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5:27:50

教学设计方案篇1

摘要教学方案虽然不是教学的具体实施,但是对教材精心研习,对程序慎重选择,并考虑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实际情况,的教学设计能为为教学的具体实施提供很好的前置性参考方案,对教学实施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认真地钻研,积极地实践,不断地总结反思教学,认真设计教学方案,为教学的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设计;数学;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是上好课的前提,如何提高数学课的课堂效率,使学生知识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提高数学教学成果,是每个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教学是一门艺术。不管平时上课还是上公开课,都必须经过周密思考,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才能提高有限的40分钟的教学效率。部分教师上课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语言不准确,都是没有充分搞好教学设计的结果。那么,要怎样才能更好地设计数学教学方案呢?以下几个方面是必须考虑的。

一、教材的研习

教材是教学的范本和参考依据。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精心设计出教学方案,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和本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1.钻研大纲,明确目的

教学目的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评价一堂课,首先要看的就是这堂课目的是否明确,教学措施是否得当,教学目的完成情况等。这就是说,小学数学老师备课时,要学习并钻研教学大纲然后才能明确教学目的,之后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2.整体考虑,系统分析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数学老师要遵循系统性和逻辑性原则认真设计教学方案,吃透教材。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结构和编排体系,掌握“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各部分知识的相互关联,明确重点、难点和关键,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要深刻领会编者意图,并且及时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对教材创造性的使用。

3.明确重点,突破难点

有没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都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课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重点明确了,还需要有效突破难点,这就要求精心设计和选择方案突破难点。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和本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程序的选择

1.遵循认知学习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学习的规律是由已知到未知,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不断向前的循序渐进过程。在设计数学教学方案时,我们必须遵循这一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灵活安排各个环节的程序。

2.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精心设计教学问题

思维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而问题与思维是形影不离的。因此,设计教学方案时,要重视创设问题情境。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以启发学生思维,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把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设计成让学生进行创造和思维训练的过程。

3.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恰当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专家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我们的具体教学,要结合多方面实际来选择方法。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为主,新课改中陆续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注意采用富启发性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法、探索问题法、研讨法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设计选择方法时,切不可脱离学生实际,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选择。

三、主体的考虑

教学设计方案篇2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一、设计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学生在教学中探索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达到探究性学习的最大成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探究、讨论、答疑、实践等手段,始终贯穿探究性协作学习的精神,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辅相成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与知识、技能。

理论依据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教师启发式学习和探究性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思想,教师作为主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有所启迪,并协助学生顺利开展探究性协作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现问题,体现探究性协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以及在实践中获得真实情感体验的优势。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语文课程既要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情感体验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在鼓励学生探究性协作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收获一定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自学与合作学习并重,根据教授教学内容及学生特征分析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

依据新课标以及培养信息化新型人才的要求,我们将根据以下四个维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带着现代思辨的观念审读作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增加学生的文言积累,提高学生阅读和赏析文言文的能力

1、熟悉掌握字词句,归纳。

(1)通假字属、凭

(2)一词多义:固、适、逝、苛、虽;

(3)词类适用:东、西、侣、友、舞、泣;

(4)特殊句式: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2、学会理清文章的思路,扣住每段的写景主体或叙事、议论内容来归纳整合,写出每一段段落大意。

过程与方法

1、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小组团队合作探究,培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过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加情感体验,提高理性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体验作者情感;

2、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通过课堂协作、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从而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处世观。

信息素养

通过利用互联网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信息检索、识别和运用的能力。

三、利用教学环境与资源分析

四、设计师生活动,确定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

五、教学设计过程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怎么写

一、学科领域

本教学设计方案所适用的学科领域是:语文、自然、地理、思想品德、美术、音乐,突出主要学科语文。

二、学习目标任务

1、情感目标

(1)、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认知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五彩池神奇、美丽的特点。

(3)了解五彩池神奇的原因,培养唯物主义精神。

2、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感悟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2)熟悉电脑网络操作,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团结协作、自我表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三、教学难点分析

1、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2、理解最后一自然段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四、设计思想: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个别化教学,让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兴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等。

五、设计思路:

1.情景揭题,资料收集。(激发学习兴趣)

2、讨论交流,质疑问难.(培养质疑能力)

3、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培养阅读分析、语言积累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交流评价,获得真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5、拓展学习,升华感情。(培养高级思维能力、知识积累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6、练习巩固,大胆创新。(培养自我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7、作品展示,体会成功。(培养赏析、评价能力)

8、总结评价,谈谈感受。(培养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能力)

六、课件设计思路

1、学习区

(1)、知识窗(有丰富的图片、文字、视频、动画、录音等与课文相吻合的静动态资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a、:五彩池的音像画面。B、媒体显示:大大小小的水池及文字C、。媒体显示视频宝石般的水池及文字:五彩池的各种形状,近景、远景、全景、特写。D、媒体显示:各种形状的水池。e、媒体显示:视频五彩池,徜徉在这神奇的大自然中,聆听着美妙的音乐让我们美美地读好课文,再来一起欣赏美丽的画卷。F、媒体显示:流动的水池: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G、媒体显示:高低不平的石笋、细腻透明的石粉再加上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倒影使池水更加瑰丽的景象。H、视频三棱镜演示光的色散及文字讲述光的折射原理。i、中国地图,九寨黄龙的地理、环境背景材料、在世界上的历史地位和景区介绍以及

