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开发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3:12

计算机开发培训篇1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技能培养知识体系,实训中心建设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但实训中心建设存在投入大、规划难、设备淘汰快、实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此,文章提出构建现代化实训中心,以最少的设备投入、多样的实训方式、优良的实训效果、优异的性价比,为理论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案的观点。

一、建设方案

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思路、教学计划、教学模式是学校得以发展的精髓。而实训场所的规划与建设是学校发展中最重要的硬件条件之一。目前,高职院校实训中心建设存在投人大、规划难、设备淘汰快、实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此,我们构建了现代化实iJl}中心,以最少的设备投人、多样的实训方式、优良的实训效果、优异的性价比,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案。

1.在内容上以规范、标准、安全要求为重点,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主线。现代工业逐渐向大型化、复杂化、连续化、集成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要求在生产过程中达到高产、优质、低耗、低污染、无人身设备事故,因此对工人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素材采集均以规范、标准型号的设备和标准操作控制为依据,从而达到安全、可靠地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岗位操作的应用能力的目的。

2.在形式上是计算机仿真十真实装置。仿真培训在国内外已开始广泛应用。在一些发达国家,一个新的生产工艺、新的装置的制造都有仿真模型的产生,以便对系统进行分析论证,同时在人员上岗之前通常需通过仿真培训,我国的许多大型企业也都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员工进行在职和r’馆`u培训。但是,无论是国内国外的计算机仿真都是基于某一对象或某一过程的培训,而职业技术类院校是面向多专业、多技能的培养,因此,我们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网络化的包含计算机仿真的教学培训平台规划和目标,以此提高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实验实训效果,同时提高经费投人的性价比。

3.在管理上实行集中管理、联合开发,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化。“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把各专业的典型案例进行集中整合、统一管理,再配以实际装置和合适的仿真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满足职业教育中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与真实的仿真效果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学院在实习、实训中因为学生多、设备少、在规定的实习实训时间内使每位学生的知识技能都能得到提高的要求,同时还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培训项目进行操作练习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4.在服务上为社区、地方、行业的培训事业提供平台。由于“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是一个开放系统,其素材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更新和设定,同时也可以按照不同行业的培训要求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学生通过在教学实训平台的培训,再结合一些真实装置的操作,可以很快适应岗位需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设内容与规划原则

在建设内容上,一方面满足专业实验和实训要求,配置、规划、建设好电子教室和多媒体学术报告厅;另一方面着重规划技术研发中心,锻炼并打造一支具有较强能力的科研队伍。

基本方案:计算机仿真与实际工业对象相结合。教学内容可分为知识的理论部分(应知)和知识的应用操作能力(应会)。计算机仿真教学系统的开发,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手段,把应知和应会内容分别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教件)和仿真实训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理论学习、机理研究中的实验(验证型和研究型)和对问题的理解主要用教、课件描述,而实训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及同一动作过程精细、准确、稳定性的培养则采用大型仿真培训软件培训。

三、采用三层局域网模式实现方案

采用三层局域网模式可以方便地对系统进行扩充和统一维护管理。包括进行远程登录、调试、系统组态。所有资源共有共享。第一层,操作层面(实物层面);第二层,方案组态对象及连接层面(同一对象下可进行多个实验实训项目);第三层,对象模型或实际对象层面。四、计算机仿真和实际装置结合方案的主要特点

1.投入大大下降,实验实训效果大大提高.没有实训平台时:(1)设备投人一个标准班10组(每班40人计);(2)设备需维护、维修(需投人人力、物力);(3)设备的更新、淘汰快(财力不断投人);(4)实验实训的能耗和耗材。有了实训平台后:(1)每人一台,各自互不干扰,并可反复练习,任意起点;(2)可以改变时标,太快的可放慢,太慢的可加快;(3)具有在线帮助系统,实时提供学习提示;(4)自主选择培训内容;(5)在线考试系统,及时检查学习效果。

2.将不易实训的内容变为可能。(1)消防过程(危险过程)的实训;(2)易燃易爆环境下(危险场所)的实验实训;(3)易损设备的操作实训;(4)一次性设备的实验实训等均可以实现。

3.满足培训和专业调整后,新建、重组实验实训环境。(1)培训:高职学院的发展必须走学历教育(全日制、成人)和各类培训相结合的道路,从国内外高职学院典型成功案例可以看出各类培训年学生数一般都超过学历教育的年学生数,同时不难算出各类培训的经济效益更高,其培训的特点是岗位多、专业广、同阶段学习人数少。该平台可以同时满足不同岗位方向的培训人员同时在线进行不同的培训,同时达到在不同的实验实训环境中进行培训的要求。(2)专业调整、新建、重组后的实验实训投人不大,建设周期短。

4.计算机网络方案使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合法用户学生和教师可在任何一个终端登录使用资源库的教学资源,合法用户们可在同一个机房进行不同的实验实训练习,集中管理资源更安全,添加、修改更方便。

五、结论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采取计算机仿真与实际工业对象相结合的方案,在专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与考核等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仿真包括:基理仿真—机理的研究和教学过程(课件教件)。即通过教学课件、教件、电子教材等进行仿真,其中动作原理与理论原理是真实的,而学习对象的动作过程是模仿的;操作仿真—操作技能的培训、岗前实训、实践能力的训练,其中操作实践过程是真实的,而操作对象是模仿的;环境仿真—模拟各种工作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以便对真实环境下的事物展开研究,其中实验基理现象是真实的,而实验设备对象是模仿的。实训场所再配以实际装置设备后,可以同时解决仿真无实物对象存在和仿真可能与实际存在偏差的问题。

计算机开发培训篇2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测试;普通话;网络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229-02

普通话计算机辅助测试,是现行的最为科学的普通话测试系统,在推广普通话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计算机辅助测试,对应试人普通话语音的要求更高。因此传统的普通话教学在教师授课模式、授课内容、考试评价等方面都应当有大的改变。

一、普通话传统授课方式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在普通话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练结合、分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承担组织角色,往往还需要付出大量的脑力劳动,每堂课的课堂教学随着学生素质的高低呈现出不同的教学效果。而采取网络课程教学之后,教师的身心将得到释放,学生的自主性将充分地得以体现,课堂教学呈现出自主性与互动性的特点。

1.教师工作量大,无法有效组织课堂训练。现在高职院校的专业班级,一个班最少有三十余人,最多的时候有五六十人,组织一次有效的课堂训练是极其不易的事情。语音辨正是普通话学习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如果老师无法跟每一个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发音矫正,学生将不太容易纠正自己的语音错误。

