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5:00

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篇1

电子商务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电子商务主要指利用网络环境在网上进行电子交易,包括网上广告、电子订购、网上洽谈、电子支付、产品电子传送和售后的网络跟踪服务等;广义的电子商务除了电子交易以外,还包含利用网络环境进行的其他商务活动,包括商品管理、客户管理、市场分析、商务决策和组建虚拟企业等各方面。由此可见,从不同角度看电子商务会有不同的定义。

1)从通信角度看,电子商务就是通过电话、电信网络或者其他途径传递信息、产品(服务)和进行支付。

2)从商务角度看,电子商务就是使商务交易和业务流程自动化。

3)从服务角度看,电子商务就是在改进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效率的同时,减少服务成本。

4)从在线角度看,电子商务就是具有通过因特网和其他在线服务买卖产品和信息的能力。

2、传统营销与电子商务的特点

2.1传统营销的特点

(1)供求分散性

服务产品的供求具有分散性。不仅供方覆盖了第三产业的各个部门和行业,企业提供的服务也广泛分散,而且需方更是涉及各种各类企业、社会团体和千家万户不同类型的消费者,由于服务企业一般占地小、资金少、经营灵活,往往分散在社会的各个角落。

(2)营销方式单一性

营销方式的单一性、直接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场规模的扩大,也限制其在许多市场上出售自己的产品,这给产品的推销带来了困难。

(3)营销对象复杂多变

营销对象是多元的、广泛的、复杂的。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和目的各异,某一服务产品的购买者可能牵涉社会各界各业各种不同类型的家庭和不同身份的个人,即使购买同一服务产品有的用于生活消费,有的却用于生产消费,如信息咨询、邮电通讯等。

(4)服务消费者需求弹性大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原理,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是一种原发性需求,这类需求人们易产生共性,而人们对精神文化消费的需求属继发性需求,需求者会因各自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各自具备的条件不同而形成较大的需求弹性。同时对服务的需求与对有形产品的需求在一定组织及总金额支出中相互牵制,也是形成需求弹性大的原因之一。同时,服务需求受外界条件影响大,如季节的变化、气候的变化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等对信息服务、环保服务、旅游服务、航运服务的需求造成重大影响。

(5)服务人员的技术、技能、技艺要求高

服务者的技术、技能、技艺直接关系着服务质量。消费者对各种产品的质量要求也就是对服务人员的技术、技能、技艺的要求。服务者的服务质量不可能有唯一的、统一的衡量标准,而只能有相对的标准和凭购买者的感觉体会。

2.2电子商务的特点

(1)市场全球化

凡是能够上网的人,无论是在南非上网还是在北美上网,都将被包容在一个市场中,有可能成为上网企业的客户。

(2)交易的快捷化

电子商务能在世界各地瞬间完成传递与计算机自动处理,而且无须人员干预,加快了交易速度。

(3)交易虚拟化

通过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计算机互联网络进行的贸易,双方从开始洽谈、签约到订货、支付等,无须当面进行,均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络完成,整个交易完全虚拟化。

(4)成本低廉化

由于通过网络进行商务活动,信息成本低,足不出户,可节省交通费,且减少了中介费用,因此整个活动成本大大降低。

(5)交易透明化

电子商务中的双方的洽谈、签约,以及货款的支付、交货的通知等整个交易过程都在电子屏幕上显示,因此显得比较透明。

(6)交易标准化

电子商务的操作要求按统一的标准进行。

(7)交易连续化

国际互联网的网页,可以实现24小时的服务。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候向网上企业查询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企业的网址成为永久性的地址,为全球的用户提供不间断的信息源。

3、传统营销与电子商务的分类

传统营销的分类:①按有形产品销售促进与保障分,称为服务促销。②按独立产品运营分,称为产品营销。③按一个行业运营分,称为行业营销。

4、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不断加深,各生产领域逐渐向信息化、市场化与国际化方向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经济市场越来越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

4.1现阶段经济体制适合电子商务发展

我国经济建设在“十二五”时期较为缓慢,主要原因是各生产领域产业结构混乱,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受到资源环境制约,同时经济市场面临着投资能力与消费能力严重失衡现象,促使我国通过工业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来改变当前市场格局。电子商务的出现给各生产企业带来一条新的发展路线,可以通过其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优化能源结构配置,有效激发市场活跃性,对我国生产领域总体产业结构优化起到很大推动作用,在基础上加快我国经济发展进程。

4.2现阶段社会环境适合电子商务发展

我国经济建设在“十二五”的主要建设方向是加强城镇与农村的建设力度,所以我国城镇地区与农村地区发展十分迅速,我国社会结构得到很大优化,同时也促进人们新的消费理念建设,这场社会环境的伟大变革为电子商务发展带来一个新的契机。人均收入不断增加,消费能力也在不断加强,这促使我国消费结构进入一个新的升级阶段。电子商务的出现与发展,不仅满足了各地区人们对多样化消费的需求,同时也带动了我国各地区服务业发展进程,解决了劳动力过剩现象,同时对我国社会总体结构优化起到重要作用。

4.3信息化建设为电子商务带来一个新的契机

现阶段信息化建设在我国社会各领域已全面施行,同时加强我国各领域信息化建设已成国家基础建设中的重点项目,所以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数字电视网络共同发展建设是我国当前主要发展任务。随着我国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智能搜索与社区网络的出现为电子商务发展带来一个新的方向,同时也为各企业电子商务提供更加优质的高新技术支撑。

5、结论

人类的智慧是在不断进步的,不管是传统的营销方式,还是现在流行的电子商务模式,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只有两者有的结合,相互互补不足,才能把营销做到最极致。在未来的日子里,电子商务发展又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5.1加快大型企业电子商务建设

现阶段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主要竞争力依旧以大型企业为主,所以加快大型企业电子商务水平发展对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通过不断加强大型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建设,使其成为各电子商务领域中的主力军团,利用其品牌效应带动同一生产领域不同电子商务企业共同发展,提高电子商务供求双方之间的平衡化建设。加快大型企业电子商务建设对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可以使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空间有效扩大,同时可也以促进我国电子商务总体流通效率提升。

5.2加快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建设

现阶段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制中比重不不断增加,所以加快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建设对电子商务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发展电子商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可以有效促进电子商务流通效率。中小企业可以有效融入大企业的电子商务购销体系中,使中小企业专业化生产作用推动整个购销体系发展,同时也增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优化建设,在基础上提高中小企业在市场中的反应能力。以大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应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过程中帮助中小企业,使中小企业通过加强电子商务提升其市场近整理,通过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促进电子商务市场不断完善,所以现阶段各生产领域中小企业应加强电子商务建设力度。

5.3加快重点行业电子商务建设

我国经济体制主要有重工业与农业组成,所以加强重点行业的电子商务建设力度,对电子商务良性发展有着特殊作用。现阶段加强重点行业电子商务水平发展,主要应着力于农业与工业两者的电子商务建设力度,可以有效拓宽农业整体经济市场,同时也可以有效促进工业企业不断向服务型企业发展,是我国重点行业随着经济增长共同发展。加强商贸流通领域中的电子商务建设力度,可以有效优化现阶段商贸流通产业结构,同时促进商贸流通产业的良性发展态势,加强重工业企业的电子商务建设力度,可以在基础上提高企业服务功能,同时对重工企业技术与产品创新力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对重工业的电子商务建设,可以有效促进行业服务模式发展。

5.4加强网络零售规模化建设

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篇2

关键词:网络倍增效应;企业电子商务;网络倍增电子商务模式;企业信用

电子商务是网络经济的重要支撑,随着全球网络的迅猛发展和网络在经济领域中的渗透,企业电子商务在整个商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显示出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但其发展过程并非总令人乐观,世纪之交的“网络经济大萧条”也同样令电子商务的践行者为之悲叹。

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这次受挫,除了股市辐射效应、风险融资投机等外部因素,现行的普通电子商务模式从指导理论到营销方式各方面所存在的局限性是一个重要原因。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企业营运模式,它能推动企业商务理论的升级,同时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商务理论为指导。但是由于目前与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相适应的系统理论尚未成形,而将传统商务理论运用于电子商务领域又有很大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因此,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上了一些盲目性和自发性的色彩。比如说,在电子商务领域,垄断已不能再单纯依靠市场份额来形成,更需要以顾客对企业产品、服务和信用的认可为基础。或者直接地说,电子商务领域中的垄断在某种程度上是消费者意志的反映,不仅对企业有利,同样对消费者有利。一旦某个企业的垄断不符合消费者的利益,它的垄断地位也就很快会丧失。这一现象已远远超出传统商务理论所能解释的范围。

在营销方式上,普通电子商务模式也无法充分挖掘互联网的市场潜力,而网络倍增效应在这一方面却为企业电子商务提供了新的参考模式和解决方案,也为企业实现电子商务理念的重塑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一、网络经济条件下网络倍增效应内涵的新发展

网络倍增效应首先出现于传统的非线性、网络式营销模式之中,主要指商业企业通过与顾客的利益共享,将部分顾客纳入其销售体系之中,形成一个交互的、网络式的销售体系,实现企业业务和利润的倍增扩张。但由于网络倍增效应应用的失误(如非法传销)以及人们长期以来存在的偏见,其市场价值很少受到重视。

进入网络经济时代后,网络倍增效应与全球互联网紧密结合,其内涵得到全新的诠释,为企业电子商务提供了新的发展———网络倍增电子商务模式。其核心就是电子商务中的卖方节点(即电子商务企业)利用互联网的辐射性和交互性,通过宣传和利润再分配等手段,使电子商务中的买方节点(顾客)同时具有了卖方节点的性质,主动为电子商务企业寻找新的买方节点,开辟新的销售渠道。这样反复循环,使电子商务企业的影响力和交易量实现几何级增长。

网络经济条件下的网络倍增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扩张效应。网络倍增电子商务模式不仅扩张程度远远大于普通电子商务模式,而且还能带来商务业务、企业利润、商务信用等层面上的全方位扩张。高度发达的国际互联网给电子商务企业带来了更充足的信息资源、更广阔的交易空间和更迅捷的交流方式,这就为企业提高效率、进行大规模商业扩张提供了可能性。但是,普通电子商务模式对网络优势和潜力利用的不足一直是这一可能向现实转化的瓶颈。而网络倍增电子商务模式使企业营销的组织形式直接与互联网络的拓朴结构相吻合,网络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扩张效应也就可以实现了。而且网络倍增效应本身就是企业与顾客互动的过程,在实现企业利润扩张的同时,也必然带来顾客受益和交易双方商务信用的扩张,表现为一种全方位的扩张效应。

整合效应。在所有的商业活动中,买卖双方总是一对利益冲突的矛盾体,而网络倍增效应则能够解决电子商务中这对矛盾体之间的尖锐冲突。在网络倍增电子商务模式中,顾客已经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消费者,顾客参与企业的商业营销,分享企业的商业利润,其利益与企业的命运、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网络倍增效应也迫使企业必须将顾客的利益纳入自己的战略目标,培养更多的忠诚顾客,实现企业利润的扩张。网络倍增效应通过对企业利益与顾客利益的整合,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电子商务领域中的冲突和矛盾。这会使整个电子商务的发展更为和谐,降低企业电子商务的成本。

