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评定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1:00

康复护理评定方法篇1

[关键词]康复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康复评价会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6)03(a)-0179-03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roleoffull-timenursesinrehabilitationwardinrehabilitationevaluationmeeting.methodsByconveniencesampling,120patientssufferingfromfemoralheadnecrosisduringrecoveryinboneandjointrehabilitationwardinourhospitalfromaugust2013toaugust2015wereselected,andtheywereevenly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thepatient′streatmentcompliance,patient′ssatisfaction,andaveragehospitalstaybeforeandafterimplementingfull-timenursesparticipatinginrehabilitationevaluationmeetinginrehabilitationwardwerestatisticallyanalyzed.Resultsaftercarryingoutfull-timenursesparticipatinginrehabilitationevaluationmeetinginrehabilitationward,patient′streatmentcompliancewasgreatlyimprovedandaveragehospitalstaywasobviouslyshortened(p

[Keywords]Rehabilitationward;Full-timerehabilitationnurse;Rehabilitationevaluationmeeting

康复评定是康复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康复治疗的全过程。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的前提,但由于评定和治疗均涉及多个专业人员,他们相对独立又相互协作,若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不仅会增加沟通成本,更难以确保评定结果的有效反馈和治疗方案的及时调整[1]。康复评价会则是连接在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间的纽带,其也是医患沟通的一种形式,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康复科应当落实并坚持开展的工作制度。在康复病区设置专职康复护士,参与康复评价会,并赋予专职康复护士职责,可合理协调患者康复治疗时间,为各个康复成组之间的沟通,乃至对患者延续护理可起到桥梁纽带和康复指导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取样,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骨与关节康复病区住院的股骨头坏死康复期住院患者12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性4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9.27±17.31)岁;对照组中男性40,女性20例,平均年龄(65.26±10.1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观察组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参与康复评价会,对照组仅由责任护士参与康复评价会。采用自设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住院满意度、康复治疗依从性及患者平均住院日等方面内容进行调查。其中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住院满意度调查包括护士技术水平、对住院过程是否满意、是否向您解释治疗方案及护士的服务、护士是否负责等条目并分别列出满意、一般、不满意选项。康复治疗依从性方面,患者能完全配合完成规定的康复治疗时间、次数者,记录为依从性a级;完成3/4~2/3量为依从性B级;完成1/4量为依从性C级;不能完成的为D级。问卷由责任护士负责发放、收集、整理,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2-4]。

1.3病区专职康复护士的聘任条件

骨与关节康复病区于2013年8月开始设置病区专职康复护士,根据病区病床位每30张病床设置1人。专职康复护士的任职条件:从事康复护理工作5年以上,护理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师及以上技术职称,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系统的康复医学知识,丰富的社会心理等人文知识的护士,通过自愿和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产生[5-7]。

1.4专职康复护士的职责

负责本病区卧床病人的床旁康复治疗工作,负责协调安排本病区病人的康复治疗时间,发放、收集各种治疗单,组织安排病区患者康复评价时间,参加康复评价会。工作中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协助临床护士做好康复护理工作。

1.5专职康复护士在康复评价会中的作用

1.5.1初期康复评价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在患者住院第一时间与责任护士共同查看患者,安排初期康复评价会时间并通知各个治疗部门参加评价会,根据患者病情提出康复护理方面的问题、措施及目标(包括近、中、远期)。初期康复评价会安排在患者住院第一周内,参与初期康复评价的医务人员包括主管医师、责任护士、评定医师和理疗治疗师及中医师、心理师和营养师。病区康复护士在初期康复评价中协同康复治疗成组提出的治疗方案,安排有针对性的床旁康复治疗,例如卧床患者的床旁踏车训练,振动排痰,中频电刺激治疗等,对卧床期患者的早期康复有很好的疗效,能够保证患者康复治疗时间的有效合理利用。

1.5.2中期康复评价在患者康复治疗中期,一般在患者入院治疗2周后进行,目的是对患者阶段性治疗后总的功能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康复效果,分析影响疗效的原因,并据此调整康复治疗计划[8]。中期评价可进行多次,康复护士安排相关参与治疗部门参加,并提出康复护理方面意见及建议,因为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接触机会最多,对于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情况都有深入确切的了解,因而能对评价工作提供有价值的意见。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床旁康复治疗,健康宣教,康复指导过程中,与患者沟通交流,可对患者的心理及躯体功能恢复情况动态掌握,对患者康复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参考信息。

1.5.3末期康复评价在康复治疗结束前,即患者拟出院前进行,目的是对患者总的功能状况和康复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建议出院后的生活。专职康复护士在患者出院前,对患者出院后的继续家庭康复提供指导意见,并对其进行电话随访,将康复护理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层面,对患者的功能重建及重返家庭和社会提供帮助。专职康复护士在对患者进行训练的同时,及时了解患者和家属的思想动态,指导正确的康复方法,实现患者从被动康复转为主动康复的理念,促进患者自主康复信念建立,达到最大程度的生活自理,实现既定的康复目标,这是末期康复评价以及整体康复过程中,病区康复护士一直贯穿其中的康复理念和目标[9-11]。

1.6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满意度、康复治疗依从性及平均住院日的比较

观察组住院满意度调查问卷中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显示,满意59例,占调查人数的98%,对照组满意52例,占调查人数的86%;观察组治疗依从性a级55例,占调查人数的93%,对照组a级40例,占调查人数的67%,两组患者满意度、康复治疗依从性及平均住院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病区康复护士在康复小组中具有协调作用

通过康复评价会制定康复治疗方案,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协调安排好患者康复及治疗时间,解决了病区医护治疗与康复治疗师的治疗时间发生冲突的问题,减少了患者治疗等候的时间。患者入院后,通过康复护士与医生密切配合,及时进行心理开导及康复方案的落实及出院后的健康指导,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了其治疗的依从性及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参加康复评价会,及时了解患者康复治疗疗效,作为康复医学成组中的联络者,除了履行一般临床护士的职责即保存生命、减轻病痛、促进康复外,还需要执行指导临床护士康复护理各项基本技术操作,如的摆放、呼吸训练与排痰、吞咽训练、肠道与膀胱护理、皮肤护理及心理护理等。自我护理训练,做好康复知识的宣传教育,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12]。

3.2通过康复评价会全面了解康复护理目的、对象、内容、技术,配合好康复技术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

康复护士在康复医师为主的工作小组中,扮演的角色:护理者、教育者、协调者、监督者、开导者、咨询者。事实证明,康复护士在康复科的工作,围绕优质护理服务,能让患者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提升护士的自身价值。病区专职康复护士的设立,使患者在入院第一时间即能获得系统性、程序性、个体性的康复,使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能系统地结合在一起,不仅避免了不同护士康复指导的偏差,也解决了临床护士由于承担繁重的治疗护理工作而不重视康复指导和没有时间施教的问题[13-14]。