2.教师未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传统的语音教学中,教师把精力过于集中在声韵调的字音教学上,对一些如音高、音长、词语的轻重格式、句子的停顿和语调等,往往不能细致地展现出来,要全部采取统一的模式来讲授。一部分方言较重的学生一遇到困难,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不容易持续下去。

3.普通话学习无法真正实现应用自如。传统的语音教学,无法在课堂上实现学生脱稿说标准的普通话,不仅因为时间的限制,更因为学生无法做到自主学习,许多学生是两极分化严重。其实只要从普通话语音开始训练,循序渐进,每个人都可以达到说标准普通话的程度,但是因为课时的限制,加上学生的基础不同,所以需要的时间有长有短,如果能在网络课程这个平台上,让学生针对自己的不足充分地进行训练,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甚至语言表达能力都将得到提升。

二、运用网络课程,实现新的教学目标

普通话是汉民族的语言,是母语。而方言与普通话发音差异很大。学习者必须要将普通话当成母语一般地来运用,才能说是完全达到了学习的目标。

1.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灵活处理。老师授课模式由传统的讲练结合,转变为交互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可以讨论和交流。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找到进度相似的学习伙伴,形成一个学习团队。老师还可以将同一方言区的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的答疑。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学生在自己选择的模式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达到学习的目标。

2.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普通话。网络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对自己需要掌握和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可以自主取舍,对自己不理解的学习内容可以反复学习消化。网络课程把学生自主性放到了第一位。

学生在传统课堂训练中出现的心理上的自卑与不爱张嘴练习的情况,在网络课程系统中会得到改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难点音进行重点的训练,不用考虑教师及班级其他同学的反应。这样自由的学习空间,对学生掌握普通话语音知识是很有好处的。

3.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处于方言区的同学来说,学习标准的语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网络课程可以将许多好的资源进行共享。学生利用软件下载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如课件、电子教案以及普通话语音和视频的资料,使自主学习可以在课外得到延续。

三、从几个方面设计普通话网络课程

1.应用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网络课程上,教师授课依然可以沿用原有的集体教学、以组长为核心的小组学习、分层教学等好的组织形式,也可以增加如教师与个别学生进行了一对一讲解、示范和辨音辅导的教学形式。学生甚至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存在问题最多的章节反复地学习训练,不必跟着教师的进度,生硬地向前推进。这么做的结果是,教师真正地做到了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编排学习内容。网络课程的学习内容是围绕着声母、韵母、声调、变调、轻声、儿化以及词汇、语法等内容来制作的,以完成学生最初阶段的系统性的学习,其中可以将基础部分的声韵母,重点进行标准音和方言音的对比,可以从口形与发音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比较。而其他的知识点,则可以通过教师讲解,重点进行辨音和正音的口头练习。这就要求训练的语料练习要进行编排。

3.选取恰当的学习资源。在普通话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因为缺少必要的语料练习而不能发现自身问题。因此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有助于学习的资源是非常有必要的。声韵母和轻声、儿化的音频语料、标准音与方言音的视频对比、音像教材、电子教案、模拟试卷、还有学生模拟测试时的录音,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了解普通话发音,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途径。

4.辨音、正音辅导的形式。在普通话学习中,辨音和正音的辅导方往往需要老师做出示范或者使用视频软件教学。这些都可以通过视频系统传递到学生的面前。学生可以通过投影、录像或者电脑视频来观看示范者的口形和舌位的变化以及气流的强弱摩擦等口腔内部的细微变化。而分组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样本。通过测试而选的组长,老师要培训其了解测试的评分标准,能够分析出同学语音中的问题和指出改进的途径。因此分组学习被认为是最能提高学习效率的途径之一。师生对练,学生需要老师做出评价,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明确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以便获得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5.灵活的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学生,由日常测试和最终的模拟测试组成。在限定的时间内,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反复多次地对自己的测试进行录音,选取最好的一次提交。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为自己的每一题测试进行录音,然后回放,发现不足,加以纠正和训练。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地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成绩。网络课程中,学生拥有了多次考试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热情被不断地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习成绩当然也会有提高。这种学习的积极性不仅在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课后也使学生懂得如何地来训练自己的发音,获得最令人满意的效果。

普通话网络课程的出现,使语言的学习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模式。它为语言学习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使普通话课程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和开放空间,普通话距离大众化的道路己经不再遥远。

参考文献:

[1]宋欣桥.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实用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冷瑾.普通话教学与测试中的问题与对策[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5,(4).

计算机开发培训篇3

一、会计电算化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目前,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一门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在经济管理的各个领域中处于应用电子计算机的领先地位,正在起着带动经济管理诸领域逐步走向现代化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减少了会计人员抄写、计算等手工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数据处理的精度,加快了数据处理的速度,扩展了数据处理的广度,促使会计工作从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的实务核算型转向参与预测、决策、控制的经营管理型,以便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对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

我国非常重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培训工作。《会计法》规定“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财政部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从制度上规定了会计人员每年必须参加一定学时的培训;财政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对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适应时展的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大力推行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普及电算化知识,在这方面已取得可喜的成绩,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会计电算化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的不明确。个别培训点将培训的目的定位于取得高额利润回报或是补充经费不足,从而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抢学员,办“短、平、快”班。更有甚者,对个别学员只收钱不培训,考试替学员代考,造成有些学员认为:“只要交了钱就能办证,课上不上无所谓,至于考试只是形式而已。”严重损害了会计管理部门的形象,影响了会计电算化事业的严肃性和重要性。

2.教学用计算机数量有限。相当多的培训点计算机数量有限,不能做到上课时单人单机,学员上机练习时间很难达到规定的课时。个别未配置专用机房的培训点,上机时间就更难以得到保障。同时,租用营业性机房的培训点,经常出现教学用财务软件与机房配置不相容的现象。比如说:奥林岛教学用财务软件不宜采用网络计算机,而现在的营业性机房无一例外都是区域网。如果租用此类机房用于教学和考试,结果可想而知。

3.师资力量不强。因为培训班是阶段性的,许多培训点为了节约成本,不配备专业专职电算化教师,每次培训班开班时,临时聘请兼职教师授课。另外,个别培训点过多考虑外聘教师的报酬问题,忽视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常常请一些非专业的教师授课,很难达到教学要求,影响了教学质量。