提升效应。在实现电子商务扩张和整合的前提下,网络倍增效应可以使整个电子商务机制以及企业和顾客的功能得到质的提升。与传统的商业活动相比,由于电子商务的交易双方具有更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信用机制就成为电子商务的核心机制。普通电子商务模式长期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电子商务中信用机制脆弱性的问题,这也是电子商务领域秩序混乱的症结所在。而网络倍增电子商务模式以利益整合为手段,提供了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在此基础上,网络倍增效应也必然会给企业电子商务带来全方位的提升。

二、企业电子商务网络倍增理念的构建

理念一:实现电子商务中顾客忠诚的网络倍增。

顾客忠诚是顾客对企业的信用以及对企业的特殊偏好,是电子商务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在普通的电子商务模式中,所有商业利润都由企业独占,顾客的身份仅仅是一个购买者和消费者,而难以从电子商务中真正获益,这就使得顾客失去了维系其对企业忠诚的内在动力,企业也就很难获得真正的忠诚顾客。因此,企业虽然可能在短期获得了较多的商业利润,但从长期看,它就要为了吸引和挽留顾客付出巨大的宣传成本和公关成本。在网络倍增电子商务模式中,企业与顾客的关系是以商业利润的再分配为纽带的,顾客的身份也就因此而具有了双重性。如果一个顾客对企业的商品或服务质量认可,他就会通过消费推荐将自己的人际关系和网际关系变为企业的销售渠道,为企业扩大影响力和销售量,同时,他也可以从企业那里分得一部分商业利润。同样,新的顾客如果对该企业认可,也一样可以为企业扩展销售渠道,直接与企业分享商业利润。在这一过程中,顾客已将自己内化于企业的销售体系之中,并将自己对企业的特殊偏好(即顾客忠诚)与自身利益紧密挂钩。随着电子商务以网络倍增的模式不断扩展,忠诚顾客运用其人际关系和网际关系扩大企业商务业务以及由此而获利的可能性也以网络倍增的模式增长,这会从根本上提高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所必需的顾客忠诚。

理念二:实现电子商务中企业信用的网络倍增。

信用是电子商务交易的前提。电子商务中的信用包括两部分,一是顾客义务的范畴,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顾客忠诚;二是企业对顾客的信用,即企业信用,属于企业义务的范畴。由于电子商务企业的主要业务平台是依靠数字信号来表达一切信息的互联网,交易对象的不确定性和交易操作的风险性要比传统的商业交易大的多,这使得许多潜在顾客望而却步。只有树立了良好的企业信用,才能够消除顾客交易的心理障碍,使潜在顾客变为忠诚顾客。可以说,企业信用是电子商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其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普通电子商务模式中,企业信用如同顾客忠诚一样脆弱。由于企业与顾客信息的不对称,再加上个别顾客在该企业整个商务领域中影响力近乎于零,企业即使在个别交易中破坏信用,其损失也只是失去个别顾客。虽然受害顾客可以通过网络(如论坛、BBS等形式)揭发企业破坏信用的行为,但企业仍可以利用自己绝对优势的影响力和其他顾客的“路径依赖”思维,提出所谓的合理解释,来消除对其不利的影响。在网络倍增电子商务模式中,顾客的人际关系和网际关系对企业的销售体系存在着一定的主观影响力,企业在个别交易中破坏信用,就意味要丧失一个顾客网。企业破坏信用的成本增大,会使企业尽可能自觉地避免其信用的破坏。而网络倍增模式的电子商务越是扩展,顾客对企业销售体系的影响力就越大,企业维护其信用的自觉性就越强。可以说,网络倍增效应以利益约束的手段实现了电子商务企业信用的倍增。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网络倍增效应并非只对企业和具有双重性质的顾客有利,也同样对普遍意义上的最终消费者有利。

理念三:实现电子商务中商务业务的网络倍增。

电子商务业务按其交易的对象分为网络批发(企业对企业交易,简称B2B)和网络零售(企业对最终消费者交易,简称B2C),其中B2B业务被绝大部分电子商务企业定为商务业务的主体和主要的业务发展领域。诚然,B2B业务是整个电子商务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单笔交易成交量大、平均交易成本低等优点,但是,无论多大规模的B2B业务都必须以B2C业务为基础,否则商品只是在企业间流动,无法到达消费者手上,商品的价值也就得不到实现。从长远来看,这不仅无益于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且还会使整个电子商务领域的业务扩张带有很大的泡沫性和悬空性,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引发企业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的全面崩溃。

网络倍增效应的核心就是调整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直接作用于企业电子商务的B2C业务,从根本上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网络倍增电子商务模式中,B2C业务演变为一种互动式的、双赢的商务交易,顾客从B2C业务中受益,因此进行交易的主动性得到内在加强。这样,企业不仅完成了当前的B2C业务,而且从忠诚顾客那里获得了新的顾客网,获得了潜在的B2C业务。当电子商务企业在B2C业务领域获得了更大的收益时,对该领域的重视程度和投资动力也必然加强。所有这些因素都会推动电子商务B2C业务实现网络倍增扩张。

同时,实现了网络倍增的B2C业务必然会引发B2B业务领域的相应扩张,而且这是一种健康的扩张,其泡沫性大为降低。另外,由于网络倍增效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B2C业务的规模增长,企业就可以以B2C业务来取代小规模B2B业务(如取消、裁减电子商务企业的终端网络分销商和网络连锁店,而代之以忠诚顾客的消费推荐奖励机制)。这不仅可以间接推动B2B业务向更高层次发展,而且可以从整体上节省企业电子商务的成本。

转贴于三、企业电子商务理念重塑过程中对网络负效应的规避

任何事物都有其作用的两面性,网络倍增效应对于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来说,也同样是一把双刃剑。电子商务企业在利用网络倍增效应进行电子商务理念重塑的同时,也应注意防止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1.防止电子商务误入网络传销歧途

传销,不论在传统经济中还是在网络经济中,都是市场营销体系中的毒瘤。尤其是在网络经济时代,传销也为自己披上了“网络”的外衣,将自己重新包装,而其实质则具有更大的欺骗性和危害性。尽管网络传销与网络倍增电子商务模式有着种种相似之处,但其营销体系的组织形式却是根本不同的。网络倍增电子商务模式是一种星状网络式的组织结构,电子商务企业处于网络的中心,所有的顾客都直接与企业进行交易,顾客与顾客之间只有消费推荐关系,而没有交易关系;网络传销实质上一种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顾客之间既是消费推荐与被推荐的关系,更是商业交易的上下级关系,下级顾客不可能越级与企业直接沟通,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使这种销售方式带有严重的欺骗性和暴利性,而处在金字塔最下级的顾客也就成了网络传销的最终受害者。因此,电子商务企业必须防止电子商务营销网络被非法利用为网络传销的工具。

2.防止网络经济衰退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任何经济形式都必然有其运行周期,网络经济也一样有其发展的繁荣期和衰退期。在繁荣期里,网络倍增效应会给企业电子商务带来几何级扩张和倍增繁荣,产生强大的经济推动力。但在衰退期中,网络倍增效应也会加剧网络经济的脆弱性。任何经济衰退的趋势、信号甚至是谣言,都会通过互联网络迅速传播,再加上顾客之间人际关系、网际关系的关联性和辐射性,极易在顾客群体中引发对企业信用失去信任的连锁心理反应。如果情况严重,还可能在整个电子商务领域引发经济衰退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所以,如何将网络倍增效应纳入可控制的范围之中,改善网络经济的脆弱性,将是电子商务企业今后一个时期需重点解决的战略性课题。

参考文献

〔1〕张明之,陈豪.营销困境与商业企业电子商务流程再造〔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5).

〔2〕张铭洪.对网络经济条件下垄断模式的理论诠释〔J〕.经济研究参考,2002,(63).

〔3〕杜传忠,居荣良.网络经济效应与产业组织特征〔J〕.江淮论坛,2002,(2).

〔4〕黄少安,王宇.网络如何影响经济效率〔J〕.山东社会科学,2002,(2).

〔5〕何明升.网络消费方式的内在结构及其形成机理〔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1).

〔6〕邹衍.走向虚拟社会的反思———关于因特网的矛盾分析〔J〕.理论月刊,2001,(8).

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篇3

??关键词:网络倍增效应;企业电子商务;网络倍增电子商务模式;企业信用

??电子商务是网络经济的重要支撑,随着全球网络的迅猛发展和网络在经济领域中的渗透,企业电子商务在整个商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显示出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但其发展过程并非总令人乐观,世纪之交的“网络经济大萧条”也同样令电子商务的践行者为之悲叹。

??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这次受挫,除了股市辐射效应、风险融资投机等外部因素,现行的普通电子商务模式从指导理论到营销方式各方面所存在的局限性是一个重要原因。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企业营运模式,它能推动企业商务理论的升级,同时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商务理论为指导。但是由于目前与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相适应的系统理论尚未成形,而将传统商务理论运用于电子商务领域又有很大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因此,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上了一些盲目性和自发性的色彩。比如说,在电子商务领域,垄断已不能再单纯依靠市场份额来形成,更需要以顾客对企业产品、服务和信用的认可为基础。或者直接地说,电子商务领域中的垄断在某种程度上是消费者意志的反映,不仅对企业有利,同样对消费者有利。一旦某个企业的垄断不符合消费者的利益,它的垄断地位也就很快会丧失。这一现象已远远超出传统商务理论所能解释的范围。

??在营销方式上,普通电子商务模式也无法充分挖掘互联网的市场潜力,而网络倍增效应在这一方面却为企业电子商务提供了新的参考模式和解决方案,也为企业实现电子商务理念的重塑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一、网络经济条件下网络倍增效应内涵的新发展

网络倍增效应首先出现于传统的非线性、网络式营销模式之中,主要指商业企业通过与顾客的利益共享,将部分顾客纳入其销售体系之中,形成一个交互的、网络式的销售体系,实现企业业务和利润的倍增扩张。但由于网络倍增效应应用的失误(如非法传销)以及人们长期以来存在的偏见,其市场价值很少受到重视。

??进入网络经济时代后,网络倍增效应与全球互联网紧密结合,其内涵得到全新的诠释,为企业电子商务提供了新的发展———网络倍增电子商务模式。其核心就是电子商务中的卖方节点(即电子商务企业)利用互联网的辐射性和交互性,通过宣传和利润再分配等手段,使电子商务中的买方节点(顾客)同时具有了卖方节点的性质,主动为电子商务企业寻找新的买方节点,开辟新的销售渠道。这样反复循环,使电子商务企业的影响力和交易量实现几何级增长。

??网络经济条件下的网络倍增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扩张效应。网络倍增电子商务模式不仅扩张程度远远大于普通电子商务模式,而且还能带来商务业务、企业利润、商务信用等层面上的全方位扩张。高度发达的国际互联网给电子商务企业带来了更充足的信息资源、更广阔的交易空间和更迅捷的交流方式,这就为企业提高效率、进行大规模商业扩张提供了可能性。但是,普通电子商务模式对网络优势和潜力利用的不足一直是这一可能向现实转化的瓶颈。而网络倍增电子商务模式使企业营销的组织形式直接与互联网络的拓朴结构相吻合,网络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扩张效应也就可以实现了。而且网络倍增效应本身就是企业与顾客互动的过程,在实现企业利润扩张的同时,也必然带来顾客受益和交易双方商务信用的扩张,表现为一种全方位的扩张效应。

