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苦思甜的文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4:51:33

忆苦思甜的文章篇1

女指挥家,出生在音乐教师家庭。她年幼时因父母的离世而在一夜之间成为孤儿。20年后,她在回国演出之际,开始了寻找家人的过程。经过艰难的寻找,她终于和兄弟姐妹在音乐厅中团聚。

2、齐忆苦/姜武饰

齐思甜的大哥,出租车司机。齐思甜回国的那天,他决定亲自到旅馆与齐思甜相认,却意外地卷入了一宗交通事故。无家可归的齐忆苦在小店独自喝酒,却因为一张有齐思甜消息的报纸而与一伙年轻人发生冲突。

3、齐天/夏雨饰

齐思甜、齐忆苦的弟弟,大学学生。父母离世后,他被大哥齐忆苦托付给一对中年夫妇。后来,齐思甜在男友戴维的帮助下找到了在哈尔滨工大读书的齐天,并一起到父母坟前拜祭。

4、齐妙/陈筱诺饰

忆苦思甜的文章篇2

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此文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简洁明了。

2.逆――先论他端,陡然一转,亮出正论。如2005年高考湖南卷满分作文《掬水留香》之开头:

有时候我们会像小孩痴迷一件玩具一样,朝着自己的梦想奔跑,看着美丽的光球,不停地加速,到眼前才发现那原是海市蜃楼。于是,后悔了,后悔在跑的过程中错过了欣赏风景的机会,想要折身返回,却发现风景已逝,无可挽回。其实,人在跑的时候,不要只顾着深邃的蓝天,我们的脚下还有广袤的大地。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起点,也会有一个终点。快乐的人在奔跑的过程中会享受沿途的风景。

为了说明“快乐的人在奔跑的过程中会享受沿途的风景”这一论点,此文先论“有时候我们为了所谓的目标,错过了沿途的风景”,起到了引人深思的效果。

3.引――引名言名句打头。如2005年高考福建卷高分作文《张扬与内敛》之开头:

布莱尔曾说过:“一个人年轻时若是保守党,就太没有心肝,但一个人年老时若是自由党,就太欠成熟。”或许,张扬属于年轻人,内敛属于老年人。苏轼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李清照低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或许,张扬属于男子,内敛属于女子。

此文开头引用布莱尔、苏轼、李清照的话,引出张扬与内敛的辩证关系,使文章极富雅韵。

4.喻――用比喻开头。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作文《拣出记忆里的沙子》之开头:

人生若是采摘,那么记忆就是陈酿。采摘幸福,陈酿甜蜜;采摘痛苦,陈酿苦涩。如果你在记忆中尝到了苦涩,那么请你忘记;如果你在记忆中尝到了甜蜜,那么请你铭记。

此文开篇用比喻的方式确立了文章的主旨――如果你在记忆中尝到了苦涩,那么请你忘记;如果你在记忆中尝到了甜蜜,那么请你铭记。形象生动而极富吸引力。

5.释――阐释题目含义破题,引出正论。如2005年高考湖北卷优秀作文《出乎其外入乎其内》之开头:

忆苦思甜的文章篇3

1、老婆,想你的时候,把你的名字写在手心,摊开是思念,握紧是牵挂。想你的时候,把你的容颜画在纸上,想你是快乐,念你是幸福。想你的时候,什么也不做,就这样静静的想着你,回忆相识的点点滴滴。就这样静静地,默默地,苦苦地,痴痴地想着你。老婆早安。

2、你还在甜甜梦乡,我已沐阳光,踏朝霞,悄悄飞落你身旁,洒一片祝福在你身上,醒来的一刹那,你会发现浑身充满力量,早安!

3、是闪动的群星为天空织下美丽,是汹涌的浪花为大海増添气势,是你的走入让我感到幸福,把最美的祝福留给你,老婆,早安!

4、飞翔在清晨的第一抹阳光,送你甜甜美梦的温暖,香香牛奶的问候,甜甜面包的娇宠,你是幸福城堡的公主,你是快乐情节的主角,爱你,宝贝。

(来源:文章屋网)

忆苦思甜的文章篇4

立冬,天气转冷。心里开始想念甜食,尤其是那种捧在手里热热的、吃在嘴里烫烫的甜羹,一调羹下去心里就暖起来了。立冬后万物凋零,屋外时常见到风卷落叶的景象,动不动一派萧条的模样。这种时候甜食最能适合,补元气,主要的是它还补心。

