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集体备课发言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4:44:30

数学集体备课发言稿篇1

一、我校数学教学有几个阶段性蜕变过程

1.量的变化。最初是8开纸,教师绞尽脑汁,汇编成一份讲学稿,教师集课本之大成,几乎是面面俱到,但辛苦的劳动换来的是学生反感,每节课内容完成不了,学生吃了很多夹生饭,每一次的单元测验和联考成绩也不理想,有部分老师开始有怨言,改革、改革,越改越不像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思考,利用区组织教研活动及实地到各中学进行观摩,回来之后大刀阔斧地改,压缩成16开,内容精简,量的改变释放了教师与学生身上的双重枷锁,学生和教师在完成当天任务的同时,还留有“反刍”和“交流”的空间。

2.课堂的归位。以前教师的讲解要30分钟以上。现在都压缩在15分钟以内,以《利用尺规作图作三角形》三种类型为例,第一种类型已知三边求作三角形,我放手让学生去看、去动手操作,教师只是巡查;第二种类型两边一角(夹角),教师点拨;第三种类型两角一边先讨论,然后教师再重点讲解。一节课下来,学生感觉很快,教师也很轻松。

3.讲学稿上精选例题、练习题。最初的讲学稿是书本上的例题,练习题的翻版,中期的讲学稿是删减,现在的讲学稿是经过主备人下题海之后挑选的精华,做一题就是一种类型,学生能很好地掌握精髓部分,教师的辛苦换来了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4.作业的减负。北师大版教材仅就练习量而言,是一个大型的国有企业,要让学生完成《知识技能》《问题解决》等问题客观存在,北师大版的教材是以北师大附中为模特量体裁衣做出来的测量,我们的学生只能以它为范本进行选择吸收,作业多,学生不做(或抄),只有布置适量、可行的作业,学生才会越嚼越有味。

5.备课组教师的团队意识的变迁。最初,教师采用备课本,把上课内容程序化,内容照搬照抄,教师交流最多是“你今天上什么内容”。随着学校开展集体备课,教师利用讲学稿(师生共用),把备课内容落实在讲学稿上,教师的交流变成:“你的重、难点怎么突破”。现在我们的每一位数学教师,讲学稿上都写着不同的批注,教师之间的交流变成“你的重、难点为什么这样突破”。

二、我校数学集体备课的历程

第一阶段(2007年之前),我校数学的集体备课停留在“改革”与“应付改革”交替的阶段,教师较多延用以往的经验或照搬旧教案,即使有改革,也是新瓶装旧酒,集体备课也是人员虽然坐在一起,但多数时候都是各人忙各事,备课组长最多确定一下教学进度,落实一下上课要注意的问题,安排一下教学常规工作。学校的检查也是一种公式化的套用,是否有备课,是否批改作业等,所有的检查都是静态的。

第二阶段(2007年至2009年),学校改革的初期。在经历了教学成绩的一滑再滑后,学校领导在反思,上级领导在质疑,家长在询问,学生在观望,教师在徘徊,各种声音汇在一起,我们要改革。学校以校长为首的改革小组,亲自到江庐中学把“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植入了我校,开始请东庐中学教师到我校上课,指导我们进行集体备课,然后我校组织人员进行回访,同时一有机会,我们就到兄弟学校进行学习,渐渐地,我校数学成绩不断上升,教师的自信心也得到增强。

第三阶段(2009年至现在),突破瓶颈,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集体备课。经过一轮“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校集体备课逐渐制度化,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的教学风格的老师坐在一起,能各抒己见,备课组内经过激烈讨论后能达成共识,年轻教师借助这个平台能很快成长,我们的数学教师不断迈出校园,到其他学校进行上课及指导备课。

三、形成集体备课模式

学情反馈,集体研讨,修正讲学稿,教师二次备课,课后交流、反思。

1.学情反馈:备课组每一位成员分析班级一周情况,从讲学稿落实情况、作业、检测等角度收集素材,同时交流应对策略,并把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推广,备课组长进行小结,并起到提醒和监督的作用。

2.集体研讨,修正讲学稿:(1)主备人说课,说章节地位(考纲要求),说课时安排,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渗透目标),说重难点,易错点,说教学流程,说选题目的;(2)集体研讨,定准目标,完善流程,关注细节,精选题目。目标决定流程,流程由活动构成,活动落实目标,检测反馈目标的达成度。

3.教师二次备课: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讲学稿是否高效,还有待于考证。因此,(1)科任教师有必要进行二次备课,把教情与学情有机结合;(2)备课组成员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数学集体备课发言稿篇2

关键词:小学术课教学模式教学实施教学体会

一、教学实施

1.什么是“小学术课”

“小学术课”是选择与课程本身相适合的教学内容,由老师命题,学生准备,并把完整的一堂课都贯穿下来一种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讲,老师、学生以听课、提问、现场点评的方式来完成教学。

2.“小学术课”的课前准备

“小学术课”的主讲是学生,但是谁来讲?讲什么内容?为什么讲这些内容?需要在老师的主导下,学生在课前经过查找资料梳理思路设计授课提纲完成讲稿教师批阅学生动手制作ppt课件与老师交流定稿等准备环节。

2.1主题的选择

教师的首要工作(也是上好小学术课的基础)是提出“小学术课”研讨的主题(每次课大约4-6个主题)。为了能够达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潜能,学会学习,收获学习快乐之教学目的,小学术课主题的提出,应当从教学内容和目的、问题的深度和提出问题的技巧等诸方面综合考虑。在明确内容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教师给框架,学生做填充;教师给数据,学生做剖析;教师浅引,学生深入;教师误导,学生自醒等多种思路设计制定主题。也可以对当今科学的发现发明进行学习讨论。还可以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化学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例如:老师课堂上只讲烯烃的顺反异构,环烷烃的顺反异构内容是学生深入学习完成讲课的。老师还可以给出一些实验数据,让学生进行剖析,得出结论。再比如:可燃冰、相转移催化、化学烫发、有机化学知识在公安侦破工作中的应用、氟利昂破坏臭氧层机理、世界三大经典药物阿司匹林的制备和应用、冠醚及性质应用等,这些问题都可以成为“小学术课”中研讨和讲课的主题。

2.2讲稿

在教师公布“小学术课”研讨主题之后,学生按宿舍组为单位,用一周的时间每组撰写一份课程讲稿。讲稿的主要内容就是针对研讨课主题的讲课思路。教师批阅后,定出主讲组担任各主题的主讲。

3.“小学术课”的课堂过程

3.1主讲

每次课开始,教师宣布讲稿批阅优秀的小组。每个小组推举1人(或老师任意指定一人),作为对应主题的主讲人,依次上台阐述本组的见解。

3.2提问

讲课过程中,学生可以就阐述不清或观点不一致的问题,随时发起提问。教师要利用好这个环节,随时发现学生讲课过程中出现的概念和理解方面的问题,通过向主讲学生提问,引导全体同学的思路。