??整合效应。在所有的商业活动中,买卖双方总是一对利益冲突的矛盾体,而网络倍增效应则能够解决电子商务中这对矛盾体之间的尖锐冲突。在网络倍增电子商务模式中,顾客已经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消费者,顾客参与企业的商业营销,分享企业的商业利润,其利益与企业的命运、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网络倍增效应也迫使企业必须将顾客的利益纳入自己的战略目标,培养更多的忠诚顾客,实现企业利润的扩张。网络倍增效应通过对企业利益与顾客利益的整合,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电子商务领域中的冲突和矛盾。这会使整个电子商务的发展更为和谐,降低企业电子商务的成本。

??提升效应。在实现电子商务扩张和整合的前提下,网络倍增效应可以使整个电子商务机制以及企业和顾客的功能得到质的提升。与传统的商业活动相比,由于电子商务的交易双方具有更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信用机制就成为电子商务的核心机制。普通电子商务模式长期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电子商务中信用机制脆弱性的问题,这也是电子商务领域秩序混乱的症结所在。而网络倍增电子商务模式以利益整合为手段,提供了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在此基础上,网络倍增效应也必然会给企业电子商务带来全方位的提升。

??二、企业电子商务网络倍增理念的构建

??理念一:实现电子商务中顾客忠诚的网络倍增。

??顾客忠诚是顾客对企业的信用以及对企业的特殊偏好,是电子商务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在普通的电子商务模式中,所有商业利润都由企业独占,顾客的身份仅仅是一个购买者和消费者,而难以从电子商务中真正获益,这就使得顾客失去了维系其对企业忠诚的内在动力,企业也就很难获得真正的忠诚顾客。因此,企业虽然可能在短期获得了较多的商业利润,但从长期看,它就要为了吸引和挽留顾客付出巨大的宣传成本和公关成本。在网络倍增电子商务模式中,企业与顾客的关系是以商业利润的再分配为纽带的,顾客的身份也就因此而具有了双重性。如果一个顾客对企业的商品或服务质量认可,他就会通过消费推荐将自己的人际关系和网际关系变为企业的销售渠道,为企业扩大影响力和销售量,同时,他也可以从企业那里分得一部分商业利润。同样,新的顾客如果对该企业认可,也一样可以为企业扩展销售渠道,直接与企业分享商业利润。在这一过程中,顾客已将自己内化于企业的销售体系之中,并将自己对企业的特殊偏好(即顾客忠诚)与自身利益紧密挂钩。随着电子商务以网络倍增的模式不断扩展,忠诚顾客运用其人际关系和网际关系扩大企业商务业务以及由此而获利的可能性也以网络倍增的模式增长,这会从根本上提高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所必需的顾客忠诚。

??理念二:实现电子商务中企业信用的网络倍增。

??信用是电子商务交易的前提。电子商务中的信用包括两部分,一是顾客义务的范畴,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顾客忠诚;二是企业对顾客的信用,即企业信用,属于企业义务的范畴。由于电子商务企业的主要业务平台是依靠数字信号来表达一切信息的互联网,交易对象的不确定性和交易操作的风险性要比传统的商业交易大的多,这使得许多潜在顾客望而却步。只有树立了良好的企业信用,才能够消除顾客交易的心理障碍,使潜在顾客变为忠诚顾客。可以说,企业信用是电子商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其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普通电子商务模式中,企业信用如同顾客忠诚一样脆弱。由于企业与顾客信息的不对称,再加上个别顾客在该企业整个商务领域中影响力近乎于零,企业即使在个别交易中破坏信用,其损失也只是失去个别顾客。虽然受害顾客可以通过网络(如论坛、BBS等形式)揭发企业破坏信用的行为,但企业仍可以利用自己绝对优势的影响力和其他顾客的“路径依赖”思维,提出所谓的合理解释,来消除对其不利的影响。在网络倍增电子商务模式中,顾客的人际关系和网际关系对企业的销售体系存在着一定的主观影响力,企业在个别交易中破坏信用,就意味要丧失一个顾客网。企业破坏信用的成本增大,会使企业尽可能自觉地避免其信用的破坏。而网络倍增模式的电子商务越是扩展,顾客对企业销售体系的影响力就越大,企业维护其信用的自觉性就越强。可以说,网络倍增效应以利益约束的手段实现了电子商务企业信用的倍增。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网络倍增效应并非只对企业和具有双重性质的顾客有利,也同样对普遍意义上的最终消费者有利。

??理念三:实现电子商务中商务业务的网络倍增。

??电子商务业务按其交易的对象分为网络批发(企业对企业交易,简称B2B)和网络零售(企业对最终消费者交易,简称B2C),其中B2B业务被绝大部分电子商务企业定为商务业务的主体和主要的业务发展领域。诚然,B2B业务是整个电子商务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单笔交易成交量大、平均交易成本低等优点,但是,无论多大规模的B2B业务都必须以B2C业务为基础,否则商品只是在企业间流动,无法到达消费者手上,商品的价值也就得不到实现。从长远来看,这不仅无益于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且还会使整个电子商务领域的业务扩张带有很大的泡沫性和悬空性,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引发企业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的全面崩溃。

??网络倍增效应的核心就是调整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直接作用于企业电子商务的B2C业务,从根本上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网络倍增电子商务模式中,B2C业务演变为一种互动式的、双赢的商务交易,顾客从B2C业务中受益,因此进行交易的主动性得到内在加强。这样,企业不仅完成了当前的B2C业务,而且从忠诚顾客那里获得了新的顾客网,获得了潜在的B2C业务。当电子商务企业在B2C业务领域获得了更大的收益时,对该领域的重视程度和投资动力也必然加强。所有这些因素都会推动电子商务B2C业务实现网络倍增扩张。

??同时,实现了网络倍增的B2C业务必然会引发B2B业务领域的相应扩张,而且这是一种健康的扩张,其泡沫性大为降低。另外,由于网络倍增效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B2C业务的规模增长,企业就可以以B2C业务来取代小规模B2B业务(如取消、裁减电子商务企业的终端网络分销商和网络连锁店,而代之以忠诚顾客的消费推荐奖励机制)。这不仅可以间接推动B2B业务向更高层次发展,而且可以从整体上节省企业电子商务的成本。

??三、企业电子商务理念重塑过程中对网络负效应的规避

任何事物都有其作用的两面性,网络倍增效应对于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来说,也同样是一把双刃剑。电子商务企业在利用网络倍增效应进行电子商务理念重塑的同时,也应注意防止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1.防止电子商务误入网络传销歧途

??传销,不论在传统经济中还是在网络经济中,都是市场营销体系中的毒瘤。尤其是在网络经济时代,传销也为自己披上了“网络”的外衣,将自己重新包装,而其实质则具有更大的欺骗性和危害性。尽管网络传销与网络倍增电子商务模式有着种种相似之处,但其营销体系的组织形式却是根本不同的。网络倍增电子商务模式是一种星状网络式的组织结构,电子商务企业处于网络的中心,所有的顾客都直接与企业进行交易,顾客与顾客之间只有消费推荐关系,而没有交易关系;网络传销实质上一种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顾客之间既是消费推荐与被推荐的关系,更是商业交易的上下级关系,下级顾客不可能越级与企业直接沟通,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使这种销售方式带有严重的欺骗性和暴利性,而处在金字塔最下级的顾客也就成了网络传销的最终受害者。因此,电子商务企业必须防止电子商务营销网络被非法利用为网络传销的工具。

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篇4

从泡沫回归实力

5月11日,国内最大的网络游戏经营商盛大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在这之前,该公司宣布,要花完1亿美元的现金储备,用于一系列的收购,以完成从网络游戏向互动娱乐业拓展的战略转型。然而,这么惊人的资金数目,却并未被任何媒体和业内人士视为“烧钱”之举。

中国互联网产业在2004年的复苏,伴随着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网络经济从泡沫回归实力,网络企业纷纷告别“烧钱时代”。

过去一年,中国网络业以良好的赢利状况重塑自身形象:从制造泡沫到展示实力。网易、新浪、搜狐、tom等各大门户网站在2003年度全面赢利,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

与此同时,互联网行业融资又出现“井喷”。受到三大门户网站和携程旅行网在美国纳斯达克股市不俗业绩的刺激,国内越来越多的网络公司正瞄准上市。

中国化工网总裁孙德良分析,互联网寒潮持续数年,国内网络企业犹如经历大浪淘沙,而一部分企业能够幸存并非侥幸,而是因为他们能找到比较清晰的赢利模式。另一方面,网络服务日益丰富多彩,也显示出互联网作为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在经济运行中的渗透程度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环境日趋成熟。

网络经济实力凸显,潜力巨大,正在成为许多沿海省市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一环。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主任范希平介绍,去年上海信息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和信息服务业经营收入总计近2970亿元,信息产业增加值超过622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0%,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上海主导性的支柱产业。

“携程烦恼”折射网络经济困局

1999年创立的携程旅行网是国内最大旅游网站,而且挟“中国网络股”的热力,年前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一亮相就身手不凡。然而,“网络企业”的身份带给携程网的不仅是喜悦,更有困惑。

“名不正,言不顺”,携程网副总裁范敏对记者说。由于国内大小旅游行业管理条例和规定,都没有给网络企业一席之地,携程网只能注册为“信息类企业”。而事实上,携程网的主营业务是旅游服务,而且订房量和利润总和在短短三四年中就超过了传统旅行业的国、中、青三家老字号。

然而,业务和赢利的迅猛增长,却让携程网陷入了更深的“身份危机”。每当携程摩拳擦掌准备拓展新业务,全国各地对旅游行业的传统规定和条例就成为一道道障碍,如同“紧箍咒”束住了孙悟空。获得经营旅游业务的资质许可,成为携程网的当务之急。

“携程烦恼”折射出我国网络经济存在巨大环境和制度缺陷。电子商务立法和政府监管的相对滞后,日益困扰众多网络企业,如今颇为火爆的网上拍卖,要不要管,怎么管,依据是什么,都是一系列难题。多数网络企业的现状是,政府执法部门“谁都不管、谁都可以管”。执法的随意性势必影响网络经济健康运行。另一个问题是,由于监管不明,网络企业日益鱼龙混杂,例如一些小网站乘机“傍名牌”,用与知名网站谐音或近似的网址等作幌子从事经营活动。统计显示,今年以来,网上欺诈、不正当竞争等问题正成为消费者投诉的新热点。

近年来,各地陆续推出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中国化工网总裁孙德良认为,由于网络是无国界的,指望一个省市的地方性法规解决电子商务的问题是不够的,“必须尽快健全全国性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明确参与电子商务各方的法律责任,为电子商务信用设立‘底线’,才能遏制交易商和服务商的不良和不法行为,促进中国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

电子商务热中的冷思考

电子商务正成为新一波网络热潮中频频出现的关键词。然而,记者在走访江、浙、沪等地时发现:电子商务外热内冷,还需加力。

事实上,去年爆发的非典疫情,被业内人士看作普及“电子商务”的一个巨大契机。一些地方由于眼明手快地抓住机遇,电子商务发展突飞猛进。

2003年六七月间,浙江举办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次网上交易会“浙江省工业品网上交易会”,首次尝试将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品交易会相融合。短短一个月吸引参展企业5000多家,参展产品涉及30多个行业2万多种,页面访问量累计达2000多万,其中国外访问量占14.6%。参展企业共协议成交14.2亿元,当月实际成交量达4.57亿元。此后,国内网上交易迅速发展。福建、北京、广东等地相继举办了类似的网交会,都获得成功。网交会成为我国电子商务活动全新模式之一。