3.3康复评价会在患者床旁进行,对于日常生活能力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及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其家属也需参加

患者及其家属参加评价会可以了解患者目前的功能状况、康复治疗的效果,同时还可以提出对患者治疗的建议和意见。病区专职康复护士针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康复意见和心理预期,提供康复指导和心理护理,保障对患者的护理是全面的、整体的,既包括身心两方面内容,也包括疾病预防、保健、康复指导等方面内容,为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护理以及回归家庭,重返社会提供了康复建议和指导,使整个康复流程得到统一落实。

结果表明,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参与康复评价,能够将护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评价会提出,使患者及有关的医务人员都能够及时、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与患者有关的病情和功能变化,对患者的预后和转归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利于康复方案的调整和实施,确保康复治疗的质量,起到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参与康复评价会参与制定康复方案,指导卧床患者做好早期床旁康复护理和床旁康复治疗训练,对患者早期康复,疾病预后起到关键的作用[15]。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参与康复评价会促进了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更全面地了解病情及患者功能康复状况,使其对治疗结果确立合理的心理预期,增强信心,提高了对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在康复病区继续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滢,武亮,谷磊.浅谈康复评价会[C].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大会,2014:63-64.

[2]邱萍萍,康明强,李伟.肺癌术后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与疲乏、疼痛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4,29(1):21-23.

[3]黄琼,梁玲毓,朱洁.工伤康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8):749-752.

[4]潘美群,金茜茜.综合护理干预管理对脑出血病人治疗依从性与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3):153-155.

[5]蒋蓉,温贤秀,谢彩霞.临床护理岗位管理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5):419-422.

[6]周君桂,范建中.强化康复单元护理管理模式及康复效果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2015,30(2):171-173.

[7]罗文波.专科康复医院院内培养康复护士实践体会[J].现代康复,2000,4(7):1097.

[8]杜红红,闫玮娟,李桂粉.康复护士在住院颅脑损伤患者康复评定中的作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9):845-846.

[9]尤素伟,吕洲,贾永,等.康复护理干预流程图在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6):21-23.

[10]潘文秀.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4,33(22):173-174.

[11]李爱真.早期介入康复护理脑卒中200例临床观察[J].基础医学论,2014,18(18):2350-2352.

[12]马文华,王秀清,杨青,等.我国康复护士培养现状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09,9(10):28-29.

[13]耿荣娟,丁娓,丁爱玲.专职康复护士在骨科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8(12):37-39.

[14]陈菊娣,江春梅.德国康复护理现状[J].护理研究,2010,24(11):3005-3006.

康复护理评定方法篇2

【关键词】自我管理模式;膝关节置换术;康复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对运动能力的要求较高,膝关节疾病的出现对患者的运动能力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膝关节置换术是指通过人工材料制成的关节假体替换受损关节的一种手术,能够有效改善关节畸形以及病变组织引起的疼痛,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2]。随着临床对膝关节动力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该手术的技术也不断进步,手术效果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认可[3]。相关研究指出,我国每年有120万~180万患者需要行关节置换术[4]。目前,许多患者为了节省经济费用,多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但患者由于缺乏系统的锻炼知识,影响了术后康复效果[5]。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们对50例择期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常规教育模式基础上实施自我管理模式,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同期选取收治的100例择期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医源收治需要行择期单侧膝关节置换术,且患者年龄>45岁。排除标准:非表面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双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参与同类型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52~66(55±10.6)岁;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50~67(53.2±9.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取常规教育模式。具体措施:由责任护士定期向患者讲解常规康复措施和膝关节疼痛原因,告知患者手术方法、注意事项、手术效果以及术后锻炼技巧等方面的支持,做好术前、术后康复教育,指导患者学习康复器械的使用方法,教会患者监测和防范并发症的方法,加强出院指导。同时,为患者发放医院特制膝关节置换康复指导手册,嘱患者定期来医院复诊。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自我管理模式。具体方法为:①建立患者个人档案。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付费方式、手术记录、居住地以及过往病史等一般资料。②向患者介绍自我管理的理念、目的以及在术后康复锻炼中的重要性。在教育过程中积极开展自我训练,将康复锻炼的目标分解为若干个能够逐渐升高的目标,有助于逐渐提升。组织患者与实施膝关节置换术且康复效果较好的患者进行交流,相互鼓励,并获取术后康复的经验,帮助患者解决术后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6]。③根据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个性化自我管理规划。包括疏解心理压力的方法,例如如何利用注意力转移的方式来消除自我的焦虑、抑郁情绪;利用音乐疗法来缓解紧张的情绪,从而消除精神压力;还可以通过家人的陪伴与支持给予患者康复的信心,从而提高康复锻炼的潜能[7]。④为患者提供一对一的健康宣教讲解。帮助患者学习术后康复知识,组建互帮互助小组,鼓励患者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为患者讲解物理镇痛、消肿方法,并指导患者自我监测、自我预防并发症的方法,一旦出现并发症要及时就医;将上述内容整理成手册发放给患者,以便患者在家中康复锻炼[8]。

制定科学可行的护理规划,从而保障患者的护理质量,有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人员也需要改变自身的护理观念,从传统的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⑤根据患者的自理能力,制定相应的评价量表。由患者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每日锻炼方法和时间、有无不良反应以及自我评价。由责任护士对康复锻炼的技能与方法进行示范性教学,直至患者掌握每个康复动作。晨间护理时需要告知患者当天康复锻炼的方法、时间以及次数,晚上则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注明原因,及时向医生反馈[9]。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需要遵医嘱调整康复内容。⑥患者出院后,责任护士需要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关注患者的康复锻炼情况,询问患者在康复锻炼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康复计划[10]。将术后康复各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和注意事项用短信的方式发送给患者及家属,让家属督促患者的自我管理。

1.3观察指标

应用自我管理评定量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评分)、住院时间以及膝关节弯曲90°花费时间评价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询问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程度。本次研究参照相关文献制定自我管理评定量表,共计22个问题,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自我管理能力越好。QoL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HSS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膝关节功能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比较

