及竞赛典型作品,对于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环节进行有效改革,并将典型性和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作品进行梳理和汇总,能够大大方便今后学生在参与课程设计和相关竞赛时,拥有明确而具体的参考,并指导自身的作品设计,确保其设计作品拥有较高的基础,为其获得良好成绩提供重要保证[6]。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