与网交会的程序火爆形成反差的是:目前一些企业在对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一涌而上的大幅投入之后,热情有所“退潮”。在国内,为数成千上万的企业虽然拥有自己的网址和装帧精美的网页,却把电子商务当成“花瓶”、摆设。大量企业网页基本没有浏览量,也从不进行维护、更新、推广,处于僵死状态。

据测算,我国企业在电子商务建设的投入上已高达百亿元;而时下不少硬件设施纷纷被闲置,平均利用率不足5%。

造就众多“花瓶”式企业网站的症结何在?专家认为,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对电子商务仍缺乏理性、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在我国也缺乏与企业的亲和力,“门槛”过高。一些传统观点认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要与信息流、技术流、物流等的高度发展相衔接,惟有这些要素都齐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才能水到渠成。而事实上,国内许多成功电子商务网站的实践都说明,发展电子商务并不等于照本宣科地将所有贸易环节都放到网上进行。互联网技术和传统行业结合,“网上信息”和“网下交易”结合,显然更符合国情。

电子商务信用还要过五关

专家预言,2004年又是一个网络经济年。热闹非凡的网络游戏业令网络经济热力四射,而一些网络企业出现融资井喷,更令全行业弥漫春天般的温度。然而,专家同时指出,我国网络经济冷暖不均,信用、支付和配送是网络经济在中国举步维艰的三大“瓶颈”。由于电子商务具有远程性、记录的可更改性、主体的复杂性等自身特征,信用问题更是关键所在。

孙德良认为,影响我国电子商务信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国家信用体系的不完善,随之而来的社会信用的缺失很容易反映到电子商务中;其次,我国的市场经济是由计划经济过渡而来,与市场经济紧密相关的信用规则还不成熟,企业的市场行为随机性大;第三,中国的市场法制不健全,尤其是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很不完善,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对电子商务进行规范,加大了电子商务活动的风险;第四,受传统贸易制度的影响,交易多限于面对面地进行,电子商务意识还比较淡薄,网上信用意识较差。

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篇5

在我们迈过21世纪的门槛时,随着信息技术和internet的飞速发展,“网络”这个名词就开始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从最开始的emaiL到后来的oiCQ,再到现在的诸如易趣、淘宝之类的大型网络商城,我们可以发觉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正在将我们引入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而“电子商务”这一新兴名词也就伴随着“网络”的概念应运而生了。电子商务是建立在internet之上的一种商务活动方式,是指人们综合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商业、贸易等商业活动,从而实现顾客在网上购物、企业之间在网上交易,并采用货到付款、从邮局汇款以及开通个人网上银行服务进行在线支付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1 我国电子商务的现状 

在当今信息社会这个大环境下,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开始向全世界扩展,这也成为了世界经济的又一时代特征,电子商务更是这种新经济特征中的典型代表。我国政府也敏锐地意识到电子商务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特别是我国已加入了wto,如何利用电子商务来改变传统的贸易方式,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几年来我国在电子商务方面还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国在相继推出了政府上网工程和实施企业上网工程之后,再进一步发展网络基础建设。到2001年9月我国互联网国际线路的带宽总量达到了5.7G;国内骨干网的带宽也达到80G,许多经济发达地区1000m的宽带网络已经进入了社区。截至2003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迅速增长到7800万户,位居全球第二;其中有60%以上的网民在网上购买过商品,并且成交总额也突破了3亿元大关;中国网上商店也已达100多家,并以每天增加数十家的速度迅速发展;各地方的网上招商博览会、跨国项目洽谈会、“不落幕”交易会等层出不穷,许多企业经营的电子商务交易网站各显特色。但是到目前为止,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仍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网上交易额是在不断的上升,但许多商家在网上的销售多是采用低于市场价格的办法来制造一些轰动效应,以便宣传自己的商品,其根本目的不在于利用网络销售直接盈利,这就违背了我们发展电子商务的初衷。那又是什么原因使得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进入了“瓶颈”阶段,停滞不前呢?根本原因就是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网络伦理生态危机”。 

2 电子商务中的伦理生态危机 

2.1科学技术与伦理学 

科学技术伦理学,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分为科学伦理学和技术伦理学两个方面。科学伦理学主要研究科研人员在探索自然规律过程中的伦理道德关系,技术伦理学则主要研究技术人员在应用自然规律过程中的伦理道德关系。技术伦理学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工程技术活动中所发生的许多特殊的伦理道德关系的研究,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以保证和促进工程技术工作的顺利进行。20世纪末,各种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引发了一系列技术伦理学范畴的问题,而网络伦理学就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技术伦理学分支。

在电子商务领域,我们一般最关注的总是如何改进网络技术,往往都忽视了我们的生存方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对网络的影响。片面的强调技术至上论,不仅挫伤了人们发展网络和电子商务的信心,也强化了技术与伦理的时滞效应。因此,所谓的网络伦理生态危机实质上是一种网络文化危机、一种网络伦理危机。电子商务网络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网络伦理和主流价值体系尚处于形成之中,网络信任体系缺乏应有的网络伦理和主流价值体系的支持,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目前网络中缺乏普遍的信任。于是,在我国要大规模地开展电子商务,使其确实成为一种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商业模式,一个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在伦理方面。这种无形的伦理因素影响到电子商务运作的各个方面,不仅影响着人们对电子商务这一新模式的信任和信心,而且直接影响电子商务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和经营规模的扩大。 

美国学者理查德`a`斯皮内洛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和道德方面通常很难跟上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而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抓住信息时代机遇的同时,却并不总是能意识到和密切关注各种风险,为迅猛的技术进步所付出的日渐增长的社会代价。”这是一个美国学者对中国的善意的提醒,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 

2.2我国电子商务面临的伦理难题 

电子商务是市场经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我们憧憬着“电子商务,商机无限”的美好前景时,同时也必须承担各式各样的风险:网上信用制度和网上购物配送体系的不完善,使电子商务被人看作是尚不成熟、又具高风险的领域;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挖空心思设置网上陷阱,让上网者防不胜防,在不知不觉当中就被别人把钱财给骗走了。所以在我国发展电子商务面临着“网络伦理生态危机”,发展举步维坚的环境下,以下几大伦理难题就是当前刻不容缓需要我们解决的: 

1、对个人隐私的挑战。人们既渴望获得电子商务快捷方便,高效低成本带来的好处,但又担心自己的隐私被无端泄露。那么在网络经济活动中,人们如何来界定个人隐私的范畴?如何来切实保护合法的个人隐私?如何防止把个人隐私作为谋取经济利益的手段? 

2、知识产权的保护。如果说在网络上人们非法复制、使用有知识产权的软件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那么社会性、公开性的知识由个人垄断而导致妨碍社会进步也同样是一种不公平的行为。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强烈地要求政府或社会处理好知识产权保护与网络资源共享、合理利用两者相互矛盾的难题。 

3、网络信息与社会需要脱节。一是网络信息污染,虚假信息泛滥。一些网络企业在网上发表各类信息,或者制造出各式新闻,来吸引消费者或者创造所谓的高点击率,以扩大自己的商业影响及经济效益。网络色情、虚假信息、垃圾邮件等都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因此在网上很难寻觅到真正需要的信息。笔者认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当代的网络文明正在产生着无数的信息垃圾,而且正日益演变成信息污染。二是信息垄断。尽管如今信息高速公路越修越宽,但由于垃圾信息的激增致使信息交通拥挤,依然跟不上信息膨胀的速度。与此同时,西方国家毫无疑问地占据着信息优势地位,知识霸权、文

化帝国主义对世界文化多样性构成了威胁。那些处于信息交换劣势的国家、地区和群体自然不会沉默与忍受,网络上的竞争将愈演愈烈。那如何使这种信息网络的交流能够真正的公平呢? 4、网络犯罪。网络盗窃、网络洗钱、网络诈骗等网络性犯罪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严重地破坏了网络环境。由于网络的虚拟特点,一般消费者即使在被虚假信息蒙骗以后,也很难向信息的企业进行追究。所以一些不法之徒也就利用网络来坑害消费者和蒙骗供应商,使本应是公平高效的交易网络,变成了令人望而生畏的欺诈之地。 

5、公共信息安全。信息高速公路同样存在“交通事故”与“交通安全问题”。网络病毒、黑客以及黑客行为的频频发生、网络犯罪的侵袭,对网络安全构成威胁,严重危及网络环境的安宁,加上网络安全技术发展滞后和网络服务商的安全意识淡薄,使人们对网络技术安全缺乏必要的信任。那么黑客该如何来评价?社会公众的信息安全如何来保障? 

6、网络信用障碍。利用电子商务进行交易必然会涉及到信用问题,比如说商品的品质,网上购物时的支付手段以及商家的物流配送等环节都会与“信用”二字挂钩。由于电子商务的全虚拟化,消费者在购物时无法看到商品的实物,以致出现许多“货不对版”的情况;其次,在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如何支付。但也由于网络信用的缺失,使得目前国内大部分的消费者都选择货到付款的方式,可这却违背了电子商务“简便快捷”的初衷;在物流配送这一环节中,同样也是由于没有良好的商业伦理,对消费者没有实行真正负责的态度,使得消费者最终还是对电子商务这样一种先进的商业运作方式丧失了信心。 

3 我国电子商务伦理观的建设 

为实现电子商务的价值必须创建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构建适合其发展的网络伦理规范和价值观。在社会伦理道德发展、法制规范建设与技术进步存在时滞效应的情况下,应努力寻求三者的平衡点,依靠网络伦理的道德规范作用、技术的安全防范作用和法律规范的事后惩罚作用来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最终形成网络经济的经济模式,实现人类的新发展。 

3.1 加强电子商务伦理的研究和教育工作 

电子商务伦理是传统商业伦理的新内容和新发展,它的建设的好坏对于目前中国市场经济的规范化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社会信用缺失的现象越来越凸显了。许多人都认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可以为了赚钱不择手段,尤其在网络经济这个虚拟的市场环境下,更是充满了投机和发财的机会。因此加强电子商务伦理的教育和新的道德伦理的建设是非常迫切的。首先,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和大学的商学院等教育机构需要做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重建符合市场经济的、积极向上的新经济状态下的商业伦理;其次,在对那些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的群体进行传统商业伦理道德教育的同时,更应加强对他们进行电子商务伦理道德教育,提高他们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自觉和自律性。 

3.2 加强信用体系的建设 

电子商务交换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要实现从看货付款的“直接交换”过渡到以信用工具和信用体系为中介的“间接交换”。这种间接交换的普遍性就依赖于信用体系的有效性。在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信用体系很不完善,企业的信用评估、个人的资信状况都不甚了了。这种情况体现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使得鱼龙混杂,良莠不分,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我们应设置相应的监管部门,加强信用制度的监督力度,加强失信的惩罚力度,提高失信方的失信成本;早日设立信用认证机构,为交易双方提供信用认证,为全社会提供信誉咨询服务,促进信用意识的形成;建立个人和企业完善的信用体系和信用查询制度,以实现在具体化、可靠性基础上所进行的“虚拟化”交易。 

