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市场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1:28

移动通信市场分析篇1

2014年,联通移动主营业务移动用户的竞争量为1811.5万户,移动手机用户数据流量则同比增加了61.1%,并实现了移动业务收入与用户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其中做出主要贡献的是移动宽带主营收入,贡献率达到68.3%,而移动宽带用户渗透率也达到49.9%。联通移动通信与其他新型产品和服务一样,正经历着从高端市场向低端市场普及的过程,现阶段低端普通用户已成为主要生力军,中低端用户的比例也将逐渐上升。面对移动语音业务增量不增收、数据应用业务继续高速增长的新形势,为避免每用户月收入继续下降,联通应积极推进流量经营与应用创新,调整联通移动通信业务市场营销,以促进流量增长和价值提升。尽管联通移动通信业务在整体上发展迅速,用户规模高速增长,产品更新迅速,如以“双4G双百兆”策略打造终端优势等,积极打造新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但通过对市场的分析发现,联通移动通信业务每用户月收入仍然偏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竞争对手的恶性价格战、入网门户大幅度下降、用户区隔与细分不够(用户结构低端化发展)等因素造成的。为此,要进一步调整联通移动通信业务市场营销对策。

2联通移动通信业务市场营销策略调整对策

2.1建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

首先,满足用户的基本通信需求。联通移动通信业务最普遍使用的仍然是语音与短信,尽管3G、4G成为了流行词、流行节奏,但不管联通移动通信业务发展多么迅速,功能多丰富、多强大,也都必须建立在客户正常使用基本通话和短信发送等基本通信业务的基础上。其次,优化无线互联网内容。中国联通先后与多个独立wap站点(搜狐等),以及浏览器UCweb联合推出了数据业务,同时推出了商用的3GwCDma网络,而如今4G网络的发展也如火如荼。通过3G、4G的发展,用户的零碎时间都被手机信息填充,24小时覆盖,例如可视电话、手机上网、手机电视、手机音乐、无线上网卡等。最后,实现对移动终端的充分利用,完善移动业务。移动终端被列为第五大媒体,能满足用户各种通信需求与个性需要,而移动终端的功能、种类及价格也都是用户是否选择联通移动运营商的重点考虑因素,针对3G制式手机终端不通用的现状,中国联通应发挥自身3G产业链最成熟、wCDma终端的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统一的手机应用标准和规范,强化用户对其业务的认可。

2.2树立品牌形象

首先,可设计明线品牌。明线品牌即可认为是一线品牌,指的是联通用来对企业品牌内涵进行支持与承接,传递企业服务信息的主要品牌,例如沃等3G品牌,以及个人、家庭与商务等客户品牌。其次,可设计暗线品牌,即是说二线品牌。这也是联通为体现企业的先进技术水平、个性化服务所树立的品牌,主要包括了手机业务品牌(3G技术之下的)、基于手机的增值业务品牌等,同时还可设计联通混合型品牌体系,例如中国联通、沃、新势力、联通商务等。

2.3制定恰当的产品策略

首先,灵活制定资费策略。针对现阶段联通移动通信业务所面对的2G、3G、4G的不同客户群体,需要有针对性的、灵活地制定资费策略,同时还可推出独创的移动通信业务套餐结构,包括国内免费接听等,针对不同的客户群,设计2G套餐、3G套餐与4G套餐。为良好的发展4G移动通信业务,联通移动通信业务应注重客户的感知,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灵活制定多类型的资费套餐。其次,实现固网和G网产品结合营销。联通移动通信业务产品可实现G网、固网产品融合,例如账户费用共享、免固话月租费及同意账户缴费等,进而达到减少固网流失、增加移动网用户粘性的目的,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中国联通可实现网络的平滑过渡,在双卡双待基础上进一步推出如三网双卡双待手机等业务,以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

2.4针对客户需求设计

移动通信市场分析篇2

一、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现状分析

1发展状况

近十年来,我国移动通信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得到高速发展。截止到2000年6月,GSm网规模达到8297万门,移动电话用户接近6000万,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4.6%,移动通信网将在本年内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网。

2市场竞争格局

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挂牌成立,该运营市场形成了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联通为主体的竞争新格局。

(1)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竞争

自1994年成立以来,中国联通得到了政府和信息产业部的大力扶持和政策倾斜,其竞争实力逐步提高,作为我国目前唯—一家综合业务提供商,中国联通的业务发展重点仍是移动通信,并获得了CDma经营许可证。

中国移动已退出与长城电信网的合作,长城电信网独立运作。据预测,长城CDma网也将并入中国联通,这样中国联通的综合实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中国联通已构成对中国移动的强劲竞争。

两者的实力差距将进一步缩小,截止到2000年6月。

(2)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竞争

自从两年前起,中国电信移动通信公司开拓了模拟网的“本地通”,随后又开拓了数字网的“本地通”业务,将竞争领域扩展到固定电话市场。并且收费低廉,入网费仅二三百元,月话费减半,几乎接近安装一部固定电话的水平。当时的移动通信公司还是中国电信旗下的一员。然而1999年电信重组,移动独立之后,便逐步演变成中国电信新的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

近年来,固定电话大力开拓“移动市话”业务,并在许多城市兴起,南到肇庆、深圳,东到余杭、杭州,西到昆明、西安,几十个城市掀起了一股移动市话的热潮,而且都大手笔地投资移动市话建设,并着力开拓这项业务。无线市话的推出不仅可以缓解固定电话趋于饱和、市场疲软和热装冷用的矛盾,更能刺激电话业务量的增长,提高网络的接通率,提高全网的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减小由初装费降低资本的负面影响。

(3)增设移动运营商,促进移动通信运营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是全球最具有增长潜力的市场,世界各大电信运营商都看好这一庞大的潜在市场。随着“入世”的来临,新的移动业务经营者将可能出现在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目前,我国只有中国移动集团和中国联通两大移动业务经营商,而世界通信大国一般都有三家或三家以上,因此有必要增设第三家(或更多)移动通信运营商经营移动业务。

最有可能获取移动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是中国电信集团,原因如下:

·中国电信拥有世界第二、我国第一的网络规模,共有超过1.2亿个固定电信用户;

·它有丰富的电信网络(包括移动网络)经营维护经验;

·我国的部分城市已经开通移动市话业务;

·它是中国最大的电信企业,而且是入世后抵御国外电信运营商抢占中国市场最有可能的、最大的国有企业;

·自移动和寻呼分离后,中国电信也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而移动作为通信市场增长最快的业务,中国电信急需切入该市场;

事实上中国电信已经作好了经营移动业务的相关准备。

二.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现状分析

移动通信运营业的飞速发展为设备厂商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吸引了全世界主要的移动通信制造商;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外国品牌之间、国产品牌之间以及国产与外国品牌之间的竞争。

1.市场发展状况

我国移动通信投资持续增长。巨大的移动通信投资繁荣了我国移动通信设备市场。

移动电话用户规模的高速增长也为手机厂商提供了高速增长的巨大市场,根据统计测算,2000年的手机销售量和销售额将分别达到4000万部(用户增长3176万,加上已有手机用户购买新机,总规模达到4000万部)和80亿元人民币左右。

2市场竞争格局

(1)国外供应商在中国市场基本形成格局

国外厂商从1994年开始就大举进军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目前GSm系统市场大部分仍被外国厂商占据。主要国外供应商是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西门子、北电网络、阿尔卡特等,它们每年从中国移动通信设备市场获得巨额利润。手机市场则以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等品牌为主。1998年之前,外国品牌垄断了我国的手机市场,1999年国产品牌手机虽然取得突破,但外国品牌仍然占据了97%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共有手机生产企业27家,年生产能力在3500万部以上,其中国产品牌企业10家,中外合资或独资企业17家。

(2)民族移动产业呈群体突破之势

过去,我国的移动通信制造业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致使网络主要设备被外国公司垄断。这种局面从1997年开始发生了重大转变,一些国内企业、科研机构自主开发成功了一系列GSm系统,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1998年大目、华为的GSm系统设备先后开局成功,并通过信息产业部组织的生产型鉴定,标志着国产GSm设备在产业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进入1999年,大唐、华为、中兴、金鹏等自主开发的GSm系统先后取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电信设备入网许可证,并步入产业化发展阶段。

1999年,国产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实现了零的突破,基站市场占有率2%,交换系统市场占有率4%,今年上半年,国产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市场占有率已达6%。由于国家对民族移动通信产业的扶持以及移动通信运营业和制造业的互惠互动,到2000年底,这一比例将有望达到15%。预测到2003年,国产移动交换系统和基站的市场占有率将分别达到70%和50%。目前,国产移动通信系统厂商已能提供全网解决方案和产品,在2.5代(GpRS)移动通信方面,民族厂商也开通了实验局。

