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散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17:17

经典散文篇1

1、永远都不要停止微笑,即使是在你难过的时候,说不定有人会因为你的笑容而爱上你。我现在正在看你的微笑,然后。

2、有些夸张,但感情成分真挚动人。

3、知我者,谓我何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4、我的世界观里,有女人陪伴似乎比和男友斗嘴更来得兴趣盎然。

5、在北京两年,如果没有阿淳,我相信自己或者会撑不下去。

6、没钱的时候,吃大排档也可以美滋滋的调侃,有钱的时候,吃最精致的日式料理享受清酒微醺带来的感官乐呵。

7、你但愿我在众里寻到你,使你知道,曾经迷惑我的,不是那一怎艳红,而是你。

8、天空和大海相爱了但他们的手无法牵在一起天空哭了泪水洒落在海面即使受到惩罚天空也要把灵魂寄给大海从此海比天蓝。

9、每个人都曾是天使,当他喜欢一个人时,他便折断翅膀坠落人间,变成凡人,所以不要辜负爱你的人,因为他已经没有翅膀飞回原来的天堂。

10、生命并不是为所欲为,有时候我们的承受要大于接受。

11、糖果可以增加快乐,洗澡可以振作精神烟花如同音乐一样排斥爱情,只供一个人时欣赏。吉他爱不释手,香烟永不妥协,答应自己要以最舒服的轨迹划向每一个明天!

12、好几次,在成都回北京的飞机上,我把头埋在厚厚的毯子里,无声的哭泣。

1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所以难得糊涂是最高境界。

14、人生的成功不在于拿到一副好牌,而是怎样将坏牌打好,当心灵趋于平静;精神便得到永恒;经典语句给自己一个微笑吧,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15、最能反映一个女人的品味的东西,是她此刻和已往爱上一个怎样的男人。

16、我们当中,只有我和阿淳学哲学,也只有我喜欢闲暇的时候码字,()无休止的,没有任何利益来源的码字。

1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所以难得糊涂是最高境界。生命就如同一盒朱古力,你永远不会知道你将得到什么。

18、男友经常调侃我们这一帮:白天的时候装傻充愣做写字楼游离着演白领,晚上的时候玩儿漂移混夜场不亦乐乎的玩儿同志。

经典散文篇2

从古至今的文人中好美食者为数也不少。明末张岱、清袁枚;今人陆文夫。喜美食又善于动手者,先生是也。汪曾祺先生不仅为文有大名,做菜也是一把好手,真是能者无所不能。下面是给大家推荐汪曾祺关于美食经典散文,供大家欣赏。

栗子的形状很奇怪,像一个小刺猬。栗有“斗”,斗外长了长长的硬刺,很扎手。栗子在斗里围着长了一圈,一颗一颗紧挨着,很团结。当中有一颗是扁的,叫做脐栗。脐栗的味道和其他栗子没有什么两样。坚果的外面大都有保护层,松子有鳞瓣,核桃、白果都有苦涩的外皮,这大概都是为了对付松鼠而长出来的。

新摘的生栗子很好吃,脆嫩,只是栗壳很不好剥,里面的内皮尤其不好去。

把栗子放在竹篮里,挂在通风的地方吹几天,就成了“风栗子”。风栗子肉微有皱纹,微软,吃起来更为细腻有韧性。不像吃生栗子会弄得满嘴都是碎粒,而且更甜。贾宝玉为一件事生了气,袭人给他打岔,说:“我想吃风栗子了。你给我取去。”怡红院的檐下是挂了一篮风栗子的。风栗子入《红楼梦》,身价就高起来,雅了。这栗子是什么来头,是贾蓉送来的?刘姥姥送来的?还是宝玉自己在外面买的?不知道,书中并未交待。

栗子熟食的较多。我的家乡原来没有炒栗子,只是放在火里烤。冬天,生一个铜火盆,丢几个栗子在通红的炭火里,一会儿,砰的一声,蹦出一个裂了壳的熟栗子,抓起来,在手里来回倒,连连吹气使冷,剥壳入口,香甜无比,是雪天的乐事。不过烤栗子要小心,弄不好会炸伤眼睛。烤栗子外国也有,西方有“火中取栗”的寓言,这栗子大概是烤的。

北京的糖炒栗子,过去讲究栗子是要良乡出产的。良乡栗子比较小,壳薄,炒熟后个个裂开,轻轻一捏,壳就破了,内皮一搓就掉,不“护皮”。据说良乡栗子原是进贡的,是西太后吃的(北方许多好吃的东西都说是给西太后进过贡)。

北京的糖炒栗子其实是不放糖的,昆明的糖炒栗子真的放糖。昆明栗子大,炒栗子的大锅都支在店铺门外,用大如玉米豆的粗砂炒,不时往锅里倒一碗糖水。昆明炒栗子的外壳是黏的,吃完了手上都是糖汁,必须洗手。栗肉为糖汁沁透,很甜。

炒栗子宋朝就有。笔记里提到的“栗”,我想就是炒栗子。汴京有个叫李和儿的,栗有名。南宋时有一使臣(偶忘其名姓)出使,有人遮道献栗一囊,即汴京李和儿也。一囊栗,寄托了故国之思,也很感人。

日本人爱吃栗子,但原来日本没有中国的炒栗子。有一年我在广交会的座谈会上认识一个日本商人,他是来买栗子的(每年都来买)。他在天津曾开过一家炒栗子的店,回国后还卖炒栗子,而且把他在天津开的炒栗子店铺的招牌也带到日本去,一直在东京的炒栗子店里挂着。他现在发了财,很感谢中国的炒栗子。

北京的小酒铺过去卖煮栗子。栗子用刀切破小口,加水,入花椒大料煮透,是极好的下酒物。现在不见有卖的了。

栗子可以做菜。栗子鸡是名菜,也很好做,鸡切块,栗子去皮壳,加葱、姜、酱油,加水淹没鸡块,鸡块熟后,下绵白糖,小火焖二十分钟即得。鸡须是当年小公鸡,栗须完整不碎。罗汉斋亦可加栗子。

我父亲曾用白糖煨栗子,加桂花,甚美。

北京东安市场原来有一家卖西式蛋糕、冰点心的铺子卖奶油栗子粉。栗子粉上浇稀奶油,吃起来很过瘾。当然,价钱是很贵的。这家铺子现在没有了。

经典散文篇3

那里来的。

这些日子以来,痛苦和欢欣都如此尖锐,我惊奇在它们之间区别竟是这样的少。每

当我为你受苦的时候,总觉得那十字架是那样轻省,于是我忽然了解了我对你的爱情,

你是早春,把芬芳秘密地带给了园。

在全人类里,我有权利成为第一个爱你的人。他们必须看见你,了解你,认识你而

后决定爱你,但我不需要。你的笑貌在我的梦里翱翔,具体而又真实。我爱你没有什么

可夸耀的,事实上没有人能忍得住对孩子的爱情。

你来的时候,我开始成为一个爱思想的人,我从来没有这样深思过生命的意义,这

样敬重过生命的价值,我第一次被生命的神圣和庄严感动了。

因着你,我爱了全人类,甚至那些金黄色的雏鸡,甚至那些走起路来摇摆不定的小

树,它们全都让我爱得心疼。

我无可避免的想到战争,想到人类最不可抵御的一种悲剧。我们这一代人像菌类植

物一般,生活在战争的阴影里,我们的童年便在拥塞的火车上和颠簸的海船里度过。而

你,我能给你怎样的一个时代?我们既不能回到诗一般的十九世纪,也不能隐向神话般

的阿尔卑斯山,我们注定生活在这苦难的年代、以及苦难的中国。

孩子,每思及此,我就对你抱歉,人类的愚蠢和卑劣把自己陷在悲惨的命运里。而

令,在这充满核子恐怖的地球上,我们有什么给新生的婴儿?不是金锁片,不是香摈酒,

而是每人平均相当一百万吨tnt的核子威力。孩子,当你用完全信任的眼光看这个世界的

时候,你是否看得见那些残忍的武器正悬在你小小的摇篮上?以及你父母亲的大床上?