3.3 加强电子商务伦理规范 

网络伦理是人们进行交易中的道德规范,是人们自律的标准。传统的伦理之所以对个体行为起约束,是因为强大的社会道德舆论。而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社会,人与人之间处在虚拟的现实之中,人们生活在数字化的空间里,如果没有规范的网络伦理,就会使个体的行为陷入无序,从而危及到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所以,电子商务的参与者在进行电子商务活动时,应遵循的网络伦理必须包括以下几个原则:1、无害原则,这是网络伦理的底线。2、公正原则,必须考虑信息掌握者与信息占有者之间的公平;3、尊重原则,应当对每一个网络主体有充分的尊重;4、允许原则,在网络行为涉及到他人利益时,应得到他人的允许;5、可持续发展原则,任何网络行为必须保证网络的健康、持续发展;6、诚信原则,这是商业活动的基础。

 

3.4完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建设 

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一个宽松有序的法制环境和政策环境作保障,这要求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必须跟上电子商务发展的步伐。针对目前电子商务活动开展的势头,政府、企业、理论界等有关部门应积极研究电子商务的趋势和特点,迅速制定有针对性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如抓紧电子商务的管理立法,税收立法等,以约束电子商务活动,保障电子商务交易的社会环境安全,受到法律保护,增加企业和广大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任感。同时,在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有关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制定既适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电子商务接轨的中国电子商务法,并修改、补充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以适应、推动和保障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篇6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络诚信网络技术

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electronicBusiness)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商务活动,它通过电子化手段来完成的商业贸易活动。电子商务使我们以电子交易为手段完成物品和服务等的交换,是商家和客户之间的联系纽带。电子商务是在internet等网络的广阔联系与传统信息技术系统的丰富资源相互结合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相互关联的动态商务活动。

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与现状

据中国权威调查机构赛迪顾问的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了7000亿元,截至2006年底,共实现交易额11000亿人民币,同比2005年增长了52%。。根据这份在2006年中国电子商务应用高峰论坛上的报告,过去两年来,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每年保持50%~60%的增长速度,未来几年内仍将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另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1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6月,中国经常上网购物人数已达3000万人,已经有四分之一的网民经常在网上购物。与上年同期相比,经常购物的网民增长了50%。

但是在这种繁荣的景象下,电子商务的诚信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2005年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投诉在消协受理的总投诉案例中已占据了第二位。

在CnniC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热点调查中(如表)显示,61.5%的用户认为网上交易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45.7%的用户担心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问题;28.2%的用户担心在网上购物过程中隐私受到侵犯。从这个表中可以看出造成网民不进行网上购物的原因,主要因为电子商务的安全和诚信问题。

         

2006年7月,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诚信评价中心和北师大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完成的《我国电子商务诚信状况调查报告》中指出,在线购物时,用户经常遇到在线商品说明信息(或广告,包括价格等)虚假等问题。其中,有56.4%的被调查者曾遇到过在线购物信息不真实,有40.9%的被调查者遇到过在线服务的承诺不真实或不能兑现情况。网络诚信危机将成为未来几年制约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二、网络诚信危机及其根源分析

电子商务扩大了诚信问题。网络环境的非人性化、非面对面以及虚拟性等特点决定了交易者要对产品、交易对象进行直接观察是十分困难的,这就使得在传统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基于认知的信任和基于熟悉的信任作用减弱。互联网开放、共享的设计思想不可避免地使基于系统依赖的不确定性加重,导致消费者会因担心私人信息的泄漏或被盗而不愿意参与任何需要在网络上公布该信息的商务活动的同时,网上销售者也不敢轻易相信买家。最重要的是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使人们在刚熟悉一种技术并开始表现出依赖感时,新一轮的信任又因为另一个系统或软件的投人开始形成。信任,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因多了一层网络环境,较传统信任难建立。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诚信危机便应运而生。

所谓网络诚信危机是指计算机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人们对网络安全、网络信用体系缺乏足够的信任,从而导致网络人际交往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困境。

具体分析,网络诚信危机的产生与以下因素息息相关:

1.网络技术安全的权威性尚未建立起来。网络病毒、网络黑客、网络犯罪等等,对网络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使人们对网络技术安全缺乏必要的信任。

2.网络公司的信誊尚未确立。网络公司是一种新型公司。其产品质量、商家信誊和售后服务的良好形象尚未确立起来,人们对这种新型的网络营销体系缺乏起码的信任。

3.电子商务信用工具的缺乏和不完善。由于网络经济发展时间不长,使电子商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信用体系不成熟。这一方面表现为缺乏足够多的网络信用工具,另一方面表现为这些信用工具的不完善。

4.网民诚实信用的形象尚未树立起来。由于网络中的大部分行为具有匿名性、虚拟性,网民自我角色意识淡化,良心机制在网民行为中的自我监督作用减弱,使网络行为变得漂浮不定,难以保证确定性,从而导致网民互相之间缺乏足够的信任。

三、对策——构建网络诚信空间

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建立电子商务的制度环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适宜的制度环境。为此,政府必须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税收政策、电子支付系统、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安全、个人隐私、电信技术标准等。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参考美国的成功经验。早在1998年,克林顿政府就颁布了《因特网税收自由法案》,2000年6月,国会众议院通过《电子签名法》,使得电子签名与书面签名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我国在电子商务立法方面起步较晚,近几年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蓬勃发展,现有的法律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需要,迫切需要应该加强电子商务立法,规范电子商务活动。2004年8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标志着我国电子商务法律建设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2005年4月,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组织有关企业起草《网上交易平台服务自律规范》,以行业规范的形式确立了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的责任和权限,对网络交易服务进行了全面的规范,重点进行网络交易平台自治与监管。

但是应该看到,我国在电子商务立法方面还有很多领域的空白,必须尽快制定以电子商务活动为调整对象的专项立法,以适应电子商务交易的需要并与国际电子商务立法原则相接轨。

2.加强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由于缺乏信用机制,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失信行为时有发生,已经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迫切需要电子商务诚信机制的构建。我国的电子商务经济需要完备的市场秩序,市场秩序除了法律保障外,还需要诚信这一市场道德来规范。市场经济的第一原则是公平竞争,而公平的前提是诚信,电子商务作为市场经济的新经济模式,同样需要在诚信机制的基础才能保证持续、健康发展。

(1)发展电子商务信用中介机构。电子商务信用中介以市场第三方的身份出现,对参加交易的各市场主体以及信用中介体系本身起着监督、约束作用。建立科学、合理、权威、公正的信用服务机构,包括个人信用服务机构和企业信用服务机构,完善电子商务的信用调查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对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建立网络信用数据库。充分利用internet开放性,依法把原先封闭的分散的企业与个人的诚心数据统一为社会信息体系的公共资源,综合运用行政的、法律的和经济的手段,依靠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国的信用体系和网络化的信用数据库。

(3)建立失信惩戒机制。严格进行信用行为的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对遵守信用者应进行褒奖,对失信者进行惩罚,是信用体系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对失信者进行行政或司法处罚,实施经济处罚,并将缺乏信用记录或信用记录历史很差的企业和个人披露于相关的经济和社会领域。这样我国的信用意识会不断提高,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将不断完善。

3.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为电子商务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电子商务中的信息安全要求是指保护交易双方的信息资源,防止不良的外来信息的入侵和防止信急的泄露、修改和破坏,保证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和可靠。网络安全技术诸如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防火墙技术等,可以使在网络中传播的信息避免受外界干扰、破坏,以确认信息发送方、接收方、提供交易平台的网站以及通信服务提供商的真实身份,从而避免欺骗和抵赖。另一方面,对于信用管理机构建立企业、个人信用状况数据库,提供使用信用信息的网上服务,其安全保障也依靠网络安全技术。最后作为商务网站也要通过网络安全技术来保护其己注册用户的个人信息资料,免遭来自网上的电子攻击和内部泄密的威胁,保护客户的隐私权,以此提升自身的信用级别。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电子商务中的网络安全问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4.提高电子商务网站的诚信,完善网站信用等级制度。目前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运行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监管不力的情况,大量的“骗子网站”在其中鱼目混珠,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的良性发展。鉴于这种情况,要加强电子商务网站的评价机制,建立网站信用等级。一方面电子商务网站要对在网站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企业与个人提供诚信服务,包括保证网络安全信用、信息的真实可靠和经济上的诚信;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网站要设计一套科学的、被企业与个人普遍接受的信用体系。

5.加强宣传教育,加强消费者安全与诚信意识。目前,人们的电子商务意识还比较淡薄,即使一些网上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基本常识也只是一知半解,这也是导致网上购物欺诈屡禁不止的一大诱因。因此,要不断在网民中普及电子商务和网络安全技术的基本常识,使消费者对购物陷阱有所警戒;另外,还应在全社会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鼓励守信,惩戒失信,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规范个人行为。

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篇7

关键词:电子商务;伦理;研究;构建;原则

一、引言

电子商务是利用网络进行的网络购物等电子贸易形式,是利用网络技术来辅助人们开展各种商务活动的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20世纪电子商务开始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方式,它以网络为载体,与经济活动的其它形式紧密联系,相互渗透,在提高效率创造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伦理问题。

二、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说过:“21世纪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4次互联网统计报告,截至200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了3.38亿。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互联网交易的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网络购物的用户规模达到8788万,半年增加了近1400万用户,而网上支付用户半年使用率增加4.8个百分点,截至2012年6月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到3.5万亿元,电子商务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迅速发展着,与此同时,电子商务正面临着严峻的网络伦理危机的考验,经调查发现,电子商务网站访问者中有一半以上的用户担心钓鱼网站,担心电子商务交易中支付工具的安全性,这些人表示如果无法获取该网站进一步的确认信息,将会选择退出交易,这将会造成电子商务参与者的大量流失,不利于网络经济的发展。

三、我国电子商务中存在的伦理问题

学者认为当前国内电子商务之所以处于进退维谷的尴尬状态,其原因不仅在于国内开展电子商务的软、硬件设施建设的滞后,而且还在于我们并没有完全把握电子商务的本质和核心,忽视了电子商务的社会、伦理、文化方面,忽视了“鼠标下的德性,由于网络生态危机使人们对网络安全充满忧虑,挫伤人们参与电子商务的热情,所以我们必须树立“网络生态伦理意识”。

本人将电子商务中所存在的伦理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侵犯知情权

由于交易是通过网络发生的,交易的双方所处位置不同,一方作为卖家,一方作为买家,其双方具有不同的信息储备,互相之间在交易前没有任何关联,所以消费者难以得知其所要购买商品的真实情况,而且有些卖家为了自身利益,与商品不相符的信息引导买家购买,侵犯了买家的知情权。

2.侵犯隐私权

cookies是对消费者个人信息搜集最主要的技术手段之一,是当用户在因特网上浏览网站时通过第三方放置在用户计算机上的一些小文件,这些小文件可以记录用户上网的各种信息,而某些商家没有经过消费者的允许而利用这些手段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随意公开,严重的侵犯了消费者的个人隐私权。

3.网络信任危机

由于网络购物环境具有虚拟性,交易通过网络发生,互相之间在交易前没有任何关联,不存在彼此互相公开的成本和收益,所以网络交易者之间的信任很容易被打破,交易双方很容易出现道德风险问题,例如商家产品质量问题,买方故意拖延交款时间等,这些问题网络交易出现信任危机,是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重要原因。

4.侵犯自

消费者浏览网页时会自动弹出一些广告窗口,强制消费者浏览,有些窗口故意利用技术设置一些关闭障碍,使得消费者很难将其关闭,造成了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的困扰,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自。

