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调查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4:41:10

采购调查报告篇1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市市本级政府采购供应商投诉的处理。**市市本级政府采购供应商投诉处理事宜由**市财政局法制处(以下简称“法制处”)和**市政府采购办公室(以下简称“采购办”)共同负责。

第三条投诉的受理。法制处负责政府采购投诉的受理事宜。

(一)投诉书的审查。法制处收到投诉书后,负责依照《政府采购供应商投诉处理办法》第六、七、八、九和十条的规定,在2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

(二)审查结果的处理。对于不符合投诉条件的,法制处负责依照《政府采购供应商投诉处理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进行处理。其中,对于第三款的情形,负责出具书面的“政府采购投诉不予受理决定书”(附件一),并送达投诉人。对符合投诉条件的,自收到投诉书之日起即为受理,并及时告知采购办。

(三)发送投诉书副本。法制处负责在受理投诉后3个工作日内向被投诉人和与投诉事项有关的供应商发送投诉书副本。

第四条投诉的处理与决定。

(一)调查。对于采取书面审查方式的,由法制处负责接收被投诉人和与投诉事项有关的供应商的书面说明及相关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并向采购办提供需要搜集的证据目录,与投诉书一并转交采购办,由采购办负责按法制处的要求进一步搜集有关材料;对于需要调查取证的,由法制处和采购办各指派一名专人,共同负责制作询问笔录等调查过程,法制处人员侧重法律方面,采购办人员侧重政府采购业务方面;对于需要聘请专家的,由采购办负责聘请。调查阶段应在14个工作日内完成。

(二)草拟调查报告及投诉处理决定。调查阶段完成后,采购办负责在3个工作日内草拟调查报告及投诉处理决定,并送法制处。调查报告内容包括该项目的总体情况、投诉人的投诉事由、调查情况及处理意见。

(三)出具法律意见书。法制处负责对采购办草拟的调查报告及投诉处理决定,在2个工作日内出具法律意见书,并送采购办。

(四)制作“政府采购投诉处理决定书”。采购办负责将调查报告、法律意见书和投诉处理决定,分别报主管法制工作和采购工作的局长批准后,制作“政府采购投诉处理决定书”(附件二)。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

(五)“政府采购投诉处理决定书”的送达。法制处负责在2个工作日内向投诉人、被投诉人及其他与投诉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政府采购当事人送达“政府采购投诉处理决定书”。

第五条投诉处理结果的公告。采购办负责在制作“政府采购投诉处理决定书”后的2个工作日内,在“**市政府采购网”上进行公告。

第六条投诉的撤回。投诉人提交投诉书后拟撤回投诉的,必须以书面方式,由法制处负责受理,并及时告知采购办。投诉人撤回投诉的,按照《政府采购供应商投诉处理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终止投诉处理。

第七条投诉处理与行政处罚工作的衔接。在处理投诉过程中,发现被投诉人及其工作人员、评标委员会成员、供应商有违法行为的,依法另案予以处理。

第八条法制处的职责:

(一)负责公告受理投诉的电话、地址等方便供应商投诉的事项;

(二)负责投诉的受理事宜,包括投诉书的审查、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及送达、向被投诉人和与投诉事项有关的供应商发送投诉书副本等;

(三)负责投诉撤回的受理;

(四)负责提供需要搜集的证据目录;

(五)负责与采购办共同进行投诉的调查;

(六)负责出具法律意见书;

(七)负责“政府采购投诉处理决定书”的送达。

第九条采购办的职责:

(一)负责按法制处提供的证据目录搜集相关材料;

(二)负责与法制处共同进行投诉的调查;

(三)负责视需要聘请政府采购专家;

(四)负责视情况书面通知被投诉人暂停采购活动;

(五)负责草拟调查报告及处理决定;

(六)负责制作“政府采购投诉处理决定书”;

采购调查报告篇2

“当今的全球经济形势促使机队管理者们更为谨慎地评估他们的新机采购需求,这也是此次我们预计五年期采购计划比往年更为保守的原因。”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全球防务与宇航总裁CareySmith表示,“即使在经济增长较为缓慢的情况下,霍尼韦尔也能够凭借自身良好的市场定位优势,通过升级与修理等强有力的售后服务,帮助运营商延长现有机队的服役时间。”

本期全球展望报告重点结论包括:

新的采购计划在购买速率上保持稳定,但运营商对未来五年采购新机的总量预期有所下降,从而使短期采购计划的预测更为保守。

运营商在采购新直升机时的考虑因素与去年保持一致,其采购决定主要取决于航程、客舱空间、性能、技术升级和品牌体验等因素。

直升机机队利用率较去年总体有所下降,预计未来12个月内将有所增加,但涨幅较以往有所下降。

直升机利用率将提高

调查显示,直升机机队利用率较去年总体有所下降。预计在未来12个月内,直升机的利用率将有所增加,但涨幅较以往有所下降。该现象是由于每个地区内,欲增加机队利用率和欲降低机队利用率的运营商之间差距缩小所造成的。

区域性总览

拉丁美洲:2016年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机队更新和扩张计划强劲,且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比去年的调查结果上升了八个百分点。

尽管巴西经济增长放缓,拉丁美洲的预计新机采购量占比仍领先于全球其他地区。

在所有受调查地区中,拉丁美洲的预计新直升机需求量高居第二位,仅次于北美地区。

根据拉丁美洲受访者的调查结果,轻型单引擎机型最受青睐,占近一半的计划采购量;其次为轻型双引擎机型,约占计划采购量的35%;轻中型和中型双引擎机型占其余15%。

中东及非洲地区:该区域的新机采购量占比位居受访地区的第二位,多达30%的受访机队均表示有计划更新或添置直升机。

轻中型和中型双引擎直升机占中东及非洲地区新机采购计划超过60%。

鉴于本次调查未涉及石油、天然气领域大型运营商的采购需求,故而重型多引擎机型的实际需求并未得到充分体现。

北美地区:在今年的调查中,预计采购量下降了两个百分点,但对于轻型单引擎和轻中型或中型双引擎机型而言,北美市场仍有强大的需求。

北美地区超过60%的计划采购机型为轻型单引擎机型,近25%为轻中型或中型双引擎机型。

北美地区的采购计划是2016年整体调查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活跃在其区域内的大型直升机机队,能有效助于全球直升机行业的需求预测分析。

欧洲地区:由于俄罗斯采购计划持续低迷,欧洲地区的整体采购计划略有降低。

2016年受访的俄罗斯运营商样本规模较小,故而欧洲地区的总体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欧洲地区的采购意向倾向于轻型双引擎和轻型单引擎机型,且两类机型所占比例非常相近。

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2016年调查显示,该地区的需求呈持续波动态势,其中印度和巴西的需求较以往更为旺盛。

印度和巴西的新机采购率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国受近期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则有所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国产机型在本次调查中并未收到具体的采购意向。然而,已有民用直升机在中国国内交付,并且已体现在霍尼韦尔的市场预测报告中。

