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排水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9:52

城镇排水管理篇1

关键词:城镇排水系统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023-01

一、引言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对国内351个城市排涝能力的调研显示,2008年~2010年间,有62%的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内涝,其中内涝灾害超过3次以上的城市有137个;在发生过内涝的城市中,57个城市的最大积水时间超过12小时[1]。红光镇排水系统现状与我国多数中小城镇相似,以此为代表进行研究颇具普遍性和代表性。

二、红光镇排水系统相关方面综合分析

1.供水及污水处理情况

红光镇城镇段居民用水主要来自成都自来水六厂。部分沱江沿岸的棚户区居民生活用水及小型工业企业、小作坊用水来源于自用井取水。

据该镇半年用水量可知,工业用水量达30%,生活源用水量达70%,生活用水所占比例较大。由该镇废水产排情况(图1)可得,其水资源循环利用程度较低。红光镇局部区域城镇生活污水由管网汇集进入高新西区污水处理厂或郫县合作镇污水厂统一处理后达标排放。

成都高新西区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为4万吨/天。服务范围为高新西区规划范围内各片区[2]。郫县合作镇污水厂处理能力为5万吨/天[3]。据悉,红光镇总人数为16.6万,综合污水定额为200L/人·日。经定额法计算可得:红光镇污水产生量为3.32万吨/天。据调查红光镇送至污水处理厂的废水量为2.49万吨/天。即红光镇每天直接向周边环境排放废水量不足万吨。

2.沱江水域的污染情况

沱江河两岸的污染源有菜市场、餐饮、工业企业及周边固体垃圾,大量生活污废水、部分固体垃和圾汛期雨水携带大量道路垃圾直接排入沱江,致使其水质较差,常年色、臭、味严重。据红光镇各类污染源废水污染物产排情况可知,其中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和氨氮所占比例较大,高达98.23%,其他各类污染源种类繁多但所占比列较小。污染源的多样化和污废水私排乱排使得沱江水文环境过于复杂,进而超过其自净能力。

3.红光镇排水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红光镇已建排水系统大多为合流制,仅部分新建区域采用分流制。该镇拥有排污沟4000米、排水系统设施不完备;部分地段给排水管道老化情况严重、排水管道规划设计建设不规范、排水管道错综复杂、管线定位资料缺失严重;污染源种类多且分布较密(污染源排放情况如表1所示);排水管及雨水口堵塞严重,局部内涝频繁发生。政府相关部门对该镇16条道路市政雨污堵塞情况排查,存在问题的污水井有320个,堵头12个,堵塞的管道长16000米。

三、“建与管”解决城镇排水系统

1.从建设方面解决城镇排水系统的问题

解决内涝问题我们可以从新设排水管道和扩大排水管径、设置储水调节设施、合流制改造等方面入手。通过对城镇用水情况及污水排放情况的调研分析,认为用定额法计算小城镇污水量是比较适合的[5]。但小城镇的污水定额难以确定,且近年来发展迅速,采用多年前制定的标准必然会造成计算污水量与实际污水量不符的现象。

解决措施:首先,明确该地区的污水日产量;其次,了解已埋排水管道分布情况及覆盖区域,计算其输送污水能力,与实际相比较,求出两者的差值;再次,结合近远期该城镇发展规划,进行污水量预测计算。最后,根据污水量预测值在现有管道的基础上新设排水管道和扩大排水管径,不便调整排水管路的区域设置储水调节设施。建设雨水储水和调节池是一种合流制改造的重要措施。

建有雨水调节池的溢流口,排出的雨污混合水BoD负荷量可以达到分流制排放雨水的BoD负荷量,从而实现“合流制等同于分流制”的理念[6]。

2.从管理方面来解决城镇排水系统的问题

从建立城镇给排水系统数据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执法监督力度和提高民众意识四方面入手。

缺乏科学有效的管道养护筛选数据库,难以制定高效的管道养护计划[7]。城镇给排水系统的相关部门应协同合作,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实地考察,绘制完整的城镇给排水系统分布图;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建立城镇给排水系统数据库。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各部门的管理提供依据。在保障用水安全的同时,监督管理排水的收集和处理,真正做到排水系统的良性运行。

提高执法监督力度,加大排查力度和频率。对私排乱排用户进行规劝和制止,对屡教不改的用户严厉处罚。

提高民众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排查惩治等方式培养民众环保意识。力求做到自觉保护,主动监督。可通过适当提高水费、推行实行分时水价和控制用水限度等方式进行节水。

四、总结

本次研究通过对红光镇地理环境特点、城镇供排水情况,结合实地考察,对红光镇排水系统现状进行梳理,所得如下结论:

1.以红光镇为例的中小城镇的排水系统普遍存在着排水管道及雨水口堵塞严重、偷排乱排、城镇内涝频发和管理近乎空白等问题,这与排水系统本身的结构有直接关系,排水系统管理方面的缺失也催化了这系列问题的产生。

2.由排水系统系列问题引发的沱江水污染日趋严重,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但就现在而言并未取得较大成就,仍需要更规范和专业的治理方案和措施。

3.中小城镇除新建城区外基本以雨污合流的排水方式为主,排水系统设施不完善,管道错综复杂,没有达到真正的排水系统化。

4.本次研究以城镇作为对象,是在符合城市近年发展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研究近年来各大城市出现内涝严重的现象,提出专业和合理的方案,针对其中排水系统进行相关专业的建议和意见。

参考文献

[1]王炜,陈仁泽,刘毅,魏薇.2008年至2010年我国351个城市62%发生过内涝[n].人民日报,2012-7-24.

[2]张绍修,张建强,范燕.成都市高新西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J].西南给排水,2007(2):46-48.

[3]吴涛.成都合作污水厂[J].工业水处理,2007(7):73-73.

[4]赵一.实施立城优城战略郫县再出大手笔[n].成都日报,2012-09-20.

[5]贾璇,杨海真.小城镇排水设施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C].第四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2009:499-502.