风土人情、民间传说;五彩池的景区介绍以及在旅游方面的地位。J、

(2)、小字典(有生字的读音、书写笔顺、部首、近反义词、同音词、组词,以及相关成语等资料。学生在自学生字时,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信息,进行自学。)资料来源于第七册教参书及《字词句段篇》

(3)、小导师(对课文的重点段句进行导学。,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3、展示区(网上学生作品)

4、赏析区a、写景美文集锦B、有关九寨黄龙的美术、摄影、音乐作品。C、九寨、黄龙、五彩池的图文介绍。D、九寨、黄龙的导游图。

5、网上探索区(给学生提供相关网站)

七、学习过程

(一)、情景揭题,资料收集

1、在悠扬的乐曲声中,课件播放五彩池风光,师指引学生细看池水的斑斓色彩和水池奇特的形状,揭示课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地方?它为什么这样美丽,这样神奇?(课件:五彩池的音像画面。)

2、那就让我们通过生活,通过网络走进五彩池,去收集有关五彩池的资料吧。分析:自学能力是独立学习的能力,是观察、理解、综合概括等多方面能力的统一表现。学生在预习、自学中确定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养成良好自学习惯,而学校开发的网络平台为他们进行课前预习质疑提供了极大方便。预习的目的是了解学习内容。但切实达到先学再教则应首先解决学生预习中的困难和盲目性。教师精心设计自学提纲,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学。这样为理解领悟课文较深刻的内容奠定了基矗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先学后教的模式在网络环境中充分得到体现。网络平台已成为课上、课下学生学习的伙伴。

(二)、讨论交流,质疑问难

分析:在学生收集到充分的资料以后,我们看到了他们内心的激动与自信,于是我们组织他们进行交流讨论。只见他们就像一个个小专家,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示自己的成果,提出自己的疑惑。他们或侃侃而谈,或争得面红耳赤,或洗耳恭听,或静静欣赏。我们惊叹于他们的博学,同时也惊叹于现代信息技术对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大功能。

(三)、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集体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自主学习,探究解决问题。可网上交流、小组协作等方式。)

1、课文围绕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板书:数量、形状、颜色、成因)

2、检查交流预习情况。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找出容易出错的字,查阅小字典,帮助记忆。

教学设计方案篇3

关键词:教育学;课程设计;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做一体化;项目负责人制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6C-0052-02

一、课程整体设计方案

(一)教学条件的准备

教育学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训环境:校内应配置投影仪、计算机、网络工具等接近真实的现代化小学环境;校外还要有经常性的小学见习、实习、进行教育教学的环境。“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老师需要较高实践操作能力。

(二)课程管理

教育学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应采用项目负责人制,并明确规范项目负责人职责及成员间的关系。项目负责人在教学过程中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三)课程性质

小学教育学是师范教育专业的基础课,以培养学生拥有先进教育理念和能够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举的基础课。

一要充分体现师范教育专业的先进教育理念;

二要体现出“专业知识+现代化技能+职业素养”的办学理念;

三要突出师范教育专业培养“素质全面、特长突出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小学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强、特色鲜明的课程。心理学和教育学对突出师范特征起重要作用。

(四)课程目标

教育学课程是高职师范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属于基本素质教育模块,为各师范类专业公共必修课。

该课程针对师范教育过去“培养合格教师”的滞后目标定位问题,根据当代“优秀教师期待”的实际诉求和国家“卓越教师教育”的政策导向,确立了培养卓越型小学教师的高端目标定位,引领师生投入教与学的创新,切实提升学生的高级创造思维、交往、关爱孩子和自主学习探究能力。本课程要求所有学生达到必达目标以及要求部分学生达到的目标主要有:

(一)必达目标

1.认真而系统地阅读、学习和探究教育学教材。

2.增强教育学学科的理论素养。

3.训练并提升教育学应用与开发的意识、知识和能力。

(二)发展目标

1.开展一定形式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2.初步养成提出、研究与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习惯、技能与能力。

二、小学学生单元方案设计

教育学课堂以项目为单位进行单元方案设计,教学内容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精心设计实践环节,明确实训任务及案例,在注重实践的同时,每个课程单元设计还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教学过程体现“教学做一体化”。在能力训练任务的要求下,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的实现是一一对应的。

授课内容:第三单元小学学生课时4课时。

(一)能力训练项目

任务一:会通过观察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判断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

任务二:会运用正确的学生观。

任务三:会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让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快乐、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二)能力(技能)目标

1.用“一句简短的话”表述案例中蕴含的学生观。

2.通过案例找出其中蕴含的学生观。

3.会从教育学角度理解良好的儿童观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意义。

4.会运用正确的学生观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5.会运用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让学生在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愉快工作。

6.会运用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摸索、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7.从学习习惯的一般特点着手,了解学习习惯的具体特点。