采购调查报告篇3

关键词:新医改;医疗设备;绩效审计

自2009年新医改实施以来,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医疗体制改革。过去的一段时间,新医改的重点在于医院医疗服务体系的打破与重构、支付方式改革以及药械供应改革等方面,并且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新医改的推行目的不仅在于改革医院内部的薄弱环节,而且在于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践行相应社会责任,让患者获得良好的就医环境。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对相关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这说明新医改开始向纵深方向发展。从近些年的发展来看,医疗设备是医院增长最快的资产之一,医疗设备的合理使用是医院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医疗效率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大量医疗设备的使用与管理也为医院带来了诸多难题。2021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从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生产等多个环节做出详细规定。医疗设备的投入与使用能否实现预期效果,是医院应当考虑的问题,于是医院内部需要通过绩效审计的方式对医疗设备采购、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审查,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文章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医院医疗设备绩效审计问题,以新医改作为背景思考完善建议,以期为医院医疗设备绩效审计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一、新医改下医院医疗设备绩效审计的目的

1.破解医疗设备管理痛点的重要方式

总体上来看,医院医疗设备具有数量多、分布广、要求高等特点,由于医院工作人员有限,所以医疗设备管理难度较大。虽然医疗设备的投入使用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疗效率,为患者带来更多便利,但是设备管理的痛点一直未能破解。而借助绩效审计的方式,从医疗设备的采购,到使用再到效益评价,可以说基本实现了检查的全面覆盖,并且医院也可以及时发现医疗设备管理中的问题。因此,绩效审计对于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来说必不可少,也为设备管理难题提供了更加科学的解决途径。

2.提升医疗设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

医院医疗设备使用中的重点在于能否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主要指医疗设备的使用能够为医院带来经济收入的增加,社会效益则是指设备的使用为患者带来了多少便利,解决了多少医疗难题等。医院对于医疗设备的内部绩效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在医疗设备采购等环节的短板与问题,有利于对医疗设备的效率性、效益性、经济性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得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相关数据与信息。借助绩效审计的结果,医院及医疗设备的供应商将对医疗设备的生产及使用进行完善,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提升的目标。

3.医疗体系改革的有效推动力

新医改已经进入纵深发展阶段,在原有改革成效的基础上更加追求改革质量和效能,从而推动我国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作为医院增长最快的资产之一,医疗设备的使用与管理直接影响医院内部精细化管理水平,进而对整个医疗体系改革的效果产生影响。医院医疗设备绩效审计发现问题后,及时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有利于医疗环境的改善,进而对于医疗体系改革将产生积极影响。同时,绩效审计也有利于推进医疗设备不断完善,并提升信息化、智能化程度,而这些方面的提升也将对医疗体系改革产生正面影响。

二、医院医疗设备绩效审计的重点内容

医院医疗设备绩效审计的重点应当是与医疗设备采购、使用等环节息息相关的内容,应该从医疗设备的计划、采购、资料归档和效益方面进行深入探析。

1.对医疗设备购置前的相关手续进行审计

一是审查是否对医疗设备的采购进行了可行性论证。绩效审计人员主要检查医疗设备购置前,是否由设备使用科室提出购置论证资料并上报,是否进行了集体决策,是否通过计算成本回收期、投资效益等数据计算得出购置可行性。二是审查医疗设备的相关购置审批手续是否齐全。绩效审计人员重点审查医疗设备购置计划是否按要求填制申请表,相关责任人是否按照规定签字确认,审批环节是否符合医院设备采购制度的规定,从而对医疗设备的购置计划进行全面审计。

2.对医疗设备采购环节进行审计

一是采购资金来源是否合法合规。审计人员主要检查医疗设备采购资源是否与医院财务预算相符,采购资金是否能够满足真实采购需求,上级单位拨付的设备采购资金是否专款专用。二是医疗设备采购价格是否合理。审计人员应当审查医疗设备价格是否存在高估虚报等问题,相应的采购人员是否存在关联交易等不合规行为。三是对医疗设备采购发票的真实合法性进行审计。主要审查医疗设备购货发票、入库单等,查验相关票据是否规范、准确,相应信息是否填写完整,从而保证医疗设备采购环节合法合规。

3.对医疗设备合同订立、归档环节进行审计

一是审查合同条款是否规范有效。审计人员主要针对医疗设备购置合同内容的真实合理性进行审查,相关合同条款是否准确全面,是否对付款方式及后续设备维护等内容进行了约定。二是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审计。主要审查医疗设备采购完成后,是否真实投入使用,付款是否符合医院财务制度的规定,后续维修保养、增值服务是否合情合理。三是对合同归档管理进行审查。审查医疗设备订立的相关合同是否及时归档,是否归类进行保存,相应的归档管理是否符合医院制度的规定。

4.对医疗设备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审计

效益性是医院医疗设备绩效审计的重点内容之一,其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重点内容。经济效益方面,主要审查利润率,设备使用率、完好率、故障率,设备的各项成本以及设备投资回报率等,绩效审计人员应当着眼于医疗设备产生的真实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审计人员主要对医疗设备投入使用后,治疗效果、医院医疗水平提升程度、患者使用满意度等内容进行审计,从而获得真实的社会效益信息。对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审计结果,最能体现医疗设备绩效审计的目的和意义。

三、医院医疗设备绩效存在的审计问题

从现状来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增加了绩效审计的难度。对于医院来说,绩效审计本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应当给予足够重视。

1.审前调查不足,审计准备工作不扎实

审前调查是医疗设备绩效审计的基础环节,也是获得绩效审计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存在问题将直接影响绩效审计结果。一是绩效审计审前调查不够全面。有些医院的医疗设备绩效审计开展过程中,仅使用了查询、访谈方式,仅对部分医疗设备进行了实地调查。这主要是由于绩效审计人员有限,有时为了加快审计进度造成实地调查不足。二是绩效审计人员工作态度不够严谨,审计作风不够扎实。有些绩效审计人员碍于面子或者关系,在审计工作推进中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对医疗设备采购和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挖掘不够深入,造成绩效审计结果不够客观。三是缺乏对医疗设备真实使用情况的掌握。绩效审计人员对于医疗设备使用相关的科室与人员,未进行多次走访,因此获得的设备信息缺乏准确性。

2.绩效审计流程相对固定,深度不足

审计流程是医疗设备绩效审计工作开展的依据,审计人员应当按照审计制度执行,但是如果不知变通仅采取固定流程开展绩效审计,则会与医疗设备绩效审计的实际需求脱节。一是医疗设备绩效审计流程更新不及时。从医疗设备绩效审计实践来看,由于近年来医疗设备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但是相应的绩效审计流程却并未更新,流程相对固化,对绩效审计实践形成了一定阻碍。二是对绩效评价指标缺乏深入分析与思考。从一些医院的医疗设备绩效审计结果来看,绩效评价指标仅选取了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等基本指标,对于指标反映出来的深层次问题缺乏思考,绩效审计结果自然也会产生偏差。

3.审计实施过程存在诸多问题

医疗设备绩效审计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也是值得关注的,相关问题的存在也会阻碍绩效审计效能的提升。一是审计人员对医疗设备缺乏必要了解。绩效审计实践表明,一些审计人员的专业性不足,对医院医疗设备的了解不够深入,在实际审计工作中无法深入挖掘相关问题。因此审计人员仅能对设备使用率、故障率等表层数据进行分析,对医疗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功能缺乏探索,既不利于提升审计工作效率,也不利于得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果。二是绩效审计方法不够科学。在医疗设备的绩效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未能将科学审计方法与医疗设备本身的数据采集、处理过程相结合,或者融合不够紧密,造成资源浪费,增加了审计成本,也不利于精确审计结果的得出。