5.侵犯知识产权

由于我国法律对电子商务中所存在的知识产权的规定并不完善,所以某些商家钻法律的空子,在网络上大量贩卖盗版产品,盗版书籍,盗版电影,盗版游戏等等,侵害了正规企业的利益,严重侵犯了知识产权。

6.垃圾信息和邮件

邮件广告正源源不断的投入个人用户的邮箱中,这些邮件大多是虚假垃圾邮件,这些邮件中有些带有欺诈性,会给消费者带来经济损失,我国每年因垃圾邮件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就高达63亿,而邮件广告中可能出现一些非安全性的链接,致使消费者进入钓鱼网站从而受骗,而垃圾邮件也占了巨大的网络空间资源。

7.配送和售后服务不到位

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之一,如果配送服务不到位就无法产生电商效应,不能及时准确的完成电子商务所有交易流程,使消费者对这种运作方式产生怀疑,失去信心从而减少网络交易的成交量,另一方面消费者收到商品后将货款确认给商家后,某些商家便不再给消费者提供售后服务,致使消费者投诉无门,对网络购物产生失望的情绪。

8.不建全的电商法律制度

由于电子商务是新兴产业,政府相关部分还未制定出一套合理完善的法律法规,某些商家钻法律的空子,使网络犯罪,网络欺诈,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网络经济的稳定发展。

9.泡沫效应

网络经济处于世界经济发展的风口浪尖,这种“新经济”得到了业界的高度推崇,网络公司股票一路攀升,使网络公司不断壮大发展,但是好景不长,这一现象也只是昙花一现,繁华之后,股票开始暴跌,许多网络公司开始纷纷倒闭。

四、产生诸多伦理问题的原因

1.网络的虚拟性

传统媒体信息会受到有关部分的管制制约,可网络并没有相应的部门监督,即使发现信息存在虚假性也难找到部门投诉举报,而且网络企业大多“无址化”,根本无法知道企业的地址,致使一些企业肆无忌惮的垃圾虚假信息。

2.瞬间性

网络交易是瞬间进行的,人们会在瞬间交易过程中将自己的信息大量的透露给卖家,致使个人隐私权有可能被侵犯,而实体交易过程中无需透露个人信息,家庭住址,所以个人隐私很难被侵犯。

3.不完善的电子商务法律机制

对于新兴产业所设立的相关法律存在漏洞和缺失,致使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缺乏伦理道德约束和法律制度保障缺失的电子商务活动,是一个毫无约束的虚拟空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大量的经济陷阱和商业欺诈使许多网络用户不仅不能领略到电子商务活动中带来的优处,反而对此产生了许多恐惧,阻碍了网络购物健康持续地发展。

4.网络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网络基础设施跟不上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我国企业网络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电子商务认知度低,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软件的拥有率低,不能有效的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以至于在电商发展的大潮中被淹没。

5.效用原则的强化引发的道德危机

电子商务所追求的是快捷的交易和效用最大化,致使企业为了经济效益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破坏了电子商务运营环境的稳定和谐。

五、电子商务的道德困境

1.利已主义的价值观

电商企业为了在电子商务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各种渠道销售产品推广产品,无暇顾及竞争中是否违规,是否给消费者造成损失,这是利已主义的最大表现。

2.效用主义和唯物质主义

电子商务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消费者的消费权益,解决了传统购物方式的诸多瓶颈,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消费模式,但是却消弱了人际间的正常商务交往,增强了人们对网络和技术的极端依赖,滋生了冷漠和自私的极端心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完全让位于利益的权衡。

3.网络主体自律性差

网络交易监管力度薄弱,交易双方发生网络纠分无法得到合理的申诉,使得参与主体自律性低下,商家欺骗消费者,消费者恶意刁难等现象时有发生。

六、电子商务伦理原则的构建

1.全面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必须加强道德的自律性,宣传网络道德的重要性,提高网民对网络道德的认知水平,开展专项讲座,在学校,社区,单位开展学习讲座,倡导市民文明购物,文明上网。

2.营造诚实信用的电商环镜

“人无信不立”,诚实信用自古以来就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原则,倡导电商参与主体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完成交易,要求卖方传递真实的商品信息,买方做出真实的产品回馈。

3.建立第三方诚信监管部门

在网络交易平台中设置第三方诚信监管部门,类似于网络警察,全程参与交易的进行,有效的对买卖双方做出诚信监管,有效的维护网络秩序。

4.研发更高的网络软件技术

设立防火墙确保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不被窃取,开发新型监控软件,确保交易的公平公正,就如监控录像,可以将交易过程全程监控,为交易双方提供交易证据,确保个自利益的实现。

5.建立健全的网络交易法规

对于虚假信息,贩卖盗版产品,泄露个人隐私等网络违法行为作出明确的规定以及相应的惩罚措施,严厉打击电子商务交易中的非法经营以及危害人民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保障电子商务活动的正常进行。

6.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

杜绝虚假信用评价误导消费者,对于信用炒作商家给与严重的处罚,使消费者看到商品的真实评价,从而对商品作出选择判断。

7.建立双赢互惠原则

顾名思义就是建立消费者和商家共赢的原则,它要求商家在经营的过程中诚实守信,不得虚假信息,并提供盈利范围内的消费者返利活动,消费者在收到货品后,无任何质量问题的情况下及时确认回款给卖家并得到相应的返利,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8.建立同意确认原则

商家在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同时需征求消费者的同意,例如卖家将聊天记录挂到网上以此来宣传产品的优势,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侵犯了隐私权的行为,若经过消费者同意再将其放置网络则可以视为不侵权行为。

总结,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伴随而来的除了经济效益之外,还有伦理道德问题,作为电子商务的参与主体,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加强自律,完善个人道德建设,而不是只享受科技所带来的便利而丢失了人类最初的信任本质,在不断加强自律的同时更有责任在网络交易中做好诚信监管,使电子商务更安全稳定的发展下去,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严耕,陆俊,孙伟平.网络伦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2]李伦.鼠标下的德性[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3]黄寰.网络伦理危机及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陈开慧,李祥.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伦理约束模型研究[J].情报杂志,2009,(2).

[5]殷红.网络交易中的私人秩序――声誉可执行契约与信用评价体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

[6]温芝龙.现代服务业中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中国商贸,2011,(11).

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篇8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2001年是中国大陆网络公司运作模式的转轨年。从电子信箱的收费开始,引发了一系列网络免费服务变成收费服务的大行动。作为网络公司运作模式的探索,这些作法无可非议。从法律上讲,这些作法也许无懈可击。其实也不尽然,不过这不是本文的主题。本文关注的是,网络公司纷纷“背信弃义”,将各种先前承诺的免费服务单方面地改为收费服务,或缩小服务范围,这对整个电子商务来说将意味着什么?

从已知的后果来看,这加剧了网络信任危机,给本来就先天发育不足的电子商务人文环境造成严重后果。在应对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网络公司缺乏处理危机事件的思想准备和实际能力。尽管一些网络公司为此做出了种种努力,但最终没能将这种危机的负效应降低到最低程度,没能从根本上挽回失地。

2001年10月中旬,被誉为中国大陆电子商务的形象大使的某电子商务公司突然崩溃,更是给网络信任危机雪上加霜。有关部门一周内接到数十起消费者投诉,反映该公司收取消费者订购商品的货款,却不予发货,消费者打电话询问也无人接听,所欠供应商近千万货款也未能归还。11月15日,有关部门不得不向消费者紧急警示,不要再向该公司汇款购物,如果已经对消费者构成侵权,可以举报投诉;并奉劝人们最好选择货到付款的方式进行交易。[注一]

由于这家公司是大陆电子商务的拓荒者,享有很高的声誉,它的崩溃给整个电子商务造成无可估量的影响,使电子商务网站遭遇了最严重的创伤——网络信任危机。这个冬天无疑也是中国大陆电子商务的冬天。有专家正确指出,此事件对行业的伤害超过了对企业自身的伤害。事实上,此事一出,供应商失去了对网络销售公司的信任,大多立即做出反应,提出必须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愿再赊货销售。这对目前主要靠赊货销售的电子商务公司来说,不啻于晴天霹雳。

曾几何时,“电子商务,商机无限”的“公益广告”充斥各种媒体。互联网的确给新经济带来了无限希望,但无限商机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如期而至。个中原因,与网络缺乏普遍的信任密切有关。我们不妨将这种网络信任的“虚位”和困境称为“网络信任危机”。

具体而言,所谓网络信任危机是指计算机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人们对网络安全、网络信用体系缺乏足够的信任,从而导致网络人际交往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困境。目前,网络信任危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网络技术安全的权威尚未建立起来。网络病毒的肆虐、骇客及骇客行为的频频发生、网络犯罪的侵袭,对网络安全构成威胁,严重危及网络环境的安宁,加上网络安全技术发展的滞后和网络服务商安全意识的淡薄,使人们对网络技术安全缺乏必要的信任,甚至有人把网络技术视为不安全技术的代表。

(2)网络公司信誉和网络营销体系的信誉尚未确立。网络公司是一种新型公司,网络交易体系采用的也是一种全新的模式。由于博弈次数不够,或由于一开始人们就有上当受骗的经历,产品质量、商家信誉和售后服务的良好形象尚未确立起来,人们对这种新型的网络营销体系缺乏起码的信任,甚至有人极端地认为网络公司是皮包公司的代名词。

(3)电子商务信用工具的缺乏和不完善。信用工具和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长期发展的产物,由于网络经济发展时间不长,使电子商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信用体系的不成熟。这一方面表现为缺乏足够多的网络信用工具,另一方面表现为这些信用工具的不完善,加上人们对网络信息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心存疑虑,从而导致人们对电子商务信用工具的不信任。

(4)网络公民诚实信用的形象尚未树立起来。由于网络中的大部分行为具有匿名性,“网络中没人知道你是一只狗”的观念大行其道,网民自我角色意识淡化,良心机制在网民行为中的自我监督作用减弱,使网络行为变得漂浮不定,难以保证确定性,从而网民互相之间缺乏足够的信任。

(5)网络前途的不确定性。作为新经济的网络经济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吸引了众多的眼球和风险投资。由于其仍处于探索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一些问题,碰到了一些困难。目前,网络经济正处于高潮过后的低谷时期。这是网络经济的转折时期,对其前途人们众说纷纭,甚至出现一些所谓的“悲观主义”者,“网络泡沫”的说法不绝于耳,这种人气的低迷使人们对网络未来的信心大打折扣。

网络信任危机实质上是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它反映了现阶段网络社会秩序尚未完全确立起来的基本事实。因此,网络信任危机也可以归结为网络信任与网络社会秩序耦合机制的危机。信任与社会秩序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关系通过一种所谓的耦合机制来实现。

首先,信任是形成社会秩序的核心元素。社会秩序的维持和新的社会秩序的形成必须依赖信任。没有信任,人们无法达成共识,而社会秩序正是共识的产物。网络主体之间如果缺乏信任,就会产出离散网络社会和网络社区的因子,这些因子被逐渐放大,就可能危及网络社会的存在。事实上,网络社会或网络文化的形成,正是基于人们在网络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共识。达成的共识越多,网络社会就越稳定。

人们在行为互动中,为了降低交易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不确定性,逐渐形成了一些规则。这些规则可以使你预期别人会干什么,别人也可以据此预期你要干什么。当这些预期一旦趋于稳定,而成为共同信念,就可以归结为一种文化。网络文化就是网络社会,它是基于网络行为规范形成的共同信念。