城镇排水管理篇2

根据省水务厅《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的通知的通知》(琼水城水〔2009〕249号)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市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城镇防汛能力,确保城市排水安全,促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部署的各项工作的落实,我委于8月7日至11日派人进行检查,通过此次检查对查出的隐患得到了及时整治,安全生产措施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得到了更好的落实,安全生产意识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隐患排查监管体系和主体责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为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形势稳定好转。现将这次检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严格落实责任。

我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领导重视、责任明确、措施有力,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监督考核,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确保我市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二、加强城市污水管网检查,确保城市排水安全

为了排水安全,我市派人对已建的排水管线38320.66米及设施进行清掏、疏通、维修等工作。共清掏雨水井500座;清掏检查井200座维修雨水井22座,更换雨水井具45套,更换雨水箅子22个,疏通雨污水管线长600延长米。暗渠是城市排水的命脉,如果暗渠不能正常工作,城市的生活污水及各类排水将无处可泄,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加大了对暗渠的防护力度,我市加派人手对暗渠进行排查。管理人员不顾个人生命安危,冒着暗渠里的腥臭味的侵蚀,对暗渠一处一处进行排查,共计修复150延长米,确保了汛期暗渠的正常使用。通过这次自查,及时疏通我市那大城区排水管渠、排水设施,确保排水设施安全正常运转。

城镇排水管理篇3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设计与规划;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

市政给排水工程属于城镇的基础性设施,主要起着为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生产提供水资源、及时排除地面集水及城镇污水的作用,科学合理的给水排水设计可以提高城镇水资源的利用率、保护淡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并承担着城镇防洪排涝的重要任务,是影响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城镇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与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规划不合理

水资源的规划包括水资源的开辟、水资源开发、水量的预测和水资源的最终优化配置。我国水资源丰富,但可利用总量并不多,加上地理环境复杂,很多地区技术和设备落后,观念陈旧等原因,因此并不能很好地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平衡相结合,造成在城镇规划中水资源的规划不够科学、协调和合理,对给排水系统的规划和设计造成较大的困难。

2、水资源浪费和破坏严重,保护不够充分

国内部分城镇居民保护环境的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好多城镇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资源破坏和水资源浪费现象,致使水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损害,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城镇的建设。相关规划设计部门也未能很好地对水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和利用。过度的水资源开发破坏了水循环,给水资源的规划利用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3、城镇给排水工程规划不符合防洪要求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城镇的给排水系统工程的规划科学性不足,城镇中的给排水工程的用地也不足,管道设计及设置不能与城镇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设计高程欠合理,排涝站数量不足效率低,排水方式单一,因此跟不上城镇建设及发展的步伐,不能很好的满足防洪减灾的要求。

4、城镇排水系统能力不足

城镇排水工作主要是日常生活,生产等污水排水,以及包括防洪排涝的雨水排水。

城镇化对城镇雨水排水带来的极大影响,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盲目与水争地,使河道变窄,湖泊变小,导致蓄洪、滞洪面积缩小,泄洪能力和湖泊调节洪水能力降低,而这些与水争地的建设项目往往是涝灾易发区;同时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使地面硬化率提高,增加了径流系数,从而加大洪水量,导致积水现象严重。一系列原因使原来满足规划设计要求的地区,出现排水能力不足的问题。

在城镇的规划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城镇的实际污水处理能力,也应结合相关新技术,开展节能环保,二次利用的原则,将生活污水处理向着科学高效的方向不断的发展。在当前的城镇中,许多的污水提升泵站由于位置设置不合理,进而导致了污水管理的面积过大,因此在实际的排水工程设计规划当中,应结合多方面的因素,科学的制定排水网管,并设计合理排水管高程,进而起到减少投资、加强污水排放效率的作用。

二、提高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与规划合理性的措施

1、加强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为致力于加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可采用以下措施:首先,在城镇当中应合理的将产业结构以及其它用地结构进行调整,对于耗水量大的工业应结合城镇实际缺水量进行控制其发展,提高工业水的重复利用率,提倡将节水工程和企业其他工程同时设计,相互协作,同时施工,进而加强工业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与城镇供水之间存在争抢水资源的上游农业区,应尽量种植节水农作物,发展节水产业,进而为下游的正常用水提供保障。

2、积极开发水资源

若仅从自然中的河流等提取水源,不仅其使用率不高,大多过境水存在浪费问题,因此为改变城镇当中用水的被动情况,应充分的开发及利用更多的水资源。其中主要的原则即是合理使用自然径流,大修水利,建筑堤坝,调节流量,蓄丰补枯。城镇应积极主动的去对水资源进行开发,这是今后水资源开发的大势所向,也应与相关水利部门的工程计划相统一。

3、重视水资源的节约及保护

城镇用水应大力提倡居民的节水意识,并严格管控水污染问题,水污染不仅导致了水体环境遭到破坏,也很大程度上的将符合相关标准的可饮用水源减少,进一步的使水资源存在短缺。基于此,首先应结合实际的水文条件及环境的最大容量,进行科学的规划,将城镇水源按照保护等级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标准区,并结合相关用水保护区污染治理制度,制定合理的对现有污染源进行治理及清理排污口的技术措施;在城镇的规划建设中,应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对城镇供水带来了更坏的影响[1]。

4、增加再生水供水在给水系统中的比例

制定必要的政策鼓励使用再生水,例如要求管段沿线的新建生活小区和工厂企业及宾馆等第三产业均需规划并建设再生水管道;并对管道沿线用水要求较低的行业,如绿化、洗车、道路浇洒,应执行强制性使用再生水的规定;合理制定水价,提高使用再生水的经济效益,使用经济杠杆作用来推广再生水利用;拓宽再生水工程建设的资金来源,除市财政积极给予支持外,将鼓励各种社会资金介入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

5、适当提高城镇雨水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标准

城镇雨水排水系统关乎一个城镇的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是一个城镇的生命线,所以政府在设计规划城镇排涝防涝时应格外慎重,在城镇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应适当提高防涝排涝设计的标准以适应城镇快速发展的需要。在设计城镇防洪排涝时,应综合考虑城镇各方面的因素。例如:城镇的平均降雨量、最大降雨量、城镇地形地貌、水域的高水位等。

为减少暴雨内涝对城镇的影响,除做好城镇雨水系统的规划建设,城镇本身规划建设也要考虑减少暴雨内涝的危害,如重要建设项目避开低洼地区,保证一定的基地高程,尽量避免建设下穿地道等等。城镇竖向高程布置合理,可以减少暴雨内涝对城镇的影响。

6、加强雨洪模型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雨水设计时可采用数学模型法以提高预测雨水量的准确性,其中利用雨洪数学模型,还可以对现状雨水系统进行评估,可以进行不同重现期情景的模拟,对雨水系统规划设计进行校核,对超标降雨进行风险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与建议,从而提高雨水系统规划的科学性。有条件的城镇在编制雨水系统规划时,可以对雨洪模型进行探讨研究应用。

7、优化城镇排污系统设计

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和工厂企业污水的处理是每个城镇时刻都要面临的问题,政府在城镇排污设计中不但要考虑城镇污水处理能力,还应引进先进科技和技术,建设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市政排污设施。例如:生活污水反应器,它有利于城镇污水的排放向高效移动床、流化床进展。城镇污水的排放离不开城镇道路建设,在设计城镇污水排放时应综合结合道路设计、地坪标高等,市政给排水与城镇其它功能相协调。在排污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施工条件,确定合理的排污管最低设计高程,结合当地条件合理选用排水管材,同时应注意污水泵站位置的选择,这有利于控制整个管网高程,可以节约投资,也能有效的提高城镇污水的排放效率。