3.3点评

每个主讲人讲完之后,任意指定听课组对主讲人讲课进行评议,所有主讲人讲完之后,教师做总结点评。除了对本课的教学要点做出归纳总结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对每一位主讲人的优点和不足做出点评。

3.4打分

评议组从三个方面现场给主讲人打分。

4.“小学术课”的成绩评定

合理、严谨、可操作的组织形式和评分标准,是上好”小学术课”的制度保障。

4.1成绩的权重

“小学术课”教学与讲授教学的学时为1比8,教学成绩占学生总成绩的20%。“小学术课”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占多大的比重,这与课程的性质,教师对教学内容、传授方式的理解,以及对课程教学模式的运用熟练程度有关。

4.2成绩的构成

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共同参与教学为目的,笔者的具体做法是把“小学术课”的成绩分为讲稿分、主讲分、评议分和现场点评分四个部分。

4.2.1讲稿分:以学生宿舍为单位组成一个组,每次“小学术课”每个宿舍组完成一份研讨讲稿。教师批阅研讨讲稿,分为a、B、C三等。按等级每人计,a等:15分、B等:10分、C等:5分。

4.2.2主讲分:每次讲稿成绩最好的4-6组为主讲,每人讲课时间10~15分钟。主讲分数按教师评议和学生评议成绩之和计。评议内容包括观点正确(2分);论述清晰(6分);风采机智(2分)三项,满分为10分。最低不少于6分,最小计分单位0.5分。

4.2.3评议分:每次讲稿成绩较好的几组为评议组,每人计5分。其中获得有效成绩最多的组,为最佳评议组,每人计10分。

4.2.4评分:听课组中每人都有权为主讲者点评,学生、教师根据其点评的水平给出-5到+5分的计分。其目的在于锻炼听者迅速组织语言,表达问题中心思想的能力。同时也能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参与度。

二、教学体会

1.对教师而言

“小学术课”教学模式给了学生较大的发挥自由度,在学生主讲时,他的任何概念、理解方面的问题,都会对听课的学生产生影响,此时老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这对老师是一种考验,同时教师能够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着巨大的学习潜能,从其身上可以受到启发,使教学相长。这对于老师而言是一种收获,同时也是一种自豪,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2.对学生而言

有学生这样写道:“小学术课可以说是我大一这一年在课堂上收获最大的。当我刚听到“小学术课”时,感觉很奇怪也很新鲜,通过老师的介绍,我心里有数了。我们组参与小学术课(2),题目是“你知道可燃冰吗?”,我们组一起上网、到图书馆、用各种途径去查找资料,舍长统一汇总,写讲稿、做ppt,最后选择我去讲课,整整一个流程下来,我体会到:第一、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时候,一定要抓住机会,锻炼能力;第二、明白了团队力量的强大,它能提高我们的集体荣誉感,在一起奋斗的酸甜苦辣,能让我们更加团结。第三、要脚踏实地去做事情。”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于学生锻炼运用规则思维的能力,提高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协调合作能力、激发积极参与意识,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3.就不足而言

第一,针对某些教学知识点、教学延伸内容、某些科学发明发现,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效果很好。它能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主动学习,相互交流,但作为唯一的一种教学模式应用于全部课程的教学中并不合适。

数学集体备课发言稿篇3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部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对于中学新生来说上好第一节思品课对今后学生学好本门课程意义重大。然而对于面对升学任务的学生来说,最现实的任务是学好主要科目,为考入上一级学校作好准备,而思想品德课,在学生眼中就是一门说教课。由于理论和现实还有一定的差距客观上也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烦恼。思想品德课的分数在升学的总分比率中分值不高,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大。

【关键词】对于中学新生来说上好第一节思品课对今后学生学好本门课程意义重大

【本页关键词】论文写作期刊征稿

【正文】

笔者教思品课已有多年,感悟较多,对于中学新生来说上好第一节思品课对今后学生学好本门课程意义重大。然而对于面对升学任务的学生来说,最现实的任务是学好主要科目,为考入上一级学校作好准备,而思想品德课,在学生眼中就是一门说教课。由于理论和现实还有一定的差距客观上也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烦恼。思想品德课的分数在升学的总分比率中分值不高,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大。

为了调动中学新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我的第一堂思品课用富有激情的语言,这样对学生讲述:同学们,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必须要搞建设的,还必须是优质高效的发展,搞建设谋发展,不仅需要大批的科学家、工程师、医学家等等。还需要数以万计的适应时代的马列主义政治家、理论家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社会科学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同自然科学家一样不仅改变人类的思维观念,推进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为打开科学之门提供一把钥匙,一个具有政治思想理论的人可以塑造自己,改变自己。可以改变你身边的人。也可以管理好一个企业和地区。甚至可以管理好一个国家。一个具有优秀的思想品德修养和丰富理论知识的人,当一个人的思想和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你的一句正确的、富有哲理的话语可以使他走准正确的人生之路。从而获得成功。被改变的人他一生都不会忘记你。“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讲的都是这个道理。你的言行对于你所在的集体,要取得较好的声誉,也同样具有重要作用。你的一个正确建议如果被采纳使集体获得成功。集体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你的成功。如果你有能力成为一个企业、地区的领导者,就更需要你具有与时俱进,富有开创性、前瞻性的思想理论知识。来指导你所领导的工作。如果不具有这些素养和知识,你所领导的企业和地区,就不能走在时代的前例,就不能给你的后来人打下强大的基础。还可能成为历史的罪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无数个杰出的思想家和理论家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毛泽东和孔子、黑格尔。他们用正确的可预见的思想观点,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发展。社会本身不怕没有问题,也不可能没有问题,只要有正确的思想理论方法来指导我们的工作。我们就会战胜前进中各种困难去争取胜利。马克思用他的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使人类进入社会主义时代。

【文章来源】/article/66/3198.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部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以信誉求生存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数学集体备课发言稿篇4

东庐中学被誉为南京教育的十大亮点之一,教育局下文,在全市推广东庐经验,唯独以地域命名的“东庐讲学稿”被收进《南京素质教育30条》推向全国。

2004年《江苏教育》第十二期a版以《朴素的教育奇迹》为题做了长篇纪实性报道;

《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2日在头版头条以《减负增效靠的是“讲学稿”》为题介绍了东庐中学的教学改革;2007年10月17日,《中国教师报》以《探问东庐中学讲“学稿”》为题对东庐经验作了深度挖掘和报道;2007年《中小学管理》杂志第十二期以《他把农村教育捧在手上》为题作了报道。

东庐中学的改革。实现了‘六无’:

一是无辍学,学区内学生100%进入学校;

二是无外流现象,彻底改变了以往好学生外流到城区学校上学的状况;

三是无快慢班,学校严格执行平行分班;

四是无不开课程:

五是无加班加点,不赶进度,不违规补课:

六是不买教辅书,不用练习册。

而在这“六无”状态下,东庐中学的教学质量几年来一直位居县、市前列。

“探索出了一条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的教改新路”

2007年10月17日,《中国教师报》以《探问东庐中学讲“学稿”》为题对东庐经验作了深度挖掘和报道。报道的开头是: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在现实中这就是真理。”东庐中学校长陈康金此言一出,令在场的记者一愣。