4.审计报告环节缺乏严谨性

出具审计报告是医疗绩效审计的收尾阶段,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审计报告出具前未发出审计意见征求稿,或者未召开科室座谈会。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将自身权力扩大化,对绩效审计程序执行不严谨,直接根据审计工作底稿得出审计结论,并未征求被审计主体的意见,因此出具的审计报告也缺乏客观性,并且难以令相关主体信服。二是审计报告缺乏针对性,对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表述不确切、不深入。医院内部绩效审计人员容易受到医疗设备采购、使用等相关主体的牵制,从而对审计中的一些问题避重就轻,审计报告中对于医疗设备采购等阶段问题的表述也不够完善,无法获得医疗设备真实的经济效益等情况,绩效审计自然也就失去意义。

四、新医改下医院医疗设备绩效审计的完善建议

新医改下,医院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医疗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医疗设备的绩效审计也需要从审前、审中、审后阶段进行深入思考,得出科学化的完善建议。

1.强化审计基础,做好审前调查工作

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审前调查就是医疗设备绩效审计的基础,因此审前调查工作应当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是绩效审计人员采取多点调查方式。审计人员不仅要通过查询、访谈、信息收集等方式获得医疗设备的详细信息,还要通过实地调查方式对设备的真实存在性进行检查,避免虚增虚报等问题的发生,这样才能全面识别医疗设备管理相关的问题,并了解医疗设备的真实使用情况。二是绩效审计人员要始终保持严谨、廉洁的工作作风。“不自知不贤,不自制不廉”,审计人员首先要对自身有清晰的定位,遇到问题多从自身查找原因;同时要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力,在医疗设备绩效审计工作中始终保持廉洁自律的意识。

2.优化绩效审计流程,注重深度分析

新医改下,医院要对医疗设备的审计流程进行重新识别,不断完善。一是及时更新医疗设备绩效审计流程。绩效审计流程要随着医疗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强调及时性,不能与实际需求脱节。同时,审计流程也要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对相关主体形成约束的同时,对审计人员形成正确引导。二是注重绩效评价指标的多维度分析。审计人员首先要选取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同时进行横向对比、纵向深入分析,要从多角度进行切入分析,保证绩效审计的完整性与全面性。这样得出的绩效审计结果也更具参考价值。

3.构建完善的绩效审计工作机制,确保审计工作顺利实施

完善的绩效审计工作机制不仅可以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推进,而且有利于绩效审计效能的提升。一是绩效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势在必行。审计人员只有对医院的医疗设备有充分了解,才能在审计工作中发现医疗设备采购、使用、管理中的各种问题,以便得出客观的审计结论。这就需要审计人员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养,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与更新,适应医疗设备绩效审计的需求。二是绩效审计方法要注重科学性与多样性。新医改下,医疗体系改革不断推进,医疗设备管理的相关规定也发生了变化。因此,绩效审计的方法也要适时调整,通过多种方法探索找到最适合的审计方法。

4.出具有信服力的绩效审计报告

一是绩效审计报告要遵循客观性与完整性原则。医疗设备绩效审计报告的出具要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之上,征求了被审计主体的相关意见,保证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性。与此同时,绩效审计报告内容应当完整,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不应遗漏。二是要遵循实用性原则。绩效审计报告中提供的信息要有利于医疗设备管理的改善,有利于医院内部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不能是无用信息。特别是在新医改背景下,实用性的绩效审计报告对于医疗设备使用效能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三是要遵循建设性原则。医疗设备绩效审计报告中提出的建议要有针对性,能够解决现有问题并指导未来,有利于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否则,绩效审计报告将失去实际意义。

五、结语

新医改下,医院如何提升自身服务水平、提升内部精细化管理能力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医院资产中,医疗设备的管理始终非常重要,从采购到使用环节,都容易引发违法违规行为。因此,需要通过医疗设备绩效审计来识别相关问题,并提出审计建议。本文认为,医疗设备审计的问题主要存在于审前、审计流程、审中和审计报告阶段,就此也提出了完善建议。一是强化审计基础,做好审前调查工作;二是优化绩效审计流程,注重深度分析;三是构建完善的绩效审计工作机制,确保审计工作顺利实施;四是出具有信服力的绩效审计报告。随着绩效审计效果的提升,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将持续提升,相应的医疗服务水平也将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2021(05).

2.尹静雯.公立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绩效内部审计研究.财会学习,2019(36).

3.秦毅,顾玉华,吴晓.医院大型设备绩效审计方法探讨――基于全成本核算及净现值法.卫生经济研究,2020,37(02).

采购调查报告篇4

兰德公司在报告中针对当前航空工业基础状况引用了三份相关报告的评估结果,但这三份报告的结果均不尽相同。

(1)伯克勒等人在2011年所做的调查。兰德公司在国会的要求下对航空工业基础的长期竞争力开展了调查。该调查结果认为,美国的航空工业基础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研发-测试-评估”费用和采购费用均处于历史高峰。远程打击轰炸机项目的立项将使工业基础的优势持续到2020年。下一代战斗机项目需要在2016年启动,这将使竞争优势保持到2025年。但该调查预估的F-X项目的启动时间比目前空军的计划要早得多。

(2)国防部办公室(负责采购、技术与后勤)的《制造业和工业基础政策》(2011年)报告。这份研究报告对航空工业基础的现状评估并不乐观。报告认为,“军用飞机的设计和研发工作处于历史低点,‘研发-测试-评估’费用还将进一步降低”。经费的不足还将导致进一步的萎缩,并面临失去关键的设计和研发能力的风险。研发生产队伍逐步走向老龄化使情况更加糟糕。另一方面,报告认为采购经费还相当充足――特别是无人机市场发展趋势很好。报告预测,由于缺乏国际需求,美国将加强与欧洲供应商的全球合作。

(3)国防合同管理局工业分析中心的研究报告(2011年)。该报告也指出了航空工业基础面临的挑战,认为,目前的立项项目勉强可以维持航空工业基础的生存需要,但预算缩减可能会严重削弱这种能力。必须上马新的采购项目才可能维持工业基础或保持战备水平。F-35战斗机项目决定了战斗机工业基础的未来,对战略物资的全球购买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到2015年,传统战斗机将停产,工业基础在生产能力方面将开始萎缩。新的采购项目将很可能加速工业的重组。布拉特和惠特尼公司希望通过扩大商业市场实现在效费比上更具有竞争力;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飞机部在预算缩减期间将变得很脆弱;波音公司在没有新的研发资金保证的情况下能力也是个未知数。但是无人机需求将仍保持旺盛。

虽然以上三份研究报告对于航空工业基础现状的结论不同,但都反映了3个重要的主题:即将启动的远程打击轰炸机项目对于保持航空工业基础的技术能力具有重要性。F-35战斗机将在未来十年主导和塑造航空工业基础。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是否仍能保持有人飞机项目巨头的地位还不确定。(王培)

采购调查报告篇5

一、总结学习成果,深化学习、深入调研,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

在第一阶段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广大干部党员继续深入学习、深入讨论,进一步研读两个读本、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入学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坚持以“新视野、新作风、新措施”为载体,以“四四排查法”为原则,通过召开座谈会、讨论会,更广泛地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掀起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新高潮。为了进一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找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在第一阶段调研的基础上,谢世成主任亲自对政府采购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深入剖析了政府采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和实际困难,寻找政府采购业务发展的政策瓶颈和解决对策。同时全体采购办工作人员加强交流,进行思想解放大讨论,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查找问题,为找准制约政府采购工作发展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做好充分准备。