4.考试方法不完善。目前采用的是在各培训点设置考场,培训点提供考试机房及考试教室,会计管理部门派监考人员。由于各培训点极力提高考试通过率和会计管理部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不一致,加之各培训点与管理部门人员长期业务往来,大都比较熟悉,对考试作弊问题,培训点难脱干系,监考人员也有碍于情面的时候,考试结果就难以保证公平、公正、合理。

5.统一使用的教材和教学用财务软件与计算机和计算机知识普及水平不协调。管理部门给培训点统一配发教材和教学用财务软件。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计算机及计算机知识在城市基本上已普及,而偏远县城,则差距较大。笔者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永寿监考时,大多数学员反映,在培训之前,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培训时上机时间又太短,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更难以理解新的会计电算化知识。而在市区监考时,发现很多学员计算机操作相当熟练,有些学员家中已有计算机,有些单位很早就已使用计算机记账,而且本单位的财务软件版本远远超过教学使用的财务软件版本。对他们来说,现有的教材与教学用财务软件已不解渴,需要的是更高级别的培训学习。

三、解决会计电算化培训存在问题的途径

1.纠正各培训点办学指导思想,切实树立为广大会计人员服务的思想。建议会计管理部门加大宣传力度,使培训点充分认识普及电算化知识的重大意义,明确培训的目的,从而端正办学态度,提高培训质量,提升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迎接会计的国际化、信息化。

2.加强各培训点基础硬件设施建设。建议会计管理部门督促各培训点配置教学必需的计算机,保证培训过程中单人单机,让学员有足够的上机操作时间。特别是尚未建立专用机房的培训点,要尽快配置专用机房,保证教学软件的安全运行及学员上机操作时间。

3.建立培训师资队伍的档案库。管理部门可以建立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档案库。各培训点搞培训,从专业教师库中选用所需教师。管理部门根据各培训点的教学反馈状况,定期对入库教师打分评比,符合任教资格的,继续入库使用,否则,淘汰出教师库。专业教师库的建立使每期学员都能有合格、专业的教师授课,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是对学员的最大负责。

4.实行考试与培训相分离的制度。为防止人为因素对考试结果的干扰,提高考试透明度和公正、合理性,笔者建议改革现有考试办法,培训点专司教学培训工作,由管理部门定期举办考试,考试教室和机房由管理部门统一确定。通过这种教学与考试相分离的制度,提高考试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做到考试结果的公平、公正、合理。

计算机开发培训篇4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计算机逐步在各行业与教育机构中普及开来,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当前广大中职学校纷纷开始重视对学生计算机技术的培养,并实施计算机专业的实训教学,但是,当前大多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必须积极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提高计算机实训教学质量。

一、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落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部分中职学校的教学理念相对落后,这就使得计算机课程内容设计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实用性与针对性不强。并且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传统又呆板,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加上教材陈旧,无法使专业技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样就使得计算机专业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如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只顾着自己讲,似想把自己所有的知识都强制性地灌注给学生,而没有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使得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提不起兴趣,积极性不高。

2.教师教学水平低,学生操作能力差。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大多是其他行业或者兼职的教师,其计算机知识水平与操作技能并不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向学生传授更专业的知识,并且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得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达不到教学要求。如计算机考试分为笔试与机试,学生笔试获得较高成绩的同时,其机试能力却相对较差,这就使得学生无法协调发展,从而达不到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效果。

二、构建开放式创新的计算机专业实训模式

1.重视对教师的培训与教材的先进性、实用性。

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当中,教师不但是连接学生和知识的纽带,还关系实训教学的有效性与质量。因此,为了保证开放式创新计算机专业实训模式的科学有效性,首先就要重视对教师实训教学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计算机知识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比如,学校构建统一的培训机构,对实训教师进行统一的培训,让教师更深入地掌握计算机实训教学的知识水平与操作能力,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除此之外,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依据,要保证教材内容符合开放式创新内容要求,具有先进性与实用性,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在编制教材的过程中注重教材内容的更新,保证教材内容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例如,编制计算机教材的时候,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反映教材内容,这样可以使教材摆脱单一繁杂的文字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重视模拟真实操作案例。

在实施开放式创新计算机专业实训模式的过程中,要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就要重视模拟真实的操作案例,教师可以结合企业的真实需求,给学生模拟真实的工作操作案例,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实际工作当中。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灵活操作的能力,从而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操作基础。

三、开放式创新计算机专业实训模式的重要性

1.壮大了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的师资队伍。

为了使计算机实训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政府联合企业对实训教师进行开放式创新培训,不但可以实现实训教师知识水平的提高,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指导教学,同时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丰富计算机专业实训实践内容,壮大计算机专业实训的师资队伍,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

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开放式创新的实训模式在提高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并且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这样的实训模式在无形中使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提高。如让学生参与实际的计算机技能运用,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实际工作中加强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认识与实际操作的认识,并融入企业的真实工作中,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总结丰富的操作经验,为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先决条件。

3.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it产业的发展。

由于it产业在市场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政府与学校要加大对计算机专业实训模式资金的投入,加强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训,让学生在就业竞争巨大的形势下脱颖而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的压力,于无形之中促进社会的稳定。除此之外,开放式创新的计算机专业实训为it行业培养了更多、更优秀的计算机人才,从而促进了it产业的不断发展。如培养优秀的软件开发人才,使其在软件开发领域中开发出有利于人民生产与生活的软件,从而方便人民的生产与生活,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发展。

4.实现了企业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

在开放式创新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模式中,把企业工作的真实案例融入中职学校的教学当中,让学生的专业技能符合企业的需求。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招聘不到掌握计算机专业水平与熟练操作计算机的人员,不但要对其进行计算机知识水平与操作技能的培训,还加大企业的成本投入,浪费企业时间。中职学校实施开放性创新计算机专业培训,使得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能够招聘到符合企业需求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从而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开放式创新模式的运用,不但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加强了学生知识水平与操作水平的提高,为计算机时代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计算机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计算机开发培训篇5

关键词:计算机岗位实训方式研究创新

在职业院校开设计算机专业,主要是为社会培养生产一线的技能人才,但是往往职业院校开设的课程体系满足不了各大企业对计算机专业技能的需求,这就愈发体现出实训课开设的情况直接影响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虽然目前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都会开设实训课程,但是往往这些实训课程早已无法跟上企业对学生技能发展的速度。正因为如此,进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师要认清形势,放下姿态,以积极的心态多下企业,进行计算机岗位需求调研,根据大量的调研数据对计算机岗位能力进行分析,不断构建并变化实训课程体系,创新当前的基于计算机岗位实训方式的研究。