(3)国产品牌手机蓄势待发

1999年以来,国家在扶持国产手机发展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确定了东信、中兴、tCL、康佳、海尔、科健、南方高科、奉化波导、厦华、北京邮电通信设备厂(首信集团)10家国内办公作为手机生产重点企业,大力加以扶持,1999年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到2000年6月,在销售的2000万部手机中,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已达到7%以上,并有望到年底达到15%左右。

巨大的市场、不菲的利润诱惑、收复山河的决心、本土化经营、丰富的中国市场开拓经验、一体化的人文环境、销售网络和服务理念,所有这些都是国内厂家参与手机市场竞争的优势所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外品牌垄断我国手机市场的局面将会一去不返,国产手机将替代国外品牌成为中国百姓推崇的民族产品。

(4)市场预测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仍将持续快速发展,其发展速度将远远超过固定通信。同时移动通信和lnternet相互结合,也将产生巨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并反过来更加促进移动通信市场的繁荣发展。尽管今年推出的wap手机的发展没有像人们初期想象的那么迅速,但用户规模已超过1万,且正在成倍增长。同时,新技术、新业务的出现也将有力推动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

3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近年来,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上国产品牌正取得越来越喜人的成绩。

(1)国家移动通信产业发展政策

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格局的变化存在许多驱动因素。为了推动我国移动通信设备特别是自主开发的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和信息产业部制定的有关技术装备政策,决定加大在基础设施中使用国产设备的力度,强调在同等性能价格比的条件下,优先选择国内生产设备,以促进国内移动通信设备生产企业向规模化发展。根据有关政策,从1999年开始,从严控制直接从国外进口移动通信系统设备,主要采用国内合资生产和我国自主开发生产的移动通信系统设备;原则上不再电批新的GSm会资或独资企业,对已有的合资企业要加快技术转让的深度和速度,加快产品的本地化进程,同时加强政府监管,规范移动通信设备厂家的经营活动。

另一方面,国家成立了促进移动通信发展的移动通信产品研究开发专项资金,通过专项资金引导和扶持整个国产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并取得了许多实质性的进展。

移动通信市场分析篇3

【关键词】价格竞争;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分析

一、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特性分析

中国移动通信业在价格竞争行为上体现出市场选择和制度调节的运行规律,并逐渐形成了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市场运行秩序。从定价角度分析市场,我们发现市场是这样一个纠错的过程,它将错误的一套价格调整到可调整、可协调的一套价格之上。任何事物其发展的进程之中都要保持一定的度,价格竞争机制也不例外。如果价格竞争超过了一定的度,在市场上的某个行业可能就要经历一次低价倾销或者过度的价格竞争,即所谓的价格战。当某个行业经历过价格战之后,那么必然面临着行业内大多数企业的亏损或者濒临亏损的局面。中国通信行业却突破了这样的定律,中国移动通信行业在面临着激烈的价格竞争环境之下,依然享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可观的市场利润。

产业组织理论和博弈理论的观点使得中国移动通信通信业的价格竞争出现了分歧。根据产业组织理论的观点,在垄断或者寡头垄断时期,移动通信业内的厂商会自发地将价格竞争的行为转化为默契的或者公开的价格协议,保护整个行业的利润率水平;而根据博弈理论,在非合作博弈之中行业内企业关注的是如何进行策略选择使自己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突破行业内其他厂商对自身经济利益的影响。要使某个企业之所以加入到某一个行业中,首先应该满足联盟的可加性,产生协同效益;其次应该保证的是市场中企业之间的市场地位是平衡的,在整体市场环境之下是公平的。产业组织理论认为中国移动通信业在价格竞争上是合谋;而博弈理论则认为中国移动通信业在价格竞争上表现为非合作博弈。

就当前中国移动通信业知名的企业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来说,二者的在竞争上是不对等的,中国移动明显具有竞争上的优势。总结过去十年来的中国移动通信业的价格竞争走向,我们不难发现,在GSm的竞争、CDma和GpRS的竞争以及3G的竞争之中,中国联通可以说一直处在市场跟随者的位置之上,在市场份额和经营利润上都难以和中国移动匹敌。所以说,表面上的中国移动双寡头的竞争格局并未实现,中国移动通信业仍然处于领导者和跟随者的发展模式之中。根据经济利益和市场竞争的惯性,一般来说,处在行业领导者位置上的企业生产规模大、平均生产成本低,更有倾向进行价格竞争去排挤竞争者。但是在我国的移动通信行业却表现为中国联通这个市场跟随者挑起降价的浪潮,而中国移动却处于防守势态。宋来指出如果中国移动要主动燃起价格战,那么中国联通将很难在价格战中生存下去。但是中国移动通信业就表现出如此复杂且不可思议的现象,这值得理论学家去深思和研究。

二、中国移动通信业的价格竞争行为原因分析

整个中国移动通信行业内企业数量有限,一个企业的战略往往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另一个企业的战略选择,在移动通信业市场中,企业并不是价格的接受者,而是定价参与人。中国移动通信业实质上是行业内的战略互动在价格上的表现形式,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国移动通信业内的价格竞争可以逐渐将行业内的垄断行为弱化乃至消除,这种竞争机制是各种变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移动通信业的长远发展和市场绩效的形成具有积极地作用。中国移动通信行业内的不对称管制、转移成本、经济租金、产品差异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综合影响,使移动通信业内的价格竞争不断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演化和发展。

三、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策略选择

首先,市场竞争的作用机制应该被深化。竞争不能被设计,政府主导下的产业重组只会限制竞争,使竞争无法展开。放松管制是竞争的关键,让企业能够自由地选择进退行业,使得每个经济主体能够获得竞争的权利。总的来说,我们必须把政府垄断的行业和市场逐渐开放开来,将竞争的范围扩大到整个市场之中去。竞争的开放必然导致所有制的转变,如果在企业的产权都是国有的情况下引入竞争,只会产生以抢夺产权为目的的价格战,破坏市场上资源的有效配置,使得企业的价格竞争最终陷于无效状态。

其次,移动通信业应该对市场份额设置上限。根据笔者对相关数据的分析,产业重组之后两大运营商的市场份额数据显示,中国移动仍然在通信业市场上享有决定优势和主动权,中国移动通信业欲实现均衡的价格竞争依然是前路难行。市场份额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是曲线关系式的,当市场份额高到一定程度时,企业的利润率不增反降。根据韩国的移动通信业发展经验来说,行业内其他运营商的市场份额会伴随着主导运营商的市场份额抑制而得到提升,这使得移动通信市场稳步快速发展,我们可以借鉴韩国移动通信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移动通信业实行市场份额上限管制不仅可以使行业内的价格竞争趋于平缓,还能够使得整个行业的竞争有效、有益。

本文从中国移动通信业的价格竞争行为的市场特征进行分析,从产业组织理论和博弈理论阐述了移动通信行业特殊的价格竞争悖论,并对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大移动通信知名企业的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论述了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价格竞争的原因,探寻了促进中国移动通信有效价格竞争的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pereraf.margareta.andJayB.Bamey.UnravelingtheResouree-basedtangle[J]].managerialandDeeisioneeonomies,2003,24(2):309-323

移动通信市场分析篇4

[关键词]3G技术市场分析应对策略

第三代(3rdGeneration,3G)移动通信是指将无线通信与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由于中国政府承诺在奥运期间提供3G服务,2008年我国3G市场将有较大发展。3G启动在即,当务之急是综合考虑我国现有的电信市场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的2G网络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3G实施方案,合理配置并构建未来移动通信市场格局。本文就3G应用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以引起对3G市场健康发展的深入思考。

一、3G标准的选择

3G在我国即将进入商用化阶段,技术标准的选择首当其冲。目前公认的3G技术标准,分别是基于CDma的cdma2000、wCDma和tD-SCDma技术。其中wCDma是欧洲标准;CDma2000是美国标准;tD-SCDma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标准。三大标准在技术先进性上的争论从未停止,目前看来在技术上各有千秋,不会出现哪种标准“一统江湖”的局面。至于谁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关键是看哪个标准更符合市场需求和竞争的需要。中国是发展中国家,3G标准选择首先必须保护2G的投资;其次要选频谱利用率高的标准;三要考虑大规模覆盖问题;四要考虑价格因素;五要支持tD-SCDma,以带动中国的通信制造和运营业快速发展。据此,我国3G技术标准选择应以wCDma和tD-SCDma的结合为宜,以cdma2000标准为辅。作者以为,国家对3G乃至未来的4G标准,应该遵循商业原则,坚持标准的开放性,让市场拥有选择标准的权力。应由设备商、运营商、消费者构成的各层次市场自主进行标准选择,服从风险最小的挑选方式。

