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2:52

环境保护培训篇1

参加培训班学习的对象有:六城区计经委、城建局负责人、各区工业集中地街道负责人,郊区、县计经委、农林局、建设局(城建局)负责人、各区县政府所在地街道、乡镇负责人等共计40人。专题培训班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富民强市、加快发展的奋斗目标和我市“十五”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纲要,认真落实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任务,不断提升我市干部环境保护工作的思想认识水平、知识水平和政策水平,加大我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创建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工作力度,进一步推动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向前发展。

培训班学习内容是:1、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我国环境保护的法规、政策与制度;3、循环经济与企业环境管理;4、我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的形势与对策。

为期5天的培训班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授课阶段。分别由省环保局原局长袁克昌教授、省环保厅柴汉民副厅长、省环保厅政策法规处许纲熙处长和市环保局孙永深书记进行讲课;二是考察阶段。组织参训学员到杭州、绍兴参观考察;三是总结阶段。参训学员代表发言,谈参加学习培训的体会、对环保工作的认识和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打算,并由市环保局领导对培训班学习情况进行了总结。

这次为期一周的环境保护专题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特点鲜明,效果较好。主要特点是:

一是领导重视。为办好培训班,市环保局、市委党校和市委组织部有关职能处室多次研究办班工作事宜。开学典礼上,与会领导做了讲话,提了要求,体现了对干部参加学习培训工作的重视,也促使大家珍惜和认真参加学习。

二是学员学习认真。参加这次培训的学员大多是区县部门的领导干部和街道领导干部,他们在单位工作很忙,但参加调训学习后,都能集中思想精力,认真参加学习,保证了学习培训的效果。表现在到课率高、听课认真、笔记认真、考察参观认真、交流发言认真。

三是组织实施严密。为办好这次专题培训班,市委组织部、市环保局准备时间比较长,对培训班学习、生活和考察安排考虑的比较周到,尽最大努力让学员学习好、生活方便。在学习班期间,市环保局有关同志自始至终与学员在一起学习、考察,市委党校在学员的上课、住宿等教学保障上给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学校领导多次指示搞好教学保障工作,教务处和服务中心领导亲自过问、安排,还专门指派了班主任,协助教学工作的组织管理工作。学习一致表示,这次培训班组织的非常周到严密,感到很满意。

环境保护培训篇2

一、培训原则

(一)培训工作统一部署,教学考核与培训管理分离。

(二)培训规范,内容切合实际,注重实效。

二、培训目标

拓展监理工程师的知识结构,更新监理工程师的专业知识,提高监理工程师从业技能,今年重点开展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监理知识培训。培训工作分两个阶段组织:

(一)*为试点培训期,组织对部分甲乙级监理单位中已办理岗位登记且从事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监理工作的监理工程师进行培训;

(二)*-2009年为全面推行期,组织对全部公路水运工程监理企业中已办理岗位登记的监理工程师进行轮流培训。

三、培训对象

(一)公路水运工程监理企业中分管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作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

(二)项目总监(代表)、高级驻地工程师;

(三)受聘于公路水运工程监理企业并经岗位登记,现场从事安全、环保监理工作的监理工程师;

(四)其他自愿参加培训的人员。

四、培训教材、内容与学时

(一)培训教材。

1.《公路施工环境保护监理》(人民交通出版社,*.3);

2.《水运施工环境保护监理》(人民交通出版社,*.8);

3.《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监理》(人民交通出版社,*.4)。

(二)培训内容。

1.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2.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相关技术知识;

3.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监理的基本概念、业务范围和法律职责;

4.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监理工作的实施要点。

(三)培训学时。

1.安全生产监理:3天;

2.环境保护监理:3天。

五、培训组织分工

(一)部质监总站负责制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监理培训总体方案,指导协调有关工作;

(二)各省质监机构负责本地区、本部门的培训组织管理工作,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具体组织培训的各项工作;为保证培训效果,每个培训班不得多于100人,每期不宜多于3个班;培训收费按培训管理实际成本核算,不得以赢利为目的。

(三)监理协会具体负责教学安排与培训考试工作。协助部完成培训大纲、试题库的编制;统筹组派授课教师;具体负责命题与阅卷及学员学籍管理等,并定期向部报告情况;所需费用商省质监机构从培训费中提取。

六、培训考试

培训结束按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两个科目分别组织随堂考试,试卷结构以单选、多选、判断等客观题为主,占70%,以改错、简答、分析题为辅,占30%,每科考试卷面总分为100分,60分合格。考试监考工作由各地参照监理执业资格考试模式组织,答卷由各省质监机构密封后交监理协会。部将适时抽查各地培训考试情况。

七、培训成绩认可

对安全生产和(或)环境保护监理科目考试成绩合格者,由监理协会颁发安全生产和(或)环境保护监理培训考试合格证明(附成绩单),在监理协会网站上公布。

部质监总站将根据监理企业的申请,对成绩合格者,适时在其个人监理执业资格证书上背书“已接受安全生产和(或)环境保护监理培训并考试合格”等字样,对其参加继续教育情况予以确认。

八、*年培训工作的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年4月)。

1.4月上旬,部质监总站《关于开展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监理培训工作的总体方案》。

2.4月中旬,监理协会编制培训教学大纲,测算培训学时,初步建立试题库框架。4月下旬,部质监总站组织对教学大纲、试题库框架和试卷格式的审定工作。

3.5月中旬前,监理协会筹备师资力量,建立教师资源库报部质监总站备案;制定案,组织师资培训。

4.5月中旬前,各省质监机构调查培训需求,制定今年本地区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监理培训计划并送监理协会。

(二)启动试点阶段(5月-12月)。

1.5月下旬,监理协会*年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监理培训总体安排;同时调配培训教师,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2.5月下旬,开展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监理培训及考试试点工作。

3.6月下旬,监理协会完成试题库的建设任务,部组织审定。

4.7月-12月期间,根据培训总体安排,完成培训任务。

(三)年度总结阶段(*年1月)。

1.监理协会完成教学评估总结工作并报部质监总站;