为了对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密联系政府采购工作发展实际,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采购办按照“四对照、四查找”的要求,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扩大政府采购规模、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服务态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等方面通过召开会议进一步征求意见。通过征求意见,获取了大量的信息,为下一步剖析问题、查找差距、明确目标、制定措施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性材料。

三、精心组织会议,深入开展批评,互相帮助提高。

采购调查报告篇6

一、本规定所称企业信用报告,是指依法设立从事信用征信的机构,通过对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加工而形成的企业信用状况的评估、评级或者报告等。

二、在政府采购领域应当使用信用报告。各级政府采购中心、采购机构在政府采购文件中应明确,供应商除提供规定的材料外,需另行提供企业信用报告,作为评判其资质和服务信誉的参考依据之一。

三、企业信用报告目前暂由*市社会信用服务中心出具,在信用市场发展成熟后,可由第三方中介机构出具。

四、被评企业委托*市社会信用服务中心对被评企业以前一年度12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的资信情况评估,并为评估工作提供必要合作。

*市社会信用服务中心将通过查询联合征信平台、现场调研、问卷调查、访问、会谈等形式获取评估所需要的相关信息,被评估企业应该积极予以配合。

被评企业,应在3个工作日内,向*市社会信用服务中心提供评估所需材料。*市社会信用服务中心在收到被评企业提供的所需资料后7个工作日内将评估情况通知被评企业。

被评企业在评定资信状况后发生重大涉及经营、财务等影响资信的行为时,应及时向*市社会信用服务中心通报。

五、供应商使用的信用报告在本年度内有效。参加下一年度招投标,需重新进行企业信用评估。

六、*市社会信用服务中心向企业出具信用评估报告,每次收取打印、复制等相关工本费。评估结束后,*市社会信用服务中心将提供三份信用报告正本。

七、供应商在获得信用评估报告后,需将信用评估报告正本装订投标文书正本,投标文书副本中可以使用复印件。

八、*市社会信用服务中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企业信用资信等级的评估,企业信用资信等级采用三等九级制,每个信用等级可用“+”、“—”进行微调。

采购调查报告篇7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和内部控制审计的作用

(一)内部控制是管理者为了维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保证经营管理活动的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以及各项规范的遵循性,而对经济管理活动进行调整、检查和制约所形成的内部管理机制,是组织为实现管理目标而形成的自控系统。

(二)内部控制审计的作用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调查、测试和评价,即通过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并进行相关测试来对其健全性和有效性做出评价,据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重点和规模。它可以减少对报表项目和相关账户的测试工作量,提高审计结论的可信度,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同时,通过内部控制的检查,可以向被审计单位管理者指出其内部控制系统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提出纠正和完善的建议和措施。

二、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从审计工作实际考虑,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调查内部控制的建立情况;

第二,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确认内部控制风险,确定内部控制是否可依赖;

第三,符合性测试;

第四,对内部控制做出评价,据以制定实质性审计方案。

(一)调查内部控制的建立情况。

1.调查内部控制环境。对一个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进行调查,可采取预先设计好的问卷调查。同时,还要审阅被审计单位的政策和制度手册、会计凭证和相关原始记录。内部控制环境调查主要包括下列:

(1)决策和管理层方面。公司领导能否有效地对经营管理实施控制,公司是通过哪些措施实施控制的,重大投资、购置重要资产、长期工程签订重要经济合同或协议是否经总经理核准,高层管理人员是否能及时采纳外部、内部审计人员所提出的审计建议,公司领导层是否参与资金预算的编制和审核,公司领导层是否对经营业务和财务管理中的失控情况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使之恢复正常。

(2)组织机构方面。公司在重大生产经营方面的决策权限是否划分清楚,各部门所拥有的权力和应承担的责任是否有明确规定。

(3)管理制度方面。重大投资和资产购置是否有可行性并经财务部门会审制度,公司内部是否有较严格的经济责任制并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是否有资金预算管理制度、资金归口管理制度、资产定期盘点制度。

(4)信息系统方面。会计信息及相关业务信息的报告制度是否健全,总经理在控制、评估业务活动时是否使用会计、统计和业务资料。

(5)内部审计方面。公司是否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内审工作是否富有成效。

(6)财务主管方面。财务主管是否能参与公司生产经营的重大决策,对重大支出是否亲自核准。

(7)会计机构人员方面。业务分工是否明确并坚持批准、执行和记录职能分开的内部牵制原则,会计人员离职或轮换是否办理交接手续。

(8)会计核算与管理方面。原始凭证是否经稽核人员和有关领导审核,是否有企业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是否有会计核算业务手册。

通过对上述内部控制环境信息的调查,评价该公司领导层和管理部门对控制重要性的态度和意识。

2.以物资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为例,进一步说明具体业务内部控制点的调查方法。物资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是依据公认的管理规则和被审计单位的模式来设计的,它应包括下列内容:

(1)管理环境。采购、财会、验收货物、运输部门是否相互独立,货物验收报告是否分别送交采购部门、存货保管部门、财会部门,未经批准不得存取空白支票,除零星现金外付款必须用支票或通过银行结算,支票及在银行备案的印鉴应由两人分管,不允许签发空白支票。

(2)有效性目标。应付账款登记入账前,应将供应商的发货单应与购货发票、货物验收报告相核对;供应商发货单、验收报告、购货发票应由支票签发人员检查;付款凭证在交回付款会计登账前加盖“付讫”印鉴,以防重复汇付;支票只能由出纳人员汇付。

(3)完整性目标。购货发票和货物验收报告是否预先编号,并且经常按顺序检查,防止丢失。货物拒收退回供应商后,是否及时通知付款会计,供应商发货单是否根据收到日期顺序列出清单,未核对的验收报告是否经常与有关凭证、记录相核对。

(4)批准性目标。需采购项目是否经常收到竞争性报价,采购部门对此是否认真检查;每一项采购是否都经过招投标、货比三家并经领导批准;采购是否由专职采购人员按规定的采购程序进行;支付货款的凭证是否经有关领导批准;签发支票要求两人签章,以实施双重控制。

(5)正确性目标。购入货物的数量、质量是否由独立于采购部门的验收人员来检验;付款会计是否将供应商发货单明细与购货发票、货物验收报告的数量、单价、时间相核对;现金保管和银行、现金账簿登记人员不得核对银行对账单。

(6)归属期目标。会计手册是否规定采购、应付账款入账日期填列应采用收到货物日期,现金支出日记账登记日与支票签发日应相一致。

(二)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确认内部控制风险,确定内部控制是否可依赖。

在对控制环境和具体业务进行调查,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应对内部控制的可依赖程度做出初步评价。

1.对内部控制健全性的评价。健全性评价不取决于被审计单位所建立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数量多少,而是要内部控制中是否建立了与上述调查内容相同或功能相同的关键控制点。

2.确认内部控制风险,确定内部控制是否可依赖。内部控制风险确定可采用每点得分制,每建立一个控制点得10分,没有建立控制点或控制点不适用的不得分。用控制点总得分与设计控制点总分相比:

(1)得分比例在75%以上的,可确认为控制风险估计水平“低”,内部控制可依赖程度“高”;

(2)得分比例在50%-75%之间的,可确认为控制风险估计水平“中”,内部控制可依赖程度“中”;

(3)得分比例在25%-50%之间的,可确认为控制风险估计水平“高”,内部控制可依赖程度“低”;

