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工作意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4:25:37

粮食工作意见篇1

为了切实做好2013年的粮食订单工作,确保县域内粮食安全和有利于储备粮轮换补库,有利于搞活粮食经济,现将粮食订单工作的有关事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上级党委和政府的粮食产销政策,完善粮食收购和订单制度,充分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导作用,确保地方储备粮轮换补库,确保县域内粮食安全。

二、订单规模。根据前几年各地订单粳稻谷实际收购数、种粮农民可供商品粮状况平衡下达(详见附表)。各单位要结合当地的情况,总量控制,从紧掌握,相对科学合理地落实到村,平稳下达到农户。

三、订单基本政策。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抓好2013年粮食产销工作的通知》和省粮食局、农业厅、财政厅《关于认真做好2013年订单粮食工作的通知》精神,今年我县粮食订单继续实行省定政策:订单粮食收购价格以市场收购价为基准价,同时给予每50公斤不低于12元(含12元)奖励。

四、订单粮食品种。订单粮食品种为粳稻谷。经与县种子公司商定:订单粳稻谷的优质推广品种为“秀水134”、“秀水09”,继续保留“秀水03”、杂交粳稻“甬优8号”。

五、完善订单粮食预购定金发放办法。对承包面积20亩以上且粮食订单数量10吨以上,2011年度粮食订单获得“守合同重信用”aaa级以上信用农户,需购置农机具或大额生产资料的,经本人申请,村级经济组织或相关企业担保,有关程序审核批准后,可以按最低收购价预付一定比例的预购定金。各单位要十分重视抓好预购定金的发放工作,关键是认真、细致、扎实,要搞好调查,认真核实种粮大户的粮食实种面积,本人的种粮经营能力,以降低资金回收风险。

六、继续开展“守合同重信用”种粮大户评定活动。信用农户评定应具备的资格、条件和办法,仍按《县粮食订单信用等级评定实施意见》实行。信用等级分为:a级、B级、C级三级,对承包面积20亩以上且具备一定的订单量、当年粮食订单履约率在90%以上的,评为“a”级或“2a”、“3a”级、“4a”级,履约率在90%以下70%以上的评为“B”级;履约率在70%以下50%以上的评为“C”级。信用农户评定实行自愿原则,具备评定条件的规模种粮农户应在签订“订单粮食合同”时提出申请、协定或委托。在签订订单时应向种粮农户宣传,同时要切实防止弄虚作假、面积不实、数量不实。

七、认真做好种粮大户的联系工作,建立联系卡制度,此项工作的重点是通过与种粮农户经常性的沟通交流,宣传政策,传递信息,了解民情,搞好服务,达到掌握粮情、践行订单收购的目的。因此,各单位要重视种粮大户的联系工作,企业领导层面要明确每人至少有一户联系户,企业员工要有明确的划片分工,并督促员工切实做好大户的粮食产前、产中、产后的联系和服务工作。

八、完善和健全农户粮情固定调查点。根据国家粮食局和省粮食局的要求,为确保农村粮食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各单位要继续按照局里的统一按排,确定和选择好农户粮情固定调查点,要指派专人,认真建好农户粮情统计台帐,以及农户粮油分季收支平衡状况,并按要求及时、正确上报。

粮食工作意见篇2

一、粮食直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粮食直补的指导思想:以党的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全会精神,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能力和种粮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和粮食收购价格,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转换企业机制,减员增效;强化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继续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

粮食直补的基本原则:向粮食主产地倾斜,保护粮食生产地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证粮食安全;简便易行,便于操作,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农民手中;整体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转换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机制,减员增效。

二、粮食直补的内容

(一)粮食直补的范围。全县种植粮食作物农户和单位为粮食直补对象,补贴品种为原按保护价收购的小麦、玉米两大品种。

(二)粮食直补的计算依据。以省政府确定的我县补贴资金总额和年农村税费改革核定的计税面积(剔除半年内不能恢复粮食生产的经济作物和养殖面积)计算每户补贴额。

(三)粮食直补面积的核实方法。以年农业两税计税面积剔除年前半年内不能恢复粮食生产的经济作物和养殖等减少的耕地面积核定,经公示后,确定为粮食补贴实际面积。

1、粮食补贴面积以年农村税费改革核定的每户计税面积为基础,以年农业税计税清册为依据核实。

2、剔除半年内不能恢复粮食生产的补贴面积为年前半年内不能恢复粮食生产的经济作物面积、日光温室面积、征占用的耕地面积、自然毁损耕地面积等。

(1)经济作物面积:园艺产品、水产品、林木产品种植面积。

(2)日光温室面积:冬暖式日光温室塑棚、大(中)拱塑棚种植面积。

(3)征占用面积:国家建设征占用地(含退耕还林<草>)、农村兴办公益事业、企业和个人征占用耕地面积(征占用地范围参照年《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精神,即对所有征占用地减少的面积,全部剔除)。

(4)自然毁损面积:水冲河崩、滑坡、地裂缝等减少的耕地面积。

3、确定粮食补贴实际面积。

粮食补贴实际面积=年农业两税计税面积—年前半年内不能恢复粮食生产的经济作物和养殖等减少的耕地面积。

核定后的每户粮食补贴面积要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在户、组、村、乡(镇)及有关核实人签字后确定。