如果人们相互之间没有共同的行为规范,没有共同的信念,那么,彼此就难以预期对方将做什么,而一旦彼此不能预期对方的行为,那么彼此之间就会缺乏必要的信任,没有信任就会导致进一步的行为规范难以形成和确立,从而导致一种恶性循环。因此,“信任”在文化形成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一定意义上讲,没有信任就没有真正的文化。同样,如果人们在网络行为中不能建立信任,那么真正的网络文化就不可能建立起来。

对市场经济而言,信任更是须臾不可缺少。市场交易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消除信息不确定性的过程。没有信任,人们无法消除信息的不确定性,从而不能预期交易行为发生的确定性。缺乏这种确定性,人们可能有交易的需求,但缺乏实施的动机。

其次,社会秩序是信任产生的基础。没有社会秩序,人们的行为缺乏必要的指南,难以预测他人行为的结果。同时,信任是对社会秩序的认同和接受,缺乏这种认同和接受,人们的行为就会失去确定的框架,难以达成信任。

一般而言,一个秩序的社会有一个主流的价值体系,信任系于社会的主流价值体系。没有一个主流的价值体系,人们既无法评判自己行为的价值,也无法评判他人行为的价值。人们既无法判断自己行为的后果,也难以预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对他人行为价值的评判和对他人行为预期的确定性是信任的内在要求。失去这种确定性,不可能产生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正如郑也夫所指出的,信任从来依赖于社会的道德环境,当社会没有在其日常生活中为道德实践留下空间时,信任几成无本之木。[注二]

因此,网络信任危机实质上是一种网络文化危机、一种网络伦理的危机。计算机网络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网络伦理和主流价值体系尚处于形成之中,网络信任缺乏应有的网络伦理和主流价值体系的支持,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目前网络中缺乏普遍的信任。这正是研究网络信任危机所要揭示的伦理意蕴。

电子商机无限的困境使理性的人们陷入沉思反省之中。人们从不同视角研究了这一问题,如技术的、经济的和法律的。经济学家、业内人士和法律界人士纷纷从各自的角度分析原因,寻找对策。

关于目前电子商务的困境,人们讨论的很多。一般认为电子商务之所以发展缓慢,首先是因为尚未找到比较适宜的电子商务模式,B2B还是B2C,抑或其他模式,似乎都缺乏经济亲和力。其次,电子商务的基础建设跟不上。上网价格高、速度慢、人员少;网上结算体系不成熟,信用制度不完善;商品配套体系不健全。

毫无疑问,这些都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障碍,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社会伦理文化因素。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给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消费习惯、价值观念等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另一方面,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消费习惯,尤其价值观念对网络经济、电子商务具有很强的制约作用。这些因素与前述所谓的“三座大山”一起构成了电子商务发展所必需的环境。“三座大山”是硬环境,而社会伦理文化环境则是软环境。

我们曾撰文从伦理文化的视角研究这一问题,认为隐藏在这种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伦理文化根源。[注三]在此,我们要强调的是,网络信任危机就是其伦理文化根源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商品交换,具有快捷、方便和普遍等优点。但是,交换活动本身所蕴涵的人与人的关系的本质没有改变,交换活动蕴涵的伦理特质依然存在。如果缺乏信任机制,这种交换就难以普遍化,因而难以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电子商务交换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要实现从看货付款“直接交换”过渡到以信用工具和信用体系为中介的“间接交换”。这种间接交换的普遍性依赖于信用体系的有效性。因此,网络信用体系就成为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这种信用体系既包括信用体系硬件的建设,也包括信用体系软件的建设;既包括信用工具的建设,也包括以信任为基础的伦理文化环境的营造。

另一方面,网络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实现从“熟人经济”向“陌生人经济”的过渡,或者说从“直接经济”到“间接经济”的过渡。这一转变需要人们的价值观念、购物方式跟着发生变化。转换的好无疑有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否则,就可能成为发展电子商务的障碍。

电子商务的困境与人们长期以来在原子社会、传统经济中所形成的交易习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有着深层的联系。这种联系在电子商务的初级阶段——电子贸易阶段已露端倪。在传统的商务活动中,人们更喜欢与真实的人打交道,所谓“眼见为实”,同时也依赖传统的信用工具和信用体系。而在网络中,这两个方面目前都不能满足,既不能“面对面”,也缺乏相应的信用工具和信用机制。正如查克·马丁所指出的:“atm刚问世时,有人说,不会有人用的,人们宁愿跟‘真正的人’打交道。现在,消费者却花钱使用这样的机器。但是,这需要时间和习惯的改变,一旦人们意识到它的好处之后,使用atm的习惯就渐渐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注四]

当传统经济中的信任体系尚待完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尚未解决情况下,将传统经济与以“虚拟性”著称的互联网结合起来,必然会使原本就不结实的信任体系和信任机制变得更加飘浮不定,让人难以适从。在这种环境下,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注定要遭受更多的磨难。因此,建立适应网络经济发展以信任为核心元素的伦理文化环境,已成为推进新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中国发展电子商务注定要经受更多的磨难,因为,我们除了要应对其他发达国家共同面临的电子商务中的难题,我们还必须解决由于自身市场经济先天发育不足和经济长期封闭带来的人文条件的欠缺等难题。例如,中国传统的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信用习俗是适应少量的小规模的商品交换而形成的伦理文化状态,时至今日,它已明显不适应大规模全球化的商品交换。

必须指出的是,我们不能将信任体系的建设等同于人际关系商品化。人际关系的商品化恰恰是缺乏适应现代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伦理文化环境的表现。人际关系商品化也表明缺乏现代意义上的信用体系,因为,缺乏中介性的信用体系,商品的交换不得不诉求人际关系,不得不拘泥于熟人经济。即使能够突破熟人经济,也常常会因信任机制的缺乏而支付额外的大量的交易成本。因此,缺乏信任机制难以实现真正的市场经济,难以产生高效率的经济效应。“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帝王法则,这正是我们研究网络信任危机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综上所述,为了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我们不仅要大力发展网络安全技术、提高网络企业的信誉和加强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建设,而且要着力培育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伦理文化环境。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B2C电子商务发展到现在已经好几年了,由于网络信任危机问题没有解决,电子商务的发展没有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成功。只要想一想美国的邮购业就不难理解这一点。美国的邮购业能够有今天这么发达的局面,是与他们长期以来建立信任和信用体系的努力分不开的。配送体系等电子商务的硬件建设,需要的也许是资金,而以信任为核心的人文环境的营造则不仅仅是一个资金的问题,它需要的也许是足够的时间和长期的努力。

注释:

注一:目前该公司已恢复营运,正在积极清退消费者的款项,并与供货商达成了还款计划。

注二:郑也夫:信任与社会秩序,《学术界》,2001年第4期。

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篇9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2001年是中国大陆网络公司运作模式的转轨年。从电子信箱的收费开始,引发了一系列网络免费服务变成收费服务的大行动。作为网络公司运作模式的探索,这些作法无可非议。从法律上讲,这些作法也许无懈可击。其实也不尽然,不过这不是本文的主题。本文关注的是,网络公司纷纷“背信弃义”,将各种先前承诺的免费服务单方面地改为收费服务,或缩小服务范围,这对整个电子商务来说将意味着什么?

从已知的后果来看,这加剧了网络信任危机,给本来就先天发育不足的电子商务人文环境造成严重后果。在应对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网络公司缺乏处理危机事件的思想准备和实际能力。尽管一些网络公司为此做出了种种努力,但最终没能将这种危机的负效应降低到最低程度,没能从根本上挽回失地。

2001年10月中旬,被誉为中国大陆电子商务的形象大使的某电子商务公司突然崩溃,更是给网络信任危机雪上加霜。有关部门一周内接到数十起消费者投诉,反映该公司收取消费者订购商品的货款,却不予发货,消费者打电话询问也无人接听,所欠供应商近千万货款也未能归还。11月15日,有关部门不得不向消费者紧急警示,不要再向该公司汇款购物,如果已经对消费者构成侵权,可以举报投诉;并奉劝人们最好选择货到付款的方式进行交易。[注一]

由于这家公司是大陆电子商务的拓荒者,享有很高的声誉,它的崩溃给整个电子商务造成无可估量的影响,使电子商务网站遭遇了最严重的创伤——网络信任危机。这个冬天无疑也是中国大陆电子商务的冬天。有专家正确指出,此事件对行业的伤害超过了对企业自身的伤害。事实上,此事一出,供应商失去了对网络销售公司的信任,大多立即做出反应,提出必须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愿再赊货销售。这对目前主要靠赊货销售的电子商务公司来说,不啻于晴天霹雳。

曾几何时,“电子商务,商机无限”的“公益广告”充斥各种媒体。互联网的确给新经济带来了无限希望,但无限商机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如期而至。个中原因,与网络缺乏普遍的信任密切有关。我们不妨将这种网络信任的“虚位”和困境称为“网络信任危机”。

具体而言,所谓网络信任危机是指计算机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人们对网络安全、网络信用体系缺乏足够的信任,从而导致网络人际交往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困境。目前,网络信任危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网络技术安全的权威尚未建立起来。网络病毒的肆虐、骇客及骇客行为的频频发生、网络犯罪的侵袭,对网络安全构成威胁,严重危及网络环境的安宁,加上网络安全技术发展的滞后和网络服务商安全意识的淡薄,使人们对网络技术安全缺乏必要的信任,甚至有人把网络技术视为不安全技术的代表。

(2)网络公司信誉和网络营销体系的信誉尚未确立。网络公司是一种新型公司,网络交易体系采用的也是一种全新的模式。由于博弈次数不够,或由于一开始人们就有上当受骗的经历,产品质量、商家信誉和售后服务的良好形象尚未确立起来,人们对这种新型的网络营销体系缺乏起码的信任,甚至有人极端地认为网络公司是皮包公司的代名词。

(3)电子商务信用工具的缺乏和不完善。信用工具和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长期发展的产物,由于网络经济发展时间不长,使电子商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信用体系的不成熟。这一方面表现为缺乏足够多的网络信用工具,另一方面表现为这些信用工具的不完善,加上人们对网络信息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心存疑虑,从而导致人们对电子商务信用工具的不信任。

(4)网络公民诚实信用的形象尚未树立起来。由于网络中的大部分行为具有匿名性,“网络中没人知道你是一只狗”的观念大行其道,网民自我角色意识淡化,良心机制在网民行为中的自我监督作用减弱,使网络行为变得漂浮不定,难以保证确定性,从而网民互相之间缺乏足够的信任。

(5)网络前途的不确定性。作为新经济的网络经济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吸引了众多的眼球和风险投资。由于其仍处于探索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一些问题,碰到了一些困难。目前,网络经济正处于高潮过后的低谷时期。这是网络经济的转折时期,对其前途人们众说纷纭,甚至出现一些所谓的“悲观主义”者,“网络泡沫”的说法不绝于耳,这种人气的低迷使人们对网络未来的信心大打折扣。

网络信任危机实质上是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它反映了现阶段网络社会秩序尚未完全确立起来的基本事实。因此,网络信任危机也可以归结为网络信任与网络社会秩序耦合机制的危机。信任与社会秩序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关系通过一种所谓的耦合机制来实现。

