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生物复习提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40:30

八上生物复习提纲篇1

【关键词】八年级生物动物学自主学习策略预习提纲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课前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从而使课堂学习更具目的性和选择性。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尤为重要。课前自主学习就正好可以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但是许多学生反感预习,觉得毫无益处,徒增作业量。叶圣陶指出:“预习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因此,教师对课前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是督促学生落实自主学习的前提,而最有效的方法是制定预习提纲,给学生提供明确且易于落实的自主学习任务,使他们能欣然接受任务并认真完成。

那么预习提纲该如何制定呢?

第一,注重学科特色。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设计动物学部分,教材的编写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思路,简单地介绍各种动物的特征,而每种特征都体现了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都需要营养,需要呼吸,需要生殖,需要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等。因此,预习提纲以表格的形式总结,纵向为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一直到鸟纲、哺乳纲;横向为代表动物的捕食、呼吸、运动、生殖、趋利避害、其他特点以及其他代表动物。学生通过看书,能找到其中部分答案,有部分未找到的便成为课堂的疑点和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这个提纲,学生明确要研究的重点,并且容易构建知识框架,形成整体意识。表格空白有限,促使学生尝试提炼信息,总结关键词。表格纵向为对比,有助于学生通过对比辨析动物的进化方向,并且有利于归类记忆和对比记忆。无论是新授课还是临考前复习,这个表格都能促进高效学习。

第二,注重分层,因材施教。任何事物和人的发展都是不平衡的。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个体差异,如果我们采用统一标准、单一的目标要求全体学生,必然使一部分学生因目标过高可望而不可即,最后逐渐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根据这种现状,为了不打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虽然任务一样,但是课上的预习检测考查却不一样。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从书中找到相应的关键词并记住,遇到简单问题由他们按部就班解答;对于中等的学生,要求尽可能填好所有的空,还要提出一些疑问,书本上找不到的,需要引导才能得出答案的,由学生集体讨论作答;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要让他们思考各种生命现象的原理,重点是在合作探究时能引导其他同学共同进步,解析一些综合问题。

第三,注重检测评价的可操作性。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项目就是对学生的评价,其中对预习的评价也是项目之一。第一堂课就要求每个学生将表格画于书封面内页空白处,便于保存和检查。课中设“预习检测”环节,随机点名回答。教师根据问题难度请不同的学生回答,只要能答出相近答案,即口头表扬鼓励;或者登记,统一加分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还可以举行竞赛抢答或者展开小测验,使学生更有兴趣和积极性去参与课前自主学习。当然,学生没完成的要受到惩罚。这样能促使学生坚持课前自主学习,其关键是要让学生体验到预习带来的好处――知识点轻松记住了,问题回答出来了,学习成绩提高了。

做到了以上三点,那么一个很好的预习提纲就制定出来了(如表1)。

综上所述,八年级生物动物学部分的学习通过预习提纲引导课前自主学习,有助于学生梳理繁杂的知识点,便于记忆;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概念和重点,留出更多时间去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有助于学生明确目标,带着疑问上课,更容易集中注意力。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课前自主学习的习惯,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相信到了八年级下学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定能使总复习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于景文.浅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12):56-57.

八上生物复习提纲篇2

关键词:初中生物复习“撒网捕鱼”复习方法三个阶段具体应用

眼看会考在即,如何复习使学生在会考考试中考出好成绩,而不至于影响学生被重点高中录取的机会和掌握考纲中规定应该会的内容。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是在这较短的时间内如何使学生掌握四本书,并在需要时随时提取并应用。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尝试,得出了一种“撒网捕鱼”的复习方法。现介绍如下。

这里所谓“网”是指内容联系和课本的编排体系,“鱼”指会考知识点重点。“撒网捕鱼”就是在全面复习课本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复习,使学生会和懂。

1.具体“撒网捕鱼”复习方法中分为三个阶段

1.1.第一阶段要“撒网捕小鱼”。由于生物知识学生都学过,学生脑中生物知识多,但是散乱排布,无规律,需要时不知从哪里提取,这就要老师首先弄清楚书本的编排体系。例如,七年级上册以个体的组成层次系统编排,从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讲起,再讲组织―器官―系统―个体。在讲述中以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为背景,讲解其中的区别和联系。七年级下册和八年级上册,分章节讲述生物的系统。八年级下册讲述生物的应用分类起源,以及与环境关系的编排。然后对照会考纲要弄清楚各章节会考的知识点,再次备课,通过备课将课本编排体系融会其中。这样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已有知识间的联系并形成网络,更便于学生记住其中会考知识点和内容,在需要时随时提取,达到撒网捕小鱼的目的。可是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别和要掌握的内容多,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记住,这就要求老师进行第二阶段的复习。