8、协调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与其他专业规划设计的关系

城镇道路高程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市政给水与排水系统的设计,尽量避免路网的低洼区域出现在排水管网的起端的情况。景观绿化设计时可以考虑和雨水综合利用规划相协调,一方面可以减少雨水径流、减小初期雨水对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收到一定的景观效益等等。市政给排水规划与其他专业的规划是否协调一致对城镇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合理组织城镇给水系统设计

1、合理布置给水管网

输、配水管均为地下隐蔽工程,施工难度和影响面大,因此,宜按规划期限要求一次建成。为结合近期建设,节省近期投资,有些输、配水管可考虑双管或多管,以便分期实施。给水工程中输水管道所占投资比重较大,因此城市输水管道应缩短长度,并沿现有或规划道路铺设,同时也便于维修管理。城市配水干管沿规划或现有道路布置既方便用户接管,又可以方便维修管理。但宜避开城市交通主干道,以免维修时影响交通。

2、优化供水统一调度系统

为了保证城市供水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保证水质指标合格率、管网压力合格率,管网修漏及时率、能耗指标符合考核标准,有必要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控制、通信、显示技术,建立城市供水的SCaDa系统(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并且从以监测为核心、目的,配以简单的水量预测,进行人工调度的方式中转变过来,建立以管网模式为基础的优化调度信息系统。

3、控制管网漏损

在管网设计中充分考虑管网所处周围的物理应力及电化学、生物环境等对管网的破坏和侵蚀作用,在管材选用上做出合理选择;推广检漏新技术(如安装在管道上的漏水声音探测记录装置等),加大检漏力度,提高暗漏检测能力和准确率;引进新设备,尽可能采用原管位更新技术,加快管道修复率。

4、推广综合管沟技术

所谓综合管沟,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给水、电力、通讯、燃气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设计和管理。

5、发展环保、节能的净水工艺

由于水源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对水质日益的关注和要求的不断提高,更是科学技术例如水质检测技术及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传统净水工艺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了,于是现在在水处理的工艺中出现了许多新概念、新工艺。例如处理工艺自动化,紫外线消毒工艺以及膜处理工艺等。

四、合理组织城镇排水系统设计与规划

1、加大科学的研究力度

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为城镇的排水工程提供更有效的技术支持,重视排水工程的建设研究,积极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工艺及相关经验,以确保城镇排水工程得到更高的起点及规范标准,及时的将科研成果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去,为城镇排水工程带来有力的技术支持。

2、景观与工程相结合

在一些水系较少的城镇,地势较低并且平坦的区域,可以把雨水主干管人工景观河道或者人工湖结合考虑。人工河道既可以有效地缩小排水管渠的排水距离,减少干管管径,同时合理设置的人工湖可以缓解瞬时强降水对雨水管道的排水压力,两者相互补充,既解决了排水问题,又有利于城镇生态环境的改善,符合现代城镇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重力自流与机械强排相结合

城镇排水方式有多样,在排水较好的区域,排水方式一般都是重力流自排。但在城镇的某些区域,排水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可以自排和强排相结合。如城镇地面高程比周边河流一定频率洪水位低并且高水位持续时间比较长的地区,我们只能采取机械强排的方式。但在城镇的有些区域地面高程与周边河流洪水位的高差相差不大或高水位持续时间比较短,应该深入分析研究当地与排水有关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进行必要的方案比较,确定排水方式是采取强排或是自排。或者通过必要措施来实现自排。有些城镇区域排水,在非汛期时,雨水可以通过重力排入下游水体,到汛期,河水水位上涨引起顶托,城镇排水不畅,使市区出现大量积水,甚至出现河水倒灌城区,出现城区内涝,因此需要自排和强排相结合。

4、加大雨水资源的利用

在城镇排水设计中,一味的加大雨水工程,但却不能完全解决城镇排水不畅的问题,尤其是老城区,管线种类多,道路窄及其他种种原因,老城区的管道大面积改造和加大管径施工困难很大。这时,我们不妨换个思维,可以通过加大雨水的利用,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水资源的压力,也能有效减轻城镇排水压力。

5、排水管材的选择

国内常规设计中,一般都采用钢筋混凝土管道,由于钢筋混凝土管的自身质量大,管壁厚,沟槽开挖宽度也较大,增大了施工工程量,但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工技术的发展,新型管材的生产技术越来越成熟,强度能满足设计要求,价格也趋于合理。如塑料管,其内壁光滑,粗糙系数小,过水能力比同等管径的混凝土管大,在同等条件下可以减小埋深或减小一级管径,施工也相对便利。因此在城镇排水设计中,应大力推广新型管材。

6、扩宽投资渠道

通过市场经济的规律,为城镇的排水工程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将传统的封闭性运作改为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运作。在得到政府的投资力度保证及资金充足的条件下,建立科学合理的投资政策环境,从社会上各种渠道筹集资金,严格打击行业垄断,并根据谁投资、谁担险、谁受益的原则,确保投资的利益驱动效益及风险对工程的约束体系,进而使相关的融资体系得到长期有效的发展,最终为城镇的给排水事业贡献力量。

7、制定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法律的强制性将排水工程的建设以及管理的相关要求落实到实际的工作当中,采取国际通用的制度规范,并通过行政立法,对相关的制度规范进行完善,构建科学的给排水工程的建设及责任制度体制,进而使管理权限得以明确,使市政给排水工程明确设计规划、建设施工、维护保养、监督检测的各部门相互协调,明确分工的职责与监理的体系[2]。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的市政给排水设计与规划当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了给排水工作存在困难。因此,在进行市政给排水的规划时,应妥善处理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可能导致的水资源问题,以生态、节能、环保为城镇发展的目标。并结合上文所述的相关观点及论述,加强对当前给排水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的管理,最终使我国城镇给排水工程得到健全的发展。

参考文献

城镇排水管理篇4

关键词:小城镇;给水排水;规划

1传统规划方法的弊端

造成目前我国水资源和水环境不断恶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在观念、规划方法等方面存在问题,难以有效指导给水排水工程的建设,其弊端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规划观念薄弱:单纯追求本城镇的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忽略了城镇在流域、区域尺度的水资源体系所处的位置,造成了区域尺度的水危机,如当几个小城镇互为上、下游时,甲镇下游的污水排放口很可能影响乙镇上游取水口的水质。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划分水源的卫生防护地带和环境保护区。从而再次说明了如果不从区域规划着手,仅仅就事论事地编制单个小城镇的规划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2)城镇内部给水与排水欠缺综合考虑:随意性强,管网分布不合理,未能深入研究城镇各类用水的水质要求与给水、排水系统的关系,忽略城市水资源的综合利用,造成人类对水资源的浪费与破坏,如中水工程与雨污分流排放的规划意识不强;