二、3G技术的优劣之争

3G技术定位于移动数据和多媒体业务,能支持更高的数据速率和更优质的语音服务。理想环境下,3G数据速率可达2G的200倍,语音容量是2G的3倍~7倍,成本只有2G的一半。而且各种3G增强型技术发展迅速,将进一步提高3G网络的数据速率和频谱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保证系统的后向兼容性。因此,很多专家认为3G符合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潮流和中国市场的需求,中国有必要大规模部署并开发3G移动通信市场。也有专家认为,3G大部分移动数据业务可以通过2.5G技术(HSCSD、GpRS、wap、eDGe等)来实现,3G话音性能和成本也不能对2G形成替代优势。作者认为,从2G走向3G以至4G的道路上,新技术在不断的加速发展,3G技术演进的最终结果也许只能让市场和时间来做出检验,但国家一贯持有的“积极跟进、先行试验、培育市场、支持发展”谨慎态度不应改变。

三、3G终端的瓶颈问题

3G终端需要承载更多的功能,其技术与工艺难度较大。日本及欧洲wCDma商用网络的终端存在款式较少、粗大笨

重、价格高、待机时间短、语音质量差、易掉话、高速数据接入能力有限、高层业务互通困难等诸多缺陷。而且3G终端和系统之间,终端和终端之间的业务匹配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因此,3G终端问题一直被认为是3G发展的瓶颈之一。

3G的业务重点将是移动数据,其真正潜力在于高速移动通信与商务、娱乐等应用的融合,这要借助于高性能的终端来实现。3G终端厂商必须准确把握技术发展方向,为市场提供功能丰富、质优价廉的终端产品,才可以解决3G技术业务创新与终端功能滞后之间的矛盾。近年来3G终端在减小尺寸、降低成本、集成功能等方面有了根本的改观,随着技术进步及制造工艺的发展,3G终端大规模商用的技术瓶颈正在被突破。

四、我国3G的需求市场

1.尽快启动3G的呼声与争论。有些专家认为,3G在世界上商用已经7年,在技术先进性、价格合理性和质量稳定性方面已经达到了融洽。中国的2G乃至2.5G网络也已经发展到需要升级的阶段。而目前热论B3G技术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wimaX技术还处于产业链发展的初级阶段;4G技术还停留在概念之中,它们都不大可能取代3G而直接商用。商业化的通信技术应该是最合适的,而不是最先进的。因此,3G技术符合革新需求和市场需要,应该在中国尽快推广发展。

也有人对此表示质疑并指出,3G为运营商带来的盈利前景并不乐观。在国外,欧洲3G运营商80%以上的收入仍然来自语音,而90%以上的业务都可以由2G系统完成,致使3G运营商一直在亏损。在国内,联通的CDma1X系统能提供几乎所有的3G业务,但是需求量很小。在实际市场需求不足的时候大规模投资3G,再先进的技术也会导致经济上的灾难。

移动通信市场分析篇5

【论文摘要】纵观全球迅猛发展的高科技,电信业必将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的火车头,通信技术正发生着百年未遇的巨大变化。本文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最后展望了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

【论文关键词】移动通信;3G;发展;展望

伴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快速发展,用户对更高性能的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享受更为丰富和高速的通信业务。第二代移动通信运营商发展速度趋于缓和而竞争越加激烈,为寻找新的增长点,通过发展数据业务来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业务类型,需要3G的支持。同时由于第二代移动通信无线频率资源日趋紧张,已不能满足长期的通信需求发展需要。

1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它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起源于90年代初期。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在1996年提出了GSmphase2+,目的在于扩展和改进GSmphase1及phase2中原定的业务和性能。它主要包括CmaeL(客户化应用移动网络增强逻辑),So(支持最佳路由)、立即计费,GSm900/1800双频段工作等内容,也包含了与全速率完全兼容的增强型话音编解码技术,使得话音质量得到了质的改进;半速率编解码器可使GSm系统的容量提高近一倍。在GSmphase2+阶段中,采用更密集的频率复用、多复用、多重复用结构技术,引入智能天线技术、双频段等技术,有效地克服了随着业务量剧增所引发的GSm系统容量不足的缺陷;自适应语音编码(amR)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系统通话质量;GpRS/eDGe技术的引入,使GSm与计算机通信/internet有机相结合,数据传送速率可达115/384kbit/s,从而使GSm功能得到不断增强,初步具备了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能力。尽管2G技术在发展中不断得到完善,但随着用户规模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频率资源己接近枯竭,语音质量不能达到用户满意的标准,数据通信速率太低,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满足移动多媒体业务的需求。21写作秘书网

2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主要是话音和中低速数据,码率为384kb/s(局域网可达2mb/s),因而可传送比目前GSm(第二代移动通信)更高码率的信息。随着多媒体业务的发展,2mb/s的码率将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各种新的宽带业务的需要,因此国际上已开始研究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一步目标是10mb/s以上。我们国内则尚未启动。因此需尽早开始研究其关键技术。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有:宽带多媒体移动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频段、多址方法、无线接入技术、软件无线电的硬件和软件、多载波调制和oFDm技术、自适应天线阵、高效信道编码技术(如turbo码)等。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也称imt2000,是正在全力开发的系统,其最基本的特征是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智能信号处理单元将成为基本功能模块,支持话音和多媒体数据通信,它可以提供前两代产品不能提供的各种宽带信息业务,例如高速数据、慢速图像与电视图像等。如wCDma的传输速率在用户静止时最大为2mbps,在用户高速移动时最大支持144Kbps,所占频带宽度5mHz左右。但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标准共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分支,共同组成一个imt2000家庭,成员间存在相互兼容的问题,因此已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通信和全球通信;再者,3G的频谱利用率还比较低,不能充分地利用宝贵的频谱资源;第三,3G支持的速率还不够高,如单载波只支持最大2mbps的业务,等等。这些不足点远远不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需要,因此寻求一种既能解决现有问题,又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的需求的新技术(即新一代移动信:next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是必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特点:(1)全球统一频段,统一标准,全球无缝覆盖和漫游。(2)频谱利用率高。(3)在144kbps(最好能在384kbps)能达到全覆盖和全移动性,还能提供最高速率达2mbps的多媒体业务。(4)支持高质量话音、分组多媒体业务和多用户速率通信。(5)有按需分配带宽和根据不同业务设置不同服务等级的能力。(6)适应多用户环境,包括室内、室外、快速移动和卫星环境。(7)安全保密性能优良。(8)便于从第二代移动通信向第三代移动通信平滑过渡。(9)可与各种移动通信系统融合,包括蜂窝、无绳电话和卫星移动通信等。(10)终端(手机)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价格较低。

3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4G系统中有两个基本目标:一是实现无线通信全球覆盖;二是提供无缝的高质量无线业务。目前正在构思中的4G通信具有以下特征:(1)网络频谱更宽。要想使4G通信达到100mbps的传输速率,通信运营商必须在3G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的改造,以便使4G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3G网络的带宽高出许多。据研究,每个4G信道将占有100mHz的频谱,相当于w-CDma3G网络的20倍;(2)通信速度更快。人们研究4G通信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提高蜂窝电话和其他移动终端访问internet的速率,因此,4G通信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有更快的无线传输速率。据专家估计,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速率可以达到10m~20mbps,最高可以达到100mbps;(3)通信更加灵活。从严格意义上说,4G手机的功能已不能简单划归“电话机”的范畴,因为语音数据的传输只是4G移动电话的功能之一而已。而且4G手机从外观和式样上看将有更惊人的突破,可以想象的是,眼镜、手表、化妆盒、旅游鞋都有可能成为4G终端;(4)智能性更高。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智能性更高,不仅表现在4G通信的终端设备的设计和操作具有智能化,更重要的是4G手机可以实现许多目前还难以想象的功能;(5)兼容性更平滑。要使4G通信尽快地被人们接收,还应该考虑到让更多的用户在投资最少的情况下较为容易地过渡到4G通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4G通信系统应当具备全球漫游、接口开放、能跟多种网络互联、终端多样化以及能从3G平稳过渡等特点。

总之,随着新问题、新要求的不断出现,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将会相应地调整、完善和进一步发展。纵观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规律和第四代通信技术的优点,我们相信,不远的将来,人们将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自由自在地利用移动网络获取和传递信息。从而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将会发生更深刻的变化。

参考文献:

[1]胡可刚,王树勋,刘立宏.移动通信中的无线定位技术[J].吉林大学学报,2005,23(4)

移动通信市场分析篇6

论文关键词:移动通信市场竞争结构市场行为差异化

论文摘要:中国移动通信业从垄断经营到寡头垄断经营的发展过程中,其市场竞争行为是不同的通过分析中国移动通信业市场竞争结构,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博弈理论研究在不同市场竞争结构中企业的竞争行为,提出了移动通信企业运用非价格竞争手段推行差异化营销的策略,就是将价格竞争逐步转变为以产品差异、产品质量、及服务等为主的多样化竞争;提出了实施品牌战略的对策建议、

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正处在从垄断市场结构向寡头垄断竞争市场结构转型期,由于我国移动通信业长期的垄断经营缺乏有效竞争,导致移动通信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缺乏,营销手段侧重价格竞争.而价格竞争虽然有利于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社会福利的增进,但同时过度的价格竞争也导致了企业尤其是新进入企业盈利能力不足.所以,使移动通信企业充分认识不同市场竞争结构特征和竞争主体竞争行为特征,进而采取科学的市场营销策略有利于我国移动通信业在不断改革中一方面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处理好企业间的竞合关系,另一方面增进社会福利,最终达到移动通信业改革的目的.