1.2第二阶段要“散网捕大鱼”。书中知识点多,如何抓重点?于是我针对其中一些是每年必考的,学生出错率高的,进行总结并记载,为再备课做准备。老师经过第一阶段的复习后,要找出学生不会的原因,考虑采用新的方法,重点强化,帮助学生对这些考点再找联系和应用,并按知识系统性进行归纳、综合,帮助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重点应会的知识,拿住会考试卷中的基本分,可是这仅是对初中生的基本要求,离重点高中录取还有差距,如何缩短差距,这就需要老师进行第三阶段的复习。

1.3第三阶段要“散网补漏网鱼”。由于学生的差异和勤奋程度不同,大多数学生不能记住每一个知识点,这就要老师收集平时学生考试中常错的知识点,对其进行再备课。而这次备课是从图形、实验和生活经验角度分析,从本质上作多方面的讲解比较和实践,使学生能从根本上对此加以区分,从而使学生学会。

2.“散网捕鱼”复习方法的具体应用:

生物复习就是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从而提升科学文化、身体和劳动技能等素质。我发现复习有这样的特点:一是复习知识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二是掌握知识应用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三是学会识图和实验方法可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素质。而以上讲述的“散网捕鱼”正好对应这些特点。

2.1第一阶段的复习对应课本的基础知识,是从渔网的纲领上将学生已学知识进行串联,从单位细胞讲起,说到细胞基本结构,然后相同的细胞构成组织,再由不同组织构成器官,由不同器官构成系统。在讲到现代生物技术时,使学生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前沿,破除封建迷信。通过学习生物学基础知识,学生能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这直接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经济发展和国家兴盛。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总体水平是衡量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准。

2.2第二阶段的学习对应课本上知识。生命在于运动,人类本来就是一种生物,人类要发展必须增强体质,而要增强体质就必须了解身体的组成及正确运动方式。积极的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使学生认识吸烟、酗酒、吸毒的危害,及传染病传播途径,能够针对各种传染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同时还懂得如何对心脏病、性病、癌症及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进行有效防治。使学生不仅掌握正确的运动方式和方法,还能远离对健康不利的因素。

2.3第三阶段的复习是捕“漏网之鱼”一些学生将来会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他们的劳动技能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盛和民族的兴旺。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合理施肥的原理,明确使用良种和引种的过程中的需要注意的地方。明确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的优缺点,明确正确使用农药的重要性,能够通过观察症状明确植物生病的原因,从而加深对农村“绿色革命”“科学种田”等国策的理解,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这种“散网捕鱼”的方法,不仅使学生学会了会考大纲所规定的因会的知识,使学生顺利地通过会考,还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技能,同时放松心情,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当然老师在复习中仍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双基,培养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八上生物复习提纲篇3

关键词: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堂构架

一、考纲解读,学法导航

高考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推进考试内容改革的切入点,是考生复习迎考和教师指导复习的基本依据,同时也将成为下一年高考命题的基本依据。认真研读考试说明是明确复习思路、突出复习重点、提高复习效率的前提。从考查内容、考查角度、命题趋势等方面研读考纲。

2016年10月,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了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其中生物科目对能力要求进行了调整。例如,将“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调整成“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在考试大纲中删去选修1中“植物组织培养”的内容;考试说明选修1中增加“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选修3中“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调整成“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含pCR)”。

生物二轮复习中,根据学情、考情及教学特点可以将高中生物课本分成八至九个专题不等,每一个专题内容在《考试说明》中都有详细要求。读教材、考纲与考试说明,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教师下题海,学生出题海,历年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近年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理出必考点,把握新动向。

二、梳理知识,构建框架

构建知识框架已成为新课程改革学生自主学习中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手段。思维导图,又称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树枝图或思维地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来表达思维的工具。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与传统的背书死记硬背相比,凸显生物概念关键词,易记忆,省时间,能有效刺激大脑,开拓思维。

教师上课前一天给学生布置书写思维导图的任务,第二天课前收上来查阅,挑出有代表性的在课上通过投影仪展示。展示过程中,教师不作主观评价,让学生观察、体会每个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整理知识方式方法的差异,让学生感受到每个人都是特别的存在,并让学生找出知识上的错误。然后把书写特别好的粘贴在班级“知识墙”上。不要小看小小的自信心,心理暗示的强大效应会成就一个人,更能毁掉一个人,所以教师们不要吝啬一点点的善意言辞与举动。

三、考点突破,考题精析

课前书写知识框架已初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课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实现高效课堂的价值,上好每一节二轮复习课?