(4)得分比例在25%以下的,可确认为控制风险估计水平“最高”,内部控制不能依赖。

(三)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

通过对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可基本掌握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强弱环节,为进行符合性测试确定了一个前提。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是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强度令人满意的部分才须进行符合测试。它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各项措施是否真实地存在于经营业务和财务活动之中,所有工作人员在实际执行内部控制过程中是否确实遵守了内部控制的规定,内部控制本身是否有效。

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主要以“证据检查法”为主,“询问”、“现场观察”相结合的。测试范围和符合性测试规模的大小,取决于内部控制初步评价中的风险估计水平。风险估计水平低的测试范围就大,风险估计水平高的测试范围就小或直接列入实质性审计的范围。以物资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为例,符合性测试程序应包括下列:

1.抽取购货合同(或其他凭证),对购货合同及请购单的下列内容进行核对:

(1)货物名称、规格、型号、请购量;

(2)授权批准、批准采购量、采购报价;

(3)单价、合计金额等。

2.审核与所抽取购货合同有关的供应发票、验收报告、入库单、付款结算凭证、记账凭证,并追查至相关的明细与总账。

3.付款业务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抽取付款凭证作如下检查:

(1)检查是否实行费用预算控制,是否明确款项支付权限;

(2)编制付款凭证时是否与定货合同、验收单和发票相核对;

(3)检查支付货款的付款凭证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及有关明细账、总账的记录是否正确;

(4)核对检查计入有关明细账户的原始凭证,如订货单、验收单、购买发票的正确性、合法性及其金额是否与相关明细账一致,有关凭证是否经过批准;

(5)款项支付凭证是否及时入账,货款支出与记账的职责是否分离。

(四)内部控制的最终评价。

在符合性测试中,审计人员会发现被审计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但没有完全遵守,有些内部控制没有得到执行,形成部分内部控制本身无效。这就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风险估计水平进行调整并做出综合评价,然后利用评价结果制定出实质性审计方案。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1.重新调整内部控制的可依赖程度,制定出实质性审计方案。

审计人员在经过内部控制测试后,若发现部分内部控制没有得到切实执行,就应根据内部控制测试结果对内部控制的风险估计水平和可靠性重新进行调整。调整方式是适当扩大实质性审计的范围,即对符合性测试中执行无效的内部控制内容扩大为实质性审计的范围。

2.针对内部控制的缺陷,制定出实质性审计方案。

内部控制测试后,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存在的具体缺陷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这些缺陷对账户余额产生的只有对账户余额进行实质性审计才能发现。因此,应制定出下一步实质性审计方案,其方案的审计范围应为在初步评价中不得分的内部控制内容和符合性测试中存在缺陷的内部控制内容。

采购调查报告篇8

一、项目背景及调研情况分析

近年来,我公司工程建设项目硕果累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大宗物资供应招标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管理内容,起到了重要作用,实施多年来越来越规范,节约了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工程建设的复杂性,零星物资采购在物资供应中占了10%左右的比重,因程序采购量小、种类庞杂、采购频率高、达不到招标数额(多是万元以下),无法组织招标,基本上是供应部人员在市场询质、询价采购。物资采购人员个人自由裁量的空间较大,零星采购制度在各项目部的执行存在差异性,价格也不尽相同,难以有效监督,容易引发违规违纪问题,一直是监管的难点。

因此,通过分析和调研,结合公司点多面广的特点,为了加强物资零星采购的监管力度,防止物资供应人员,减少漏洞,促进各级干部和供应人员廉洁自律廉洁从业、“干事干净”,我们认为有必要开展零星物资采购效能监察。通过开展效能监察,达到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强化过程控制,保证质量,降低采购成本,堵塞经济漏洞,防止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

二、实施计划

1、1—3月份,进行项目的前期调研和相关工作论证,提出可行性报告并做好立项和上报工作,督促供应部门修订零星物资采购办法;

2、4月—6月份,纪检监察室、物资供应部深入各施工项目点对零星物资采购情况进行抽查、巡检;

3、要求各项目点的纪检监察员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对零星物资采购供应商的选择、招标、价格的确定、验收、入库、领用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督。

4、6月份,根据巡检情况,对各单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汇总,下发监察建议书或通知书;

5、6月—7月,对供应部门和项目部进行回访,检查是否整改到位,对未完成整改任务的单位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限期完成。

6、对违反有关制度的人和事,进行责任追究,由公司纪检监察部门和物资供应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7、8—9月,对零星物资采购效能监察进行总结评估和上报。

三、预期得到的效果

主要是通过纪检监察部门的效能监察工作,达到以下效果。

1、促进公司物资采购招标管理规定和零星物资采购管理办法的全面执行;开展效能监察工作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是维护企业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保证,是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强化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根据省公司年效能监察工作总体部署,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司物资零星采购管理,优化招标工作流程,规范操作程序,确保各级干部和供应人员廉洁从业,切实履行“一岗双责”,现将公司物资零星采购效能监察可行性报告如下:

一、项目背景及调研情况分析

近年来,我公司工程建设项目硕果累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大宗物资供应招标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管理内容,起到了重要作用,实施多年来越来越规范,节约了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工程建设的复杂性,零星物资采购在物资供应中占了10%左右的比重,因程序采购量小、种类庞杂、采购频率高、达不到招标数额(多是万元以下),无法组织招标,基本上是供应部人员在市场询质、询价采购。物资采购人员个人自由裁量的空间较大,零星采购制度在各项目部的执行存在差异性,价格也不尽相同,难以有效监督,容易引发违规违纪问题,一直是监管的难点。

因此,通过分析和调研,结合公司点多面广的特点,为了加强物资零星采购的监管力度,防止物资供应人员,减少漏洞,促进各级干部和供应人员廉洁自律廉洁从业、“干事干净”,我们认为有必要开展零星物资采购效能监察。通过开展效能监察,达到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强化过程控制,保证质量,降低采购成本,堵塞经济漏洞,防止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

二、实施计划

1、1—3月份,进行项目的前期调研和相关工作论证,提出可行性报告并做好立项和上报工作,督促供应部门修订零星物资采购办法;

2、4月—6月份,纪检监察室、物资供应部深入各施工项目点对零星物资采购情况进行抽查、巡检;

3、要求各项目点的纪检监察员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对零星物资采购供应商的选择、招标、价格的确定、验收、入库、领用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督。

4、6月份,根据巡检情况,对各单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汇总,下发监察建议书或通知书;

5、6月—7月,对供应部门和项目部进行回访,检查是否整改到位,对未完成整改任务的单位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限期完成。

采购调查报告篇9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医保局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9〕2号)和我市实施方案要求,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自4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平稳运行,效果良好。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稳步推进试点工作

一是市领导高度重视。2019年12月14日和今年2月26日,副市长小红同志和来英同志分别于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统筹推动试点工作落实。4月1日运行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医改领导小组组长陈浙闽同志,副市长曹小红同志和姚来英同志,于4月26日组织市医改专项小组会议,听取市医保局和市卫生健康委落实情况汇报,对前期工作给予肯定,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此外,我市成立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来英同志担任组长,景悦、李国田和王建国同志担任副组长,充分发挥不同部门优势,形成了强大的合力,为后期各项工作任务顺利推进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提前做好培训和签订协议工作。3月12日,市医保局组织358家公立医疗机构、16家中选药品生产企业、41家经营企业开展培训,推进带量采购协议签订工作,并按照协议采购金额的50%,拨付第一笔预付款1.07亿元。4月1日前,全部按时到达生产企业帐户。剩余50%第二笔预付款,将根据公立医疗机构使用情况,在10月1日前拨付。