1移动通信业市场竞争结构分析

1999年2月,国务院通过中国电信重组方案,将原来的中国电信总局一分为四,成立了经营固定电话业务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经营移动业务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经营无线寻呼的国信寻呼公司和经营卫星通信业务的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1999年5月,将国信寻呼公司并人中国联通。

2001年1月,中国联通作为我国唯一经营CD—ma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正式建成覆盖全国的CD—ma移动通信网络并开始放号.

在此期间,国务院加快了我国电信运营体制改革步伐,决定分割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为南北两部分.南方部分成立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北方部分成立中国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允许两个集团公司在对方经营区域建设本地电话网和经营本地电话业务.

截止2002年底,移动通信业经过l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容量的GSm、CDma数字移动通信网,移动电话的普及率达到l5%,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9亿.在移动通信业已初步形成了中国移动公司和中国联通公司的竞争格局.从世界各国电信业的改革发展历史看,通信业发达国家都经历了从独家垄断经营到寡头垄断经营的两个市场竞争结构发展阶段,而寡头垄断是目前和将来的主导市场竞争结构.

我国自1994年7月国务院批准组建中国联通公司,打破了中国移动通信业独家垄断局面,理论上形成了市场占有者中国移动(原中国电信)与新进入者中国联通的新竞争格局.但截止2001年底,,我国移动通信业务总收人为1617亿元中,中国移动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78.8%,中国联通仅占总收入的21.2%,中国移动业务收入增长率为18.5%中国联通业务收入增长率为44%;我国移动用户总数为1.5亿中,中国移动占71.7%,中国联通占28.3%.从以上数据分析可知,在19952001年期间,中国联通公司收入占有率和用户占有率一直未达到20%,移动通信市场还未形成实质性竞争格局,所以市场结构仍视为独家垄断市场结构.2002年以后,随着新进入者中国联通的收入份额和用户份额均超出20%,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形成双寡头垄断的市场竞争结构.所以我国移动通信业市场竞争的时间分界线是2001年底.市场竞争结构的划分是从两方面表现出来的.首先,新进入者的市场分额达到了经济理论20%标准;其二,政府逐步放松了资费政策管制,标志着资费的”不对称”管制完成了历史使命,同时标志着移动通信资费标准将从政府定价向市场定价转变.

2双头垄断市场竞争分析

2001年以前,我国移动通信市场还未形成实质性竞争格局,政府对移动通信企业采取了”不对称”管制,即给予了新进入企业中国联通一系列政策上的扶持,如移动通信“双8折”资费优惠政策(入网费、月租和基本通话费是标准资费的8折),同时政府加强了移动市场资费政策管理.在此期间由于资费价格的差距,中国联通用户发展迅速平均增长率比中国移动高30%,收入增长率高20%.

2002年至今,随着各种资费价格套餐的推出,移动通信市场的价格竞争愈演愈烈,由于双方都采取了”针锋相对”的价格政策,所以两个企业都面对着“曲折”的需求曲线.价格的需求弹性变小导致价格竞争对双方用户发展数量增加的相对作用逐渐减弱,而过度的价格竞争导致新增用户中低端用户比例很高,用户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由于我国移动通信企业现行的体制和机制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不变,所以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都没有放弃”针锋相对”政策的理由,但移动通信企业运营企业都应清楚地认识到单纯的价格竞争手段不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地发展,从价格竞争向网络竞争、服务竞争转变的营销策略是我国移动通信企业长远发展之路.

2.1卡特尔和串通

移动通信企业存在着”规模经济”的显著特征和高固定成本(网络投资)、低边际成本的特点,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固定成本被分摊,即单位成本递减,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相对固定成本而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之下,所以移动通信企业呈现收益递增现象.根据经济理论当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社会福利函数最大_2,但由于移动通信企业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所以企业将出现亏损;又根据经济理论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时企业利润最大化,但由于移动通信企业的收入与成本的特点,此时的产量是企业亏损最大的产量.移动通信业成本构成与收入的特点造成了“定价难题”.

在寡头垄断的行业,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往往导致价格下降和利润减少.因此两家企业在政府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串通按垄断或接近垄断价格水平定价,避免激烈的价格竞争.虽然在串通协议中的市场分割和利益分配等条款的确定上存在很多困难以及政府政策对此行为的限制程度,但成功的串通对两家企业的利益都有好处,所以两家企业都有串通的意愿.

不失一般性,串通的移动通信市场可视为垄断市场结构J,假设结成的卡特尔以利润最大化的产量Q为决策变量,移动通信市场需求方程为p=n—bQ,平均成本为C,则边际收入是mR=d了。R/dQ=d[(n—bQ)Q]/dQ=n一2bQ

当边际收入等于平均成本时可以求得利润最大化产量.n一2bQ=C得:利润最大化的总产量Q=(n—C)/2b,求得最大化总利润R=(n—C)/4b.为了说明2家企业博弈过程,在此不妨假设两家企业产量和利润均分,即两家企业的最大化利润分别为q=q=(a—c)/4b,两家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的产量分别为(a—c)/8b.2.2串通欺骗

串通能提高卡特尔所有成员企业的利润,但通过串通协议上的欺骗能够给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例如:在某寡头垄断行业的所有企业串通形成卡特尔并决定提高价格,但未按协议提价的欺骗企业在市场中获得了更高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收入.不失一般性,在双头垄断的移动通信市场,假设企业1严格按照q,=(a—C)/4b的串通产量生产,而企业2在协议上搞欺骗,则企业2的边际收入是:

mR2=dtR2/dq2=d[(a—o(a—c)/4b一6q2)q2]/dq2=a一2bq2一(a—c)/4b

当边际收入等于平均成本时可以求得企业2利润最大化产量:

a一2bq2一(a—C)/4b7--C

得:企业2利润最大化的产量q=3(a—C)/8b又根据需求方程可得在产量Q=q+q时的价格p为

p=a一6Q=a—b[(a—f)/4b+3(a—C)/8b]=(3a+5c)/8

所以企业1、2的利润分别为

r1=pq1一Cq1=(3口+5c)/8(n—C)/4b—C(a—C)/4b=3(a—C)/32b

r=pq2一Cq2=(3a+5c)/83(a—C)/8b—C3(a—C)/sb=9(a—C)/64b

显然,企业2通过串通协议上的欺骗所获得的利润9(a—c)/64b高于企业

1)严格按照“串通”的产量生产所获得的利润3(a—c)/32b.

2)移动通信业双头垄断博弈结果分析.

设(a—C)/b=R,并将不同组合情况下2企业利润填入收益矩阵:

根据最小最大原则可以得出两家移动通信企业博弈的纳什均衡解是采取“降价”策略,即两家企业都会选择“降价”而获得较少的利润0.111R.现在分析企业在选择“不降价”或“降价”的决策过程.由于“不降价”的利润较高,所以企业1会首先考虑选择“不降价”决策,但同时也顾虑协议条款协商的困难,更主要的是一旦企业2在串通协议上欺骗(即“降价”)则企业1利润将只有0.094R,是所有情况下的最低利润.所以企业1的最佳选择是”降价”同理企业2的最佳选择也是“降价”.

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在移动通信市场的价格竞争完全符合非合作性博弈:囚徒的两难境地的理论分析结果,双方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价格竞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不断升级的广告宣传也属于此类问题,两家企业广告竞争结果是利润降低,广告费支出快速增加.