2.各省质监机构组织培训效果测评,完成培训管理总结工作,将年度报告和*年培训计划报部质监总站。

3.监理协会进一步完善试题库。

十、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突出重点。

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监理培训工作是监理工程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各地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及时汇总分析、研究解决有关情况和问题,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上报。

(二)密切配合,务求实效。

环境保护培训篇3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部署安排

我局制定印发了《市环保局干部学习培训计划安排》,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领导。按照学习计划,局中心学习组每月集中学习不少于两次,局系统全体干部职工每周一上午9:00进行集中学习;各基层单位也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确定了集中学习时间。集中学习的形式与小组讨论、主题研讨、演讲比赛、参观考察、笔答考试、征文比赛、普通党员讲党课等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针对学习的内容组织相应的考试,确保党员干部集中学习辅导取得实效。

二、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一)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一是抓好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培训。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自治区纪委十届七次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自治区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传达学习了全国、自治区第七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开展了各种学习活动。二是组织干部职工围绕市委、政府《关于开展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活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规定,开展“优化发展环境年活动。三是开展以《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培训。四是组织本系统的46名公务员参加市人社局组织的公务员道德素质教育培训班和公务员网络培训班学习。

(二)加强学习环保工作的方针、政策。一是重点学习国家、自治区、市“十二五”环保规划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环保重点工作的意见。二是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标准、制度的学习,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三是结合工作实际,聘请专家对本系统干部职工进行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环境保护专业理论知识培训。邀请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所、环境保护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总工程师韩应键为本系统的干部职工及市机动车检测机构、热电行业、水泥行业等企业环保负责人进行了的知识讲座,近140人聆听了讲座。邀请美国热电公司公司陆晓冬工程师,就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原理和使用进行专题讲座,监测站、监察支队近50人参加培训。

(三)做好法制培训,提升执法水平。一是结合本市行政执法人员换发《行政执法证》的机遇,积极组织本部门的79名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市政府举办的第55-60期行政执法培训班。二是积极组织开展专业法律知识培训,聘请我局的法律顾问王尚军就我局在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的实际工作中,如何贯彻执行环保部新修订的《环境行政处罚办法》和《环境行政处罚主要文书制作指南》进行专题辅导,全局系统近120名执法人员参加。

(四)加强工作人员的外派学习。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国家环境保护部、自治区环保厅举办的各类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全年共派出155人次参加培训学习,切实提高了环保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工作水平。

三、积极开展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培训工作

为了提高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环境保护法律意识和环境保护专业知识水平,根据工作需要,我局先后组织了367名企业管理人员和社区干部参加了污染源减排监测体系培训和环境友好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培训班。

四、建立机制,确保学习培训有保障

(一)加强理论业务学习的考勤制度。制定了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在安排的学习时间内,没有特殊情况,不得请假。特殊情况,副处级干部向局长请假,科级以下干部向综合处请假,批准后方可缺席学习。局综合处要将每次参加学习的人员情况进行记录。各基层单位也要制定相应的学习制度,做好学习记录,定期对本单位干部职工自学情况进行检查等制度,将学习成效与干部评先和选拔使用挂钩,确保学习计划任务落到实处。

环境保护培训篇4

十一五以来,在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环保厅的大力支持下,我局高度重视,周密组织,采取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应急管理主要负责人具体抓等措施,使我局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有了较大进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宣教培训,是提高处理突发环境事件能力的需要,是增强公众环境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的需要,是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及其造成损害的需要。一是为进一步加强我局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我局及时成立了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部门领导为成员。二是结合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制定了《环境保护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环境保护辐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下发全州各地,各地也相继成立了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形成了上下成线,左右成网的突发环境事件管理网络。三是为增强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能力,增加实践经验,至今,全各地环保局联合当地企业组织开展模拟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演练6次,通过开展应急演练不仅锻炼了应急队伍的能力,还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防范意识和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应急能力。

为加强应急队伍和有关人员的业务培训,我局首先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培训课程,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中央、省、市有关应急管理工作的文件精神,提高广大干部的应急管理水平。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局共参加应急管理培训3人次。通过培训活动,加强了应急管理知识,提高了应急管理水平。

(二)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我局积极开展环境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通过各种宣传渠道进行大力宣传。一是充分运用电视、网络等媒体,针对一些突发性的事件开展了一系列的应急知识宣传教育。二是在各类环境宣传活动中,重点加强了对环境突发事件处置知识的宣传,发放各种应急知识手册册,发放宣传教育材料份,悬挂横幅标语23条。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虽然我局在环境应急管理宣教培训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应急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培训活动相对较少,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二是环境应急救援的社会认知程度还有待提高,群众对突发事件危害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重视度还不够,应急管理知识和技能较贫乏。

环境保护培训篇5

关键词:澳大利亚;环境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53/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003-02

进入21世纪,环境教育已不再是仅仅对应环境问题的教育,它与人口、和平、发展等教育相融合,形成了旨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发展新方向。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让澳大利亚多年来被列为全球十大宜居国家之一,墨尔本和悉尼两大城市更是多年位居世界宜居城市的前列。这与澳大利亚高度重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密不可分,这种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是建立在该国多年来持续不懈的环境教育基础上的。本文概述了澳大利亚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经验及其对我国环境教育的借鉴意义。