一要帮助学生理清每一节课的重点知识,实现重难点突破。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或是投影仪投影课前准备好的知识提纲,用知识填空与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习题相结合的方式梳理基础知识,一边记忆,一边运用。高三学生虽然已经有了自主学习意识,但毕竟青春年少,自控能力没有那么强,学习毅力也不是那么持久,所以教师要做到每一节课都督促学生翻看知识点,背知

识点。

二是准备历年各地高考题,拿到每一节课上,穿插在知识点中。高频考点出镜率高的习题解决后,最后压轴部分是高考题,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对应一道高考题,所以全国各地的高考题都可以作为参考,涉猎广泛,才能心中不慌,进而不错。

四、巩固练习,学后反馈

虽然不提倡题海战术,但教师要做到下题海,找精题,练典型题,给学生明确做题方向,避免盲目,有些解题方法和感悟是要学生自己通过做题得出来、练出来的。谁都不能否认一个班级几十个人是有个人差异的,所以一定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培优补差。普遍抓基础,个别拔高。习题量,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及教师出题频率而定,现成练习册,各地优秀试卷,或针对知识点选题组题等等,可综合使用。学生做完习题后,教师必须批阅,而且要

面批。

八上生物复习提纲篇4

一、总体方针

加强集体备课,注重整体作战,我们生物组在高考备考中,认真研究课标、教材、考纲,以及近几年的高考题。坚信只有吃透考纲,才能把握住教学方向。只有吃透《考试说明》和近几年高考试题,才能抓住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才能准确把握高考的考点。学校要求在开学一周内拿出全学期的教学计划,这种计划必须具体细化到每一章、每一节,具体到重点、难点,并要求人人心中有数。我们高三生物组始终做到“五统一”,计划统一、进度统一、基本教学内容统一、作业和练习统一、考试统一。

二、巩固双基

双基教学是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没有基础就没有能力,只有打好了基础,能力才会提高。在一轮复习中我们立足课本,利用自组题、自编题,以大多数的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为教学起点,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小台阶、快步走。复习内容细而全,根据考纲的要求,实行拉网式清理,覆盖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不放过任何一个学生,对重点性的基础知识,逐人、逐章、逐节地过关(我们把这个叫“挨个过筛子”)。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基础题仍占主要地位,做好了基础题就拿到了基本分,失去了基础题就失去了一切。

复习中我们注重抓好学生以三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1.审题能力。在平时的授课中,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形成过程,将概念中的重点字词圈点出来,明确运用范围,使学生遇到问题时能迅速通过圈点提取出问题中的重要信息,过好审题关。

2.分析综合能力。我们备课组每人定期寻找新题型,以自组题的形式及时提供给学生。再通过一定量的解题训练,让学生熟悉各种题型,教会学生对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表述能力,即能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表述答案,这一能力的考查在高考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三、教学模式

我采用的是“讲—练—考—练”的教学模式。“讲”指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讲解,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教师的讲授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教师在讲授之前应熟悉教材、精心设计,内容上要实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高度统一;结构上要求有系统性、条理性、层次分明、重点难点突出;还要重视课堂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现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练”,即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当堂所学知识及时做练习,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做到当堂消化、当堂吸收,它不仅是理解巩固知识的活动,而且是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练”不仅是为了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深化,而且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设计练习要注意纵横联系、前后贯通、多方考虑,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又要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题,每一道习题要能承担一定的训练任务,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知识迁移能力。同时应注意习题设计的新颖和形式的多样,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巩固知识、发展智能。

“考”,每周同步检测(40分钟)、学科组半月一测(40分钟)、年级每月一考(90分钟)相结合。

考后“练”的是“练和考”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难点。由每位教师轮换负责找题,以自组题的形式灵活巧练。

三、分层教学

尖子生的培养历来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尖子生,我通过进行有效的思想工作和方法指导,使这些学生首先树立起考取名校的信心,鼓励他们学有所长,学有进步。提高尖子生的生物成绩是高三乃至全校的重要目标,是提高我校声望,促使学校教育长远发展的工作重心。

促进临界生的发展和提高是高三一轮复习的重要工作,我结合几次考试成绩,综合分析,圈定人选,分析他们的具体情况,建立临界生档案,进行跟踪帮扶,定期找这些学生谈话、交流和沟通,肯定成绩,指出问题,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进方法。事实证明,这八年我们采用这种有针对性的敦促方法,为高考本科达线数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八上生物复习提纲篇5

一、记忆能力的培养

1.要求学生采用分散记忆法。学生往往把某一段教材一次背上七八遍或十几遍,当时记住了,过几个月差不多就忘光。我要求学生分开进行学习:当天看一遍,一周复习一次,一月重复一次,考试前巩固一次。总费时少而记忆的效果好。

2.要求学生采用趣味记忆法。我传授一些,也要求学生自己创造一些。如清朝先后12个皇帝在位,时间跨古代近代两段,学生往往理不清顺序,我要求学生记“努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押韵上口,学生念一两遍就记住。

3.引导学生记忆纲要。让学生先把大量内容归纳为纲要,使用时由纲要再扩展为详细内容。如康有为的活动归纳为“上书、变法、保皇、复古、复辟”5个词,反映出康有为历史活动的演变过程;再如美国独立战争经过,抓住莱克星顿枪声、组建大陆军、《独立宣言》发表、萨拉托加大捷、约克镇战役和英美和约6件事即可。学生记忆纲要也易于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二、理解能力的培养