在被人归为熟流之前,对甜食毫无兴趣。从小到大的零食,全为鲜咸一类。比如鸭翅膀、牛肉干什么的,闺蜜总结说我主食零食无差异,基本是捧着小菜过日子。可青春一过,对这甜确实莫名其妙地爱起来。每每吃完饭后,总想来个甜品收尾,否则就像演出没有谢幕一样,不完美。而且最好像金色大厅里的新年音乐会那样,《拉德斯基进行曲》之后,返场三次才过瘾。旧年外婆家的年夜饭,就是这样一唱三叹的,吃完糯糯的豆沙八宝饭,一定还要上道水果羹,里面一应众多内容,等桌子收拾停当,宾主相谈甚欢后多少也得补上一碗猪油黑芝麻汤团,吃得满嘴甜甜地走。那时年少不知好,如今回想起来,真是满心香甜。

甜食,可能真的需要点年纪才懂得好。老底子的故事里,穿旗袍的众女子在打麻将进行当中,一定要些宵夜的。桂花糖芋艿、酒酿圆子,或是赤豆汤,一边甜羹在嘴,一边八卦各家琐事,那种婉转旖旎中暗藏多少机关,要怎样的七巧玲珑心才能算明白。但,甜食总是好吃的,女人遇到吃食总是掩饰不住心底的欢喜,哪怕刁钻的张爱玲,见了栗子蛋糕,也会恣意温柔一番。连笔下的喜宝,也把香橙苏芙里作为膏牢勖存姿的法宝。

甜,就有这本事,化腐朽为神奇,化戾气为温情。苦难的时候尤其能感觉到甜的力量。比如江南的女人坐月子,天天红糖水,日日水蛋,做妈的感觉唯独这样才能让女儿忘却生产的苦,早日康复起来。吃过最滋补的甜,就数姆妈熬的冰糖蹄膀,里面还放上黑木耳和红枣。冬日里,夹一块软软的皮塞进我嘴里,弄得嘴巴黏嗒嗒的,顺便叮嘱两句做人媳妇不好轻狂的闲话。平日里不耐烦听的唠叨,裹着这甜,倒也顺耳了很多。

至于,那被邓丽君唱成“甜如蜜”的爱情,谁说是一路甜下去的。什么相思成灾,拌嘴,那滋味顶多也是颗苏式话梅,酸甜夹杂,甚至还带点盐津橄榄的味道,说不清是咸是甜。也许正因为这样,恋爱中的人更需要甜食来调剂,感觉只有极致的巧克力、冰激凌来刺激脑垂体,才能让自己选择性地记住这份味道。当轰轰烈烈的感情成定局后,记忆功能也会逐渐恢复。打开记忆的匣子,谁说这甜食,就只有巧克力这么单调的,想想从小到大,吃过多少甜品,冰糖莲心、奶油蛋糕、红枣银耳羹,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嗲。如果盯牢一个的话,再美估计也要味觉疲劳的。

于是,立冬夜洗手做羹汤,一点赤豆一点桂圆,甜得平和滋润也蛮好。和他一人一碗,过个稀松平常的夜。

看得见的幸福

今天是感恩节,一个带有点宗教色彩的西方节日。对它的最初印象就是要吃火鸡,一只硕大的烤鸡呈现在餐桌上,每每看到这个画面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好吃”。老外的肉鸡怎么能和我们的走地鸡比,肉粗味柴,除了壮,毫无优点。

后来知道,感恩节起源于美国,是老美独创的一个节日。想当年一艘“五月花”,把一部分有理想有抱负的清教徒们带到了北美洲。要注意,五月花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面巾纸牌子,而是“themayflower”,一艘逃离土豆国的渔船,就这样开启了一段新的历史。到了自由世界的人们,重新开始农耕生活,也就是“你挑水来,我种地;你抓鸡来,我烧饭”,夫妻双双建家园。那个时候,火鸡这种肉类食物,个大管饱,所以是相当受欢迎的。后来为了庆祝美好的生活,他们把丰收的日子定为了节日。看来世界人民其实都是一样的,有吃有喝,那才是节。这就是感恩节的由来。再后来美国独立了,林肯同学就把这节日定为全国的节日,美国国会正式将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这节还不是过一天,从周日一直到星期天。这么一想,也就对了,要是换成我们的德州扒鸡或是上海三黄鸡,那是怎么也吃不了那么多天的,唯有火鸡适合,今天吃了明天热。所以每只鸡总有一个适合它的节日,找准了定位,才能幸福。

本来这就是大家掉掉书袋,分享下历史知识的日子,因为有了微信,突然变得不一样了。一早起来,大家纷纷问候,感恩有了彼比,世界满是真情在。

忆苦思甜的文章篇5

2、缘分的天空与你寻寻觅觅,感情的接力陪你山山水水,生活中点点滴滴,与你共同采集,过去的一切皆成美好记忆。浪漫情路,你知我心!