我生你于这样一个世界,我也许是错了。天知道我们为你安排了一段怎样的旅程。

但是,孩子,我们仍然要你来,我们愿意你和我们一起学习爱人类,并且和人类一

起受苦。不久,你将学会为这一切的悲剧而流泪——而我们的世代多么需要这样的泪水

和祈祷。

诗诗,我的孩子,有了你我开始变得坚韧而勇敢。我竟然可以面对着冰冷的死亡而

无惧于它的毒钩,我正视着生产的苦难而仍觉做然。为你,孩子,我会去胜过它们。我

从没有像现在这样热爱过生命,你教会我这样多成熟的思想和高贵的情操,我为你而献

上感谢。

前些日子,我忽然想起《新约》上的那句话:“你们虽然没有邮过他,却是爱他。”

我立刻明白爱是一种怎样独立的感情。当油加利的梢头掠过更多的北风,当高山的峰巅

开始落下第一片初雷的莹白,你便会来到。而在你珊瑚色的四肢还没有开始在这个世界

挥舞以前,在你黑玉的瞳仁还没有照耀这个城市之先,你已拥有我们完整的爱情,我们

会教导你在孩提以前先了解被爱。诗诗,我们答应你要给你一个快乐的童年。

写到这里,我又模糊地忆起江南那些那么好的春天,而我们总是伏在火车的小窗上,

火车绕着山和水而行,日子似乎就那样延续着,我仍记得那满山满谷的野杜鹃!满山满

谷又凄凉又美丽的忧愁!

我们是太早懂得忧愁的一代。

而诗诗,你的时代未必就没有忧愁,但我们总会给你一个丰富的童年,在你所居住

的屋顶上没有屋子这个世界的财富,但有许多的爱,许多的书,许多的理想和梦幻。我

们会为你砌一座故事里的玫瑰花床,你便在那柔软的花瓣上游戏和休息。

当你渐渐认识你的父亲,诗诗,你会惊奇于自己的幸运,他诚实百高贵,他亲切而

善良。慢慢地你也会发现你的父母相爱得有多么深。经过这样多年,他们的爱仍然像林

间的松风,清馨而又新鲜。

诗诗,我的孩子,不要以为这是必然的,这样的幸运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有的。这个

世界不是每一对父母都相爱的。曾有多少个孩子在黑夜里独泣,在他们还没有正式投入

人生的时候,生命的意义便已经否定了。诗诗,诗诗,你不会了解那种幻灭的痛苦,在

所有的悲剧之前,那是第一出悲剧。而事实上,整个人类都在相残着,历史并没有教会

人类相爱。诗诗,你去教他们相爱吧,像那位诗哲所说的:

他们残暴地贪婪着,嫉妒着,他们的言辞有如隐藏的刀锋正渴于仗血。

去,我的孩子,去站在他们不欢之心的中间,让你温和的眼睛落在他们身上,有如

黄昏的柔霭淹没那日间的争扰。

让他们看你的脸,我的孩子,因而知道一切事物的意义,让他们爱你,因而彼此相

爱。

诗诗,有一天你会明白,上苍不会容许你吝守着你所继承的爱,诗诗,爱是蕾,它

必须绽放。它必须在疼痛的破拆中献芳香。

诗诗,也教导我们学习更多更高的爱。记得前几天,一则药商的广告使我惊骇不己。

那广告是这样说的:“孩子,不该比别人的衰弱,下一代的健康关系着我们的面子。要

是孩子长得比别人的健康、美丽、快乐,该多好多荣耀啊。”诗诗,人性的卑劣使我不

禁齿冷。诗诗,我爱你,我答应你,永不在我对你的爱里掺入不纯洁的成分,你就是你,

你永不会被我们拿来和别人比较,你不需要为满足父母的虚荣心而痛苦。你在我们眼中

永远杰出,你可以贫穷、可以失败、甚至可以潦倒。诗诗,如果我们骄傲,是为你本身

而骄傲,不是为你的健康美丽或者聪明。你是人,不是我们培养的灌木,我们决不会把

你修剪成某种形态来使别人称赞我们的园艺天才。你可以照你的倾向生长,你选择什么

样式,我们都会喜欢——或者学习着去喜欢。

我们会竭力地去了解你,我们会慎重地俯下身去听你述说一个孩童的秘密愿望,我

们会带着同情与谅解帮助你度过忧闷的少年时期。而当你成年,诗诗,我们仍愿分担你

的哀伤,人生总有那么些悲怆和无奈的事,诗诗,如果在未来的日子里你感觉孤单,请

记住你的母亲,我们的生命曾一度相系,我会努力使这种系联持续到永恒。我再说,诗

诗,我们会试着了解你,以及属于你的时代。我们会信任你——上帝从不赐下坏的婴孩。

我们会为你祈祷,孩子,我们不知道那些古老而太平的岁月会在什么时候重现。那

种好日子终我们一生也许都看不见了。

如果这种承平永远不会再重现,那么,诗诗,那也是无可抗拒无可挽回的事。我只

有祝福你的心灵,能在苦难的岁月里有内在的宁静。

常常记得,诗诗,你不单是我们的孩子,你也属于山,属于海,属于五月里无云的

天空——而这一切,将永远是人类欢乐的主题。

你即将长大,孩子,每一次当你轻轻地颤动,爱情便在我的心里急速涨潮,你是小

芽,蕴藏在我最深的深心里,如同音乐蕴藏在长长的萧笛中。

前些日子,有人告诉我一则美丽的日本故事。说到每年冬天,当初雪落下的那一天,

人们便坐在庭院里,穆然无言地凝望那一片片轻柔的白色。

那是一种怎样虔敬动人的景象!那时候,我就想到你,诗诗,你就是我们生命中的

初雪,纯洁而高贵,深深地撼动着我。那些对生命的惊服和热爱,常使我在静穆中有哭

经典散文篇4

初中作文网权威初三抒情哲理散文:时光—遥远的地方_100字,更多初三抒情哲理散文:时光—遥远的地方_100字相关信息请访问初中作文网。当风吹过沙滩留下一道痕迹,冬季的寒冰融化成叮咚泉水,看阳光穿过树叶撒下的斑点…我们,就要分手远航…

点点滴滴的往事浮现脑海,最后留下的,竟只有悲伤。太多的话无法言语,但愿回眸时,岸边还有熟悉的身影。

初三:蔡源琦

经典散文篇5

散文化议论文集散文与议论文两种文体优势于一身。散文重在语言的形象生动,议论文重在有思想见解,用优美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这就是好文章。它不仅具有充足的论证力和说服力,而且更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