理解能力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能力之一,理解不了就难以应用。我在教学中注重讲清基本的历史概念和史学理论,同时注意各学科知识间的渗透,引导学生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分析思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1.讲清基本概念。如在讲授君主制、民主制、共和制、君主立宪制;民主革命、民族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论述、叙述、评述、分析;改革、变革、沿革等基本概念时,就必须将其内涵讲清。对××世纪中期前后,×届×中会议,×大,×届人大等也要同样讲清。此外,教师平时也应该让学生区分历史概念的内涵,如试题里要求回答某一历史事件的后果,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后果与结果、成果的不同。并且在具体问题的指导下,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2.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史学理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讲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个性与共性,原则与策略,必然与偶然等的辩证关系。像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尺度,人民和英雄人物的作用,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教师应该在举例说明后,让学生再举同类例子加以说明以巩固基本理论。

3.引导学生将各学科知识互相渗透,以促进历史课的学习。现代的考试是大文科和大理科的考查,一科试题也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语文课本中大部分课文,如《五人墓碑记》、《改造我们的学习》、《最后一课》、《母亲》等都可加深学生对历史相关知识的理解。政治中的理论(如民族形成的4个要素)可指导历史的学习(考虑美利坚民族形成的要素),地理上的山川地形知识、英语上的词语知识、数学上的统计比例知识等都会促进历史学习。反过来,历史学科也会促进其他学科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其他学科知识恰当灵活地运用到历史学习中来。

三、分析能力的培养

要学好考好历史,分析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学生往往不会分析,或无从下手,或东拉西扯不切中要害。我在平日教学中主要从历史地分析、阶级分析法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1.要求学生历史地看问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评价人和事。学生若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用现在的标准衡量历史事物,就难以得出正确结论。如用现在“打破大锅饭”、反对绝对平均的经济标准去衡量洪秀全的绝对平分土地和产品的主张当然不行。用现在中学生就掌握对数和三角函数去和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比较,以为祖冲之不伟大当然错误。教师平日应多强调,潜移默化,这样学生就会有历史的目光。

2.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这里并不是套用极左时期的“阶级斗争为纲”,而是引导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即注意人民性问题。例如,地主阶级或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改革或政策调整有利于当时人民生活和国家的发展,就应肯定;前苏联牺牲波兰人民利益与德国法西斯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就应否定。隋炀帝奢侈腐化、滥用民力就应否定;而主持开凿大运河、派人去西域和台湾就应肯定。

3.引导学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历史材料就得看出处、提示语,看懂材料的时间、地点、类别和具体要素,充分提取有效信息。问答题则要逐字逐句,默读三遍,找出关键词,列好提纲,绝不能瞅上一眼,草率答题。否则学生就有可能把“俄国”答成“我国”,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答成“二次革命”,把“近代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共4次)误认为“法国大革命”(1次)等。又如,马克思《资产阶级和反革命》中有:“1648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学生不认真分析就会在理解上出现偏差,误认为“1648年革命不是英国革命”,而实际上正是英国革命。马克思的意思是强调英国、法国革命的重大影响。

四、应变能力的培养

试题千变万化,学生的应变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能力)相当重要。我在平日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1.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学生要多思考相关问题。如: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我引导学生思考当时国际形势、共产国际七大、国内形势与影响和国共二次合作形成等。再如,19世纪末,日本成为亚洲强国,摆脱了民族危机,我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明治维新、甲午战争、垄断形成、《马关条约》、八国联军、瓜分狂潮、英日同盟、日俄战争等。如此,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2.一题多用,即把一个题当几个题用。例如:(选择题)19世纪晚期,郑观应的代表作品是什么?(?摇?摇)

a.《变法通议》B.《盛世危言》

C.《革命军》D.《孔子改制考》

八上生物复习提纲篇6

一、目标明确

开学初,学校召开了教研组,备课组会议,总结了上学期的成绩与不足,做出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和目标。针对学科特点为了更好的开展八年级的备考工作,为了在2017年的会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们八年级生物备课组制订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让每位教师任务明确、进度明确、目标明确、措施明确。

二、过程有序

1、全力以赴,狠抓备考复习

按照本组制定的备考计划有序的进行复习:第一轮分册复习,串讲知识点并让学生过关,学生通过练习?中考新航线?巩固知识点,老师有选择性的讲解,每复习一册课本后要考试,根据考试成绩反馈的信息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第二轮专题复习,主要以?中考总复习?为指导,精讲上面习题;第三轮综合复习,主要是训练综合题,包括历年的中考题,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本组一共考了约20套综合试卷,不断查漏补缺,不断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2、以教带研,以研促教