一、基于计算机岗位实训的创新

有开放,才会有创新。加强校企合作,不仅是加强人才培养的合作,更是加强内涵建设,深度交流合作。学校领导要重视和企业加强深层次的交流合作,不断拓宽学校与外部联系的市场,这样不仅能有效利用外部创新资源,而且能与内部的创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当然基于岗位的实训课的创新就会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个人觉得注意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基于计算机岗位实训教师的培训工程

实训课程开设的效果如何,显然与实训教师的水平是分不开的,但是教师毕竟都是在学校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显然缺乏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实践经验,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建设基于计算机岗位实训教师的培训工程是当务之急,不仅是利用假期等业余时间对教师进行培训,更是把教师的培训形成制度化,常态化,定期定人化。只有如此,才能够不让对实训教师的培训流于形式,才能够让基于计算机岗位的教师实训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够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的技能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完美对接。

2.开发实用性实训教材

在实训过程中,实训教材是学生实训的载体,这个载体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实训的效果强弱,所以学校在开发实训教材的过程中,尤其应注意多方面的无缝对接,编写实训教材时,要注重课题内容的真实性,教材设计要与企业的生产一线紧密结合,同时结合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精心设计,使其更符合实训教学实际,既便于教师教学,又便于学生自学。

3.采用真实工作案例进行模拟实训

我们在基于计算机岗位实训方式的创新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注重真实工作案例在教学中的模拟,在实训过程中,实训教师可以借用企业的真实案例指导学生进行实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把自己学到的计算机知识运用于实践,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从而极大地强化实训效果。

二、基于计算机岗位实训方式的研究意义

1.有利于计算机实训教师素质的提高

在基于计算机岗位实训方式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学校三者之间有效配合,不仅要为实训教师创造培训机会,更要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做法,在引入新的培训知识的同时更要结合本地企业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全新规划,制订适合自己学校的方案,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训能力和业务水平。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不可缺少实训教师的全程参与,实训教师在参与这一过程的同时,计算机实训素质也会得到极大提高。

2.有利于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和社会需求进行较好的衔接

一旦基于计算机岗位的实训方式创新得以实现,教师明确了社会、企业要什么样的学生,就在基于计算机岗位实训过程中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充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不但能解决学生难以就业的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和社会需求进行较好的衔接,而这个衔接的最好突破口恰恰就是基于计算机岗位实训方式研究的意义所在。

3.有利于应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毕业生都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动手能力普遍较差,虽然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讲实习、实践的课时较多,但动手能力差的问题还是普遍存在。为解决这个普遍问题,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动手,另一方面要通过基于计算机岗位实训来解决,基于岗位的实训能力的培养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尽快接触社会,接触岗位,为将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有利于应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

总之,计算机专业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发展服务,教师教育学生的目的也是输送良好的职教毕业生以适应社会岗位需求。企业的需要是拿来就用的学生,如果毕业生刚进入企业就需要两次甚至多次的岗位培训,那么企业的压力会加大,学校的教育也没有发挥作用,这当然也会成为学生难找工作、社会企业需求和职业教育严重脱节的主要原因。

所以,基于计算机岗位实训方式的创新研究,就是想通过新的实训方式的实施解决一系列问题,相信这项研究对于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人才质量,提高计算机技能训练的效益,使毕业生快速适应计算机行业工作岗位要求和增强就业后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计算机开发培训篇6

1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培训信息管理的相关内容

1.1信息系统的采集输入

信息的输入工作重点是培训信息的联网输人。其信息的输入包括对基本的信息和培训信息的输入。培训信息地的输入是该人员的工号、培训的单位,以及何时参加该培训,以及培训结束的时间,另外培训的内容是什么,培训的考核成绩,证书的编号是什么等相关的内容。这些相应的内容是通过网络传给相关的服务器,或者拷贝到相应的信息系统中去,由具体经办人员根据个人的相关培训信息的整合之后,并利用相关的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输人操作工作。基本信息输入工作包括各自的姓名、性别、工号、籍贯、身份证号码,出生年月等一系列的基本信息。工作的基本信息,比如说工号、职务、编制、岗位名称、岗位性质、在聘情况。其中还包括本人的学历情况及获奖的情况,即毕业学校、毕业专业、学历情况以及荣誉名称、获取日期等。

1.2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方便查询。培训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是企业方便查询员工基本情况的的便利途径。通过该系统的检索查询,能快速为需要的人员提供相应的查询资料。能否及时准确地查询到相关的培训信息,是大大降低信息成本提供工作效益的关键所在。信息库的保护。信息海量化的同时,各种电脑病毒以各种形式存在于信息中,是信息库安全维护的一大隐患。如果病毒乘虚而入,将会对信息库造成信息泄露,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等严重后果。对相关重要信息的保护需要采用最新的防毒软件,并对相关信息进行独立备份和保存。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手段,建立建立安全、完善的员工培训信息库管理体系。管理设置的权限。通过利用加密的技术,根据相关人员的职务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专门的系统管理人员对培训信息管理和更新,允许对某一模块的修改和设置权限。对于信息录人人员、查询管理工作的人员、信息修改人员分别进行规范的管理,以便保证系统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打印功能的丰富。对于已经录人的培训信息,根据需要可以打印一个人的全部资料,也可以根据需要任性一部分人的信息打印,再或者需要的情况打印一段时间的资料信息等。丰富的打印功能,能快速满足企业对人员信息资料的需要。

2重视计算机软件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时代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更是与人们的工作息息相关。尤其是企业的信息管理更是需要用到计算机软件技术,由于管理人员的更替,容易造成档案流失,自从计算机技术融入到信息管理中,从最大程度解决了人力、物力的管理缺失问题。计算机软件技术凭借众多优势与一身,在企业及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是信息管理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2.1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方便保存和浏览企业通过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培训信息管理,方便了繁琐信息的管理,也便于长久的保存员工的培训情况。同时,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准确性、统一输入和规则,使企业的管理者在浏览信息时更快捷更全面。这样可以避开繁杂的查询,可以杜绝信息不全的缺点,能够有效及时地找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企业领导的思路也理顺。

2.2培训企业相关的人才如何有效推进计算机软件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需要企业重视培训和引进相关计算机软件系统工作,营造积极向上的人才机制。对于员工培训信息及取得的成绩需要有所了解才能充分使用人才,员工的相关培训资料信息企业要及时储备完善。亦可让人才引入人才带动的方式,加强员工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培训,从而能够使企业的计算机软件技术迅速发展。