一、澳大利亚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1.政府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中的主导角色。澳大利亚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第一国策,联邦政府出台了《环境保护(财政援助)法》、《濒危物种保护法》等近百个涉及环境、自然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的环保法律法规,各级州政府也相应颁布了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同时,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通过立法推动全民的环境教育,确立了全国环境教育框架,把环境教育和培训列为国家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篇章,州政府及环保部门统一协调制定了各州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框架,在环境教育政策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例如,2000年的“为了可持续的未来:环境教育国家行动计划”。澳大利亚的环境教育领域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其中又以新南威尔士州(简称新州)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做得最为出色。早在20世纪60~80年代,新州成立了许多环境教育组织及环境教育基地(中心),该州环保部门及教育部门推出了“地球工作”及“地球公民权”等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新州教育厅于1989年了新州幼儿园至12年级环境教育课程声明,作为新州公立学校进行环境教育的指导文件;新州政府于2001年颁布的课程政策文件中规定“各学校必须制定学校环境教育管理计划”;新州教育培训部门在2009年推出了“地球公民权”可持续发展教育框架,该框架中提到“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有关环境的,她更是有关个人及整个社会的未来”[1]。正是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澳大利亚的一系列环境教育措施得以有效实施,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无不渗透着各种形式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从政府官员到普通公民,人人都能自觉地参与环境保护的各种活动中,从而使澳洲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卓越成绩,使澳洲成为全球生态宜居国家之一。

2.澳大利亚中小学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澳大利亚把环境教育纳入到了中小学的常规基础教育中,环境教育真正做到了从娃娃抓起。根据教学大纲,幼儿园到小学3年级要求了解地球和环境知识,了解人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到了4年级至7年级,教学大纲涉及全球变暖、环境污染、森林火灾等内容;高年级(8年级至12年级)环境教育的内容不仅限于本国的环境危机,还拓展到国际化和全球化的环境保护问题。澳大利亚中小学重视学校环境教育的同时,也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环保实践,教育部门规定中小学学生每年要到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教育中心活动一定天数(学时数)。几乎每个公园、国家保护区、旅游区都建立了中小学生的环境教育基地(中心),这些环境教育基地配有专职的培训教师,他们通过影片、多媒体、模型、动植物标本、挂图等形式向学生传授关于自然及环境保护的知识,同时组织各种各样的野外活动,让学生接触自然环境,直接参与环境保护过程,在各种游戏活动和环境调查活动中提高中小学生的环境意识。在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没有专门的环境保护科目或可持续发展科目,而是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内容渗透到必修课程中。

3.澳大利亚的环境高等教育。澳大利亚的环境高等教育从课程设置入手,结合环境保护实践项目共同构建大学生环境知识体系的整体框架。澳大利亚高等院校无论是否开设环境类专业,均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相关课程纳入大学生选修课程中,使每位大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不同方向的环境类课程。例如,悉尼大学虽然没有专门的环境类专业,但开设了涵盖生态环境、自然保护、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环境类选修课,在各学科中渗透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二、澳大利亚环境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与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环境教育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中期,环境教育在我国各地中小学逐步开展,积累了一些经验。1999年启动的中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部提出将环境教育正式纳入中小学课程;2003年11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2]。但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的环境教育与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以及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还相距甚远。一方面,由于我国的环境教育起步较晚,目前的社会主流群体大多数未接受正规的环境教育,环境意识普遍不高;另一方面,我国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中小学环境教育还存在过于注重环境知识的传授,在相应的环境伦理观和社会责任感方面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等方面的培养尤显薄弱;此外,还存在环境教育师资缺乏等问题。为此,在借鉴澳大利亚环境教育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关于我国环境教育的建议。

1.建立环境教育法律保障体系。澳大利亚环境教育给我们重要的借鉴意义之一在于该国通过立法将环境教育始终贯穿于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教学大纲,并对教师培训做出相关要求。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多年来实施环境教育的成功实践证明,环境教育要以法律、法规为保障。通过立法建立统一的中小学环境教育体制,不但可以使环境教育规范化,还可以有效保障环境教育在各地区、各学校的顺实施,可大大增强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推广力度,推进学校环境教育事业的开展。目前,我国虽已颁布了相关中小学环境教育政策计划,但至今还没有制定有关环境教育的正式法律法规。由于没有相关法律的保障,我国的环境教育在全国各地中小学中的发展很不平衡,实施上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加上教师的环境意识普遍不高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环境教育在中小学的实施效果不理想。为此,完善中小学环境教育法制是当前我国环境教育面临的迫切问题之一。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快建立健全我国的环境教育法律、法规,把环境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中,对环境教育的有关制度要求、环境教育目标、内容、师资培训、经费等做出详细的规定,使我国中小环境教育的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使我国的环境教育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

2.建立适合我国中小学生的环境教育体系。澳大利亚环境教育给我们的借鉴意义之二在于将环境教育渗透到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课程教育中,特别注重体验和实践。该国的中小学环境教育十分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结合当今的热点环境问题和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来进行环境教育,校园、社区、国家公园、动植物园等均可成为学生的户外环保实践场所。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户外环保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环境,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激发学生关心环境问题的兴趣,从中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与澳大利亚相比,我国中小学生的环境教育缺乏课堂环境教学和户外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环境教育不能很好地结合实际环境问题,不能引起学生共鸣。因此,还需要加强环境教育课程、观念及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研究,让环境教育作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此外,政府部门应积极推动重要风景旅游区环境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工作,让孩子及成人在游玩中学到环保知识,培养环境意识。

3.加强对师资队伍环境素养的培训,提高其环境教学水平。澳大利亚环境教育给我们的借鉴意义之三在于提高教师的环境素养和教学水平是确保环境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澳大利亚中小学的教师除了在大学时接受必要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育外,澳大利亚政府还有专门针对在职和就职前的中小学教师进行环境教育培训的计划,要求教师掌握环境方面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目前,我国教育部门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计划中尚未明确关于环境教育能力培训的具体要求,为提高我国教师的环境教育教学水平,可采取不同多种培训方法:一是进行职前培养,可以在师范生的课程中增设环境类课程,提高师范生的环境素养,为培养未来合格的环境教师打下基础;或者将高等院校环保专业毕业生充实到中小学校,经过系统学习教育类课程后上岗。二是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将在职教师送到环保部门、高等院校进行环境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环境教育素养。三是通过组织短期环境技能培训或专题讲座的方式,强化中小学的教师环保知识及技能。

4.亟待进一步提高成人、政府及企业负责人的环保意识。澳大利亚环境教育给我们的借鉴意义之四在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依靠政策、法规、管理及科学技术,还要依赖于人的意识,包括普通公民、政府官员及企业领导的环保意识。澳大利亚环境保护取得的成功,与该国全民具有较高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素养密切相关。由于我国环境教育的基础薄弱,普遍缺乏保护和改善环境所需要的知识及价值观。因此,除了对中小学生加强环境教育外,对掌握着社会主流的成人进行可持续发展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教育显得更加重要,特别加强政府官员及企业主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尤为重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澳大利亚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的先进理念及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澳大利亚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中的有效行动值得我们借鉴。可持续发展不是梦,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付出艰苦不懈的努力!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环境教育工作者,更应有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

[1]newSouthwalesDepartmentofeducationandtraining.earthCitizenship——aconceptualframeworkforlearningforsustainability,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Z].2003.