3移动通信市场竞争对策建议

移动通信市场价格“恶性”竞争是移动通信企业在特定市场竞争结构下的“必然”.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移动用户新增6o139万户,其中预付费用户超过了90%,而签约用户仅占不到10%.价格竞争的结果使这些新增用户中低端用户已经占据了主流,aRpU较去年同期下降25%.可以推断,如果恶性的价格竞争长期进行下去,移动运营企业(移动通信行业)获利能力将持续下降,将直接影响企业(行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同时企业也无法更好地履行对消费者的服务承诺和所应承担的义务.

移动通信市场分析篇7

【关键词】3G市场营销战略用户预测产品组价格策略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经过10年左右的高速发展,国内的电信业开始进入了一个相对渐进平稳的增长期。这一阶段的电信运营业呈现出了鲜明的特点:一是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的替代作用逐渐增强;二是增值业务,尤其是移动增值业务得到迅猛发展,开始成为拉动电信运营商业务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

在当前的市场背景下,固网运营商如要经营移动通信业务,除了要建设一个高质量的移动通信网络外,更重要的是要对竞争下的市场环境提前进行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策略,在竞争中获得生存及进一步的发展。

本文将深入分析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现状,总结分析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竞争对手的市场发展情况及发展策略,并通过分析中国电信既有的资源状况以及各方面优势,探讨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发展移动业务的市场策略,包括营销、价格,服务策略等,以期在3G业务发展中迅速打开市场,形成一定竞争实力。

二、国内移动发展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国内移动通信业务发展迅速,呈现出以下特点:

(1)移动电话发展迅猛,对固定电话的替代作用越来越明显。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移动终端以及移动通信资费的不断下降,移动电话用户保持了迅猛的增长势头。

(2)中低端用户构成了新增移动用户的主体,aRpU呈平稳趋势虽然移动通信业务在近几年来发展迅猛,无论是用户总量还是新增用户数都远远超过固定电话业务。

(3)移动增值业务成为拉动业务收入的重要力量。经过几年的培育期,移动增值业务在近两年来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短信、彩铃、wap、手机报纸等新业务不断出现并逐步进入了增长期,己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成为了拉动业务收入增长的重要力量。

三、中国电信3G业务营销选择建议

中国电信直接面对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激烈市场竞争。尤其是中国移动必然会依仗其品牌、网络、用户、服务、资金等各方面的优势,全力扩张用户市场,挤压中国电信的发展空间。因此中国电信只有发挥自身全业务的优势,采用差异化的竞争战略,通过在产品、服务、技术、管理、营销等多方面的创新,逐步培育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并逐步发展壮大。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营销的难度更大。面对挑战,中国电信应采取有效的产品、价格、促销、渠道营销组合策略,实现公司的整体战略目标。

(一)品牌策略

将企业品牌的传播贯穿于各种品牌的宣传之中,以强化消费者感知,更好地区别于其他运营商;在不同的时期推出不同细分市场的业务品牌和客户品牌,相应弱化技术品牌对普通大众造成的难以理解的印象(除某些特定的专业技术服务外);将技术品牌转化为业务品牌或者客户品牌,而将技术要素在具体的业务宣传中加以强调。在这个策略指引下,中国电信以原有的业务品牌为依托,实施客户品牌策略,根据不同客户消费行为特征,将客户划分为“企业”、“家庭”及“个人”三大类。通过客户品牌统领业务的方式,整合了企业内部的资源,给客户以更大的价值感受,既体现了中国电信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同时也树立了中国电信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新形象。

(二)产品策略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就是能够保证在高速移动环境下的高速业务接入,这也使3G成为目前唯一能满足公众用户对通信移动性、宽带化及多媒体服务需求的成熟技术。也正是因为这个技术特点,使3G能提供给用户的产品比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要丰富许多。运营商的成功与否与业务的开展状况密切相关,只有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业务内容,才能吸引并挽留住用户,确保运营商的健康成长。

(三)价格策略

在近几年的通信市场竞争中,最常见的竞争手段就是低价竞争。在采用组合产品定价时要注意产品包应具备多种组合及资费以适应不同群体,且产品包的价格与其他运营商相比具备一定优势。同时,针对新客户还可以配以赠送通话时间、新产品免费体验和试用、新入移动网奖励固话或宽带服务、新入网给予实物奖励、产品单价打折、费用减免等手段来进行促销,最终实现市场开拓的目的。

(四)促销策略

现代营销不仅要求企业开发优良的产品,制定有吸引力的价格,还要通过各种手段让相关各方及用户了解及熟悉企业及产品。这就要求企业应以客户为核心整合营销传播工具,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播一致的公司形象信息和产品信息,实施与客户的双向沟通,迅速树立公司品牌和产品品牌在客户心目中的地位,建立公司与客户长期密切的关系。

(五)渠道策略

目前,中国电信已建立了以自有营业厅为中心,辅以联合营业厅、专营店及社会代办点为放号主渠道的营销网络模式。自有营业厅数量已达15000多个,覆盖了全国所有市、县、乡镇。同时,利用合作及代办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一村一网点"营销服务,乡村服务点已达4万多个。中国电信现有渠道网络已基本能满足业务开展的需要,但在开始经营移动业务后,还应进一步完善原有营销渠道体系。

四、结束语

本文总结了当前国内移动通信市场发展的现状、特点和竞争格局,分析了中国电信的内部资源能力及竞争优劣势,提出了中国电信在获得3G牌照后在经营移动通信业务时应采取的总体战略以及市场发展前景预测。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中国电信在经营移动通信业务时应实施的品牌、产品、定价、促销、渠道等策略。

移动通信市场分析篇8

【关键词】L移动;营销策略

一、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类进入信息技术时代,世界电信业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成为朝阳性产业。我国电信业顺应国际信息发展潮流,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短短30多年的发展,就走完了国外电信业上百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我国电信运营商呈三足鼎立发展态势,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呈全业务竞争,特别是3G牌照发放和重组,使得中国移动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承受着激烈竞争的压力,在该背景下,以往较多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中国移动集团整体营销发展战略研究,而较细致的具体针对分公司的营销策略研究较为少见,而作为山西通信领域的后起之秀,中国移动山西L分公司(简称L移动)如何通过制定正确的营销战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激烈通信市场竞争中获得有效地位,这一系列问题是本文研究重点。

二、L移动营销环境分析

1.外部环境分析。(1)经济环境。“十一五”时期,L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全市经济以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区域保持较快发展,到2011年底,全市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135.1亿元。而“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L市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特别是L市在“十二五”的发展战略是将其打造成为晋陕豫结合部中心城市。这为山西L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环境。(2)社会环境。L市各级政府部门均高度重视通信信息的发展,在区域积极推行通信信息化,各类企业为适应发展需要,通过企业通信互联网接入以及内部组建业务系统、企业内部通信管理系统等已经非常普遍。此外,现代消费需求逐渐呈个性化,80后、90后已逐步成为社会发展的主体,他们普遍追求个体的独特性,对移动通信业务提出了各种个性化需求,如彩铃、微信、在线游戏、即时通信、网络互动等通信业务需求迫切。(3)技术环境。L移动十分重视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的三网整合,通过,致力于通信技术能实现包括语音、数据、视频、人机一体化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注重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产品的研发,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打造移动通信的产业化。

2.内部环境分析。(1)发展历程。L移动成立于1999年,2002年7月L移动全面完成注资重组工作,资产注入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公司先后构建了8000余公里的光缆传输网,建成覆盖全市的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了通达各县市的数据业务专线接入,建成各类营销网点近千个;实施了服务创新和零缺陷造工程。GpRS、彩信、彩铃、飞信、手机邮箱等新业务层出不穷,各类套餐产品深受用户喜爱。基于移动企业话音业务,企业网互连,宽带上网,互联网数据中心等业务的集团整体信息化解决也取得可喜成就。(2)资源能力。第一,组织职能。L移动下设6个核心职能部室、10余个县市分公司。主要有市场部、集团客户部、业务中心部、网络部、工程建设部、客户服务部,职能部门为基层营业厅提供业务指导和政策支持,考量基层营业厅的执行情况,如市场部主要组织开展营销活动,其营销职能主要包括:根据省公司组织、安排、策划的统一营销活动,统筹规划全市的营销工作,每月月初,将本月全市的营销活动(含片区)下发至各县市公司、营业部,并提供指导意见及相关资源支持,同时对适配片区的营销活动做专项安排,针对县市公司、营业部上报的营销车需求进行统一安排。第二,网络资源丰富。L移动网络容量强大,移动通信基站数百个,城市道路测试覆盖率、区域内重要地点(商场、写字楼、政府机关、车站码头等)拨打测试覆盖率和接通率均接近100%,该方面所展示出来的实力明显优于对手。