2.2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比较

3讨论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多用于治疗膝关节疾病患者中,能有效改善关节功能,缓解患者疼痛,但由于患者住院时间有限,且许多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了节省住院费用,多选择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由于国内社区护理和延续护理发展不完善,实际应用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包括社区服务中心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且缺乏相关康复知识、缺乏完善的社区护理政策、居民对社区护理的认知有误等,导致社区护理无法满足院外康复患者的需求[11]。且由于临床护士面临着较大的护理压力,无法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家庭访问,这就导致出院患者缺乏较好的康复锻炼,影响了术后的康复。因此,如何做好医院、社区与家庭的有效衔接,是现代医院护理有待解决的问题。自我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干预模式,通过各种管理手段,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并且转变自身的生活方式,目前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为患者详细讲解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案以及常见的并发症,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临床治疗和护理的重视程度。将相关资料整理、收集并印制成册,发放给患者和家属,有助于患者和家属了解康复相关知识以及家庭康复的优势,从而提高自我管理的依从性。对于没有正确掌握康复训练方法的患者,可以在讲解过程中应用模型和图片进行示范操作。此外,可以将相关理论和技巧录制成视频,以供患者反复观看,提高患者的康复训练水平。本研究从健康教育、康复锻炼等方面着手,以患者最关心的术后复健为指导,对患者进行多模式的教育方法,从而构建了科学的自我管理模式,提高患者的管理能力。自我管理模式不但为患者提供了较好的健康教育,并且保障了患者在出院后的自我锻炼与自我监控,能够合理利用各种医疗资源,通过自我管理的模式,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在出院后保持较好的康复锻炼活动。本次研究还通过组成互帮互助小组,让患者进行交流互助,从而鼓励患者,树立康复信心,有助于早日康复。本研究中,观察组在自我管理评分、生活质量评分、HSS评分、住院时间以及膝关节弯曲90°花费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自我管理模式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付颖.自我管理模式应用在膝关节置换患者康复中的效果评价[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6):805-808.

[2]王翠苹.护士参与家庭康复训练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18(34):4168-4171.

[3]于敏.自我管理模式在膝关节置换病人康复中的成效[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23):72-74.

[4]沈菊艳.自我效能干预促进tKa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J].江苏医药,2016,42(23):2632-2634.

[5]张苏,戚美芬.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家庭康复的自我管理模式[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7(24):187-188.

[6]李春花.分期护理配合运动指导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功能康复中的临床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4(12):3285-3288.

[7]薛鹏.自我管理模式在膝关节置换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19):39-40.

[8]刘延锦,徐慧萍,赵辉,等.膝关节置换者的自我管理模式[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17):3057-3061.

[9]何洁,张峡,易德坤,等.关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伤口引流管留置与管理方案的临床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1):58-60.

[10]黄东辉,张中南,余夏林,等.膝关节置换术后及出院后的康复管理[J].中国康复,2015,22(6):437.

康复护理评定方法篇3

1早期康复的意义

现代康复医学认为,任何疾病发作之时,康复护理即应开始[2]。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相关神经细胞的轴突发芽,形成新的突触,通过反复训练,使这些突触建立接近正常功能的新的神经环路网络突触链,实现中枢神经功能重新组合,同时抑制异常的低位中枢控制的运动,使其突触链处于受抑制的多阈值状态,从而改善患肢的功能[3]。根据国外资料证实[4],早期康复训练在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及恢复期再行功能锻炼。

2康复的评价和方法

评价是康复工作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应避免重训练轻评价的倾向,否则将使康复走向盲目;通过评价,治疗师根据患者不同水平的障碍采取不同的康复方法[5]。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评价肢体康复的方法有Brunnstrom偏瘫上下肢功能评价法、偏瘫步态分析评价表,上田敏偏瘫上下肢功能及手指评价法;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Barthel生活活动指数计分法;意识障碍采用Glasgow昏迷评分;关节活动度的测量采用日本康复医学会1974年统一的测量方法;肌力评定采用徒手肌力检查法;平衡功能采用三级平衡评价法。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评价的一致性、完整性,评价应尽量由同一个人完成。

3康复与临床治疗要同时进行

现代康复医学强调的早期康复扭转了以往重治疗轻康复,只注意抢救生命,忽略功能恢复以及认为康复是后期的工作等错误观念。有研究证明随着康复开始时间的延长,康复疗效呈递减趋势[6]。对早期康复开始的时间,朱镛连认为只要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h后即可进行[7]。国内同仁认为发病后1个月内开始的康复为早期康复[8];肢体康复训练必须与临床治疗同步进行,不宜错过康复最佳时机。

4康复的内容和时间

按照患者肢体功能所处的阶段采取不同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良肢位摆放,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变换训练,搭桥训练,腰椎的旋转训练,抑制下肢联带运动训练,易化下肢分离运动训练、控制能力训练,缓解躯干痉挛提高稳定性训练,下肢痉挛的抑制训练,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手法,踝关节背屈训练,坐位姿势的矫正、坐位重心转移训练、坐位骨盆分离训练,从坐位到立位训练,髋关节、膝关节的分离运动诱发训练,下肢的负重、支撑训练,平衡反应诱发训练,辅助步行训练,日常生活动作训练等。每日训练的次数视病情而定,一般每日1~2次,每次30~45min(自我活动不计在内)。丹麦哥本哈根的学者研究证实95%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达到最好效果的时间是在卒中后11w内,aDL恢复最好时间是在12.5w内[9],感觉障碍多在6m内恢复[10]。

5早期康复护理展望和建议

目前发达国家参与康复治疗的医务人员与病人之比为1:1,但在我国康复知识不普及,特别是基层医院专职康复人员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范畴不再是局限于单纯的疾病护理,而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广大护理人员责无旁贷地成为各类疾病早期康复的主力军;护理人员24小时在岗,接触患者的机会最多,时间最长,其知识结构也正在改变,逐渐形成纵向(医学护理知识)、横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特别是人文科学)交叉的网络性知识结构。因此,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同时,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体现护理工作的价值,将护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针对我国康复工作的现状,建议:①各级各类学校的护理专业教材中,应加入有关康复医学护理知识,护生在校期间就系统地了解掌握这方面知识,为今后的医院和社区护理工作打下理论基础;②在医疗护理操作常规中加入康复医学护理内容,使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使康复护理制度化、规范化;③加强在职人员康复知识与方法培训,可举办学习班、专题讲座等,补充各专科康复护理知识;④神经内、外科护理人员编制适当增加,为开展早期康复护理提供组织保障。

综上所述,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挖掘大脑损害的修复潜力,促使末端突触再生。今后应致力于从众多的康复方法中寻找出起决定性作用的一些因素,并探索有效的方法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少茹,林惠卿,林秀兰.卧位护理在偏瘫中的应用.实用护理杂志.1998,14(10):517.

[2]施永敏.早期康复护理对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2):91.

[3]刘丽守,许月红,时秀珍.脑血管偏瘫的早期康复护理探讨.实用护理杂志.1999,15(2):15.

[4]SherrillH,earlyinterventioncareintheacutestrokepatient.archphysmedRehobil,1998,67:319.

[5]于兑生.偏瘫康复治疗技术图解.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10.

[6]赵瑞祥.脑卒中后运动障碍康复疗效的观察.中国康复,1999,14(4):215-216.

[7]朱镛连.加强神经康复学的研究工作.中华神经科杂志.1998,31(4):195.

[8]李红玲,贾子善,宋兰欣,等.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疗效观察.中华物理医学杂志.1998,20(2):109-112.