(3)缺少进行战略性的远景规划和动态的近期建设规划:只注重规划期的终端状态,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和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可预见性要求,规划的应变性和延续性差,不宜操作实施,如目前报道中经常提到雨季时期,城区经常发生内涝现象。可能原有规划没有考虑到应变性,势必难以适应新的水灾情况;

(4)欠缺与城镇规划的协调:给水排水管网规划作为城镇规划的一部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与城镇规划脱节,造成管道工程与给水排水构筑物等规划的不合理性。如排水管一般是埋设在道路下的自流管,其管径不但与流量有关,而且与坡度有关。在城市详细规划确定的道路控制点标高未知的情况下,很难合理地确定管道坡度。

2小城镇给水规划原则

给水工程的任务是向城镇居民、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公共服务部门及各类保障城市发展和安全的用水个人和单位供应充足的水量、安全的水质和适量的水压。

(1)小城镇给水管网布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按照小城镇规划平面图布置管网,布置时应考虑给水系统分期建设的可能,并留有充分的发展余地;

②管网布置必须保证供水安全可靠,当局部管网发生事故时,断水范围应减少到最小;

③管线遍布在整个给水区内,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

④力求一最短距离敷设管线,以降低管网造价和供水能量费用;

⑤协调好与其他管道、电缆和道路等工程的关系。

输水管渠条数主要根据输水量、事故时需保证的用水量、输书管渠长度、当地有无其他水源和用水量增长情况而定。输水管线采用两条时,为避免输水管线因某段损坏而使输水量减少过多,需要在管线之间设置连接管相互联系,以保证任何一段输水管发生事故时,仍能通过70%的设计水量。连通管的根数可根据断面时满足事故用水量的要求,通过计算确定。最小坡度应大于1:5D(D为管径,以mm计)。坡度小于1:1000时,每隔0.5~1km设排气阀。即使在平坦地区,埋管时也应人为地做成上升和下降的坡度,以在管坡顶设置排气阀(一般每1km个为宜),以便及时排除管内空气,或在输水管线放空时引入空气。在输水管线的低洼处,应设置泄水阀及泄水管,泄水管接至河道或地势低洼处。

(2)用水量预测

城镇用水量预测是给水工程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规划用水量是决定水资源使用量、给水排水工程建设规模和投资额的基本依据。应根据城镇的地理位置、水资源状况、城镇性质和规模、产业结构、城镇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工业回用水率等因素确定。

给水工程统一供应的城市用水量包括:

目前需水量预测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分类预测法、综合用水定额法、单位建设用地用水指标法、单位人口用水指标法、历年用水增长率法、人工神经网络法、灰色预测法、时间序列法等多种城市需水量预测方法。

①生活用水量

3小城镇排水规划原则

小城镇的选址都是相对大城市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合理地选择排水体制是城镇排水系统规划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爬山系统是否实用、能否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同时也影响排水工程的总投资、初期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是采用分流制,还是采用合流制,可以从环境保护、基建投资、管渠维护管理、工程施工等几个方面精心综合比较。小城镇现在基础设施薄弱,市政建设资金缺口大,污水处理厂一步到位难度大。排水体制选择是应充分考虑小城镇的特点,既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针,满足保护环境与生态的要求,又要具有可操作性,可分期建设。

一般来说,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体制有三种情况:分流制、合流制和混流制。从环境保护方面考虑,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个管渠内排除后全部送入污水厂进行处理后排放,是最佳选择。但污水厂的处理能力增加太多,截流干管的尺寸很大,增加工程投资,晴天时又造成输水能力和处理能力的极大浪费,从维护管理方面来讲,是较差的。

分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从环保方面来看,分流制将城市污水全部送至污水厂进行处理,与合流制比较它较为灵活,截流干管尺寸不算太大,比较容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又能符合城市卫生的要求,所以在国内外获得了较广泛应用,是现阶段城市首选的排水体制。从造价方面来看,分流制可节省初期投资费用,从维护管理方面来看,分流制系统可以保持管内的流速,不易发生沉淀,同时,流入污水厂的水量和水质比合流制变化小得多,污水厂的运行易于控制。

小城镇排水体制选择应结合城镇总体规划,考虑原有排水设施、地形、水体等因素,综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各方面因素确定。

4结束语

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涉及水资源、土木工程、管道工程、地质、气象、水文等多方面内容,规划较为复杂,不仅要对给水排水工程时间尺度进行预测,还要协调城市规划的空间尺度变化。小城镇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常被认为是简单的工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其实不然。为推动小城镇城市化进程,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出一大批新型可持续发展小城镇,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城镇排水管理篇5

一、排水管线防洪排涝体系概述

城市洪水指城市上游河流或者城区山洪沟发生降雨,形成洪水,穿越城市,导致城市内河道水位上涨,形成灾害。城市涝水指因大雨、暴雨或者持续性降雨使城市低洼地区淹没或积水。洪水和涝水特性不同,但又都和雨水有关联。

城市防洪是将城区相应防洪标准的洪峰安全通过泄洪河道。城市排涝是将城区相应排涝标准的涝水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排涝系统排到涝区以外。城市排水是将城区相应排水标准的雨水在规定的时间内排出管网系统,进入河道、水塘、湖泊等。

目前,城市防洪涝综合系统由源头控制、大排水系统、小排水系统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构成。源头控制指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各种灾害的发生,减小排水系统的压力。小排水系统主要指城市雨水管网系统。大排水系统是在小排水系统的基础上加上排涝系统内容,包括城市内河、滞洪区、排涝闸泵等。

镇江“大排水”系统属于水利排涝范畴,“小排水系统”由属于住建局排水范畴。两个系统都承担着暴雨带来的洪涝水排除任务,紧密相连,但毕竟分属水利、住建两个行业,采用的行业规范、设计标准和管理手段各不相同,已经将有机的防洪涝综合系统分成相对独立的两个系统。

二、影响镇江排水管线防洪排涝能力的客观因素分析

1.洪水。排水管线排水量一般是与该地区正常聚集的水量相适应,洪水导致水大量聚集时就会超标引发灾害,因此减轻排水管线防洪能力的首要预防措施就是防洪堤。镇江市区南部为丘陵地区,北部为沿江滨水区,主城地势基本为南高北低,因此城市防洪主要格局是南防山洪,北防长江洪峰。2014年末市区有防洪堤119公里,河网水系发达,借助金山湖等湖泊、河流的蓄洪行洪功能,能够抵御较大的洪涝灾害。目前洪水对镇江排水管线的冲击力较小,但不可不防。