三、L移动Swot分析

(1)优势分析。第一,品牌知名度高。在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的品牌知名度最为响亮,通过问卷调查显示,L移动在通信市场上获得较高的品牌知名度,从整体上看70%以上用户忠诚于中国移动品牌,忠诚度最高的是中国移动的全球通业务,动感地带用户和神州行用户的忠诚度相对较低。第二,用户规模大。目前,L移动累计用户约200万人,运营收入连年稳步攀升,基站近千个,网络承载能力达200多万户,是L市网络容量和用户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领先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第三,拥有渠道优势。L移动渠道遍布合作卖场、合作营业厅、指定专营店、直供点等,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整个L通信市场的主动权。(2)劣势分析。存在负面社会舆论。通信市场在国内一直属于垄断状态,一直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足鼎立之说,然实质中国移动一直处于一家独大的局面。社会各界、各个媒体对中国移动垄断地位的社会舆论压力越来越大。而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之下,政府加强了对中国移动的管制,如通过携号转网、控制市场占有率等方式。(3)机遇分析。3G市场广阔。随着中国移动3G业务的逐步稳健成熟地发展,使得移动的利润有所提升,这一点在L移动也有所体现;另一方面,随着数据业务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在语音业务收入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利润也在逐年增长。(4)威胁分析。竞争对手网络3G威胁。联通的wCDma网络是全世界最成熟的3G网络,是占据了主流市场,如wCDma网络在全球3G网络里占据了80%左右的市场份额、、全世界超过1000款wCDma终端手机、几乎所有知名的终端和设备厂商都参与了wCDma发展。而中国电信选择的CDma2000网络也是较为成熟的3G网络,包括其绿色通信的宣传深入人心,终端手机也接近千款。而中国移动选择的tDSCDma网络是中国自主研发的3G网络,目前各方面均不成熟,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大。

四、L移动营销策略

(1)产品策略。在原有核心产品基础上,注重新产品新业务的拓展。第一,重视发展移动固话业务,借助于tD网络的覆盖面,通过移动固话与铁通固话的整合,进一步推进移动语音业务产品的发展。第二,全面提高L基础网络的覆盖面,一方面,可以加强建设有线接入网;另一方面,通过wLan作为无线宽带接入提高网络覆盖面,打造移动“宽带大品牌”,实现有线无线随意切换的明显品牌特征,在多运营商经营的无线热点,突出移动无线网络的信号优势及服务优势,统一全市wLan的使用标识,方便用户辨认,在近期实现L所在区域的写字楼、公司单位、商业场所、学校等公共场所实现无缝隙wLan接入覆盖。第三,注重各类信息化产品及增殖服务的开发,如虚拟专用移动网和综合虚拟专用移动网的发展。(2)价格策略。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如将L移动客户分为高端客户和中低端客户。对于高端客户市场应强化优质快捷的服务,推崇“物有所值”的价格理念,通过优质产品及服务获取优质价格,同时,注重附加服务的提供,如提供类似积分、联谊、节日祝福等。对于中低端客户市场采取较为低价的市场渗透价格策略,推崇“物美价廉”的价格理念。此外,针对重点推广区域,前期推广给予优惠,资费多样性供用户选择,如针对wLan的价格策略,可分为体验策略(分公众和热点目标客户区别对待)和套餐策略(公低端和高端区别对待)两大类型。(3)渠道策略。首先,加快自身渠道的建设,自身渠道建设主要集中体现在L移动各个营业厅,移动营业厅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应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基于消费者需求开设营业厅。其次,积极发展渠道,可以考虑与社区、大型超市、商场等合作联合建设业务点,使客户能获得便捷的服务,尝试建设自助渠道、代销渠道和客户直销渠道,通过完善的利益分享机制,使L移动与渠道实现共赢。再次,依靠移动现有渠道资源,对应各种行业细分市场,如公众市场主要渠道为营业厅、片区,辅助渠道为县市公司及市分公司集团客户部;政企市场主要渠道为县市公司及市分公司集团客户部,辅助渠道为片区、营业厅;家庭市场主要渠道为片区,辅助渠道为营业厅、县市公司及市分公司集团客户部。最后,建立电话营销和客户直销体系。全面竞争和全业务竞争把运营商更直接的推向了每个终端用户,销售机会都在一瞬间,必须与每一个客户建立直接的联系才能确保每一个销售机会。(4)促销策略。一方面,加大广告投放层次和投放力度,特别是注重基础语音业务和增值数据业务的捆绑宣传,通过灌输式的宣传,引导用户选择移动。具体宣传策略包括:基础宣传,即通过立体宣传模式如海量单页宣传、热点区域视频演示宣传、网络宣传、短信宣传、社区宣传等;引导式宣传,在营业厅悬挂营业厅布点地图,并制作电子版供公众下载及业务演示使用等。另一方面,强化高端用户的促销力度,开展一系列的定制化促销活动,加大对高端客户的移动终端和业务回馈的力度。此外,还应注重促销组合,如针对动感地带客户,继续保持高校优惠套餐,并开发多种套餐供选择;针对语音产品,可采取预存话费送礼品等促销活动;针对公司企业的产品,可引入阶段性促销策略、服务回馈、积分回扣、体验服务等多种形式结合。

参考文献

移动通信市场分析篇9

【论文摘要】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之间的价格竞争日趋激烈。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数据的整理.运用线性回归的计算方法。构建了双寡头竞争的需求、成本函数,继而对价格竞争进行了博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移动通信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1.引言

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GSm移动通信制式的商用,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以其用户的移动性、终端的便携性、业务的多样性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国移动通信业尤其是在2l世纪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根据2008年1月通信行业统计月报,我国移动通信用户已经达到5.6亿之多,而两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已分别建成了规模全球第一和第三的移动通信网络。

我国移动通信业的迅猛发展无疑得益于市场竞争的推动。移动通信行业由于具有典型的规模效益和需要巨大的资产投入而归属于自然垄断行业,在该行业中,双寡头竞争的主体: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在业务的价格、品牌等各个方面展开了竞争,由于业务的替代性很强,价格竞争成了市场竞争的一个主要方面。无论从消费者的体会还是通信运营商的年报数据来看。移动通信业务价格一直处于下降的过程中。本文旨在通过实际计算构建我国移动通信业务价格竞争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价格竞争情况进行博弈分析。以探寻价格竞争的均衡点.继而针对移动通信业务的良性发展提出建议。

2.价格模型构建

2.1需求函数的构建

需求函数的构建基于以下两个基本假设。一是价格的持续降低推动了行业需求的不断提高,价格与需求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二是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的价格差异的变动是导致二者市场占有率变动的主要因素。二者同样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在这两个假设基础上构建需求函数,在计算竞争双方价格对双方需求量的影响时,基本上可以规避移动业务需求的自然增长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首先.根据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上市公司年报中的数据可以整理出二者以及行业的需求、价格、市场占有率以及价格差异等数据。如下表所示:

假定行业需求函数为:

其中:D为行业总需求

p1为联通平均价格

为移动平均价格

u为待回归量

b为相关系数

利用表一1行业类第1、3列数据进行线性回归计算可得:

D=30523+67961·tpp|2

另假定市场占有率函数为:

其中:p为市场占有率

c为待回归量

d为相关系数

分别利用移动、联通类第4、5列数据进行线性回归计算可得联通市场占有率函数为:

联通与移动的需求函数分别用行业需求与市场占有率函数相乘得出:

2.2成本函数的构建及均衡求解

假设成本函数为线性函数。如下:

整理联通及移动年报中的产量与成本数据(其中,成本是按移动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进行同比例估算得到的。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可以得出下表:

利用表中数据对成本函数进行线性回归计算可得联通及移动成本函数分别为:

C1=115.29+0.188-D1(3)

C2=485.83+0.130-D2(4)

将公式1、3和2、4分别代人利润公式i-i=D-p-C后,根据mR=mC的利润最大化原理,分别对只和p2求偏导,并令其为o,联合两方程求解可得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的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为:0.30元,分钟,2421.7亿分钟;o.33元,分钟,6693.2亿分钟。

3.博弈分析

3.1博弈理论

博弈论。英文名为gametheory,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侯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博弈双方面对一定的环境.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博弈问题多是建立在“个人行为理性”基础上的“非合作博弈”。博弈有很多分类方法。根据博弈双方的次序可将博弈分为“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根据双方对相关信息的了解.可将博弈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根据博弈双方所获得的利益情况,可将博弈分为“零和博弈”和“非零和博弈”。

对于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而言,二者之间的价格战在很多时间均表现为互相降价,这一过程可以看作是有先后次序的降价过程。同时,双方的定价信息最终是公开的,而相关的经营信息尤其是设备类的投入也不存在太大的差异。因此二者之间可以认为是完全信息的博弈。另外,从实际情况来看,二者价格不断地相互变动.二者价格博弈表现为一种连续重复的博弈过程。