3、没有你,我的世界没有色彩;没有你,我的天空没有白云;没有你,我的躯体没有灵魂;没有你;我的生命只有悲剧。

4、期待一缕风,吹散过往伤感;期待一场雨;冲刷曾经疲惫;期待一轮月,照亮温暖梦境;期待一场雪,掩埋所有不快;期待一个你,和我执手相伴幸福满满!

5、爱情是只笔,我愿与你共写幸福,爱恋是地图,我愿与你寻觅甜蜜,情意是美酒,我愿与你共饮快乐;我爱你到永远,一生一世永不分!

6、愿把一切快乐都给你,幸福快乐伴着你,真心祈祷祝愿你,事事顺利随着你,酸甜苦辣躲着你,甜甜蜜蜜围着你,爱你永远不会变。

7、目送你的离开,我选择独自承受千年的寂寥,千年入骨煎熬。只有这样,方可留住脑海中你所有的美。我不屑于奈何桥下多少痛苦,为你,不过是十世守候。只是情愫万倾,离殇千年,我又该如何承受这无尽的相思之苦?

8、对不起,虽然已经深夜,虽然我怕打扰你,可是我实在忍不住,忍不住拿起手机,忍不住给你发个信息,忍不住向你诉说心曲:治疗失眠的偏方能再告诉我一遍吗?我又失眠啦。

9、有的人说时刻是一把刀,任何东西都会被它斩断,包括情丝;我说时刻是一张滤网,滤走了所有缺点,唯独只剩下我对你的思念。原谅我,好吗?

忆苦思甜的文章篇6

《旧梦与远山》是“自传”性质的散文集,是一本地道的“写给自己的书”,收录的45篇“小而美”的散文从大体上勾勒出了童庆炳一生主要的“时光记忆”,是一份个人的“生活简史”,也是一部个人的“奋斗史”。佛经中有阿修罗采四天下花于海酿酒的典故,元杂剧有张生求妻煮海而感天动地的故事。《旧梦与远山》也不妨看作是童庆炳用一生的重要时光和精彩的故事精心雕刻、精心编织、精心熬煮的人生美文。不过这种由“时光”熬煮而成的“美文”,真实地添加了丰富的人生况味与生活佐料。仔细读来,有时令人捧腹大笑,有时令人唏嘘不已,所谓亦苦亦乐、悲欣交集。

读此散文集,掩卷细想,自有深味。童庆炳的散文自有一种独特的美:那种家常便饭式的美、平常人家的美。在童庆炳的笔墨回环之间,春风春水、裁衣煮饭乃至新陈代谢皆能成为美。中国的文章向来与人为亲,知识与学问皆活泼于生活的私情私意之中。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凡夫俗子,在人世的大山大海里也多有风波,山河岁月之美中也裹挟着风雷,家常的平实境地是既有欢歌笑语,也有酸楚悲鸣,其委婉柔情之处也动人异常。童庆炳散文创作的神髓就在于对这种“真实人生”的理性揭示与感性呈现,在其美学随笔《苦日子甜日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的序言中说:“散文是人的灵魂的微笑,一定要真情实感。没有真情实感,灵魂就微笑不起来。”“真情实感”就需要能将自己灵魂深处的所思所想“大无畏”地呈现出来,童老从“甘甜相伴”、“甘甜互渗”的人生经验里抽绎出一种活泼平实的美学体验或散文风格,这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技巧与叙述手段,更是一种清明心态与人生洞悟。