2.水系。城市雨水通过管道系统收集后,排入各级河道,这些河道的过流能力、水位情况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排水状况。长江作为镇江市排水的最终受纳水体,对镇江市的排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江河道及其支流。镇江市主城区的水系主要包括:金山湖及古运河、运粮河、虹桥港三条主要城市河流;主城区南部有较大河流7条,以小金河为骨干河道;城市东冀的水系主要包括:太平河、大港河、捆山河和沙腰河;城市西冀的水系主要包括:老便民河和高资港。

3.降雨。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市突发性短历时强降雨更加频繁、强度更大,给城市排水管线带来的压力也越大。镇江地处典型季风气候区,常年平均降雨量为1063.1mm,2014年又降至36.8℃,并且2014年8月降水日数19天,日照只有85小时,全年日照时数也远远低于以往年份,极端气候的产生让洪涝灾害发生频率显著提高。

三、影响镇江排水管线防洪排涝能力的主观因素分析

1.防洪排涝机构。防洪排涝机构是一种“一龙管水”的管理机构,明确计划,保证排水、防洪、排涝综合规划调研工作的连贯性和持续性,提前进行前期大量的研究和试点项目的实施,通过实践经验积累,得出综合治理思路,为规划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保障,提升排水管线防洪排涝能力。镇江市防汛防旱办公室为市水利局直属事业单位,同时也是市防汛防旱指挥部的日常办事机构,镇江市给排水工作由镇江住建局下属给排水管理处负责,目前并未实现城市防洪排涝一体化管理。

2.城市排水规划政策。排水能力的提升,要政策先行,政策好则意味着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2014年底《镇江市城市排水规划(2011-2020)》出台,引入LiD低影响开发技术和城市雨洪灾害评估等雨洪管理理念,注重排水规划和城市用地规划、城市竖向规划的协调和反馈,结合绿地和生态景观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城市排涝安全,改善城市水环境,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结合实际情况,2014年镇江市也明确了城市排水防涝总体目标任务:至2020年,将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应对30年一遇的强降雨,城市面源污染削减80%。

3.排水管网设施。排水管网设施先进,可以起到“挡、分、蓄、滞、排”的效果,使积水在最短时间内排出。①地下排水管道。决定地下管道自身排水能力的因素很多:施工质量的高低、不同日期生产的管道配套使用、管道内的水质污染情况、普查数据准确及时等等。因此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查清管线情况才能对症下药。普查数据应准确、及时和完整,最终共享,为水利、城建、市政和公安等部门调取使用。②配套设施。镇江城区现拥有市政雨水排涝泵站21座,总抽排能力95.15立方米/秒;古运河上设京口闸、丹徒闸、丹徒南闸三座水闸,京杭运河(谏壁段)上设谏壁节制闸一座水闸,虹桥港设虹桥港闸一座,运粮河上设有二摆渡闸;镇江市区目前有润州区长山湾水库、友谊水库和珍珠水库等。

4.城镇化比率。城镇化比率增加导致城镇面积增加和人口聚集,在绿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地面硬化率攀升,城区雨洪汇流速度加快,超过城市排水能力时会增加内涝发生机率。

从表1中分析得出,镇江城镇化比率从2010年开始加快,建成区面积也逐年上升,而绿地比率最近三年基本持平,甚至在2014年有所下降。数据来源:镇江2006-2015年统计年鉴

四、提升路径

分析源头控制、大排水和小排水的概念,将镇江城镇排水、内涝防治和防洪三套工程一并考虑。城市排水管线的建设既要考虑现实的排水和防洪排涝能力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尤其站在宁镇扬经济圈的角度看待问题是镇江城镇未来合理发展的关键。城市防洪排涝是一个系统工程,按照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发展趋势,从时空结合角度,提出建立专门的防洪排涝机构,在此基础上建立部门之间和城市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随着镇江城镇化比例和人口的增加,城市发展中心向南向东转移,原有的分区标准已不能满足管网的排水能力要求,在改造时应更加注重重点突出、合理分区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分类指导,调整区域防洪排涝等级。同时加大对农村河道的整治力度,使之与城市排水外排能力匹配。建立纵横兼顾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的同时提出排水管线智能化管理,借鉴国外地下水道建设经验,试探性地提出未来镇江深层隧道建设意见。结合镇江山水花园城市特色,在防洪排涝工作中突出“水文化”特点,综合考虑景观生态融合,提高水土生态涵养和雨洪调蓄能力,把治水理念上升到水利、生态和社会经济发展并重的深层次阶段,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城镇排水管理篇6

【关键词】小城镇;污水;生态塘;地下渗滤;人工湿地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基本上已建设或在建设污水处理厂,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a/o、SBR等二级生物处理工艺。但是,人口占全国总数2/3左右的小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比较简陋,甚至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大量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造成了当地的水环境污染,影响了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性,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瓶颈”,尽早做好小城镇污水治理工作势在必行。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经济建设上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城镇生活和工业污染严重,水生态脆弱,水资源极度紧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城市(镇)的发展十分迅速,小城市(镇)和大中城市在水系上是相通的,而且往往处于大中城市的上游,小城镇的污水治理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大城市污水处理率。我国小城镇数量众多,目前拥有各种规模和性质的小城镇近48000多个,其中建制镇20000多个。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和村镇人口的不断集中,排污量成倍增长,据统计2010年中小城镇污水排放量为680亿吨。可见,虽然单个小城镇排放的污水量无法与大城市相比,但是其排放总量相当可观。然而,绝大多数城镇没有系统的污水处理设施,建有一些污水收集或处理设施的仅占10%,成为区域性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因此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就显得十分迫切和极为重要。一、小城镇污水处理现状不容乐观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环境基础设施跟不上城镇建设的速度。调查表明,由于小城镇发展初期,城镇基础设施基本上服务于经济发展,而对“以人为本”的生活环境治理设施顾及不多,导致服务于居民生活的基础设施落后,表现为污水收集能力较差,生活污水大部分通过简单的排水明沟或暗沟等直接就近排入河道,排水设施极其简陋,建制镇与集镇的排水管密度低,无法担当起收集城镇污水的作用,生活污水不经处理随地排放,使库区水体受到污染。(2)环保投入严重不足。小城镇基本是上缴上级财政为主,自身不是一级独立财政,无法把必要的、正当的环境保护投入列入财政预算和计划实施,公共设施投资力度更弱。小城镇自身财力不足,缺乏健全的公共环境设施建设资金筹集机制,限制了环境设施的建设和正常运转。(3)环保意识薄弱。有些乡镇领导和地方干部环保意识差,只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保护,往往为了一些局部和短期的利益,不顾企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性,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错误地扩大本地区的环境容量。另外,大多进入小城镇的居民由于我国城乡户籍管理严格而未能获得真正的城镇居民身份,因而对小城镇环境好坏显得十分淡漠。