按照学校教导室的安排,听取了向云老师的展示课,同时各组员不定时的也分别听取了其他老师的随堂课,教师们都虚心相互请教教学方法、经验,主动向有经验的、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学习新的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积极配合市教研室,在我校开展了第二片区生物复习研讨会。我们全组成员积极行动,认真打造了一节复习研讨课(田合云老师讲课),为本次复习研讨会提供了研讨材料;在本次活动中,我们认真研究《生物新课程标准》和研读《2017年恩施州生物中考考试大纲》,细读近年的中考试题和双向细目表,制作试题,探讨、修改再探讨,团结协作,不辱使命,高质量地完成了本次命题任务,获得了教研室领导的高度好评。

三、成绩可喜

八上生物复习提纲篇7

为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引向深入,根据党中央要求,组织车间全体党员认真学习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特制定如下学习计划:

一、学习计划

序号

月份

学习内容

备注

1

2019年9月份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二、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2

2019年10月份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

2019年11月份

五、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六、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4

2019年12月份

七、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

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5

2020年1月份

九、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6

2020年2月份

十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十二、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

7

2020年3月份

十三、建设美丽中国

十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8

2020年4月份

十五、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十六、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9

2020年5月份

十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八、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10

2020年6月份

十九、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特色

二、学习要求

(一)党中央认为,《纲要》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全面系统阐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把握这一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作为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各党小组要严格按照计划,组织小组内党员及入党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纲要》,并将《纲要》内容作为小组学习必学内容。

(二)各党小组长结合小组实际情况,围绕《纲要》学习,开展学习讨论、问答等形式活动,帮助小组党员提升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掌握。

八上生物复习提纲篇8

与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初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学科不一样的特点,生物学科包罗万象,含古盖今。那么怎么样才能学好八年级生物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八年级英语单词整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汇总1、绿色开花植物六大器官分别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其中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多数花包括雌蕊、雄蕊、花冠、花萼、花托等结构,其中雌蕊和雄蕊又称为花蕊,是一朵花中最重要的结构。

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子房是花的雌蕊中的主要结构,由胚珠和子房壁组成;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两部分,花药能产生花粉粒。

3、雄蕊产生的花粉粒如果落到雌蕊柱头上,就会在柱头分泌的黏液的刺激下长出花粉管,花粉管沿着花柱逐渐向子房内延伸,到达胚珠内后,花粉管末端破裂,释放出两个精子。

其中的一个精子与胚珠内的卵细胞融合后形成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种子中的胚;另外一个精子与胚珠内的极核相融合,将来发育成种子中的胚乳,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胚珠的珠被将来发育成保护种子内胚和胚乳的种皮。由此可见花雌蕊中的子房将来发育成植物的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将发育成植物的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实的果皮,果实包括果皮和胚珠两部分。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胚珠数量的多少决定着果实中种子数量的多少。

4、绿色开花植物花粉粒中的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另外一个精子与极核结合的过程叫做双受精。

双受精这种受精方式是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的。

5、植物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属于无性繁殖,也叫植物的克隆。人们还创造了扦插、嫁接和压条等人工营养繁殖的方法。

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昆虫的生殖

绝大多数昆虫进行有性生殖、发育成熟后,经过交配产生受精卵,受精卵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发育成幼虫和成虫。

昆虫的发育

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

(1)完全变态

蜜蜂、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

(2)不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是指蟋蟀、蝼蛄、螳螂等昆虫的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的发育过程。幼虫又称为若虫。图123—6为蝗虫一生的发育过程。

三:生物的遗传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生物的性状:遗传学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转基因超级鼠)。

4、生物遗传下来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而不是性状本身。

5、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

4、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新子间传递的“桥梁”。

5、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6、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如人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

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7、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成对的染色体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

(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成单存在)

三、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

2、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Dd

3、基因组成是Dd的,d(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d(隐性基因)和D(显性基因)互不影响,各自独立遗传。

4、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5、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血缘关系越近的人,遗传基因越相近,婚后生育的子女得遗传病的机会越多。近亲结婚的后代中隐性致病基因纯合的机会比随机婚配的后代要高许多倍。

四、人的性别遗传

1、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1对染色体,因男女而有差异,叫性染色体,男性为埃克斯Y,女性为埃克斯。

(男:44条+埃克斯Y女:44条+埃克斯)

2、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

四:鸟类的生殖与发育

1.生殖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内受精。

2.鸟卵的结构与功能:如图:卵壳和卵壳膜对卵起保护作用,在卵壳上有许多起气孔可以透气,以确保卵进行气体交换。

卵白对胚有保护作用,还能供给胚胎发育所需的养料和水。

卵黄膜起保护作用。

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胚盘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系带悬挂卵黄,固定和减震,利于孵化。