康复护理评定方法篇4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协作网;社区家庭护理干预;康复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616(2013)23-72-03

脑卒中有高达70%左右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提高脑卒中的预防与治疗水平、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1-2]。故本研究借鉴卒中单元服务模式的优势特点以形成脑卒中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团队协作网,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新的管理模式,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提供更有效的支撑。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对象为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发病,住院治疗后回家继续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均在广州市越秀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本实验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并遵循赫尔辛基原则。入选标准[3]:(1)经Ct和mRi检查,临床上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2)病程1~6个月,生命体征平稳,认知功能正常;(3)患者和家属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以上标准的入选患者共10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共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64.6±8.7)岁;平均发病时间(41.7±11.4)d。对照组共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5.4±8.4)岁;平均发病时间(42.1±11.2)d。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干预组采取的治疗方式为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加上由专业医疗人员进行的家庭康复护理辅助,由社区医师及护士、全科医生以及家庭照顾者组成家庭康复护理协作小组,由护理专家和专科医师提供技术和原则上的指导、社区医师和护士实施具体细化的个体化护理操作、全科医生和家庭照顾者协助参与的家庭康复护理协作模式,干预方式采用入户干预、电话随访模式。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一些脑保护药物,如血塞通、银杏滴丸等中成药。

1.2.2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措施,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由专业医疗人员定期去患者家庭进行跟踪随访,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病情询问,了解最新病情进展和恢复情况,并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口头康复辅导。

1.3评定方法

为单盲法,评价时间为入组时,干预后3、6个月。包括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等评估。(1)运动功能评定:采用国际较为通用的改良式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2)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采用功能独立性测评量表(Fim),得分越高说明独立运动和认知能力越好;(3)生存质量评定:用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实验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及q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时期的Fma、Fim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入组时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康复干预3个月、6个月后Fma评分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入组时、康复干预6个月末SS-QoL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入组时S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各项SS-QoL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病情已经稳定,已具备条件选择在社区或家庭中进行整体康复治疗。相比住院治疗,选择在社区或家庭中进行整体康复治疗花费较低,并且有家庭支持,有利于语言、情感和心理功能各方面的全面恢复。因此,早期出院回到社区和家庭,进行基于社区的卒中康复治疗已成为新的发展方向。由社区康复科医师、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和家庭照顾者等共同组成的家庭康复护理协作小组能够对稳定期脑卒中患者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和个体化的康复护理,可使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部分增强,是一种有效并值得推广的的康复护理模式[4]。

脑卒中的康复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合作[5]。同时,脑卒中康复是一项长期、复杂、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如果没有社区医生指导是很难完成的[6]。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进一步康复需要有专业的医疗指导,例如:如何正确进行肢体功能的锻炼、如何正确使用辅助器具等。所以,专业的医务人员定期上门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指导对患者康复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同时社区医生应用具有脑保护作用的药物在脑卒中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脑损伤的减轻及预后有着积极的作用[7]。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损伤的神经系统仍有可能获得一定程度的功能恢复,但恢复及其程度有赖于有效的康复训练[8-9]。本研究通过指导患者和照顾者掌握语言、认知和肢体训练等技能,帮助患者掌握辅助器具,同时调节患者及家庭主要照顾者的心理,并通过电话随访进行个体化有针对性的指导,从患者及家属两个方面均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使患者和家庭主要照顾者掌握正确全面的家庭康复技能。表1的结果示,干预3个月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获得了部分恢复。因此,对社区稳定期患者实施脑卒中康复指导仍有一定的效果。

协作网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脑卒中的康复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的综合性工程,需要多个专业学科的通力合作。由社区医师及护士、全科医生以及家庭照顾者共同组成社区家庭康复协作网,可以实现各方面的互补互助,全方面涵盖和支持卒中患者的治疗包括药物、肢体功能和语言的训练、心理和营养支持等,其对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预后、提高对脑卒中的疗效具有显著的作用[10-11]。通过表2显示,家庭康复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生存质量因子得分较对照组增高,提示家庭康复护理协作网能帮助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获得一定程度上的康复,显著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雷芬芳.社区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干预现状及干预需求[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9):1907-1909.

[2]孙丽.脑卒中病人家庭康复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9,23(36):3299-301.

[3]戴志凌.家庭康复指导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及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4):689-690.

[4]mayone.activity,participationandqualityoflife6monthspoststroke[J].archphysmedRehabil,2002,83(8):1035-1042.

[5]薄雪峰,刘庆凯,曹海勇,等.亚低温治疗脑卒中及颅脑损伤研究进展[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3,32(4):428-431,438.

[6]杜双霞.社区医师应成为脑卒中治疗的重要环节[J].医学与哲学,2011,32(6):1-2.

[7]李葆华.脑卒中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13-15.

[8]GreenJB.Brainreorganizationafterstroke[J].topStrokeRehabil,2003,10(3):1-20.

[9]张振香,林蓓蕾,刘腊梅,等.社区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785-787.

[10]李新萍.脑卒中社区家庭康复协作网护理有效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9):773-776.

康复护理评定方法篇5

康复护理首先要完成与一般护理相同的目的,即使患者减轻病痛和促进健康。此外还要预防残疾,减轻残疾程度,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和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康复护理除一般护理内容以外还有:

1.1综合性的康复治疗观察患者的残疾情况以及康复训练过程中残疾程度的变化,并认真做好记录,向相关人员报告。康复治疗是综合性的,如药物、物理治疗、针灸、运动疗法、作业治疗、按摩推拿等。护士要与各有关人员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洞察和了解情况,提供信息,在综合治疗过程中起到协调作用,以便使整个康复过程得到统一。

1.2预防继发性残疾和并发症如偏瘫患者应预防挛缩畸形的发生,因为挛缩可阻碍康复计划的进展。所以在护理时,要矫正患者姿势,也可指导利用器械辅助矫正等。

1.3学习和掌握各有关功能康复治疗、训练技术配合康复医师及治疗师对残疾者进行功能评价和功能训练,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和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例如偏瘫、言语障碍者,除言语治疗师集中训练外,护理人员应该利用每一个机会与患者交谈,使言语训练能随时随地的进行,使患者的功能更快得到改善。

1.4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康复护理的原则是在病情允许条件下,训练患者进行自理,即“自我护理”。对残疾者及其家属要进行必要的康复知识的宣传,通过耐心地引导,鼓励和帮助,使他们掌握“自我护理”的技巧,从而部分地或全部地做到生活自理,以便适应新的生活,重返社会。

1.5心理护理残疾人和慢性病患者有其特殊的、复杂的心理活动,甚至精神、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康复医护人员应理解患者、同情患者,时刻掌握康复对象的心理动态,及时地、耐心地、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1.6病房管理康复病房不但是治疗疾病的场所,也是进行某些功能训练的地方。对设施和环境的要求与一般病房要有所区别,以便康复患者能在这个环境里使其功能得到尽快的恢复。