“甘甜互渗”是一根贯穿童庆炳散文集的精神红线,也是他散文创作成功的一大法门。散文集中处处弥漫着浓郁的“乡愁”,童庆炳笔下的故乡之美,使人读来如同在时间的光阴里游泳的感觉:在闽西的一处深山幽谷之中,在一片阳光世界里,鲜花簇簇、流水悠悠、古潭咚咚、田稻穰穰、远山默默……所以,童庆炳说“我的故乡就是我的风景”。是啊,春风春水长养好花,人不仅仅是生在一己六尺之躯的肉体里,也要生在花里、水里、山里,生在一切美好的事物里。“大美而无言”、“至乐而无声”,童庆炳记忆中的故乡永远是那么的纯净澄澈、妩媚动人。而童庆炳笔锋转折之处,也让我们看到童年家庭的饥饿、生活的困顿、上山砍柴挑柴的苦辛以及“两个女人加半个男人”谋生度日的故事,读来令人潸然泪下。许多散文的故事也就在这种亦苦亦乐、一张一弛的叙事格调中平静而幽缓地讲述着。聪明生于志气,青壮年时期的童老如万千中华儿女实现了“志在四方”的梦想,首先是离开了家,然后离开乡,再离开省,甚至又曾经长期离开了国。几十年以来,童庆炳正是在这种不断变幻的日月山川里干事业与过光景,于是也就发生了一件件故事,说不完,道不尽。散文集首篇《远山》说:“我到过很多地方,见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人与事,欣赏过美丽的古怪的景与物……我敢说,世界的很大一部分已经在我的面前。可这一切如同过眼烟云,从未在我梦中出现过。然而,在我的意识里,故乡的远山为我保留着令人神往的永久的神秘。”

数千年以来,对于祖宗父母亲族的感念、对于乡土乡音的热爱、对于故土风物人情的依恋,这种人心人情是万古千秋不会变的。由此,我们更容易理解,当晚年的童庆炳再见昔日梦中的故乡经过“山水之殇”已经“面目全非”的时候,那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呼唤、悲伤与无助真正变成了一种揪心的痛。当代人说散文创作要做到所谓“形散而神不散”,这“神”是否已经蕴蓄在创作者自身存有的那份稳定而持久的胸襟、情怀或人生格局之中呢?童老对“乡愁”的追忆与感念,使我信哉斯言!

忆苦思甜的文章篇7

小时,好辣:

进入小学二年级,有了作文课,老师微启薄唇,告诉我们写小段文章的方法。我们,则在下面呆呆的听,正神游时,老师甩给我们一个题目,说:“开始写作文。”我只好发愣的看着题目,呆了半天,愣是写不出一个字,于是乎,便抓耳挠腮,趴在桌子上,不时的瞟瞟同桌的,见同桌写了几句话,心生佩服,便傻傻的凑过去问:“你好厉害,怎么写的?”同桌停下了抓着铅笔笨拙的手,望着我说:“我编的,我不知道怎么写。”说完,便又写去了。我顿时恍然大悟,:“哦,这样啊!”我也开始拿起铅笔,开始编造,刷刷几笔,写出了一个谎言。或许,在学会写作时,也就学会了撒谎。

作文本发下后,老师只是划了一个鲜红的叉,我懵了,怎么回事?不是编的挺好的吗?正疑惑中,老师就已经在讲台上说:“回家拿给爸爸妈妈看。”说完,便放学了。我回到家中,拿给爸爸妈妈看,爸爸说:“呵呵,我有那么好吗?”妈妈说:“太矫情了,是不是。”说着朝爸爸皱了下眉,爸爸点头示意。妈妈把头扭了过来,对着我说:“我把这篇作文收起来,你长大后再看看。还有,写作文,要真实,不要太假。”我也只好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几年后:

“你来看看这篇作文。”妈妈递给我一张发黄的“作文纸”,我瞟了下那只有一小段的“作文”,说:“这谁写的,真做作,不过很旧了。”对小时候的事情,我已经没了印象。妈妈听后笑道:“你小时候的啊!”不是吧,这真是我的作文?于是,妈妈便给我讲了小时候的故事,我突然觉得脸上有些火辣辣的,不好意思,又转念一想,哦,原来平凡才是真。看着题目,心中又浮起了那辣辣的感觉:原来,题目叫《我的爸爸》

长大,好甜:

后来,写作文,不在那么虚假,矫情,倒是挺随意的。老师说一个作文题目,如果我没经历过,我就会很“潇洒”的借鉴别人的故事,老师说:“你怎么借别人的故事?”我则会“诚实”的对老师说:“我没经历过,我写不出来。”老师惊讶了一会,随即,又笑了笑,说:“回去吧。”于是,他们也就习惯了我的风格。

忆苦思甜的文章篇8

如果你爱我,就请不要伤害我,如果不爱,就请让我走,如果还爱,就请你好好地对我说:你爱我。

如果你爱我,就别伤害我,每当我一个人伤心的时候,总是用些悲歌来安慰自己的心灵。虽然曾经,我是那么的深爱着你,你也是那么的深爱着我;虽然曾经,我们一起幸福地牵手,一起享受甜蜜的爱情,一起憧憬那未来的将要属于我们的美好生活。可如今这一切已经远去了,如今的我们,相隔很远,心中的距离也好想越来越远了。