(三)知识目标

1.理解学生观。

2.了解学生观。

3.了解正确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4.识记并理解多维视野中的儿童观。

5.遗传、环境、辐合论儿童观的关系。

6.了解学习习惯的一般特点。

7.了解10种好的学习习惯。

三、小学学生课堂教学活动方案设计

教育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主要采用视频教学法+情景再现法+任务驱动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小学学生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四、课程考核方案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课程考核改变以前以理论考核为主模式,坚持以实践操作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的原则进行课程考核。

(一)实践操作考核

根据课程单元的设计方案,建立每个项目实践操作考核表,学生根据考核表的内容提前做好准备和操作训练。课程分为10个实训项目进行考核,每个项目100分。

1.过程评价(30%)结合提问、教学参与程度和学习态度等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2.知识评价(30%)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对知识要求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实际操作评价(40%)根据学生对职业能力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每个项目学完后按照项目考核要求进行考核,教师根据学生操作和口述的结果,依据项目考核表规定的分值,给出本项目的实践考核成绩,课程结束时计算出每个学生该课程实践操作的考核成绩。

(二)理论知识考核

在重视实践环节考核的同时,进行理论考核。考核题型以判断题、选择题为主,尽力避免需要学生死记硬背题型,理论测试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积累知识,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

五、收获与反思

收获:“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合理精简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为核心。“教学做一体化”旨在改变传统的学科体系和课堂内静态教学模式,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通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任务(或项目)的实施一气呵成,从而逐步让学生感受情景教学的氛围,在课题(或案例)教学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使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有效地融为一体,做到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提高职业素质。

反思: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一体;教学组织形式由理论教室、实习车间、实训基地构成一体;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师由“主讲型”向“指导型”转变,实现教育客体主体化和学习主体客体化……要改进的仍有很多。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的要求,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手段。作为高职高专教师将其灵活应用到教学中,为国家和企业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黄甫全.小学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张晓乐.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4).

教学设计方案篇4

 

最新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

 

版本、章、节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设计思路】:

 

现本节课的教法学法及体现的理念支撑。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xxx行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最新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记录数量,了解负数的价值;

 

⑴要求:听清信息,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信息准确简洁的表示出来。

 

⑵师叙述,生记录。

 

师:客车到达a站,有8人上车,有6人下车。

 

我校本学期转进学生68人,转出5人。

 

老师8月5日在上个月的基础上续存2000元,8月24日取出1500元。

 

⑶反馈交流。

 

展示学生的记录情况:文字、+、、

 

师:哪种方法能让人很容易看明白其中的数据变化?统一到+、

 

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可以将+称为正号,将称为负号。

 

⑷介绍你知道吗?

 

说明:数学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其实大家的这种记录思想,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记载。

 

投影出示,教材第9页的一段话。

 

⑸点明意义。

 

师:其实,在客车到达a站时,有人上车,有人下车,其间数量的变化是相反的,出仓粮食的数量和入仓的数量的变化也是相反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此相关的数学知识认识负数。

 

二、联系生活,理解负数的意义。

 

1.教学例1

 

⑴每天7:30,中央电视一台都有天气预报。在2006元月的某一天,南京市的气温是零下3度到5度。

 

师:这一天的最高温度是多少度?最低温度呢?

 

出示教具(一个自制的温度计),提问:怎样在这个温度计上表示出这天的最高温度是5度?

 

请学生操作,追问:你是从哪儿数到哪儿表示出5度的?零下3度,在温度计上怎样表示呢?

 

让学生意识到表示表示零以下的温度有困难,引出0。

 

确定0度以后,请学生重新表示出零上5度,零下3度。

 

师:你是怎样数刻度的?

 

⑵说明:2006元月的某一天,最高温度我们是从零开始往上数,因此这个温度是零上5摄氏度记作+5℃。最低温度是从零开始往下数的,这个温度是零下3摄氏度记作-3℃。

 

⑶正、负数的读写法。

 

说明:+5读作正五,在写的时候只要在5的前面加一个+正号。也可以省略正号直接写5。-3读作负三,书写时先写负号,再写3,符号不可以省略。

 

2.教学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利用香港的图片介绍摄氏度和华氏温度。学生读出温度,说说是怎样读的。

 

其余的温度让学生自己读,反馈交流读写的方法是否正确。

 

小结:用+5、19和-3、-11、-7区分了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和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

 

3.教学例2

 

⑴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与图片,师: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海平面,什么是海平面呢?介绍相关的知识。

 

说明:比海平面高8844米,通常称为海拔8844米。比海平面低155米,通常称为海拔负155米。⑵提问:你会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学生尝试写数,反馈交流。

 

小结:用8844和-155区分了海平面以上的海拔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海拔高度。

 

⑶提问:你能把我们刚才学过的这些数分分类吗?

 

小结板书:像+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

 

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师:0是正数吗?是不是负数?为什么?结合例1和例2的图片理解0与正负数的关系?

 

板书: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1

 

学生读数,在将相应的数填入圈里。

 

反馈交流,教师:8是正数吗?0该写到哪个圈里?为什么?

 

2.练一练2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负数有了什么样的认识?