“家长和学生要分数,我们就给他们嘛。关键是怎么给,给什么样的分数。我们要科学合理地给学生分数,给学生’不缩水’的分数。”陈康金坚定地说。

当然,8年前的东庐中学还不敢这么“语出惊人”。那时候的她,是师资、生源和硬件都很差的薄弱农村校,先要思考“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而不是“分数怎么给”。但现在,她不仅逃脱了“险被撤并”的命运,还解决了“分数怎么给”这个全国性的教育难题。更实现了无加班加点、无违规补课、无教辅用书等“六无”,破格通过了省级示范初中验收,获得了南京市“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素质教育创新奖”等诸多荣誉。

东庐中学靠的是什么?如今很多人都知道,这所“著名的非著名”学校能有今天的成绩,要归功于一项听起来似乎有些“土”的发明:“讲学稿”就是在1999年一份承载“教学合一”理念的“讲学稿”改变了东庐中学。

“讲学稿”是什么,何以能有如此“神通”?带着疑问,我们请来了江苏省溧水县东庐中学校长陈庚金。

东庐“讲学稿”的内涵界定

《中国教师报》的评论:

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一个实践智慧的标本

“讲学稿”无疑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实践智慧的创造,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本土化”的标本。正如天津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敏勤所说:“我们多年来苦苦探索的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在’讲学稿’中得到了体现,在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点拨中得到了落实。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的奥妙所在。”

东庐中学“讲学稿”的成功经验再次向我们表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师资等各方面条件很差的情况下,找到了一条科学有效的教学和管理方法,充分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东庐中学的教学质量能在短时间内有大面积提高,并不是所有教师突然提高了水平,关键是学生动了起来,教师的教学能量得到了充分释放。

“讲学稿”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充分整合后的校本课程,是“教学合一”的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产物。

东庐“讲学稿”的设计要求

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

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开放性: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

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民主性:师生可共同参与;实践性:让学生在做中学。

“讲学稿”总体要求

首先是“讲学稿”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第二,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第三,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第四,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第五,“讲学稿”要区别于教案和讲义,不能把“讲学稿”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

第六,大体上说“讲学稿”的编写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讲学稿”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东庐“讲学稿”的研制过程

暑假备寒课:寒暑假老师各人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二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主备教师备课:教研组长会同备课组长开学初确定主备教师和审核人。

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讲学稿”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

备课组备课:组长初审“讲学稿”后至少提前二天将“讲学稿”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由备课组长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讲学稿”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

课前备课: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对“讲学稿”再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在上课前教师必须抽批部分“讲学稿”(多少视情况而定),了解学情,再次进行备课,即课前备课。

课后备课:第二天师生共用“讲学稿”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讲学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这是一个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经验得以积累,教训和问题便成了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则在“讲学稿”相关栏目或卒白孙填写学习心得等。

“讲学稿”的使用流程

学生使用“讲学稿”的要求:

(1)拿到讲学稿后根据其内容认真进行课本的预习。所有的同学必须要解决讲学稿中基础题部分,然后可以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课堂学习时要适当作些方法、规律等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在讲学稿的空白处要写上学后记。

(3)要求学生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各科讲学稿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教师使用讲学稿的要求

(1)原则上不允许再布置课外作业。

(2)用“讲学稿”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放手让

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教学中拓展学生的思维。

(3)用“讲学稿”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到:“四精四必”(四精指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四必指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以“精”保证“必”,用必促使“精”。

(4)用“讲学稿”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必须提高三个能力:提高备课中的“厨师”能力;提高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提高教学中的“导演”能力。

(5)用“讲学稿”教学需要处理好“三个结合”,把握好“三个要”。

以精提高教学效率,以必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主要负担在作业上,关键是作业量的控制,教师要能真正做到四精四必,也就解决了有效教学的问题。

精选:精选教学方法、内容、习题、例题、提出的问题,落实在集体备课上;

精讲:学生可自学的不讲、让学生自己理解的问题可不讲、不要满堂灌,落实在启发解惑上;

精练:减少板演,课上多练、集体训练、人人动脑、人人动手,落实在以练助讲的课堂教学上:

精批:通过精批发现出学生共性的错误,及时弥补教学中不足之处,落实在全批全改,统计分析,及时反馈,讲评辅导上。

“四必”是对精批的高效落实。以“精”来提高质量,以“必”来调控负担,贵在“精”字,重在“必”字,功在课外,利在课内。

备课中的“厨师”能力:

在备课中,教师应是厨师,把“讲学稿”烹制成一顿色香味俱佳的大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精选材料,精选认知策略,精选例题习题,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功夫,在能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上下功夫,在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功夫。

教学时的“导演”能力:

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减少课堂语言密度,少讲、少问、少板书,增加知识与思维密度,精讲教学重点;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

课堂上的“公关”能力:

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此,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通过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了解学生的知识需要与情感渴求。

第一,教师要注重调控自己的教学思路,使教服从于学的需要。

教师思考问题的角度与学生常常是不一致的,处理好符合学生思路的问题解决,是增强教学功效的重要手段。

(1)当学生的思维与教师不一致时,教师要服从学生,首先解决学生的认识问题;

(2)当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不一致时,教案要服从课堂,要调整教学设计以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3)进度要服从效果,当学生进行讨论研究时,不要为赶进度而打断学生的思维。

第二,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

喜欢别人的欣赏,这是人类的共性,对于初长成人、急于表现自我的青少年学生来说,他们更渴望得到人们特别是老师的关注、欣赏。因此,注意在课内外充分注视学生的爱好、学生的追求、学生的需要,及时肯定、赞扬他们的闪光点,不仅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而且能让学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热爱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让我们经常记住柯维的一句话:“当众表扬,私下批评”。

第三,教师要勇于修正自我。

学生在理解、回答或解决问题中,常常会有许多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方法,教师要勇于承认学生更优的选择,剖析自己的不足之处,特别是教师自身出现错误时更应如此,以此展现教师严谨的治学精神,同时也给学生展示一种观念:“教师和教科书不应是至高无上的权威”,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创造的意识。为了需要,我们甚至可以设置犯错的陷井自己跳下去。通过这些工作,让学生感到是在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的氛围里学习,唤起学生的“向师心理”,喜欢老师,从而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正所谓“亲其师必信其道”。

处理好“三个结合”:

一是紧扣教材与课外拓展相结合;

二是紧扣“讲学稿”与课堂有机生成相结合;

三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

把握好“三个要”:

要具有针对性,更要注重导学性、探究性、发散性:

要坚持实用性,更要追求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

要重视提高学生的现实成绩,更要关注其态度、方法和能力,着力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

讲学稿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流程

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策略体系

一、实现了三大转变

其一,实现了由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到教师(“讲学稿”)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讲学稿”)走向教师的转变。学生认真的预习与教师的精心备课、学生积极的提问与教师的及时辅导珠联璧合,从而整合、优化了传统的教学过程,更好地实现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其二促使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由原本陷入题海战转为按二先二后(先预习后上课,先思考后提问)的学习程序去学习。其特点是:深刻预习、活泼研习、精当补习。