2规范护理管理体系

2.1管理体系及康复指导康复医学科的护理管理是在护理部的领导下、在科主任的业务指导下开展工作。科室设医生组、治疗组、护理组,各组设有负责人,护理组负责人直接对护士长负责。并成立病房康复医疗护理小组,对住院患者实施整体康复治疗与护理。康复医疗护理小组由医生、护士和治疗师组成。主治医生或总住院医师担任组长。对新入院患者,主管医生全面体检,进行功能评定和临床处理。治疗师协助主管医生进行功能评定和具体的康复治疗。护士除进行常规入院处置与常规护理外,也应该掌握患者的功能情况,了解康复治疗过程、方法,并负责患者简单的康复治疗、训练指导,以及实施患者的入院及出院等。

2.2学习与评定科室每周四下午组织召开功能评定会议,由主管医生报告病历,介绍病情及目前功能情况,训练目标及措施。每个患者人院后至少有康复治疗前、治疗中期、治疗后三次功能评定。护士汇报护理评价、护理计划及健康宣教内容,大家进行补充讨论,以完善康复治疗护理方案。

3完善各项护理工作制度

3.1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根据住院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医学科医护人员紧张的现状,我们制定出合理细致的护理工作周、日程,对每项常规工作都规定了相应的时间,以便使护理工作既不与医疗工作相碰撞,又能按时完成全天的工作,这样既节省了人员配备,又提高了护士的工作能力。

3.2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训练和休养环境康复医学科病区,病房的建筑设施,已具备相当优越的环境条件,有中央空调,室温基本保持恒定,病房宽敞明亮,室内的通风、采光都能够达到患者满意的要求。环境只是一个基本条件,服务质量更重要,首先要求保洁员、护理员随时保持病房的整齐、清洁,送餐到床头,开水在室内随时可取。每周全病房更换床单并进行空气消毒l次,平时床单随脏随换。要求每日护士、护理员打开所有的窗户通风,并逐个整理床单位。安静整齐的病房环境也给患者带来了良好的治疗心情。

3.3强调以人为本的优质服务要求护士礼貌服务,有问必答,只要患者有疑问,就要回答,直到患者满意为止。有一些解释不清的问题,及时请教上级护士或医生。使用文明用语,即使患者或家属有不对之处,也应耐心解释,直至满意为止,绝不允许与患者发生争吵。根据日间病房特点,日间患者基本上是在做物理治疗,病房内基本无人,为避免患者物品丢失,要求病房内无人时将门锁上,护士随进随开。

3.4护士素质与业务能力的培养

3.4.1护士素质的培养培养护士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表达、沟通能力,有意让护士主持工休会、护理查房、讲课等。引导护士的语言技巧,护士长、上级护士示范讲解、指导帮助。培养护士具有细心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的思维能力。

3.4.2业务能力的培养以不同形式开展业务学习,并使其制度化。业务学习是提高护理人员专科业务水平的有效方法。①科室每周定期织织业务学习,要求全体医护人员参加,开始中职以上人员授课,以后逐渐扩大到全科所有人员都准备材料,参加讲座,其内容从康复医学的基本知识、康复评估方法、康复治疗方法、康复护理方法和康复医学科常见病的诊断与康复治疗、护理到有关康复医学及相关学科、边缘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从广度和基本的内容不断向深度发展,一人总结材料全科人受益。②要求护理组长参加科主任查房参加科主任每周一、三、五3次大查房。听取对新住院患者和疑难病例讲述其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康复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如何针对不同个体区别对待等。对新病种纵向讲述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康复功能评估方法、康复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防措施等。及时总结每次查房的内容,并作好记录。坚持不懈地参加查房制度,可以提高专科业务水平,同时也能及时发现护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作出修正和处理、从而提高护理水平,杜绝差错和事故的发生。③每月定期组织全科护理组业务学习,内容、形式不定,同时培养护士自学习惯,护士长、上级护士在每次学习后布置思考题,作为下次提问内容。为使护士能及时准确的评价患者的功能情况,要求护士掌握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如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肌力评定、肌张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等,护士长经常提问或作为季度理论考试内容。

3.5患者的管理与健康宣教

3.5.1患者的管理要求患者在治疗期间严格遵守病房的规定,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每个患者的治疗时间都提前安排好,使治疗得以顺利、有序高效地进行。由护士长组织召开每月1次的病休座谈会,内容主要是强调和讲解各种规定和注意事项,同时征求患者对护理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并予以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和要求予以及时解决和处理。

3.5.2健康宣教健康教育的内容符合康复特点,要求护士一对一进行宣教,入院和出院前各宣教1次,住院期间每周宣教l次,由责任护士来完成,方法是根据不同的病种及心理特征,进行口头、文字、图片等方式进行宣教,使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治疗方法和转归。宣教内容包括环境、治疗程序及病区特点等,对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不同家庭背景的患者有针对性给予讲解,力求达到人人都能“三明白”,即明白自己的医疗费用、明白自己的病情和功能情况、明白自己做过什么检查及目的。

3.6严格的护理考核机制在完善了工作程序和各项制度后,由护士长和负责人全面检查督促指导。遵照医院护理工作质量控制标准,每周定期对病房护理工作质量、保洁员的工作均进行严格的检查考核,利用周会反馈检查情况,并提出进一步整改措施。

4康复护理管理的效果

康复医学科经过逐步完善和强化护理管理、改进工作方法,使护理工作走向人性化、程序化的运行轨道,工作也变得有条有序,处处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医学管理模式。科室在加强医疗护理管理的前提下,医疗护理质量也大幅度提高,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护理质量是衡量医院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到康复医学科来住院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床位使用率一直居高不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规范化的护理管理,各种完善的制度与考核机制,可提高护理管理水平,促进学科的发展。各级护理人员只要按制度、按规程工作,就能使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同时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工作效率与护理质量明显改善。护理人员的行为举止与护理操作,直接影响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医疗、护理质量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前提,加强护理管理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

要给患者做健康宣教,护士必须自己要掌握大量的专科知识。因此,提高护士的康复护理技术水平及基础理论水平是极其重要的。

康复护理评定方法篇6

关键词:神经内科;康复护理;脑卒中;临床效果

脑卒中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引发原因多为脑血液循环出现障碍,且病情非常严重,表现的特点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身体功能的减弱,老年人成为脑卒中发病率较高的人群,老年人的血管发生动脉硬化的程度较为严重。康复护理是不同于常规护理的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对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有很大的作用,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的提高,临床效果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的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92例,其中男61例,女31例,患者年龄为51~74岁,平均年龄53.5~74.3岁。患者通过颅脑Ct以及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选取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有程度不同的肢体功能障碍,左侧偏瘫57例,右侧偏瘫35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排除患者有其他疾病,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特征以及偏瘫的位置对结果不产生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的56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首先医护人员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让患者对自身的疾病以及治疗的方案有一定的了解,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使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患者在住院期间,要保持病房环境的整洁与通风,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与导尿管通畅,帮助患者勤翻身,防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实验组的患者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康复护理,康复护理主要通过功能训练、相关刺激、被运动、心理康复护理、康复教育以及按摩等内容进行护理。患者发生脑卒中会出现行动不便、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症状,功能训练即是对患者进行床上训练、坐位训练、卧为训练、站立训练、行走训练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相关刺激是对患者实施一些触觉刺激、痛觉刺激、神经电刺激、肌肉电刺激等,促进患者的刺激反应。被运动是患者在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帮助下,被动的活动四肢,并完成简单的四肢运动,促进患者的关节活动和肌肉活动。心理康复护理是由专业的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消除紧张、焦虑与恐惧不安的情绪,并且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让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并积极的接受和配合治疗。康复教育是指医护人员将康复治疗的目的、方法与意义都耐心的向患者阐述,患者对治疗有一定的认识能够积极配合康复治疗。按摩是直接的对患者进行按摩护理促进关节与肌肉的活动,加速局部的血液循环,能够有效的改善供血,并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1.3临床观察指标