 

五、课堂作业。

 

1.读一读。

 

⑴水沸腾的温度是100℃。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设计方案篇5

关键字新课程;高中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063-02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如何抓住美术课改的关键所在;如何把握美术新课程的定位、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目标设计、评价指标的特点和要求。如何实现以学生为本,有效开展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学工作,构建有特色的高中美术课程体系是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

1高中美术课现存的弊端

然而在长期的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教师创新意识不强,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大多高中美术教师在学院中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多,美术史论、教学理论等的掌握则比较薄弱,而对其它相关学科的了解也非常缺乏,因此在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论教材;此外,由于高中美术欣赏课开设时间不长,对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探索尚处于摸索阶段,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较少,因此,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较多,比较普遍的“一言堂”现象,就是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对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的结果。

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在当前仍然是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由于非统考科目,高中美术欣赏课自然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因此有的课堂上,就出现学生做其它学科的作业或打瞌睡等的情况。

教学课时量少。目前,艺术课程虽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但仍然是“调味”课。大部分高中美术课的开设安排,一般都为每班两周一课时,即隔周上课,由于所隔时间较长,知识得不到系统的识记和理解,也就不利于学生把知识整体化。

纵观以上种种现状,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面对现实,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挖掘学科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改变不良现状。

2把握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与要求

通过深入学习《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和价值追求;比较高中新课程与原高中美术欣赏课、义务教育课程的区别,抓住普高美术课改的关键所在;把握美术新课程的定位、课程的性质、以及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设计、评价指标的特点和要求,以学生为本、以学校为本,有效开展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学工作,构建有特色的高中美术课程体系。

课程的定位:普通高中课程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是义务教育的延续。高中美术课程既要体现基础教育的特征,又要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和专业院校的美术课程相区别。与义务教育的区别在于,它适度地向美术本体回归,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面要求更高,相对学习面可能更窄,不必像义务教育阶段那样面面俱到,然而又是蜻蜓点水般的学习;与专业院校的区别在于,它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要求方面必须与学生的兴趣、时间和条件相适应,学习的难度,尤其是技能学习的难度要相对低。

课程的性质:强调了课程的人文学科的特征,通过课程学习传承美术文化,形素养;调节心理状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发展空间,有助于更好地规划人生。因此,高中美术课程不是单纯的美术技能课程,而是通过学习美术知识,形成美术的意识和多种能力,从而提高“美术素养”。

课程的基本理念:高中美术课程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特点,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美术课程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多元文化;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提高美术素养;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发展。选择性是此次高中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学生有权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和发展需要选择课程内容,学校和教师可根据美术教学设施的条件、美术教师的特长等因素来选择开设的模块。

课程结构设计:首次采用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实行选修制和学分管理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的可能性。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5个内容系列和9个学习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体现了课程的灵活性、开放性和个性化特点。

课程目标设计: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突破,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课程目标,教师实施课程更具可操作性。美术课程各内容系列的“成就标准”,各模块及每课的“教学目标”也应该按照三个维度来设计。

课程的评价: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要求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情况,制订具有开放性的、能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师教学以及推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指标。并要求教师转变在教学评价活动中的角色,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及需要改进之处。

3设计有学校特色的美术课程开设模式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由9个学习模块构成,在9个模块中,选一个模块,修习18个学时可获得1个学分,每个高中学生在三年内必须修习3个学分。鉴于“美术鉴赏”对高中生形成美术鉴赏能力、提高美术素养具有主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建议在3个学分中采取“1+2”的选择策略,即鼓励学生先选修“美术鉴赏”,以获得1个学分,再在其他内容系列中任意选修两个模块获得另外2个学分。

当前学校开设模块教学的情况是:多数学校选择在高一开课,也有个别计划在高二才开课,每周一课时。都开设了“美术鉴赏”模块,有两个以上美术教师的学校则开设了二至三个模块,最多教师选择开设的模块有“绘画”,累计排序下去的有“电脑绘画o电脑设计”、“设计”、“书法”,从调查情况也看到,教师较擅长传统美术技法及现代媒体技术。选课方案由学校制订,学生基本没有选课的。因此,在推进高中美术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选课指导。

3.1各学校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学校在学生选课前应该及时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说明。美术教师通过举办作品展、讲座、座谈等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认识不同美术模块的特点,增强模块选择的兴趣和积极性。

3.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也可通过一些调查、小测试等方式,发现学生的特长,指导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学习和发展的模块。

教学设计方案篇6

关键词:图案设计教学方法创造性

图案设计课程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应用性很强。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图案设计课有相当一部分时间用在讲解色彩、变化方法上。这虽然可以解决大部分的图案设计问题,但这么做的同时却淡化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种新的教学方法,希望促进高校图案教学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法

计算机辅助教学应当贯穿图案设计课程的全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信息八方搜,讲台现身说。

在电脑非常普及,上网也十分便利的条件下,除了要求学生课前将书本的内容预习一遍之外,还要针对课程对学生提出问题,如“什么是图案?”“图案的变化方法有哪些?”“什么是图案的色彩?”等,要求学生上网查找关于图案设计的信息,找出问题的答案。在这个环节中,对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难易适当,要以能涵盖整个图案教学中需要让学生掌握的全部内容为最佳。在开始的两节课上,让学生把自己找到的关于图案的变化方法、概念等信息拿出来交流、共享。这样便有效拓展了信息来源的范围和途径,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我们应鼓励学生在讲解过程中使用道具,增强课程趣味性。比如有的学生拿来俄罗斯套娃,可以举例说明什么是立体图案;有的学生拿树叶蘸颜料在纸上拓印,可以讲述什么是二方连续;还有的用宣纸覆盖在国画颜料漂浮的水面上得到一种随机图案,然后告诉大家这是图案制作的一种方法,叫吸附法。一堂课可以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答案补充和总结,此间学生就能用较短的时间牢固掌握较多的信息,在增长见识的同时,也对课程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第二阶段,手绘练真功,电脑效率高。