(四)粮食直补的标准。粮食补贴标准等于全县补贴资金总额除以经核实后全县粮食补贴实际面积,一定三年不变。

(五)粮食直补方式和计算办法。粮食直补方式按亩均补贴标准和粮食补贴面积计算每户补贴额。

1、确定每亩平均补贴标准。按省政府确定的我县补贴资金总额除以核定的全县粮食补贴面积,确定亩平均补贴标准。

每亩平均补贴标准=省政府确定的我县补贴资金总额/全县粮食补贴面积总额。

2、确定直补乡镇补贴资金总额。按照确定的亩平均补贴标准乘以核定的乡镇粮食补贴面积,确定乡镇补贴资金总额。

乡镇补贴资金总额=核定的该乡镇粮食补贴面积×亩平均补贴标准。

3、确定每户农民补贴数额。按确定的亩平均补贴标准乘以核定农户的粮食补贴面积,确定每户农民补贴数额。

每户补贴资金金额=该农户粮食补贴面积×亩平均补贴标准。

(六)粮食直补操作的程序。由乡镇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逐户核实粮食补贴面积,报县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县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汇总后,制定县粮食直补具体实施方案,经省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后,批转各乡镇执行。

(七)粮食直补资金的兑付。对农民补贴资金兑付工作由乡镇财政所承担直接兑付给种粮农民,不得由乡镇其他部门或村集体集中代领转付。对农民补贴的总值和农业税的征收原则上实行“征补两条线”的办法,即农户凭本人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粮食补贴通知书》、《粮食直补资金发放凭证》和粮食直补资金存折到所在地农村信用社领取粮食补贴。

(八)粮食直补资金来源。粮食补贴资金全部由县财政在粮食风险基金中安排解决。

(九)粮食直补资金的管理。补贴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县财政部门在粮食风险基金户下设立“粮食直补资金”专户。乡镇统一在所在农村信用社开设“粮食直补资金”专户。

三、粮食直补的实施步骤

我县粮食直补工作在县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县、乡两级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

粮食直补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宣传发动阶段。

1、成立机构。由县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协调、指导全县粮食直补工作,增加县农发行为县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县税改办下设立粮食直补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粮食直补各项工作。组长由财政局局长担任,副组长分别由县农税局局长和财政局、农林局、监察局主管局长担任,组员从县税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调。同时从财政、农林、监察部门抽调16人,分包乡镇,粮补小组副组长分片包抓,指导开展粮食直补工作。建立县税改领导小组负责制下的乡镇税改领导小组负责制和部门岗位责任制。

2、召开全县动员培训会议,全面安排部署粮补工作。

3、广泛宣传政策。县税改办要印发《县粮食直补政策宣传提纲》,充分利用多种形式,深入宣传粮食直补的重要意义、目的、内容和各项政策,宣传要做到进村入户,张贴上墙,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第二阶段:为制定方案阶段。

1、核实粮食补贴实际面积,以年农村税费改革核定的每户农业两税计税面积为基础,以年农业税计税清册为依据,剔除该户年前半年内不能恢复粮食生产的经济作物(园艺产品、水产品、林木产品)面积,日光温室面积、征占用(含退耕还林<草>)的耕地面积要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在户、组、村、乡(镇)及有关核实人签字后,确定到户粮食补贴实际面积。

2、各乡镇核定的粮食补贴面积于月5日前报县税改办审批,上报内容包括:核定的农业两税计税面积,应剔除的面积、粮食直补面积和分户清册等。同时上报基本情况:人口、农户总数、行政区划数、总面积、耕地、种粮面积、经济作物面积、复种指数、分品种的粮食产量、平均亩产、粮食收购量、粮食产量、粮食消费量等。全县实施方案于月10日前报市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月5日前对乡镇批转省批方案并实施。

第三阶段:为组织实施阶段。

各乡镇要按照县上批转的省批方案,严格操作程序,规范操作办法,制订补贴分户清册。

1、严格按照县上批复的标准,及时做好各户粮食直补资金的分配工作。各乡镇要及时将补贴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农户,组织人员及时编制统一印制的《粮食直补分户清册》。《清册》内容要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确保直补资金兑付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各乡镇要于月10日前将《清册》上报县税改办审核。

2、发放粮食补贴通知书和粮食直补资金存折。各乡镇按照县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定的《粮食直补分户清册》填写《粮食补贴通知书》,同时由各乡镇农村信用社对每一个享受直补的农户办理银行存折。《粮食补贴通知书》和粮食直补资金存折由乡镇财政(农税)所人员直接送达粮食补贴农户。月25日前全部发放到户,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补助到种粮农户手中。

粮食工作意见篇3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贯彻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关心和支持农民生产和生活,维护农民利益,构建和谐社会。

总的原则:“三不变、两适当”原则,即:与水稻实际种植面积挂钩的补贴办法不变,本县境内(岗埠农场、农场单列)凡种植水稻的农户都享受补贴,标准为每亩补贴20元,不受原农业税纳税面积限制,县各部门所属场圃的水稻面积申报及补贴资金兑现由其主管部门负责,本县农民在县外承包种植水稻的,由被承包单位负责补贴;粮食主产区范围不变,我县属粮食主产区,直补资金由省财政负担;资金管理方法不变,直补资金实行专户管理,通过“一折通”到户;适当简化操作程序;适当推迟面积核实和资金兑付到户的时间,在水稻栽插结束后核实面积。粮食直补工作重点要抓好农民申报、面积核实、张榜公示和资金兑付四个工作环节。