三是采购和支付价格按时调整到位。细化国家医保局文件要求,制发《关于做好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未中选品种采购和支付信息调整工作的通知》(津医保发〔2019〕6号),并由市医药采购中心联合市结算中心开展中选品种价格信息和支付信息同步调整工作。按照“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标准,统一公布政策信息,统一受理企业申报,实施信息共享。3月26日,完成全部中选品种挂网工作。4月1日我市试点工作启动后,医保支付标准同步执行。

四是加大配套政策支持力度。出台了《市医保局关于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津医保发〔2019〕7号),进一步明确了落实医保预付,确保专款专用;减轻企业负担,确保药品供应;调整支付标准,加强政策协同;完善激励机制,合理使用药品等方面政策和要求,针对性拟订了对应中选品种的药品专项预算额度,定点医疗机构规范使用中选药品、履行合同、完成用量的,专项预算额度内基金结余全部留给医疗机构,进一步调动公立医疗机构和企业做好试点工作积极性。

五是加强试点工作的检查和巡查力度。试点工作开始之初,我局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工作人员,采取“不打招呼”的方式,到担负试点工作任务较重的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进行检查和巡查,督促更好落实国家任务。以各级公立医疗机构医保部门为依托,建立了工作群,及时反馈医疗机构在试点工作遇到的问题,明确工作要求。市药监局加大对中选药品质量检测,未发现不合格品种。

六是做好中选药品采购、使用等情况监测。落实财政拨款,完成市医药采购平台改造,增设对中选品种的监测功能,即时掌握中选药品供应、采购和使用等情况。建立日监测直报制度,市医保局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市药监局围绕药品投诉、药品短缺、中选药品采购量异常变化、药品采购订单短时未响应、药品不良反应、药品检测等6个指标开展日监测,起到了及时发现和防范风险的作用,截至目前未发现异常情况。落实国家要求,市医保局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制发《关于印发公立医疗机构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监测方案的通知》(津医保局发〔2019〕15号),组织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开展监测工作,涉及指标近30项。建立试点工作运行情况周报告制度,每周汇总中选药品供应、采购、使用情况及工作动态,上报市领导和国家医保局,截至目前共形成工作简报7期。

二、试点工作效果初显

(一)国家任务量完成情况良好

一是25个中选品种(43个品规)全部发生采购。截至2019年4月30日,中选品种已采购6432.50万片/支/粒(494.83万盒),金额8014.57万元,中选品种已完成合同量的38.09%。

二是月度药品采购量超出预期。在25个中选品种(43个品规)中,4个品规总采购量已完成合同量;7个品规总采购量已完成合同量的50%;32个品规总采购量均已超过月平均合同量。

(二)中选药品市场占有率提升

一是中选品种医疗机构使用程度明显提高。截至2019年4月30日,中选品种采购数量占同通用名同剂型药品采购数量的93.21%(中选品种采购金额占同通用名药品采购金额的73.67%)。

二是中选品种的替代效果已开始显现。截至2019年4月30日,中选品种采购数量占“基本可替代”药品采购数量的63.03%,去年同期占比为18.14%。

(三)中选药品供应充足,配送及时

一是中选药品信息可追溯。配送企业在向医院发货时100%向平台报送药品的生产批号、数量等信息。实现了信息的全覆盖追踪和时时查询。

二是中选药品供应充足。配送企业积极响应签约医疗机构采购需求,24小时订单响应率为92.97%,并按照要求及时上传中选药品库存信息,药品库存充足。

三是中选药品配送及时。所有配送企业能够充分保障医疗机构药品采购需求,合同内订单满足率达到100%。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积极做好统筹协调。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局将继续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组织作用,加强与其他成员单位的联动配合,做好中选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工作,确保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二是强化中选药品监测工作。严格落实中选药品日监测和月监测制度,及时摸清市场脉动,第一时间了解市场变化情况,妥善处理和防范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三是密切关注医保基金安全。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加强医疗费用增长的趋势研判,及时规范患者就医行为和医生诊疗行为,防止医疗费用异常增长,确保基金安全。

四是加大违法行为处置力度。发挥打击欺诈骗保联席会议作用,加强对中选药品医保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倒卖药等各种违法行为,维护良好市场秩序,确保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特此报告。

2019年5月日

市医保局关于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

和使用试点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浙闽同志: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医保局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9〕2号)和我市实施方案要求,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自4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平稳运行,效果良好。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稳步推进试点工作

一是市领导高度重视。2019年12月14日和今年2月26日,副市长小红同志和来英同志分别于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统筹推动试点工作落实。4月1日运行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医改领导小组组长陈浙闽同志,副市长曹小红同志和姚来英同志,于4月26日组织市医改专项小组会议,听取市医保局和市卫生健康委落实情况汇报,对前期工作给予肯定,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此外,我市成立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来英同志担任组长,景悦、李国田和王建国同志担任副组长,充分发挥不同部门优势,形成了强大的合力,为后期各项工作任务顺利推进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提前做好培训和签订协议工作。3月12日,市医保局组织358家公立医疗机构、16家中选药品生产企业、41家经营企业开展培训,推进带量采购协议签订工作,并按照协议采购金额的50%,拨付第一笔预付款1.07亿元。4月1日前,全部按时到达生产企业帐户。剩余50%第二笔预付款,将根据公立医疗机构使用情况,在10月1日前拨付。

三是采购和支付价格按时调整到位。细化国家医保局文件要求,制发《关于做好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未中选品种采购和支付信息调整工作的通知》(津医保发〔2019〕6号),并由市医药采购中心联合市结算中心开展中选品种价格信息和支付信息同步调整工作。按照“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标准,统一公布政策信息,统一受理企业申报,实施信息共享。3月26日,完成全部中选品种挂网工作。4月1日我市试点工作启动后,医保支付标准同步执行。

四是加大配套政策支持力度。出台了《市医保局关于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津医保发〔2019〕7号),进一步明确了落实医保预付,确保专款专用;减轻企业负担,确保药品供应;调整支付标准,加强政策协同;完善激励机制,合理使用药品等方面政策和要求,针对性拟订了对应中选品种的药品专项预算额度,定点医疗机构规范使用中选药品、履行合同、完成用量的,专项预算额度内基金结余全部留给医疗机构,进一步调动公立医疗机构和企业做好试点工作积极性。

五是加强试点工作的检查和巡查力度。试点工作开始之初,我局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工作人员,采取“不打招呼”的方式,到担负试点工作任务较重的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进行检查和巡查,督促更好落实国家任务。以各级公立医疗机构医保部门为依托,建立了工作群,及时反馈医疗机构在试点工作遇到的问题,明确工作要求。市药监局加大对中选药品质量检测,未发现不合格品种。

六是做好中选药品采购、使用等情况监测。落实财政拨款,完成市医药采购平台改造,增设对中选品种的监测功能,即时掌握中选药品供应、采购和使用等情况。建立日监测直报制度,市医保局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市药监局围绕药品投诉、药品短缺、中选药品采购量异常变化、药品采购订单短时未响应、药品不良反应、药品检测等6个指标开展日监测,起到了及时发现和防范风险的作用,截至目前未发现异常情况。落实国家要求,市医保局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制发《关于印发公立医疗机构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监测方案的通知》(津医保局发〔2019〕15号),组织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开展监测工作,涉及指标近30项。建立试点工作运行情况周报告制度,每周汇总中选药品供应、采购、使用情况及工作动态,上报市领导和国家医保局,截至目前共形成工作简报7期。