二、小城镇污水排放与处理的特点

(1)缺乏污水处理专项规划,除个别城镇已建污水处理厂外,大部分小城镇只是在总体规划上简单地进行描述或对污水处理厂的位置进行了选择,并没有污水治理的系统规划。(2)排水管网不健全。各城镇排水管网状况相差不多,多数为明沟暗渠排水或地表漫流;已经完成的排水管网多数为合流制,无截留主干管,各干管污水直接排入水体;排水管径普遍偏小,雨天满城积水,低洼地带住宅进水,并给人们出行造成很多不便。还有个别污水处理厂建成后由于管网不配套而不能正常运营和充分发挥效益。(3)城镇人口较少,水量少。县政府所在镇污水量一般小于2万m3/d,远期规划也不足5万m3/d,而一般建制镇都在5000m3/d以下。污水主要是生活污水,CoD<500mg/L,pH=6.5~7.5,SS<500mg/L,含有一定量的氮和磷,可生化性好,且水量的波动较大。(4)小城镇较分散,各城镇污水就地单独处理比集中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更现实可行。与大中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相比,中小城镇小型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建设和运营更加困难,中小城镇污水治理将成为今后我国水污染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工艺选择时应考虑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以经济、简易、可靠为目标。同时还要考虑废水处理设施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生态影响以及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水平,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

城镇排水管理篇7

关键词城镇污水处理处理工艺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2.3文献标识码:a

1城镇污水处理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水污染问题突出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据联合国统计,每年全世界约500万人死于水污染引起的疾病。中国的水污染现状更是不容乐观,据调查,我国的532条(个)河(湖)中,有82.3%受到污染。其主要污染来自未经处理的和未充分处理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虽然我国污水处理事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仍然滞后于城镇发展的需要,而污水处理能力缓慢和污水处理能力低是造成我国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由此导致了水环境的持续恶化。污水处理系统是城镇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防止水污染、改善城镇水环境的重要手段。因而,加大水污染研究治理资金的投入并大力发展污水处理事业是改善及解决城镇水污染的有效途径。

2城镇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现状

我国城镇典型的污水处理工艺有活性污泥法、延时曝气工艺、氧化沟工艺、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等。现在,城镇污水处理需求不断增加,其处理质量也在提高,许多新型工艺和改进型工艺投入了使用,已经逐步取代了原始的工艺。

目前,传统活性污泥法及其改进型、SBR及其改良工艺、氧化沟及其改良工艺在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中占有绝对优势。应用最为广泛的主要有a2/o、氧化沟工艺、CaSS以及a/o工艺。大型污水处理设施主要采用a2/o工艺,而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则偏好于氧化沟和CaSS工艺。

3城镇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

3.1城镇污水管网建设欠缺合理性

目前,虽然我国城镇已经建成了许多污水处理厂,但是存在许多问题。如部分污水管网经过改造以后与接户管不相配套,致使城镇生活污水排入无法进入主管网;老城区生活污水与雨水共用管道,生活污水就近排入水体或雨水管等。

3.2城镇污水处理不够彻底

当前我国污水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到自然水体,另一类是未经处理的水无序排放到河流。目前,我国只有不到一半的城镇建设有污水处理设施,因此,大多数没有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无序排放,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同时,我国城镇数量多,人口密度较大,地域较为分散,使得城镇污水处理的量日益增加,污染水得不到有效处理。加之,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设备的处理效果及处理率较低,从而使我国城镇污水处理不够完善。

3.3污水处理设施与实际情况不匹配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污染水的来源、种类变得异常复杂。因此,污水处理的设施应该根据当地的实地情况来进行配置。但是,很多地区的配置设施和当地实际的情况不协调,致使许多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有些地方的污水处理设施配置较低,但是,当地污水进水浓度较高,这时设备就会超负荷运转,使得污水达不到处理的效果,超标排放。

4污水处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城镇污水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镇环境的变化导致的排水能力降低以及排水设计中暴雨强度公式和水力设计问题,因此污水管理部门应该注重合理利用水资源,不断完善排水收费体制、变城市污水为中水、不断提高城镇污水处理率。

水污染问题的出现,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我们应该正视已经存在的问题,致力去解决它。

针对不同城镇污染程度和污染状况的不同,对城镇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1)建设完善的污水处理管网。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倡导雨污分流额的管道系统,从而提高污水回用率。建设完善的污水处理管网体系有助于解决无数处理的能力,有助于解决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和污水管网不匹配的问题,提高污水污水处理厂运行的负荷,优化污水处理的环境效益。

(2)将污水处理的规划管理与城镇发展相协调。首先应该从水污染防治总体效益出发,制定与城镇发展相协调的防治水环境的整体规划;同时,做好加强城镇市政排水管网的改造、调整和建设规划,维持城镇发展的正常活力。

(3)保障无数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方法的创新。应当结合各城镇现状以及今后发展的规划,积极推进中水回用工程建设,注重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降低工程成本和运营费用。

(4)建立城镇企业污水排放许可制度。目前,城镇排水设施的不健全,管理制度的落后,导致排水管网乱改、乱接、乱排。因此,应该通过加强技术标准的规范、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从而加强污水排放的管理。

(5)选择有效的城镇污水处理体制模式。传统的合流制和分流制在城镇发展过程中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应该结合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资源节约、环保友好、污染物减量的新型可持续排水体制。加强城镇的污水处理,对城镇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与生态保护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易建婷,张成.全国投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现状与趋势分析[J].环境化学,2015(09).

[2]方志仿,梁建军.小城镇排水体制现状与选择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11(2):19.