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临床疗效。

1.4疗效评定标准

通过Fugl-meyer对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满分为66分,分数越高表示肢体功能越好,采用Barthel指数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的评定标准为: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为0度,结果为基本治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且小于91%,病残为1~3度,结果为显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且小于46%,结果为有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两组患者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进行比较,护理前患者的评分均为12.32.8,护理后实验组的评分为42.513.6,对照组的评分35.712.0,实验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得较好;通过护理,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都有显著的提高,护理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35.810.3,护理后实验组的评分为87.910.4,对照组的评分为72.012.1,实验组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在进行康复护理之后恢复得更好,效果更为明显。将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9%,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表一: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讨论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在不断的增加。脑卒中的发作常与很多高危因素相关,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肥胖等,临床症状为头痛,眩晕。呕吐、肢体感异常、意识障碍等等,脑卒中的发病率较高,死亡和致残率也较高,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脑卒中的治疗应该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脑卒中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的障碍,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康复护理包括功能训练、相关刺激、被运动、心理康复护理、康复教育以及按摩等诸多内容,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桂玲.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1):91-92.

[2]徐有俊,秦子m,赵悦.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2,7(20):84-85.

[3]王翠玲,王洪菊,董红,等.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认知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7,22(17):42-43.

康复护理评定方法篇7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卒中;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中图分类号】R54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2-0156-02

脑卒中是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约为185~700/10万人,死亡率约为44.7~185/10万人,其中约有2/3的患者预后不良造成残疾,脑卒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康复技能指导,达到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的目的。康复护理不仅能够改善患者运动功能,还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4]。本研究观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6例。纳入与排除标准:①通过临床病史、影像学检查等确诊脑卒中。②患者均为初次脑卒中,且存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③排除不能完成6周康复护理的患者。④排除不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龄(57.25±7.36)岁;脑卒中病程(3.16±1.03)d。观察组男26例,女20例;平均年龄(58.14±7.55)岁;脑卒中病程(3.28±1.13)d。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脑卒中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心电监护及常规康复护理措施。

观察组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①病情评估:康复护理前对患者运动功能、理解程度、恢复情况等进行详细的评估,为制定个性化康复护理程序提供依据。②急性脑水肿期康复护理:脑卒中患者按照不同病情分期阶段进行康复训练计划。第一阶段即急性脑水肿期(发病1~7d内)由康复治疗师、护理人员共同制定患者康复训练计划,由护士指导进行一对一训练,具体包括功能摆放、关节被动活动、定时皮肤按摩刺激,每个内容2h进行一次,每次持续15~20min,可配合家属一同进行。③弛缓期康复护理:第二阶段即弛缓期(发病8~14d),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指导患者进行卧床运动包括卧床单双桥运动、排尿、排便,鼓励患者上举双手、握拳、夹腿、起床等日常生活能力(aDL)等,指导患者卧床时进行提肛训练以提高膀胱功能,同时,可预防便秘。在患者病情稳定期卧床时可指导患者抓取重物、刷牙、穿衣等基础日常生活训练。④痉挛期康复护理:第三阶段即痉挛期(发病15~21d),此阶段患者具有一般运动功能,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aDL),此阶段主要指导患者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康复训练,包括平衡杠行走、上楼、下楼及语言功能训练,每日2~3次,每次持续约30min。注意陪护防止跌倒,同时,注意强度不要太大,防止低血压性休克及低血糖发生。⑤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行高蛋白、高膳食纤维食物摄入,并增加水的摄入以预防便秘。⑥并发症护理:指导患者咳嗽、咳痰,每天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及咳嗽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肺功能。每天清洁患者卧床部位,使用湿热毛巾擦拭患者背部、臀部。对有褥疮的患者进行消毒换药,使用碘伏清洁褥疮伤口。使用冰棉棒擦拭患者口腔有助于刺激患者咽反射,依据患者口腔内pH值选择合适的漱口液,一般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及硼砂溶液效果较好。病房保持通风换气,地面与墙面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患者进食时应将病床调整至30度以上,指导患者将头偏向喂食者。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前后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分及脑卒中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由表1可知,护理后,观察组Fugl-meyer及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脑卒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由表2可知,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脑卒中患者多合并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临床治疗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意义。研究表明[5-6],脑卒中发病前3个月为康复护理效果最佳时期,目前临床大多数护理干预多关注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忽略了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本研究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观察组康复护理后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不能单纯强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康复护理干预主要从患者自身病情入手,着手运动功能改善,针对脑卒中患者不同康复时期采取不同手段。脑卒中早期主要选择卧床康复护理,保证患者病情稳定的同时,逐渐进行力量训练,可以刺激患者大脑皮层兴奋。研究表明[8],早期康复护理可以降低脑卒中后瘫痪的发生率。此外,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病情稳定采取多方位、适量强度、实用性的运动功能指导,例如肘关节、肩关节、髋关节外展、外旋或外翻的训练,有助于患者提物、抓取、行走等活动,为保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供了基础[9]。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不仅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还可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脑卒中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杨志宏,王彦丽,刘海萍,等.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1,33(10):1594-1595.

[2]钟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改善的应用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8):14-15.

[3]广珊珊,姜丹.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2,27(1):53-54.

[4]金晓琼,陈欣琼,林斯,等.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4):373-375.

[5]Duncanpw,propstm,nelsonSG.ReliabilityoftheFugl-meyerassessmentofsensorimotorrecoveryfollowingcerebrovascularaccident.[J].physicaltherapy,1983,63(10):1606-1610.

[6]张雅静,张小兰,马延爱,等.Barthel指数量表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测量的信度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7,7(5):30-32.

[7]周红艳,张少茹,卢丹丹,等.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674-1675.

[8]蔡南哨,翁子梅,陈少君.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131-132.