二、试点工作效果初显

(一)国家任务量完成情况良好

一是25个中选品种(43个品规)全部发生采购。截至2019年4月30日,中选品种已采购6432.50万片/支/粒(494.83万盒),金额8014.57万元,中选品种已完成合同量的38.09%。

二是月度药品采购量超出预期。在25个中选品种(43个品规)中,4个品规总采购量已完成合同量;7个品规总采购量已完成合同量的50%;32个品规总采购量均已超过月平均合同量。

(二)中选药品市场占有率提升

一是中选品种医疗机构使用程度明显提高。截至2019年4月30日,中选品种采购数量占同通用名同剂型药品采购数量的93.21%(中选品种采购金额占同通用名药品采购金额的73.67%)。

二是中选品种的替代效果已开始显现。截至2019年4月30日,中选品种采购数量占“基本可替代”药品采购数量的63.03%,去年同期占比为18.14%。

(三)中选药品供应充足,配送及时

一是中选药品信息可追溯。配送企业在向医院发货时100%向平台报送药品的生产批号、数量等信息。实现了信息的全覆盖追踪和时时查询。

二是中选药品供应充足。配送企业积极响应签约医疗机构采购需求,24小时订单响应率为92.97%,并按照要求及时上传中选药品库存信息,药品库存充足。

三是中选药品配送及时。所有配送企业能够充分保障医疗机构药品采购需求,合同内订单满足率达到100%。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积极做好统筹协调。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局将继续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组织作用,加强与其他成员单位的联动配合,做好中选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工作,确保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二是强化中选药品监测工作。严格落实中选药品日监测和月监测制度,及时摸清市场脉动,第一时间了解市场变化情况,妥善处理和防范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三是密切关注医保基金安全。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加强医疗费用增长的趋势研判,及时规范患者就医行为和医生诊疗行为,防止医疗费用异常增长,确保基金安全。

四是加大违法行为处置力度。发挥打击欺诈骗保联席会议作用,加强对中选药品医保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倒卖药等各种违法行为,维护良好市场秩序,确保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采购调查报告篇10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医疗机构,在药品采购、验收、储存、养护、调配和配发等药品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督管理。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和疫苗的使用及其质量监督管理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杭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管全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各区、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卫生、价格、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下列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并定期检查和考核制度执行情况,做好相应记录:

(一)药品质量管理责任制度;

(二)人员健康状况管理制度;

(三)药品采购、验收管理制度;

(四)药品质量信息管理制度;

(五)药品储存、养护管理制度;

(六)药品计量器具及储存、养护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

(七)特殊药品管理制度;

(八)各项卫生管理制度;

(九)处方调配管理制度;

(十)不合格药品及退货药品管理制度;

(十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管理制度;

(十二)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管理制度。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其规模和管理的需要设置药品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落实药品质量管理人员,并明确其职责。药品质量管理机构的组成人员或者药品质量管理人员应当由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或者执业药师担任。

第六条医疗机构的处方审核人员应当由具有药师以上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技术人员或者执业药师担任,药品调配人员应当由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或者执业药师担任。

第七条医疗机构的直接接触药品人员,应当通过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项目的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患有精神病、传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对本机构从事药品采购、验收、储存、养护、调配、配发工作的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

第九条医疗机构的药学技术人员和执业药师应当运用专业知识和各种药学情报资料,向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参与临床工作,并提出合理用药建议。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从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采购药品。医疗机构从与其首次发生供需关系的药品生产企业或者药品经营企业(统称首营企业)采购药品,或者采购首次购进的药品(简称首营品种)和进口药品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索取并查验相关资料。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购进药品,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建立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药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药品,不得购进和使用。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记录。药品购进记录应当具有下列内容:

(一)药品的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

(二)购货数量、购进价格、购货日期;

(三)生产厂商、供货单位;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内容。药品购进记录保存时间不得少于3年;药品有效期超过3年的,保存至药品有效期后1年。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依法批准的诊疗科目和药品使用范围设置相应的药库、药房(药柜)。

药库、药房(药柜)应当与诊疗、办公、生活等区域分开,⑾嘤ε渲靡韵律璞福?lt;/Span>

(一)便于药品陈列的设备;

(二)符合药品特性要求的常温、阴凉、冷藏和冷冻保管设备;

(三)保持药品与地面之间有一定距离的设备;

(四)药品防尘、防潮、防污染和防虫、防鼠、防霉变等设备;

(五)避光、通风设备;

(六)使用中药饮片所需的有关设备;

(七)其他保证药品安全使用的设备。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的药库实行色标管理制度。待验药品库(区)、退货药品库(区)以黄底白字标明;合格药品库(区)、有中药饮片配方的零货秤取库(区)以绿底白字标明;不合格药品库(区)以红底白字标明。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储存药品,应当根据药品质量要求,采取冷藏、防冻、防潮、避光、通风、防火、防虫、防鼠等措施,防止药品污染、变质、失效。

医疗机构对储存的药品应当进行养护,不得使用过期、失效、淘汰、霉烂、虫蛀、变质的药品。

第十六条药品养护人员应当做好药库、药房(药柜)的温度、湿度的监测和管理。温度、湿度超出规定范围时,应当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并做好记录。储存药品的常温库温度应当保持在10-30℃;阴凉库温度不应超过20℃;冷藏库(柜)温度应当保持在2-10℃;药库及药房的相对湿度应当保持在45%-75%。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储存药品的设施与地面、墙、屋顶(房梁)、散热器、供暖管道之间、药品堆垛之间应当有一定的间距或者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其中,药品与墙、屋顶(房梁)的间距不得小于30厘米,与散热器或供暖管道的间距不得小于30厘米,与地面的间距不得小于10厘米。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的储存药品应当按品种、批号分类相对集中存放。药品与非药品、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当分开存放;易串味的药品、中药材、中药饮片以及危险品等应当单独存放。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检查储存的药品。对近效期的药品和易霉变、易潮解的药品,应当视情况缩短检查周期。

第二十条医疗机构对质量不合格药品的确认、报告、报损、销毁应当有完善的手续和记录,并将质量不合格药品放置在不合格药品库(区)。

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调配药品的场所、设施和包装材料等应当符合卫生和质量安全要求,不得对药品产生污染,影响药品质量。

第二十二条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应当与诊疗范围相适应,并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或者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乡村医生开具的处方调配药品。

第二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严格依据处方调配药品,调配人员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用。对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退回开具处方的医生,经开具处方的医生更正或者重新签字后方可调配。处方审核、药品调配人员应当在处方上签字或者盖章,处方按规定保存备查。

第二十四条医疗机构调配药品应当做到计量准确。需依法强制检定的药品调配计量器具应当经强制检定合格,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第二十五条医疗机构需要对原最小包装的药品拆零调配的,应当做好拆零记录并保存原最小包装。拆零药品应当在包装袋上注明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用量、批号、医嘱使用期限、医疗机构名称等内容。有特殊要求的,应当书面说明注意事项。