散文化议论文最大的成功在于它的散文化,有散文的特质,避免了传统议论文语言的枯燥乏味和空洞抽象。“语言就是力量!”雨果如是说。它最有利于展示语言的魅力,能把语言做好、做精和做美,使文章锦心绣口,文采飞扬。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也明确规定要富有文采。而且评卷时,同等内容的作文以语言的优劣评定分数的高低。

因此,散文化议论文也最能体现出文学性。它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也能展示较深厚的文化积淀,最能见出考生的文学功力和文化底蕴。而且语文阅卷老师也大都喜欢此类文章,因他们最钟爱于文学。

散文化议论文的本体是议论文,而议论文往往观点明确,便于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能迅速抓住全文观点和所写内容,不致于费时费力,阅卷既快捷又准确。很多学生包括语文老师都认为记叙文多年写作,十分熟悉,写记叙文最稳妥。殊不知,学生最难写好记叙文,一是语言平凡甚至平庸,二是难写出叙事的波澜曲折,所以学生不具备写好记叙文的能力。况且记叙文必须全文看完才知所写内容,而如此则会耽搁很多时间,不合考场阅卷习惯。因此记叙文难得高分,除了经典的小小说,但经典的小小说又是极难写成功的。而散文化议论文适宜于写任何内容,可谓以不变应万变。何况,散文化议论文还可做出具体模式,供学生借鉴运用,学生极易操作,精益求精,大多学生都能写好。

当然,练好散文化议论文必须首先练语言,而语言必须从高一开始慢慢训练,而且要用多种方法全方位训练:积累语词,尽量运用新鲜、新颖和新奇的词语,避免运用大众词、常见词,因汉词丰富多彩;多用典雅、纯正的书面语,少用或不用乏表现力的口语,可增强文章的书卷气;练句练段,不在乎句段的长短,重在其有意蕴,耐人寻味,力争练经典句段;练各类仿写和扩写,强化整句意识,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练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和排比,这是散文的重要特征;练各种描写,描写是最重要的写作能力,最具文学色彩;提炼诗语,诗歌语言是语言矿藏中的铀,能提炼或运用诗语,更增文章的含金量。不仅如此,老师还要经常给学生介绍名言警句、经典语段、新诗精品、古典诗词名句名作,学生多加领悟、背记和运用。通过种种举措,学生可提高语言水平,写好散文化议论文。

经典散文篇6

一、现当代散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现当代散文的概念

在文学界有着这样的说法“散文是文学的正宗”“散文是文学体裁之母”。在古代,人们对于散文的界定一般是与韵文、骈文相对应的不押韵的文章类型。而现代散文,主要指的是从“”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这一部分的散文。当代散文则是从建国到现在的散文作品。现当代散文是受到西方散文的影响而从传统散文体系中独立出来的一种文学体系。从广义的角度来讲,散文是除了诗歌、小说、戏剧之外的一种文学体裁,主要包括杂文、随笔、小品等。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散文指的是语言精美、生动,以写入或是记事为主的短小精炼的文章。

(二)现当代散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语文教育具有培养国民人文素质及语文应用能力与思辨能力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教导学生“怎么做人”这一问题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学应该是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学习,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语文课本中选用的散文大多都是具有鲜明代表意义的作品,这些作品将会对学生产生借鉴作用,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美感。就高中学习来说,学生的课业任务繁重,平时的阅读量更是少之又少。而语文教材可以说是他们接触文学作品最为直接的方式之一,因此教材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二、当代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现当代散文选文问题及建议

纵观语文教材中的散文选文,其经历了发展的模糊期、清晰期和发展期。同时也可以看到,从建国到现在的语文选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章内容的变化;二是选材体系的变化。那么在语文的选文方面还需要考虑什么?笔者对当代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现当代散文选文问题进行分类论析,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现当代散文选文问题

在对现当代散文选文问题进行讨论之前,我们首先应该了解散文选文最终是为了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是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还是为应付考试?而只有了解了其最终的目的,才可以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

1.选文数量问题

笔者认为,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体裁选择应该遵循百花齐放的原则,教材选文最终的作用是通过不同的文章例子,让学生可以在阅读的同时可以对这种文体有一个了解。所以对于课本中的散文选文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是在于质量的高低。

2.时代分布问题

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一共产生了五个阶段的教材。但是这五种教材中多忽略了现代散文的选人。但是现代散文在文学体系中是具有鲜明教育意义的,所以高中语文课文散文选文需要注意现代散文的选入量。并且,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频频变化的教材内容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的阻力。

3.编排体系及单元组合方式问题

教材内容的编写方式主要分为混编与分编两种。混编的方式可以以古通今,但是很容易混淆视听。分编的好处在于可以杜绝混编的混淆视听,但是又会因为内容的一成不变,长时间教学会使学生产生倦怠感与审美疲劳。因此无论那种教学方式都具有优势与不足。而为了杜绝教材编制产生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解决。

而教材的单元组合方式从以往的单一方式,变成了复合方式。这样的方式最终实现了优势互补,是教材选文进步的一种表现。

(二)现当代散文选文建议

1.典范性和可接受性

以文质兼美作为语文教材选文的标准,因为过于重视文质兼美,使得选文在因袭“素有定评的名家名篇”中走向狭隘,选文的多种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所以高中语文教材选文的需要摒弃唯美、唯上的弊端。在文质兼美的典范性原则之下,要注意学生对于这类文章的喜好与学习兴趣,最终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经典散文篇7