康复护理评定方法篇8

关键词引导式教育;脑瘫儿童康复护理;应用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将2017年2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瘫儿童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所有儿童均确诊为脑瘫患儿、无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听力障碍、严重疾病,且患儿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均知情。其中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在2~6.5岁,平均年龄为(4.31±1.22)岁,;疾病情况:运动失调12例,运动无法控制11例,混合型7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在1.5~6岁,平均年龄为(4.10±1.21)岁,运动失调10例,运动无法控制为10例,混合型为10例。2组脑瘫儿童在性别比例、年龄以及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2治疗方法

对照组脑瘫儿童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具体如下:对患儿采用针灸法、水疗法、语言疗法等综合治疗,医护人员根据患儿不同的个人情况而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帮助患儿进行运动、语言等康复矫正训练[3]。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康复方案中增加引导式教育进行康复护理,具体操作如下:①将所有患儿的家长组织召开一个关于脑瘫儿童的知识讲座,介绍脑瘫的形成原因、常规的治疗方法、引导式教育做康复护理的优点以及普及现今阶段我国在此康复护理中医疗资源的短缺情况,有助于家长理解以及配合本研究。②与患儿家长进行充分地沟通交流,了解患儿的喜好,从而能够制定出适合患儿的针对性康复训练方案,医护人员现场指导家长进行如运动康复训练、语言训练等。③运用引导式教育的理念,对患儿进行运动护理、日常生活护理以及认知语言护理。护理人员指导协助家长对患儿进行运动协调性恢复训练,如鼓励患儿进行游戏、引导患儿模仿医护人员的特定动作进行肌肉训练等;对患儿进行沟通交流、尽量使患儿与患儿之间进行游戏互动,在康复训练中可以借助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方式进行辅助,这样有利于提升患儿语言交流能力。在进行引导式健康教育前,要有针对性护理,充分了解患儿的喜好以及家长要求制定康复方案,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对患儿要有耐心,及时用语言、行为鼓励患儿,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换意见,保证康复治疗的顺利进行。两组均连续接受6个月康复护理。

3疗效评价标准

①护理效果:儿童四肢活动及智力发育好转,且反应能力得到明显改善视为显效;四肢活动、智力发育有所改善且智力反应得到提升视为护理有效;若肢体运动能力及治疗发育改善不明显视为护理无效[2]。②适应性发育商:经Gesell发育量表评估两组脑瘫儿童综合情况,包括运动协调能力、社交能力、语言使用能力、理解能力等项目[3]。③生存质量:经脑性瘫痪儿童生存质量评估表评估两组脑瘫儿童生活质量水平,内容主要包括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总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4]。

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2组患儿护理效果对比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2组患儿适应性发育商水平对比2组患儿在未接受护理干预前Gesell发育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6个月干预后,观察组Gesell发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2组患儿生存质量对比干预前,2组患儿在运动协调能力、语言组织交流能力、认知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6个月不同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康复护理评定方法篇9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日常生活能力

Clinicalobservationoftherehabilitationnursingofearlyhemiplegicpatientwithacutestroke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ffectofhemiplegicpatientwithacutestrokewithearlyrehabilitationnursingmethodsweperformedarandomizedcontrolledstudyonacutestrokepatients64patients,enrolledwithin14daysofonsetwereallocatedtorehabilitationnursinggroup(n=31)orcontrolgroup(n=33)randomlyBeforeandaftertreatment,weassessedtheneurologicaldeficitsand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usingChineseStrokeScale(CSS)andBarthelindexrespectivelyClinicalefficacywasevaluatedaccordingtochangesofCSSandaDLscoresonthe28thdayResultsonthe28thday,CSSandaDLwereevalutedtherewasasignificantdifferenceofCSSscoresbetweenrehabilitationnursinggroupandthecontrolgroup(p

【Keywords】

Rehabilitationnursing;Stroke;actuitiesofdailyliving

脑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我国1986~1990年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发病率为1097~217/10万,病死率为116~1418/10万,幸存者中约3/4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其中以偏瘫最为常见[1]。因此,脑梗死治疗不单纯是生存率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生存质量的问题。为此我们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并将效果比较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11入选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下列标准:入选标准:(1)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2],经颅脑Ct或mRi确诊的出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初次发病者。(2)均存在肢体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减退。(3)年龄39~81岁。(4)病程在两周内。(5)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排除标准:(1)有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疾病者。(2)既往有痴呆、精神病史者;(3)外地无法随访者。

112病例资料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6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31例中男性21例,女性10例,年龄(63±6)岁,脑出血17例,脑梗死14例;对照组33例中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62±7)岁,脑出血15例,脑梗死18例。两组病例的年龄,经t检验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常规护理组接受相应药物治疗、内科基础护理和常规护理;康复组增加早期康复护理内容,具体方法如下。

121早期康复护理时机患者神智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h后即可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

122心理护理在患病急性期患者会有很多痛苦,护理人员要及时正确引导、安慰,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现实,面对生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其对医务人员的信赖感。对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指导患者重新建立病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内容。加强对家属的心理疏导,解除家属的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等情绪,以免刺激患者[3]。

123肢体功能锻炼患肢的功能锻炼包括:①保持良好的;②患肢按摩;③患肢被动运动;④系统功能训练。

124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投球、拨算珠、套圈、搭积木、抓木钉、沙板磨等,指导患者穿脱衣服、进餐、如厕、入浴、洗浴、刷牙、洗脸等,2次/d,30min/次。对有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进食指导、吞咽功能训练等。对有语言障碍的进行语言训练[4]。

125出院指导嘱患者出院后不能停止训练,每天坚持累计训练3~4h,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定期回访,有条件的可在正规的社区康复机构继续康复。

122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中国卒中量表(C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观察时间为病程第1~28天;治疗前询问既往史及伴发疾病;CSS及aDL在治疗前治疗第28天各评定1次;随时记录不良反应。疗效评价:临床疗效判断按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以第28天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功能改善)结合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评定时的病残程度)进行评定;神经功能改善计算公式:[(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以百分数表示。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评定时的病残程度)评定标准采用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法(modifiedBarthelindex,mBi)进行评定比较。Barthel指数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强,依赖性越小。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疗效判断按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总有效率计算公式:基本痊愈、显效、有效的例数之和除以各组总例数的百分比。

123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指标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2统计软件处理。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早期康复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之前的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8d早期康复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治疗前后aDL的变化比较早期康复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之前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8天早期康复治疗组aDL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65%(25/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242%(14/33),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增高(p

3讨论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或急性脑血管意外,由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脑部血管性疾病,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最常见三大疾病(脑血管病、冠心病、肿瘤)之一。存活患者中至少有一半有不同程度的残障及劳动力丧失,以致存活患者自理能力严重下降。目前研究认为,脑卒中患者在神经功能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上或功能上具有代偿和功能重组能力,这是康复训练后运动功能恢复的理论基础。因此,脑梗死早期康复护理及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着药物治疗不可替代的作用[5]。