2.3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培训信息管理的实现与设计为使培训管理工作更加系统化、自动化和科学化,应系统的开发和使用计算机软件技术。企业现代化管理需要采用计算机技术来规范人才管理,加强对企业人才的培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企业也可自行的研发适合自身发展的计算机软件系统,这一举措既能体现企业自身的魅力,又能为企业的大力培养软件开发的人才。同时,也企业的开发经费节约了一笔钱,还能做到企业人员培训学以致用的好出。

3小结

计算机开发培训篇7

关键词:民航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习实训;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目前,国内高校计算机本科专业在校生人数约50万,每年毕业10多万人,但是真正能够满足社会就业需求的人数却不足50%,软件企业找人难与计算机专业学生找工作难的“怪现象”一直是困扰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工作者的难题。杨芙清院士在计算机事业50年庆典上谈到软件人才培养时指出,“软件人才培养偏重学科型,面向产业、适应企业需求,实际工程能力强的人才缺少,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合理”,强调必须“面向产业需求创新培养模式,大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如何创新教育理念,改革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计算机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企业培养急需的专门人才,是当前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实施“质量工程”和人才培养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现状分析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明确指出,计算机专业实习可以有多种形式: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科研实习等,这些环节都是希望通过实习让学生认识专业、了解专业。它们各有特点,各校实施中也各具特色。国内高校计算机专业实习普遍存在的问题两方面的问题:(1)学生在校期间很难得到足够的、比较综合或系统的训练,特别是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环节很难有效开展;(2)面对大量的学生,学校的师资和场地等条件不能应付,更难实现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践,从而造成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数量与质量出现困难。

应运而生的国内“软件人才实训基地”大量出现,以中关村软件园为依托的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在产业化、数字化和国际化水平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并为园区内的软件企业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发展平台。具有代表性的还有“中国苏州软件人才实训基地”、“安博教育集团”,正在建设的“天津软件园区”。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事部科技部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函〔2007〕16号)精神,针对院校就业难和企业用人难的现状,以探讨产学合作人才培养与就业为主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工作办公室联合安博教育集团,举办了“产学合作人才培养与就业高峰论坛暨‘it实训推广工程’2008年会”。为了贯彻副总理在南京主持召开的服务外包工作座谈会议精神,加强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工作,与专家、学者交流探讨人才培养与软件信息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教育部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工作办公室和天津市人民政府信息化办公室、滨海高新区、天津市教委定于2009年3月28日在天津联合举办了“2009中国天津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可见,从教育部到市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探索软件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和新模式。

中国民航大学计算机专业针对04版培养计划执行和08版培养计划修订过程中的“毕业实习”环节的实施,与众多“软件实习实训基地”,包括民航信息系统开发部门,特别是“海航信”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部分合作。但是由于学生到校外实习一般费用较高、实习点分散,而社会企事业和民航单位还担心泄露机密、干扰正常工作等原因不愿与学校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或同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但对实习时间、实习岗位和接收学生人数加以严格限制,甚至学生只能观摩不能操作。这些问题与目前学校本科专业“毕业实习”管理体制与机制方面存在较大的冲突,突出表现在:(1)毕业实习经费严重不足,根本无法支撑大面积学生校外实习实训;(2)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管理难度大,无法运作。因此,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与实训”问题一直没有寻找到一个具有长效性和良好管理机制的“校外实习”和“校企合作”模式。

为此,立足学校实验教学环境,引进民航信息部门、社会和it企业的项目与人力资源,通过实习实训教师的强化培养,建立校内计算机实习实训基地,对于切实保证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运行,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3民航院校计算机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平台的建设与实践

民航院校计算机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平台建设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基本思路是:围绕民航信息化建设与社会产业需求,特别是滨海新区软件人才的需求,学习国内“软件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积极引入社会和民航信息部门的优质教学资源,以校内“实训课程+实训项目”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立项+专业认证培训”体制机制为创新人才培养区,依托天津软件园区人才培养基地构建校外实习基地或者联合实验室,搭建计算机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公共平台。

图1民航院校计算机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平台基本架构

3.1“实训课程+实训项目”的建设与实践

2003年以来,针对计算机专业04版培养计划在第七学期开设12周(6学分)的毕业实习环节,依据“计算机专业教指委”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建设规范与《专业认证》等指导精神,针对我校计算机专业培养计划制定与执行现状,在探索“传统学科知识+前沿知识+工作场所知识”的实习实训课程体系基础上,构建了以实训课程为核心、有利于市场计算机紧缺人才培养的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并在我院03级、04级和05级三届本科生中不断实践与改进,形成了目前(如表1所示)相对稳定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教学体系。

表1计算机专业目前毕业实习内容构成

序号实习环节实习方向开课名称时间考核方式

1实习方向分组实训课程网络技术方向基于Javaee的项目开发第1~6周结课考试

软件开发技术方向基于.net的web应用程序开发

硬件技术方向嵌入式系统开发

虚拟现实技术方向VR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地理信息系统方向GiS开发与应用

多媒体技术方向基于matlab的语音图像特征分析

2讲座民航信息系统建设与项目管理

(聘请民航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和校外it企业专家授课)

3实训项目开发由各实习方向教师指导小组负责指导实训项目的开发第6~12周综合考核

4启动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选题第15~16周

毕业设计任务确定第17~18周

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主要包括实训课程与实训项目开发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学过程采用集中实训与分散项目开发、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组织形式。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教学体系的建立,为专业实习实训平台建设积累了有益的实践经验,特别是为后续的毕业设计综合实践环节(表1中虚线框部分)奠定了良好的项目实践基础,计算机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在软件开发主流需求方向.net和Java两个方面的就业能力明显增强。其中,连续三年外聘“海航信”项目主管为本科生开设“民航信息系统与项目管理”课程,有效促进了本专业学生对民航的了解,近三年计算机专业学生大部分优秀学生都进入“海航信”工作,并成为骨干。为保证课程体系有效实施所制定的《计算机学院本科生毕业实习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二级学院实验实习教学管理体系,为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促进作用。

3.2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在专业培养计划的基础上,通过“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基地”建设、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组织、计算机专业认证等方式,拓展学生专