汉代大儒扬雄也表达出同样宗经、征圣的主张。他高度推崇儒家圣人的言论和著述,认为其是道及是非标准的体现。其云:“舍舟航而济乎渎者,末矣。舍《五经》而济乎道者,末矣。弃常珍而嗜其识味也?委大圣而好乎诸子者,恶睹其识道也?”[2](p.67),又云:“玉不雕,玙璠不作器;言不文,典谟不作经。”[2](p.221)可见,在大儒扬雄看来,儒家经典除了思想上的权威性和典范意义之外,在文辞方面也是后世学习的楷模,这种推崇经书文辞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在主流推崇古代经典的文化风气之下,也出现了一些反对的声音,最有代表性的是东汉的王充,他对世俗崇古抑今的观念进行猛烈抨击。王充在《论衡·案书》中言:“夫俗好珍古不贵今,谓今之文不如古书。夫古今一也,才有高下,言有是非,不论善恶而徒贵古,是谓古人贤今人也……盖才有浅深,无有古今;文有伪真,无有故新。”[3](p.1173-1174)当然,王充是从思想的角度进行论说的,他所重视的是直接服务于政事的应用文及学术著作,所以,其所说的书并非是指文学作品。可以看出,在先秦两汉时期,经典主要是儒家典范著作,还没有独立的文学经典的概念,思想性是人们判断著作价值高低的最高标准。即使偶尔谈到儒家经典的文学性,也是以其思想上的典范性作为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4](p.526),不仅文学创作丰富,而且文学批评繁荣,文学逐渐摆脱功利的束缚,不再仅仅强调文学服务于政教,而是开始慢慢重视文学的审美功能,并通过具体作家作品的评述逐渐摆脱儒家经典的束缚,形成独立的文学经典观。魏晋时期,思想活跃,儒学式微,道家、佛学等各派宗教盛行,这样宽松的思想环境为文学观念的解放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为文学摆脱经学的束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此时对于经典的观念,也出现了巨大的转变。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此时期文学理论最高成就的体现,其对于经典的看法也最系统和深入。《文心雕龙》在前人基础之上,将原道、征圣和宗经的思想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发挥,在中国古代经典问题的讨论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和前人一样,刘勰依然是首先从思想上肯定儒家经典的思想价值,他认为,文章是道的表现,而道是文的本源,古代圣人创作文章是为了表现道,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用于教化、治理国家。其在《文心雕龙·原道》中云: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挥事业,彪炳辞义。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5](pp.2-3)同时,刘勰又认为,经典不但是后世文章的渊源,而且还在思想及艺术上为后世文学作品提供了标准,是后世文学作品的典范,将经典的文学意义提到了比较高的位置。其在《宗经》中云:“故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纪传盟檄,则《春秋》为根:并穷高以树表,极远以启疆,所以百家腾跃,终入环内者也。”[5](pp.22-23)又云:“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5](p.23)可以看出,刘勰不仅详细地剖析了后世各体文章与经书渊源,而且还明确地提出了文学创作审美角度的六标准,即其所谓的“六义”之美:感情深诚而不虚假,风格清朗而不繁杂,记事信实而不荒诞,思想正直而不回曲,体制要约而不芜秽,文采美丽而不淫滥。因此,可以说文学意义上的经典及明确的艺术标准始于《文心雕龙》。钟嵘《诗品》为南朝文论又一力作。此书是中国文论史第一部诗学专论,总共评述了汉魏至齐梁的122位诗人,且将这些诗人分为上中下三品,其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对诗人的品评,树立良好的准则,对当时的诗歌创作起指导作用。钟嵘对所评诗人进行品第的区分本身便体现了一种文学经典意识,被其列为上品的诗人如曹植、陆机、谢灵运等,都是钟嵘心中经典诗人的代表。钟嵘秉持的是文质兼备的文学经典原则,因此,在推崇他心目中经典诗人的同时,依据这一原则,对他们表现出的艺术风格进行了总结和评价,无形中也就树立了他的文学经典标准。如他赞曹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6](p.20),真正做到了思想和文辞的完美统一,是经典诗人的最高成就代表。另外,《诗品》还突破了儒家经典的束缚,站在文学发展的历史高度正视并高度评价五言诗的成就,其云:“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邪?”[6](p.2)这无疑是对以往论诗以《诗经》为标准、重四言的传统诗学观的修正和挑战。可以说《诗品》是第一部以文学经典的视角分析诗歌的著作,在古代文学经典及经典观的形成与独立中意义非凡。魏晋六朝时期崇尚古代经典虽然是主流,但也同样有别调。代表性人物是东晋葛洪,葛洪继王充之后,又对崇古抑今的风气进行强烈批判。其《抱朴子·尚博》云:又世俗率神贵古昔而黩贱同时……虽有超群之人,犹谓之不及竹帛之所载也;虽有益世之书,犹谓之不及前代之遗文也。是以仲尼不见重于当时,《太玄》见蚩薄于比肩也。俗士多云:今山不及古山之高,今海不及古海之广,今日不及古日之热,今月不及古月之朗。何肯许今之才士不减古之枯骨?重所闻,轻所见,非一世所患矣。[7](pp.118-120)他甚至认为今胜于古,其《抱朴子·钧世》云:“且夫《尚书》者,政事之集也,然未若近代之优文、诏策、军书、奏议之清富赡丽也。《毛诗》者,华彩之辞也,然不及《上林》《羽猎》《二京》《三都》之汪濊博富也。”[7](pp.69-70)他觉得《尚书》、《诗经》等儒家经典在文辞方面逊于两汉魏晋时期辞赋。一方面抨击了贵古贱今的传统,对古代经典提出质疑;另一方面,也突出了对文辞的重视,从文学的角度对著作进行评判,颇具进步色彩。

隋唐至宋,经历了三次比较大规模的文学复古运动,其焦点就是如何对待以往经典的问题。在这几次文学复古运动中,人们对文学经典的认识更加深入,自觉性也更强,而传统儒家经典的文学经典地位,也得以凸现和巩固。第一次大规模的复古运动发生在诗歌领域。经历六朝诗风和文风的浮华之后,初唐陈子昂首先举起复古大旗,其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言:“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窃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8](p.55)这里,陈子昂表达了对晋宋以来,尤其是齐梁颓靡不振诗风的不满,大力提倡风雅、风骨与兴寄,要求保持《诗经》的风雅传统,学习汉魏诗歌刚健、质朴的风格。很明显,他是将《诗经》、汉魏诗歌当成诗歌创作的楷模,即他心目中不可动摇的文学经典。他的矛头是对准初唐盛行的片面强调文采的浮靡诗风,因此,经典不仅成为文学创作的典范和法则,同时也成为一种革新的手段。陈子昂大力提倡复古对唐诗的风格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此以后,复古与革新便交织在一起,对唐诗创作高峰的到来产生了积极影响,很多盛唐名家都主动从传统中寻求汲取创作营养,如李白就是陈子昂复古论的直接继承者,他一生钟情古风,而且也是其诗歌创作中最具影响力的部分。其他诗人也是从传统中找到了创作的突破口,由此一来,诗坛为之一振,尽扫齐梁余风,这不得不说是复古运动带来的积极影响。第二次复古浪潮在中唐开始席卷,这一次是在散文领域展开,矛头指向了六朝以来产生的一种新文体———骈文。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质朴,内容充实,而且极富思想性,为后世的散文创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并且提供了很好的榜样。然而,六朝时期,随着骈文这种片面追求语言形式美的新文体的产生和兴盛,先秦两汉的散文传统丧失殆尽,这种不良文风一直延续到中唐。面对社会的矛盾、文风的凋敝,韩愈、柳宗元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华艳丽的骈文,提倡学习先秦两汉的古文。韩愈首先吹向复古号角,他在《答李秀才书》明确表达了他的主张:“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9](p.5589)又说:“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于今者耶?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其辞;通其辞,本志乎古道者也。”[10](p.5741)很明显,韩愈提倡古文,不仅仅是学习古文的文辞和表达方式,更要学习古文之道,即里面所承载的思想内容,尤其是指儒家思想。韩愈十分推崇先秦两汉古文,在《答李翊书》中提到自己开始学习文章时,“非先秦两汉之书不敢观”[11](p.5588),同时他还在《进学解》中,对他认为的前代经典有更为具体的说明:“沈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12](p.5646)很显然,韩愈主张的学习面很广,不仅限于儒家的《五经》,还提倡学习《庄子》、楚辞、《史记》、扬雄等作家作品。以先秦两汉经典古文为标准,对文学思想性和艺术规范双重要求是古文运动的一个显著特点,同时,此次文学复古运动开创了一种新的雄奇瑰丽的艺术风格,为后世散文创作提供了新的典范。第三次大规模复古运动是发生在宋代的诗新运动。此次运动贯穿整个北宋,经历了三个阶段,前期代表人物是柳开、王禹偁、穆修、石介、姚铉、孙复等人,中期以欧阳修为领袖,响应者有范仲淹、李觏、尹洙、石延年、苏舜钦、梅尧臣、宋祁、欧阳修及王安石、曾巩等人,是此次运动的高潮。后期是诗新运动的完成阶段,以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以及黄庭坚、秦观等人为代表。此次运动以复古为旗号,以革新为目的,他们最初反对的目标就是盛行于宋初诗坛的西昆体和晚唐五代延续下来的颓靡文风。为了达到革新目的,他们主张学习古代经典:散文领域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及韩柳古文,诗歌方面则以《诗经》、《离骚》、两汉乐府、建安诗歌及李白、杜甫等杰出诗人诗作为标杆,主张以复兴古道改革文风与世风。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动机和背景与韩柳的古文运动颇为相似。以欧阳修为例,他非常重视文与道的关系,提倡从前代经典中追寻古道,《答吴充秀才书》云:“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13](p.1177)很显然,对文学思想性的强调与韩愈是一致。因此,欧阳修对韩愈古文极为推崇,他在《记旧本韩文后》中叙述自己读韩文的经历和感受:“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13](p.1927)诗新运动的领袖都如此,其他人对道与古文的重视可想而知,因此诗新运动可以说是韩柳古文运动精神的延续。