其三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促使了教师教学方式与行为的变化。教师由原本围绕着“本本”转转为围着学生转,以学定教,促使教师提高“三个能力”,树立“三个观念”,实现“三个转变”。

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深刻预习:深:解决基础知识,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和猜想;刻:学生的预习是尝试体验的过程。

预习、自学、自测虽然不能解决所有疑难,但学生的自我探究却具有了预制、预警、蓄势的功能,一旦课堂讨论涉及相关问题便能迅速引起共鸣,激起学生最大的兴趣参与讨论,讨论中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活泼研习:活:学生思维的活跃,各抒己见,标新立异;教师教法的多样,抓住契机,因生制宜。泼:“蛮不讲理”一做小动作、插嘴、交头结耳、做小老师。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诱导式:新授课;开放式:单元复习课、综合实践课;技能式:理科课程的教学;探究式:语文学科;讨论式:政治、地理等学科。尝试式:数理化学科。情境式:英语学科。

课堂教学做到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是激感的课堂,生动活泼、活而不乱的课堂,开放多变的课堂,自主创新的课堂。

精当补习:精:平时不留课外作业,不加班加点,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订资料。当:不分好差班,取消竞赛分班,平等对待学生,利用学

生的差异进行教学;用“周周清”来增强学生周一至周五学习的动力;坚持教考一致(学什么,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的原则,考前只抓补缺和考法指导,让学生考出信心。

(1)备课中的“厨师”能力,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教学中的“导演”能力;

(2)一切为了学生(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行为观);

(3)变“教案”为“学案”,变“教本”为“文本”,变“教学”为“学教”;

①“先教后学,以教为主。先讲后练,以讲为主”改变为“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练后讲,以练为主”;

②“为学而教”:教师的教贴近学生的学,“以学定教”:因学定教,创作讲学稿;因学施教,创作教学”。

③变“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应试教育为“学什么教什么,教什么考什么,教了要考,考了要学”的素质教育策略。

二、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育教学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助于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弥补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提高了课堂效益和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

(1)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精神。

(2)“讲学稿”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行的形成。

(3)实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的三位一体”。

(4)减少了学生的无效劳动和减轻了由过重作业带来的身心负担。

(5)“讲学稿”促进了有益的接受学习,体现了认知学习理论的优势,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

①学生能自我掌握学习目标;

②学生能自我掌握学习进程;

③学生能自我进行学习调节;

④学生能自我得出结论;

⑤学生能自我目标检测。

学生在讲学稿引导下的学,是一种自我探究、自我发现的学。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想分析研究获得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这使得学生能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增强自我学习能力,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研究探索的能力。

1 “讲学稿”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行的形成

一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较为顺利地获得知识与技能。

二是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品质,按“讲学稿”的要求预习是一种主动的达标,要达标就应迎难而上,力求达标,决不轻易放弃。经过努力,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标,中等生、学困生就逐步树立了自信,就能体会到个人劳动换来的进步与收获才是最好的回报。

三是学习过程与方法得到了优化。学生在“讲学稿”的导引下进行的学习活动,大都是在静态中完成的,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探究以及训练、检测大多是独立进行的,学生的思维活动是连续的,较为深刻的。这种以静态为主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形成“问题意识”,有利于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实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的三位一体”。

用“讲学稿”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在使用“讲学稿”时坚持三大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讲学稿”把学校教育、自我教育和家庭教育融为一体。学生不会请家教,“讲学稿”就是最好的家教。

学校对各类学习辅导用书说“不”,对双休日和寒暑假补课说“不”,家庭的经济负担大为减轻;对具有歧视性的快慢班说“不”,学困生受到充分尊重;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都说:“孩子放在东庐中学读书,放心!”。

减少了学生的无效劳动和减轻了由过重作业带来的身心负担。

2 “讲学稿”给了孩子们一个学习的好理由

其实学习是没有理由的,是与生俱来的一种生命状态。婴儿的呀呀学语、蹒跚学步就是一种原始生命赋予的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然而,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这一品质恰恰不是与时俱进的,相反,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种原始的学习积极性是呈下降趋势的。这就需要给孩子们一个学习的理由。

3 愉快是最好的学习理由

“讲学稿”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它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愉快,结果中享受成功,在学校生活中充满信心和希望。

“讲学稿”促进了有益的接受学习,体现了认知学习理论的优势,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改变了教与学的效果。

就像当你购买了一件新的手机,你需要掌握使用它的方法,你会怎样进行学习,学习中你最需要什么?一般情况下,你总是怀着浓厚的兴趣,小心地打开包装,进行仔细地观察,细微地抚摸。你会拿出说明书进行认真阅读,但没有一个人是通过说明书的学习,掌握具体操作方法后,再去操作练习,往往是只阅读了一小部分内容后,就急切地插上电源,在说明书的指导下进行逐步操作,直到能进行完整的、熟练地操作为止。当在阅读与操作中碰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时,最需要的是求得别人的指点,否则会放弃学习,处于等待之中或冒险行事。操作熟练后,很愿意表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去帮助指导别人。这是我们大家共有的一种生活经验,也是一种相对最佳的学习方法。生活实践中的学习是通过协调的互动,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以“讲学稿”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就类似于这样的“互动”。

又像一部影视作品,无论评得多好,与亲自看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而只看作品不读影评,有时会感到没头没脑。最佳的效果应是看了介绍后看作品再读影评。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活动就如同看一部影视作品,“讲学稿”是这部影视作品的海报,学生做“讲学稿”是在亲自看这部影视作品,课堂教学则是对这部影视作品的赏析。

三、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育教学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改变了教师的工作状态,引领教师走上了研究之路。

优秀的“讲学稿”来自认真的备课,这样的备课周期比较长,过程完备,环环相扣,虽然看起来过细甚至繁琐,但它是务实的、有效的,是能操作的、可达成的

我们取消了备课笔记及其检查制度,向教师提出丢掉“应检”的思想包袱,轻装上阵,让备课的过程,成为研究的过程、落实新理念的过程。因此,这种备课,摒弃了传统的备课模式,抛弃的是形式主义,追求的是实际效果,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为教师“自培”及自我发展提供了空间与时间,促进了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的研究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了骨干教师的作用,缩短了青年教师的培养周期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增强了教师的竞争合作意识。

打破了以“权”为本,权力至上的模式,建立了以备课组为中心的两级教学管理机制。更多地关注学生、注重过程、尊重多元、注意反思,初步形成了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

一是管理关口前移,变中途督查、终端考核为重事前的指导、服务,抓住了教学的源头;

二是管理对象下移,更多地围绕学生做文章,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

三是管理标杆上移,把日常的教学工作提升为事业追求、价值实现的过程。

数学集体备课发言稿篇5

【关键词】导学稿;设计;使用

一、什么是导学稿

导学稿是根据学生的有效学习的需要把课前预习、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作业安排、复习资料等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份综合性文稿,并提供给学生,使学生了解学习的安排,并进行自主学习。其目的,是为了促成学生在教师编写的“导学稿”的引导下,课前自主预习、探究规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的成果,有针对性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教学载体。导学稿教学的实质是落实“先学后讲、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其原则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而达到增效的目的。