环境保护培训篇6

[论文摘要]经过从身体到契约的人性解放,人类的主体性得到过分张扬而贬抑客体性,进而片面强调发展速度而忽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环境保护,但是环境的容量是有限的,资源也是有客观储量的。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不能带给人类一个光明的未来。成功的环境保护经验表明,环境教育是解决环境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论文认为高等学校教育是实施环境教育的重要一环,在高等学校教育中应当将环境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整体教育体系中,加强环境师资建设,开展环境课程学习,通过大学的教育功能影响进而提高全社会的环境公民素养。

一、环境教育在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进入21世纪,人类的生存面临各方面的挑战,环境与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生存的限度,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需要迫切面对的一个难题。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环境的持续恶化,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环境教育组织也提到认识的新高度,通过这些环境教育组织在不同地方以不同方式开展环境教育与环境运动,旨在培养知晓环境教育并帮助保护环境的公民。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有很多国家将环境教育纳入到本国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积极贯彻落实,高度重视环境教育。德国人具有高度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素质,环境保护也居于世界前列。在德国有非常完备的环境保护法律,并且德国还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生态学校,使师生共同参与环境保护活动与建设绿色校园。此外,德国学校所有的教学过程中渗透了环保知识,无形中帮助学生树立了保护自然、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环境价值观念。最后,多元的教育主体也对环境教育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非政府组织、自然博物馆、国家公园等环境教育机构配合学校环境教育,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

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环境与资源的瓶颈,随着工业化发展的深入,生态环境与资源问题日益显现。在我国的工业化开始起步之时,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问题尚不突出。时至今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不容忽视难题。大气污染、工业垃圾、城市垃圾与日俱增,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方面愈来愈严重,耕地、草原、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可持续发展就是回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和谐状态,环境教育对于解决现实的环境问题十分必要。通过环境教育提升我国公民环境素质。建设低碳社会、走绿色发展道路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每个人都有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每天都在产生巨大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但是很多公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存在误区,也并不知道生活方式与节能减排之间的紧密联系。例如,有人认为环境保护是城市人的事情,与农村人没有关系;环境保护是环保局的事情,跟我们每个人没有关系等。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通过环境教育提升公民的环境素质,减少每个人的碳排放量,使其采取低碳的健康生活方式。

二、推行环境教育的方式与途径

(一)家庭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必须注重家庭教育,通过环境教育产生强大的社会合力的基础是家庭教育的回应。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内涵,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家庭对其成员具有教化、发展与沿习的功能,家庭教育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体社会化的方向、进程和速度。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具备环境保护意识是家庭环境教育的基本条件,这样,为孩子树立榜样,培养良好的环境素养,并进而影响孩子的生活习惯;其次,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父母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引导方式,使孩子在适合的年龄决断做自己的“绿化”使者;最后,互相模仿,互相影响是家庭成员行为的基本方式,更容易在家庭的文化或精神里找到信任感和认同感,而不是某些外部权威的说教、灌输。需要在家庭中,要营造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氛围。深入开展“绿色家庭”创建活动,倡导绿色家具、绿色照明、绿色家装、绿色庭绿色设计等环境理念。

(二)社会环境教育

社会教育是环境教育最有效率切实可行的方面。对于广大公众而言,“通过教育这种社会遗传的方式,将生态理念、环保意识和技能等生态公民的基本素质传递给每一位期待生态文明的公民。”[]通过互联网、报纸、电视、广播、杂志、书刊等现代传媒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围绕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传播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科学知识,塑造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意识。提高从事环境与资源行业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因为他们掌握较多的环境保护知识,与环境的关系更为密切,提高其业务水平、加强其职业伦理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其次,加大社区与小区环境教育的力度。当下,部分社区内与街道有固定的电池回收站和垃圾分类设施等,但是很多情况下却形同虚设,而真正有环保意识的人却往往又苦于找不到分类站点而无法发挥环保功能。因此,需要强化社区环保教育工作,建造环境保护设施,并使环境保护设施真正发挥作用;在社区内组织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等生活方式经验交流会等等,通过宣传带动作用号召更多的人加入绿色行动的行列。最后,普及农村环境教育工作。通过宣传教育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传播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知识,提高农民生态环境素质。政府在制定规划、发展当地经济时,注重贯穿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利用新能源,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适合当地的新能源产业,真正达到节约能源、绿化家园的目的。转贴于

三、高等学校教育中的环境教育

(一)高等学校教育中环境教育的实施

在高等学校教育体系中纳入环境教育。当今的环境问题不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社会问题,不仅要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研究环境问题,更要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去探求环境问题产生的人文根源。因此,环境教育是环境科学与教育科学相结合,是一门跨专业跨学科的教育类别,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体系,其中包括环境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因此,环境教育内容中应促进环境经济学、环境伦理学、环境法学、环境教育学等环境社会学科的发展。在高校实行“三结合”的环境教育。将环境专业与非环境专业结合起来。组织环境专业与非环境专业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给非环境专业学生一次学习的机会,也给环境专业学生运用环境知识的过程,而共同促进环境教育事业的发展;将环境教育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以德育教育促进环境教育的发展,使学生在掌握环境知识的基础上,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道德,进而发展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推动环境的改善;最后,将课堂与社会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环境保护活动,真正践行环境保护与资源可持续的理念,可以检验、运用已经学过的环境知识,同时还可以增加社会阅历。