在进入绘制阶段,笔者主张用传统手绘的方法完成。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绘制图案的技巧,还能表现计算机无法表现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在图案设计的中期可适当使用计算机绘图软件变换颜色,观察图案色彩的搭配。利用其复制、粘贴和旋转等功能,观察连续纹样中对象的位置、角度的安排等,找出最佳效果,而不用反复在纸上绘制,能有效提高作图效率。

第三阶段,作品网络化,经验万花筒。

在学生作品基本完成后,用两节课讲述FRontpaGe网页制作软件。该软件与woRD软件同属于oFFiCe软件包,对有woRD软件学习基础的大学生来说,掌握起来非常容易。学生学会使用该软件后,即可设计自己的网站,并将作品上传。为网站设计多个栏目,如:知识加油站——放置自己在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掌握的关于图案的信息;作品展示间——展示自己创作的图案作品;方案大pK——列出自己设计的多种图案的方案、设计说明及设计过程等。栏目的设计以简洁、精练为最佳,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学习过程中最闪亮的部分设计网站,以突出各自不同的特点。电脑展示作品实际只是作品展示的一种方式,还有举办展览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都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头脑风暴”思考法

使用这种方法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在图案设计课前期给学生一个事先拟好的题目,比如将一个梨摆放在讲台上,让学生依据其进行图案设计。这不是让学生对平时熟悉的梨做曲线化、直线化等形状上的概括或夸张,而应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了解梨,用发散性思维去感受梨,然后把自己感受到的东西用画笔表现出来。有的学生可能从剖面的角度去表现,在纸上画出梨的剖面图形;有的在画的过程中会给梨附加些枝叶;有的则画的是一只小虫在噬咬梨的图形;还有的甚至以梨所处的空间和梨的关系绘制了方形中间为圆形的图形。不论学生画得好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打破传统教学循规蹈矩的经验之谈对学生带来的思想上的束缚。这样,我们会发现在这一阶段的创造中,学生不自觉地使用的创作手法实际和我们图案设计的法则具有一致性。比如为梨添加装饰性的枝叶,是图案设计法中的添加法;将梨的上半部分变形成了一个娃娃的笑脸,下半部分设计为穿着民间的小花袄,这实际是图案设计中的象征寓意法。这时根据学生的创作,找出和图案变化规律相一致的手法加以讲述,对学生在创作中未使用到的变化规律和方法加以补充,最后再加以总结,学生就能够快速地灵活掌握。这个阶段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对课程的兴趣。

项目教学法

在图案教学初期以项目的方式引入,对学生设计图案使用的具体场合、情境等做具体的要求。可提供几种情境供学生选择,如为《飘》这本书、为一块桌布、为维吾尔族花帽的包装盒设计图案等。有了具体、明确的主题,学生凭借先期对图案设计手法的掌握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作。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讲解有关图案设计在书籍、包装、染织等设计中色彩及尺寸的特殊要求。这部分内容不必讲得很深,主要以培养学生注重图案的应用性为目的。

教学设计方案篇7

关键词:园林高职教学改革

0引言

2002年、2004年和2005年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先后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随着职业教育规模持续扩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逐渐深化。本文拟就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教学改革方案的设计与实现提出建设性意见。

1职业目标设计

就业是职业教育的最大目标。园林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培养具备园林专业职业能力、符合用人单位需求、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园林市场需要、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毕业生为目标,并以此作为教学改革设计的基础。

1.1职业目标分解园林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包括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工程造价、园林工程监理等,因此高职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可分解为园林景观设计员、二级建造师、园林工程造价员、园林工程监理员等。应针对各个培养目标的要求分别设计教学目标。

1.2职业生涯设计我国的执业考试对工作年限有严格的规定,学生必须在取得毕业证后从事一定时间的专业技术工作方能报考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园林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应根据各职业标准和执业考试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手段使其确定职业兴趣、明确职业发展前景,为其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设计

2.1确定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应根据园林专业职业培养目标,结合自身办学条件,确定一个或多个教学目标,并按照职业要求进行教学方案设计。以培养园林景观设计员为职业培养目标的院校,教学目标应按照园林景观设计员的要求,从业务接待、咨询和洽谈、现场勘测、规划和设计、模型制作以及设计协调等方面制定;以培养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人员为职业目标的院校,应从园林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园林建筑工程经济、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等方面制定。

2.2基本教学目标与拓展教学目标园林专业教学,须从园林专业职业标准的基本要求出发,培养学生基本的专业技能,这是职业教育的基本教学目标,即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需指出的是,高职教育应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前提下,进一步培养学生向更高层次专业技术能力发展的能力,拓展其专业发展空间,这是职业教育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高职园林专业教学改革方案的确定,应贯彻实现这两个教学目标。