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缘份,缘聚缘散好象都是命中注定的事情,有些缘份一开始就注定要失去,有些缘份永远都不会有好结果。可是我却偏偏渴望能创造一种奇迹。常想,如果岁月可以倒流,我是不是就不会那么样的爱你,至少不会被你伤害。可每每看到你的身影,聆听你的歌声,我心中的云朵又会飘逸地飞上你的肩头,无比疼惜地抚慰你的疲惫,你的伤感。

爱过才知道痛,爱过知道了什么是辛酸,更知道了什么是甜蜜,因为爱的天空常伴风和雨。想你,知道了什么是心痛,一种柔柔痛痛的感觉,总是会弥漫心中永不散去。爱过懂得了什么是舍弃,更懂得了什么是珍惜,天真的以为,爱如果给双倍得到的不只这些。心痛的狼狈,只有付出太多的人懂得体会。凋谢的玫瑰,是否也因受了伤而开始憔悴,悲痛的梦厌,再也换不回心痛的泪水。沉重的疲惫,只能自己独自面对,得不到回馈,期望全变成心碎。

一直以来,我以为我可以承受这份伤痛,可我才发现我不能够,爱除了该付出,我也应该收获的。可我没有尝到收获的甜蜜,反而尝到了辛酸,于是我不再对爱的甜蜜奢求任何东西,我学会了爱自己。每个人追求真爱的目的不同,有人欣赏种子萌芽前的幸福,有人追求昙花一现的美丽,也有人为的是开花结果的安逸,而我只想和我爱的人一辈子相守。爱过才知道痛,回忆我们曾经的点点滴滴,那是多么美好和甜蜜呀。可现在我内心的孤单,让我想对你说,爱我你就好好爱,不爱我,就别再伤害我。

我爱了你,却被你深深伤害。我懂得了春色为何的不暖,它是怜惜我,怜惜我内心的痛楚。那迟开的花,呜咽着,那晚绿的草儿,摇摆着,那多情的春风,轻敲我的窗柃,在我落泪的时候,凝视着我的无奈,陪伴着我的孤单。真的想对你说,爱,请深爱!爱,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是心与心的交融,是漫过千秋的记忆,复活在一个春日的早上。那涌动的是浪花般晶莹的思念与无奈。

每一份感情都很美,每一程相伴也都令人迷醉,是不能拥有的遗憾让我更眷恋。是夜半无眠的思念让我更觉留恋,感情是一份没有答案的问卷。苦苦的追寻并不能让生活更圆满,也许一点遗憾,一丝伤感,会让这份答卷更美,。也更久。。收拾起心情,。继续走吧!错过花,你将收获雨,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绝对不会轻易放弃。爱我就请放开我,不要在伤害我。

我为了让自己忘了这段伤痛的感情,一个人离开了这个伤心的地方,回到了我那安静的老家,尽管我知道,这是我心中的一段创伤,但我想这只应该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一个人在老家沉默了一段时间之后。在某一天,突然接到你的电话,那一刻,我是激动又惊喜,你在那头问我过的好吗,我没有说话,内心就好象被针扎了一样,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我的心颤抖,心在告诉我,我在欺骗我自己,我想说,如果你爱我就放开我,不要让你的位置永远占据我的心,也不要让我的一生永远活在你的世界里。

不要在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你是如何在想我,我是多么好,现在才知道过去做错了之类的话,失去的不能再回来了,那些曾经的甜蜜,爱的历程是真也好,假也好,这一切没有什么意义了,我已经在感情中长大了,不在那么盲目和天真了,你的那些嘘寒问暖我心领了,我真的很好,我也很累,我也该重新回到一个人的日子,一样过的无欲无求,一样可以走的洒脱。只是心里有个声音如歌如泣,如果你爱我,那就请放开我,让我拥有应该自己的天空,一个人自由的在天空中翱翔,一个人静静地回忆我们之间的这一切,就散心中再苦,再痛,那也是一种美好。爱过了,走过了,虽然结果不是很美好,但最起码,这是一段有回忆的爱。

忆苦思甜的文章篇9

关键词:记忆性思考;换位性思考;研究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3-034-001

到了初三第二学期,中考日益临近,尽管夜以继日,但很多同学的分数和排名却长期徘徊不前,甚至不进反退,怎不让家长和孩子们焦急?如何调整方法,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学生成绩,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就我了解,很多同学的考试测验分数和排名迟迟难以提升,更多不是“偷懒”造成的,而是没能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和必要的应试技能,特别是弱项常常成为“无底洞”,投入很多但收效甚微。

在我看来,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以上情况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大家不应为此烦恼,关键是要及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三层思考法”。