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企业所需专门人才的教学模式。一直以来也是计算机专业教学面临的一项困难工作。2004年以来,计算机学院在重点在以下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1)“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基地”的建设:“计算机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基地”成立以来,计算机专业学生参加学校科技立项数目达到了102项,参与科技立项的人数达到215人,接近计算机专业在校生人数的40%,表2数据清楚表明近三年计算机专业学生参与科技立项的增长速度。目前课外科技立项已经成为计算机专业在校本科生从入校开始的一项重要任务,“基地”也逐渐成为计算机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不断打造计算机学院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表2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参与校级科技立项与分布情况

年度项目数参加人数

200355

200411

200543

20062320

20071547

200843108

20091131

合计102215

(说明:其中2009年只是第一批立项数据)

(2)计算机专业认证与培训体系的建设:计算机学院通过市场调研,积极引入社会培训优质资源开办了思科网络学院,将“思科网络技术CCna培训”引入课外实训,在加强学生网络技能的基础上,有效地增强了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竞争力,计算机专业有近100名学生通过培训并参加了认证考试,04级的刘蔓同学因CCna和CCnp成绩优异被华为录用。目前计算机学院还在进一步考察并逐步引入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于2000年5月26日启动的一项面向全国的普及型实用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itat教育工程)等社会公信度较高的专业高级认证培训体系。希望为在校学生的社会专业技能培训搭建更好的学习平台。

(3)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的组织:2006年以来,由计算机学院承办的“校内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在为全校本科生提供计算机程序设计技能竞赛基础平台的同时,还为每年下半年天津市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提供了人才选拔和储备,近三年我校在天津市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中获得包括2次最佳组织奖在内的优异成绩75人次,接近计算机专业在校生人数的15%(如表3所示),其中2008年囊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组所有一等奖,进一步巩固了在天津市位居前茅的地位,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竞赛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表3计算机专业本科生近三年参加天津市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获奖人次

年度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创新成果软件技术类(“华苑杯”、“高新杯”)第九届“挑战杯”天津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年一次)最佳组织奖合计(人次)

200655130/124

2007161078032

20085544/119

总计75

3.3实习实训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计算机专业实习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由计算机学院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成员组成,由学院院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专业负责人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和专业建设的要求负责实习规划、实习方案与相关管理办法的制订,各专业方向负责人、实验中心与学生队负责相关实习工作的组织落实,教务科负责实习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与组织协调。

(1)教学组织:实习小组组长由专业方向负责人担任,实习小组成员由各方向有经验的教师担任,授课地点为计算机学院综合实验室。实习项目的教学大纲由各专业方向负责人与授课教师共同研究确定,学生校内实习题目由实习小组教师负责拟定。

(2)师资队伍的建设:从03级首次试行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环节以来,计算机学院先后组织.net技术方向、Java方向和嵌入式系统方向的课程负责人到苏州实训基地和相关专业方向进行专门培训,并通过教师岗位聘任工作量的补贴等方式积极鼓励所有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参与实训项目的开发和指导,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实训课程授课教师与实训项目指导教师队伍,他们都是计算机专业的青年骨干教师。

4校内实习实训平台建设的思考

校内实习实训平台建设目前在国内普通高校计算机本科专业建设中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模式几乎没有,仅有一些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或高职计算机专业建立了以校外实习实训为主的实践体系,我们在建设与实践过程中获得以下一些思考:

(1)实习实训环境和实训项目的开发是平台建设的基础。目前计算机学院综合实验室拥有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和应用4个子实验室,学校投资近1000多万,基本上满足了计算机专业基础与实训课程的实验要求,但是专门用于专业实习课程与实训项目开发所需的软硬件环境还不完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主要以学生在宿舍(个别学生在实验室室)自己开展为主,很难真正满足实习实训质量

要求。为此,还需要学校在大力发展特种专业的同时,统筹发展对学校所有专业都有支撑作用的计算机专业。

(2)实训教师的持续培养与激励机制建设是平台建设的核心。近年来高校教学管理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教学轻实验实践教学”等不良学术风气对教师实施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积极性影响很大,多数本科生往往接受不到经验丰富和成果突出老师的项目指导,多数致力于学生科技项目指导的教师没能得到足够的政策与精神支持,这种“不正常现象”也需要学校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下大力气纠正并给予政策引导。

(3)校外资源引进与实习实训管理体制机制是平台建设的难点。校内实习实训教学资源的不足,只能依靠行业与社会资源的引入来补充,目前我们正在加强与天津市软件园区和“海航信”的深度合作,不断完善实习实训师资队伍培训机制。但是学校关于《实验实习费管理规定》、《本科学生实习工作管理办法》、《实习教学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和《本科生校外实习经费管理办法》等文件体系中涉及实验实习教学与经费管理方面的内容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校企联合办学”等实习实训教学发展的要求,尽快实施体制与机制改革、落实校院两级管理势在必行。

5结束语

本文针对民航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实训这一制约人才培养和就业质量的瓶颈问题,通过校内实习实训平台的搭建,一方面,探索新形势下工程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解决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无缝衔接”问题;另一方面,针对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综合能力、实战能力要求高的特点,通过民航与社会优质教学资源的引入和“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解决校内教学资源与实训项目不足的问题,期待更多的领导和老师进一步深入关注本科在校生的实践环节,为切实落实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效果提供质量保证。

参考文献:

[1]王志英,蒋宗礼,杨波,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2):42-44.

[2]袁驷.改进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9(1):11-13.

[3]马小军,王育坚.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浅析[J].计算机教育,2009(2):9-11.

[4]蔡敬民,董强,余国江.高等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新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9(2):77-78.

[5]王向红,肖雄.重视学习能力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9(2):95-96.

[6]李焰.论培养it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师资队伍建设[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7):26-27.

[7]汪卫星.示范性软件学院特色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03):19-21.