3教学计划设计

教学计划的设计,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各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合理设定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和拓展技能三部分专业技能结构的课程类型和结构方式,合理设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结构形式,简化理论教学,突出实践操作技能教学。以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类为例:

3.1基础技能课程《园林景观工程制图与识图》、《园林植物》、《园林工程建设材料》、《园林工程测量与放线》、《autoCaD》、《microsoftoffice办公软件应用》、《商务礼仪》等。

3.2专业技能课程《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园林建筑构造》、《园林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园林工程法规》、《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工程经济》等。

3.3拓展技能课程《中外园林史》、《园林美学》、《景观生态学》、《环境行为学》、《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园林工程监理》、《园林古建施工与修复技术》等。

4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资源包括教师构成、硬件设施和外部环境三个主要组成。

4.1教师构成设计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应具备“双高”,即高学历高职称,具有丰富的园林设计或工程管理等从业经验和教学经验。每一专业课程群类的教师构成应呈金字塔形,即“1名教授(高工)+2名讲师(工程师)+3名助教(助理工程师)+3~5名中高级技工”结构。

4.2教学硬件设计应逐渐取缔以讲台课桌为主的传统课堂,代之以“情境化教室+模块化实训室+综合实训场+专业资料室”完整的硬件配备,通过软件和硬件的优化组合,模拟园林工程(设计)真实情境和工作流程。

4.3外部环境设计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搭建良好的平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业务熟练程度,进一步实现“零距离”上岗。

5教学过程设计

5.1情境式教学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摆脱枯燥的说教模式,使教学过程实用化、具象化、可操作化。

5.2模块化教学将传统章节式教学转变为可灵活分解组合的教学模块,通过不同模块的组合,以案例的形式模拟园林业务流程的全过程,突出园林专业特点和职业特点。

5.3综合化实训园林专业综合性较强,因此应设置综合化实训作为教学活动的后续。实训课程应最大程度的再现工程实际,以园林工程项目部或园林设计团队的形式,在“专业教师+技工”教学团队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规定量的实训任务。实训任务应在设施完备的实训场地完成。

5.4顶岗实习对真实工作场景的模拟无法代替真实的工程实际,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对于学生将专业技能向职业技能转化的过程十分重要,对于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教学和管理,宜采用“学校(专业教师)+企业(工程师)”的共管模式。

6教学考评设计

6.1考评内容教学考评应参考园林专业相关执业考试内容制定题库,题量与难度宜适度高于最低执业技术职称标准。

6.2考评方式实行考教分离、“案例分析设计+答辩”、“笔试考核+技能操作考核”、“学校考核+企业考评”多种考评方式相结合的考评方式,真实客观的反映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专业技能。

6.3考评结果对于考评结果的处理,一方面未通过考核的学生不予以毕业或推迟毕业,通过输送优秀合格的毕业生建立院校良好声誉;一方面根据考评结果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整优化教学设计,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7结语

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教学改革,应坚持专业化、技能化、规范化、服务化的改革方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设计学生的发展前景为改革目标,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由于园林专业综合性强,且各高职院校学科背景和办学条件各不相同,因此可根据自身办学思想和办学条件,确定教学培养目标,形成不同特色的办学模式和课程组合,适当调整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具体要求。

参考文献

[1]蒋小军.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学问题及解决办法[J].素质教育论坛.2008.(7).

[2]王云,张凯旋.农业类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困境与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7.(6).

[3]蓑茂寿太郎,李玉红.日本东京农业大学关于造园学的研究机构[J].中国园林.2003.(10).19—22.

[4]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王竹,董芦笛.面向21世纪的建筑学教育体系架构与人才培养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1).29-32.

教学设计方案篇8

教学内容的设计

①夯实中医基础,设立学习先行组织者。学生的学习进步,肯定不能脑袋一片空白,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新知识的影响是巨大的。所学的中医基础知识要及时回顾。②典型案例分析,学习问题背后的科学。学习基础知识,容易让学生产生迷茫感,感觉所学和具体疾病相互脱节,根本不能紧密结合。那么选择一个合适的案例就显得尤为重要,案例的选择要遵循教学设计原则,要能够反映疾病的主要特点。③归纳知识框架,促进知识迁移。牢记了基础知识,分析了典型案例,就要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出相关规律,归纳出某个疾病的发生发展、病机和治疗原则等有关知识。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系统化记忆相关疾病知识,还能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教学方法的设计

教学小组是教学方案实施的基础,为了保证小组整体的学习效果,小组成员的分配也要实现优势互补,使得学生的优势得到最大发挥。教师要学会转变自身角色,要从自身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老师主要负责小组内的学习和相互协作,保证案例完成的有效性。

教学设计方案篇9

针对职业能力培训要求,与行业专家共同确定培养目标:以训练培养具有电子产品装配、调试、售后技术服务能力为主线,培养会电子产品组装、调试、维修的专业高技能人才。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培养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使每一名高职毕业生成为掌握无线电装接和无线电调试技术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培养方案的框架与实施