二、实施步骤和办法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

各乡镇(场)要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使粮食直补政策家喻户晓,营造全民关心粮食直补、了解粮食直补、参与粮食直补工作的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直补面积的申报和公示阶段

具体步骤为:

1、认真申报。各乡镇(场)6月30日前召开会议,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由村、组干部逐户核实农户今年实际种植的水稻面积,不得以原纳税面积限制,认真填好分户清册。分户清册(附表一)从乡镇(场)财政所(财务科)领取。财政所提供的分户清册是全部农户名单,其中没有种植水稻的农户不得填报。清册要经农户本人签名盖章(或签名加按手印)确认,并由填报人员签名,村民组长签字,责任明确到人。对因本人不在家等原因由他人代签名的,要签上代签人姓名,并责成由代签人负责,及时与其联系,并指定一名村干部负责,代为办理申报手续,此项工作必须在7月3日前完成。

2、严格核实。在统计分户种植面积期间和结束后,村、组干部一定要严格核实面积的准确性,既不能漏报,也不能虚报,确保申报面积的真实性。对乡村面积申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广泛公示。在水稻面积申报和乡、村核实后,以经过农户确认和乡、村核实的面积为依据,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用复印件全部张榜公示,这是今年确保直补面积准确性的关键,决不能走过场,更不能暗箱操作,要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抓好公示工作,公示时间必须保证7天以上,因风雨或人为原因造成公示栏损坏的要重新公示,确保农户看到、看清、看全。全县统一公示时间为7月4日-10日。各乡镇(场)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的公示栏要留有图片资料,以备检查。公示期间,县、乡都要设立和公布举报电话,县农业局举报电话。

4、对分户登记和公示中出现的问题,要按政策规定及实施意见有关要求,及时纠正处理,确保申报的面积不重、不漏、不虚,准确无误。

5、公示结束并确认无异议后,以分户清册(附表一)汇总村级统计表(附表二),以分村统计表汇总本乡镇(场)的统计表(附表三)。每个清册、统计表必须由填报人和各级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各级公章进行确认,清册和统计表均一式三份,一份复印件作公示用,原件和另外一份复印件于7月10日前统一报到县农业局综合科,因拖延时间而影响到全县和全市的上报的,后果自负。公示的图片资料随同补贴清册一并报县农业局。

第三阶段:组织核查阶段

县农业局在各乡镇(场)核实的基础上,根据填报的清册,抽调人员组成核查小组,开展水稻面积核查工作。

1、核查以行政村为单位,抽查村民小组和农户,核实农户实际种植水稻面积、对申报的面积是否确认、村民小组对申报的面积和补贴资金是否公示等。

2、核查小组实地查看村民小组的公示栏,确认公示的面积和补贴金额是否与上报的清册一致,农户在公示中反映的问题是否及时处理等。

3、对组、村、乡镇(场)汇总上报的清册进行准确性复核。

第四阶段:汇总上报阶段

各乡镇(场)在完成申报登记、及时处理公示中出现的问题并确认无误后,由乡镇(场)长在汇总表上签字并加盖政府公章,7月10日前交农业局,由农业局汇总,将直补清册交县财政局。县财政局经复核后,据此拟定全县直补方案,并于7月12日前报县政府审批,上报市财政局、农业局。

第五阶段:直补资金兑付阶段

今年农业税已全部免征,根据省要求,我县作为粮食直补资金实行“一折通”发放试点县之一,已制定了《县财政涉农补贴资金实行“一折通”发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政发〔〕83号)。今年的粮食直补资金全部通过“一折通”发放到农户。具体安排为:

1、各乡镇(场)在直补面积的申报和公示阶段,要将“一折通”农户信息采集表中的“序号、户主姓名、身份证号”等资料一并填入申报清册,以便于编制直补资金兑付清册和“一折通”的操作。

2、县乡财政部门要认真按照农业部门提供的农户实际种植水稻面积,核定粮食直补金额。并将核定后的粮食直补清册交县信用社,作为信用社向农户“一折通”发放直补资金的依据。

3、各信用社根据财政部门提供的直补资金兑付清册,通过“一折通”方式,于9月20日前将粮食直补资金全部打入农户存折。

4、通过乡镇财政服务大厅或定时定点向农户直接发放“一折通”,农户凭身份证到财政服务大厅签字或盖章后领取存折,严禁村、组干部代领,资金兑付过程中不准抵冲任何费用。

5、县乡财政部门要加强对直补资金的管理,资金进入专户封闭运行、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抵顶其他费用。

6、在资金兑付期间,县财政局开通粮食直补工作监督电话。

三、工作责任和要求

对农民实行粮食生产直接补贴,是贯彻落实党的“多予少取”方针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涉及农村千家万户的一项实实在在的惠农政策,各乡镇(场)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把粮食直补工作作为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抓紧抓好。