经典散文篇8

关键词:典籍英译汉语音乐美缺失《天净沙・秋思》个案分析

一、前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文字与文化传统独具魅力,而作为华夏文明精髓的典籍浩若沧海、灿似明珠,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由于英语是世界上广泛应用的语言,典籍英译――把中国典籍翻译为英文,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中西文化融合、保持中国固有的文化身份,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活力来说,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关于典籍英译

中国典籍通常文字精练、思想深邃,具有浓厚的本国文化的底蕴和色彩。因此典籍英译具有穿越历史时空和跨越地域文化两大特点,既需用异国的文字再现出本土的传统文化,又要使译入语读者领略异国文化的瑰丽美妙。在典籍英译中如何忠实地传递中国文化的意、韵、味,使异语读者不仅了解中国典籍的“名”,而且能够体味中华文化的“道”,也成为了典籍英译的焦点问题。作为一种符号,中国典籍作品是意义、风格和功能的总和。典籍的美是其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文体、韵律、选词和语气等合起来构成典籍文本独特的风格。只有在尽力再现这些形式的基础上,才能忠实地传达原作的内容。

三、汉语言的音乐美

典籍中语言形式美的一大特色就是极富音乐性,其音乐素质异常突出,而构成音乐性的主要因素为声韵、声调、音步。汉语是单音节语素语言,通常一个音节一个汉字,单念时,每个音节的时值大致相当。它的音节都能分成声母和韵母两部分,声母由辅音充当,韵母结构简单而整齐,而且全由乐音充当,声韵组合规律性,没有清浊塞音,这使得它在使用押韵这一节奏方式时,韵与韵之间的相互响应比较明显、响亮、和谐。中国古典诗歌从《诗经》到元曲,句句韵、隔句韵、一韵、换韵、交韵、首句入韵与首句不入韵、平声韵与仄声韵等,押韵的方式不断变化,但押韵这一汉诗的基本特征在古典诗歌中一旦形成,便从来没有改变,以至对汉语文学来讲,基本上是“无韵不成诗”。汉语元音音高的升降和音长的总和形成了声调。汉藏语系中的语言是有声调语言,音高具有区分意义的作用,而印欧语系中的语言大多是无声调语言,因而很难利用音高这个十分重要的语音要素形成其语言的音乐性。四声高低曲折,富于变化,而在音高变化的基础上,汉语言就出现了平仄律、抑扬调。平声字发音时间长,仄声字发音时间短;平声字是高调、扬调,仄声字是低调、抑调。平仄的搭配调节,实际上是声音的抑扬、高低、长短的搭配调节。正如启功先生所言:“汉语诗歌特别重视平仄、高矮,高矮相间,如同颜色的斑斓,这样拼成的诗句才好听,才优美。所以要谈汉语构成,先得说汉字,先得说汉字的声调。高高矮矮、抑抑扬扬的汉语诗歌是有音乐性的,诗句的音乐性正来自单字的音乐性。”[1]频频出现的明亮元音,高低起伏的声调,明快协调的节奏,使汉语言犹如音乐旋律,富有入耳动听的美感。

中华典籍虽包括诗、词、曲、赋等多种形式,但均对格律要求较为严格,如《诗经》基本上是四字一句;《楚辞》以六言为主,每句中衬以“如、之、而、其、于、兮”等虚字,节奏舒展活泼;乐府诗中有杂言,但五言是主流;《古诗十九首》全部采用五言形式;唐代以后形成的近体诗以五言、七言为主,分律诗和绝句,每首诗句式整齐划一,律诗还要求对仗;后来的词曲虽有长短句的变化,实则为格律诗的变体,仍未脱离整齐的局面,不过是整齐中略显变化,以求更加和谐;赋也是如此,它吸收了散文的结构和一些散句,多用骈体,形成一种散、韵文的混合体。此外,我国古代散文中经常出现排偶句,这是汉语言形式美在整齐中求变化的典型手法。不少散文佳作,如庄子《逍遥游》、李斯《谏逐客书》、李密《陈情表》、韩愈《进学解》等都以排偶句式作为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字句形式整齐,句间节奏整齐,句末协韵整齐,加上声调的高低起伏、口型的开合齐撮,所以典籍作品读起来朗朗上口,和谐优美,富于音乐美。

在对声韵律的利用与对声音平仄的调配上,产生了汉语十分丰富的节奏形式。古典诗歌与散文充分利用了汉语这一优势,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语音音乐性传统。

四、典籍英译中音乐美的缺失

本文拟以《天净沙・秋思》英译为研究个案,从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及是否能传递原曲的意境两方面分析,说明典籍英译中音乐美的缺失。

1.《天净沙・秋思》的原文分析

下面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原文:

枯藤老树昏鸡,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总共二十八个字,描绘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游子秋日黄昏行旅的图景,表现了游子悲秋怀乡、难以言喻的惆怅心情,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小令前三句全由名词词组铺排而成,共十八个字,九个名词词组,九种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有机地连缀在一起,无需一个动词,不借助语法的凝聚力,却勾画出一幅萧瑟苍凉的秋景。九种景物,从动静的角度看,“枯藤老树”是静物,“昏鸦”则是发声的动物;“小桥、人家”是静止的,“流水”则是动的。随着视线的移动,景物动静不断变化,相互交迭,不同的场景天衣无缝地和谐地组合在一起,衬托出了断肠人的那种颠波流离、孤苦无依的境遇及哀惋凄苦的多重心态,使得下句“夕阳西下”能够很好地承接连贯下去,只用笔锋轻轻一转,自然而然地导出了诗人的心理感受:“断肠人在天涯。”顿时令人拊胸扼腕,潸然泪下。整首小令在句式上整散互用,结构上长短交错,语气上缓急谐调,读来朗朗上口,嘤嘤成韵。

2.《天净沙・秋思》的译文分析

作为脍灸人口、历代传诵的名篇,《天净沙・秋思》有好几种英译本。由于原作者在诗中不拘于语法,仅用名词建构意象,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因此不同的译者对该小令有不同的理解,也产生了不同的英译本,本文选取了其中两种译本进行分析。所有这些译本,均乃大家之作,各有特色。笔者仅就译文在“音乐美”的缺失方面谈一点看法。