1.实施方案主要内容。①培养方案设计分四个模块。模块一:电子线路分析与应用;模块二: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模块三:电视技术;模块四:无线电装接与调试高级工实训。通过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培养方案的实施,在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模拟实训车间和校外实训基地,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所需的关键能力,为学生今后就业夯实基础。②培养方案设计的框架。与企业专家共同分析,按照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典型工作任务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所需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确定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技能培养的目标。电子线路分析与应用模块———以简单电子线路的组装为载体,培养学生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阅读和应用常见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能力;训练学生合理选用元器件、简单电子产品组装、简单电路故障检查与排除的能力;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模块———以典型的普适的电子产品为载体,培养学生能阅读电路原理图、印制电路板图、工艺文件的能力。能熟练地装接电子电路、电子产品组装并能使用电子仪器进行电子产品调试的能力。能解决电子产品装接与调试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和故障检查与排除能力;电视技术模块———以电视机为载体,培养分析电视机的电路图、会阅读整机及各分单元原理方框图、连线图的能力;能对整机音、视频及射频信号通路的正常工作予以调整,并具有发现和排除故障的能力,掌握电视机组装、调试、检测、维修等职业技能与能力;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高级实训模块———以任务驱动、工学结合、校企交替进行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无线电装接与调试高级工所必需的关键能力。在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培养方案设计的框架中,技能培养从单一到综合,产品组装从简单到复杂、课程变化从易到难;上课地点从学校到真实的企业车间体验,掌握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高级工的知识和技能,使专业能力、职业技能综合提高,适应企业要求,实现学校与企业零过渡。

2.培养方案的实施。①以四个模块实施教学。模块一:电子线路分析与应用。完成电子元器件的识别、电路检测与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示波器、高频信号发生器、扫频仪等仪器功能检测与维修等教学。模块二: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Smt回流焊、aoi光学检测在校内Smt模拟实训车间和中环电子计算机公司总装配厂交替进行,浸焊、波峰焊、针床检测在中环电子计算机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完成教学。模块三:电视技术。整机音、视频及射频信号通路的检测与工作点调整,故障检查与排除等内容,将以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基地万达家电维修中心交替进行教学。模块四: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高级实训。在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交替进行教学,真正实现学院与企业岗位零距离过渡,此外,编写出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无线电装接与调试高级工实训》指导书。②教学过程实施方法。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培养方案:在课程内容的构建中,针对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目标,将基础知识、拓展知识进行解构和重构,主要分为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元器件选择与检测、故障检查与排除等技能。在教学实施中选取的方法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聘请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讲课;多媒体、网络教学虚拟与真实交替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工学结合;双重身份、企业运作;任务驱动、过程展作;真实产品、实际操作;职业能力,目标明确。真正实现学校教室与生产车间的零距离。

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培养方案实施效果

1.技能考试通过率高。通过课题研究与实施,使学生在毕业时达到无线电装接工和无线电调试工的高级工水平。参加职业技能考试,获取无线电装接工或无线电调试工的高级技能资格证书,通过率为98%以上。使学生能顺利就业上岗。

教学设计方案篇10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改革;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166-02

近几年我国所有的高职高专院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步法教学模式已成为课程改革的最佳选择。将这一改革成果很好地应用于教学之中,快速提升每个学生的职业能力已成为每个课程改革者最大的心愿。然而,现实的教学条件与理想的教学条件总是存在着各种差距,这就使得许多老师无法将设计好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步教学法直接用于实际教学之中,以致目前基于工作过程的部分课改成果不能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所以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实施现状

目前,有的学校教学设施投资力度大,完善的实践教学设备和一体化教室能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有的学校将传统的教学安排也按课改需要进行了改革,即将一学期的几门专业课程按一门课学完之后再学下一门课程来安排教学时间。这样做虽可实现按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但学生由于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短时难以适应改革后的教学;同时任课老师需连续满负荷工作。因此,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绝大多数院校目前还是只有部分专业课程完成了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设施还不能满足课改的需要,教学安排还是传统的。所以,教学改革需要改变观念,需要结合实际,更需要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案设计的探索

《配电线路施工》教学团队的老师经过近三年的反复实践、反复讨论、不断改进,发现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即使没有一体化教室(甚至教室与实践场所距离也较远),在传统的教学安排下,还是能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得很好,学生的能力也能得到应有的提升。只是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改观念,将学生引向教学的主体地位。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习惯于既主导,又主演,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坐到了被动接受的观众席位。长此以往,学生的惰性被一天天养成,思考的习惯没了,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就没了,更不用说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老师焦心,学校担心。而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查资料,解决问题,做计划,并进行实施,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老师只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因此,处于主导地位的老师首先需先改变自己的观念,站对自己的位置,学生才会有可以训练能力的位置可站。其次,老师应将精力放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上:设计好每一学习性工作任务的活动方案;组织好每一学习任务的实施过程;充分挖掘出每一个学生的潜能;用情、用心来启发学生,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努力训练自己的各项基本能力。如:在任务引入时,老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课前需通过各种渠道――班主任、上届代课老师、学生问卷、与学生座谈、与班干部聊天等了解清学生的心理),设计出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学生想知道的),又能顺理导出完成任务的目的和意义的问题。在资询环节,教师应为学生顺利完成任务而设计出既必要又充分,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有90%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引导问题。给学生成就感,让学生找到自信。在整个课程中,教师所设计的引导问题还应该是能逐渐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媒介。在决策环节,老师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启发学生进行人员分工,让每个学生在后期的实施阶段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总之,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当中,老师是导演――主要把控活动方向、进程和安全,启发学生寻求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协助学生成为事业上的赢家。学生是演员,是学习任务的实施者,查资料,自学相关知识,独立完成引导问题,与同学讨论问题,与老师探讨问题,独立编写任务实施计划,与同学、老师探讨任务实施计划并做出最后的决策,按计划完成任务实施并及时进行总结。在任务的整个实施过程中,各就其位,各谋其职。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启发技巧、尽最大努力地激励学生,让学生也能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责。牢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所以,学生能做到的老师最好不要开口;通过启发、点拨学生能做到的,老师最好不要多言;通过演示学生能会的,老师最好不要手把手地教。老师一定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且让学生知道老师是相信他的能力的。给学生自信,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钻研的时间和体会总结的时间。只要不涉及安全问题,则绝不能怕学生错,只有出错,学生才能知道为什么不能那么做。