计算机开发培训篇8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应用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单位甩掉了手工账簿,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已是会计工作现代化的大趋势。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不仅包括前期的软硬件选用、会计人员上岗培训、财务制度重新设计,还包括实施初期的手工与电算化会计系统并行运行、方案修正和实施后期的功能扩展、二次开发等。每一阶段实施的效果都和会计人员的素质紧密相连。但目前大部分会计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弱,会计电算化培训还不能满足会计人员实际工作的需求,因此改进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势在必行。

一、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的现状

(一)重实施会计电算化前的培训,轻后续培训

许多人错误地将会计电算化培训理解成一次完成、勿需反复的过程,因此许多单位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前组织会计人员集中培训一次,取得会计电算化合格证后就不再培训。但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的应用软件不断涌现,操作系统一两年就会升级,所使用的财务软件即使未更换,但也存在升级、追加新功能等变化。这都要求不断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及相关知识的再培训。

(二)培训方式单一,效果欠佳

目前,会计电算化培训主要是财政部门组织的一般性培训,以及企业所选财务软件的开发商或经销商在单位实施会计电算化前进行的针对性培训。培训基本上采用授课和上机相结合的方式,但由于受授课时间较短,强度较大的限制,往往大部分会计人员不能真正掌握、消化所学知识,吃夹生饭,似懂非懂,近通非通。

根据对已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进行调查,大多数单位的会计电算化水平还只停留在“仿真”阶段,即主要运用会计核算和报表处理模块,实现手工会计处理的电算化,而对财务软件的其他功能运用较少。笔者认为,这与我国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偏低、电算化培训效果不好不无关系。

二、实施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电算化人员的要求

(一)要求会计人员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促进了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从事后核算型向核算管理型转变,进而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从而使会计电算化向管理决策型发展。观念的革命是一切革命的先导。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和与之相适应的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务要求会计人员要充分理解会计作为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的含义,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

(二)要求会计人员掌握丰富的会计电算化及相关知识

网络时代的到来引发企业管理、营销方式、财务管理的革命,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出现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处理和披露,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财务软件向网络化、管理型发展。掌握必要的网络和应用软件知识是对会计人员的必然要求。

(三)要求会计人员及时更新知识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仅为人力资源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等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电子商务的出现还大大改变了现有会计信息处理模式。这些变化一方面要求会计人员知识更新速度要加快,以适应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为会计人员多渠道地获取新知识提供了途径。

三、对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的几点建议

(一)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

具体地说就是在原来注重实际操作的基础上,一方面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培训,要求会计人员能够掌握会计核算软件功能结构,数据处理流程,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懂得简单操作与维护,能运用office等办公软件,熟悉internet的知识;另一方面要根据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及财务领域新分支、新要求、新制度的出现,更新培训内容,使会计人员能适应新的商务模式(如电子商务),新的会计分支(如人力资源会计)等对会计电算化的要求。

(二)充分利用计算机与互联网资源,丰富会计电算化培训的方式

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在保持传统的面授方式的同时,补充以网络为媒介,采用远程教育或兴办教育网站的方式,既可以及时更新会计人员的电算化相关知识,又可以解决面授相对滞后的问题,官方网站与软件供应商网站可以优势互补,从政策与实务两方面提供会计电算化培训所需材料。

(三)建立良好培训机制,完善培训制度,落实培训效果

从宏观来看,财政部门可改革现有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制度,使会计电算化培训成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并将现有教材细化,把短期培训变成长期培训;从企业微观来看,可制定企业内部培训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内部培训工作,并明确奖惩以激励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组织培训和自我学习的环境。

(四)培养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带动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计算机开发培训篇9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1)07-0000-01

SchooltrainingmodularizedteachingofComputermajorinVocationalSchool

wangQian,wangXufeng

(tiantaiVocationalSchool,taizhou317200,China)

abstract:thepracticeofteachingcomputerapplicationshavetheabilitytocultivatetalenthasaveryimportantrole.thecomputerprofessionalcharacteristicsandpracticebasesandlimitationsofthepracticeofschooltrainingasamajorway,butthetraditionaltrainingmodel,therearemanyproblemsinschools,sothateffectofachievingthedesiredtraininggoals.Basedonthecurrentschoolvocationalschoolscomputertrainingproblems,proposedtheimplementationofmodularteachingsomeoftheideas.

Keywords:Vocationalschool;Computermajor;Schooltraining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实施模块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中等职业学校有责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所谓技术应用型人才不仅仅要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还应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目标包括以下方面:将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并且具有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作为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实现目标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性课程的比重,开展有效实训教学课程。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来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对应用型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的岗位不够清晰。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校内实训模式,往往是教师布置给学生一个计算机程序开发项目,一般是一个信息网站或一个功能较单一的小程序,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充当多个角色。身份不明、岗位不清,虽然对具体的某个流程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一个完整计算机项目的研发工作是怎样分工、各岗位之间如何连接、程序块信息如何传递、各岗位的职责却不清楚。(二)实训的内容陈旧简单。由于计算机的发展变化迅速,而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模拟实训的资料已使用多年,与现行计算机使用开况已不相符,而且内容简单,能全面涵盖各个方面的实训资料较少,这样使得实训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三)实训的方法不够先进。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是教师发给学生一整套资料或一些程序源代码,然后让学生按照老师上课讲授的方法进行验证性实验。这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实训,课程的实训只停留在一套资料、一套标准答案上,无法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中职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模块化教学内容

模块化教学是国际劳工组织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发出来的一种先进的技能培训模式。以专项能力课程内容为单元模块,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一个个模块展开。一个模块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从基本理论知识到操作技能的全部教学内容,边学边练,弥补讲练分离的不足。

在构建中职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模块时,要按照专业培养目标,依据计算机职业特点,将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分解为各项技能。本着与社会需求相符合,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紧密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原则,将实训模块划分为:

(一)专业基本技能实训模块。该模块主要是针对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进行训练,掌握文字输入、windows的基本操作、office文档编辑等。(二)专业应用实训模块。该模块主要是对《网站制作与开发》、《图片图形多媒体制作与处理》和《程序开发制作》等专业课的实训,并结合计算机的特点,将此模块划分为《网站制作与开发实训》、《图片图形多媒体制作与处理实训》、《程序开发制作实训》子模块和多个实训岗位。这些模块的实训应在相关课程的内容讲授完时进行。(三)岗前综合实训模块。该模块是对计算机理论课程的综合运用,此模块的实训应在学生去校外顶岗实习之前进行。主要针计算机个完整计算机项目的研发工作是怎样分工、各岗位之间如何连接、程序块信息如何传递、各岗位的职责如何设定等进行实训。

四、中职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实施模块化教学的优点

将计算机专业校内模拟实训的内容分模块化在不同时间段组织进行,使计算机实践教学与计算机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实践技能培养融入到理论课程的学习之中,这种模块化教学的优点如下:

(一)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模块实训,让学生担任计算机开发流程中不同的分工岗位,各负其责,把日常所学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流程业务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提高了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二)是培养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方法。校内实训模块化把复杂的综合实训分解为若干个模块,将大问题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个个击破。当学生在攻破了一个个实训内容、完成了一个个实训任务,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时,学习积极性将大大提高。(三)体现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是中职学校办学的理念。模块化教学以专业岗位为模块,把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了学与做的结合,学与用的结合,充分体现出以技能训练为基础的职业教育特点。