气室储存气体,由内外两层卵壳膜构成。

3.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其中求偶、交配、产卵是鸟类生殖和发育必经的过程。

八年级生物学习方法课前预习是上课的基础和准备,有利于学生主动学好课程和自学能力的提高,特别是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课前预习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阅读教材,理解教材的含义,对重点内容、名词概念要画出来,进行比较、分析。例如:《细胞的结构》中,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虽然字面比较接近,但各指不同的结构,各自作用不同,应通过预习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预习是将下次课要学的内容事先熟悉一下,做到心中有数即可,不必花费大量时间,遇到难于理解、理论性比较强的问题,可在书上做一记号,以便上课时注意听老师的讲解、分析。例如: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遗传和变异等这些都是比较难于理解的问题,可以等待课堂上注意听教师讲解。

预习时可以写预习笔记,可以把书上的内容归纳成几个问题。如对《显微镜使用方法》一节预习时可以归纳成:显微镜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个部件的名称及作用,每个部件的位置,能够区别目镜和物镜。预习后,看书后面的习题是否会做,检验一下预习的效果。实际上对生物课感兴趣的学生在上课前五分钟左右就能把上述内容预习完。

首先、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能直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2.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3.衍射记忆法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

其次、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有利于知识形成整体网络

1、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识的一个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把知识的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生物学学习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综合,就会见木而不见林;只综合不分析,又会只见林而不见木。

2、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

系统化就是把各种有关知识纳入一定顺序或体系的思维方法。系统化不单纯是知识的分门别类,而且是把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使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编写提纲、列出表解、绘制图表等方式,把学过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具体化是把理论知识用于具体、个别场合的思维方法。在生物学学习中,适用具体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生物学理论知识。

八年级生物学习建议一、熟悉生物学科框架,四本生物教材主要从“生物和生物圈”、“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及“健康的生活”八个板块。其中以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为主脉络将八个板块串联起来,这些知识体系突出了人体和人类活动的内容,突出了生物圈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要深刻体会生物的生存、延续和发展都与生物圈息息相关,而且人类能健康的生活必须要对自身的结构、生理、营养、保健有更多的了解。同学们按照教材的编排思路,能绘制出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可以让初中阶段的生物学知识更系统全面。

二、注重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虽然新的教材不如老教材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但是这套教材更注重概念教学,对概念的讲解更加详细透彻,表述也更为明确,每个章节中表述概念内涵的文字均以黑体字呈现,同学们可以根据每节开头部分的“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来对相应章节的重要概念进行梳理,这些需要单纯记忆的知识实际上已经非常精简,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同学们更多要注重理解,将这些概念、原理与实际生活进行关联,才能保证这些知识的时效性。

三、适当的预习,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是该册教材的重难点,这部分分别从生殖和发育、遗传与变异,进化三个角度来揭示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其中涉及的概念较多,遗传图解难理解,为避免上新课时吃“夹生饭”,建议同学们利用假期时间将相关内容进行预习,带着问题到课堂比只听老师讲效果要好很多。尤其要注意以下问题:(1)生物如何传递遗传信息?(2)遗传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3)相对性状和成对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怎样?(4)遗传和变异与环境的选择是怎样相互作用的?

八上生物复习提纲篇9

【关键词】物理复习以线串珠以点带面复习有效性

“知识就如珍珠,如果不会整理,恰如一盘散沙,没有太大的价值,只有串成美丽的项链,才会价值连城[1]。”吴正宪老师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复习方法的重要性。

1概念界定

“以线串珠”指在物理复习中通过编制故事或是以实验情境的方式把要复习的知识点串接起来,使零碎的、分散的知识点形成有一定顺序、梯度和悬念的知识链条。

“以点带面”指在物理复习中引导学生把与某一知识点有关的例题进行归纳整理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强化本章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有效复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加深对以住所学知识的理解,强化对以往知识的记忆,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的脉络,取得尽可能好的复习效果。有效复习的成效不仅体现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也体现在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2当前物理课堂复习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当前中学物理课堂复习存在的问题有:有些教师在复习时将要复习的知识点罗列出来,讲述给学生听并要求他们记住;有些教师在复习课中过分依赖多媒体,一屏一屏的展示复习内容,看似课堂容量大,但多数学生记不住展示的内容;有些教师在复习课上以练习代替复习,大搞题海战术……这样的复习,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收效往往甚微。

造成物理课堂复习低效的原因是部分教师过多关注自己“教什么”、“教了什么”,没有关注学生应该“学什么”、“学会了什么”,以为讲完了,学生就学会了。教师在复习课中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复习低效的主要原因。

3物理课堂有效复习的实践与研究

要提高物理课堂复习的有效性,我们要重点关注三个问题:一是要明确复习目标,明确学生“复习什么”;二是要讲究复习策略,引导学生“怎么复习”;三是要注重复习评价,关注学生的“复习到什么程度了”。下面我就以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压强》为例,谈谈“以线串珠,以点带面”复习模式的应用。