第一层思考:记忆性思考

第一层思考是浅层次的,我们称之为记忆性思考。建议学生无论背诵还是练习,每过一个阶段,比如复习完一个章节,或是做完一套习题,一定要留下总结思考的时间,要学会掩卷而思。我们以思品综合题为例,大量内容是需要背诵记忆的。最好是先通读,再总结要点,这个时候都是需要看书的。这个过程结束后就要合上书本,过电影,默想、回忆看过的内容。这个过程结束再翻书,看哪些已经记住了,哪些有遗漏,哪些有偏差,如是多次,基本上初步掌握了。然后要做练习,一练习又发现问题了,再看书,把基础打扎实。接下来的思考需要举一反三。同一个内容多次考试测验都过了关,说明已经掌握了,但也会出现一些内容多次失分,“事不过三”,多次失分就一定不能放过。这些需要深入检讨、深入思考,再回到书本,通过这样的多次往复,就把知识点逐步变成了知识框架。

第二层思考:换位性思考

要进省重点高中的同学,常常还须进行第二层思考。第二层的思考要求“以(考)纲为纲,以(课)本为本”,深入学习《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站在中考命题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中考命题者都是本地区的专家、名师,如果能站在他们的角度来思考,那么层次就提高了很多。要站在命题者的角度去思考,那就是要无论看书还是做题之后,常常要闭目而思,这个题目考的是哪个知识点,他是怎么出的?题型是怎样的?这个题目如果是自己出,还可以出什么题型?选择题怎么出?判断题怎么出?结合生活实例怎么出?同样一个知识点,如果是基础题怎么出?中档题怎么出?综合题可以怎么出?

如果说第一步掌握知识点还是死的,一旦我们站在出题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些知识点就活起来了,知识点变成了考点。我们还可以把平时的测试题与历年中考的真题进行比对,看看真题到底是怎么出的。真题是最为珍贵的试题,它能告诉学生,命题者出题的方向,课本中学习的重点,知识点应从哪几个角度去把握,课本知识应怎样去综合,知识的结构是什么?怎样去运用这些知识点,因此,学生要把历年的真题找来,先拆散,再组合,分解到每一章节的每一考点,然后再思考如何从整体上去把握这些考点,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这样就可以摸到真题出题的脉搏了,一旦这些规律找到了,密码破解了,中考时就不会紧张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第三层思考:研究性思考

第三层思考更进一步,那就是练习之后还要研究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看多思路解题,命题者出的题灵活性很强,答案也有不同,特别是思想品德中考试题的答案后都注明“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这就要求学生在答题时,可以采取不同的思路去解,答案只要符合题意即可,还有出题者在出题时都很关注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试卷最后会出一些开放性试题,例如政治试题中的“实践探究题”。答案的不唯一性,就要求学生应研究从多思路解题,锻炼自己的发散思维,熟练地学会这种答题方法。

二看采分点。我多年从事中考思品阅卷工作,阅卷要求采点给分。采分点就是看学生的答案符合题目后边注明的分数要点不,即要点清晰不,一般一个要点一分,同时更要看每个要点符合课本知识点不,包含有课本知识点中的关键词或关键语句不,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抓住重点知识的关键词、句。

三看满分标准。所谓满分标准就是做到什么程度才能拿到满分,如果一时思路受阻,或者记忆模糊,如何根据出题者的考核意图和题目本身提供的信息而“挤”出分数来?也就是要研究如何从阅卷老师的角度来思考如何答卷,从而锻炼应试技能技巧。要进入国家重点名校的同学,要常常进行第三层思考。

书本的知识是有限的,是死的,但知识的应用是无穷的,所谓题海无边,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要逐步从书本脱离,进入出题者的层面,再进一步进入阅卷评分者的层面,这样就逐步进入“三层思考”的境地,真正到了这个境界后已经不是拿高分,而是逐步把拿满分作为追求了。

初三复习如登山,第一层思考的时候不仅攀爬辛苦,还不知前路,看不到风景,这个时候只有苦没有甜。到了第二层思考就类似于登上一个小山坡,可以松口气,举目四望,也多少有点风景可以观赏了,是有苦也是有甜的。唯有进入第三层思考,才能“一览众山小”,回望来时路,所有的苦都成了甜。