二、设计导学稿的原则与要求

“导学稿”要依据课标,紧贴教材,适当拓展,不能简单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导学稿的设计,应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能动性。

1、导学稿设计原则

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放在学生学习上;

②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学生发展为本;

③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2、导学稿设计要求

①教学目标设计立体性。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新课程理念,使教学目标三维立体化,不能只注重知识点的落实,而不管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

②教学内容设计层次性。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稿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③问题设计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的难点应作适当的点拨,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思考题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能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④讨论题设计精巧性。讨论题的设计应紧扣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明确的研究任务,使讨论有方向,有价值,切忌讨论题太大、太空、太简单。

三、“导学稿”内容的基本构成

“导学稿”内容的基本构成为:稿头内容、教学目标、课前预习导学、课堂教学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与当日作业、课后教学心得、学后学习心得。

1、稿头内容:“导学稿”的稿头包含有科目、章节、课题、课型、执笔者、审核者、讲学时间、学生姓名、班级等内容。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可不分开标明,可以“拧成一股绳”。其次要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明确、具体、简练。让学生在预习时有针对性,做到心中有底;在听课时能有的放矢,提高听课效率;在复习巩固时有一定的标准,便于开展学习评价。在设计学习目标时,要力求使目标明确、具体,切合本课。

3、课前预习导学:预习导学的目的是“导兴趣”。以学生自学发现问题为出发点,指导并要求学生课前查找、整理与本课有关的知识,便于学生了解教材并初步熟悉教学要求的基础性问题,引导学生对疑难问题做好标记,以便在课堂上与同学合作解决或向老师质疑。预习导学的设计,要使教材内容问题化,具有引导性、兴趣性、启发性、可操作性,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预习、导学在量上要适当,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防止“一刀切”现象。

4、课堂教学研讨:即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在学生预习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好教学环节,设计时要着重“导思路、导方法、导能力”,并且要紧扣教材,重点突出,利于突破难点。每个环节应设计研讨内容、方法、步骤,引导学生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平等合作的良好学风。

5、课内训练巩固:从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有效学习的需要进行针对性训练,并且能够体现教学重点,做到精选、精练。训练内容应包括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训练设计要分层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保证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

6、课后拓展延伸与当日作业:这一部分要立足于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知识的迁移训练,重在培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部分在量上要严格控制,学生完成时间不能超过25分钟。

7、课后教学心得:教学心得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自我感受和反思评价,便于总结经验和得失,利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要认真撰写教学心得,便于下次集体备课时交流,书写总数不得少于三分之一。

8、学后学习心得:学生通过学习心得,思考学习过程,总结本课学习的规律和方法,以便日后学习中再接再厉、引以为戒。教师对此要严格要求认真批阅。

四、“导学稿”的撰写程序

“导学稿”按“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定案”四个步骤来撰写。

1、提前备课:主备教师汇报前期的准备情况,提交自己的预案,教研组集体商讨,提出研讨意见形成“共案”。

2、轮流主备:主备教师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撰写导学稿,并提前一周将草稿交教研组长初审。

3、集体研讨:教研组长初审后,发给全组教师审阅,以便提出修改意见;经教研组集体备课,探讨修改、充实完善。

4、优化定案:主备教师吸取众家之长后,修改导学稿,定稿后提前三天交教研组长审定,签字后交教务处以备印发,教务处提前一天交任课老师使用。(以给学生发稿时间为准)

五、如何使用“导学稿”

使用导学稿,应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1、学生的使用要求:

①根据“导学稿”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

第一,全体同学必须自行完成“导学稿”中基础内容和基础题部分;

第二,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题做好标记,可与同学在课堂上交流或向老师提出质疑;

第三,使用“导学稿”要坚持自觉性、主动性和独立性三原则。

②课堂上注意做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节课后,要在“导学稿”的空白处写上“学后心得”。

③每隔半个月或一个月,将“导学稿”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2、教师的使用要求:

①应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好“导学稿”,并抽批部分“导学稿”(多少视情况而定,一般抽好、中、差三类学生各一份),以了解学情,据此进行课前备课。

②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导学稿”,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③使用“导学稿”进行教学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通过思维获得知识,暴露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和错误;另一方面要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及时给予鼓励和拓展。

④用“导学稿”教学时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六、运用“导学稿”的好处

1、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运用“导学稿”教学,要求教师提前备课,集体讨论,轮流执笔,并由教研组把关审核,教务处审核通过后签字统一印刷。这样,既有助于培养新教师,又有助于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2、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学稿”提前发给学生,可帮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前预习,然后带着疑问走进教室,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的疑问都能迎刃而解。

3、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导学稿”突出了学生的自主预习、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品质。

数学集体备课发言稿篇6

“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句话既是对文学接受主体阅读体验的趋向性概括,又是对文学创作本体提出的技巧要求。有论者将这句话的主旨概括为“波澜”。我本人则更愿意将其视为“变数”。以文本为中介,从而实现创作本体与接受主体互动的文学创作领域离不开“变数”;以课本为媒介,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为最终目的的现代课堂则更需要“变数”。现以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课文词《采桑子•重阳》①的课堂操作为例,具体阐述在诗词品评课中“变数”的设计与运用。

二、课堂“变数”设计实录

(一)导入

“这首诗的原稿与定稿存在着较大差异。具体差异在哪儿?请看黑板上的板书。”

(二)板书

杨勇:男湖北宜昌人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省级示范中学)教师中教一级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

01

(四)比较差异

用词:原稿用“无”,定稿用“难”

用句:原稿“黄花”充当“但看”的宾语,采用动宾结构;

而定稿则用“战地”修饰中心词“黄花”,采用偏正结构。同时,定稿用“分外香”替代原稿“不用伤”,借此诉诸情怀。

用篇:原稿的上下阕与定稿的上下阕位置完全换位倒置。

(五)讨论差异

讨论方式:确立板块,分组协作:第一大组讨论用词差异;第二、三大组讨论用句差异;第四大组讨论用篇差异。每一大组成2个小组。

讨论要求:每个讲座小组的成员以鉴赏的眼光,从表情达意的角度,提出自己的客观评价,并形成书面文字,确立发言代表。

(六)代表发言:

分两轮进行:代表发言自主发言

发言精彩要点辑录:(略)

三、课堂“变数”设计动因思考

“变数”之一:切入点的选择

我翻阅了公刘编纂的《诗词鉴赏词典》、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诗词全编鉴赏》,还进行了电子备课以及网上查阅等相关环节。无论是翻阅还是查阅,我都能明显地感觉到这首词在定稿前后存在着显性的不确定性变化。乍一看去,似乎只是无关痛痒的缝缝补补;细一揣摩,词句篇均有变数,致而让词风、境界迥异。我寻思着,原稿与定稿的这些变化,势必会拉动学生兴奋的焦点,致而能极大地调动学生探究诗词原委的热情,从而在根本上扭转诗词课堂“波澜不惊”、“枯井无波”的沉闷场面。