(二)强化高等学校环境教育的师资培训

环境教育的开展,必须要有高素质的环境教育师资队伍,环境教育师资队伍需要高质量的师资培训。环境教育的师资培训要培养专业教育的基本能力和环境教育两个方面的能力。在西方世界,各国大学对环境教育的师资培训非常关注。为了培养合格的环境教育者,芬兰教育部发起了“环境教育教师培训者”项目。“参加培训的教师不仅可以学习并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产生新的教学课程,而且还可获得个人环境知识与环境价值观和责任感意识。”[]澳大利亚对环境教育的师资培训工作主要采取三种形式,即“职前师资培训、研究生层次教育和在职培训,这是培养具有良好环境意识、具备优秀环保素质、掌握环境教育策略和技能的师资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要求教师有足够的环境保护知识,对环境教育要有精确的理解。在我国高等学校教育体系中,要重视环境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环境教育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环境思想素质和环境知识,搞好环境教育。高校要把环境教育的要求和内容纳入整体教育体系中,加强与环保等机构部门合作,利用各种时机和条件,采用各种方法提高教师的环境思想素养。

(三)加强教材建设

环境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涉及到环境科学与环境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对非环境专业的学生而言,要掌握全部内容并达到一定深度的理解是有困难的。现在环境类专业及相关专业领域的环境学教材较多,但是适合非环境专业,能有针对性提高大学生环境意识的环境教育教材与课本不多,在环境教育的实施中存在内容分散、效果不理想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学校应当结合实际,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充分挖掘当地的人文资源,开设拓展型课程,编撰适合学生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教材,通过教材教育,开阔学生的环境视野与环境知识。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供养,生态公民的素质不是先验的,也不是天赋的,而是通过教育,通过环境实践活动而获得的,环境教育能提高公民的环境素养与加强环境知识的普及。环境教育是提升公民环境意识和促成其具有保护环境行为的重要教育领域,中国目前的环境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加强高等学校教育中的环境教育是克服目前环境教育缺陷的重要途径。通过高等学校环境教育把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与高校教育本身的教育功能联系起来,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并通过人与人的关系处理好人与环境自然的关系。

参考文献:

[]廖小平、孙欢.两型社会建设与公民环境教育[J].广东社会科学,2011(3):84-90.

[]刘朋.芬兰的环境教育教师培训者项目[J].环境教育,2001(3):42-43.

[]华淑华.国外环境教育的实施[J].中国教育导刊,2007(8):9-11.

[5]迈克尔.G.泽伊.牛宇闳译.改变人类命运的科技力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98.

[6]李伟、刘如君.中国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难题和抉择[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8.157.

[7]王艳秋.中国绿色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2.

环境保护培训篇7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育环境公民素质环境教育

一、环境教育在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进入21世纪,人类的生存面临各方面的挑战,环境与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生存的限度,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需要迫切面对的一个难题。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环境的持续恶化,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环境教育组织也提到认识的新高度,通过这些环境教育组织在不同地方以不同方式开展环境教育与环境运动,旨在培养知晓环境教育并帮助保护环境的公民。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有很多国家将环境教育纳入到本国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积极贯彻落实,高度重视环境教育。德国人具有高度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素质,环境保护也居于世界前列。在德国有非常完备的环境保护法律,并且德国还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生态学校,使师生共同参与环境保护活动与建设绿色校园。此外,德国学校所有的教学过程中渗透了环保知识,无形中帮助学生树立了保护自然、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环境价值观念。最后,多元的教育主体也对环境教育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非政府组织、自然博物馆、国家公园等环境教育机构配合学校环境教育,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

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环境与资源的瓶颈,随着工业化发展的深入,生态环境与资源问题日益显现。在我国的工业化开始起步之时,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问题尚不突出。时至今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不容忽视难题。大气污染、工业垃圾、城市垃圾与日俱增,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方面愈来愈严重,耕地、草原、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可持续发展就是回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和谐状态,环境教育对于解决现实的环境问题十分必要。通过环境教育提升我国公民环境素质。建设低碳社会、走绿色发展道路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每个人都有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每天都在产生巨大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但是很多公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存在误区,也并不知道生活方式与节能减排之间的紧密联系。例如,有人认为环境保护是城市人的事情,与农村人没有关系;环境保护是环保局的事情,跟我们每个人没有关系等。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通过环境教育提升公民的环境素质,减少每个人的碳排放量,使其采取低碳的健康生活方式。

二、推行环境教育的方式与途径

(一)家庭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必须注重家庭教育,通过环境教育产生强大的社会合力的基础是家庭教育的回应。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内涵,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家庭对其成员具有教化、发展与沿习的功能,家庭教育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体社会化的方向、进程和速度。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具备环境保护意识是家庭环境教育的基本条件,这样,为孩子树立榜样,培养良好的环境素养,并进而影响孩子的生活习惯;其次,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父母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引导方式,使孩子在适合的年龄决断做自己的“绿化”使者;最后,互相模仿,互相影响是家庭成员行为的基本方式,更容易在家庭的文化或精神里找到信任感和认同感,而不是某些外部权威的说教、灌输。需要在家庭中,要营造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氛围。深入开展“绿色家庭”创建活动,倡导绿色家具、绿色照明、绿色家装、绿色庭绿色设计等环境理念。