首先,各乡镇(场)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增强做好粮食直补工作的自觉性。对农民实行粮食直补是一项政策性强、面广量大且很复杂的工作,一定要从维护农民利益、保护和促进粮食生产、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责任的重大,各乡镇(场)要对本地区的粮食生产直补负全责,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工作,将这件惠及农民的事情做好,坚决杜绝因粮食直补问题而引发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粮食工作意见篇4

一、充分认识建立粮食收购市场联合执法机制的意义

2012年5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标志着粮食流通管理进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按照《条例》规定,县级以上粮食、工商、价格等行政管理部门均负有对粮食流通进行依法监管的职责。“情融民生、依法管粮”是贯彻落实《条例》、规范粮食收购市场秩序的必然要求。开展粮食收购市场联合执法,建立健全粮食收购市场联合执法机制,是提高执法效率、增强执法效果、减少执法成本、规范粮食市场秩序、全面推进依法管粮的重要举措,对确保全市粮食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明确执法权限和范围,掌握执法职责和重点

根据《条例》规定,在联合执法检查中,市粮食、工商、物价管理部门分别重点检查以下事项:

(一)市粮食局负责对以下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无证(《粮食收购许可证》)收购的;涂改、倒卖、出租、出借《粮食收购许可证》的;粮食收购者未执行国家质量标准的;未及时支付售粮款,违规代扣、代缴税费和其它款项的;粮食经营者未按规定建立粮食经营台账或台帐保留时间不足三年的;未按照规定报送粮食经营基本数据和有关情况的。

(二)市工商局负责对以下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粮油经营者和从事粮食收购的经营者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的行为;无证收购粮食的;在粮食销售活动中囤积居奇、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掺杂使假、以次充好、销售有毒有害、霉烂变质、陈化粮食等扰乱市场秩序和损害消费者利益的。

(三)市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对以下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粮食经营者未按照规定公示粮油产地、销售价格、计量单位的;从事粮食收购未公示粮食收购价格的;采取压级压价、价格欺诈、垄断或者操纵价格、不按照规定执行最低收购价的。

三、建立四项制度,落实联合执法机制

(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粮食、工商、发改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第一个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各部门分管领导参加,研究落实联合执法任务,制定执法措施,加大业务指导力度,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集中精力和时间,开展统一执法行动,保证各项执法检查内容落到实处。

(二)建立联合执法制度。按照联合执法工作安排,在联合执法行动协调工作组的统一领导下,实施联合执法行动,重点查处无证照收购粮食、压级压价、不按规定兑付农民售粮款、有意克扣斤两等损害种粮农民利益的违法违规现象,达到提高执法效率、保证执法质量、节约执法成本的目的。

(三)建立联动交流制度。通过建立三执法部门间的联动互动制度,相互交流执法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加强沟通和协调,在工作中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取长补短,共同维护好粮食收购市场秩序。

(四)建立执法案件移送制度。在联合执法行动中对不属本部门管辖的行政执法案件要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部门办理。移送案件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将案卷材料移交给有管辖权的部门,有管辖权的执法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受理。同时,案件处理完结后,要向移送部门通报办结情况。

四、健全协调工作机构,保障联合执法开展

粮食工作意见篇5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抓好2009年粮食生产的通知》(浙政发〔2009〕3号)及浙江省农业厅浙农专发〔2009〕29号《关于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的精神,现就开展我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开展粮食功能区建设,以提高当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开展项目实施。要求各镇乡街道集中力量建设一个连片千亩以上的粮食生产核心产区,使之成为旱涝保收的稳产区、解决季节性抛荒的带动区、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区、统一服务的先行区、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的示范区,从而带动我市粮食生产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主要原则

(一)突出重点原则。明确粮食生产发展的重点区域、重点设施、生产中存在的重点障碍因子和重点发展方向等,解决重点地区制约当地粮食产业发展瓶颈问题,扩大面积,增加产量,提高效益。

(二)讲求实效原则。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应与各镇乡、街道(乡)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注重资金投入效益,重视千亩畈的长效管理和高产示范活动的延续性。

(三)集中建设原则。省、市、县各级涉及粮食生产的项目将优先实施于粮食生产功能区,集中资金,保障高产示范活动的顺利实施。省、市、县将三级联动推动功能区建设健康有序开展。

(四)生态优化原则。注重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注重粮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生态优先,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实施内容

(一)配套基础设施。对未进行中低产田改造、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土壤障碍因子明确的大畈,优先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对已实施改造,但因年久失修等原因造成粮食生产能力下降的大畈,重点进行针对性的基础设施修复和完善,达到高产示范的生产要求。

(二)开发冬季农业。对全年抛荒的农田实行土地流转,对空闲时间超过3个月冬闲田实行季节性转包,将土地集中到种粮能手的手中,有效制止农田抛荒。积极开发利用冬闲田,宜粮则粮、宜经则经,要大力推广油菜—稻、蔬菜—稻、春粮—稻、绿肥—稻、草莓(西瓜)—稻等稳粮增效种植模式。

(三)实行统一服务。通过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服务小分队、实施小组等组织,在功能区积极开展“五统一”服务。

(四)示范先进技术。以优质高产良种、省工节本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无公害安全生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肥药双控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和机械化插种收割等技术为示范重点,根据当地实际明确主推技术,每个功能区落实10户以上科技示范户。扩大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面积,提高技术到位率,扩大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五)开展高产攻关。通过良种良法配套,以提高单产水平,夺取作物高产为目标,开展高产攻关,研究高产规律,提出高产配套技术,做好苗情观测和田间管理档案记录。每个功能区设立若干块高产攻关田,要求高产攻关田占总面积的1%以上。