忆苦思甜的文章篇10

文/高学奇

故乡的味道,就是红薯的味道。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是红薯养育了我的故乡人。

红薯可在春夏两季种植。深秋时节,夜长昼短,天气变凉,红薯已停止生长,这时春红薯和夏红薯都要开始收了。红薯是高产作物,所以生产队每收一块地里的红薯,一家都要分得百十斤或者几百斤。鲜红薯好吃但不易贮存,特别是在收和分的过程中,都程度不同地碰破了红薯皮,又加之深秋之后,气温越来越低,红薯很容易霉变坏掉。

这时每家都要往地窖里存放一部分红薯。其余的红薯少部分加工提取出红薯粉面,制成了粉条,剩下的大部分红薯都要被加工成薯干,因为红薯干晒干后便可经年存放。鲜红薯加工成薯干的过程非常麻烦,最笨的办法是拿住红薯用刀一片一片地切,这样又慢又累,并且切出的薯干厚薄不均。后来有聪明人发明了切薯片的工具。这种工具在当地叫“推子”,将木板的一头掏个手掌一样长的洞,然后将刀具安放在洞口,刀具的两端固定在木板上即可。切薯干时把“推子”放在长条凳子上,人坐在“推子”的另一头,拿着红薯往“推子”的刀具上推一下就出来一片薯干,这样坚持用力反复地推,一个个红薯就变成了一片片红薯干。鲜薯干加工出来,湿度很大,是不能存放的,必须趁着晴天马上把薯干运到地里或者山冈上撒开,摞在一起的还要一片一片地摆开。若是晴天,得三四天才能晒干;若是碰到阴天下雨可就麻烦了,只要有雨,哪怕是半夜正在熟睡,也要立即起床去收薯干。白天还好办一些,晚上就得拿着手电筒、提着马灯冒雨把薯干一片一片地捡回来。如果天不放晴,淋雨的薯干放在家里一两天就要霉变,霉变的薯干连猪狗都不吃,只有扔掉。实际上,秋雨连绵的日子是不少的,庄户人家要在风雨中夺粮,在风雨中挣碗饭吃真是不易啊。回顾收红薯的全过程,每一个红薯、每一片薯干被农家人摸了多少遍,拿了多少回是无法统计的。

深秋之后,红薯已经收完,小麦也已种了,这时候就进入了一年当中最长的一段农闲时间。由于地窖里的红薯不能长期存放,所以乡亲们的饮食就要以红薯为主。在故乡,红薯有多种吃法,蒸红薯、煮红薯、烧红薯、烤红薯都很好吃。红薯干煮熟吃或熬粥时放几片味道也很好,不过更多还是加工成面粉,和其他面粉掺在一起做成馒头、面条之类的食物。在那峥嵘岁月里,真是“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啊。

红薯的味道香甜鲜美,但一日三餐顿顿吃红薯,好味道就会越吃越淡。不过变换着花样做红薯饭,再辅之杂粮,这样的饮食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是“饿了香饱了臭”嘛。当一个人饥肠辘辘时,吃什么饭不香?现在从城市到乡村,温饱早已不成问题,吃饭讲究营养,穿衣讲究高档。偶有亲朋好友聚餐,见到红薯,我总要抢先拿几块吃几口,那味道依然清香、依然甜美,那味道轻而易举地就把我带回了故乡,带回了那个年代,酸甜苦辣骤然涌上心头……说到底,红薯的味道,还是家的味道。

红薯是故乡的符号,是故乡的记忆。红薯好吃,香甜绵软;红薯好看,像红衣少女;红薯好德,置身泥土,藏而不露。红薯承载着故乡的历史,记录着一段乡愁,记录着故乡人挥汗如雨的耕作场面和劳累时的、丰收时的欢笑。但我也在餐桌上听到过这样的声音:“红薯跟我有仇。”“唉,我看见红薯就烦了。”我每每听到这些,心中就涌动着苦涩,脸上就显现出鄙夷,真想说:“人怎么能忘本呢?”

如今,我们已经远离故乡,在城市生活的觥筹交错中,享用各种美味。但是每当我看到红薯的时候,都会倍感亲切,想起故乡的味道。

(选自2014年11月15日《光明日报》)

【技法一赏】

生动记叙,形象描绘。文章主要回忆了故乡人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里如何用红薯来解决吃饭问题的情形,表达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红薯的喜爱、赞美之情。记叙时,作者运用通俗的语言进行了形象的描绘,把生活的苦与红薯的甜形象、真实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突出了对故乡的怀念,告诉人们做人不能忘本。

【跟踪演练】

1.感知内容。本文主要讲述的是什么事情?请用简要的语言进行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本文是围绕故乡红薯的味道来进行描述的,答题时要根据作者的讲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探究主旨。为什么说故乡的味道就是红薯的味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对文章具体内容的理解与探究。结合文中相关的语言,探究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语句品味。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红薯好吃,香甜绵软;红薯好看,像红衣少女;红薯好德,置身泥土,藏而不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此题是考查对文章句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赏析记叙文中的句子一般从修辞的角度和描写的角度来进行。