城镇排水管理篇8

按照统筹城乡的总体要求,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统筹城乡、全面覆盖的排水规划体系。不同层次排水规划相互协调,并与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城镇和农村总体规划以及各类专业规划有机衔接,确保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厂(站)布局合理。具体包括:市域排水体系规划;中心城区排水规划,近期建设规划;郊区(市)县县域排水体系规划,郊区(市)县城区排水规划;乡镇排水规划(包含农村)。

二、总体目标

到2010年,基本建立统筹城乡的生活污水处理体系,实现区(市)县县城、乡镇、50户以上农村新型社区和灾后重建安置点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中心城区生活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均达到90%以上;区(市)县县城生活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均达到75%以上;乡镇生活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均达到60%以上;50户以上农村新型社区和灾后重建安置点生活污水基本达到集中处理。

三、指标体系

(一)中心城区和郊区(市)县县城新建、改建生活污水处理厂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类排放标准。

(二)新建、改建的处理规模1000吨/日以上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站)主要污染物(CoD、氨氮)排放指标达到一级a类排放标准;处理规模在1000吨/日以下的排放指标达到一级B类排放标准。

(三)50户以上农村新型社区和灾后重建安置点污水处理设施主要污染物(CoD、氨氮)排放指标达到一级B类排放标准。

四、建设任务

(一)中心城区:完*、*、*、*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建设;开展雨污分流和排污口治理;继续实施小流域治理,巩固治理成果。市建委根据中心城区供排水设施和管网建设规划,结合市水务局根据污水收集输送需要提出的排水管网建设年度安排意见,商市水务局、市环保局、市规划局、市兴蓉公司等相关单位研究制定排水管网建设年度计划,确定建设时序和完成时限,下达给市兴蓉公司组织实施。

(二)郊区(市)县县城:围绕提高污水收集率,加快截污和管网建设。新建区域必须按规划建设完善的雨、污水收集系统,不能出现断头管道;老城区改造应按照排水规划配套排水管道,实行雨污分流体制的区域应同步进行排水单元户雨污分流;充分利用现有排水系统,对入河排污口进行截污整治,做到污水不下河;开展小流域治理,实现流域水环境改善。

(三)乡镇:完成尚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11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站)及配套管网建设;已建污水处理厂(站)的乡镇,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大幅提高污水收集能力。

(四)农村和灾后重建安置点:开展50户以上农村新型社区、灾后重建安置点的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

五、管理体系

(一)各区(市)县要进一步理顺排水管理体制,杜绝多头管理现象,实行排水事务统一管理。各级水务部门要加强污水处理厂(站)的运营监管,建立健全监管制度,推行城镇排水许可制度,保障排水管网畅通。各级环保部门要严格执行排污许可制度,加强对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和工业企业排入市政管网污水的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市、区(市)县排水和建设主管部门应加强协调,建立和完善污水处理厂、排水管网竣工验收及移交制度。

(二)污水处理厂(站)必须按政企分开的原则,实行政府监管、企业运营。鼓励污水处理厂(站)实行市场化和规模化运营,各地可将各类不同规模的污水处理厂(站)打捆通过市场化方式确定运营业主,也可组建专业的运营公司,负责污水处理厂(站)运营。

(三)进一步加强排水管网的管理工作,保证管网畅通,逐步推进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站)的一体化、市场化管理。

六、保障体系

(一)加大政府建设资金投入,鼓励各类社会资金以Bot、Bt等特许经营方式参与污水处理厂(站)及配套管网建设和运营管理。

(二)中心城区已建污水处理厂(不含成都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和小流域治理污水处理站)的运行费用,经市水务局、市环保局考核后,由市财政拨付。

(三)各区(市)县政府和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作为当地水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应为当地污水处理厂(站)的运行提供资金保障。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将污水处理运行费用纳入区(市)县政府财政预算,根据水务和环保部门对污水处理厂(站)运营考核结果,及时、足额支付运行费用。郊区(市)县县城污水处理费按有关部门审批的标准征收,不得低于0.6元/立方米。乡镇和农村应征收污水处理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征收办法和标准,报相关部门批准后执行。

七、技术体系

在污水处理厂(站)和配套管网建设中,鼓励采用技术成熟、工艺先进、运行稳定、维护简便、运行费用低的新工艺、新材料,提高我市污水处理水平。

(一)污水处理工艺。

1.中心城区和县城:应结合污水的再生利用,统筹研究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提高污水处理厂处理标准。

2.乡镇和农村:加强乡镇和农村的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积极推广运行成本低、管理维护简便、投资节约、运行达标兼顾的污水处理工艺,避免“建得起、用不起”。进一步深化生态处理技术(如沉淀池、化粪池、沼气净化池等预处理设施后接快渗、人工湿地、稳定塘等)的应用和研究。开展乡镇和农村污水再生利用(如作为环境景观用水、灌溉用水、市政用水等)的研究和探索。

(二)排水管网和污水收集。

1.中心城区:实行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应通过对排水系统作进一步分析,研究排水系统优化方案,解决排水管网系统干管带压运行、各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差距较大的问题。

城镇排水管理篇9

【关键词】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问题

1.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的现状

近几年,城镇的快速建设及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各地区经济的迅猛增长,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国家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环保事业中。在这种国家扶持的优惠政策下,刺激了各城镇政府、企业、个人兴办污水处理厂的热情,使得各城镇相继出现污水处理厂,在沿海地区,甚至实现了每个县每个镇都有污水处理厂。

在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下,污水处理率得到了各级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的重视和关注。但是近几年也不乏一些关于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出现作假或不能正常运行的新闻报道。因此当下要保证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污水处理厂能够良好的运行,并且确保出水水质达标排放,以及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的提高和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个人素质的提升都成为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2.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镇污水处理事业的迅速发展,城镇水污染治理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了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加以重视并得到解决才能使城镇污水处理事业更好的发展。下面就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2.1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过程中资金不足

污水处理厂能够正常运行的前提就是资金充足,而资金拖、欠导致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必然会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现今,很多城镇的污水处理厂都因资金不到位而停运。而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经费来源于城镇污水处理费,国家对此有相关政策,但是由于各个地方的收费标准不同和执行能力问题,导致一些地区污水处理费较低或不能及时上缴,进而使得污水处理厂缺乏运行资金,不能正常运行。因此,对于污水处理费的收缴问题,国家还应进一步完善政策,保证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经费。

2.2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复杂,难以达到排放标准

工业废水占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的大部分,由于工业废水成分复杂,导致进水的水质过差,因此加大了达标排放的难度。而且抗生素类的污染物对微生物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使得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加大了难度。

2.3城镇污水处理厂缺乏有经验的运行管理人员

由于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大量出现,而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有限,导致很多污水处理厂缺少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运行管理人员。特别是一些城镇污水处理厂刚刚建成,运行管理体系还未建成或者还不完整,因此岗前培训以及岗后进修制度也不完善,甚至没有此制度,这也是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能力水平低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2.4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低,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培训

一些城镇污水处理厂建厂时间短,资金不足,无力招聘具有专业技能的操作人员,又无资金进行上岗培训,导致这些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不敏感,也不能及时进行处理,因此无法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持续正常运行。

2.5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设备维护不到位,使得设备损坏而得不到完整的使用

现今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的基本要素之一就是污水处理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对于不同特性的设备、设施要根据其特性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检查和维修、护理,这样可以更好的保障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2.6城镇污水处理厂缺乏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出现紧急情况下不能及时解决问题