3.2博弈分析

假设博弈自2003年开始.现以2003年的数据为基础进行模型计算及博弈分析。

从2003年的基本情况来看.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的平均价格分别为0.405元,分钟和0.332元,分钟。而通过以上计算所得出的双方获得最大利润的均衡价格为0.33元,分钟和0.30元,分钟,因此,双方均存在超额垄断利润。为争夺市场占有率.形成更大的规模效益,双方如果选择降价.均有一定的降价空间以支持降价策略的实施。

根据第2部分推导得出的公式,我们可以从四种情况分析双方的竞争策略和相应的市场占有率、获利情况:

(1)中国移动降价10%,从0.405元,分钟降到0.365元,分钟,而中国联通保持0.332元,分钟价格不变,此时,中国移动市场占有率为0.732、获利691亿元.而中国联通市场占有率为0.268、获利149亿元。

(2)中国移动降价10%,中国联通也降价10%,从0.332元,分钟降到0.299元,分钟,此时,中国移动市场占有率为0.700、获利825亿元,而中国联通市场占有率为0.300、获利150亿元。

(3)中国移动保持价格不变,而中国联通降价10%,此时,中国移动市场占有率为0.662、获利716亿元,而中国联通市场占有率为0.338、获利132亿元。

(4)双方均不降价,中国移动市场占有率为0.693、获利559亿元,而中国联通市场占有率为0.307、获利127亿元。把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的四种定价策略下所获得的市场占有率及收益汇总成支付矩阵形式。如下表所示:

从表3双方的支付矩阵来看,对于任何一方而言,不管对方的价格降与不降,自身降价都会带来更多的利益:市场占有率提高、获利增加。因此,对于寡头垄断竞争的双方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而言,降价始终是最优策略。换而言之,对于博弈双方来讲都具有各自的支配性策略。从而形成了“纳什均衡”。

从理论上讲,在有限次重复博弈之后,博弈双方可能达成某种不降价的协议,但事实上,由于担心会被对方“出卖”,这种协议很快就会被打破口。从2003年之后的数据来看:博弈双方的价格持续下降,双方共同选择的策略仍然是继续降价策略,双方并没有在价格上达成合作协议,而是一次又一次的陷入“囚徒困境”。

3.3伯川德悖论的应用

根据伯川德模型,谁的价格低谁就将赢得整个市场,而谁的价格高谁就将失去整个市场,因此寡头之间会相互削价,直至价格等于各自的边际成本为止。即均衡解为:p=-mC=Co。虽然该结果在实际应用中很少提及,但在本文的计算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在2006年的平均价格分别为0.236元,分钟和0.217元,分钟,与二者的边际成本0.130元,分钟和0.188元,分钟已经非常接近,即使按照伯川德模型中的结论,以边际成本作为均衡价格。博弈双方的降价空间也已经变得很小。

4.结语

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是我国移动通信行业中的双寡头.在实施竞争策略的过程中,不约而同的采用了降价策略。降价策略的实施,大大降低了移动通信业务的使用门槛,从而大大推动了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移动用户数和移动业务使用量每年都以很快的速度在增加,我国也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

就我国的移动通信行业而言.降价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说:移动业务对固话业务的替代作用越来越明显,这势必导致固网业务的下降。导致固网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而移动业务的两大运营商在不断的降价中也势必会导致利润降低直至利润为零的结果。因此,在经过很多次重复的降价博弈之后,我们应该尽快打破囚徒困境,找到新的均衡点。具体而言,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走产品差异化的道路,通过产品差异化可以打破伯川德模型中对产品同质的假设,从而解开伯川德悖论。

(2)以品牌竞争取代价格竞争,并为客户提供更有特色的服务。目前中国移动主要有“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等品牌,而中国联通主要有“世界风”、“新势力”、“如意通”等品牌,二者在对各品牌用户的服务中都有相应的办法.在品牌建设上均已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3)快电信管理体制的改革。包括完善相应的监管机制,加大对价格的管控力度。以及建立合理的网间结算标准。

(4)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运营商之间,在竞争的同时也需要适度合作,以充分发挥通信网络的整体效能,提升通信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率,在提高各自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摆脱“囚徒困境”,实现双赢的良好愿景。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陈亚丽.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价格战的博弈分析[J].市场周刊,2005,(4):106.

移动通信市场分析篇10

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建立和完善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的必要性。然后,作者对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的组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并说明了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的工作流程和应注意的事项。

移动通信作为一个科技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竞争空间日趋激烈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下,必须十分重视市场营销管理,重视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建设。要充分根据市场需求的现状与趋势,制定计划,合理有效配置资源。通过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来赢得竞争优势,在加快市场营销步伐的同时,努力建立和完善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体系,以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形势需要。

1目前国内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的现状

“市场部”这个词走进国内企业还是近几年的事,目前移动通信企业内部所设置的营销部、分销处、运营部、销售部、以及市场管理部等都是市场部的涵盖范围。从分营后的中国移动通信、中国联通、上海光大、电信长城等具有运营资格的运营商来看,中国移动通信市场营销做的比较大,在原先营业厅基础上,又发展了商场、专卖店、量贩等销售形式,给人一种规模和实力的感觉,然而市场知名度高,但市场品牌忠诚度低;中国联通起步晚,但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迟到的经营者,只有善于经营的赢家,中国联通采取分销商网络营销的思路引起业内效仿,但诸多不完善的环节也时常引起消费者反应;其它几家运营商尽管营销思路很前卫,但是制约其市场开发的因素较多,市场反应冷淡。可以说,目前移动通信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是各行其道,短期行为太多,缺乏长远统一的规划。从行业整个市场来看,我国移动通信企业尚未真正掌握专业营销知识和操作技能,就其对市场的态度和行为而言,移动通信企业还处于为完成短期销售目标而采用广告、公关、有奖销售等促销手段为主的促销导向型阶段,尚未达到市场营销导向型阶段。当然,其中原因也有我国通信行业长期处于垄断阶段的因素,广大从业者没有市场危机感。没有市场危机感就不会产生市场营销紧迫感,对市场营销管理的认识和努力只是在竞争机制下才有所转变。就移动通信行业进入市场经济状态的时间和目前市场供需关系的状况看,从业者的观念和认识的迅速提高要靠调查、分析、预测、营销企划等方式来引导、开拓、扩大和满足广大消费者对其服务的需求来完成,进而达到企业整体长远的营销目标的实现,尽管尚须时日,但这是市场营销的需求和必然发展趋势。

从市场发展规律来看,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往往是在市场开始竞争之时,对竞争日渐激烈的移动通信业而言,具有前瞻性目光的人士早已看到,初露端倪的买方市场正在形成。如何适应市场、创造市场,是移动通信企业面临的带有战略性的问题。移动通信商们应该清醒认识到,拥有目前的市场并不完全意味着必然占有市场,还必须依靠行之有效的方式去进行市场拓展,发展市场,创造市场,这个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体系。

2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的组成和细分

从事过营销的人都知识,市场营销的表现是市场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的实质是需求管理。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的过程中,一般要设定一个在目标市场上预期要实现的交易水平。然而,实际需求水平可能低于、等于、或高于这个预期的需求水平,换言之,在目标市场上,可能没有需求、需求很小或超量需求,市场营销管理就是要对付这些不同的需求,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就是要对市场营销管理进行科学有效组合。

根据移动通信行业自身特点以及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应包括五个方面:(1)市场需求管理;(2)市场营销网络管理;(3)市场推动管理;(4)市场营销环境管理;(5)市场营销组织管理。这个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就是通过创造建立和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有益交换和联系,以实现移动通信企业的各种目标并进行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的市场营销指挥系统,可以说,这个系统不仅是定价、分销、促销等单一活动的职能行使,而是一个目标市场运作的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这个系统,企业不断观察市场,发现和评估各种变化因素,然后反馈企业,作为企业制定新战略和行动计划的基础,然后运用新的修正过的行动来消除阻碍目标实现的因素,并观察评价客户和竞争对此作出的反应,然后再反馈到企业使企业再次形成新的战略修正方案推向市场,这样形成良性循环,以达到不断适应市场,创造市场的目的。

就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的五个组成部分而言,既有机地结合,又独立工作,每一部分又包涵着丰富的细分内容。

2.1市场营销需求管理细分

我们知道,市场营销管理的实质是需求管理。根据市场需求水平、时间和性质不同,市场需求一般有八种不同状况:(1)负需求;(2)无需求;(3)潜伏需求;(4)下降需求;(5)不规则需求;(6)充分需求;(7)过量需求;(8)有害需求。从市场的组成要素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来看,目前移动通信市场需求状况基本处于充分需求和潜伏需求的阶段,是市场开拓者应好好把握的大好时机。