译文1:autumn

Crowshoveringoverruggedoldtreeswreathedwithrottenvine――thedayisaboutdone.Yonderisatinybridgeoverasparklingstream,andonthefarbank,aprettylittlevillage.Butthetravelerhastogoondownthisancientroad,thewestwindmoaning,hisbonyhorsegroaning,trudgingtowardsthesinkingsun,fartherandfartherawayfromhome.[2]

(tr:翁显良)

翁译是带诗意的散文释义,共由三个句子组成,没有了明显的韵律和节奏,失去了原文外在的美。原文的前三句,共十八个字,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在结构上,原文前三句整句排列,结构相同,字数相同,句式工整,是一个鼎足对。这种结构安排给人一气呵成、痛快淋漓的酣畅美和明快的节奏感。后二句是散句。这就使得整个曲子构成了整散相间、长短结合的形式美感,显得节奏明快又曲折迭宕,从形式上显示出了人从清爽舒逸到落魄无助的生存境遇,造成了强烈的反差。而这种形式体现在翁译中全都被掩盖了。翁译将前三句九个名词词组之间平行、并列的关系变成了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并将事物的铺排变成了情形的罗列。如果把翁译的第一句回译过来,就变成了“乌鸦在盘绕着枯藤的老树上翱翔――天快过去了。”译文所表达的意义与原文的意义相去甚远。原文的“小桥流水人家”回译过来,即“那边闪闪发光的小溪上有一座小桥,在远处的河岸边有个小村庄。”原文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译文中成了一句话。译文把原文中隐性的词语连接变为显性,增加了许多表动作和状态的词语以及介词、连词等,有的地方甚至还作了内容的增添或修改,各部分环环相扣,形态外显,表现了叙述的层次顺序和思维过程的轻重缓急,从而失去了原文整散相间、长短结合的音乐美感。

译文2:autumnthoughts

witheredvines,oldentree,eveningcrows;

tinybridge,flowingbrook,hamlethomes;

ancientroad,windfromwest,bonyhorse;

thesunissetting,

Brokenman,farfromhome,roamandroams.[3]

(tr:赵甄陶)

总体上来看,赵译保留了原文结构和形式。如译文仍然采用原文“adj+noun”的结构,九个意象之间仅用逗号连接,全诗基本上与原文词序相同。但未能在韵律方面译出原文的神。原文中,鸦、马、涯押尾韵ā,家、下押尾韵iā,从而形成1、3、5句押韵,2、4句押韵的隔行押韵,而且平仄相间,韵律辉映,如果用原曲调唱出,苍凉凄切,一定会令人拊胸掩面,催人泪下。这就从形式上体现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和沦落他乡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而赵译除第4句外,1、2、3、5句全用/s/音押韵,读起来让人有微风轻拂的感觉,失却了原文的悲切之情。恰如清人沈德潜在《说诗日卒语》中所言:“诗以声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读者静气按节,密咏恬吟,觉前人声中难写、响外别传之妙,一齐俱出。”“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各具声响,莫草草乱用。”汉英两种语言的音和韵均能表现出一定的意义,如低元音给人以低沉、圆润感。高元音则表示轻微、清晰、遥远和尖锐等意思。长元音具有暗示空间宽阔、时间较长、速度缓慢、态度庄重和思考深沉等特点,而短元音则有空间狭小、时间短促、生动活泼、心情愉快等特点。[4]所以,将中国古典诗词译成英文,也当讲究韵律和韵脚,以体现原文的音乐美。

五、结语

众多典籍之所以能传诵千古,其语言的音乐美功不可没。汉语对音乐性的追求这一传统已经积淀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恰如中国古代文论中所强调的“文气”,其很大程度上是由音节间的平仄搭配、声韵重叠,音步间长短、抑扬、缓急的合理组合,句子间的对偶、排比及段与段之间的协调等因素体现出来的。这种音乐美在深层次上体现出中国人“生命的神采姿致,精神的照射”,其美好神奇,正如苏联著名诗人吉洪诺夫所言:“只有用音乐才能传达出中国语言的声音,只有用音乐才不会把它损伤;从这声音里,可以隐约地听到钢铁的沸腾,猛虎的低啸,奔流的浩荡。”[5]

通过以上对《天净沙・秋思》译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尝试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典籍翻译中,要想传递中国古籍所包含的各种信息,要想保留中国古籍所蕴涵的特有美学价值,要想使译语读者能够比较清晰地看到中国古籍所传递的原发信息与异域文化,以便使西方读者能从中窥见一点“中文原文的模样”(宇文所安,2003:14),蕴涵着丰富形式符号的典籍英译除了考虑词、句、语篇等的意义之外,汉语言的句式、音韵、节奏、形体、格调、韵致,即语言的音乐美也需进行审度。只有显出原文的形,逸出原文的味,才能表述中国文化中个性化的精神内容和形态,在译语读者面前再现原文本的美学价值,再现中国的艺术和创作语言水平,使汉语语言文化渗透到他者文化之中,并与之相互融合。

参考文献:

[1]启功.汉语诗歌的构成及发展[J].文学遗产,2000,(1).

[2]黄国文.从《天净沙・秋思》的中译文看“形式对等”的重要性[J].中国翻译,2003,(2):21-23.

[3]顾延龄.马致远《天净沙》英译赏析[J].外国语,1993,(2):12-14.

[4]傅惠生,李林.典籍英译应注意有意味形式的研究[J].中国外语,2007,(5):107-111.

经典散文篇9

关键词:典型小流域潜流动态变化

1太行山地下水环境概况

太行山区主要以花岗片麻岩为主,另有少量的石灰岩区,其中花岗片麻岩区基岩裂隙一般比较发育.由于地质构造、岩性、地貌的不同、造成山区地下水的资源量在时空分布与存在形式上均有较大差异,山区地下水按其不同的存在形式,可分为裂隙水、孔隙水及岩溶水.其中裂隙水主要以裂隙岩体非饱和流的形式存在于花岗片麻岩区的基岩裂缝中,孔隙水主要以潜流的形式存在于山间河谷区的砂砾石层中,而岩溶水主要以承压的形式存在于石灰岩区的溶洞中.从蓄水构造的角度讲,3种形式的地下水均需要不漏水的基底、较大的集水面积和能蓄水的含水层.在花岗片麻岩区一般由于基岩裂隙发育比较广泛,因此裂隙水较普遍;但由于缺乏良好的能够蓄水的含水层,从而造成裂隙水的水量较小,同时这也是造成山区裂隙水资源利用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作为山区唯一而宝贵的水资源,始终是当地人民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

2典型小流域基本概况

典型小流域位于中科院太行山山地生态试验站的西侧,东经114°15′58″,北纬37°52′44″,典型小流域属花岗片麻岩山地,流域面积0.02625km2,植被是20年生的人工刺槐疏林.坡面坡度在25%~35%之间的占90%左右,平均坡长为65m,阴坡面上的土层厚度在20~30cm之间的占50%左右,而阳坡面上的土层厚度在0~5cm之间的占90%左右;主沟为人工水平台地,土层厚度在1.0m左右,东西走向.典型小流域基岩裂隙比较发育,多年平均地表径流系数较小,而浅层地下潜流在全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存在.典型小流域潜流属于裂隙岩体非饱和渗流,其实质是“水在由局部饱和区域构成的连通渗流路径中的流动”.