首先,信任是形成社会秩序的核心元素。社会秩序的维持和新的社会秩序的形成必须依赖信任。没有信任,人们无法达成共识,而社会秩序正是共识的产物。网络主体之间如果缺乏信任,就会产出离散网络社会和网络社区的因子,这些因子被逐渐放大,就可能危及网络社会的存在。事实上,网络社会或网络文化的形成,正是基于人们在网络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共识。达成的共识越多,网络社会就越稳定。

人们在行为互动中,为了降低交易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不确定性,逐渐形成了一些规则。这些规则可以使你预期别人会干什么,别人也可以据此预期你要干什么。当这些预期一旦趋于稳定,而成为共同信念,就可以归结为一种文化。网络文化就是网络社会,它是基于网络行为规范形成的共同信念。

如果人们相互之间没有共同的行为规范,没有共同的信念,那么,彼此就难以预期对方将做什么,而一旦彼此不能预期对方的行为,那么彼此之间就会缺乏必要的信任,没有信任就会导致进一步的行为规范难以形成和确立,从而导致一种恶性循环。因此,“信任”在文化形成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一定意义上讲,没有信任就没有真正的文化。同样,如果人们在网络行为中不能建立信任,那么真正的网络文化就不可能建立起来。

对市场经济而言,信任更是须臾不可缺少。市场交易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消除信息不确定性的过程。没有信任,人们无法消除信息的不确定性,从而不能预期交易行为发生的确定性。缺乏这种确定性,人们可能有交易的需求,但缺乏实施的动机。

其次,社会秩序是信任产生的基础。没有社会秩序,人们的行为缺乏必要的指南,难以预测他人行为的结果。同时,信任是对社会秩序的认同和接受,缺乏这种认同和接受,人们的行为就会失去确定的框架,难以达成信任。

一般而言,一个秩序的社会有一个主流的价值体系,信任系于社会的主流价值体系。没有一个主流的价值体系,人们既无法评判自己行为的价值,也无法评判他人行为的价值。人们既无法判断自己行为的后果,也难以预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对他人行为价值的评判和对他人行为预期的确定性是信任的内在要求。失去这种确定性,不可能产生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正如郑也夫所指出的,信任从来依赖于社会的道德环境,当社会没有在其日常生活中为道德实践留下空间时,信任几成无本之木。[注二]

因此,网络信任危机实质上是一种网络文化危机、一种网络伦理的危机。计算机网络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网络伦理和主流价值体系尚处于形成之中,网络信任缺乏应有的网络伦理和主流价值体系的支持,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目前网络中缺乏普遍的信任。这正是研究网络信任危机所要揭示的伦理意蕴。

电子商机无限的困境使理性的人们陷入沉思反省之中。人们从不同视角研究了这一问题,如技术的、经济的和法律的。经济学家、业内人士和法律界人士纷纷从各自的角度分析原因,寻找对策。

关于目前电子商务的困境,人们讨论的很多。一般认为电子商务之所以发展缓慢,首先是因为尚未找到比较适宜的电子商务模式,B2B还是B2C,抑或其他模式,似乎都缺乏经济亲和力。其次,电子商务的基础建设跟不上。上网价格高、速度慢、人员少;网上结算体系不成熟,信用制度不完善;商品配套体系不健全。转贴于

毫无疑问,这些都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障碍,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社会伦理文化因素。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给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消费习惯、价值观念等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另一方面,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消费习惯,尤其价值观念对网络经济、电子商务具有很强的制约作用。这些因素与前述所谓的“三座大山”一起构成了电子商务发展所必需的环境。“三座大山”是硬环境,而社会伦理文化环境则是软环境。

我们曾撰文从伦理文化的视角研究这一问题,认为隐藏在这种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伦理文化根源。[注三]在此,我们要强调的是,网络信任危机就是其伦理文化根源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商品交换,具有快捷、方便和普遍等优点。但是,交换活动本身所蕴涵的人与人的关系的本质没有改变,交换活动蕴涵的伦理特质依然存在。如果缺乏信任机制,这种交换就难以普遍化,因而难以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电子商务交换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要实现从看货付款“直接交换”过渡到以信用工具和信用体系为中介的“间接交换”。这种间接交换的普遍性依赖于信用体系的有效性。因此,网络信用体系就成为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这种信用体系既包括信用体系硬件的建设,也包括信用体系软件的建设;既包括信用工具的建设,也包括以信任为基础的伦理文化环境的营造。

另一方面,网络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实现从“熟人经济”向“陌生人经济”的过渡,或者说从“直接经济”到“间接经济”的过渡。这一转变需要人们的价值观念、购物方式跟着发生变化。转换的好无疑有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否则,就可能成为发展电子商务的障碍。

电子商务的困境与人们长期以来在原子社会、传统经济中所形成的交易习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有着深层的联系。这种联系在电子商务的初级阶段——电子贸易阶段已露端倪。在传统的商务活动中,人们更喜欢与真实的人打交道,所谓“眼见为实”,同时也依赖传统的信用工具和信用体系。而在网络中,这两个方面目前都不能满足,既不能“面对面”,也缺乏相应的信用工具和信用机制。正如查克·马丁所指出的:“atm刚问世时,有人说,不会有人用的,人们宁愿跟‘真正的人’打交道。现在,消费者却花钱使用这样的机器。但是,这需要时间和习惯的改变,一旦人们意识到它的好处之后,使用atm的习惯就渐渐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注四]

当传统经济中的信任体系尚待完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尚未解决情况下,将传统经济与以“虚拟性”著称的互联网结合起来,必然会使原本就不结实的信任体系和信任机制变得更加飘浮不定,让人难以适从。在这种环境下,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注定要遭受更多的磨难。因此,建立适应网络经济发展以信任为核心元素的伦理文化环境,已成为推进新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中国发展电子商务注定要经受更多的磨难,因为,我们除了要应对其他发达国家共同面临的电子商务中的难题,我们还必须解决由于自身市场经济先天发育不足和经济长期封闭带来的人文条件的欠缺等难题。例如,中国传统的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信用习俗是适应少量的小规模的商品交换而形成的伦理文化状态,时至今日,它已明显不适应大规模全球化的商品交换。

必须指出的是,我们不能将信任体系的建设等同于人际关系商品化。人际关系的商品化恰恰是缺乏适应现代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伦理文化环境的表现。人际关系商品化也表明缺乏现代意义上的信用体系,因为,缺乏中介性的信用体系,商品的交换不得不诉求人际关系,不得不拘泥于熟人经济。即使能够突破熟人经济,也常常会因信任机制的缺乏而支付额外的大量的交易成本。因此,缺乏信任机制难以实现真正的市场经济,难以产生高效率的经济效应。“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帝王法则,这正是我们研究网络信任危机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综上所述,为了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我们不仅要大力发展网络安全技术、提高网络企业的信誉和加强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建设,而且要着力培育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伦理文化环境。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B2C电子商务发展到现在已经好几年了,由于网络信任危机问题没有解决,电子商务的发展没有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成功。只要想一想美国的邮购业就不难理解这一点。美国的邮购业能够有今天这么发达的局面,是与他们长期以来建立信任和信用体系的努力分不开的。配送体系等电子商务的硬件建设,需要的也许是资金,而以信任为核心的人文环境的营造则不仅仅是一个资金的问题,它需要的也许是足够的时间和长期的努力。

注释:

注一:目前该公司已恢复营运,正在积极清退消费者的款项,并与供货商达成了还款计划。

注二:郑也夫:信任与社会秩序,《学术界》,2001年第4期。

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络财务会计;财务管理

从近几年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特别是在电子商务的网络财务会计这一领域,网络财务会计以电子商务为基础,它的发展在给各个领域发展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只有解决了缺陷问题,网络财务会计才能更高效、安全、健康的发展。

一、电子商务的概念

电子商务是指商业贸易利用网络环境进行交易,实现消费者在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关于金融等商务活动,与传统的商务模式相比较,电子商务克服了时间地点的障碍,节约了商务交易的成本,是一种综合了多种管理系统的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二、网络财务会计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应用

(一)电子商务给网络财务会计提出的新挑战

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催生了网络财务会计,网络财务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交易过程中带来了无纸化、直接化的挑战,它不仅可以进行远程交易,还解决了原始数据实现电子签字的问题,并且支付方式也有原来的纸币现金、支票、汇票等方式逐渐向电子货币、电子支票、在线支付等方式转变。网络结算方式的出现,真正推动了货币的转变,削弱了传统记账本货币的会计假设。其次,电子商务技术也为网络财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网络财务会计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对财务管理的各项功能进行了优化和整合问题,扩大了网络财务管理的工作领域,增强了网络财务会计的功能,完成了财务管理以及相关工作的在线运作。

(二)网络财务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

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原料查询、采购、产品显示、销售以及电子支付等一系列交易都是通过网络环境实现的,企业之间、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往来也都是通过网络实现的。网络财务是新兴的一种现代网络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具备支持电子单据与电子货币的功能,承担起了网络环境下各个终端之间的经济业务联系。同时,网络财务也改变了传统财务的纸质数据形式,有效的解决了电子商务在网络环境的运行过程当中有关财务的问题。总而言之,网络财务实现了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对企业财务的运营可以通过远程处理,实现了企业财务会计的电子货币以及电子账单的传送。所以说,网络财务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能够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电子商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电子商务与传统的商务经营模式相比,电子商务因为适用人群多、经营方便等特点而广泛的被企业所应用,并且改变了传统的实体店为主的经营模式。针对目前,运用电子商务来进行企业财务管理的几乎都是大型企业,小企业很少运用电子商务,所以,电子商务在企业大小企业中的发展不均衡很容易导致企业之间合作的脱轨现象发生,为了更好的促进大小企业整体的发展,就必须要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呼吁运用电子商务的模式。

(四)电子商务模式促进了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体化

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对企业财务信息收集能力比较弱,只能对企业的局部财务状况进行管理,而电子商务模式则利用多个商务平台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统一集中的核算,对企业的财务进行全面的管理,减少了企业财务信息的纰漏,完善了传统企业财务管理所容易出现的问题,从而减少了企业发展的风险,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

三、网络财务会计存在的问题

网络财务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相比,网络财务会计并没有实际的网络主体。传统财务会计自进行核算时,会有一个明确的会计主体,也就是指明确的经济活动,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会计人员可以根据这个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可靠的会计信息。而网络财务会计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经济活动,因为网络是虚拟的,而主体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网络财务会计的虚拟化不利于网络财务会计的发展。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财务会计的发展措施

(一)财务会计国际化的发展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传统财务在形式上的单一会计计量模式逐渐被瓦解,企业之间的贸易几乎都是通过网络环境以电子货币的形式来进行交易的,网络财务会计的发展也必然将推动其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所以,电子商务财务会计应该通过网络积极进行关于财务信息的于披露,而网络财务也需要构建更系统更全面的财务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大量财务会计信息,保证财务会计的集成化,以便于与海外公司进行商务贸易交易。

(二)加强网络财务会计的监管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要重视网络财务会计的监管,在传统的财务管理中,都会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并会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因此,在虚拟的网络财务会计管理中,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对网络财务进行加强监督管理,以保证网络财务会计的顺利开展。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财务会计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到,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财务管理也得到了发展,代替了传统的财务管理,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推动了网络经济财务会计管理相关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松.基于电子商务网络财务会计发展研究篇[J].财税研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