2.多用心,给学生一个适应的缓冲过程。由于高职学生大都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仅适应了被动接受学习而不太愿意积极主动学习的学生,所以,学生从被动接受式学习变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是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缓冲过程,同时也需教师耐心地启发和引导。如果操之过急,则会触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以不会来抵制一切。所以,经过多次的试点之后得出,进行课改,不能急于求成,需在前后转折间用缓冲曲线来衔接,凡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考虑学习任务难易程度的同时还需考虑学生的适应性。例如,我们学校的教学安排是传统的,教室也与配电线路实训中心相距较远,但安排有两周集中实训时间。因此,在设计《配电线路施工》教学计划时(该课程共3个学习情境),虽然学习情境一是本课程中最简单的,但我们安排了总课时近一半的课时,因为老师要由多讲慢慢过渡到少讲;学生要开始尝试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学习情境二是本课程中难易居中,但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老师需要讲的变少,故安排了总课时的1/3课时。学习情境三虽是本课程中相对最难的部分,但学生已基本适应,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老师需要讲的更少,故安排了总课时的1/6课时。教学过程中的任务实施环节,则将完成任务所需时间在2小时内的关键技能放在课程教学计划内,其他任务实施环节则都集中放到实训周来实施。虽看似每一个任务的完成过程被拆分,连续性受到一定影响,但任务实施过程中的连续性和效率却得到提高(这其实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是相一致的,任何一个工程单位都会为尽量缩短在条件艰苦的现场施工的时间,而做好充分的施工前的各种准备工作,且为减少来回路上的时间,一旦进入现场施工现场都是要连续工作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用心观察,根据学生的表情反应随机应变,一开始一定是选学生想知道的问题来问,这样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没自信的学生要找他能答出的问题来让他来答;对于自满的学生则要选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要让他必须在老师的启发下才能回答正确;对于学生感觉茫然的问题,老师则要循循善诱,由浅入深地分析讲解。同时还要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出下一个问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思考,开始分析、判断。对于通过分析已有结果的答案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说出来,让学生体会成就感。老师也应及时对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杨,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老师在最后归纳总结时要让学生知道只要努力,任务还是很好完成的。在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开始思考之后,老师便可慢慢地让学生多做。

3.多用功,尽最大努力改善教学条件。(1)建设一体化教室。实施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最佳条件是一体化教室。然而在一体化教室还没能建成之前,多努力、多用功,也是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大部分学校而言,现有的条件距一体化教室的条件相差也不是很远。如:①多媒体――每个学校都是有的,老师可用它来讲课,学生也可随时用它来上网查资料,看相关的现场教学视频、现场操作视频;②工器具材料柜――只需在教室的一角立一柜,将一些简单的工器具、材料陈列其中,上课时即可在需要时就能及时拿来出来演示,使问题变得形象、直观,更利于学生的理解;③图书角――同样,只需在教室的一角立一书柜,将所需的图书资料搜集于此,学生便可在资询环节进行查找学习。只要愿付出,慢慢地一体化教室也就会逐渐建成。(2)开发模拟训练软件。模拟训练软件的应用,可使实际操作时更安全、更规范,效率和效益更高。特别是像配电线路施工这种训练危险度高、耗材成本高的课程,则显得优为重要。课程组成员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发了模拟训练软件之后,学生便可随时上机训练,没有安全之忧,不需老师监护,且不需要高成本材料的消耗,最关键的是学生能在模拟训练软件的引导下,抓住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点及其操作技巧,掌握任务实施过程中危险点的预控措施,养成标准化作业的习惯。后期再进行现场实训时,学生明显比没进行过模拟训练的学生要自信,做事的条理性更强,操作起来也规范得多。在安全方面学生还能做到相互提醒、监督,学生完成任务的成功率提高,耗材成本降低,学生、老师及学校多方受益。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要老师们能抓住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核心――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找准自己的位置的同时将学生也能引导到正确的位置,在为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同时,遵循教育的成长规律和职业的成长规律以及适应性规律来进行教学改革,则学生不但能接受,且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也会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李学锋,熊熙,刘建超,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