3截潜工程及量测系统

为了研究潜流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在典型小流域的出口处修建了截流沟和集水池,截流沟和集水池之间用管道连接,同时为了能让截流沟所截出的水全部及时的流入蓄水池,管道的首部紧挨着截流沟的底部,并以5%的坡度铺设管道.

由于潜水流量较小,一般在1001/h以下,常用量水设备与方法(水表、堰流法)均不能较准确对潜流进行长期连续监测.经过长期不断研究与探索,在受数字(自计)雨量计的启发的基础上,大胆地将日本千叶大学教授新滕静夫自行研制的“翻斗式”自计量水系统用于小流域潜流的监测中,从监测手段上避开了通过测定水位来求得流量的传统方法,从而避免了水温对水位测定所带来的影响.该系统主要由“翻斗式”量水器和事件记录仪(或数据采集器)组成;在起初使用事件记录仪(HoBo)的过程中,由于其内存有限(一般为2000次或8000次),只能连续监测2d左右,不能满足监测需要,同时所带来的工作量也较大,后经进一步研究,最后将数据采集器(CR10X)与“翻斗式”量水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便使“翻斗式”自计量水系统达到了比较完备的阶段.

4潜流动态变化

4.1潜流日变化潜流日变化在不同的季节具有不同的变化情况.在夏季,日变化比较明显;在冬季,日变化比较平缓;而春季和秋季的日变化介于冬夏之间.图1为典型小流域2000年夏季(六月下旬)和冬季(12月下旬)典型3d的潜流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夏季,潜流的日变化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每天早晨6:00前后,潜水流量达到最大,之后将一直减小,直至下午18:00左右,降低到最低点,早晚潜水流量之比约为1.2∶1;从3d的整体情况看,潜水流量是呈减小趋势,以每天的最大值计,3d时间流量减少了21.21/h.根据以上分析,潜流动态日变化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即“夜间(18:00~6:00)逐渐增大、白天(6:00~18:00)逐渐减小的类似正弦曲线的变化趋势”;

图1潜流动态日变化曲线

在冬季,潜流的日变化比较平缓,且无类似正弦曲线的变化趋势;而在春季和秋季,潜流的日变化情况介于冬夏之间,春季和秋季的日变化较夏季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白天潜水流量减小的阶段有所缩短,即早上开始下降的时间有所后移,而傍晚开始上升的时间有所提前.

4.2潜流的年内变化图2为典型小流域1999年6月至2000年6月的一个水文年内,潜水流量的动态变化曲线.从图2中可以看出,①典型小流域潜水流量在一个水文年间的变化较大,以2月份所测得的流量最大(62.41/h),以6月份所测得的流量最小(11.041/h).②在一个水文年内,随着雨季的到来,潜水流量开始增长,但这种增长较降雨稍有滞后,且极不稳定,这种增长将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2月份,而后又逐渐下降至6月份.③在潜流增长阶段的前期(6~11月)由于强烈的植被蒸散,潜流增长比较缓慢,有时还表现出忽升忽降的现象;在后期(12~2月)由于植被的蒸散较前期大大减小,从而潜流的增长比较快.④在潜流下降阶段,同样由于植被蒸散情况的不同,在前期(2~4月)潜流下降较缓慢,而在后期(4-6月)潜流下降较快.

5潜流动态变化结果分析

典型小流域浅层地下潜流的补给源主要是天然降雨,并且主要是当年和前一年的降雨,或着说就是当年(以水文年计)的降雨;排泄方式主要有植物的蒸腾失水和沟口的流出失水两种.影响潜层地下潜流的因素很多,其变化受天文、气象、水文、地质、生物等多方面的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

图2潜流的年内变化

图3降雨对潜流变化的影响

5.1降雨对潜流变化的影响降雨作为典型小流域浅层地下潜流的主要补给源,它直接影响着潜流的变化,特别是在雨季来临前,由于春旱和强烈的大气蒸发力作用,经常导致潜水的断流,而后又随着雨季的来临骤然增加,恢复潜流.但如果不是连续降雨或阴天,潜流会很快下降至某一数值.然后再以较平缓的趋势变化.

图3为1999年雨季来临前后,典型3d的潜水流量的日变化情况.由1999年6月16日和1999年7月12日2d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在前期土壤含水量较小的情况下,一场53.9mm的降雨,对潜流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依然持续雨季前的下降趋势.

图4六月下旬至七月中旬的降雨情况

由1999年7月12日和1999年7月13日2d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在刚刚降雨53.9mm左右的基础上,再降雨86.2mm,潜流有了明显的变化,由1999年7月12日的平均流量5.41/h,骤然增大到1999年7月13日的平均流量56.481/h,将近增大了10倍.图4为6月下旬至7月中间的降雨情况.其中6月28日至7月11日共降雨53.9mm,7月12日降雨86.2mm.

5.2植物蒸散对潜流变化的影响从力学角度分析,潜流在竖直方向上主要受重力和植物的蒸腾牵引力作用.其中在某一确定的地点,重力加速度g是不随时间变化的,因此重力也不随时间而变化;从测定林地水分蒸散的波文比-能量平衡法角度讲,植物的蒸腾牵引力所需要的能量是由太阳净辐射的分量—潜热通量提供的,而不论是太阳净辐射,还是潜热通量均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因此,太阳净辐射是造成潜流日变化的根本原因,而植物的蒸散作用是造成潜流日变化的直接原因.为了说明植物蒸散对潜流的影响,在此利用波文比自动观测系统所测得的数据进行植物日蒸散速率的分析.

图5为典型流域2000年第222d(8月10日)的日蒸散速率变化情况,由图可以看出,蒸散速率在早晨7:00前后出现正负拐点,其后呈逐渐增大的趋势,直到中午前;蒸散速率(e)以0.35mm/h的高速率在中午前后徘徊近4h后,在下午3:00左右开始下降,并且在傍晚7:00左右转负;从该图的整体情况看,可将日蒸散速率变化情况分为3个阶段:0~7点,该阶段处于缓慢凝结阶段:7~19点,该阶段处于蒸发阶段:19~24点,该阶段处于快速(较0~7点)凝结阶段.图6为典型流域2000年第222d(8月10日)的径流通量变化情况,径流通量(R)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从流域出口流出的水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它是根据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来的,主要是用来说明大小不同的流域之间潜水流量的不同变化情况,也就是使不同流域间的潜水流量具有可比性.根据图6的变化情况,同样可将全天24h的变化分为3个阶段:0~7点,该阶段径流通量呈缓慢增长趋势;7~18点,该阶段径流通量呈下降趋势;18~24点,该阶段径流通量呈快速增长趋势.

从图5、6三阶段相互对比可以看出,典型小流域第二阶段径流通量的下降与植物蒸散所造成的大量失水有着直接的关系.这还可以通过图7、8植物蒸散速率e与流域径流通量R的相关关系曲线得到进一步说明.图7、8分别给出了上午6~11点和下午14~19点两个阶段e与R的关系曲线,从图7中可以看出,上午6~11点之间,典型小流域的径流通量R是随着植物蒸散速率e的增大而减小的,两者呈负的极相关关系(R2=0.78);从图8中可以看出,在下午14~19点之间,典型小流域的径流通量R是随着植物蒸散速率e的减小而减小的,两者呈正的极相关关系(R2=0.8035).