(二)社会环境教育

社会教育是环境教育最有效率切实可行的方面。对于广大公众而言,“通过教育这种社会遗传的方式,将生态理念、环保意识和技能等生态公民的基本素质传递给每一位期待生态文明的公民。”[]通过互联网、报纸、电视、广播、杂志、书刊等现代传媒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围绕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传播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科学知识,塑造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意识。提高从事环境与资源行业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因为他们掌握较多的环境保护知识,与环境的关系更为密切,提高其业务水平、加强其职业伦理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其次,加大社区与小区环境教育的力度。当下,部分社区内与街道有固定的电池回收站和垃圾分类设施等,但是很多情况下却形同虚设,而真正有环保意识的人却往往又苦于找不到分类站点而无法发挥环保功能。因此,需要强化社区环保教育工作,建造环境保护设施,并使环境保护设施真正发挥作用;在社区内组织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等生活方式经验交流会等等,通过宣传带动作用号召更多的人加入绿色行动的行列。最后,普及农村环境教育工作。通过宣传教育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传播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知识,提高农民生态环境素质。政府在制定规划、发展当地经济时,注重贯穿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利用新能源,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适合当地的新能源产业,真正达到节约能源、绿化家园的目的。

三、高等学校教育中的环境教育

(一)高等学校教育中环境教育的实施

在高等学校教育体系中纳入环境教育。当今的环境问题不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社会问题,不仅要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研究环境问题,更要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去探求环境问题产生的人文根源。因此,环境教育是环境科学与教育科学相结合,是一门跨专业跨学科的教育类别,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体系,其中包括环境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因此,环境教育内容中应促进环境经济学、环境伦理学、环境法学、环境教育学等环境社会学科的发展。在高校实行“三结合”的环境教育。将环境专业与非环境专业结合起来。组织环境专业与非环境专业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给非环境专业学生一次学习的机会,也给环境专业学生运用环境知识的过程,而共同促进环境教育事业的发展;将环境教育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以德育教育促进环境教育的发展,使学生在掌握环境知识的基础上,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道德,进而发展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推动环境的改善;最后,将课堂与社会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环境保护活动,真正践行环境保护与资源可持续的理念,可以检验、运用已经学过的环境知识,同时还可以增加社会阅历。

(二)强化高等学校环境教育的师资培训

环境教育的开展,必须要有高素质的环境教育师资队伍,环境教育师资队伍需要高质量的师资培训。环境教育的师资培训要培养专业教育的基本能力和环境教育两个方面的能力。在西方世界,各国大学对环境教育的师资培训非常关注。为了培养合格的环境教育者,芬兰教育部发起了“环境教育教师培训者”项目。“参加培训的教师不仅可以学习并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产生新的教学课程,而且还可获得个人环境知识与环境价值观和责任感意识。”[]澳大利亚对环境教育的师资培训工作主要采取三种形式,即“职前师资培训、研究生层次教育和在职培训,这是培养具有良好环境意识、具备优秀环保素质、掌握环境教育策略和技能的师资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要求教师有足够的环境保护知识,对环境教育要有精确的理解。在我国高等学校教育体系中,要重视环境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环境教育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环境思想素质和环境知识,搞好环境教育。高校要把环境教育的要求和内容纳入整体教育体系中,加强与环保等机构部门合作,利用各种时机和条件,采用各种方法提高教师的环境思想素养。

(三)加强教材建设

环境保护培训篇8

【关键词】手术室;保洁人员;培训管理

手术室是医院作为外科手术治疗和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的重要场所,是医院的重要部门。国家对其环境保洁净化有着严格的标准,保洁不仅仅是保持环境的清洁,更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环节。保洁员是手术室工作人员队伍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手术室的卫生清洁工作。他们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室的工作质量,对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加强对保洁员的培训管理、全面提高保洁员素质及工作能力,在手术室预防医院感染、提高手术室工作质量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保洁人员的管理

1.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职责及工作流程主要包括手术部保洁员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及工作质量标准及要求,各项工作流程,保洁员奖惩制度。

1.2严格管理、专人负责由保洁公司负责人、护士长及科感控护士负责保洁员的管理、培训及指导工作。根据保洁员的工作性质及内容制定常规的手术室保洁员培训计划及教程,并根据培训效果及国家规范要求及时改进培训计划。授课老师由科室指定高年资护士、科感控护士负责保洁员的培训及考核。

1.3培训的目标知晓工作规章制度及保洁员岗位职责,熟悉各项工作流程,掌握工作要求及医疗垃圾的分类处置要求,掌握污染物品的处理要求及含氯消毒剂的配置,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能够独立完成工作

1.4培训的形式因保洁工作实践性强,普遍以女性为主,具有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学习能力不强、流动性较大的特点,培训时理论应与实践结合,根据情况采取集中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可通过详细讲解、实物展现、实际操作等形式培训。培训内容编印成册,发放至每位保洁员手中,做到人手一册,随看随学,对专业知识较强的内容尽量以简洁的文字、醒目的相关标志和工作流程图,在其工作场所粘贴明示。通过灵活的培训方法达到培训的目标。

1.5培训内容

1.5.1手术室基础知识培训包括手术室环境、布局及管理要求,保洁员工作职责及流程,手术间管理要求,手术室卫生清洁制度,标本送检制度,手卫生相关培训,指导保洁员掌握七步洗手法及洗手要求。

1.5.2消毒隔离知识使其理解消毒隔离概念,改变不良习惯,牢固树立消毒隔离意识,自觉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1.5.3卫生清洁培训介绍卫生清洁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保洁员的卫生清洁意识,对手术间的卫生清洁工作要彻底,不留任何死角。卫生洁具分区使用及摆放,保持卫生洁具干燥卫生,不同区域保洁物品切勿混放混用。

1.5.4含氯消毒液配制及注意事项培训掌握各种浓度含氯消毒液的配制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制成图表粘贴明示。

1.5.5医疗垃圾分类及处置培训掌握医疗垃圾分类知识及处置要求,如何做好封扎及打包收集方法,进行医疗垃圾交接运送登记,避免在处置过程中发生锐器刺伤或污染,做好防护工作。