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的过程中是一个人、机器、环境互相作用的过程,其中一但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但是很多城镇污水处理厂并没有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一旦出现事故将无法及时解决其中的一系列问题。

3.解决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问题的措施

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管理直接影响着人民的用水情况,因此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于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状况也十分关注。但是上文也表明了现今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存在着很多问题,下文就对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措施,以帮助城镇污水处理厂更好的运行管理。

3.1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收费制度

城镇污水处理厂有民办的也有企业兴办的和政府承办的,这些污水处理厂的主要资金来源就是污水处理费,而民办和企业兴办的污水处理厂还有盈利的功能,一旦污水处理费较低或不能及时收到,甚至有些污水处理费成为收不回来的死账,那么这些污水处理厂就很难正常运行,也会打击他们运行管理的积极性。因此,一定要根据当前社会情况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收费制度,保证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经费。

3.2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监管水平,保证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

城镇污水处理厂应进行适当的改革以及设备的更新,将进水水质做好严格的检测,根据进水水质特点采用相应的污水处理方案,并且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都要严格进行把关,在污水处理结束后,进行检测和抽样调查,并做档案记录,只有达到排放标准才可出水,以确保出水的质量达到排放标准。

3.3加强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素质提升

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污水处理厂的持续正常运行起到直接且重要的影响。因此各岗位的运行管理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都应该持有相关职业技能上岗的证书,并且在上岗前对其进行一定的培训,使其了解设备的各种功能特性,并能独立操作。在上岗工作后,污水处理厂也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测试,并且可以将一些资质深的工作人员送到专业学校等场所进行培养,以提高污水处理厂的技术水平和运行管理水平,保证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3.4加强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设备监管,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城镇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前提就是设施、设备的完好无损坏。设备完好,正常运转也是人身安全保证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城镇污水处理厂应该聘请专业的设备维护人员,对污水处理厂的设施、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护理。这样既可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管理又可以延长设备的寿命,减少购买新设备的资金。

4.结束语

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扶持,同时各城镇污水处理厂也要针对本厂的相关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及时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使城镇污水处理厂持续运行发展,并为我国的污水处理事业做出贡献。[科]

【参考文献】

[1]卜晓明.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评价方法研究.北京工业大学,2012.06.10.

城镇排水管理篇10

关键词:污水处理;经济效益;建议

1引言

城市基础设施是工业建设的载体,制约着工业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建设不恰当地把基础设施建设的载体地位降低为工业的一般附属物地位,基础设施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和工业建设不协调,导致基础设施长期超负荷承载。特别是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仅仅在近几年才开始兴建。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

随着人口迅速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污水产生量大幅度增长。近年来,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比例已接近持平。但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情况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周期为3年。从目前的建设进度看,实现“九五”期间国家提出的全国50万人口的城市都要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装置的要求,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目前,黑龙江省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严重滞后,污水集中处理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生产生活需要。按照国家确定的污水治理目标,到2010年年底前湖北省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应达到70%,为了实现2012年年底前实现湖北省“三供两治”工程建设任务的目标,针对通北镇的实际情况,制定通北镇污水处理工程规划,

改革开放以来,通北镇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原有排水设施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制约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2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分析

2.1排水设施简陋,严重污染环境

通北镇内现有排水管网密度低于一般城市指标,排水管网远远不能满足城镇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以及城市建设的发展。

随着城镇经济体制的改革,工农业生产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随之推动了城镇建设的步伐;住房制度的改革促使居民购房积极性大增,住宅楼建设飞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发生质的变化,用水量排水量剧增;随着大量农业人员进入城镇,通北镇人口近期将有较大增长,基础设施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根据先地下、后地上的建设原则,排水工程应首先建设。由于排水设施不能先行,城镇道路建设受到了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城镇经济发展和建设。

2.2污水排放威胁水源

目前,通北镇日均排放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通肯河、呼兰河,汇入嫩江中,最终排入松花江,污水严重污染城区环境,威胁地下水源。污水受纳水体汇入松花江,接纳通北镇污水后,松花江污染物浓度增加,使本来就受到严重污染的江水污染加重,水体功能下降。并对下游水资源的利用和水资源的开发产生严重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迫切要求提高饮用水质量。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是防止地下水被污染,保证水源水质要求和提高饮水质量的关键。

2.3加强排水工程建设

2007年初,成立了由任组长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在调整经济结构,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2007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了主要目标:到2015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将由2005年的1.22t标准煤下降到1t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到2015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2549万t减少到2295万t,化学需氧量(CoD)由1414万t减少到1273万t;全国设市城镇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

3结语

十七大提出的“节能减排,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为通北镇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以经济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成为发展的必然。目前,国内各城镇间除了政策、交通、地理、服务外,能否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创造优美清新的环境已成为新的竞争点,吸引外资已由初期注重数量转为更加注重质量,因此更需加强环保及基础设施建设,排水工程作为基础设施和环保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通北镇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发展前景可观,而环境质量是城镇质量的首要标准。建设污水处理厂可使松花江流域水质得到极大改善,逐步缓解和消除对周围和地下水的污染。通北镇地处中国的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建设污水处理工程有一定的难度。但国内外类似城镇工程经验和一些相关的实验研究成果,已经证明应用常规的处理方法在通北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而且已经过国内外专家的反复论证。因此,只要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参数选用合理,工程措施采用得当,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是不存在任何问题的。黑龙江省高度重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在国家的支持指导下,黑龙江省上下共同努力,积极加强规划、创新机制、加大投入、落实责任,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扎实推进,处理能力稳步提升,环境效益进一步显现,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为保持全省水环境基本稳定和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普遍增强,建设城镇排水设施得民心,顺民意,广大市民一定会理解和支持的。因此乘通北镇污水治理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实现排水设施的有偿使用,既可为本工程筹集到足够的建设资金,又可完成城镇公用设施管理的配套改革,一举两得。改革现行城市污水处理体制,实现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的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要引入竞争机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元化投资建设、企业化运营管理、社会共同负担费用、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的模式。积极探索城镇给排水建设和运营一体化的管理体制。逐步使政府从直接管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中解脱出来,让污水处理真正走向市场。

环保产业的发展应当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国家应制定扶持环保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在投资、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一部分产品过剩的企业转向环保产品生产和服务;组建环保产业集团,尽快形成产业规模;抓紧培育环保市场,把原来政府管理的环保服务事业推向市场。同时,要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组织开展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等急需的重点水处理技术攻关;加速污染防治和生态工程成套设备的国产化,改变我国环保产业落后的现状,以适应我国污染防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