图5典型日蒸散速率变化图

图6典型日径流通量变化图

图7e与R相关关系曲线(6~11点)

图8R与e相关关系曲线(14~19点)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这样推理潜流的日变化情况:在清晨的日出前后,太阳净辐射由负转正,植物的蒸腾牵引力在潜水层—植物根系活动的岩土层—植物体—大气之间形成一定的水势差,在该水势差的作用下,水分沿潜水层—植物根系活动的岩土层—植物体—大气的方向由潜水层不断地向大气中扩散,潜水层的水头开始下降,从而使得潜水因重力作用而流向流域出口的分量减少,因此潜水的径流通量开始下降.之后,随着太阳净辐射的不断增加,植物的蒸腾牵引力及蒸散速率也不断增加,从而使得水分沿潜水层—植物根系活动的岩土层—植物体—大气的方向扩散的速率也不断增加,潜水层的水头加速下降,因此潜水的径流通量呈加速下降趋势.而午后,随着太阳净辐射的不断减少,植物的蒸腾牵引力及蒸散速率也不断降低,这降低了潜水层—植物根系活动的岩土层—植物体—大气之间的水势差,从而使得水分沿潜水层—植物根系活动的岩土层—植物体—大气的方向扩散的速率也不断降低,潜水层的水头减速下降,因此潜水的径流通量呈减速下降趋势,这种作用一直持续到太阳净辐射由正转负的傍晚时刻.同时由于太阳净辐射及植物的蒸腾牵引力对下层土壤中水分的影响存在相对滞后的现象,使得潜水层—植物根系活动的岩土层之间仍保持较高的水势差,从而出现了水分在潜水层—植物根系活动的岩土层之间的运移速率大于在植物根系活动的岩土层—植物体—大气之间的运移速率的现象,其结果是有“相对过多的水分”储存在了植物根系活动的岩土层中,也正是这种“相对过多的水分”使得潜水流量在夜间的前半夜比后半夜增加较快.

6小结与讨论

(1)本文从技术创新的角度,首次利用先进的“翻斗式”自计量水系统对典型小流域的浅层地下潜流进行了连续监测,“翻斗式”自计量水系统的工作原理是,经管道流出潜水通过翻斗式量水器的受水口进入其中的一个“翻斗室”;当水达到一定量后,翻斗会自动翻转,同时潜流会注入另一个“翻斗室”.翻斗每翻转一次,安装在两个“翻斗室”中间外侧部位的机械脉冲发生器就会工作一次,即产生一个脉冲,并通过导线传输到数据采集器中,而数据采集器(CR10X)每隔一定时间就将这段时间内收到的脉冲总个数记录下来.这样,“翻斗式”自计量水系统便以直接监测流量的方式完成了潜流过程的测定.(2)测定结果发现,潜流的日变化在不同的季节具有不同的变化情况;在夏季,日变化比较明显,且存在“白天逐渐减小,夜间逐渐增大”的类似正弦曲线的变化趋势;在冬季,日变化比较平缓,而在春季和秋季,潜流的日变化情况介于冬夏之间.潜流在一个水文年内的变化存在单峰现象,峰值出现在2月份.(3)通过对测定结果和相关影响因子的分析,得出太阳净辐射是造成潜流日变化及年内变化的根本原因,而植物的蒸散作用是造成潜流日变化及年内变化的直接原因;同时降雨对潜流的年内变化也有着直接的影响.(4)本文为进一步研究山地水分循环过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特别是在流量的监测手段上,具有新的发展和创新,同时对进一步研究山区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一些基础性数据.(5)由于本文监测对象的流域面积仅有0.026km2,因此本问题还需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叶自桐,韩冰,杨金忠,等.岩石裂隙毛管压力-饱和度关系曲线的实验研究[J].水科学进展,1998,9(2):112-117

[2]韩冰,叶自桐,周创兵.裂隙岩体饱和/非饱和渗流机理初步研究[J].水科学进展,1999,10(4):375-381

[3]朱珍德,孙钧.裂隙岩体非稳态渗流场与损伤场耦合分析模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9,26(2):35-41

[4]武选民.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文地质研究现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9,26(4)41-46

[5]韩冰,叶自桐.周创兵,单裂隙岩体非饱和临界状态渗流特性初步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0.11(1):1-7.

[6]刘昌明.土壤植物大气系统水分运行的界面过程研究[J].地理学报,1997,52(4):366-372.

[7]魏天兴,朱金兆,张学培,等.晋西南黄土区次槐油松林地耗水规律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20(4):36-40.

经典散文篇10

[关键词]乳癖散结丸;薄层色谱鉴别;当归;乳腺增生

[中图分类号]R286.0[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b)-044-02

StudyontheidentificationoftLCforRupisanjiepills

LUYufeng,panYanrong

XuchanginstituteforDrugControlofHenanprovince,Xuchang461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establishdthequalitystandardforRupisanjiepillstobettercontrolit'squality.methods:identificationofangelicaSinensisofRupisanjiepillswereestablishedbytLC.Results:tLCspotswereclearlyvisibleandtranslationofthenegativecontrolwithoutinterference.Conclusion:thismethodissimple,reliableandrepeatable,whichcanbeusedasaqualitativestandardforRupisanjiepills.

[Keywords]Rupisanjiepills;tLC;angelicasinensis;Hyperplasiaofmammaryglands

乳癖散结丸由鳖甲、牡蛎、当归、红花、三棱、莪术、土鳖虫、穿山甲、鹿角、延胡索、沉香、天葵子、白花蛇舌草、甘草14味中药材组成;具有化瘀散结,理气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乳腺增生,乳腺纤维腺瘤等。本文对乳癖散结丸中的当归中药材进行薄层色谱鉴别[1-6]。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药品

乳癖散结丸(禹州市中医院制剂室);阴性样品(禹州市中医院制剂室);当归对照药材(禹州市中医院制剂室提供,经鉴定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1]项下有关规定)。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1.2实验仪器

ZFa紫外透射反射分析仪(上海康华生化仪器制造厂)。

1.3当归的薄层色谱鉴别

取本品4g,研细,加乙醚20ml,超声处理1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当归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按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1-3]。

1.4阴性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按乳癖散结丸处方取除当归外13味药材,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用炼蜜和药用炭包衣,打光,制成阴性对照用的丸剂,与供试品制法相同,即得。

2结果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阴性无干扰,重现性好,专属性强,见图1。

3讨论

当归是本制剂的主药,为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选取当归作为对照。本试验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标准,结果供试品与对照药材在相同位置上显示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而且清晰可见。该方法专属性强,斑点易观察,重现性好。

薄层定性鉴别试验中进行了空白对照,即供试品、阴性对照品(不加鉴别药材)、对照药材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经试验证明不含被测成分的阴性对照品无干扰,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4-5]。

在试验过程中,取本品4g,分别点样5、10μl,所显示的斑点大小及颜色无明显区别,故将取本品4g,点样5μl即可。取当归对照药材溶液,分别点样5、10μl,所显示的斑点大小及颜色亦无明显区别,故点样5μl即可[6]。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24-125.

[2]吕武清,龙新华.中成药中的药材薄层色谱鉴别[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15-217.

[3]康廷国.中成药薄层色谱鉴别[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3.

[4]王宝.中成药质量标准与标准物质研究[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10-22.

[5]刘斌.中药制剂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