五、结束语

中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社会需求是发展变化的,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模块化教学模式和内容也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和改进它,不断补充进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教学新内容,使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学习能真正学以致用,成为他们职业生涯成功的开始。

参考文献:

[1]刘荣.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m].思考考试周刊,2009,42

计算机开发培训篇10

关键词:企业英语培训实际应用水平模式

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使得计算机企业要想发展壮大不仅需要了解市场、科学决策,更需要不断更新计算机技术,与世界顶端技术接轨,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与理念,而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介质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国内计算机企业要想发展更快更好就需要专业素养高又熟练掌握英语的复合型人才。本文结合对国内计算机企业的从业人员英语水平和国内计算机企业英语培训状况的分析,旨在从英语的传授和学习的角度提供一些更有效、更实用的英语培训模式。

一、国内计算机企业急需提高员工英语的实际应用水平

近十年,计算机技术发展势头迅猛异常,到今天已将各种计算机技术多层次、多方面交叉融合在一起。但是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尤其是计算机研发人员面临着一个相当大的瓶颈,即英语的实际应用水平低下。虽然一部分的计算机从业人员在校都应学过计算机专业英语,知道一些专业术语,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但当他们与外国专家合作时,甚至连基本的语言交流也成问题更不必说是专业方面的沟通,甚至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甚至博士生也同样面临尴尬的境地。英语开不了口,即使开口别人也一头雾水,英语听不懂,无法使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员工英语实际水平在与外国计算机专家的沟通和协作中就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英语的口语表达和英语的听力理解。而与此同时,企业也因为企业员工无法达到一定的英语实际应用水平而不得不到社会上去聘请外事专家或翻译人员,但效果也不甚理想,毕竟隔行如隔山,因为太多的it专用术语和缩略语,以及很强的专业知识使得没有计算机背景的英语专业翻译无能为力,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无法仅凭语言层面所能解决的。所以越是市场化的企业对英语培训越重视,对员工的英语能力的要求越高。所以企业迫切需要计算机从业人员的英语实际应用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员工的英语实际操作能力,英语培训班则势在必行。

二、开展英语培训班应注意的问题

1.针对不同学员情况,培训班水平级别化

计算机人员的英语培训也要根据员工的实际英语水平和工作需要界定其学员的英语所属大致级别。根据实际英语水平,可简单地以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作为标准,即如果其通过了Cet4,则表明其英语水平为中高级,词汇量接近五千,不存在基本的语法问题,有一定的读写能力;如果若没有通过Cet4,则表明其英语水平为初中级,词汇量不足四千,可能存在一些语法问题,读写能力较弱。另外与工作性质相关,可将计算机人员划分成计算机研发人员、泛it人员两种,对计算机英语的要求也不同。简言之,应按照学员自身英语水平和工作的性质把培训班分成初、中级班和高级班两种。

2.培训师资源缺乏,培训质量良莠不齐

计算机企业的英语培训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除了尚未形成完善的内部机制,即从企业内部人员的挑选到对其实施培训这一整套系统中,优秀的教师资源的贫乏是左右培训质量的关键。而目前的培训师水平鱼龙混杂,情况是不容乐观,既懂计算机专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英语的培训师少而又少。其中,有不少培训师仅仅是英语专业出身本身对计算机知之甚少而且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也没有深入研究。所以可想而知,其培训质量怎能不让人堪忧。3.注重教材和参考资料的选择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材选文一般都是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的英文原版文献。它涉及了计算机的技术基础、系统和应用等各个方面内容,涵盖面极广。一般说来,一本优秀的教材,在内容上应该做到取材新颖、技术前卫、系统性强、可读性好。学习者在学完了全部内容之后,就应该对计算机各方面的技术理论、常见的专用术语的含义、本学科领域的文献体裁和风格有一个大体了解。但计算机技术发展如此之快,称得上是日新月异。因此,任何一本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材都不可能涵盖计算机领域的新名词和新术语。所以在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上,选择难易程度适合的教材,太简单则不利于提高、太难则容易使学习受挫。根据教材的专业侧重的不同,在选择计算机英语教材时,可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

三、更有效更实用的英语培训模式

1.初、中级班进行基础英语的培训

初、中级班进行的是基础英语的培训,其学员英语水平处于初级或稍高的水平,这就要求应注意计算机英语的趣味性,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可以通过联想把许多看似枯燥难懂的词汇和句子赋予形象生动的色彩。例如,计算机网络中关于www(全球信息网)的学习,可以想象为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畅游(因为www很用以令人联想到波浪)。在培训时应注意掌握专业词汇和语法时技巧。首先,对构词法的掌握是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的关键之一。许多的计算机术语词汇都似曾相识,这时可从英语构词法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譬如说词汇“subnode”(次结点),若熟知“node”是“结点”的意思和前缀“sub-”是“次要”,那么subnode的意思就清楚了。事实上,在科技英语中派生词很多,这也是它的一大特点。只有既具备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又精通英语中的构词法知识,很快地猜出文章中生词的含义,从而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平。其次是对语法的培训,虽在计算机专业英语中语法结构相对简单,但一些复杂的长句子在文章中也会时常出现。

2.高级班弥补英语的实用水平不足

高级班的学员已经通过对计算机英语的系统学习掌握了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加上有金山词霸这样的工具,阅读原文并不很困难,但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仍是培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系统学习计算机英语,这里的系统性包括了计算机体系的系统性和英语语言的系统性,同时必须时刻牢记:除了借助计算机英语教材系统地了解计算机诸方面的英语表达和专业词汇外,还要对英语语言本身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功夫,以免出现偏废。有些计算机人员就是因为在听和说方面偏废,以至于影响到自身发展和企业的工作。如何加强听和说的训练即是提高培训学员的实际应用英语的水平重要一环,也是其中较弱的一环。听力和口语的训练可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培训,通过具体情景模拟来习得,也可以在高科技手段多媒体帮助下实现,如多媒体软件、网络英文广播、英文电影、英语节目和教学资料等。培训班开设期间,开办英语角的活动并保证此活动的延续性,设计现场英语运用的场景使学员能在模拟现实情景中更深刻地体会英语实际运用的乐趣等此类活动都能有效提高学员的听说等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3.培训老师自身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