3.1依据课标挖掘考点

俗话说“目标是行动的导向”。要提高物理课堂复习的有效性,就必须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因为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所以复习之前教师一定要认真解读课标和考纲要求,依据课标考纲要求明确各章考什么?怎样考?考试难度怎样?然后结合物理课本详细列出考查目标和考试内容之间的双向细目表。

比如,在复习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压强》时,我们首先要明确课标对本章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能用液体压强进行简单计算;知道连通器的特点和帕斯卡原理;能用实例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在明确课标要求后,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再次回归课本挖掘出本章详细的考点并以双向细目表的形式呈现,明确本章要复习的内容。

3.2以线串珠理解内涵

“以线串珠”的复习模式就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或是实验情境把要复习的考点用问题的形式串接起来,一个问题和一个问题之间环环相扣,使零碎的、分散的考点形成有一定顺序、梯度和悬念的知识链条。这种复习方式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提高课堂复习的有效性。

比如,在复习第八章《压强》时,我们可以以一个圆柱形薄平底容器,把本章所有的考点通过这个容器为载体串接起来,形成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知识链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实践操作等方式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复习相关考点,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3.3以点带面触类旁通

“以点带面”是指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把与某一知识点有关的例题进行归纳整理的过程,这个学习过程必然会在他们大脑中形成一个比较完整而又系统的认识结构,不仅有利于学生强化本章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比如,在复习第八章《压强》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时,我们就可以通过“以点带面”方式把生活中常见的流体压强的例子通过自我总结、组内合作等方式进行归纳。例如,生活中常见流体压强的例子有:火车安全线、飞机机翼、跑车尾翼、军舰前后护航、用力吹两张纸的中间、用吸管吹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两个乒乓球中间、吸管喷雾等。

3.4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

自古以来,教与学都是双向的,即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必须要通过学生的思考吸纳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学而不思则罔就很好地阐述了这个道理。因此,为了提高高中物理复习教学效率,在习题教学中亟需改变以往“师本位”的教学模式,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目前,比较科学合理的操作方法是在教学中建立课堂学习小组,让各个小组进行积极的讨论。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习题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学习模式,然后提出需要小组讨论的问题。问题1: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质量较小的物体体积较小,而较大的物体体积也同样较大,那么质量大的物理一定先落地吗?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问题2:具有相同面积,但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是否质量大的先落地,如果不是,请说明原因。问题3:将手中的塑料瓶扔向垃圾筒的过程中,塑料瓶的运动轨迹是什么?教师提出问题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讨论过程的监控工作,既要保证学生主动地进行讨论,避免部分学生趁机开小差,又要保证当学生遇到一些瓶颈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其答疑,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复习教学效率。

总之,有效复习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以线串珠,以点带面”的复习思路,采用“依据课标,挖掘考点”“以线串珠,理解内涵”、“以点带面,触类旁通”的复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归纳知识、应用知识,提高物理课堂复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启万.谈初中物理总复习课的有效性[J].中学理科园地,2011(11).

八上生物复习提纲篇10

关键词:教科书;义务教育;“八套半”

中图分类号:C4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1―0178―03

一、“八套半”义务教育教科书的背景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改革我国教育体制的基础一环”。1986年4月12日,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它标志着我国中小学教育开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就对课程和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形势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全国统一的教科书与我国人口众多、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情极不相符;再加上编审不分,导致教科书质量难以突破。1985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指出:今后中小学教材的建设,把编写和审查分开,人民教育出版社负责编写,各省市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和专家可以编写;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负责审定,审定后的教材由教育部推荐,供各地选用。

1986年9月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1987年10月国家教委正式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工作章程》《中小学教材审定标准》和《中小学教材送审办法》3个文件,成为教科书审查的依据。从此,我国中小学教科书制度开始从国定制到审定制,从编审合一到编审分开,教科书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走向多样化。

二、“八套半”义务教育教科书概况

1988年,国家教委制订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编写规划方案》,其中提出:根据现有条件,设想用四五年时间,逐步完成四类教材的编写工作:一是教材内容达到教学大纲要求,面向一般地区的“六三制”教材,二是教材内容达到教学大纲要求,面向一般地区的“五四制”教材,三是教学内容略高于教学大纲要求,面向经济发达地区的小学和初中教材,四是教学内容基本达到教学大纲要求,面向经济落后地区的小学和初中教材。每个类型还可以编写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教材,四种类型中既可有成套的教材,也可有单科的教材。

据此,在国家教委的统筹规划下,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面向全国的“六三”和“五四”两个学制的教材各一套;北京师范大学编写一套“五四”学制的教材;广东省编写面向沿海地区的一套教材;四川省则编写一套面向内地和西部地区的教材。河北省编写一套农村小学复式班的教材,这套教材因为没有初中部分,因此被称为“半套”。八家师范院校联合编写一套要求较高的六三制教材。此外,受国家教委委托,上海编写面向发达城市地区的六三制教材;浙江省编写面向发达农村地区的六三制教材。由此,产生了“八套半”义务教育教科书。