(六)组织技术培训。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努力提高技术到位率。每个功能区每年举办相关的技术培训,努力扩大培训面,做到每两年对功能区内所有农户轮训一遍。

(七)加强辐射带动。在功能区中树立牌子,标明应用的作物品种、技术、目标产量、实施单位和责任人等。在关键生产环节,组织管理人员、农技人员、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等进行参观考察,每个功能区每年组织召开现场会1次以上。要通过广播、电视、黑板报等形式加大宣传,带动技术普及,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四、项目申报

粮食功能区建设实行项目申报制,一年申报,三年实施。

(一)申报条件

1、符合规划要求。选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应符合当地镇乡街道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范围明确,位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域内。

2、明确申报主体。项目申报主体一般为乡(镇)、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场或种植大户等。

3、具有一定规模。集中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含1000亩)。

4、有明显的示范效果。功能区所在区域应属于当地粮食主产区,交通相对便利,农户集中,示范带动效果较好。

(二)申报立项

在项目申报时,须编制可行性报告,内容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项目实施地点、规模;项目建设总体目标及分年度目标;分年度实施计划及主要措施;分年度资金筹集及使用安排等。可行性报告上报市农业局,由农业局会同财政局择优推荐上报省农业厅。由省农业厅汇总后,组织专家现场踏勘和评议论证,提出立项计划,报省政府审核批准后下达立项计划。

(三)申报要求

要求每个镇乡(街道)至少确定一个点,编制可行性报告,可行性报告格式参照《*市农业建设储备库项目立项指南》的《农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报告一般格式和要求》。材料要求一式5份,于6月底前报市农业局粮油站,并通过农民信箱发送电子文档。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乡、街道要把粮食功能区建设作为确保粮食稳定发展的中心工作,作为依靠科技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抓手,精心组织实施,务必抓出实效。并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加大行政领导和技术指导力度,确保粮食功能区建设顺利开展。

粮食工作意见篇6

粮食事关国计民生,事关稳定发展。近年来,我市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规范和强化粮食储备,确保粮食安全,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粮食生产功能区为载体,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支撑,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强化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完善粮食生产考核奖惩机制,确保粮食安全和产销工作稳定发展。

二、目标任务

按照“稳定面积、提高单产、确保总量”的要求,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稳定在44万亩和22万吨左右,确保完成年度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任务,粮食生产和储备水平明显提高,科技支撑水平显著增强,生产经营方式不断优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三、工作措施

(一)落实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1.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严格按程序和标准做好各级各类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兑现,确保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保险补贴和大户直补、农业生产机械作业环节补贴、粮食生产功能区内水稻育秧补贴等中央、省政策性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通过政策的导向作用,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2.扩大地方良种购种补贴范围。将大小麦购种补贴纳入地方良种补贴范围,对购买水稻、大小麦良种的农民,给予常规水稻和大小麦良种每公斤1元、杂交水稻良种每公斤6元的良种购种补贴,在购种时直接兑现。

3.继续执行“订单粮食”价外补贴政策。鼓励农民多种粮、多售粮,晚稻订单重点向粮食生产功能区、信用种粮大户和粮食专业合作社倾斜,所售晚稻订单继续给予12元/百斤的价外补贴;市级水稻良种繁育单位“订单”种子粮参照执行。

4.开展粮食产销先进评选活动。经考核、评选,对获得粮食生产先进单位、优秀种粮大户、优秀售粮大户、优秀粮食产销企业、优秀粮食专业合作社、优质高产示范方等给予表彰,并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项目补助。

(二)依靠科技,努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1.深化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把高产创建活动作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水平的重要途径,以农业部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为契机,全面深化百亩核心攻关田、千亩展示示范、万亩辐射带动工程建设,大力培育科技示范户和优秀种粮大户,每个镇街道水稻高产创建示范面积不少于当年水稻种植面积的10%,并至少建立一个千亩水稻示范方。

2.加快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推广。扩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应用覆盖面,大小麦重点推广“秀98-11”、“扬麦10”、“扬麦11”,水稻主要推广“秀水134”、“秀水114”等优质高产品种,全面推广单季晚稻“五改”技术,强化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统防统治、机械化插秧、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指导农民适时完成晚稻播种工作。不断创新农作制度,大力推广“千斤粮万元钱”等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提高复种指数和种植效益。加强农艺与农机结合,积极扩大应用粮食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提高水稻机收、机耕和机插率,提高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增加烘干机械设备投入,提高粮食机械烘干覆盖面。积极创造条件扩大杂粮种植面积,增加粮食总量,稳定粮食生产。

3.适时完成晚稻、大小麦播种。农业、水利等部门要抓好适时早播的技术指导和灌溉设施的安排,晚稻机插秧播种期宜在5月15日至6月5日,直播稻播种期宜在6月5日至10日、最迟不超过6月15日;大小麦提倡套播,稻草切碎覆盖还田,小麦播种期宜在10月25日至11月10日,大麦播种期宜在11月10日至20日。