4.写法探究。文章开头段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对文章开头段作用的分析。文章开头段的作用一般有点明题旨、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等,解答此题时,要将开头段与文章内容及主旨等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乡愁的味道

文/宋光茂

年轻时,一味贪恋外面的世界,不懂得乡愁,品不到乡愁的味道。及至上了些年纪,乡愁在心田里萌芽了,乡愁的味道愈益散发开来。年纪越长,乡愁的味道越浓烈起来,钻到你骨子里,附到你的肺腑上,融入你的血脉里。或许“落叶归根”的愿望正是由乡愁自然生成的吧。

我试图用酸甜苦辣,或者它们的某种混合的味道,来述说乡愁,但又觉得无一恰切。或许乡愁的味道压根儿就不是生理的感受。每当有家乡的人来,我最希望他带来一桶家乡的泉水。我是思恋家乡泉水沁人透彻的清爽和浅浅的甘甜吗?不是。母亲在世时,一见到新挑回家的泉水,就趴在水桶边“咕咚咕咚”地喝个够,一年春夏秋三季皆如此,一直喝到八十多岁高龄。泉水寄托着我思念的味道啊!

小时候,我最喜欢在泉边玩耍。那是用巨石垒成的深约一米的长方池,泉水从泉眼里不动声响地翻涌出来,又从巨石间的缝隙里挤出去,在巨石下面冲出一方水湾,泉水流出水湾,汇入村前的那条小河。每到夏季麦收时节,我和小伙伴们把麦秸一截一截地插起来,连到一人多长,把一端放到泉池里,站在泉边巨石上用麦秸吸吮那新涌出的泉水。泉水的甘洌和着麦秸的清香,把我们这些调皮的孩儿们个个都定在了那块巨石上,微微眯上了眼睛,享受着,如同婴儿吸吮着妈妈的乳汁,一直吸到肚子撑了才回过神来。家乡的泉水里带着多少童年幸福的味道啊!

等到上了初中,泉水的童趣已被学业的压力覆盖了,但我每天仍然离不了泉水的浸润。村里没有初中学校,每天凌晨我和同学们经过泉边,翻过一座山梁,到三四里外的邻村上学。一早起来,从不在家里洗手洗脸,而是来到泉边,蹲在泉池边上,用手捧住哗哗的泉水泼在脸上,顿觉清醒,如同补上了睡眠的不足。古人说“糊涂脸水聪明枕”,用我家乡的泉水洗脸却不然,它立时让人清醒。走上工作岗位后,家乡的泉水更让游子保持聪明不糊涂,因为自己的起点就浸泡在那池泉水中。

冬季的凌晨,泉池上总是罩着一层水雾。我们在泉水湾边洗脸,用手轻轻拨弄着水雾,就感觉到泉水的温度,掬两捧冲到脸上,脸上暖暖的。那时候,身上也不带手巾,甩甩双手,往脸上抹一把,就赶路了,脸也从没皴过。这也不知是泉水的缘故,还是年轻的缘故。

家乡的泉水,没有济南趵突泉水的声势,没有杭州虎跑泉水的蜿蜒,没有黑龙江五大连池的神奇,但它汇聚了沂蒙山脉的膏泽,是广纳而涌的自然恩赐。代代相传,祖上正是看中了这一池泉水,才从山西迁徙落根于此的,并将此地命名为“釜泉”,意即泉水像开了锅般翻涌的地方。祖上为农,竟也有这般文化,初念及此事,甚感惊叹。

如今,泉水仍在日夜不歇地翻涌,但自父母双逝后,我就少了很多回故乡的机会。已经许久不曾品赏家乡泉水的味道了,泉水留给我的乡愁,融进了往事追忆的无奈中、时光流逝的惋惜中、故乡诉说的惆怅中。

(选自2014年11月24日《人民日报》)

【技法一赏】

借助事物,表达深情。本文生动地描述了与故乡泉水之间的亲密关系,表达出了浓浓的乡愁。作者抓住了自己在小时候、初中时、参加工作后几个阶段与泉水亲密接触的情形,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故乡、对故乡泉水的深厚感情。

【跟踪演练】

1.作者回忆了自己在哪几个阶段与故乡泉水的亲密接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有怎样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每当有家乡的人来,我最希望他带来一桶家乡的泉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