我们通过脑梗死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的临床实验证明,通过早期康复护理,患者神经缺损功能明显好转,Barthel指数明显改善;且患者无关节挛缩、肌肉萎缩、关节损伤、肩关节半脱位等并发症发生,说明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并能从根本上减轻或避免痉挛、废用、误用及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患侧偏瘫的发生明显减少。给患者的后期肢体康复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患者重新回归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贾建平,崔丽英,等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08:171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陈瑞仙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国当代护理杂志,2009,19(10):8384

康复护理评定方法篇10

【关键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类风湿性关节炎;护理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8.073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ffectofpsychologicalnursingandhealtheducationappliedinclinicalnursingofrheumatoidarthritispatients.methodsatotalof145rheumatoidarthritispatientsasobservationsubjectsofthisstudyweredividedbydifferentnursingmethodsintoobservationgroup(74cases)andcontrolgroup(71cases).thecontrolgroupreceivedconventionalnursing,andtheobservationgroupreceivedstrengthenedpsychologicalnursingandhealtheducationonthebasisofconventionalnursing.Comparisonandanalysisweremadeonpsychologicalstate,healthycognitivelevel,treatmentcomplianceandnursingsatisfactionscoreintwogroups.ResultsBothgroupshad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in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and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scorebeforenursing(p>0.05).after1monthofnursing,bothgroupshadlowerSaSandSDSscorethanbeforenursing,andtheobservationgrouphadbetterdeclinerangethanthecontrolgroup.theirdifferencehad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theobservationgrouphadhigherhealthycognitivelevelscoreafter1monthofnursingthanthecontrolgroup,andthedifferencehadstatisticalsignificance(p

【Keywords】psychologicalnursing;Healtheducation;Rheumatoidarthritis;nursingeffect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免疫系统慢性疾病,患者出现关节功能障碍,对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严重的还会致残[1],多数患者存在较大心理负担,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社交,而心理负担大又会反过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形成恶性循环[2]。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十分必要,帮助患者调节心理状态,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而健康的生活方式、治疗依从性高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因而还需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本院对7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强化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本院2015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随机抽取出14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分为观察组(74例)与对照组(71例)。观察组中男48例,女26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50.4±6.5)岁,

病程2个月~10年,平均病程(4.9±1.7)年。对照组中男45例,女26例,年龄35~69岁,平均年龄(51.5±6.4)岁,病程1个月~13年,平均病程(5.2±2.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即健康宣教、生活干预、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主要护理措施为:①认知行为护理。责任护士了解患者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的认知程度,从而针对性的给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循序渐进的让患者认识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规律、治疗方法、预后等,鼓励患者正视疾病,要让患者从思想上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只要对症治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就会得到控制,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鼓励患者用正能量来面对疾病。同时,责任护士理解并诱导患者发泄不良情绪,与患者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构建更和谐、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更好引导患者正视疾病,乐观对待疾病。护理人员通过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消除患者的错误认知,通过暗示、鼓励、解释、启发、引导等方式帮助患者认识到不良生活习惯对于病情康复的不良影响,帮助患者纠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②康复健康教育。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致残率较高,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丧失,因此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开展康复健康教育。对于早期发病的患者,护理人员鼓励患者从事日常力所能及的活动,并且每日适度锻炼,不得绝对卧床休息。对于中晚期的患者,护理人员结合患者受损的关节为其制定运动计划,将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结合起来,并且鼓励患者借助辅助器械完成日常生活自理项目以及社交活动,不得因关节功能的部分障碍而完全放弃关节功能,反复告知患者人体的关节具有非常强的修复力,经过康复锻炼后关节功能会逐渐修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小,促使患者主动参与康复锻炼。对于瘫痪的患者,加强对患者的被动运动,并鼓励患者进行肌力运动,预防肌肉萎缩。③饮食健康教育。责任护士每日下午给患者开展饮食健康教育活动,让患者认识到合理饮食对于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病情康复的积极意义,强烈要求患者多食用蔬菜、水果,摄入蛋白质,同时还给患者制定饮食方案,栏褚求患者每日定时定量饮食[3,4]。定期给患者进行营养状况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开展针对性的饮食健康教育,调整饮食方案。④增强患者的自信心。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因而不少患者会出现消极、低落、绝望等不良情绪,对治疗失去自信心。对此,责任护士给患者普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眼疾进展知识,反复强调在进展期的治疗措施效果可能不明显,但是这并不代表治疗无效,并且邀请恢复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法,用温和的语气开导患者,主动与患者谈心,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用SaS、SDS量表于护理前、护理1个月后进行心理状态的评估,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得分越高表明焦虑、抑郁程度越重)、健康认知水平(于护理前、护理1个月后使用健康认知水平评估量表进行健康认知水平的评估,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认知水平越高)、治疗依从性(于护理1个月后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估[5],分成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三个层级,依从性=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于护理1个月后进行评估,分成20个条目,采用1~5分记分制,1分为不满意,5分为非常满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个月的护理,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的健康认知水平比较护理前两组健康认知水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健康认知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为95.95%,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为84.51%,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4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6.8±7.4)分,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8.4±6.8)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09,p

3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关节滑膜炎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表现出对称性、慢性的多关节炎症疾病[6-9],会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在治疗上尚无特效药物,一般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而病程长、反复发作、致残率高等特点使得患者容易产生心理应激,而心理因素又会对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影响到患者的早日康复[10-13]。

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对患者临床护理服务中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对于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7,14-16]。通过分析患者存在的认知缺陷,循序渐进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关于疾病发展进展、饮食、康复等方面的健康教育,通过提高患者的健康认知水平促使患者主动采取健康的行为,减少诱因,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临床症状的缓解[8,9];通过心理护理促使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增强治疗依从性,配合医护人员接受治疗、康复锻炼等,提高生活质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1个月的护理,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τ诖俳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瑞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中国实用医药,2014,9(5):232-233.

[2]石春红,范明.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体会.基层医学论坛,2015(4):543-544.

[3]曹玲,崔文娟.舒适护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住院期间生活质量评分影响分析.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3):4667.

[4]林盈芝,李慧芳,吴秀云.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1,3(23):509.

[5]阿米娜・阿不力米提,比力克孜・塔依尔.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6,16(31):254-255.

[6]陈慧丽,姜明华,王新,等.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的影响研究.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6):1157-1159.

[7]魏雪红,鲁亚玲,段梅欣,等.回医烙灸疗法配合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及血清iL-2、tnF-α水平影响的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4):5-8.

[8]姜双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1):163.

[9]周伯琪.综合心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山西医药杂志,2011,40(18):872-873.

[10]陈美好,陈新娣,张小珍.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心理障碍的护理对策及效果观察.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4):21-23.

[11]谢瑞红.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255-256.

[12]宋明梅.系统性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6,7(4):82-83.

[13]王燕.类风湿性关节炎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医药卫生(引文版),2016(7):00105.

[14]蔡旭,肖剑伟,郭粉莲,等.个性化健康教育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16,30(23):2887-2889.

[15]黄慧.临床护理路径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当代护士旬刊,2012(11):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