4.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服务。结合“走基层、联基地、访农户”活动,各镇街道和农业部门要组织农技人员在农业生产关键季节和重要环节,深入生产第一线,搞好指导和服务,切实为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要充分运用农业专业技能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和学历培训等,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种粮水平。

5.切实抓好防灾减灾。建立农气会商等制度,切实做好气候条件的跟踪分析,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病虫害发生动态,加强各种灾害的监测预警,及时预警信息,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全力做好科学抗灾减灾,努力将各类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三)加大投入,不断改善粮食生产条件

1.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粮食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和主要抓手。要根据《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2010—2018年)》,按照基础设施完善、耕地质量提升、生产技术先进、服务体系健全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细化年度建设规划,整合新增粮食产能、水稻产业提升、农业综合开发等各类项目和资金,确保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任务,到2014年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达到128个、12.29万亩,其中2012年完成2.39万亩。

2.不断完善农田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大圩区建设力度,及早发挥圩区工程在粮食生产防灾减灾中的作用,2012年全面启动12个、面积9.5万亩的圩区建设,全面完成4个,基本完成8个。实施农田排灌设施更新改造工程,对部分年久失修、灌排设施不配套的区块,实施更新改造和完善配套,完成8个省级小农水项目建设,积极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基础设施完好率和灌溉效率。

3.着力提高耕地质量。完成2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试点,新启动1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土壤培育工程。鼓励冬绿肥种植翻埋、农作物秸秆还田、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农田耕作层轮流深翻、测土配方施肥,提升耕地质量。全面提升测土配方施肥应用面,2012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65万亩次。

4.提高良种供应能力。深入实施种子种苗工程,着力改善良种繁育基础设施,提高良种繁育、供应和应急能力,建设3000亩良种繁育基地和2个示范性育苗(秧)中心。2012年全市水稻统一供种率达到60%,良种覆盖率达到99%。

5.推进粮食烘干设施建设。加大国有企业粮食机械烘干设施建设,鼓励民营粮食企业、粮食经纪人投资建设粮食烘干中心。2012年力争新增机械烘干粮食1万吨以上。

(四)创新机制,着力增强粮食产销组织化程度

1.培育粮食规模经营主体。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和粮食优先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偿流转,培育适度规模粮食经营大户,增加粮食生产规模效益。积极鼓励农户把土地季节性流转给种粮大户种植,减少季节性抛荒。大力发展粮食订单生产。鼓励企业在省外粮食主产区建设粮食生产基地,重点抓好安徽早稻、苏北晚稻、东北玉米的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保证我市地方储备和饲料粮源的落实,改善居民粮食消费结构。

2.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大力扶持统一育秧、统一植保、统一耕种收的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化水平。

3.发挥村级组织在粮食生产中的服务功能。发挥新形势下村级组织在“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下“统”的功能。通过村级组织直接或领办、参与各类合作组织等方式,开展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拓展村级组织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服务功能,在服务中发展壮大村级组织实力,在壮大中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

(五)落实责任,确保全年粮食产销任务落实

1.分解落实任务。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市政府与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签订粮食安全生产责任书,各镇街道要按照粮食生产行政分级负责制的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将市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分解,落实到村、户、田。

粮食工作意见篇7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

要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切实抓好工作落实,结合工作职能,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组织实施本单位本系统的学法用法和面向社会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工作领导,建立健全“六五”普法工作机制,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组,确保工作有领导管,有具体人员负责,工作落到实处。

进一步健全完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机制、保障机制、目标责任机制和考评考核机制。加大督导检查力度,与县法建办要求保持一致,确保一年一考核工作中符合标准,考核达标。促进我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发展。

强化工作创新,根据形势发展要求,积极创新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形式和载体,增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广大群众对法律知识的需求。

强化阵地建设,继续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的优势,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公示栏、法制宣传橱窗、法律图书角、墙报等法制宣传阵地建设。不断推进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明确工作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工作目标任务和经济发展大局,以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服务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为中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依法治理,扎实抓好“六五”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加快我县“科学发展、奋力跨越”步伐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作用

(一)突出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群众生产生活、社会和谐稳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宪法》。深入学习《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宣传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秩序相关法律法规。

(二)广泛开展“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公民法制宣传教育,引导粮食系统的干部职工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益、履行义务、表达自己的诉求、解决矛盾和纠纷,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社会风尚,使国家粮食法规真正走进粮食行业和种粮农民,使全行业真正懂得,学法用法不仅要讲权利,维护自身权益,也要讲义务,承担自己该负起的法律责任。

(三)继续抓好粮食行业依法治理。围绕党和国家粮食工作大局,针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检查。如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问题、农民售粮利益保护问题,储备粮安全问题、粮食收购资格审核问题、粮食统计台帐检查问题、粮食质量和生产安全问题等,组织粮食行政执法检查活动。

四、加强普法培训力度,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

(一)夯实基础,扎实抓好“六五”普法骨干培训工作。建立充实普法联络员队伍,进一步明确普法联络员工作职责,切实加强普法专职、兼职、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强对普法骨干的培训和指导,积极开展“六五”普法骨干培训,努力培养一批素质全面、业务过硬的普法骨干队伍。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县法建办举办的“六五”普法培训,提高法律素质,为“六五”普法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二)配合县法建办、学校、社区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总结“法律六进”活动的成功经验,完善“法律六进”活动的工作制度,创新“法律六进”的活动形式,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层次,广泛组织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把有利于化解矛盾纠纷、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法律法规及时送到每个干部群众手中,推动我县“法律六进”活动的进一步深化。