市场营销需求管理就是要对市场的需求状况进行有效管理,充分做好市场调查研究,深入市场,广泛了解客户、顾客、分销商、供应商以及广告反应、行业信息、营销网络、促销效果等有关业内的综合情况,广泛搜集市场信息,摸准市场的变化,找准潜在市场及市场盲区和死角,做出详尽属实的市场调研分析报告,以便企业的企划者以此制定市场营销企划方案,制定新业务计划。可以说,市场营销需求管理是企业营销工作的一双眼睛。

一般来说,市场营销需求管理包括目标市场分析和市场目标分析两个方面。

(1)目标市场

影响移动通信目标市场的因素较多,从市场定位、营销策略、促销政策、广告方式、产品价格、产品包装及外形到技术先进程度、购买形式、服务态度、营销网络建设、售后服务等方面都要认真考虑。目标市场变化不断,移动通信运营商也要依据市场的变化不断变化营销管理思路。从手机市场上我们可以看到,手机从当初的组织消费购买到如今的私人消费购买为主,目标市场的变化也引起供应商的努力,摩托罗拉从当初以行政机关领导为主到现在形色多样的各种层次手机,正是目标市场使然。移动通信商要在研究目前目标市场的综合情况时,不断把目光投向市场的新变化,进行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新选择,准确把握和预测市场需求的发展动态,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市场目标

那些收入稳定、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地位的人群,固然是市场目标,但这些人早已是手机的拥有者,移动通信商关注的是新增长的消费层和高消费层新的消费变化。市场永远在变化,所有稳定都是暂时的,移动通信市场也不例外。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变化,从行政机关公务员、企业老板到小业主、企业白领阶层、打工仔,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需求不同,变化也不同,兴趣爱好各异,审美观点有别,需要市场开拓者仔细研究,区别对待,进行准确市场定位。这一点我们从外企的情况可以看出,摩托罗拉手机以厚重大方为主,为行政机关人员和高级管理者所看重;诺基亚以专业公司著称,倡导科技以人为本,平均不到一周时间推出新款,其先进的形象对新潮时尚人士和高级知识分子具有较强吸引力,而在全国各大媒体统一推出的《专业、全面、关怀》系列宣传篇,更是把诺基亚推向大众化市场;爱立信则以灵巧方便为高级商务人士所青睐;飞利浦更是以外形美观色彩明快吸引着广大青年消费者。我国的科键、波导、康佳则以工薪阶层大众化为主。可以说,这些市场定位都是企业对市场的适应和创造的结果,是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科学组合所迸发出的光辉。

2.2市场营销网络管理细分

网络营销已成为当今企业进行市场营销运作的共识,通过建立市场网络这个市场销售的高速公路,大大加快了市场运作周期,从而也加快了企业资金运转的周期。

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网络从过去单一的营业厅到如今的分销商、商场、超市、量贩、专卖店等销售渠道形式,从而连成一个高速高效的市场运作网络,这是移动通信行业从窄渠道策略到宽渠道策略的转变,也是市场不断发展要求的结果。市场营销网络管理就是要对市场营销网络进行有效地发展、引导、维护、控制,要从分销商选择、号源配置、产品价格、货款结算、返款比率、宣传方式、服务公约等方面统一管理。

移动通信商对各自的营销网络都有一整套自己的管理规定,需要注意的是加强分销商的附加值开发和培训。作为经销商,也应该增加自身环节上的附加值,而这种附加值来自产品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移动通信商今后应把相当多的精力用于培训分销商的这种增值的能力上,让它们拥有自己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方式,最终拥有自我增值的能力,这也是网络管理的发展方向。

2.3市场环境管理细分

像一个人离不开周围环境因素一样,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很难想象一个整日因顾客投诉而被媒体曝光的企业能在市场上运作得好。

一个良好的市场营销环境对一个企业来说很重要。移动通信企业作为服务行业更要注意酿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不但要注意人员、经济、自然、技术、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市场宏观环境管理,而且要注意公众、竞争者、市场、供商、分销商、自身等微观环境管理,移动通信市场环境管理要从广告宣传方式、公共活动、现场服务、企业形象、顾客投诉、售后服务、维修服务、行业公约等方面入手,注意处理好与行管、工商、税务、劳动监察、新闻、金融、同盟者、供应商、分销商等单位的关系,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做出相应的对策。

目前移动通信商内部设立的投诉台、客户服务中心、维修点等部门其实都是处理好市场环境的体现。

2.4市场推动管理细分

市场的起伏往往不以企业的意愿为转移,市场的大海永远也不可能风平浪静,如何保持市场高弹性的理想状态,是商家很感兴趣的事,这其中市场推动管理就显得很重要了。推动市场的方法很多,就其中常用的方法探讨如下。

(1)广告推动

广告是推动市场的试金石,有时一则成功的广告就是一个广阔的市场,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人们的消费意识提高,人们对广告理智看待成份占多了。从营销学角度讲,攻破市场格局,要么向市场提供变革性的产品式服务,要么创造一种裂变式广告,而裂变式广告要以情突破,要富有冲击力,鼓动性,能够唤起消费者的购买兴趣,同时要注意广告媒体的选择和广告效果的分析,绝不可泛泛而作。

(2)促销推动

促销是推动区域市场的一把利剑,推动市场屡试不爽,促销的关键在于创意和计划,成功于现场组织和管理。

促销在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企业达到以下目的:清理积压产品,维持市场占有率,新产品上市,增加产品销量,抵抗竞争产品。目前移动通信市场上业主在局部市场猛打促销战,从优惠降价到赠送礼品等形式,都免不了价格战的痕迹,缺乏惊人的创意和举措,现场的结果往往是礼品全部发放,购买者寥若星辰,如何做好手机这种高档消费品的促销工作,值得深思。近来市场上推出的手机亲情卡延续优惠使运营商们大获其利,这种促销组合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比较适合市场。从国外的经验看,移动通信业作为一个高档消费市场,对公共关系促销和巡回展览等大型会议的特殊促销组合应多加研究。

(3)整合推动

整合推动其实是广告推动和促销推动的综合运用,比较适合新产品上市和新服务的推出,也是目前企业推动市场的最主要和最有效方式,其中有许多的细分措施值得移动通信商认真揣摩。

广州宝洁的农村市场推广计划是印刷广告和运动促销及现场演示等方式的综合应用,也是宝洁公司产品多品牌、沟通大行动、广告高层次、促销妙推进营销策略的具体体现。美国巨片《坦泰尼克号》用的也是先铺广告——营造市场——产品投入的市场整合营销模式,从而获得市场成功。

2.5市场组织管理细分

管理的过程其实是计划、执行、控制的过程,市场组织管理的过程就是对市场营销行为的计划、执行、控制的过程。

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的目的在于市场营销人员为了共同开发市场这个目标而有效工作,企业要设计并维持某种合理的市场组织结构,其中每一位营销人员自的大小、沟通程度、相互依赖性都要依据有利于开发市场这个目标而认真考虑。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组织设计时,要从市场营销组织环境分析、组织内部工作流程确定、组织职位建立、组织结构、人员配备等几个方面努力。市场营销组织不论是采取职能型组织、产品型组织、市场型组织、地理型组织等专业化形式,还是采取金字塔、矩阵型等结构型组织形式都要从效率和效果两方面考虑。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移动通信是一个投资巨大的行业,市场发展有一定的周期性,在市场启动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都要变化相应的组织形式,以达到“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围绕市场干”的目的。

移动通信市场组织管理就是从市场需求到市场营销网络,从市场环境到市场推动的全面管理,是从业务代表、市场调查员、市场企主管、广告监理、市场行政管理员到区域经理、产品经理、品牌经理、市场总监的有效传递,就具体操作而言,市场营销组织管理必须掌握两点,一要加强计划性,二要不断进行检测反馈,形成市场营销管理良性循环。

例如:一个现场促销活动,从企划到批准实施,时间、地点、广告宣传、道具、运输、传单、价格、礼品、人员、现金收入、场地选择以及有关费用预算都要认真的落实,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3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个科学有效的工作流程才能保证真正的目标实现,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体系要真正达到创造市场的营销目的,就必须事先根据自己当地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制定科学的市场营销管理工作流程,科学规范运作,以达到目的。

从市场调研到市场信息分析,从市场信息分析到市场企划方案,从企划方案到批准实施,从批准实施到现场组织管理,市场分析员、企划主管、广告宣传、业务代表、销售经理、市场行政管理员等岗位都要行动起来,以实现向市场推销产品到向市场推销需求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