1.5.6安全防护知识培训掌握各种防护用具的使用方法,接触血液、体液时的防护,配制消毒液时的防护,职业暴露的处理方法,树立牢固的自我保护意识。

1.6培训的安排及考核一般分为岗前培训和日常定期岗位规范化培训两种。考核形式通过口头提问和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能够正确完整回答问题或操作规范者视为合格,回答不正确或不完整、操作不规范者视为不合格。并定期对其工作质量进行检查,能够符合医院手术室卫生清洁工作要求者视为合格,不符合者视为不合格。对不合格人员要再次培训考核,如仍不合格者要对其进行解聘,保证手术室清洁工作及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贯彻执行。

2体会

2.1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保洁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医务人员相比,保洁员是弱势群体,是手术室管理者实施培养和给予关怀的重要对象,他们大多存在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自身工作没有认同感,责任心不强及流动性强等问题,而且手术室工作专科性很强,工作要求要比其他工作岗位的保洁员高。因此,根据管理对象的身心特点,引导教育护士要尊重、爱护保洁员,加强爱岗敬业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设立保洁组长,发挥其积极作用,根据手术量弹性合理排班,工作中尽量多鼓励指导,少批评,并在工资待遇上尽量体现其工作质量,使他们体会到自己的工作价值和集体归属感,增加工作的积极性。

2.2工作有章可循手术室保洁员的管理非常重要,健全制度和工作流程,制定完善的保洁员培训计划,加强保洁员培训管理,使保洁员工作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证手术室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3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手术室承担医院外科系统所有手术的配合工作,是一个消毒隔离要求非常严格的区域,也是医院感染控制预防管理的重要部门。保洁员需要承担许多基础而重要的清洁消毒工作,他们对手术室工作环境及医院感染知识缺乏,面对手术室的陌生环境,心理更紧张。因此,对手术室保洁员的培训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通过加强培训管理,保洁员在临床工作中有牢固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自觉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落实感染管理规范,保证各科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手术室整体护理管理质量,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徐秀华.临床医学感染学[m].长江: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环境保护培训篇9

近年来,各地区环保、宣传、教育部门以原国家环保总局、、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时期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为指导,在推动本系统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增强各级领导和公众的环境意识、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环境保护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环境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环境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为推进生态文明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全面完成“*”环境保护目标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环境宣传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一)充分认识环境宣传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党的*大报告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进入了国家经济与社会生活的主干线、主战场和大舞台。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是推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家环境保护意志的重要手段。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干部群众真正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充分认识环境保护在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是推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的必然要求。通过宣传教育,提升全民环境道德水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养成文明的生产、消费及生活方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是完成“*”污染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

(二)新形势下环境宣传教育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精神,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服务大众的方针,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历史性转变和探索环保新道路,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环保政策方针,开展以弘扬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环境宣传教育,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支持环境保护。

二、大力加强环境新闻宣传工作

(三)环境新闻宣传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宣传部门组织环境新闻报道要切实树立起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充分发挥环境宣传的主渠道作用。要组织采编人员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积极配合环境保护部门编发、播报环保稿件;实事求是地引导公众用发展的、辩证的、建设性的眼光客观看待环境问题;主动开设专题专栏,组织策划优秀选题,对环境问题进行深入报道;精心组织对外宣传报道,及时宣传我国政府对加强环境保护做出的决策部署、采取的正确措施、工作的进展和成效。

(四)环境新闻宣传内容要围绕国家环保中心工作,服务大局。要针对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主要污染物减排、让江河湖海休养生息、环境经济政策等内容,加大新闻报道力度。积极报道建设生态文明、探索环保新道路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报道推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典型,坚持环保理念、克服经济困难、加强污染治理的典型经验;批评曝光环境违法行为和“两高一资”项目盲目发展等有违科学发展的问题。

三、积极推进面向公众的环境宣传教育

(五)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切实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监督权。积极探索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有效机制,引导公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环境保护。

(六)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活动。环保、宣传、教育、广电、新闻出版和文化等部门要积极配合,以“六·五”世界环境日等重要纪念日为契机,设立统一的宣传主题,开展创意新、影响大、形式多样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继续推动绿色创建活动,并结合全国和各地环保工作实际,策划一批主题鲜明、可长期开展的活动,创建公众参与宣传教育活动品牌;积极探索农村环境保护宣传的有效方式,组织开展群众听得懂、易接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

(七)实施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行动计划。环保部门要在总结以往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订开展全民环境宣传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各地环保、宣传和教育部门要加强合作,筛选一批有条件、有代表性的城市、农村、学校、企业开展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试点,扩大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覆盖范围。

(八)加强青少年环境教育,进一步加大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阶段的环境教育力度。教育部门要积极推进环境科学专业教育,增加高等院校公共选修课中环境教育课程比重,普及中小学环境教育。环保、宣传、教育部门要积极配合,为各类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支持与帮助。支持开展与环保相关的研究性学习、专题讲座、绘画、征文比赛和科技创新大赛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积极培养和发展青少年环保宣传志愿者队伍。

(九)深入开展面向社会的环境教育培训。环保和教育部门要将环境教育培训列入议事日程,制定年度计划,依托有条件的大专院校承担面向社会的培训任务,分级分类、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教育培训,尤其要加大对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干部的环境教育培训力度,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十)面向社会推出一批优秀环保宣传品。环保、宣传、教育、新闻出版、文化部门要积极引导、推动环保宣传品的健康发展,鼓励推出一批反映环保成就,倡导生态文明,高质量、有影响的优秀剧目、优秀图书、优秀影视片、优秀音乐作品以及环保公益广告,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为各类学校开展环境教育提供相应的读本、手册等。

四、重视环境宣传教育理论研究工作

(十一)进一步加强对生态文明的理论研究,丰富环境宣传教育内涵。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内涵和实践研究,主动联系和协调有关院校、研究机构以及文化单位,设立生态文明研究课题,形成研究成果,为生态文明的传播提供理论支持。

(十二)开展环境教育立法研究。环保、教育部门要共同推动环境教育的制度化和法制化进程,积极推进环境教育立法的理论研究和创新,并借鉴国外有益做法和经验,推动环境教育立法工作。