“变数”之二:时代背景的导入

传统的诗词解读课堂最大的一个颓势在于对接受本体(学生)的认知知心理能力把握不当。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屡见不鲜,其根本原因也正在于此。教学大纲是有规定的教学任务是要完成的,考试内容是要涉及的,在“时间紧”、“任务重”、学生“推不动”等诸多自我安慰之词中,执教者俨然成了包治百病的妙手神医,依我愚见,“满堂灌”这种做法,“治标”的意义寥寥,“治本”更无从谈起。所以,执教者琢磨的重点还得放在让学生全体参与的前提下主动潜能的激发上,因而诗词教学课堂程序的精心设计就显得举足轻重。针对这节课而言,我觉得让自己最满意的是关于时代背景的导入。我们往往把时代背景的导入放在新课之始――这本身并无让人指摘之处,关键问题在于,这是否演变成了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铁律”?对诗词鉴赏而言。尤其是对学生有一定陌生感、距离感的诗词而言,要对这条“铁律”不。当时时代背景等相关知识的引述不能让学生在“山穷水尽”之际产生“柳暗花明”般地顿悟时,这样的背景介绍就彻头彻尾地沦为了习惯性的“跑龙套”,而这样的背景介绍是会令学生不值一哂的。还是回到这节课上来,将时代背景导入的时机选择在分组协作讲座这一环节上。帮助二、三两大组的同学更好地把握将“不用伤”改为“分外香”的真正内涵,从而降低他们在分小组讨论时思维陷入死胡同的可能。应该说,学生比较容易从“但看黄花不用伤”的诗句中体会到作者起初写这首词的处境与心情,可该句有多少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作者后来将此句改为“战地黄花分外香”,便将原来的“消沉”痕迹一扫而光,也使这首词的格调更加激昂,此处修改,无疑是关键性的一笔,该句后来也作为人生哲理名言,为千百万人所铭记……学生经此点拨,又势必带着这些信息去品味修改的妙处所在,讨论的效果也势必达到最佳。

数学集体备课发言稿篇7

一、德育工作

1、认真学习教师道德规范的相关内容,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做有职业道德的教师。

2、按时参加每次政治学习,认真学习,用心领会。详实记录,时刻进行自我反思。

3、时刻严于律己,规范自己的言行,处处以身示范,不说不该说的话,不做不该做的事。谦虚像老教师学习,团结同事,主动承担组内的工作任务。

4、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班级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努力实现学生的自制、自强、自理、自立、自信、自爱、自尊。引导学生做好值周班工作。

5、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活动,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的主观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6、做好期末的总结、反思工作。上交思想汇报,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7、认真完成上交师德稿件《让爱与责任同行》和《影响无处不在》。

二、班级活动总结

1、活动情况

(1)参加校课前一支歌比赛获“小孔雀”奖。

(2)参加校大绳比赛获学年第二名。

(3)参加校“教育教学展示”活动,班会《争做环保小卫士》班会向所有与会客人开放。

(4)参加2010年全国“希望杯”数学邀请赛活动,班级有25名同学参赛。

(5)参加校“露一手”包饺子比赛获最佳创意奖。

(6)参加校刊的投稿活动,班级共有37人上交稿件,其中,时艺梦同学的《一杯水的关怀》被刊登在第四期校刊《春蕾》中。

(7)参加校园清雪活动,班级共有41人次主动带清雪工具,全班同学参加清雪,表现突出。其中,钟培源、时艺梦、赵炎、岳正研、于佳铭、李京焕、宫雅婷的家长前来学校参加清雪,特此表扬。

(8)参加校《培养学生的自主习作意识》课题研究活动,期末,共收集整理上交百余篇优秀作文,共整理成六本《学生文集》,上交课题组。

(9)参加校值周班活动,先后共有20人担任值周任务,表现突出,受到学校的表扬。其中,尚诗琪同学两次担任值周长任务,工作表现突出,特此表扬。

(10)参加“甲流”的防控工作,全体同学能按学校要求,做好个人的防范工作,坚持每天自测体温。

(11)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大队会评选。认真辅导选手修改参赛稿件,指导朗读。班级共5人参赛,全部被评为大队委。

三、教学工作

1、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走自己的教学路线:坚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坚持做到让学生课课有所得,坚持在学生错题中寻找知识的缺漏点,然后缺什么补什么。在教学中倡导“大语文”观,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不懈的实践和探索,现已初见成效。所以,我将继续实践,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承担吉林市“教师专业发展”成果展示会的汇报展示活动。

3、组织学生积极备战期末考试,班级成绩稳定而优异。

4、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

5、在校“每人一绝”大练基本功启动大会上发言。

四、计划外工作

1、参加吉林地区“校本教研展示会”的教师论坛环节,并在大会上发言。

2、承担部级课题组组长任务,完成课题相关记录和研究工作

3、为学校清雪写现场报道短文,被刊登在校刊中。

4、认真参加校刊的审稿工作,班级和本人均有文章被刊登在校刊中。

5、担任校刊编委,审阅稿件近百篇,从中认真筛选优秀稿件,圆满完成该项任务。

6、承担个人小课题研究档案本德填写工作,以备迎接区领导检查。

数学集体备课发言稿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学研合一导学稿设计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09-02

1引言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导学研合一”教学模式是我校为实现新课标要求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导学稿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创造性、发展性为目标,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模式。导学稿是教师依据学情,为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因此,设计导学稿是“导学研合一”教学模式中最难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能否设计出科学有效的导学稿,直接关系到“导学研合一”教学模式能否实现新课标的要求。然而,“导学研合一”教学模式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我们对其知之甚少,如何设计出高效的导学稿尚处于摸索阶段。为此,本文拟结合笔者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对导学稿的设计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以期对学界和业界同仁能有所启迪。

2导学稿的主要内容和设计的基本原则

2.1导学稿设的主要内容

目前采用导学稿进行教学的模式较多,不同模式下导学稿的设计也各有不同。一般情况下,导学稿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目标、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等。导学稿设计应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全面了解学情,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选择恰当的内容,设计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探索、创新的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开放性问题。

2.2导学稿设计的基本原则

导学稿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2.2.1科学性原则

导学稿设计的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设计要量体裁衣,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导学内容,让学生对每个导学稿都感受到新鲜与好奇;二是导学稿的内容体系组织要合理,在问题设计上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2.2.2导学性原则

导学稿的设计应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自主学习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要规划好“课堂路线图”,通过环环相扣的步骤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2.2.3层次性原则

导学稿设计的层次性原则是指其设计应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感到挑战,中等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2.2.4实用性原则

一是导学稿设计应使学生易于理解并能从中获得学习新知的方法,从而乐于主动探究;二是导学稿设计应使教师易于了解学情,并将导学稿与讲学稿有效地融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2.5简明性原则

导学稿既不能照抄教科书的内容,也不是教师讲学稿的翻版,而是对学生课前应做的知识准备、课中进行的新知探索及练习应用等情况的描述,语言要浅显易懂、简明扼要。

3导学稿设计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

导学稿设计作为“导学研合一”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编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包括学情分析、内容选择、年龄和学段差异、接受模式教学时间的长短等,笔者仅选几点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3.1准确把握学情,合理设置目标

学习目标的确定是导学稿设计的第一要务和基本前提,是一堂课学习的灵魂所在。学习目标是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而言,属于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设计要求具体、明确、可观察、可测量。设计时教师需认真思考下列问题:

①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②通过先学,学生是否已经了解本课的有关内容,达到什么程度?