三、“八套半”义务教育教科书的总体特点

第一,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宗旨。各套教科书都注重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力求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要求,着眼于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培养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第二,强调突出特色。各套教科书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情,突出各自的特色,各编写单位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体系的安排上允许有不同风格和不同层次。以适应各类地区、各类学校的需要。

第三,树立竞争意识。国家积极鼓励各地方、各单位乃至有条件的个人积极参与教材编写,希望通过竞争促进教材事业的繁荣和教材质量的提高。

一是编写队伍的多样性。第一种是由部级专业出版社组织编写,如人教版。第二种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编写,即上海版、浙江版和河北版。第三种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院校合作编写,如广东沿海版、四川内地版。第四种是由高等院校单独或联合组织编写,如北师大版,八院校版。

二是人员构成的多元性。人民教育出版社参加九年制义务教材编写工作的有400余人,其中专职的编写人员和教材专家200余人,另外聘请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和学科专家200多人,各学科技主编、顾问。四川内地版则聘请了中小学高级教师、教育科研人员、高等师范院校专家教授共1250多人组成“三结合”编写队伍。浙江版则由浙江省成立义务教育教材编委会,成员包括教研员、中小学教师,大专院校教师和编辑人员共160多人,并聘请了一批学科专家担任学科编委会顾问或审稿工作。

(三)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

一是思想教育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各套教科书在选择教材内容时,都力求结合该学科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和国情教育。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其课文选择从《我爱爸爸妈妈》、《我爱老师同学》、《我爱五星红旗》、《我爱万里长城》到《我最爱伟大的祖国》,通过从学生身边最亲近的人和物谈起,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是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各套教科书都注重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对教材结构和体系作相应调整,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上海版《中国历史》第一册,把彩页设计为绪论的形式,以连贯的画面,叙述历史是什么,为什么要学历史,以及怎样学历史。《大泽乡起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开国大典》三幅彩图反映中国人民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奋斗历程。《黄帝陵》、《长城》等十一幅画面展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灿烂文明。而由《孔子》、《屈原》等十二张人物邮票构成整幅彩页则显示我国人才辈出,各领。最后还以《老师讲课》、《参观殷墟》五张照片呈现了学习历史的各种途径。这样的设计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及性。

三是关注“双基”,关注能力培养。各版本的教材都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同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验教学等,注重夯实学生知识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如:沿海版初中生物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物现象人手,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然后按照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理解生物学概念和原理,得出科学结论。这样使得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大大提高。另外,这套教材共安排了38个实验,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灵活多样的编写形式

人教版教材是面向全国的,其教材内容的安排难易适度,富有弹性。如:其初中语文课文分为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类,练习题分必做和

选做两种。教学条件好的学校,可以把自读课文作为教读课文。条件差的学校,可以把自读课文改为课外阅读,其教学时间供教读课文使用。至于练习,可以只完成教读课文后的必做题,这也能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沿海版教材开始追求从知识中心走向素质中心。如其初中生物教材以生命现象为主线安排知识内容,改变了过去将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分别讲授的传统,在全国率先实现学科内部的“小综合”,简化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整个学科的教学境界。

四、“八套半”义务教育教科书的意义

“八半套”义务教育教科书的出现,是教科书由“一纲一本”向“一纲多本”转变的尝试,在我国中小学教科书建设史上留下了绚丽的一页。其意义如下:

第一,我国中小学教科书从一枝独秀向百花齐放转变,各地区各学校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选用不同层次的教材,改变了我国不同地区的中小学生使用同一套统编教材的局面,有利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第二,教科书的审定制,增强了教科书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也会导致优胜劣汰的局面,客观上会促使教科书编写和出版质量的整体提高。

第三,教科书的多样化,需要众多的专家、学者、尤其是一线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参与编写,无形中壮大了教科书编写队伍,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编写教材的专家。

总之,“八半套”义务教育教科书提升了中小学教科书的品质,标志着我国中小学教科书开始真正走向多样化。

[参考文献]

[1]袁振国,中国当代教育思潮(1949--1989)[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2]李虹霞,中小学教科书审定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田慧生曾天山,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与实验[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

[4]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六・三”学制和“五・四”学制两套教材[J].教育学报,1992,(6).

[5]四川省教委和西南师范大学共同组织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J].教育学报,1992,(6).

[6]北京师范大学组织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五・四”学制教材[J].教育学报,1992,(6).

[7]刘善龄,历史教材编写的新思路――九年制义务教育历史教材(上海版)《中国历史》第一册介绍[J].历史教学,1992.(1).

[8]广东省教育厅、福建省教委、海南省教育厅和华南师范大学共同组织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J].教育学报,1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