五、加强环境宣传教育能力建设和组织保障

(十三)重视环境宣传教育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正、业务能力强、工作有激情的环境宣传教育队伍。加强各级环境宣教部门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切实提高组织协调、宣传教育和策划活动的能力。加大对环境宣传教育人员的培训力度,开展经常性的、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提升宣教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十四)完善环境宣传教育经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各地要加大环境宣传教育经费投入,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用于环境宣传教育。尤其要加强对西部地区环境宣传教育的扶持力度,积极创造必要工作条件,保障环境宣传教育拥有相应的设备、设施,包括网络运转能力、音像制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通讯传递能力、培训的电化教育能力。

环境保护培训篇10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环保素质;培养

提高高职学生环保素质的重要性

提高环保素质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改造自然、发展生产、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存在着大量不科学、不协调的开发利用,导致环境恶化和污染加剧,2006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536.8亿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588.8万吨,烟尘排放量为1088.8万吨,对人民健康乃至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保证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环境保护法》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更是明确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环保素质,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提高环保素质是对高职学生的必然要求大学教育是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途径,是青年成才的基础,大学生是今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其所具备的素质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将产生深远影响。高校只有把环保教育融入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努力培养大学生的环保素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道德价值观,具备良好的环保意识,才能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大学生作为尚未正式步入社会的一个群体,其行为习惯、价值观等都没有真正形成,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高校务必要抓住大学生这一时期可塑性强的特点,充分利用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几年时间,将环保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通过多种途径塑造、培养、提高大学生的环保素质,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道德价值观。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08年,全国高职毕业生接近270万,其中50%以上在企业一线从事着与专业相关的工作。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学生,高素质、高技能既是培养目标,也是对高职学生的必然要求。高素质必然包括环保素质,要求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注重环境保护,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宣传环保知识,倡导、实施各种节能减排措施,主动与各种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高技能不仅包括对具体工作能力、工作成效的要求,也包括对环保的要求。高职学生今后主要是在各个企业的一线工作,大多数企业的主要污染往往产生于工作一线,各种节能减排措施也需要通过一线员工落实。在工作中,如果技能水平不够,不仅影响工作成效,而且也会导致更多的污染和浪费,从而与环保的要求背道而驰。相反,如果通过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帮助企业改进生产,减少污染,不仅可以起到节能增效的作用,也可以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

提高高职学生环保素质的途径

将环保教育融入德育工作中环保教育应当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当代大学生环境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的重要途径。在高校的德育工作中,应增加环保教育的内容,如开设环保内容的讲座,设置环保知识选修课,组织环保类社团等,以增强大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理性认识,为提高其环保意识、增强环保技能奠定思想基础。还应将环保教育融入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之中,促使大学生主动了解我国的环境形势和资源状况,激发当代大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增长、生产生活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涵义,真正将环保意识内化为自身素质,承担起环保职责,自觉地抵制污染,杜绝浪费,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将环保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专业教育是高职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关键环节,应将环保教育渗透到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过程中。在讲解每一个章节、每一个知识点的时候,要注重专业知识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在讲解工艺路线选择优化、设备选型等内容时,更应以环保作为核心指标,通过这些教学手段,使高职学生在学习中养成重视环保、关注环保的良好习惯。在将环保教育贯穿于实验实训时,一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技能,能正确使用各种节能减排设备和各种环保设施;二要注重实验实训的设计、规划,从源头上杜绝浪费,减少污染;三要注重三废的收集、处理,不能随意排放,污染环境;四要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规范操作,杜绝各种不良习惯和错误操作,指出各种错误的严重后果;五要将学校的实验实训与企业的实际生产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尽量缩短适应企业的磨合期,指导学生立足于环保进行改造设计,促进节能减排。通过这些教学手段,使高职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正确操作、合理设计、加强环保。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环保素质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文化氛围,通过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提高学生的环保素质。一方面,要加强硬环境的建设,从学院的整体布局、建筑造型、色彩、视野与建筑的协调性以及校园绿化美化、室内布置、校园卫生等方面着手进行合理设计和科学规划,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提高环保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软环境的建设,注重通过学院的宣传标语、书报画廊、图片、板报、报告会、演讲、讲座等方式积极宣传环保知识,提倡环保行为,在校园里开展各种类型的环保活动,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环保素质。

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环保素质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能够更正确地了解社会,了解环境,可以看清楚我国过去的生产生活方式究竟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了解老百姓对身边环境变迁的想法、对环保的认识;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广泛宣传环保知识,开展环保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通过社会实践,可以更早地将专业知识与环保事业相结合,促进环保事业发展,提高专业水平。总之,通过社会实践,可使大学生主动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环保素质,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培养高职学生环保素质的实践探索

开设环保类课程、讲座、社团我院制药、化工、材料等系多年来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制药、生物、化工、新材料等行业培养了大量实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我院非常重视学生的环保素质培养。为保证各个专业的学生都能具备较高的环保意识,我院在各专业的课程体系里都设置了专门讲授环保知识的课程,如《环境保护概论》等。同时,我院长期开设《环境保护》公共选修课,每学期都针对社会热点开设多个讲座,对全院学生宣传、讲授环保理念和环保知识。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实践能力,我院坚持开设“环境监测”、“水污染防治”等社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

在专业课程中贯穿环保素质的培养在专业课程特别是实验实训课程中贯穿学生环保素质的培养,一直是我院的教学重点。我们坚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求专业课程教学在涉及工艺路线、设备选型时,注重讲授环保因素的影响,并且在教案中有所体现;二是在实验实训中重视排污问题,要求将所有废液分类收集,为环保处理打好基础;三是要求学生在实验实训前对本次实验实训的物料耗用、产生污染的情况进行预估,实验实训结束后在总结报告中通过数据计算、操作步骤分析等方法提出重点针对环保的改进意见;四是要求学生对分类收集的废液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并有选择地尝试实施;五是在完善实验实训条件时,注重结合企业实际生产,并与部分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企业环境,使学生在上岗前具备一定的环保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