(三)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健全、落实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法制讲座、法制培训、法律知识考试考核等制度,把法制教育纳入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规划,进一步丰富领导干部法制学习内容,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经常化、制度化。

(四)深入开展公务员法制宣传教育。突出与履行职务相关的专门法律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公务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公务员每年法律知识培训时间不少于40学时。

(五)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青少年法制教育格局,充分发挥课堂法制教育主渠道作用。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广泛组织适合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充分调动青少年学法用法积极性。切实加强社会闲散青少年、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

粮食工作意见篇8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20*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按照上级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出的要求,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和本局中心工作,以“巩固平安创建成果,推进和谐社会创建进程”为目标,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着力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确保社会持续稳定,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其具体工作分解如下:

1.进一步加强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宣传和组织领导,完善集中宣传与经常性宣传相结合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机制,认真组织开展好综治集中宣传月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全面落实“五五”普法规划,推动法制建设进程,组织干部职工以学法为依托,扩大综治工作的宣传面,其内容主要以全国“五五”普法教材《干部法律知识读本》和市法制办编印的《“五五”普法学习资料》为基本教材,结合本部门和行业的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学习,突出抓好宪法的学习宣传,大力宣传基本权力与基本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治建设的基本原则、方针、政策和理论;保障国家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社会事务管理和司法活动等主要法律制度的贯彻落实;粮食流通行政执法人员既要认真学习粮食流通专业性法律法规,又要学习熟悉《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等通用法律法规,各企业的从业人员既要学习粮食流通法律法规,又要学习粮食流通有关规章、国家粮食行业标准等;要抓好与干部职工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大力开展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保护和职工权益保障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依法疏导、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突出抓好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加强单位内部治安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学习。同时,大力宣传见义勇为的先进事迹,大力表彰见义勇为先进集体和个人,弘扬社会正气,建立健全平安创建长效机制,不断总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学习和借鉴外单位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指导本局综治工作和平安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2.巩固平安创建成果,推进和谐社会建设。20*年是巩固平安创建成果的关键之年,我们要按照县综治委的要求,进一步把平安创建活动引向深入,全面落实创建措施,确保创建工作卓有成效。要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切入点,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平安创建的各项措施,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千方百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减少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企业要抓好综治和平安创建工作的安排布置检查督促落实,与从业人员签订好目标管理责任书,完善责任制,明确抓综治和平安创建工作的专兼职人员。同时要经常性地对本企业从业人员进行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使企业人员的综治参与意识普遍得到提高。

3.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制度,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认真总结近几年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工作经验,充分发挥各企业机关各股室及广大干部职工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积极作用,重点抓好基层企业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特别要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的风险评估制度,确保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不稳定因素,使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有效解决,预防和减少“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加强和改进工作,畅通诉求渠道,解决问题,防止和纠正损害职工及群众利益的行为,预访和妥善处理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切实维护职工及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注重工作方法,发挥政治优势,引导从业人员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正确地统一起来,特别是改制企业和改制未结束的企业,要按照政策规定,认真解决好各种矛盾和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发现可能引发的苗头,对这些苗头要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早处置,要杜绝恶性案件,控制多发性案件,对发生的案件、纠纷要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积极配合协查调处,确保稳定。对职工要做到一月一次学法,全年一次法律知识测试,一月一查纠纷苗头,一季度一次治安考评,半年一次治安小结,一年一次全面评议,抓好重大节日、敏感时期和重点人员思想动态的排查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4.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中央综治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加强人口信息登记工作,完善出租房屋的登记造册管理;做好常年安全保卫,落实好守楼护院人员、值班人员,配合社区抓好安全文明小区的创建工作。

5.严密防范“”等组织的渗透颠覆与分裂破坏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加大反的警示教育力度,抓好对“”等人员的教育转化工作,严禁“”人员造谣滋事。

6.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管,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化物品严加管理,严格落实责任制,严防丢失、被盗和流散社会。制定各项安全事故、灾害事故的紧急处置预案,突出抓好交通、防火、防盗及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安全工作,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消除安全事故隐患。

粮食工作意见篇9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始终作为农业工作“重中之重”,围绕“稳定面积,主攻单产,规模种植”这一核心,全县广大农技干部要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粮食生产工作中去,要积极宣传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今年我县粮食种植面积达到77.5万亩,其中水稻60万亩,旱粮17.5万亩。粮食总产达到28.47万吨的目标。各乡镇农技站、局属各单位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任务,配合当地政府尽职尽责开展工作。同时要认真做好粮油面积的核实、汇总、上报工作,为及时兑现国家惠农政策提供依据。要广泛开展水稻保险政策宣传,积极引导农民参保,力争达到水稻保险全覆盖。

二、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辐射带动提高全县单产

粮油高产创建是全局今年的重点工作,全县拟建37个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基地(其中2个万亩、34个100-200亩的水稻基地、1个万亩油菜基地),要全力办好示范基地,为提高粮油单产树立样板,要求示范基地粮油单产比其它粮油单产高50-80公斤,以带动全县粮油单产提高10公斤目标任务的完成。县农技中心与乡镇农技站要尽快落实计划,并制订粮油高产创建实施方案和技术路线,报局备案。此项工作将作为加分项目列入年终目标考评。