第二十六条医疗机构不得向非本机构就诊者销售药品。

医疗机构不得以临街柜台形式或者以在本机构以外的场所义诊、咨询、试用等形式经营或者变相经营药品。

第二十七条医疗机构不得利用医疗业务广告进行药品宣传,其配置的制剂不得广告。

第二十八条医疗机构不得使用假药、劣药。

第二十九条医疗机构在药品使用过程中发现质量可疑药品,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妥善保存并及时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依法处理,在其检验结果确定之前,医疗机构不得自行作退货、换货或者销毁处理。

第三十条对已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确认的假药、劣药,医疗机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由其依法处理。医疗机构不得擅自作退货、换货或者销毁处理。

第三十惶?lt;/Span>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可疑情况时,应当按规定做好记录、调查、分析、评价和处理,并于每季度第一个月的5日内向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集中报告。发现新的或者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的,医疗机构应当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并于发现之日起7日内向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同时向省、市和区、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发现群体药品不良反应的,应当立即向省、市和区、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法律、法规、规章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三条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五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由所在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其改正,给予警告,并可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九条和第三十条规定的,由所在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利用医疗业务广告进行药品宣传或者制剂广告的,由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

第三十六条单位或者个人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以医疗机构名义使用药品的,由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依法查处。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自*年11月1日起施行。

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22号

《杭州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已经*年9月12日市人民政府第8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年11月1日起施行。

市长二00五年九月二十日

杭州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的质量监督管理,保障人体用药安全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医疗机构,在药品采购、验收、储存、养护、调配和配发等药品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督管理。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和疫苗的使用及其质量监督管理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杭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管全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各区、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卫生、价格、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下列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并定期检查和考核制度执行情况,做好相应记录:

(一)药品质量管理责任制度;

(二)人员健康状况管理制度;

(三)药品采购、验收管理制度;

(四)药品质量信息管理制度;

(五)药品储存、养护管理制度;

(六)药品计量器具及储存、养护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

(七)特殊药品管理制度;

(八)各项卫生管理制度;

(九)处方调配管理制度;

(十)不合格药品及退货药品管理制度;

(十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管理制度;

(十二)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管理制度。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其规模和管理的需要设置药品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落实药品质量管理人员,并明确其职责。药品质量管理机构的组成人员或者药品质量管理人员应当由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或者执业药师担任。

第六条医疗机构的处方审核人员应当由具有药师以上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技术人员或者执业药师担任,药品调配人员应当由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或者执业药师担任。

第七条医疗机构的直接接触药品人员,应当通过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项目的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患有精神病、传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对本机构从事药品采购、验收、储存、养护、调配、配发工作的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

第九条医疗机构的药学技术人员和执业药师应当运用专业知识和各种药学情报资料,向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参与临床工作,并提出合理用药建议。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从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采购药品。医疗机构从与其首次发生供需关系的药品生产企业或者药品经营企业(统称首营企业)采购药品,或者采购首次购进的药品(简称首营品种)和进口药品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索取并查验相关资料。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购进药品,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建立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药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药品,不得购进和使用。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记录。药品购进记录应当具有下列内容:

(一)药品的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

(二)购货数量、购进价格、购货日期;

(三)生产厂商、供货单位;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内容。药品购进记录保存时间不得少于3年;药品有效期超过3年的,保存至药品有效期后1年。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依法批准的诊疗科目和药品使用范围设置相应的药库、药房(药柜)。

药库、药房(药柜)应当与诊疗、办公、生活等区域分开,⑾嘤ε渲靡韵律璞福?lt;/Span>

(一)便于药品陈列的设备;

(二)符合药品特性要求的常温、阴凉、冷藏和冷冻保管设备;

(三)保持药品与地面之间有一定距离的设备;

(四)药品防尘、防潮、防污染和防虫、防鼠、防霉变等设备;

(五)避光、通风设备;

(六)使用中药饮片所需的有关设备;

(七)其他保证药品安全使用的设备。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的药库实行色标管理制度。待验药品库(区)、退货药品库(区)以黄底白字标明;合格药品库(区)、有中药饮片配方的零货秤取库(区)以绿底白字标明;不合格药品库(区)以红底白字标明。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储存药品,应当根据药品质量要求,采取冷藏、防冻、防潮、避光、通风、防火、防虫、防鼠等措施,防止药品污染、变质、失效。

医疗机构对储存的药品应当进行养护,不得使用过期、失效、淘汰、霉烂、虫蛀、变质的药品。

第十六条药品养护人员应当做好药库、药房(药柜)的温度、湿度的监测和管理。温度、湿度超出规定范围时,应当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并做好记录。储存药品的常温库温度应当保持在10-30℃;阴凉库温度不应超过20℃;冷藏库(柜)温度应当保持在2-10℃;药库及药房的相对湿度应当保持在45%-75%。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储存药品的设施与地面、墙、屋顶(房梁)、散热器、供暖管道之间、药品堆垛之间应当有一定的间距或者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其中,药品与墙、屋顶(房梁)的间距不得小于30厘米,与散热器或供暖管道的间距不得小于30厘米,与地面的间距不得小于10厘米。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的储存药品应当按品种、批号分类相对集中存放。药品与非药品、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当分开存放;易串味的药品、中药材、中药饮片以及危险品等应当单独存放。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检查储存的药品。对近效期的药品和易霉变、易潮解的药品,应当视情况缩短检查周期。

第二十条医疗机构对质量不合格药品的确认、报告、报损、销毁应当有完善的手续和记录,并将质量不合格药品放置在不合格药品库(区)。

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调配药品的场所、设施和包装材料等应当符合卫生和质量安全要求,不得对药品产生污染,影响药品质量。

第二十二条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应当与诊疗范围相适应,并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或者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乡村医生开具的处方调配药品。

第二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严格依据处方调配药品,调配人员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用。对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退回开具处方的医生,经开具处方的医生更正或者重新签字后方可调配。处方审核、药品调配人员应当在处方上签字或者盖章,处方按规定保存备查。

第二十四条医疗机构调配药品应当做到计量准确。需依法强制检定的药品调配计量器具应当经强制检定合格,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第二十五条医疗机构需要对原最小包装的药品拆零调配的,应当做好拆零记录并保存原最小包装。拆零药品应当在包装袋上注明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用量、批号、医嘱使用期限、医疗机构名称等内容。有特殊要求的,应当书面说明注意事项。

第二十六条医疗机构不得向非本机构就诊者销售药品。

医疗机构不得以临街柜台形式或者以在本机构以外的场所义诊、咨询、试用等形式经营或者变相经营药品。

第二十七条医疗机构不得利用医疗业务广告进行药品宣传,其配置的制剂不得广告。

第二十八条医疗机构不得使用假药、劣药。

第二十九条医疗机构在药品使用过程中发现质量可疑药品,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妥善保存并及时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依法处理,在其检验结果确定之前,医疗机构不得自行作退货、换货或者销毁处理。

第三十条对已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确认的假药、劣药,医疗机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由其依法处理。医疗机构不得擅自作退货、换货或者销毁处理。

第三十惶?lt;/Span>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可疑情况时,应当按规定做好记录、调查、分析、评价和处理,并于每季度第一个月的5日内向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集中报告。发现新的或者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的,医疗机构应当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并于发现之日起7日内向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同时向省、市和区、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发现群体药品不良反应的,应当立即向省、市和区、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法律、法规、规章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三条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五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由所在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其改正,给予警告,并可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九条和第三十条规定的,由所在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利用医疗业务广告进行药品宣传或者制剂广告的,由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