③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和引导?

④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奋点?

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乘法”的“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教学过程中,前测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已经会计算“400×2=”这种算式,但是方法不够简洁或是算理不清。据此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定为:①探索并掌握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中,体验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意义;②经历探索和优化多种口算方法的过程,培养整理择优策略、参与课堂交往策略、提出问题策略;③更多地参加课堂学习,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从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2实现知识传递,兼顾能力培养

“导学研合一”教学模式中,导学稿不仅要向学生传递有形的知识,还要把尽可能多的能力培养融入其中。不仅要能为学生疏导知识、辅导探究,还要具备指导学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

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我们通过集体备课确定出导学稿内容。摘录如下:

(1)阅读课本98―100页(可以动笔做一些标记)。

【说明】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学习的方法。语文学科适用,数学也同样适用。

(2)动手操作把4个苹果(可用学具代替)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几个?2个苹果呢?1个苹果呢?结果怎样表示?

【说明】分数产生的过程,历史上曾创造了各种表示方法,这里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示一半,亲历和体验分数产生的过程。

(3)试着读、写,并说说各部分的名称。(提示:分数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说明】分数的写法,教材中没有明确给出,学生不便预习,也不好去探索。如果让学生盲目地去尝试,往往会习惯于从上到下书写,一旦错误的认识先入为主,纠正则尤为困难。所以此处用“提示”直接告诉学生分数的写法。

(4)举一个与教材不同的例子说明它是。

【说明】本题意图在于让学生尝试从操作经验中提炼出数学事实,进而从本质上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

(5)用同样的圆形纸片,分别涂色表示,,并比较大小。想一想:除了画图比较,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说明】原打算让学生用长方形纸片(易于准备),但如果是长方形,学生折叠和涂色的方案就会很多,不便于通过直接观察的方法比较大小,所以尊重教材选择了圆形。至于几分之一的比较,教材中都是用画图的方法进行,此处让学生思考画图以外的方法,旨在打破思维局限,做更多更深的尝试。

正是基于这样精心的预设和细微的考虑,本课导学稿实施后收效甚好,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地锻炼和提升。

3.3尊重学生差异,做好分层设计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虽然同处一个班级,但学生的基础和水平也会参差不齐。所以导学稿设计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分层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才能真正引导和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课堂才是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的课堂。

例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第2课时,在应用与拓展环节,我们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有两个长3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体。

(1)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说明】这个问题的起点很低,学生都能轻易地自主解决。

(2)如果把这两个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你能找到几种拼法?

【说明】利用学具拼摆,学生也可以很快找出三种拼法。

(3)哪种方法拼出的长方体表面积最大?为什么?

【说明】这个问题有些难度,可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4)如果把4个这样的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你能想到几种拼法?哪种方法拼成的长方体表面积最大?为什么?(选作)

这组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问题链,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既保证班级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又兼顾了学有余力的同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层次性。

3.4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内容

尽管“导学研合一”的教学模式有许多的优势,但我们认为并不是所有的教材内容都适用这种模式,也不是每节课都必须使用导学稿进行教学。教师必须对照课程标准认真研读、分析教材,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对待、合理选取,切不可盲目地为了实施“导学研合一”教学模式而设计无效的导学稿。

以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为例,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等内容很适合用“导学研合一”模式进行教学。因为这些素材在生活中选取方便,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形象地感知几何形体公式的推导过程,其效果比教师课件演示要好。此外,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把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安排在课前,学生操作更充分,也为课堂教学赢得了时间。

同册教材“百分数的应用”单元中的纳税与利率问题、折扣问题等也比较适于采用“导学研合一”教学模式,许多学习活动都可利用导学稿布置学生课前完成。例如,在“合理存款”教学中,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互联网、电话以及柜台咨询等多种渠道,获得普通储蓄、教育储蓄以及国债的利率和相关规定,然后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设计具体的储蓄存款方案,并从其中选取最优方案进行合理存款。

3.5问题设计新颖,注重思维启迪

学习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出巨大的内驱力。导学稿的内容设计必须新颖有趣,且具有启发性,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例如,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导学问题可以这样设计:

研究表明:人体上有许多有趣的比例,“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的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伸平长度的比也大约是1:1;脚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

(1)测量出自己的身高、脚长等数据。再算一算,看它们的比率和研究结果是否一致?

(2)想一想,这些有趣的比例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课堂交流时,学生可能会说到去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拳头上绕一周,就知道这双袜子是否合你的脚等。教师还可以补充“侦探依据罪犯的脚印,就能估算出其身高”等实例,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结语

“导学研合一”教学模式不仅有效地落实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还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明显增强。我校教学实践表明,有效实施该模式的关键在于如何依据学情和教学内容设计出高效的导学稿。然而,由于我校“导学研合一”教学模式开展尚处探索阶段,在导学稿设计和课堂实施等方面均存在着不少问题。前文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对导学稿的主要内容、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导学稿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性思考,希望该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引起更多的学界和业界同仁关注“导学研合一”教学模式以及该模式中的导学稿设计问题。

参考文献:

[1]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陈利军.对数学“学案导学”的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1(25).

[4]颜增水.数学导学稿――教师与学生的法宝[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6).

[5]梁彦庆,黄志英,葛京凤.高师地理导学研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地理科学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创新教学模式[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6).

[6]郭传金.小学数学“211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11(S1).

[7]戴清.导学式教学法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2012(6).

[8]陈红云.我对小学数学“导学案”的一点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3).

数学集体备课发言稿篇9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写作训练评价策略过程性评价

一、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背景和现状

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写作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比较理想和科学的方法是,通过创设与课文和学生实际相关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书面表达训练,加深对综合运用语言的理解,从而使言语技能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发展成为自然和可能。现状不容乐观,学生表达能力参差不齐。文章缺少普遍的地道性和严谨性。部分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和动力,丧失对英语写作的信心甚至英语学习的信心。

笔者认为这主要与传统英语的终结性评价机制有关。其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和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因此,笔者认为要实现评价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机制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旨在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能够认识自我,改进学习方式,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二、过程性评价运用的意义

1.变传统的片面的评价模式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体系不仅评价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学习内容的水平,还评价个体的兴趣、态度、策略等。

2.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它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作的各种努力和尝试作为评价的重点,包括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预、复习的进程等。

3.加强对新型教学模式的有效监控和管理。包括学生记录学习的进展和自主学习中的问题、感悟和收获。老师不定期地抽查记录册,作出书面反馈与评议,评估的空间从课堂一直延伸到课外,使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方式。

三、过程性评价在写作教学中的具体操作

1.在起始阶段,老师要激发学生写的动机,特别注意预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写作时言之有物,产生表达的欲望,与潜在的读者沟通信息和情感。

2.写初稿。写初稿是进一步整理写作思路、整合写作内容的过程,鼓励学生在写初稿时尽量发挥想象,不必过于顾及表达的外在形式,有时还有可能重写。

3.同学互评。把学生分成六人小组,对同伴作文进行评价。如涉及主题是否鲜明时可提问:“本文的观点是什么?”“各个段落的中心大意是什么?”