三、推广节本增效技术,确保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继续加大水稻抛秧、直播、机插等轻简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特别是机插秧,全县各项轻简技术推广面积应用达到30万亩以上,实现每亩节本增收30元的目标。在全县36个乡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服务,采集土样1800个,检测土样1800个,发放施肥建议卡3万份,保证全县测土配方应用面积达60万亩以上,力争每亩节本增收40元。

四、狠抓病虫害测防治,全力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农作物病虫害的测报和防治,是事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各农技站要高度重视。一是在5月—10月份,每周一至周三必须深入田间调查病虫发生情况,及时向当地政府和县植保站汇报病虫发生实况及防治情况;二是要求全年编印病虫情报8期以上,并协助乡镇送到村组、农户,重要病虫情报要实行农户签收,且需报县植保站备案;三是抓好一个200—400亩的病虫综合防治示范点;四是进村入户指导农民科学防治病虫,确保当地乡镇成片绝收面积不超过10亩,全乡镇病虫害损失率不超过5%;五是要大力发展植保专业合作组织,推动水稻病虫害预防统治,每个乡镇农技站要指导农民建立1个以上植保合作社。

五、培植科技示范户,努力提高农民种田水平

农技干部在深入村、组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的同时,要有针对性的培植科技示范户。一是要求每个农技干部要到所驻村举办培训班2期以上,发放资料300份;二是要求每个农技干部培植科技示范户10户以上,把示范户培训成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的带头人和明白人,并以此为纽带,提高全县农民的科技种田水平;三是要认真实施好农技推广体系示范县项目,严格按要求抓好农技人员自身知识培训和10户联系户的技术指导工作,确保项目顺利验收并取得实效。2012年全县培植100亩以上种植大户达到100户以上。

六、以专业化服务组织为依托,积极探索农技服务新模式

各农技干部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和精神,在土地流转、粮食生产合作社、病虫害专业防治、工厂化育秧、农机专业化服务等领域要进行大胆尝试,摸索农业规模化生产新途径。各乡镇农技站都要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工作,并加大宣传和示范推广力度。

粮食工作意见篇10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工作要求,着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我镇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经研究,决定对全镇粮食生产进行专项考核。

一、考核内容

1、加强植保服务组织建设(15分)

(1)新建或完善1个以上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做到有机构、有章程、有人员、有行为、有能力,每个服务组织内机械不少于6台,统防面积不少于500亩计5分;

(2)稻麦主要病虫害统购统防面积不少于60%(生产损失率不超过3%)计10分,按完成任务比例计分。出现一起因生产损失而造成社会影响事件的不得分。

2、推广粮油高产优良品种(10分)

(1)稻麦等主要农作物推广高产优良品种。覆盖率不少于95%,统供率不少于80%计8分,按完成任务比例计分;

(2)提高播种质量,确保生产安全计2分,发现一起因出苗不足而造成社会影响事件的不得分。

3、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50分)

(1)水稻机插秧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在85%以上(镇区村、省道和高速沿线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达100%),按照市定每400亩水稻配备一台高速乘坐式插秧机的标准,今年每村不少于1台,1500亩以上的村不少于2台计25分,按完成任务比例计分;

(2)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以上、农机服务组织作业面积占机械化作业面积达80%以上,耕地面积在500亩以上的村,新增55马力以上大中拖配套秸秆还田机不少于1台计15分;

(3)每个村须新办有1个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计10分,未完成不得分。

4、创建高产标准示范方(10分)

稻麦高产示范方面积不少于300亩(镇区村、农业园区所辖村不少于200亩),要做到有牌子、有班子,统一品种、统一种植、全程机械化、育秧集中化,稻麦亩产量在1000公斤以上。经验收达标记满分,达不到要求的按未完成的工作量酌情扣分。

5、努力提高秋播生产水平(15分)

(1)佳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2)全面整治内外三沟,确保沟系配套;

(3)推广农田深耕翻和机条播面积不少于30%;

(4)麦种统供率在80%以上;

(5)有一个面积在200亩以上的高标准示范方,按完成任务比例计分。

6、加分内容

(1)大力推广高速乘坐式插秧机,每新增1台,加记5分,每新增55马力以上大中拖配套秸秆还田机1台加5分。

(2)大力提倡粮食适度规模,按照“四有、五化、八统”的要求,建设面积在200亩以上加3分,300亩以上加6分,400亩以上加8分,500亩以上,加记10分。

(3)按照“三库二间一室”要求建设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和500亩以上市验收达标的高产示范方,分别加记5分。

(4)为市镇提供各类现场会,分别加记5分和3分(现场会路线途径村,按实际工作量适当加分)。

二、扶持机制

各村对照下达的工作任务,强化领导,采取措施,狠抓落实,镇政府加大对农业机械扶持力度,设立农机化专项基金,用于农机具推广补贴、农机作业补助等,各类农机具在享受省市财政补助的基础上,镇财政给予配套补助,并分两年补贴到位。新购一台高速乘座式插秧机补助10000元,新购一台55马力以上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秸秆还田机补助8000元。