4.再稿。通过小组讨论,互批互改,最终成文。在这个环节,我们简要传授批改策略,要求学生重点检查语法、拼写等错误。

5.教师批阅。教师批阅包括对学生作文的描述、定义、一致性等因素所作的指导,并且每一项指导都配有相关的评语。每篇作文通常阅读三遍。第一遍,进行通读,了解文章的大意。第二遍,针对文章的内容写出评语,包括优点、问题及建议;第三遍,用另一种颜色的笔划出语法错误及用词不当的地方。

6.师生交流。教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生讲述文章的大意,回答教师在评语中提出的问题。

7.定稿。学生把从各方面得到的意见加以汇总,重新考虑修改以后,完成最终作品。学生把成稿和所做的各种笔记、提纲、初稿等一并交给教师,教师对文章的总体内容及可读性作出评价,同时还要指出成稿较初稿有何改进。

8.展览。数次整理修改后的成稿,应是学生最得意之作。我们把学生参与收集的素材,初稿、再稿、定稿、师生评语等做好整理,归入个人写作档案袋。引进竞争机制,张贴优秀范文,小组之间进行评比,获奖、张贴次数最多为胜。

以下是运用“过程性评价”较为成功的一个案例。老师要求学生在课前上网查询家乡临沂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并且结合自己对家乡的了解,为描述临沂的风土人情做好了相关的英语语言的准备。在写前准备阶段,老师就范出描写文的框架分析,为学生写临沂的方位做好铺垫。然后四人一组就QuizaboutLinyi(1)展开讨论,很快得出了答案:

Linyiiscalledthelandofmount.mengandYi

LinyiisnamedaftertheRiverYi

学生对临沂的地理位置进行确认:

GeographyofLinyi:

inthenorthinthewestintheeastinthesouth

提问:ingeneral,wheredopeoplekeepfishinLinyi?

学生模仿范文写出Fishiskepteverywhere.allaroundthecityofLinyi,southtoLanshan,westtoFeixian,northtoYinan,downtotheRiverYi,peoplekeepfish.的精彩句子。第二段在学生对Linyi的relicsandruins了解基础上开展讨论QuizaboutLinyi(2):CanyoutellussomerelicsinLinyi?学生经过老师指点写出了wangXizhiHome,mount.meng...

就范文第三段提问:Howmanyriversarementioned?引出QuizaboutLinyi(3):arethereanyriversinLinyi?

在地图辅助下,学生模仿范文反复讨论修改,最后以对比表格的形式梳理了范文的篇章结构,为学生写家乡Linyi建立了基本的框架结构。

通过几乎完美的输入阶段,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带着极大的热情认真撰写一稿、二稿,师生评改,每个学生都完成了令人满意的成稿。

数学集体备课发言稿篇10

——船营区实验小学

随着飘舞的雪花悄然降临,随着新年钟声的又一次敲响,一学期的工作也在无声无语中结束。时间就像流水一样悄然逝去,似乎不留一点痕迹,但似乎却又带走了许多美好和苦涩。回顾一学期的工作,好像每一天都刚刚在眼前闪过,亲切而真实。

尽管如此,我还是在流逝的光阴中,找到了自己一路走来的点滴痕迹。

一、德育工作

1、认真学习教师道德规范的相关内容,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做有职业道德的教师。

2、按时参加每次政治学习,认真学习,用心领会。详实记录,时刻进行自我反思。

3、时刻严于律己,规范自己的言行,处处以身示范,不说不该说的话,不做不该做的事。谦虚像老教师学习,团结同事,主动承担组内的工作任务。

4、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班级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努力实现学生的自制、自强、自理、自立、自信、自爱、自尊。引导学生做好值周班工作。

5、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活动,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的主观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6、做好期末的总结、反思工作。上交思想汇报,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7、认真完成上交师德稿件《让爱与责任同行》和《影响无处不在》。

二、班级活动总结

1、活动情况

(1)参加校课前一支歌比赛获“小孔雀”奖。

(2)参加校大绳比赛获学年第二名。

(3)参加校“教育教学展示”活动,班会《争做环保小卫士》班会向所有与会客人开放。

(4)参加2010年全国“希望杯”数学邀请赛活动,班级有25名同学参赛。

(5)参加校“露一手”包饺子比赛获最佳创意奖。

(6)参加校刊的投稿活动,班级共有37人上交稿件,其中,时艺梦同学的《一杯水的关怀》被刊登在第四期校刊《春蕾》中。

(7)参加校园清雪活动,班级共有41人次主动带清雪工具,全班同学参加清雪,表现突出。其中,钟培源、时艺梦、赵炎、岳正研、于佳铭、李京焕、宫雅婷的家长前来学校参加清雪,特此表扬。

(8)参加校《培养学生的自主习作意识》课题研究活动,期末,共收集整理上交百余篇优秀作文,共整理成六本《学生文集》,上交课题组。

(9)参加校值周班活动,先后共有20人担任值周任务,表现突出,受到学校的表扬。其中,尚诗琪同学两次担任值周长任务,工作表现突出,特此表扬。

(10)参加“甲流”的防控工作,全体同学能按学校要求,做好个人的防范工作,坚持每天自测体温。

(11)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大队会评选。认真辅导选手修改参赛稿件,指导朗读。班级共5人参赛,全部被评为大队委。

三、教学工作

1、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走自己的教学路线:坚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坚持做到让学生课课有所得,坚持在学生错题中寻找知识的缺漏点,然后缺什么补什么。在教学中倡导“大语文”观,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不懈的实践和探索,现已初见成效。所以,我将继续实践,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

格。

2、承担吉林市“教师专业发展”成果展示会的汇报展示活动。

3、组织学生积极备战期末考试,班级成绩稳定而优异。

4、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

5、在校“每人一绝”大练基本功启动大会上发言。

四、计划外工作

1、参加吉林地区“校本教研展示会”的教师论坛环节,并在大会上发言。

2、承担部级课题组组长任务,完成课题相关记录和研究工作

3、为学校清雪写现场报道短文,被刊登在校刊中。

4、认真参加校刊的审稿工作,班级和本人均有文章被刊登在校刊中。

5、担任校刊编委,审阅稿件近百篇,从中认真筛选优秀稿件,圆满完成该项任务。

6、承担个人小课题研究档案本德填写工作,以备迎接区领导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